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024-10-18

初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共9篇)

初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篇1

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思考

【摘要】养成良好的品德和文明的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的习惯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通过加强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能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苦难等优秀的心里品质,同样也能加强他们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关键词】 德育习惯问题对策

班主任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途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和最关键的环节。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和情操,直接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还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我们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基础性的内容,就是真正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核心问题和根本问题。

目前,我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效,总体上是健康发展的。但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确实影响到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主要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强,德育重说教、轻养成,重表象、轻深入,忽视对学生思想行为的研究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知行脱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学生学习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重视和培养力度不大,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学生理性控制、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还不强。多数学校特别是家长们普遍存在重智轻德思想,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名次和考名校方面,而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忽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提高,结果导致孩子生活习惯差,日常行为不规范,、知识面狭窄,生活单调,孩子身上“骄”、“娇”二气严重,不良行为在多数孩子身上或多或少表现出来,有些甚至达到厌学、逃学、厌生、轻生的程度,加之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和不良文化市场环境,特别是互联网的负面作用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通过各种教育途径、教育手段对青少年进行行为习惯规范的养成教育和训练,已经刻不容缓。

那么到底如何来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呢?经过思考后我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创新方法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前提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教育方法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一是在思路上创新。学生是德育的主体,既要加强对学生的有效监督,更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会、团支部的作用,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认识自已,发展自我。二是在内容上创新。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让学生感知、内化。三是在形式上创新。坚持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剖析反面事例与与树立正面典型相结合,运用引导预防为主、批评教育为辅的教育形式。四是在手段上创新。灌输、渗透等传统手段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并用,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手段和渠道。五是评价上创新。由于评价结果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价值取向有直接的导向作用。所以要建立促进学生思维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倡激励性评价、多元化评价。

二、强调实践体验,培养良好的习惯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

我们在具体的道德教育工作中,遵循“明理—实践—成长”的思路,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制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以班级为单位探索创建特色班级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不进网吧,不讲脏话,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多为别人着想等系列活动,开展从争做小标兵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讲礼貌、讲文明,不随地扔垃圾,不乱贴乱画,学会关心他人、关爱自己,为我们大家庭平添一份爱心和责任心,使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并落实到行为之中。其次要认真落实《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常规》,要求教师注重细节教育。我们以“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反映你的环境意识;对他人的一声亲切问候,反映你的基本素养;学会倾听,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学习的有效方法”等道德理念来来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做人。在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细节教育的重要性:细节决定着发展,细节决定着成长质量。我们要求每一位同学要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出发点,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家校联动是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保证

我们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精神,引领家长在家庭和社区里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的,营造家校相互配合的育人环境。学校还定期开展法制宣传、安全教育活动。召开主题班会,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背景、意义以及结合形式的发展,作出了具体的讲解和指点。要求我们在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坚持不懈地抓学生校内外的行为习惯教育,为孩子的生命质量做出细致入微的培养工作。为了进一步指导家庭教育,我们又向每一个家庭发出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对家长来校、家庭教育、家长自身修养等问题做出了具体的指导和要求。通过开展家校联动的系列活动,现在家长能够尊重老师的劳动,尊重孩子,正视孩子的缺点和问题,不动手动口打骂孩子,本着寻求教育孩子最佳途径和方法与老师交流沟通;家长来校后衣着整洁,不自高自大;能够遵守学校门卫制度,进校后不吸烟、不乱扔垃圾,主动起表率作用。同时,家长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不但能够尊重孩子个性,与孩子交朋友,多谈心,及时了解孩子的心思,注重孩子的心理疏导,而且能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能积极引导孩子每天收看一两种电视节目来储备知识,开阔视野,并鼓励孩子坚持写日记、周记,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行为习惯建设工作,从基础教育的本质去研究,大问题从小处做起、做实,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初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篇2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现状及成因

外来务工人员在各大城市都有广泛的分布, 大部分人员都是从事体力劳动, 自身受教育程度并不高, 由于自身的文化基础及内在涵养较为欠缺, 在教育子女上难免会方法不得当, 子女也会一定程度上受父母影响, 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在很多学校不难看到, 即使是进入初中阶段, 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行为习惯上和城市人员子女仍然有明显的差异, 这体现在很多方面, 不仅是语言上, 还有个性上、理解能力上以及学习习惯上。例如, 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卫生习惯较差, 同样是课桌, 城市居民的子女通常会将自己的课桌及书本收拾得很整齐, 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课桌却十分杂乱无章, 有的连课本都残缺不全。在学习习惯上差异也很明显, 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都表现出“懒学”, 对于学习提不起兴趣,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习惯也不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存在的不良的行为习惯是亟须改善的。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1. 生活习惯的养成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应当首先从生活习惯着手。很多外来务工家长穿着拖鞋、打着赤膊进校园, 随地吐痰并且乱扔垃圾, 孩子对于父母这样的行为耳濡目染, 自然会沾染上很多不好的习惯。有的学生随便拿同学东西, 说话不文明, 有的学生随地乱扔垃圾, 经常和同学发生争执, 针对这样的现状, 教师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要给予更多的耐心。

例如,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将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渗透到课堂中来, 在学到或看到一些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时我通常会问学生: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向主人翁学习具备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呢?我会尽量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来回答。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一点一滴在生活中积累, 只有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 才能够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

2. 学习习惯的养成

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通常学习习惯都不是太好, 上课听讲不认真, 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最关键的是他们普遍表现出学习兴趣低下。对于这样的学生, 教师决不能放弃,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及家庭环境, 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及指导, 这样才能实质性地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习惯。

