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自学能力

2024-09-17

物理自学能力(精选12篇)

物理自学能力 篇1

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发展速度迅猛, 每年新的知识大量的涌现。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的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物理教学, 应以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宗旨, 把教会学生会学习作为一项教育目标, 古人曾提出过闪光的教育思想“受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 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 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 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就是引导学生怎样读书, 怎样思考分析问题。

关键词:自学能力,物理课本,阅读,引导

一、教师要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 学生便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者, 而违背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主导”。在课堂当中, 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在上新课之前,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 当然这儿的阅读是具有引导性质的。比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 老师可以将要求和任务写在黑板上。在教师创造条件的同时, 学生阅读具有目的性。另一方面, 作业题应少而精, 重要的是精选典型习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 独立思考, 在分析习题过程中探索其规律, 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灌输, 多诱导,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和钻研问题的过程。

二、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 加强阅读指导

高中物理新教材继承了我国物理教材优势, 以国际视野追求发展, 新教材体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时代性;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体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体现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总之, 新教材为实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物理教师不应该只是仅会教物理课本上知识的教书匠, 我们的学生更不能是只会考试的不会做事的书生。课改后, 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是多样化的, 注重学生参与探究,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 “建模”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 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对物理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 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指导学生在自学中提出疑问、发现问题。如上《摩擦力》这一节课前列出以下提纲:什么叫做滑动摩擦力?是否两个物体只要接触, 就一定有摩接力?从多种渠道获取新知识, 引导学生从阅读课外书、报刊杂志、看电影和电视、旅游、参观博物馆和科技馆、上网、与别人交谈等, 从多种渠道获取新知识。经常倡导学生这样做, 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的方法, 在学习活动中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不断拓宽知识面。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教育最终给人留下的, 可以让人终身受用的是什么?很显然, 不是记住的知识, 而是学到的方法, 获得的综合能力以及培养的情感、习惯、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 要指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工农业生产、现代科技等方面的应用。在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具备一定能力的基础上,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 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养成用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判断、决策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

四、进行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 而且要“会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时首先要弄清学法指导的内容, 然后去思考和落实怎样指导。并且教师要结合实际提供可以操作、能够运用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学法”到“仿法”最后能“创法”。注意学生的学法迁移, 从简单到复杂, 从课中到课外, 使得课内获得的学法成为课后自学的有效法则。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转变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 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 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种思路和方法又会增强自学能力。使自学方法更加科学化, 自学知识更快速、准确。

五、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批、自评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自学是一种实践, 学生在自学中不仅牢固的掌握知识, 而且容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能力。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例如, 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要广泛采用。要优化课堂结构, 改变传统的满堂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要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正确对待在实践中成功与失败, 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特别要让学生从容的对待失败, 树立必胜的信心, 明确“失败乃成功之母”。

六、激发学习兴趣, 强化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教师要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和鼓励, 以便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物理能力时, 一方面要对学生说明进行自学物理的意义, 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 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增强自学物理的兴趣。物理活动课是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又一个主战场。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活动课的优势, 对学生及时进行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引导和强化。使学生在成功后有了学习兴趣, 在失败时能更加明确学习目标, 强化学习动机。使学生从教师“指路”学习, 变成自己“找路”学习。

物理自学能力 篇2

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自学动机。学生学习物理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学习物理的动机去激励他们、推动他们,兴趣就是动机,它能促使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地工作,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所以,激发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是启发学生自学的动力之一。这样,在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下,让学生养成热爱学习,渴望知识,想学知识的好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穿

2.营造自学氛围。学生是学习物理的主人,这是任何教师都不能取代的。因此,要将教师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自学和“自我表演”营造氛围。实际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力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智力发展水平采取教学措施,启动自学的原动力。

探析中职物理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自学能力;中职物理;专业人才

学校的经历对人的一生来说毕竟是短暂的。教师教学生最终是为了让学生独立学习。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着眼于提高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

开始时碰到的问题是学生不会发现问题,或者对知识本身理解不透。多表现为对知识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领会不深。还有一些学生贪多求快,走马观花,急于做练习题,知识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这需要教师耐心地教导学生如何自学,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自学首先应从阅读开始,教会学生概括文章,书要读“三遍”,第一遍粗读,知道文章讲的是什么,是哪种运动情况或有几个重要环节;第二遍细读,了解这几种运动情况的特征,有哪些已知量,哪些未知量,具体计算公式是什么;第三遍精读,学会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有时要为学生拟好自学提纲,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学生容易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属性,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二、从各抒己见到互相切磋

