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2024-10-18

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精选9篇)

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1

教育研究方法作业

“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核心理念

小班化教学——目前我市小班是指25~35人规模的班级。小班化教育,是在小班中以提高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是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充分照顾其个性特长为目的,通过对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实施过程、教育策略和教育方式、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优质化的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形式。

小班教学绝不仅仅指规模小,其核心理念是个性化教育或称适性教育,教学策略以自主、合作学习和个别化指导为主,评价策略应体现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的统一。教学,不管大班还是小班,都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只不过在小班教学条件下更易实现新课程理念,使更好的享受教育资源,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核心思想】数学教学有效性——数学教学中,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实验教师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发展教学思想。

※关注数学教学效益。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实验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参与本课题研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影响。

※有效教学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实验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手段,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正确选择最有效的方法。

※关注量化和可测性。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的检测,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工作成果。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既有助于学生对“乐学”的追求,又有助于教师对“人师”的追寻;它还继承了我国“教学相长”这一教学传统思想,还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可以促使教师向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学习。

(2)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既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更有益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加强。

可能的创新之处:

(1)从选题上的创新在于把小班化教学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性相结合,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提出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的体系。

(2)从研究人员来讲,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教师基本上涵盖了南京市初中小班化实验学校,面广人多。试图用此课题为抓手,带动市内各个小班化学校数学学科教学的均衡发展。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培养一批学有专长,能够从小班化学科教学规律出发,成效显著的教师。

(3)从研究方法上,以子课题为单位,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辅以量化的课堂行为跟进观察表,进行技术分析、比较研究,从技术上也力求研究的有效性。总结撰写出本课题研究的一批论文,带动学校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种理论建构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创新的教学理论研究之案例。

三、研究现状

1.国外的相关研究

国外对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初期,近二十年来更是发展迅猛,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将小班化教学列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柯亨及其同事于1983展开了一项名为“班级规模与教学”的研究,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小班化教学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目前,美国各州的小学每个班有20-30人组成。法国1990年每班平均不超过25人,加拿大小学班额平均20人,日本小学班额平均30人,新墨西哥州小学每班平均在24人左右。

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中,Stigler(1999)认为:日本学生的高成就是因为日本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而这与日本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研究活动——授业研究(Lesson Study,也就是课例研究)相关。

2.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对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历史很短,最早是上海于1996年开始小班化教学的,并在理论上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北京市从1992年开始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其它省市如南京、大连、台州等城市紧跟其后,目前,我国小班化教学各试验点,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生源状况来控制班额的大小,一般控制在20~35人之间。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与总结,我国的小班化教学研究有如下特点:

(1)借鉴、模仿国外小班化教学的经验。

(2)从理论上对小班化教学进行可行性研究。如对国外的小班教学理论进行研究,然后把它介绍给国人,另一些则是立足于我国小班化教学的实验,从局部进行研究论证,对它进行总结和提升。

(3)将小班化教学与当前教育的主流思想相衔接。如小班化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小班化教学与素质教育、小班化教学与个性教育、小班化教学与人本主义、活动教学理论及主体性教育思想等的关系,等等。

(4)对小班化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报告。如北京市西城区、武汉市武昌区;走进阳光地带(天津南开区龙城小学);太原市黑龙潭小学推进“小班化教育”试验;大连市甘井子区“小班化教育研究”之点滴,苏州市钟楼小学主编的《小班化教育研究与实验》,等等。

总之,从国外看,关于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多集中于缩小班级规模与学生成就之间的关系上,其观点大都有实践研究加以支撑,研究过程中尽管有触及到课堂互动问题,如教学环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等,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研究大都基于教学论,而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来分析数学小班化教学过程的研究尚有欠缺。

近几年随着我市越来越多的普通学校加入了小班化教育的行列中,更多学生有了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提升了市民的教育幸福感。小班化教育研究,在‘关注每一个’的核心理念下,将把重点放在提高学习的效率上,也就是谋求更富成效的小班化教育。即南京小班化教育已经从‘广泛播种’走向‘精耕细作’阶段。提高小班化数学课堂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每一个数学实验教师的追求。

四、理论依据

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则是小班化教育的永恒的主题。新课程理念与小班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相得益彰。小班化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润泽生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教育理论也告诉我们:在小班化教育过程中,加大情感投入可以有效地优化教学效果。

1.有效教育理论。

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2.人本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步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数学教师必须做到眼中有人、脑中有人、心中有人。

3.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说”明确了学生智能的多元化的倾向,每个孩子有着多项不同的智能,且不同的智能强弱各有不同,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力,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每个学生的兴趣或潜能应当充分发扬,但并不是一味追求“专长”“特长”,而要利用他的长处和优势尽可能去弥补他的短处和不足。

4.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能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这个定义包含着几条重要的内容,其关键方面是:比较各种可能的教学方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案,在规定的范围内,获得学生教育和发展等方面的最优效果。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教师教学设计的启示:就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

五、研究目标与内容要点

研究总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小班化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益。

研究目标内容要点:

探寻初中小班化学校大面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策略与方法,即提高均分和合格率,降低差分率;进行初中小班化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探索具有小班化数学教学特色的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空间,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环境;以此课题研究为契机,推进学校的发展;构建适应小班化数学教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同时建设适应小班化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幸福感与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已经成立子课题组:

1.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组长:梅园中学老师陆艳,子课题组成员主要分布在11个学校。

2.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组长:九龙中学老师余凤荣,子课题组成员主要分布在8个学校。

3.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合作学习研究。组长:虹苑中学老师马燕,子课题组成员主要分布在8个学校。

4.初中小班化学校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组长:西善桥中学老师钟山,子课题组成员主要分布在9个学校。

