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精选8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篇1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南关学校晋海平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一、激发兴趣
1、设疑激趣。一般在开课伊始,教师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许多能够设疑的题目上精心设计,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进课堂。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在学生读完课题之后设疑: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是谁说的话?为什么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 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
2、情境引趣。对于一些写景写物或抒情的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情境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小桥流水人家》、《桂花雨》、《圆明园的毁灭》、《松鼠》等文章,要么意境深远,要么感情强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远教资源,把同学生疏的动植物再现出来,通过播放配乐课文、录音或图片展示,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怡然高涨。
3、多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促思”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学生会把读书看作是快乐的事,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注重质疑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其次要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日常抓起,坚持不懈,讲究方法,多角度训练,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内外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那么,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再加上正确的读书方法和主动质疑的探索精神,就能达到 “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才会举一反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就会水到渠成。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篇2
一、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前提———产生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 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 能否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激发持久的学习热情, 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 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 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 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状态, 从而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那么, 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有哪些途经呢? 只有带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 才能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 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 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 我先用声色俱佳的多媒体再现书中所写漓江水的 “静、清、绿”。 视听结合, 让学生如见其景、如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因素和语文程度, 必须因课制宜, 形式多样, 力求做到堂堂多样有趣, 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动状态。 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以读激情, 才能以浓厚的兴趣自学课文。 如教《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 一开始, 我就提出了这两个问题:“我”指的是谁?为什么要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正当同学们大惑不解时, 新课就开始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 教师因势利导, 激发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 所以, 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 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 学会设疑、释疑。 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时, 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对两个 “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 又如教学《月球之谜》一文时, 我让学生根据题目设疑:“月球有什么迷?目前为止, 有没有将月球之谜破解? ”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 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 并抓住反复推敲, 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设问,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学习情绪极佳, 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 并把握这篇文章的脉络。 总之, 我力求设计的教学方式多样化, 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向趣味无穷的知识海洋中寻珍觅宝。
二、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依托———启发思维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要培养自学能力, 就必须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 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化身外之物为自己的财富。 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 在自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 这样自学能力才有依托, 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条理性。 要能够让学生摸准思路, 能够让学生沿着几个连续性的问题把思维引向深处。 从某种意义上讲, 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是学生自学能力强弱的关键。 问题要由易到难, 避免大、空、繁。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自学前,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 规定自学范围、内容。 提出自学的注意点, 明确读书时需要思考的问题等。 比如, “为什么”的问题, 一般是先考虑原因, 后考虑结果;“哪几方面”、“哪几点”的问题, 哪一方面后说, 怎么连起来说。 提出疑难问题, 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这样, 自学目标明确, 使学生学有所指, 学有所依。 当然, 训练思维的方法还有很多, 在平时的课外活动、娱乐游戏中也可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
三、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掌握方法
预习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学习方法是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养成按句默读的习惯。 即用眼睛一次把握住一个句子, 而不是按字或一个个单独来瞧, 提高默读速度, 培养整体观念。 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 要引导和教会学生掌握初步的自学方法, 养成边默读边查问的习惯。 对不明白的地方, 要及时查字典、翻资料、找工具书, 弄懂了再读下去, 不马虎了事。 重视学法, 实现大量阅读、有效迁移, 老师一定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明确的学习步骤, 养成边默读边画批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看书”, 在默读过程中, 要逐步养成边读边作记号, 逐步具备批注的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我精心设计了自读法。读, 要读正确, 读流利, 从有声朗读逐步过渡到默读;讨论, 分小组展开讨论, 交流读书心得, 并对课文进行评价和质疑。 养成边读边记忆的习惯。 在默读中, 要边读边记忆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一些关键的词句和一些优美的片断。 自读法充分体现了三个结合: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动口、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在听说读写中, 教给学生三种查字典的方法, 使用字典的习惯。 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大量进行阅读实践, 变老师讲为学生学。 与此同时, 我发动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 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 鼓励学生大量阅读。
总之, 与其教给学生知识, 不如教给学生怎样学知识的方法。 为学生插上自学能力的翅膀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做的。 我们应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多下工夫。 学生自学能力不断提高, 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 便会主动学习, 这样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利.如何引导后进生形成自学能力[J].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 2016 (01) .
