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共12篇)
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篇1
阅读是书面交际的基本环节之一, 也是人们获得信息学习知识的基本手段之一。古人说“开卷有益”, 阅读可以获得知识, 启迪智慧, 陶冶情操, 调节情绪。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阅读能力列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学语文素养的形成, 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 阅读随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 使学生自觉地阅读理解呢? 我在几年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阅读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联系教学内容向学生适时推荐与课文有关的作品或课文作者的其他作品。如:在讲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 就可以渗透给学生关于鲁迅的作品, 并且可以适当夸张地说鲁迅的文章有何种趣味性。在文章提到“张飞 鸟”时 , 教师可以 以此为话 题 , 让学生读 一读《三 国演义》, 了解张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 与刘备、关羽是怎样的关系? 这样, 无形中就使学生产生很多疑问,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文中还提到《西游记》, 那么《西游记》又是怎么回事呢 ? 书中反映的是何时、何地、 何事主人公又是谁? 引导学生读一读, 并着力推荐这本书是何等著名, 充分介绍它的影响力, 让学生产生崇拜感, 这样就使学生产生想要了解书中人物、故事情节的欲望, 产生“我要阅读”的想法。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鼓励学生阅读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完全是从课内教学过程中获取的, 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课外阅读提高的, 这就说明课外阅读极其重要, 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鼓励学生涉猎一些名家名作, 以达到丰富知识、拓宽视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鼓励学生阅读:
(一 ) 引导法。 中学生已经有了自读意识 , 但是缺乏辨析、鉴别的能力, 所以就有学生读一些娱乐性较强的东西, 此时, 老师首先不应该正面严厉地批评, 而应以诱导及教育的方式给予肯定和鼓励, 使之意识到所读书籍的危害, 从而读一些内容思想积极向上的名著佳作。
(二 ) 活动法。 在学习过程中为了鼓励学生阅读可以开展一些活动, 以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同时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也可以让学生当小教师走上讲台, 讲述自己的阅读体验, 学生可侧重选文的某一点进行讲解, 也可以谈自己的读后感。以激发阅读的自主意识, 让学生自主对文章进行解读从而进行阅读意义的建构。
(三 ) 阅读法。 教学过程中会经常涉猎一些课外文学作品 , 这时教师可以把涉及的文学作品内容简单地向学生讲述, 在讲到故事情节的高潮或精彩片段时可以故意说自己忘了, 让学生自己猜想并适时向学生建议“不妨读一读此作品, 这样会了解得更清楚”, 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三、在教学过程中营造阅读氛围
(一 ) 集中阅读 , 以课堂带动 课外。为了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时间, 在提前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 采用集中阅读的方式进行课堂阅读, 课堂阅读时间的保证能极大地带动学生课外阅读。更重要的是, 这对于学生进入阅读状态、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能够起到一定作用。
(二 ) 教师组织 , 家长配合 , 营造良好阅 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首先是书籍来源的保证, 目前主要是学生自备书籍或从图书室借阅, 阅读的地点在教室或图书室, 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能够安静默读, 营造良好氛围。全年级、全班参与的读书活动, 有效促进了心理的优化, 同时注重与家长沟通, 特别设计给家长一份关于读书活动的调查问卷, 力求使家长成为良好阅读氛围的促成因素。
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心理的培养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活动既是阅读者把读物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 把读物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的一种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 又是阅读者的大脑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联想和想象的复杂心理活动, 还是阅读者同读物作者进行情感交流的复杂情感活动。要有效地完成这些活动, 最基础的是阅读心理的培养。
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激发学生阅读动力
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并且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 还要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 那就是靠语文本身的魅力打动和吸引学生, 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逐步品味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 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此, 我们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读;抓意境描写, 发挥想象读。经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养成阅读习惯。这样就使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丰厚, 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使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提高。