目前各个子课题组已经成立,每个成员都明白自己的课题是什么?自己在组里的作用是什么?本学期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子课题组还制定了本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另外,课题组还建立了多渠道的联系:电话、Email,飞信和QQ群等方式,保持多方联系畅通。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以教师的备课、上课为主,通过对课堂模式、教学策略、合作探究、有效作业、课堂提问,评价标准、教师成长等七个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要素进行研究,探索出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式,努力使他们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关注每一个,让每一节数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让每一次数学活动都有价值,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六、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实验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理论和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成功经验。

2.调查法

通过调查表与学生座谈,了解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等,分析整理并建立学生数学学习档案,为研究工作提供基本信息。

3.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以实验操作为主,行动研究是最主要的方法,各个子课题都采用该方法,按照子课题研究方案,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总结、边反馈边修正。

4.个案研究法

通过个案研究,积累研究经验和研究资料,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各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课题,积累经验和案例。

(二)研究对象

各小班化实验学校的学生。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5—2009.8)

(1)成立课题组,确定子课题组组长和人员(2009.5—2009.6)

(2)各子课题组结合总课题实验方案研制该子课题的研究计划(2009.5—2009.9)

(3)撰写课题研究设计方案,申报课题(2009.9—2009.10)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9.9—2011.07)

1.进一步加强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学习和实践探索,按子课题研究方案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2.组织各种教学研究、研讨活动(每学期不少于3次),探讨小班化教育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评价办法等,及时交流小班化教育实验的经验、体会和感想;利用例会或专门时间组织课堂教学交流,开展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探索小班化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模式、思路、策略。

3.参与各子课题的实验教师积累资料。

4.及时研究和调整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三阶段:总结和评估阶段(2011.09—2012.07)

1.整理和搜集实验阶段的有关素材(教学案例、教育个案、优秀论文、视频录像等)。

2.总结各子课题实验研究情况,撰写实验报告,申请结题。

3.通过专家评估验收,结题。

4.召开小班化教育推介会,推广课题实验成果。

八、预期成果显示

1.全面改善小班化数学学习状况,学生数学成绩明显提高,及提高均分和合格率,降低差分率。三项指标好于市平均水平。

2.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则、方法及途径。

3.基于各个子课题的实验结果。

4.编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论文、教学案例集,三年内课题组有10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5.教师专业成长较快,研究能力和教学技能跃上新台阶。

6.各子课题和总课题完成结题报告。

我们期望能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建立起适应小班化数学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体系与数学教育管理体系。实验教师的教育理念新、专业成长快,初步建成一支师风正、业务精、口啤好,适应小班化教育的教师队伍,培养和涌现一批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建立民主平等、师生互动、主体参与、协同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构建适应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管理体系。初步构建科学性强、便于操作、适应小班化数学教育特点的教学评估体系。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中考数学成绩推进率逐步上升。力争本课题的成果推广到其他学科,使每所小班化学校都发展成为管理规范、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信赖、社会信誉较高,学校特色明显,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的小班化精品初中。

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2

在教学活动中, 通过师生的认知互动、情感互动、实践活动互动等促成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局面, 可以改善课堂教学人际关系, 开发课堂交往局面, 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 实施小班化师生互动教学, 可以有效地推动数学课堂教学发展, 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对促进教师增强课程组织能力和设计能力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例如, 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 教师先亮出要讨论的问题:去电影院看电影, 你拿着12排7号的电影票在电影院应如何找到你的位置呢?然后将全班分成若干组, 组内成员在一起讨论, 即学生个人与小组之间进行互动.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不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结论.小组讨论使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表现, 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合作学习, 学生积极探索

小班化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倾听、讨论、体验、分享、评价、激励等合作互动过程, 实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对于某些题目, 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合作, 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某一预期的教学目标.合作教学强调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 其基本原则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例如, 在教学“乘法公式”第一节内容时, 我让各小组给出几个完全平方的计算式, 如计算: (1) (a+b) 2; (2) (a-b) 2; (3) (5+3p) 2; (4) (2x-7y) 2.并引导提示学生平方就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整式相乘, 如: (1) (a+b) 2= (a+b) (a+b) , 比比看是谁算得又快又对, 经过一番较量, 学生发现尽管各小组都非常认真与努力, 但老师总是能比他们快速而准确地说出结果, 对此学生都非常惊讶.此时老师提出问题:有没有一种方法不用计算就能准确而快速地给出完全平方的计算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对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 产生了强烈的合作学习的愿望, 使得组内的讨论与交流异常活跃.此时教师要时时关注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 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与点拨.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 经过小组成员的积极探索与讨论, 终于找到了不用计算而得出求完全平方的方法——公式化, 并要学会去套用公式.小组学习活动, 是合作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其中同质分组有利于教师辅导、学生深入研究, 异质分组有利于资源活用, 问题、兴趣分组则有利于共同探讨.

三、分层教学, 体现个体差异

分层教学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是以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为前提的, 按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风格来分层, 并采用不同的教学对策, 让优等生从“吃不饱”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让中等生往上靠一靠便能体验到成功, 让学困生通过自身努力也能尝到学习的乐趣, 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

例如, 在初二几何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教学中, 我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分层教学:

要求学生先回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的概念. (鼓励学困生回答)

学生回答出来以后, 我提出问题:梯形中位线有没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类似的性质呢? (要求学生画图探讨和讨论, 然后讲出答案或猜想答案)

学生讲出答案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梯形两底之和的一半) 后, 我把学生讲出的答案作为命题板书在黑板上, 再要求学生就这命题画图写已知、求证.

