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2024-08-03

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通用12篇)

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篇1

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什么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理想的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离开“有效”谈“理想”是脆弱的。指导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只局限于接受学习、记忆和练习,教师应当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实施有效教学。

一、教师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

教学生什么?如何教学生什么?教学生如何学什么?这是有效教学的根本问题。

1.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实现人格平等。教学中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学习,充分让学生暴露“想什么”、“怎么想”,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鼓励学生把话说完,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不怕出错,即使有些错误也不要直接否定,可以用其错误推导出显见的大谬大错,让学生自己理解错误所在,实现教学平等。

3. 研究教材,用“活”教材,使教材锦上添花

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知识教学”为“方法教学”, 变“接受学习”为“研究学习”,重视过程教学,重视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训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成长。

例如,笔者在人教版七年级《不等式的性质》的教学中,改进课本上的问题情境,重新设计新的引入方案:

(1)复习等式的性质:

(1) 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结果仍是等式。

(2) 在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是等式。

(2)提出问题:不等式的性质会是怎样?请同学们大胆猜想。这时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大胆发言,说出了各种结论。

(3)师生共同用实例进行验证,得出了不等式的性质。

这样重点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习“不等式的性质”,同时也突出了类比等数学思想,学生有表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机会。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环节要体现教师的创造性

教师在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上要体现自己的研究和创造,如进行“有效的问题情境”、“有效的提问”、“有效的合作”、“有效的例题”、“有效的思维训练”、“有效的归纳”、“有效的评价”等。由此进行的师生间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使师生心灵的目光穿越无限的时空。这是数学教师艺术的具体表现。

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相似性”后,进行活动课题学习———“测量旗杆的高度”,不是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进行,而是根据学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过程。

1. 在课堂内先讨论、设计测量方案,并设置问题:

(1)你用哪些工具测量旗杆高度?有多少种测量方法?

(2)在阳光明媚的情况下,太阳光是否可以近似看作平行线?

(3)在同一时刻,人的身高和他的影长所构成的三角形与旗杆高度和旗杆影长所构成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4)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通过测量出哪些量可求出旗杆高度?

(5)请同学们利用镜子的反射原理,探讨测量方法和计算过程……

2. 弄清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后,把学生分组,到操场进行实地测量,计算出学校旗杆(或其他建筑物)的高度。

在第一过程中,学生们对问题(1)踊跃发言,其中某学生说:“将旗杆锯倒在地直接测量。”其他学生大笑,个别学生还会嘲讽这种做法。这时教师应当抓住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肯定这位同学的方法,并指出这种方法的弊端。有第一过程的充分准备,加之是户外活动,学生变得极其兴奋,有的拉皮尺,有的调整镜子位置,有的记录……络绎不竭。同学们自觉合作交流,在这个活动中,同学们感到最熟悉的影子和常用的镜子也能帮助解决数学问题,体验到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与奥妙所在,重要的是学生能深切感受到集体的重要和合作交流的意义。教学实现了有效的合作、交流。

再如新课引入的问题情境创设,要蕴含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本质,要能引起更多学生的兴趣,引起更多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科学素养。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很好地贴近学生,从而起到先声夺人、发人深思的效果。

巧妙的情境设计,能让学生体会到在动手操作中的学习快乐,在活动中发展思维。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三、倡导新型的教研文化

新型的教研文化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新型的教研文化一方面是教师要合作学习研究,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与同行不断交流、反思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教师对新教材的理性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与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还必须要研究专家对“新教材”的内容、观点和思想的理解,许多专家在新课程的各个层面进行了研究,对新课程理念、新教材内容变化、重点问题的认识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思想,对实现有效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教师学习和研究,最后教师还要进一步得到对新教材的自我认识和研究,这种“再研究”是教师自己的思想和创造,只有这种“再研究”才能处理好教材与实际教学的关系,才能处理好“学”、“导”、“教”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有效教学。

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篇2

2010年 第5期 作者:● 韦政周

有效教学探究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学不学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求知欲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的描述性、美术的直观性、体育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激发求知欲。学生的学习要有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求知欲的一个切入点,才能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适当安排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练习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手段。

第一,课堂练习时间以十五分钟左右为宜。因为在课堂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成,又要进行课堂练习。而有效的课堂练习必须紧扣教学目标,选择练习的数量与质量要精致。

第二,有效的课堂练习要运用最近发展的理论,实施分层练习。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按同一目标发展,必然导致有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又“吃不了”。而实施分层练习具体可以这样操作:将练习分成A、B、C三个层次,并且对应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A层为基础层,要求必须完成;B层为提高层,要求大多数同学完成;c层为创新能力层,要求学有余力的少数同学完成。分层递进练习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辅导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第三,适当的课堂练习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形成真正的理解。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可以这样来判断:能否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所学知识,能否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能否运用知识解决变式问题,能否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四,适当的课堂练习要有时间保证,要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效用。适当的课堂练习时间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机会。

第五,有效的课堂练习能够促使学生自我调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效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和能力。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么想?是否还有其它解题途径,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方法,今天所学知识和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之间有联系吗?

