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024-08-17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用12篇)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1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众多心理素质中, 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 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

一、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 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 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 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写成绩报告册时, 能评价他聪明, 能干。写些激励性语言, 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 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 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 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

二、珍视学生的成功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 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 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 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你能跟同学愉快的相处, 老师真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 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 并且使我欣慰。”学生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相信学生, 鼓励他们参与。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 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在学校, 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 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

三、多给学生提供摆脱失败, 虚拟成功的机会

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 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苏霍姆林斯基对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从不打不及格分数, 而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 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 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可见教师要在教学中, 活动中不断地虚拟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 获取足够的自信心, 如果学生在创设的机遇中没有把事情做好, 老师就加以指责, 甚至挖苦、讽刺, 这不仅会使学生失去信心, 而且会跟你对立。

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 一个有成就的人, 一个成功者。”正因为这样, 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教师会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 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 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 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 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 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 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 并逐步走向成功。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2

坚定的自信必须建立在被爱、被需要的基础之上。父母常常认为对宝贝宠爱有加、花大量的时间陪宝贝或是给宝贝提供优厚的物质享受就是爱宝贝,其实不然,这些并不能让宝贝体会到自己是被爱的。除非父母愿意用心与宝贝做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父母心不在焉的做法,很容易被宝贝揭穿。只有父母用心与宝贝接触、认真倾听宝贝的言语,甚至站在宝贝的角度想问题时,宝贝才能感受到“我是重要的,可爱的”,也才能有足够的自信。

NO.2 鼓励宝贝多做事

“自己把鞋穿好”、“把电视关上”、“把杯子递给爸爸”、“帮妈妈把门打开”……日常生活中把一些小事交给宝贝,鼓励他独立完成,常常会使宝贝信心倍增。

自信来源于能力的保证,让宝贝确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就像生命需要氧气一样重要。当宝贝能够管理自己、能够驾驭周围的环境、能够给别人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时,会更加肯定自己的能力,也会更自信。

NO.3 “你+评价”改为“我+想法”

对于很宝贝来说,父母就是一面镜子,当妈妈说宝贝是个“小笨蛋”时,他就认为自己笨,于是把“笨”像标签一样贴在自己身上。毫无疑问,言语具有巨大的力量,它既可以使人感到自卑,又可以使人具有自信心。宝贝能否正确认识自己,积极向上,取决于它周围“镜子”的反应。

如果妈妈改变一下说话方式,由“你+评价”改为“我+想法”,把“你是个小笨蛋”改成“这确实有点难,不过我想你可以做好”这样正面、积极的引导,宝贝就会认识到虽然我做得不好,但无损于我的自身价值,他仍会满怀信心地继续努力。

NO.4 爸妈也犯错误

父母总想让宝贝信赖自己,但如果对宝贝隐瞒大人也会犯错误的真相,宝贝就会很难接受自己犯错,或者在一件事没做好时自暴自弃,这样宝贝永远也不会牢固地树立自信心。所以,不妨面对宝贝如实承认自己的过错,如丢了钥匙、忘关水龙头,当宝贝知道人人都可能犯错误时,就不会因为一点行为过错而过分恐慌,而是会把错误当作前进中的波折,正视错误,克服缺点。

NO.5 不用自己的期望要求宝贝

父母常依照自己的期望,对宝贝提出不恰当的要求。宝贝很少对父母的期望提出疑问,却往往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且由于与自己的意愿与个性相左,宝贝会感到不安和悲观,这怎么能使孩子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呢?所以,为了使宝贝施展才智,父母必须摒弃那些不适合宝贝特点的要求和期望,相信并鼓励宝贝发挥自己独具的天资禀赋,让他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一个只会迎合他人要求去做事的人,其人生必定不会精彩。

NO.6 让宝贝参与决策

让宝贝参与家中某些事情的决策,如去超市购物时征求他的意见:“你看哪一个盘子漂亮?”“要买哪个价位的牛奶?”等等,主人翁的感觉会让宝贝觉得自己很重要,而且在参与家庭管理的过程中,能锻炼孩子判断力与做事能力,进而对自己做出进一步的肯定,增强自信。

