初中语文分层教学

2024-09-23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精选12篇)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 篇1

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 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由此可见, 教师要面向全体, 根据所授班级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 让每个学生都会学、善学、乐学, 获得语文学习的成功体验。

一、树立积极的学生差异观, 科学进行学生分层

受教育环境的制约, 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不尽相同, 加上所授教育的差异, 导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甚至悬殊很大, 教师顾此失彼, 最终导致优生“吃不饱”, 学困生“吃不了”, 难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因此, 我们要树立积极的学生差异观, 把差异作为教学资源, 实施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例如, 了解哪些学生善于从教师的语言中捕捉重点思想;哪些学生善于独立思考, 能认真听课, 独立完成作业;哪些学生适宜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喜欢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习;哪些学生喜欢老师板书, 觉得板书才是重点等等, 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结合个别交谈及与其他科任老师交流对学生进行合理定位, 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当然, 为了便于操作及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最好采取隐形分层, 作为分层教学的基点, 然后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一套合理的、科学的具体的、教学方案。与此同时, 教师要明白, 任何标准都不会一成不变, 分化是常有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 适时的、灵活的作出层级间的调整。

二、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可以更好地发挥它的作为评价标尺的功能和导向作用。由于学生差异性的客观存在, 这就要为他们创造多学、学深的条件,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拓展学习内容。

例如, 教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时, 笔者就把教学目标定了三点: (1) 美读、诵读, 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2)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揣摩作者曲折回环、思念迭起, 引人入胜的写作手法。 (3) 理解作者笔下通过描写“世外桃源”展现的理想社会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第一个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设定的, 能诵读并掌握、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古今异义等文言文知识。第二个目标有一定难度写作手法赏析, 是为中优层次学生实现。第三个目标人物情感把握就是由学习的佼佼者去达到。

三、教学内容分层

这里还是以案例说吧。例如, 讲授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 对于基础薄弱的差生, 要求能够理解“阿长”这个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 而又心底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 要求能由鲁迅先生的“憎恶”“讨厌”阿长, 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而对优等层次的学生来说, 则要求他们能够深入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 一时儿时的眼光, 二是写作时的眼光, 并分析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什么实际意义, 积累写作素材。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分层, 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不同层次的学生也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分层施教

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的核心工作, 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的原则是:首先, 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授课时间不应超过半节课, 应把更多的实践放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在课堂上的多边交流上;其次, 教师要时刻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注各个层面学生的思维与递进, 特别要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表现, 并根据学生的层次给予学习指导, 精心点拨;最后, 要面向全体, 教师的讲授必须重基础, 从最低点起步, 适度拓展,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领悟。与此同时, 教师要分层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 分层设计课堂练习、分层设计自主学习内容, 做到“分合”有序, 课堂提问时把简单问题留给差生, 有一定难度的则让优秀生回答,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看到自己的进步。

总之, 分层教学对于提高初中生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 要做好, 则需要我们教师深入体察学情, 做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 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必然会在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研究探索下不断完善, 最终大放异彩。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 篇2

小店街道一中

王玉珍

一.

作文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及其意义

能挑千斤担的只让他挑五百,能挑九十九的也让他挑二百五,一个吃不饱,一个撑破了胃。这种畸轻畸重的教学现象就是现代班级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最大冲突,它难以协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更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实施作文分层施教,使学生作文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在作文教学中探索分层教学的新路,不失为当前激发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有益尝试。

二.

分层教学,异步达纲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不同的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作文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大纲的要求。

学生需要自主的学习,使自己主动地接受知识,而不需要教师强求一致的填鸭式教学。作文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实施作文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同时,教师鼓励竞争,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这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内动力。一方面,教师重点辅导了中下生,为他们学习扫清障碍,不盲目批评学生,学生心理平衡了,心情愉快了,有利于促进中下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上等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方向,学生觉得自己在不停地向知识的新领域迈进,心里1 有说不出的愉快,有利于上等生的不断进取。因此,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学习心理,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甚至杜绝缀学厌学现象的产生,使每个学生都乐学、会学、善学,感受到“个个有特长,人人成天才”的成才愉悦。三.

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学生分层

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合理分层,对自己的教学对象的了解程度如何,是作文分层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教师,在制定各层次作文教学目标、要求、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对学生的情况作一翻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虽然学生面广量大,但要搞好分层教学,必须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素质、知识基础以及性格、爱好、个性特点等进行了解,按情况分层次。

(1)摸底准备,初定层次——第一学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所以必须在开始教学以前就确定这个出发点。”学生一进入初中,就向他们提出层梯教学的设想,要求学生弥补知识缺陷(如汉语拼音等)提高自身素质,(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水平等)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期中考试后,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从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个体间差异状况,把全班学生分成甲、乙、丙、丁四组,甲、丁人数较少,约各占10%~15%,乙、丙人数约各占35%~40%。为达到帮教目的,可以让甲、丁两组,乙、丙两组学生分别坐在一起,让他们互相交流,继续竞争,共同提高,并制订几条相应的措施,如以桌为单位发言记分。

(2)变换梯队,再定层次——第二学期

“教学必须符合受教学生的发展水平。”一学期分层教学后,由于智力因素、学习态度、家庭教育、周围环境等原因,各组(尤其是乙、丙两组)学生情况会起较大的变化。这时,就需对每个学生重新评估后变换梯队,再定层次。做法是:取消丁组,留甲、乙、丙三组;甲、丙两组学生各占全班人数的20%~25%;

