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兴趣

2024-07-16

初中语文教学兴趣(共12篇)

初中语文教学兴趣 篇1

兴趣教学这个短语早就出现在了教育界, 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多地方的教育, 它只不过还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短语。目前学校由于升学压力的原因, 过分强调老师给学生补课, 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想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就一定要找到一种能让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方法, 而兴趣的培养需要老师去发掘。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明白学生需要什么, 然后老师去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这样就可以达到双倍的教学效果。

一、活跃课堂气氛

把兴趣带进课堂, 让学生活跃起来, 这是对新课标的一个要求, 也是对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要求。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 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 然后对其产生了兴趣, 才会让他们的成绩得到提高。把兴趣带进课堂是一种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带进课堂, 然后提高学生的兴趣, 然后让他们在这种轻松的状态下去接受知识。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说明, 只有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才能让学生对其感兴趣,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目前很多老师的讲课方式还是停留在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 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方式都非常的厌烦。所以老师应该尽量在课堂中穿插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例如多媒体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老师可以在课上给学生留一些问题, 然后让他们通过看一部电影, 来阐述自己的观念。学生生活是枯燥的, 所以电影是他们乏味生活中的一个亮点, 他们会非常兴奋的等待这样的课程的到来。老师通过对电影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 联系课本知识, 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做一些总结和阐述。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更让他们在兴趣中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知识。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这部电影, 写一些小论文, 每一部电影都要留这些任务。学生虽然不愿意去完成老师的任务, 但是他们在电影的诱惑下, 就情愿去接受这些任务了。这样的课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让学生既放松了心情, 又掌握了知识。

二、鼓励同学参与课堂活动

初中语文课本中, 有很多是需要朗读的, 里面有很多的对白。老师可以通过设置场景, 然后让同学们排练成节目, 让他们以记台词的形式对课本进行记忆。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去设置角色, 然后让学生们对角色的理解, 自己去自导自演。这不仅是对同学们组织能力和演讲能力的锻炼,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课本的记忆增加了。可能学生在若干年后, 还会记得自己曾经参加过这样的活动, 而且对台词还记忆犹新, 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其次,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去讲课, 让学生在课下准备某一课程。这样学生由于受到了老师的鼓舞, 会非常积极的去备课, 不用说, 他们肯定会对课本掌握得倒背如流。老师可以对学生讲课的内容和方法, 进行评论。表扬他们的优点, 指出他们的不足, 让他们努力去做的更好。学生通过给其他同学上课, 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也是对他们掌握课本程度的一种检测, 更重要的是对他们将来的人生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会让他们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 而且会在自尊心的作用下努力去提高学习水平。这样老师就可以在一种轻松状态下,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成立课下辩论小组

辩论对于初中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一种检测,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老师可以通过一件历史事件或者是课本中的一个内容让学生准备辩论赛, 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自由分组, 然后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 开始辩论。为了公平起见, 各组出一个人和老师作为谈判, 这样一个辩论赛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和安排。同学们为了辩论赛中能够战胜对方, 所以他们就会通过多种途径, 然后去搜集大量的资料, 然后总结, 准备应对对方的问题。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辩论赛的视频, 让他们掌握一些辩论赛的技巧, 对辩论的内容进行补充。辩论时, 老师尽量少的参与他们的争论, 做好笔记, 把学生辩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 作为时候教学的一种参考。同时老师可以通过辩论赛, 找到学生掌握不够好的地方, 还可以发现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这些都可以作为日后教学的资料, 让教学更有的放矢。学生通过辩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包括自己总结不到的内容以及自己在学习方法上的问题。所以教学中适当的插入辩论赛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 进而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觉悟, 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同时学校应该对其他学科也鼓励这种教学方式, 尤其是政治和历史课, 这些内容里都有存在争议的问题。所以这就为辩论赛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 让学生学到知识, 而且还对学习更感兴趣, 这种方式必将会得到很大的推广。

总而言之, 学习方法有很多, 教学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它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成绩和综合素质服务的。在面向未来的教育中, 语文教师有很大的责任去寻找和发现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并且还要将这些方法在其他专业里推广,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兴趣课堂是一种全新的理念, 它并没有摒弃以前教育方式中的优点, 而是对其好的东西进行了继承, 同时又通过不断努力设计出新的教学方案。时代在变, 教育的目的是不变的, 所以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变化, 努力培养出更多的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爱香.初中语文教学的生动性[J].教育教学专论, 2011.

[2]李运芝.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1, (6) .

[3]李春燕.初中语文学习方法谈[J].语文教育研究, 2011, (52) .

[4]权海琨.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J].考试周刊, 2011, (6) .

