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刍议(共12篇)
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刍议 篇1
自学能力即一个人独立地去获取知识的能力, 是其多种智力因素的结合和多种心理机制参与的一种综合能力, 它包括阅读能力、自觉探究的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 自学能力具体是指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 积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的心理规律, 自己阅读教材, 借助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通过认真的思考独立完成作业, 从而自觉主动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过程.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学生就能够进行积极思考, 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推动学生智力和能力的不断发展, 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
一、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重要意义
自学能力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当今时代,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更新换代速度较以往高出了数倍乃至百倍.但与此同时, 学生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大多属于较为稳定的基础知识, 因此, 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 使学生在结束学校学习生活后仍然能够不断更新和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同时, 学习新知识、获取新技能是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 学生在进行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艰苦的脑力劳动克服了自学道路上的种种困难, 这对于磨炼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感,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等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 虽然自学数学有其特殊的困难,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初中数学教师要正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更要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二、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相关原则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
1. 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战场, 教师要把握有限的课堂时间, 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开发知识和巩固学习成果.当然, 也正是由于受到课堂时间与环境的限制, 很多自学能力培养目标在课堂上并不能够顺利实现和完成, 教师应当将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延伸到课堂之外在课堂上, 教师要抓住一切有效教学时机, 教会学生一定的学习技能, 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之后布置自学任务, 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主动学习, 使课堂的教学和课外、课后的自学有机配合起来, 为最终实现学生高效率高质量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原则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完全放手、放任自流.确切地说, 学生自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领到扶, 由扶到放, 逐步培养出来的, 教师必须要坚持“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选择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 有指向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促使学生自己积极学习、思考、发现、归纳、概括, 最终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参与其间, 并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只有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学有机结合起来, 才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最终促使教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
三、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具体策略
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 激发兴趣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 兴趣一旦激发, 会产生强烈的驱动力, 求知者各种感官及思维都处于最佳运动状态, 学习效率、效果会明显提高.教师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心境中学习数学.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 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年龄仍未完全成熟, 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因此补充一些知识性、故事性、竞赛性强的讲解对于学生而言更具有吸引力.例如, 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时, 笔者请学生先在心里确定某一个数字, 再说出这个数字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 然后笔者很快就能确定学生心中数字是几.这样学生的兴趣点就被激活了, 而在学生好奇之时, 笔者再指出其奥妙所在, 顺势引入“一元一次方程”课题, 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教学效果极好.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具体内容, 从丢蕃图的“生死方程”谈到华罗庚的妙联“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从笛卡乐的奇异设想谈到宇宙开发, 研究外星人……这一系列精心设计, 使枯燥的问题生动、鲜活、趣味化, 从内心深处激发起每一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渴望.
2. 巧引精讲策略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种认为自学不用教师费劲的想法是不对的.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 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教学准备, 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 分析教材结构、重点和难点, 新旧知识的联系, 查阅有关资料等, 同时, 教师还要精心设计自学指导提纲, 思考如何以旧知识出发导入新课,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设想学生在自学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 哪些问题容易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如何引发学生议论解决教材的难点?如何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规律?如何组织训练来巩固、深化学生所学知识?而在具体的自学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这样操作:首先,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列出自学提纲, 使学生明确自学的重点、难点;其次, 教师应通过教学技巧, 为学生指出化解难点的关键点, 使学生顺利通过学习之路上的一道道关卡;最后, 教师启发学生对自学内容、过程、感受进行反思, 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帮助学生将其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 并为下一次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十分适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学习方式, 其最大的优势是生生之间信息交流迅速快捷, 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具体的做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心理等实际情况打乱班级学生,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并指定班级内自学能力较强、具有一定责任心的同学担任组长, 组织同学进行自主学习, 互相交流心得, 检查、评比每天自学情况, 及时表扬自学笔记写得好的同学.小组合作教学对于学生自学的养成极为有利.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从旁协助并给予适时指导, 并要求小组长关注到组内的“短板”, 即那些数学基础较差或自主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 为每一名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同时还要强调的是, 教师要对合作小组实行动态管理, 即小组成员和小组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教师应根据学生在一个阶段之内的具体表现进行相应的调整.当然, 如果小组成员之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良性互补, 小组长在小组自学活动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样也需要教师维持这一小组的稳定.总之, 学习小组要保持一种良性的动态平衡, 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四、结语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自如地在教学过程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目前, 我国教育事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通过初中数学自学教学, 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思维和相应的能力,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使其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为国家建设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学习能力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教师应从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 积极采取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巧引精讲、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关达, 梁建.现代教育学理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0.
