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培养怎样的学生(精选11篇)
学校应培养怎样的学生 篇1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教师应怎样做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让学生明白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过程中,具体体现在乐于课前准备、活于课堂探究、勇于课后延伸,及时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等方面。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教学生学会记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和听课笔记的习惯,把教材中最精华的知识和听课中的思维成果记录下来。其具体措施如下:
1.记提纲。它对学生理解、掌握新课的知识体系及复习起“桥粱”作用。
2.记异处。所谓异处,就是多于课本的内容。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扩大知识范围、启迪思维等很有帮助。从而使所学知识更系统、更丰富。
3.记问题。所谓问题,就是记下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点或自己的某些思维观点等,以便课后与同学或教师讨论交流,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观点。
4.记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记下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对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大有益处。也能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生自学
自学能力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教会学生自学,是学生能独立掌握知识、运用如识,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对他们终身的发展将会有着很大的捉进作用。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关键是阅读能力。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是课本,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本功。相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收获是不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预习的方法,阅读是要做到边读边思考,边作记号,领会了再读下去。对重要的内容要重复读,对难点内容还要展开讨论,对于例题,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解题思路和技巧。
同时,对预习阅读的不懂之处,可先作记号,作为听课重点,这样既有利于听课的有意注意,还可提高听课的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认真设计一些巩固已有知识并向新学知识过渡的提纲,以促进学生的有效预习。在学生自学还不太成熟阶段,教师还要多充当“导读”的角色,多点拨自学方法,使学生少走弯路,多获效益。在学生自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辅导和总结工作。良好的自学习惯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教师只有通过经常、合理、有效的活动来强化,并要及时检查自学
效果,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养成,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教学生会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会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兴趣,启发学生弄清各种概念的内在联系。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关键的地方设疑,引导学生找错、辨错、改错,对学生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讨论,促进全体学生的积极思维。对经常提出问题的学生应及时表扬,对提出有创建性问题的学生要鼓励,充分肯定其积极思考的精神,对回答问题时出错的学生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
四、教学生会总结
总结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教学中,每当讲完一个概念,讲完一道习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学完一个章节,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让学生在学习了一个知识点后理清思路,将知识点纳入知识系统。若学生的归类、总结有不完善之处,教师应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提示,让学生矫正,得出正确结论。在教学实践中,长期注重多层次、多角度教给学生总结的方法,学生就会积累成一种学习经验,这就是学法。
总之,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关键在学法的指导,不仅是为了提高学习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会并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有爱心、耐心、决心、恒心。同时,良好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其意义是深远的。
学校应培养怎样的学生 篇2
法律素质是由法律意识、法律观念, 法律信念、维权意识, 法律知识水平等因素构成的个人内在品质, 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198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做出了关于在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 明确指出:学校是普及法律常识的重要阵地。大学, 中学, 小学以及各级各类的学校都要设置法律教育课, 或者在有关课中增加法律教育的内容, 列入教学计划, 并且把法律教育同道德品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认真贯彻和实施普法政策是一件于国于民具有重大和长远意义的事情。
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法律素质如何?他们对法律课有何要求?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对三个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 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法律素质对个人成长有重要意义, 应该知法、守法还要懂得“用法”;但当回答如何“用法”时, 大部分学生又显示“困惑”, 有的是辨识不清是否“违法”, 有的是不知如何处理各种关系, 例如:法律和道德关系有何关系, 法律与感情冲突时, 如何调控情绪, 坚定法律立场, 以及如何提高维权意识和采取正确的维权手段等。中职学生年龄正是青春期发育阶段, 生理的变化, 产生心里和情绪的变化, 从而引发行为的变化。面对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中职生来说, 及时矫正“情绪障碍”, 避免“品行紊乱”, 让法律道德规范深入其心, 奠定“理性精神”是法律课教师应尽的责任。