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篇3
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首先要养成自学习惯,善于挖掘他们的潜力,学生在最初没有自学学习习惯,好像一部静止的汽车,因而凡事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强烈地学习欲望,只有这样,静止的汽车才能打着火。然而第一次的推动不要性急,要慢慢的才符合运动的规律,才符合人的心理状态,因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做到循序渐进
这种学习方法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必须符合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规律,让学生觉得入门不难,从而增强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肯在语文这一科下功夫,要想取得好的成效,首先应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不可急于求成,进度要得当,如果就一课而言,学生应当先掌握文章的字、词、句,弄清它们的用法和含义,做到举一反三,在此文中相识,在彼文中做到相知,不可囫囵吞枣。否则,难于消化,日积月累会丧失学习兴趣,懒于涉足语文;反之,学生会在点滴进步中,兴趣大增,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使自身眼界开阔,在认识事物时,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同时,也会使学生由对简单字、词、句的理解,扩展到对课文的深入分析,从而掌握文章的要旨,达到“因通一书而后及一书”的效果。
二、做到“熟读精思”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最感到头痛的是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到“熟读精思”。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强调的就是“熟读”,一篇陌生的文章,是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与它相识的,虽无须达到熟读成诵,但却应理解句意,领会作者意图,感受其丰富的情感。在熟读的基础上,还应做到“精思”,这样才能把文章学得“精透”。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强调了读文章的“精思”的重要,何为精思?魏书生曾打个比方说:“雕塑的艺术,在于取一块石料,把没用的去掉”。在阅读中也应具有此种艺术,拿来一篇文章,把没用的去掉,剩下的就是精读的部分,善于阅读的人是关于略去不必要的阅读部分的人,也是关于在浩瀚的文章海洋中撷取有利于自己的文章的人,所以说“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即读书贵在“熟读精思”,以此为基础,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
三、做到“虚心敢疑”
读书要有虚心的态度,敢疑的精神,骄傲是前进路途中的大敌,切莫因取得一点点的成绩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应谦虚谨慎,虚心求教。被称为“至圣”的孔子都曾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况我们这些刚初中的学生,虚心更应是初中生的一种美德,只有虚心才知己不足,才会不断拼搏、进取,才能增长知识,在虚心的基础上,要有大胆怀疑的精神。在阅读中,反复琢磨推敲,深刻地领悟书中的意思时,要敢于纠正出书中的错误,这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大大地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才会懂得“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
四、做到“持之以恒”
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抓住基础是关键,勤奋思索,虚心学习是必然,为了是收效显著,所以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从一而终不懈地努力,肯下苦功,有恒心就如“水上撑船,一篙不可缓”,否则将一事无成,半途而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篇4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他人而能够独立运用的一种能力。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掌握适合自身学习的最佳方法,探究认知的最佳途径,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自学能力是个人终身学习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由此可见,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来说太重要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我从兴趣培养、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自主作业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语文、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情感体验不深,心理不成熟,全凭兴趣爱好做事,感兴趣的事就多做点,往往能把它做好;不感兴趣的事就少做点或干脆不做,事情往往办不好。由此可见,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反之,没有任何兴趣,强迫学生学习,就会扼杀学生学习的意愿,教学只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自学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兴趣培养,而兴趣培养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书法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表演、课外活动、设置特定情景等方法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新知识,获得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为上课做好准备。预习分为课文预习和积累运用预习、设计预习、自主预习。课文预习是最主要的预习。怎样进行课文预习呢?
1、围绕阅读提示预习课文。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提示,提示内容针对性强,适宜学生自学。
2、采用读、查、思、议、记五种方法进行预习。在这五种预习方法
中,读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读可以采用朗读和默读进行。预习一般采用默读的方式进行。怎样默读呢?首先,边读边查,即默读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查字典、翻资料、找工具书、寻问他人,弄懂了再读下去;其次,边读边思考,即一边读,一边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第三,边读边记,即一边读,一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记住主要情节,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查即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它有助于全面了解课文全貌,培养学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思,即思索,思考与课文有关的内容。读而不思就成了读“望天书”,毫无意义。只有读思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议,即讨论,如遇有感兴趣的问题、不懂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记就是作笔记,把查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加深学习印象,形成知识技能。五种自学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互包容,只有同时采运两种以上的方法预习,才能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积累运用预习主要是对口语交际、作文的预习。上口语交际、作文课前准备是必要的,新时代赋予了口语交际、作文以新内容、新要求,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是很难完成相关教学工作的。因此,课前有必要安排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寻问访查,调查了解,跟踪观察,详细记录相关情况,写出口语交际、作文提纲;如若有条件,可以打草稿,只有这样,上课才能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设计预习即教师设计预习内容,提示预习方法。教师设计内容必须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适应性,以学生能完成为佳,切莫过难过偏。自主预习即学生自己设计预习内容,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预习,这种预习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照顾到学生的自学能力水平,在教学中比较常用。总的来说,四种方法各有所长,在实践中,混合使用居多。
