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2024-09-21

初中数学兴趣教学(共12篇)

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篇1

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 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让学生在学数学中享受美

实际上, 数学也有很强的美感, 如数学学科本身结构具有内在美, 数与形特征具有外在美, 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独特奇异的美, 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过程美、点拨启发思维艺术的美、作用美等等。作为教师, 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遵循教学规律, 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美,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 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习情感。如黄金分割课程教学过程中, 通过向学生揭示舞台上报幕员站的最佳位置、女青年腰带扎的最理想的位置、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等,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及其应用价值。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我们要引导学生审视数学之美, 要注意揭示和挖掘数学美的特征, 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鉴赏和感受数学美, 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思维,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

设计情境已引起普遍重视, 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设计课堂时都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儿童化, 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谓“问题情境”生活化, 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 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逐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直观教学, 让学生真正看到、听到

在教学中, 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 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 “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 “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 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例如, 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 我让学生带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立体集合图形的物体, 通过分类, 找出共同点以及不同点, 看一看, 比一比, 摸一摸, 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长方体, 正方体等等的特征了, 而且能把所学知识再返回到生活中去, 告诉爸爸妈妈牙膏的包装盒是个长方体了。

四、加强操作, 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开放是指在手指上的。”由此可见操作的重要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操作是外部活动向内部活动转化的杠杆, 顺应儿童好动的特点, 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尝到了学习活动的乐趣, 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不断增强学习兴趣, 提高理解能力。

五、多关心数学基础差的学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情感具有动力、调节、感染、迁移等多种功能, 并且具有两极性。积极的情感, 可增强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动的能量, 促使人们积极地行动, 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情感, 可减弱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动能量, 使人行动消极, 从而降低活动的效率。因此, 要多关心学困生, 多与学困生谈心, 不歧视冷淡学困生, 增加对学困生的感情投入, 使学困生由厌学化为愿学、爱学、乐学。

在课堂教学中, 我注意分档提问, 及时对学困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让学困生有机会表现自我, 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在教学中对学困生坚持“低起点, 小步子”, 使学生跳出恶性循环的怪圈, 以小步子前进, 将挫折的频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长期保持一种充满自信, 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诱导他们发挥潜力。

六、让学生有成功体验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 希望被鼓励, 初中生也不例外。表扬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肯定, 是学生成功的一种标志。“好表扬”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我在教育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时可以用点头表示肯定、赞许;用鼓励的话来激励;还可以用大家鼓掌、奖给小红花等形式。我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加以肯定, 增加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总之, 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 但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因此,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孔子说得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数学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篇2

初中数学论文2012:激发学习兴趣做好数学教学

李刚

山东淄博第十五中学(255100)

【摘要】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要求,可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本文通过巧设课堂提问、因材施教、分组讨论、电教媒体等内容,详细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并例举得当,有很强的使用性。

【关键词】学习兴趣;提问;电教;分组讨论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机制,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育信息。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情绪,大量的教改实验反复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要求,可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良好的兴趣,如何把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是我们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

1巧设课堂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1.1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好的提问是有效组织好课堂提问的前提,并且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提问设计的好,不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还能使学生轻松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要有目的,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恰倒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主导作用才发挥的好。提问要分清所问问题的顺序,由简到难,提问时要设置悬念,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好奇心,带着一种心理上的期待去学习。

例如,讲述《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可让学生思考:距地面100米高处有一小球,每次落地后又回到原来高度的一半,问第十次落地时,小球经过的路程是多少?此时同学们都积极思考,有的同学还在练习本上画图,从而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1.2教师所提的问题一定准确、严谨、清晰、简练、形象生动。力争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知识容量,用形象化的语言使深奥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听清问题,并且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回答问题。

1.3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正确的评价。答对的同学都要受到表扬,不能对答错的同学进行讽刺挖苦,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教学论文 )并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继续思考和勇于回答教师提问的积极性。师生之间通过知识的.交流,不仅使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也可促使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挖掘教材深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个别教学,因材施教

