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自学

2024-08-14

指导自学(共12篇)

指导自学 篇1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观念与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如要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需注意上述要求,加强指导,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使其提高自学能力。

一、尊重学生,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突显学生主体地位,这既是新课标要求,也是语文课程特征而决定的。由语言文字自身来看,带有很强的模糊性,简单字词处于不同语境则有不同含义,这就使得文学作品多义而丰富。因而,面对同一篇课文,因读者思考角度不同,则会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同一篇课文,教师应允许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其次,由教师教学作用来看,主要是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使其积累知识,学会灵活运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教师的观点学生都应全盘照收。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注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坚持新课标要求,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如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使其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敢于在他人未发觉之处质疑;为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学习与思维空间,彰显学生学习个性,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使语文课堂实现如此目标:学生敢想并敢说;学生愿想且愿说。

二、注重学生讨论,促使学生自主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注意将教学目标变为学生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与空间,使其积极思索,多角度思考。如在文本解读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辩论、讨论等形式来加深文本内容的理解,自主探究与解读人物形象,实现个性化学习。

如教学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时,小说中菲利普夫妇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呢?在传统解读中,主要看法是:冷酷无情、金钱至上、贪婪、自私、虚伪、冷漠等。虽然这一看法有着充足的理由,然而在个性化文本解读中,教师更需要重视学生们的独特理解与感受。实际学习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做法与态度是情有可原的。此时,教师可因势利导,组织主题为“菲利普夫妇自私吗?”的辩论会。于是,学生踊跃参与,组成了不同阵营,激烈辩论,表述各自的看法与理由。譬如文中写道于勒被打发到美洲去,是因为于勒“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逼得父母动老本,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在于勒将要拖垮整个家庭时被打发到美洲,使其受到生活磨练,自力更生。如若不然,如何对待于勒呢?养他一辈子?使一家生活继续恶化吗?.....可见,这是菲利普夫妇的无奈之举,又怎能说他们冷酷无情呢?何况,将于勒送上去纽约的商船上,也是依照当时惯例,并且于勒在美洲也“赚了点钱”,尽管再次穷困而潦倒,却还是学会自食其力,因此菲利普夫妇的做法有一定可取的吧?另外,为何于勒在吃掉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后,还占用了其兄长应得的那部分呢?若菲利普夫妇果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还会允许于勒如此做吗?等等。这样,通过辩论,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自主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使其学会置于当时社会环境中来辩证地看待菲利普夫妇,学会多视角、全方位分析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质疑,创设自主学习气氛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居于权威地位,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观点,顺从教师意愿。若有学生课堂上“找茬”,则会受到训斥。实际上,学生“找茬”是他们质疑与思考的结果。若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则会影响学生提问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欢迎学生“找茬”,为学生营造出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其敢于表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如教学《木兰诗》时,当分析“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时,有同学小声说道:古时候的人不会那么笨吧,相处十二年怎么还不晓得木兰是女郎啊?于是全班哄堂大笑。细细想来,该学生所说不无道理,可以深入探究。因此,对于这一“意外”,对于这一“找茬”,教师应予以肯定与表扬,使学生保持质疑精神。同时,教师可留出几分钟引导学生加以讨论,于是学生议论开来,活跃了教学氛围。这样,可让学生学会找出文本可疑点,培养思维能力,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此外,还可依托写作,展现学生自学成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与思维过程,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关注学生对文本的深入分析与把握。而写作则是知识应用实践过程,可呈现学生自学成果。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依托写作,为学生创造自学与展示机会。如辩论或讨论后,教师可引导要求学生写写辩论结果与体会;阅读教学后,写写读后感、学习心得;亦或对文章的艺术手法、思想内容等,写写自己的感悟;亦或扩写课文,改写课文等,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与探究能力。如教学《孔乙己》之后,可要求学生写写自己对孔乙己这一人物的认识,如《我眼中的孔乙己》、《我说孔乙己》等,学会进一步发掘教材内容,深刻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并发掘其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而把握文本主题。

指导自学 篇2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无错字。

2、能正确背诵诗歌。

3、积累带“日”的成语

二、诗歌导读:这首诗歌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花束、香气、亮光、温暖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

三、知识点:

1、注音

花束()露()水 枕()头 睫()毛 撒()满 空()间

2、组词。

睫()枕()撒()束()温()闭()版()捷()沉()散()漱()湿()闲()板()

3、填空。

一()窗子 一()木板 一()小屋 一()香气 一()枕头 一()眼睛 一()亮光 一()露水

4、整体感知

这首诗歌以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人们享受亮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_____________, 促使人们树立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积累含“日”的成语。

读一读:日积月累 夜以继日 日理万机 旭日东升 拨云见日 暗无天日 日出三竿 出头之日 看P78填一填: 日()天()()日()天 日()月()()日()年()日()天 日()()山 日月()()

6、读一读,积累带“日”的古诗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7.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10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汉乐府:《长歌行》)○1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7、把诗歌补充完整

我带着________________

让你们的心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带着________________

打开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带着________________

让我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带着________________

强化阅读指导 提高自学能力 篇3

一、加强阅读指导,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只有主动积极地学习,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并获得相应的能力。为此,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主导作用,要为学生创造学习物理的情境。因此,教师需要研究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和思维特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手段、设备的条件,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实现物理教学目的。