初中语文教学兴趣 篇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首先要老师热爱语文,要通过自己的理解把语文的魅力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觉得语文不仅实用,而且美丽。如果仅仅让学生把语文当成升学的必修课,为考试而学,势必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要经常给学生传授些关于语言、文章强大功能的知识和典故,让学生喜以语文为工具。这样,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就会自然而然的运用和思考语言问题。比如,教学生在日常口语中采用修辞手法,让语言风趣幽默,或者分析人们日常生活常用的一些语言,这样,自然就会激起学生对语文的热情。

二、其次要依托课文让学生体会语言之美

语言的魅力,潜藏在课文中,教师只有带着学生去发现和挖掘,才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如果老师一味灌输,平铺直述,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失败。

发现课文独特之美,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味道。任何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教案上的理解只是一种,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文章,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现文章中常人没有发现的美,或者独树一帜的理解,这样,能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语文教学开放灵活。

文章的意味是潜藏在字里行间,只有认真品读课文,进行深入的思考,才会发现独特的认识,这样,学生的语文理解和分析就会得到锻炼,同时,学生探究语文的兴趣就会更浓。

广泛阅读名家名篇,让学生感受经典之美。课本中的课文具有典型性,但不一定是经典。只有让学生广泛接触经典,发现最美,才能迅速提高其文学鉴赏水平,感受文学的神奇魅力。一是老师经常选些经典文章给学生点评;二是给学生指定书目,让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三是开展课书活动,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读的美文,与同学交流分享。

三、创新思维,采取丰富多彩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必须灵活多样,随时创新,才会让学生不至于审美疲劳。语文教师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都上那几十篇文章,如果自己不努力创新,必然会千篇一律,年年搬抄,老师上课上得死,学生更没有学习热情。

变讲课为导课。语文老师上课如果一味的讲解,势必落入灌输的窠臼。教师一定要有导演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开导学生自己演出,老师只作纠正和点评。

变分解为审美。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课文分析变成了肢解课文,把一整篇文章分割得四分五裂,让学生又在认识句段篇,又在领会作者的思想意图,这样面面俱到,无微不至,反而让学生无所适从。与其这样,不如从整体上让学生审美,其余的基础训练,一篇文章一个重点,不必篇篇文章一个套路。

变应试为运用。如果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凡事围绕考试转,必然会物极必反。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考察学生的语文知识也越来越注重知识的运用。老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这样,学生才会切实提高写作阅读能力,也才能在考试中获高分。

初中英语兴趣教学 篇3

关键词:学习兴趣 注重学生 培养兴趣

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这里所谓的态度和感觉指的就是学习的兴趣。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因为只有love what you do,才会get what you love。人往往一旦爱上某件事,即使不让他去做,他也非去做不可,“兴趣”就是在这一次次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而且变得越来越浓。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十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实际,浅谈一下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让学生了解英语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知道英语和汉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主要区分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二者的文字完全不同。汉语言文字是形音义集合,由点横竖等基本笔划书写而成的方块字;英语则是用26个英文字母拼写的拼音文字。二是两者在语音上的差异也很大。英语单元音有长短之分,而汉语的单韵母则没有长短之分。三是二者在语法方面也有很大的区别。当学生做英译汉翻译时很容易出现语法的错误。如There are sixty students in Class Two.(在二班有六十个学生)。如果按顺序直译,就会变成“有六十个学生在二班”,这就不符合汉语的语法了。

2、注重学生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的认识

英语已成为国际性的语言,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我国,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作用日益显现。一方面,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理解国家把英语学科作为三大主科之一的原因,明确英语的主要性和学好英语的必要性。21世纪是一个社会生活信息化与经济体系全球化的新时代。英语在社会生活和国际交往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了英语实际就意味着把握了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我们之所以对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作为教师要让学生觉得学好英语,对自己以后的择业,事业生活等方面都大有益處。

3、让学生羡慕老师

开学的第一节英语课,只要英语老师稍作准备,在第一节课对学生讲上几分钟流利的英语,利用初一年级学生还保留着小学生的模仿性和好奇心强的特点,告诉他们:其实老师这点水平只不过是学海里的一滴水,要学好英语并不难,只要听老师话,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就会像学汉语一样容易。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给学生添加了学习的信心。

4、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前面已讲过,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还保留着小学生的童真、好奇心强等特点。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特别感兴趣,但说总比做容易。所以有些学生很快就遇难而退,出现气馁现象,做老师的要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有时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但他们平时够胆开口说,有的能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体,更有甚至会讲,这也是其中的一个闪光点。只要每天一句也不简单,见面一声morning或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的词汇就会丰富。这时欠缺的是语法知识,如果词汇丰富再加上语法过关,那么就像学汉语讲汉语那么容易。

5、让学生当“小老师”

当今学生配套用书眼花缭乱,学生书包甚至出现超载现象。教师也不可能每次作业、每次单元测试都做到精批细改,而要讲究方法及效果。我们可以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轮流让某些学生当“小老师”,适当让他们改作业、批试卷。但要和他们讲清楚一点,那就是凡是有错的单词或字母都必须改正。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就是让他们在批改的过程中起练书法和记单词的作用,另一个作用就是激励鞭策学生。

