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2024-09-20

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精选12篇)

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篇1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 也是培养人生修养和数学情操的基础。对于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好习惯现分析总结如下。

一、培养专心上课、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上学生是否专心学习, 是否具有学习主动性, 是教学的关键。教学中, 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可以把课前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 纠正自己理解上的错误, 加深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要求学生将课上没有机会解决的问题记下, 以便课后解决。这样学生才能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积极思考, 当堂消化学习内容。为此, 教师要重视以下几点: (1) 进行必要的课堂常规教育与训练; (2) 学会适当的表扬与巧妙的批评相结合, 树立学习的榜样; (3)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力求使教学语言简洁精练、科学准确、规范化, 并且生动活泼, 具有亲和力、趣味性和幽默感, 使学生欲罢不能; (4) 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回答问题, 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5) 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 使其脑、耳、眼、口、手齐头并进, 以增强注意的持久性, 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的熏陶下轻松、愉快地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养成专心听课、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勤于思考、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进入新世纪, 时代的发展进步对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更高了, 以解决常规应用问题和数字计算技术为重点的数学教学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求和满足家长的期望了。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也必须去关注学生创造、创新意识的培养。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讲, 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比学到了多少知识更重要, 更有成长价值。

1. 敢于质疑

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形成、发展的探究学习过程中, 善于发现, 质疑问难, 提出有价值、有针对性的问题, 是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 要千方百计地逐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自主探究的好习惯, 让他们想问、会问、敢问。因为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质疑中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一般来说, 质疑可以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及关键点处, 此外, 还要让学生学会更新思路、变换角度去提出问题。

2. 手脑并用, 注重实践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时段, 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因此,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 重视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比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节时, 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这就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活动角, 让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讨论,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教学中经常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 定能使学生养成勤于实践、手脑结合的良好习惯。

三、养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好习惯

学生回家做作业时, 总是提笔就做, 却不认真审题、读题, 也不认真去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对解题思路模棱两可, 导致了题目稍有变形、引申或综合就错误百出。因此, 教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 教育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操作, 实在不能解决再和他人展开讨论, 打开解题思路;要教育学生不能偷看或抄袭作业, 不能有依赖思想,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从思想上端正作业态度。此外, 还要帮助学生养成下列作业习惯。

1. 认真读题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有不少的学生却不爱读不用心读题。之所以把题做错, 就是因为读题不认真、加字减字造成的。所以, 教师要加强读题指导, 使学生养成认真读题、抓住难点理解题目的良好习惯。

2. 及时完成作业

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除了主要的学习活动以外, 还要进行其他的一系列活动才能满足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甚至把其他活动放在了首位, 把学习抛到了九霄云外, 导致了忘记做作业或赶作业的现象发生。及时完成作业, 有利于改掉学生作业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 为学生的其他活动挤出时间。

因此, 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 加大教育力度, 使学生养成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早上的作业下午完成的学习习惯。此外, 我平时考试督促学生必须用草稿, 而且我的要求是考完试我先收草稿再收卷, 我给草稿也打分, 打的其实是用心分。逐渐地提高了学生的准确率, 也培养了学生干任何事情都用心的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少成则若性也, 习惯若自然也。”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的确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习惯是在实践中养成的, 因此,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严格要求, 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篇2

课堂上有很多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这样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特别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大量听记、大量输入、大量积累的黄金时期,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是首要任务。

要让学生学会倾听,首先老师自己应该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小学生喜欢模仿别人尤其是老师,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让学生把话说完,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评价。教师的倾听有助于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老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而对于小学生来,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说,游戏和奖励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再次,教给学生“听”的方法。要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除了让学生想听外,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听,这就要老师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听。听同学发言时,建议学生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可以点头表示赞同,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听。一要听明白,二要思考有无不同的意见。

还有,可以把“听”与“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听的目的是能通过说话表达出来,有了专注的听,才会有准确的说。这样把听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习惯,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对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为了增强学生倾听的意识,当老师看到有的同学认真倾听时,可给予这样的夸奖“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同学发言,不但听明白了,并能指出不足,真了不起”。

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篇3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 “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以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数学是集抽象与实际运用于一体的学科,数学的学习与思考过程有利于人智力的开发和拓展,数学在我国升学考试中也是必考的学科,可以说数学学习伴随着人的一生。小学数学是最基础的数学,要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数学能力,活跃的数学思维,就要从基础教育起。而低年级学生刚刚入门,是培养孩子对数学感知和兴趣的最佳时期,从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着手,为以后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所以,就低年级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低年级儿童的特性,在低年级时期,学生应培养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及培养方式和方法我谈一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低年级学生应该培养的数学习惯

(一)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注意力的集中或分散是学生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好或差的关键。我我们都知道成绩好的学生最大的优点是听课时聚精会神,能紧跟老师的授课节奏,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最大的毛病是上课开小差,不能集中注意力。由于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如果学生一个知识点没有弄清,或是遗漏掉,而后又没有及时的补习,则往往会产生知识的断截,即前一个知识点不明,后一个知识点糊涂,时间久了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厌学情绪,这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课堂时间的利用在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实际上,培养学生课堂专心听讲的习惯,是一切教学的基础。