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篇2
卢梭说:“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爱因斯坦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学生在特定的、轻松的、愉悦的情境当中学习才能获得最佳效果,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达到最高峰。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最直接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本角色。例如,在教授《瀑布》一文时,我首先在网上下载了瀑布的声音。在学生读课文之前,我要学生仔细倾听瀑布的声音,并让他们边听边在脑海中想象瀑布的样子。听完之后,鼓励他们大胆地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用语言描述出来。就这样,通过倾听瀑布声音,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形象地感受了瀑布的声音,为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做好了铺垫,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到底自己想象的瀑布和文中的瀑布有什么不一样呢?就这样,学生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开始了《瀑布》的阅读。
二、师生“PK”,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拓宽了知识面
有人说:“有了理想才有动力。”是啊,如果做什么事都浑浑噩噩,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那么自己又何来动力呢?阅读也是一样,假如教师只站在远处,不去布置具体的任务,只是让学生自学,由于学生年龄的限制,再加上各种能力也有限,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了什么去学习,更不知道从何处入手,一连串的问题将萦绕在他们的脑海里,使他们挥之不去,还要他们专心地去阅读根本不可能。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一定要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有了目标才会去努力。在我们的社会中也有许多为了自己的理想去积极进取的人,如张广厚从一个因数学不及格而未能考上中学的学生,一步步走进数学的殿堂,成了享誉世界的数学家。这不就是实实在在的例子吗?试想如果他心里没有目标,只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能有这么大的成就吗?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不能。所以,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对于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尤为重要。
新课标对小学各年段的课外阅读量作出明确的要求:低年级5万字以上,中年级就要达到40万字以上,高年级100万字以上。自从实行了“PK”制后,师生一周交流一次读书心得,谈谈自己读课外书的收获、感受。我发现学生们书包里的课外书日渐增多,以前学生书包里只装课本、纸、笔,而今居然把课外书带到了教室,有《小学生学习报》《童话》《漫画》《故事大王》《少年百科知识》等,各类作文书,科技类,军事类,经济类等各种书籍,更有甚者,还把《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也带来了。
学生之间交换阅读,一改往日课余追逐打闹无所事事的局面,学生坐得住,静得下心来看书。不仅如此,通过家访,家长反映,孩子回家以后,与以前判若两人,变得爱读书了,不再那么痴迷电视动画片、网络游戏。还询问老师给他们施了什么魔法。再如,我在教学诗歌、散文时,通常会在上课前先让学生欣赏一段与内容相关的音乐,然后让学生在音乐中去阅读、去感悟。
例如,在教授《秋天的怀念》等现代散文时,我通常会找一些抒情性比较强的古典音乐,让学生在宁静的音乐声中去体会感悟文中所蕴含的真挚的情感;在教学《枫桥夜泊》《送孟浩然之广陵》古典诗文时,通常选取一些古筝、古琴曲,配合柔和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融入文中的角色,感受文中角色的喜怒哀乐。感染心灵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诵读,奇妙的境界,就是享受阅读。
现在,自觉看课外书已成为我们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一定能保证阅读的量,学生的知识面宽了,眼界也越来越开阔,口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看着这些惊人的变化,面对学生那股不服输的犟劲,我惊喜万分。
三、教师指导阅读方法,使学生掌握阅读诀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必须教会学生阅读。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低下,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实践证明: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激发学生持久阅读兴趣的重要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文体的不同、情感的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会因时因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毛泽东的“三复四温”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矛盾的“三遍读书法”等。教无定法,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点燃学生的阅读之火。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然而,对初学的学生来说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更加重要。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四、持续加强阅读动力,让学生体验成功
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同样,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他们的阅读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因此就需要教师、父母等来自长辈的不断夸奖和激励。这样,他们才能把阅读坚持下去。在教学中,我经常定期地在班级举办“读书会”,在会上,鼓励学生介绍或是推荐优秀书籍。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3
