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共9篇)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1
浅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低龄幼儿是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也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极为重要。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想要纠正就十分不易。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发挥榜样的力量,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必须要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闪光思想,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幼儿,教师常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对幼儿关心、鼓励的教育态度,不仅使幼儿充满了自信、上进、愉快的情绪情感,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它无形地为幼儿树立了榜样。由于幼儿具有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成人的语言行为以及幼儿中间的好人好事,都能成为幼儿的良好榜样,能有效地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发挥激励的作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激励和表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时,作为家长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如果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点儿惩罚措施,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习惯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习惯。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所以,在日常管理中,凡是幼儿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我们都要给贴上小贴纸以示鼓励,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当然,鼓励和表扬应该适时适度,这样才能达到鼓励和表扬的预期目的。我们要在幼儿出现良好行为的时候及时表扬幼儿,使幼儿能够及时地明确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及时强化,比日后的大量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而过多的表扬和鼓励有时也会给幼儿造成一种误解:表扬来得太容易,行为好坏的区分不是很明确,不一定达到好的效果。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以及幼儿的发展状况适时适度地加以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2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习惯培养,反复练习
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共同愿望。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 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 一辈子吃它的亏, 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 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 “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自身有很多好处, 但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因为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 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 一旦形成又不容易改变。现就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分析。
一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及重要性
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据调查, 很多知名人士认为, “一个人的好习惯, 是在幼儿园养成的。”在幼儿园学习时, 幼儿们学到了什么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 饭前饭后要洗手;做了错事要向对方表示歉意;学习要勤动脑、多思考, 要善于观察大自然等。一个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 就是在幼儿园培养的良好习惯。
幼儿年龄较小, 对良好习惯的形成没有多少认识。幼儿好动, 喜欢听趣味的故事、儿歌, 在平时各类活动中采用讲故事、唱儿歌等易于接受的方式, 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 良好的习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如引导孩子观看纪念长征的电视剧《陈赓大将》中有关粮食片断:孤儿九斤半因年纪小, 尚未被正式认可为红军, 他在过草地时不但拒绝别人赠送的粮食, 而且还把自己少得可怜的粮食分给那些伤病员和抬担架的战士, 但他的干粮袋里一直是鼓鼓的, 并且还经常背着大家“偷”嘴。直到九斤半饿死在草地上时, 大家才发现, 他的干粮袋里放的是一块布满牙印的烧焦牛骨。当孩子看到这里时, 眼圈都红了, 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吃到, 每天放学父母还带来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真是太幸福了, 以后不浪费粮食, 要帮助有需要的人。
当看到孩子把大碗的饭、菜剩在碗里不吃, 就把孩子进餐的情形和幼儿园泔水桶的剩饭拍摄下来播放给他们看, 让他们知道每个人掉几粒饭、每个班吃剩几碗饭, 就会积少成多。当孩子看见自己洒泼饭粒的镜头, 开始时前仰后翻捧腹大笑、不以为然, 接着看见盛满泔水桶的剩饭剩菜时则都目瞪口呆, 嚷道:“太多了, 好浪费啊!”
让孩子学习古诗《悯农》;学习进餐方法的顺口溜, 如:小小手, 真灵巧。一手拿勺, 一手扶碗。挺起胸膛, 轻靠桌子。一口饭, 一口菜。不洒不漏, 送到嘴边。唱爱惜粮食的歌曲;绘制认识的粮食及制品;听有关粮食古今中外的故事;在幼儿园举行有关爱惜粮食的画展或文艺表演做宣传, 都是很好的教育方法。
通过对一系列身边发生的事例及时分析、引导和教育幼儿, 使幼儿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在平时会自觉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规范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养成好习惯需要很大的坚持, 需要不断地强化。在这个过程中, 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 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特别是小班的孩子, 他们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 需要老师的提示和帮助。幼儿争抢玩具的事例, 在幼儿园屡见不鲜, 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教师应有不同的解决方式。
小班的幼儿, 教师心里应该明确: (1) 幼儿已经存在基本的是非观念; (2) 能够培养一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3) 还停留在个体活动的阶段。所以, 遇到幼儿争抢纠纷, 小班教师可直截了当地制止:“不可以抢玩具!”通过教育, 让幼儿明白“抢玩具是不对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 将自主性“行为”提升为“习惯”,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性”的引导以后, 可以在集体游戏活动时渗透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最后尝试引导幼儿自主解决争抢玩具的矛盾。相信不久, 班级里会传来和谐之音:“这是我们大家的玩具”, “我们一起玩吧!”
在以后玩玩具的过程中, 对遵守规则的幼儿及时表扬肯定, 而对于违反规则的幼儿及时制止, 并给予一定的教育。一旦某个幼儿某些方面表现好了, 或者有进步, 老师都采取不同的方式及时给予表扬, 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这样可以使成功的幼儿肯定自己, 也给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 学有榜样。