(二)敢于提出疑问并动脑钻研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对趣味性的课程较为偏爱,数学相对于其它学科显得较为抽象,有时难于理解。听不懂或一知半解时,由于害怕同学嘲笑或老师批评等,学生常常在下面小声嘀咕,或是直接跳过。当老师问大家听懂没,几乎所有学生都说听懂了。所以,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勤思好问的甜头,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勤动脑多质疑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课后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检查、复习和巩固,同时也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

(四)字迹工整,书面整洁的习惯

数学的科学性强,逻辑严密,一个小数点一个符号都可能造成极大的错误。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时的作业中,规范、整洁的书写总能给人一种清晰明朗的印象。所以,从小养成书写规范、清晰的习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这同时也适用于其它学科。

(五)阅读数学课本或其他数学书籍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它“老师”的效益。数学书因语言偏重于算式表达,语言描述较少,故事性趣味性相对其他学科显得较弱,所以数学书常常受冷落,学生往往是把数学书当作一本习题集,把里面的题目做完就扔在一边,更不用说其他的数学兴趣书了。其实读书的习惯也要从读数学书培养起,从书本上的插图对话等感受数学题型,理解题意。使其慢慢感受到数学书也有“看头”,高年级后学生才会自主的读一些数学课外书,拓宽自己的思路,提高数学能力。

(六)认真审题的习惯

小学生爱和身边的同学比较,做题时常常为了求快没有认真读完题便急于下笔。常常出现错误就是因为审题不严而导致的,特别是低年级更为常见。尤其在低年级列式计算中,学生加减误算、乘除误算、顺序误算的情况较多,出现这样的错误,多是由于没有审题的结果。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审题习惯与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同样重要。

(七)题后自我检查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习惯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十分得要。学生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比比皆是,验算检查能很好的减少错误的发生提高正确率,同时对学生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所以把验算检查作为解题过程中的基本环节之一加以强调,让学生知道验算检查重要性,持之以恒地养成解题验算习惯。

(八)自我总结习惯

学生学了某一类习题的解答方法,学完一个课时的内容,学完一个单元乃至全册,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总结,总结一类习题的解题规律及方法,总结一课时的主要内容。这种习惯一经养成,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从整体上去掌握知识要领,形成数学能力。

二、低年级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措施

(一)榜样示范和具体要求相结合并奖罚分明

低年级学生的判断意识还很薄弱,在没有老师或家长的具体要求下常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实践证明,低年级学生受别人行为的影响,比单纯的行为强化影响要大得多。所以,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提供正面的学习榜样,并给学生明确的要求,告知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应该怎么做。

在课堂学习以及课后作业中,对于认真听讲,作业优秀,并能大胆发言积极提问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表扬,给其他同学树立优秀的榜样。同时,对于课上捣乱,作业马虎等的同学要严厉批评。低年级儿童已经处于爱攀比的时期,这种奖罚分明的措施有助于儿童分辩是非,争做好学生。其中需非要注意的是,奖罚分明,不仅仅对于不同的学生,也应针对同一个学生的不同方面,如上课捣乱你批评他了,下次课他认真听讲了,这就是进步,这时作为教师更要不吝表扬,儿童时期,表扬比批评更能激励儿童的上进心,逐步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

(二)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查看

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它没有什么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因此,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养成自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所以要让学生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要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有可能提出疑问,也才有可能去动脑钻研。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教学中,要尽可能的让课堂趣味化、简单化,鼓励学生多问多思。布置的作业要及时的检查,从时间、书写、正确给予评价。可以每次给学生布置一道附加题,鼓励学生尽可能的去做,做对的要大力的表扬并给予奖励,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钻研的习惯。

(三)要联系家庭,共同培养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往往首先来自家庭,所以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和教师的密切配合是必要的。低年级数学更多的来源于生活中,教师应建议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数学思考习惯,以及帮助孩子有计划有条理的安排课后或者实践活动。在条件允许下,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生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出现的薄弱环节要及时给予帮助,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使学生在低年级时期打好数学基础。

“小时严,大时宽”。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孩子必备的素质,也是他们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人才。