[2].吕广汉.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文教资料.2006 (2) .
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刍议 篇2
一、通过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学生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化学教材中既有对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的分析、概括;既有定量计算,又有动手要做的实验;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像),还有图画“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教材,既要懂得文字表述意思,又要理解数学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画图等。开始时学生不容易读懂,也不习惯,因此一开始教师就必须用心加以引导,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地看,并给予指导,必要时在课堂上还得边读边讲;重要的句子、结论要求学生用笔划出来,对一些叙述较复杂的段落还要给予分析、解释。
二、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上化学的第一节课,我就向学生提出“以教材为主,课前要预习,要学会读书”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读化学书,我还特别向学生提出预习时应注意了解:①看完一节(或一段)课文后,要了解这节(段)课文讲了什么化学现象?某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什么问题?②这一节(段)讲了几个化学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③在阅读教材过程中,还要经常提些为什么,并要设法解决。④看完了教材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向教师提问。
除此之外,开始时我在课前还拟定了一些预习提纲,用小黑板写好,挂在班级内,供他们预习时参考。最后,在每上完一个单元后,还要引导学生自觉认真的进行复习,要求他们再进行一次全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公式和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使学生做到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
三、在化学实验中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确,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自学教材内容时,会遇到教材上有一些“观察”、“实验”的栏目,在教师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体会,能使他们较快地理解、掌握化学知识。
四、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敢问,这是前提;学生爱问,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关键;学生敢问,爱问还不够,还要使学生会问、善问,能提出有价值问题,这是培养质疑能力的核心。
由于学生知识有差异,发展又不平衡,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不能把敢问、爱问、会问、善问绝对分开,而要因材施教。对于怕问的学生侧重于从培养敢问入手;对于有胆量的学生则进行会问、善问的培养,以最终形成质疑、释疑的学习氛围,这样会让全体学生在掌握质疑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这才是进行质疑问难的归宿点。
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刍议 篇3
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变幻难测的世纪,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政治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在影响着语文教学,我们决不能单纯在语言文字上做文章。有专家提出,2I世纪要求的语文能力是:(I)学会生存;(2)学会生活;(3)学会学习;(4)学会运用。
要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关键是要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的旧教育思想,确立“学生为中心、培养能力为重点”的新的教育思想。彻底改变“教师中心”观念,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是从学生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应起主导作用,但是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对于一节课,如果我们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教师监督,学生死背的方法,教师可能自我感觉不错,可实践表明,这种教法弊大于利,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个中原因,稍一思索不难发现:固然教学是“双边活动”,但是,作为我们教师这一“边”,不管你怎样吃透教材,认真写好教案,讲得口舌生疮,倘“那一边”只是“上课记笔记,课后背笔记,考试默笔记”,又怎能成为教学的“主体”呢?
就课文教学而言,为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充分调动“主体”的积极性,我结合具体的课文,先后尝试着用过“学导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读、问、议,讲、练五字教学法“,”六步教学法“,最近一段时间我又在尝试”洋思教法“和”杜朗口教法“,通过对这些教学方法的学习、实践,我总结出了一点: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的做法是这样的:课前必须让学生通过自学做好几件事:(I)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2)运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課文内容;(3)围绕”学习重点“,按照”自读提示“、”预习提示“把握课文要点、重点和中心思想:(4)你认为学习这篇文章的难点是什么?学习重点应放在什么地方?(5)对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作者的观点以及所抒发的感情,你如何评价?(6)你对文章哪些方面存在疑问?这样,学生就带着自学的”成果“进入了课堂。
课堂教学该如何进行呢?这让我想起了着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番话”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的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未必能领会,老师必须在这种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么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叶老的这番话告诉了我们语文老师要”讲什么“和”怎样讲“。在进行课堂讲授时,我尽量朝这方面努力:凡是学生能朗读的课文,决不由我”范读“。