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渔”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也才能使老师从“满堂灌”的繁重负担下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在启发、引导学生思维上。具体的做法是:课前布置预习作业,通知学生下一节要讲的内容,一般不出思考题。上课时,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表扬预习好的同学,再让全体同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阅读教材,画出重点,找出看不懂的地方并对各部分内容加以感慨提要。此时,或实验、或讲解、或答疑、或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掌握进度。然后再进行下面的教学过程

二、强化教材阅读,培养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能力

(一)教会学生理解和使用物理语言。物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独特的学术语言。规范使用语言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概念以及物理概念所对应的物理符号。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应当特别检查学生是否能把物理概念的意义和符号对号,特别是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和符号。例如,高中物理教材中的“路程”和“位移”这两个概念共用一个符号“S”。不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那么就会在学圆周运动时把运动一周的位移认为是2ΠR,新编教材中特别注意物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在此教材中大多做了较详细的叙述。这样的实例还有动能与动能的增量,电势与电势差,重力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等。指导学生阅读这些内容,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特定的物理情景,既能节省上课的时间,又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让学生知道应从对象、空间、时间、逻辑、数量关系上去理解物理学的定理、定律、定义、法则,即当读过一个定理(定律、定义、法则)时都要回答:它描述的是那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它在什么范围内适用,因果关系是什么,数量关系是什么,物理公式是什么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一见到公式,就会内容宽泛的想起一个物理规律和它严格的使用范围。

(三)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次序描述物理事实。叙述的顺序有三种:按时间先后、按空间布置及按构成事物的各个方面。具体训练方式一般可采用列表的方法请同学填空。例如:在讲简谐运动中,在读完课文之后,一边做演示实验,一边做该节的练习一第五题,使学生立刻用刚读过的填表回答实际问题。

(四)要求学生注重理解物理图线。物理图线是物理规律的又一种表达形式,而且是一种形象的表达形式。物理图线直观的反应定律的内容或复杂的物理过程。教学中,经过反复训练,学生遇到物理图线,一般先会从图线的名称、坐标轴、点、线、面积、斜率入手,搞清图线的物理意义,再进一步分析图线所反应的物理过程以及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高一新生对图线还很陌生,例如教材对对图线还很陌生,例如教材对匀速直线运动的图线做了详尽的说明。从图线名称的由来,横、纵轴的物理意义到点、线、面积的物理意义等都讲得很清楚,适合学生独立阅读自学。我采用阅读之后课堂练习的方式检查掌握情况,然后做出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自觉思维的能力

严格地说,学生的知识是他们自己学来的,老师的“教”只是提供了“学”的条件。阅读中的思维活动是对阅读材料的加工、存储和灵活应用的过程,是一种带创造性的活动,只能靠学生自己的积极努力才能完成。教师的讲解和教材里现成的结论,只能促进和指导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教学生用分解要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弹簧振子作简谐运动为例,阅读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课文的分析过程中共用到多少旧知识?”阅读后,再请同学讨论回答:分析时用了胡克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位移的概念、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二)通过教学生利用目录、引言做小结,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目录、引言的作用,须引导、带领学生小结几次,才能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学生的眼睛不是照相机,阅读材料也绝不是复制。目录把教学内容、引言把知识框架讲明白了,用精炼的文字,或把公式套进框架结构中,再用网络、图表法综合归纳,这样符号学生的视觉规律和记忆规律。

(三)通过教学生按照书上给的解题思路,去检查例题的操作是否完全,以及如何才能补齐,以此来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的提出是有根据的,它不是一种技巧性处理,而是集中反应了应用物理规律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特定需要。

如何指导学生自学 篇4

我认为要想指导学生高效自学,首先在于教师。教师应做到:吃透大纲,熟读教材,精心备课;精心设计,巧妙设问,努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化;相信学生,放手发动,组织不同程度的学生自主、自觉学习;面向全体,针对个别,点拨指导,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所得。

首先,教师要对大纲和教材成竹在胸,这样才能在指导学生自学时把握重点,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其次,教师要针对重点,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进行自学,以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而不是盲目地自学。再次,教师要正确估价学生的能力,切不可把学生看成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不敢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虽然在理论上接受“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新理念,但在行动上仍然不相信学生,对学生不放心。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发动,设计的问题不能因为担心学生不会而过于简单化,要有一定的梯度和深度。最后,在指导自习时,教师要面向全体,针对全班学生的普遍认知水平来进行指导,然后再针对个别有区别的进行点拨指导,这样就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所得。

要想指导学生高效自学,关键在于学生。预习是学习的前提与基础。高效的预习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学得富有成效。教师如果不能给学生以科学的预习指导,学生就会敷衍了事,你所要求的预习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自然课堂的学习效果就难以保证。因此,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也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以下是我的观点。

一、阅读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仅仅要读课文,还要读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以及课文的注释和课后的“研讨与练习”。而读不同文体的文章,它的阅读要求是不相同的。阅读记叙文我们必须做到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或语段,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初步把握住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初步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特色。而议论文和说明文的阅读要求就不同了,在阅读这两种文体时必须先理解掌握它们的文体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和表现特色。学生只有在课堂学习之前进行反复阅读,在熟悉文本的前提下,才会感到轻松自然,事半功倍。

二、圈划

中国有句古话: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的同时,动笔进行圈划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划什么呢?首先是生字词,然后是难以理解的句子和段落,最好作好批注,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提出疑问,以便在课堂上拿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三、查阅