小议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篇4

预习在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 预习搞得好,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预习搞不好, 我们紧握“讲练结合”的法宝, 批阅如山, 学生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我们孜孜以求课堂教学的精彩生动, 不遗余力, 学生课堂表现仍是云里雾里, 一片茫然。预习能有效避免课堂教学的盲目性, 做到有的放矢。预习可缩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 有利于教学实施。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搞好学生预习呢?首先, 教师必须指导到位, 端正态度, 充分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不少学生不太重视课前预习, 认为反正课堂上老师会详细地讲解, 预习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也有的同学曾经做过预习, 但不得要领, 没有什么效果, 因而不能坚持。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英语预习的重要性, 目标明确了效果一定会好。接下来注意提前一天告诉学生预习的内容, 或者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例如, 把单词音标读出来并读熟;英文对话的处理, 让学生翻译成汉语并读出来;如果是英文课文, 让学生翻译成汉语, 写在预习本上。预习过程中要做到敢疑、多疑, 对于疑问可以记在预习本上。例如, 对于课本中的英美习惯可以提出质疑, 语法词法等。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学习过程。这样的发散思维一定会加深我们对语言材料内容的理解, 并激发我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在课堂上我们就一定会更加积极主动地结合老师的讲解去获取答案, 从而加强课堂学习的效果。对于自己的质疑如果在课堂解决不了的, 可以在课下请教老师。布置清楚后, 就是检查监督, 这一关很重要, 如果不检查会被一些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当成儿戏, 根本不做, 如果不做的话预习也就成了空谈, 流于形式, 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教师必须检查督促, 做到心中有数, 及时督促, 以便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这一点在开始时更关键, 习惯养成了, 老师就省心省力了。课前预习要做到善始善终。检查的手段有两个:一是自己检查。根据复习提纲进行回忆, 独立完成思考题及书后的练习题。这一检查旨在考查预习的效果如何。其二让老师对预习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 主要时间一般在课前5分钟, 很多老师通常会结合教学内容, 由检查预习情况引入新课, 多采用提问的形式, 必要时可集体分组讨论, 注重表扬鼓励, 适时点拨指导, 激发我们的预习兴趣和积极性, 紧密地把课前预习同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

初中英语培养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建立自信心, 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而预习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 不可忽视。所以, 英语教师除了备好课、上好课之外, 应该多研究怎样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 多督促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以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怎样培养孩子细心学习的好习惯 篇5

‚细心‛的反面是粗心、马虎,这个毛病在儿童中是较普遍的,越大越令人头痛,不利于学习、不利于成材,而遍观成人中的粗心者,多是从小养成的,可见,小时侯的培养至关重要。‚细心‛是一种习惯,与性格有关系,但不是天生的,一切习惯都是后天形成的。怎么能养成孩子学习细心的好习惯呢?其实,只要我们有心,这种缺点是可以改正的,也可以培养学生细心学习的好习惯。

第一、培养孩子整齐有序的生活习惯

首先,我们家长要做出细心的榜样,以成人的细心来感染孩子,整个环境是细心的,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细心起来。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如果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无序的家庭中,没有一定的作息时间、没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孩子做事丢三落

四、马马虎虎就会成为‚家长便饭‛。

其次,我们要引导孩子养成整齐有序的生活习惯。生活上,让孩子养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习惯,不仅仅是学习用品,衣服、鞋子等也要放到自己的柜子里,自己保管。学习上,要培养孩子养成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做完作业要检查、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等好习惯。生活、学习都整齐有序地进行,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当然也就是少有的现象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持之以恒的结果,小孩子不可能自己养成,在于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当然,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扫地、洗碗、整理自己的玩具等)。做的好了,家长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做的不好,应给予批评,让他重

新再做一次。家长要让孩子正视粗心的坏处,让孩子在生活中体会细心的好处,必要时可以让孩子承担因为‚粗心‛所导致的后果。我们一定要对孩子提出要求,并坚持要求,不能时松时紧,不能无原则地心软原谅,更不能代替孩子收拾残局。

我相信只有物品有条理,生活有条理,行为有条理,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才能有条理。

第二、培养孩子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细心学习的前提是细心观察,应引导孩子细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大人在孩子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倒好处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看笼统地看大概。观察要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引导孩子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孩子说说杏与桃有何异同。

课堂中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课文中有特别多的形近字,像欢迎的欢与吹气的吹,奔驰的驰与池塘的池等等,孩子们如果善于观察、会观察,那么学习也会很轻松。

第三、培养孩子认真细心的做题习惯

我们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家长饭碗一推就张

三、李四地打电话一起搓麻、打牌; 或者把电视、电脑、音

响声音开得过大,儿童的注意力是极易受到干扰的,孩子能细心做作业吗?

其次,要求孩子做题不要图快,要讲究质量,对不会写的字先放下做后面的。最后,我们要区分孩子是真粗心还是假粗心,如果是真粗心则要批评教育或加以惩罚,如果是表面上看似已弄懂,并能按照老师的方法做对一些题,可是换了同一种类型的不同题目,或过一段时间再做相关知识的题目,正确率大大降低了的假粗心.,我们则要耐心讲解,直至孩子明白为止。

第四、培养孩子耐心、细心的检查习惯

要培养孩子‚检查‛的习惯。先要从生活中开始,游戏完了,检查玩具是否收好了?画画好了,检查一下是不是有遗漏的,劳动完了,检查一下做得怎麽样?收拾完了,检查一下有没有遗漏的?做完作业了,检查一下有没有错误……