6、让优秀学生介绍学习经验

第一学期的中段试后,开始有些学生感到学英语很困难,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本性懒惰,二是学习方法欠佳。英语教师可以多让几个成绩好的学生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但必须涉及记忆及读写方法方面,有如何快捷记单词背诵课文的,有如何记语法点的,可以讲是面面俱到。这样的经验介绍涉及面广,能够面向多角度的学生。当经验介绍结束后,要学生立刻写感想及列出今后怎样做。这样,学生学英语的气氛就会变浓,学生的英语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7、解决口语难的问题

不少人在总结英语学习方法的时候,提出了这样的经验:英语是讲出来的。的确,谁要想掌握好一种交流工具,就必须把听和说的训练放在第一位。然而,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许多学生往往口不能说,耳不能昕。正如南京理工大学井升华教授所说:“学了近十年英语,有人竞不知道怎么回答‘早餐你吃什么’这样简单的问题。许多学生都知道国王、王后、王子、公主,但就是不知道国家的‘总理’怎么说。”要解决口语的难题,必须不断的练习。这种必然的关系就如同吃了东西,肚子才会饱一样。似乎所有的人或多或少地练习口语,可练就的水平参差不齐,还有部分笔头强者至今仍开不了口说英语。要感开口说英语,我认为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勤,这里的“勤”,说的是一种态度,是指下定决心,就要坚持到底。李阳因为“疯狂英语”风靡全国,他为英语学习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熟知李阳当年跑到学校操场后面的小河旁演讲、朗读、背诵,引得对面老爷爷老奶奶搬了小凳子出来看热闹。要想练好口语还要勤于创设语境,语境是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和发展综合语用能力的重要环境和基本要素。教师应尽量使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用英语进行交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英语学习的小环境。

初中语文兴趣教学初探 篇4

一、课堂之初要进行合理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处, 用丰富贴切的语言或者是相应的教具辅助, 使整堂课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开展起来, 调动学生的思维,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整堂课更加有吸引力的目的。对于初中语文兴趣教学来说, 合理的课堂导入是整堂课的基础, 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最有效的两种途径, 一为通过合理的语言情景渲染, 一为借助多媒体进行视频的播放。

例如:笔者在进行《塞翁失马》这一课的讲解时, 尽力通过语言进行情景渲染, 从而达到课堂导入的方式, 当然笔者在进行讲课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对本节课的中心思想有了充分的了解, 然后用引导式的语言将本堂课的内容导入进来。上课前笔者事先讲了一件自己的切身经历, 坏事情带来好的影响, 好事情带来坏的后果的事情, 然后再用一句话进行总结, 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时学生就已经被我说的事情所吸引, 并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样的句子产生浓厚的兴趣, 整个课堂也产生了良好的氛围和教学效果。

再比如: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播放, 这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课堂导入方式, 笔者在进行语文课文教学时, 时常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或者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景色, 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情感或者兴趣, 在此基础上, 笔者再进行相应教学, 就会产生较为有效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木兰诗》一诗时, 上课前先播放了电影花木兰的主题曲, 并配以部分片花, 相信平日里喜欢观看影视著作的学生, 无论是否看过花木兰这部电影, 学习积极性都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事实证明, 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行课程的讲解, 会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课堂导入就是这样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教学手段, 其具体应用途径可以是教师在了解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导入, 还可以借助多媒体, 以视频、音乐、图片等方式进行导入。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

兴趣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兴趣下快乐的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的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起来,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要求教师在问题设置, 和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合作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多设置一些与课文相结合的问题, 留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使整个课堂具有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 一方面要注重问题的趣味性, 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要注重问题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范进中举》一文时, 就设置了以下问题,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请两名同学分别表演中举前和中举后的范进与岳父。

(2) 试分析范进中举前后, 范进岳父的心理

(3) 试找出范进中举前后的所有相关变化。

这样的课堂提问, 一方面能够抓住整个文章的情节推动的主要线索, 另外还比较具备趣味性, 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 教师还要要求学生积极的进行探究型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发言意识,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时常在课堂中进行分组探究,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个组都针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最后每一个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自己组的观点的陈述, 通过这样的探究型合作教学, 最主要可以应用于写作类教学上, 为学生拟定题目后, 要求其进行讨论,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且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激发。

如果说合理的课堂导入是初中兴趣教学的基础环节, 那么在课堂上注重和学生互动交流就是进行初中语文兴趣教学的关键环节, 因为只有给学生机会进行表达, 才能够使其更加乐于表达, 乐于学生, 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给学生互动交流以及发言的机会。

初中地理兴趣教学研究论文 篇5

[摘要]地理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综合性学科。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还能在准确理解人地关系的基础上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然而,许多学生往往会谈“地”色变,以为地理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科。作为地理教师,我们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从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多个角度切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展开地理学习。

