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语言的教学

2024-05-14

初中数学语言的教学(共12篇)

初中数学语言的教学 篇1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达内容的形式。对老师来讲,语言是从事课堂教学的起码条件,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使得课堂教学显得轻松愉快又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来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将抽象、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艺术表达方式必不可少。

一、数学教学语言要准确、科学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准确、科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科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概念的讲解、定义、规律的表述必须准确无误,不应该使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由于数学中的每个概念都有确定的含义,每个定理都有确定的条件,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务必清楚、准确、符合科学性,而不是凭自己的感觉和习惯信口开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运用定理,并逐步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例如,“对应角相等”与“角对应相等”,“切线”与“切线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数学教学语言要精炼,要严谨简约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始终起着一个引路人、合作伙伴的作用。这就更加要求数学教师语言表达要简明、精炼、不拖泥带水,不翻来覆去,做到言简意赅;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更丰富的内容。语言精炼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严谨,就是严密谨慎,数学教学语言不能模棱两可,这是由数学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准确精练的语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性。对于学生回答中的语言不严密的地方,老师也应该及时地予以纠正和指出,在默移潜化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简约,就是干净利索,教学语言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

三、数学语言要生动、形象、通俗

数学和其他学科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给学生的认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若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有生机,适当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形象,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如果教师的引导能创设切合数学知识的问题情境,使抽象的数学问题生动形象,富于趣味,自然就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不知不觉地、迫不及待地进入教师所设想的思维天地里。数学语言中所蕴涵的思想,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有密切的联系,用生活中的例子作类比,会变抽象为形象,增强教学效果。

比如:学生对“相互依存”、“对应关系”、“一一对应”、“互为”等词汇的意义不理解。当这些词在引出概念的铺垫性陈述过程中出现时,学生因为不能清楚这些词的含义,所以不能清晰地掌握概念的意义。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于镜子中的人像与镜子前的人之间的关系解释一一对应,会比较形象,容易理解。再如用“朋友”关系、“同学”关系来说明“互为”一词所表达的依存关系,也颇见成效。

四、数学教学语言要亲切、幽默,富有趣味性

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首先要使学生对你说的话产生兴趣,而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最容易激起学生兴趣的工具之一。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让课堂焕发出活力。亲切的教学语言正是营造此种气氛的重要前提。亲切、自然的语言能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沟通师生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使课堂上呈现出和谐、愉快、轻松的气氛。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的知识。

五、数学教学语言要情感充沛,要有激励性

数学教学语言应力求亲切,富有情感。数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对待那些本来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不大的学生,如果教师再用刻薄的言语进行批评,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严重伤害,上进心也受到破坏。我们要尽量引导、鼓励他们,及时肯定他们对于事物的评价,同时要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另外,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在数学教学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总之,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联。老师要讲究教学语言艺术,善于运用语言技巧,课堂上的语言要形象具体,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幽默诙谐,富有感染力。随着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还会有更多的“语言”进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但只要我们把握住各种“语言”的自身特点,灵活地运用就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语言的教学 篇2

郭原初中郭登杰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研究教学语言。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作一分析,我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一、语言要亲切,富有感情

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桥梁,亲切、感人的课堂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一些差生,更应该如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应该注意的是,数学教师不要

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

二、语言要精练,提高效率

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易。有的教师唯恐学生理解不了,讲课语言繁琐累赘,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比如讲锐角三角函数时,其实质是直角三角形中两条边的比,让学生自己看课本记住就行。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语言要生动,但要通俗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

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但不要出现粗俚的语言,而应该是文明、规范、高雅,蕴含着丰富知识乳汁的语言。

四、语言要幽默,要具有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数学家笛卡尔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有一次,笛卡尔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笛卡尔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然后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当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然而,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一味去逗学生,要注意尺度。

五、要恰到好处地使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种:

1、注视,与学生建立视线联系要平视,不要仰视或俯视。教师的目光多是信赖的,鼓励的,赞扬的,但也有批评的,否定的,种种目光都使学生心领神会,从而受到教育、2、启发。有经验的教师用眼扫视一下,课堂就会安静下来,“此时无声胜有声”,用目光批评比语言责备更有效。

3、表情:教师和蔼微笑的表情,有利于学生在亲切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严肃深思的表情会启迪学生对问题钻研,探讨;微笑、点头表示肯定,摇头、皱眉表示否定。教师的表情能把学生带到一定的意境当中去。

4、动作:课堂教学中若没有手势,就像运转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给课堂增添

亮色和活力。教室毕竟和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如走近学生,用手轻拍学生的肩,抚摸一下学生的头或背,以示鼓励;手掌向上,要求学生站起来,手掌向下,要求学生坐下;举起学生的作业,以示赞赏等等。

关于初中数学语言教学的初探 篇3

一、数学语言的含义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数学学科中充满着符号、图形和图象,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表达数学意义,交流数学思想,这些符号、图形和图像就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抽象的符号语言,另一种是直观的图形、图像语言数学符号和图形、图像是数学中的“文字”,我们通过它们表达概念、判断、计算、推理、证明等思维活动。

二、数学语言的功能

按照数学符号和图形在数学中的应用,数学语言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某些字母或几何图形的符号具有确定的符号意义的功能

例如在代数中,用“a”“b”“c”……表示已知数,“x”“y”“z”……表示未知数,几何中用“∠”表示角,用“△”表示三角形,用“∥”表示平行等,这些都是数学中的象形符号。