三、课堂讨论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老师高高在上,享有一切权利,而学生毫无权利可言,只不过是接收知识的容器而已。这种封建的教育思想抹杀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必须革除,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跃、愉悦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中,我进行了许多尝试,深切体会到开展课堂讨论有利于培养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怎样开展课堂讨论呢?第一阶段,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节内容,一边学习,一边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设计问题、解答问题,时间安排一般为10分钟。第二阶段,学生自动举手,走上讲台,扮演“老师”,提出问题,请台下的“学生”回答问题。在学生的一问一答中,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都想当一下“老师”去难一下自己的“学生”,以显示自己的才能。这个阶段时间安排为15分钟左右。
第三阶段,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加以引导,不能离题太远。课堂讨论还可以由教师设计问题,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以学生能完成为佳。为使每节课都有新鲜感,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兴趣,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四、自主作业
试论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篇5
论文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自学能力
论文摘要:语文自学能力是激发小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自学方法、自学习惯和自学动机三方面入手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去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1]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个工具就是教给儿童学习的方法,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激发儿童的主体意识、增强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是,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这不仅导致学生学习方法匮乏,更严重的是导致学生的自学能力低下,以致于许多学生一旦离开教师便不知如何学习。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一、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其最大的特点是学习需要教师“安排”,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因此,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故教师不仅要备好预习课,而且要具体指导好学生如何做预习。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上新课之前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自学,主要内容有:朗诵课文二至三遍,数一数有几个自然段;把本课中你不认识的字词摘抄下来,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课文各段落是按什么顺序串联起来的,即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在学习中你没弄懂的问题是什么,写下来与次日同学交流交流;关于这篇课文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在上课时教师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点评,并对典型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再对此次预习作业进行总结,对认真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给出不同的自学提示及要求,尽量是预习作业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检查预习作业时应重点放在认真程度和习惯的养成上而不是正确率上;在预习作业的评价上应以正面肯定为主,注意维持学生的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其次,训练学生掌握自学步骤。对于课文的自学可以采用“四步阅读法”进行: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方面读通读顺,划出生字生词;另一方面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第二步,再读课文,复述大意。理解课文的组织方式,了解个段落间的关系。第三步,品读深入,重点领悟。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反复品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第四步,设问答疑,拓展延伸。逐步解开在阅读过程中的产生的疑问,进一步了解思想主旨。这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总分总式的阅读模式,它教会学生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地阅读和理解课文,不仅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会对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要求学生做到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小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是读归读,写归写,想归想,读书不拿笔现象十分普遍,没有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因此,语文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到不动笔不读
书,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如《尊严》一文的教学,可以设计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人物的特点。
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2]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会使人终身受益。小学生的语文自学习惯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即教育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先复习所学知识,然后再做作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即反复告诫学生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因此不可抄袭别人的作业,不能不懂就问,不能知难就退;专心做作业的习惯。很多小学生在作业时不太专心,在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伴随其他活动如边看电视边做作业、边吃零食边做作业等。这种不良行为不仅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后还会导致学习分心、错误百出。教育学生专心作业在家庭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极有必要;做完检查的习惯,即做完作业之后及时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错误,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五是按时交作业的习惯。这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要适中,难易适度并且要及时检查督促,及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上交作业的习惯。第二,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一是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学会作笔记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运用不同的符合记笔记的方法如批注、圈点、划线,并定期检查批阅。二是养成记课外阅读笔记的习惯。教会学生摘抄、剪辑、读书卡片等方法积累课外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的自学不限于课堂内,大量的还是课外自学,各种工具书和资料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书如字典、网络和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
三、激发高水平的自学动机