NO.7 给宝贝及时、中肯的表扬

日常生活中发现宝贝有“出色表现”时,要及时用真诚的语句做出具体的表扬。如“你画的小兔子真可爱”。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的表扬一定要中肯,而不是诸如“你真是个天才”、“你太棒了”这样空洞的赞美。有的宝贝十分敏感,他们会从大人的评价中分辨出是否“真心实意”,或仅仅认为是“哄自己玩”。

NO.8 让宝贝坦率表达情感

当宝贝跌倒了,妈妈马上会说:“啊,宝宝不要哭,一会儿就没事儿了。”成人遇到坏情绪时,往往用假象把情绪掩饰起来,或用理智把情绪压下去,这难免使宝贝产生这样的看法: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该哭,不该生气、愤怒,如果我哭了,我就没有表现好。由于这种想法作怪,宝贝就不能在内心接纳自己的情绪,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情感,对自己的情绪表现感到自卑,这对孩子自信品格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无论何种情绪都要允许孩子坦率地表达出来,情绪就不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NO.9 让家庭生活充满温馨

当一个小男孩在超市被一件新玩具吸引,正想看看究竟时,可抬头一看,妈妈不见了。此时,小男孩所有探索的兴趣会一下子消失,因为他要先找到妈妈。可见,宝贝首先需要安全感,才能去探索未知的事物,没有安全感,就会徘徊不前。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3

一、在教学实践中赋予学生希望

学生对教师的言语总是比较敏感的,教师对学生的热爱要渗透在平日里的言语当中,在课堂上、或者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都要善于鼓励学生,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不灰心、不丧气。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对成功的体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成功的体验有很多种,不一定是要获得世界冠军才是成功,也不一定是取得数学奥赛一等奖才是成功,成功是贯穿在学习中、生活中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悟。比如说,某一个学生在数学证明这一知识点上比较薄弱,那么当教师带领他克服了这一难题,某一天他证明了一个比较困难的论题的时候,他的内心就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会获得“只要自己努力,还是可以做得到”的認知,取得一定的自信心。

二、指导学生学会对失败进行正确归因

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多半是因为学习上的失败。当学生面对失败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对失败进行正确归因。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失败,通过失败看到自己的不足,让自己有机会改正不足,在来来的道路上做得更好。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失败的原因,只有正确地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说,某个平时成绩比较好、又非常用功的学生突然在某一次考试中失利了,这可能就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打击,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寻找原因,是这次考试的题型不是他擅长的吗?还是因为粗心的问题,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方案。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有好的学习方法的学生往往能够事半功倍,而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加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教师除了教学知识之外,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学习方法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学习方法是学生自己脑海里的一把工具,教师是没有办法塞进去的,需要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其次,对于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同样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适用的,每一个学生都应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的不同选择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自信心是学生完成学习活动的重要保障因素之一,教师要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赖文学.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苏会生.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意识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篇4

一、注重赏识教育,家长和老师多说“你真棒”

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社会的肯定。孩子需要父母和老师的鼓励,这会使他们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父母与孩子在一起时做出亲昵的动作或露出满意的表情,对孩子是很大的鼓励。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要端正态度,不能强制性地要求孩子,很多家长都以自己的权威教育孩子,让孩子服从自己,这是不行的。孩子虽然可能因为怕被父母责怪而选择服从,但是这只能让孩子失去自信心。成人的评价对孩子树立自信心至关重要。幼儿时期,家长对孩子信任、尊重,经常对他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认为自己真的很棒。反之,经常受到否定、轻视、怀疑,经常听到“你真笨、你不行、你不会”的评价,孩子就会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卑感。因此,家长必须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多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不要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鼓励他做唯一,而不是事事争第一。比如孩子不会洗碗,不要指责他,而是要告诉他怎样洗才能洗得干净,然后鼓励他:“这回洗得真干净!”其实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断鼓励,就好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不受鼓励的孩子不会健康成长。但我们往往忽视对孩子的鼓励,往往忘记鼓励,甚至错误地认为孩子需要的就是教育,而教育更多的就是灌输和训导。比如学习,如果有个孩子提前完成作业,蹦蹦跳跳地去告诉爸爸妈妈,希望得到表扬,而其家长听后其实心里挺高兴的,但是一点儿也没表现出来,却板着脸严厉地说:“本来按时完成作业就是学生的天职,你好不容易做到一次还得意!你看看你哪个同学做作业不比你快?”这句话就像泼了孩子一盆冷水,使孩子的情绪跌入低谷,还谈什么自信?家长或许认为不能让孩子骄傲自满,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轻易表扬孩子,尤其是当着别人的面,总是说孩子的缺点。岂不知这样做往往事与愿违。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使孩子逐渐正确认识自己。