努力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教师决不能袖手旁观,让学生顺水流舟,自己”退居二线“。相反,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因为教师不仅一如既往要吃透教材,煞费苦心的写好教案,更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库存,生活经历,业余爱好乃至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实际,方能有的放矢让”主体“在”双边活动“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其职责,具体说来,应注意到以下两点:(1)注意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增强”主体“意识。多少年来”教学教学,老师教学生学“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之在小学阶段大都是沿用此法教学,而今一进初中就要以自学为主,学生往往还转不过弯来。因此教师应多方努力,帮学生转变观念,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逐步做到”主动出击“。(2)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导向“。如前所述,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去自觉学习,不管是课内课外的阅读、写作、练习,教师作为领路人一定要帮助学生把握好”导向“。这点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尤其重要。当今各种出版物众多,鱼龙混杂,石玉并存,有些”时髦“文章,甚至可能将学生引入歧途。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读好书,读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书,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的书目,定期举行读书座谈会,开展读书心得征文或比赛,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刍议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4
关键词:英语学习,自学能力,兴趣培养,课前预习
能否掌握并熟练运用自学能力, 对于学生来讲, 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想要学好英语这门学科, 仅仅靠课堂上45分钟的英语学习, 是远远不够的。
什么是自学能力呢? 它是指学生本人有计划、有意识、有针对性、主动地学习知识、锻炼技能, 并能单独猎取各种各样有用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是综合的认识能力、重要的智力活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举行的教育年会上, 人们提出了现代教育目标———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把“学会学习”放在首位并非偶然, 当今, 科技突飞猛进, 全球变化日新月异, 人类每天都面临新的知识挑战。怎样以最快的速度学习新的知识, 形成新的技能, 寻求生存与发展, 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现实。学会学习, 从教育教学角度来讲, 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学习, 即自学能力, 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总是以自己为中心, 在教学中扮演传授者的角色, 学生围绕教师的教学, 学习被动、思维单一, 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抑制了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创造性。因此, 必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 改变教学方法, 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习者 (学生) 为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对于英语学科来讲, 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呢?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 , 有了兴趣, 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喜欢的事, 就容易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 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 需要培养。有的同学说:“我天生就对英语没兴趣。”这是借口, 因为兴趣并非与生俱来的, 而是靠后天培养的。为什么不试着通过你感兴趣的东西靠拢你无兴趣的英语学习呢开始时多参加一些英语方面的活动, 比如唱英文歌、做英语游戏、读英语幽默短文、练习口头对话、看简易的英文版视频, 等等。时间长了, 懂得多了, 就有了兴趣。当然, 学习时就有了强烈的动力, 自然而然, 就会有自学英语的渴望。
二、提倡课外阅读
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不仅对英语学科, 还对其他学科有益, 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英语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门主要外语, 书市上以英文出版的报纸、杂志和书籍很多, 内容丰富多彩, 而且思想健康, 教师应向学生推荐那些难易适当的读物, 指导学生阅读, 开阔学生视野。有些英文作品的简写本, 通过查字典, 学生完全可以读懂。简易读物能够欣赏了, 不知不觉中, 词汇量不断增加, 学生学英语的信心和兴趣也在不断提高。“润物细无声”, 在此基础上, 阅读难度也可逐渐提高, 甚至可以阅读原著。这样, 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学习工具书, 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英语是一门外语, 由于我们缺少自然语言环境, 学生在自学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此时, 查阅工具书既能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难题, 又能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另外, 在查阅工具书的过程中, 可拓展相关的英语知识。如何正确使用各类工具书呢? 这是一门技巧, 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指导, 学生就容易出错。例如一些有关科技方面的新生英语单词, 在一般的词典里难以查阅, 应运用相应的专业词典才行。词典有多种, 一般有英英词典、英汉词典和汉英词典, 有牛津、朗文等版本, 可推荐学生正确使用。如果学生掌握了查阅工具书的技巧, 那么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有了坚强后盾。
四、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新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教师应布置学生预习新课, 提出具体的预习任务, 学生要理解新呈现的材料, 就必须综合运用学过的有关英语知识, 对新材料进行认真思考, 作出正确的判断。比如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英语》第一册Unit7“I’m Sorry”的Read and Write, Tast2中 , 教师可布置以下问题作为预习任务, 引导学生学习。
Ask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1.Do you feel happy to be in school?Always?Sometimes?Or never?
2.What things can make you happy in school?