2.数学符号具有形成数与数、数与式、式与式之间关系的功能

符号“=”表示数或式相等,“>“‘<”分别表示大于和小于,“∽”“≌”分别表示几何图形的相似和全等关系。

3.数学符号具有按照某种规定进行运算的功能

符号“+”“一”“×”“÷”分别表示数或式的加、减、乘、除,“an”表示乘方,符号“sin”“COS”“tan”分别表示三角函数中的正弦、余弦、正切,“s2”表示方差等。

4.数学符号具有约定辅助功能

符号“△”表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在数学中起辅助功能的作用。数学符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内涵深刻、丰富简明的数学语言。

三、数学语言的教学

1.建立直观和数学语言的联系

数学概念本身就十分抽象,加上用符号表示,就使概念更加抽象化,因而在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形象来加深学生的理解,真正使学生掌握概念符号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以把坐标解释为“座位的标记”,即“第几排第几列”,│接着让学生找出教室中位于某排某列的学生,再任意指定某个学生,让其他学生回答某某处于某排某列,在此基础上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平面内点的表示方法,这对学生理解坐标系是很有帮助的。

2.注意揭示数学符号的涵义和实质

数学的概念和原理常常用数学符号表示,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防止概念、原理与数学符号脱节的现象,注意充分揭示数学符号的涵义和实质。例如,在绝对值概念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a│的涵义和实质。(1)应使学生从正面理解│a│的意义,它表示的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并给出几个具体的数,如a=3,一5,O,求│a│;(2)从具体数引出│a│的范围为非负数,即│a│≥0;(3)引导学生从反面理解│a│的意义,若│a│=4,则n的值为多少?结合数轴上的图形,得出a可为两个值,以加深对│a│的理解。

3.重视数学语言中语义和句法的教学

在教学中,还要不断提醒学生重视数学语言中符号的内隐条件。许多数学符号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条件,如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次项系数不为0,若方程有解,则判别式△≥0。要结合实例,随时提醒学生,不能忽视数学语言中的条件,不能滥用数学符号。

4.把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适当结合

学生掌握数学语言是有困难的,他们必须通过自然语言去理解数学语言。初中代数和几何都是数学语言的入门阶段,在教学中,凡引进的数学符号应当用自然语言作解释性说明,使学生理解符号语言的语义,即它的内容和意义,并明确符号语言的句法,即符号语言的形式、构造、规则,才能使学生懂得这些符号语言所表达的数学内容,否则将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表面化,使形式和内容脱节。适当“淡化概念”,也是处理这两种语言的关系的一种可行办法。

5.循序渐进地训练数学语言的叙述

(1)模仿叙述

教给学生一种说话的模式,让学生仿照模式进行思考回答,体会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

(2)简化叙述

让学生用尽量简洁的语言叙述自己的思想。

(3)准确叙述

把自己的思想转化成符号或图形,准确地表现思维的过程。

(4)推广叙述

由一个问题推广到一类问题都能用数学语言叙述。

(5)辨别真假

将错例呈现出来,通过争论来辨别其错误所在。

(6)独立叙述

能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四、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四点体会

1.语言要有准确性

准确、简明是教学信息传递中一条最基本的要求。准确的基础上力求精炼,使教学信息体现明了化。

(1)读音要准确

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进行教学,避免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误解。在教学中多音字也要读准,方言和习惯读音要改用标准音去读。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特征之一的“棱”,多数人都习惯把它读成“lèng”,标准读音应是“léng”。又如,“量的计量”前一个“量”应读“liàng”,后一个“量”应读“liáng”。

(2)用词要准确

在教学时,尤其是概念教学时,少说或多说一个关键性的词语,都有可能把原意改变,给学生学习带来麻烦,造成错觉。例如,“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如果把“又”字丢掉了,会给学生造成概念上的混淆,因为“除法”是一种运算,而“比”是一种关系;再如,把梯形说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就使概念的外延扩大了;等等。

(3)语言要精确

语言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无论是思维过程的表达,解题思路的归纳,还是教学内容的总结,都要力求精炼,输出的信息无重复。例如,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归纳为:先确定单位“1”的量,再看问题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列出算式,求出问题。

2.语言要有逻辑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符合逻辑。例如,有的学生学完正方体后问教师:“正方体是长方体吗?”教师是这样回答的:“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全部特征,所以正方体是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这种回答有根有据,理由充足,逻辑性强。又如,在教“圆的认识”时,有的教师阐述道:“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这句结论性的话忽略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前提条件,这就是理由不充足,语言不严密,缺乏逻辑性,

3.语言要有形象性

教师的口头语言要与图像语言相结合,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有效地接收信息,理解知识。例如,教师讲解相遇问题时,一边讲解一边做演示,通过演示,不言而喻,学生便弄懂了“相向”“相遇”,问题也便于解决。这样讲解既形象又直观,学生理解也快。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表情、手势、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达到使学生较快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4.语言要有启发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看、想、做等认识活动来掌握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语言解读 篇4

首先,运用普通语言解读数学语言

普通语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语言,这是学生熟悉的,用它来表达的事物,学生感到亲切,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数学语言也是如此,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

“互译”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将普通语言译为数学符号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化”,例如,方程是把文字表达的条件改用数学符号,这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程序.二是将数学语言译为普通语言.数学实践告诉我们,凡是学生能用普通语言复述概念的定义和解释概念所揭示的本质属性,那么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刻.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不适于口头表达,因此也只有翻译成普通语言使之“通俗化”才便于交流.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解读数学语言

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的形成一般包括逻辑过程、心理过程和教学过程三个环节.逻辑过程能够揭示概念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便于对数学结构从整体上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心理过程是指学生从学习数学语言到掌握数学语言的过程,这种过程往往是因人而异.数学符号和规则从现实世界得到其意义,又在更大的范围内作用于现实.学生只有在理解数学语言的来龙去脉及意义,而且熟练地掌握他们的各种用法,从而得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在数学学习中才能灵活地对它们进行各种等价叙述,并在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中正确应用,从而达到对数学符号语言学习的最高水平.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具体对某个数学符号进行讲解、分析、举例、考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驾驭数学语言.

