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幼儿的好习惯

2024-07-03

怎样培养幼儿的好习惯(共11篇)

怎样培养幼儿的好习惯 篇1

 怎样培养孩子细心的好习惯?儿子今年一年级,做试卷的时候老师容易粗心,有时候会

一整个题目忘做,有时候简单的加法也会加错,我就是想知道怎样培养孩子细心的习惯专家答复: 尊敬的家长: “孩子粗心”这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有很多种因素可能导致一个孩子生活或者学习粗心,比如:智力、态度、心理因素、视知觉能力发育缓慢、大脑前庭平衡功能失调而导致视觉分辨力过低而引起学习的粗心等。一般情况下,孩子粗心由这些原因造成: 1.儿童的视觉识别和记忆能力不强,所以难免出现看错或看对写错的现象(这种现象比较多地出现在做填空题等文字描述类的题目时)。2.注意力不够集中,心在此而意在彼,那错误也就难免会发生了。3.有时候一些看似是由粗心引起的错误,实际上是基础不够扎实、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技巧不熟练造成的。(尤其在做统计类的题目时,平时没有注意答题技巧。比如,要有序(一行行或者一列列)地数图形,数过的图形要划去,数完后要再检查是否有缺漏等等。)4.孩子心急,也会造成粗心(比如在期末复习练习做得较多时)。5.没有养成良好的及时纠正错误的习惯,平时做事情都有老师和家长来协助其检查错误并改正,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及时检查、及时改错的习惯(一年级孩子的“通病”)。您的孩子属于哪一种情况根据您提供的情况我还不能给出绝对的判断。因此,我只能假定您的孩子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粗心。事实上,孩子在考试中是否粗心是由平时的习惯决定的。很多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粗心的毛病,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做了作业由老师和家长来检查,自己只管完成就可以了,没有良好的习惯和责任意识。再次,在对粗心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之后,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尽量减少由粗心造成的失误。1.不要动不动就以粗心为理由批评孩子,这样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考试过程中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不要粗心”之类的心理要求上,这样反而更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出现更多不必要的错误。我想可以给孩子“我会认真审题”这样积极的心理暗示。2.对孩子的粗心,家长尽量不要采取正面惩罚的方式,以避免对孩子粗心的强化,而是可以运用正强化的方法。比如在孩子粗心时不去批评他,但是在孩子细心地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家长此时及时表扬孩子,强化他的细心,这样孩子就会慢慢接受这种心理暗示,越来越向着细心的方向发展了。3.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孩子养成检查自己作业的好习惯。很多家长都愿意为孩子检查作业,以为这是对孩子负责,殊不知这样孩子就养成了不细心检查的习惯,要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首先要从家长做起。比如平时,后,孩子拿到老师批阅过作业时,家长可以督促孩子打开自己的作业看看,是否有误?如果有误,找找错误原因,如果真的不能发现,可以求助于家长。这时家长不能不要直接指出错在哪里,可以提示孩子读读题目(理解题意),说说解答方法(看看列式是否正确),再重新计算一下(看看结果是否正确)等等,逐步引导孩子自己独立订正,并对于孩子的表现适时表扬,让孩子慢慢养成良好的检查、订正的习惯。4.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用自己的细心去感染孩子,比如把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条,建议孩子学会自己整理东西、收拾房间,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责任感。5.把孩子平时做功课的时间规范为做功课的质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想着玩电脑、看电视。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完成作业,便规定做1小时作业,才能去看电视。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总是心不在焉。如果家长把督促孩子学习的条件改为“再做对5道题才能玩”,结果可能他5道题做得有质有量。因此,家长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方法是:化时为量,即把“再做30分钟”,改为“再做5道题”。这样,孩子的劲儿就来了,从“必须忍耐30分钟”的消极状态,转变为“快把练习做完”的积极状态。这种积极状态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觉中克服了粗心的毛病。尊敬的家长,如果以上方法均无效,或许您的孩子还存在其他问题,请您一定带着孩子到心理中心来寻求面对面的帮助,希望能帮到

您的孩子。

怎样培养幼儿的好习惯 篇2

一、培养专心上课、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上学生是否专心学习, 是否具有学习主动性, 是教学的关键。教学中, 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可以把课前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 纠正自己理解上的错误, 加深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要求学生将课上没有机会解决的问题记下, 以便课后解决。这样学生才能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积极思考, 当堂消化学习内容。为此, 教师要重视以下几点: (1) 进行必要的课堂常规教育与训练; (2) 学会适当的表扬与巧妙的批评相结合, 树立学习的榜样; (3)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力求使教学语言简洁精练、科学准确、规范化, 并且生动活泼, 具有亲和力、趣味性和幽默感, 使学生欲罢不能; (4) 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回答问题, 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5) 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 使其脑、耳、眼、口、手齐头并进, 以增强注意的持久性, 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的熏陶下轻松、愉快地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养成专心听课、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勤于思考、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进入新世纪, 时代的发展进步对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更高了, 以解决常规应用问题和数字计算技术为重点的数学教学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求和满足家长的期望了。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也必须去关注学生创造、创新意识的培养。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讲, 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比学到了多少知识更重要, 更有成长价值。

1. 敢于质疑

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形成、发展的探究学习过程中, 善于发现, 质疑问难, 提出有价值、有针对性的问题, 是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 要千方百计地逐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自主探究的好习惯, 让他们想问、会问、敢问。因为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质疑中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一般来说, 质疑可以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及关键点处, 此外, 还要让学生学会更新思路、变换角度去提出问题。