粗心的孩子在做作业时不专心,做完作业后不检查,因为他们习惯于父母帮助检查。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检查并改正错误,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养成细心的好习惯。粗心,是孩子的通病,低年级的孩子尤为突出,纠正孩子粗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家长、老师只要善于发现孩子作业中的错误,并耐心给予纠正,相信每个孩子都成克服作业粗心、马虎的习惯。养成了‚检查‛的习惯,也就养成了细心的习惯,将受益终生 最后,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当孩子出现粗心的毛病时,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你真是屡教不改‛、‚你就是一个‘小马

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篇6

从对这堂思品课的反复琢磨中,我对如何进行习惯培养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第一、良好习惯的培养可以从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始

学生的品行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而学校是学生习惯培养的主要场所。思品、晨会、班会等课堂是习惯培养的主阵地。就目前来讲,只有思品课拥有系统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表上坚如磐石的课时安排,不得不说是最好的一块习惯培养的阵地。

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习惯教育不在于告诉他们多少道理,记住多少规则,最重要的是运用一些具体生动的例子,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帮他们形成基本的做人道理和思考问题的取向。整堂课,我以 “圆圆”、“盼盼”这两个人物为主线串起。将“圆圆”定位为一个衣着整洁、随手整理、文明用餐、彬彬有礼的女孩形象。她的出现既是塑造了一个榜样,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更愿意和这样的孩子亲近。而“盼盼”呢,则是一个典型的调皮、邋遢的男孩形象,坏习惯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烦恼。他俩以新朋友的身份出现在整堂课中,孩子们通过亲身感受、辨别好坏,再到帮助“盼盼”、获得进步,在此过程中和“盼盼”一起成长。从而让学生看到好习惯“作用大”,掌握一些好习惯 “巧养成”的方法,以及形成“贵在坚持”的信念。

习惯培养还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和活动中去感悟、体验。因此,我加入了 “小小提醒员”招聘会的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用相互提醒的方式,养成好习惯。我设计了“课前准备提醒员”、“随手整理提醒员”、“健康生活提醒员”的岗位让学生来应聘。通过边应聘边练习的方法,既让学生知道怎么当“小小提醒员”,也让学生学会按照提醒员的要求去做,更要让孩子知道这些小小的习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就拿“健康生活提醒员”的职责来说,他要提醒大家课间勿忘喝水或是上厕所。这个提醒的内容看似很可笑,但却是学生经常忘记的、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些活动化、生活化的习惯培养方式适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征、思维水平,他们成了“积极的参与者”。这样的课堂既充满趣味,又能产生生实实在在的培养效果。

第二、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不断地正强化和及时地训练

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我在这堂课中,便是相机给予学生正强化或是及时的练习,使好习惯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

(1)好习惯 多点赞

在一个集体中,有些习惯往往是大部分人已经拥有,小部分人尚在形成中。而作为老师可以利用群效应,正强化这些好习惯,让整个集体都拥有这个好习惯。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一个“为好习惯点赞”的方法,贯穿整节课。为那些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的、很多老师们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好习惯大声点赞。调动学生内心的自豪感、成就感。

还没上课之前,我和孩子们亲切交谈,并在交谈中发现他们身上的好习惯,比如说:眼睛专注地看着老师、坐姿很端正……我及时表扬他们的好习惯,并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一个大大的“大拇指 ”贴,贴在黑板醒目处,为学生点赞……通过这样的正强化方式,让学生知道原来自己有很多已经养成的好习惯,养成好习惯并不难。

“为好习惯点赞”贯穿整堂课:当孩子真诚交流时,我会为他们的诚实勇敢点赞;当孩子们疏于倾听时,我会为那些始终专注的孩子点赞……“点赞”也成为一种课堂组织手段,在课堂上这种正能量会传递,带来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学生听讲非常专心,参与特别积极。

(2)好习惯 随堂练

这节课,我还准备着重训练一个好习惯。经过反复斟酌,我决定训练 “随手整理”的习惯。现在的不少孩子由于家长护得多,导致他们不会整理,做事也没有条理。在门卫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送来的孩子忘带的文具、书本等;在教室里,经常可见书包乱扔、桌肚脏乱的现象……针对这个实际情况,我觉得在课堂上训练 “随手整理”的习惯尤为重要。

当“随手整理提醒员”提醒同学们:“要上体育课了,请大家整理课桌、塞好凳子、出去排队”时,我用手势示意大家照着提醒员说的去做。只两三秒,学生们都整理好了。我再让同学们观察整个教室看起来有什么变化?大家都会发现,由于随手整理,教室非常整洁。整个过程,孩子们比较愉悦,动作又轻又快。最后,我加以点拨:提醒员,请你坚持提醒一周试试,你一定会发现小朋友的变化。

第三、良好习惯的养成应该从课内走向课外,回归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各种知识和技能学习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的确,习惯培养在课内课外齐头并进,才能真正有效。因此,我在思品课的教学中,都十分注重课后的延伸,每课结束后,我都向学生提出比较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要求,再加上父母的关注和配合,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孩子的好习惯。