然后抽一个中等生板书他自己所写的关于这个命题的已知求证.该学生板书后, 通过让学困生提问, 该学生作答, 老师再用引导的办法纠正学生所写的已知、求证.

已知:梯形ABCD的中位线为MN.

求证:MN∥BC, MN=1/2 (AD+BC) .

接着, 我要求学生写证明过程或思考证明过程 (要求:优等生用两种以上方法来证, 中等生写出一种证明方法的全过程, 学困生思考并尽量写出一种证法的部分或全部证明过程) .

我作引导1:能不能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引导后检查优等生、中等生有多少能写出证明过程 (发现还有很多学生没能写出证明过程) .

我再作引导2:如何把你画的梯形转化成以梯形中位线作为它的中位线的三角形可不可以?

让学生讨论这问题后再去证明.我再检查又有多少学生能写出证明过程. (发现优等生层次的少数、中等生层次的多数、学困生层次全部还是不能写出证明过程)

我再作引导3:在梯形ABCD中, 过D, M作射线交BC的反向延长线于点E, 得△DEC.引导后, 我再检查又有多少学生能写出证明过程 (发现中等生层次部分、学困生层次的多数学生还是没能写出证明过程) .

我再作引导4:能不能证明线段MN是△DEC的中位线?点N已是DC边的中点, 要证MN是△DEC的中位线先要证明什么?

提问中等生、学困生层次学生, 学生答出:要证明点M是DE边的中点即证DM=EM.我再问:要证明DM=EM先要证明什么?学生答:要证明△ADM≌△BEM.有足够的条件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提问学困生层次学生, 直到他们答对为止)

……

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3

一、情境创设策略

在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情境中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的愉快,也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相对较少,学生性格的交叉区的范围更大,师生的交流量增多,更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是师生间交流沟通的过程,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分享对教材的理解、课堂给予的快乐。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扶者和促进者。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营造一种平等宽容、健康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新型的师生关系、新颖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温馨宁静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再感到紧张和压抑,他们的学习也变得更加轻松自由。只有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心境,才能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

2.创设和谐的教室环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小班化教室环境的布置要以学生为本位,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有利于教师实施个别化教学去考虑。要把教室布置成为一个学习中心,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二、自主探究策略

在积极创设情境目标的引导下,学生学习教材,主动探究,发现和研究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

1.开展学生课堂自学。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借助教材、工具书等把课文读对、读通、读好,自觉积累生字新词和好词佳句。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对读不懂的地方由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查找资料、处理信息,同时要注意积累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等学习方法。学生自学时教师应及时巡视,适时点拨,对自学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事先要有所估计,有意识地去关注、去倾听、去引导,保证自学的力度、深度和效度,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重点进行个别指导。

2.引导学生课堂质疑。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时,就会产生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空白、课中结尾等质疑。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水平高低各不相同,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对于浅显的问题可由学生直接回答、相互答疑;一时难以回答的,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

三、合作交流策略

合作交流是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在小班化课堂中,由于人数少,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可以最大化,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调、互动和交流,在师生、生生思维火花地碰撞当中,激发创造活力,共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所梳理出的知识点进行汇报交流,小组内成员相互借鉴,合作研讨,相互完善。

1.科学组合。要科学组合学习小组,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有利于组间竞争,激发合作冲动。要把每个小组冠以“无敌队”、“必胜组”、“冲锋队”等学生喜欢的名称,推荐并指导好组长,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好工,做到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对研究内容和方式都要进行有效安排和指导,使之合理和最佳。

2.有效互动。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和互动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是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学活动是在学习者的讨论和对话中自然地展开的,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引导他们积极地与教师或与其他学生进行广泛的对话。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四、分类指导策略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并且利用差异、改变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实现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课堂,真正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1.学生组别分层。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智能差别以及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社会影响等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风格和教学的需要,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可以按照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建立档案进行研究,同时根据学习情况定期进行层次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目标分层主要包括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创新性目标。在把握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重视教学中的统一目标,兼顾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按照不同层次学生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做到“统一性”和“层次性”相统一。

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小班化课堂教学”已经推广,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小班化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热点,其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村老百姓外出经商、务工人数逐年增多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导致我校生源出现了自然萎缩现象。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家长的意识也在不断的进步,许多家长希望子女在学校生活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流,得到教师的更多的个性化教学。

我校初中生源较少,13个班,每班内人数平均35人。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从容的关注每一位学生,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有利于每个学生充分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小班化教育最大优势。

二、发现的问题

目前,教师“重教不重学”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

1、本校没有成为高中优质生源基地。

2、本校中老年教师相对较多,教学模式比较固定,很多教师只凭老经验教学,跟不上课堂改革发展的要求,上级的课改要求在老教师群体中实施有难度。

3、本校青年教师相对较少,尤其近几年新分配的大学生很少,课题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最好在青年教师身上,所以学校上下要改变思想作风,鼓励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给青年教师拥有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

4、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的有序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性等方面有待加强。

课改是什么?就是改变传统的课堂上只有传授,极少思考的教学局面,让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直面当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新挑战,面对初中出现的新问题,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精办初中,质量优先”的发展思路,坚持“面向每一位学生,为学校明天做好准备”的办学理念,要站在为“教学生一天,育学生一生”负责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树立“学生为本、高效课堂”的旗帜,课改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力求构建《初中小班化“学生课前预习、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力争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理论依据:

1、“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理论。“小班化教学”是初中办学从形式到内容的一次变革。“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于两千多年前对教育提出的精辟论断,他的这一理论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家的高度重视。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也同样提出了“因材施教”。而“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人数少这一特征,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课堂教学,使孔子的这一理论落到实处。