这些问题紧密联系实际, 学生容易产生兴趣。课前预习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过程,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发挥思维的积极性, 而不受教师直接授课产生的干扰, 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指导学生预习时,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设置不同的预习任务, 不同的预习要求所采用的预习方法也不同。“磨刀不误砍柴工”, 既学习了知识, 又养成了自学习惯, 一举两得。
五、自学能力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自学能力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否则, 就会欲速则不达。教师应从最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调动学生动手参与的角度出发, 采用不同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面壁十年图破壁, 寒窗十年图功名。只要持之以恒, 自学能力就一定会形成。
六、在自学过程中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学习笔记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所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可培养一种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做笔记, 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综合、梳理, 从而发现知识的规律与联系, 形成学习技能。学习笔记的整理应按一定的材料分门别类, 易于复习、查阅, 也可按词汇、句型、语法、文摘、知识小结等进行归纳, 注重实用性。例如以下与人体部位有关的词的使用。
1.The man hit me A shoulder.
A. on the B. on my C. in the
2. He fell and hit his head.
3.The ball hit her on the head.
做好学习笔记, 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知识, 还可以通过做好笔记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总之, 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学生阶段, 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它将影响我们一生。
参考文献
[1]中学外语教与学.2010 (12) .
浅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5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境教学
【引言】新课程理念倡导转变学习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切都要求学生改变以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进而强调学生自主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有目的的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这种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 正文】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 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充分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具备高效的学习策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说学生就可以在家闭门造车,而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化学学习的规律,有针对地指导学生。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体会。
一、巧设情景,激发学生“想学”的动机
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学习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的效果越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巧设情景,激发学生“想学”的动机,学生自身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长此以往,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在学习《钦差大臣》这篇课文时,我认为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学习,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不会很深刻。于是我让同学们采用表演的形式去学习,即:五个同学分别饰演文中五个主要人物,其余同学充当观众。饰演文中五个主要人物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一堂课下来,效果相当好,同学的表演比较成功且与文章的内容联系较紧密,五个文中人物的扮演者,不仅熟悉了课文内容,还额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人物的精神。像这样创设一定情境,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培养他们自主开发的意识,能提高他们自主开发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中要营造氛围,要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逐步让方法自动化为习惯,让习惯上升为能力。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经历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只有学生们真正的感悟了,他们才会产生愉快的体验,才会乐意充当成功的探索者。
二、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
学”,“授人一鱼,供其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其终生受用无穷。”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能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这是教给他们的一个发展受用的财富。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出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比如:字词学习的方法、语言积累
与运用的方法、阅读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内容,或用肢体动作演示理解,或动手实践等等,学生积累了这些学习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主动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对课文学习,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析句领悟审美;可以从审题入手,通过设疑直奔主题,有的可读后存疑,通过查找资料,上网获取信息,阅读课外书来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包括《读者》、《故事会》、《演讲与口才》、《语文报》等鲜活的报刊,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可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创设情境,有针对性地帮助
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创造情景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课堂教学教师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进行
自主探究学习,并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与和谐竞争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方法上因势利导,为学生做好正确的指引。作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的去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有意识地贯穿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告诉学生“是什么”,学生照
单全收,但不知其“为什么”,告诉学生“为什么”,学生可以有所领悟,但最重要的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思维过程却给忽略了。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这些问题的提出改变了学生接受式的学习心态,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活动与探究特别强调“体验”这一心理过程,我们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权利,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后,再给他们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让他们相互质疑、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做到生生互动。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个体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强化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确保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
具备良好意志品质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自觉地控制和调