[关键词]初中地理;兴趣教学;教学策略

只有在兴趣这位智者的指导下,学生才能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积极、主动的学习意愿,进而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地理知识的探索中。那么,如何才能将兴趣的指导作用在地理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仅从以下几个方面略作说明,还望诸位同行不吝赐教。

一、从地图入手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基础,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理学习的过程就是地图学习的过程。初中地理涉及到地球运动、经线、纬线、气候、地形等极为抽象且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可视的图片演示(比如,彩色地形示意图和气候成因对比图)或者地球运动的动画演示等,学生不仅能从枯燥、乏味的抽象地理事物理解过程中解放出来,还能充分感悟到地理学习的独特魅力。

二、从故事入手

在蒙昧未知的原始状态,由于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远古人类就创造了一系列关于自然想象的神话故事。比如,在“开天辟地”这则故事中,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异想天开地描述了天、地、星辰以及江河湖海的成因。在之后悠久、漫长的岁月里,由于人们探索的领域不断拓展,许多自然现象逐渐得到科学的解释。同时,也就是在这个未知到明白的过程中,无数精彩的故事便流传了下来。这些故事并不见得都是符合科学规律、自然规律的,然而,他们却无一例外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于真善美的渴望以及当时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知程度。比如,喜马拉雅山的“神女峰”就流传着五位仙女制服残暴毒龙,守护一方百姓平安的传说。此外,我们还可以将这些与地理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等摘录下来,借助多媒体将其生动还原到课堂上。如此一来,单一、枯燥的知识讲述便在视音频的帮助下恰到好处地呈现到学生眼前,而学生不仅能够舒缓认真听课带来的疲惫感,还能被精彩有趣的故事情节所打动,拓展自身对地理事物的想象力,增加对地理事物的好感。

三、从诗词入手

秀丽山川,历来是文人墨客喜欢的地方,也是无数文人留下足迹和诗文的地方。透过这些诗文,比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是山区气候;“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述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的是赤道地区;“孤帆远景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述的是长江中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这些意简言赅的诗句将形式各样的地理现象描绘的淋漓尽致。透过这些意境优美、蕴涵丰富的诗词,学生不仅能够对这些被描述的地理事物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还能在诗词精辟、独到、优美的表达中充分体验到地理事物的美感,领悟到地理学科中别致的山川河流,进而培养自身对地理事物的热爱。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旁征博引,充分调动自身的文化积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使他们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之下,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与之相关的古诗文。

四、从生活实例入手

生活是最贴近学生实际的一种存在状态,想要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足够的兴趣,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自觉地从生活中寻找相关的地理现象。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自然资源有哪些?它们主要被应用到哪些方面?在应用的过程中有哪些浪费的现象?这些现象最终将会导致哪些问题的出现?诸如此类的探究活动不仅使学生从课堂上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还为他们提供了真实、自然的地理知识学习环境。在这种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学生更容易感知到自然资源的珍稀以及保护资源、杜绝浪费资源的重要意义,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必须在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教会学生观察与发现的能力,使之能够留心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总而言之,地理知识虽然抽象且繁杂,但是它并不像学生想象中的那么难以理解。虽然课堂的时间有限,然而,只要我们在地理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善加诱导,使之能够在兴趣引导下全身心地参与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那么,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认知能力与感悟能力必然会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强.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09).

[2]沈忠于.让多媒体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的点金石[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05).

探讨初中语文的兴趣教学 篇6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兴趣教学 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在兴趣的引导下,即使是在课下,学生也会想着看一篇好的文章,与伟大的心灵对话;会拿出课本,再默读一遍课文,接受心灵的洗礼。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找到高效的方法。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选择不同的导课方式引起学生注意

学生在听到上课铃响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会再回味课间的各种事情。这时,我们需要通过不同的导课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比如:在第一单元中“秋天的怀念”这节课,在讲这节课之前,我们可以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母亲的哪些行为动作可以表现出对你的爱?你们有没有让母亲伤心过?你们对母亲有没有什么怨言?母亲有没有阻止过你们做什么事?等等。通过提问,可以让学生明白母亲对自己的爱融入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理解史铁生对母爱的赞美。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讲这节课之前,可以播放“妈妈洗脚”这一则公益广告。学生普遍都比较喜欢看视频,通过播放这个视频可以让学生将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然后教师可以就这则公益广告所表达出来的意思问学生几个问题。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讲故事等方法进行课堂导入,在选择导入课堂的方式时一定要结合课文,选择相呼应的导课材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就不得不提到课堂氛围,轻松愉悦的环境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打开思路,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不妨通过播放音乐,放映相应的视频等方法营造氛围。