二培养中职学生法律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法学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学科, 法律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实践性和适用性。以“冷面孔”出现的法律、法规, 与中职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存在较大的“分歧”, 所以, 法律课教学必须将课程特点、学生特点、环境因素相结合, 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 才能达到传授法律知识, 辨识法律现象, 分析法律问题, 运用法律手段, 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首先, 法律课教学内容要实现“三贴近”。
一是贴近生活, 即要让法律课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让学生能体会和感受到“生活有法”, “依法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 备课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与年龄、心理、专业特点, 因人制宜、因时制宜, 选取教学方法, 开发校本教材。
二是贴近岗位需求。中职学校的学生将来会根据专业方向到相应的职业岗位上工作, 学校教师在培养其专业技能、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应该向他们传授职业道德与相关法律知识, 培养学生牢固树立起“依法从业”的观念, 以确保在职业岗位能“顺利”成长。
三是贴近社会形势。教学内容贴近社会形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结合新闻事件及时进行法律教育。例如:借助全国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 向学生传授国家公共场所安全保障法律知识、故意伤人处罚条例等;通过“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 指导学生学习“企业职工劳动法”、讨论对有关法律术语的理解,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利用法律武器解决问题, 保护自己;通过“公益救助”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让大家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条文并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为建立相关的保障条文和机制献计献策。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关心国家、关注社会, 树立公民意识, 体会到“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关系, 从而建立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建和谐文明社会的信心。
其次, 在专项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
平时可以利用班会时间, 设置辩论赛, 开展有关法律现象的辩论赛;利用每年的“普法教育日”, 举办法律常识知识竞赛;利用一些特别纪念日, 了解相关法律条文内容。如“教师节”到了, 让学生了解一下“教师法”;“3.15”到了, 学习一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
另外, 在校企合作实习活动期间开展知法、守法教育。;因为每种职业都担当着特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 并因此形成了各自特定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在校企实践合作中结合职业岗位的特殊性, 培养学生依法行事的法律意识。例如计算机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多从事财务工作与财务相关的工作, 在法律教育内容中应重点讲授或补充经济法方面的知识。
最后, 学校要建立多学科相融合的法律课体系。
学校的法律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要使法律教育行之有效, 就要建立多学科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结合学生实际, 编写出易懂、乐学、实用的校本教材。因生制宜的校本教材从内容上能体现多种教学内容的“三贴近”, 突出时用性、适用性、时代性, 还可设计多种教学方法, 如讨论、辩论法、案例法以及模拟法庭, 小品表演等启发式、互动式教学, 使“冷面孔”的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从而让法律课成为一门让学生“喜闻乐用”的实用性课程。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们对法律课感兴趣是做好培养学生法律素质的关键, 而本人认为选择好法律道德水准高、业务知识和能力强、热爱此项工作的教师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摘要:法律素质是中职学生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 贯彻和实施好法律素质课教育于国于民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应怎样培养阅读的能力 篇3
在小学教育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由语文教学承担,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比重最大,阅读教学的质量,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质量,不仅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而且是影响整个小学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但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是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一学期很吃力地学习了十几节课文,甚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了上百篇课文;而最后还是学生不一定能有效的独立阅读。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培养得不到实现,将影响写作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说能力是读写能力的基础;而读书又是作文的基础。读书是吸收过程,作文是表达过程;只有吸收得多,才能表达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读书和作文的关系,这也是现在的中小学生作文写不好作文的最大症结。所以,会读书是中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能力。
那么怎样来提高阅读能力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朱樵在论读书时说:“还有一种读书是吸收性的,当然也可以是消遣性的,它没什么规矩,不分时间和地点,也没有别人指导或者干扰,书是你唯一的对象,你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你可以在午后风景优美的湖畔读,你也可以在汽车火车飞机上读,你甚至可以半夜起来在卫生间里读。你可以是一个三岁小孩趴在地上三分钟读三本书,你也可以是一个百岁老人戴着眼镜手里还拿着放大镜一分钟读一个字。你可以读一本很严肃很有意义的书,你也可以读一本十分无聊的书。一句话,就是完全由着你来。”