班上有一个学生, 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 这个孩子学习习惯很差, 成绩也不好, 每天上课都有忘带的课本和作业。一次放学后我和这个学生一起回家, 想到学生家里进行一次简单的家访, 和父母聊聊学生的情况。来到学生家中后我了解到, 学生父母都来自农村, 带着孩子一起来城市打工, 由于经济拮据, 一家三口住在一个平房内, 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更别提孩子的课桌椅了。学生的课本和学习用具都收在一个麻袋里, 整个屋子很乱。看到这样的情景后, 我大致和学生家长聊了聊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 并且希望家长一同督促孩子使其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这之后, 学生忘带课本或作业的次数明显减少了, 上课也没有东张西望或者和同学说话, 学习习惯在慢慢变好。

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很实际意义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每一个城市都会涌现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 他们不仅是想自己从农村走出来, 更重要的是想让自己的子女能够有机会在城市里生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城市的学校后肯定会在行为上表现出和城市孩子的差异, 甚至会存在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对于这样的现象要多包容, 要给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多的关爱及指导。初中阶段的孩子还不具备很好的是非标准及价值判断能力, 很多时候自身不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和生活环境有关的, 教师应当对这样的学生多加指导, 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不仅能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身素质得到改善, 对于提升我国整体的国民素质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外来务工人员是每个大城市都有的人群, 他们的子女也分散在城市的各个学校, 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行为习惯上都有很多弊病, 改善并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的。教师对于这样的学生应当给予更多的耐心与关爱, 并且在平时的生活及学习中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

摘要:由于各方面原因,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习惯一直以来都令人担忧, 尤其是进入初中阶段, 无论是在生活习惯上, 还是在学习习惯上都有很多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探讨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篇3

【关键词】初中生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策略

众所周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长期的坚持下才能形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能使人受益一生,同时一个坏的行为习惯会危害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养成教育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有着一定的地位。养成教育,简言之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一般从日常行为的训练着手,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指导,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卫生习惯、语言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思维习惯等等,不仅给与正确的行为指导,还训练和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养成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进行自我教育的要求

初中学生对是非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已经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所以,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服务,在自我教育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从而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创建一个和谐良好的氛围。

(二)要具体的因人制宜

养成教育不仅涉及到每一个学生,还牵扯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个方面,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教育。对不同的学生来说,所处的客观环境、社会状况家庭背景,学生自身的胜利、心理、接受能力、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如果用统一的教育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养成教育也要因人而异,了解学生的不同状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恰当的措施。

(三)要以正面的教育为主

所谓的正面教育就是指直接从提高道德认识入手,用讲道理、摆事实的方法,循循善诱,用道理使学生信服。特别是针对学生因缺点产生的错误,要及时的对其进行引导疏通,从正面说服他,从而震撼他的内心。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完善,可塑性比较强,教师要能够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教育,为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打下充实的基础,使真善美等良好品质深入到学生的内心。

(四)要注重实践

一切行为习惯的养成最终都要应用到具体的生活中,所以,养成教育要特别注重实践的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还要教会学生能够在实践之中落实自己的言行。实践的教育要扎根于日常生活,比如爱惜粮食、言语文明、爱护公物、尊师爱幼、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等,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用结合,从而言行一致,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二、促进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要让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初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还不能意识到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而不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就需要教师给与正确的引导,通过各种励志案例及专业解释,使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重视日常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未来的个人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职责,家庭作为养成教育的第一堂课,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有重大的影响。学校要与学生的家庭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地将学生的行为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也从学生的家庭中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从而给与正确的指引。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承担着培育孩子的重任,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育,做好学生的监管,还要积极的配合学校,共同努力,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实践锻炼常抓不懈

将道德教育与现实的生活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是培养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常用方法,但是在行为习惯教育中,部分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对实践重视程度不够。实际上,实践遍布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需要从小事做起,常抓不懈。实践的教育要扎根于日常生活,比如爱惜粮食、言语文明、爱护公物、尊师爱幼、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等,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用结合,从而言行一致,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四)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养成教育的内涵

随带是在不断进步发展的,养成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教师和家长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随时代的发展以新的视角来看养成教育。现今我们正处于市场经济阶段,创新精神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所以,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不能过于严格的拘束学生的行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能以牺牲创新精神为代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能够依据时代的需求,不断的增加新的内容,比如搜集信息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团队合作的习惯、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敢于质疑权威的习惯、诚信的习惯等等。

(五)充分的利用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班风对一个班级体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状况和集体道德水平的高低,对班级体中每一个成员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是有着重大影响的。在道德教育中,要积极的发挥班集体的积极作用,使班集体的整体道德风貌良好,达到比较高的思想境界,形成一个刻苦钻研、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氛围,学生在班集体氛围的感染下受到无形的制约和鞭策,而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行为表现,成为一名奋发向上、互助团结、关心他人、品格高尚的学生。所以,班主任要培育良好的班风,促进行为习惯教育的健康发展。

结语:综上可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初中学生来说意义非凡,学校要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相互配合,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的推动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初中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新课程:下旬.2014(02).

[2]蔡振生.对良好行为行管养成教育策略的思考[J].中国科技教育.2012(11)

[3]闫书广.素质教育实施的路径之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6)

初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篇4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一直以来,每一个班主任都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把贯彻道德规范同进一步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许多的成绩。我个人也有几点不成熟的做法,下面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班规,树立正气,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苗圃。新组建的班级,集体成员的行为习惯毕竟会不同,必然会不利于班主任的协调与管理。为此,我在每学年开始都会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提炼出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内容,制定班规。班规的内容不要求过多,但一定要可行,符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出班训,如我们1301班的班训是: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目标是:共同打造一个团结、进步、和谐、发展的新型班级。然后通过班规约束班级的整体行为,初步使班级形成目标明确、奋发向上的氛围。制定完成后,将班训、班规及时下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在熟记的基础上,不断对照自己的言行反省自己。同学之间互相提醒,互相监督,遵守得好的,及时表扬。故意违反的,严厉批评,指出其危害,以树立正气,形成良好的开端。