比如:在讲到“春”这节课时,我们可以播放一些与春有关的视频,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播放春天的风光片,同时,在音乐的伴奏下,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这个时候应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比如讲解“论语”时,我们可以播放百家讲坛中有关孔子的视频,让学生对孔子有大致的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会比较容易。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把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时不时地和学生开一些玩笑,或者将一段和课文或者作者有关的新闻,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对每一位站起来的学生给予鼓励,对回答错误的同学,不要进行严厉的纠正,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让学生找到错误之处,这样学生对自己所回答的问题就会记忆深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三、通过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生动的活动或者竞赛,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讲完一个单元,教师可以将班里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每个小组自行选出一个组长,然后让他们组内讨论决定自己组叫什么名字。在进行知识竞赛时,可以将问题设置不同的分值,答对的小组加分,答错的小组减分。教师在问题的设定下要分成不同的难度,对于那些简单的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抢答的方式,先举手的学生进行回答。对于难度比较大的题目,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超过时间以后就不能让学生动笔,并且让各组之间进行监督。

这种竞赛方式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复习,巩固以前的知识。这种竞赛方式是活动的一种。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比如“范进中举”这节课,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演出,在表演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模仿里面人物的表情、动作,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人物有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是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进行兴趣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抓住兴趣教学的本质,不能让这种教学方式流于形式而忽视它的真正作用。将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到课本上来,转移到课堂上去是兴趣教学的根本,只有正确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立群.关于初中语文兴趣教学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设备,2010(31):113-114.

[2]王国华.浅谈初中语文兴趣教学[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7):124.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 篇7

一、巧设导入, 激发兴趣

导入是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新的学习课题时的教学行为, 导入的重要任务就是要设法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与本课学习无关的方面收敛起来, 再转到预定的教学内容上。因此, 如何导入新课, 对上好整节课关系非常大, 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等。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特点, 学生的心理要求, 精心设计导入。如:可以设置悬念, 增加一个小实验、日常小知识、热门话题、时事热点、化学典故或者一些独特的视角等, 巧妙地导入新课,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 正好在圣诞前夕学习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一课, 教师导言:“圣诞节到了, 送大家礼物!”学生好奇之余, 集中注意力, 教师拿出漂亮的汽车图片, 引出燃料---汽油及其燃烧原理, 学生的注意力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进一步提升。还可以用中国特有的汉字的独特构造“灭”引出“火”加一横隔绝空气则为“灭”, 燃烧与灭火的理论随之展开。浓厚的学习兴趣加之强烈的求知欲望, 促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学习,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多种困难和其他诱惑, 坚持不懈, 直至目标的实现。

二、突破难点, 保持兴趣

十五六岁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一切试图尝试时期, 他们的兴趣容易激发, 也容易转移。刚开始学习化学时, 学生的兴趣一般比较浓厚, 求知欲也比较旺盛。随着知识的不断延伸, 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不能及时理解、消化知识的难点, 就会丧失学习的自信心, 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对学习化学逐渐失去兴趣, 并会错误地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 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 教师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是保持学习兴趣之关键。突破难点的方法因课程内容而定, 例如, 对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这些难于理解的抽象概念, 可以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 以及借助于多媒体课件, 模拟动态微观变化过程, 借助于知识网络框架图, 学生通过对比讨论, 揭示概念本质, 化难为易。将那些略显枯燥乏味的化学用语编成顺口溜、韵语、口诀等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去记忆。另外, 课后巩固要认真反复推敲, 选择那些能体现课标要求, 符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提高运用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巩固课后与生产、日常生活、科学实验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联系,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对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 要及时进行详细的分析评定, 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更加积极主动地在化学知识的海洋中探究。

三、联系实际, 拓宽兴趣

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而是知识运用于实际, 知识的价值就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有些知识的实际意义可以帮助我们生活得更舒适, 更便捷;有些则可能改善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品质。因此, 教学中时时注意将知识内容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让学生将学习兴趣最终升华为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及思想认识的提升。例如:学习二氧化碳内容时, 让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二氧化碳灭火器, 汽水中冒出的气泡, 蔬菜大棚里的气肥及干冰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等。再如, 太原市近期将管道煤气换成天然气,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了解观察灶具有了那些改变?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学有所获的乐趣, 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学, 活跃了学习化学的的气气氛氛, , 使使学学生生的的直直接接兴兴趣趣转转化化为为持持久久的的内内在在兴兴趣趣, , 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初中地理兴趣教学 篇8

一、兴趣教学的重要性

地理在中考中占的分数是非常少的, 这是一个不可争的事实。很多学校把地理课程进行了严重的压缩, 而且学生用在地理学习上的时间也非常少。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一个学生对地理有兴趣, 那么他就会快乐地去学习地理, 去接触相关的地理知识, 从而增加自己在地理方面的知识积累。如果一个学生对地理没有兴趣, 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在地理课堂中的气氛。在有些学校教学中, 地理课堂是最沉闷的, 也是最没生机的。其次就表现在他们对于地理知识的敏感性方面, 对地理没有兴趣直接导致了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厌恶, 无论哪个方面, 他们都不能够接受地理知识。所以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偏科现象, 地理分数直线下降[1]。前些年在一些地区, 地理不作为中考科目, 所以这也就加剧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厌恶。地理课程犹如一纸空文, 一些学校甚至从来不开设地理科目。这必然会对学生将来的求学和工作造成一定的损害, 这种没有远见的教育模式必然会被淘汰。