查阅资料,扫清阅读障碍,把先前圈划出来的生字词和疑难问题解决。查阅,可以是传统的工具书,也可以上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是上互联网查阅。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学生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如果学生坚持查阅,那么一段时间之后就一定能很好地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四、摘录

摘录也叫做笔记。学生应在前面阅读、圈划、查阅的基础上做好预习笔记。教师对学生要有一个基本要求,可以包括生字词、优美的句子、文章的疑难之处等,但写什么、写多少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同样,这一环节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了教师生硬的要求,使学生从机械的、毫无意义的重复练习中解脱出来。

五、思考

思考是较高层次的要求。我们要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等。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作必要的眉批。同时也可以将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或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学生就容易心领神会。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思考时,教师一定要结合文章体裁的特点。如在预习说明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出作者是抓住事物(事理)的哪个主要特征进行细致说明的,在这说明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在文章的表述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总之,教会学生高效自学,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着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自学的效果。

初一英语自学方法指导 篇5

一、自学英语的四个关键点

要自学英语必须抓住四个关键点,即词汇,语法,阅读,写作。

1.单词的积累储备

英语的学习历来都把单词的学习作为重点,记忆单词首先要注意单词的正确发音,这就需要学生正确掌握国际音标,借助音标完成单词的正确发音;除此之外,单词的正确发音也可以依托于现有的各种电子APP及有道词典的使用。掌握了正确的发音,就需要关注单词本身的词性及词意,关注新单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规则,切忌孤立的去背诵单词的意思。另外记忆单词要利用一切可能的办法去记住,比如分类记忆:我们把动物的有关词汇放在一起,把有关校园的有关词汇放在一起,或者天文,地理,等等。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谐音的方法自己编写些小段子记住单词。

单词的记忆一定需要检测来加以确认,所以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设置一定范围内的自主单词测试,如以一个模块为单位,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自己不太熟练的单词挑选出来,做好标记,进行二次记忆和二次考查。相信这样的循环检验之后一定会有利于词汇的大量提升。当然词汇的储备过程中不可以忽略已学词汇的巩固,只有这样才会拥有最庞大的词汇量。

2、语法的自主学习

初中是开始学习系统语法知识的重要阶段。初一上的语法知识比较简单,进入初一下学期,将会有7大语法知识需要学生掌握:物主代词、情态动词can、一般将来时、特殊疑问句、方位表达方式、一般过去时、祈使句、感叹句和选择疑问句。同学们会发现这些语法知识在小学时期都有所接触,所以理解的难度不大。大家可以在家准备一本七下教材并配备一本同步语法练习册,首先可以通过阅读教材“Guide to language use”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笔关注每一语法点的重点内容并通过例句加深理解,然后对每一个语法专项进行相应的语法练习,练习内容要进行自我批改,尽可能的弄明白知识点,同时将不理解的内容加以标记,请教老师或同学,直至完全理解!

3、阅读的能力提升

随着学习内容的难度提升,同学们需要有大量的基础储备才能对上难度的阅读篇章应对自如,所以提高阅读能力的首要任务仍是夯实基础知识:单词和词组的积累、重要句式的掌握及语法内容的熟练应用。

目前随着阅读分值以及阅读难度题型在应试过程所占的高比例,要求同学们能够做好自主学习——从教材中的U2阅读篇目着手,尝试概括文章主旨并熟知文章细节及逻辑结构,做好阅读起跳的基础步!其次,阅读的提升也离不开大量的英文课外阅读量,关注国际与国内时事、国内外文学、地理等等方面的知识,广开眼界,提升阅读量!最后,养成有规律的阅读练习习惯,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将自己的薄弱题型定时定量加以强化,落实到位!

4、写作的积累

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首先依托于坚实的语言功底,只有有了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将想表达的观点表达清楚;除此之外,一篇优秀的习作也源于独特新颖的视角,而这源于个人的生活素材,所以,想要写出一篇好文章还应多多丰富自己的生活,给写作更多的灵感;完美的语言和新颖的视角一定也离不开一手漂亮的书写,所以加强平日的书法练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自学英语的五个基本步骤

1.在情境中记忆单词

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单词,也可以将单词做成粘贴放到相应的事物上或随处可见的地方,反复出现的词汇会提高记忆的频率,从而帮助记忆。

词汇的获得,并不只是从课堂上,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渠道,比如电视广告、产品包装、服装上经常会出现英文。只要学生们用心关注,这些有意无意映入眼里的词汇是很容易被记住的。比如播放器上都有on、off、play等英文,学生们对这些表达都很熟悉,完全可以无需思考就直接操作。同样的道理,只要平时细心观察,学习单词就会变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2、让“磨耳朵”成为习惯

在假期中,同学们可以在晨起洗漱时、吃早餐时、休息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去听,如英文歌、名人演讲等。听时无需追求每个词都要听清听懂。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长期坚持下来,“磨耳朵”会成为一种习惯,语感也会潜移默化地提升。

3、适当地出声朗读

其实大多数同学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都忽略了“朗读”这个重要环节。既然英语是一门语言,就离不开语音发音。出声朗读有利于提升英语语感,朗读时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朗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朗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

出声朗读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极度兴奋状态,有利于记忆。通过朗读所积累的词汇量、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对大家的写作具有最直接的模仿和借鉴作用,帮助大家提升写作能力。

