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总结

2024-10-06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总结(共8篇)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总结 篇1

二00八年下学期“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 研 究 总 结

本学期,我园继续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全园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写好每一篇观察记录,精心准备好每个教育教学活动。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现将本期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了切实在可行的学期研究计划。为本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相应的研究目标、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

本学期我们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目标,调整了研究步骤,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组织了“幼儿良好行业习惯养成”教研观摩活动,家长走进幼儿园来观摩活动,使家长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研究工作,开创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

二、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确定了实验班,形成了领导指导、实验班引路、其他班级积极参与的格局

为了研究工作在全园铺开,我们成立了以李园长为组长,戴副园长为副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确立了大

(一)班、大

(二)班、中

(一)班、小

(一)班为实验班,其余班也积极投入到了研究工作当中。李园长经常亲自参加研讨活动,给予教师们专业性指导;戴副园长全面负责指导教师们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教研组长和实验班的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工作,坚持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幼儿园组织教师每星期召开两次集体研讨,共同讨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慢慢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样就形成了全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形式。

三、从细微处着手,教师的教研工作做得踏踏实实 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的研究工作做得细致、踏实。实验班教师坚持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每个星期组织一个行为养成主题活动,并认真写好活动反思,非实验班教师也坚持每星期写一篇观察记录,每星期组织一个行为养成主题活动,教师们还积极总结经验,写出了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

四、家园共育,形成合力,为研究工作推波助澜

每个班在开展研究工作时都注意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家访等形式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和家长共同讨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改变幼儿不良行为的策略和方法。为了让家长更加理解和支持我们的研究工作,我们把家长请进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观摩活动向全体家长开放。兰晓英老师的《小剪刀,我爱你》、杨春蓉老师的《危险的火》、梁碧帆老师的《你好,再见》、甄银华老师的《天冷了别冻着》、张建萍老师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从不同的角度培养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虽然我们在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了许多经验,但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课题研究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1、教师们的研究工作浮于表面,缺乏专业性的理论知识,研究水平和文字概括能力还有待加强。

2、“行为习惯养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过于简单,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活动中说教的成分过多,今后要注意寓教于乐,把教育活动组织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教育意义。

3、在日常工作中,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注意持之以恒,没有把活动中的培养目标延伸到一日常规当中,进行反复训练。

4、“5+2=0”的教育仍然存在,家园联系还有待加强。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继续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观摩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家园协作,尽量避免“5+2=0”的教育,多给家长讲一结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指导家长在家里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总结 篇2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各种知识、掌握各种技能等方面由重复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一种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上, 经过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自觉行动。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约着学习成绩的高低与优劣。实践证明:学习成绩优异的人, 学习习惯大都很好;有多少人很聪明, 但学习成绩不理想, 其学习习惯都不好。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大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教育幼儿要有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字要专心, 力求工整清楚;作业要认认真真的完成;上课集中精力听讲, 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要培养幼儿勤学好问、勇于质疑的精神, 激发和培养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 热爱科学的好品质。要让幼儿懂得珍惜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 培养他们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不畏困难、坚忍不拔、乐观进取的心理品质。当然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化, 生动活泼、易于幼儿接受, 切忌简单说教。要寓教育于游戏中, 寓教育于故事中。如我在教学中选用一些带有幻想性的故事和有韵律的歌谣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 像《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狼来了》、《小红帽》等, 很容易吸引孩子并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并告诉孩子, 这些美好的故事都是从书上读来的, 识字以后就可以自己读这些故事了, 让孩子从小就对读书有一种美好地向往与兴趣, 从而培养其热爱学习的习惯。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霍姆林斯基说:“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关键是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 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爱劳动不但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美德, 同时也可磨练人意志, 陶冶人的情操。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 家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十分溺爱, 是家中的小太阳, 过着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的生活, 久之便养成了懒惰、自私、依赖、任性的不良习性。培养劳动习惯非常必要。当然孩子劳动不是为了创造财富, 而是为了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 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自己学会洗手、洗脸、吃饭、穿脱衣服、系鞋带、学着叠被子等, 另外帮家长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如:摆碗筷、擦桌、扫地、倒垃圾等等。比如我每天都要求早到的幼儿为大家摆放好桌椅, 帮助擦桌上的灰尘, 拣教室和校园内的纸屑果皮, 让值日生每天整理图书角, 带幼儿一同到种植园除草, 管理种植区等, 以此培养幼儿的服务意识和劳动兴趣, 持之以恒, 反复强化, 使他们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前提, 也是事业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风貌, 更是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外在表现。卫生习惯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 做到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定时吃饭, 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 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玩脏的东西等。针对班上幼儿挑食、偏食的突出的问题, 我举行主题班会, 向幼儿宣讲各种食物的好处, 编成歌谣教孩子唱, 给他们讲偏食的害处, 号召大家样样食物都要吃, 样样吃才能身体棒。为了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 我为孩子立下一系列规矩, 如:餐前便后必须洗手, 进餐时不准将饭菜弄撒得满桌满地, 吃饭时不玩玩具、不看书、不看电视, 饭后要擦嘴巴、漱口, 要吃完最后一口饭才能离开座位、不准在校园教室扔纸屑果皮。又比如睡觉前要养成小便习惯, 必须洗脚, 学会自己脱衣服, 同时要养成叠好不乱放衣服的好习惯, 逐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好习惯。

四、培养幼儿文明有礼貌的习惯

中华民族历来是富于文明礼貌的民族, 文明礼貌的传统源远流长。文明礼貌看起来是外在行为的表现, 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 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 也是一个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对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明礼貌教育首先要让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要求幼儿上学、放学要向爸爸妈妈和老师问好、做“再见”;在街上遇见老师要主动打招呼, 叫“老师好”。其次要注意训练孩子举止文明, 站有站相, 坐有坐姿, 养成不打人、骂人, 不说脏话怪话、不争抢玩具、放学自觉排队的习惯;要让孩子懂得如何尊敬老师, 尊重长辈, 尊重他人。另外还要让孩子和更多的人接触, 认识各种各样人际关系, 懂得如何礼貌的称呼叫人, 知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场合人与人之间怎样交往。如家里来了客人, 要有礼貌地问候, 别人问话要认真倾听, 并有礼貌地回答;在父母和客人讲话时不要随意打扰, 客人走了要送别。到别人家里做客要先问候, 不要乱翻东西, 得到允许后才能玩人家的玩具。