二、重视小事,防微杜渐,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些所谓的小事,既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渠道,又是检验学生是否有良好习惯的试金石。抓住身边的一些小事。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每一位班主任都很重视的教育方法。

1、利用警句的鞭策作用

名言、警句具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能发挥良好的警策作用,教育效果不可低估。如何使学生在感悟中明白甚至于接受“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可以从政治、语文课本和经典读本中搜集了一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语、名言、警句,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等,把这些名言警句带进德育教育的课堂,引导学生把握它们的意义,领悟其中的内涵,在日常生活实践其中的真理。

2、发挥班主任本身的示范作用和督导作用

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班主任要从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如提前进教室、弯腰捡垃圾等,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通过表扬和批评、量化公布等手段,增强了学生讲卫生、争文明的积极性。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的“伸伸手、猫猫腰”捡垃圾活动,班主任也积极参加,教室讲台前的粉笔头及时捡到粉笔盒里,废纸、脏物及时捡到垃圾筐中。由于我们班主任注意了身边小事的示范作用,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不论在教室、宿舍还是校园都受到良好的影响。

我们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这一特殊职能就决定了与学生的广泛接触与相处,正确发挥班主任的督导作用,是促使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推动力。为了达到利用小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目的,我觉得我们班主任应做到“四勤”:一是“腿勤”班主任上班坚持“教室——办公室——宿舍——清洁区”这条路线,及时发现各区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二是“眼勤”,勤观察并善于观察,捕捉苗头性的东西,使一些小事变成教育引导学生的素材,如我发现个别学生盲目追求时髦,偷偷染发,穿耳洞,就教育学生说我们是花季般的年纪,青春、自然、简单就很美,那些不必要的装饰会让你看起来不伦不类,不美反丑;三是“嘴勤”经常召开有班委会成员和小组长的会议,让他们将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便于我们掌握第二手材料,和他们一起讨论班级管理的策略。另外还要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表扬其优点,指出其不足,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是真的关心他们,上个学期,我利用晚读和自习时间,和班里的每个同学都至少谈过一次话。

四是“脑勤”,就是经常想问题,从自己掌握的材料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更好地指导自己以后的工作。可以说,这“四勤”是提高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

三、广开渠道,多方面施教

都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管理也是如此,要坚持软、硬兼施的原则。为此,我把养成教育与丰富的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通过组织“谈理想”和“说未来”主题班会、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将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引导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另外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节、国庆、新年等重大节日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学生明确意义,受到教育;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不讲卫生、不爱护公物、不按时完成作业、不按时到校、偷上网等开展“独立作业的好处有那些?从校园内捡起一片废纸与随时丢下一片废纸有何不同?迟到,会给同学带来什么影响?怎样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等讨论活动。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增强了预防效果,有力地促进养成教育。

四、发动科任教师和家长,共同教育

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该多和科任老师联系,沟通,主动与科任教师互通情况,比如在制定班级工作计划时,主动征求科任老师的意见,倾听科任教师对班风、学风建设的合理意见及个别学生的教育对策,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学生的教育。平时多询问科任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到的问题,和科任教师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主要是学校和家庭,为此在养成教育的开展中,我还注意了家庭、家长的作用,通过电话联系、家长会等形式适时、及时地与家长沟通,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一是在在尊重家长前提下,认真听取家长对孩子在家中学习、生活等情况的介绍和家长的意见与要求;二是客观地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向家长宣传学校、班级在近期内的工作要求,增强透明度,为双方更好地配合打基础;三是热情地和家长商定下一步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对一些教育方法欠妥 的家长,给予指导,努力达到在教育学生方面的学校与家长的“互联网“效果。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篇5

(一)教师行为习惯

1、将课堂还给学生的习惯

2、锤炼课堂语言,丰富课堂表情,注重仪表的习惯

3、时常微笑,不将不良情绪带进课堂的习惯

4、经常反思教学效果的习惯

5、对每一名学生都一视同仁的习惯

6、欣赏学生,主动了解学生,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的习惯

7、定期与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时先说学生优点的习惯

8、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素养的习惯

9、换位思考,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习惯

10、心态积极,培养个人兴趣爱好的习惯

(二)学生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

1、提前预习的习惯

2、课前安静坐好,小憩收心,准备上课的习惯

3、课上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做好笔记的习惯

4、独立思考、相互合作,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

5、讲究效率,当日之事当日毕的习惯

6、及时整理学习用品、学习资料的习惯

7、认真书写、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8、自我反思,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的习惯

9、规范答题,考试绝不作弊的习惯

10、课外阅读,写日记的习惯

行为习惯

1、举止文明,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2、诚实守信,说到做到的习惯

3、尊敬他人,不嘲笑别人的习惯

4.按时作息,守时惜时的习惯

5、懂得感恩,主动帮助别人的习惯

6、珍惜粮食,节约水电,不乱丢垃圾的习惯

7、遵守秩序,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的习惯

8、勤于动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9、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通过各个事例和同学们周边的事情,讲述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身感受自己行为习惯的偏差,激励自己及时改正不良习惯。

三、教学难点:

希望学生们通过这么一次思想教育及时改变过来,为养成更好的习惯努力。

四、教学过程:

(一)名人名言导入:

培根就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是的,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超人的智慧,成功的捷径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习惯。“专门谈优点是救不了自己的,只有认清缺点,才可以自救。” 由此请同学们借着以下几个事例先反思下中国人的行为和你们自己的各项行为,是否你们也有这样的不良行为?

(二)明确习惯对个人形象国家尊严的重要性

事例

1、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

事例

2、在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卫生检测员,一位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自信地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他优雅的谈吐,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总经理的好感,没想到就在年轻人转身离去的时候,他下意识抠了一下鼻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过总经理的眼睛,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怎么能够做卫生检测员呢?