此外,出声朗读可以提升自信,因为朗读是在欣赏自己的声音,一些内向的同学通过有声朗读可以找到自信,从而改变自己。

从应试的角度,初一对于学生们语音的要求比较高,考查也比较详细。同学们不仅需要读准、拼准单词,还必须准确地认识音标、达到根据音标能够自己读出单词的目的。不少刚刚升入初中的同学因为小学没有接触过音标,感到音标学习十分吃力。这时,同学们需要有一定的毅力和信心,多听多读多总结。只要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英语学习会越来越轻松。

4、让英语阅读变成悦读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阅读只停留在教材和试卷的语篇上,为了应付考试而理性地读。悦读,从字面上的意思不难理解,应该是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来读书,更深层次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即使心情不佳,也可以通过读书来释放郁闷,愉悦身心。因此,悦读的基本要求就是同学们选取自己感兴趣且能够理解的阅读材料,在愉悦的环境和心情下通过理解文章,获取课本知识以外的信息,开阔视野,从中领略到阅读的无限魅力,提升阅读兴趣。

这里推荐一部分适合初中生悦读的英文资料:21世纪英文报、海外英语、空中英语教室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5、课外兴趣延展

浅谈如何设计自学指导 篇6

一、明确学什么

在自学指导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也就是学什么。在一节课中,都有知识的重点或关键点,设计时要指出哪些是需要我们自学的,比较浅显易懂的就不用作为自学的内容。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三维目标。自学内容要指向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目标的完成,问题要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够做得到、学得来,具有探究价值,问题不宜过多过碎,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二、明确怎么学

在自学指导中,要让学生明确自学方法,用什么方法进行自学,也就是怎么学。在自学指导中要明确指出方法,那样学生才有据可依,有法可学。通常的方法有看教材、小组交流讨论、动手操作、做实验、查工具书等。具体一点就是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写一写、做一做等。低年级进行自學时,一定要细致地进行设计自学指导,让学生知道怎么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高一点的年级,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自学指导,不易过细、过多。

三、明确如何检测

有内容、有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明确自学要求,也就是学后教师要怎么来检测,让学生有紧迫感。学习要求要明确而具体,具有可测性,让学生知道学到怎样的程度,达到何种要求。自学要求好比规章制度,如果不按这个规则来,你就很难完成本节的任务。

四、明确学习时间

在自学指导中,要让学生明确自学时间,用多长时间完成自学。为了防止学生在自学时滥竽充数,我们要严格地明确自学时间,让学生有紧张感。同时,我们所规定的自学时间就与确定的学习内容相匹配。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地完成自学任务。要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不能走过场。

总之,自学指导的语言表述要清楚、简洁、准确,让学生一看就知道怎么学。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异,自学指导进行分层次设计,以适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根据学科、学段的不同,自学指导也往往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实际灵活把握。

加强策略指导 培养自学能力 篇7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逐渐重视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但同时要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现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有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关键是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作为重点教学目标之一,这样才能与课程改革的精神相吻合。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下面是一份四年级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调查时间:2014年5月,调查总人数:368人)。

从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100%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参加英语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培养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去学习、去钻研。因此,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例如,通过歌曲、歌谣、动作、游戏等创设有趣的情景,激发他们好奇的心理和求知欲,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求索知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静听、准确模仿的习惯

学英语起始主要依靠模仿。静听是前提,模仿是关键,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发音的准确与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教师的口型变化,领会发音要领并注意各种句式的升降调、连读、重音等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模仿习惯,增强语感。

2.大胆开口、积极发言的习惯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勤讲多练,学生的每一次发言都是一次极好的听说训练机会。小学生遗忘率比较高,即使以前学过的句子如果一段时间不说不用,学生就会遗忘。另外,积极发言也可以是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把讲的机会多留给学生,更多的为学生提供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机会。这样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就感。

3.重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和复习习惯是教会学生“会学”的突破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课前预习的辅导,训练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教师提前布置预习内容,必要时请家长督查签字。预习的方法有:1、借助词典查找生词。2、借助磁带或光盘模仿单词的发音和语调。3、将不理解的地方作标记等等。根据遗忘规律,让学生还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巩固所学知识,久而久之,习惯便成自然。这对学生的不断进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有好处。

四、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策略

要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1.在学期初,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英语学习计划和目标。如:一天安排多少分钟听读英语,一个星期安排多长时间的课外阅读,一个学期要完成几本书的阅读等等。2.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单词记忆的方法,突破词汇难关。新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词汇量大,不少单词拼写难,不好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发音规则,利用单词的发音来拼读和记忆单词。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通过质疑问难,可以有效地诱导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思维活动。这种策略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开放,增强了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体现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五、精心设计主体活动过程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按照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活动可分为:a.呈现活动;b.练习活动;c.交际活动。每一类英语活动都有很多方式,很多活动是可以交叉进行的。本人在设计这些活动时是这样考虑的:(1)呈现活动的设计要以旧带新。(2)练习活动的设计要多层面,让不同程度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去。(3)交际活动从头抓起,从意识的培养逐渐过渡到能力的形成。

六、积极关注过程评价

实施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自我检测学习的发展,学生通过参与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信心,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通常采用“You are quite right!”“Youare clever!”“Good!”“Great!”“Well done!”“A good job!”等进行表扬与赞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产生成就感。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或不能回答,教师应该常采用“Tryit a gain!”“Don’t lose your heart. Think it over!”等等用语,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与尊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保持良好的关系。

