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教师职业精神

2024-08-19

怎样培养教师职业精神(精选8篇)

怎样培养教师职业精神 篇1

1教师职业精神的内涵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从事这种职业就该具有的精神、能力和自觉。是职业特性、职业作风和职业化的统一,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信誉和作风等内容。教师的职业精神是教师应该具有的一种职业意识,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信誉、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操守、职业协作、职业规范和职业奉献等。据教育部统计,全国普通高校40岁以下教师所占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二,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师资队伍的主体。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青年教师在高校中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

2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的现状分析

2.1个别青年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要求认识不清,职业认同感偏低

随着高校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多数青年教师是博士毕业后从校园到校园,直接进入高校教书。通过座谈发现,个别教师选择从事教育行业是为了找到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进入教师行业。他们并不把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自己职业追求的理想,在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时态度不端,敷衍了事。

2.2个别青年教师缺乏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薄弱

部分青年教师处于组建家庭、孕育下一代的年龄段,背负着较大的经济压力。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元化价值理念的冲击,高校教师虽然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是劳动报酬并不一定很高,使部分教师开始怀疑和否认自己从事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产生冲击,从而降低了职业责任。

2.3青年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大,个别教师有职业倦怠感

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作年龄的`增长,青年教师开对教育工作激情减退,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更新专业知识,不注重教育方法的适应性,不愿意花时间去关心同事和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个别青年教师存在利用空余时间去校外兼职的现象。

2.4个别青年教师创新意识不足,职业进取心薄弱,缺乏奉献精神

通过个别访谈,个别青年教师由于缺乏职业认同感,职业责任意识薄弱,对自身的职业规划认识不清,缺乏职业规划执行的动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职业进取心。从而导致缺乏职业情感,降低了职业奉献精神。

3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现状的原因分析

3.1对学校缺少认同和归属感

多数青年教师博士毕业于“985”、“211”等国内重点高校,少数青年教师来自于国外重点高校,毕业后来到新的学校,对于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等不熟悉,缺乏对现在工作单位的认同和归属。

3.2职业定位模糊,职业规划不明确

高校中的青年教师都是专业领域中的佼佼者,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进入工作岗位后,面对职业上的发展道路比较迷茫,对自己中长期的职业规划不明确,个别青年教师仅看到眼前,缺乏长期规划。

3.3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个别青年教师情绪浮躁

青年教师来自于全国各地,来到上海工作,都有着经济和生活上的压力。在单位中,又面临着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压力,在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时不能较好的疏解,出现了对工作急功近利的现象。

怎样培养教师职业精神 篇2

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并出现相对固定的职业团体时产生的,人们的职业生活时间是职业道德产生的基础。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出现了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职业分工,职业道德开始萌芽。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又出现了商业、政治、军事、教育、医疗等职业。各种职业团体为了维护职业利益和信誉,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在职业实践中根据一般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逐渐形成了职业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来,人们最大化地追求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导致了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而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特定的职业思想和行为准则,是正确处理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社会一般道德在职业中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名誉和形象,而且还与公司、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声望和利益密切相关,良好的职业道德会给公司、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教育又一重要内容。