1. 在推敲关键词句过程中解读叙述语言

叙述语言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可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通过延长直线使学生理解“不相交”的正确含义.这样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删减,使学生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些关键词句不可欠缺,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2. 在深入探究语言意义过程中解读符号语言

符号语言是叙述语言的符号化,在引进一个新的数学符号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代表性的具体模型,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定义,离开具体的模型对符号的实质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在抽象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最后又重新回到具体的模型,这里具体的模型在数学符号的教学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一般化的起点,为引进抽象符号作准备,二是作为特殊化的途径,便于符号的应用.

数学符号语言,由于其高度的集约性、抽象性、内涵的丰富性,往往难以读懂.这就要求学生对符号语言具有相当的理解能力,善于将简约的符号语言译成一般的数学语言,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转化与处理.

3. 在研究数形关系过程中合理破译图形语言

图形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通过图形给出某些条件,其特点是直观,便于观察与联想,观察题设图形的形状、位置、范围,联想相关的数量或方程,这是“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的基本思想.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学生初次接触空间图形的平面直观图——这种特殊的图形语言,学生难于理解,教学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操作:①从模型到图形,即根据具体的模型画出直观图;②从图形到模型,即根据所画的直观图,用具体的模型表现出来,这样的设计重在建立图形与模型之间的视觉联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使它们熟悉直观图的画法结构和特点;③从图形到符号,即把已有的直观图中的各种位置关系用符号表示;④从符号到图形,即根据符号所表示的条件,准确地画出相应的直观图.这两步设计是为了建立图象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图形语言来辅助思维,利用符号语言来表达思维.

初中数学语言的教学 篇5

海南华侨中学陈琼德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的改革,教学模式也随之改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在我们的课堂上已经在尝试。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在实现这一改革中,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国际数学教育界已把数学语言列为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紧密相关。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数学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除了要有一般的自然语言的能力外,还需要逐步了解和掌握数学中独有的语言特点。事实上,就有不少学生的学习困难是产生于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方面。由于数学意义必定要利用词语、符号等来传达,学生如果弄不清楚,或者不熟悉、不习惯数学语言的理解方法、规律和约定,那么就无法搞清其意义,结果就引起理解问题。

三、课题的界定

所谓数学语言,是人类数学思维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殊表达形式,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语言。具体地说它包括:

(一)反映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定律、公式、以及和、差、积、商、乘方、开方等运算符号所用的语言。

(二)反映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数量关系所用的语言。

(三)描述或演示运算、几何推理过程所用的语言等。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老师示范,让学生知道怎么说。

可塑性强是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形成,也离不开“模仿—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课堂用语的精炼、严密,特别是有关数学概念的表述,数学问题的阐述,就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给学生以“示范”,使学生仿有“范例”。

(四)、重视训练过程中,讲究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条理性。数学语言的科学性是教学内容科学性的重要保障。中学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数学概念中的每个“字”、“词”都有特定的内涵,都直接关系到中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

小课题论文:数学课堂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海南华侨中学陈琼德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就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反过来,语言的磨练也将促使思维更加精确、合理。俗话说,想得清的人才会说得清,说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意识。除具有自然语言表达能力外,而且更要具有运用数学语言(文字和口头)表达数学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即,会读数学,会写数学,会说数学.抓住精确的数学语言与用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仍应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断争取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表达。大胆的给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他思考、解题过程的机会。故意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与空间让学生自由的发挥,让学生畅所欲言。下面针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的表达能力。

沉闷的课堂有时不仅仅是因为学生不会表达,而是由于教师驾驭课堂的艺术不高,学生不愿意去积极的配合老师实施教学计划。要让学生“愿说”,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和精湛的教艺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诱导学生“愿说”。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有话可说。如在教学一年级“10以内各数的认识”时,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阐述自己坐的位置;让他们说出家里的电话号码和门牌号码各是由哪几个数字组成的;让他们说出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户、几个房间;

2说出自己书包里有几支笔、几本书;家里有几口人,其中有几个大人、几个小孩。这些题目的设置都是借助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当学生在完成这些题目时,兴致特别高,领悟了数学的奥秘,大胆踊跃地进行交流,孩子们在交流中体验到了数学的存在,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表达的乐趣,表达的成功,培养了表达的能力,推动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二、在说理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大纲指出“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