三让幼儿在练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好习惯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 老师和家长像土壤, 孩子像种子, 在教育中, 教师转变自己的观念, 与家长联系, 统一观念及行动, 以实现共同的教育目的。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 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 可以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 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 大家在午睡的时候, 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 脚步走得很重, 老师给他一个暗示, 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时, 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得对。又如班上有个新小朋友, 胆子特别小, 不习惯集体生活, 不相信自己的力量, 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 也不敢去做。对于她来说, 就需要让她养成合群的习惯。可以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她, 让她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美工课时, 让她分发美工纸;吃午饭时, 让她来分小汤勺。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 她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同时还训练她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 并不断给予鼓励, 这样她的意志力、注意力就得到了锻炼, 能力越来越强, 提高了其自信心。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3
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日益增大。许多孩子造成了唯我独尊、骄横、依赖性强等现象。殊不知,这不但大大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幼儿生活其中的班级和家庭影响甚大。因此,在幼儿期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迫在眉睫和尤为重要的。
那么,怎样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呢?我在这方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榜样的力量
苏联教育家康士坦丁?德米特利耶维奇?乌申斯基说过:“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的作用就像太阳光一样重要。”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使幼儿学有榜样,行有准绳。如要求幼儿礼貌待人,教师首先就要使用礼貌用语。早晨入园时,经常有些幼儿忘记向老师打招呼,这时候,如果老师能先向小朋友问好。我想,这将是你教育幼儿主动向老师问好的最好语言。在活动中我们常常也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游戏结束时,要求幼儿收拾玩具,用语言指示很难收到实效,但当你亲自俯下身子收拾时,就会发觉有许多幼儿主动跟上来了,和你一起整理玩具。再如,上课时有些幼儿坐姿不正确。教师只要做出挺胸、手放膝上的动作。幼儿就会模仿老师。自然地让自己保持正确的坐姿。
我相信,只要长者能够充分地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幼儿一定会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行为的定位
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应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要求,同时要清楚明白,易于操作,并做到每学期有培养目标,月份有内容安排,每日有重点要求。富行为习惯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如要求幼儿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不攀摘花草树木,玩具要大家一起玩,上课认真听讲,踊跃发言。课间休息时,不做剧烈运动,和同伴友好相处,外出活动不随意离开集体等等。
其次,教师在向幼儿提出每项行为规范时,都应首先提出要领和要求,再向幼儿讲解,让幼儿实践。如:为了培养幼儿正确洗手的习惯,我通过口诀让幼儿掌握洗手的顺序:洗手卷好袖子开龙头,搓搓小手轻轻甩,关好龙头来擦手。为了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提高其自我服务的能力,我引导幼儿进行穿脱衣服、整理玩具的练习。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能又快又好地穿脱衣服和整理玩具了。
三、行为的强化
由于幼儿自觉性水平较差,行为容易出现反复。我坚持围绕每一阶段的重点要求,运用不同形式的活动及时进行强化。如针对幼儿撒谎的缺点,给他们讲《诚实的列宁》的故事;针对幼儿自私、缺乏谦让的缺点,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不但陶冶了幼儿的情操,也使幼儿从小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分清善恶、美丑。
通过游戏也是对幼儿良好行为进行巩固的重要途径。如让幼儿玩“交通警察”的游戏,教育幼儿要听从警察的指挥,遵守交通规则:让幼儿玩“玩具店”的游戏。教育幼儿要爱护玩具等等。
此外,运用表扬、鼓励是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例如,在班上设计各类形象活泼可爱的评比栏,给遵守行为规范的幼儿小红花。这样,就可以在班上形成一股人人争进步,个个争当好儿童的浓厚风气。
四、家长的配合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长期训练和强化的结果。我认为。应把行为习惯的培养延伸到幼儿的家庭,让家长参与教育。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在园、在家表现一致的意识。因此,我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讲本班制订的幼儿日常行为规范,请家长每日指导,督促幼儿去做,并要求家长全方位创设优良的家教环境,使幼儿在良好的家教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另外。为了让家长与老师对幼儿进行一致的教育。我还利用家教宣传栏、家园联系册、家长来园接送孩子的机会,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与家长交流,彼此了解幼儿在园、在家的表现情况,以及时表扬强化和更全面地评定每一个幼儿。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儿歌 篇4
小朋友们来排队,轻轻拿好小水杯,接好一杯水,咕咚咕咚都喝光。2.洗手歌
洗小手,别忘记,认真搓来认真洗,打开毛巾擦干净,保证健康心欢喜。3.开饭歌
拿放餐具有秩序,就餐礼仪不忘记。安安静静来进餐。不挑食来不剩饭,细嚼慢咽身体好。4.做操好宝贝
小朋友们来做操,伸伸手臂弯弯腰。认真做操身体好,我是健康好宝宝!5.进餐礼仪歌
要做文明好宝宝,就餐礼仪不能少。筷子勺子不乱敲,讲话嬉笑更不好。餐后桌面要干净,文明进餐要做到。
6.游戏
玩玩具,真有趣,从哪来,放哪去。互相谦让有秩序,共同游戏真有趣。7.节水歌
小龙头,流水啦,小朋友们关好它,节约用水不忘记,争做节水好娃娃。8.美丽环境靠大家
花儿美,草儿绿,大家看了真欢喜,不摘花,不踏草,果皮纸屑更是不能乱丢弃,美丽环境靠大家,人人都要出份力。
9.保护环境
垃圾废纸装进箱,地面保持洁又亮,争做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我真棒。10.滑滑梯
排好队呀滑滑梯,上下滑梯有秩序,大家不推也不挤。慢慢上,别着急,安全游戏要牢记。
11.我的名字叫轻轻
走路轻轻,说话轻轻,进餐轻轻,轻轻拿,轻轻放,你轻轻,我轻轻,我的名字叫轻轻。12.刷牙歌
你拍一,我拍一,上下刷刷要牢记。你拍二,我拍二,里外刷刷。你拍三,我拍三,刷牙别忘刷里面,你拍四,我拍四,一二三四,上下刷,二二三四,里外刷,三二三四,横着刷,四二三四,左边刷,五二三四,右边刷,六二三四,早晚刷,七二三四,饭后刷,八二三四,牙齿好,保护牙齿,人人记。13.果实营养串串烧 1)水果营养多
水果颜色真漂亮,酸甜可口味道鲜,维C含量它最高,多吃水果皮肤好。2)干果营养多
干果营养多又多,外壳坚硬果仁香,蛋白含量属它高,天天吃了身体棒。3)农作物营养多
粗粮细作味道好,纤维含量多又多,排出毒素身体爽,我们身体更健康。14.楼梯歌
小小楼梯高又高,手扶把杆不乱跑,按照顺序轻轻走,靠右行走不忘掉。
15.站队歌
抬起头挺起胸,小脚立正要站好,不推不挤要安静,站好队伍就出发。16.吃饭
小筷子,手中拿,自己吃饭顶呱呱。安静进餐不讲话,大家不做漏嘴巴。17.别让龙头掉眼泪
一滴水,一个点,小小龙头泪涟涟,小朋友们不浪费,别让龙头掉眼泪。
18、礼貌歌
按时来园不迟到。见到老师问声好,小朋友们互问早,文明礼貌好宝宝。
19、待客歌
客人来了,问声好,“您请坐,您喝茶”。热情待客,面带笑,这样的主人才算好。20、不打架
宝宝不小心,踩了我一下。我不把他骂,也不把他打。打骂都不好,不是乖宝宝。宝宝赶忙道个歉,大大方方原谅他。
21、生日歌
妈妈过生日,我要送个礼。不送大蛋糕,不送小玩具。画上一幅画,写上祝福语。唱支生日歌,妈妈多欢喜。
22、文明用语歌
好孩子,懂礼貌,早上见面问个好,需要帮助要用“请”,称呼长辈要用“您”,向人道歉“对不起”,助人常说“没关系”,若是有人感谢你,我们要说“不客气”!
23、上幼儿园
早早起,不迟到,遇见老师问声好。小朋友们互问早。大家都要讲礼貌!
24、孝亲歌
爸爸工作真繁忙,妈妈做饭香又香。分享QQ:2710235696工作一天辛苦啦,宝宝心里要体谅。我给爸爸倒杯茶。
再给妈妈捶捶背,孝父母,敬长辈,我们都是好宝贝。
25、同伴交往
幼儿园,朋友多,做游戏,唱儿歌。好玩具,一起玩,大家分享真快乐。
26、有 序
遵守秩序做得好,轻声做事不吵闹,主动排队不拥挤,大家夸我好宝宝。
27、养成看书好习惯
v书可不好。坐姿正确认真看,从小养成好习惯。
28、排队歌
小朋友们排队走,你在前,我在后,轻轻走,不回头,老师夸我真优秀。
29、安全歌
小朋友,请坐好,安全歌,请记牢。过马路,左右看,遵守红灯不抢行。坐汽车,不要挤,先下后上有秩序。交通安全很重要,我们时刻记心间。30、升国旗
国旗国旗真美丽,天天升在朝霞里。奏国歌,升国旗,立正站好注目礼,唱国歌,多神气,祖国祖国我爱您!