仍采用同桌帮教办法安排座位;余为乙组。由于梯队变化,丁组学生升格为丙组,丙组中有部分升格为乙组,乙组中又有多人升格为甲组,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潜能,就能够进一步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努力超越自己的过去。甲组学生为防止滑入乙组,又要与乙组升格者竞争,也只有努力向前。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互帮共进,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3)因地制宜,适当调整——初二 初二起,由于学科数量的增加,兴趣爱好的变异,家庭教育的差异及学生潜能开发不一等原因,作文学习进展情况必有所不同。为使学生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学好语文,教师在把握每个学生诸多因素的前提下,对甲、乙、丙三个层次的学生适时作必要的调整。其中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升格的多(每次各组1~3名)降格的少(每次只个别组1~2名)逐渐增加甲组人数,减少丙组人数。这样,让师生都明确某一个同学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所处的层次。同时,要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学习信心,正确对待分组方式,明确教师的分组目的,防止优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二)教学分层 明朝王守仁说:“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在对学生作文整体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全体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使优秀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大的提高。

(1)目标分层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人性作文教学目标。使高层次学生达到“一类”作文水平,中层次学生由“二类”向“一类”作文水平过渡,低层次学生由“三类”向“二类”作文水平过渡。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使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抓住这三类学生。

(2)训练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2 学生的写作起点不同,作文水平有高低,作文的训练侧重点和训练方式也应不同。

对低层学生侧重“写得出”训练,即让他们有内容可写。首先,作文出题时考虑这部分学生的实际,不出大而高、远而浮的题,要尽量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触眼文题,有处走笔。其次,要适当增设台阶,减少坡度,并扶以杖藤。

对中层学生要侧重“写得快”训练,主要训练他们的审题、快速构思、快速行文的能力。同时加强平时指导(如讲课文时启发、推荐优秀作文示范)、作前指导和作文讲评,坚持一段时间学生作文自会提高。

对高层学生应侧重“写得好”训练。即训练他们写作文要有新意、新构思、新材料、新语言。要真正写出高品位的文章,平时要注意对他们进行多向思维训练,鼓励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尽量拓展写作思路,提高作文水平,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心中无”的佳作。训练方式有二:一是一题多作;二是一题多体。

(3)评价分层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实施分层作文教学,对高、中、低各层次学生的评价标准应根据作文目标各不相同而有层次上的差别。同时,再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一般应贯彻纵向对比的自我评价学生作文的基本手段。教师评改作文要善于沙里捡金,及时鼓励,予以肯定。对低层同学,只要他们达到三类作文水平,就一定有能力向二类水平迈进。

(4)考核分层

考核包括单元检测和阶段性检测。由教师自己依照各层次学生的作文教学目标命题。每份题都包括放缓题、提高题和拨尖题四大类,放缓题面向差生,仅供“差组”生做;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面向中等生,“差组”选做;“好组”和“中组”必做;拨尖题面向优生,供“中组”选做,“好组”必做。考核后,对已达标学生提出“巩固性”或“扩展性”的目标;对未达标学生,通过补习,个别

辅导建立互帮互助小组进行“矫正帮助”。以确保各类学生都达到预定的阶段目标。通过阶段考核,对各个学生进行多次的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有后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则降低一个层次,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而对降组的学生,不要冷嘲热讽,应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以确保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五问 篇3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真的适合各种教学情境吗?究竟应该如何根据实际学情调整教学,笔者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问:一定要分层建组吗?

老师们普遍认为,分组是分层教学的必要前提条件,不分组是无法进行分层教学的。但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实施分层教学,如何正确把握各个层次之间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尺度,是一个难点。所以,实施分层教学,无论是隐性分层还是显性分层,都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应尊重他们的意愿,尽量按他们的意愿分层,这样才能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损伤了学生哪怕只是班级的一个学生的自尊心,那么,这样的教学都是失败甚至是无效的。

因此,有效的调查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必要的,如有特别情况,则不宜分层建组。其次,分了组就要在课堂上采用,很多学校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学模式在学校推广,学生的座位也按小组分坐,有誓将分层建组进行到底的势头,可有些课时却不需要分组。如在教授朱自清的《春》第一课时时,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为感知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很容易操作,就勿需大费周章,自然也就不要分组。

可见,分层建组应灵活运用,不如这样理解,分层建组并不意味一定要分学习小组,不追求形式上的课课必分组,时时必讨论。其实是要求教师心里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及时了解,从而有不同的要求。

二问:要分层备课吗?

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必备条件,教师必须分层备课,这样的课才有针对性,才有利于每一层次的学生的提高,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三问:要分层授课吗?

一些学校的分层授课,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优差两头,努力为后进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优等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中等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后进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此看来,分层授课应设置多级多元的学习目标。可以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区分为达标、中级、高级(或者起步、形成、发展、典范)不同发展水平层次的目标维度,同时针对不同智能领域也适当提出一些发展要求,例如在上《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则设积累文言词汇为达标级,设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句型为中级,设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为高级。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发展方向和水平要求,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体现了学习行为和学习目标的可选择性。

四问:要分层作业吗?

分层作业,也是个性化作业,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来完成。这不仅关乎到作业“量”的多少以及作业“质”的高低,更关乎到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并选择合适的作业完成,及其将来的持续化发展。作业分层并不只是粗糙地把学生按智力、能力进行区分,假如这样理解就完全曲解了分层作业的实际意义。真正的分层作业只是暂时的缓冲,然后在不断的进步中慢慢调整,最后的目的是要实现个人的继续发展。故而需要我们深研教材、精选习题,既要考虑到所学的知识点,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坡度、有衔接的学习环境。

五问:要分层评价和测试吗?