2. 手脑并用, 注重实践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时段, 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因此,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 重视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比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节时, 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这就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活动角, 让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讨论,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教学中经常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 定能使学生养成勤于实践、手脑结合的良好习惯。

三、养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好习惯

学生回家做作业时, 总是提笔就做, 却不认真审题、读题, 也不认真去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对解题思路模棱两可, 导致了题目稍有变形、引申或综合就错误百出。因此, 教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 教育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操作, 实在不能解决再和他人展开讨论, 打开解题思路;要教育学生不能偷看或抄袭作业, 不能有依赖思想,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从思想上端正作业态度。此外, 还要帮助学生养成下列作业习惯。

1. 认真读题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有不少的学生却不爱读不用心读题。之所以把题做错, 就是因为读题不认真、加字减字造成的。所以, 教师要加强读题指导, 使学生养成认真读题、抓住难点理解题目的良好习惯。

2. 及时完成作业

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除了主要的学习活动以外, 还要进行其他的一系列活动才能满足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甚至把其他活动放在了首位, 把学习抛到了九霄云外, 导致了忘记做作业或赶作业的现象发生。及时完成作业, 有利于改掉学生作业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 为学生的其他活动挤出时间。

因此, 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 加大教育力度, 使学生养成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早上的作业下午完成的学习习惯。此外, 我平时考试督促学生必须用草稿, 而且我的要求是考完试我先收草稿再收卷, 我给草稿也打分, 打的其实是用心分。逐渐地提高了学生的准确率, 也培养了学生干任何事情都用心的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篇3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学校以教育部颁发的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结合实际制定出适合我校校情的《羊尾中学学生守则》等,对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基木要求。在每学年新生入学两周内,以团队活动、主题班会、课间集会、国旗下讲话、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同时,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青团学生会提出“革除陋习,树羊中新形象”、“树立正确消费观,少花父母血汗钱”等倡议,各班学生主动报名成立文明督查小组,轮流值日督查。 通过制度规范和文明倡议,学生增强了规范意识,文明了行为习惯,同时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为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开展“书香满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为了丰厚校园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使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从而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校依据郧西县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开展“诵读中华经典”活动的通知》要求,以“书香满校园”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如:“诵读中华经典,弘扬民族文化”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走进经典、享受阅读、感悟人生。在阅读中汲取知识营养、积累人生智慧、塑造人文气质、铺垫成长道路,进而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打造了一所具有浓浓书香的校园。

三、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把法纪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定期定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法制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如,3月以“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我校常年聘请的有派出所所长为法制副校长,司法、交警为法制宣传员。每学年定时为学生作安全法制讲座。政教处、青团利用团队活动和班会定期对学生进行法纪、交通、饮食、防火、防病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安全自我防范意识。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感恩亲情、回报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精神生活贫乏、价值观扭曲及虚拟世界的冲击,“草莓一族”学生越来越多,孩子们普遍存在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趋势,孩子们渐渐理所当然的被爱,而不懂得去爱,远离了感动,却忘记报恩,以为父母的养育和教师的教诲、他人的帮助都是理所当然的。感恩教育更需要通过主体的参与,首先在既定的情境中,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

感激老师的辛勤教诲。以学校的名义动员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通过如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送一句话等真挚朴实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感激同学的真诚相助。通过开展以“同学如手足”、“携手同行、共创辉煌”等主题活动,以及为身边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感情。

五、扎实有效的开展主题班会,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每周的主题班会时间,由班委会结合学校根据本班同学的思想状况,向班主任提出班会活动主题,发动同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由班委会组织的主题会丰富多彩,展示了学生的才华,解决了很多思想问题。让学生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一些精彩的主题会如:《榜样在身边》《诚信方能成人》等。

怎样培养小学生写日记的好习惯 篇4

——余世昌

写日记能锻炼学生的书写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对他们成长过程的一种记录形式。小学生写日记,能培养他们恒心和毅力,可以很好的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小学生写日记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习惯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深入观察,积累知识,思考问题;能让学生热爱生活,主动去建设生活,培养开朗,活泼,勤劳,勇敢,积极向上的性格品质;能丰富词汇,发展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平时我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而且,我每个星期几乎检查一大,我的标准就是数篇数,不计长短,每周写满七篇的表扬,并运用一节课的时间随机抽签讲评3-5篇日记,一学年下来,学生再也不怕作文了。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是最重要的。一是要以赞扬为主,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在刚学会写日记时,他们大都有着极高的热度。但日记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要动脑、坚持写字(有些字还不会写),又往往会让他们感到惧怕,并难于坚持。因此,在学生刚学会写日记的一段时间时里,教师要悉心地去“扶”,并及时地给予鼓励。不要过分地提高要求,给学生足够的信心;要端正学生的态度,提倡日记的“实用性”; 要照顾差异,把日记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二是多用激励性的评价,民主交流。一般来讲,学生刚刚开始潜词造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而在日记起步中有这样那样的 1

困难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觉得日记也应该作适当的批改,但这儿的批改并不是象征性地打个钩,或横挑坚挑地找毛病。而是像朋友一样地与他就他日记中的问题进行对话,告诉他自己的意见、想法,并与他讨论。同时尽量发掘学生日记中的积极因素,特别注意发现低差生日记中的积极因素,哪怕一个词用的好、一句话写得好,也予以肯定、表扬。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常能看到“你又进步了!”“相信你能行!”“你还会进步的!”等等激励性的评语,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再也不把写日记当成一种负担了。