但这种兴趣的培养是建立在无限的可以却也带来无限的可能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一本书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你可能读书读成了一个伟人,你也可能读书读成了一个坏人。常说的,读书使人进步;事实上,读书也可能使人退步。因为书也有好坏之分,那就要看你读什么样的书,怎么去读,怎样去理解一本书。这正是我们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所要传输给学生的,让我们只做一座灯塔,而让学生自己做一名舵手。而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要使学生对读书感到兴趣,使之读后有所得,只有使学生养成从读书中求得乐趣的学习习惯和爱好,才肯下功夫去学习。关键就在于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的启发和指导。
二、广泛是最大的源泉
英国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也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首七言绝句我非常喜欢。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高尔基用“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来诠释了这种感受。 故而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们也应具有“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的读书情怀。
三、习惯是最佳的方法
有人似乎“喜” 读书,一定时间或一个阶段内,勤读不倦。但之后,也许某个目标已经实现,也许某个目标无望实现,不知不觉间,曾经朝夕相伴的书被束之高阁,再也不闻不问了。这些人并不是真正喜读书的人,他们只是将书作为一种工具、视读书为一个路径罢了。对他们而言,人情世故似乎比读书更重要,读书本身的乐趣,早已荡然无存。真正喜读书的人对书始终不离不弃,书之于他们,就如同空气、水和食物,是生命的必需了。
马未都说:“一个人能否很深地走进书中的世界,读出内心真正渴望读的内容,培养读书的乐趣非常重要,而乐趣的养成,又与我们的读书习惯不无关系。可以说,读书是我们一生中最应该养成的习惯。”阅读作为一个习惯的养成其实挺不容易的,而阅读习惯又要靠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来养成。培养读书习惯,应着力于营造一个读书的环境、一种学习的氛围,这是至关重要的。“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为什么?因为你深受感染。这就是环境和氛围,它存在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呼一吸之中,影响你,同化你。
与此同时还要有另一种习惯与之相随,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做读书笔记对加深理解记忆有很大的帮助。人的记忆能力是有所不同的,每个人的记忆都存在着遗忘或模糊不清的过程,人的记忆容量也是有所不同的,不可能读过的文章或书籍的内容记得一清二楚;而读书笔记就可以弥补我们这方面的缺憾和不足。做好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整理阅读过的内容,弥补我们记忆不足的空白点。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
学校应该培养怎样的人 篇4
静
如果问学校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我首先会想到的是我们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最后就是,学校教育究竟是什么?它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那么,我们就先来说说什么是学校教育吧。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另外,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至于学校教育有何作用呢?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因此,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他们应当掌握的知识。对知识掌握的效果如何,要通过考试来检验。尽管今天的考试方式还很不完备,但它不可缺少。然而,学校教育的作用并非仅此而已。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学会更好地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要使青少年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动力、热情和必备的基础;要使青少年在纷杂的食物中学会选择,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要为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提供可能和条件,使他们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和鲜明健康的个性;要使青少年拥有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内心和优雅的举止;要使青少年学会清醒而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在社会上恰当的位置,并养成时时自我反省的习惯,学会自我调整,使自身不断完善;要使青少年逐渐懂得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和对后代的责任。总之,学校教育要有助于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使今天的青少年在未来生活中更加文明、更加科学、更加幸福、更加美满。学校教育绝不意味着只是让学生将几本教科书烂熟于心。
然而,回到今天,重新审视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确实是不得不让人担忧。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我个人比较关注以及在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只能单纯为学习而学习,使得学生缺乏提问的思维。具体来说,现在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历史材料,教师会逐章逐节把它灌输给你,让你背下来,然后到考场上去对号入座,求得高分。如此一来,教育的真正目的被忽略,学生的能力并未得到提高;
(二)僵硬的教育正在扼杀创造力。自由是创造力培养的早期土壤,这样的土壤能保持现货的绿色思维之河的流动,可是我们的教育是最没有自由精神的,僵硬的体制死板的教材,老师永远是不可侵犯的权威。这种长久形成的惯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大阻碍,什么都听老师的,自然属于自己的真实的想法就会慢慢消失殆尽;
(三)学业压力过大,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难以想象的煎熬。我们的孩子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面临着残酷的竞争,数量有限的优质学位人人渴望,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只能是比别人更加努力。这样的一种思维惯式影响的不仅是学生自己,甚至家长、老师以及整个社会。这是危险的,正是因为这种可怕的“共识”才让我们的孩子过早地承受繁重的课业压力。基本上,他们都是在书本和升学压力中度过自己最宝贵的童年和少年的,但是这并不是有益的,甚至是违背青少年成长规律的。
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以及中国教育现状的分析,我们必须严正地提出这样的一个疑问:学校到底应该培养怎样的人?