2、教育机会均等理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这是学校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标志。小班化教育则是针对目前学生数减少的形势而提出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外,这一举措已经开始实验并得到了认可:在美国,在法国,墨西哥,英国,在日本,小学与初中每班人数降至35人以下甚至更少;在国内,21世纪初,北京、上海、杭州等对实施小班化教学进行了专题研究,已经取得了研究成果和经验。

四、初中发展优势

1、成绩优势

马庄初中虽然地处诸城的西北角,但是论教学质量还是骄傲的。我校近几年中考升学率都在50%以上。我校在农村,学生父母去城里打工的很多,导致有较多的留守儿童,即使这样,2013年的全市中考,我校化学和历史两科全市第一、生物第四、物理第六。

2、师资优势

本校有传承多年的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职业理念以及热爱学生、严谨笃学的职业风尚。教师队伍中有领军带头人。有高级教师4人、中学一级教师35人、潍坊市教学能手3人,潍坊优秀班主任2人,诸城市级别的荣誉更多,教师兢兢业业、有爱心、有责任感。

3、硬件优势

从教学设施上来说,教室、计算机设备、多媒体、实验室条件等学校硬件条件满足教学的需要。

4、小班优势

实施“小班化教育”将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富有个性发展。一方面,它是课堂教学领域的教育现代化的一项体现,是当代优质教育、发达教育的一种象征与发展趋势。在中学阶段实施小班化教育将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寻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和实现形式。进入新的世纪,人们教育民主化的愿望将会更加强烈,家长希望孩子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平等的教育成功的机会,小班化教育为每一个学生增加了更多教育平等的机会,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小班化教育”的提出为教育资源优化组合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既可以提高教育标准化、现代化的程度,又可以有效地保护教育资源,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五、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4月)

通过看书、上网、查阅资料,收听了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报告、衡水中学校长的报告,给了我特别大的启迪。

校长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领导班子多次坐下来分析本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次研究,一致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决定先在本校的青年优秀教师中通过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

2013年4月末,召开了“课改教学改革会议”,宗旨是: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积极行动,落实贯彻。为“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统一了思想。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创造高效课堂,要把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一有意义:要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有良好的、主动的情感体验,越来越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二有效率:要让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三有生成性:在课堂中,要有学生和教师情感、智慧、精力和思维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

教学一定要与科研相结合。教师只有通过科研工作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实际教学制定详细计划,进行校本课题研究。以“小班化、分组探究”教研为突破口,以“学生先带问题预习,老师后点拨讲授”为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导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探索高效课堂,立足自身实际,把校本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做到:八个研究即(1)研究考纲。(2)研究学案。(3)研究教材。(4)研究学情。(5)研究教法。(6)研究作业。(7)研究辅导。(8)研究考试。目的是让教师有针对性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把培养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动机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行引导,解决让学生想学、会学的问题,尽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通过分组在课堂上高效地合作交流,给每一位学生思考提供一个足够的空间,创建和谐、民主、高效的课堂,让每位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再就是研究方法、实施途径等运作方式做了具体阐述,为全面实施《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5月——7月)

学校先后组织了“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开展了全体教师参与的《小班化自主教学研讨课》活动、优秀青年教师的《小班化“自主学习”研究》课堂竞赛活动。5月初,邀请了市教研员等专家来我校进行教学指导和调研,同时我们还根据上级要求多次派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学习外地名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科研工作经验。老师们去了诸城市龙源学校参观学习,学习了“和谐高效,分组联动”课堂是怎样构建的?学习了“三大理念、四大要素、五大板块”。我们通过学习、参观和教研员之间的互动:“听课——评课——再听课——再评课”,感悟到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获得了宝贵的课改经验。同时,校领导先后出台了《初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初中教师职称评审教务处考核项目评定办法》、《初中“自主学习”课堂评价标准》、《初中教育教学奖励方案》、《初中学生星级评比》、《初中学生成长手册》等运行机制。

为了使课改工作取得有效性进展,40岁以下的青年老师做了一节“小班化课堂报告”,课前要求进行集体备课活动,严格按学校《集体备课制度》,认真组织备课,极大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大力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领导思想达成一致,深入课堂,与教师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据统计,上学期校领导班子听课评课次数达到200次以上,通过一阶段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研究框架搭建。具体如下:

1、老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老师通过编制和引用导学案,给学生设定预习的范围、方法和提纲,给学生确定重点、难点,做好预习笔记。分为总体预习、单课预习和单元预习等。

总体预习:老师指导学生了解教科书的编排体系、内容安排,并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项目为主线,通过任务型活动和完成项目来达到教学目标。

单元预习:老师引领学生浏览本单元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框架的感知,再根据学习内容提出预习要求。其次,指导学生明确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课预习:老师指导学生预习本课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通过做习题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听课时能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

2、老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

学生要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教师给各组明确每科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给每班安装了2块大黑板,把学生按学习情况合理搭配分成6—7个小组,每组4-5人。每组设有组长和副组长,起协调管理作用,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探究活动。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察言观色、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的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成为学生的点拨者,对学生点拨要“到位”而不“越位”。

在时间上,实施“10+35”时间模式,即教师点拨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不少于35分钟。实施学生先预习,老师后点拨,当堂训练,当堂达标。老师要注意活动过程中对各小组的指导,尤其要重视对那些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组成的小组的指导工作。

老师要以激励为主,如果学生有点滴成功,微小进步,就要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

3、老师指导学生自主作业

老师指导学生自主作业一定要做到“三个并重”学习困难的、中间的、即好的学生并重;课外辅导与课堂教学并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社会教育并重。“四个学会”即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学会生活。