(三)晒晒自己的行为习惯

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操场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

(四)请同学们讲讲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大学提一些建议呢?(1)由最后一排两位学生监督同学们放置垃圾。如有不当行为公告于前面的小黑板。

(2)垃圾袋满了由负责收拾垃圾的同学及时清理,最少早晚各一次。(3)日间卫生小整顿午休预备铃响后,每个同学把自己座位周边的地方清理好。确保地面的整洁。

(4)每节课后,每个同学也做好自己周边的卫生。并摆放好桌椅。只有卫生的加强才能让我们有良好的环境,这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一部分。

同学们纷纷发言,而后老师总结:首先,确立目标,循序渐进。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会是轻而易举的,要想完成他,就得确立长远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起来。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所以,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心急,但一定要说到做到。例如,想背完1000个单词,可以分成多天来完成。今天背10个,明天背10个,日复一日,这样不仅不会给自己造成太大的压力,并且当你完成目标时,会品尝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功的喜悦。其次,学会时刻自我约束。如果良好的习惯养成之后放松要求,忘乎所以,那么没过多久丢掉的坏习惯又会重新回归。认识到听课做笔记的重要性后,就得一天不落的记下去;认识到沉迷于网络的危害性了,就不能再找借口深陷其中;认识到自习课讲话会影响他人,那就踏踏实实的兀自学习。久而久之,坏习惯会离你越来越远,自然,成功会离你愈发的接近。

初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篇7

一、健全组织, 集思广益

正所谓:“三军未动, 粮草先行。”欲使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卓有成效, 先必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行为习惯等有深入的了解。为此, 学校成立了“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专题研究小组, 由校长亲自任组长, 成员由党支部书记、德育处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级长、班主任组成。大家集思广益, 申报立项《小学生良好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研究》课题研究, 定期召开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研讨会议, 分析我校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 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 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实行量化管理, 全员育人, 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要求, 指导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 什么是对的、善的, 什么是错的、恶的, 哪些是好习惯, 而哪些是坏习惯, 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这需要我们老师一步步地引导。我们以《小学德育大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增城区中小学生文明行为40条》为主要教育内容, 从安全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四方面, 制定《新塘镇大敦小学学生习惯评价册》, 分低中高年段及校内外提出具体要求。如生活习惯中要求学生尊老爱幼, 吃饭时主动帮长辈盛饭盛汤;家里来了客人要热情接待, 主动叫人;客人告辞要主动道别, 接听电话要用礼貌用语。生活中要诚实守信, 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 做错事要知错能改等, 并通过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细化要求后, 还要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 如一年级的小朋友, 要求他们上下楼梯靠右走, 教师就应带学生走一次楼梯, 让学生清楚怎样才叫上下楼梯靠右走, 并弄清为什么要上下楼梯靠右走, 是为了做到“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三、身体力行, 榜样引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是活的教科书, 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 对小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感染力, 对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暗示、指导作用。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 其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 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教师的身教胜于言教。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正如我们常说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

四、持之以恒, 反复训练

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 需要不断反复, 不断训练才能形成。一个行为如果连续坚持21天, 会成为暂时的习惯。如果连续坚持90天, 就会成为永久的习惯。因此, 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要有信心, 要有耐心, 更要恒心, 帮助学生不断练习、不断重复、不断巩固, 直至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不要一遇难题就心灰意冷, 更不要在明确习惯养成的具体要求之后就把习惯的养成完全交给学生自己。这样会导致很多学生开始很热心、很细心, 但当热情渐渐冷却后, 就会重蹈覆辙, 依旧我行我素。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中, 教师应转变态度扮演好参与者、督促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从点滴抓起, 循序渐进, 经常给予学生纠正、表彰, 以此来鼓励学生, 促进学生。

五、家校合作, 携手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才能把孩子教好。因此, 我们成立了家长委员会, 定期召开会议, 通过家长课程不断提高家长的家教意识和水平, 要求家长以身作则, 做孩子的榜样。同时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改进学校的工作。

很多家长常常反映孩子在学校经过老师的教育指导, 都能有良好的习惯。但他们一旦离开了学校这个特定的场所, 回到家中就会“原形毕露”。那么大的差距问题究竟在哪呢?其实, 关键在于家长。家庭教育与孩子的成长同步, 并且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等特点。如我校学生卢××有守时、守信的良好习惯, 可归功于其家长。一直以来, 卢××家中有一条不文明的规定:承诺的事情, 一定要做到, 如有违约, 负责家中一天的卫生清洁。因此, 卢××就养成了守时、守信的良好习惯, 上课从不迟到, 作业按时完成。可见,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因此, 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 通过班级微信群, 定期召开网络家长会, 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 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 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六、表彰先进, 营造氛围

不管什么样子的学生, 他们都有追求上进, 希望获得别人肯定和赞扬的渴望, 哪个孩子也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 他们之所以经常的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在作祟。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 及时地发现、充分地肯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 能使他产生“最佳情绪体验”, 即“感到强烈的喜悦、欣慰、幸福……还会对别人, 对整个世界产生爱意, 甚至会有一种要马上做点事作为报偿的欲望”。因此, 我们通过国旗下的讲话、校会、班会、宣传栏平台等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营造良好习惯氛围, 以增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年多来, 我们一直在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 并且制定了《新塘镇大敦小学学生良好习惯评价册》, 通过学生自评、师生评、家长评, 让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每天进步一点点, 并且每月评出八大星, 公布在学校宣传栏, 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每月对班集体从安全行为、文明行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四大方面进行一次良好习惯评价;每月评比一次班容班貌, 每周评价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纪律、坐姿和写字姿势, 每天进行两操、卫生、排队等评比, 期末把总分加在一起, 评出行为习惯先进班, 并进行奖励。通过各种各样的评比、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多元的评价, 学生接受了反复的行为训练, 掌握规范行为的要领和技巧, 在锻炼中得到体验、内化和提升, 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正所谓:“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点一滴养成的, 是通过不断的熏陶、强化而形成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付出耐心、恒心、爱心去教育学生, 培育学生,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夯实人生之基。我们相信:良好的习惯定会让学生的未来更加灿烂, 会让学校的教育品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苏思慧, 金盛华.学习习惯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J].学科教育, 1999 (9) .

