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幼儿的常规习惯

2024-10-12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幼儿的常规习惯(精选14篇)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幼儿的常规习惯 篇1

反思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幼儿的常规习惯

高青县实验小学幼儿园

杨翠娟

常规习惯就是日常行为规则的习惯。我们的常规习惯教育一般是与幼儿的安全,礼貌和行为规范等直接相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时会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班级常规比较乱。于是我在工作中反思及找原因并想怎样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我认为幼儿常规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耐心细致的培养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进餐习惯、睡眠习惯。

1、做好幼儿饮食与睡眠的护理,增强幼儿体质。

做好幼儿午餐、午睡的管理工作,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幼儿午餐时要鼓励幼儿吃饱,将碗内食物吃完,教育幼儿不挑食、不浪费,保持桌面、地面干净,餐后要关注幼儿漱口,督促幼儿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午睡时要教育幼儿将衣服、鞋子放整齐,并盖好被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及正确的睡眠姿势。

2、做好幼儿的生活习惯培养,饭前便后要洗手,并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不大声喧哗,轻拿轻放椅子、玩具,看书、礼貌等习惯,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的 生活自理能力,自己吃饭、穿脱衣服、鞋子,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教师要做好榜样引领。幼儿好模仿、好学习,这为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俗话说: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影响至深。他们不仅把周围的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有板有眼的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努力做好孩子的表率。不要只顾自己喜欢,却让孩子放任自流,孩子会看在眼里的。

三、坚持一致性和持久性。常规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持训练,才能帮助幼儿养成有效、稳定、良好的常规。一个班三位老师的要求要一致,不能这个老师一个要求,那个老师一个要求;老师和家长要意见统一,也不能在幼儿园一个要求,到家又是一个要求,这样只会事倍功半。所以常规教育的要求一经提出,家园必须形成共识,且常抓不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幼儿的常规习惯 篇2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习惯,良好,养成教育,方法

幼儿常规,指的是幼儿需要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目的是培养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独立性,是幼儿园促进幼儿一日生活丰富多彩的有效措施。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小班阶段是幼儿步入集体生活的关键阶段,但是在该关键阶段的幼儿生理上、心理上均处于低级发展阶段,是进行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管理的重要时期。现如今小班幼儿多数是独生子女,其生活意识较弱,多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强,因此,幼儿园有义务和责任纠正幼儿的观念,教会幼儿遵守生活行为准则,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从管理实践来看,加强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管理,我们需要从家长和幼儿园两方面同时入手。

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相关调查表明,有一部分幼儿在幼儿园表现良好,但是回家之后,家长不对孩子进行严格的要求,放任孩子的行为,导致幼儿在幼儿园接受的生活常规教育功亏一篑。除此之外,还存在的一个现象是,部分家长害怕孩子在实践活动中受到伤害,或者是觉得孩子操作太慢,就采取包办代替的措施,使孩子失去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对此,幼儿园应该让家长意识到家庭配合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让家长放手引导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家长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教育,幼儿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师使用多种方法,完成一日常规管理的教育

1.巧用儿歌。儿歌具有朗朗上口、短小易记的特点,可以在加强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管理中巧用儿歌。比如,教师在引导幼儿洗手时,可以一边教导幼儿如何正确的洗手,一边念“小朋友,来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洗手缝,洗手腕,看谁洗得最干净”。这样,幼儿随着朗朗上口的儿歌,受儿歌的引导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洗手的任务,同时掌握了洗手的步骤。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选取合适的儿歌,帮助幼儿掌握一日生活常规环节。

2.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幼儿活泼好动,游戏无疑是促进幼儿接受一日生活常规教育的有效措施。幼儿喜欢在游戏中接受教育,因此,要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比如,在幼儿刚刚步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时,教师组织幼儿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帮助幼儿认识小朋友、老师,加深对小朋友、老师的了解,增进与小朋友、老师之间的感情,帮助幼儿尽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有些幼儿在开学初期,通常乱扔、乱放玩具,作为教师要避免代替幼儿收拾玩具,可通过玩“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建立自我管理意识,幼儿结束玩玩具后,教师以玩具的口吻说“小主人,我迷路了,送我回家家吧”,幼儿就会将玩具放回开始的位置,周而复始,幼儿就会知道什么玩具该送到什么位置,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幼儿物归原位的常规习惯。

3.示范教育法。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教师单一说教的形式,随着教育方法的不断改革、创新,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单一说教方法,幼师更是如此。幼师应该保证教育方法的趣味性,采取示范教育法,让幼儿在模仿过程中主动、自觉地学习。比如,在学习折餐巾这一生活常规过程中,幼师首先引导幼儿擦嘴巴,再亲自示范将正方形的毛巾折成长条形,之后幼儿模仿幼师的做法,很快就可以掌握折餐巾这一生活常规。同时,幼师还可以请操作能力比较好的幼儿做示范,这样不仅能增强幼儿的自信,促进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培养了幼儿之间互相帮助的精神,帮助幼儿掌握一日生活常规。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幼儿的常规习惯 篇3

关键词:音乐;培养习惯;小班幼儿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尚小刚入幼儿园不久,离开父母很难短时间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家中的一些行为习惯还很难改正过来,甚至会出现一些新的不良的常规习惯,然而幼儿的心智发育是刚起步阶段,对于幼教的说教可能产生不理解的现象,没有办法真正的纠正一些不良的习惯,所以有必要通过音乐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一、利用音乐安抚幼儿的情绪