31、滑滑梯
大家来玩滑滑梯。你不推来我不挤,扶稳坐好屏住气,哧溜一下滑下去,小朋友们请注意,安全游戏要牢记。
32、走路静悄悄
我学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楼下小妹妹,最怕吵和闹。脚步声音大,吓得她心跳。心里有他人,才是好宝宝。
33、回答
小朋友来叫我,半天不理他;老师呼唤我,我不要回答。等我想要回答时,老师同学走远啦。以后再叫我,我得马上答。
34、交通规则要记牢
小朋友,要记牢,交通规则不忘掉。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35、娃娃有礼貌
娃娃有礼貌,问声老师好,见到同伴把手招,小朋友早上好.娃娃有礼貌,说声老师再见了,回家挥挥手,小朋友们再见了。
幼儿园文明礼貌拍手歌
你拍一 我拍一 大家来比谁有礼,你拍二 我拍二 游戏说话小声点,你拍三 我拍三 别人说完再发言,你拍四 我拍四 玩具取放有顺序,你拍五 我拍五 废物要扔垃圾筒,你拍六 我拍六 喝水排队要遵守,你拍七 我拍七 请求帮忙要客气,你拍八 我拍八 节约用水记住啦,你拍九 我拍九 上下楼梯靠右走,你拍十 我拍十 饭后桌上要收拾,文明礼貌要知道,做个时代好宝宝,好宝宝!一条小鱼游来了
两个老师双手相拉,至头顶、做拱桥状当鱼网,所有的幼儿排好纵队手拉前面幼儿的衣服当小鱼。当老师说“一条小鱼游来了、、游来了”的时候,小鱼们一个一个的拉着网鱼网里面穿过。当老师说“我们快点抓住他”的时候,老师双手圈住正巧经过的幼儿,那么他就是被捕住的小鱼,放在一边,继续放小鱼游过,大概捕到4,5条的时候就可以停止了、、接着烤鱼,问幼儿想吃鱼么?然后老师烤鱼来给他们吃。2个老师一起抱住一条小鱼说“烤鱼,烤鱼,熟拉”把幼儿半抛半放在地上,幼儿们做出吃东西的样子、、知道最后一条小鱼被吃完,游戏结束。附:一条小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一条小鱼游来了,我们快点抓住他。
大灰狼来了
老师扮演大灰狼,幼儿扮演小羊。大灰狼背对着小羊的时候小羊全部站着,当大灰狼突然转身的时候,所有的小羊都要蹲下来,没有及时蹲下来的小羊会被大灰狼抓住。然后大灰狼吃羊,之后继续背对着幼儿循环。(自己随意创设些故事情景,如:在一个大草原里,有一只大灰狼和一群小羊,大灰狼总想着抓羊吃,可是只要小羊蹲下藏起来,大灰狼就抓不到小羊们,这一天,大灰浪非常饿了,他又来抓羊了,这次,他能抓得到小羊么?游戏开始。)
一节:
一只小鸡叽叽,抵抵头(鸡嘴状点桌面三下)吃米米(碰碰食指三下);
来了(先伸出右手手心向下)一群(再伸出左手手心向下,放在右手上)小鸭鸭(做鸭嘴状三下),游游泳(两个大拇指交杈,其余手指并拢晃动)呷呷呷(做鸭嘴状三下);
二只小象(两只手的食指和小指同时伸直)走过来(放在桌面做走的动作),钩钩鼻(大拇指碰碰)做游戏(两个大拇指绕一绕);
一群(先伸右手)小鱼(再伸左手)游过来,游到东游到西,游到(两手游泳状打开)大海妈妈的环抱(两手交杈放胸前)里。二节:
一个手指(右手)一个(左手)手指变成大山(两食指*一起),二个(右手)手指二个手指变成剪刀(剪二下),三个手(左手)指三个手指变成水母(两食指*一起、中指无名指并拢动一动),四个(右手)手指四个手指(左手)变成胡须(合并放下吧位置),五个(右手)手指五个(左手)手指变成海鸥(手心面向自己、大拇指交杈向上飞)。三节:罗老师QQ:2710235696
一个手指(先伸右手)五个手指(再伸左手合拢当做小碗)小朋友(右手有节奏上下运动)吃水果,二个手指(右手筷子)五个(左手)手指小朋友吃面条,三个手指(右手--杈子)五个手指(左手)小朋友吃蛋糕,四个手指(右手勺子)五个手指(左手)小朋友吃米饭,五个手指(先伸右手)五个手指(再伸左手)小朋友做馒头(双手左右晃动),大家一起吃(两手胸前换位拍手,最后啊呜吃掉)。四节:
你拍一我拍一,伸出大拇哥碰碰头,你拍二我拍二,伸出食指哥摆一摆,你拍三我拍三,伸出中指哥弯弯腰,你拍四我拍四,伸出无名指搭拱桥,你拍五我拍五,伸出小指头拉拉钩,五个手指伸出来,小朋友(两手胸前交杈)来做玩乐操(翻手腕后伸出两大拇指)。五节:
(两手并拢)一门开(两个小指头先开)进不来,二门开(两个无名指再开)进不来,三门开(两个中指开)进不来,四门开(两个食指开)进不来,五门开开(手指都开)我进来了(手腕*一起做花状、小朋友的头对着手心点点头),见到我的好朋友(十个手指弯弯动动),拉拉钩(拉小指)敬个礼(除大拇指外手指动动)碰碰头(大拇指碰碰),相亲相爱(手腕磨擦)不分手(两手握一起)。
六节:
一个手点点(二个食指碰碰),二个手指剪剪(做剪刀状横剪一下竖剪一下),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弯弯,四个手指插插(二手交插),五指开花(做花状托住下吧)。木头人 游戏目标:
培养了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自控能力,游戏也充满了生活气息。
游戏方法:
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念玩儿歌后,幼儿能逼真的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变形金刚,超人,老人,小动物等等,并保持持久的不动,使此游戏情趣颇足。
游戏规则:
幼儿念儿歌,儿歌念完后,立刻静止不动,不说不笑地对视,谁先忍不住动或笑了,就算输。
温馨提示:
幼儿有一定的常规意识和控制能力。
附:儿歌
1、山上有个木头人
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三,三,三,三个好玩的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
2、我们都是木头人
我们都是木头人,扛起枪来打敌人,一不能动,二不能笑,谁动谁笑就打谁。切西瓜
游戏目标:发展孩子的奔跑能力,提高灵敏躲闪的能力。
适合年龄:4岁左右的幼儿。
游戏规则:罗老师QQ:2710235696
1、幼儿手拉手,变成一个大西瓜;边念儿歌边围着圆圈走;
2、一个幼儿在圈外做切西瓜的人,随儿歌节拍切西瓜。(“刀”要切在小朋友拉手处)
3、当念“二”时,切西瓜的人切到哪两个小朋友中间,那两个小朋友就马上向相反的方向围圈跑,谁跑回来得慢,谁就来当下次游戏的切西瓜人。
附儿歌:切切切,切西瓜,西瓜西瓜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我把西瓜一切二,一切二!
老狼老狼几点了
一个人扮演老狼,其余的人都是小白兔。然后在不远处划出一个地方,那是小白兔的家。
“老狼”背对着大家,然后大家围在他身后,拍手喊:“老狼老狼几点了?”