五、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家庭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常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接送幼儿的时候, 向家长介绍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 让家长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讲讲幼儿园对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目标与要求, 特别强调注意家园配合, 形成合力。有的孩子在幼儿园有良好的习惯, 回到家里就变了。主要原因就在于幼儿园有较严格的规范, 有良好的激励机制;而家长没有制定严格的规范, 对幼儿要求不严, 或要求不一致, 时严时松, 或对子女溺爱、娇宠。而某项规定一旦破例, 便前功尽弃, 良好的习惯也难以形成了。再者告诉家长, 由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 父母的言行举止, 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个老师。因此, 家长要发挥表率作用, 注意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另外, 还要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 要注意循序渐进。如孩子学穿衣服扣错了纽扣, 吃饭把米粒弄到了地上, 做事时不小心损坏了东西, 家长不能一味地斥责孩子, 要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 加以方法的指导, 对孩子要多用赏识教育。不仅要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还必须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篇3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各种知识、掌握各种技能等方面由重复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一种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自觉行动。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约着学习成绩的高低与优劣。实践证明:学习成绩优异的人,学习习惯大都很好;有多少人很聪明,但学习成绩不理想,其学习习惯都不好。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大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教育幼儿要有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字要专心,力求工整清楚;作业要认认真真的完成;上课集中精力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要培养幼儿勤学好问、勇于质疑的精神,激发和培养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热爱科学的好品质。要让幼儿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培养他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畏困难、坚忍不拔、乐观进取的心理品质。当然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化,生动活泼、易于幼儿接受,切忌简单说教。要寓教育于游戏中,寓教育于故事中。如我在教学中选用一些带有幻想性的故事和有韵律的歌谣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像《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狼来了》、《小红帽》等,很容易吸引孩子并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并告诉孩子,这些美好的故事都是从书上读来的,识字以后就可以自己读这些故事了,让孩子从小就对读书有一种美好地向往与兴趣,从而培养其热爱学习的习惯。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霍姆林斯基说:“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爱劳动不但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美德,同时也可磨练人意志,陶冶人的情操。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十分溺爱,是家中的小太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久之便养成了懒惰、自私、依赖、任性的不良习性。培养劳动习惯非常必要。当然孩子劳动不是为了创造财富,而是为了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学会洗手、洗脸、吃饭、穿脱衣服、系鞋带、学着叠被子等,另外帮家长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摆碗筷、擦桌、扫地、倒垃圾等等。比如我每天都要求早到的幼儿为大家摆放好桌椅,帮助擦桌上的灰尘,拣教室和校园内的纸屑果皮,让值日生每天整理图书角,带幼儿一同到种植园除草,管理种植区等,以此培养幼儿的服务意识和劳动兴趣,持之以恒,反复强化,使他们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事业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更是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外在表现。卫生习惯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定时吃饭,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玩脏的东西等。针对班上幼儿挑食、偏食的突出的问题,我举行主题班会,向幼儿宣讲各种食物的好处,编成歌谣教孩子唱,给他们讲偏食的害处,号召大家样样食物都要吃,样样吃才能身体棒。为了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我为孩子立下一系列规矩,如:餐前便后必须洗手,进餐时不准将饭菜弄撒得满桌满地,吃饭时不玩玩具、不看书、不看电视,饭后要擦嘴巴、漱口,要吃完最后一口饭才能离开座位、不准在校园教室扔纸屑果皮。又比如睡觉前要养成小便习惯,必须洗脚,学会自己脱衣服,同时要养成叠好不乱放衣服的好习惯,逐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好习惯。

四、培养幼儿文明有礼貌的习惯

中华民族历来是富于文明礼貌的民族,文明礼貌的传统源远流长。文明礼貌看起来是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也是一个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对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明礼貌教育首先要让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要求幼儿上学、放学要向爸爸妈妈和老师问好、做“再见”;在街上遇见老师要主动打招呼,叫“老师好”。其次要注意训练孩子举止文明,站有站相,坐有坐姿,养成不打人、骂人,不说脏话怪话、不争抢玩具、放学自觉排队的习惯;要让孩子懂得如何尊敬老师,尊重长辈,尊重他人。另外还要让孩子和更多的人接触,认识各种各样人际关系,懂得如何礼貌的称呼叫人,知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场合人与人之间怎样交往。如家里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地问候,别人问话要认真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在父母和客人讲话时不要随意打扰,客人走了要送别。到别人家里做客要先问候,不要乱翻东西,得到允许后才能玩人家的玩具。

五、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常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接送幼儿的时候,向家长介绍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让家长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讲讲幼儿园对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目标与要求,特别强调注意家园配合,形成合力。有的孩子在幼儿园有良好的习惯,回到家里就变了。主要原因就在于幼儿园有较严格的规范,有良好的激励机制;而家长没有制定严格的规范,对幼儿要求不严,或要求不一致,时严时松,或对子女溺爱、娇宠。而某项规定一旦破例,便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也难以形成了。再者告诉家长,由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个老师。因此,家长要发挥表率作用,注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另外,还要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要注意循序渐进。如孩子学穿衣服扣错了纽扣,吃饭把米粒弄到了地上,做事时不小心损坏了东西,家长不能一味地斥责孩子,要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加以方法的指导,对孩子要多用赏识教育。不仅要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还必须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总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学习知识重要。它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得力,严格要求;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耐心抓、反复抓、抓反复,最终能促进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从而为孩子以后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总结 篇4

长沙市岳麓区学士中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大河西先导区开发的城乡结合部。居民中部分人的土地随城市开发被征收,另一部分人的土地正等待被征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乡村迅速城市化,外来务工人员与日俱增。我校学生基本来自这三部分人的家庭。由于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城乡结合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外界的干扰,给学校教育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造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多头的生源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与挑战,也给学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抓好我校学生的行为规范,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无疑将取得重大作用。

我校自七十年代创办至今,已经有四十多年历史。纷繁复杂的教学环境及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