在这堂课的尾声,我送给每位小朋友“便利贴”和“好习惯养成记录”。请大家在便利贴写下一个目前最希望自己养成的好习惯,贴在醒目的地方。回家以后,也可以请爸爸妈妈督促自己坚持。做到了就在“好習惯养成记录”上画个笑脸。记录表上一共有四周的记录,如果能坚持四周每天都做到,那么这个好习惯就基本养成了。

用这样的方法,在一个阶段帮助儿童养成一个好习惯。当然,如果孩子愿意的话,也可以同时进行多项习惯的记录。我还向家长发出倡议:家长要积极为儿童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并经常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给儿童一个最好的榜样,可以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让儿童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好习惯 篇7

初一新生刚学英语, 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作为老师我们更应注重这方面的培养, 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那怎样培养他们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阵地。想要向40分钟要质量, 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一环。预习好了等于走好了第一步, 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么!就如你旅游前先要上网查资料, 了解那里的名胜景点, 了解去的路线, 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样。那英语课前预习什么呢?首先要扫清课文里的生词。了解生词的中文意思, 拼写和发音。你可以借助录音机, 光盘反反复复的跟读模仿, 大声的读出来背出来, 这样老师在课上讲解时不至于急的去查意思, 结果弄得顾此失彼。在扫清生词的基础上可以试着去了解整个文章的大意, 能够初步回答课文的一些表层问题, 并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红笔圈点, 等待老师的解答。当然也可查阅一些资料来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 毕竟中西有别嘛!在此过程中不仅扩大知识面, 激发了学习热情, 还提高了一种自学能力。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再去听老师讲解时, 不仅印象深刻, 理解自如还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学习自信心也会倍增。

二、培养课上听课的好习惯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上课认真听讲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之则事倍功半。所以上课时一定要求学生全神贯注, 积极思维, 并充分调动自己的五官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英语是门语言课程, 而语言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 他密度高、容量大、活动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侧重听说读写等操练, 所以学生一定要积极投身语言交流, 抓住一切机会来锻炼自己, 五官并用, 做到心到, 口到, 眼到, 手到。在不断的句型操练中记住生词, 短语, 句型结构等知识, 并当堂消化;不让自己留有开小差的时间, 时刻跟着老师的指挥棒去转, 去积极思维, 从而让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 有利于识记。在课堂中, 老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说, 多模范, 还要引导他们在说的过程中不怕出错的好习惯。要勇于说, 敢于说, 不难为情, 不泄气, 要坚信自己一定能说好。只要从心理上扫除这些消极因素, 再以热情饱满的态度去学, 从而慢慢养成主动去讲, 主动去说的好习惯。在英语课堂中还有一个重要一环是: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很多学生不会记笔记, 有些同学是把老师黑板上板书的, 嘴里说的一字不落的全都记录了下来, 厚厚一本笔记本, 看似很认真, 其实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往往在匆忙记的过程中忽视了说和练的环节;有些同学干脆什么都不记, 只带两只耳朵去听, 那也不行。因为英语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语言点, 如单词辩析、固定搭配、特殊用法等较琐碎的东西, 如果认真加以笔记更能牢固掌握。常说的“好脑袋瓜抵不上半只铅笔头”就是这个道理。笔记是记忆的辅助和延续, 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书面记录, 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 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所以养成如何记笔记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课堂上记笔记应简单、明了, 随听随记, 随记随听, 不仅准确而且速度要快, 以免影响听课效果。当然你还可以使用自己能明白的一些符号来代替所及内容, 如用@代表一个单词, 用#代表某个知识点。笔记内容还应突出重点, 难点, 疑点, 不必面面俱到, 自己熟悉的简单的或书本上有的内容自己可以不记。

三、养成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

作业既能检测学生的听课情况, 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他又是老师得到反馈信息的一种渠道, 从而根据学生在作业中的反馈信息做出教学的相应调整。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切忌抄袭, 讨论或一边翻书一边做的坏习惯。很多同学把做作业看成是一种任务, 回到家直接拿出练习本做作业, 填满算是任务完成了。这种坏习惯一旦养成将祸害终生。我们应养成先回顾再认真做的习惯。可以花上三分钟的时间想下老师今天讲的重难点, 再把笔记本翻开把今天所教的知识在脑海中过滤一遍。在此基础上合上笔记本按照考试的要求独立完成作业, 在疑点旁可注上一些符号, 等待老师的解答或自己的进一步思索。做完作业, 还应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力争做到把每个错误点都找出来。

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篇8

关键词:数学课堂,习惯,自主学习

我校数学组曾经做过一份学生数学学习调查表及14年我校所有新生水平测试的统计表。

在调查表中,我特别注意到以下几条。

问:你什么时候起开始没学数学?

A.小学B.初中C.不记得了

选择A、B、C的百分比分别为16.39%、52.46%,、31.35%。

分析:这一条调查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我们的学生中有不少是在初中或更早的时候事实上就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

问:能认真完成数学作业吗?