(二)启发、诱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和内容完成日记

对于小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会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1、说说心里话。

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一次《对××说说心里话》。可以对班主任、其他任课老师说,也可以对同学、家长和自己说,甚至是对社会上其他人,如国家主席、县长、澳门人民等。

两年前,我带的班上有一位非常内向、不善言辞的男同学。可能是因为父母离异,他平时显得郁郁寡欢,学习也没什么劲头。有一次,他写了一篇《对爸爸说说心里话》,反映新婚的阿姨(后妈)比较自私,吃饭时把她喜欢的菜放在自己旁边,在一起看电视时,任意调换自己爱看的频道。他觉得非常难过,对爸爸意见也很大,并想和亲妈住在一起。看了这篇日记后,我立即找他谈心,找他爸爸了解情况。我通过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这对父子思想上的隔阂,减少了他对后妈的偏见。此后,这位同学也渐渐活泼开朗了一些。

让学生写心里话主要也是为了加强师生沟通,促进情感交流。学生有话可说。这一点,前面已有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2、写见闻和感受。

让学生记下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做过的事,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

平时的学习情况、元旦庆祝会、出去游玩的经过、禽流感问题、神舟六号飞船顺利飞天等等,不一而足,都可以写。

3、写想象性作文。

梦境、童话、科幻等均可入日记。

有人说,人在梦中有最大的创造力。既然如此,写梦境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许多异想天开的事情在梦中发生了,多奇妙啊!

4、摘抄。

对于一些妙词佳句(如成语、俗语、名人名言等)、好的段落、好的篇章,都可以奉行“拿来主义”,摘抄在日记中,成为一份精华储备。

5.剪贴。

有时,看到报纸、杂志及其他书籍上好的文章、有价值的新闻报道等,可以剪下来,贴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又方便又快捷。还可以在剪贴的内容旁边加注自己的读后感。

6、画画。

有的同学如果觉得单一的文字过于单调,可以在日记上适当画一些画,花、鸟、虫、鱼、人、物、禽、畜都行。彩色、黑白也任你挑选。只要你喜欢,都可以。这样,既使学生们的日记本更加美观,翻阅起来赏心悦目,又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

还有的同学在日记本上贴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这样也可以。只要学生感兴趣,以上几种形式可以自由选择,但在量上要有一定的限制,如不能一周七天都是剪贴或画画等,要以第二类即见闻和感受为主,其他为辅,不能混淆主次。

(三)引导家长正确辅导孩子写日记

日记无非就是记录一些发生过的事,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可以写到日记里,关键是看家长如何对待孩子写日记这个问题了。有什么感想或者收获,也可以写写心情,写写感受,写写打算和计划,都是可以的,当然孩子那么小没有那么多的目的性或者打算,但孩子是有自己喜欢做的事啊,比如家长可以早上吃饭的时候引导孩子,今天打算怎么过啊,或者说明天想怎么安排星期天啊,等等,或者启发性的讲一些小故事,然后提问几个问题,让孩子懂得故事背后的“故事”,从而让孩子感觉到除了学习课本以外通过爸爸妈妈天天给与“灌输”所谓的知识也可以提高写日记的水平。

应要求孩子每天都要写一编日记,至于字数最好不要限制,让他们把每天发生的事,心里的不愉快都写下来,也可以说写日记是一种发泄的方法,也可以写一些令自己高兴的事。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孩子通常会把心里的想法写在日记里,不想让任何人看到,如果想看,最好征求孩子的同意。这是一种尊重孩子的做法。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发言习惯 篇5

孩子的良好发言习惯,是小学中年级阶段学习习惯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笔者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发言习惯不好的典型学生个体的观察、访谈,获悉其行为的大量资料。在研究个案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直接观察法、个体访谈法,然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发言习惯形成的原因,最后对个案进行反思,提出改善的建议。本文力求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培养学生良好发言习惯的途径和方法,阐述运用培养发言习惯策略在提高幼儿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关键词:良好发言习惯;幼儿;语言能力。

当前,小学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学生的“与人交流沟通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中贯穿发言习惯教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迫切需要。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实施良好发言习惯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幼儿发言习惯的个案研究具体过程

(一)个案一

行为特征:四年级的沙漠同学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宽松,对孩子要求大而化之,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更是一种“慈母型”的宽容态度。他们对孩子过分宠爱,平时说话表达要求不高,使其学习成绩不稳定,并逐渐滋生了许多坏习惯,如:说话意思表达不清楚且浪费时间等。渐渐失去了发言的兴趣与积极性。

现状分析:经过仔细观察,多次耐心细致地谈心和家访,并从其他同学处对其的了解,我对学生没有良好的发言习惯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幼儿正处于好玩的年龄,而他们认为发言只要大概意思对就行了,便选择了放弃对自己严谨的说话习惯的注意;学生家长对其过分溺爱,在家无人督促,父母忙于做生意,与孩子交流沟通较少;学生在小学低年级时没有养成严谨的说话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更加失去对自己语言习惯培养信心。逐渐失去了积极发言的兴趣。

改进措施:基于这几点原因,我做出了如下的改进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首先从一些简单易回答的问题入手,如:朗读课文,领读的等形式,给她充分的勇气,并激发其发言欲望。在其想说的基础上,及时给予奖励,打消其发言的紧张情绪。