个别教学是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有自身的不同情况,在智力上存在差异,因此无论是学习优秀还是较差的学生,都应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使之扬长避短,察缺补漏,各自得到充分的发展。

个别指导多数在课外进行,对学生的课外作业、课外练习进行个别地指导、检查、批改。对学习优秀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充满自信,轻松学习。对成绩差的学生多鼓励,多表扬,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个别教学发挥了因材施教的作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注意千万不要伤害差生的自尊心。

3分组讨论,集思广益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讨论,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3.1讨论前,教师要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认真准备意见。

3.2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既要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又要抓住问题的中心,发扬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又不固执己见的学风。

3.3讨论结束时,教师要总结,对不同得意见,要辨证地进行分析,做出科学的结论。

例如,《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它既是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又对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好的训练价值。分期付款方式在今天的商业活动中应用日益广泛,学生对此也颇感性趣。在讨论中,一定要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点拨、启发、诱导、介绍情况为辅。让学生充分发言展示自己的风采,多数同学作出解答后,教师要对解答回顾、小结,并要求学生写成书面材料,一供大家学习交流。通过讨论,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算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大家在讨论中获取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习兴趣。

4通过电教手段,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可以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视觉画面和听觉刺激,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独特的效果,它能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利用多媒体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特殊作用,多媒体的动感强,色彩对比明显,比其他教学手段更富有吸引力,它可轻易地展现那些传统方法难以讲清楚的教学内容,在使用中充分发挥了教学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讲述《正弦函数图象的画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可生动、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图象的走势,学生容易接受,记忆也牢固。

浅谈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92-01

让学生乐意去学习,并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而又感兴趣的事来做,这并不是喊在口头上的口号,而是现代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最新要求。也是众多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变过去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今天的“学海无涯乐行舟”。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份快乐,关键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意识到位,激发全体学生兴趣

我们要改变过去的“我教你学”的状态,让学生乐于学,学的乐。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不仅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而且要时刻思考:如何将所传授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如何对题目进行巧妙的启发与分析,如何让学生进行大胆的讨论与尝试,如何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有了这些意识,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活泼、灵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他们就会很快地参与进来。然后老师给予赞许的目光和热情的鼓励,学生就会受到感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其理”。但要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首先教师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要及时帮助学困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再次教师应以精深渊博知识,娴熟教学技巧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用爱心、细心、诚心让学生树立信心,真正赢得学生信任。老师一次交心的谈话 ,一句中肯的评语,一回无意的表扬、鼓励,甚至一次善意的“欺骗”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老师眼中就是最棒的,这种成功的心理暗示会一直激励他们前进!

二、设计新奇的导语,引起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每堂课的开始就应设计一个好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例如:在《平方差》这一节,可这样设计:同学们,你能在半分钟内口算出下列两个代数式的值吗?① 48×52,②103×97同学们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两个式子,想口算出结果,也有的同学在努力寻找其中的规律。但半分钟过去,没有同学口算出来。这时老师说:“我可以在半分钟内口算出来,这两个代数式的值:第一个是2496,第二个是9991。我是如何算出来的?是不是老师聪明些吗?这时同学们争着回答:“不是,你肯定用了什么方法!”老师接着说:“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里有什么方法?”这时的学生就产生了渴望掌握这种方法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了自觉主动的学习要求和兴趣。

三、设计精心的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数学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数学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 ,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四、让学生参与,增加学生兴趣

我们要改掉过去的“我讲你听”的上课模式,这样的模式易让学生厌烦,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讲学生听”。在做一些习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如仍有学生弄不明白,可请一些已经弄明白的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这在学生心理觉得:自己讲给自己听,要特别认真讲,也要特别认真听。这跟老师讲的意义不一样,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品尝了参与的快乐,学习兴趣也进一步提高了。