“老狼”随机回答几点了,假如老狼说:“十二点了。”就表示他要转身吃小白兔了,大家要赶快往“家”里跑。
老狼说完“十二点”,就立即去抓小白兔。
被抓到的小白兔要表演节目。
9个大班识字游戏
(1)、游戏名称:海底探宝
目的:复习学过的字,培养幼儿的识字兴趣
准备:字卡、椅子、小奖品
玩法:教师先将字卡四散摆放在室内。幼儿站在小椅子上,集体念儿歌:“我是小小潜水员,练跳水,真勇敢;不怕风浪大,不怕海水寒;跳进大海里,来把珍珠捡。”然后,幼儿跳下来,捡起“珍珠”(字卡),大声念出珍珠宝宝的名字。如念对,得一小奖品。
注意事项:游戏要分组进行,每组幼儿不超过8人。
游戏规则:必须念完儿歌,才能往下跳。(2)、游戏名称:摆图形
目的:培养幼儿的识字兴趣
准备:字卡
玩法:教师将所学过的五六个字卡摆成一排请幼儿按顺序叫出字卡的名字,然后教师将字卡任意摆成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请幼儿说出某某边上的字卡名字叫什么?(3)、游戏名称:看字卡作动作 目的:复习所学过的字卡。
准备:字卡
玩法:老师事先准备若干写有动作的卡片,如笑、跳,拍手...游戏开始,幼儿全体起立,老师一张张出示卡片,幼儿看卡片上的字词做动作,做对的教师和幼儿一起拍手庆贺,作错的在黑板上記上一个符号,最后看看谁做的全对。(4)、游戏名称:抢椅子
目的:培养幼儿的识字兴趣
准备:字卡
玩法:教师将字卡贴在椅子背上,将椅子摆成圆圈,并请比椅子多一的幼儿站在椅子前面听音乐沿椅子作动作,音乐止,幼儿抢椅子,没抢到椅子的幼儿失败回到座位上,抢到椅子的幼儿念出自己椅子上的字卡,念对的继续做游戏,念错的回到座位上,游戏继续进行,最后一名幼儿胜利。
(5)、游戏名称:飞行试验
目的:复习所学过的字卡
准备:字卡罗老师QQ:2710235696 玩法:教师将字卡贴在黑板的四周,其中每一张字卡都代表飞机飞行试验基地,开始,总指挥宣布飞行试验开始,随即飞机到达第一实验厂,如幼儿说出字卡飞机就继续进行飞行实验,如说错了飞机则停止进行修理直至学会这个字后方才继续飞行,最后到达目的后一起欢呼跳跃。(6)、游戏名称:海底探宝(适用班级:中、大班)游戏目的:复习学过的字,培养幼儿的识字兴趣。
游戏准备:字卡、椅子、小奖品
游戏玩法:
教师先将字卡四散摆放在室内。幼儿站在小椅子上,集体念儿歌:“我是小小潜水员,练跳水,真勇敢;不怕风浪大,不怕海水寒;跳进大海里,来把珍珠捡。”然后,幼儿跳下来,捡起“珍珠”(字卡),大声念出珍珠宝宝的名字。如念对,得一小奖品。
注意事项:游戏要分组进行,每组幼儿不超过8人。
游戏规则:必须念完儿歌,才能往下跳。(7)、游戏名称:点兵点将
游戏目的:复习已经学过的字词。
游戏准备:字卡、小筐。
游戏玩法:两名幼儿将一小筐字卡反扣在桌上,并一字排开(根据字卡数也可并列几行)。用猜拳的方法分出胜负,胜者先开始游戏。边说儿歌“点兵点将,谁是我的好老将”边用右手食指从左向右点数字卡,点一个字读一个字音,当说到“将”时立即将右手食指所指的字拿起来认读,认对了,字卡放到自己跟前,认错了,继续反扣在原处,有第二名幼儿开始游戏,一人一次轮换
进行。如数完字卡,儿歌未说完,继续返回从左向右点数。(8)、找朋友
幼儿手执一张字卡,跳“找朋友”,找到能和自己手上的字组成词语的,站在一起,大声念,我们是“**”即词语(9)、“登山”游戏: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座山,山顶上画了一面红旗,然后把学生分为两组参加游戏,一组取名“神奇宝贝队”,一组取名“数码宝贝队”(队名是学生们自己取的),每组学生轮流认一个字,每认对一个字,一方就向山顶前进一步,看哪一队先登上山顶,拿到红旗。
锤子、剪刀、布 游戏目标:
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很身体协调运动能力。
游戏方法:
四人参加游戏,两人一组,一人做猜拳人,一人做走步人,走步人站在起点线上。猜拳双方相对而立,边原地跳边说“锤子、剪刀、布”,当说到“布”时,双方用脚做出想做的动作(“锤子”为两腿并拢,“剪刀”为两腿一前一后,“布”为两腿向两侧张开),以动作决出胜负,胜者一方的走步人向前跨一大步。
游戏规则:
游戏反复进行,直至走步入到达终点,先到终点为胜方。
温馨提示:
幼儿会做“锤子、剪刀和布”的肢体动作。
小游戏 抢椅子
在室内将椅子向外围成一个圆圈,用的椅子的数量要比参加游戏的人数少一把或者两把。参与游戏者围着椅子转圈,由一人在旁边喊“停”,“停”字一出口,大家就争抢着坐椅子(也可以放音乐来进行游戏)。没有坐到椅子的人被淘汰出局,同时带走一把椅子,这样人与椅子渐渐减少,最后只剩两个人抢一把椅子。发展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揪尾巴
培养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5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我们每位家长和老师的义务和职责。
孔子曾以“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名言概括说明孩童时期受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人的某种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自然而然的事了,每一位成功者在总结他的经验教训时,总会谈到某种习惯给他带来的诸多益处。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幼儿期和童年期的孩子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发展期,正是培养一个人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恰恰在这个时期一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爱而忽视了良好的习惯培养,从而养成了许多恶习,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那么,到底应该培养幼儿的哪些习惯呢?过去谈到培养孩子的习惯,无非是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等。我认为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幼教改革的深入,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提出,幼儿的基本习惯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我认为也应该具有时代特色。我们只有积极培养幼儿形成新时代所要求的基本习
惯,才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懒惰、自私、依赖等不良习惯。因此,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时,首先应从劳动习惯开始。幼儿刚入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自我服务训练,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教师可以逐步要求幼儿学会洗手、洗脸、吃饭、穿衣、系鞋带等生活小事。然后,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的劳动兴趣,持之以恒,反复强化,最终形成良好习惯。比如,每天要求早到园的幼儿为大家摆放好桌椅,让值日生管理种植区等,从而培养幼儿为大家服务的思想和劳动的兴趣。实践证明,劳动教育既能提高幼儿的劳动技能,也能发展幼儿的智力。
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1、激发自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刚开始学做一些事情,都应在兴趣中开始,在愉悦中完成,而不是被迫地、勉强地去做。其实幼儿做任何事情,都有感兴趣的一面,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孩子自理生活时,首先应该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如,教孩子刷牙,我们可以用变“魔术”的方法吸引幼儿。“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玩的魔术,我能让牙膏变成一团团的泡沫。”于是,我开始示范刷牙,一会儿功夫,牙膏泡沫出来了,小朋友们很开心,觉得好奇,我便趁热打铁地问“你们想不想变泡沫?”“想”我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牙膏和牙刷,让一个幼儿到前面来变“魔术”。看见他把牙刷放在嘴里,左捣捣、右推推,久久不愿释手的样子,我很高兴。刷完后,我让他张开小嘴,对他说“哎呀!你的牙齿真白啊,嘴里还有香味呢,以后要天天刷牙,好不好?”全班幼儿看见了,异口同声地说:“以后我也要天天刷牙,让牙齿变得白白的”。
2、教给自理的方法
现在有不少幼儿能独立穿衣、吃饭、刷牙、系鞋带了,但是有些事情并非仅仅有了兴趣就能做好,因为孩子刚开始仅凭兴趣做事非常粗糙,基本还会闹出笑话,因此,我们必须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比如教幼儿穿毛衣,我们可以告诉他们穿衣服要分前后,只要把肩膀的两条缝拎起来一抖,领子低的一面是前,高的一面是后。这样反复教
几次,他们就不会出现把毛衣穿反的现象了。
3、培养自理的能力
做事贵在持之以恒,而幼儿做事的随意性很大,有些事有时很乐意做,有时却说什么也不愿意做,能做的事情不愿做,不能做的事偏要做。对此,有些家长会大声呵斥一阵,有些家长则听之任之,这些都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作为家长,应该使孩子把学会的每一项自理活动都坚持下去,变为一种习惯,否则,前面的努力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的情况,以浅显易懂的道理开导他们或给他们讲个故事教给他们。比如,我们就拿前面的刷牙举例吧。有的幼儿刚学会的时候,坚持天天刷,后来是要提醒才刷,再后来,天冷了,便不肯刷牙了,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给他讲个故事,如《小白兔和小灰兔》,小白兔和小灰兔学种萝卜,小白兔很勤劳,坚持每天给萝卜浇水、施肥、松土、捉虫,后来收了很多萝卜。小灰兔却不想吃苦,浇了几次水,觉得太累,就不浇了;松了几下土,觉得太热,就不松了„„最后萝卜不是干死了就是让虫吃了,只好饿肚皮。讲完后,你可以问:“小白兔和小灰兔谁做得对?”“小朋友应向谁学习?”最后可以告诉小朋友:“我们都应该向小白兔那样不怕辛苦,天天坚持,才能把事情做好。现在天冷了,我们都因为天冷就不刷牙吗?只有天天坚持,牙齿才会健康,才不会生虫子。”
三、要培养幼儿初步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较强,小故事、小寓言、神话传说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父母、老师都可以买这方面的磁带给他们听。范讲时语调要抑扬顿挫,神态要自然活泼,语句要简短流畅,必要时加上一些动作。这样,幼儿就能较形象地感知故事,这对于培养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很有好处。
四、培养幼儿品德好习惯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为了将来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的奠基。良好品德行为的培养,要从小事做起。比如,礼貌问题,幼儿来园、离园时老师和幼儿要互问:“早上好”“再见”。当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声“谢谢”。我们还应该在幼儿园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孩子萌发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我们可以采用情景教育的形式培养孩子诚实、勇敢、宽容、谦让、友爱、协作、爱护公物、遵守纪律等习惯。这样反复抓、抓反复,天长日久就能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论文 篇6