当前的社会现实是:家长、教师和社会高度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关心的是学生升高一级学校的问题。于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逼学生补课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单纯追求升学率造成了学校教育的恶性循环。这种对学生行为习惯和个性的培养的忽略,如果不大力加以纠正的话,必将导致学生成年后品德的缺失和人格的扭曲。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特别是对青少年带来了冲击。一方面广大青少年接受信息的能力在加强,网络的快速发展为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娱乐扩大知识面开辟了新的渠道,另一方面,黄色、下流及其他有害的信息也通过网络直接侵蚀青少年孩子的心灵,使得相当比例的中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初中生精神空虚、行为扭曲、道德失范,对事物、事件缺乏必要的道德辨别能力,致使目前青少年中存在冷漠、任性、懒惰、自私等普遍问题,青少年犯罪率也逐年增高,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目前国家三大公害之一。

二、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现状

(一)、特定的生活环境导致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

家庭条件好、学生条件好的学生基本上都选择城内学校就读,而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招收的只能是本学区各方面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中大多数人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着。由于溺爱,一些孩子行为欠佳,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

(二)、家庭教育氛围差

结合部地区的农村既缺乏城市中的文化底蕴,又缺乏远离城市农村的那种淳朴的民风。这种地区一般民情复杂,人际关系淡薄。个人利益先于集体利益,家族利益高于公共利益。赌风较盛,不少村民聚赌时间长于工作时间,赌博投资大于生产投资。功利心强,关心生意多于关心教育,关心物业创收多于关心儿女成才。不少家长对教育子女冷漠,对孩子的学习、思想表现、为人处事、道德品质等问题懒于过问。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无能力辅导孩子,他们常常将教育儿女的责任推给学校和教师。不少家长缺乏 与老师的合作意识,对孩子教育简单粗暴,有的家长甚至对孩子放任不管,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

(三)、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抱负

由于衣食无忧,部分孩子不思进取,自由散漫,心理脆弱,好逸恶劳,自暴自弃。

如何使这些特殊环境下的孩子们在一种宽松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怎样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是本文要探讨,要实践的课题。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和初中生道德发展和形成的理论研究,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二)实践价值

未成年人承担着继承和发扬一个国家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任,承接着建设和发展民族事业的重要使命。在经济高速发展,传统道德文化逐渐丢失及社会消极因素影响下,部分初中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从而使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面临许多全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不少家境比较富裕的学生经常炫耀自家的财富,生活上时有挥霍,学习上不用功,还时常

惹是生非,不仅给他们自身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危害,也对其他的学生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进而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此时,学校管理者与任课教师如果不主动站出来,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形势,看清社会主流,明确人生目标,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这他们就很有可能被社会不良风气所腐蚀。所以说,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丰富《岳麓区青少年健康生活守则》及《岳麓区青少年健康生活手册》的内涵。

四、本课题研究现状

国外很多发达国家,有关行为规范的研究已日臻深入,不仅产生了一些影响深远的理论成果,而且积极地引导了孩子们生活和学习。从国内外现有研究看,青少年行为习惯方面的专门研究为数不多。学者们往往将行为规范置于青少年道德的研究之中。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青少年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这些理论重点研究青少年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发展问题,其研究成果已经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关于青少年教育的研究,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青少年心理的研究等。

这些已有的研究基本侧重于青少年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而对于青少年行为规范的研究却明显不足。我国现行教育对青少年习惯的培养这一块还相当欠缺,人们往往注重“知、情、意”这几方面的研究,但,对青少年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知、情、意、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统一的整体,“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青少年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进行过关于1560例青少年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的关于青少年养成教育的研究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有关“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最为著名。

这些研究对新形势下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纠正坏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正面的指导作用。

五、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现状

我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由于受到原来生活小环境的影响,他们的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大相径庭:他们懂礼尊师,朴实厚道,珍视友谊、热爱劳动,认真学习,但是普遍有不良行为习惯。最为明显的是,他们的公共卫生习惯不好。乱倒脏水,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随时可见。他们的饮食习惯也不好:

三、五成群蹲在凳子上吃饭,乱吐乱倒残羹剩饭,浪费水电,践踏草坪,涂刻课桌、乱画墙壁,高声喧哗,购买饭菜不自觉排队,上下楼道左冲右撞等等。

生活行为习惯上的陋习,不仅损坏了学生的健康,损毁了学生的文明形象,降低了人格,而且污染了公共环境,玷污了学校的形象。这无疑给我校的德育工作和教学秩序正常的开展增添了困难,严重地阻碍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六、课题的界定

(一)、良好行为习惯包括日常生活习惯,如就寝起居、就餐等;学习习惯,如课堂学习、课外学习、家庭作业等;劳动习惯,如晨扫、保洁及其它大型劳动等;体育与健康习惯,如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课外锻炼等;卫生习惯,如个人卫生、公共卫生等;文明礼仪习惯,如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公共意识习惯,如公共环境意识、公共秩序意识等。

(二)、“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七、理论依据

(一)《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诚信教育》。

(二)教育学家、学者对“习惯养成教育”重要性的阐述: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要归为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

(三)现代教学论认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在习惯的养成中,应该提高青少年道德认知,丰富青少年道德情感,坚定青少年意志和毅力。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既不是听其口若悬河地演讲,也不是看其偶然出现的道德行为,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道德行为的改善是德育追求的最终效果。通过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提高和巩固道德认识,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毅力。

八、研究目标

(一)、探索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

(二)、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不足,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构建有效而积极的德育教育评价模式。

(三)、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九、研究内容

(一)、探索农村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特征及其成因。

(二)、探索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三)、探索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科学评价体系

十、研究假设

(一)、通过本课题研究,在我校构建全新的养成教育的实现途径和模式。

(二)、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所有学生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得到健康成长和良性发展。

(三)、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校办学品味。

十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学士中学七、八、九年级全体学生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访谈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自我反思法、讨论与总结。以建立制度,抓好宣传等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问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轮回研究。

(一)、调查法、观察法

主要利用问卷、谈话、评价分析等手段收集资料,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再现我校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的培养研究情况,得出比较有说服力的结论。

(二)、文献法

运用文献法对国内外省市地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理论、策略进行分析、概括,揭示理论与本课题研究以及本课题发展趋势的联系,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三)、行动研究法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通过预诊提出问题,收集讲座信息,拟定具体计划、行动实施方案,评价总结和再诊断,以探索出一套新型的学习方法。

(四)、访谈法:

由参研教师采访调查对象,提出问题;由访谈对象作答并将意见和表现详细记录下来,进行汇总分析,并得出结论。

(五)、讲授法:

聘请专家和兄弟学校在该领域的资深教师对参研教师进行通识培训,介绍关于远程教育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以改变教师不正确的观念,建构有意义的知识体系,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六)、案例分析法:

教师和学生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后,对学习方法及模式的转变进行呈现、描述与分析。

(七)、自我反思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用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之后,运用辨证的观点、给予中肯的评价,深化课题的研究。

(八)、讨论与总结:

利用实际应用中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讨论、总结。

十二、研究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主体行为习惯形成规律,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行为习惯。

(二)、实践性原则

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创设各种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主动修身,内化感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科学性原则

坚持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科学性,遵循青少年行为教育的一般规律,注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四)、知行统一的原则

认知和行为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指导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并达到知行统一之目的。

(五)、创新性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要在先进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验,更多鼓励实验教师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探索,突出时代特色和理论创新。

十三、研究思路

(一)、校长领军,政教处和教导处负责,建立由思品、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美术、音乐、体育等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课题研究小组。加强领导,使课题研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积极争取教研经费,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工作。

(二)、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

(三)、组织各种班团活动,落实“行”的要求。同时引导家长、社会积极参与我们的研究工作。

(四)、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

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规范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五)、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

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引导,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六)、善于抓住一切突发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

(七)、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切实调整计划,在研究中努力为师生创造条件,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开展研究工作,注重平时的研究资料收集整理。

十四、不断创新

(一)、本课题侧重学生德育为主,实现“以人为本,以德立校;明理导行,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强调“德智双促”。

(二)、城乡结合部初中生行为规范特点及养成教育对策。

(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等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对于特殊学生,进行心理行为训练与矫治。积累个案,研究对策,形成一套适合城乡结合部初中生行为规范的教育体系,形成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行之有效的全员育人的德育模式及其保障机制。

十五、主要实施措施与途径

(一)、强化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加强《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制定学生行为习惯常规,引导学生生活行为规范的养成。

《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有效规范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两部重要规章制度,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我们将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内化,让其深刻领会主要精神,经常利用晨会课、班会课,每周一国旗下讲话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督促学生严格遵守《守则》和《规范》,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常规来作保证。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以下几项常规制度:学生一日常规、学生生活常规、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和学生劳动常规,同时编印《德育手册》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有“章”可循。学校积极在知与行的统一上下功夫,常抓不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这些常规成为学生的习惯。

(二)、组织多彩德育活动,增强养成教育实效。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加强检查评比功能,在检查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

由于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凭简单的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任何行为习惯的养成总要在实践中得以训练和体现。因此,我们在三年的研究中将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同时加强检查与考评,使之在学生中形成一个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良好氛围。具体活动有

1、开展以“向坏习惯告别,与好习惯同行”为主题的文明礼仪教育月活动 为了进一步实施《学士中学德育课题》,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净化学生思想,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今年四月份作为我校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启动月。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结合我校正在实施的养成教育课题,以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岳麓区青少年健康生活手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突破口;着眼于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营造和谐,美好,文明的校园环境。

2、开展“美丽校园”卫生评比活动月

开展预防和控制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以全力打造卫生教育特色月为主要目标不断强化广大师生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优化育人环境,促进我校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3、创建学士中学“特色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我将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努力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又能育新人的班级文化体系,建设富有特色的和谐班级。

让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形成健康、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结合德育课题打造出学士中学“特色班级”文化

4、全员参与“我是一个小军人”课间操大比武活动

课间操是学校重要的常规教育形式之一,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窗口,对落实学士中学养成教育课题,提高学生体质,促进优良的校风和强化学生管理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结合课题我们将动员全体师生全员参与“我是一个小军人”课间操大比武活动,让她成为学士中学校园中的一道亮的。

(三)进行学科渗透,强化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进学士中学“学科课堂形成性评价的运用和实施”。

形成性评价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其主要手段是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一个“学习档案”,它可以全面地、动态地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过程,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帮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情况,提高、保持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习取得的进步,尊重个性差异,除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之外,还提倡学生本人、教师、同学、学校以及家长等多方人员共同参与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等成绩记录方式。

我校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我校教师的上课模式还比较陈旧,学生学习方式还是以依赖性、被动性学习为主,教师评价学生还是以考试为主,评价形式单

一、陈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改变原来的评价体系,因此,实行形成性评价是适应我校教学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英语组多年来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课题的开展我们将这一评价形式全面实施。

(四)加强学生良好道德与品格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生活持续发展。

1、结合课题和我校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专题教育讲座

2、开展“校园之星”评选,提升榜样推动效应

开展评选“校园之星”,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更好地鼓励学生发展多种才能,树立更多的优秀学生典型,促进我校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结合我校《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德育课题研究,在校园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校风氛围,推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使广大同学有学习的榜样,鼓励更多的学生学习先进、赶超先进。

(五)优化校园文化氛围,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认真立足校园软件文化建设的一批教育阵地:国旗下讲话、班会、班级主题活动、校园宣传橱窗、校园广播、校园中英文警示语招牌等。切实注重校园硬件文化建设,让校园每一方墙壁、每一寸土地,都具有教育意义。组织系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抓好文明宿舍建设。

十六、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三年(2012年4月——2015年12月)课题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4月——2012年12月)课题启动阶段

此阶段主要工作包括课题方案的设计、申报立项,开题论证,调查现状,分析成因,研究梯队的组建,组织和管理机构的建立,有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有关人员的培训等。此外还要编写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内容。

第二阶段(2013年1月——2015年5月):课题实施阶段

此阶段主要工作是在各年级全面开展课题研究,进行具体实验,个案追踪与访谈,理论研讨,指导与培训,推广成功经验等等。

第三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2月)课题的验收和总结

此阶段主要工作是验收课题,总结和评定实验成果,发布研究报告,推广科研成果等。

十七、预期成果形式

(一)、《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方案》

(二)、农村初中生行为规范的预防及矫正《德育手册》。

(三)、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验报告、论文集、活动方案集。(四)、按年级编写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设计,并形成专辑。

(五)、《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十八、研究保障

(一)、较强师资力量

我校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学校现有中学高级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28人,他们中的优秀教师将成为本课题组成员。我校将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全力支持本课题的研究活动,力争使本课题研究达到预期效果。