现在社会职业道德水平的下降,大家是深有体会的。有媒体报道:某地一小学,一名男教师在教室里当所有学生的面殴打一名女生,最后导致该女生死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与医生一起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最高尚的职业,但就是这样一个受世人崇拜的角色竟然摧毁了一个年幼的生命,这不禁让我们深思:这个教师的职业道德何在?而在医院这样一个救死扶伤的场所,面对一些医生、护士冷若冰霜的面孔和话语,面对越来越多的医疗事故,我们不由得质问:这些医护者的职业道德何在?作为教育机构,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踏出校门即走入社会的服务行业,与人打交道,如何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培养出社会满意的初级人才,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品质、职业责任、职业良心等多方面。一个人职业道德的缺失体现在对本职工作的不热心、态度不端正、没有责任心等。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从学校角度看,因为目前人们对职业学校仍存在偏见,认为文化知识学不好才会进职业学校学技术,而中等职业学校更被人们认为是初中升高中落榜生的收容所,一般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均进入普通高中就读,期望三年后能进入大学学习,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从生源上来看与普通高中相比缺乏优势。另一方面,因为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各业第一线初级人才,具有明显的专业技能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培养目标的首位。与之相比,道德教育则目标模糊,在道德上要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等存在的不确定的因素较多,没有一定的标准可以衡量,因此,学校往往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从学生角度看,进入中专的学生,均是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自卑心理很重,对学习、工作丧失热情,进入工作领域后,对工作不满意、缺乏职业道德也是自然之事。不过也存在另一种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认为以后的工作明确,只要学好技术就能高枕无忧,从而疏忽了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和素养的提高。

职业道德与一般的社会道德或阶级道德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和多样性、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内容具体、相对稳定。职业道德的内容包括:职业认识的提高、职业情感的培养、职业意志的锻炼、职业理想的树立、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五方面。对如何培养职业道德,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笔者试做以下建议: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在各行各业的具体实践。

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要求是: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职业技术与业务,在职业活动中发挥创造才能。3.遵纪守法,团结协作,诚实守信,以主人翁精神对待工作。4.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注意增产节约,爱护公共财物,廉洁奉公。由于各行业有自身的特点,所以职业道德规范也不一样,因此要根据本行业的性质、地位、作用和特点,按照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来制定职业道德规范。如与人打交道的行业,教师、医生、服务人员,要学会情绪的自我控制,不可将个人的主观情绪带入到工作中去,能迅速融入角色,同时还要做到举止文雅、说话和气。

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职业教师有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教师职业行为的示范性和教育性决定了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教育工作。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对所学专业的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本职业的重要性、趣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所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主人翁精神,对本职工作负起道德责任和义务。让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水准提高,是职业岗位的本质属性和职业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提高的内在要求,而不是拿出某种版本职业道德规范读本读一读、念一念来隔靴搔痒。

三、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既要强调其职业特性,也要强调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变换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经济发展了,社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工种,跳槽行为越来越多,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对未来的岗位变换做好准备,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或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且岗位变换也可消除一个人长期从事某项工作的厌烦心理,重新调动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在实习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即道德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后,可让他们进入一些优秀的、人文氛围较好的企业和公司实习,亲身体验去工作中良好的道德的重要性,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实习结束后,学校还要关注和重视信息反馈,将企业和公司对与职业岗位有关的评价、评估,对学生的满意程度所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告知学生本人,帮助和促进学生完善职业道德。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培养研究 篇3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职业精神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raining of Young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Spirit

CHEN Chuo, LIU Liping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500)

Abstract Professionalism is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dedication to the cause of education, vocational training of young teachers in favor of spiritual self-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from vocational spiritual connotation, analyzes of the status quo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lack professionalism, and measures to train young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spirit from the government, schools and young teachers three aspects.

Key words young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spirit; training

1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的概述

晚唐诗人李商隐曾在《无题》里写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也曾说过:“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①可见在传统的职业精神内容里,教师不仅需要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牺牲精神,还需要有传授知识、传承文明和引导启发学生的能力。教师的职业精神是一种职业意识、思想或活动和心理状态,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等方面的内容。高校青年教师是教师中特别的群体,他们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还需要非常丰富的精神世界作为支撑,而且因为工作时间不久,职业规范尚未完全内化,职业精神也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所以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进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2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缺失现状

(1)职业态度麻木,职业信念淡漠。部分教师选择从事教育行业,并非从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抱负出发,入职后强烈的不适感使他们怀疑自己最初的选择,但又不知采取何种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长此以往,因为职业幸福感的降低,他们不再抱着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的信念来工作,并不把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自己职业追求的理想,在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时态度不端,敷衍了事。