述思考过程,说明理由”。思考,即想一想,实质就是把外部的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大脑的认识活动,这是内化的思维活动。而思考是否正确,是否有条理、有根据,还要靠思维的工具—语言来检验。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说理的表述,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情况,而且可以检验学生思路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完整、有条理、准确。对于小学生来说,这决非易事,所以不能过于心急。在教学中,我常常先让学生模仿练习,等到深化巩固可以举一反三后再逐步让学生自己表述。这样学生不但积极性高、加深了对算理的理解,而且大大提高了分析能力,培养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要求学生说出9+5的算理,很多学生都这样说:“9到10缺了1,所以先到10那里拿1,然后把9和拿来的1加起来等于10,最后10再加5里剩下的4就等于14。”学生的表达虽然能把算理讲清楚,但表达罗嗦缺乏简洁性。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说“因为9加1等于10,所以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再加4就等于14。”这样让学生用简洁的表达说算理,使学生条理清楚,思维深刻。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利用语言这个信息源,清晰而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不仅培养学生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学生的思维程序优化进程大大加快。

三、借助操作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低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用数学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确有些困难。因此,让学生多种感观并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帮助他们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数学观点,就容易多了。如:在教学《圆柱侧面积》时,我是这样设计活动的:首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侧面模型,然后提示学生“你有什么办法把它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 学生就会研究、动手操作,如果沿高剪开,那么就会转化成长方形或是正方形,如果沿着圆柱侧面上一条斜线剪开的,就会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求出圆柱侧面面积。但是在叙述方法是学生必须边演示边说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高相当于圆柱的高,剪成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叙述也是如此。这样,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表述操作过程、结论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发展。

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合作交流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合作交流,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同学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阐述自己的见解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自己和本组的意见,会更加主动的思考、倾听,而班级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要在合作交流的带动下,逐步学会语言表达,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学习的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通过对所学内容的自主小结拓展语言表达能力。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后,课堂小结时提问:“这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就会纷纷举手发言。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课的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六、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只有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最

后的胜利,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样。我坚持在以后的每一堂课的教学中,都根据教学重点和关键点,设计一句话让学生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有强烈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意识,采用多种方法,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使学生把数学“说”好,学好。

简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语言 语言艺术 有效性

同样的知识点,通过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讲解,学生能够顺利的掌握知识点,而有些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可能会迷糊不清楚,出现这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知识的传递是通过语言实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就显得十分重要。数学作为一门较为抽象,同时又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教学语言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展开论述。

一、教学语言通俗易懂

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的首要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数学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因此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较之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教师首先应该保持教学语言的通俗易懂性,这样才能够将知识点准确、有效的展示给学生,进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不能穿插很多学生较为陌生的专业术语,这样会对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采用有助于学生理解的语言,更好的将知识点展示给学生,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通俗易懂的语言虽然没有进行过多的修饰,然而却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二、教学语言具有描述性

对出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不仅要能夠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应该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描述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描述性的语言,不仅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且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单纯进行知识点本身的讲解,是十分枯燥的,如果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能够穿插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将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幽默。同时在对学生进行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通过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当然,初中数学教师在使用描述性的语言的过程中,要注意描述的准确性,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描述性语句与知识点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则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周密的思考。

三、提高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初中数学作为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学语言作为知识传播的媒介,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自然要在教学语言方面下工夫,提高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应用较为有趣的语言,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收获快乐,而有些教师的教学语言却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会感觉十分枯燥,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该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呢?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提高趣味意识

在提高教师教学语言趣味性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提高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语言趣味性的意识,这样才为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奠定了基础。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语言趣味性的意识并不强,这就阻碍了教师教学语言趣味性的提升,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提升自身教学语言趣味性的意识,教师的教学语言才能变得越来越有趣。

(二)掌握提升教学语言趣味性的技巧

教师在提升自身教学语言趣味性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具备较强的意识,另一方面,还要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教师的教学语言,才能变得越来越有趣。教师可以研读一些有助于提升自身教学语言趣味性的书籍,从理论的角度掌握一些有助于提升自身教学语言趣味性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要不断进行实践,进而通过实践活动更好的进行归纳与总结,切实达到提升自身教学语言趣味性的目的。在提升教师教学语言趣味性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借鉴授课较为有趣的教师的教学经验,以便更好的提升自身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四、注意运用肢体语言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效应用口头语言,还要能够有效应用肢体语言,进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生动形象、幽默有趣的语言,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同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实现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的有效结合,也能够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有效运用眼部的动作语言,更好的展开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以肯定的目光,能够很好的激励学生学习。又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肢体语言配合知识点的呈现,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总之,肢体语言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引起重视,并能够有效应用肢体语言配合实际的教学活动。

五、教学语言要有互动性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引起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互动性较强的语言,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也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有效实现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进行活动,就需要教师采用具有互动性的语言,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被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浅谈初中数学课的教学语言 篇7

一、数学教学语言应亲切感人, 富有情感性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 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 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 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 无论是讲授知识, 还是对待学生, 语言都应亲切, 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学困生, 更应做到这一点, 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激励他们的上进心, 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 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使他们犯错了, 也要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 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 但他却还是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祥的目光和学生一起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 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 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话语鼓励学生, 这样, 多鼓励少指责;多正面指导, 少板起面孔训人, 让学生学习更有信心, 更有奔头, 更有积极性, 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体验学习的快乐.

二、数学教学语言应准确、规范、简洁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 不应使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因此, 教师要做到如下两点: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 比如“整除”与“除尽”、“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 就违背了同一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 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 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 比如, 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 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知识基础对科学性的要求不能十分严格, 有些内容可以简化, 但是不允许有错误.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规范化.教师教学语言规范与否, 不仅影响教师表情达意的效果, 而且影响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效果.语言的规范一方面要语音规范, 即要用普通话授课, 不用方言, 更不能说白字.如长方体、正方体特征之一的“棱”, 多数学生习惯把它读成“líng”, 标准读音应是“léng”.另一方面就是不能对数学概念、定义、定理随意误读.如为了突出点到直线距离的含义, 把“点到直线的距离”说成“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 使部分学生误以为点到直线的距离除了垂直距离, 还有非垂直距离.