三、重视先做后讲

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先做后讲”是让学生先动手实践。如在学习初一数学《几何图形》这一节时,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把一个包装盒剪开铺平,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盒,体会包装盒与它的展开图的关系。此外,还要对圆柱的展开图进行体会。这样在做的过程中体验与探索,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先做后讲”强调了学生在做中学习,既承认模仿练习与机械记忆的技能性训练阶段,更注重了在做的过程中对数学过程的感悟与体验。“讲”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讲,给出问题,小结方法,总结步骤,揭示规律,感悟思想方法等;二是学生讲,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或看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先操作、实践,后讲感悟、体会,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抓住学习的重点,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多样化

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向预期目标的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肯定的评价,同时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的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进程。

第一,教师在课上和课余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多倾听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体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交往时应充满爱心和耐心,争取建立一种合作、默契、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二,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评价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评价方式要多种多样,不要只采用考试成绩。

第三,实施反馈的时间间隔要利用学生的练习按日反馈进行调节,而学习结果的强化方式应尽量使学生自己去领悟、去总结自己的收获或教训。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反思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教学 措施 反思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规律,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围绕教学知识点制定教学目标,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着教学知识点制定教学目标,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可以围绕教学知识点与教学要求,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SSS、SAS、AAS和ASA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利用判定定理进行简单推理,并且可以利用尺规画出全等三角形,提高学生作图能力;②经历三角形全等判定的过程,体验操作归纳总结出数学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③在探究三角形全等判定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做图和合作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过程与方法:利用“三步教学法”,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形成直观的形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数学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与生活,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 依据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情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很多初中学生觉得数学知识枯燥无味,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和主动性,所以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集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梯形常用的辅助线”时,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教学情境中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图形分割中设计如下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1)有一张梯形的纸片,要求你只剪一次,你能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吗?(2)有一张梯形的纸片,要求你利用其剪出一个矩形与两个直角三角形,你最少需要剪几刀?应该如何剪?(3)在上面实践操作中,你对两种教学活动有什么感受?

通过教师营造的教学情境,以及学生对教师提出教学问题的分析思考,不但可以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3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傳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会僧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中的矩形时,就可以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一方面,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两组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平行和两组对角相等,通过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温习,为学生自主探究矩形性质与证明方法做好铺垫。另一方面,教师利用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轻轻拉动一个点,当其中一个角为直角时,让学生观察图形形状,学生很容易得出其为长方形的结论,此时教师顺势引出矩形定义: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长方形),然后让学生依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总结矩形的性质。学生结合观察和对比,很容易得出矩形特有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为直角;矩形对角线相等,而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对边相等和对边平行等性质,矩形也都满足,从而认识到矩形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教学讲解,而是通过启发和引导等途径,让学生主动去分析思考,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4 注重以作业练习巩固教学内容,提高初中生数学教学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数学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数学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勾股定理”教学结束后,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作业进行练习:(1)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边长为12,另两条边长均为自然数,则其周长为_____;(2)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边长为12,则其底边上的高为_____;(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偶数,则其周长为______;(4)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同时扩大同意背书,得到的三角形为_______。虽然题目很简单,但是对勾股定理性质的考察却很全面,可以帮助学生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与掌握。

5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围绕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布置针对性的作业,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提供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莹. 促进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2]陈宇.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应用机制探讨[J]. 才智,2010,02:65.

[3]白瑞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篇4

一、以有效手段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有效教学是指人们在特定教学价值观支配下, 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前提, 通过教育者有效的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获得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全方位的最优化发展, 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真的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也许真的需要静下心来, 好好思考思考。现在我们大部分的课堂主要追求的是这部分知识点学生掌握了没有, 这部分内容的相关题目学生会做吗?于是, 课堂中知识点灌输下去以后, 就一味地练, 通过各种变式让学生能够牢牢掌握。可是, 在现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 题海战术真的可行吗?在新的教育形势下, 要减免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让学生在一堂优质课中, 学到更多对他们有利的东西, 这是对我们老师的一种新的考验。我们培养的学生将要面对他们的未来, 通过学习, 让他们掌握各种技能, 那种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

二、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我自己就有切身感受, 现在的数学课堂多数采用多媒体教学, 确实有很多的好处和方便的地方, 首先, 不需要将很长的题目抄在黑板上, 也不需要将复杂难画的图形慢慢地画在黑板上, 节约了很多时间。其次, 一些定理的推导上, 可以采用动画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很好地切身感受这种变化过程, 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有利。当然, 还可以将一些情境用图片的方式放给学生看, 提高学生的兴趣等。但是, 随之出现的问题是, 一堂课下来, 黑板上几乎不写板书, 一些定理推导、证明也可以采用放映的形式, 学生也就像看电影把一堂课上完。最后, 往往得到的结果是学生作业连最基本的证明题都证得乱七八糟, 而且完全看不出思维的严密性。实际上课的效果还不如不用电脑的。所以怎样运用现代媒体工具, 让它很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这就需要把握好一定的尺度。

三、精心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路

大力推行课堂的有效性, 我认为教师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转变旧的观念, 在新的理念下, 设计课堂教学思路。正所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为了将45分钟的课堂变成较为优质化的课堂, 我觉得教师在课后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备课, 通过每堂课后学生的反映和效果不断调整。

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思考:

1. 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觉得上课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我相信学生只要有了学习兴趣, 那么对这门功课的学习, 不需要老师、家长逼迫, 他自己就会去钻研。

2. 教师的任务取向。

我认为每位老师都必须在每堂课之前, 思考一下, 我这堂课想达到怎样的知识目标, 达到怎样的情感目标, 通过一两题的练习, 可以让学生学到怎样的数学思想、思维模式。

3. 学生的积极参与。

师生间如果有健康的交流方式和有效的沟通技能, 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 而是通过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合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发展其自制、合作、负责任的品质, 营造人性化的课堂氛围, 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与沟通。