A.基本能B.抄袭的C.能自己很好地完成

选择A、B、C的百分比分别为32.79%、54.10%、13.11%。

这说明了什么?我们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完成作业是靠抄袭!

问: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让你不喜欢数学?

A.难B.枯燥无味C.不实用

选择A、B、C的百分比分别为57.38%、40.98、1.64%。

这一条反馈很清晰告诉我们,我们的学生不喜欢数学,或者讨厌数学原因归结起就是:难和枯燥。

14年对新生所作的水平测试统计结果如下:

从这个结果中我们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不及格,根据我们的分析那就是有近一半的学生初二的基本水平没有达到;30分以下,那就是初一基本水平没有达到。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如何教学呢?

我们觉得,一个班,学生之间可以有基础、能力及兴趣上的差异,但能够做到的是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我们就从课堂入手,立足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一、把教案变学案,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在职校上课你要让学生一直安静地听你上课,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数学课堂“一听就困”的学生不在少数。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苦,这是我们职校数学课堂很普遍的现象。我们得想办法改变这种“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把教案变学案有助于改变这种听课学习的模式,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设计出一个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只要学生照着这个流程做下去就可以学到本节课的相关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不是让你听,而是让你做,学生自己按老师设计的步骤去自主学习,这样学生上课的时候就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我们就用这个流程去带着学生,逼着学生去学习,让他们养成一个自己学习的好习惯,让我们老师从“讲的苦海”中脱离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引导者。

当然,我们老师得在这个学案的设计下足功夫,要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要让多数学生易上手才行,如采用进阶练习模式;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符号、字母、算式,要把这些抽象的、枯燥的东西变得有趣,得多用心思去做,要坚持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重视情境创设与互动设计,要让多数学生很乐意一步一步地做下去。要设计出一个好的适合自己的学生的学案,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去探索与实践,有的时候我们费尽心思作出一个学案,而学生却不买账;有的时候,我们从网上看到一个很完美的学案,拿到自己课堂一用,却发现原来只是“看起来很美”而已。学案好复制,但效果却难以复制。“功夫在课外”,我们的老师想要课堂“省心”,就必须课外“用力”。

二、加强辅导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从前面的数据分析我们能感觉到,我们的学生数学学习基础及能力差异很大,近一半的学生初二的基本水平没有达到。我们的学生“欠账”太多了,他们需要帮助。有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知道某个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只有当我们面对面辅导的时候才知道,或许是不理解某个很简单的符号,或许是移项的时候不知道变号,或许是没听说过某个很简单的概念等等。他们在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非常需要我们老师的帮助,这种帮助是面对面的,这样才有效。或许,有老师会认为,我们的学生你让他听都学不会,他自己学能学会?而事实是,你讲他不听,或不爱听,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很欢,学生昏昏欲睡一大片!让我们老师从讲的劳累中脱离出来,引导学生学习,走到学生面前,去了解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或许你会发现他们没你想象中的那么不好,只要他愿意学的话。

三、创新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长期坚持,只要学生肯积极回答问题,答错了也能得到我的过程性加分鼓励,这种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有不少学生数学学习很努力,很认真,取得了他们所能取得的最好的成绩,但是在唯分数论英雄的氛围中,他们得不到肯定,相反他们被定义为“差生”。数学学习不仅需要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也需要情感基础,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这一点,并不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心理需要。我们职业学校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我们的职校生活泼好动、乐于参与的天性,更多设置一些符合职专生心理需要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活动的认同感。只要学生愿意参与学习,乐意思考,不管他的答案如何,他的表现就值得肯定。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职校教师要创新评价方式,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善于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进行心理辅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增强他们数学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从而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好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篇9

组织纪律是上好体育课最起码的要求。在体育课上,组织教学器材的摆放,队形的调动,学生的练习都离不开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否则体育课就无法正常进行。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加强自身的约束力,端正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 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服从教师的指挥,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应时刻提醒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 这种纪律习惯的养成, 要老师不停的说教以外, 还要落实到课训练中去如,开始部分都要加队列练习,队列练习最能培养这种习惯,因为队列练习要求大家严肃认真,整齐划一,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

2、认真 “倾听”的习惯

特别是在新授内容教学时, 要求学生认真去听老师的讲解,了解动作技术的动作要领、做法、结构、技巧等等,如果学生做到了这一点,他在练习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练习时还应注意倾听老师的语言提示。如在练习前滚翻时,老师会提示:低头、含胸、抱腿,学生就会下意识的根据老师的提示去做。

3、积极 “练习”的习惯

体育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自己去“练”,每一个技术动作都经历泛化、分化、自动化的过程,在使动作变成自己的东西,就要求学生一遍一遍地、不厌其烦地练习。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动起来,检查、督促他们完成练习任务,不给他们偷懒的机会。 鼓励与帮助体质差、胆小的学生,给他们成功的信心。适时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增加练习兴趣。