一个人既要有学识,又要有道德水准,道德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标准。幼儿在2-3岁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已经基本接近成人,因此这段时间是幼儿道德教育的关健时期,利于其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性格,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期对幼儿进行道德认知教育。
1.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情感
健康的情感是阳光、是雨露,其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品性的养成以及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没有健康的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而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私、任性、自我意识非常强,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针对幼儿的这一性格缺点,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增进小朋友间的交往,由于孩子年龄小,不善于与人交流,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时,同幼儿一起游戏,和他们一起观察大自然的风景,引导幼儿在观察后相互交流自己的所见所得,还要幼儿们自己结伴去观看自己喜欢的景物,在挑选伙伴的同时,促进他们的情感交流,初步建立起友谊的观念。而后,重新为他们设计组合团体,旨在让他们知道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让幼儿学会接受其他人,学会适应与不同的伙伴交流,让幼儿在集体的游戏中休会到快乐。
1.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是一个人进入社会后必须要具有的生存本领,因此在幼儿时期就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在游戏活动中让所有的幼儿一起参与,为幼儿多设计一些集体游戏,如:玩河马、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在游戏中,边玩边让幼儿思考,自己一个人是否可以将游戏做好,是否可以是一个人玩的开心,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适当引导幼儿一个人不能生活在社会中,要学会与其他幼儿和睦相处、学会与其他幼儿共同做事情,才会收获快乐。当然,我们也会发现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对于合作不感兴趣,喜欢独善其身,自由自在。这时候的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适当引导,慢慢将这些幼儿引导到正常的交流与合作中,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快乐和温暖。
1.3要重视孩子的需要,人的需要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另一种就是精神上的。物质上的需求很容易满足,难就难在如何为幼儿提供精神上的需要。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当孩子想帮助老师做任何事情时,我们不要拒绝。例如,幼儿要自己动手搬椅子或抹桌椅时,千万不能因为过程中可能会给你带来麻烦就阻止他们,应该看到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说明他们有劳动的需求,应该满足他们这种需要,以便发展他们的健康情感。
2.培养幼儿独立自理的能力
自理能力是独立性的一种表现,许多家长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了物质方面,当然这很重要,但是他们忽略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有些幼儿来园已经有一个学期了,吃饭还是要有人喂,更有甚者家长一直抱着幼儿教室,这些家长认为:幼儿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的确,他们是孩子,但是孩子也有可以是他们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好就会在群体中表现出色,自信心也会增强,相反,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在集体面前时常有挫折感,无形中产生“我”不如人的想法,影响他们的自信,时间长了还会影响孩子的上进心。为此,在午睡时教师让幼儿自己脱衣服、醒来时自己穿衣服。当孩子已学会自己自理时一定要给予肯定,并在家长面前表扬一番,要求幼儿在家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意识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讲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3.1耐心说教,形成意识。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
3.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得以渗透和强化。如:培养孩子做一个能干的人。要求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及时帮助同伴等等。对于能力稍弱的孩子,教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示范,通过手把手的、不厌其烦地说教,让孩子在反复的训练中形成习惯。同时,通过当众表扬、给予小奖品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
3.3环境熏陶,形成氛围环境塑造孩子同样影响着孩子。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二者密不可分。首先,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如要让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教师要做到自己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对家长有礼有节,对孩子要宽容相待。以欣赏的眼光,及时挖掘孩子在生活、游戏活动中的良好表现,并予以肯定和表扬。其次,注重环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如在水池旁边画一幅画,告诉孩子在讲卫生的同时要节约用水;在餐厅的墙上贴各种食物,让孩子明白不挑食,爱惜粮食才是好宝宝等等。
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7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利用故事、儿歌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所以老师可利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幼儿。例如:《我是一个大苹果》,通过儿歌教育幼儿吃东西前要洗手,《玩具送回家》则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要把物品归放好。除了儿歌、故事,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教育幼儿,如:在厕所张贴洗手的过程图片,供幼儿模仿、练习,激发洗手的兴趣,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通过生动形象的儿歌、图片等,幼儿就会非常乐意学习,不知不觉中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住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把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在一日活动的各项环节中,(如孩子们的进餐、午睡、游戏等)每个环节都可以贯穿行为习惯教育。如饭菜掉满桌、争抢玩具、便后不洗手、不遵守游戏规则等,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利时机。例如:饭前洗手,操作性较强,老师可以亲自示范,和幼儿一起洗手,边洗手边念儿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等,小朋友就会很自然地跟着做了。慢慢地,就会养成洗手的好习惯。又如,在游戏中,既有交往习惯的培养(搭积木),又有学习习惯的培养(手工等),游戏结束后,还可以教育幼儿把玩具送回家等,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总之,老师一定要抓住有效的时机,机智、灵活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家园联系,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只有大家共同沟通,家园双方保持同步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养成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可以向家长宣传有关科学知识与方法,让家长明白其中的意义,放手让孩子去动手操作,愿意配合老师,在家也创设环境,老师还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儿歌、故事,为家长积极创造条件,参与到我们的教育中来,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8
一、教师需要耐心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首先要了解幼儿的身体心理特点,幼儿都处在4~6岁之间,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到处跑動,还喜欢碰碰这个、摸摸那个。经过一段时间的幼儿园生活,已经养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但他们毕竟还小,理解能力差,行为的自控能力弱。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要给他们讲道理,要以理服人。在讲道理的时候要把握两点: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讲清楚;其次是讲话时要将事情解释清楚。
本学期我班新来了4名幼儿,这4名新幼儿各方面的行为习惯较差,一些常规都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于是,我首先采用的是“结对子”的方法,让幼儿自己选择去帮助谁,也鼓励新来的孩子不懂的就问,幼儿之间的帮助,再加上我让他们在平时的点滴行为中进行督促、教育和鼓励,现在这些孩子都已经能有意识地遵守班级纪律。并有了为班级服务的精神,如搬桌椅,挂毛巾等,也增进他们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的机会,慢慢地融合到了我们的班集体中。