二、调整成人与孩子间的关系,多与孩子交流

家长、老师和孩子的心态、情绪相互有影响,所以家长、老师要有意识地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孩子。当孩子自卑、沮丧的时候,家长、老师要用真诚积极的语言去鼓励和安慰孩子。家长对孩子始终如一的鼓励和信任,是对孩子巨大的精神支持。孩子在父母的理解和强大精神的鼓舞下,会更快、更勇敢地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如果孩子感到老师、父母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就好,表现为活泼愉快,自信心强。相反,如果老师、父母对孩子训斥多,态度冷淡,孩子就情绪低落,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在生活中家长要多关注孩子,培养孩子的情商,因为情商是乐观幽默的品性,是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善于与人相处、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等。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络也是十分重要的,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减少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要时常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知道孩子在家里或是在学校里都有什么样的想法,对身边的人和同学都有怎样的看法。发现孩子的想法和看法不正确的时候,家长要给予及时的纠正,让孩子换个角度看待事物,给孩子更多关爱,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从而帮助孩子更快地融入集体生活。

三、允许孩子做自己的事情,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

许多父母认为,替孩子做他感到困难的事是帮助孩子,事实上,这等于告诉孩子他不行,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孩子渴望被尊重,尤其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尊重孩子,家长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偏伤自尊的话,而是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在孩子做事情的过程中,要允许孩子失败。在做好的时候给予孩子适度的表扬,一方面表扬这次的成绩,另一方面鼓励下次要做得更好,让孩子知道只有继续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表现不好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批评孩子,而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没做好,下次要继续努力,但千万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要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能滥施权威,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即使孩子犯错,也不要辱骂。因为辱骂不仅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产生自卑感,从而丧失自信心。有时会出现孩子自己贬低自己的时候,这是在传递一种有碍自尊的信息,这时的父母或老师应认真地倾听,然后再告诉他应有的态度。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和肯定评价对学生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从老师、家长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树立自信心,对学生多作肯定性评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学会自信、自立。不少父母经常控制送给孩子玩具和书,有时认为某些物品不适合孩子,但事实上他可能仍然需要它,甚至这种喜欢会持续几年。因此,在处理孩子的某些物品时,不要擅自做主,而是要由孩子自己决定何时放弃某些物品,细心捕捉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如此孩子会逐步改掉不良习惯,强化优秀的品质。

四、珍视孩子的成功,独辟蹊径地寻找孩子的个性特点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 篇5

一、循序渐进,逐步突破自我的心理壁障。

如何突破学生在正式场合敢于表达这第一关,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也就是让学生进行“三分钟配乐朗诵”。学生选择什么样的文章进行朗诵,可以反映学生学生在当下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同时也可以允许学生自我创作进行配乐朗诵。关于示范效应、音乐背景、多媒体背景、讲台布置和活动主持、摄像拍照方面,我也有意地引导学生朝着有品位、正式化方向发展。

起初,学生以为就是捧书朗读而已,忽略了诵读时的情感和身体语言的配合,我特意从网上下载了一些优秀的国家播音员和演员的朗诵视频,如央视2008年2009年新诗朗诵会和《不朽》等视频,让学生观察模仿、借鉴学习。

由于上个学期我推行了“月读书有感计划”,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野性的呼唤》《狼图腾》《追风筝的人》《相约星期二》《达芬奇密码》(或《观世音密码》)《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围城》以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和周国平、李泽厚、季羡林、宗白华、朱光潜等作家的散文以及《意林》《读者》《诗文选粹》等杂志,由于正在学习古代诗歌和散文,所以暂时没有推荐这方面的作品。从学生朗诵的文章来看,他们大多选择的是引导向美向善、人文情感的优秀散文,也有自我对当下的困惑和突围。