答: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选好读物。通常,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家长可以为中高年级孩子选取一些逻辑性相对较强的读物。
第二,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会为孩子创造优良的阅读环境,在无形中增强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家长可以每天陪孩子读半个小时的课外书,帮助孩子形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第三,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首先,缩短注视字词的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能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阅读效率。其次,读写结合,“不动笔墨不讀书”。再次,粗细结合,分类阅读。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第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养成查阅的习惯。引导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难以理解的生僻字词及时查阅工具书,以加强理解。其次,鼓励“读思结合”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家长要教给孩子思考方法,引导孩子边读边思。再次,培养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鼓励孩子把阅读心得以文字或其他的形式与他人进行分享交流,充分体验读书的乐趣。
责任编辑/苗 培
怎样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篇4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一个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会主动愉悦地去追求、尝试和体验产生苛求欲,并能迸发出积极探索的火花。因而,体育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之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到体育课的活动中去。诚然,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的兴趣往往是在学习、活动和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并且又随着人的意志和需要而转移。因此,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变化、新奇的课堂是诱发好奇心,激发兴趣的灵丹妙药,而呆板、单调的教学,只能使学生感到情绪低迷,索然无味。
一次体育课,我根据课前预设的教案,引导学生练做俯卧撑, 由于学生大多是初学初练,离下课还有十多分钟时,不少学生叫苦叫累,满脸愁意,如若再让他们练习,定会事倍功半。想到小学生最爱听故事,我立即打破课前设置好的教路,问:“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进行讲故事比赛,谁故事讲得出彩,就给谁的俯卧撑加十分,然后再做俯卧撑好吗?”“好———”全班顿时欢呼雀跃。于是,我让学生自由分组,每人讲述一个故事。结果全班学生个个眉飞色舞,津津有味地讲起自己最拿手的故事来。故事讲述、评比后,再让他们做俯卧撑,人人都显得格外投入。
由此看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不断改进学生的体育课教学,注意要遵循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不断创新,能随着教学主体的变化及时打破教学内容,生成新的教学资源,类似的课程定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把体育课视为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二、练习中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兴趣
成功能激发兴趣,经常失败则会使人兴趣递减,在练习中不妨把学习的目标分解为几部分,每部分可以通过自测练习,看到自身的进展和练习效果,或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予以评定或鼓励, 使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能量,内心萌生一种满意感,激荡起潜心上好体育课的情感涟漪。但是,由于学生体质的差异、悟性的高低, 导致运动能力不尽相同,完成的学习任务难以符合一致的标准。在进行技术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设置不同的而且适合各自发展的分段学习任务,也就是说,学习任务要因人确定,让学生切实感到这样的目标通过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达到,从而在活动中悉心进取,克服障碍,才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运动赋予自己的乐趣,不断增强上好体育课,提升体育技能的兴趣。
三、发挥主体作用,增强锻炼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他们在学会并完成规定的动作后,及时引领运用已获得的动作要领和一定的技能进行拔高训练,以此激发思维情愫,使其通过自己的尝试、体验和努力,让他们的技术水平得以张扬,爱好特长得到尽情发挥。例如,在教会了学生单双杠的一些基本动作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一些基本要领,结合观看同伴的动作、特点以及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单双杠比赛镜头等情况,让学生进行短时的分组讨论、交流,教师随机参与其中,予以启发、引导、总结,让思维的火花在相互碰撞中明确对单项动作进行组合的规律,然后,再让他们尝试单双杠的组合动作,效果明显,达到了“教师为了不教” 的目的。如此操作,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增强了他们的锻炼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热情。
四、挫折中磨炼意志,强化成功的兴趣
乔·贝利说:“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人的一生,不可能时时事事顺利,当遇到困难时,要靠坚定的意志去强化兴趣,有时候,成功的奇迹往往就在失败后的再拼搏之中呈现。
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篇5
第二、有响应,你看书可以不跟人说啥,你的娃就不能这样,家庭小型讨论会必不可少;
第三、有资源,你的娃一定要十分清楚图使馆、阅览室、家庭书架、新华书店有多少是我最爱的书!