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篇8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使小学生注意力适当延长。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学生用手指表示唐僧师徒3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手势。“如果有6个苹果,平均分给他们3人,请用手指数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他们3人,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他回答说:“因为每人分不到一个苹果,把它切开,一人一小块”。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小块”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2. 创设条件,停止学生体验成功。

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要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通过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都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学生享受成功的情境。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多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无可非议的。谈到培养自学能力,不仅是国内非常重视,在世界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已成为全球带有方向性的问题。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的人。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主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让他们积极参与听、说、读、写、练。老师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光让学生吃“现成饭”,不让学生自己去看书,自己去开动脑筋获取知识,会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长期下去,学生会具有严重的依赖性,离开老师,自己就寸步难行。老师讲过的知识学生一旦忘记,自己就不会看书,不能重新把例题弄懂,理解能力低,表达能力差,学习很吃力。很多学生到了中学后长时间不适应,其根本原因,就是不会课前预习,不会带着问题听讲,课后不会自觉重温例题,没有掌握这一些自学方法,因此成绩提高很慢。教师要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学方法,学会探索知识的规律。

三、指导学生自学方法

1.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从低年级做起。

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又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高的。如一年级数学教材中彩色插图很多,就是吸引小学生看的,其中许多知识可以用图来说明。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他们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先启发学生看图的兴趣,教给学生怎样看图,引导学生怎样思维,怎样分析图意,最后联系教学内容学会“看、想、议、说”。“看”就是引导观察,“想”就是启发思考,“议”就是互相议论,“说”就是指导口述。教师要及时指导学法,重点讲解,如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事先挑选了几幅适合儿童观察、思考、分析的图画,讲课时我把画展示在学生面前,由于这些画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生动,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现实,很受学生欢迎。通过“看、想、议、说”,学生很快掌握了“10以内数”的知识。

2.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每次讲新课的前一天,我都让学生在数学自习课上进行预习。我在学生旁边巡视边鼓励他们:“看谁不用老师讲,能在预习时就把知识学会。”要求他们凡是能自己学会的自己要学会,重点地方要画上横线,自己看不懂的要标出,上课时提出来和同学、老师研究。遇到较容易的知识,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就掌握了,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异常兴奋,下了课就找我兴高采烈地说:“老师,这部分知识我已经预习会了!”我一方面鼓励他们,一方面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课上给大家讲一讲吗?如果你能给大家讲清楚了,就算你预习会了。”对于预习会的同学,我当众表扬了他预习认真,有一定自学能力,不依靠老师自己也能独立思考学会知识,自己学会的知识是不容易忘记的。凡是学生在预习时已经把知识弄懂了,在课上议论时就积极发言;凡是在预习时没弄懂的地方,在课上就非常专心地听别人讲解。我体会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

3. 讲课当中仍要发挥自学的作用。

通过自学探究,学生感到困难的知识就需要老师帮助解决。老师备课时,对学习上的这种难点估计一般是正确的,也有时估计得不够准,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修改教案。学生通过预习,仍然有弄不懂的地方,这时在他们的头脑中,就会产生一种请老师帮助尽快把它弄懂的心愿。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在他们的大脑皮层就会出现一个“定向兴奋中心,”他们就会聚精会神的听讲,开动脑筋思考,这时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就有了共同的基础和统一的目标。所谓老师讲解,并非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仍要发挥学生的自学作用。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在小数运算中的运用”时,补充一道题8.2×6.7+0.82×33。学生想,这与平时练的不一样,如果0.82是8.2, 33是3.3的话,就可以直接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不是怎么办?老师提问:“那它们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仔细观察发现8.2是0.82的10倍,3.3是33的1/10。所以可这样做:

4. 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自学能力 篇9

一、多读

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 由于试卷长度的增加和信息给予题的大量使用 (约占试题总量的35%) ,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课前阅读, 重在培养阅读习惯。绝大多数化学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前阅读, , 但因为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为此, 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 阅读要求要明确具体,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阅读, 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课堂阅读, 重在教会阅读方法。课堂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教师可以精选重要的相关报道和视频, 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及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重点的地方让学生特别标记下来, 以便于理解和记忆。要重视文字叙述, 也要重视表格、插图。课本中的表格、插图十分重要, 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 它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因此,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表格、插图的阅读, 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事物的规律, 学会既重视普遍性, 也重视特殊性;既重视结果, 也重视过程。

3.课后阅读, 重在提高阅读能力。课后阅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应着重做好下面三关:第一关是对学过的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第二关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让学生学会反思。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指导: (1) 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 (2) 在阅读中要多联想、多角度思考;第三关是分析应用关, 让学生从知识的掌握过程逐渐过渡到应用过程。

二、多记

在学习过程中, 要多动笔, 对重要的内容要及时记录下来。俗话说:“读百遍, 不如抄一遍。”说明记笔记的重要性, 记笔记能有效地积累知识, 便于过后总结复习。记忆的关键, 在于要有自信心, 合理安排时间, 注意劳逸结合。记忆在于重复和复习, 适当复习, 强化记忆。干扰是造成遗忘、影响记忆的重要因素。因此, 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 排除干扰, 减少遗忘, 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三、多练