小班幼儿的情绪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甚至容易出现哭闹不止的现象,这时候幼教应该学会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来安抚他们的情绪,音乐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安抚办法,这时候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能够很快的改变幼儿的心情,而且将他们思维带入到另一种愉悦的情境中。幼教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逐渐的使小班幼儿克服这种情绪波动较大的现象,使他们能够越来越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逐渐融入新的大家庭中。

二、编制歌谣教育幼儿

儿童歌曲深受广大幼儿的喜爱,因为这些儿童歌谣一般取材于生活,节奏欢快而且演唱起来朗朗上口,所以通过儿童歌曲更能够向小班幼儿们传授更多的生活常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教在向小朋友讲解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要贪玩跟陌生人回家等,这些生活常识可以由教师编成儿歌唱给小朋友听,幼儿通过学习儿歌的过程就能够牢牢记住这些道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就学会自己保护好自己。

三、通过音乐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

音乐可以熏陶幼儿的情感,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中幼儿的情感得到更好的丰富,孩子从小接受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对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对孩子以后各方面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经常聆听音乐的人身心更加健康,面对生活更加乐观积极,在人际交往上也体现出更多的优势,所以有必要通过音乐的方法培养幼儿健康的心智,使他们成长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四、结语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過音乐逐渐的使小班幼儿拥有良好的常规习惯,无论是在对待生活的态度还是在情感的表达方面,音乐都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很好的途径来培养良好的习惯,使他们能够越来越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逐渐融入新的大家庭中。

参考文献: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幼儿的常规习惯 篇4

——对中班幼儿良好常规培养的专题研究

一、专题研究的意义

良好的常规是保证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能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维果斯基曾说过:“4岁以前的儿童是根据自己的大纲学习,4岁以后才建立起学习意识。”中班的孩子正处于转化时期,有的幼儿还处在自己大纲的学习,不能完全追随教师,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过去,我们教师心中的好孩子就是能听老师的话,老师提出的要求都能做到,不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孩子都能一一照章办事,那他就是一个好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其实我们教师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可接受性,孩子遵守常规都是为了受到老师的表扬,不被老师批评,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由于年龄小,缺乏意志力,而且又易受外界的干扰,就很容易出现“疯”的现象,因此也就出现了我们教师所看到的:一到中班,特别是到了第二学期,孩子好象一下子很乱,很不听话。为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是中班的重头工作,也作为本学期的专题研究。

二、专题研究的内容

1、生活常规

2、教育常规

集体教育活动常规

游戏活动常规

其它活动常规的3、“保教结合”(生活常规与教育常规相结合)

三、专题研究过程

1、二、三月

确定本学期研究专题

分析了解各班常规情况

张贴常规方面的图片

2、四月

理论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浙江省幼儿园保教指南》

收集有关常规培养方面的资料、文章、录像等

3、五月

交流收集资料、文章等,共同学习、借鉴

交流在常规建议方面的方法、新措施,不断改进

4、六月

汇报各班常规教育的成果与得失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幼儿的常规习惯 篇5

[摘要] 托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差、常规差,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主要就幼儿午睡常规的培养,从环境创设、睡前习惯、教师心态、起床习惯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谈几点粗浅认识。[关键词] 常规 午睡 [正文] 多数人认为午睡是一个相对容易组织的环节,因此,当教师学习时,保育员看护幼儿的午睡。有些私立幼儿园允许家长中午将孩子接回家,在园的幼儿较少,就将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幼儿集中在一起午睡,安排一个人看管。而午睡室的布置也只是草草了事。

要知道,午睡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需要而设置的,对“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午睡对常规培养的重要性和关联性。

笔者在这次课题工作实践中,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提高了幼儿的午睡质量。现就幼儿午睡常规的培养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幼儿午睡常规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当然包括寝室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创设,更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环境”这一教育资源。

室内布置要得当。笔者参加常规课题工作以来,通过调查、观察发现:很多幼儿园寝室环境的布置表面看来整齐、美观,有的甚至花里唿哨,很具有观赏性,但实用价值不高。寝室的布置应给孩子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易于稳定孩子情绪,有利于午睡常规的培养。

另外,幼儿寝室的光线直接影响幼儿的入睡速度,入睡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午睡常规的培养。

二、良好的睡前习惯有助于幼儿午睡常规的培养

1、睡前的要求要到位

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教师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并且语言要简练到位,让孩子听懂并容易做到,有要求就要有指导评价,针对听懂要求的幼儿要给予正确的导向、评价到位。

2、教师在睡前将故事或让孩子听故事

好听的故事能让孩子很快的入睡,可以选择适合幼儿的优美的故事,让孩子安静的倾听有利于让幼儿睡眠。

3、树立典型

教师可以悄悄的表扬个别幼儿,如,给先睡着的孩子贴一个小奖品,其他没睡的孩子看到后就像一种无声的表扬,在这个孩子周围的小朋友会很快入睡。

4、轻声提示

午睡时难免有个别幼儿睡得慢一些,此时,教师最好不要当全体孩子大声提出要求,要针对个别孩子情况到耳边轻声提示或在身边看护孩子睡觉。

5、帮孩子解决困难使其安心睡觉

有的幼儿因衣服或其他耽心的事而睡不着,教师要及时发现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困难,如:衣服不好穿害怕穿不上,教师可以提前告诉孩子别耽心,教师会帮助你。