第四、有节制,你的娃读书时间过长和过多就会“静气”过剩,暮气沉沉,读书不是真正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学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文化,且能驾驭文化,这就少不得实践和体验,否则,永远只是知识的堆砌,而不可能转化和掌握文化。
现代社会越来越容不得对知识消化不良的人了!务请千万注意,书本和课堂知识不是通向文化的唯一通道,没有“知识”的人,可不一定没文化啊!例如:陈寿亭(陈六子)、赵丽蓉。
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篇6
一、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彩图科。
二、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三、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孩子的新闻记者过程中,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四、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专家们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如何培养阅读习惯
不重视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科学研究也表明,孩子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总阅读量的四五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能力,发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条件
一个家庭有没有书,孩子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孩子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应不嫌“汗牛充栋”,只要是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先买好,放在孩子每日见到的地方。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2、家长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
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喜爱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喜欢阅读。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读文章给孩子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对于这一点,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孩子的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慢慢的,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
3、调动孩子阅读兴趣
(1)悬念调动法。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孩子。听家长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孩子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挣脱家长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
(2)故事梗概法。家长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孩子进行阅读。例如引导孩子阅读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事先,家长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孩子介绍,孩子听了有趣,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篇7
一、课堂教学力求形象直观,把兴趣培养贯穿始终
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抓住青少年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学习的开始就使他们产生兴趣。中学地理第一章的内容正是培养兴趣的开篇。学生对于宇宙的奥秘,自然奇观,如极昼、极夜、昼夜交替、四季交替等问题,似乎知道点,但又说不清楚,教师用形象、直观的三球运行仪、幻灯、模型、图片及手势等多种方式进行演示、讲解,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适当补充一些数据、资料,把这些看得见、又看不见的抽象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具体化,学生很感兴趣。有的教材内容,不太好理解,或是难记易忘,学生往往没有兴趣。教学中,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地理学是在前人不断探索、观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科学。既然是科学,就不光是背背矿产、山河等。对学生来说,掌握复杂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征,弄清其发展演变规律是比较困难的,也容易由此产生不愿意学的想法。教学中,应尽量结合实际,使学生感到身边有很多地理现象,孕育着地理原理。如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提出学生熟悉的,但又解释不清的现象进行分析,如:晴朗时天空呈蓝色,阴天为什么呈乳白色?日出日落时又为什么呈红色?指出这是由于大气对波长不同的太阳七色光散射,吸收状况不同而造成的。波长较长的红、橙色光,不易被散射,能够传播较远的距离。这也正是红、橙色光作为停车信号的道理,它使人们在较远处就可看见,以减少交通事故。
二、引用资料,适当补充,在兴趣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是以领会知识和掌握技能为基础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明白的越多,知识掌握的越好,兴趣也就越浓。在课堂上如果适当引用一些平时收集的资料,就会促进知识的理解,提高趣味性。如讲地球大小及在宇宙中的位置时,引用一些数据:若把银河系缩小一万亿倍,那时太阳半径仅0.7毫米,地球半径则为0.0064毫米,日地距离仅15厘米,整个太阳系直径也只有12米,但银河系的直径仍有100千米之大;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仅观测到的就在十亿个以上。地球在银河系,以至在整个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就可想而知了。补充这些资料不仅能提高兴趣,还能进行理想教育,激励学生探索宇宙奥秘,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欲望。
三、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得到发展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8
一、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各种方法做好课前“热身”活动。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创造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刚上课, 学生思维没有转换过来, 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句幽默的话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既可缓解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又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还可活跃教室气氛,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一旦出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 就具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 上课前两三分钟, 是一节课的热身时间, 可以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活动或表演, 比如即兴演讲、美文朗读、诗歌背诵、戏剧表演等。
二、教态感染学生, 逐步形成学语文的兴趣
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 能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 调动学生的情感, 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欢迎你上语文课, 喜爱语文课, 学语文的兴趣也将会日益形成和加深。