练即练习, 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习题要“少而精”, 教师应精选知识覆盖面广、典型的习题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与剖析, 做到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课堂上学生以练为主, 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 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教师仅起辅导作用, 根据学生练习反馈的信息, 积极组织学生讨论, 合作互助评析, 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要做好“举一”, 让学生“反三”, 触类旁通。教师应想方设法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 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通过习题的讲、练、评、议, 启迪思路, 传授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会学生总结解题规律, 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多思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锻炼的机会, 鼓励学生多思, 启发学生巧思, 促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脑, 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 (如多想几个为什么, 多想几个怎么办, 多想几个可能性, 多想几个可行方法, 多想几个怎么做) , 甚至大胆地去猜想。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分析, 充分肯定正确的见解, 对错误的要善于诱导, 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 得到深化, 受到锻炼。

例如, 在教学“制取乙烯及其性质检验”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多思”: (1) 为什么制乙烯不需用分液漏斗而改用温度计?为什么反应器内要放一些碎瓷片或玻片? (2) 为什么反应要迅速升至170℃左右?加热一定时间后, 反应液为何会变黑? (3) 能否直接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 (4) 将乙烯分别通过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都会褪色, 两者原理有何不同? (5) 如果原料产生乙烯通入溴水是为了制得二溴乙烷, 结果发现所消耗原料试剂的用量大大超过所得产物, 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6) 空气里点燃产生的乙烯气体与点燃甲烷气体, 它们火焰的现象不同, 原因何在?

数学课中怎样指导学生自学 篇10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 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最好方法, 也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最好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 有以下几方面好处:

一、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 能面向全体

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 他们在自学过程中, 所获取知识的深浅, 所产生的问题都会有所不同。

二、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 能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新知, 做学习的主人

任何一个学生, 当他们面对书本上的新内容、新知识时, 他们肯定会运用自己的思维, 去思索书上的话语, 探究新的或过去没有重视的, 或忽略的有关内容, 再进行学习巩固, 我也称它是自我补漏阶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指导学生自学,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创设自学的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他们才能深入地钻研和思考问题。因此, 在指导学生自学前, 也需要靠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语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争取达到理想的自学效果。

(2) 注意避免学生在自学时“走马观花”。

这一点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时最要注意的问题, 它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学起源于思, 思起源于疑”。为了避免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一点疑问都没有, 我先引导学生理解内容讲什么、例题问什么, 并常用鼓舞、激励的语言刺激学生, 使他们在自学过程中尽量能提出问题、多提问题, 最后对提出问题最多的学生给予鼓励, 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3) 注意避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在指导学生自学过程中, 我要求他们在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地方做好记号;对于书上归纳总结出来的法则、公式, 我让他们在做题中去理解掌握;如果书上的例题有不同解法, 我则要求他们思考用书上没有的方法解答, 对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 从某种程度上说, 它对教师的要求反而更高。从基本的备课来说, 教师除了要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外, 更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只有了解学生, 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才能考虑到学生可能会提什么问题, 并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做充分准备。通过旧知识的联系, 找寻从已知到未知的钥匙, 从而开启新知识海洋的大门。

三、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

通过学生自学, 教师就能了解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困难, 教师就能够以学生为主,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法, 辅助、引导学生顺利获取新知识, 攻克学习上的难关。能真正实施“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

四、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后, 书上简单的内容我们就可以不再花时间讲解, 而是集中精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让学生在多练中掌握新知识, 提高技能。能真正做到少讲多练,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 围绕当天的教学任务, 引导学生自学探究新知, 其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质疑阶段。分自学前质疑和自学中质疑。

1.自学前质疑。它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题、明白内容的基础上, 对课题的质疑, 是学生自学的方向。具体做法是:

(1) 引导学生从理解课题中明确其主要内容。如在教学“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 引导学生理解“互化” (互相转化) 的含义, 学生就能明白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上面的课题, 在学生理解明白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质疑。有的学生就会问:百分数怎么样转化成小数?小数又怎么样转化成百分数?又如:在教学“名数的改写”时, 学生会提出:什么叫名数?名数为什么要改写?名数怎么改写……有了学生对课题的理解, 有了学生对课题的质疑, 学生就有了自学的方向。

2.自学中质疑。即引导学生对书本的内容、例题产生联想质疑。如:在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时, 有的学生就联想到小数连减也能运用减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

第二步:解惑阶段。这一阶段分自我解惑和集体解惑两大部分。

1.指导学生自我解惑。具体如下:

(1) 指导学生自学。学生看书里相关内容及例题, 指导他们用画直线、画波浪线等方式把书上的重要知识做好记号;如果对书上内容有不理解、对例题有看不懂的地方, 可用“?”做记号, 并在课堂本上写出自己的疑问。

(2) 指导学生自练。自学后试做例题并看例题订正;完成“做一做”。

(3) 指导学生自说。盖上课本, 默说自学所得、所疑。

2.指导学生集体解惑。具体如下:

(1) 学生自由发言, 谈自己在自学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 以及所产生的疑问。

(2) 集体解惑。学生能解答的简单问题, 就交给学生自己解决;全体学生都解决不了的复杂问题, 由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一起解决。

第三步:检验阶段。

1.指名到黑板前再完成“做一做”, 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学的成果和发现自己的错误。

2.由教师出题, 学生解答。这部分是我备课的重心之一。我围绕这节课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了练习题。因为好的练习题, 是巩固、深化知识, 反馈学生掌握新知的一面“镜子”。