初中数学中的兴趣教学 篇4

一、创造条件创设生活情景, 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学之则用”, 这是人的天性, 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要创造条件创设生活情景,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研究、探索,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了解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如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 让学生为自己家设计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罩;学习了“平行线”, 让学生在课间活动排队时进行运用……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才能更好地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帮助学生学会生活, 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二、讲究课堂艺术

一堂数学课能否达到教学的目的,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学教师的课堂艺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成长的特点, 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二十分钟。如果课堂上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光是教师的讲, 没有学生的思、练和师生互动方式, 学生就很容易疲劳, 就会开始“走神”。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讲授法、讨论法、“答记者问”、辩论、探索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如投影机、电视机、多媒体等, 使学生的多个感观器官都受到适当的刺激, 让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

三、通过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学好数学首先就要有比较强的逻辑思维, 才能在数字、图像间找到“光明”的道路, 才能真正地进入数学的天地, 看清数字之间、图像之间、数字与图像间多种多样且又千变万化的联系, 同时又要有辩证思想, 进行多方面的思考, 才能在论证与推理上做到游刃有余。学习数学就是在“是”与“非”之间抉择。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找到捷径, 就要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想, 唯有如此, 才能学好数学, 在数学的天地里遨游, 探索数学领域的神奇与奥秘。

2. 学生角色转变慢, 从小学到初中, 数学的难度是呈金字塔型上升的。从根本上来说, 初中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在接触到方程式与“点线面结合”的几何题时, 在思维上必须要有质的飞跃, 同时要学会用辩证思维解题。这对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 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感叹:数学难教, 数学难学。

要学好数学有时就必须学会按理论进行机械的思考, 当然这不是说学数学是呆板的;相反, 正是其指向的唯一性、终点的确定性, 使学习者在学数学的过程中, 必须有灵活性, 只有充分调动思维的灵活性才能真正学好数学。所以, 就学科性质来说, 数学在某种程度上的机械性, 要求学习者和教育者有更多的灵活性。

四、妙用比喻, 活化氛围

学生由于知识基础的欠缺、理解的偏颇和数学学科本身的单调枯燥, 很多学生对新学的知识一时难以弄懂和准确把握, 从而直接影响了解题的正确率和对后继内容的学习。为此,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通过妙用比喻, 变抽象为具体, 化呆板为生动, 呈乏味为有趣,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 适当、适度的形象比喻, 一定会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题速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充分调动知识储备, 合理发挥想象, 注意事物彼此之间的关联, 多用比喻, 从而想出好的教法。例如:我在上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内容时 (如下页右图) , 一个开口向下的图象, 左边图象好象我们走上坡路一样, Y随X增大而增大, 右边图象就好象是我们走下坡一样,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五、求同存异、标新立异

让学生在新颖的教学内容中引起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脑对于它感兴趣的知识, 对于有积极感情色彩的信息是会大开“绿灯”的。而信息也正因被信息接受者的兴趣所强化, 它在大脑中就会形成一个兴奋的中心, 使它变得容易记并且记牢, 因此趣味数学课教材要精心选择形式新颖的内容。如数学故事、趣味数学题、古今中外数学名题、数学谜语、数学史料等, 不受教材、大纲的限制, 只要学生觉得这些题难而有趣、高而可攀。

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作积极的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 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 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 体谅他们学习数学的难处, 尊重学生的思想, 善于激励他们。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 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 浓浓的爱意, 真诚的微笑, 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 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 补充与讨论, 倾听与沟通, 尊重与信任, 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 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 答不完整, 允许补充, 不明白的允许发问, 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 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同时, 教师还要赞赏每一位学生, 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在对学生赞赏的同时, 要与学习评价进行整合, 把“评价”看成是师生互动的一部分, 使评价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促进师生和谐的杠杆。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 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 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 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篇5