学校应该培养“正常”的人。这听来或许是有点荒谬,但事实也就是如此。一个正常的人并不仅仅就是指四肢健全,智力达标。而是除了这些之外,品德上的“正常”也是应该被注意到的。我们不希望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只是会背莎士比亚或是只是懂得运用几何原理,我们更希望,在19年的受教育生活中,他们可以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有责任心,上进心和有爱心的人。人才难得,可是我们也应该要懂得先成人,后成才的规律。
学校应该培养“自然”的人。怎样才算是自然呢?根据青少年的身心自然发展特点的观察研究,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按年龄划分受教育的阶段,以及各阶段教育的要求、组织、内容和方法等具体措施。其中,在道德教育方面,他还认为,自然(天性)、习惯与理智是三个基本要素。可见,遵循自然是宇宙万物都必须遵守的永恒定律,教育也不例外。因此,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给予相应的教育,从学生天性出发,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变成一个自然的人。
学校应该培养敢说真话的人。由于受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不管做什么,都像是在做政治题一样。作文有模板,不管遇到什么题目,照套就好。数理化做来做去都是那些题目,而且永远做不完,可是你又不得不做,因为考试就考那些。在这样的一种模式下,我们真的很难找到那些敢于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的人。而历史教训也告诉了我们,说真话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此一来,敢说真话的人就真的是凤毛麟角了。可是现代社会需要的就是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要有那种敢于探寻真相并说出真相的勇气。因为在到达这个敢说真话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他们可以在不断地肯定与否定过程中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思辨方式。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摆脱旧俗与权威,到达自己向往的自由境地。对他们而言,这不仅是一种知识上的升华,更是对自己人性的一种思考。
当代大学生应承担怎样的历史责任 篇5
——论当代大学生应承担什么样的历史责任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怎样度过: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题记
我们知道,人的一生总是或多或少的需要承担一些责任,无论是‚穷则独善其身‛,还是‚达则兼济天下‛。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而作为较为敏感的当代大学生更是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因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如何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谈及责任,很多的大学生还是能延伸到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不可否认,从小我们便被灌输着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的理念,而这样的理念可谓是深入骨髓,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中。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究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历史责任呢?我觉得应该有以下三点:
第一 回望历史,牢记历史,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认清历史纵横轨迹和社会发展需求。
我们都知道,大学是近现代教育的产物。而大学生作为一种新兴的群体,对中国近代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无论是早期的留学国外的留学生,还是后来国内爆发的五四运动,12.9运动为主力军的青年学生,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与楷模。
回望历史,中国的近代史应该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一曲血与泪交织的乐章,一首全民一心、自强不息的赞歌。我们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我们也不能忘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经验。只有不断的回望历史,牢记历史,我们才会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平静的生活,才能珍惜今天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不断的回
望历史,牢记历史,我们才能致力于现在,着眼于未来。才能不断地用科学的力量武装自己,坚定不移的践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第二 着手现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培养自身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无可厚非,作为一名学生,首要任务还是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的力量武装自己的头脑。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便有更多的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我们不仅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它的实践者。当代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间的较量日益转向科技创新能力的制衡,一个国家的技术单凭模仿、引进已不能保证经济的真正优势,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承担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责任。努力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
当然,光有好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大学校园内随地乱扔垃圾,攀比之风,浪费资源,学术作假等陋习比比皆是。而马加爵、刘海洋等事件更是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些道德缺陷和伦理丧失。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浅薄,使命意识不强的现状着实让人堪忧。当然,除去教育本身的缺失,作为大学生自身的堕落,听之任之的态度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更强调的是综合素质人才。宋朝司马光在总结前人做人经验的基础上,曾特别强调了‚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的人才判断标准。由此观之,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对当代大学生来说真的是很重要。所以,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我们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和最迫切的任务。
第三 放眼未来,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树立崇高的理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浪潮中,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没有那个人是能离开了祖国和民族而独立存在的。而身为大学生的我们都共同生活在一面名为‚社会主义‛的大旗下,生活在一个名为‚中国‛的国家的怀抱中。所以,民族独立,祖国兴亡与我们更是息息相关。因此,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所需承担的主要历史责任之一。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我们就要关注现今多变的国际形势,在以和平和发展为总趋势的前提下,抓住最有利的时机,加快发展,提高综合国力,以雄伟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
吴玉章说:‚能够献身于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斗争,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与我们而言,这句话同样适用。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有志青年,我们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并持之以恒的为之
努力,让理想这个词真正的融入我们的生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关于祖国的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在我们学生的意识中不要变成响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辞藻,不要使它们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让孩子们不要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一个真正的有理想的青年只有将自己的命运与前途与祖国强盛、人民的幸福紧紧相联,努力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他的那个时代,生命才有意义,青春的岁月才会更显生动、精彩。
我们知道近代的大学生更多的是致力于救国的伟业中,然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样的任务显然已经不再适合我们。而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关注于如何兴国的大业中。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来,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飞速的发展时期,不可否认,无论是国家的整体实力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质的提升。但是,我们需要认清另一个事实,中国仍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跟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作为拥有先进知识和文化的当代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祖国的经济建设中就显得义不容辞。
我想,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能总是想着,国家能帮助我们什么,社会能给予我们什么。更多的,我们应该想想,我们能为国家、为社会做些什么。毕竟,大学生是中国人口中极少一部分能有机会接
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人,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自觉的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神圣的职责,迎接新时期的挑战,以十二分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余温余热,实现自身价值。
大学生应怎样避开求职陷阱? 篇6
现在大学生求职遇到的求职陷阱越来越多了,那么大学生应怎样避开求职陷阱?