学生作业要有针对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中等生、优等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时效性:以强化和巩固当堂或一单元内所授重点、难点知识为主。有适量性:不布置大量重复抄写、机械性作业,防止学生陷入题海。

第三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阶段(2013年9月——11月)

1、教师利用导学案让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完成自选题目,进一步加深理解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种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高起来的有效活动形式。

3、通过课后自主作业,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逐渐形成学生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4、力争达到教师会教、善教、乐教,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目的。

5、教学课堂由“静”变“动”,由“教”变“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方面

学生课前能够积极主动预习,课上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课后主动拓展知识视野,学生把学习建立在积极主动参与和促进其能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突出表现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善于向老师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学习困难、中间的、好的的各类学生得以关注,处处有平等参与的机会,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心,有较强的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综合逻辑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一部分学生绘画、演讲、书法、合唱等比赛中得到了展示。

一个学生说:“以前我在课堂上最多发一两次言,现在我每节课都要有很多次的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胆子也变大了。”反思课的演讲,尽情展示着学生的才能,他们发自内心的大声说出:我能行!

老师方面

通过《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的研究,我们的教师开始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反思的目光看自己,老师都相信“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老师们在课改教学过程中学会了发现、学会了欣赏,不再吝惜赞扬,不再高高在上,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而民主。平时只要学生有闪光点,老师都会不惜笔墨的大加鼓励,让每个孩子的心中充满自信、快乐。老师们能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让师生之间获得更多的交流。

年轻教师迅速脱颖而出,成为课改教学骨干,教师的学习意识、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六、思考

魏书生说过: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要守住我们自己的优点,改革是为了解放学生,更是解放自己,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教师的教学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超过自己,老师由主演变成导演,由师长变成朋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们要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目的是解决学生会学问题。

今后,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实验研究,探索《以学生为主、当堂达标》有效课堂之路,坚持“精办初中,质量优先”的发展思路,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幸福的高质量、现代化、特色化名校,为马庄的父老乡亲做贡献。

七、2013年4—11月主要成果:

4月:校名师到龙源学校做诸城市初一复习观摩课1节。

5月:校教研组研讨《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并做示范课10节。6月,青年教师在校开展《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汇报课20节,听课人数223人次。6月17日到28日学校开展全校“教学开放日”活动,开设老师观摩课12节,听课人数215人次。

7月校名师到龙源学校做诸城市小班化教学示范课1节。9—11月:

班主任做晨读课、晨跑课、读书课共计800多节。

每位导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谈话共计1000次以上。学生做反思观摩课10节。

如何有效组织小班化教学 篇5

一、背景

近几年随着我县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县城,以及交通的便利等因素,在我县随之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现象——农村及乡镇中心小学的人数急剧减少。学校的规模变小了,班级的学生人数也朝着“小班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新的局势下,如何做好小班化教学,是摆在乡镇小学老师眼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做到有效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克服小班化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班化教学的概念和内涵

那么什么是小班化教学?其实教育界至今仍未给出一个确切的概念。从教学组织形式上来看,是指一个教学班学生数量较少。那么较少到底指多少呢?在教育实践中,有人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视野关注的覆盖范围一般有多大?国内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超过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就越多。

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教学面向形形色色的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整齐划一的全班整体;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的发展而组织展开。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中面向学生个体,围绕学生的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小班化教学活动会发生如下变化:

1、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上会得到重组。

2、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密度、强度、效度等以及师生间互动关系会得到增强和增加。

3、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评价会发生全新变化,并促进或推动教育理念的进步。小班化教学应建立在素质教育高标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和现代办学效益观基础上,并在这样的理念知道下进行的,运用了充分发挥“小班”本质特征的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技术、手段和评价的一种教学形态。

三、开展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

现在是新时代,新时代也需要新教育。结合我县乡镇小学出现的小班化的新情况,我们作为奋斗在乡镇小学教育战线上的一线老师,就必须能够面对和适应新情况,抓住新机遇,做出新成绩。我们这些教师必须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改变学校课堂教学中仍然沿用的传授式的教学方式,以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显然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倾向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四大支柱也难以实现。为此,探究小班化教学实践,开展各科课堂教学研究,着重抓住对现行以书本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创造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的教学环境。围绕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改革,按照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公平理论,形成新的教学观。教学论对于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双边性、发展性,最优化和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四、开展小班化教学的策略

在探索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主要探讨具有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活动为基础的体现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原则和策略。加大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它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小班化教育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新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其策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加强培训,转变教育观念

实施小班化教学,首先要从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校将在一段时期内认真组织全体教师,深入细致地对小班化教学的理念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鼓励教师大胆进行尝试。同时采取推门听课形式,随时掌握每位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情况,督促每一位教师按照小班化教学的要求,把讲的权力,说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要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同时让每个学生享有老师同等的关怀。

(二)对学生全面了解,全面掌握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学就缺乏针对性,更何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最终结果全部表现在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上。因此,全面了解学生是教学工作的起点。我校在开学伊始,每一位班主任及代课教师首先对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通过上课时的发言、提问;课堂课余时间的观察;个别学生的谈话交流;作业批改;对学生进行家访等方法充分的去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智力的发展程度,每一个学生有怎样的兴趣、爱好,他们学习的目的、态度、方法,以及身体体质、思想品德的表现状况等有什么差异。然后再因人制宜的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使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确保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师更能有效的做好学困生的转变工作