分层评价学生主要是评价学生的作业和考试。采用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测评学生,就是对好、中、差作业的评价不按一个标准。对后进生判分适当放松,对优生判分适当从严。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中等生、后进生可放松,对优等生可紧些。例如,对后进生做对基本作业,就可以给满分;做对提高作业,半倍加分,做对超额作业,一倍加分。对中等生,做对超额作业,半倍加分。再如,对中差生,作业做错了,可暂不打分,等他们真正搞懂订正后,再给他们判分。有时,差生订正后还不能全懂,我便针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再设计点题目让他们补做,练一次,进一步,再练一次,再进一步,不断给他们加分。这样,他们通过反复作业,从日益增多的分数上,切身体会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在提高。

分层测试是衡量分层次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能力的长进得靠训练,能力的保持得靠练习,其间都有个条理、步骤,不能马马虎虎,一读了之。”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统一试题要求下,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记分方法,在进行阶段验收时可采取甲、乙、丙卷制:甲卷是最基础的知识;乙卷在甲卷的基础上有20%的提高题;丙卷比乙卷又增加10%灵活性较强的题,或设置增加了难度的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任选其中的一种试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取得相应的高分。从而改变一张试卷、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现状,使各层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可避免优生常因得高分而产生的骄傲自满的思想。

可见, 分层评价和测试是分层教学的必要步骤和最终落脚点。不管这个学生是什么层次的成绩水平,一切教育行为到达学生层面,都需要有一个积极的、正面的评价。分层评价恰恰照顾到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很合适的情感体验和对成功的需求,这也是分层教学所追求的。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在分层建组、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评价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不仅体现在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智慧的释放,更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笔者同时也认为,分层教学也只是教学的形式之一,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分层,其实教师能做到心中有学生,能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情,使自己的课堂有层次,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都是高效的、精彩的课堂。

浅析农村初中语文分层教学 篇4

一.了解学生, 合理分层

马克思曾指出“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 精辟地阐述了人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学习个性及态度等进行了全面了解, 并对他们进行了科学分类。水平较高的学生, 他们的求知欲往往较强, 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 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平;有的学生很勤奋, 兢兢业业, 埋头苦干, 学习态度认真, 但却总是无法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还有学生或语文基础差, 或口头表达能力差, 或写作水平差, 或阅读能力差;有的学生主要是厌学情绪浓, 在语文学习中缺乏兴趣, 把自己的兴趣放在其它学科上, 却很聪明, 也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和接受能力;有的学生反应慢, 动作迟缓。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教学, 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 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 教师鼓励竞争, 要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 这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 更进一步引导了学生的内动力。一方面, 教师重点辅导了中下生, 为他们学习扫清障碍, 不盲目批评学生, 有利于促进成绩稍差的学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 教师适当引导学习较好的学生, 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方向, 有利于他们不断进取。因此, 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学习心理, 使每个学生都乐学、会学, 善学, 感受到“个个有特长, 人人成大材”的成才愉悦。

二.明确目标, 分类指导

在学生已出现分层的情况下, 我们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 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能力, 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各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 这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在教学的主体作用。为此实施分层教学, 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对学困生主要培养他们的意志和自信, 使他们逐渐养成认真读写听说的习惯, 以达到“大面积合格”的目的。对中等生主要是培养他们质疑、讨论的习惯, 向学优生转化。对学优生主要是要求他们严谨治学态度, 要求他们善于自学, 不断拓宽学习思路。我们将目标具体化为三个层次的任务:任务一是基础知识的识记, 基本能力的培养, 所有的学生都要达成;任务二是学会阅读, 能理解文本的关键字句, 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情感, 这是中等程度的学生可以完成的;任务三是发展思维, 拓宽阅读视野, 提高写作能力, 这是优生可以完成的。

三.突出主体, 因材施教

课堂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 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确定了, 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 注意内容的难易度, 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因材施教就要对学优生以“放”为主, “放”中有“扶”, 重在启迪;对中等生和学困生以“扶”为主, “扶”中有“放”, 重在引导。实际操作中,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先用富有感染力的“开讲”诱发中等生、学困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自学活动, 接着就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而学优生早就在教师启导之时自己开始自学新知识, 由于他们基础好, 对新知识会有一定的理解, 这时对于同学的提问, 他们就能根据材料很好地帮助解答。在解决了疑难问题之后, 我就适当地布置一些与课题相关的练习, 让中等生和学困生在课堂内独立完成, 既可以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 又可以减轻这些学生的课业负担, 避免了抄作业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 把重心转移到学优生身上, 挖掘内涵, 拓宽思路, 最后要求他们课外完成一些高质量的作业。分层教学活动, 针对各层学生的不同基础, 因人而异地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和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 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 能通过目标分层, 让每一个学生激起参与的兴趣;通过训练分层, 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通过评价分层, 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

摘要: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 针对农村中学的学生现状, 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尝试了分层教学, 以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心得论文 篇5

初二,我接了八班的语文教学任务,这个班是一个很特别的班级,特别的是很多老师不愿带他们班,学生一点规矩都没有,整个班级还没有形成有序的秩序,很多课基本老师无法正常进行,从初一到现在的初三,班主任更换了三个,英语老师换了三个,政治老师换了三个,历史,物理换了两个。班级总成绩从初一到现在一直是年级倒数第一。初一上语文是我带的,是唯一一门不是倒数第一的科目,期中第一,期末第三。语文初一下,因身体不适换了一个老师接应,语文成绩一下子和其他各门课一样位居倒数第一了。从此,更是稳居不定。初二再接手这个班,我的第一次目标是和全班同学一起制订的:努力倒数第三,后来期中考试居然倒数第四了。期末考试目标是再进两名,结果居然是年级通行班级第三了,我的语文渐渐走上了正轨,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和对我的感情比其他门课都好。虽然他们班的总分排名还是倒数第一,但我语文的教学已经可以游刃有余了,并且和他们相处,多了一些轻松和自由。我和他们像朋友一般相处着,在我眼里他们班没有一个不良少年,只是调皮活泼的多了点。带着对他们理解和欣赏的感情我慢慢的明白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育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统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为了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在八班,我努力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一、建立分层档案,树立施教思想