在音乐引导方面,则有意识地从网络搜寻到一些典雅优美的轻音乐,诸如卡洛儿、班得瑞、神秘园和央视“电视散文”的配乐。我们现在的教育,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而忽略了中国古代“乐教”的风化作用,因为学生中当下流行的往往是情啊爱呀的歌曲、浮躁喧嚣的打击乐,而纯音乐、轻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品味普遍不高,或者根本就是盲区。在活动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开始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仅不排斥高雅,而且以此开始有意识地通过音乐陶冶情操。

在多媒体背景上,我也从网上找了些唯美典雅的背景,后来又适当允许信息计算机课代表寻找一些图片并进行有选择地更换。而讲台布置上,也让当天的值日生清洁桌面,并且放置了一盆不凋零的塑料花。

在活动主持方面,放手让文艺委员徐祥凤开展。由于时间选定在周三下午的第四节自习课(同时也是教师集中会议时间)和周六下午的第四节班会课(由于教务处安排了周一下午第四节课的课程,所以只能推移)。开始的时候,文艺委员只是宣读让学生朗诵,自己站在讲台旁,后来她开始将每次五到十个学生的朗诵内容和题目进行串词,越来越朝着连贯镇定的方面优化。

在摄影拍照方面,我也有意识地培养汪雅丽、缪玉萍使用数码相机,教授一些拍摄的基本技巧进行活动资料的收集。

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每个学生都上了两到三次讲台进行朗诵,虽然大多学生仍旧不敢直面台下的同学,但在选择音乐音乐、多媒体背景和镜头前,学生们起码可以在讲台上站住了。也有表现极其优秀的,如刘露,一开始就脱稿;如李捷,也能敢用不流畅的方言讲话;如陈飞洋,用自己制作的flash作为背景深情朗诵;如许健冰,朗读自己写就的心声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学生开始倾听同学的心声,学生开始尊重同学的挑战,学生开始宽容同学的胆怯,学生开始用掌声鼓励与喝彩,学生也开始认识到活动对于自我能力培养和精神性格塑造的意义。同时,我也在观看之后,适当地在私下里对某些学生进行表现的点评和反映出的班级、个人情绪心理问题的疏导。

二、展现才华,让讲台成为学生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

经过了上个学期的打磨,开始了“三分钟演讲”的新的挑战。事先,我也向学生进行了活动安排的心理预设。虽然学生在口头上笑着叫嚷难度太大,但是我知道,有些时候,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教师推动的。由于有了上个学期的铺垫,所以本学期的活动开展非常顺利,甚至出现了可喜创新的局面。

首先,在活动开展前让学生观看“复旦大学新生演讲赛”和大学生的一些演讲的视频,通过高起点让学生在一开始就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在课堂上让学生认识到演讲是我们综合能力培养和素质展现提升的重要性。当然,我没有告诉他们,我们班有不少性格内向的学生,如果仅仅通过师生谈话进行心理疏导的效果,没有用开展活动让学生自己挑战尝试来的效果更好。起点有点高,学生还是有点害怕,但是我相信他们能够做好!

这一次没有了那么多的背景设置,非常简单,只有三尺讲台和多媒体背景。面对台下的同学,面对摄像头,自己创作文稿,不允许携带稿件(除非偶尔利用文稿提示思路),可以临场发挥,时间必须在两分钟到五分钟。主持人在事先会对下一次演讲的同学公布名单,也会主动了解同学演讲地内容和题目进行串词,更会引导学生稳定气氛了。摄影拍摄的还是汪雅丽和缪玉萍。而我,学生大多已经是不太在意我是否在教室内了。