[2]孙云晓, 邹泓.好习惯好人生: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好习惯[M].北京出版社, 2007 (7) .

农村初中寄宿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8

农村初中实行寄宿制对于拓展素质教育的时空,提升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为全面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笔者通过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某寄宿初中调查,发现寄宿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应该从寄宿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入手,培养学生树立时间管理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形成“寄宿生精神”,促进寄宿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农村初中寄宿生行为习惯当代汉语辞典给寄宿生的界定是指在学校宿舍里住宿的学生(区别于走读)。寄宿制学校是指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而且食宿也都在学校进行的一类学校,这种类型的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安全等全面负责。寄宿制学校分为全封闭型和半封闭型,本文主要研究半封闭型的寄宿初中,指初中学生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周末回家的一类学校。

义务教育阶段开办寄宿学校是教育的现实选择,随着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初中学校生源减少,学校布局重新调整;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出现了新的寄宿群体“留守儿童”,农村初中寄宿生越来越多,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心智尚不完善,人格不够健全,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些问题不容忽视。他们如何才能较好地适应学校的寄宿生活?如何才能提升综合素质?本文认为初中寄宿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制约寄宿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农村初中寄宿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性断乳期”,他们生理、心理变化激烈,逐渐进入青春期的他们变得比较敏感,易冲动,缺乏对他人的宽容与理解,责任心不强,意志力和毅力比较薄弱,他们思维活跃,对社会认识敏锐但比较肤浅,情感丰富而不稳定,心理矛盾、心理冲突时常发生。但这个阶段是各种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的引导与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现在农村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421家庭结构促使人们对孩子比较溺爱,家长大包大揽,学生普遍生活自理能力较弱,自立意识淡薄,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寄宿生活是治疗独生子女娇惯任性、不爱劳动、不合群、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意志品质脆弱等毛病的一剂良方。陈建平研究表明,寄宿生基本以学校生活、集体生活和独立生活为主;寄宿生课余生活基本以自主活动为主。寄宿生在课前预习、按时完成作业、课堂发言等学习习惯方面都明显高于走读生;在早睡早起、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等生活习惯方面也明显好于走读生;在不随意乱扔杂物、节约用水用电等生活习惯方面也好于走读生。

寄宿生在校时间长,他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生活作风等都要在这个大家庭中培养、形成和发展,寄宿生活是一种生活压力,更是一种生活磨练,学生在群体共处中学会关爱、学会合作,在自治、自理中学会生活,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在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寄宿生自主、自立意识和自理、自律的能力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提高寄宿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二、农村初中寄宿生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学校环境的适应性较差

农村寄宿生远离父母,学生开始独立生活,自制能力差,自理能力低。在此次调查的学生中,有六成的学生很难适应学校的住宿生活。这些孩子从小没有离开过家,加上自理能力较弱,对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差,不仅心理不舒服,还会影响到学习、人际交往、情感等其他方面,这都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寄宿生活向孩子的传统成长环境提出挑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困难自己克服,对于他们来说显得力不从心。初中生年龄小,本都是家里的宠儿,家长的娇惯,使孩子们总以自我为中心。孩子们在家依赖父母,加上对环境的不适应、不熟悉,导致他们特别想家,父母给予的安全感也得不到满足,家长由于工作较忙对孩子的寄宿生活和内心情感变化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初中阶段的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敏感、冲动、脾气暴躁,心理相融度较低,相处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多数学生或多或少地与其他同学发生过不愉快,与同伴交往较难。

2.学生生活习惯不好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78.2%的学生从来不在学校洗衣服、袜子等,每次都攒着周末带回家让家长洗,而家长也觉得习以为常。

多数学生在未住校之前,在家里过着非常优越的生活,想吃什么家长全部满足,而学生住校后,一旦发现学校食堂的饭菜与家庭饭菜的落差,便“挑食、不好好吃饭”,浪费粮食现象时有发生。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学生不惜以身试险,翻越围墙,到外面就餐,生活消费不合理,给学校的管理加大难度。有的学生攀比心理较严重,在攀比心的驱使下,学生之间不比学习好坏和能力大小,而比吃、穿、用等物质生活的差距,不但养成铺张浪费的习惯,而且还导致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成绩下降。

3.缺乏有效的学习习惯

据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父母的监管后,由于自身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我约束力较差,在校内外做出一些违法、违纪行为。一些学生留恋机房,沉迷于电子游戏、打台球,进而诱发勒索和变相勒索同学财物,有的甚至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学生中诱发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群殴、变相赌博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而这些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往往集中在住校生的课余时间内。由此,要抓好寄宿生管理工作,首先须充分意识到寄宿生课余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时间管理的意识,合理分配利用好自己的课余时间。

在学校集体的大家庭中生活,虽然学校有统一规范的作息时间安排,寄宿生们基本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但不乏有些学生过于兴奋,熄灯后聊天,从而影响了第二天课堂学习效率。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能主动预习第二天新课内容的比例并不高,还不到一半的人数。课前不预习,导致第二天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效果不好,这是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关键原因。在上课记笔记、如何处理作业与课后复习的关系方面,所调查的寄宿生有些反映不太会记笔记,能记下关键、会在书上“圈点勾画”的只占80.7%,还有近20%的学生不能正确记笔记或不知道如何记笔记。

寄宿生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对于自习时间缺乏合理安排。寄宿生时间充裕,虽然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但课前不懂得预习、课后不及时复习,没有合理的学习计划。学生们缺乏问题意识,对于不懂的问题,相互交流或向老师主动提问的学生寥寥无几。