4. 学生的成绩与成就。

西尔斯关于成就动机与学生学习成绩成正相关实验就说明了一个问题, 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个人的动机水平;相反, 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个人的动机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低, 教师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我认为如果能让每位孩子达到他们应有的能力就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 尽可能地让每位孩子都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让他们增强自信心, 提高学习的兴趣。

5. 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氛围, 通过各种方式, 学生所感兴趣的东西巧妙地创设情境, 合理地设置问题, 让学生处于期待、困惑、愤悱的心理状态, 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6. 有效的教学表达。

新课程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多样性, 不仅要选择具有客观性、确定性、显性、普遍性、中立性的知识, 也要选择具有主观性、不确定性、隐性、地域性和价值性的知识, 以实现课堂知识的多样性。课堂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 并能努力开发, 积极利用。

从宏观课程的观点看, 教师本人、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教学中的各种信息, 都可看做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各种信息, 适时调整自己的预设,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做生成信息裁剪者, 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 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及情感与价值观。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 篇5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一轮课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向自主、探究、合作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紧密相关,因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的传统教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探究的问题,也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符合新课改精神的上课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教学,是让学生真正的在进行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等方面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农村初中的生源成分复杂,无效学习学生面更广,基础素质偏低,给数学有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农村中学,特别是普通农村中学,初中生源普遍较差,数学无效学习的学生比例较大,时刻困扰着农村初级中学有效教学水平的综合提升。“如何转化数学无效学习学生,提高数学有效教学水平”成为广大农村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二、课题的界定

1、“究竟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满足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陈旭远教授在《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指出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

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

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整套的操作技艺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着眼于完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备好教材、备好学生,从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采取“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设计有效的随堂练习,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以期实现每一个学生的最好发展。本课题将着眼于寻求在各教学环节中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备有为发展学生一切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理论依据

我们课题组认为《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能充分地为本课题提供厚实的理论基础。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逐步形成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想和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以往的知识结构对于现有的学习过程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走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重差异发展,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认知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把握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与规律,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极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努力建构既符合教育学一般规律,又切合农村初中这一教学背景要求且尽可能科学、客观、具体的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

3、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促进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领悟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真正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转变学生观、教材观、教学观。科学而有效地引领学生向着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学习内容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求,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探求目标引领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打下坚实的基础。

4、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养成不断审视课堂、诊断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有效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上的目标追求,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能力,所以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探索和试验,比较与发现,鉴别与选择,寻求符合农村初中特点的充满个性化特色的教学策略,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检索与课题相关的近年来国内外的各种原始文献及学校的相关档案,了解关于教学策略研究已做的工作,吸取对本课题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并聘请市内外的专家担任本课题研究的指导顾问,提高课题研究的计划性和效益性,以使课题规范、正常的运作,从而达到既解决问题又增长认识的双重目的。

4、案例研究法:选取所有参与研究的骨干教师所在班级,以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为研究案例,以便从实践中积累研究成果,形成经验总结和实验研究报告。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一、课题研究策略

1、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人才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层次性,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必须遵循世界教育的发展潮流,转变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首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以知识为条件来发展学生的智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次要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2、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在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教师只有具有了高超的教学能力,才能把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才能提高有效地课堂教学能力。

3、研究中将课题研究根植于课堂教学中。课题组每学期要组织教师上一堂研究课。一是围绕课题研究阶段进行说课。教师介绍自己近期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研究点及达成的目标以及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二是现场观摩听课。课题组教师共同参与。并对课堂教学进行片段录像作为后续研究的重要素材。三是集体会诊评课。评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组长课前确定中心发言人。评课要根据课题研究方向,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着眼点,对设计的理念、教学策略、研究点的落实、目标的达成等方面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诊断。同时,每个听课老师要结合自己课题研究过程进行补充评价,授课教师根据评课人的分析诊断,对课题研究进行很好地反思。课题组要根据教师意见进行综合归纳形成研究成果集,成果集可以是叙写的教学故事、案例、研究报告、专题小论文、专题反思等,作为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材料。四是评估鉴定。由课题负责人对阶段研究的情况进行专题小结,为教师后续研究指出研究的方向。每次活动都要征收教师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课题组教师共同参与分析讨论,在不同教师的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共享资源,拓宽思路,提升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方向。

4、研究中加强教师自我反思意识。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是其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体现了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评价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5、研究中加强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是成功教师的必然选择。一名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突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既是教师形成创造性劳动态度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工作兴趣、灵感的源泉。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针对我们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自觉地转换角度,主动地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把教学情境创设技能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

2、合作性原则:以学校为主阵地,与自治区教研室、市教科所、惠农区教研室等机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3、研究中必须坚持教学情境的趣味性原则。采用趣味性较强的数学情境,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积极探索、主动求知的境界,并能收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和开发智力、促进思维、发展能力的效果。

4、研究中必须坚持教学情境的生活性原则。应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必须坚持教学情境的典型性。设置情境时,所选材料应该全面、准确地反映一个事物的真实情况,以利于学生探究时能提出问题,找到形成问题的原因,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在创设情境时,要反复思考,努力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

5、研究中必须坚持教学情境的适用性原则。设置情境时,所选材料要恰当,既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又能配合教材体现教材的观点和原理,同时也要体现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长。

三、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论文集锦

四、课题实验的步骤: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7月一2011年10月)(1)进行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搜集相关理论资料,完成课题研究申报工作。