(2)职业认同度低,缺乏奉献精神。随着现代社会变化发展,经济体制的转型,多元化价值理念的冲击,教师的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可,劳动报酬低于劳动价值,使部分教师开始怀疑和否认自己从事的职业,从而转向其他行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中心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产生冲击,如果对这些不良思潮无法抵制,就很容易导致教师内心浮躁,无法全心投入工作,职业情感变得淡薄,缺乏奉献精神,这对于教师职业发展和教育系统的健全稳定是十分有害的。

(3)职业压力大,职业倦怠现象严重。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作年龄的增长,不仅面临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科研任务,还面临着婚恋压力、住房压力、子女教育压力、继续深造和升迁压力,教师开始忘记或无法坚持最初从事教育行业的理想,对教育工作激情减退,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更新专业知识,不注重教育方法的实用性,与同事和学生之间存在着疏离感,不愿意花时间去关心同事和学生,上课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多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去校外兼职,甚至有跳槽的打算等等。

3 培养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的措施

(1)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推动社会舆论导向。政府在颁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文件时,要正确定位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精神,提高教师职业认同度和内化水平。传统的教师职业精神都强调“蜡烛”精神,希望教师都能达到自我牺牲的理想状态,忽略对高校青年教师个性和内在需要,缺乏对青年教师物质和精神上的人文关怀,这种观点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社会现实性,对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的认同和内化相当不利,打击了教师对工作的热情,甚至这种要求使部分青年教师产生敬畏感和惧怕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职业倦怠。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和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青年教师也是教育的主体,要重视其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把青年教师看作是一个有自我需求的社会人,使其在教书育人和践行服务精神的同时,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才能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职业幸福感,从而努力追求职业理想;同时,政府在社会中要充当舆论的导向,提高青年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更多的人以宽容和积极的态度看待他们,一个具有尊师重教精神的社会才会有不断发展的希望。

(2)学校加强管理和教育,强调教师的主体性。首先,学校在教师的聘用、职称的评定、继续教育、教师评价制度、晋升制度和师生配置等方面的管理要让教师自主参加学校管理,体现管理的民主性,增强教师的职业满足感和效能感,同时要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其次,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健全完善培训制度、考评制度、激励制度和淘汰制度,创造一个积极竞争、良性循环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发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教师的良性发展,加强教师的危机意识;第三,学校还需要推动以高校青年教师为主力的组织建设,建立专门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管理部门,以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同时推进心理咨询部门的建设,有利于缓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和促进青年教师的心理修复;最后,学校要在物质和精神支持方面给高校青年教师充分的支持,比如在劳动报酬要基于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的劳动价值,提供充足的进修和晋升的机会,在住房和子女教育方面也要充分考虑青年教师的需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学校领导也要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现状和生活情况,多与青年教师聊天谈心,理解他们的个性需求,以满足其精神需求。

(3)教师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修养。高校青年教师自身的职业价值观是影响其职业精神最重要的因素,树立起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观关键是要依靠教师自己,首先,高校青年教师要树立起崇高的职业理想,要有从事教育事业的志向、抱负和追求,从而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这个精神力量就是坚持从事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其次,高校青年教师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古语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认为:“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②这说明除了传授知识,青年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道德品质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教师作为榜样的作用不可忽视。第三,高校青年教师要用心去关爱学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还要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在不触犯原则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以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样的教育工作才会事半功倍。最后,高校青年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强调终身学习的意识,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上都要做到与时俱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教学相长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论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3-2014年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怠倦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编号:XLJKJY1324B)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 蒲倩.分布式认知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5.