实验之初,我根据自己班每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把他们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组: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组合成为“直接辅导、互助学习组”;学习能力较强,完成常规学习任务的组合成“间接引导,自主学习组”;学习任务完成后还有余力,常感吃不饱的优秀学生组合成“特殊引导,创造学习组”,接着,再实施异步教学,从而在分层教学活动中,对后进生以“乐”激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进行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中,让中等生力争优秀。优等生更加优秀。

二、课堂分层引导,练好基本功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教学论文)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后进生“陪读”,中等生“门前冷落鞍马稀”,优等生“一言堂”的局面。怎样让后进生、中等生也成为活动的主体,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优等生要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适时在小组中开展当当“小老师”,让有进步的学生都能当“小老师”,都能体验“小老师”的滋味,都能适时组织小组开展活动,展现自己的才能,得到别人的监督,在自我实践和小组成员的客观评价中找到自我、肯定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就能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使他们形成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的内驱力,不断求知、不断创新。在一段时间的实验之后,我发现,让一部分人频频发言,一部分人“坐冷板凳”的现象彻底消失,大多数的课堂都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获。

如在上《芦花荡》这篇课文内容理解的提问上,就这样设置了层次,引导学生参与:对后进生要求用讲故事形式复述,中等生要求用自已的话概述主要内容,要求优等生能用简炼准确地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课时,也注意了在设问上的分层:后进生回答文中写景的句子是哪些?请找出来。中等生回答写出景物什么特点。优等生有感情的朗读并回答写景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于课前设置了分层目标,使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可学性,又有驱动性。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行动,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发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合作学习,激发求知欲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此,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强大的变化,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学生间的互动,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自主学习的状态中。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初读课文后都会发现一些问题和提出一些问题。但是,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帮助,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开展辩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我在教学《背影》一课时,就预先按学生学习的接受程度,给学生分好了学习小组,每组都安排有优中差学生。分组讨论:文中几次提到背影?每个背影的作用是什么?重点写了哪个背影?三个问题有层次,有梯度。在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逐一解决三个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动脑、动口、动手,都进行了独立思考,在讨论中学生逐渐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述,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有了学生之间的积极对话,才有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一系列个性化的语文素养才得以提高。

四、分层布置作业,落实梯度训练目标

浅谈初中语文分层教学 篇6

【关键词】学生分层;目标分层;练习分层;评价分层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大举措。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来开展分层教学呢?

一、学生分层

学生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整个教学活动是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来展开的,学生资源同样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出发点。如果脱离学生群体,那么分层教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与发展的根基。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①全面了解。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不能只是局限于学生的语文基础等智力因素,还要考虑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因此,教师在新接手一个班级时,就要通过与学生交谈、与科任教师交谈以及各种测试等来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认知规律、学习水平、生活经验以及情感、兴趣、爱好等,做到全面而深入,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当然,所划分的层次也不要仅是局限于好中差三个层次,而是可以进行更为详细的划分,如差生并不是各方面都落后于他人,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如有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有的写作能力差。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与特长,进行详细划分,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具针对性。②动态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呈现着曲线变化的趋势,是一个旧差异不断缩小、新差异又不断生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程动态化的了解,关注学生之间差异的可变性。这样可以让教师随时来调整教学方案,才能使教学活动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有效展开。否则,忽视差异的可变性,无视学生之间层次的转化,同样无法顺利开展分层教学。最为重要的是不仅要深入了解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同时还要深入探究学生差异的原因,这样在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以促进学生向高层次转化。

二、目标分层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来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才能让不同的学生面对同一篇文章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如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时,对于差生提出基础层次的目标,对于中等生提出理解层次的目标,而对于优秀生则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向课外延伸,以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写作水平的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要针对各个层次学生提出更为详细的目标,如有的学生朗读能力较差,则要侧重于让学生准确而流利的朗读;有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也认真但成绩却不见大的起步,则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让他们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来说则要想尽办法来向学生展现语文教学独具魅力的一面,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对于阅读水平较高的优生,则在实现对教材文章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向课外阅读拓展,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同体裁或是同作者的文章,以引導学生展开拓展性阅读与探究性阅读。这样针对不同的学生来制定更为详细的教学目标,更能使教学围绕着学生展开,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其中,都可以从中获得自身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练习分层

练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着学生知识巩固与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重视练习的设计,不要一刀切,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布置不同的练习题目。这样虽然会加重教师的教学负担,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却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来达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与提高情感的效果。

四、评价分层

科学得当的评价无疑能够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提升学生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热情参与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对语文学科浓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相反,不当的评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而使学生对语文学科彻底失去兴趣。得当的评价并不是一味的表扬,而是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表扬不仅要真实具体,更要体现差异性。也就是说,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这样才能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增强学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探究热情。而针对学生的不足,教师则要给予适时适度的批评,这同样是一种鞭策。否则一味地表扬,只会助长学生的虚荣心,看不到自己的劣势与不足,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思考 篇7

一、备课分层

学生彼此在基础知识, 基本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达到普遍提高,全面培养的教学效果,我们有必要在备课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式到教具准备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培优”、“补差”,使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抓住这三类学生。比如教学《观沧海》这首诗,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 背诵默写这首诗;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3.理解诗歌独特的构思艺术,学习“歌以咏志”的手法。 这里教学目标1、2面向全体同学,教学目标3则面向好的学生。

二、课堂教学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方面要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揭示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终检验是否达标。另一方面又要把握课堂提问策略,让各类学生有输出信息的均等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点、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差生的理解程度 ,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在课堂设计上,根据目标教学模式的要求,有机地与分层教学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区别赵州桥和卢沟桥设计的不同,体会中国石拱桥多样的形式,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 谁能在黑板上分别画出两桥的设计示意图?。教师可有意识地先请B组学生在黑板上画图,然后再请A、C组学生上台进行补充修改, 最后再请基础较差的A组学生对照示意图进行说明解释,这样,目标虽相同,但全班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活动分层