(2)建立课题小组,确立实验对象。

(3)健全教师教研制度,为实验研究铺垫

(4)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

(5)制作调查问卷,完成调查报告。

(6)进一步搜集资料,向专家咨询,对课题研究进行理性思考。

(7)开题,写出开题报告。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10月一2013年10月)(1)定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

(2)及时研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作好应对、处理过程详细记载。

(3)发布定期研究成果。

(4)广泛听取教师、学校领导、有关专家学者意见,修正实验方案,调整实验计划。

(5)全面深入研究,探索校本教研活动模式。

3、课题结题鉴定阶段(2012年10月一2013年4月)(1)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不断提高研究质量。

(2)完善课题研究所有档案材料备查。

(3)做好相关总结,完成课题研究成果的编汇工作。

(4)申报结题。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及成员

专家、顾问小组:

宋万斌:大战场中学校长

领导小组:

组 长: 李占全 负责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和研究管理工作

成 员:卢宾、张清忠、马成录、任克祥、王福琴、田进玉

课题人员安排:李占全主要负责实验及撰写开题报告、实施方案、结题报告,以及课题实施过程管理。卢宾、张清忠、马成录、任克祥、王福琴、田进玉主要负责各教学班具体实施。所有实验教师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及时准确记录实验情况,提供有关数据,整理活动案例。

最后,祝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方式 篇6

一、重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拓展联想空间

新概念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具有良好的认知结构和丰厚的知识积累,必须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生活经验。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已具备了相关知识的储备,没有必要进行复习,结果出现学生对新概念茫然混沌、理解碎裂的状况。在案例教学中,三角函数也是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突出函数的本质,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函数,再顺势揭题。

【课堂设计一】 铺垫引入:

1.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函数?每个函数中有几个变量?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每个函数的表达式是怎样的?(体会变量、体会数学符号。)

2. 翻开本单元的课本,看学习课题是什么?(三角函数也是函数,既然是函数,那么是研究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呢?)

二、再现数学概念现实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庞加莱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教室里,先生对学生说“圆周是一定点到同一平面上等距离点的轨迹”,可学生听后面面相觑,谁也不明白圆周是什么,于是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学生们立即欢呼起来“啊,圆周就是圆圈啊,明白了”,这一故事告诉我们进行概念教学时,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满腹狐疑中觉得有必要学习这个概念。新课标也提出,数学概念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观察、交流、反思,让数学概念在缓慢的思维洗涤中自然显现。案例中,我引入汽车爬坡的生活场景,比较坡的倾斜程度不但可以用倾斜角判断,还可以用什么量判断?让学生在比较中寻找方法。最终出现比值这个量。(因为比值作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是教学中的难点,应逐步化解。)

【课堂设计二】 提出问题:

1. 在图1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AC和A1C1表示水平面,斜边AB和A1B1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坡面,坡面AB和A1B1哪个更陡?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A][C][B][A][C][B][图1]

生1:坡面A1B1比坡面AB更陡,因为∠A1>∠A(合理解释,但它是观察的结果,还有其它理由吗?注意铅直高度不同)

生2:我认为理由是B1C1>BC(这种解释合理吗?请看图2.)

2. 在图2中,类似的,坡面AB和A1B1哪个更陡?你又是怎么解释?

[A][C][B][A][C][B][图2]

生3:坡面A1B1比坡面AB更陡,因为∠A1>∠A。

生4:我认为理由是A1C1

3. 在图3中,你又是怎么解释的呢?(注意水平长度和铅直高度都不同,学生发现比较边长无法解释坡度大小,产生了新的思维困惑,求知欲望大增。图中角的大小是大家观察的,并没有标明。但图中标明了两条直角边长。那么仔细观察三组图形中的直角边长,它告诉我们什么?与倾斜程度的关系?)

[A][C][B][A][C][B][图3]

生5:我发现图1中,=0.2,=0.30,有0.3>0.2;图2中,=0.2,=0.25, 有0.25>0.2;图3中,=0.2,=0.25,有0.25>0.2。

每组图形中,第二个图形的这个比值大,与它的坡面更陡结论一致。(你的意思是说用这个比值来衡量坡面的倾斜程度吗?为什么可以?)

生5:是的,这个比值越大,坡角越大,坡面越陡。(看来,这个比值与这个坡角有关系,是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

三、经历数学概念思维过程,体验成长快乐

数学概念不是靠直截了当定义出来的,而是靠千般探究、万般磨练“做”出来的。在概念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的经历,没有苦苦的寻求,没有情感的体验,学生很难将概念内省为自身的问题意识,也无法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概念教学教师不应该匆匆下定义,不应该用讲解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就应该成为思维的体操,积极展示思维的发生、发展,从具体到抽象,让概念在条理中、在生动活泼的思维历练中自然生成。课例中,通过问题的设计和不断的探究,让学生体会到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固定,则这个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固定。自然得出:锐角变化,则这个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随之变化。正切概念来之自然、呼之欲出。

【课堂设计三】 如图4,锐角A的一边上任取一点B,自点B向另一边作垂线,垂足是C,得到直角三角形ABC。再任取一点B1,自点B1作另一边的垂线,垂足是C1,得到另一个直角三角形。

[图4][A][C][B][C1][B1][C2][B2]

1. 请一个同学上黑板测量角A的对边BC、AC的长度,并计算的值。(动手测量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也揭示了可以用测量的方法求比值。)

2. 、的值相等吗?为什么?呢?(不再测量其它比值,从理论上探究比值的关系,达到理性认识,加深对锐角固定,比值固定的认识。)

3. 以上事实说明什么道理呢?(在学生动手并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得到结论,这个结论教师不要匆忙总结,要有耐心等待学生的思考和回答。)

生6:我发现,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当锐角A的大小固定,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就固定。

4. 那么当锐角A的大小变化时,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怎样呢?(用动画演示图4中角度增大,BC增大,AC不变,比值怎样变化?)