三、组织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1. 如组织学生出小组墙报、班级黑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答记者问竞赛等。
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长和优势, 有的字写得清楚、工整, 有的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 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语文的点滴特长。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细微的进步, 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鼓励, 并与其他同学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如果说存在“兴趣—克服困难—成功”的公式, 那关键一环就是“克服困难”。
2. 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
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因而能调动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竞争。例如:作文比赛、朗读比赛、背诵比赛、听写比赛等等。
为了使学生从小就打好语文基础, 每个单元结束后, 我都要对学生进行朗诵比赛, 朗诵优秀的同学, 将会在教室园地的“攀登梯”上再登一级台阶, 期末进行总结, 表彰奖励, 虽然是一个日常的竞赛, 但学生格外重视, 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效果也好, 可见竞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 不在于全盘授与, 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 勤其练习, 领悟之源广开, 纯熟之功弥深, 乃为善教者也。”如果教师讲究教学艺术, 通过多种有效途径, 因人而宜、因文而宜地调动学生潜在的兴趣, 学生必会进入乐学、会学的境界。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9
一.注重思想教育, 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
语文课内容涉猎广泛, 天文、地理、历史、自然、生物、风土人情等, 内容可谓丰富多彩, 课文内容本身就能够让学生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教学中, 常选用一些生活实例, 把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横向联系, 纵向分析, 让学生从课堂中得到生活的真谛, 感受到学习的益处。另外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的基础, 只要对语文课有足够的认识, 学生就会潜意识地产生学好语文的强烈愿望, 也就产生了学好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注重课堂教学, 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 展示学生自我风采
(一) 注重朗读。专门设置朗读课, 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存在, 强调集体合作, 鼓励学生相互评议, 效果很好。艺术性朗读能激发学生再创造能力, 如选一些著名影片对白或诗歌散文朗诵大赛的内容给学生听, 使之具体感受到优美的文学中蕴含的魅力, 既可提高学生朗诵演讲的表演能力, 更可令其找到自我, 在不知不觉中展示自己的风格才华。
(二) 灵活教学, 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为了使学生在45分钟内的课堂学习始终保持高涨情绪, 除了巧妙设计引人人胜的导语外, 还要因文定法, 灵活教学。时而讲授, 时而质疑, 时而讨论, 时而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 积极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卖油翁》一文, 先以熟知的生活事例导入熟能生巧这一生活规律, 而后播放朗读录音,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然后分角色朗读, 再抓住关键词语“善射”、“自矜”、“发问”、“怒”、“笑遗”等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再让学生逐段翻译兼以提问和讨论等各种教学方法, 这样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教师成功引导学生,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积极性, 还应特别注重课文内容的课堂剧表演。课堂剧表演可改变老师对课文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千篇一律的分析对原作的破坏, 让学生在实际表演中积极体验感受。例《卖炭翁》《皇帝的新装》等课文, 学生对剧情的扩充或加入现代生活细节, 往往令人忍俊不禁, 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少年模仿能力强, 感情冲动, 很容易被他人的人格魅力或知识魅力所吸引。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应非常注重个人修养, 以求得在一个班四五十名学生中都有良好的印象。中学生的兴趣爱好极不稳定, 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往往缘于对老师的喜欢或厌恶而定。因此, 语文教师不仅应在教学能力上狠下功夫, 使学生佩服老师, 同时也应多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争取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热爱。
(一) 教师要知识丰富, 谈吐文雅, 语言风趣, 做事公平公正且有正义感。这样的教师往往很吸引中学生, 让学生感觉老师在各个方面都是自己的良师益友, 不仅教给自己丰富的知识, 而且教会自己怎样做人, 学生对这样的老师往往既热爱又尊重。上课肯定专心听讲, 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
(二) 教师上课应和颜悦色, 坦诚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以和蔼可亲的教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上课不讽刺、不挖苦思维较慢较差的学生, 课后也要多沟通, 多主动了解他们, 让每位学生都觉得老师可亲可敬, 这样因尊师而信道,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才能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和个性, 引导他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和成功。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10
关键词:兴趣,乐学,生活,竞争,创新,信心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 是最好的老师, 在学习中起着主要作用。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才能会取得好的成绩。那么,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在, 谈一谈我平时在教学中积累的几点经验。
1 精心设计导课
在课堂上,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求知欲, 教师要提倡“功在课前, 利在课上”的意识, 做到精心设计导课。例如在讲圆时, 我问“中秋节吃什么?”引入, 学生自然想到月饼, 我又问“它是什么形状?”这就自然地引到了“圆”, 让学生很快地入境, 而且又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 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教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一般是从生活经验开始。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使之融于教学中, 化抽象为具体。例如“小数的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对五年级学生较为抽象, 而学生对生活中商品的价格确是极为熟悉, 因此在教学中, 设置生活场景, 由学生做营业员和顾客, 然后进行商品交易。营业员仔细地用“元”作商品标价, 热情地接待顾客, 认真地收钱, 找钱。顾客们则认真地选购商品, 看价, 付钱。在活动中, 同学们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加减法, 并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样使枯燥的数学变的有趣, 让学生爱学, 乐学。