学困生,往往是造成班级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教师关注学困生,就要把他们时时放在心上,偏爱他们,帮助他们,转化他们。在小班额教学的老师能更善于发现那些学困生的闪光点,甚至是为他们创造闪光点。例如:我校某年级班有一位女生,住在学校附近,她在家都能听到学校的铃声,可是早晨上操常常迟到,作业也常常不做,除非老师次次留下她,一不留神照常不做,老师通过了解,这位学生不交作业是长期以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从而使课后不会做而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再加上这个学生性格又内向,不善于和其他学生交流,更不用说向老师请教,长期以来又养成了懒惰的思想。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老师先让这位学生带本班的教室门钥匙,让她每天早晨上操前开本班的教室门,第一次她又来迟了,围在教室门口的学生都指责她,有一位学生嘲笑着说:太阳都晒到屁股了还不起来,当时这位学生害羞的脸都红了。她看看周围都在着急的等着她开门的同学们,虽然有些不愉快,但她知道自己已经犯了众怒。这虽然是一句不雅的玩笑,但效果极好,从此以后,她就再也没有迟到过。在班会上,老师对她的工作给予了从分的肯定。在课堂上老师刚讲过一句话,加强语气的重复一遍后突然提问她,你能把老师刚才的话重复一遍吗?他开始不能重复老师说过的话,老师说:“我很不高兴,因为我连续说过两遍的话你都不能听见,同学们,如果一句话你给别人说两遍,别人也没用心听你讲的内容,你高兴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不高兴”。“所以老师希望每一位听众都能够尊重讲话者,这也是我们每一位听众应有的素质,我相信这位同学以后的听讲一定会更认真的,大家相信他能做到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我们相信他一定做得到。”从此以后,上课时她就渐渐地养成了认真听讲的好习惯,作业也能按时的完成了。经过一段时间,这名同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四)、“小班化”教学的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小班化教学的组织方式,将一个班的二十名左右的学生分为三至五个合作学习小组。改变了长期以来,在我国小学课堂里座位排列都是“秧田式”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形式将单一的“秧田型”变为“马蹄型”、“品字型”、“口字型”、“U字型”等。讨论、实验等采用“风车型”、“餐桌型”,游戏、表演等采用“马蹄型”、“口字型”、“U字型”;操作、竞赛等采用“餐桌型”、“品字型”、“U字型”;考试时采用原有的“秧田型”。而且每个小组都安排老师的座位,方便老师参加学生的学习活动,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改变原来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密度,促进学生个体潜力的发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与协作精神。

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6

小班化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语文教研组

戴思佳

二O一三年 元月

小班化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摘要] 小班化课堂环境下,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阅读爱好、能力等,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与学生有更充分的交流。而针对小班化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 分层 效果 阅读

小班化教育继承了传统教育模式依然保持着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说,小班化教育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不断自我完善过程中的一个种改良后的特殊形式。其根本宗旨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小班化教育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师生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密切,所有的学生都能均衡地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怀和辅导。而以往课堂上,教师在讲解阅读题时。由于班级人数的过多,这就影响老师了解每个学生的水平,进而不能因材施教,导致某些学生的阅读水平得不到提高而且会产生厌学的心理,而阅读课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小班化教学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建立了一种使学生主体意识焕发和个性获得适度解放的教育环境,实现教育的个别化和个性化。小班化教学实现了“面向全体”的需要。

在我校实施小班化教学后,我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小班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方面,尝试了分层下教学策略的探索。这一策略在阅读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分层教学策略及阅读分层教学应用:

分层教学是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都有所得,获得最佳发展的教学。可将语文程度相似的学生归为一类或一层,依据差异提出分层要求,然后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分层施教,之后加强个别辅导。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可在群体中增加个别化施教的因素。例如:对A类学生重在指导自学提高,对B类学生重在点拨释疑,C类学生重在拾遗补缺。这样一来,班级里各类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小班学生人数比较少,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阅读爱好、特长、能力等,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与学生有更充分的交流。经过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待优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这样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差别地进行阅读辅导,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在制定分层目标时,教师要注意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无须用过多时间学习属于目标分类模式中的知识和理解这两个水平的内容,待优生则要学习较高水平思维的技能。

分层阅读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设立了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被学生接受,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并开始尝试参与学习。由于建立了层间流动机制,因此,分层成功教学存在着竞争的氛围。这种氛围,对那些要求上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将促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那些处于中下游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他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都置身在竞争的氛围中,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我班在实施语文阅读分层教学后,学生在阅读态度、读书习惯、读书方法以及阅读收获、效果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愿意阅读,愿意参与竞争,阅读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分层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设立了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被学生接受,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能积极地参与学习。然而,本人在分层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小班化教学中继续探索,不断进步,带领每一个学生去感受更加广阔的阅读的天地。

参考文献:

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7

关键词:学校体育,小班化,有效教学

1、小班化教学的优、缺点

优点: (1) 人数的减少, 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 学生数减少后增加了师生间、学生间交往的频度和交流的密度; (3) 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 因材施教; (4)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和创造力; (5) “小班化”后体育教学基本上不再受天气的影响, 教学变得随机化。缺点: (1) 课堂气氛的营造难度加大, 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范围变窄; (2) 学生吃苦精神、竞争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较差, 大多自我中心倾向严重, 不善于同别人共同合作。

2、教师思想的转变

相较于以往的集体式教学, 小班化后最本质的特征便是学生人数的减少。面对这一形式上的变化, 虽然学校没有很好的规划和准备, 但作为教育最前线的人, 体育工作者自己首先要认清形式, 不能自乱阵脚, 在思想层面上要尽快从集体式教学中转变出来, 尽快适应自己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明白新角色的责任和任务。新课改改革赋予了广大教师新的历史使命, 它冲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 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在教育者面前。初中体育作为衔接小学体育与高中体育之间的桥梁, 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功效。