节自己的行为,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意志品质欠佳的学生,一旦遇到困难或考试不理想,则丧失信心,半途而废。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意志力与自信心。一方面,要让他们明白,任何学习过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另一方面,要让他们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教师还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学习需求。对学习上一时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格外关怀和呵护,真正确立起“偏爱差生”的教育观念,尽最大的努力去扶助与感化他们,使其逐步踏上自主学习的阶梯,与其他同学一道分享求知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当今社会是发展中的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新的时期,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自主课堂的各个环节,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使课堂变成有效的合作学习的舞台,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当然课堂也应该根据具体的内容而做相应调整,不能为环节而环节,为模式而模式,为时间而时间。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学模式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适用的,它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们既要走进模式,更要跳出模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最终实现“教学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学习策略,形成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文升、方天培著:《现代教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叶立群主编《教育学原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23页
3、于远光著:《素质教育三要义》,2007年第2期
4、马淑霞: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构建和谐化学课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6
一、 挖掘学生自学潜能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大胆鼓励、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把学生自学的时间放大,而相应地把教师讲解时间缩减。这样既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能挖掘出学生的自学潜能,同时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可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提示、文中注释、课后练习或参考资料来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帮助理解课文,以此作为学生自学的前提与指导。我在教《滥竽充数》一文时,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并让学生准备一些表演道具:竹笛、皇帝帽、卫士棍等。告诉学生要认真自学,并效仿南郭先生吹笛的神态。上课时学生争着上台表演,把南郭先生混在行家吹笛的神态模仿的惟妙惟肖、令人捧腹,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深刻体会到: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混在大家里面充数,是一定要败露的,没有真本事的人,不可能有立足之地。这样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充分掌握了课文内容,在表演过程中充分把握了对词句、内容、寓意的理解,并通过表演让他们记忆深刻、经久不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滿足了他们的表演欲,大大挖掘出他们自学的兴趣与潜能,自学效果远比老师的说教要好得多。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问号是打开一切未知之门的钥匙。”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积极去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就在这质疑与求解的过程中得到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从中获得取了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提问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积极讨论、敢于争论,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疑难和设想提出来,再积极投入到对问题的讨论,哪怕是争论之中,这样问题就愈辩愈明,既使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发挥到最大的程度,又使学生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途径。
三、引导学生创造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永远比知识重要。”想象是对课文学习更深层次的参与与伸延,是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与作者创作思想的交融与共鸣。有了想象才有创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放飞他们的想象翅膀。只要是合乎逻辑的情理上说得通的就应给予适时肯定与表扬,而不必给学生设定预定的效果或结局,激发学生积极大胆地想象。如《蒲公英的梦》可引导学生想象不同的美梦,甚至是恶梦;想象参加《火把节》的热闹场景;想象《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惊险经历……并让学生试着将自己想象的情景描述出来,这样的创造想象更为自学增添新的奇葩。
四、倡导学生交流切磋
倡导学生间的学习交流与切磋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对自学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鼓励他们展开小组讨论,让问题愈辩愈明,在辩论中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我教《范仲淹的故事》一文,特别布置了这样一道预习题:文中讲到范仲淹收下朋友送来的美味佳肴却没吃一口,让食物发霉变质,对此你们怎么看?没想到课堂讨论时,竟引发学生们的“唇枪舌战”,三种观点成了三个阵营。甲方阵营说:“范仲淹安贫乐道、发愤苦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不能为追求安逸的生活而放弃学业”;乙方阵营马上反驳:“接受赠品或资助与能否坚持发奋学习没有必然联系,难道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就不能发奋学习了吗?”;丙方阵营提出了更为实际的观点:“范仲淹要么坚决拒绝朋友的赠品,不让美味佳肴发霉变质而造成浪费,既然接受了赠品,就该好好地享用,不‘糟蹋’朋友的一番美意”。学生们各抒己见。这说明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花了心思,对课文内容深刻把握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篇7
一、加强合作教学在语文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需要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多,教师作为协调者,在掌握课堂活动的同时,还要协调好各小组之间人员们的分工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并维持好课堂秩序,这样学生在进行讨论中不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不断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处于一种被动到主动、从激发到自发的过渡阶段,在这里教师是站在一个激发者的角度并以此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和学习兴趣。虽然在合作学习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是也存在一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他们不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还有一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会出现失误,教师在这个时候起到监督者的作用,积极维持课堂秩序,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避免他们偏离轨道,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参与合作学习的讨论,真正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自我情感表达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提供一个有利的空间和条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和实现立意的新颖性。比如说,在作文教学“我们的家乡”的时候,要鼓励学生们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写作,让学生根据真实意愿自主表达,不能只写赞美的内容,也要写出“揭丑”的内容。否则就失去了个性化特点,无法形成学生对生活的自我观察能力。这样能够真实的表现出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也能够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性。能够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促进学生自发的进行创作学习,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案例,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三、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小学语文学习中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只是引导作用,还要求教师是教学的评价。同时,学生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够对自己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可以促进自己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对学生的评价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评价主体。