数学教学语言的简洁性要求教师叙述数学事物时, 应简短有力, 一语中的, 不说废话, 避免无意义的机械重复.数学语言本身是一种非常简洁的语言, 如应用广泛的勾股定理用一句话概括了所有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数学语言的简洁还表现在它的符号化、公式化和形式化.比起语言文字叙述, 这些符号、公式更简练、更形象、特征更明显.对此,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评价说, 符号“以惊人的形式节省了思维”.总之, 教师必须根据数学语言简练的特点, 净化自己的教学语言, 充分揭示数学知识的精髓.并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 正确理解由语言文字符号、数学符号、术语、公式所代表的数学内容, 熟悉二者的互化, 注意特点和关键.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归纳为一些图形或图表, 使繁杂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系统化;也可以编成短小精悍的口诀、顺口溜等, 便于记忆.

三、数学语言应深入浅出, 具有启发性

人的认知活动和心理活动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运动, 思维活动始终处于整个活动之中.而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 本身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社会性等功能, 与人的思维的发展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因此, 教师要用引导性、开放性的有结构的教学语言从不同侧面给予学生质疑的方向, 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 激励学生一起参与、共同研究, 让学生去思考、去感悟, 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展示自己的个性.如下面的教学语言:“对于梯形, 动手折折、剪剪、拼拼, 你还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自由操作, 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激活原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你觉得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如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谈谈你的初步设想.”引导学生充分假设、大胆猜想, 体验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你们的猜想对吗?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这些是否正确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11—9’得多少.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摆小棒看一看.”“如果……怎样?出现什么错误了?你认为哪个办法更好?”“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这些具有开放性, 更体现启发性的教学语言, 从学生在经验、认知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出发, 因材施教, 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宽松、开放的空间, 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探索算法, 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新理念, 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数学教学语言的使用技巧

这里所说的使用技巧, 指的是数学教学语言的修辞技巧.在进行数学教学时, 如果能够巧妙运用好修辞技巧, 那么课堂的气氛将会更加活跃, 教学效果也将得到很大的提高.语言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 但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有:比喻、拟人和引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 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 (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拟另一个事物或情境) , 从而把抽象的事物变具体, 把深奥的道理变浅显的修辞手段.在数学教学中, 比喻就是指为了把数学事物或数学过程描绘得更形象更生动, 而“假于物”的过程.活用比喻能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效果.例如,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哥德巴赫猜想”, 就曾有教师这样比喻它:自然科学中的皇后是数学, 数学的皇冠是数论, 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拟人是指把物 (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 比作人, 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 它可以通过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现出来.在数学教学中, 拟人就是指根据想象, 把数学对象当作人来讲述, 以增加数学教学的亲切感和情趣性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巧用拟人能够使枯燥的数学知识人性化, 增强教师的亲和力, 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文章的过程中, 引入现成的语句 (包括诗文、成语、谚语等) , 借以在说明问题或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的修辞手段.在数学教学中, 引用就是指在说明数学事物时, 引用古人和名人的诗词或者民间谚语甚至歌曲等, 具体充分地讲解数学知识.善于引用能够使教学气氛变得热烈, 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记忆知识.如“勾三, 股四, 弦五”.

优质的教学语言, 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还能提高课堂效率.因此, 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必须下工夫锤炼自己的语言, 加强语言修养, 使自己的语言不断规范、准确、明快、流畅、妙趣横生.只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的修养, 并注意向其他教师学习运用语言的艺术, 日久天长, 定会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使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陈永明.数学教学中的语言问题[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8.

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8

一、制造悬念, 激活学生思维

数学给人最大的印象是抽象、枯燥, 尤其是其简洁的数字和符号, 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内涵, 对学生显然缺乏吸引力, 尤其是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的初中学生, 这些往往都是他们的学习难点.为突破这些教学难点, 我在教学中模仿电视节目预告中的“悬念”技巧, 在层层展开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有理数乘方”的知识时, 我手举一张纸, 告诉学生纸的厚度大约是0.5 mm, 接着抛出问题: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学生会异口同声回答出珠峰的高度.此时, 很多学生虽然做了回答, 但是在他们的心中已经产生了一个大大的“?”, 一张纸和珠穆朗玛峰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话锋一转:如果我们现在将这张纸 (假如它足够大) , 不断进行对折, 就可以达到或超过世界最高峰的高度.很多学生此时露出了怀疑的目光, 他们有的瞪大眼睛, 有的表示“不可能”.此时学生在教师制造的悬念中怀着急切的心情要来验证一下这个问题.这时, 恰当地引出有理数乘方的概念, 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新知学习的热情也被点燃, 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达到了.