3、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

(1)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及学习目标的明确。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相关性。例如, 在锻炼学生耐力素质之前首先将锻炼耐力素质的重要性向学生阐述。而小班化教学以后, 由于学生吃苦精神、竞争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较差, 有的学生会认为自己既不是运动员, 今后也不会参加各种长跑比赛, 锻炼耐力素质有什么用?而作为体育教师, 我们首先就应该使学生明白耐力素质的锻炼是身体锻炼更是一种意志力锻炼, 锻炼吃苦耐劳, 坚持完成学习任务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2) 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要使学生保持体育兴趣, 教师首先就要确定学生有什么样的兴趣。了解了学生的兴趣所在后, 可按照学生的兴趣调整教学内容。通过把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结合到上课的内容中来,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锻炼积极性, 既能达到教学目标, 又能引导学生去探究他们兴趣所在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体育明星的感染力, 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与模仿欲。

4、教材的选定与教法的制定

(1) 教材的选定。体育课堂中, 同样的内容不是所有人都感兴趣, 相较于男生更喜欢诸如篮球、足球等项目, 女生对羽毛球等小球类及跳绳更感兴趣, 而田径类项目则很少人喜欢和参与。我们在进行教材时, 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 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让学生明白田径类项目的锻炼价值。

(2) 教学计划的制定。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掌握水平、个体认知水平、学习潜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 而在实际操作时发现相同技术层面的学生之间能更好的相互沟通与评价, 那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可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异和掌握技术的能力的不同, 对学生分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数量。这样可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和学生沟通、交流, 了解学生的情况, 对学习和掌握技术较慢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 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小班化的优势。

(3)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 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所以针对分层次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也应相应分层次。如:对双手胸前传球技术熟练的学生在下一步的教学目标则可以确定为完成行进间的传球练习, 对完全不会的学生教学目标则应是强化原地双手胸前传球技术, 思考在进行行进间传球时应注意的问题。根据分层次的教学计划而确定的相应教学目标, 才能不落下技术水平相对差一些的学生, 真正意义上的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和创造力。

(4) 分组教学方法的应用及运动技能教学规律的遵循。体育教学中的分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兴趣的一种形式, 更是要发挥这种教学形式的特点, 达到最好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计划的制定, 体育教学可根据学生情况从几个方面将学生进行分组。按照学生原有的技术情况, 根据学生身体素质,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等等, 这样,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目标, 获得成功的喜悦,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除了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形式, 体育教学还应遵循运动技能教学规律。即技术由易到难进行教学。当然, 运动技能教学也要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 并且要遵循其教学规律。这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从项目特点上去把握。

5、结论

如今很多学校都面临着小班化的问题, 如何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弥补缺失, 是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都在探索的问题, 本人根据个人教学经验和自身面对的小班化问题, 通过查阅资料和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访谈、学习, 就小班化后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分析, 希望能给广大体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8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家科学研究的方法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不断发展和增强研究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最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探究并结合个人独立探究、集体研讨探究等方式。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学习品质的养成,甚至对所面临的中考数学考试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怎样才能让探究性学习不再只是个形式?怎样才能在小班中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學习,综合我的教学经验以及我校数学组集体讨论跟研究的方案,提供以下策略供同行们参考。

一、了解学生,精选课题

数学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事先做很多调查以及准备工作,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每位学生的性格、气质特征,学习能力,人际交往状况,学习态度等都要做一些必要的调查和了解。

在结合学生现状的基础上,按照教科书的安排,配合教学进度精选课题。在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的数学中可以配合平时课堂教学的课题有:三角形三线性质探究、折纸与证明、“坐高”的差别探究、不同的计算器求方差、标准差方法的探究、图形规律探究、我们身边的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方法探究、韦达定理的内容及应用探究、怎样才能赚钱?(销售问题)、垂径定理的拓展探究、制作冰淇淋纸筒等等与教材配套的,内容丰富的探究性活动课题。这些课题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对学生的学习是有益的补充。

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进行,在激烈而枯燥的初三学习中不定时的进行一次有趣的数学探究性活动也不失为一次精神上的调剂,往往有着出人意料的收效,能解决平时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譬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这一教学单元的讲解中,学生对销售问题一直似懂非懂,上课时头头是道,换个情景就错误百出。针对班级学习中出现的这一现象,我组织了一次体验式的探究性学习“怎样才能赚钱?”,让学生自己做了一回老板,既体验了生活,又深入了解了销售问题的实际情况,解决了班级学习的实际问题。

探究性学习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新的高度审视学习中的问题,譬如在教学图形与证明(二)这一章时我就适时的加入了探究性活动“折纸与证明”让学生了解了折纸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活动与数学几何证明的关系,提高了学生严谨证明的能力。

二、教师参谋,适时指导

在探究性活动中我们初中的课题都是具有一定难度甚至是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师的适时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失去了教师的指导有的时候,有些小组是无法完成既定任务的,这会对小组成员的自信心造成很大的打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代替学生解决难题,在一些完成任务比较困难的小组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一起渡过难关,而在关键的地方教师应鼓励同学们齐心合力攻克,往往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在共同奋斗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情。

教师的指导可分为:

前期辅导:就是把自己可以预见的困难在课题分组研究前进行集体辅导,以帮助同学们能顺利完成探究任务。

间期个别指导:在活动中发现某一小组有困难或者问题,及时指点,提高研究效率和同学的盲目探索。

委托辅导:发现一个小组已经或者基本完成探究任务时委托这一小组的一个或者几个成员参加其他小组的活动以帮助其他小组按时、顺利的完成探究活动。

中期集体指导:在活动中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可以让每一小组都停下来,一起进行指导或者纠正,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