中职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对他人的建议有较强的排斥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讨论是一种与他人展开合作的有效途径。学会聆听,学会表述,学会采纳是讨论的三个重要过程。学会聆听,就是能尊重他人。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尊重,因此,在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要慢慢地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当有不同意见时,能在倾听完他人表述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表述,就是能客观评价,学生在评价他人时往往会包含自己的情感成分,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的表述过程中适当引导,即不能反对评价者,造成他心理上的压力,使得他对发言产生畏惧;同时不能完全否定被评价者,使他成为众矢之的,教师的立场应当是鼓励评价过程。学会采纳,就是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这对学生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有很大的帮助。要鼓励他们在互相议论中开阔思路,发展思维,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思”,让学生去“议”。

三、从激发兴趣到领悟规律

让学生上讲台,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思考方法,给学生以说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领悟”,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在练习中及时领悟,捕捉灵感的心理活动,即让学生在自学中领悟出规律,从而使他们明确方向,不走弯路,力图做到:读成习、议成风,导中练、练中悟。

中职物理学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课堂上尽量多做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实验,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再如让学生通过电工实训和学校的技能比赛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会有提高,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采取以自学为主的方法逐步赶上来。

四、自学的意义

中职物理学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物理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规律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二是物理在中职学校还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让学生掌握一套好的自学方法,不仅能改善物理的学习,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也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其自学的意义表现为: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一线技术人员,未来的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应掌握了解各种信息,更重要的是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摄取并处理所获得的知识。而自学能力正是构成摄取、处理信息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因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使他们具有搏击奔腾的科技洪流的本领,也只有具有这种本领,方可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

学海固然浩瀚,但是如果学生具有相当的自学能力,則可以在浩瀚的学海中尽情遨游,自由地汲取。不管知识更新的周期怎样缩短,都可以迎头赶上,适应周期变化,从而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随时遇到的新问题。同时,因为具有自学能力,学习起来就可得心应手、触类旁通。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竞争社会独立工作、独立研究的需要

当今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独立工作、独立研究、独立处理纷繁复杂的信息,如果没有自学能力,何以独立工作与研究?未来社会竞争激烈,这种激烈竞争虽然是方方面面的,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就是自学能力高低的竞争。在人才方方面面的素质中,自学能力是第一位的,是居于首要地位的。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学习习惯。”如果让自学成为习惯,这种习惯才能转变成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才是学生受用终身的。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学的习惯。

参考文献: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物理自学能力 篇4

下面我就如何充分利用课本,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做法, 作一些论述, 仅供参考。

一、彻底改革填鸭式教育模式, 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

一方面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重要性的教育,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了自学能力, 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才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 才能不断攀登科学的高蜂, 另一方面要多为学生阅读课本创造条件.学生自学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 现在学校的学习科目繁多, 各科作业也很重, 学生每天平均自习的时间只有2至3小时, 学生感到做作业都来不及了, 哪有时间去看书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 一堂课如果一讲到底, 学生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连思考余地都没有, 有些问题即使上课讲了, 学生也做了练习了, 但一考查起来还是不懂, 这说明只有教师的讲是不行的, 还必须有学生的独立思考, 自己消化才行, 另一方面, 作业题应少而精, 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 重要的是精选典型习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 独立思考, 在分析习题过程中探索其规律, 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灌输, 多诱导,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和钻研问题的过程。例如在上《欧姆定律》这课时, 教师只通过演示实验讲清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至于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以及归纳得出定律, 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 然后教师加以小结.这祥既可以在课堂上有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 又可使学生自己实验、思考、讨论和研究问题, 更促使学生去认真钻研教材。

二、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 加强阅读指导

物理课本中既有对现象的描述, 又有对现象的分析, 概括;既有定量的计算, 又有要动手做的实验, 在表述方面, 既有文学“语言”, 又有数学“语言” (公式、图象) 还有图画“语言” (插图、照片) 。看这样的书, 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 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 有时, 还得面图等等。学生刚开始是不易读懂, 也不习惯的, 因此, 一开始教师就必须用心的加以引导, 要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地看, 并给予指导, 必要时, 在课堂上还得边读边讲;重要的句子、结论要求学生用笔划出来, 对一些叙述较复杂的段落还要予分析解释。例如:《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后, 对课文提出的概念、定义和原理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 对实验过程和现象也有所了解, 并能作大致的分析, 这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研究, 使之进一步理解, 然后教师指出, 并要求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应特别明确:谁是受力物体, 浮力和大小, 方向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才有浮力等, 帮助学生理解“原理”的实质, 而不致于去死背条文。