3 巧妙设疑, 激发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从疑开始的。因此, 在课堂中可以设计恰当的问题, 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教师先让学生任意地说数, 教师能很快地说出它能不能被2、3、5整除, 开始时学生说的数很小, 后来数越来越大, 但是都没有难倒老师, 学生感到很奇怪, 而且产生疑问:“这是怎么回事呢?”由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老师告诉他们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 学生带着兴趣去研究, 去探讨。还有如讲“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先在方格中画好图形, 然后通过数方格的形式计算面积。接下来, 老师可以问:“能不能不通过数方格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同学们感到很奇怪, 那怎么做呢?于是带着疑问去思考, 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4 引入竞争, 激发兴趣
好胜心也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 他们在学习中往往争强好胜。“第一”在他们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还常常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因此, 教师要很好地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 尽量将竞争引入教学中, 搞活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比一比看谁做的快, 看谁做的好, 赛一赛谁的得分高, 谁的想法妙。
教师的鼓励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对学生的作业多用一些鼓励性评语。如“你太棒了!”“你很聪明, 如果不在粗心, 你会更好。”“老师相信你, 你会写的更好。”“你很优秀, 若改掉马虎的毛病, 你会更进一步。”等。这些鼓励性评语对学生的激励很大,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体验创新的快乐
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爱创造的情感, 让他们不仅体验思维活动的快乐, 更重要的是感受成功的体验,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知识, 传统的教育只是“填鸭式”的, 不注重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足。现代的教育要求研究探索, 勇于实践。多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 让他们在实践中去发现, 从而激起智慧的火花, 进行发明创造。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欲望。创新教育就是让每个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 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因此, 我在教学中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会, 并使各类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例如讲“用方程解应用题”时, 我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并找出解法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帮助他们进行分析。我还让学生模仿习题自己编题, 自己练习, 小组间进行互编互练, 学生迫不及待地讲出自己编出的题目, 并进行计算, 情绪很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6 培养信心, 唤起兴趣
一个学生的自信心对学习的兴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信心足, 兴趣高。信心不足兴趣低, 效果不好。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肯定学生认为他行, 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动力。如有一个学生想放弃数学让他做题不会, 也不想学。那就让他先做一些容易的题, 再做思想工作, 同时给他一些鼓励性语言, 帮他树立信心, 让他感觉到自己还行, 并不是什么也不会, 这样让他逐步形成兴趣, 也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
怎样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11
一、创设阅读的空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二、创设阅读的时间。
低年级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及时督促指引。如在家设立“亲子共读”时间,既能保证阅读时间,又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在校设立晨读、午读时间,老师也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创设充足的阅读时间。
三、诱导阅读的渴望。
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挑逗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经常安排“故事会”,启发学生讲故事,每位学生轮流讲,这样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有的从别人那里“取经”,但大多要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丰富了学生的头脑。还有一个方法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
四、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兴趣。
导语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如果导语设计地好,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赢得“开门红”,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如在教学《夏夜多美》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师深情讲述)多彩的春天过去了,我们迎来了迷人的夏天,在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里静悄悄地──(多媒体播放夏夜动画,生观看。)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的池塘边上演了一幕动人的童话剧,是什么呢?听!(师动情地朗读,讲述童话故事。)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一看二听的刺激下很快被故事所吸引,进入情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学生读来有情有趣。
五、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
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學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六、依托各类朗读评价,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阅读教学中,读要充分,读要有指导,读要有层次。指导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如,教师读学生评,学生读教师评,学生读学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的语言富于变化而且情趣化,可以巧妙结合课文内容赞赏或委婉地提示。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篇12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泉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首先, 我们要关心、热爱学生,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想得到别人的爱和爱别人, 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一个孩子在家有父母疼爱, 进入学校以后, 教师很自然会成为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 那么老师的一言一行, 即使是关注的一瞥, 一个信任的点头, 在孩子们眼中都是一种爱, 是一种安慰和鼓励。其次, 不能“冷落”所谓“差生”, 更不能歧视打击他们, 应给每位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 课堂上应激励和信任每一位同学, 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 以及他们身上存在的“闪光点”。再次, 注意学生在学习上的点滴变化, 经常表扬先进, 鼓励进步, 将鼓励语言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活动资源