二、地理兴趣教学的方法

地理兴趣教学已经成为了地理教学的主流模式,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 包括新教学元素的加入和课外实践部分。

1. 多媒体。

多媒体已经成为了教学的重要工具, 当前多媒体主要应用在一些重点学科, 而对于地理学科, 很少有学校能将教学资源分给地理教学。而地理本身是一门非常丰富的学科, 它需要学生去直观地体验地理教学过程。例如在介绍世界各地的地貌和河流部分, 如果教师只是单独地通过口述来给学生讲课, 还有课本前面的几张代表性图片, 这些教学资源是远远不够的[2]。在互联网超级发达的今天, 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而学生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课本教材中, 所以他们没有时间去接触这些知识。当图片或者是视频信息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时, 学生们必然会被这种精彩的场景所吸引。而对于一些动态的地理知识, 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很好地表达出来。频, 把地球的原始形貌还原给学生。学生们也因此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会举一反三地去思考问题。

2. 多引入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以很好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而且还可以很好地锻炼同学的组织能力, 对帮助学生记忆知识也有重要的意义[3]。同学们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 从而掌握一个知识面, 而不是一个知识点。如果死记硬背课本内容, 那么所掌握的内容都只是一个个的点, 无法将这些点联系起来。所以, 只有通过案例分析的学习, 才能够把多个知识点有机组织起来。在案例分析过程中, 教师不能把答案限制得太死板, 而应该给学生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在一个案例中, 学生们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全部释放出来, 然后教师对其进行分析, 告诉同学们这个案例可能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敏感性就会增强。在考试过程中, 学生们就可以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的好处。当学生们看到一个题目时, 就可以很好地猜到这个题目的考点, 所以这必然也是一种提高应试能力的方法[4,5]。

3. 开展课外实践教学。

开展课外实践教学也是地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一个模拟的实际环境, 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实践的模式可以是多样的, 可以让学生去一处地貌进行考察, 然后让他们自己提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进而对这些进行分析。同学们通过对地貌的认知观察, 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然后根据自己的地理知识, 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地理特长。一些地理学习差的学生, 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下, 确切地说是兴趣的吸引作用下, 必然会努力去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很多实践证明, 这种学习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在地理课堂中再也没有了以往的乏味, 而是个个充满活力。教师也会受到这种气氛的影响, 他们教课更积极, 学生学习更有动力。

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不会有一种教学模式可以适应不同时期、不同的个体, 所以我们应该找到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们对地理知识产生兴趣, 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马万友.初中地理的趣味性教学[J].地理教学, 1998, (02) .

[2]邱子兴.初中地理的趣味教学法[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15) .

[3]简文妮.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科学发展观之我见[J].吉林教育, 2011, (05) .

[4]张国清.初中地理激趣教学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6) .

初中语文兴趣教学的探索 篇9

作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 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 而且需要演说家和艺术家的口才。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虽然具有很高的学历, 满腹经纶, 但是却无法受到学生们的喜欢, 原因就在于此。初中的学生最不愿意听那些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 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犹如一潭死水, 索然无味, 这样不仅会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反感, 长此以往, 也会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失去兴趣。相反, 如果一个教师语言生动、丰富多彩、声情并茂、带有幽默意味, 言之有情, 则一定会吸引学生们的注意, 提升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因此, 语言艺术对于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润物细无声, 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教学,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兴趣在一定情境中产生,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之源。创设情境就是为了制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环境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人入境。教师以直观、形象的语言触发学生们的想象与联想, 用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情感与心灵的共鸣。充满智慧、美感、诗意的情境, 使学生“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全身心投入, 只有充分利用体验、感悟与探索, 才能形成情真意切的理解情境。学生们有了学习的兴趣, 才能积极参与, 主动学习。

在遇到具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时, 教师可以利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 使学生进入角色, 寻找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九年级的《变色龙》, 首先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分析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所呈现出的特点, 然后通过分角色朗读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再次, 请同学们自由结组, 分别扮演其中专横跋扈、看风使舵的走狗形象———奥楚蔑洛夫、粗鄙庸俗的赫留金以及愚昧、软弱、迎合强者、随风倒的观众等角色, 并安排一个同学对故事进行场外陈述。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加之教师对学生们的点评与指导, 更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中的人物典型以及寓意。这种体验“身临其境”的活动具有艺术性、理智性和科学性, 顺应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规律。角色的转换使得学生产生热烈的情绪, 甚至从“扮演角色”的状态转为“进入角色”, 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 主动接纳知识, 探究知识, 培养学习习惯。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般来讲, 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还可以启迪学生们的思维, 使学生们好似身临其境, 融入良好的学习环境之中。