6、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

教师在孩子睡觉时,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个别幼儿家长交待过的如:孩子咳嗽、感冒等,要特别关注,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7、表格记录

每天把孩子午睡得情况记录在表格上,让孩子把好的行为巩固下来,每周做一小结,让孩子找到努力的方向。

三、教师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幼儿午睡常规的培养

由于幼儿入睡时间的差异性,教师就要放平心态,不要急噪。老师要照顾到入睡较迟的小朋友,可以在一旁“陪睡”,让他知道老师在关注他睡觉,给他提出睡觉的小要求:手脚不要乱动、眼睛轻轻的闭上,如果他睡的好,我们可以给他小小的奖励,让这一部分幼儿逐渐养成自觉入睡的好习惯。对于精神充沛不愿睡觉的幼儿,值班人员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不睡觉也不要勉强他,但他必须做到在床上不说话,一定要保持安静以及不随便下床走动,以免影响其他小朋友休息。

我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托班是全园出了名的不睡觉的,有些不仅不睡觉而且经常花样百出,几乎他们身边的任何东西都能成为他们午睡时的玩具,他们的行为严重的影响了其他小朋友的休息,老师们都想了很多的办法,奖励和惩罚的都有,但他们午睡时吵闹玩耍的现象没有好转,一个月下来能有2—3天入睡已经是很不错的表现了。这种情况在我以前的工作中是没有碰到的,所以我一直思考怎样才能让他们安静的入睡呢?记得每次对他们说教的时候,他们会满不在乎而且会更加得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更加助长了他们不睡觉的心理。于是我在工作中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心态,采取以静制动的方法,对他们的某些行为进行“冷处理”或者装成“视而不见”,其实我是在关注他们的。慢慢的他们觉得在那么安静的环境下引不起别人的注意了,渐渐的玩累了之后他们偶尔也会睡觉了,然后我再抓住机会表扬他们的进步。到后来他们的情况越来越好,每天只要老师稍微的提醒之后,他们也能象其他小朋友一样安静的入睡了。偶尔有不睡的现象,他们也能保持安静。这样一来,小朋友都得到了很好的休息,我的工作也变的轻松了。

四、起床常规培养不容忽视

天气渐渐转冷,托班的孩子们都不会穿衣裤,两位老师和一个保育员最多也只能同时为三位孩子穿衣裤,有的孩子便等不及,有的会拎着衣裤、赤着脚来找老师;有的会坐在床上等;等等,这样容易着凉。而穿好的孩子,此时也会在楼上跑来跑去,甚至会闹得更厉害,容易发生碰撞。因此把培养孩子的起床常规,作为常规重点来抓,以培养孩子安全有序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

分批起床。孩子一般不会同时醒来,往往是一些孩子先醒,于是我们会让这些孩子提前几分钟起床,同时或提醒或要求他们保持安静,以不影响其他孩子继续午睡。此时,一般有两位老师在帮助孩子起床,我们帮助的原则是:孩子能穿的,我们尽量鼓励孩子自己穿,不会的老师给予一些技巧方面的指导或帮助。穿好后根据需要进行相关的生活活动,然后要求他们坐在自己的床上,或看书、或轻声交流、或听故事等等。起床时间到后,老师会打开灯,三位老师指导慢慢醒来的孩子穿衣裤等,同时强调醒来的孩子必须在床上(被子里)等,(天冷,我们会开空调加热,)谁表现好老师先帮助他(她)。

分批下楼。当绝大部分孩子起床后,下午班的老师组织孩子排队下楼开展活动。下楼的要求是:一个跟着一个走,右手扶把手。(小手不准碰别人。)稍后,上午班的老师带领个别孩子下楼参加活动。

当孩子起床习惯逐渐养成后,我们会指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把自己的被子翻个身、拖鞋摆摆好等。也会放些起床的音乐,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慢慢醒来。

良好午睡环境的创设,需要老师、小朋友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协作配合,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用心去营造一片适合孩子的环境,让孩子门在良好环境的作用下培养良好常规,更好更健康的成长。

小班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 篇6

(一)生活中培养。

孩子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在一日生活中坚持不懈。

1.示范讲解法。

小班孩子,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通过观看情境表演 《小娃娃睡觉》,使他们知道好娃娃睡觉是轻轻走进卧室,坐在自己床上脱衣服,睡觉时小手放右边,被子盖好,眼睛闭好。娃娃睡醒有小便时会自己悄悄地去小便。起床穿好衣服后要去小便、洗手、喝水。我们告诉孩子,只有睡觉好,吃饭好,身体才长得棒。通过观看表演,孩子们亲眼目睹记得住,有效果。

2.利用儿歌进行教育。

在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儿歌来配合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通过歌曲《小猫小猫你别吵》培养孩子要轻轻走进卧室。当有的孩子忘记时,我们会及时提醒他:“轻轻走,像小猫一样没声音”,使孩子明白进卧室需要保持安静。通过儿歌“小朋友,来睡觉,小小手,放放好,小眼睛,闭闭好,安安静静睡得好”,使幼儿明白安静睡眠的道理,在音乐声中就会较快地入睡了。

3.表扬鼓励。

我们在培养过程中,利用“看!我最棒”评比栏,通过贴小红花的形式表扬午睡中做得好的小朋友,要求小朋友向他学习,这样也有利于孩子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

(二)游戏中练习。

利用角色游戏进行练习。小朋友当妈妈,喂娃娃吃饭,哄娃娃睡觉,帮它叠好被子,把娃娃的手放在被子里。娃娃睡着了,妈妈会轻轻地走不发出声音。在游戏中幼儿巩固了在生活中培养的良好睡眠习惯。