二、幼儿需要天天练习
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寓教育于日常行为训练中。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比如:在培养孩子要有爱劳动的品质,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将玩过的玩具收好等。同时,通过口头表扬、奖励小礼物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行为习惯。
三、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平时的规范行为对幼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正面示范,为孩子们做榜样,对进步的幼儿及时表扬,对落后的幼儿给予鼓励。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所以我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如,要求幼儿不能用袖子去擦鼻涕,那么,不论在何种场合,教师都不能用袖子去擦鼻涕。教师的以身作则可以使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这不但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好习惯的巩固与提高。
四、家园一致
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幼儿园老师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幼儿园里培养要求达到的良好习惯,在家里就可能变样。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可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孩子成了“小皇帝”,喂饭的情况到现在还很严重。这样,极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就需要和家长经常、及时联系,把我们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要求、目的,向家长讲清楚,给孩子以完满的教育。
五、文学的力量
借助文学作品的力量,贯穿一日活动。故事是幼儿喜欢的形式,于是,我就会根据班级幼儿出现的一些问题行为习惯,针对性地找故事讲给他们听,并且在故事之后,总会总结一个小的或者大的道理给他们听,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逐渐学会分辨对错,学会联系自己,如果我身上有这个坏毛病,我要怎么做。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9
[ 作者:朱建兵
来源:云峰中心学校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23日
点击数: 8441 ]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儿园里,尤其是在农村的幼儿园里,经常会看到孩子把脱掉的衣服随手一放,把玩具随手一丢。三至六岁是幼儿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人们常说:“三岁看老。”习惯一旦养成,要再改就会比较困难,花费的精力也就更多,而且,还会由于“泛化影响”,养成今后粗心大意,毛毛糙糙的毛病。新《纲要》在社会目标中也要求:“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近期,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幼儿园老师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
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调查
我们对36名幼儿家长进行问题调查。内容着重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品德教育中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自我为中心”现象,按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计算,家长认识到行为习惯重要性的占总人数的100%,认为幼儿在家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占总人数的97%,认为幼儿具有以“自我为中心”问题的占总人数的100%。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下列几个要点
家长都认为幼儿品德教育中行为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就象盖高楼大厦一样,如果地基打不好,高楼是盖不好的,孩子的思维敏捷,聪明伶俐固然重要,但从小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一生的影响都很大,不可忽视和放松。
幼儿在家庭中普遍存在着不良的行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现象严重,幼儿对待家人或客人没有礼貌,看电视的时间太长,不爱劳动、事事以我为中心,不能也不会考虑或关心他人,与同伴经常争抢玩具甚至动手打架等。
2、分析与研究 从以上的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在家的表现与在幼儿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在幼儿园里老师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提出具体的要求,如:礼仪教育方面,早晨看见老师喊老师早,下午放学时和老师再见;生活卫生习惯方面,饭前便后洗手,饭后要漱口,保持正确地姿势,安静地入睡;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会独立地穿脱衣服,放在固定的地方,会系鞋带,会帮助成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发碗筷;劳动方面,管理自然角,坚持值日生工作,认真擦自己坐的小椅子等等,在老师的督促和指导下,幼儿坚持每天去做。时间一长,逐渐形成习惯。回到家里,孩子成了掌上珠。家长娇宠惯纵,迁就忍让,或是过分的溺爱,大包大揽,使得在幼儿园里养成的良好习惯半途而废,也加大了教师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难度。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下列几种方法,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努力,逐步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1)家园联系表
家园联系表的作用是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的具体内容为8个:早起早睡;有礼貌;独立进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爱劳动;不挑食,不挑穿;爱护、收拾玩具。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日期为星期一~星期日,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好★中△差╳,在备注一栏里,写写今天幼儿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坚持每天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的情况在周五下午总结,经过老师认真细致的整理和统计工作。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幼儿,老师在集体中进行表扬,并作为“评选学园四星”的标准。设置“小红花园地”,如午睡小红花,进餐小红花,讲卫生、爱劳动小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谁的进步大。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愿望,抓住时机,多采用正面教育,鼓励幼儿的进步。例如:王炜嘉小朋友原来在家里不做事,依赖性强,有了家园联系表后,在家里变得勤快多了,12月24日妈妈在备注栏里记下这样一段话:王炜嘉今天学会了自己系鞋带,既认真又耐心,系出的鞋带非常好”。林娜玲的妈妈也反映原来林娜玲吃饭总是要人喂,有一次林娜玲小朋友不肯吃饭,要妈妈喂,妈妈说:“小朋友要自己吃饭,你自己吃饭,妈妈给你打个红五星”孩子连忙低下了头快快地把饭吃完了。家长们都说自从有了这个表后,孩子们变得懂得听话多了,家园联系表就象老师教给家长的神奇法宝,孩子们都一个个变了样。(2)家教园地
家教园地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
通过“连心桥”、“回音壁”、“请您关注”等栏目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回音壁传递给老师。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3)家教沙龙
利用家教沙龙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家长了解到在向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洗手绢,也要为别人做一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摆放碗筷等。家教沙龙的内容组织也可以是让有经验的家长谈谈教育幼儿的体会,或者是通过电教手段请家长观看从幼儿礼仪和幼儿行为规范的录像,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家长开放日
家长开放日是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和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从而使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与方式,亲眼看到自己孩子在园内的表现,双方相互商讨、沟通,取得共识,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由于孩子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动态渐进的过程,因此这种沟通要经常性、连续性、双向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开放日活动。小班阶段: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工作