一开始,汪志强就对《20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有自我独到的思考;吴莉莉就表现出睿智稳重的风范,开了一个良好的头。之后,陈影文采斐然的学思心得震撼了全班,赢得了长久不息的掌声;董海月汪洋恣肆的演讲结合着励志音乐的结尾,留下了回味无穷的遐思;徐亚文手舞足蹈的诙谐让轻松的笑声在教室里回荡。这里有对时政的新鲜评论,这里有对经济的密切关注,这里有对军事的强烈兴趣,这里有对科技的宣传普及,这里有对文学的虔诚向往,这里有对自我的深刻反思,这里有对大家的衷心希望……到期中考试前夕,每个学生都已经演讲过一轮了。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精彩万分,但是对于他们自己,都是精心地准备,有了自我的突破;虽然还有一些同学参考别人的文章、不能脱离开文稿、不太敢面对台下同学的眼睛,但是当他们站在讲台上,他们没有谁愿意认输,即使下来后脸红腿软。通过学生的演讲,我也发现了他们闪光的思想;通过学生的演讲,我也发现了他们年轻的激情;通过学生的演讲,我也发现了他们青春的困惑;通过学生的演讲,我也见证着他们成长的痕迹。

尤其值得欣慰的是,他们已经将这项活动变成他们自己的活动了,不在是老师硬性要求的了。他们期待着,准备着,展示着,微笑着,喝彩着,鼓励着……

在一周的演讲结束后,主持人会在同学主动报名的基础上,安排一次励志歌曲学唱的活动,唱出青春的豪情,唱出一周的辛劳,唱响拼搏的号角,唱响高二(1)班的热情!有《我的未来不是梦》,有《爱的阳光》,有《奔跑》,有《年轻的战场》……

下一步,我想我会把这项活动开展下去,并由此衍生更为专业和自信的活动要求,让学生的自我素质再提升一个层次。

怎样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篇6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引导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浓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新颖的导语,会引发学生“猎新”的兴趣。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在我们的图形王国中,有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它们幸福、快乐地生活着,经常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其中,要数‘角娃娃’最调皮了。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把它找上来吗?”这样导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实践也证明,当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他们的自信心就较强,他们就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自信心是学生向新的目标新的成绩前进的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又会形成向更高目标进取的内驱力,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

二、利用生活经验,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此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在教学“空间与图形”一课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球滚来滚去,有的甚至滚落到地上,他们有的跑到地上去追,还有的在桌底下钻来钻去,学生手忙脚乱。教师抓住这个契机,追问学生:“为什么球会滚到地上?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滚来滚去呢?”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又追问:“为什么家具、包装箱都设计成长方体或圆柱体?”从问题中引出平面图形。

本课的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从生活中的平常物体引入,得到平面图形的学习活动,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学习数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这样的设计使数学活动生动活泼,学生更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运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针对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呈现: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后,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想。以这样的方式呈现,既生动有趣,又蕴含新知,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了。

四、采用多样性的评价方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行为的艺术性应在注重语言、体态、激情等艺术效果的同时重视艺术策略的探索。每个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接受程度有快慢之分,回答问题也有正确错误之分。赏识优秀生是一种自然心理,而赏识学困生则是一种教学艺术和智慧。对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教学中,以鼓励、引领、肯定等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以人文关怀、和谐的师生关系唤醒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因此,数学中的评价方式也应注重多样性。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能够让每个学生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那么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畅所欲言,他们本身所潜在的能力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面向新世纪的挑战,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依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找到适合建立和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途径,把自信与希望、善良与宽厚播种在学生的心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7

一是以名人为榜样认识自我培养自信。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当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嘲笑起来。他告诉大家,这个不象样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很显然,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是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我能行”“我很棒”,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二是在锻炼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

学生锻炼的方式很多,我平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一是让学生自己组织集体活动。从活动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词的创作、活动安排到总结各个环节,老师均不参与,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二是实行轮流班长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者”的机会。传统的固定班委制,使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当不上班干部,也干不好班干部,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实行轮流班长制,使每个学生都可当上班干部,参加管理班级事务。实践证明,只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舞台,他们都可以成为出色的班干部。三是交给学生办的事,老师最好不要插手。这种担心学生“小”做不好事而事必躬亲的做法,恰恰丢失了许多让学生锻炼的机会。实践证明,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会越做越好,学生在锻炼中不断增强了自信心理。

三是在集体生活中感受自我培养自信。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我”是集体中的一员,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爱护这个集体,时时刻刻想着为这个班集体争光。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每当班级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获得一点荣誉时,我都会让学生知道,这个荣誉来之不易,都凝聚着全班每个学生的心血和汗水。还要开展经常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从小就热爱自己的祖国。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8