怎样避免教师职业倦怠 篇4

———听刘晓明教授讲座有感

刘教授认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经常超负荷工作。现今的教育机制形式以及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学生、学校的评价要求,迫使教师工作和生活中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学校以升学率为至高无上的评价标准,学生的叛逆和厌学情绪,社会不尊重教师劳动的风气,使不少教师“载不动许多忧愁”。没完没了的检查和评比,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教师透不过气来,整日心绪不宁!刘教授认为目前教师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情绪衰竭:60.3%;人格解体:17.1%;低成就感:16.1%。从这份调查表可以看出,教师心理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感,更谈不上职业热情和幸福感。因此,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感,工作疲劳感,是当前教育行政部门要做的关键事情。就教师避免职业倦怠精神和工作疲劳感,刘教授给了我们如下的建议:

一、培训与成长。应对职业倦怠的最好方法就是避免它,不要让自己的气馁持续到难以挽回的地步。有些学者曾建议,教师保持精力充沛的最好方式,就是在自己做什么与怎样做这两方面寻找一些变化,并持续保持这种工作方法。例如:每隔几年都需要换新的教学任务,带不同的年级或是教不同的学科、利用休假来巩固、更新知识和技能等等。

二、写教学日志。对你的思想、感受、梦想、恐惧、失败和成功的记录,能让你追溯生活方式的轨迹,认识当前流行的观点、未解决的困难和未完成的工作。日志是这么一个“场所”,你可以把每日的挫折与喜悦堆积于此,而不用害怕他人的评论与批评。这绝对是一个你保存隐私与感情最安全的地方。你可以写下自己的教学策略,起作用和不起作用的维持纪律的方法。你现在甚至就可以以这样的思路写教学日志,即把它当作一个个人的思想宝库,记下你想要记住的各种观点,并准备在以后随时翻阅。一些教师喜欢保存他们喜爱的名人名句,有些教师则喜欢把孩子们所说和所做的趣事分类记录。教学日志是一个设定自我目标的地方。比如,从现在算起,在一年、五年,甚至十年之后,你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得什么样的工作成绩。用文字记下自己决心要实现的目标,以此激励自己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你在教学日志中可以尝试思考、情感、行为上的各种方式,你可以预先探索一下新角色、新主意,假装你的生活已经出现了改变,就像演出前的彩排一样。最重要的是,教学日志是一个你能进行自我交流的地方,有助于你在与别人交流时更严谨、更准确和更敏感。在系统的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你会更了解自身的内心世界,更好地调和希望与需求。你可以解决内心的纷争、私人问题,记录有意义的事情,成为自身所期望的那个人。“在诸如写教学日志或其他的活动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种独自梳理头绪的反思过程,你才会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

能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从而达到根除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我们就会在工作中得到快乐,感到忙碌着是幸福的,从而实现教师人生的价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为何不调节一下生活节奏,让自己的心情偶尔放一放假,“潇洒一回” 走出职业倦怠的心理泥潭。花点时间享受一些特别的乐趣:去进行一次户外运动,或寻觅一朵美丽的花儿,或学习一篇好的诗词,为这枯燥的工作带来一些快乐。化平淡为神奇,用心去感悟,每一天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情而不是烦恼和悲伤,更不是倦怠。这时我们就会感到,工作着是美丽的。

教师总结职业精神 篇5

可能是受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想的不良影响,有些教师确实缺乏敬业奉献精神:有的教师卷入股市浪潮,时时关注股市行情,甚至个别教师在课堂的“学生活动”期间都要利用手机浏览股市信息,真可谓“争分夺秒”啊;有的教师热衷于有偿家教,甚至把课堂讲的内容移到家教场上,学生感到无奈,不参加家教不行啊……以上做法的确背离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教师职业缺乏认同感的表现,让人深思,令人痛惜。于是,我觉得教师“敬业奉献”这个老话题还得常谈了。