三、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研修日志2——物理的教学和自学 篇5

我这次参加骨干教师培训,除了听老师的视频讲课以外,我也会有意无意地在网上收集一些物理资料,比如物理的教学理念、物理学的发展史、各个时代的物理巨匠们的奇闻轶事等等,自己觉得对物理的理解比读大学时更加深入了一步。

古时欧洲人称呼物理学作“自然哲学”。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即是研究大自然现象及规律的学问。汉语中“物理”于明末清初科学家方以智的百科全书式着作《物理小识》。在物理学的领域中,研究的是宇宙的基本组成要素: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借由被分析的基本定律与法则来完整了解这个系统。物理在经典时代是由与它极相像的自然哲学的研究所组成的,直到十九世纪物理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实证科学。在现代,物理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物理学理论通常以数学的形式表达出来。经过大量严格的实验验证的物理学规律被称为物理学定律。然而如同其他很多自然科学理论一样,这些定律不能被证明,其正确性只能经过反覆的实验来检验。

浅谈中职学生物理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主体地位;阅读指导;多媒体;自学能力

“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教育专家叶圣陶的话道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当今中职生的培养思路虽然是走“实用行”的路子,并且授课内容坚持“够用为度”的原则,但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时代,提高国民素质不能忽略。因此中职教育除了要传授专业对口的物理知识外,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社会意识与自学能力等。重视学生物理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自学能力?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自学能力

1.培养兴趣,独立思考

中职物理知识相对简单,并根据专业需要,知识讲解主次分明,虽这样,也绝对不能采取“满堂灌”的教学。这样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高深莫测,处于被动状态,时间久了,丧失了兴趣和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讲解知识不要过细,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的确,这些学生的基础令人难以想象,但还是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解决问题,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提高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且培养其自学能力。

2.加强实验课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践,使学生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其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主动意识明显增强,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师提供弹簧秤,其他的器材由每组的学生各自准备,这样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验中学生描点,观察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分析多次实验得到的结果,比较思考实验中采取怎样措施可以减少误差等,让学生在实验中巩固基础,并提高自学能力。

二、加强阅读指导,开展课外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1.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对新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学生在某一个知识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课堂上凡是学生通过阅读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看书解决。对每一个图形,要努力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其中图形的含义,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在学生自学学习起始阶段,教师要教学生读,让学生仿读,让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把课文读通,读懂。读通即阅读后了解教学内容的全貌,理清教学内容的逻辑思路。读懂,即阅读后理清教学内容每个术语,每个符号、公式,每一句话的含义,理解例题解证的每个步骤,或证明的各个环节。这样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同时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2.引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看书

例题中已经说明了什么?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几个?题中的等量关系有哪几个?哪个能解决所提出问题?这样引导学生自学看书,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这样进行教学,突破了难点,学生才能系统、完整地掌握知识,突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课内外阅读课上,充分利用课堂指导环节,引导学生花时间阅读

精选与所授物理学科内容相近的课外书籍介绍给学生阅读、自学,并就有关的问题与学生探讨,既可以扩大学生学习面,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习惯,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外,可引导学生多读、多看一些与物理专业有关的报刊、报道,通过网络媒体,感知和理解物理知识,并能应用其处理实际问题。通过摘录、剪贴建立自己的资料库。这不仅可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还能使其吸取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自学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和效果

从认识感知的角度看,多媒体使信息图像、文字和声音有机融合,所独具的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的表现力,对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极为有利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自学的积极性。教师可将制作好的课件在课堂上供学生自主学习。如在讲质点时,除了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再形象地播放飞机在天空中飞行、火车过桥等场景,使学生更易理解质点这一理想化的模型。

总之,中职物理教学,不仅要为专业课服务,而且还要为提高国民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21世纪最显著的三个特点是速度、多变、危机,我们的对策是:学习、改变、创业。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值得探讨的话题,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巨的,也是充满希望的。

大学生物理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7

学生物理自学能力是学生独立的自我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以识记、理解、运用物理知识为内容的综合能力。