5. “角变,比值变”。这里出现了两个变量,是哪两个变量?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让学生交流讨论)

6. 水到渠成和同学们一起给出正切函数定义,并用符号表示。(深挖概念中的字、词、句、条件、结论、书写符号。)

四、理解数学概念内涵外延,构建问题模式

美国华盛顿州国立儿童图书馆里有一句醒目的标语:“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数学概念教学不应沦为教师喋喋不休的解释、学生摇头晃脑的背诵。也不是概念匆匆过,练习重复做。概念教学必须让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内化概念,建构新的知识网络,增加概念问题模式。必须让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中,深化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和生活化的回归。因此,多角度、多变式、循序渐进的安排概念问题的训练是概念固化的关键,这个环节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提高。案例中,既回归生活(坡面),又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例题设计,强化了对正切概念的本质认识,为下课时正弦、余弦概念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课堂设计四】 在概念的基础上,顺势导入问题解决。

1. 回到坡度问题,并介绍坡度概念。

2. 你能说出坡角的正切与坡度的关系吗?

3. 题组训练。

英国教育家威廉·詹姆斯评价教师:“平庸的教师说教,好的教师解惑,优秀的教师示范,卓越的教师启迪。”优秀的课堂总是浸透了教者的心血和汗水。作为教师,在数学概念这一重要领域的教学中,一定要下足工夫,重视概念,优化设计,把握过程,学生主体,教师引导。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问题引领,思维闯关。真正地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思维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褚红英. 数学概念教学的三个关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9).

[3] 高峰官. 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导引[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探索 篇7

一、以学生为主体, 关注学生发展

所谓“有效”,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以说有效教学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那么具体又要关注学生的哪些方面呢?

1. 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也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 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 去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 体验学习的乐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 也有可能是在获得数学学习成功之后产生的.

2. 关注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思考”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与形的五彩缤纷的世界里, 数学教材已经基本实现了生活化, 教师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 向学生揭示周围世界的数学现象与内在美, 使学生体会到在数学这个诱人的王国里, 有许多数学现象需要去观察、去发现, 有数不清的问题需要去思考, 去操作同时教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将生活化的材料引入到课堂中.学生往往习惯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 这时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思考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经历从生活经验逐步上升到数学思考的过程.这样, 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就能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3. 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每个班的学生都会参差不齐, 在每一次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都会有不同的眼神, 不同的表情,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从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案, 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去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很少去考虑学生的想法, 这样就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在学习中所获得的成功和教师的鼓励, 都会使学生体验到心理学所说的“愉快效应”因此, 教师对学生取得的成绩, 甚至微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 会使他们感到有希望学好数学.

二、以课堂为载体, 关注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我们的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唯恐学生听不明白, 于是不厌其烦地讲解.结果是话说得太多, 说得口干舌燥, 多么辛苦啊!可是这样反而是阻碍了学生的思考, 阻碍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产生, 这种教学不是有效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使我们的教学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1. 尊重学生、用好教材、坚持反思

遵循学生的一般规律, 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个性选择, 满足他们多样化或自主化的需要, 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从教师的角度来备课, 而忽略了学生这个角色.但是, 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是影响我们教学效果的关键者, 所以, 我认为我们在备课时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大量的资料表明, 很多特级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 只有不断地反思, 才会不断地生长出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 才会使原来的教学不断走向有效.

2. 讲究策略、创设情境、精导妙引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不适应教师的全权讲授法, 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必须通过他们自己去探索, 这就要求教师要讲究策略, 要教会学生“爬坡”.每节数学课都要向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新知识.新旧知识之间, 存在着一个知识的坡度.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把这个“坡”铲得平平的, 例题之前要加准备题, 解答准备题所用知识, 老师又先给复习一遍, 结果不需要学生多思考, 就在不知不觉中“爬”上了“坡”.事实上, 不管是解题方法还是结论都是老师给予的, 下次如碰到这样的题目学生还是做不出, 教学效率不高.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自己“爬坡”, 动脑思考, 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做的事, 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结论是学生得到的, 方法是学生摸索出来的, “坡”是学生自己爬上去的.看上去花的时间多一些, 但学生的分析、对比、综合等多种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都得到了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3.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新的数学课程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提倡充分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组织他们主动探究相关内容, 以便发现相应的数学规律或者结论.但在实际的课堂上很多的教师唯恐学生听不明白, 于是不厌其烦地讲解.结果是话说得太多, 反而使重点不突出, 还干扰了学生的思维.所以, 我觉得要提高课堂效率,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有效的探索活动, 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体验数学思想, 发现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在学生讨论、看书或动手操作时, 一定要给予足够的时间, 使之真正能“到位”, 达到预定目的, 不能走过场.