其一,拒交各种名义的费用,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是非法行为。招聘单位培训本单位的职工,也不准收取培训费。求职大学生遇到此类情况,要坚持拒交,并向招工的劳动 举报,事态严重时报警110,以确保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还可向媒体曝光等。
其二,不轻信招工企业许诺到外地上岗。对外地企业或某某外地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的高薪招聘,不论其待遇多么好,求职者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不要相信口头许诺。
其三,求职大学生在求职时,应主动学习一些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求职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正式进入单位之前,想方设法加强对企业了解,以免误入骗子的陷阱。
其四,谨慎签订劳务动合同。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否则合同无效;二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不能用缩写、替代或含糊文字表达:三看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责任等。
其五,发觉被骗,及时报案,并在媒体曝光。求职者一旦发觉上当受骗,要及时向劳动 或公安机关报案,寻求法律保护。由于劳务诈骗往往涉及公安、工商、人社等部门,若被投诉对象为合法机构,求职者可以找人社部门;如遭遇 陷阱,应设法向工商等部门举报;若求职受骗情况特别严重、诈骗金额大,可以到公安部门进行报案。
【拓展阅读】应届毕业生该如何避免求职陷阱
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求职陷阱。比如虚假的招聘岗位,变相的培训圈钱等等,应届毕业生如何才能有效的.避免上当受骗?下面小编就针对常见的求职陷阱给广大应届毕业生朋友讲解一下,以免大家上当受骗,
陷阱一:只试用不录用
应届毕业生小贾:我进入一家企业做助理,和人事经理谈好试用期3个月,表现好就可以转正。结果努力工作三个月后,人事经理说我工作完成的不好,让我走人……
小编支招:
用人单位业务特别繁忙的时候大量招聘低成本的应届毕业生,等试用期一过,就以各种理由解聘。这个暂时没有好的办法甄别,入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劳动合同,尤其是其中关于工作内容、合同期限等方面的细节。
陷阱二:储备经理变业务员
应届毕业生小赵:在招聘网站上找一个储备经理职位,面试两次后告知被录取了。签订合同后,经过两周的培训,才被告知,主要职责是做保险业务员。
小编支招:
一些业务型的招聘单位在发布招聘信息时,通常以储备经理、总裁助理等名义进行招聘,然后把招来的人员安排到跑业务、销售的岗位上。在这里小编给大家支招,求职时一定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询问工作细节,以免掉入陷阱,另外在招聘网站找工作的时候,多去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58等大型的正规招聘站会好一些。
陷阱三:不交培训费不录用
应届毕业生小王:去一家公司面试,入职后没有向我索要任何费用,说要试用一段时间,才能考虑是否录取。我工作了一个月,他们却要我参加公司内部培训,培训费500元。我不同意,对方就要挟我,不交培训费就不能录取,一个月工资也不给。
小编支招:
这种陷阱很不好防范,所以在入职之前一定要向单位询问好试用期的工资情况,而且对于这种打着招聘旗号,收费培训的要行为一定要慎重对待,切勿盲目交钱上当受骗。
陷阱四:工资税前税后差距大
大学生应怎样提高就业能力 篇7
一、培养良好的心态
在职业教育市场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要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首先必须做到就业观念的更新与择业理念的调整, 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意识。因为,在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的认识上,毕业生和企业的选择截然不同。毕业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认为“提高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而在企业看来,首要的却是“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和“提高技能”反倒退居其次。如厦门某外资医疗机构,前来应聘求职者不乏国内名校毕业生,该机构往往安排新入职者在头一两年做些基础性工作,甚或包括接待、整理医疗资料等事务。其目的就是考验入职者是否有良好心态、能否“呆的下、窝的住”,是否值得信赖及是否有利于将来的发展和培养。
事实上,培养良好求职心态,可以使自己坦然面对和正确判断学习、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把握机会,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能。积极的心态是决定我们人生高度的有效工具,不仅伴随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还应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积极的心态能发挥人的潜能,能创造机会,带来成功、快乐和健康。
二、合理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做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大学校园里一年一度的一场活动,而应该是每位大学生都要认真对待的课题。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合理定位才能更好地调整职业发展目标。
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加强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训练,指导大一新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探索人生成功之道。设定了目标后,再合理定位,能使行动更有方向。职业规划伴随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也是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课题。学院每年三、四月间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节”活动,聘请教育专家、职场成功人士、著名企业家到校举办就业指导系列专题讲座,以“短”期教育形式来加强学生面对就业市场所需知识储备。他们结合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特点,为学生分析高职生就业优势与弱势,并与学生开展互动式交流,让学生的职业规划更贴近社会的实际需求。
三、打好基础——提高职业能力
“专”在基础,专业基础知识是每一位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必须修好的功课。但是,当前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却忙于各种考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忽视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殊不知“书到用时方恨少”,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大学生不能体现所受的专业教育成果和专业价值,又何谈就业竞争能力?