二、巧用幽默, 营造轻松氛围

一节课上, 学生难免会有疲倦, 容易走神的时候.教师恰当运用幽默、笑话, 可以起到调节课堂气氛, 缓解学生情绪的功效, 有利于和谐课堂关系, 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实践证明, 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 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 使学生学得愉快.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如在教学“解分式方程”时, 把解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中, 学生发现这个值使分母为零, 很奇怪:没有意义怎么办呀?我因势利导:真是有意思, 黑地里冒出个李逵, 他从哪跑出来的呢?学生迅速检查解方程的每一步, 经分析讨论他们得出了结论:就是去分母这一步出现的.既然是半路上出现的, 我们就叫它增根.学生高兴地说:“后增加的, 名字不错.”再如, 当我提出的问题无人举手回答时, 我会笑着说:“怎么?今天没人捧场呢?给个面子吧, 答错了老师不怪你.”而针对问题提出后仅有男生举手而女生举手很少的情况, 我会说:“谁说女子不如男, 女同胞们给露几手.”课堂教学中的幽默语言, 会使学生会心一笑, 既可享受数学的美, 更能开启学生的智慧, 提高思维的质量.

三、旁敲侧击, 提高语言实效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差错是难免的.对学生的错误, 教师若一味指责、批评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教师采用温和、含蓄的语言, 就能使学生消除窘态, 缓和气氛, 摆脱困境,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一次, 在检查练习时, 发现有一些学生练习答案一样, 怎么处理呢?于是, 我讲了这样一段话:“人们常说, 天底下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可是这次练习, 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有好些人的面孔是一模一样的, 就像用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一样, 简直把我惊呆了, 难道克隆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初中了吗?请你们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学生听着听着, 那些抄袭作业的学生就紧张起来了, 当大多数学生笑着说出“抄”字时, 他们的表情就更不自然了.至此, 一个“抄”字正是教师批评的主题, 借学生之口点了出来, 目的已达到了, 教师这时就可以顺势而下, 点到为止.自始至终没有点名批评, 也没有厉声指责, 而是用含蓄的语言开导学生, 让他们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四、辅以体态, 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中, 教师不能没有表情, 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就是说眼睛可表达各种各样的感情, 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 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 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 使每名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 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 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 同大声训斥相比, 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但要注意不要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 以免学生感到乏味.不要把手交叉在腰或笔直地扶在教台上装作老成持重, 更不要搔耳挠腮, 转移学生的视线.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 达到“出其手若出其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探微 篇9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 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 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基本上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一、准确规范, 严谨简约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 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教师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了解透彻, 比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 就违背了同一律;又如有的教师讲“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就忽略了“同底等高”的条件;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 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 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 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 比如, 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 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严谨, 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 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 如吐词清晰, 读句分明, 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 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 重要语句不冗长, 要抓住重点, 简捷概括, 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 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 不绕圈子, 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有的教师“口头禅”太多,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 甚至发生有学生上课专门统计教师说“口头禅”的次数.语言重复, 拖泥带水, 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 影响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二、形象有趣, 通俗易懂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 又非口头用语, 要通俗明白, 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 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 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 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怎样才能实现上述要求呢?首先, 要用形象化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一般地说, 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 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笔者大学时期的一位教授在讲解“阶乘”的概念时说:“100!这个结果大得惊人哟, 所以我们使用‘!’”.“数的阶乘”这个概念, 从意义到算法, 使我们记忆深刻, 终生不忘.其次, 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 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 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 效果更是不同凡响.据说陈景润的老师曾经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 数学的皇冠是数论, 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昨天晚上, 我做了一个梦, 梦见你们中的一名同学了不得, 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这句话产生的神奇的力量, 激励陈景润开始摘取皇冠明珠的万里长征, 他矢志不渝, 百折不回, 终于创造了数学的辉煌.三、幽默风趣, 比喻恰当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语言境界, 它富有情趣, 意味深长, 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 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激活课堂气氛, 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 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 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 忽略隐含条件而引发出错误的证题思路, 结合当今中学生错别字较多的情况, 我分析题意后说:“这名同学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 故意将“邪”读成“牙”, 引起学生哄堂大笑, 这既提高了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的重要性, 又告诉了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要不得.二是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 让课堂违纪的同学心悦诚服, 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 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 动辄对学生发火训斥, 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 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 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三是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 提高思维的质量, 课堂教学的幽默, 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 教给学生理智, 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 获得美感享受.四、无声语言使用得当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 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 不能没有表情, 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名好教师.一名教师只有在学会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作出不同的表情时, 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 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神来联系, 教师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 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 使每名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 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 同大声训斥相比, 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 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总之, 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 远不止以上几点.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作为老师, 要讲究教学语言艺术, 善于运用语言技巧,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 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使学生透过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 探知到教师思维的过程, 学习到思考问题的良好方法, 从中体验到思维过程中的快乐,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10

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应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的规范与否, 不仅影响教师表情达意的效果, 而且影响学生获取知识, 训练技能技巧的效果。语言的规范, 一方面要语音的规范, 即讲课要用普通话, 不用方言, 更不能说白字。如, 长方体、正方体特征之一的“棱”, 多数同学都习惯把它读成“líng”, 标准读音应是“léng”。还有三角函数中的正弦和余弦的“弦”, 有的同学把它读成“xuán”, 它的标准读音应是“xián”。另一方面就是不能对数学概念、定义、定理随意误读。如:为了突出点到直线距离的含义, 把“点到直线的距离”说成“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 使部分学生误以为点到直线的距离除了垂直距离, 还有非垂直距离;或者随意“挪用”一些相近概念, 如:把-a2都读作“负a的平方”, 把sin2x、 (sinx) 2都读作“sin平方x”, 这样会使学生得出多种结论, 即根据你的读法学生会写出多个表达式, 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理解。数学语言本身是一种非常简洁的语言, 如应用广泛的勾股定理用一句话概括了所有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数学语言的简洁还表现在它的符号化、公式化和形式化。比起语言文字叙述, 这些符号、公式更简练、更形象、特征更明显。正确理解由语言文字符号、数学符号、术语、公式所代表的数学内容, 熟悉二者的互化, 注意特点和关键。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归纳为一些图形或图表, 使繁杂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系统化;也可以编成短小精悍的口诀、顺口溜等, 便于记忆。