家访:保教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对每家每户的幼儿进行家访工作,了解不同孩子在家的生活表现、成长过程、个性发展情况等,让家长填写幼儿调查问答卷,和孩子们认识、交流、做游戏成为朋友等。召开新生家长会:由家长带幼儿一起来园,认识幼儿园各方面的环境,和保教人员再次接触,做游戏、玩大型玩具、和家长做亲子游戏等,为孩子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同时,教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概况、教育教学情况、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家园共育,为孩子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及物质准备,以此缩短幼儿园与家庭的距离、老师与孩子的距离,也缩短了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时间。
开放半日活动: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适应情况、学习生活情况,真实在再现孩子的发展水平,幼儿在进园2个月的适应期后,开放半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课堂,参与观摩老师是如何组织孩子做游戏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将集体教育活动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在幼儿家长面前,使家长看以了孩子在园的生活,了解到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发展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活动之后,安排时间让保教人员与家长座谈、交流、探讨,然后每个家庭填写一份《家长参与半日活动的记录表》,最后让家长给幼儿园留下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促进家园共育。中班阶段:进一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这个儿童小社会中的种种表现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看清孩子在园的优、缺点和个性特点,从而有助于对自己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例:我园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发挥家长这一重要资源的作用,请各行各业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特长的家长到幼儿园来当“老师”,担任医生、导游、照相师、点心店的厨师、汽车驾驶员、交警、农贸市场、百货超市的营业员等等,请他们进课堂,给孩子们讲述表演,使幼儿感到新鲜,增强学习兴趣,丰富知识与感受。针对农村幼儿园条件差的特点,发扬勤俭办园的优良传统,家长和幼儿、老师一起制作游戏材料,一起开展游戏,教师积极指导,并在引导家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从家长处获得有关的教育物质资源以及其它方面的支持,同时也使家长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等。通过家长的参与,提高了幼儿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大大提高了家园共育,共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大班阶段: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学习、生活,幼儿园教育幼儿的方法及对孩子各方面的要求,及时做好入小学前的准备工作。结合日常教学内容,举行“幼小衔接”系列活动。(5)家长会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几代同堂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总是教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家长参与性不够,主动性也发挥不出来,很多关于幼儿在家里的个性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没有与幼儿园及时沟通。而以座谈会的形式,就能以家长们关心的教育问题,普遍存在的幼儿行为习惯现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进行交流、互动。家长们可以在座谈会上谈论自己的各方面家庭教育困惑,如幼儿怎样在家长指导下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还可以介绍自己的成功育儿经验,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幼儿园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等。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人,家长会也真正起到向家长宣传教育新形势新观念,听取家长急需解决的育儿问题,共同探讨教育措施的纽带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取得人生成功的奠基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单*幼儿园的教育是难以实现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老先生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只有家庭与幼儿园的同步协作,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形成紧密的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二、五种强化策略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目前的家庭中以独生子女居多,“家庭银河系”(6 个大人围着 1 个孩子转)现象突出。以我园中班幼儿为例,在 120 户家庭中“,家庭银河系”型的家庭占到了 94%。从家长问卷表中,我们发现: 稍有不称心就发脾气的孩子有 68%、生活上不愿自理的孩子有 91%、能主动与他人分享物品的孩子仅33%。从教师问卷中,我们又发现在日常表现中自主表现出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也不多。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是,我们认为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还是非常有必要倡导教师在相关的心理学方法——斯金纳的强化控制理论的指导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行为,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或改造儿童的行为。儿童之所以要做某一件事,“就是想得到成人的注意。”如果儿童的一个行为发生后,成人立即予以注意,如加以赞扬、或加以呵责,都会起到强化的作用。如果一个儿童出现了不良行为,如愤怒发作或无理取闹,成人可以暂时不予以理睬,采取“冷处理”,排除对他的注意。儿童的这种不良行为由于得不到强化而逐渐消退。对于学前期的孩子来说,是否多次得到外部刺激强化(尤其是成人对其行为的反应),是他衡量自己行为是否妥当的唯一标准。
幼儿在幼儿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确保其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若能在幼儿期就得到及时的强化,那么,就会有助于这个孩子今后在这方面形成永久的好习惯。因为,此时幼儿的行为表现具有反复性、重复性的特点,任何行为习惯在幼儿期都处于萌芽阶段。既易于养成好习惯,一些坏习惯也易于得到纠正。根据斯金纳的“强化控制”理论,我们在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几种行为强化策略。
1、运用强化理论的原则
(1)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幼儿的性格、脾气、喜好不同,我们所采用的强化方式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2)将目标按阶段进行分解,并予以具体化。幼儿期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所以,对孩子的激励,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同时,还要将目标分成许多小目标,使目标始终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中。当孩子完成一个小目标后,要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如果目标定得太高,孩子会因为不易达到或者说能够达到的希望很小而产生排斥感,这就很难充分调动幼儿为达到目标而做出努力的积极性。
(3)及时反馈。所谓及时反馈就是通过当孩子完成一项任务后,成人就要及时将完成情况的评价告诉他。要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以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在孩子表现出某种良好的行为时,即使老师仅仅以点头或微笑的形式表示“已注意到这种行为”的简单反馈,也能起到正强化的作用。反之,如果老师对这种行为置之不理或反应漠然,那么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小以至消失。
(4)用消极强化替代惩罚。消极强化是为了增强行为,激励行为,而惩罚是为了企图消除行为,两者的目的是不同的。根据斯金纳建议以及教育的正面性来说,在教育过程中采用惩罚的方法是违背教育原则的,应该予以禁止。我们提倡以强化理论中的消退法来取代惩罚的方法,更多地发挥强化的作用。
2、实施策略
(1)注重强化的有效性。
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儿童的天性中含有狡猾的成分,不可放纵迁就。在如何对待幼儿的无理取闹的问题上,卢梭提出了“自然后果法”的教育方法,斯金纳提出了操作强化理论。他们都认为对于孩子需求的满足也要适可而止,止到自然所容纳的范围之内,否则孩子会得寸进尺。
所以,我们在运用强化的手段时,不能滥用,要注意其有效性的体现。必须在孩子达到或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目标,才能给予一定的强化刺激。如果,在孩子还没有完成或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老师就心急的给予奖励,孩子就会认为即使做不到老师也会奖励的。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强化刺激的意义了。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作为教育者,在孩子行为形成的过程中,要注重随时的观察、指导、鼓励,使其始终处于为完成目标而不懈努力的积极的状态中。这样,不但体现了强化的有效性,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做事的坚持性。