(三)家园共育。

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必须坚持一贯性、一致性的原则,需要班里三位教师共同配合,一致要求,也需要家庭配合教育,这样效果才好。我们利用开学初的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我们对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方法,要求家长与我们密切配合,同时利用家园联系薄、来园离园时与家长的交谈,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篇7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

1、人文化的外部环境。

我们从周围环境因素对幼儿行为的促进作用入手, 不断引发幼儿对自身行为提出新的要求。如:一进幼儿园, 就可以从墙面

上看到醒目的“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的名人录;幼儿园院内的草地上随处可见的温馨提王晓

示:“小草对您微微笑, 请您把路让一让”, “小草给我一片绿, 我给小草一份爱”等标志牌;在户外游戏场地上的“慢慢上, 别着急, 大家不推也不挤”等, 处处体现出本园的养成教育理念。

2、生活化的内部环境。

在活动室的设计上, 首先我们根据各班幼儿年龄特点, 以落实主题目标和养成教育相结合来创设。其次根据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出现的养成教育方面的不良习惯, 我们以落实主题目标和养成教育相结合来创设。如:在指导小班幼儿学习洗手、漱口等生活教育的内容时, 我们用相机把幼儿正确的洗手、漱口时的情景拍下来, 每个幼儿都有镜头, 分别代表其中一个步骤, 然后我

们按流程把照片排好, 贴在盥洗池的墙面上。这样, 幼儿就可以边看照片上的提示步骤边模仿学习了。这种方式生动形象, 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由于照片上的人物都是幼儿熟悉的同伴, 甚至还有自己, 所以他们很自豪, 也非常乐于模仿学习。

二、优化一日活动

在实践中, 我们体会到一日活动各环节是实施养成教育的主要渠道, 而且充分体现了每一处细微环节最大的教育价值。随着我园养成教育的启动, 通过全园教师及各年龄组教师的多次教研, 自主研发, 形成了一套我们自己的养成教育园本教材。

1、我们将养成教育的目标按年龄特点进行了划分, 通

过把目标明确化、具体化, 各年龄班教师对目标更容易把握, 在一日活动中也能得以更好地落实。

2、在养成习惯的培养过程中, 我们结合主题活动,

采取分类分层的方式, 根据层次提出不同的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 梯度分明, 便于指导。横向上, 根据不同类型的孩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个别化地展开矫治、培养工作, 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在习惯培养上获益。我们根据主题活动及养成教育目标, 结合我园的实际, 组织教研员共同讨论, 制定出了“幼儿主题目标及养成教育评价表”和“幼儿主题目标及养成教育跟踪措施表”, 让教师把未能达到目标要求的幼儿, 继续跟踪指导, 让每一个幼儿在习惯养成中都不掉队。

培3、在养成教育的目标落实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 于是我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 让教师把问题养提出来内容是“, 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生活习惯评比栏的墙。如饰有:必要要吗一次教研”活, 持动幼肯定意见的认为保留生活习惯评比栏能够提高孩儿方觉得不可取, 认为发展好的孩子就容易得到鼓子的积极性, 强化习惯的养成。持否定意见的一的化励, 。讨论双方各抒己见, 通过讨论我们最后达成发展慢的孩子永远在后边, 容易将孩子等级良共识, 教师可以在活动室中设置这样的墙饰, 但好是同的在奖使励用要时求, , 不让能孩全子篇知一道律, , “要我根哪据方内面容习设惯置好, 不习的目标老师为, 又提高了孩子什么会表扬我”, 等等的自信。心这。样既达到了培养惯三、赢得家长的配合

养成教育在幼儿园里固然重要, 但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 幼儿思想单纯, 可塑性强,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 特别是幼儿人格思想的形成, 家长的影响占着重要的一部分。幼儿行为习惯的

养成教育, 必须家园同步进行, 才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我们先从转变家长观念入手, 通过园长对养成教育理念的总介绍及各班老师和家长的交流分析, 让家长了解了我园的园本课程及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并愿意积极地配合。我们请家长在孩子面前起到表率的作用, 除了自己能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自己也要做到与邻居和睦相处, 尊老爱幼, 关心他人, 让孩子时时处处感受到爱与和谐的重要。其次幼儿园购买了大量的有关习惯养成方面的书籍资料, 便于家长借阅。我们还充分利用宣传栏, 将习惯养成的优秀家教方法及时张贴, 让家长能够借鉴。各年龄班将每个主题目标和习惯养成目标及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时张贴在班级宣传栏中, 这样家长就能及时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表现, 并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到教育的目标。

论怎样培育幼儿的良好习惯 篇8

【关键词】幼儿 良好习惯 培育方法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早在公元前350年便宣称:“正是一些长期的好习惯加上临时的行为才构成了美德。”由此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有多么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孩子的一生,无论学习生活,做人或者处世。它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

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幼儿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使幼儿明确行为内容、树立遵守规范的意识。现在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现为宠爱多、教育少,服从多,要求少,在这种特殊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变成家里谁也管不了的"小霸王”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成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力量,而不是幼儿不良习惯滋生的温床,幼儿行为规范的教育是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理解的。作为教师我们培养幼儿行为规范是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晨间入园,课间交往等游戏活动中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家长也要为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创造条件,在这个孩子心灵还是"软蜡"的时期,只要教育者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去培养,孩子就很容易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在工作中总结了以下方法:

一、耐心教育,讲情道理。

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在讲道理的时候要把握两点:1、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2、讲时要具体、将事情解释说明。比如:对人有礼貌,孩子对礼貌还不是很明白,早上来园,晚上离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如果不问好,不再见也是不礼貌的。老师还要和家长沟通,提高家长对养成教育的认识得到相互配合,家园共育 。

二、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在自主中提高幼儿的行為习惯 。

凡是事情做父母和老师的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 应当从旁观察,相应指导,为此我在幼儿园经常开展“小小能手”的活动,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自己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并形成良好的习惯。为培养班中每一位幼儿的责任心,我开展了值日生工作,每天两名幼儿值日,按点名册轮流值日,值日生早晨来园领早操、间操。喊口令,饭前帮助老师拿毛巾、盆、发盘子,下午发午点,离园前领读等,每人都有机会得到锻炼,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孩子们各个聪明能干,责任心很强,轮到谁值日,都会主动做好这一切,不用老师指点。

三、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在肯定、赞扬中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陈鹤琴说:“一切的一切,你要用鼓励的方法来控制儿童的行为,来督促儿童求学,消极的制裁不会发生多大的效果,有的时候反而容易引起他的反感。”因此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以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如:“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才跟你玩。”“小手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等。教师和家长正确的评价,让幼儿在肯定、赞赏、鼓励和期盼中,不断改正过时,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作为父母要懂得习惯是养成的 ,努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孩子成材的重要因素之一。

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如: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家长应该首先做到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日都应该按时就寝、起床;要让孩子讲卫生、爱整洁,父母首先要讲卫生,保持家中的整洁等等。

五、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幼儿的行为习惯。

除了家园共育,我们应该让孩子在社会环境中锻炼自己,从而检验孩子的行为习惯。可以定期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爱心活动,帮助老人做一些事情,跟他们谈心等。

综上所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最基础工程。孩子的良好行为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只有三方面统一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塑造出一个身体健全的、健康的幼儿,一个“愉快”、“大胆”、“主动”、“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总之,只要家长坚持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并重的原则,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才能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9

一、从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喜好问、好动、好模仿、喜欢听成人讲故事等方面。幼儿的求知欲与兴趣紧密相连,对一种事物的兴趣越大,求知欲也越强。但幼儿的直接兴趣占优势,这种兴趣是不随意的、不稳定的,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二、习惯养成要从小抓起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幼儿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因此从幼儿园起,家长就要引导幼儿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初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在学习的同时,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不拖拉作业,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幼儿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在一曰活动中,密切注意幼儿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遇到幼儿有不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批评和指正。久而久之,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形成了。

四、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幼儿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幼儿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幼儿的每一点良好行为,家长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幼儿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五、整体发展,互相促进

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幼儿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幼儿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创造了条件;一个在曰常生活中粗心大意惯了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

怎么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0

小学生放学比较早,放了学可以让孩子在外面玩一会儿,然后回家开始学习,最好不要拖到晚上。每天到了这个时间,全家人都要安静下来,不要大声谈话、聊天或者闲扯,看电视时把声音关得小一点,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在这段时间里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修理电器、农机具,打扑克、下象棋、搓麻将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

也不要一会儿问孩子学校的事,一会儿批评孩子书包弄得太脏、文具放得不整齐,一会给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来做些没有声响的工作。如果这时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边读书、看报,那就更好了,这样,除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榜样。按照上面所说的去做,孩子就会把学习当作生活中的必要程序来完成,每到学习时间,就会主动坐下来做功课,再也用不着提醒、叮嘱和责骂了,他们会很自然地养成定时、专心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专心学习,还得培养他做什么事情都紧张、敏捷、绝不慢慢悠悠的好习惯,做事认真做,做完了就痛痛快快地玩。要让孩子知道,边玩边做作业,并不能减少作业,也不会玩得更多,而且作业没完成,玩也玩得不痛快。只有尽快认真地完成作业,才有可能痛痛快快地玩,玩的时间才能多一点。这一点要讲给孩子听,也要在行动上约束他。规定不完成作业就不能玩,而且坚持不动摇。紧张、认真的习惯迁移到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而懒懒散散、敷敷衍衍的孩子,不仅事情做不好,学习也学不好。

第二,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一个好学生必须有学习责任感,而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定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一个好学生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主动地去学习,应该自己完成的作业决不让别人代替。但是,由于孩子刚入学,自制力差,还没养成习惯,一时难以做到,这就要求父母给以督促和指导。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如果孩子做作业中遇到困难,父母只能给以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找到答案,决不能包办代替。因为孩子要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不怕困难的坚毅精神,只有通过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才能

做到。

第三,养成以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的习惯。字是人的门面。小时候就练得一笔好字,会使人受益终生。如今,不少成人甚至文化水平很高的大学生字写得不成样子,让人觉得跟他的身份很不相称。主要是因为在小学刚学写字时没有受到严格的训练,从握笔到书写都不正确,还养成了胡乱涂抹的坏习惯,想改也难改了。因此,我们要汲取教训,在孩子刚刚学写字时,就要协助老师认真地手把手地教,并随时提醒他:“握笔的姿势对吗 ? ”“头摆正了吗 ? ”“身体坐直了吗 ? ”“眼和练习本的距离够一尺了吗 ? ”刚开始练习写字时,不要让孩子每次写很多字,也不要求快,更不能督促孩子:“快写,写不完不能睡觉 ! ”练习写字的初期主要应强调正确,让孩子沉住气,静下心来写,宁可写得慢些、少些,一定要写好。