专业技能也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关键。然而, 一些毕业生并没有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 甚至连最基本的专业常识都很缺乏, 因此, 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困难和挫折也就在所难免。
因此,我们学院除了强调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重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外,还开设针对性强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这样,就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中,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在课程中大幅度加入实训课程, 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将就业能力的培养纳入到课程体系。我校特别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课程,经常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适时地带领学生入社区和到医院参加医疗卫生实践。这些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强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中,能脱颖而出,适应现代医疗服务用人单位的需要。每年护士节,护理系举行的“沙场点兵”——护理技能操作及护理礼仪表演;药学系每年举办的药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中药饮片识别大赛与中药调剂技能大赛;基础医学部本着规范实践教学、检验教学成果、培养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举办医学检验技能竞赛。这些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还增强了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归属感,也使他们认识到过硬的专业技术与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职业能力的根本。
四、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关键能力
人的职业活动能力不仅有专业能力,还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如果在具备一般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又能掌握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将使职业活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这种超越一般专业能力领域以外而对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促进职业生涯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被称为“关键能力”。关键能力与纯粹的、专业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技能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又与完成职业所需要的专业任务密切相关。
现实中所需要的职业能力都有所不同,但是只要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有一些共同需要的能力。这些共同需要的能力就是所有劳动者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如: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团队协作、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此外,捕捉机遇能力、压力承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都是关键能力,是影响毕业生就业, 能否达到人职匹配直至成功的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勇于实践——培养创业意识
近年来,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创业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有知识、有激情、有创意、有胆识,因此,创业对大学生来说也不是天方夜谭。虽然创业是一项复杂、高风险的活动,但是,有意识地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却是必要的。
为此,学院开设创业实务课程, 将创业教育纳入课程改革中来,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还通过专业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就业创业教育研究会等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共同开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让用人单位参与课程的制订,将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和相关的就业能力嵌入课程设置中,从而使学院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更具针对性,也使得学生未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相关制度的完善、创业教育的普及以及自身观念的转变,相当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将会加入到创业大军中去,创业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选择。
参考文献
[1]杨蕴彤.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2]周家华.职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詹姆斯霍特.砺练完美心态[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1.
学校应培养怎样的学生 篇8
怎样才能使孩子们融于到集体这个大家庭,树立团结协作精神。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知识的追求,根据教材特点,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创设情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设计好合作讨论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和学习所分配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帮助,合作探究,协调处理,确保合作学习的成功。在这期间教师的职责不限于传授知识和告诉学生真理,而是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做好顾问,当好参谋,做一位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首席”。比如;按小组布置学习任务,看看哪个组表现好。期间为了能让小组获得荣誉,组内同学们都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抒己见,互帮互学,共同完成。当然学生的学识水平不同,知识技能的掌握不同,思维能力的不同,创造能力的不同,解决问题方法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提出的要求也要有所不同,不应强求,做到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优生可拓宽思路,内容丰富多彩,充分显示出较高的层次;对于差生,允许他们仿造教材,语句通顺即可。这样活跃的课堂气氛,既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又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便于开展组间竞争,发挥小组群体智慧,使学生很快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在不同程度上也营造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的良好氛围,很自然的将这种协作精神不知不觉地渗透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大面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课外活动中领悟
精心安排和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强化学生团队意识、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游戏、球类比赛,群体性文艺活动,辩论赛,拔河比赛、接力赛或搞一次野炊活动等,都能把同学们的外在意愿化成内在动力,同时还能够以集体力量规范个体行为。教师在课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需要互助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项目,让同学们能根据各自的特点自行协调搭配,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如:我曾经组织过一次野炊活动,之前教师只管安排好时间地点和一些特别强调的注意事项,其余的事情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活动准备:餐具、灶具以及烹饪所需的全部东西(各组提前准备);活动目的: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活动形式:是学生自由结合小组,分工协作;活动要求:是人人参与,积极表现,展示个人特长,弘扬协作精神。整个活动要让每一个人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位同学都看到自己的优势,同时让大家觉得,如果缺少了其中的一个,事情就会变得比较糟糕,从而更加维护这个小型团体,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充当监督者角色,并进行激励指导,鼓励性格内向型学生积极参与虚心求教,制止某些外向型学生不守纪律现象。适当对一些出现障碍的学生或小组进行帮助,从而使整个活动有秩序地进行。结果在规定范围内他们都能展示出各自不同特色的拿手好菜,真可谓美味佳肴。个体的创新成果能融入集体中去时,收获的喜悦就能在他们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大家是多么的高兴啊!