(二)、团结协作的德育工作团队

我校已确立了“德育为先,让学生成人成才”以及 “文化治校,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管理思想。学校已经建立和完善了校长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充分发挥班主任和辅导员的骨干作用、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制定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德育规划和工作措施。学校有完善的德育工作制度,有一支能打硬仗的德育工作团队。

(三)、科研保障

学校为了课题研究,给每位成员征订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各类资料,图书报刊杂志品种齐全。学校接通了50兆光纤,建立了校园网络,教师与外界的联络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学校为课题组成员安排必要的研究时间,学校还将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全力支持本课题的研究活动,力争使本课题的研究达到预期效果。

(四)、经费保障:

1、学校保障研究经费,按照学校规定的课题费标准,实行统一的课题费管理,确保研究的正常进行。

2、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部分经费。

十九、课题组织与领导

(一)、成立课题组,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组织和管理 顾问:赵尚志、谢福胜、向利平组长:樊开宇

副组长:刘其林、胡拓、戴兵

成员:彭向华,廖小春,朱媚桃,田碧涛,欧汉文、文新宇,张立,向阳,李淑琴,邓月香,黄国生,王海平,林丽,徐昊辉,肖莹,张化坤,胡文强,刘薇等。

(二)、课题组成员分工

1.组长:樊开宇,主持课题研究,负责指导、协调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过程。2.副组长:刘其林,胡拓,戴兵,负责制定促进农村初中学生行为评价体系方案。联系、指导教师开展实验。研究资料的收集,档案管理。

3.课题组成员:彭向华,廖小春,朱媚桃,田碧涛,欧汉文、文新宇,张立,向阳,李淑琴,邓月香,黄国生,王海平,林丽,徐昊辉,肖莹,张化坤,胡文强,刘森林等,负责各年级各部门方案的研究、方案拟定、具体操作及实施指导。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名篇精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 [2]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北京出版社.2004.1 [3]《青少年健康生活教育》邓辉,喻小黎,湖南师范出版社.2010.5 [4]温家宝在科技领导小组会讲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09.1 [5]沈宁.踮起脚尖看孩子: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刊社.2008.(10)[6]王晓琳.学生上网,堵不如疏: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刊社.2008.(05)[7]《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9]《十七大报告》 [10]《公民建设实施纲要》

[1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 [12]《中小学德育大纲》 [13]《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14]《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长沙市岳麓区学士中学课题组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总结 篇5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目录

第一部分: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培养目标:

三、课题研究方式: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创新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七、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展望: 第二部分:课题来源、实施计划、保障措施

1、课题研究申请书

2、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3、课题人员分工

4、课题实施保障措施 第三部分:部分成果

1、课题研究的有关材料

2、课题实验教师论文

3、养成教育专著

4、养成教育案例集锦

高密市康成小学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也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对人才的要求日渐提高,更加需要高素质高品格的复合型人才,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人际关系,单靠死啃书本,无法更好适应现代生存环境。但是,由于受不良社会现象、不健康影视、不当家庭教育影响,加上当今独生子女式的家庭结构,相当部分家庭教育“重智轻德”,孩子明显存在缺乏爱心,唯我独尊,脆弱娇气,不爱劳动,不善于思考和创造等一些不良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家长自身修养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家长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意识淡薄;第三是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日常行为缺乏教养。

以上原因导致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效果受到影响。从学生的发展特点来看,“习惯成品质,品质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黄金时期,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非常重要。因此,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我校实际情况来看,康成小学自建校初就把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确立为学校的发展个性,到现在已进行了8年的研究、实践、探索和创新。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建校初就立项研究,现承担高密市教育学会养成教育研究课题两项:一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索与研究”,二是“幼小养成教育衔接的探索研究”,且已取得初步成效。我校决定把探索、研究“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作为研究课题,期望通过我们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培养目标: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上世纪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康成小学就以“四大支柱”为核心理念,以“培养良好习惯,收获辉煌人生”为办学目标,针对小学生成长的个性特点,逐步构建了养成教育的内容框架,形成了适合康成小学实际的独特的养成教育体系,主要分解为五个方面,具体的内容和培养目标是:

1、生活行为习惯。培养学生饮食起居、按时作息、生活自理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观念,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培养学生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掌握讲究卫生的常识和标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2、学习行为习惯。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建立起终生学习的愿望。

3、道德行为习惯。在学生中树立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勤俭节约、乐于助人、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做合格的社会小公民。培养学生时时处处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他人的思想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养成为社会、为自然、为父母师长和他人献爱心的良好行为习惯。

4、社会交往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待人接物,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和正确的处世态度,掌握基本的交往规则和礼仪,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5、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动脑、勇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并想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树立热爱科学的思想,做大胆探索的创新型人才。

三、课题研究方式:

1、课题研究方式: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是行为实践研究法、经验交流总结法等。

(1)行为研究法:学校推行“全员导师制”,所有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是课题 “小学生良好日常行为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员,以此保证人人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在研究过程中,将研究的内容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渗透到学校、家庭、社会行为中的各个方面。

(2)经验交流总结法:为了保证研究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其实效性,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一至两次规模较大的“养成教育研讨会”和“养成教育经验交流会”。各年级段推选出2—3名养成教育作得好的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然后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交流发言,以达成共识,增强合力。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创新方法

(一)构建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营造一个整洁、优美、和谐、文明的氛围,优化和改善育人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1、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康成小学的校园布局融科学性、知识性、教 育性于一体,处处体现着育人的功能。校园内,“硬化、净化、绿化、美化”的四化建设,成为校园环境建设的一个亮点。甬路边、草坪内温馨的标志牌,文化橱窗里的小明星,教师光荣榜两边的对联,教学楼内明亮无尘的整容壁镜,楼梯拐角处的提示牌,办公室、教室门上的名言警句„„无不显示出康成小学独特的充满人文性的校园文化环境。再加上学校持之以恒的周一富有特色的升国旗制度,实施的“读名著、赏名曲、观名片”的“三名工程”,创办的“红领巾广播站”,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无不让学生感觉到在这里学习生活,就像生活在美丽温馨的仙境中,既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又时时刻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怎么可能不全身心地保护它?有谁会舍得去破坏它?