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梁启超先生早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就明确指出:“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教师职业当然毫不例外。此外,文交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讲师谭小芳也提出“敬业不仅是一个时尚的词汇,敬业更是一种理念,一种行为模式”,而“敬业精神是人们对自己所选择职业的高度认同和热爱,它是一种职业素质,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坚定信念和探索及奉献精神的代名词”。我们广大教师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任劳任怨,恪尽职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的诗句其实不只是在歌颂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是在高歌无私的奉献精神。“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首《爱的奉献》能传唱20多年,不只是它的旋律优美动听,更是它的歌词扣人心弦。因为有人奉献,我国才能战胜天灾,抗击冰雪与地震、干旱与洪涝,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者收获的是一份崇高的情感,是一份甜美的幸福,一份至高的享受。作为人民教师应该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奉献,永远是教师的代名词。

教师职业精神心得体会 篇6

古人云,师者道也,为师者传道受业,教书育人。老师教授的不仅仅是生存的技能,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所谓先做人,后做事,所以身为师者必须有着优秀的品质,首先自身要正,自身不正,不可说人,自身不正,不可育人。

现代社会对老师,有了新的要求。除了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以外,我个人认为老师的位置,要重新确定。以前学生是求学,所谓求学,就是希望老师教授他。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求人与被求人的关系。现代社会这种关系再慢慢的发生变化。现在老师更多的是服务与学生。要服务好学生,就要端正思想,尤其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老师更应该端正思想。我们是为学生服务的。端正思想要从心理上和思想上有足够的认识。只有认识上去了,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是新时期的教育理念。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为突破,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事业是一项灌溉的事业,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是一条流动的溪,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只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广阔的智力背景,才能在工作中一直保持着创造的激情和活力,在教育教学中能灵感泉涌。教育事业是着眼

缺点时,我也能理解并与他共同克服缺点,然而面对着每一件时我能做到宽容、做到赞美和理解吗?此时的我还是感觉到了愧疚。只有关注每一个同学的成长的教师才真正是合格的。

二、关爱学生

教师应热爱和关心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对学生没有爱;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要尊重和信任学生,给学生充分活动思考和表现的机会,肯定、表扬学生的进步,严禁使用讽刺、挖苦、辱骂和体罚等粗暴的教育方法。要公平对待学生,严格要求每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教导不应该以感情亲疏、个人好恶和学生品德优劣状况而转移。在接每一次课程的时候,都满怀着希望,都本着一个原则“一定把学生教好;一切为了学生;我会一碗水端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对得起他们父母交的一达厚厚的沉甸甸的金钱,尤其是农村来的,对于他们来说那是父母的血汗钱”这一理念。用我的知识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偏心偏爱是教师的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违反教师道德的。

三、团结合作

化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7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精神,更新理念,改变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我是这样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的:

一、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学理念———教师由传授者变成策划者

在课堂上, 我由一言堂变成百家争鸣, 我像导演学生像演员。我给他们一个舞台, 让他们自由发挥。例如在学习铁生锈的原因时, 我先给学生明确我们的学习目标———探究铁生锈的原因。目标明确后让学生先自己设计一个可行性探究方案来证明铁生锈的原因。然后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组, 在小组内就自己设计的可行性探究方案进行讨论, 看有没有可行性。如果没有该怎样进行改进。经过改进后再分组动手探究。这一切过程都有学生参与。最后得出的结论不用我强调学生也不会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能专心致志地获取知识, 引起注意, 学习兴趣盎然, 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学生通过亲自实验, 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 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只起一个引领作用, 我的任务是把学生引向何方, 怎么引。就像我们要让学生从A点到B点, 我们只需告诉学生我们这一节课的目标是要到B点。至于学生怎么走要让他们自己去实践总结。我们只是策划者。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 需要独立思考, 去想象、去钻研问题, 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这就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