三、在社会实践中引导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如: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看爱国主义影片、听英雄人物报告,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营造“学英雄”、“赶先进”的良好的社会氛围,结合本校表现出来的那些乐观、顽强 、拼搏、助人等先进事迹,开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活动。走出校园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困难老人,帮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抬水、做饭、打扫卫生等。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在引导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提高思想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引导他们解决实践中的思想道德问题,明辨是非曲直,使他们成为在社会上守功德、重情义受欢迎的人;在学校守纪律、尊师长,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是老师同学公认的好学生;在家庭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是父母的乖孩子。确实,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在良好美德下受到熏陶,协作精神已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竞争催生动力,合作创造双赢。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合作精神越来越受到重视。莱维特教授说:“要想成就大事,人们必须与他人共同工作,而这就要求你有集体感。我们的培养目标是造就既具有时代竞争意识,又有集体协作精神的现代化合格人才”。
学校应培养怎样的学生 篇9
在座的各位的领导、同学们,大家中午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下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个大条件下,我们大学生究竟该怎样提升自身素质的问题。
时下,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究其原因,无非主观客观两个方面:一是(主观)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自身素质并不能够达到职业的要求;二是(客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条件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升,难度自然加大……
什么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经济,其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资源来取代已经耗尽的稀缺自然资源。节约材料,节约成本,利用科技手段来实现高经济效益的经济。
那么,既然知识经济是一个利用科技知识来创造价值的经济体制,就必然会对现当代大学生要求得更高,怎样处理好大学生与知识经济的关系,就成了我们要讨论的主要话题。
我们可以知道,07年美国经济危机造成了09年全球经济的衰退,虽然我国经济在刚开始却似乎显示出巍然不动的架势,但是实际上我国市场依然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就职行业变得越加不景气,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大学生辛苦读书最后去当服务生的问题是非常的严重的。
在这个情况之下,大学生该怎样突破这一道关卡,我认为主要就从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的提高。在这方面,大学生在校应该努力的去学习知识,苦练内功。或许你大学课程学得很好,或许你的大学成绩一塌糊涂,当然,在就业中或许就对成绩有所定论。已领跑的,无须骄傲,落后者,在品尝自己种下的苦果时,不必气馁。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赢在起点不代表取得最终胜利,所以对于每个人,尤其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多下苦功,学习、模仿、融合贯通,才能将自己展现出来,也才能脱颖而出。把以前那些认为没用的课本拿出来在翻一次,多买些和自己职业相关的专业书籍阅读,苦练英语,知识不会贬值,知识永远是最值得投资的。
二是:认清现实,看清形势,立足自身,把握现在。学会审视自己,尝试着去了解自己,永远没有坏处,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看清自己,骄傲自满,自大,对事情不认真,都是造成我们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发现,只是在失败之后,自怨自艾,频添烦恼,而达不到效果。你可以不了解别人,但你必须了解你自己,只不过在目前的形势下,大学生对自己的分析的迫切性比以往或是任何人都要重。如何把自己最好最快的推销出去,才是逆势生存之道,所以必须对自己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压力、焦虑、浮躁或许让你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但必须抽出甚至挤出时间,去想想这个问题,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力、性格等等。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能给别人带来什么,问问自己。
加上一段话……
学校应培养怎样的学生 篇10
怎样提高农村学校中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四川省宣汉县马渡乡中心校 刘胜伟
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都在边远的农村学校从事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由于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在教学工作方面,尤其是山村教育的发展不平衡,许多学生的计算题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当然这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个学生如果计算能力不强,对他的整体数学成绩都非常有影响。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一、要熟练的掌握“加减法”、“乘除法”、“混合运算”、“简便运算”等
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低段的基础将直接影响到高年级的计算速度和技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多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 、“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必然影响到中高年级算不快、算不准。所以在低段打好数学基础是高年级计算方面的先决条件。
二、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做到天天练习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发一本口算练习册,老师要把这本口算册充分的利用起来,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老师可在课堂上计时让孩子们做,这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但到了高年级,开始我也是让学生自己练习,但发现许多学生不做、抄别人的或者计算让别人帮做,自己自觉、独立完成的学生不多,后来我才专门每周给学生设置一至二节口算练习课。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和那些中差生、学困生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从而加强训练,达到和高段计算接轨的目的。(数学教学论文 )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平时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学生的口算能力才能快速提高。