第四,养成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的习惯。首先,复习是为了防止遗忘,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其次,通过复习可以加深理解,做到“温故而知新”。另外通过系统复习可以使知识系统化,把先后学得的知识连贯起来,形成知识体系。指导孩子复习,就要把握住这三个方面,引导孩于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第五,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孩子有了一定阅读能力,就得让孩子广泛阅读课外书了。孩子不读科普读物、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各种书籍,不读各种儿童读物和报刊,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孩子除了教科书什么书也没读过,那么他的学习会越来越槽,最后变成个落后生。有人说:“正课还学不好呢,去读那些杂书岂不是耽误功夫 ? ”好像只有学有余力的孩子才能看课外书,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孩子越是感到学习困难,就越是应该多读各类书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学习需要一个广泛的基础,孩子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面就越广,思维就越清晰,智慧就越活跃,学习新知识就会变得越容易。因此,做父母的要尽自己的能力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引导孩子认真阅读,养成他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是一辈子的财富。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11

一、营造丰富、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为我们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在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地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一)室内环境创设

活动室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在活动室专门设置了好孩子、好习惯的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在每个主题开始前,我们都发动幼儿、家长积极参与,从网上、图书馆广泛收集资料,然后把收集到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布置到主题墙内。在主题进行中,教师引导孩子们不断地观察、操作、讨论,不断地丰富主题内容,从而使教育内容深入到幼儿心里,落实到幼儿的行动中。如中班主题:衣服叠整齐。我们把叠衣服的步骤图贴在主题墙内,孩子们一有时间,就围到主题墙前,讨论叠衣服的顺序,看图练习叠衣服的方法,在排一排、讲一讲、练一练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叠衣服的方法。

(二)室外环境创设

室外环境创设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制作成图片,张贴在楼道内、各种设施旁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楼梯口,我们用一对可爱的小脚丫提醒幼儿不要拥挤。

二、发掘儿歌、图书的教育功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儿歌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将各种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来创编成儿歌,并做成幼儿喜爱的读书,让幼儿在读儿歌、看图书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如为了培养幼儿见到长辈行个礼,见到同伴点头笑。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吃得真干净》。“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米饭、馒头、包子,肉末,清菜、鸡蛋汤。营养丰富味道好,饭菜可口全吃光” 。我们还一起学习《好孩子好习惯》,更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注重情感教育,以“情”促“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内化和养成。

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为出发,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到“情”由“情”促“行”。如小班主题分果果:我们在幼儿懂得分享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幼儿体验“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资源,要求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送给爸爸、妈妈吃,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和心情,入园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验、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四、及时、正确地评价幼儿,在肯定、赞赏中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由于幼儿还没有完成掌握自我评价的内部标准,他们常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来界定自己、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予认同、赞赏与积极评价,如“你帮班级整理图书,是个能干的好孩子”“小手洗的真干净,真是个讲卫生的好孩子”等,会强烈地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大家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把香蕉皮扔进垃圾箱”;“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才愿意和你玩”等,会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教师和家长要积极、正确的运用好评价之一方式,让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言传身教

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启蒙老师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教师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到幼儿。但如果教师平时能更多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突出了教师言行身教的重要性。有一次我看到玩具架下面有玩具,就对正在玩耍的幼儿说:你们看到地上的玩具了,不把它放回篮子里,我们玩玩具就不方便了,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把玩具捡起来放回玩具架里。此后这种情况出现,小朋友们都很自觉地争着拣玩具。类似的扶起倒地的椅子,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也在我的言传身教下,形成良好的风气。

此外,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小班主要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为主,养成卫生习惯、热爱父母、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等,到了中班,孩子各方面要开化了,就要重点培养幼儿礼貌的交往。大班时,便要培养孩子守纪、守时、守约的自我调控的教育,培养学会关心和负责的良好习惯。

六、重视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园合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也会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因此,我园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家长问卷等调查活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教育障碍,提高家长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共同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大班主题:别嫌我小。我们教育幼儿要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有些家长却因为时间紧,怕孩子干不好,或怕孩子累着等各种原因,不给幼儿动手的机会,使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聘请幼教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用新的教育理念、大量的生动的事例,改变了家长的意识,从而自觉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篇12

什么是倾听?倾听不仅仅是要听, 最主要是要的仔细听、集中注意力去听, 并能参与到讲话者的思想里去。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幼儿语言发展、智力开发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语言部分的要求提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 能理解日常用语”“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

幼儿园的孩子都只有4~6岁, 这个年龄的孩子好像总是听不见别人的讲话, 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 常常惹得老师、家长生气,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其兴趣比起以前更为广泛, 程度更为强烈, 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也更长了。这就很难让他们马上停下手里正在做的事情, 更何况他们还乐在其中呢?他们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 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不愿被人打断, 当你要求他们怎样时, 他们就不想理睬你, 表现出听不到你在讲话的样子。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幼儿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一、让幼儿养成好习惯

幼儿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训练时期, 我们不仅要有训练的意识, 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 要让幼儿养成一种习惯: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说话的人, 聚精会神地听清楚、听明白。这种习惯特别容易在个别谈话中养成。