(2)注重强化的及时性。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有的老师强化手段运用得太多,孩子觉得无所谓;有的老师又运用得太少,孩子会觉得遥不可及。这都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老师对幼儿良好行为形成过程的不够关注,致使幼儿良好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强化。有的教师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如果孩子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稍稍出现一点偏差,就认为其没有达到,而取消原先的奖励。一个学期下来,对幼儿的行为表示赞许、鼓励、肯定的言行少之又少。相反,批评、斥责却不少,动不动就对幼儿予以严厉的批评,有些老师甚至对幼儿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这样,幼儿行为中的闪光点总是因老师的忽略而得不到及时的强化。渐渐地,幼儿对各类活动就会失去兴趣,有的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觉得老师很凶的,在幼儿园不开心。严重者会产生一提上幼儿园就又哭又闹的现象。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在组织各类教育活动时,要关注并捕捉到每个孩子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及时地运用积极的激励机制,使孩子表现出的良好行为的萌芽得到及时的肯定,逐渐在情感意识上形成习惯。
(3)控制好强化的频率。
我们在运用间隔强化时,间隔时间不要太长,幼儿得到了老师的一次表扬或奖励之后,会有一个兴奋期。虽然,这个兴奋期与其得到的强化的强弱程度有关系,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小,持久性和自控能力比较差,任何一个强化都不可能是长久的。因此。当一个强化的兴奋期过去以后,应该有下一个强化。但这下一个强化,幼儿往往很难获得。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某位幼儿因良好的表现,好不容易获得了教师的一次表扬,但是,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位幼儿的表现又不那么好了。这时,教师就会非常失望地对幼儿说:“你看,老师刚刚表扬过你没几天,你的老样子又来了,看来,你这个人是不能表扬的。”其实,这问题不是出在幼儿身上,而是出在教师身上。幼儿在等待教师的第二次表扬,但是,幼儿等啊等,结果没有等到,幼儿的良好行为未能得到应有的强化,不良的行为当然就趁机抬头。这能怪幼儿吗?而许多老师也不会意识到这是自己的评价出了问题。所以,我们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决不能辜负孩子: 不能辜负孩子对鼓励的期待、不能辜负孩子对成功的期待、不能辜负孩子那颗易受伤的心。同时作为老师也不要“吝啬”: 不要吝啬于一丝欣赏的微笑、不要吝啬于一句赞扬的语言、不要吝啬于一次亲切的抚摸。(4)体现强化的差异性。
教育的对象是幼儿,而幼儿都是有个性的,每个幼儿都有自己适合的强化方式。比如,有的幼儿喜欢在公开的场合得到表扬、奖励,而有的幼儿则喜欢教师私下的鼓励;有的幼儿喜欢教师的口头表扬,而有的幼儿则喜欢教师给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有的幼儿喜欢物质的奖励,而有的幼儿则喜欢精神的激励,等等。此外,教师在运用强化手段时,除了应考虑幼儿的个性外,还应考虑幼儿的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强化物的选择也是有所不同。比如,对小班孩子来说奖励一颗糖果是非常有效的强化物。对中班的孩子来说,奖励小红花、五角星、卡通贴纸等可累积的物品更具激励性。而大班幼儿可以铅笔、练习本、橡皮、棋类等实用物品作为奖品,又或者在教室中创设“比比谁的星星多”、“大家来登山”等体现竞争性的环境,可能更能激发大班幼儿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实践中,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因人而异地选择更适合的、更有效的强化手段。(5)适当运用普雷马克原理。
幼小衔接的教育工作是大班学段的重要教育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定的任务意识,比如要让幼儿知道必须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才能去玩。那么,在大班第二学期,我们可以适当运用普雷马克原理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培养。所谓普雷马克原理,就是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具体地说,就是用幼儿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幼儿参与不喜爱的活动。比如,如果幼儿不喜欢阅读而喜欢听故事,可以让幼儿先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之后再给幼儿讲故事。又比如,如果幼儿不喜欢写字而喜欢画画,就可以让幼儿先写好字然后再让幼儿去画画等等。由于这种方法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所以比较适合在大班年龄段进行。教师在实践运用中,要注意控制好高频活动和低频活动的时间比例,相应的孩子喜欢的活动时间可稍长一些。关键是不能让幼儿有厌烦低频活动的情绪,否则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了。
三、象征性积分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美国教育家约·凯恩斯的名言有力地说明习惯养成对孩子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儿童终生受益,但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却令家长在育儿实践中倍感困惑。美国丹佛大学乔尔·莫切特教授提供了一种强化儿童行为、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象征性积分法”(The token System),家长不妨一试。
乔尔·莫切特“象征性积分方法”的做法是,通过这种方法,孩子每表现出父母期望的行为,就能够从父母那里“挣得”一定分数,孩子可以用这些分数来“兑换”相应的奖励,其好的行为会不断得到强化,慢慢地就会形成父母所期望的行为,并不断固定下来,成为一种习惯化的行为反映方式。具体来说,可 以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家长首先根据孩子日常生活、学习、成长中的情况,记录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为孩子列一个“行为分值清单”。在清单中,把孩子的行为分为两类:好的行为(即父母期望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即非父母期望的行为),并根据行为的重要性程度、完成难度赋以象征性的分值:期望行为赋予正分值,非期望行为赋予负分值。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把自己所期望的良性行为或孩子身上难改的不良行为予以较高的象征性分值。下图 1 为一对父母为孩子所列的“行为分值清单”(见表 1)。表 1 孩子的行为分值清单 期望行为 非期望行为 1.按时就寝 +10 2.完成家庭作业+5(不用督促)+3(督促一次)+1(督促两次)3.自己穿衣服 +2 4.帮助做家务 +2 5.主动帮助小朋友做事情 +8 ……
1.不按时就寝10(督促三次以上)2.没完成家庭作业2 4.不做家务8 ……
第二步,为孩子建立一个“奖赏强化清单”(见表 2)。父母首先让孩子说出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奖赏物(强化物),家长一一予以记录,并根据自己对孩子喜好的把握,予以补充、引导。父母综合孩子列出的和自己开列的奖励物条目,把它们进行整理,分成两类:一类是父母较容易提供的、不需要花费太大成本、时间的强化物;另一类是父母较难提供的、代价较高或需花费一定时间的强化物。然后分别给这些强化物评估分数(孩子得到这些强化物需要正分数值)。这里父母可以根据得到奖赏物的代价(即成本)高低、难易程度予以估定分数。父母在为孩子开列奖赏物清单时,要注意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手段、情感激励相结合,正确引导孩子的需要,让孩子不仅关注感官需要(物质需要)的暂时满足,还要促使孩子的需要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表 2 孩子的奖赏强化清单 较容易提供的奖赏物
1.零食(每天最多三次)+6 2.看电视(15至30分钟)+10 3.下棋(每次下一局)+40 4.小玩具 +100 ……
较难提供的奖赏物
1.看电影(每月一次)+300 2.外出野餐 +500 3.跟爸爸钓鱼(每月一次)+300 4.逛儿童乐园 +1000 ……
第三步,操作执行,兑现奖励。待上述两份 “清单”列好(可以列在一张纸上,也可以分列)以后,准备工作也就完成了。家长就可以操作执行了:孩子每表现出父母期望的良好行为,就根据“行为分值清单”记录孩子应得的正分值(清单上若没有,可以随时增删、补充和完善);孩子每表现出非期望的不良行为,就扣减相应的分值。随时累积孩子的分数(让孩子也随时了解自己“挣得”的分数),根据情况适时予以兑现奖励。上述方法,家长执行起来要严肃认真,但也要注意灵活掌握。若孩子的正分值没有达到相应等级的奖赏要求而无理取闹,家长一般不应迁就、妥协。若实在无法坚持,则可以退一步,明确告诉孩子:“这次可以满足你的要求,但有一个条件,你必须完成……的任务,以补回所欠缺的分数,且下不为例。”
这种方法实施后就会收到“立竿见影”之效。不用父母督促和提醒,孩子就已经自觉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改掉不良习惯。
“象征性积分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奖赏、强化的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它可以采取即时强化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延迟强化的方式。有时延迟强化较之即时强化在培养孩子行为习惯上更有效果。为了得到一个自己所期望的更大的奖励,孩子需要学会克制、抵制眼前既得利益的诱惑,“攒够”所须的分数值,这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自我克制能力。儿童的这种品质对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益的。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推荐阅读:
1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05-20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儿歌10-25
怎样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06-12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10-11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11-18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解读10-27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10-09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幼儿的常规习惯10-12
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培养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