人是一个高度自我调节的系统, 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发生作用。人们大都根据对自身力量的自我分析, 自我评价来指令自己的行为, 由此而来的行为积极程度又直接联系着活动的效能。在现实生活中, 盲目自信, 企求过高, 力不从心, 导致失败的事固然时有发生, 但在学生当中, 更多的却是自我评价过低, 在能够完成的事情面前, 认为自己干不了, 于是畏缩犹豫裹足不前, 压抑了内在能力的发挥。过强的自我否定评价就是通常所说自卑感。有自卑感的学生行为怯懦, 处处依赖老师、父母和同学, 活动效率低微。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阶段, 情绪的两极性较为明显。老师的疏忽或入教育误区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 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 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 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写成绩报告册时, 能评价他聪明, 能干。写些激励性语言, 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 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 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 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英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一所小学做实验, 以18个班的学生, 作了预测未来的测验, 然后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这种暗示坚定了老师对这名单上的学生的肯定。使这些原本是随意指定的学生感到异样的自信、自尊、自爱, 敢于提问、回答。8个月后复试, 这些学生进步快、活泼、可爱。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 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 何乐而不为呢?

二、珍视学生的成功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 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 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 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你能跟同学愉快地相处, 老师真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 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 并且使我欣慰。”学生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相信学生, 鼓励他们参与。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 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 他说:“我加入儿童生活中, 便发现小孩有力量, 不但有力量, 而且有创造力。”在学校, 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 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对于学生的过份保护, 过份操纵, 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 自己一手操纵, 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 不仅障碍了能力的形成, 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老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

三、多给学生提供摆脱失败, 虚拟成功的机会

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 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苏霍姆林斯基对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从不打不及格分数, 而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 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 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可见教师要在教学中, 活动中不断地虚拟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 获取足够的自信心, 如果学生在创设的机遇中没有把事情做好, 老师就加以指责, 甚至挖苦、讽刺, 这不仅会使学生失去信心, 而且会跟你对立。

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9

一、赏识和信任, 树立其自信心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任何人都渴望被赏识, 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当他们得到老师的赏识和肯定时, 就认为自己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就能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激励手段,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 而且可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自信心, 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多表扬、多激励, 就会让他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不断变好;而多指责、辱骂就会使学生自暴自弃, 最终逼出一个坏学生来。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 在被多数教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以后, 另一位教师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了他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 并予以赞赏, 让瓦拉赫学化学, 终于使他成了“前程远大的高才生”, 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就是“瓦拉赫效应”, 它告诉我们: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等都是给予学生的信任和支持。学生也会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下和支持的话语中不断树立起自信心。

二、注重实践, 因材施教, 激发其自信心

自信心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丰富多彩、轻松愉快的学生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途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如演讲、辩论、表演、学科大赛等, 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引导学生超越自我。每学期初让学生自主提出本学期的安排, 活动由学生来组织, 这样既锻炼学生的才干, 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制订活动目标时,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 不要一下子提出很高的要求, 令学生“望而生畏”, 而应从较低要求开始, 让学生“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子, 品尝成功的“滋味”, 然后再加大力度, 让学生“拾级而上”。在活动告一段落或结束时, 给予适当的评价。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三、体验成功, 表扬鼓励, 增强其自信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 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个孩子, 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 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 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追求成功的愿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 产生要取得更大成功的愿望。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还要善于使用鼓励和表扬,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学生判断能力较弱, 老师的评价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 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 或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事时, 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 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和赞扬, 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并通过持续不断的鼓励, 使其长久地保持下去。

四、引导学生接纳自己、珍爱自我, 点燃其自信心

接纳自己就是认可自己、喜爱自己。一个人如果不能接纳自己, 就谈不上自信心。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 当前我国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由于长相、智力、性格等原因, 在自我接纳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外貌长相并不是成才、成功的决定因素, 只要勤奋仍然可以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而性格上的弱点只要下决心矫正, 并且方法得当是可以奏效的。