自古以来,在数学教学中采用的都是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只负责课堂上讲教材,几乎不管学生的感受,教学内容以考试重点为主,不管学生是否有兴趣,教师都只顾传授知识,学生作为知识接收的对象,在教学中完全不被重视,同学之间缺乏交流,教师与学生也几乎不交流,把学生的成绩作为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改革后的新课程中,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理念与方法,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题,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教学更加有意义。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课改之后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再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随着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的学生方法也会发生变化。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探究性学习产生兴趣,并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探索,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在智力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影响因素就是兴趣。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让人对某一项事物产生兴趣,探索欲望,或者愿意从事这项探索活动。兴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还能使其产生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若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则会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就会深入的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而言,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兴趣才会成功。对数学感兴趣的人在学习时会全神贯注,一旦遇到难题,会想尽办法去解决,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若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就会感觉数学课堂十分枯燥,就不会集中注意力学习数学,也不愿钻研数学难题,最终导致数学成绩差。在探究性问题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安排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新编的教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数学课充满趣味,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给学生创造具体生动的情境,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与符号进行交流,将数学广泛运用于生活。当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就可以逐渐学习由直观认识往抽象知识转化,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在探究性学习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允许学生存在不同的想法,并鼓励学生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当学生的想法合理时,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探索,这样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没有局限学生的思维,让其养成爱研究的习惯,提高动手与独立思考能力,通过不断的探索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使数学价值最大化。

(四)在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重视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相同,但每个学生的性格都具有完整性。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过度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导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个体都具有独特性,兴趣爱好方面各不相同,各有所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尊重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要结合数学的特点与学生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指导,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并对其进行引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上,在数学学习中,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比传统学习方式更具吸引力,教师要对这种教学方法引起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作者:李则烈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联合乡中学校

初中数学课堂兴趣教学的策略 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兴趣教学;策略

若想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就必须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转变传统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和平、民主的学习环境中,轻松快乐地学习,提高学生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初中数学的重要性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爱因斯坦也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从这些名言中,我们不难看出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兴趣对于促进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意义。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集中精力,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探讨之中,并且使课堂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浓厚,学习的主动性也就越强,学习效果也会越好。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促进初中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二、初中数学课堂兴趣教学的策略

1、给初中生减负、减压,帮助他们找回平常心。现在的初中生,一部分常觉得学习压力过大,负担过重;一部分常常只是茫然的为了完成作业,应付考试而被动学习。整个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变化剧烈、第二性征突出、心理不成熟的生长期,情感、意志脆弱,情绪变化较大,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一方面,个体生命的主观意识很容易与内、外部环境发生冲突,身体因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正肾上腺素而导致过于兴奋或愤怒;另一方面,由于自尊反叛意识日趋增强,爱慕虚荣导致初中生常处于假我之中,遠离觉悟,失去平常心。因此,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初中生生理心理发育规律,有计划地适时加强初中生生活心理辅导,给他们减负、减压,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找回平常心。

2、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在数学学习中,有很多学生感觉到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却感觉数学是很有意思的,特别爱学数学。这些爱学数学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对学习数学充满了兴趣。这也表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一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比任何枯燥的说教都要有说服力。因此,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教案,利用幽默的语言,把数学的有趣性表现出来,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幽默的语言感染下,以高昂的兴趣去学习,学生自然就会喜欢上数学。学生喜欢数学,有了兴趣,学好数学那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3、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参与实践操作。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新教材内容的安排和编制中充分给予了体现。即新教材针对于初中学生“好奇、好动”的性格特点,设计了大量动手实践、动手参与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亲身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与信心,提高初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还是以教学“七巧板”为例,教师不仅要在讲台上拼出各种图案,还要“发动”学生进行“自由合作”,自己制作“七巧板”,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和“表演”,对于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分成几个小组,请同学们担当教师的小助手,与教师一起进行数学实验的准备与演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数学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习兴趣。