通常来讲,大学生物理自学能力主要下列包含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阅读能力:尽管学科分支众多,但其阅读能力应包括能够阅读学科分支相应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等,并能理解其主要内容。二是概括阅读材料的能力:能够从重多材料中概括出其主要内容,并能写出条理清楚的笔记、小结等。三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所阅读学科的基本概念、规律与基本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获取的知识解决所给问题。四是应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根据具体问题找出相对应量之间关系式。例如,画出示意图或列出物理量之间关系式,并进行推导求解,并能根据结果做出相应的结论。五是观察实验能力:例如,学习物理学科就包括初步设计物理实验的能力,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即能对物理实验数据做出正确处理,对实验中误差做出恰当分析,并能从实验中得出正确结论或做出正确判断。

二、激发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想培养大学生的物理自学能力,首先必须激发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物理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大学物理对于他们的专业成长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学习大学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认识电磁炉的原理,让他们明白电磁炉为什么能够使电磁壶发热,其主要原理是因为在电磁作用下,电磁壶底部会产生强大的垂直交变磁场,从而在电磁壶底部产生相当强的环形电流,这种环形电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就会使电磁壶底部发热。另外,物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物理学在国防建设以及工农业生产方面进行认识。再如,当前中日因为钓鱼岛事件摩擦不断升级,我国政府一方面严正声明自己的立场,另一方面不断推出新式武器以形成对日本右翼势力的震慑。而新式武器的制造和发展离不开物理学。这样,通过让大学生了解和生活以及国防相关的物理知识,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而主动自觉地进入到探究学习物理知识中来。

三、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多种智力因素结合和多种心理机制参与的一种综合性能力。提高自学能力能够提高掌握知识的质量和速度,并能不断地扩大知识面。自学能力也是独立工作能力、科研能力等其他方面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大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正确的方法相当重要。

(一)制订培养学生物理自学能力的计划

制订培养自学能力的计划,是培养大学生物理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制订培养大学生物理自学能力计划的过程中,物理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分析不同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认知特点,认真分析不同物理知识相对于学生学习的难度,然后在此基础上为不同的学生量身打造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自学能力计划,并针对学生的发展以及物理知识的难易程度及时调整计划。一般来讲,制订培养自学能力的计划主要包括自学内容、自学进度、自学水平要求、自学检查措施等,其中自学内容、自学进度、自学水平要求必须适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否则难度过大,要求过高,或者难度较小,要求较低,都会导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计划失去意义。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大学物理课堂上,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任何主动性,他们物理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物理教师,物理教师讲什么,他们就听什么,物理教师讲授什么内容,他们就学习什么内容。被动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思路,抑制了大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培养大学生的物理自学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培养大学生物理自学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进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投入到课堂之中,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物理自学能力。

(三)采用三段阅读法

三段阅读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阅读方法,主要包括粗读、细读和精读等三个阶段。其中:粗读主要是通过通读目录与阅读前言,了解物理课程的大致内容;细读,就是将整体阅读与重点阅读相结合,先从整体上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把握,然后再认真阅读章标题、节标题,以及基本概念、定理、规律、计算和结论、例题与分析、体会与评价;而精读,就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总结读书的方法、内容和过程。一是对物理基本概念进行总结:明确一篇、一章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否清楚以及相近相反概念的对比。二是对物理基本理论进行总结:学会构建学科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结构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每一篇、章知识结构是由诸多知识元素构成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一定层次排列而形成知识网络,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结构。三是对基本理论应用的总结:明确解题的基本要求,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

例如,在学习大学物理有关运动学知识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运动学的知识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掌握运动学的理论知识,并进一步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运动学这一部分中,首先要理解和掌握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在充分认识位矢、速度、加速度的基础上认识相对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斜抛、圆周运动,认识是常矢运动规律。明白常矢运动规律可以准确解释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斜抛等多种运动方式,同时还可以通过圆周运动引申到一般的曲线运动。这样通过理顺运动学知识的相关内容,就可以使大学生准确建立运动学的知识结构,从而有利于大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与再现。

四、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是自学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虽然学科门类不同,同一学科内容众多,题目类型各异,它们有着各自的解决方式、特点,但是解题的结构模式会有趋同、共性规律:就是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探索新“情景”下问题答案的心理过程和操作过程,这就组成了解题的结构模式[2][3]。