三、初中寄宿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1.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生活能力的养成及其教育的内容应以“温、饱”自理能力的某些指标作为下限,而以学习独立生活和在“特定”条件下能够独立生活作为上限,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具备必要心理准备、生活知识准备和生活劳动及生活综合能力的准备。

寄宿制生活本身就是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学生在家里大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到学校后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刷牙、洗脸、叠被,妥善保管自己的东西,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零花钱,还要适应学校的膳食,学会与人相处。寄宿制学校中,师生上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拓宽了中学生的群体交往,通过班级组织、寝室小集体等交往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关爱他人。

2.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但体现了中学生的文明程度,而且还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班主任要教会寄宿生学会生活,必须教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是做事习惯:学会叠被子、洗漱、打扫寝室、教室、清洁区域卫生。二是就餐习惯:学会排队、就餐、洗碗,不浪费粮食。三是就寝习惯:早睡早起,按时就寝,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四是卫生习惯:勤洗头勤剪指甲、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学会打扫卫生等。

endprint

心理专家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所营造的爱心氛围非常重要,寄宿生一旦离开父母容易造成孤立、心情烦躁、缺乏爱心、好斗等性格。全体教师特别是学校领导和生管老师要主动到宿舍去教他们如何料理自己的生活、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和他们聊天交谈等,细心地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困难,让每位学生从老师的生活指导、学习帮助等方面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要把寄宿生的事放在心上,经常过问,对寄宿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要通过他们了解寝室情况并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向学生传授一些日常生活知识,如怎样洗碗、洗衣服,如何共同相处,如何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等。

3.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并不成熟,他们很容易被学习之外的事情诱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缺少了父母的督促,会使他们放松对自己学习的要求,迷失方向。应该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培养寄宿生的时间管理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寄宿生应学会做时间的主人,自己把握分配好时间。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先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对于初中生来说,老师要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学习计划的制订,实际上就是学生有效的时间管理。

其次,养成寄宿生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每天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同时要注意学习活动中的规范行为。对于寄宿生来说,要充分利用在校的自习时间,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预习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学会记笔记、看笔记,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对于不懂的知识要勤问,善问。

再次,形成寄宿生稳定、特色的学习策略。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学科兴趣和对教师教学方式的适应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初中生应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加,不断调整自我,形成较稳定的学习策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靠死记硬背,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问题应加深思考,形成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最后,采用多种有效的复习策略。寄宿生应该利用大量的自习时间,及时消化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内容。为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使所学知识更加牢固,适当地过度学习(150%时效果最好)是必要的。初中生所学科目越来越多,所学内容越来越抽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尽力避免混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水平,学习与复习时,避免学习同一门课程时间太长而造成疲劳,要学会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在复习时,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采取练习、讨论、提问等多种形式,提高记忆效果。

4.培养寄宿生的精神

学生的学习需要精神支撑,寄宿生尤其如此。寄宿生远离家人监督,老师也不可能对宿舍全程监督,精神尤为重要,一种“精气神”,姑且称为“寄宿生的精神”。寄宿生有其特有的精神需求,独立的自我约束下不断上进的求学精神,远离社会喧嚣,守住宁静、耐得住寂寞的、一种不服输的学习精神,适当吃苦的精神是他们的根本所在。在没有精神前提下学习是低效的。

作为对学生内驱力和潜能的激发,其实最为关键的有两个,一为学习的精神,一为学习的策略,其中自我的安排策略最为关键,前者是后者的保障。

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培养寄宿生的精神,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获得感性的东西,然后进一步让其在领悟、内化的基础上去做事,如模仿和坚持,旁人不断地约束与指引,最后学生会自发产生一系列行为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生活习惯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将对学习习惯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有效地促进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关爱学生,多用奖励表扬的方式,多举行评比,在活动中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育者应充分发挥寄宿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做自己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应培养寄宿生自我实现的精神,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在活动中增长才干,在感悟中净化心灵,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生活、学习等行为习惯,培养其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

参考文献

[1] 陈建平.寄宿制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影响的调查与研究.教学与管理,2004(12).

[2] 杨昌富,张吉敏.规训与惩罚——浅谈低龄寄宿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基础教育研究,2011(17).

[3] 郑海生.从生活习惯入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8).

[4] 杨雪娟.延边地区初中寄宿生学校适应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延边大学,2010.

【责任编辑王颖】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篇9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现我就班上学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活动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现状:

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我班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很大改观。班级整体面貌与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学生行为规范逐步走向正规,营造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舆论氛围,已初步得到了教师、学生、家长的认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很大改观 第一、文明守纪、和谐融洽

班级人文氛围浓厚,注重情感沟通,师生关系和谐、平等并相互尊重,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行礼、问好,能够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迟到、早退现象明显下降;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生都能做到庄严、神圣、热爱;在班级、校园内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的现象已明显好转,学生在楼梯、楼道都能自觉有序靠右侧通行。班上通过开展爱心教育、感恩教育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回家后能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父母交流谈心、理解尊重父母,能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勤俭节约意识也有很大提高。

第二、抓好常规、健康成长

组织学生做好眼保健操和课间操,让学生放松心情、尽情娱乐、玩耍,确保课堂上学生精力充沛,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班会课上及其他课余时间抽空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遇到问题能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学会倾诉,善于交往;

第三、讲究卫生、保护环境

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举止文明,穿戴整洁,朴素大方;每天值日生都能及时认真搞好卫生清洁,能自觉维护班级、校园环境卫生,不吃零食,不乱扔、乱刻、乱画,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并且自觉遵守学校内各项规章制度。使得校园环境清新幽静,环境育人的功效已经显现。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初步养成

现在我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已正在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所提高,班风、学风、考风等方面都有很大改善:

第一、能够做到课前预习新课内容,学会根据已学的知识或同学间相互探讨解决一些不理解的预习内容,学会带着问题听课,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等老师上课。

第二、绝大部分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注意听讲,主动思考,勇于提问,善于合作交流,乐于探讨。不乱说乱动,积极回答,抓重点,认真思考。班上已建立了相应激励机制,对于课堂上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和鼓励,以此激发学生好学、上进等优良品质的形成。

第三、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端正的书写姿势,字迹工整、规范,错别字大大减少。

第四、学生养成课后主动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现象明显减少,发现错误能够及时地纠正。

第五、学生自觉记写班级日记的习惯已经养成,班委定期对班级日记进行检查,适时点评、讨论。对一些内容精美、措辞生动、观点鲜明的日记当众宣读并组织集体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生还不能文明用语,脏话连篇。

2、少数学生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环保意识淡薄。

3、部分学生自理能力差、自制力不强。

4、个别学生的自觉学习习惯和听课习惯有待于提高。

5、学生掌握的知识过于肤浅,不能很好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

6、有些学生学习方法陈旧死板、欠灵活,有问题主动向老教师请教的学生不多,课堂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很少。很多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因循守旧,理念落后。

三、今后工作措施:、以身立教。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

2、从细微、不显眼的小事抓起,持之以恒抓好学生的一日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平等友好地与学生谈话交流。

4、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加强和拓展知识面,主动探讨既符合学科特点又可以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教学模式,加强信息交流。

5、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积极为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基础。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和寄予的期望,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和健康快乐的成长。

6、努力做到以心爱生、以情感生、以诚待生、以理服生。以关爱、宽容、平静和善的心态使每个学生,让他们快快乐乐上好每节课。

7、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岐视学生。

8、利用课间课余时间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个性特点,与他们多谈心,多交流。

9、多注意观察了解,善于捕捉学生瞬间的思想变化和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尽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总之,我班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新时期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工作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今后,我将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采取得力措施,力争使我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新水平。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明德小学

秦凤英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也曾经说过:“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是养成教育得以顺利开展,并最终收益的第一步。它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更有着迫不及待的任务。

小学生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刚刚步入正式的学校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如何让孩子走好这养成良好习惯的第一步呢?我们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一、在班级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二年级小孩子才刚刚接触小学教育,教育对他们而言是茫然的,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一时还无法理解我作为一个小学生上课必须认真不随便说话;下课必须不打闹;作业必须干净及时订正;有事情必须请假等等。二年级的孩子接受能力还很薄弱,理性思维的发展非常缓慢,他们的心理机制还无法内化这些在教育者眼里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教育者简单枯燥的说教也无法从根本上让孩子接受理解这些习惯的重要性。

因此,在二年级班级中形成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就显得至关重要。小孩子是形象思维的,同时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可塑性。如果他们能够置身于一个处处有着良好习惯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

二、以比赛机制来操作养成教育

二年级的孩子有着很强的比赛心理,他们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比别的同学好,这样以一带一,以几带几,以点带面,教育的效果马上就出来了。另一方面,比赛的机制有利于教育者更加直观的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有利于学生更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

例如在我们班,我们班充分利用光荣榜,采取“形象小天使”的方式进行比赛。比赛的形式多样,有小组比赛,有个人比赛。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会给不同的组奖加分,如果每个组因为一个同学不听讲,就不能奖加分,这样也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小组采用“攀比架”的形式,让小组同学一起共同进步,争取优胜。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助于利用舆论的力量使得部分表现并不好的同学自律,并最终达到人人进步的教育目标。

三、从细节处入手来抓行为习惯教育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一个的细节串成的。细节决定成败。一年级的小孩子容易忘记,容易忽视细节,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会从细节处来抓行为习惯教育,并且要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做到落实。抓住有效的教育契机,进行扎实的训练,才会卓有成效。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进行观察,多走动一下,多进行总结。比如,有的学生看到别人扔在地上的一张纸捡了起来,有人当作没有看见。我就可以抓住这个细节,大大表扬那个捡起纸的学生,来到达教育的目的。又比如每天中午吃完饭后,在教室里和走廊上到处走走,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然后利用中午辅导时间,进行总结。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优点也要树立典型,大力赞扬,特别是对那些平时表现不见得优秀的孩子。

四、从榜样入手抓好习惯教育

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法也尤为重要。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他们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在遵守纪律方面,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如:我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好的班级礼貌表现、组织纪律、集合、列队、升旗、课间活动和放学排路队等,直观形象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比较快、比较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这真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比喻。为了学生能有一个美妙的命运收获,我们必须学会在他的土地上播下种子,一年级,需要播下一颗行为习惯的种子,并且勤于浇灌,踏踏实实走好养成良好习惯的第一步,开好养成教育的第一朵花!

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总结

明德

王梅芳

历时一个月的习惯养成教育月结束了,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积极响应县教育局的指示精神,我校利用多种有效形式开展了训练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质,养成了优良习惯,并培养了自立能力,也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爱祖国、爱家乡、爱大自然教育。具体活动总结如下:

一、具体做法:

1、各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进行卫生大清扫,让学生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下学习,每名同学都动手参与劳动,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分工,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看一看自己教室、卫生区是否清洁,并养成了同学们讲卫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坚持一日两扫,自觉主动打扫室内外卫生的习惯。在每周一升旗仪式结束时各班值周生检查各班的个人卫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利用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国旗,会唱国歌。了解升国旗的意义,并通过国旗下讲话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借助宣传工具如橱窗、板报、墙报、校园广播切合实际地进行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如一年级的板报就增设了一个专栏,向学生进行108个好习惯的教育;五年级利用墙报粘贴本班自制的手抄报,定时更新。各年级利用墙报开展“我最棒!”“我是小明星”等活动,形成班级特色,评比优秀小组、文明小学生、班级之最,班主任并给予评价和奖励;我校的校园广播和板报也定期地为学生提供108个好习惯和养成教育的相关知识。