2、优化人文环境,发挥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德形象和人格魅力是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康成小学的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以行导行,靠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时时事事做学生的楷模,一言一行处处给学生以表率。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注重教师的道德修养、自身素质的培训提高,在仪表、言行、性格、行为、人格等方面做出榜样,让学生自动仿效,于潜移默化中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优化家庭环境,创办学习型家长学校。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修养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决定了家庭影响的特殊作用是其他影响所不能代替的。所以康成小学把优化家教职能,提高家教水平,作为学校立体教育的一大特色。通过定期聘请教育专家来校做“亲子共成长”“养成教育”专题讲座,举行学校“课改与家长同行”报告会、开设家长课程学校,开放学校课堂,让家长走进教室看课,赠送学校自编家长学校教材《家教指南》和《家教 导报》,举办家教经验交流会,评选优秀家长和优秀家庭等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积极为孩子创设平等型、学习型和谐型的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家校合一的功能,共同实现教育目标,为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有利的保障。

4、与社会密切配合,优化社会育人环境。在校园外,学校积极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治理整顿校园周边环境;积极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如: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到科技实验基地参观访问,到劳动实践基地学一技之长,聘请高玉宝等革命前辈担任名誉校长并来校做革命传统报告,从司法部门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来学校举办法制讲座等等。学校积极与街道、社区合作共建,营造了全社会都来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了社会教育阵地化、规范化、制度化,使学生离校而不离教,处处受到社会良好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进行专题教育和特色教育,让学生榜样引领

1、建立养成教育展室,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康成小学有一个特殊的展室,这里陈列展示的全是图文并茂的有关养成教育的版面及相关材料。有的版面上是对一日常规做的好的同学的表彰,旁边配以文字说明;有的版面是同学们开展养成教育自己拍摄的镜头:“我为烈士献花”、“烈士墓前的宣誓”、“我是小小环保家”等等; 有的版面是校外辅导员和同学们促膝交谈的情景;有的班面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图片„„每一张版画都那样栩栩如生。学校经常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定期参观养成教育展室,让学生重温和体验自己曾经参与的活动,不断进行自我教育。

2、开发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把养成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学生尽快使认识转化为实践,学校根据几年积累的经验以 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聚集全校老师的智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学校在养成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用故事和小案例的形式,编写成了低、中、高三套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教材。教材系统性强,可仿效性强,实用价值较高,让学生从故事中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做,行有所依,言有所归。进一步使养成教育成为学校鲜明的发展个性和文化。

3、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活动,将养成教育根植到学生的心中。康成小学除了加强日常教育外,还善于利用特殊的时日,从学生身边的小事中挖掘素材,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进而内化学生的道德情感。如,利用教师节开展“我为老师制贺卡,报答老师教育恩”活动;利用 “三八”妇女节和母亲节、父亲节举行“小草报春晖”活动,让学生给父母唱歌,帮妈妈做一件事情,给父母洗一次脚等,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利用“五一”国庆节,开展“祖国江山美如画”作文竞赛;举行“诚信伴我行”演讲会;开展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支笔、一滴水、一度电的“五节约”活动,对学生进行艰苦朴素教育;设置“心语悄悄话”信箱,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在社区开展助残、扶贫、帮困活动和“我是城市美容师”等社会实践系列活动„„把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寓于各种丰富多彩而又实实在在的活动中,避免了空对空,将养成教育根植到学生心中。

(三)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体系

为了把康成小学富有个性化的养成教育这一品牌夯实、擦亮、打响,学校制定了各种行之有效的制度来规范、促进其实施,其中评价激励体系对进一步推进、巩固、深化养成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家长,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为了突出先进,发挥榜样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让更多好的做法延伸开,学校大张旗鼓地对养成教育工作做得扎实有效的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每月进行一次评选,对积极参与养成教育、关注支持配合学校工作的优秀家长每学期进行一次评选,并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同时上报典型事迹材料,定期做经验交流,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和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多种方法评价,多种荣誉激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为激发学生自觉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学校持之以恒地定期、定时开展“阅读展示”“周周得五星,星星汇成功”和各类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然后将评选结果在展示台和争星评比栏上展示,并在学校大会上表彰,颁发喜报或证书。在进行个体激励的同时,为了加强班风建设,激励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争先创优意识,学校又将个体竞争推广到“五星级班级”“文明班集体”“优秀班集体”“普通话示范班”“优秀值周班”等集体荣誉的评选竞争,形成了养成教育的竞争机制。这些评价激励措施,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正确的学生观和评价观,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为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发展,积极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而收获到成功,收到了显著效果。

3.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学校坚持开展“五星级班级”、“阅读展示”、“周周得五星,星星汇成功”和“各类优秀学生评选”活动,每月评出“五星级班级”10个,评出“环保小卫士”、“文明小乘客”、“礼仪小使者”、“学习标兵”、“文明守纪好少年”等优秀学生216个,并在月底召开全体师生大会,举行授奖仪式,以激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2002年9月-2003年1月):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学校成立了校长亲自挂帅,教科研主任主持,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研究小组,并确定好各自的目标责任和实验教师的职责。

2、选择研究课题,确立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工作分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填写立项课题申请书,提交课题申报书。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2、调查了解学生存在哪些不良行为习惯,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已有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规范、制度、方案评价标准等;修改完善康成小学小学生一日常规、康成小学学生一日常规专题片。

3、根据课题性质,将该课题分了如下几个子课题进行研究: 一是:低年级小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二是:中年级小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三是:高年级小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负责人:郝其福、张国英、杨小平

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2003年2月-2007年1月):行动研究阶段。

1、对课题研究教师进行培训。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确定具体分工和操作步骤。

2、实践探索低、中、高各年级段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首先行为习惯、社会交往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培养的具体内容和有效方法,形成阶段性总结。

3、收集优秀教师课题研究论文、案例。根据学校对本课题的研究实际,形成“养成教育系列”书籍在全省推广。

4、每学期举行一次总课题研讨会,各子课题组交流课题研究情况。

5、每学期评选优秀课题研究人员,给予物质奖励。

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2006年2月-2007年9月):课题研究的总结、提炼阶段。

1、邀请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专家及本校骨干教师对课题研究进行自评,形成切实可行的研究报告。

2、结集出版养成教育的论文集、案例集。

3、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结题报告,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并结题。