关于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 篇8

一、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阶段, 学生在校时间比较长, 与教师接触的时间比较长, 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能够有效形成比较积极、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 使得学生在比较轻松民主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 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每位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学生的爱好兴趣出发, 并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发展特点, 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 积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 从而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如同自己的朋友一样。与此同时, 教师应该实时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 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上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从而让学生更加信任老师。教师还可以建立师生间的通讯录, 这样不仅有利于及时交流与沟通, 而且还能让学生时刻体会到老师的关心。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实现有效教学。

二、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想要学习的欲望, 并使之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从而更好地为学习目标而努力。其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并不是枯燥与无趣的, 其中也蕴含着很多有趣的东西。例如, 可以为学生讲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小故事, 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存在的乐趣, 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 也可以将美术、语文以及音乐等多门学科与数学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语言的精深、体会到数学的逻辑美以及符号美, 这样学生就会充分调动个人的情感因素,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来。

三、合理开展多媒体教学

初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 应该将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地运用到数学课程的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 尤其是要充分发挥计算机以及计算器等工具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作用, 以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 将原本枯燥无趣的数学公式以及数学定理等以生动、有趣的图画以及声音等形式展示给学生, 从而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 进而使得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 在讲解一次函数y=kx+b这一部分知识的过程中, 如果采用传统的“板书”形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很难充分掌握系数对一次函数图像产生的影响。而借助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 可以输入不同的系数, 并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图形所发生的变化, 经过大量直观以及动态的演示, 学生可以在观察以及思考的过程中, 更容易地了解系统对一次函数图像所产生的影响。这样不仅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从而大大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以及逻辑性, 但是在初中阶段, 学生具有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还不高, 于是学生能力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产生一定的冲突, 这就使得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有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个人的深入思考就能解决, 但是有些问题却是其无法独立解决的, 这就需要开展小组合作, 以这种学习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划分成若干小组, 并选派出一名组长。每个小组当中都要合理地分配优生以及中差生, 这样有利于小组间的互帮互助, 互相学习。当学生遇到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时, 各小组就可以开展组内讨论,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以共同克服困难。然而如果本小组无法解决此问题, 那么就要向其他小组进行求助, 开展组间交流与讨论, 从而形成全体同学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对学生的能力发展以及学习的进步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9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纵观课标可以看出, 数学的课堂教学, 应该是指在学生的主动参与, 以学生对数学的内心需求为核心, 以师生互动为活动方式, 以发展学生知识经验、情感态度、个性特长为特征, 在教师组织、引导下,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因此有效的数学课堂在形式上教师有精心组织引导;学生有热情主动配合, 而最终效果是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个性特征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数学教师是数学课堂的策划、组织、引导者,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得到发展;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这必然涉及数学教师的课前准备、课上实施和课后反思.每一个的环节好坏都直接关系到这一堂或下一堂数学课教学效果, 下面就从这三个环节, 谈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上课前的精心准备是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保证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教学前的预设.精心的教学预设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先导, 也是有效生成的前提保证.上课前的精心准备是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的重要保证, 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 使教学能有序展开, 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课前的准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是钻教材,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课前首先得分析教材的教学目标, 明确教材在本章本册的地位, 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从而可以安排好课时,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再设计好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 做到由易到难, 由特殊到一般, 由具体到抽象, 把握梯度, 较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第二是备学生, 上课前准备的重点是要备好学生, 先剖析自己学生的各个方面, 然后设计什么问题情境, 教到什么程度, 用什么方法来教, 要让每名学生上了这节课后, 至少知道这节课是学数学.只有了解了学生特点, 才能根据探求知识规律和认知规律, 设计出让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预设, 只有让学生得到了发展, 数学课堂才是有效的.

2. 课堂上的精心组织是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途径

要组织好一个课堂, 就得想尽办法让枯燥的数学妙趣横生, 让抽象的数学形象起来, 让怕数学的学生自信起来, 这样课堂教学必将是有效的, 而且是高效的要做到这一切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是有效数学课堂的良好开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课的起始阶段, 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 对一堂课教学的有效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一个合理而又充满吸引力的问题情境, 把学生引到情境中来, 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认真思考、积极探究, 促使学生认识到旧知识已经过于贫乏, 从而产生一种要求探索新知识领域的强烈欲望.学生的这种求知欲望定能保证一堂数学课的教学效果.

(2)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数学课堂的情感纽带古人就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说法, 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现代教育家认为,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 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 创设一个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才能做到.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 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 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 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 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数学课堂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 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得到了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如此和谐师生关系的数学课堂, 也肯定是高效的数学课堂.

(3) 让学生主动参与, 组织好课堂的合作交流是有效数学课堂的主线.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数学的新课程标准也直接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 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合作交流”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数学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 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学习的空间通过合作, 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创造意识, 产生创新思维,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维持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是有效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任务.课堂教学要改变以往数学课沉闷的局面, 上课期间, 教师要注重与每一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交流外, 还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情绪.关心课堂上的每一名学生, 多一个点头或微笑, 多一句赞赏的话, 多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 都会调节好学生们的情绪.要让整堂课自始至终微笑着,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一直爱学、乐学.其实, 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除看教师能否精确传授、认真指导外, 还要视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热情是否高涨来确定.

(5) 合理利用辅助工具教学也能帮助学生学习数学, 一堂课只有45分钟, 数学这门学科与其他有些学科不同, 有些课涉及概念、定理、注意事项多, 而且它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又相当复杂和抽象.若凭老师边讲边写, 一堂课很难按时完成任务, 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 结果事倍功半.如果能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多媒体手段, 可以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 深奥的东西浅显化, 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 屏幕上的图像和重点文字一目了然.从而可以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 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 也使数学课堂更加有效.