通过检验阶段, 学生就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

第四步:再自学阶段。

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自学能力 篇11

【关键词】预习 听课 复习 记忆 课外学习

一、预习方法指导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前预习就是寻“疑”。每课书学习之前,学生根据预习要求,借助于工具书、生词表,有的放矢地研读对话或短文,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基本内容,记录预习中的疑难词组、句型等问题,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学生的这种欲望在课堂学习中就会变成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

例如:在教学Lesson 43,part 1(Book 2)时,学生通过预习:

A. Is watching TV too much good or bad for your health?

B. I think it's bad…

学生找到自己的疑难点:①动词短语为什么都写成doing sth.而不用do sth.或be doing sth.形式?②be good for与be good at的用法区别在哪里?通过预习,在教学的具体呈现过程中学生遇到reading in bed,eating too much,doing eye exercise等类似的语言现象经教师稍加点拨就迎刃而解了。同时经过学习,学生不仅能正确区分be good for与be good at用法,还能准确运用be good for和be good at词组造句。

新课内容经过预习,学生学起来轻松。更大的收益是长期坚持下去,有助于学生养成勤动手查资料、勤动脑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其自学能力。

二、听课方法指导

所谓“听课”并不只是意味着在课堂上守纪律、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而是能使学生充分调动一切感官,养成眼、耳、口、手并用的听课习惯。

例如学习Lesson30,part3(Book 2)时,这课共12个生词,其中有8个要求“四会”、3个要求“三会”、1个要求“二会”在教学中分4个步骤进行,培养学生的听课方法:

①在Presentation过程中,要求学生眼观教师的手势,耳听教师的表达:body,my face,my right ear,my left eye,my nose,my mouth,my left arm,my right hand,my legs and my feet。

②在Drill过程中,首先利用实物a doll,师生共同说出它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到无一人不动眼、不动口,然后请几位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身体各部位,其他学生当“裁判”。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仅了解词义及英语的读法已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于是抓住时机,根据某一表演者所说的顺序,将单词的写法快速写在黑板上,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视觉记忆。

③在Practice过程中,组织全班做游戏,两人一组互相监督,交替进行Listen and Touch,如果不能快速准确地摸到对方用英语所说的部位就扣1分。游戏结束后给高分者以适当的奖励。

④在Consolidation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简笔画用英语写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这样就使学生的听课中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有效地培养了他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三、复习方法指导

英语学习要战胜“遗忘”,就不能忽视强化学习,即复习。科学的复习方法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强了学生英语的兴趣及信心。把巩固所授知识的方法分为当堂复习和自习复习两种。

(1)当堂巩固,默记复习。每节课作业是考查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具体运用的能力。学生做作业前,先要求他们将本节所学的词汇、句型等要点在脑中回忆、复习一遍,然后再独立作业。

(2)自习巩固,读写复习。利用早自习时间及时将前一天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是必要的。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确定不同的复习方式。如复习课文写提要,运用日常用语进行对话,或模仿练习搞默写。总之,读写紧密相连,让学生独立支配时间,更大地发挥早自习的作用,更好地达到复习的目的。

四、记忆方法指导

人们常说:“是艺好学,一窍难得。”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找到记忆的窍门。许多学生感到单词难记,为此,介绍三种指导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

(1)联想法(根据构词联想、关系词联想、拼读规则联想忘记忆)如:

①care-careful-carefully;rain-rainy;Happy-happily;fair-unfair

②body-bead,eyes,nose,mouth,arms,hands,feet

③all-wall-small-call-tall-ball

(2)区别法(根据异词近义词区别、同词异用区别、反义对比区别加强记忆)如:

①listen-hear bring-take see-look

read-watch look for-find

borrow-lend speak-say-tell-talk

②look for-look at-look over-look the

same look like-look after-look up-lookout of

③ask-answer good-bad fat-thin

up-down after-before;slowly-quickly

(3)归类法(根据同义归类、同音归类或变化规律归类进行记忆)如:

①have a good time-enjoy oneself

must-have to;be in-be at home

no longer-nor…any longer

at last-in the end get dressed-put on do well in-be good at

②by-buy;two-too;know-no

knew-new;meat-meet

father-farther who's-whose

son-sun;right-write

③keep-kept sleep-slept feel-felt

think-thought;buy-bought

bring-brought

这只是就单词而言,其实各类知识都有记忆的诀窍,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索的习惯,找到记忆的规律。

五、课外学习方法指导

学好英语仅靠课堂45分钟是不够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应相辅相承,因此不能忽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的习惯——多学、多读、多写。

(1)活学活用,多说。例如学习了Unit19“A Weather Report”,要求学生Talk about the city's weather report for the next twenty-four hours.再如學习了Unit12“Which is your favorite?”要求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所喜爱的food,season,month,something,somebody……课内学的课外用,经过努力,现在部分学生已养成了用学过的英语交谈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琐事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听、说能力。

(2)拓宽视野,多读。囿于课内,学生可接触的英语知识太狭窄,课外有更广阔的天地,应指导学生阅读适宜的英语读物,养成他们在课外多读的好习惯。多读可以使他们吸收丰富的词汇、语法,了解英语特有的表达法、习惯用语、思维习惯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及欧美等国风土人情。

(3)勤于练笔,多写。学英语的目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学了Book2,要求学生用英语写日记、写明信片,指导学生利用一切可写的机会,锻炼写作能力。

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加强指导,学生自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那样“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指导学生自学物理的实践与思考 篇12

下面是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指导学生自学方面的心得体会, 请同行指正。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增强主体意识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 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教师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 学生往往是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 学习中就能更加积极主动。