4、利用校会、晨会,全校集中组织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等,学生不仅要达到会背还要会做。如三年级利用晨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养成教育;四年级也利用晨读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评比,把“规范”落实在实践中进行班内评比。表现突出的加分,使学生能达到严格自律。

5、在“文明监督员”的监督下,学生能使用文明用语,对人有礼貌,不打架、不骂人、不跑、不闹。室内外纪律保持良好。两操课做到快、静、齐。课间文明活动,高年级同学要让着低年级同学。学校设立了意见箱,设立了举报电话,发现校园好人好事,严肃处理违纪现象。

二、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和改进措施:

(1)、继续培养巩固已经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比如:每天保持教室、卫生区的卫生,坚持一日两扫,课间操、国旗下讲话做到快齐静等。

(2)、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概括为六个字:善思、好问、勤记。做到睡前“七问”:完成了一天的学习,准备休息之前,躺在床上时同学们可以问问自己七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今天上课前都准备好了吗?因为只有做了充分的课前预习,才能在上课时跟上老师的思路,和老师同步进入角色。第二个问题:今天在课堂上我与老师互动得如何?我主动参与了吗?我是今天的主角吗?第三个问题:从这堂课,我在知识、能力、方法、技能、情感上有所收获吗?四个问题:在课堂上我投入了激情吗?有激情地学习,才是有兴趣地学习。第五个问题:我今天的得与失在哪里?善于总结才能有所进步。第六个问题:明天我还有哪些任务?第七个问题:今天我过得快乐吗?我们要学会享受学习,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九个学习好习惯:

1、提前预习

2、专心听讲

3、爱提问题

4、及时改错

5、查寻资料

6、不磨蹭

7、仔细审题

8、勤于动笔

9、认真书写

(3)、继续加强卫生习惯的养成。九个卫生好习惯:

⒈饭前便后洗手 ⒉早晚刷牙 ⒊每晚洗脚、洗袜子 ⒋手脏了及时洗 ⒌不随意席地而坐 ⒍常换衣服常洗澡 ⒎不随地吐痰 ⒏不乱扔垃圾 ⒐随手整理好用具和衣物

(4)、继续加强饮食和节约习惯的养成。九个饮食好习惯:

⒈定时定量 ⒉细嚼慢咽 ⒊吃饭时不说话、不出声 ⒋爱惜粮食 ⒌不挑食、不偏食 ⒍不吃零食

⒎不边走边吃 ⒏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 ⒐不吃不合格食品

关于节约习惯,学校印发了《让节约成为习惯》倡议,希望全体师生积极从我做起,从节约每杯水、每个馒头、每口菜做起,养成节约的美德。

(5)、注意养成安全习惯。九个安全好习惯:

⒈遵守交通规则 ⒉不玩火 ⒊不逞能 ⒋遵守公共秩序 ⒌不急追猛跑 ⒍右行礼让 ⒎有自护意识 ⒏不做危险动作 ⒐离家离校要向家长或老师打招呼

养成习惯教育总结

明德 潘晶

这学期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养成习惯教育,积极开展了养成教育的各种活动,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努力,我对班级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紧跟班级,督查到位。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行为规范情况,我早上坚持提前到校,放弃了中午休息的时间,每天盯在学生后面,查找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一开始,学生坏习惯还真的不少,如早晨不抹窗台、,不晨读,早晨到校在班级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玩耍,中午在教室大声喧哗,上下楼梯不按常规走等,针对这些现象,我利用晨夕会、班队会带领学生学习“八好”内容,明确八好各内容考核的细则要求,还学习了《小学生必须养成的十个好习惯》,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督查,我班学生在晨读和午间习字时基本做到了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了。

二、建章立制,规范言行。

良好的行为规范养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来完成。

(1)“ 八好”行为制度:每周一向学生宣布本周班级和个人“八好”考核的内容,然后每天由纪律班长对学生行为进行考核,同时也让全班同学互相监督,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共同监督下,使学生能较自觉地遵守规范。在周五的班会课上对全班学生进行“ 八好”考核,由班长去大队部邱老师那里去盖章。考核未过关的同学帮助其纠正缺点,鼓励其努力克服,然后在下周对其继续考核。目前班级“走好路”达标考核已通过。

(2)值日制度:由卫生班长严格负责,负责好学生的表现,并且做好教育,一周做好总结工作,真正从细小处入手,把“八好”行为规范落到实处。

(3)学习习惯养成制度:由小班长做好早读和午间习字管理工作,珍惜好时间,进行表扬和惩罚制度,让班级学生真正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三、协调学生的“知”与“行”

学生知道了要做什么,也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做起来时往往会因为主观的或者客观的原因而不能顺利地进行,这时就很有必要对“知”与“行”进行协调,注意调查、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或与学生一道寻求方法解决问题。

如有些学生总是忘记戴红领巾,了解情况后得知,学生多数是因为换衣服时不注意取红领巾下来,或者取下来随地一扔,第二天上学匆忙就把此事忘了,针对情况,一些同学建议放学回家后就把红领巾放书包里,这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又如,班级学生吃零食现象比较严重,我组织班干部每天早上对学生进行零用钱登记,原则上不准学生带钱到学校来,即使带来了也要向老师说明用处,这样就杜绝了学生买零食现象的发生,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等好习惯。

四、加强监督,不断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因此,在实施养成教育时,我始终记住八个字:严格、反复,持之以恒,采用了“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通过对他们强化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就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多数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觉遵守。

五、今后工作打算。

1、继续强化学生养成习惯教育,把“八好”行为规范落到实处,争取通过校级考核。

2、抓好学风,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抓好学生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3、加强与家长联系,共同督促学生进步。

上一篇: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下一篇:安全企业领导分工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