4、运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技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够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将抽象枯燥、深奥难懂的数学知识寓于形象直观的感性事物中,能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静止为动态,化深奥为浅显,化理性与感性。这样的教学更符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面前所呈现的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与探究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开设课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初中数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要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教师就应该在课后开设一些活动课,让学生参与其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使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挖掘,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初中生大多好胜心强,渴望成功,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引入竞争机制,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接连不断的兴趣源。例如,每一章学完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人出一套试题,并进行交叉考试,设立一些优秀奖、进步奖。这种形式把单一的考试变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交流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奖。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多给予学生肯定,找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使学生从内心当中肯定自己,树立信心,并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勇于探索,逐步学好数学。

总之,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严谨的数学课堂中找到知识学习的闪光点,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

参考文献

[1] 何丽芬.初中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方法浅

析[J].教师,2011(09)

[2] 彭宝辉.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J].新课程(下),2011(03)

[3] 曾凯.浅谈初中数学兴趣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3)

浅谈初中一年级数学兴趣教学 篇7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1.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

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

2. 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起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 培养阅读习惯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 培养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 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名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 培养小结习惯

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名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法”之我见 篇8

一、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学学科

教师要依学生的心理特点, 遵循教学规律, 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其学习情感.如, 黄金分割教学过程中, 通过向学生提示舞台上报幕员站的最佳位置;女青年腰带扎系最理想的位置;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 使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及应用价值, 学习兴趣浓, 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动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探求知识的心理, 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探索事物的底蕴, 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智力的发挥.有的学生怕学数学, 原因之一是他们不理解数学的真谛和“脾气”, 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数学的历史, 讲解数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既是形势发展需要, 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要根据具体情况讲述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钻研的感人故事及他们对人类作出的重大贡献, 介绍我国中学生在国际数学竞赛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美好欲望:要用教师自己进取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 树立班级中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学生作为榜样, 让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使他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增强学好数学的毅力,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 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 他们渴求真情, 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成功欲.我们要善于将学生好学上进的热情欲望化为他们持久的情感, 永恒的兴趣和执着的追求;要善于“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把握学生的动情点, 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特别注意关心数学学习比较差的学生, 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点燃他们学好数学的火苗, 要减少一点威严, 增加一份亲切, 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事实上, 一个亲切的表情、一句热情的话语、一件生动的事例, 都会给学生一种愉悦学习的体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我们要引导学生审视数学之美, 数学美主要表现在简单、和谐、对称, 秩序和奇异等方面, 我们要注意揭示和挖掘数学美的特征, 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欣赏和感受数学美, 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思维,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就会从“厌学”到“爱学”再到“好学”, 数学学习情感由然而升.

二、巧妙安排课堂教学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先让学生有一种敬佩感, 只有教师教的好, 才能引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自己学的好, 教师除了精心备课, 设计教学流程外, 教师教态的自然亲切, 语言的精炼与板书的简明工整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很大影响.因此, 教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师要注重自身激情的调控.如果教师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学生的求知激情从何而来?因此, 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 以此来感染学生的情绪,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激情的调控.学习与激情度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 知识点难度与学生激情度的需求量相反.对于难度大的数学内容, 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 平心静气地去学习, 对于难度小的或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 教师应设法对学生的激情加热, 使之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

三、合理利用情境教学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还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系统的设计, 常识水平, 口头表达能力, 是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因此, 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不仅对学好当前的课程, 而且还对学生一生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 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有效利用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学生同答问题后, 适时给予夸奖于评价之中, 会更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讨论问题就会更加激烈, 课堂情绪就会始终高涨, 如在上述问题中有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抢先回答, 听了这个答案后, 学生都笑了, 此时, 作为教师若加以批评或否定, 无形就给这位学生以沉重的打击, 可见, 夸奖式评价, 学生对教师会产生亲切感, 师生感情融洽, 课堂情绪就很愉快轻松, 学生学习兴趣浓, 教学效果也很好.