浅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10

一、适时、适度的激励,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 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做“及时雨”, 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在课堂上, 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 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 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 勇于回答问题, 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 学生学得专注, 也学得开心。但我们还必须意识到激励不等于表扬, 批评也是一种激励, 无原则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当然要注意的是, 批评时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要委婉地否定, 有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进步发展, 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励。

二、真情的语言激励, 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1. 以表扬鼓励为主的语言激励评价

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良好的情绪能促进个体智能的发展, 这时人的头脑清晰, 思维敏捷, 记忆力强, 学习效率高;而情绪低落时, 则思维迟钝, 记忆困难, 学习效率差。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班上有做小动作的同学, 如果老师批评他, 其他同学会不以为然, 甚至有的同学也分散了注意力, 而教师如果通过表扬某个同学来提醒那个同学, 其他同学会做得更好, 这就是语言激励的作用。例如, 有的学生在入学时由于以前从没有拿过铅笔, 写出的字很难看, 老师没有责怪他, 而是鼓励他说:“没关系, 老师一看你的手就知道你能写出漂亮的字, 用不了多长时间, 你准能追上大家, 也许还能超过大家呢!”这样的鼓励会使他充满自信, 勤学苦练, 很快就会掌握写字的规律, 写得一手漂亮的铅笔字。试想, 如果教师采取的是批评而不是鼓励的话, 这个孩子不会有进步, 这是教师语言激励的作用。

2. 丰富的语言评价, 活跃课堂的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非常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的评价语, 使课堂内总是有生机。我对学生的一切表现总是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例如, 读完课文后, 我对学生的评价语有:“读得真不错!你不愧是班里的朗读冠军!”“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读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 大家仔细听听!”“老师觉得, 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在课堂上, 我尊重每一个学生发表意见的权利, 特别是为学生创造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的机会。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拓展思维, 发展个性, 我经常这样启发:谁能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谁还有不同的见解?老师特别想听听你个人的看法。将来你一定是一位有名的老师。听了你的发言, 真让我感动。老师怎么都没想到呢?你的小脑袋瓜可真灵啊!你愿意教教我吗?……即使有的同学说错了, 我也会给予热情的鼓励:别紧张, 老师相信你, 请你再试一试, 找个伙伴来帮帮你, 一会儿你想好了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说, 好吗?

3. 因人而异的评价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感受:越是优秀的学生对他们的表扬越是多;越是各方面表现平平的学生, 对他们越是斤斤计较, 吹毛求疵。我们面对一群活生生的孩子, 他们性格不同, 生活经历不同, 学习程度不同, 也就注定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所以对待不同的学生, 评价应当有所区别。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 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 冷漠、责怪、不恰当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而学生一旦丧失自信心, 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 对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教师, 应努力让困难生在课堂上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 可以让他们回答一些浅显的问题, 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 如做对了, 就立即加以表扬, 让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进步, 体验成功的快乐。对他们的评价也不宜要求太高, 要在学生不足的背后看到他们的“亮点”———朗读不流畅, 但可能声音响亮;说得不完整, 但可能思路很独特;写得不具体, 但可能字迹很端正……评价学生, 尤其对待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需要教师用放大镜仔细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三、丰富的体态激励, 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 动作激励

在人的信息交流中, 体态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低年级的学生把教师视为权威,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课堂中, 我常常情不自禁地对学生精彩的回答、朗读、提问等树起大拇指, 不住地对他点点头, 带头为他鼓掌, 用手抚摸一下他的头等动作, 使他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注与肯定, 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不断地树立自信。

2. 神情激励

在课堂中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就是常常送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 一个赞许的眼神。孩子们是聪明的, 他们会从老师的神情中读出老师的内心想法。教师的积极肯定必然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鼓舞, 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就要远远大于你的严厉批评。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11

一、播下爱的种子,激发学习的热情,培养自信心

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能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要多给他们关心和爱护,对他们要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和责备。平时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倾听他们的心声。要常对他们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不要怕,大胆试一试。”这对“学困生”来说,就意味着老师的重视、关怀和期待,从而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理品质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

教师要根据“学困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如,好学生一遍做对了题目要表扬,“学困生”经过订正才做对的,也要表扬、鼓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地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师要及时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从而使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