4、仔细 “观察”的习惯

体育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一个是老师对动作的讲解示范一个是学生的观察模仿。学生在学习动作时,观察是重要的一环,善于观察的学生,能很快的了解动作的实质,抓住动作的关键,那么他在练习时就会有针对性的对动作难点加以注意。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示范,在练习过程中老师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示范对比,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以提问的方式让他们找出各动作的不同点,找出可取之处和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5、善于 “思考”的习惯

体育活动是一种身体活动,看起来只与发达的肌肉有关,其实在体育学习及活动中它同样需要活动者动脑筋,尤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显得更重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不会到会,最后达到自动化这个过程就要求学生去动脑筋思考动作的重点、难点,结合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体会,分析该动作怎样去做、怎么样才能做的更好,再进行反复试做并用心感觉,直到做得满意为止。

6、经常 “问”的习惯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提倡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特别是对自己概念不清的问题或较难完成的动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免会出现许多疑难问题。有时对自己的动作感到不满意,但自己又找不出原因是什么,那么,他可以去问老师,也可以去问同学, 有时发现别人的动作比自己的动作列漂亮,那么他可以去问别的同学的感受。当他听取了别人意见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在练习时也就加以注意了。

7、富于 “竞争”的习惯

体育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带有竞争性,为了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养成一种富于竞争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比赛或游戏, 可以是群体的也可以是个人的。 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尝试到竞争的乐趣,以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热爱。适当的时候组织比赛,增强他们练习竞争的兴趣。

8、勇于 “创新”的习惯

其他学科需要创新,体育同样需要创新。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就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每学习一个新的技术动作,老师不要局限在让学生停留在一个框框里转,在适当的时候,允许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去掉那种“有的学生吃不了, 有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创新的机会。学生这种创新的习惯一旦养成,在以后的学习中他的学习兴趣就随之培养起来了。

9、灵活 “运用”的习惯

学生所学到的东西关键要看运用,学习的目的也在于运用。 要求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单个动作复合起来再加以灵活运用,既能起到巩固的作用,又有利于将技能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随时随地的运用在体育中所学到的知识,达到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的过程。

10、用心 “总结”的习惯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有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教师应教育学生课后要养成总结经验的好习惯。 如刚学完一个动作,课后如果仔细回顾一下自己为什么没有做好,下一次课应该怎么做;一场球赛,一个球为什么没有接好,为什么没有配合好,如果这样会好些等等。 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才会不断提高。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它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强化,更需学生的配合。 只有常抓不懈,严格要求, 良好习惯的形成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寓教于乐,寓教于动,动中求知”,这种体育习惯教学的模式既能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同时也实现了教学目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体育的好习惯的形成也一定会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

摘要: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不仅有利于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使学生受益终生。体育教学是一种在室外组织活动的教学,这就除了要求体育工作者组织好正常的技术教学以外,还要求全体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服从教师的指挥,积极配合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篇10

一、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一、二年级要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 要求学生“学习独立识字”。一至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分别要求“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借助词典阅读,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由此可见, 工具书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善于使用工具书, 好处多多。对于小学生来说, 最常用的工具书有两种, 一本是《新华字典》, 另一本是《现代汉语词典》。手边常备这两本字典, 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翻一翻、看一看, 把问题就地解决。这个习惯若能坚持下来, 不但很容易扫清了阅读中的拦路虎, 使阅读更顺畅, 而且对词意的理解也更深透, 为写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培养学生多读书的习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在总体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 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多读书, 才能有积淀。《荀子·劝学》中讲到:“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阐明了为学之道贵在积累。语文学习更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只有“厚积”, 才能“薄发”。学语文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不管是为“有趣”积累, 还是为“有用”积累, 应当鼓励学生先“积累”下来, 再用出去。

曾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这样说:一个不会引领孩子读书的教师, 是一个渎职的教师。这话乍听起来似乎言重, 仔细思量却有道理。语文教师若要培养学生读书, 首先自己要养成读书的习惯, 并能选择适合的书推荐给学生, 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兴趣性阅读,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使他们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教师给学生推荐书籍, 不妨可以考虑四个方面:

1. 纯粹的文学作品类

不同学段的学生, 识字量、理解能力有很大差异。第一学段可以阅读注音读本, 插图生动、图文并茂、内容短小, 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学段的阅读范围可以逐渐增加, 校园小说、童话故事都会成为学生的最爱。教师可以推荐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一些作品, 如《小布老虎丛书》《儿童文学》、杨红樱、郑渊洁的作品、《意林》少年版。第三学段可以增加一些名家名篇, 如冰心、林海音、老舍等名家的作品。《读者》杂志中的很多好文章对于这一学段的学生来说也非常适合。

2. 百科知识类

阅读不仅是为了愉悦、为了获得审美体验, 也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过程。因此,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 百科知识类的书籍也应该读一些。