总而言之, 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课堂情绪, 科学调控45分钟, 正确把握教学.注重情感的教学活动,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3.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 .

[2]人民教育出版祉.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数学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9

一、诱发学习兴趣

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和规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因此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学中更多采用设疑的方法, 利用青少年的好胜心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 从中不断挖掘他们的潜能。经常组织学生讨论问题, 并且不断增设重重障碍, 为了解决问题, 学生往往会对新知识有所渴求, 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有了求知欲, 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 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欲望, 就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切入点。

二、注意新旧联系

如果机械地让他们读背抄写公式、例题, 就很容易使他们厌倦。因此我在教学中, 经常采用启发诱导, 新旧联系的方法, 只要能和学过的内容联系上, 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做比较。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主动学数学, 然后让他们找出新旧内容的内在联系。这样做不但能化难为易地掌握新内容, 而且能轻松复习巩固已学过的内容。

三、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 尽量做到不再偏重于传授书本知识, 而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发展联系起来,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现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 作如下评述。

1.在教学目标上, 由知识传授为中心, 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我的具体做法是教学目标由“给出目标”转向“学生找出本节学习目标”。首先, 由教师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学本节的内容, 然后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理清本节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 并在自学过程中找出本节的疑难之处。这样教师就由“关注知识”转向了“关注学生”, 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拥有自信。最后, 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作适当补充,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教学关系上 , 树立主体意 识 , 教师扮演裁判 的角色。在本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中, 我首先为学生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本节课的主体、主人, 让学生通过自学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提问中, 发现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开展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利用数学典故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 教学中结合内容讲述数学发展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 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 数学家的成长事迹, 科学家在科技进步上的贡献, 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 如学习实数时无理数的产生过程、学习线段比时黄金比的来历, 等等, 这样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 丰富知识, 增加教材的亲和力, 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 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解析几何中的入门课上, 可以向学生讲解笛卡尔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数学家笛卡尔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时, 有一天, 在梦境中他用金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 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 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着结网, 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 一个念头闪过脑际, 眼前这一条条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 惊醒后, 灵感终于来了, 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确定吗?由此, 笛卡尔发明了直角坐标系, 解析几何由此诞生。

五、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学生积极的思维往往从“疑”开始, 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学生的天性。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与习惯并非是轻而易举就能形成的, 需要教师按引疑—质疑—解疑—精心设计问题的程序, 逐步地引导。

1.以导引趣。导入新课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头, 可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 把学生带入学习氛围中,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每节课的开场白 (导入新课) 说得好, 对整堂课的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2.以疑引趣。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智慧的窗, 善于提问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 疑则诱发探索, 探索则发现真理。在教学中, 我们要适当设置疑问, 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以动引趣。数学本身是枯燥乏味的, 但它也存在至高的美。只要我们精心设置, 用心安排, 通过不同的教具、多媒体及不同的教学场地使教学动起来, 就能让课堂教学成为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乐园。

六、运用幽默语言

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指出: 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良好的课堂气氛不是鸦雀无声, 而应该是充满笑声;学生在一堂课中感受到的不是压抑和沉闷, 而应该是轻松和愉快。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板起脸孔说话, 语言呆板枯燥的陋习, 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 语言既要准确、严密又要力求声情并茂、幽默风趣。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听起来轻松, 而又发人深省。在教学中适当采用典故、成语、俗语、顺口溜等。

七、参与实践操作

新教材还针对初中学生细化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 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 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 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自由组合) , 请他们做老师的帮手, 一起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 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 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 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篇10

第一,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些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属于理论教学内容,这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是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身心发育不完全,没有形成健康完整的价值观、世界观,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虽然当前我国的教学方式不断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但是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不能够与时俱进,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使得原本比较理论且抽象的数学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效果明显下降。

