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精选6篇)
《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 篇1
《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
张猛编写
自学学时:64学时 推荐教材:
曹廷华 许自强主编:美学与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参考资料:
朱立元主编:美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杜卫主编:美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王一川主编:美学与美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考核方式:平时作业×30%+笔试(开卷)×70%
第一讲 美学构成与美育构成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美育理论的框架性构成。
2、理解美育的界定。
3、了解美育的内容层次。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在于掌握美育的内容层次,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美育自身作为学科体系的内容层次构成。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如何理解美育的内容层次?(论述题)
答:(1)从美育内容的对象形式看,它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以及人的美的美育的一种综合系统。美育绝不是单纯的艺术教育,而是实实在在的涉及美的诸方面的教育。
(2)从美育的施教途径和方式看,它又是家庭美育、“团队”美育、学校美育及广泛的社会美育的综合工程,相互之间要协调互补,共同推进。
家庭美育,是指以父母为施教主体,以子女为施教对象的美育行为。注意事项:一是父母要做表率,谈吐文雅,举止有度,着装得体等;二是以美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教育;三是家庭环境的美育。
“团队”美育,是指除学校以外的企业、事业、部队、机关乃至村社等以单位为组织形式的美育。共同特点:一是所谓“团队”精神的培养,优良传统的形成;二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行为方式的规范;三是审美文化活动的开展,环境设施的美化优化。
社会美育,是指在一定社会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政府倡导、团体推行、全社会成员参与的一种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的美育。突出特点:一是政府倡导,全民参与;二是多业协作,互相影响;三是善用民俗风情,广用文化艺术;四是环境育人,无处不在。
学校美育,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等相辅并行的一种系统而规范的教育。显著特点:美育知识的系统性、美育活动的规范性、美育功能的养成性、美育途径的高效性等。
(3)美育作为系统,还有它自身作为学科体系的内容层次构成,主要是爱美教育、审美教育和创美教育。
爱美教育着眼于激发人爱美的天性,使人养成爱美的心理和情感取向。爱美教育由其主要对象所确定,带有启蒙性质。爱美教育的关键在于将爱美之无意识的情感倾向提升到自觉的有意识的心理欲求,然后又将这种有意识的情感取向导向下意识,成为更高层次上的带稳固性、习惯性的情趣爱好。
审美教育着重于培养对感性形象的理解能力。主要内容:一是关于美的知识和理论的普及性传授;二是运用各种美的形态、范畴进行审美的实践以进行审美教育;三是在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着力发挥美学因素以进行审美教学。
创美教育即指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实践的教育。创美教育不仅是知识和观念的教育,更是操作实践的技能技巧教育。不仅要让受教者懂得美的创造过程,而且要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思想、情感、知识、技能去实践这种过程,在这种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第二讲 美的本质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美的本质的历史研究概说
2、熟悉美的本质与心、物及其关系的解释
3、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美的本质论
4、理解美育与人的文化
5、理解美育与人的美化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的重点在于对美的本质的历史研究概说的理解和掌握;难点在于理解美的本质与心、物及其关系的解释。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简述历史上几种主要的美的本质观及其代表人物代表观点?(论述题)答:(1)“美在和谐”说,如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
(2)“美在完善”说,如圣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沃尔夫、鲍姆嘉通等。(3)“美是生活”说,如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4)“美在客观”说,认为美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该说分为两派,一派是精神客观论,如柏拉图“理念”,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等;一派是物质客观论,如弗朗西斯·科瓦奇“美是真正从那些客观对象上‘出来’的”等。
(5)“美在主观”说,该说认为美不在于物而在于心,美是主观的。
(6)“美在关系”说,该说从一定关系中去探讨美的本质,分为两派,一派是主客观统一论,如狄德罗“美存在于客体对象与主体的适应和交融”,一派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论,如普列汉诺夫等。
2、文化的功能?(简答题)
答:文化具有影响人类及整个世界发展的功能。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1)再造功能;(2)承载功能;(3)教化功能;(4)凝聚功能;(5)制约功能;(6)传播功能。
3、美育与人的人化的关系?(简答题)
答:美育与人的人化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渗透的。
首先,文化影响并制约美育,美育丰富和深化文化。任何美育只能在特定的文化圈内活动,美育的观念以及活动方式都必然受到一定文化的支配。