第一阶段:收集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读明题意,即分析题目所给情景(现象、运动过程等);明确研究对象(实际客体);一般已知条件(具体数据、简单文字叙述);隐含的已知条件;确定解题目标。

第二阶段:信息加工。首先,建立研究对象的实体模型(实际客体)和用一组参数表示所研究的模型状态。例如用(x,y,z,t)参数表示质点运动状态;用(P,V,T)参数表示气体状态。其次,分层次分析客体物理变化过程和规律,最好画出草图,表示出物理过程的具体化,从而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然后,选择解题方案。最后,建立解题方程。通过分层解析已找出各分过程的物理规律及内在联系,就很容易建立起相应的方程式或方程组。

第三阶段:信息输出。信息输出就是根据已建立的方程和解题目标求解答案,并将答案以文字和数学符号形式表现出来;解答要做到书写清楚,先文字后带数据,并注明单位,单位要使用统一;计算力求准确。

第四阶段:信息创新。这一阶段是检验解题结果与讨论相关问题。具体要做的事包括检查文字解量纲是否相等、所得结果是否合理、回顾解题过程成功与失败教训等。

从上述解题能力结构模式可以看出,解题能力包括收集信息能力、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能力、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及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

综上,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学习素质。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识记能力的提高,而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获得新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的提升。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只有认真分析课程内容以及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法,采取科学的培养手段,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物理自学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自学实践,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定会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会使人终生受益匪浅[4]。

参考文献

[1]王明智.中学物理认知结构定势对大学物理学习的影响[J].物理通报,2000,(10):17-19.

[2]王兴举.普通物理学中的模型和解题思路[J].大学物理,1984,(7):34-36.

[3]程守珠.普通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物理教学中的自学能力培养 篇8

关键词:物理教学,自学能力,培养

信息时代需要自学能力, 因此物理课堂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 自学研究能力, 发展创新能力。

一、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原则

1. 强动机、激兴趣的原则。

学习动机中有两个重要原则成分, 一个是学习目的性, 另一个是兴趣性认识。教师必须要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并对物理知识的自学产生兴趣。自信心来源于成功的体验, 学生体验自学的成功是顺利进行自学的关键。教师应多拓展学生的思路, 肯定他们的自学成绩, 对学生进行层次化、立体化的评价。

2. 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一阶段以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为主, 教学进度要比传授教学方法慢, 指导应多于自学;第二阶段以培养自觉探究能力为主, 教学进度可以加快, 自学应多于指导。第三阶段以培养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为主, 启发与自学相结合, 加大难度。

3. 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原则。指导

太多, 学生学习依赖性强, 指导不足, 自学将陷入盲目。教师的指导重点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通过把握教材和学生认知心理, 当好导演, 设计并组织好学生的自学活动。

二、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模式

1. 预习。

预习可为学习新知识初步扫清障碍, 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先有个整体了解, 发现问题, 为上课学习做好知识准备;同时使学生课上投入积极, 提高探究意识。

2. 出示新问题。

(1) 创设情景。教师可利用演示实验或多媒体片段, 为学生创设十分典型的物理情景, 使学生产生疑惑、激起冲突。 (2) 出示一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预习反馈的信息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特点, 提出一组程序化新问题, 新问题的特点是具有启发性、由浅入深, 适于大多数学生。新问题的设置要针对学生认知特点。

3. 自学答疑。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 教师要全班巡视, 对有疑问的学生及时辅导, 积极评价, 尤其对差生, 积极帮助他们排除障碍, 使其积极投入, 为精讲采集反馈信息。

4. 精讲。

精讲内容是大多数学生已经研究而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将学生的认识程度升华, 讲清重点知识的内在联系, 用最合理的简洁方式表达本节知识, 学生通过自学已经弄懂的部分略讲或不讲;总结出思想方法、物理思维方法;善于捕捉学生容易划过的疑点, 把它们再现出来让学生继续思考, 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态度。

三、通过实验培养自学能力的新探索

1. 将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推动自学。

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学生由“看”变为“做”, 以“做”推动思考, 从而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 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

2. 拓展自学空间———开放实验室。

(1) 教师可开展课外学习小组, 加强小实验与习题的结合, 习题“实验化”是矫正学生“重解题轻实验”的有效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习题的抽象性, 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独力解题能力。 (2) 改革学生分组实验方法———变“仿”为“探”。为了培养学生应变和创造思维能力, 使学生成为分组实验的主人, 教师必须改掉传统的自己“讲”学生“仿”的做法, 实行“自学—探究—联系—自悟—提高”的过程。