2、及时在全班集体同学面前进行表扬,从她的脸上我看到了他要表现好的决心。这激起了她的好胜心理,调动了发言兴趣和热情。在继续读书时进行指点,再次请她范读、领读,她的兴趣增强了,信心足了。

3、再到学生家里家访,把孩子在校发言情况与家长进行了反馈沟通,确立了共同的目标,我们都将扭转这个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习惯定为首要任务。通过家校联系本,让家长把“练习”结果向老师汇报,如外出回家打招呼,在家把上课时的问题重新发言给父母听等。并定期电话联系。通过一周的记录,让学生自己翻阅,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有哪些优点,还存在哪些不足。

改进效果:实践证明,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学生良好的发言习惯就初步形成了,激发起了学生的积极发言兴趣与热情。那么再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发展,家庭的教育力量仍然不能放弃,良好的发言习惯就会慢慢巩固下来。渐渐地,该孩子课上发言次数和质量都有了明显好转。

(二)个案二

行为特征:吴鸿祥同学思维灵活,表达欲望强。平时发言较随意,发言时伴随有拽衣角、双腿晃动、站不直等动作。有一段时期,这个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散漫,不时插嘴,并伴有离开座位等现象,对于老师的制止也不予理睬。

现状分析:经过与家长的沟通与平时的观察,该生发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该同学思维活跃,急需表达自己的思想,有较高的表现欲望,希望得到肯定,会直接跳起来举手喊道:“我知道,我知道!”,导致说话时过于紧张而说不完整.;对于别人的发言没有足够的耐心进行倾听。在倾听别人时,迫不及待地说:“我来帮助他,我来帮助他”,还会直接说出“我!我!”,又如:每次我让学生讨论、堂练时他会多次向老师反映“他/她不跟我交流”、“他/她不会说”、“他/她偷看我的”等;也体现出平时的学习中发言时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不明确。只明白意思,但是表达上欠完整,也不够清楚。

改进措施:通过对几点原因的分析,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对学生的发言习惯进行改进:

1、针对该生的发言习惯问题,作为班主任老师先在生活上多关心他,鼓励班上的同学和他多交往,多交流。在学生的态度上首先明确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略高于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注意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自我反思自己的行为。不仅关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也懂得去尊重他人的观点。

2、对学生的发言提出明确要求:坐正:脚放平、手放好、胸挺起、抬头看黑板;举手:手放平、放直、不跳起、不乱跑、先举手后发言。每次做到后,就及时进行鼓励与表扬。不断进行强化巩固。

3、常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表达个人的观点。尤其针对学生不太会点评的现状,我反复示范,再经常让学生练习点评。经过多次练习,学生掌握了一些规范的点评语言,比如“我表扬„„我希望„„我向对方提一个小意见„„”等。

改进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促使学生主动调整自我的发言习惯,在不断地主动地调整中形成良好的完整发言习惯,逐渐发现吴鸿祥在平时发言中,懂得了与他人交流的方法,能够让大家接受自己的意见。并且学会了尊重他人,别人发表完意见后,他还会带头鼓掌。如果有不同意见时,他会用委婉的话:“他刚才说的不错,但是我觉得还有„„”发言时的条理明显清晰许多。

二、良好发言习惯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1] 其实就是一种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现代人在与人合作交流时的基本素质之一,所以强化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素质便成了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从个案研究中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发言习惯会对孩子的学习思维、其他学科的学习习惯、上课的学习效果等各方面产生影响。而在对当前幼儿良好发言习惯状况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思考的基础上得知,不仅仅是个案的现状,资料显示,幼儿良好发言习惯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一)学生的“发言”是被动的,脱离生活实际;(二)

2、学生在课堂发言中不懂得谦让,学生的发言被少数学生所垄断;(三)发言面较窄,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2] 目前,我国国内的幼儿发言习惯教育现状总体较薄弱。现今小学中,有很多学生还缺乏一种良好的发言习惯。存在说话结巴、断断续续,语言句子不完整,意思表达不清楚等情况。且由于对教学的看重,导致学生发言习惯的养成极其容易受到忽视。

综上所述,良好的发言习惯包括:积极发言与完整发言。发言是一种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发言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并学会进行表达外化、与人交流的过程。它包括回答老师提问、修正他人发言和参加小组讨论三种情况。发言习惯和其它学习习惯一样也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发言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与平时说话是有区别的:口语是指日常口头交谈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而发言习惯是一种书面化的,需要经过酝酿和思维整理的语言。[3] 孩子的发言习惯,是小学阶段学习习惯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语言训练的环境中,幼儿心理上容易形成思维的严密性,有利于他们身体健康以及大脑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对学生要从小养成及时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发言习惯”在教育领域中的研

究有极大的拓展空间。

三、培养幼儿良好发言习惯的具体策略

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结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目前的教学特点,积极运用发言习惯养成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励目标,培养发言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 [1]恩格斯说:“人们通过每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标而创造自己的历史。”所谓目标激励,就是设置或确定适当的目标,激发人的动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激励方法。[4]激励有利于肯定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富有成果的学习成效,尤其是当学生发言出现问题时,我们常以批评为主要的教育方式,结果使学生养成了拘谨、缺乏自信的人格特征。现在的教育要求要学会倾听、沟通,特别是当学生犯错时,不妨绕个弯,表扬他们说的好的地方,还要说清楚好的原因,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适度引导,让学生学会倾听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1] 学生发言情况能否有不断的提高,并最终养成习惯,善于倾听是不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学生:能认真听取别人的讲话,尊重讲话人;在听取别人讲话时不随便打断别人;能及时地掌握别人讲话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能做出分析和评价;有不同意见能善于和敢于与人交流。专心听讲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每一次“听”前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语言能力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会不断提高。与自己的发言进行比较,最后用自己的话再次完整地进行表达,集体进行评议,逐渐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训练说的能力。