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对学生的评价要坚持多元的评价标准,不能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因为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和态度是不一样的,比如态度评价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比如学生是否在学习中认真完成了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积极的投入,是否做好了学习的准备,对学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建议等等,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四、加强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教师在选择多媒体教学之前,要确定好教学的内容,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优越性,教师本身要重视这种教学辅助方式。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在小学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要塑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小学生创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中的优势。在课件选择上,教师不应该只关注表面形式上的华丽还要注意课件的教育质量,是否能够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并结合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尽量避免选择一些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课件。
其次,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制定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儿童兴趣比较大的题材,比如说有故事内容的画面,以动态的形象,做成动画效果,展示童趣,再加上艺术美感的布局,用这样的课件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进一步优化多媒体教学意识,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技能,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活动。
五、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自学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为小学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参考价值。
摘要:小学学生由于年龄的因素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不够,自我学习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小学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够提高小学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袁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J].学周刊,2014(3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8
关键词:自学能力,培养策略,教学活动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想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达到要想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教法,学生要讲究学法。良好地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自己天赋的才能,如果善于自学,就能使学生独立思考,并能运用已知获得新知。随着终身教育理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如何来教会学生学习,以使走出校门的学生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在工作中能够自我学习,这是学校教育所研究的热门课题。为了寻求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最佳途径和方法,我在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和尝试。
一、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诚然,抓好预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好途径。有道是“学习有法,学无定法”。学习是有规律的,而学习的方法是多样性的。预习则是重要的环节之一。预习,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先行自学的一个必要阶段,也是“训练阅读最主要的阶段”。这其中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弄懂新课的内容和概念,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为老师上课做好听说准备。倘若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也就可以说“好的预习就是阅读教学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十分重视预习,预习应做哪些事呢?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 “预习事项无非翻查、分析、体会、审度之类。”具体地说阅读课文、翻查字典资料,初步了解课文中的生词、新词、难词、结构、中心思想等,以便为进一步理解、鉴赏课文打下基础。比如说,学习一篇课文,要求学生: 课前预习看课文时,自己查下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发现不懂得地方用“?”做记号,并把想不通的地方写在书本的空白处,明天上课提出来。在阅读课文时感到写的非常好的地方也标记起来,再用简单的句子写下当时的想法,再分析讨论课文时,要谈谈自己的感想。这样,使参加小组讨论的行动、心理准备有所落实。
二、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写出设计,帮助他们由“会学这一篇”到“会学这一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现代语文教育教学强调把“教会学生学”放在教学内容的重要位置,注重教给学生关于方法的、带动规律性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更带普遍性,更具有理论指导性。
我们可以在每个单元教学中,着力抓好一篇精读课文,因为它是本单元的示范课,像这类课文以教师指导为主,关键教给学生“学案”的设计方案。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作个别指导。有一点值得注意,如果是学生自己选择的课外同类文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能对他所选的内容横加指责,需要耐心指导,。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独立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强化人际互动,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主要有以下一些设计方案:
首先,要改变学生的座位编排形式。在教学中,改变“种田式”的座位法,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或围团而坐,做组成马蹄形,或排成田字格,这样不仅缩短了学生间的空间距离,利于学生交流,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开放式学习的群体空间。既强调小组内的互助与合作,又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展示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其次,要组织学生来成立合作学习小组。为了培养学生既有自己的见解,又能尊重别人,倾听他们的正确观点,具有综合各种意见的能力,教师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上,学生自学后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只是个倾听者。在这样的讨论课上,不必为纪律担心,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人人都在积极的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
再有,要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引导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教师换位,也是一种促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方法。学生互教互学,能者为师,技能改善学生的成绩,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有专长的学生得以发挥,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从同学处得到比在老师那儿更大的帮助。有助于克服自我中心,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自我意识。这样做,不仅改善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9