教学活动分层也是分层教学中较难操作与实施的环节。

首先是组织形式分层,可根据不同的层次,利用单人单桌可自由组合为不同组别排列的特点,教师可将教室课桌排列成矩形阵式,或圆弧形,或块状小组,便于教师在多边教学活动中分类指导;也可采用好帮差的方式分组,如稳定层带发展层,发展层带基础层等,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其次是教师的讲授分层。教师面向全班的讲授时间, 包括前后合起来不应超过半节课, 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边交流和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一边巡视观察一边进行分类指导。为照顾全面,教师的讲授必须从最低点起步,重在基础,适度拓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领悟。 再次是多边交流学习活动分层。教师在备课准备时要分层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分层设计课堂练习,分层设计课堂自主学习内容,在课堂多边交流活动中,共性的问题全班讨论, 个别的问题 ( 基础问题或拓展问题) 小组讨论或个别指导,做到“分合”有序;教师的提问,简单问题要鼓励基础层学生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稳定层学生回答。课堂练习或课堂自主学习时, 教师要重点指导基础层学生。

四、作业分层

作业由浅入深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拔尖题。向好、中、差三组学生布置三种作业, 并采取三种作业批改方式:“差组”———放缓题+基础题,教师当天面批,学生当天纠正;“中组”———基础题+提高题,全部批改;“好组”———基础题+拔尖题 , 只批改1-2本 ,其余由学生自己核对,组长检查。在分层练习中,我们应积极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 层次突破 ,从而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比如学习朱自清《春》一课后 , 我共设计了7大题 :1、2两题注音辨音、辨形解词, 是学习困难的A组学生必做的;3、4两题为仿句和选择文句意境美,是基础较好的B组学生必 做的 ;5、6、7三题为背 诵文段,按标题(春色、春声……)重整文本,按虚实、空间变化改写文本,其中5为全体均做,6、7为C组学生任选其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篇8

一、教师要准确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 并根据学生的能力恰当分层

1.教师要准确了解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 阅读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内容, 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 选择合适的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阅读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而且可以让学生快速高效地吸收有用的信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在授课之前, 要准确把握班内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育教学规律。在授课之前, 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准确把握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一定程度的阅读训练, 通过阅读训练的不同题型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 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课堂互动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如在柳宗元《小石潭记》的教学之前, 教师可以设置课前学问卡, 在学问卡问题的设置上, 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凭自己的古文基础知识进行古文翻译, 并出示阅读训练的题目让学生完成, 让学生体会移步易景的记游方式, 并在学问卡上进行重点标注。针对不同的文本语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领会小石潭环境的清幽静谧之美, 体会作者遭遇贬谪后的孤凄悲凉之情。在正式上课之前,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学问卡上交, 教师进行整体评判, 以便了解学生不同的阅读能力。此时教师针对学生学问卡完成的情况进行重点分层, 并在正式上课之前,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分层情况在全班公布, 这样学生在学习起来就更有针对性, 也就更有目标。

2.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恰当分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实时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重点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不相同的。将语文阅读能力强、阅读面宽、阅读理解成绩较强的学生分到A层, 针对这类层次的学生, 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训练题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教学策略, 以最快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一般, 阅读理解力一般, 阅读面一般的学生, 教师要将他们分到B层, 针对这种层次的学生, 教师可以多推荐他们阅读课外书, 让他们可以在课内外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以将阅读能力较差, 基本上不怎么阅读的学生甚至根本不喜欢阅读的学生分到C层, 针对这个层次的学生, 就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不仅要引导学生逐步喜欢上阅读,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 还要努力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方面提升阅读能力

1.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不得不说, 在八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些课文内容较为抽象, 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这样的课文学生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单凭教师的口述学生很难进行深入阅读, 同时,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会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屏幕向学生出示阅读问题, 教会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辨析。如在八年级语文《桥之美》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目标。针对A层次的学生,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基础的教学目标之外,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进行课下小练笔, 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而针对B层次的学生, 教师就要指导他们理清全文思路,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让学生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并感受到形象生动的语言。针对C层次的学生, 教师就要在课堂上积极与这类学生进行互动, 让学生能够跟得上课堂的授课节奏, 并提出让学生理清课文所介绍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通过朗读课文, 积累词句, 品味语言, 并逐步学会把握说明方法, 理解桥美在何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在本人层次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更深一步的提升。

2.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容易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 如果单凭教师的口述学生是不容易达到高效学习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次训练。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摒弃学生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阅读习惯, 尽快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还要指导学生积极形成语文阅读思维, 能够熟练地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 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思维。在课堂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阅读重点难点,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起来有目标, 并能够迅速达到阅读教学目标。如在《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通过一首古诗引入课文, 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文阅读, 在进行基础的课文阅读之后, 在能力训练环节教师就可以进行分层次训练了。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 让学生领会作者能够抓住景物突出特征, 通过寥寥数笔的语言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在此环节中, 教师可以让A层次的学生通过几分钟的时间运用白描手法写一段话;让B层次的学生通过总结本文的白描写作方法重点体会如果自己进行写作的话可以怎么写作, 并列出相应的提纲;而针对C层次的学生, 教师就要学生总结体会本文的白描写作手法就可以了。针对不同层次作不同的要求, 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阅读技能, 充分体现了高效分层学习。

三、恰当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可以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

1.教师恰当进行合作小组教学, 可以分层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八年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因为每一个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认知是不同的, 有的学生能够深刻地认知到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够迅速达到阅读教学的训练目标, 但是有些学生可能读了几遍, 也不容易理解, 每一句话的含义, 如果在语文课堂上实行学生单打独斗式的阅读训练, 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起来就会比较缓慢。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教师将学生根据阅读能力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 在每一个阅读小组中, 都要有阅读能力强的学生, 也要有阅读能力弱的学生, 每一个阅读小组以4~6人为宜。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合作阅读学习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 教师要教会学生有效合作的方法,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合作阅读学习中来。如在课外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 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 教师要让学生在正确理解阅读题目的情况下追求阅读的速度, 在学生进行完阅读思考之后, 要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交流, 教师要安排学生既要进行组内交流, 又要进行班内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 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阅读的材料, 在组合阅读材料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 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阅读兴趣。