高水平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保证。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动机支配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动机在学习过程中有目标指向作用、激发和维持作用以及调节作用。[3]因此,教师要注意激发小学生高水平的自学动机能促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激发高水平的学校动机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是一个艰辛而枯燥的过程,尤其是自学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是因为一则自学既无教师的辅导无同伴的帮助,二则在面对现代如此多的娱乐媒体静下心来自学的却需要较强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一方面教师要在学习形式上下激发学生兴趣,如布置自主探究性和活动性作业;另一方面要学习内容上激发学生兴趣,如作业可以是背诵、收集资料、实地调查等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在其次,提高志向水平。教师要以榜样和英雄人物的力量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让学生体验成功愉悦来维持他们的志向水平。最后,建立激励机制。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外部因素如教师的表扬、家长的赞许、同伴的尊重等精神方面的影响较大。实践证明,合理的奖励机制能很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高水平的自学动机。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既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又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耐心地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在课外作业中严格地进行习惯上的训练,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杨九俊,姚烺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篇6
要摆脱作文教学的困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必须更新语文教学观念,一心为学生终身负责。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作文教学必须走课内外相结合的道路,课外联系生活多读多写,课内结合教学教给方法,鼓励创新。
一、广泛阅读夯实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总结出的写好文章的千古诀窍。而且他为实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壮语,一生“群书万卷常暗诵”。
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广泛阅读可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思维,积累知识,提高文学素养。为写作和发展打下基础。
广泛阅读首先要重视语文课的阅读。其次,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我经常会安排一节课供学生阅读课外书,并准备一个摘抄本作笔记。为提高课外阅读效果,我经常提醒学生,一要有选择地读书,自觉与好书交朋友。二要学会泛读、速读、跳读、精读、比较阅读等有效的阅读方法。三要学生阅读时从思想意义、写作技巧、语言技巧分析文章的所以然,日久天长,渐渐摸索写作规律。
学生在广泛猎取知识信息的同时,还应尽力多背一些诗词、名篇、名言、警句。多读多背既是知识的积累,也是经验和方法的积累,积累得多了,写作自然会出现质的飞跃。
二、结合教学仿中有创
吕叔湘先生曾讲过,“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要让学生掌握这种技能技巧,模仿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实际上有许多知名作家和诗人都经历过模仿阶段。
课堂教学是学生猎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初中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必须结合教学指导学生精心学习课文。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课文作者表现生活的方法,揣摩名作家们的匠心,并借鉴课文学作文,鼓励学生在模仿中领悟写法,有所创造,从而提高写作技巧。
这样学一篇课文,模仿作一篇短文,不管是书面作文,还是口头作文,都会牢牢印在学生心中,逐渐形成能力。当然在模仿的同时,教师应大力提倡突出个性,开拓创新。
三、课堂作文感悟技巧
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种事物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文无定法”,贵在创新。教师在作文课上应注重多项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每出一题,都要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立意,去选择材料,写出有独创性的文章。
为激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熟练不同文体的写法,可出一题多作的作文题目,请学生从不同文体进行训练。例如作文题《家》让一部分学生写成说明文,一部分学生写成记叙文,再让一部分学生写成议论文。指导学生一题多体的训练,既能拓宽作文思维,也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课堂作文,要求学生逐渐养成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选材、快速行文、的习惯。学生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写作提纲,30分钟之内写出600左右的文章。30 分钟一到,请同
用心爱心专心 1
学互相批阅修改。修改作文是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从学生开始作文就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学生以4人小组传阅修改为宜,并推举出优秀文章在课堂上诵读,请全班学生点评优缺点,最后教师小结。课后教师还要收齐作文本通览一遍,进行复查,如有遗漏的文章,再向学生介绍。
课堂作文应经常不断变换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教师与学生同题作文,适当穿插一些口头作文、看图作文、听音乐作文、改写作文、即兴演讲等,使沉闷的作文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学生喜欢学作文,爱上作文课。在多写多练中感悟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篇7
有位学者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的自学能力。”实践证明, 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他们越学越聪明, 给他们带来学习的高效率、好成绩;而拙劣的学习方法会落得事倍功半, 甚至劳而无功, 它能防碍学生才能的发挥, 使学生越学越死, 给学生带来的是低效率, 无尽的烦恼。然而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 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兴趣不一样, 学生的意志力、勤奋程度各异, 学习英语的基础也不完全相同, 但学生的心理规律基本上是相同的, 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总的学习方法体系上逐渐摸索出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 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每个学生急待解决的重要任务。所以, 我们教师就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什么是自学能力呢?自学能力就是自己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学习知识, 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 是一种很重要的智力活动。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首先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认真钻研教材教法, 精心设计教案和每个教学环节,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上课不能搞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 要精选教学内容, 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利用学生对英语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第二,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计划一旦制定, 学生就要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地按计划安排进行学习, 学生不能东打一耙, 西捞一下, 时间溜走了, 学习上没有收获。要养成课前认真预习、对不明白之处做上标记、课堂上专心听讲并认真做好笔记、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模式, 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作风。
第三, 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英汉或汉英词典等工具书, 有意地让学生利用词汇表、课文注释、词典、语法书籍等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如还有不清楚之处, 要虚心向老师请教。