3、立足课堂,给予学生锻炼平台

现代课堂教学是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时也包括学生与媒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班级授课制中,师生中的有序发言是完成这种合作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渠道。[5] 在孩子们说的过程中,不断巡视随时要注意纠正孩子错误的读音和用词,还要教会他们把话说清楚说完整。用示范的方法调控语速,使孩子们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学生知道什么该做,怎么做,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好,给出他们好的原因,大大激励学生正确思考问题的能力。

4、多种学习形式,全方位养成习惯

各种活动形式中的训练。将学生的良好发言习惯训练有机渗透到日常的晨会、思品课、班会课中,对学生良好发言习惯的养成作重点指导和训练。学生的良好发言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在班级中,通过小组、组间、师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互相交流信息,共同解决新问题。良好的发言习惯应是在尊重同伴或辩论对方的同时,超越自我,表现自己,这就是竞争。辩论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言训练,它最能锻炼人的口才,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采取引探、讨论式教学方法。

5、融入集体,加强榜样环境感染

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是学生直接交往中的一些榜样,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产生一种持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班杜拉所认为的:“事实上,由直接经验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 [6] 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语言示范:脸上的表情写满了一个人情绪。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做的行为规范和不规范,直接影响到班级的集体荣誉,这样也能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6、家校合力,全方位训练语言

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学习习惯影响很大,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7] 要帮助学生良好的发言习惯,仅仅在学校中进行时不够的,必须取得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为此,除了座谈会、专家报告会、家长会等形式的相互交流外,还定期进行家访,老师和家长一对一相互交流孩子学习习惯培养情况。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指导家长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氛围,同时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来我校传授教育孩子的方法。

7、依托各类朗读训练,提高语言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虽然很丰富,内容也很广泛,但毕竟不够严密、规范。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一方面规范了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通过反复朗读、背诵,并通过反复运用就可以变成自己的语言。尤其是一些名篇名段,语言清晰流畅,扣人心弦,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语言训练过程中,还应注重利用教材中的内容。现在的小语课本中每单元都安排“口语交际”练习,其中的内容丰富多彩。每次的口语交际我都精心组织,让每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锻炼。

8、预防反复,促成由“量”到“质”的巩固

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意志在良好发言习惯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孩子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难以形成。[8] 良好的发言习惯初始是不稳定的,然而又总是通过反复坚持、不断训练逐渐稳定最后达到巩固。关键在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求统一和常抓不懈。如果教师要求不统一,则会使一些自觉性不高的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发言习惯。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予以强化,老师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善于观察,发现正反两类典型。重点帮助习惯差生,促其改正,要求学生时时处处规范言行,长期这样,才能慢慢见效。进行专门的指导,提出具体而明确定要求,细心扶植,逐渐提高习惯的层次。

怎样培养幼儿的好习惯 篇6

前几天,看了一篇关于王石的文章,文中引用了他的一句话“弱者为了舒适找借口,强者为了明天养习惯 ”。先不管对王石这个人作何评价,但他每天坚持的健身、阅读、写作等5个习惯,确实让人感到凡成功之人必有过人之处。我还记得之前有报道说其人登珠峰时,过了大本营别人想玩玩想晚睡晚睡,可王从来是严格按计划作息,结果上了7000米后很多人体力不支,而王顺利登顶,可见好习惯的重要性。

养习惯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样一起入职的同事,刚开始在一个起跑线上,为什么几年后有人已经崭露头角甚至成为骨干,有人还在原地踏步?关键就在那些看似不起眼实则足以积硅步而至千里的小习惯上。看看身边那些文字高手,习惯虽各有不同,但仍进行了梳理,期望得到一些规律,以期参考。综合起来,可以称之为“十个一”。

每天背记一句习总书记经典讲话。不用多,一天一句足够。但要记得非常精准,不能有丝毫出入。平时,我们在学习领导人讲话的时候,看到经典语句就标出来,以便订下背记计划。日后起草文章的时候,既可以原文引用,又可加以拓展,变成自己的语言,这样文章的层次自然上去了。

每周梳理一次高层的声音主张。主要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有关讲话。已经承诺大家,每周一会把领导人上周的重要讲话梳理发布在公号上,大家可以结合着自己收集的资料一起看。不一定要背诵下来,核心是把握方向、掌握遵循,做到时刻跟上看齐。

每两周研读一篇社论评论。主要是跟踪人民日报或人民网。人民日报有微信号,人民网有个重要言论库,大家都可以搜索到。每周选一篇自己岗位相关或者是感兴趣的,认认真真研读几遍,从谋篇布局到行文走笔,从文章破题到论点论据,从标题提纲到精美语句,都要悉心品味,真正学深学透。

每月精读一篇习总书记重要讲话。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有时讲话比较密集的时候就要随到随学,但还是要订好计划,即使学过了也要专门安排时间进行精读。参考上述研读评论的方法,真正学深悟透。尤其要做到的是,把精辟的语句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或者是标记好,确保写作时随时能找到。