负责人:张国英 杨小平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经过近5年的研究与实践,我校的课题研究已经卓有成效,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已经内化成学生自身的一种素质。学校已经成为学生热爱的花园、乐园、家园,一个个“小绅士”“小淑女”在环境优雅整洁的校园里愉快地学习生活,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逐步养成,特别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家长的素质得到同步提高,推动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社区和谐;学校声誉日益提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使社区环境日益美化,改变了招商引资的环境,带动了社区经济的腾飞;学校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墙壁无污染,课桌凳无损坏,大大减少了学校的经济投入。

由于课题的研究推广,我校的养成教育文化已经形成。目前,我校在县、市、省级养成教育立项科研课题达5项,其中学校申报的“杨小平养成教育法”获2006年的潍坊市政府创新燎原奖,并在全高密市推广;2006年11月高密市养成教育成果展示会暨高密市小学生学习习惯现场会在我校举行,我校荣获高密市唯一一所养成教育示范校荣誉称号,高密电视台对我校养成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2007年4月,高密市“课堂改进行动研究 暨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现场会在我校举行,9月,我校全国优秀教师杨小平事迹报告团到青州等地巡回报告,10月,高密市学生成长“五个一”工程经验交流会暨成果展示会在我校召开,11月,我校荣获山东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全国各地来我校参观考察学习的上级领导、教育界同行、社会各界人士达1万余人次;学校应邀到各地做养成教育经验介绍报告近20次;《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导报》《中国现代教育报》《校长参考》《潍坊日报》《潍坊电视台》《高密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我校的养成教育进行了多角度的报道。康成小学的养成教育经验曾在潍坊市德育工作研讨会、潍坊市第一期班主任工作培训会等大型会议上做过介绍。2007年,由青岛出版社出版的集康成人集体智慧的养成教育专著——《给予学生用之不尽的生命动力》和学校养成教育案例集锦已经发行推广,教师撰写的养成教育论文有40多篇在省市级刊物或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案例征文中发表或获奖。

七、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展望

(1)由于我校建校七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许多外地家长慕名而来,学生数量急剧增多,而教师平时工作量较大,从事教研和课题研究的时间有限,骨干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量更大,所以课题的研究不能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实验教师对于研究的总结、提炼。

(2)学校每年都要分配或者招聘一部分新教师,有的要承担班主任工作,而他们的素质和对于课题的了解研究虽然经过培训,但是仍和老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对于课题的研究存在着不能齐头并进的状况。

(3)我校的学生多数来自于从农村进城经商的家庭,家长素质差,对于孩子缺乏时间督察,更缺乏耐心管教,虽然我校每学期都聘请养成教育 专家来校做家教报告,但是多数家长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正确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么放任不管,要么等发现问题一阵风,不讲方法。给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课题的研究带来许多问题。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后我们全体康成人将继续努力,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呵护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崭新的办学理念,科学的教育思想,独特的养成教育文化,踏着改革创新的节拍,和着素质教育的旋律,继续站在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为民族准备明天素质的高度,在养成教育这块充满希望的田野里继续耕播,探索,实践„„让生活在康成园的每一个孩子,从小播种良好习惯,将来收获辉煌人生!

附:本课题研究成员名单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总结 篇6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中班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觉得效果真的很不错,其中效果最好最明显的是普通话的运用和区角活动时玩完玩具后分类收玩具的良好习惯等。

我们是怎样来给幼儿养成和巩固这些好习惯的呢,要求幼儿一进幼儿园必须讲普通话,我利用了。

1、表扬鼓励法,如:在某一幼儿用普通话与老师和小朋友交谈时,我会及时表扬鼓励,某一小朋友普通话讲得真好,老师要奖给他一颗小红五角星,然后把红五角星贴在他的额头上。引起其他幼儿的关注,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讲普通话的激情。

2、家庭教育要和幼儿园教育要保持一致。孩子在幼儿园得到的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建立,家长应予以了解,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一致性的教育,以免家、园教育出现脱节,不利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巩固,为此我们利用家园共育栏和家长会,与家长讲解原由、举案例等,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讲普通话的巩固方法。由于我们在农村,是村办幼儿园,对农民来说,他们讲惯了方言,讲普通话还是有点儿别扭,比如:一次有一位家长来送孩子时,孩子还在哭泣,我忙问孩子是怎么回事,家长很生气的对我说:“老师,这孩子不好好说话,我揍他了。”我忙问怎么啦,这位家长说:“我送他上学,他嚷着要解大便,我问他什么,他还在说解大便,我又听不清什么意思,最后他说,我要拉屎,把我这个气,拉屎就拉屎,还解什么大面,你还解馍馍呢,所以我就狠狠的揍了他一顿。”听了这些话让我哭笑不得,后来我弄清因为这个孩子说话咬词不清楚,把“大便”讲成“大面”,家长对大便的意思又不是很明白,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事情虽小,但对孩子来说很不利,本来孩子在幼儿园刚刚形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可在家却因讲普通话挨了打,孩子还有学讲普通话的兴趣吗?所以让家长配合幼儿园给孩子创造一个讲普通话的生活环境,孩子很自然而然的形成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班幼儿的普通话已经讲的很好,孩子与孩子之间交流用普通话与老师交流更是用普通话,久而久之,孩子已形成了与任何人交流都会用普通话的良好习惯。

对于玩完玩具后,分类收玩具的良好习惯更是巩固得特别好,以前孩子们玩完玩具后把玩具弄得乱糟糟,还得老师帮助他们收好玩具,自从提出培养让孩子分类收放玩具的习惯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渐渐的养成了分类收放玩具的良好习惯。孩子们再玩玩具时再也没有出现乱扔乱放的,收玩具时会摆放的整整齐齐,老师也变得好像有点很清闲的样子,不再忙于帮孩子们收放玩具了。

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7

一、以身作则, 让教师成为幼儿的表率

幼儿分辨能力低下, 他们自己还不能辨认哪些行为是对的, 哪些行为是错的。而且幼儿有着很强的向师性与模仿力, 在幼儿园中教师是与幼儿接触最为直接、最为频繁的,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 或好或坏的行为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对自己有一个重新的定位, 要认识到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的传授者, 还是幼儿心灵的塑造者, 将会对幼儿的心理、情感与道德等产生深远的影响。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就要对自己严格要求, 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情操, 成为幼儿的表率。凡是要求幼儿们做到的, 自己首先就要做到。