2. 教师把握住由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延伸, 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也要注意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 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长期积累的过程, 教师要紧扣课内阅读教学, 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应题材广泛, 包括各类主题的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等。教师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过程中, 要学会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 善于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 在进行考试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考试阅读的解题方法。八年级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已经较强,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整体阅读习惯以及重点阅读范围进行重点提醒, 让学生拓展课外阅读。如在八年级下册语文《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的教学中, 在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体会课堂阅读重点, 体会沈从文的散文语言风格, 在课堂的结课阶段, 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进行的课外阅读书籍。如教师可以让A层次的学生阅读沈从文的《边城》、《长河》、《福生》等代表作, 同时阅读余秋雨的散文, 比较两位作家的语言风格的不同, 模仿这些作品进行简单的创作, 并和同组和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对B层次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提出让学生阅读《边城》、《长河》, 让学生通过这一代表作的阅读理解沈从文的语言, 可以通过基础的阅读在头脑中构思自己如果模仿作品写作应该如何进行。而针对C层次的学生, 教师可以仅仅让学生阅读《边城》, 让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文字风格, 不断训练自身的语感, 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总之, 在八年级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恰当地进行分层教学, 才能让学生拓宽阅读量, 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在抓好课内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量, 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反复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 让学生勤思多练, 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摘要:在初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准确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 并根据学生的能力恰当分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方面提升阅读能力。恰当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可以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目标分层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 2011, (18) .

[2]许晴.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实现教学减负增效[J].吉林教育, 2010, (02) .

[3]曹珊.优化复习过程, 提高语文素养[J].吉林教育, 2010, (02) .

百花齐放,实施初中语文分层教学 篇9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及意义

分层教学,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 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 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先后达到大纲的要求。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 老师鼓励竞争, 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 这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 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内动力。一方面, 教师重点辅导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 为他们的学习扫清障碍, 不盲目批评学生, 有利于促进成绩稍差的学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 教师适当引导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方向, 有利于他们不断进取。因此, 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心理, 使每个学生都乐学、会学、善学, 感受到“个个有特长, 人人成大材”的成功愉悦。

二、目标分层, 充分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就不是负担”,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 这是有道理的。当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 一个再小的学习任务对他来说也是很沉重的负担, 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反之, 若有浓厚兴趣, 就会全身心投入, 再艰巨的任务也会乐此不疲。我们常说:“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实际上, 学生对学习也有这样的心态, 他们如果觉得学习存在很大困难, 则通常会主动放弃, 不尝试。一旦养成了习惯, 兴趣就慢慢地消失了。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的客观差异采取教学目标分层的方法,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可达到的目标, 就可以使每位同学获得成功的信心, 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形成性评价和掌握学习的策略”, 该理论主张每位教师帮助所有学生更好地学习, 将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学习导向, 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学目标之下。同时, 不否定学生间的差异, 使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者实现最佳的结合, 为明确教学目标,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提供了依据。

2.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该理论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差异出发, 提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学生的差异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对于形成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观和指导教学实践起到积极作用, 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师形成学习论、教育人本论、学生主体论等。

四、评价分层, 增强每位学生的学习信心

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功能, 它能让学生渴望或乐意再次学习。但长期以来, 我们的评价单一以学生考试、作业为主, 忽略了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种种表现的评价, 这实际上是一种漠视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公平的评价, 久而久之, 势必挫伤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磨灭他们的进取精神, 使他们逐渐丧失热情。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明确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每位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 然而, 很多时候课堂还是那种“少数尖子撑场面, 多数学生作陪客”的被动局面。在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的发言, 评价标准可分清层次, 不能强求统一。对平时少开口、学习能力差的同学, 即使声音小、回答不全面, 甚至答错, 只要能开口, 我们就应给予鼓励、肯定;而对学习能力强, 较活跃的学生, 必须有独到见解, 才能给予赞同或鼓励。各个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位置, 各尽所能, 各有所得。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更期待下次参与并得到鼓励, 长此以往, 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信心得到增强, 课堂又何愁不活跃, 学习气氛何愁不浓呢?

五、训练分层,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 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弱之别。采取分层训练的教学方法, 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统一的训练, 又有因人而异训练的兼顾, 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 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整体水平。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所选定内容由易到难形成阶梯。易题, 学困生必做, 中等生可选做。较易题, 中等生必做, 学困生和优生可选做。难题, 学困生可不做, 中等生可试做, 优生必做。

在教学过程中分层应当是灵活多样的, 既可以按学习的方式不同分层, 又可以按学习的基础不同分层;既可以按平时的表现分层, 又可以按具体学习任务分层。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 区别不同对象、不同时期, 及时灵活地调控学生的分层标准、各层人数的多寡、课堂教学的结构、作业和考查的尺度、辅导与评价方法, 使学生的潜在水平成为新的现有水平, 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达到最优化发展。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 篇10