其一, 教育学家加里宁说过, “教师需要运用自身的感情感染学生, 使得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中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周总理, 你在哪里》这一课, 教师应该在授课前先为同学们讲述关于周总理生前光辉的革命事迹, 激发孩子们对周总理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引入情境教学, 语言上把握好尺度, 从而使教师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其二, 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成功的教学依赖于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 依赖于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互助、友爱、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能够使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 初中语文兴趣教学的探索, 对于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创造光明与欢乐的主要途径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讲, 兴趣教学将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生心理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效果便能够在兴趣中逐渐体现, 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的能力则会逐渐提高, 素质教育的成果离我们将会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1]于富平, 池正香.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 2009 (2) .

试论初中语文兴趣教学 篇10

一、充分研究教材, 认真备课, 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教学内容的处理, 首先要由易到难, 逐步深入, 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程度, 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 要注意增加教学环节的趣味性,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可以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 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境。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再由该情境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境中。同时, 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让所要呈现的情境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

二、开拓视野, 激发求知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和需要有密切的联系。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 他必然会对有的事物优先地给予注意并且对它有向往的心情。”这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感到所学的内容需要知晓, 需要掌握时, 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教材为辐射中心, 尽可能开拓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即兴需要。这是使学生勃发临时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针对初中学生争强好胜、乐于创造、勇于求新的特点, 以本课内容为中心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新颖的, 富有思考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习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会大大加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后, 为让学生体会“也”字的用法, 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茶杯盖上有五个字“可以清心也”均匀地排成一个圆圈, 其读法有五种, 请分别指出其朗读的方法并体会不同的语气。 ( (1) 可以清心也。 (2) 也可以清心。 (3) 心也可以清。 (4) 清心也可以。 (5) 以清心也可。)

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富有趣味性的练习具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激励是活跃课堂心理环境的正催化剂

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弱和成绩降低, 除了所学的学科多了使学生的兴趣发生分化转移等因素外, 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学习上的意志不够坚强, 缺少毅力。激励, 能令人心情舒畅, 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应对持不同观点的同学给予肯定, 对有创新意识的同学给予高度赞扬, 对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 家庭经济困难, 自卑心理致使他们缺乏自信, 丧失学习兴趣和动机。对这些学生我除课堂教学中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外, 还在课外进行个别辅导, 从而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使学生喜爱学习语文课。

四、以情动情, 激发兴趣

教学活动总是伴随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所以教师讲课必须带着激情, 进入角色, 以情动情, 以情感人。

例如:讲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可以先引入“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 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须关西大汉, 执铁板, 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为故事导入作家作品。讲述苏词雄浑开阔, 奔放旷达, 属于铜琵铁板高唱入云的豪放特点, 然后教师可以用抑扬顿挫饱含激情地朗诵, 深刻生动地展示词的丰富内涵, 带领学生置身于那面对万里长江奔腾与千秋历史推迁, 诗人无限深沉感慨的千年前的大江边。即使是课堂讨论、学生回答、朗诵等环节, 如果教师始终以自己的激情感染着他们, 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拨动着他们感情的心弦, 使他们领会《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壮丽的山河颂, 豪迈的英雄赞, 深沉的旷士吟。最终, 学生就会被调动起高昂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 教师在教学中的真情实感可以在作者与学生的感情间架起一座桥梁。一个好教师必须能够及时调控学生的情感并使之处于最佳状态。要想一节课成功, 只有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才能把学生的思维想象推向新的境地,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利用各种感觉通道接受教学信息,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 兴趣教学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中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讨, 在实践中我们要积极探索, 总结经验,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摘要:兴趣对学生学习语文有重要影响,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兴趣, 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使学生取得语文学习的成功。

谈谈初中英语兴趣教学 篇11

关键词 培养 英语兴趣 教学

小学生初学英语,出于好奇心,有一定积极性。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一过,对英语就不怎么感兴趣了。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任何事,求知的人不如喜爱的人,喜爱的人不如自得其乐的人。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道理: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这里所谓的态度和感觉指的就是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呢?笔者在英语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 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轻松愉快氛围的关键是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学生所喜欢的教师一走进课堂,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反之,学生对某位教师产生了恐惧,那么对他所教的课也不会产生兴趣,甚至会因人废事,讨厌这门课。可见情感是成功教学的第一要素,情感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要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不以权威、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而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