3. 课后的精心反思是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补充升华

反思意识是教师自觉产生对自己的活动目的、活动计划、活动策略、活动过程及活动评价的反思欲望和信念.数学教学的反思, 首先是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 数学知识的建构、数学技能的形成、数学能力的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体验等, 都是数学教学的目标, 要反思教学设计中哪些是主要目标, 哪些是次要目标;哪些是直接目标, 哪些是间接目标.其次是要对教学程序设计及教学策略的选择进行反思, 反思知识展示的顺序是否合理;选择的教学策略是否恰当;例题与习题的搭配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的媒体是否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目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教学程序;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教学策略, 等等.第三是教学实施后的反思, 主要是对教学效果评价的反思,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的反思.精心的反思可以提高教师本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然后直接关系到下一堂数学课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 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教学上, 还要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 层层推进, 环环紧扣, 由课外到课内再到课外.教师要从加强备课到课堂教学再教后反思入手, 学生要配合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及学习, 最后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个性特征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最终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 认真地去研究和解决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问题, 数学的教学业务水平一定会提高, 数学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

[2]叶尧城、向鹤梅.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7) .

[3]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3) .

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10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纵观课标可以看出, 数学的课堂教学, 应该是指在学生的主动参与, 以学生对数学的内心需求为核心, 以师生互动为活动方式, 以发展学生知识经验、情感态度、个性特长为特征, 在教师组织、引导下,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因此有效的数学课堂在形式上有教师的精心组织引导;有学生的热情主动配合, 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个性特征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数学教师是数学课堂的策划、组织、引导者,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得到发展;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这必然涉及数学教师的课前准备、课上实施和课后反思.每一个的环节好坏都直接关系到这一堂或下一堂数学课的教学效果, 下面就从这三个环节, 谈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上课前的精心准备是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保证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教学前的预设.精心的教学预设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先导, 也是有效生成的前提保证.上课前的精心准备是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的重要保证, 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 使教学能有序展开, 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课前的准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是钻教材.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课前首先得分析教材的教学目标, 明确教材在本章本册的地位, 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从而可以安排好课时,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再设计好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 做到由易到难, 由特殊到一般, 由具体到抽象, 把握梯度, 较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第二是备学生.上课前准备的重点是要备好学生, 先剖析自己学生的各个方面, 然后设计问题情境.只有了解了学生特点, 才能根据探求知识规律和认知规律, 设计出让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预设.只有让学生得到了发展, 数学课堂才是有效的.

2.课堂上的精心组织是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途径

要组织好一个课堂, 特别是数学教师就得想尽办法让枯燥的数学妙趣起来, 让抽象的数学形象起来, 让怕数学的学生自信起来, 这样课堂教学必将是有效的, 而且是高效的.要做到这一切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是有效数学课堂的良好开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课的起始阶段, 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 对一堂课教学的有效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一个合理而又充满吸引力的问题情境, 把学生引到情境中来, 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认真思考、积极探究, 促使学生认识到旧知识已经过于贫乏, 从而产生一种要求探索新知识领域的强烈欲望.学生的这种求知欲望定能保证一堂数学课的教学效果.

(2) 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有效数学课堂的情感纽带古人就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说法, 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现代教育家认为,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 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 创设一个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才能做到.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 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 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 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 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数学课堂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 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如此和谐师生关系的数学课堂, 也肯定是高效的数学课堂.

(3) 让学生主动参与, 组织好课堂的合作交流是有效数学课堂的主线.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数学的新课程标准也直接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合作交流”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数学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 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学习的空间.通过合作, 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创造意识, 产生创新思维,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维持学生高涨学习情绪是有效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任务.

课堂教学要改变以往数学课沉闷的局面, 上课期间, 教师要注重与每一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交流外, 还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情绪.关心课堂上的每一名学生, 多一个点头或微笑, 多一句赞赏的话, 多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 都会调节好学生们的情绪.要让整堂课自始至终微笑着,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一直爱学、乐学.其实, 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除看教师能否精确传授、认真指导外, 还要视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热情是否高涨来确定.

(5) 合理利用辅助工具教学

也能帮助学生学习数学, 一堂课只有45分钟, 数学这门学科与其他有些学科不同, 有些课涉及概念、定理、注意事项多, 而且它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又相当复杂和抽象.若凭老师边讲边写, 一堂课很难按时完成任务, 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 结果事倍功半.如果能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多媒体手段, 可以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 深奥的东西浅显化, 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 屏幕上的图像和重点文字一目了然.从而可以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 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 也使数学课堂更加有效.

3.课后的精心反思是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补充升华

反思意识是教师自觉产生对自己的活动目的、活动计划、活动策略、活动过程及活动评价的反思欲望和信念.数学教学的反思, 首先是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 数学知识的建构、数学技能的形成、数学能力的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体验等, 都是数学教学的目标, 要反思教学设计中哪些是主要目标, 哪些是次要目标;哪些是直接目标, 哪些是间接目标.其次是要对教学程序设计及教学策略的选择进行反思, 反思知识展示的顺序是否合理;选择的教学策略是否恰当;例题与习题的搭配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的媒体是否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目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教学程序;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教学策略, 等等.最后是教学实施后的反思, 主要是对教学效果评价的反思,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的反思.精心的反思可以提高教师本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然后直接关系到下一堂数学课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 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不仅仅地局限在课堂教学上, 还要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 层层推进, 环环紧扣, 由课外到课内再到课外.教师要从加强备课到课堂教学再教后反思入手, 学生要配合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及学习, 最后是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个性特征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最终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 认真地去研究和解决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问题, 数学的教学业务水平一定会提高, 数学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

[2]叶尧城、向鹤梅.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7) .