后期范例点评:有一些组已经完成,而有一些小组还停滞不前时可以用已经完成的小组作为范例进行点评和分析,以达到指导未完成小组的目的。

三、指点江山,多元评价

我们在活动总结和评价时不能只看一点以偏概全,也不能只表扬个体而忽视集体的作用。要给每一位同学恰当的评价,指出其不足,表扬其长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的智能应该分为:1、语言智能2、逻辑、数学智能3、空间智能4、身体运动智能5、音乐智能6、人际关系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者智能。这种多元智能理论更有利于我们提出的面向每一位学生。在此理论框架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八种智能的独立存在或明显或潜在地表现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人在某些智能较强的同时也必然存在某些弱势智能,反之亦然。

评价的方法要多样化,可以分为:教师点评、学生互评、集体评价、个别评价、过程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形式开展,尽可能的展示每一位同学的才能。

四、精彩纷呈,成果展示

活动后学生成果的展示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展示交流中也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互相取长补短。

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分析 篇9

摘 要: 小班化教学在我国是一种新的教育潮流和趋势,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出生数量减少和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需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班化教学,不仅具有相当大的实践意义,而且对比传统的大班化英语教学,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 小班化 初中英语教学 优势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班化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追求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与传统的大班化英语教学相比,小班化英语教学有着非同一般的明显优势,尤其是初中阶段。

一、国内外现状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班级规模作用机制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积累了丰硕成果,班级规模作用机制是小班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的核心问题[1]。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来看,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化教育”,确实对提高教育质量有益,得到众多专家和学者的肯定。在国外,班级规模问题较早受到重视,各国都采取了缩减班级规模的措施。美国缩减班级规模的教育改革和实验开展轰轰烈烈,并付诸实际行动。韩国、法国、日本等国也各自采取相应措施,就缩减班级规模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近年来,我国对“小班教学”、“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和呼声渐高,许多地方都展开了不同形式的缩减班级规模的活动,进行了小班教学的实验和试点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

二、问题的提出

通过国国内外对班级规模的实验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现状分析,确信班级规模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小规模班级会对教学产生积极的效果。目前,我国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在适龄儿童就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的基础上,基础教育的重心已从保证学生数量转向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班级规模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长期以来,班级规模问题一直未引起我国教育界的足够重视,亦未得到合理妥善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新课改的实施,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问题[3]。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学龄儿童的减少等各种原因,在我们国家的许多农村学校都出现了自然小班化的现象[4]。由于我国连续二十几年来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学生的“入学高峰”现象已基本消失。此外,由于办学体制搞活,兴起了一批民办私立学校,这使得学校的生源相对更紧张。因此,实行小班化教学成为可能。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变化和教育改革深入的需要,具有相当大的实践意义[5]。

小班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潮流和趋势,它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学生数量的变化,隐藏在其后的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方法的深层的理念变革,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和变革[6]。小班化教学在我国的实施,既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又需要学校积极努力探索实践模式,更需要教师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益的尝试,唯有如此,小班化教学才有可能在我国得到真正的发展[7]。英语作为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小班化教学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契机,利用小班化的优势,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初中英语教学取得更高的效率。

三、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分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系统阐明了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班教学,较大班教学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下面我们就具体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分析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制约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就是班级人数问题。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运用能力的转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还是语言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语言情境的创设者等。教师不要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花在语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上,而应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把宝贵的时间交给学生参与语言实践和体验语言运用,让他们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将自己的语言知识自觉或不自觉地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8]。在传统的大班授课中,一班有四五十人,甚至更多,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的发言次数不会超过两次,师生与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都是极度匮乏的[9]。因此,师生与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运用和语言体验等实践方面的教学无法预期开展。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班化教学,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课堂内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相对拓宽,教师有必要而且可能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时空重组的有利因素,让全班学生行动起来,提高小班化教学的效率。同时就保证了教师能把更多的宝贵的课堂时间花在指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上,进行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语言运用和交流。初中生具有爱说、好动、爱模仿、爱表演、羞怯感不强等特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把课堂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愿望,给学生提供学习语言结构、理解语言功能的外部条件和参加语言实践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想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在课前、课后就有兴致积极准备,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传统的大班授课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采用的是讲授的教学方式。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费时多,收效慢”等现象。由于缺乏有效的语言交流,某些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英语教学需要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10]。

合作学习是一种“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及他人的学习”[11]的教学策略,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12]。

由于小班化英语教学,班上人数大幅减少,初中英语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频度大大提高。英语新课改倡导的学生学习由独立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师生关系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就能得以实现。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灵活地使用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根据教材交际性强的特征,结合初中学生的活泼爱动、争强好胜的特点进行变通、引申及创新。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针对语言的交际性特点,引导学生就简单的话题设计一些英语调查问卷,了解相关信息,参与讨论、辩论,表达自己简单的观点和意见,改编一些英文歌曲的歌词、曲目,自编自导自演英语短剧,编写英语谜语、故事,做课堂小游戏,开展小组、团队竞赛等语言交流活动。显然,合作小组的建立为这些交际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机会,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能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上面第二点我们探讨了小班化初中英语教学通过合作小组的建立,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言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另外,在小班化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人数大幅减少带来的时间和空间的充足,教师不应成为上述交际活动的创设者,而应是对具体语言交流教学活动进行指导的促进者和辅助者。教师要让合作小组成员在用英语开展交际活动时自己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活动中随时激励评价学生,并鼓励学生,使学生符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纠错、自我评价的要求,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13]。在实际教学任务不能在课堂内按时完成时,教师可以把这些活动放到课堂之外,由合作小组自行安排时间开展,学生可自主设计活动,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合作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鼓励,不断调整情感与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木屋里的河马童话故事下一篇:初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