二、改变传统方式———互动教学, 当堂训练

目前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讲授法, 很多学生也乐于用这种被动接受的方法学习, 这样的方法束缚了他们的思维, 阻碍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造成高分低能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 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 不可能够用一辈子, 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就不能在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通过自学达到会学习的目的。我在教学中通过不懈的、艰辛的探索, 终于形成了自己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就是“先动后教, 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所谓“先动”, 就是在课堂上, 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 先看书、练习、动手、动脑。所谓“后教”, 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兵”教“兵”, 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 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所谓“当堂训练”, 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 (时间不少于15分钟) , 进行严格训练, 形成能力。这样, 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如物理性质让学生阅读自学, 物质的用途可引导学生结合化学性质, 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总结得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再讨论、共同设计, 得出方法、步骤、装置等。在学习气体的收集方法时我先拿一个集气瓶把水倒进瓶中然后再把植物油倒进去, 学生发现植物油不会把水排出去。我让学生想这是为什么?我又把油先倒进集气瓶然后把水倒进去, 学生惊奇的发现水把油排出去了。我让学生想这又是为什么?学生经过独自思考、讨论的过程把问题弄清楚了。然后我随即提出我们现在想让氧气进入集气瓶而把瓶中的空气排出来我们该怎么办?学生讨论后得出答案。再让学生动手试一试。这一切过程都让学生自己思考、学生讨论, 但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这如同汽车进入高速公路, 如没有引桥, 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 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好“引桥”、“路标”。等学生把问题彻底理解了, 再出几个关于这方面的习题加强训练一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光凭教师用嘴去讲, 教师累得口干舌燥, 学生是听得晕头转向。我们不如用身边的简单仪器,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动动手, 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另一方面也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怎样培养的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 篇8

【关键词】培养 创新 能力 精神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主要是科技领域的竞争,科技领域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家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本人就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有批判才有创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师说“不”,敢于向教材说“不”。在一节语文课中,我板书“告诉”的“诉”字时少写了一点,当时我没有注意到。这时,一个叫小妹的学生举手了,我请他起来,他说:“老师,你写的”诉“字错了。”我一愣,定睛一看,果然错了。再一想,这正好是训练学生敢于批判的好时机,于是,我没有故意说我是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或者轻描淡写地给它加上一笔就完了。我郑重其事地对同学们说:“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小妹同学给老师指出了一个错误,我非常感谢他及时地让老师改正了错误。”说完,我还向小妹鞠了一个躬。这时,同学们都鼓起掌来。从此,我班的学生就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书本质疑了。

二、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胡锦涛主席在“十六大”的讲话中已提出“以人为本”的治国策略。同理,学校教育也应该以教育学生为本。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老师必须做好下面两点:

1、教师扮演的角色要發生转变。“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我想,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长。老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堂下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2、要充分尊重学生。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这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成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三、大胆挖掘教材空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或是在结尾,或是在中间。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就在对课文 的 空白大胆想象和描述中迸发出来。如在教完《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后,我启发学生:战斗胜利后,战友们会对邱少云怎样呢?你来为这个故事续上一个结尾。学生们顿时兴致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有从战友角度说的,有从连长角度说的, 有从朝鲜人角度说的,还有从邱少云亲人角度说的……。多么丰富鲜活的想象呀!在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补充中,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感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例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讲到烈火在他身上燃烧,生命危在旦夕。这时,我问到:“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也不动?”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有的说:“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有的说:“邱少云遵守战地纪律……”有的说:“邱少云是真正的英雄。”只要他们说出了充足的理由,我对他们大胆积极的设想都给予了肯定。

另外,教师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合教师意愿的看法,也不要马上给予否定或批评,而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讨论,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就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在上《假如我会克隆》作文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克隆点什么?”很多学生都说诸如“我会克隆人、动物”之类的话。可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您。”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是马上否定他的看法,继续我的教学呢?还是抓住这一时机,进行探讨呢?我选择了后者,引导学生针对“为什么要克隆我?”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您爱护我们。”有的说:“您关心我们。”有的说:“您比我们的父母还好……”,你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每一种见解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上一篇:村文化活动方案下一篇:面试问题 第一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