一、实行“分层教学”是保证“导学案”有效实施的关键

“导学案”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 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导学案”的作用, 了解学生的学情是关键。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 我们才能认真思考:教学的哪些内容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知的?哪些知识是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可以明白的?哪些知识是需要教师引导点拨才能弄明白的?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使这些知识得到有效的落实?这些问题在备课时尽可能地考虑周全, 才能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导学案”。事实上, 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能力和知识积累上的差异是很大的, 每个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教育需要。所以我们只有根据学情实行“分层教学”, 才能保证“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二、“导学案”教学为“分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所谓分层教学, 就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 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 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 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也推行“分层教学”, 但是这样的分层教学最后还是在为精英们服务。教师们在语文课堂上不可能面对每一个学生, 关注到的往往是在课堂上发言积极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在很多课堂上, 当教师以导演的身份排演节目的时候, 总会有几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要角色。当一个或几个学生面对教师的问题侃侃而谈的时候, 很多学生只是其中的一个观众, 甚至有一些观众还游离在这出戏之外。虽然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将问题分层设计, 可真正思考这些问题的往往也是班级的几个学生, 很多学生其实并未真正参与其中。

“导学案”是以学案为主体的。学生人手一份学案, 先自学文本, 教师再根据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订自己的教学程序。这势必发挥出所有学生的能动性, 教师在备课时候也自然会关注到所有学生。“分层教学”在这样的平台下, 就可以得到很好地实施。

三、“导学案”教学中推行“分层教学”的要求

(一) “导学案”中的教学目标要单一, 且要确定分层目标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导学案”要高效利用, 教学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因为针对同一个文本, 让学生自学, 学生可学的东西实在太多, 如果每个学生都随意发挥, 整堂课就会支离破碎。如果就同一文本, 确定一个目标让学生去自学, 那课堂就会高效得多。此外, 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所以在确定目标后, 还得就这个目标确定分层目标, 以便教学层层推进。如一教师采用“导学案”教学《夏感》, 他确定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学会使用较多的赏析方法来赏析文本。根据这个教学目标, 他设计的“导学案”有以下几个步骤: (1) 找出文章中你喜欢的词语 (一般学生都会) ; (2) 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采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一般学生也都会) ; (3) 就全班学生都喜欢的句子展开讨论, 说说大家都喜欢的理由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 让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 ; (4) 全班讨论怎样的句子会有美感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会赏析句子的方法) ; (5) 采用四组竞赛的形式, 用刚学的方法赏析文章中其他好句 (每个学生采用一种或两种方法赏析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句子) 。在这个“导学案”中, 教师始终围绕同一个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掌握方法;而且针对每个学生, 教师做到了任务分层, 人人参与,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要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且要根据互补原则精心编排学习小组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安排小组讨论, 可以使“导学案”教学事半功倍。笔者在执教《唐雎不辱使命》时, 先让学生通过自学疏通文本, 掌握必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然后, 让学生就遇到的难点在小组内探讨, 效果不错, 学生连“‘今日四矣’中的‘四’在文章中做动词使用”也发现了。

语文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是最关键的两个环节。可是, 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动脑经、不愿意开口的现象比比皆是, 这是很不利于语文学习的。而小组互助互学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这个压力。当然, 在编排小组时,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尽量按互补原则精心编排。魏书生在班级管理时让学生“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其实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应该如此, 即要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所以在小组讨论的时候, 我们得将任务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至于互补, 主要有性格互补、男女生互补、成绩优差互补等。

此外, 在编排小组时, 我们还得考虑学习资源的分配。“导学案”需要发动学生自学, 而这需要学生会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网络、课外书籍或专业人事等。所以, 我们得把拥有这些资源的学生尽量分配到各个小组, 使他们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和作用。

(三) 分层教学不是分等级教学, 要尊重每个学生, 且做到润物无声、滴水不漏

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能力可以提高, 但没有兴趣, 那就等于没有“源头活水”, 总有一天会水枯河干。语文教师要有这样的信念:任何学生都可以学好语文, 关键在于让他们爱上语文。

在分层教学中, 我们在安排教学目标难易和安排学习小组的时候, 不能让学生觉得我们在分等级地对待他们, 而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被关爱、被认可的感觉。

在教学《变色龙》的时候。笔者在“导学案”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全班演课本剧。笔者先在黑板上把文章中所有的角色列出来, 让学生选择自己演或推荐其他人来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在确定了重要演员之后, 笔者让其余学生全部演文章中的群众, 而笔者作为观众有可能采访参与演出的任何一个人。在演出时, 笔者叫停了好几次, 有采访群众的, 也有采访原告的 (如“你为何要说你有个宪兵兄弟”“你为什么要把手指竖得这么高”等) 。通过采访,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了。那节课, 学生的笑声不断, 课堂高潮迭起。这样, “变色龙”这个形象一定会让他们终生难忘。在这一过程中, 这个环节中, 笔者对学生是进行了分层的:表演的、朗读的、评论的, 每个人有自己的任务, 每个任务有自己的难易度。这样, 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 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老师对他们进行了分层。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问题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素质教学;质量

分层次教学是基于班级授课制基础的一种因材施教的重要教学实践模式。具体而言,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最终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业进步。分层次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差异化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分层教学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就是根据认知水平、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能力差别,通过划分层次来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使其均能体会到知识习得的成就感。激发求知欲,促进学习自觉性的提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将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施要点,归纳如下。

一、分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分成动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设计好教学方案,在教学方案的统领之下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在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性,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关注的问题,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提问内容的设计以及练习内容的设计等方面,都要兼顾学生的差异性,体现分层要求。

(一)问题设计要分层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开展师生互动的最为直接的手段,通过课堂提问活动,教师可以实现与学生的知识信息交流反馈,体现教学成效与进度。在一些教师的教学中,喜欢提问优秀生,设计的提问难度也较大,忽视了后进生。分层教学要求教师的提问设计兼顾学生全体,提问中既要有一些拓展性问题,让优秀生回答,发挥思维引领作用,同时还要设计出一些基础性问题,留给后进生回答,提高学生学习活动参与程度,增强成功感知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练习设计要分层

与教学目标设计相一致,在学生学习情

况检测的练习设计中,教师也应当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基础与能力。在练习设计中,可以对后进生适当降低一些要求,侧重于考察语文基础知识,对于拓展性与拔高性内容不作要求,或是让学生选做,对于中等以上学生,则要求全部完成。通过这样不同要求的练习,体现学生的差异性,改变以往那种后进生练习大片空白的现象。