每月研读一份综合性文件。主要是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的决定、意见包括比较重要的通知、通报等等。为什么专门学这个?因为文件本身就是很好的材料。尤其是一些活动的意见、方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语言也很精练、很精道,非常值得学习。而且学文件对于把握当前形势任务、着力重点都很有裨益。

每月研读一篇本单位主要领导讲话。无论是哪个部门,无论是否专门从事文字工作,都要重视这一条。主要领导讲话通常蕴含本单位发展的大局、大势、大事,把这些研究透了、把握准了,起草材料就会方向不偏、焦点不散,业务工作也会容易出彩出效。特别是对秘书等领导身边人来讲,这是提出符合领导意图建议的前提和基础。

每月研读一篇友邻单位经验材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友邻单位或者本单位别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要注意留心、随时收集,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学习研究,把别人的好成果学到手、转化好,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收效。当然,把好材料收集好,遇到紧急任务还可以救火哦。

每月研读一篇古文或古诗词。这是个“偏方”,但大有裨益。学古文有两个好处,一是给文章增色,总书记很多讲话都引用古文,使得整个文章很厚重。另一个是锻炼我们用笔的精炼程度,公文很多时候需要用很精练的语言进行表述,经常学古文的人能够养成精准用词的好习惯。

每季度读一本哲学书。这个时间拉的比较长,大家可以视实际情况定。因为哲学书籍一般比较难懂,我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看了半年才看完,当然主要是太懒。但不管时间长短,这个习惯要养成,哲学书是我们写材料之人区别于业务人员的重要法宝,也是让我们能够用全局的、前瞻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的有力武器,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每半年写一篇调研报告。其他练笔的文章因人而异,有的本身就在文字岗位,单独再要求多久写一篇文章没有必要,有的非文字岗位人员更无需专门要求写作。但调研报告建议大家写一写,如果半年太短可延长至一年。写调研报告绝对是一举数得,既能逼自己了解一线情况,也能锻炼分析问题、剖析原因、提炼经验、研拟措施等各方面能力,如果弄好了呈给领导更会有意外收获,会让领导觉得这个同志想干事、实干事,这才是真正的践行“三严三实”。

怎样培养幼儿的好习惯 篇7

关键词:数学课堂,习惯,自主学习

我校数学组曾经做过一份学生数学学习调查表及14年我校所有新生水平测试的统计表。

在调查表中,我特别注意到以下几条。

问:你什么时候起开始没学数学?

A.小学B.初中C.不记得了

选择A、B、C的百分比分别为16.39%、52.46%,、31.35%。

分析:这一条调查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我们的学生中有不少是在初中或更早的时候事实上就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

问:能认真完成数学作业吗?

A.基本能B.抄袭的C.能自己很好地完成

选择A、B、C的百分比分别为32.79%、54.10%、13.11%。

这说明了什么?我们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完成作业是靠抄袭!

问: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让你不喜欢数学?

A.难B.枯燥无味C.不实用

选择A、B、C的百分比分别为57.38%、40.98、1.64%。

这一条反馈很清晰告诉我们,我们的学生不喜欢数学,或者讨厌数学原因归结起就是:难和枯燥。

14年对新生所作的水平测试统计结果如下:

从这个结果中我们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不及格,根据我们的分析那就是有近一半的学生初二的基本水平没有达到;30分以下,那就是初一基本水平没有达到。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如何教学呢?

我们觉得,一个班,学生之间可以有基础、能力及兴趣上的差异,但能够做到的是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我们就从课堂入手,立足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一、把教案变学案,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在职校上课你要让学生一直安静地听你上课,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数学课堂“一听就困”的学生不在少数。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苦,这是我们职校数学课堂很普遍的现象。我们得想办法改变这种“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把教案变学案有助于改变这种听课学习的模式,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设计出一个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只要学生照着这个流程做下去就可以学到本节课的相关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不是让你听,而是让你做,学生自己按老师设计的步骤去自主学习,这样学生上课的时候就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我们就用这个流程去带着学生,逼着学生去学习,让他们养成一个自己学习的好习惯,让我们老师从“讲的苦海”中脱离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引导者。

当然,我们老师得在这个学案的设计下足功夫,要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要让多数学生易上手才行,如采用进阶练习模式;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符号、字母、算式,要把这些抽象的、枯燥的东西变得有趣,得多用心思去做,要坚持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重视情境创设与互动设计,要让多数学生很乐意一步一步地做下去。要设计出一个好的适合自己的学生的学案,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去探索与实践,有的时候我们费尽心思作出一个学案,而学生却不买账;有的时候,我们从网上看到一个很完美的学案,拿到自己课堂一用,却发现原来只是“看起来很美”而已。学案好复制,但效果却难以复制。“功夫在课外”,我们的老师想要课堂“省心”,就必须课外“用力”。

二、加强辅导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从前面的数据分析我们能感觉到,我们的学生数学学习基础及能力差异很大,近一半的学生初二的基本水平没有达到。我们的学生“欠账”太多了,他们需要帮助。有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知道某个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只有当我们面对面辅导的时候才知道,或许是不理解某个很简单的符号,或许是移项的时候不知道变号,或许是没听说过某个很简单的概念等等。他们在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非常需要我们老师的帮助,这种帮助是面对面的,这样才有效。或许,有老师会认为,我们的学生你让他听都学不会,他自己学能学会?而事实是,你讲他不听,或不爱听,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很欢,学生昏昏欲睡一大片!让我们老师从讲的劳累中脱离出来,引导学生学习,走到学生面前,去了解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或许你会发现他们没你想象中的那么不好,只要他愿意学的话。