二、数学教学语言应口语化

数学教材上的书面语言是写在纸上的, 在设计的时候, 考虑的是学生阅读的习惯, 因为可以反复阅读, 所以, 有时往往使用稍抽象的、较长的、较复杂的句型, 本文所指的数学教学语言是相对书面语言而言的, 它依靠听觉来感知, 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学生聆听的习惯, 初中学生一般是很难听懂抽象的、又长又复杂的句子的, 教师如果“照本宣科”的话, 就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语言是那么僵硬、难懂, 缺乏亲和力, 学生听着这种声音很容易“犯困”。所以, 在数学教学时, 教师必须把数学书面语言改造成能让学生明白易懂的口语。在设计教学语言时, 一般是用几个较短的、较简单以及较具体的句子来代替一个较长的、较复杂的、较抽象的句子, 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小的问题来讲, 如初中数学教科书中, 对其中一个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是这样叙述的: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句话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管是读起来还是理解起来都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出错, 因此在教学时, 笔者把它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这几段来叙述和理解,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个定理的含义。口语化不等于可以随口乱说, 还是应注意如前所说的几个要求。

另外, 在教学语言口语化的同时, 不要忘记我们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初中学生的年龄虽然比小学生要大一些, 心理上也较成熟一些, 但在语言的许多方面有未完全摆脱原来的一些习惯, 语言思维的速度与高中生相比还是要慢一些。

三、适当运用语言修辞技巧

适当运用语言修辞技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教学语言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数学教学中, 常用的语言修辞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比喻和拟人。

比喻法就是指在数学教学中, 为了把数学事物或数学过程描绘得更形象更生动, 而借助另外的事物来“打比方”,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时, 对于条件 (1) a≠0, (2) △≠O, 我们可以跟学生讲这是两块“暗礁”, 要求他们在解题的过程中要“处处小心, 时时注意”。这样一比喻就形象地强调了一元二次方程中a≠0, △≠O的隐蔽性和重要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使他们很好地掌握了这一知识难点。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中学老师沈元是这样向学生介绍二百多年来难倒无数数学家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自然科学中的皇后是数学, 数学的皇冠是数论, 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使学生一下子就了解了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哥德巴赫猜想”的深奥。拟人法指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借助拟人的语言修辞手法, 根据想象, 把数学对象当作人来讲述, 以增加数学教学的亲切感和情趣性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

2. 引用。

引用就是在说明数学事物时, 引用古人和名人的诗词、民间谚语甚至歌曲等, 使讲解变得具体充分, 教学气氛变得更热烈, 学生容易接受, 也容易记忆。如在计算两直角边为3和4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时, 笔者常常会引用“勾三, 股四, 弦五”这句话, 既方便了计算, 也使学生为我国古代灿烂的科技而自豪。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 所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研究教学语言运用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如果说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 那么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运用则是艺术中的艺术。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篇11

一、口头语言:数学术语简洁精准,教学语言风趣睿智

因为学科特色,数学中的定义、定理的叙述都以简洁精准著称。因此,数学老师在描述数学定义、定理时要准确,不应该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例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切线”和“切线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两者之间又有密切联系;又如,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对应点的连线互相平行,这类语言描述就缺乏准确性。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存在赶进度的心理,在表述时存在“你懂的”心理,结论中有特殊情况需要排除掉的就忽略不说了。这就会对部分学生造成困扰,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和老师心意相通的。宁愿慢一点,也要准一点。

因为学科特色,有一些表述是必须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来授课的。这些内容不适合用方言或者自编的语言进行表达,很难做到数学术语表达的精准。比如,把“线段的中点”说成“线段中间的点”,“x轴上面的点”说成“x轴上的点”,虽然看着差不多,意思却全变了。在教学中还存在这样的情况,为了节省时间,在一些几何题的讲解中,辅助线的画法没有在板书中写出来,应用题中设未知数这一环节文字省掉了,作答用……代替等等。初中学生处在从模仿到逻辑推导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起到不可小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快,我们就能从作业和测试中看到这些现象的后遗症。因此,对于一个数学老师来说,对数学定义及定理深刻地理解,对数学语言熟练地运用就成了数学老师的基本功。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二、肢体语言:一颦一笑皆传意

(一)读懂课堂中学生无意识的微动作

法国的行为语言学大师菲利普·图赛在其著作《微动作心理学》一书中有部分内容可以给我们老师提供参考。比如,通过观察学生的一些微动作,判断学生是否处在思考状态。常见的微动作有:(1)当人们不太能理解某些事物时,头部右侧某个部位会感觉刺痒,右手放在面部右侧时,意味着处于积极思考中。这个动作表示学生正在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2)如果学生把手放在脑袋的左后方,表明他正在尝试解题,此时切勿打扰,让他独立思考。反之,如果孩子将手放在脑袋的右后方,这通常表明孩子无法解决难题。这时老师进行指导,绝对会大受欢迎;(3)把手放在两眉之间,然后闭上双眼,这是表示集中精神回忆。这些在课堂中常见的微动作很多,如果老师能够读懂其中的奥秘,判断学生的状态就更科学,选择介入的时机就会更合适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教师掌握一些特殊的肢体语言,以此在课堂上传达一些特定的信息。比如希望学生停止讨论,可以用双手做一个“停止”的手势;表扬学生发言做一个“竖大拇指”的动作;拍拍学生的肩膀表示肯定;我们在课堂中经常会伸出食指,这是希望学生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手指指向的内容上来;手势停在半空不动,是希望学生马上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果断的挥手是对学生答题的肯定等等。