二、分层教学目标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后,制定出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应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中,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切实可行的,即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如此方能调动起所有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据此我们可将教学目标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针对所有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点,培养必须的基本能力;第二层针对大多数学生。要求掌握阅读技巧,能理解文本的关键字句,并作者的写作情感;第三层针对少数能力出众的学生,要求他们能拓宽阅读视角,发散思维,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三、分层教学内容

语文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最难便是对教学内容的分层,在对教学内容分层是主要从内容的深浅程度和数量多少两方面入手。首选,在分析学生基础、学习潜力、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设定不同难度的学习目标,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达到最基本的目标即可。对于学有余力的则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探讨提高性问题。做到“上不封顶,下有保底”。其次,对于所需掌握的知识点也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同样针对全体学生,此类知识数量最多,属于基础知识;第二层针对大多数学生,数量适当。属于应用型知识;第三层针对少数尖子学生,属于提高型、发散型知识,知识点数量较少。对教学内容如此分层,将知识的难易与多少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达到了供与需的平衡,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四、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必要性

初中生是一个有鲜明特色的教学对象群体,学生成绩和学生能力的差异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也正是买施分层教学法的现实需求。分层的初衷是照顾个体差异,分层的目的是让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优点、长处,以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在教学实践中,当我们关注每位学生时,我们会发现每一个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各有所长。语文卷面成绩低的学生,未必口语表达能力差;常规课堂上好动的学生,未必想象能力差。由此看夹,简单地依据考试成绩来分层是不科学的。学生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分数的高低,而在于兴趣、爱好的不同。因此,语文分层教学应充分体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

五、初中语文实施分层教学的思考

(一)要科学合理分层。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分层问题,教师一定要体现科学合理性,在分层层级的确定上要科学,一般情况下设置4-5个层级较为合理,在每一个层级具体成员的确定上面,也要注意科学合理,要结合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和表现进行确定,并向学生做好分层教学目的意义的宣传,让学生对分层教学具有全面的理解,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要动态实施管理。在分层模式教学中,教师要紧扣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考试等基本环节,同时也要在分层模式管理上做好文章,较为科学的方式就是动态管理,构建上下畅通的动态体系。在动态管理模式中,教师要定期组织对学生的学习等级评定活动,在突破了上一层级的目标要求之后,就可以进入上一层级的管理之中,反之则进行下调,以动态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三)要注重激励促进。在学生分层级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教学情况,在同一层级学生中间开展竞赛活动,在横向层面发挥竞赛这一模式的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由于相互竞争的学生都处于同一个层面,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小,学习积极性加大,对于提高学习成效作用非常明显。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 篇12

一、教学主体 (学生) 的分层

对学生这一教学主体进行分层属于实施分层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对学生分层期间, 以学生的学习情况、语文基础等作为依据, 使基础相似的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小组。另一方面, 在学生分层中不应一成不变, 可根据学生学生的发展情况对分层结果进行调整。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各层次小组应相对集中, 并在小组中选取一名组长引导组员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在完成学生的分层工作后, 结合初中语文的课程大纲, 对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后, 进而针对各层次学生的语文基础, 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以保证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均有所收获。而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除了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外, 还需具备可行性, 确保学生在认真参与教学活动后, 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举个例子,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可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对教学目标划分为3个层次。设定第一层次教学目标为掌握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 确保适用于每一位学生。设定第二层次教学目标为掌握教学内容中的关键字、词、句, 并了解阅读的技巧, 确保适用于大部分于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设定第三层教学目标为通过教学活动拓展自身的阅读视角, 并提高写作水平, 使少数语文基础十分扎实且善于灵活应用的学生可学有所得。

三、教学内容的分层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 以教学内容的分层最具难度, 笔者在教学内容的分层方面, 多是从2个方面入手, 一是内容深度, 二是内容量。一方面,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中结合学生各方面情况 (例如兴趣爱好、学习潜力以及语文基础等) , 从而为各层次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使基础不同的学生均可实现其学习目标, 从而诱发学生对初中语文的求知欲, 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中, 对语文知识点进行分层:一为基础型知识, 二为应用型知识, 三为提高型知识。其中以基础型知识所覆盖的知识点最多, 以提高性知识点的最少。通过教学内容的分层来有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而实现供需平衡的状态, 满足各层次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需求。

四、教学提问的分层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提问属于主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就同一个班级而言, 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存在差异性, 因此在提问方面需采用合适的方法与方式。课堂上的学习分为是由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所营造出来的, 所以, 课堂活动中的提问若适用每一个层次的学生, 则可使学生在提问中获得自信, 从而乐于参与学习, 并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因此, 语文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进行提问时, 可采用层层突破的方法。

五、语文作业的分层

在课后作业的分层方面, 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 将作业分为巩固性与拓展性作业。以《背影》这篇课文为例,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 让学生结合自己父亲的为人, 写一篇作文 (字数在300字以上) , 要求在作文中举例说明父亲的优秀品质。在设计应用性作业方面, 可节选课文中的内容布置阅读理解作业。在拓展性作业方面, 可采用写广告语、礼貌用语以及成语接龙等较为新颖的方式, 通过不同的作业配置, 使各层次学生均可得到进步。

六、评价的分层

学习效果主要是通过教学评价体现出来的, 而在分层教学中, 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进行分层外, 在教学评价上也应采取分层的方法, 从而树立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在分层评价中, 应充分展示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所获得的进步, 因此在评价中, 转变分数评价方法, 对各个层次设定优秀、良好以及不及格等评价指标, 根据学生的层次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获得优秀评价的机会,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

七、总结

上一篇:多媒体产品下一篇:电阻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