二、以新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的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是很重要的。例如,对一些枯燥的内容,要通过采用适当的教具或身势语,或者编些顺口溜等将其趣味化。如用“提出学会的打算,要求答应来帮忙;准备决定遭拒绝,敢于设法抱希望;未能做到莫假装,破釜沉舟要自强。”来帮助学生记住后面只能接不定式而不能接动名词的动词:offer(提出),learn(学会),plan,intend(打算),demand,ask(要求),promise,agree(答应),help(帮忙),prepare(准备),decide,choose,determine(决定),refuse(拒绝),dare(敢于),manage(设法),wish,hope,want,expect(希望),fail(未能做到),pretend(假装)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当时的情绪状态不断变换教学方式:可以是个人活动、同伴活动、小组活动或班级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当然,兴趣对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有重要作用的,但也要避免兴趣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我们不能脱离教材内容的要求单纯追求兴趣。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注意他感兴趣的东西,而且也要求学生注意他不感兴趣的重要知识。只有这样学习才不会偏废,才有利于学生对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在教學过程中,还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和接受能力出发,教材内容难易适当,运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得到成功的情绪体验而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让“双差生”学英语是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这些学生在其它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有一次,笔者把班上的几个常逃学到街上打电子游戏的学生叫到宿舍,打开电脑,让他们见识“红色警戒”、“沙丘2000”、“星际争霸”等游戏。那令人震憾的32位音效,赏心悦目的3D动画,人性化的交互式操作,让街上游戏厅中的16位甚至8位的游戏望尘莫及。很快地,他们就融入游戏之中。但每每就在他们指挥着千军万马,即将解放全人类,实现心中梦想时,屏幕上却出现了数行的英文提示,这些学生全傻眼了,这时我就在旁边轻描淡写地给予翻译。学生顿悟:下世纪,玩,也要懂英语。事后,我发现英语课上,这几个学生“重新做人”了。可见,巧妙地迁移学生的兴趣,正如“四两拨千斤”。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

四、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有兴趣,最好的方法是让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知识水平之问有适当的距离,这对激发学习动机最有效。可是有不少老师并不知道通过让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办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慎重选题,细心阅卷,用心评卷,让学生觉得既有所获,又找出差距和不足。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实际,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课堂上灵活调节

英语课上,学生常处于积极紧张状态,容易感到疲劳,教师除了注意要经常变换教学方式,多传授新内容外,还可以用一、两分钟讲一些幽默故事如《absent——minded professor》(心不在焉的教授)的系列故事,也可问一些有趣的Silly question(笨问题),这些小安排往往能起到出人意料的调节效果,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六、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初中生物兴趣教学初探 篇12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利用导入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好奇心, 应该利用导入语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导入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小故事、一些具有说服力的事实, 也可以是一个谚语, 当然还可以是一个演示实验等。例如: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时, 我利用谚语“有水无肥一半谷, 有肥无水望天哭”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思考, 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发育既需要水, 也需要肥 (无机盐) , 缺少哪一种无机物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二、精心设置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 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因此, 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标本、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 运用实验、表演、故事、竞赛、辩论等形式,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特别是教材中的某些抽象内容, 光凭口头讲授, 学生是不易理解的。若利用多媒体就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课文内容, 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就不难突破。如:在讲“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时, 对于肾内尿液的形成过程, 学生是难于理解和掌握的。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方式, 把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展示、观察、探究, 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在血浆→原尿→尿液的转化过程中物质变化的情况。我把本来用语抽象的讲解转化为幻灯片、动画的展示,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自控能力差, 上课精力不够集中, 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 在生物教学时, 我们可充分利用生物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际,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学“口腔的消化作用”时, 我发给每位学生一小块馒头让其细嚼, 告诉他们馒头在制作时没有添加任何甜的物质, 慢慢品尝后会发现尝出什么味道?学生自然会尝出甜味, 然后像炸了锅, 觉得非常惊奇, 馒头为什么会变甜?于是许多学生就会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 大胆猜想: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咀嚼、舌的搅拌, 以及唾液分泌有关?馒头变甜是不是因为馒头中的淀粉发生了变化?然后我趁热打铁, 引导学生去探索馒头变甜的原因。这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进行改进, 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吸引他们。初中生处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 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从生理角度看他们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生长旺盛, 精力充沛, 认识力、观察力和注意力有所加强, 思维活跃, 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和评议能力。他们的自尊心很强, 有较强的荣誉感, 容易对新生事物发生兴趣, 他们要求教师和家长对他们尊重和肯定, 非常重视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同时, 这段时期的孩子也存在着情绪不稳定, 容易激动, 注意力易分散, 管理自己的能力较差等问题。我们不但要激发学生兴趣, 更重要的是把兴趣引导成稳定的、自觉的学习动机。例如讲遗传现象时, 课前布置一道作业, 让同学们回家去观察一家三口有血缘关系的几种性状。如“能否卷舌”“发际”“食指与无名指的长短”等。注意选对比度大且性状特征明显的, 列成表, 再交小组长进行统计。每次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十分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上课时, 用这些材料, 很容易地让同学们理解了“性状”“显隐性关系”及“比例”。

总之,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成绩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付尊英, 潘紫千.生物教学研究引论[M].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 2008.

上一篇:中国产业下一篇:紫外线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