自学能力的培养, 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还需教师“认真、勤奋、坚持”, 使自学能力培养成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物理自学能力 篇9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根据物理学科本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及中学生爱观察、爱思考的生理特征,本人在单元教学中常常通过典型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如,在讲授静电学之前,本人就做过棉球飞舞的演示实验:当感应起电机起电时,棉球在两电极之间来回飞舞;此时,学生观察的兴趣十分高涨.棉球飞舞的原因是什么呢?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兴趣.在学生学习气体性质之前,本人做了气体急剧膨胀成雾的实验;当时学生纷纷议论说,这雾是怎么形成的呢?教学实践中,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更主动积极地钻研教材.

二、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如何自学

1. 自学的开始阶段,要求学生按提纲自学

在单元教学之前,发给学生自学提纲,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提纲自学.提纲就是将教材题目化,使学生带着问题学,学习时能抓住要领,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中学物理的重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本人在提纲中比较重视物理概念是怎样引出来的,规律又是在什么条件下总结出来的,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如,电场强度是中学物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基本的、同时又是一个很抽象的、很难理解的物理概念.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抓住、理解并掌握它,本人在提纲中提出了下面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引入电场强度?你是怎样理解电场强度的?电场中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它与检验电荷的大小、正负有无关系?如何计算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在学生课堂自学时,本人巡回并个别辅导,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用上述方法指导学生自学一段时间,待学生有了一定自学基础后,教师不再印发自学提纲.学生自学时,教师在巡回个别辅导中注意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理解程度及好的自学方法并适时向全班学生介绍,把学生的自学水平再提高一步.

2. 根据自学情况组织课堂讨论,加强信息反馈

学生在自学中对有关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理解、掌握的情况究竟如何,教师必须心中有数.为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本人针对自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材的重难点提出一些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加强信息反馈,同时也进一步促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在教学中本人常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来讨论:教材中所叙述的物理现象(如液体表面收缩趋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特殊条件下总结出来的物理规律(如气体三个实验定律)推广到一般情况是否仍然成立?物理规律中因果关系能否颠倒?如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本身的电阻成反比.那么,导体的电阻是否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成反比呢?现在所学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与前面所学的有关概念、规律有何异同?如磁感应强度与电场强度、磁感线与电场线、洛仑兹力与电场力等.

3.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检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自学中的疑难

学生在自学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疑难,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及时帮助解决,否则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学生的主体性就难以得到充分体现.笔者在讲授“闭合线圈部分切割磁感线能产生感应电流”这一规律时,有一位姓李的学生提出闭合线圈部分作平行于磁感线运动,也能产生感应电流.笔者知道他的想法是不能成立的,但并没有作简单的否定,而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正确结论后,带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先做垂直磁感线方向运动,再做“平行”磁感线方向运动,结果发现两者都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时笔者引导学生画马蹄形磁铁周围的磁感线,学生在画磁感线的过程中,自已发现了问题:原来马蹄形磁铁周围的磁感线基本上呈曲线形分布的,根本不存在“平行”的磁感线.由此,笔者总结李姓学生的想法是不能成立的,并表扬了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

4.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

让学生学会作学习总结是提高自学能力重要的环节.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能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系统化、程序化,头脑中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物理知识结构.因此,每教完一个单元后,本人都要求学生写单元小结,并作为重要的课外作业布置给学生.

教师要通过示例向学生介绍总结知识的基本方法,如,结构法、列表法、图线法、归纳法等.学生开始自己写单元小结比较困难,教师要注意从方法上给予指导,中心内容应放在围绕对物理概念或规律的理解、应用和联系上.首先引导学生画出知识结构联系图,图1是机械波一章结束后引导学生画出的结构图.