3. 学习方法类

学习贵在得法。课堂上老师讲得毕竟有限, 为学生选择一两本有指导意义的学习方法类书籍, 会使学生少走很多弯路。

4. 休闲娱乐类

比如漫画、笑话, 学习之余看一看, 放松放松精神, 调剂调剂生活。

三、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俗话说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过程中遇到好词佳句、精彩章节, 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它记下来, 久而久之,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写读书笔记, 摘录式、卡片式最常用, 读后感有一定难度, 可因人因文而宜。

四、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

很多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 一提作文就头疼, 不知道写什么好, 这其实是缺少积累、缺少思考的结果。曾听过一位大学教师讲过“器”与“道”的关系, 颇受启发。所谓的“器”, 就是方法, “道”就是自己的思想。老师课堂上讲的最多的是方法, 想写出真正的好文章, 还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行。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勤思考并将思考诉诸笔端的习惯。我们都感叹于丹老师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其实细想, 这与她勤于思考、勤于写日记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写日记的过程, 其实就是整理自己思想、思绪的过程, 日子久了, 语言便愈发精炼、准确。所以说, 写文章不是技术活儿, 是思想活儿。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篇11

关键词:倾听与阅读;思考与合作;发现与应用;整理与构建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如: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看两个数字相加超过一百肯定不对,一定用减法做了,因为1-3册只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又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时,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发创新的火花。如:我在教学《统计》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路口视频,让学生统计在一分中之内过往的车辆有几辆货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一遍放完后,很多他同学都说:“老师,太快了,再来一次。”我不吭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学们还是来不及记录。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看了两次都为未能记录下来呢?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有没有办法能又快又准确的记录下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组员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货车、有的记录小汽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1分钟视频播完后,各个小组都有了统计结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量力有限,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从而使合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三、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立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四、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好习惯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的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如:我在教完“5的口诀”时,给学生出了很有兴趣的一道题,我问:你知道罗老师今年几岁吗?猜出来有奖品哟!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出示一幅有规律排列的糖果图,横排7颗,有5排我接着说:“罗老师的年龄数隐藏在这幅糖果图里,看谁能很快数出一共有多少颗糖果的办法。”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把7看成6,就有5个6,再加上5就是35;有的说:我先看成5个5,再加2个5-------。就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整理与内化。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篇12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孔子的这句话在福建省惠安县溪东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得到很好的体现。我校初三年级实验班大胆采用舒德初教授的“自导联助”法进行教学,即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动地教这一角色转化为学生自主地学。课堂上,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遇到问题就通过小组活动,进行探究、交流,从而理解消化。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独裁者,他们只是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伙伴,师生们在一种平等和谐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这样,学生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觉得自己是学习上真正的主人,因而情绪高昂,学习兴趣大增。因此,要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就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教师接下来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换句话说,就是说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其中,课前预习至关重要,无论哪门学科,做好课前预习均是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而运用工具书又是课前预习的第一步,它能帮助学生扫清预习路上的文字障碍,是学生必备的习惯。当然啦,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不是说只是让学生盲目把书看一遍,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如怎样整体感知课文精髓,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把握文章的脉络,注意文中关键的词句等。这样,学生通过预习,就能明确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准备好听新课必需的知识,在教师的课堂辅导里就有了心理优势,从而提高听课水平与笔记水平。这里除了要强调进行课前预习外,还应强调课后复习,通过复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实践证明,长期坚持自主创新、独立思考的学生,语文成绩相对来说都比较好,而且他们在阅读、分析、判断、比较、综合、推理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都很强。

三、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够刺激、唤醒大脑,加强大脑的灵活度和记忆力。他还说过:“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当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更加需要知识营养给予学生更长久、鲜明的照耀。初中生每年应该读2~3部中外名著,这些中外名著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同时,教师还应强调学生每周要做一篇500字左右的读书摘录,要求他们课外之余读书看报,从做读书摘要开始,到写自己独到见解的读书笔记。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头脑就会丰富充实起来。还可让他们每周背1~2首古诗词。“厚积言有物”,长期积累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夯实基础,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作好准备。长期坚持,就能“源头活水滚滚来”。

四、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练笔的习惯

事事留心皆学问。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多关注一下身边的人、事、物,多积累一些生活素材。做好这一点,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害怕写作文的心理,解决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问题。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做了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发现生活的美,挖掘生活的奥秘,才可以观察到别人熟视无睹的事物,感受生活,感受美。观察是智慧的重要来源,在观察中可以让知识变得活跃起来。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懂得观察,把平时观察到的新鲜的人、物、事都记录下来,再经过思考整理,以日记或者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素材就变得越来越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也会突飞猛进,随之综合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在写作时,有了生活这眼活泉水,写作就能随心而至,同时写出来的文章也富有真情实感,入情入理,还可防止套式作文的出现。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方法有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师应做学生的贴心人,成为构架学生通往知识宝库的桥梁。

摘要:语文是对生活的反映, 而生活是活的, 知识是无穷尽的, 因而语文学习不能一蹴而就, 它需要长期的积累。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谈几点粗略看法。

上一篇:建筑工程量清单论文下一篇:改善亲子关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