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摒弃那种“教师讲什么, 学生就听什么, 教师讲多少, 学生就听多少”的教学方式, 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观念, 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 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教师就不要多讲, 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开动脑筋获取知识, 因为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标的重要体现。“授人与鱼, 不如授人与渔”, 这就意味着: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么去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传授学习方法, 这样针对性强, 具体形象, 学生易于接受, 效果就会更好。学生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就像有了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一样, 这比教给他们一些现成的知识更有价值。
二、激发自学兴趣, 培养自学习惯
一个人无论学习什么知识, 只要他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 他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和欲望, 有了学习的欲望, 他们才能主动地去学, 不用任何人去督促强迫, 也才能有更高效的学习效果, 做到事半功倍。如何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要钻研教材, 结合知识的特点, 运用启发性语言, 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自觉主动自学的兴趣。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探究心, 尤其是小学生更是有着强烈的探究心理, 所以, 教师在教学前要设置知识“悬念”, 营造让学生渴望求知的气氛, 吸引学生主动自学, 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内驱力。另外, 小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所以,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份好奇心, 设置“矛盾”, 促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因为每当学生遇到了教师所设置的矛盾时, 就会产生“为什么”“怎么办”的疑问, 而学生的思维只有在“为什么”的情境中才会启动, 在“怎么办”的情境中才会进一步深入。小学生来说, 因为年龄小, 生活经历很少, 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因为最熟悉的才时最亲切的, 运用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 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事例相联系, 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犹如身灵其境, 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三、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在学习新知识之前, 先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 在预习中该让学生动手完成的就让学生动手完成, 让学生从中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并要求学生把获得的知识以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汇报或讨论。2.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新知识要学什么、怎么学, 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和学法, 这样由于是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制定目标和学法, 他们的积极性就会特别高, 也会得到教师想象不到的效果。3.鼓励学生大胆的说, 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说错了再重说, 并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 来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4.教会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 让学生明白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
另外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批、自评。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只有在实践中能力才会受到锻炼和发展。自学是一种实践, 学生在自学中不仅牢固的掌握知识, 而且容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例如, 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要广泛采用。要优化课堂结构, 改变传统的满堂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要做适当引导, 让学生正确对待在实践中成功与失败, 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特别要让学生从容的对待失败, 树立必胜的信心。
四、要优化对学生自学的评价
正确的自学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评价观念, 努力做到:1.评价目标多元化;2.评价内容具体化;3.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重视探索激励性评价和自学中学生自我的评价, 对学生的创见要大力表扬, 对学生的异见要充分理解, 对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自学,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谈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 篇10
素质教育的宗旨在于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特别是自学、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从教十几年来, 我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使教学整体效益提高了一大步。
一、抓好基础, 从零起步,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培养一切能力的根本。高一新生基础差, 应从基本语音、基本词汇学起, 查漏补缺, 稳扎稳打。平常不要贪多, 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重要语言点、语法点要讲清讲透, 多思多练, 熟练掌握, 积跬步, 聚小流, 逐步提高。
二、兴趣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更不要说自学力。作为一名教师, 我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入娱乐元素,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学生有好奇心、表现力、参与意识强的心理特征, 激发学生走进自学内容, 创设情景, 自觉完成任务, 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
2. 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习惯。
3. 利用快乐教学手段, 变一言堂为多家之言,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
三、创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 明确学习目标, 抓好课前预习。
同样的教学任务, 目标明确使学习更有效率, 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正式上课前, 向学生交代本课的授课内容、要求及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每节课都留几分钟, 明确下一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与所需查阅的资料, 强调语法项目, 选好知识点, 帮助学生明确目标, 作好充分预习。
2.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教师的激励、肯定、欣赏, 常会让学生感觉耳目一新, 同时产生一种急于展现自已闪光点的强烈渴求, 会唤起大多数学生内心深处早已尘封的自尊、自信的意识, 从而诱发出内在的潜能和力量。
四、利用反馈效应, 助长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 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自学能力的反馈效应, 把培养能力进一步引向深层次。