二、教师要发挥榜样的作用

教师亦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讲话, 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通常是幼儿模仿的典范,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学习理论家班杜拉和沃尔特·米施尔通过大量的实验说明了, 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学习者具有很大的影响。榜样是一种模仿学习的对象, 他具有行为示范作用, 幼儿通过观察榜样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 往往就会习得类似的行为。当孩子来找老师说话时我们不能对他们不屑一顾, 我们一定要认真耐心地听完。在孩子讲话、发言时老师决不做其他的事情, 必须面带微笑, 并用眼神告诉孩子你在认真倾听, 同时还应帮助孩子把话说清楚, 让孩子觉得老师和他是在做真正的心与心的交流。

三、老师可以和幼儿讲道理, 让孩子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

有些幼儿的自我意识已初步形成, 明辨是非的能力正逐渐增强, 懂得了一些简单的道理, 但判断事物的是非常常依赖于成年人的讲解和评价。孩子逐渐懂得一些事情了, 那么老师就可以和他们讲道理, 跟孩子讲明如果不认真倾听会产生什么后果, 让幼儿自己感受这种后果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四、在平时进行课堂活动时我们一定要投其所“好”, 围绕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展开

现在的父母在家中比较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反映在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上, 很多孩子在课上乐于表述, 表现欲望强烈。但是大多孩子是不能安静、耐心地倾听同伴或者老师的讲话, 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只顾自己。为了培养他们认真听讲的习惯, 我们应该从孩子的兴趣着手, 孩子对故事、儿歌、游戏等都会表现出我浓厚的兴趣, 为此在这些课上比较容易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 幼儿也是在游戏中发展自己能力的。在游戏开始时, 老师总是要陈述一些游戏规则, 可是总有部分幼儿因为已经急不可待地想要玩游戏了, 故规则都不认真听了。这时候我就要求小朋友来复述我刚刚提出的要求, 如果复述不出就失去玩游戏的资格, 孩子们为了玩当然就会耐心地听讲了。

五、教师应取得家长的配合

一个孩子良好行为的养成, 光靠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还是不够的, 教师应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与老师的配合教育在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家长在家也要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 不能对孩子说一套做一套。家长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话, 让孩子感受到周围每一个人在别人讲话时都会认真倾听, 幼儿每天都生活在这样的氛围里慢慢地就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了。

浅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篇13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而且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并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句话虽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实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例如:有的幼儿晚睡晚起,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所以不能保证按时上幼儿园,影响他与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动与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有的小朋友没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还有的幼儿有吃手指的坏毛病,这些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高质量的睡眠能保证幼儿有充沛的精力参加各种活动,而有的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有的幼儿养成了不正确的睡眠姿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动中不能与同伴尽情游戏,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受到影响。象勇敢坚强、克服困难、抑制不合理愿望等意志品质都要在良好生活习惯中形成。

为了使每位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本文拟结合实际就中班幼儿在幼儿园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内容和养成谈一点个人体会:

一、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

良好幼儿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

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饮食习惯包括:

1、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

2、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

3、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

4、按要求定时按量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渴随喝。

睡眠习惯包括:

1、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地入睡。

2、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卧睡或仰睡)

3、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

自理能力包括:

1、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

3、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会系鞋带。

4、喜欢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二、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所采用的方法有:

1、创设良好的环境,调动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积极性

首先,我从精神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愿望。例如:通过表演“小猫和小弟”、“小猪变干净了”等故事去感染诱饵,让他们再看看、听听中知道讲卫生光荣的道理;通过演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让小朋友知道大家都有一双手,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学着做。其次,我从物质环境入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在活动室为幼儿创设了能力角、娃娃家,配置了供幼儿练习系鞋带、穿衣服用的物品,为了鼓励幼儿主动养成良好习惯,设计了“小红花评比栏”;在盥洗间的墙面上张贴了“水是生命之源”的宣传画,在水管旁剪贴了“小水滴哭了”的儿童漫画,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在幼儿寝室悬挂了月亮、星星的挂饰,设计了一张“宝宝睡着了的”壁画。这些富有童趣的形象,活泼、优美的环境气氛,给幼儿亲切、喜悦的感觉,使小朋友从中受到了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2、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除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主动地去想、去动、去干,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较好地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例如:我利用《娃娃家》的游戏教幼儿学习有序地穿脱衣服。我请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自己喜爱的娃娃,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娃娃的衣服:裙子、上衣、裤子等,我和小朋友一起玩布娃娃穿衣服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让小朋友知道衣服各部位的名称,如衣领、衣袖、裤腿、钮扣等,并告诉小朋友穿每一部位的方法。经过反复练习,幼儿很快掌握了诀窍,这时候我再教他们自己穿衣服。为了让小朋友们穿的又好又快,我还组织小朋友玩《穿衣比赛》的游戏,小朋友们为了争第一,都在认真的练习,通过这次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经常鼓励多表扬。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好习惯》红花评比栏,对于按时入园,独立进餐,安静入眠等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的鼓励并奖励他小红花。针对个别特殊的幼儿,对于他的点滴进步老师都能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例如:我班的陈金子小朋友,自理能力特别差。每天午睡她总是最后一个起床,我没有批评她,只是要求她:每天要比前一天快一点,并告诉她一个小“秘密”:要经常对自己说:“快点!赶上别的小朋友。”这种方法果真奏效,第二天她真的比前一天快了点,我表扬了她。以后她起床的速度一天比一天快,一个月下来,居然赶上了别的小朋友。于是,我向她提出了另一个要求:吃饭能快点吗?她自信地点了点头,就这样,她一点一点地走近了我的期望。