如要求幼儿按时到园, 不迟到不早退, 教师就首先要做到。要求幼儿们课外活动时积极参与, 认真做操, 教师就首先要做到动作标准规范。要求幼儿之间和睦相处, 教师首先就要搞好与同事与幼儿的关系。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二、趣味活动,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

如果只是枯燥而机械地告诉幼儿要怎么做, 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 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幼儿不爱听, 尤其是小班的更是听不懂, 依旧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做。为此, 我们要将行为习惯的培养寓于生动而有趣的活动之中, 这样更能引发幼儿的主动参与, 更有利于幼儿的接受。

1. 趣味游戏。

游戏是幼儿所最喜爱的重要活动, 一说起玩游戏, 幼儿都会手舞足蹈, 积极地参与其中, 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也会切身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思维更活跃。如为了让幼儿掌握相关的交际技巧, 我们可以带领幼儿来玩“商场购物”的游戏。

2. 生动故事。

故事是幼儿的最爱, 将行为习惯寓于生动而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 更能让幼儿带着听故事的愉悦心情认真地听, 这样有利于幼儿的理解, 让幼儿在模仿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真实表演。

表演可以将幼儿对行为的理解付诸实际行动之中, 这样更加利于幼儿的理解与掌握。为此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更多表演的机会, 让幼儿来演一演好的与不好的行为, 让幼儿置身其中, 这样更能引导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行为矫正, 关注幼儿行为中的细节

幼儿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良的行为, 这同样引起我们的重视, 不要因细小而忽视, 这样会慢慢养成不良习惯。如有的幼儿爱发脾气, 当别的小朋友拿走玩具时, 他们可能会表出用脚踩地板、握紧拳头等行为。教师要深入幼儿中间, 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敏感眼睛, 关注幼儿学习与生活中的细节, 要能够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 相机诱导, 以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

如小班幼儿由于刚刚入园, 会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 教师的提醒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为了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 我们可以开展富有竞争性的活动, 如评选“进步最快者”“班级小能手”等等, 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从而让幼儿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中来。教师再带领幼儿们一起来制订标准:吃饭认真, 不挑食不浪费, 不东张西望, 不交头接耳;坚持到园, 不迟到不早退, 不随意旷课等等。根据幼儿的表现由教师与幼儿一起来给出一星、两星不同的评价, 星级越高代表完成得越好。然后根据幼儿的得星情况来评出最优秀者、最有进步者等。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幼儿的上进心与进取心, 从而使幼儿更加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园合作, 共建促进幼儿成长的平台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学习与生活的两个重要场所。只有实现这两个场所教育的一致性, 才能不断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虽然近年来许多家庭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 但仍有不少家长只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 而忽视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园教育不一致, 会让幼儿产生认识上的误区, 而不利于幼儿行为的养成。

首先, 要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我们要重视家园合作, 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要向家长宣传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共同为幼儿构建行为养成教育的平台, 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加健康和谐地成长。

其次, 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互相了解幼儿在家中与园中的情况, 这样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幼儿, 从而针对不同的幼儿来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案, 以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地成长, 以及身心的和谐发展。

总之,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系统而艰巨的任务, 广大幼儿教师要高度重视, 贯彻落实在幼儿学习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 注重方法、加强引导、不断鼓励, 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育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娟.如何抓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22) .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总结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95-0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有研究表明,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3~6岁之间逐步养成的,它包括礼貌礼仪、劳动品德、自理能力、作息习惯等。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是幼儿园及家庭,因此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与幼儿园必须有机配合,才能实现“家园一体化”的目标。

在家园一体化教育中,幼儿园可以占主导地位,积极调动家长教育的主动性,把家长变成教师的教育合作伙伴,让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拓展到家庭里,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各个环境中保持一致。

一、建立家园情况调查表

家园情况调查表的建立主要是便于家园沟通,家长每天要准确真实地记录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从表中,教师可以知道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鼓励孩子,帮助孩子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调查表设立的具体内容大致可以参照以下几点:是否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是否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是否按时刷牙、按时作息;是否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否做到不挑食、不挑衣;是否爱惜家里的物品等。家长除了如实记录孩子的情况外,可以对幼儿的表现多给予鼓励性评价。此外,教师根据每周的情况进行统计总结,设立各种奖项等。利用这种比赛竞争的方式,激发幼儿“争第一”的好胜心、荣誉感。

二、设置家园沟通展示栏

我们在学校的橱窗设置了“家园沟通”这一栏目。通过这个栏目,教师及时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家长也可以及时了解学校最新教学目标,增强沟通与了解,双方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栏目可以分板块按时介绍各项信息,如“心连心”、“回复栏”、“聚焦热点”等专栏。“心连心”一栏的内容可以反映幼儿在校的表现,教师对孩子的期望等;“回复栏”是给家长留言表达想法的,如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希望老师配合做哪些事等;“聚焦热点”可以摘录实时教育信息,让家长了解、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展示栏给家园合作教育搭建了一座好的桥梁。

三、组织家园全民会

家园全民会指的是由园里组织的由家长参加的一个讨论会,就“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问题”进行讨论,互相交流,畅所欲言。通过讨论,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接受正确的教育理念,学会一些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在开展家园全民会时,可以请经验丰富的家长分享育儿的体会心得,或者请家长观看示例家长的教育录像。老师还可以与个别家长交流幼儿在园的行为习惯。总之,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家长成长,共同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要求家长一起参与。这样的亲子运动,增强了父母与孩子的亲密感,同时让父母了解到自己孩子的优劣及与同龄孩子的差距等。如我园开展“爸妈看我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爸爸、妈妈生活的辛苦,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擦桌子、扫地、倒垃圾等。让孩子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体验被肯定的喜悦,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发挥他们的爱心。又如我们开展的“环保秀”活动,让每个家庭利用废旧物品做成实用的生活用品,带到园里展示参评。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家庭合作意识和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幼儿学会关注地球,爱护环境,保护家园,从而养成热爱环境的习惯。

五、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何能及时了解家长的教育动态,帮助家长解决问题?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是比较好的形式。

通过家长座谈会的形式,让家长互相探讨幼儿的个性发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问题。座谈会上,家长们可以就困惑不解的问题进行探讨,也可以就幼儿园的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的座谈会,使家园的关系更加密切,从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园合作的方式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定会找出更多的方法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上一篇:开学的感受作文六年级下一篇:小创业公司成功的五个要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