三、科学评价,体现个性差异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12

心理学研究认为, 人从出生到25岁, 自信心的发展一共有四个阶段:1~3岁为第一阶段, 这是史前期, 谈不上什么自信心;3~12岁为第二阶段, 这是被动阶段;12至18岁是第三阶段, 这是成熟期。初中学生正处在由被动阶段向主动阶段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的学生是不稳定的:他们受外界的影响较大, 即感到行与不行, 不是自己定的, 而是由别人对他的评价来决定。如果别人说他行、聪明, 他就认为自己行, 自己聪明;如果别人说他不行、不聪明, 他也会认为自己不行, 不聪明, 就没有信心了。可见, 自信心对学生的成长多么重要, 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的人是决不可能奋发向上的。自信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 是成功的风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 老师的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 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 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写成绩报告册时, 能评价他聪明、能干, 写些激励性语言, 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 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 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 失去自己动手做的信心。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由于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 被同学们的取笑、歧视, 其心理总量比较心虚、敏感的, 对教师和周围的同学也存有戒心。要消除这些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的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 应设法给予他们自信, 谅解他们的过错, 相信他能改正过来, 从根本上改变同他们的关系。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 学生对老师不抱有信任感, 那么无论你怎么做, 也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老师在教育该类学生时, 要让他们感到老师理解他, 与他们有共同的感受, 也可以直接向这些学生说明“过去的事情就算了, 好坏看今后的表现”。

2. 要多表扬和鼓励

表扬和鼓励对学生很重要。平时, 老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微小成绩要及时地、热情地表扬他们, 使他们产生一种愉悦感。而多次反复的表扬, 会使他们巩固优点, 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激发他们向高一层次发展, 从而做起事来信心十足。学生尽管有做错的时候, 但教师还是要以表扬为主, 如老师说“没关系, 相信你会改好的”、“要是认真点、小心点, 你一定会比别人做得更好”、“你很有创造性”等等。那学生的反应就不同。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更要注意挖掘他们的优点和长处, 多表扬鼓励, 使他们树立信心, 争取进步。

3.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自信心是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要使学生从小凡事都有信心, 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 别人能行的自己一样能行。对“短腿生”尤其要多鼓励, 指出他暂时落后的原因和努力方向, 并教给他方法, 千万不要使他丧失信心, 切忌使用“笨”、“蠢”、“傻”之类的字眼, 更不能拿他与别人比。我们都有这样的发现:一个考试老不及格的学生偶然一次及格, 会使他欣喜万分, 比优秀生得100分还高兴。他也许从这一次及格中受到鼓舞和激励, 会努力争取下一次更多次的成功, 腾飞可能就从这里开始。

4. 准备一本“成绩簿”

让每个学生准备好一个日记本, 每天在上面记下一件对学生自己来说可以增强自信的事。所记的事不一定要“意义重大”, 只要是对自己来说算得上进步、有所突破就行。比如老师一提问就面红耳赤、大汗淋漓的你, 今天积极报名参加文艺演出, 这对别人算不上是什么“成功”, 可对你却是值得庆贺的事。“成绩簿”的作用是让学生把每日的积极努力都加以积累并显现化, 使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阶段性成果”, 从而增加自信。某些行动看起来“意义不大”, 然而一旦它有了成功的结果, 就可能裂变出一个更大的动机和更强有力的行动来。可以相信, 一旦学生拥有这种“成绩簿”并认真记录以后, 一定会以实际行动去设法充实它, 让它成为积极驾驭人生的“成绩记录”。

5. 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了一些好事, 或根据学校的要求完成了任务, 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 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因为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学生向你提意见, 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我会考虑接受, 很高兴你把想法告诉我。”学生能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 从而获得自信。相信学生, 就要鼓励他们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 让他们在活动中锻炼成长。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 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 他说:“我加入儿童生活中, 便发现小孩有力量, 不但有力量, 而且有创造力。”在学校, 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 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对学生的过分保护, 过分指导, 不给他们独立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不给他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锻炼, 这是低估学生力量的表现。剥夺实践, 不仅妨碍了能力的形成, 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老师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 他会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并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品尝成功的滋味。

上一篇:EVA综合平衡计分卡下一篇:建设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