怎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篇11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阅读理解是前提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是如此重要。如何指导学生读书呢?通过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先设计一个自学阅读提纲,效果会比较好。提纲可以根据课后的思考、练习或每课课文前的预习,也可以教师自拟提纲。这种提纲必须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知道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同时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如,边读边想,边读边看插图,画出重点词、重点句,不懂可以查字典,做练习,有疑问抄在作业本上,以后和老师、同学共同讨论。如,在教《桃花心木》一文时,先向学生简析课文内容和本课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接着向学生提出自学提纲:1.认真读课文,查不理解的词;2.找出文中“语重心长、独立自主、勃勃生机”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分别在哪些句子中;3.把课文中写给树苗浇水的句子画下来,想想种树人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上记号;4.领会作者的见解,并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的引导,去认真读书,主动去想、动手操作,可初步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和较难的句子,为下一步分析课文打下了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是关键
学生通过自学的第一步是阅读和预习,对课文有了整体的、粗浅的了解,接着指导学生去分析概括课文。
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分析课文的方法,要继续朗读课文,弄清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再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简单写出来,然后把能说明一个意思的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再把课文整理成几大段,找出每大段的意思,综合起来,就是引出作者意图,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例如,在分析《白杨》一课时,教师可同样设计提纲: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2.文章可分为几段,各段的段意是什么?3.爸爸谈论白杨树的话是什么意思?课文最后一段话是什么意思?4.了解作者想要集中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分析课文时,一定会发现问题,提出疑难,凡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点,也就是教学最后要精讲之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以及教师的点拨和指导,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分析能力也随之在不断地提高。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就能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预习”,去读书、思考、讨论,就能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效率是目的
通过以上多渠道地引导学生自学,肯定大多数学生能达到目标。教师可布置有一定难度的高容量的书面作业来检测学生达标的情况。对提前出色完成作业的学生,再布置难度较大的选作题,如,在概括《白杨》一课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实际上是在赞美什么?2.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正迎风沙成长起来,为什么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呢?在思考这类问题时,学生的思维需要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推进的分析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跳起来就可以摘下“果子”的本领,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对智力较差的学生,可因人而异,适当降低要求,只希望他们从课文本意有所理解,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逐渐进步。
小结课文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一环。学生应该自己学会小结,可按以下方法进行,如,“通过课堂的学习,我懂得什么?”“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的句式小结。学生可自由发言,不拘一格,然后,教师紧扣教学目的做出最后的小结。师生共同小结后,教师再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使学生感到学无止境。有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例如,讲完《和时间赛跑》一文后,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自己平时有没有浪费时间的情况,有得到改善吗?或亲身实践,感受跑在时间前面的快乐滋味吗?”让学生说一说、讨论讨论,然后写成小作文在班上交流后点评,还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谚语、成语。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还让学生获得新知识,练就新的能力。
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乐学, 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提高自学的效率, 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 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是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如介绍一些现代科技的现状, 对世界的影响以及未来如何?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自学起来会更加积极主动, 对自学能力的培养作用更大。另外, 应让学生充分理解自学意义, 这一点对于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尤为重要。如果遇到问题没有老师怎么办?不还得靠自己吗?如果学生明白了自学的意义, 那么学生自学起来会更为积极主动。
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学条件
给学生留有充裕的自学时间, 有精力去自学。应把更多的自学时间放在课上, 让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给学生充分的自学辅助资料, 如词典、网络等教学工具, 让学生借助资料自学。
三、要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1.要让学生循序渐进。
开始自学时起点要低, 如从课文的题目、作者、出处三方面自学, 进而养成习惯。让学生体会自学相当容易, 然后再让学生学习字词, 借助工具书, 能读准字音, 识记字形, 准确理解词语含义。节奏要慢, 既然学了, 就得学会。切记为了赶进度, 而走形式。
2.要目标单一, 强化训练。
避免大而全, 蜻蜓点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先是自学内容越小越好, 目标越单一越好, 理解的越透彻越好。例如, 自学时, 如何确立体裁, 如何根据体裁确立自学内容, 如何理解中心, 如何理解句子的含义、作用。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使之形成一种能力, 进而养成一种习惯。需要着重指出的是, 对于一个自学内容, 教师应有意识地反复训练, 让学生反复体味, 在体味中感受自学的乐趣。例如, 提示性词语如“首先”“其次”“第三”“第四”“中心句”和“过渡句”;“过渡句”和“总结句”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反复训练, 让学生感到自学有规律可循。
3.要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 养成随时查阅资料的习惯。
对于多音字要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 并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意义。如“深”字《现代汉语词典》中共有9个意象: (1) adj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 (2) n深度。 (3) adj深奥; (4) adj深刻深入; (5) adj (感情) 厚, (关系) 密切; (6) adj (颜色) 浓; (7) adj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8) adv很;十分; (9) n姓。这九个义项如果老师讲课, 由于时间的限制可能只讲一两个, 如果学生自学, 就会出于好奇把这九个义项都记下来。如果像这样坚持学下去。学生理解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对于一些名词, 如果常查工具书, 会对名词有很深刻的理解。如“纳米”“胶原蛋白”“高端”“海星”等名词, 一查就会豁然开朗, 不仅理解了这个词, 而且会对这个词相关的知识产生兴趣。因此, 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 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总之, 培养学生语文自学是十分必要的, 而且有规律可循。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其必要性, 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刍议】推荐阅读: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06-2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08-22
培养学生古诗的自学能力10-24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06-30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08-24
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11-30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07-07
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心得体会05-28
学生化学自学能力提高08-23
在复式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