在培养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逐步形成良好的班风,通过集体的力量来约束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例如:我班有个别幼儿每次洗手,不是手洗不干净,就是拧开水管玩水。针对这一现象,我给小朋友讲了故事《小水管哭了》,教幼儿学说儿歌《我有一双小手》,教育幼儿既要节约用水,又要养成经常洗手的卫生习惯,我还表扬了大部分幼儿手洗的又干净又快。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比一比那组小朋友手洗的又干净、又快;在平时洗手时,为了约束玩水的幼儿,我有意请他们当“小小检查员”让他们负责检查幼儿的洗手情况……就这样,经过多次的说理教育和有意的检查,小朋友们逐渐养成了勤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在集体的带动下,个别幼儿也改掉了玩水的习惯

4、家园密切配合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只靠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家庭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我利用家长会和《家园信息栏》向家长宣传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介绍了生活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方法等,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是一种要求,在家里又是另一种要求,这样很难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的父母在培养幼儿习惯时,时而执行时而不执行,这会使幼儿在思想上造成混乱而无所适从,为此,我利用《家园练习册》、早接待、晚离园的接待时间与家长交流,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为了让孩子成为健康、聪明、勇敢、坚强的栋梁之材,让我们家园共同努力,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幼儿一分享用终生的礼物吧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注意对婴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有助于他们的发育,具体有以下几点。

⒈良好的睡眠习惯:午睡脱衣,自动入睡,按时睡,按时醒,睡眠姿势正确。入睡前情绪稳定,平静入睡不说话,锻炼开窗睡眠。

⒉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吃饭时注意力集中,固定座位,不挑食、不玩闹、嚼碎了在咽,逐步学会使用食具,独立吃饭。一岁半以后,左手扶碗,右手拿勺吃饭。2岁时双手捧碗喝水,2岁半后自己吃的较快、干净利索。

⒊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从小爱清洁,自己穿衣服的好习惯。经常洗头、洗澡、定期剪指甲、每日洗脚、洗**股。2岁时学习自己洗手,认识自己的毛巾,擦干手脸。养成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淑口,3岁开始刷牙的好习惯。学会自己脱衣服、扣纽扣、系鞋带等。注意保持衣服整洁。

⒋培养大小便定时的习惯:1岁半以前要固定时间坐盆,同时要提醒小儿坐盆。1岁半以后要培养他们自动要求坐盆。2岁半以后学会自动坐盆。要固定地方大小便,坐盆时不吃食物,坐盆时间不要过长。会走路以后不用尿布,2岁以后穿满裆裤。夜间要有规律的唤醒小便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篇14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的孩子各种行为尚未定型,加强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从来都是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由于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现为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家长经常会发现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在幼儿园里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还挑挑拣拣的这个不吃那个不吃俨然成了“小皇帝”。

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其表现是在课程领域里实现多种经验的整合;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上追求家长与教师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要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取得对幼儿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儿园必需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目的、内容及方法,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使家长重视幼教;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做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家园一体化教育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其中幼儿园应采取主动,充分调动家长这一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家长成为教师的伙伴,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中,我们采取下列几种方法。

1、家园联系表——一周活动评价表

家园联系表的作用是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的具体内容,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 ★★★★★)在家长的话一栏里,写写今天幼儿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坚持每周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的情况在下周一汇总,经过老师认真细致的整理和统计工作。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幼儿,老师在集体中进行表扬。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愿望,抓住时机,多采用正面教育,鼓励幼儿的进步。例如:张星皓小朋友在学校的表现很好,每次吃饭都是用筷子自己吃的,而且吃的又快又干净,但在家里要父母、老人喂饭,依赖性强,有了家园联系表后,变的再家里和学校表现一致多了,她妈妈说每周发放表格他回家后总是要第一个看看老师给他表格上的星星个数。家长们都说自从有了这个表后,孩子们变得懂得听话多了,家园联系表就象老师教给家长的神奇法宝,孩子们都一个个变了样。

2、家教园地

家教园地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

通过“连心桥”、“回音壁”、“请您关注”等栏目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回音壁传递给老师。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3、家教沙龙

利用家教沙龙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育儿中的困惑等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家长了解到在向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也要为别人做一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摆放碗筷等。家教沙龙的内容组织也可以是让有经

验的家长谈谈教育幼儿的体会,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家长开放日活动、客座老师

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幼儿熟悉的面孔——家长,其实家长中也汇聚了各行各业中的精英,我们每学期还会邀请班级中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当我们一节课的老师,教授小朋友一些平时课堂中不一样的知识,家长教的起劲,孩子们也听的十分有趣。孩子们和家长对于这种形式都十分的喜爱。更好的拉近了家长和幼儿、课堂、教师间的距离。

5、家长会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

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总是教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家长参与性不够,主动性也发挥不出来,很多关于幼儿在家里的个性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没有与幼儿园及时沟通。而以座谈会的形式,就能以家长们关心的教育问题,普遍存在的幼儿行为习惯现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进行交流、互动。家长们可以在座谈会上谈论自己的各方面家庭教育困惑,如幼儿怎样在家长指导下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还可以介绍自己的成功育儿经验,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幼儿园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等。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人,家长会也真正起到向家长宣传教育新形势新观念,听取家长急需解决的育儿问题,共同探讨教育措施的纽带作用。

上一篇:工会加强班组建设下一篇:六西格玛管理策划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