三、创新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长期坚持,只要学生肯积极回答问题,答错了也能得到我的过程性加分鼓励,这种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有不少学生数学学习很努力,很认真,取得了他们所能取得的最好的成绩,但是在唯分数论英雄的氛围中,他们得不到肯定,相反他们被定义为“差生”。数学学习不仅需要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也需要情感基础,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这一点,并不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心理需要。我们职业学校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我们的职校生活泼好动、乐于参与的天性,更多设置一些符合职专生心理需要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活动的认同感。只要学生愿意参与学习,乐意思考,不管他的答案如何,他的表现就值得肯定。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职校教师要创新评价方式,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善于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进行心理辅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增强他们数学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从而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好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安全进餐的好习惯 篇8

一、明确要求,创设环境

1手是人体接触外界最多的部位,也是做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天生好动,他们常常在吃东西之前忘了洗手,这样很容易把病菌带到嘴里,所以我们要经常提醒孩子,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手脏了要洗手的习惯,并保持小手的干净。帮助孩子养成进餐前用肥皂水洗手的习惯,手洗干净以后要把小手保护好坐下来,不可以在这摸摸在那摸摸,如果饭前不进行洗手习惯和正确洗手方法的引导,会导致孩子把病菌带入嘴里。容易感染疾病。特别是在流行性疾病的高发季节。

2 在吃饭前后,幼儿要保持安静。餐前学会安静的等待,仔细地听老师介绍饭菜名称和这些菜的营养价值。在指导幼儿传碗的时候一定要引起每个孩子的注意,让他们集中精力,双手接碗传碗,以防止相互碰撞打翻碗,刚出锅的饭菜都很烫,容易造成烫伤事故。吃饭时要求坐端正,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进餐的时候要做到安静的,匀速的吃,特别是遇到孩子喜欢的饭菜时,一定要提醒他们细嚼慢咽,防止有噎着,呛着的现象发生。我们还会针对部分孩子吃饭慢的现象,鼓励他们谁把饭吃的干净且快的宝宝可以得到小贴画等奖励,这样那些不专心吃饭的幼儿就会相互比着吃,吃饭的积极性很高。当然,这当中我们也会控制幼儿吃饭的速度,不会让他们出现狼吞虎咽吃饭过快的问题。吃完饭以后要自己送盘子、碗。送碗的时候一定要强调,不能跑,不能推推搡搡,不能把勺子放在口中。最后擦嘴、漱口、端小椅子坐好。

二、正确引导,纠正不良习惯

用正确的语言引导孩子把不喜欢的菜吃完。如有些幼儿不太喜欢吃辣椒,每次吃辣椒的时候我就会对孩子们说“辣椒是我们的朋友,他的本领可大了,他可以把我们肚子里的细菌、小虫子等这些坏蛋都给赶走,小朋友们,我们要不要吃啊,”这时候几乎所有的小朋友们都会说要吃。孩子就是这样,听到别人说要吃,看到别人吃得很香,就也会很高兴地跟着大家一起吃了。有些幼儿不喜欢吃菜,我就告诉孩子们多吃菜菜身体才能强壮,才能让自己变的聪明,将来才能考大学,这样激发孩子的积极性,才能吃得香,避免因为偏食而造成的身体发育不良和营养的不均衡。

三、注重个体差异,方法灵活

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是比谁吃得多,吃得快。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吃的越多身体越健康,其实只要孩子达到他所需要的营养就足够了。孩子吃得太快太多不但伤害孩子的肠胃,还容易引起孩子肥胖。据有关专家说,若干年后肥胖将成为全世界的一个问题。肥胖不仅行动不方便,而且还会引起很多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等,这些都是由于肥胖引起的。我所管理的肥胖孩子中就有几个经常会上呼吸道感染。做为一名保健老师我经常跟肥胖儿家长沟通,了解肥胖幼儿的饮食习惯。如有的肥胖儿爱吃肉不爱吃蔬菜,有的肥胖儿吃饭特别快。进班级看餐前餐后的时候我就会特別关注这些孩子。对待不爱吃蔬菜的孩子我会对他说蔬菜是我们的好朋友,蔬菜对我们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比如说胡萝卜,如果我们经常吃眼睛会很漂亮,而且我们小朋友还会变得很聪明。对待吃饭快的肥胖孩子通常饭前给他喝一碗菜汤,然后再吃饭。由于肥胖的孩子通常食欲都比较好,喝了汤以后吃饭还是比较快。有时候要控制孩子的饭量。

四、家园配合,共同引导

幼儿有个良好的安全进餐习惯,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饮食方面,家长对孩子比较“松弛”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爱吃的干脆就不吃,总是由着孩子说了算。所以,使孩子造成偏食的现象。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也向家长提到了孩子在幼儿园吃饭吃碰到的问题,每次孩子们在吃饭的时候,我也一直在关注着,为什么孩子们在饮食方面有这样的差距。有的孩子甚至在肉的时候,老师帮忙喂他,他还是全部吐出来。如果现在不改正一旦形成了这个坏习惯,那以后对于他们的健康身体是大有影响的。因为现在孩子正在长身体,各方面都需要营养。同时,也向家长了解了有部分孩子在家中是由成人喂饭的,甚至有的孩子要家长哄着吃,追着吃。另外,幼儿偏食、挑食、饭前吃过量零食的现象也很普遍。所以,我认为安全进餐习惯的培养少不了教师的耐心教育,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协调,从而使孩子更快更有效的养成好习惯。