第二,教学时学生学习过于功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些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属于理论教学内容,但是学生的抽象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的课堂导入难度增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对于课堂导入这个环节知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上课时很容易走神等。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过于重视考试和考试分数,在听课过程中,学生学习太过功利,仅仅重视解题方式等数学教学内容,但是整个数学公式的前因后果没有给予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因此没有真正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把握和理解,对学过的知识难以做到融会贯通。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兴趣教学法探讨

第一,培养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方式。在兴趣教学方式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传统教学方式比较枯燥、单调,存在很多不利的影响因素,这就需要对传统教学方式加以改变,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将兴趣引入到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的培。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对教学理念进行深入分析和认识,更新理念和认识,引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比如运用小组教学法就可以很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在学习几何图形作图、几何证明等知识时,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活动开展前提前进行预习和学习,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对于需要求证的几何题目内容,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营造教学氛围,分小组内讨论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小组内不同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来完成学习过程,这样明确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让学生成为了教学课堂的主人,学生可以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

再比如学习正负数教学内容时,为了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教师可以采用天气温度进行比喻和示例,零上10摄氏度和零下摄氏度就可以分别代表是正数10和负数10,将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得学生对于正负数有一个比较直观、具体的认识和理解,将教学课堂内容和生活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也能够很好的吸收教师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以及其他辅助工具开展教学活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时,可以结合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将科学技术和教学内容相融合,形成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采用一些辅助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使得学生参与到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当前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已经应用到了初中课堂中,在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完成辅助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平行线、相交线等几何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平行线、相交线等直线进行无线延长,通过多媒体展现方式,延伸后,可以得出结论表明平行线永远都不会相交,而相交的直线也只有一个相交点,不会再出现第二次相交的情况。这样使得学生可以对抽象的知识和数学概念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够对该知识内容有更加形象、直观的理解和认识,为更好的开展其他几何教学过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学是当前初中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今后高中数学知识、大学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很多的应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加强对初中数学知识教学活动开展非常必要,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可以选择情境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提升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当前我国教学面临的主要任务和难题。下面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进一步提出有效的兴趣教学方式,旨在提升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兴趣教学法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篇11

[关键词]:数学 兴趣教学 学生

数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具有工具性的基础学科之一。现代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进行三纬目标教学,许多老师感到很茫然,就从学生来讲,他们是受教育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里,笔者简单地谈谈初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一、情景创设,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感新趣的东西,并不是完全不了解的东西,也不是完全熟知的东西,而是和过去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的新东西。所以,教学中应把新、旧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创设必要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新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比如,在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二课时)时,情景创设:一个长方形足球场,宽是65m,周长大于330 m,面积不大于7150 m2,求这个足球场的长的范围,并判断这个足球场是否可以用于国际足球比赛。

二、让兴趣伴随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教师在概念教学时,切忌直截了当地就定义讲定义,应更多地从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思维情景,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概括,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而且也能使他们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如初中学习轴概念的教学,由于该概念涉及数形结合的思想,初一的学生要掌握这个概念有些难。

教师先出示下列各题:小张家向东走20米是书店,向西走30米是少年宫。若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那么小张从家出发,走到书店应记作什么?走到少年宫记作什么?温度计显示零上20℃,零下3℃,你如何用有理数表示。

教师接着要求学生将上述两个问题分别用简单形象的图示方法来描述它们,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提炼出它们的共同属性:(1)能用图线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可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来刻划);(2)度量的起点(0℃和小张家);(3)度量的单位(温度计每格表示1℃);(4)有表示相反意义的方向(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零上为正,零下为负)

这样就启发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对于“表示相反意义的方向”用箭头“→”表示正方向,从而引进“数轴”的概念。这样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就是让兴趣伴随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留给学生思考余地,增强自我学习兴趣