[3]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宁波: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3) .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体会 篇11

【关键词】 初中 数学课堂 有效教学 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6-034-01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一、课前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有效课堂是要建立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的。学校给我们中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和提升自己的平台——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集众人之长,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每次集体备课之前我都认真准备,不仅备课本,也备学生。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明确,把难懂难讲的问题和学生有可能想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在集体备课时拿出来向同事请教,跟同事讨论。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在这里可以有不同的观点的论辩,在论辩中我们有智慧的火花的碰撞,也能让自身不断进步。所以每节课的上课内容我们都是把众多老师的意见和观点揉合后,作进一步的知识整合,把内容精益求精,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对学生传授的知识点更多也更深刻了。

二、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师教学的有效和学生学习的有效。这两方面如果有一方失衡,那教和学就谈不上有效了。记得初登讲台时,我如履薄冰,怕自己教不好,所以课下花很多时间备课,去粗取精,将最精华的部分传授给学生。但是学生成绩上不来,以至于月考中成绩不理想。我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主要原因在学生。因为有些学生方法不对,不注重预习、复习,短短的45分钟课堂听讲就更是敷衍。所以我经常告诉学生:“一定要重视每一节课,每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45分钟,但这也许是老师花了四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准备的,都是精华。如果你们漏掉了哪怕一分钟,课下也许要花上一个小时才能补偿。”经过我们长期的沟通和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对课堂重视了,开小差的少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在2013年中考中,我们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觉得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投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练习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有效的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的练习。好的练习能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我布置练习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尽量少而精;二是能当堂完成的,决不留到课下去做。刚参加工作时,我每个周末都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带回家做,总希望学生能够每天拿笔写写作业,回忆一下所学的内容,没想到好心办坏事。学生不仅不接受,还对周末作业很排斥,自然作业质量不高,我决定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在校时间,要求他们在学校或者在课堂把该做的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这样既能把当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也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时间,一举两得,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高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里我所说的兴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以主动热情的心态,带着兴趣学习,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内容。为了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运用多媒体等设备,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因为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能愉快的接受,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一点,兴趣还包括学生对老师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想让学生学好你教的科目,就必须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讲的课。记得曾经有个学生对我说过一句话,他说:“我知道如果我不喜欢哪个老师的话,那么我一定学不好他所教的这门课,所以我总是努力去喜欢每一个老师。”既然学生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我想作为老师就更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我与学生交朋友,与他们亲近,努力让他们都喜欢我。课堂上我是严师,尽量运用恰当有趣轻松适宜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授课内容。课下我又是他们值得信任的朋友,师生关系相处融洽,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很不错。由此可见,提高兴趣,能够使学生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浅谈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篇1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的教学在于能够“授人以业”、“授人以法”、“授人以道”,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所授数学知识的准确性,要深刻、透彻,要深挖题目本质.

1. 教师要保证自己所教知识的准确性

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了解教材,对教材进行揣摩,全面的掌握知识,并对新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传授学生深奥的数学概念,要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和习惯.

2. 教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深刻,深挖内容的本质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钻进教材中,认清知识的本源,把握教材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万变不离其宗”,知识都在书里.把知识系统化,前后联系,把握规律.所以教师不能只简单地看到课本表面的内容,还要深究知识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在学习垂直平分线时,定理:如果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由该定理课推出类似定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图形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由垂直平分线的定理可以推出: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 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制定完整的学习计划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掌握情况等进行备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逐渐广泛,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给学生包括声音、图像、视频的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数学不再难学、难懂、单调、枯燥.

例如,把一些定理、公式、概念利用多媒体展现,使之形象、生动,在讲述轴对称图形时,利用多媒体展现实际的轴对称图形的示例,如飞机,它的机翼、机身、机尾都左右对称.古代宫殿北京城的布局是最典型的轴对称布局,它以故宫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门为中轴线成左右对称.再如人的眼、耳、四肢都是对称生长的.这样把轴对称图形展现出来,学生就很容易记住,而且能够深刻地理解.

4. 教师在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的前提下,要勤于学习,敢于尝试

平时注重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还要善于思考、积极进取,注重讲课、听课、评课、备课四方面的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教学方法,即:创设新奇的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设置疑问,激发探究兴趣;利用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创设操作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创设应用情景,引导学生实践等.

二、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成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解题能力和考试成绩的高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自己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不断反思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1. 从基础抓起,全面掌握知识

初二是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期,既要巩固初一的基础知识,也要为初三的冲刺打好基础.在中考中一道数学题往往是很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很少情况下会考查某一个单独的知识点,所以这就要求学生的基础知识必须牢固,各个数学知识点熟练掌握,并能灵活应用.

2. 学会举一反三,注意知识的联系

有人称:数学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学科,是大自然中最奇妙的科学.在数学知识中没有完全孤立的知识.不同的知识在其内在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数学考试是测试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准确地解答更多的问题,这要求学生不但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灵活的答题技巧和独到的解题思路.

3.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三角板(圆规)”就是数学教师全部可以利用的媒介,展示给学生的是抽象的理论、平面的图像以及千篇一律的授课方式,致使有些学生认为数学课就是难学、难懂、单调、枯燥.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教具,例如正方形、三角形等;学生还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自己联系实际生活制作例题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声情并茂的形式进行课程的学习.

三、总结

数学的教学,最终要教师本人落实到课堂中去,要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揣摩教材,勤于学习,对教材有透彻的理解,对教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创新的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师生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

上一篇:超前探测技术下一篇:住房公积金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