培养孩子有礼貌的好习惯 篇9

说给孩子听

在宝宝六七个月大时,就能听懂大人的语言,只是还没有说的能力。但是,家长不要认为因为孩子还不会说话,就不重视语言礼节。语言能力是由听说发展到读写,因此在听懂大人语言后就开始发生作用。所以,不要忽略怀中小宝宝的感受力,他此时就对礼貌的言谈有了感受能力。

家人互动有礼

许多家长在外会以礼待人,但在家中却往往用命令的口气指使家人,而幼儿第一个接触的生活环境就是家庭。因此,即使在家里,即便是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也应该持有礼貌的态度,要知道,生活互动细节会在无形中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

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篇10

——寄语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和老师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小孩子去学校学习,就是让他们在漫漫人生道路上,不断学会认识,学会辨别,学会学习,学会联想,学会欣赏,学会做人,学会品评,学会创新,重要的还是学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家长们要明白: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相对而言,智力与能力基本上都在同一起跑线上,除非家庭文化素养非常好的孩子,他们得到的见识与能力会略高点。小孩子从幼儿园一节课20分钟的玩中学习,一下过渡到一年级一节课40分钟的基本上在座位上学习,一般都不习惯,更难以集中精力学习。美国教育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形成,学习等于零。”作为小学一年级的老师们要知道: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考试分数更重要。开学的第一堂课,第一学期,第一学年,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教育,除了传授知识,主要的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是:(1)与生理卫生有关的学习习惯:科学用脑习惯、科学用眼习惯、写字握笔习惯、看书坐姿习惯、有规律的作息习惯等等。(2)与学习方法有关的学习习惯:认真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勇于提问的习惯、乐于研讨的习惯、阅读的习惯、自学的习惯、及时复习总结的习惯等等。(3)与学习态度有关的学习习惯:专心的习惯、仔细认真的习惯、惜时的习惯、讲求效率的习惯、勤学的习惯、虚心的习惯、独立学习的习惯等等。

要教导孩子们学会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生活起居习惯,独立自主习惯,整理学习用品习惯,面对困难解决的习惯,思维习惯等都要进行有意识地培养。这些习惯一旦养成了,学习自然没问题。

为了培养小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一是要经常主动地到学校去拜访老师,了解孩子学习和教育的情况,特别要了解学校最近开展了哪些教育活动?对孩子提出了哪些要求等。这样,您在家才能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如果您对学校的教育情况不了解,想配合也不知从哪里下手,甚至还会有意无意地拆学校的台,妨碍孩子好习惯的形成。二是要有主动配合意识,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中积极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有了这个意识,在家里说话、办事就会注意与学校同步;没有这个意识,就有可能背离学校的教育宗旨,甚至起相反的作用。三是要转变观念,一切从教育需要出发,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要明白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掌握知识,健康成长,在此过程中会有意识地设置点困难,让他们吃点苦,受点挫折。对此,有些家长往往想不通,不配合,只顾眼前溺爱孩子,不但没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起了坏作用,不利于孩子吃苦耐劳好习惯的养成。四是虚心向老师请教,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合力去共同教育好孩子。

怎样培养幼儿的好习惯 篇11

关键词:音乐;培养习惯;小班幼儿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尚小刚入幼儿园不久,离开父母很难短时间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家中的一些行为习惯还很难改正过来,甚至会出现一些新的不良的常规习惯,然而幼儿的心智发育是刚起步阶段,对于幼教的说教可能产生不理解的现象,没有办法真正的纠正一些不良的习惯,所以有必要通过音乐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一、利用音乐安抚幼儿的情绪

小班幼儿的情绪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甚至容易出现哭闹不止的现象,这时候幼教应该学会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来安抚他们的情绪,音乐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安抚办法,这时候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能够很快的改变幼儿的心情,而且将他们思维带入到另一种愉悦的情境中。幼教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逐渐的使小班幼儿克服这种情绪波动较大的现象,使他们能够越来越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逐渐融入新的大家庭中。

二、编制歌谣教育幼儿

儿童歌曲深受广大幼儿的喜爱,因为这些儿童歌谣一般取材于生活,节奏欢快而且演唱起来朗朗上口,所以通过儿童歌曲更能够向小班幼儿们传授更多的生活常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教在向小朋友讲解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要贪玩跟陌生人回家等,这些生活常识可以由教师编成儿歌唱给小朋友听,幼儿通过学习儿歌的过程就能够牢牢记住这些道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就学会自己保护好自己。

三、通过音乐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

音乐可以熏陶幼儿的情感,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中幼儿的情感得到更好的丰富,孩子从小接受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对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对孩子以后各方面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经常聆听音乐的人身心更加健康,面对生活更加乐观积极,在人际交往上也体现出更多的优势,所以有必要通过音乐的方法培养幼儿健康的心智,使他们成长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四、结语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過音乐逐渐的使小班幼儿拥有良好的常规习惯,无论是在对待生活的态度还是在情感的表达方面,音乐都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很好的途径来培养良好的习惯,使他们能够越来越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逐渐融入新的大家庭中。

参考文献:

上一篇:消防作战训练安全心得体会下一篇:关于小年祝福朋友圈语录(通用6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