目前课堂教学中,由于一些老师偏解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一提出问题或教师出示问题后,就立即组织学生讨论,不是同桌讨论就是小组合作,气氛显得异常热烈。有些思维敏捷的同学很快便要举手欲答,而绝大部分反映差的同学还未来得及深思,脑中就罐满了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再遇难题时,他们便会附和于人,只听别人分析讲解或干脆不假思索,养成懒惰习惯,以致思维缓而失去学习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留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相机组织他们讨论。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经常有意无意把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回答,使他们觉得还有能听懂的,从而增强求知欲望。反馈练习时我时常出两种题,要求大部分的学生做完所有的题目,而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做一组就行了。这样对不同的学生要求的标准就不一样,使学有困难的学生也感到有收获,长此以往,他们也就树立起了“我也可以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到答案,或者达到答案的边缘,都会给学生帶来很大的快乐感,从而增强自我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函数知识时,下列题目适宜让学生单独思考完成。

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一个面积为640的长方形的长a(m)随宽b(m)的变化而变化;

2.某银行为资助某社会福利厂,提供了20万元的无息贷款,该厂的平均还款额 y(万元)随还款年限x(年)的变化而变化;

3.游泳池的容积为5000m3,向池里注水,注满水所需时间t(h)随注水速度v(m3/h)的变化而变化;

4.实数m与n的积为-200,m随n的变化而变化;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篇12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体, 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获取的过程, 过于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 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将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单纯的教的过程, 师生之间处于传授者与接收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教者, 学生是静静地在下面接收知识的容器, 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是与现代教育理论背道而驰的。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师生是平等的对话者,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的过程, 更是学生学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学参与者、学习的合作者, 这样才能解放学生的思想, 放飞学生的想象, 释放学生的个性, 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使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来, 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学习体, 一个平等的主体, 让学生不再是直接记忆结果, 而是主动地参与、构建知识的获取过程, 使学生从内心产生一股学习的动力。简单说来就是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积极思考, 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 允许学生的标新立异与独树一帜, 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重在导而不是在堵, 要让学生经过思考与动脑, 主动地解决问题, 获取知识, 这样的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一切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和前提, 树立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 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如此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与激情, 才能激起学生学的欲望, 才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 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察。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 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门艺术。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能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 针对教学内容提出各种能够引发学生认真思考,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会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解的动机, 会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以高昂的学习情绪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学生自行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了问题, 会产生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并把这种体验转化为更强烈的学习动机与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 设计一系列具有艺术性、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将学生带入“愤悱”状态,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这一节内容时, 我让学生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课前我在准备这节教学时在备课本上画好了一个等腰三角形, 但是由于我的不小心, 打翻了墨水瓶, 墨水把三角形给涂污了, 现在只剩下了底边的一个底角。同学们你们能帮我把这个三角形复原吗?然后将这个残缺的三角形画在了黑板上, 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重新画出这个三角形。这样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前面所学的三角形知识为基础, 将新知与旧知联系在一起, 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运用所学无法解决时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参与欲, 此时教师再讲解新课,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高, 学习兴趣正浓,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融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技术, 以丰富的内容, 多样的形式, 强大的处理功能与交互性, 以文字、图像、图片、视频与音频等多种手段来传递信息, 可以将静止、抽象的知识动态化、形象化地展现出来, 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结合, 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多媒体已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并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以一种不可比拟的优势向传统教学手段发起了挑战。我们要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 激起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来进入学习。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具有强大的可控性、针对性和交互性, 可以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将一些教师难以讲清楚的知识点直观、具体、形象地呈现出来, 如将几个正方体摆放成一定的形状, 求这个图形的表面积。诸如此类以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为主的题目。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空间能力尚未形成, 对于此类题采用传统教学手段, 学生很难理解, 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所摆成的图形各个面用鲜艳的颜色进行着色, 将图形进行旋转, 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图形, 便可有效地突破难点, 使问题得以解决, 同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使学生顺利地解决此类的题目。

实践表明多媒体辅助教学确实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 只要我们结合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科学利用, 合理选择, 一定能让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 成为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与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上一篇:儿童成长环境下一篇:C4.5决策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