这样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形成网络,复习时可以按总结的纲要去思索,促进学生掌握各部份知识的区别与联系,使重点突出,认识深刻,关系清楚,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强化练习过程,深化自学效果

练习是检验自学效果的依据,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与具体的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也是自学中的难点.这一环节如果引导不好,会使不少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挫伤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维方法,具体做法是:(1)联想教材、习题中出现哪些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它们出现在哪些章节?是怎样分析、论述的?(2)联想教师讲课内容,题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和概念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是否讲过?是怎样叙述的?(3)联想练习,题中出的概念和物理现象在以往练习中是否出现类似情形,解答的方法和要领是什么?(4)联想物理现象发生的条件,物理过程与物理规律一一对应的关系,不同物理过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注意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5)引导学生多侧面、多层次分析同一物理问题,多途径解答同一物理问题.在练习中坚持从这几个方面加以引导,学生便能较快地形成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这样就可以通过学生的思维掌握具体习题内容的实质.找出它与相应知识的联系,并将各个阶段的知识逐渐联成一个整体,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学习物理概念、规律的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自觉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物理概念与规律,把解题的过程变成深化的自觉过程.以达到解题思维准确、敏捷,物理情景清晰,方法多样,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教学中的长期任务.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只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改进方法,始终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教学指导思想,认真实施教学方案,就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报.

[2]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物理自学能力 篇10

一、在物理课本阅读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在初二阶段, 刚刚开始接触到物理自然科学, 对教材中的内容特别是专业语言很不适应, 因此, 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在读书的过程中, 加深理解, 并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 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物理课本的语言大多比较抽象, 既有类似于数学的逻辑性语言, 也有和数学不一样的实验语言, 还附有一些实物照片。所以, 学生需要懂得很多定义、公式的文字表达的意思, 还要掌握物理的计算方法, 有时候还要动手画图。特别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公式, 它其实和数学公式的表达方式很相似, 但是里面有很多体现物理自然规律的表述, 学生常常将这些定义看作成普通的数学公式, 从数学公式的角度来理解, 最终出现了错误。

例如, 如何将欧姆定律的公式翻译成数学表述形式, 教师可以这样来尝试:电流和电压成正比例关系, 和电阻成反比例关系, 电压越大, 电流越大;反之, 电阻越大, 电流越小。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另外, 物理课本中有很多专业性很强的术语, 学生从来都没听说过, 读起来很拗口, 就更不提理解了, 教师必须引导, 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 提高理解能力。

如果教师一开始不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本的文字含义, 以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很难跟上老师的上课进度的, 最终造成一种课堂上听不懂, 课后又不会自主学习的恶性循环。

二、在自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提高过程, 其实就是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自我提高过程。而自学能力的自我提高, 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支撑。同时, 老师的作用也是关键性的。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 释疑解难, 使学生学会用物理原理解释各种物理现象, 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最终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而培养积极思维是培养学生物理自学能力的关键。积极思维就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 把物理概念和规律变成自己的理念, 在以后的学习中再看到这些概念和规律时, 能够有自己的理解。

例如, 笔者在讲到“惯性”这一课时, 常用多媒体去模拟一些存在惯性的场景, 或者是播放一些有关惯性的视频, 如汽车在撞到树上时, 副驾驶的乘客会飞出驾驶座;短跑运动员在到达终点时, 还会向前跑一段距离。通过各种模拟和视频, 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培养积极思维的过程。

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 培养自己的积极思维, 彻底地了解概念的来源和规律的特征, 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 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真正具备自学的能力。

三、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物理学科涉及到的自学能力还包括实验动手能力, 因为实验也是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因为在实验课堂中学会观察, 并动手完成实验的过程,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并激发学生探索物理奥秘的兴趣。

如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笔者先引导学生明确本堂实验课的实验目的,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物理现象, 并分析一些数据, 从而为学生动手实验指明学习的方向。从观察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 很多学生在生活过程中都发现了水沸腾的物理现象, 但是缺乏对这一现象的深刻思考, 不能运用物理原理去解释这一现象。那么作为物理教师, 在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水沸腾过程中水面的物理变化和形态的同时, 还要引导他们通过现象总结出事物的本质, 即物理原理。学生带着学习目的去观察实验, 既能提高观察能力, 又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 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中, 不能大包大揽, 也不能仅仅让学生去模仿, 而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使他们在提高实验动手能力的基础上, 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物理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篇11

[关键词]物理教学;自学;培养方法

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在基本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的学习而言,自学不仅是指能看懂教材内容,还应包括:通过阅读,能计算问题,能做实验,解释现象和灵活应用于生活实际等。随着“终身教育原则”的深入人心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成为素质教育进入课堂的第一要素。

在现今形势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也越来越凸现其重要性,那么如何来培养这种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自学欲望