三、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由于他们在低年级时条件差、艰苦或者是没有认真学习等原因没有学好,还有就是学生比较容易遗忘,如进位,有点学生总是忘记把进的相加;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容易出错的方面,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和个体差异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知错的基础上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也要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自我反思。我让学生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先由老师讲评了再改正,然后再交来批改。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一些容易出错的题做,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找出病因从而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错误原因,从而改正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计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主导,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拿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比如,加算减、口诀求商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继续学习的。再如,“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要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
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①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要进行认真校对,尤其是数字、符号、小数点,做到不错不漏。②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③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④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中学生应怎样读书 篇11
关键词:读书 方法 习惯 静心 质疑
说到怎样读书,很多人可能都会不以为然,认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实不然,在我们身边会读书的人并不多,特别是今天的中学生,读书读得就很不得法,以致于越读越无味,越读越不想读。古往今来,很多学者、学问家他们都有很好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如孔子主张的“思、问、习”读书法,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法,韩愈的“提要钩玄”读书法,苏轼的“一意求之”读书法等。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中学生要把书读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读书要静心。
读书要静心,就是要心无旁鹜。即使身居闹市,也要能心静如水。毛泽东同志曾经就特意跑到闹市去读书,旁若无人。可见静心就能进入境界,自得其乐。今天的中学生我们必须练就这样的本领,不管是在教室、操场还是其他场所,我们都要能静得下心来读书,很快进入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中,我们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如脱缰的野马,自由自在,人在书中,书在心中,可以和作者随意交流,这样产生的想法就会很多,收获也就自然多。
其次,读书要避免心浮气躁。
随着社会的发展,读书的功利性越来越明显,很多人读书就是奔着功名利禄去的。读书往往浅尝则止,非常的肤浅,古人那种废寢忘食的读书精神也渐行渐远,这样书中的精髓、意趣也就很难被领略。真正的读书是最不讲究功利的。陶渊明辞官归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贵。他遍游祖国大江南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也应该摒弃一些世俗的看法,宁静地读书,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
另外,读书要學会质疑。
“做人要在有疑处无疑,做学问要在无疑处有疑。”这是胡适先生的一句名言,既教我们怎样做人,也教我们怎样做学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二千余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也为我们指点了很好的读书之法,只可惜,今天我们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却不能很好地借用,要么为读书而读书,要么心浮气躁,要么过于循规蹈矩,书是读了,却没有什么好的效果。因此,读书要有所收获,学会质疑非常重要。今天的中学生读书过于被动,缺乏独立的思考,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缺乏思考,缺乏质疑,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养成读书质疑的习惯。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原于思,思源于疑”。读书而无惑,读无益也。读书要读出点东西来,要想有所收获,必须学会质疑。学会质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多形式地读,了解文本。通过多种方法地阅读,感知文本内容,这是质疑的基础;二、感受体会文本。在读的基础上细细品味文本,进入文本,进入角色;三、质疑、探讨文本。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深层次理解文本。由以上可知,对文本的质疑,是阅读的更高层次,既是读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更是享受的过程。在读中自发地思考,形成问题。为便于学生养成这一习惯,在教学中我也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首先,给他们自由读书的空间;其次,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再次,每次读后,让他们就文本质疑,至少提出一个问题,自己布置作业,自己解答。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读书质疑的习惯,读书也越来越有味了。
读无定法,但有法可循,因人而异。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学会读书,静下心来多读书,读出健康,读出快乐,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学校应培养怎样的学生】推荐阅读:
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09-27
中职学校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正确就业观07-26
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学校培养的研究10-04
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05-24
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论文10-27
应重视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10-23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感08-12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