第四, 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总结和复习所学的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的知识。我们知道, 复习是学习之母, 也是同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手段, 只有及时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复习, 学生们才能学有所获, 才能感到学习的轻松愉快。总结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纳入到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同时, 通过总结可以磨练学生的智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五,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地、及时地向学生介绍最新出版的各种词典、语音、语法等方面的工具书、参考书, 并要求他们结合所学内容阅读或查找有关部分, 归纳总结各种知识, 以加深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所学内容难易相当的文章, 让学生们通过阅读来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技巧。通过阅读教会学生抓关键词, 找主题句, 写提纲, 复述短文大意, 写出中心思想等能力。同时指导学生摘录自己感兴趣的谚语、经典的句子、段落, 或做成卡片, 长期坚持下去, 积累的资料多了, 渐渐就变成自己有用的知识了。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自学能力, 它对将来继续学习深造, 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六, 教师要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英语第二课堂活动, 如像唱英文歌、诗词朗诵、课文背诵、对话表演、参加英语角等多种活动, 这些活动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巩固课堂内所学的内容, 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最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摸索适合学生特点的合理的学习方法并向他们介绍一些实用方法。英语学习和其他学科有相同的地方, 也有特殊的地方。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习国际音标, 怎样记单词, 怎样听课, 怎样记笔记, 怎样预习, 怎样复习, 怎样做作业, 怎样归纳整理语音、语法、词汇各种知识, 怎样制定学习计划, 怎样进行课外阅读, 怎样利用工具书、参考书, 怎样做卡片, 怎样分类整理所积累的知识……在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中, 教师都应帮助和指导学生, 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总结经验教训, 改进学习方法, 形成自己的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 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树立坚强的意志力、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学习动机。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篇8
【关键词】自学兴趣;有的放矢;自学方法;自学习惯
在素质教育澎湃而来的今天,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自学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具体要素之一,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参与、创新等多种方式把学生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完全内化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举一反三,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效率。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鼓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功夫,学会设疑,释疑。如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这篇游记游览顺序是什么?在游览双龙洞路上,先由外洞进入内洞有哪些所见所闻吗?路上什么样的景色?这篇课文突出了双龙洞的哪些特色?
(2)以境引境: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3)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趣,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匆匆》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 树立学生自学信心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教儿童发现真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学生能接受的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形成学习技能,才能使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终生受益。
(1)巧设疑问,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一些学生,教师让他看书,他既不动笔,又不动脑,只是走马观花,书上和笔记本上空白一片,结果一无所获。因此,教师必须先布置好学生自学的任务,一方面,教师要求学生在课本上用笔划出生字词并查字词典,划出关键句段并认真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这篇课文作充分的研究,并通过几个有概括性、诱导性的问题来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和分析文章,就会有的放矢,达到自学的目的。
(2)让学生自讲自练。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自学,并非是老师和其他学生完全分离的埋头单干,其实质应是师生间的共同探讨和创造。例如,我每次在学生自学完毕后,就要从好、中、差三个等级的学生中抽出学生代表,让他们分别到讲台上来给其他学生和老师讲解他们的答案、思路以及他们在思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我专门把其中有错误、有疑问或有新意的地方提出来让学生探讨,并给予他们及时的指正和表扬,要求学生经过我的点拨后再去认真总结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并运用这些思路和方法去独立地做课后练习或其他资料上的习题,真正形成“自学——自讲——讨论——点拨——总结——自练”的参与型自学模式。
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自学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
1.边读边做记号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说法,我们强调学生自学时必须动笔做记号,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契领、促进思维深入、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教学中,我们根据需要教给学生做记号的方法,规范了符号,指定了内容。内容大致包括七个方面:生字新词,多音字,关键词语,精彩的语句,重要的地方,对某些内容有疑问,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学生处于不同的阅读阶段给相应的内容做记号,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到了增长,思维也随之不断向纵深发展
2.疑问题的习惯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敢问”。传统教学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容易处于被动,受到压抑,产生一种上课就是答问的定势。要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的“问”,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为他们创造研究探讨的自由天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其次,要紧扣教材训练学生“会问”、“善问”。有些教师担心学生“不会提”、“乱提”、“提不好”,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限制学生提问。其实,只要紧扣教材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的训练,学生是能达到“会问”、“善问”,从而形成独立的质疑问难能力的。
3.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它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它能提高和检验学生乐趣。培养这一习惯应该注意:①教育学生树立独立完成作业光荣,抄袭作业可耻的观点,在班级形成良好的作业风气。②建立严格的作业制度,如尽量在课内完成作业,以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收作业要及时,作业不得雷同,反馈及时等。③教师应增加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减少机械性作业。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推荐阅读:
怎样培养学生写英语的能力12-07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11-12
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07-06
怎样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11-27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06-2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08-22
高中语文自学能力培养10-21
初中语文自学能力培养12-15
培养学生古诗的自学能力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