兴趣是一个人一切自主活动的源动力。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求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师生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与主体作用,从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入新课时,要善于采用各种手段快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时,我们可以采用物理科学故事引入;有时结合课文内在联系承上启下,复习旧课来引入新课;有时则根据重点提出几个引发兴趣和探索的问题;或者做几个有趣的小实验等等。例如:在上“物体浮沉条件”一节时,教师先可通过出示三个外形相同的乒乓球(分别注入适量的水),提问学生:把它们浸入水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说一定上浮。这时,教师用怀疑口吻说:真的吗?请大家好好观察一下。于是教师在全班同学注意力高度集中下动手演示实验,结果出现一上浮,一悬浮,一下沉。这样,有的学生便感到很新奇,头脑中产生了许多号,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要自学课文才能解答这一问题。由于学生带着求知欲渴望解决问题去自学,注意力集中,自学效果也提高了。

二、授予学习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

许多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内容多、杂、乱。也有学生认为物理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多就乱;一长就忘。考试很难得高分。这些想法都体现了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对物理学科的特点理解不够和学习方法不当所造成的。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平时要养成深钻、多思、善问的良好惯。预习时带着问题去学,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懂的问题及时让教师讲解,课后重新回顾当天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就等于教会学生不光会吃饭还要会做饭一样。例如在讲电灯的串联和并联这个内容时,不光让学生要记住概念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连接电路,自己探究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它们之间又有着什么区别,教师还可联系实际提问学生你家的电是并联的还是串联的,检验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和课堂知识能否结合到一起。通过课前的预习,课堂上的阅读以及同学之间讨论再加上教师在难点问题的点拨,看似很难的知识,很快就被学生消化理解,达到很好的授课效果。

三、自学讨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自学讨论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因为,自学能力是其它能力实现的基础,是前提。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普遍没有自学的习惯,把自学当作阅读黑体字了事,根本没有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提出自学的要求,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要看懂物理规律、定律是哪些例子、哪些实验得出来的?物理规律、定律为什么这样提而不是那样提?规律或定律有哪些应用?自己在应用规律或定律是有哪些问题等等。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创造搞好自学的条件。如开始可指导学生自学,较难课文可带思考题自学,或者针对性适当讲解帮助自学,尽量使学生结合自学进行讨论,可让一些浅显问题得以及时解决,为继续自学提供方便,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学生通过通读、细研、共议的自学讨论,不但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还有利于掌握重难点,集思广益,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新见解.例如:《浮力》一节,通过自学讨论,学生会发现浮力的定义不够完整,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应把“水”改为“任何液体、气体”的新见解。因为课文第二自然段和最后一段提到,不但水有浮力,煤油、酒精、水银等所有液体对浸在里面的物体都有浮力,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这些新见解,都是学生在自学思考中发现的问题,从而讨论得出的结论。

四、加强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一)要抓好各教学阶段的阅读指导。第一、预习性阅读:教师可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以使学生胸有成竹的参与新课教学过程;第二、配合新课教学的阅读:教师上课时可留出时间让学生阅读。教师则对一些例题、图表、实验仪器和学习工具的使用少讲精讲,尽量让学生使用“发现法”进行学习。第三、巩固性复习阅读:当堂巩固性阅读可要求学生理解材,对新课作概括性表述,用自己的语言正确复述概念、定义和物理定律,理出知识系统,形成有机整体。

(二)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其他能力的培养一样,要求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比如:要求学生花多少时间作预习性阅读,要不要写读书笔记,有何具体要求。均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而提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能力。

五、充分利用物理课本培养自学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问学能力。初二开始上物理启蒙课时,教师就应该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要预习,要学会读书”的要求,并结合教学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并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向老师提问。此外,在每上完一个单元后,还要引导学生自觉认真地进行复习,要求他们再进行一次全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他们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总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使学生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刘心山,《物理自学能力的培养》,《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 03期.

[2]陈远清,《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物理通报》2001年 07期.

物理自学能力 篇12

“班门弄斧”的实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其成功的秘诀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佳匹配。这种最佳匹配的保证就是搞好课堂教学设计。

三、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能力培养的前提

自学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 它包括了观察、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它不仅仅是一般的独立阅读和课内看书, 它更是课前设计好的一系列的有序启动的各种环节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实施的主体是学生重在能力培养的课堂设计, 主要由设问质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检测和小结等三个环节构成。

上一篇:技工培训下一篇: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