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都有比较丰富的活动资源。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参与来提高学习兴趣, 只要有游戏或需要表演的, 我几乎都要花时间让学生参与, 或小组、或组对进行表演, 学生们热情高涨。
三、合理设计课堂、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 不仅能消除单调感、枯燥感、疲劳感, 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例如, 展示新颖而有吸引力的直观教具, 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各种实物、彩图、绘画、色彩, 或教师亲自制作的各种教具和道具, 利用这些直观教具是学生获得英语知识的一种最直观、最捷径、最理想的教学手段。其次, 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 学生学习的是一种外国语言, 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 我们要尽可能的把这些语言材料放入各种能听、能看、能触摸的情景中去, 调动学生的眼、耳、脑等各种分析器官协同活动, 使学生感受不是语言的机械记忆和储存, 而是语言交际的实际运用。
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调节学习气氛, 保持良好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将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头脑里, 而是师声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理接触。”是情感的交流, 积极的情感才能激发学生的感知, 记忆、思维、想象等, 因此, 教师要有积极饱满的情绪, 以最佳状态进入课堂。其次, 在调节教师自身情绪的同时, 还要善于调节学生的情绪。把游戏、竞赛、表演引入课堂, 把枯燥乏味又孤立的教学内容引入游戏、竞赛、表演之中, 使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和生活化, 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开展游戏、竞赛、表演等活动。从心理的角度说在教学中可开展一些英语游戏, 即可以缓和课堂上的紧张气氛, 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疲劳, 而英语游戏通常具有比赛的性质, 参加游戏的人都抱着渴望获胜的心理, 这就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并有助克服腼腆羞怯的心理障碍。
五、开辟第二课堂, 也是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
学习英语不仅限于短短的45分钟里, 也不限于那单调的教室里, 我们应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筋又动手的本领, 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开口欲, 发展广阔的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从而可以避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避免从文字到文字, 否则便失去了语言功能, 这当然不是学习语言的方法。此外第二课堂不但要遵循实用性和趣味性相接合的原则, 还要使学员能进一步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要积极探索, 为开辟第二课堂创造有利条件,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六、兴趣教育成败的关键是教师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决定因素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尤其是教师起着主宰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学生能及时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 对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它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从而对增强自信心和及时纠正错误有很大帮助。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少批评, 多鼓励。
其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第一步就是喜欢我, 喜欢我的课, 上课的第一天我用英语说了一段话, 虽然他们听不懂, 但我可以从孩子的眼中看到羡慕、欣赏;然后我说:“同学们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呀?”他们齐声回答:“想”。我说:“好”, 只要同学们想做到, 就没有做不到的!从今天起老师和大家一起共同努力, 在以后的课上或课下我都很注意这一点, 能说的英语的我绝不说汉语。
第三、注意讲究方法: (1) 好问。当天问题当天解决, 绝不留到明天, 如与老师交个朋友 (老师的生日知道吗?老师不舒服能否问候一下?一张小小的“问候纸条”就可得到丰厚的回报) 好处: (1) 自信心增强了, 对薄弱学科的畏惧心理明显减弱; (2) 实力增强了; (3) 思维严密了。 (2) 对待试卷、资料:保存好, 分数再低都是自己的心血, 现在怕丢脸, 将来更可悲。分门别类整理好, 听评讲时弥补知识漏洞。学习起来井井有条, 且培育严谨的治学态度。 (3) 画记要点, 筛选信息:一把尺子, 一支红色圆珠笔, “筛选”出重要的、有用的信息, 这对加深记忆大有好处, 久而久之, 还能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4) 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
七、教授歌曲
歌曲是学习口语的一种简单快捷, 又能使学生感兴趣的好方法。我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英文金曲, 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对于口语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之, 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要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乐其教, 这也是我们每位教师努力的目标。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抓住开头, 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泉;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活动资源、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唤起学生的求知兴趣。
关键词:兴趣,爱好,培养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推荐阅读: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09-27
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1-12
怎样培养儿童学习兴趣12-15
怎样培养学生品格06-16
怎样培养学生语感11-28
学校应培养怎样的学生08-12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感08-12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08-17
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09-20
怎样培养学生写英语的能力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