肢体语言能够传达丰富的信息,但是使用不当,传达信息有误差也会起到反面效果。因此就需要老师在和学生长期的磨合中形成自己和自己学生之间独特的肢体语言。这样才能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切尽在不言中。

三、书面语言:以生为本,有的放矢

书面语言也是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课件,导学单等展示的教学内容,课堂板书内容等。数学问题的设计无疑对学生学习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生本理念影响下,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更多地会考虑学生的因素。一些问题设计得具有开放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路可走。

例如,在初三二次函数复习中我在课前导学单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所示,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1,-7),B(5,-7),C(6,0)。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结论?

原题是根据三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很容易,但是求出解析式之后就不会再思考其他问题。而改成开放性问题之后,在实践中发现,学生不光求出了函数解析式,还在此基础上得到顶点坐标,对称轴,增减性,最大值等一系列的结论,基本上把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复习了一边,起到了较好的复习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语言特点 篇12

一、语言精确性和科学性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分析, 通过抽象和概括, 运用数学符号来表达思想认识的一门学科, 数学的逻辑性非常严密, 语言非常精炼.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 数学教师也要尽量采取精确和科学的语言表达, 不能含糊不清, 模棱两可, 这是由数学这门学科的本身属性所决定的.数学语言不能像文学语言那样形象表达, 它有着很强的逻辑性, 必须要用专门的数学语言才能表达清楚.特别是一些抽象性比较强的数学概念, 如果混淆了两者的区别, 就会给学生造成理解困难和错误.例如, 我们不能把“正数”说成“非负数”, 因为这样无形中就忽略了数字“0”的存在;不能说“这根直线的长度是多少”, 我们只能说“这根线段的长度是多少”, 因为直线是无限延展的, 无法度量其长度, 只有线段才有长度.再如, “对应角相等”和“角对应相等”, “切线”和“切线长”, 这些都是看似差不多, 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表达的准确, 不然就会造成概念的模糊不清, 使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每个数学概念都有自己确切的含义, 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每一个公理或定理都有其本身成立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信口开河, 要保证对于教材中每一个概念的讲解、每一个定理的表述都准确无误, 恰到好处.只有教师讲课表达清楚明白, 学生的理解才能准确, 在运用定理和公式时才不至于犯错误, 才能逐步养成比较严谨和缜密的思维习惯.

二、语言的灵活性和技巧性

数学教学语言是一门语言艺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灵活运用, 把握住语言的技巧性, 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直观化, 从而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数学语言由于比较精炼和准确, 初中学生限于语言知识水平, 对许多用词 (特别是专业术语) 难以理解, 所以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最好运用生活化的语言给学生讲解清楚.如在几何学习中, 表示图形的位置或大小的时候常常用到这些词语, 如“两两”、“每两点”、“有且只有”等, “互相”、“相邻”、“等角”等词语, 学生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弄不清楚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具体的不同.例如“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 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在这个定理中大多数学生认为, 已经说了“有一条直线”, 为何还强调“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呢?他们还不知道“有”表示存在性, “只有”表示唯一性, 只有把这两个结合起来才能准确表达定理的实际内涵.另外, 课堂上学生千差万别, 他们经常有许多奇思妙想, 这时候教师要注意变通, 既要及时拉回学生的注意力, 又不要打击学生的创造力, 灵活运用语言的技巧, 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语言的鼓励性和启发性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任何学科的教师都不能再采取“填鸭式”的满堂灌, 只知道讲课, 而不顾及学生的反映, 要多运用鼓励和启发式的语言, 用鲜明生动的话语引导学生,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数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 激励性和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 如“你回答的很不错, 请你想想有没有更为简洁一点的方法?”, “很高兴你能站起来回答这个问题, 看问题的角度也很特别, 如果思路再清晰一点就更好了, 要再试一次吗?”数学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教学,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放低心态, 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问题, 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语言亲切且富有情感, 这样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当然学生的知识水平是有限的, 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教师不要为难学生, 批评要适中, 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 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错误当然更不能纵容, 要耐心分析错误的原因, 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树立信心, 给予启发和引导,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四、语言的幽默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数学课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它没有语文课的形象生动, 没有历史课的深邃, 也没有地理课的多姿多彩.所以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语言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数学教师能够巧妙地运用幽默, 使用风趣、诙谐、睿智的语言教学, 则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科学的教学语言要有一定的节奏感, 抑扬顿挫, 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 声速缓急适度, 做到以声传情, 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的知识.生动、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也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获得轻松愉悦的心情, 思维力也能变得更加敏捷,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 数学教学语言是一门丰富的语言艺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 不仅要注重数学本身严密的逻辑性和精确性, 还要注意灵活变通, 时常鼓励和启发学生的思维, 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创造一种宽松、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欣.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新要求[J].考试周刊, 2008 (31) .

上一篇:防火墙原理下一篇:经济型酒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