教师要多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 并且要刻苦钻研教材, 依据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巧设问题, 促进思考, 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操作训练, 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动能定理”时, 往往是分析过程, 列出方程, 最后求解, 教师可以和学生展开比赛, 在学生一步一步计算时, 教师已迅速说出了结果。这样几道题下来, 学生会产生很大的疑问。趁此机会, 教师可以发问:看到老师算得这么快, 你有什么想法吗?学生的兴趣已被激发起来, 思维的兴奋点都集中在教师的问题上, 内心产生了对新知识的渴求。学生带着疑惑进入新课, 有了兴趣, 自然而然就会逐渐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改进教法, 指导学法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 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 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学习能力, 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加强直观操作。

加强直观操作, 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物理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 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抽象物理知识和原理, 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具体材料, 使学生通过操作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 建立表象, 以此作为抽象物理知识的支柱。例如:在教学“电场”时, 如何让学生了解, 感知电场强度?我去实验室找来了一些演示电场强度的器材, 通过动手操作, 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物理知识、理解物理概念, 这是一种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概括抽象的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

2.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协调性。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指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维、正确地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正确的思维离不开语言的支持。指导学生用语言有顺序、有条理地阐述物理问题、表达自己的思维程序, 是发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 首先应注意训练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过渡到物理语言;然后借助于适当的物理活动, 如:动手操作或观察教师的实际操作, 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达物理含义, 促进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物理问题或物理原理, 使学生能够达到语言和思维的一致。

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指导学生逐步地学会思考的方法和习惯。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 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习“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介绍“速度选择器的原理”时, 设计了如下问题:

(1) 质子飞入时的速度?

(2) 若电子以上述的速度飞入, 则电子将如何运动?

(3) 若α粒子以上述质子的速度飞入, 则α粒子将如何运动?

(4) 若质子飞入时的速度为变为原来速度的2倍, 则质子能否沿原来的轨迹运动, 若不能则质子向何处偏转?

(5) 若质子飞入时的速度为变为原来速度的一半, 则质子能否沿原来的轨迹运动, 若不能则质子向何处偏转?

在讲练结合的过程中, 让学生思考“速度选择器”到底“选择”什么?———是“正负电性”?“电量”?还是“速度”?能沿直线穿过的粒子, 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这些问题促使学生认真动脑筋去寻找各自联系, 抓住本质, 寻找知识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激活了思维, 从中学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4.适时指导和总结。

适时指导和总结, 使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例如“质谱仪”的新授课上, 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速度选择器”的原理, 再引出“质谱仪”装置中类似的部分, 提出问题:偏转粒子哪里来?有几个运动过程?这些粒子的共性是什么?为什么偏转半径又不一样?层层铺垫, 步步紧扣, 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 借助已有的物理知识来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长期训练, 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串联,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还必须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1.建立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 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

教师态度要亲切和蔼, 语言要有感染力, 要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 又感到轻松愉快。

2.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

例如:在教完“霍尔效应”后, 让学生试做“电磁流量计”的题型, 如下:

如图所示, 一圆形导管直径为D, 用非磁性材料制成, 其中有可以导电的液体向左流动。导电液体中的自由电荷 (正负离子) 在洛伦兹力作用下横向偏转, a、b间出现电势差。当自由电荷所受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平衡时, a、b间的电势差就保持稳定。若已知此时ab间的电压为U, 磁感应强度为B, 则:

(1) a、b两点那个电势较高?

(2) 导电液体的流量 (单位时间内的体积) 为多少?

试分析形成电流的粒子带电性质, 洛伦兹力的方向, 哪块极板带正电, 等等问题。学生遇到了困难自然会动脑筋思考, 会努力联想前面学过的知识, 再由教师引导着解决问题。

又如:在学习“磁流体发电机”时, 如下:

如图所示, 等离子气体喷入磁场, 正、负离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发生偏转而聚集到A、B板上, 产生电势差。设A、B平行金属板的面积为S, 相距d, 等离子气体的电阻率为ρ, 喷入气体速度为v, 板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板外电阻为R, 当等离子气体匀速通过A、B板间时, A、B板上聚集的电荷最多, 板间电势差最大, 即为电源电动势。求:

(1) 判断A、B电势的高低?

(2) R中的电流方向如何?

(3) 此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多少?

(4) 发电机的总功率和输出功率?

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试做例题, 结果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方法会多种多样, 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总结, 让学生理解解题的基本方法, 同时还能比较灵活地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这样, 在试做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

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后进生树立信心, 让他感觉:我还行。

1.创造成功机会, 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

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发现学习的兴趣, 可与每个学生的特长结合起来。因为特长与学习可以相互影响, 由于有特长、有兴趣, 他们就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长的表扬和鼓励, 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也会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习方面来, 从而相得益彰。

2.降低学习目标。

对于学习差的学生, 我们要与他一起定一个他能达到的目标, 目标定得过高, 让他觉得遥不可及的话, 他肯定会放弃, 而定一个他通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 则能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乐于去拼搏, 信心是成功的基石。在成功的体验中, 他会慢慢脱离后进生的困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久而久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教师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往往是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 学习中就能更加积极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指导学生逐步地学会思考的方法和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主体意识,自主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3—1》.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3月第2版.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3—2》.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3月第2版.

[3]布鲁纳.《教育过程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 1960年版.

上一篇:安装焊接下一篇:捐赠协赞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