其次,美育所建构的审美价值系统,不仅可以丰富人类的文化价值观念,而且可以通过受教育者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社会文化的审美价值,提高全社会文化活动的质量。
第三讲 社会美与社会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与要求:
1、熟悉社会美的内涵。
2、掌握社会美的特征。
3、熟悉社会美的表现。
4、了解社会美的美育功能。
5、了解社会美育的基本途径。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社会美育的基本途径;难点是掌握社会美的表现。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社会美的特征?(简答题)
答:(1)以内容取胜,重在内容的美。社会美是人工创造的产物,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和一定阶级、阶层利益为目的、具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
(2)直接现实性。社会美产生于社会生活并现实地存在着,有直接现实性,是鲜活而生活的审美对象。
(3)明显的功利性。社会美明显的功利性,突出地表现为内容的善。
2、社会美的表现?(论述题)
答:其一,劳动美,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并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性的劳动就是劳动美。(1)劳动环境的美。机床设备等的科技、选型和色彩;环境的色彩;音乐、照明、卫生等。
(2)劳动过程的美。外在形式上表现为劳动场面的美,内在结构上表现为内部组织的协调和劳动节奏的和谐。
(3)劳动产品的美。指产品体现出的人的创造智慧及其本身的功能、形式等显示的美。首先在于功能美,而功能美首先在实用;其次是产品的形式美。
其二,日常生活美,指在人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产生和存在的美。
(1)服饰美,指人的着装打扮之美为服饰美。服饰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增强和提高人自身的审美价值,体现人的外在美,折射人的心灵美。
①称体:追求服饰与人体的协调和谐。②入时:追求与自然的协调和谐。
③从俗:追求服饰与社会生活环境、民情习俗的协调和谐。④适性:追求服饰与人的个性、情趣的协调和谐。
(2)居室环境美。居室环境美的一般原则是:因地制宜、因用购物、因情置境,呈现出布局的层次节奏美与和谐统一美,陈设的实用功能美和形式造型美,置境的情趣意蕴美和个性特色美。
(3)饮食美,指食物、食器及饮食活动中各种美学因素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而呈现出来的美。既有食品食器之美,也有饮食活动中的技巧、礼仪、环境之美。
①食品美:美在色、香、味、形、质等俱佳。
②食器美:美器衬托美食之美,还起着渲染宴席气氛,展示主人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的作用。
③烹饪美:高度熟练自如的烹饪技法与技巧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美。④食境美:即饮食环境的美。
⑤食仪美:即饮食活动中节奏、风度、礼仪的美。
其三,人际关系美。人际关系美建立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的实践活动中,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下产生。
(1)诚信:交往贵在诚挚守信,不欺诈,不爽约,诚则感人,信则得人。交往还贵在守信,取信于人。
(2)互助:人际关系需要互助,互助才能互补,互补才能互进。这是人际关系的良性 4
循环和良性发展。互助首先意味着爱和奉献。互助既有思想上、情感上的互助,也有利益上的互助。
(3)礼仪:即人们在人际关系中遵循的一定礼节规范,它是由传统习惯和特定民族民俗演变而来的,包括仪表、仪态、仪式和礼节。
(4)和群:指善于在群体中既发挥自己的能力所长,显示自己的个性意识,又有益于他人,有利于群体的团结和进步;既善于调节群体与自己的关系,又善于调节群体中个体与个体的关系。
第四讲 人的美与人的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人的美的基本特点。
2、了解人的美的表现。
3、掌握人的美的美育特点。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的重点是人的美的美育特点;难点人的美的表现。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人的美的表现?(论述题)
答:其一,人的自然形体美。人的自然形体美是指人的形体和容貌的美,是人的生理形态呈现的美,属于自然美、形式美的范畴。
(1)体型匀称:人体美首先要求体形的匀称和谐,即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比例对称合度,协调适中。
(2)体貌光润:人的容貌直接诉诸于人的感官,是人引起审美快感的先决条件。体貌的光润使形体美顿生光辉、光彩照人、充满生命的活力。
(3)体式协调:动态美。体式的协调具体通过站、坐、性表现出来。
(4)体质健康:健是美的基础,美是健的升华和结晶。健是人的生命活力、青春朝气的象征,使人的形体“生气灌注”,充分表现出人的动态美。
其二,人的气质修养美。气质是指人的内在修养的外在个性化显现,主要在后天环境中形成。气质的美首先在于含蓄有节,英华内蕴。中和之美:“直而温,宽而柔”、“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平和精神。气质之美根源于个性特色之美。
气质之美主要是通过长期的修养达到的。它取决于主体的生活环境,得力于后天的教育和自我修养。气质的美离不开德才胆识的修养。
其三,人的仪表风度美。仪表美指人的自然形体美、表情美和服饰美构成的人的外观形 5
态美。风度美是人的仪表、言谈举止、气质、修养、个性的综合体现,它根于人的心灵美,显于人的外表美。
(1)着装得体:着装要与自己的内在气质、性格相一致,以体现出仪表与风格的统一美。
(2)举止自然:要求举止与内心相一致相协调,有序有度,恰到好处,既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矫揉造作,故作姿态。
(3)谈吐文雅:要求用词准确,表达恰当,言之有物;语态诚恳,朴实,语言平和委婉。
其四,人格情操美。人格,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呈现出来的品质特征和行为模式。情操,指高级的社会情感与相应行为方式结合的产物,即情感与操守的统一,具体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种因素。人格情操美包括远大崇高的理想美、持节不移的操守美、胸襟广阔的气度美、自律不懈的修洁美和高尚雅洁的情趣美的结晶。
(1)趋向崇高的理想美:人格意识的重要内涵,决定于人的价值取向。(2)持节不移的操守美:不同的政治信仰,不同的阶级提倡不同的操守。(3)胸襟广阔的气度美:有气度美的人,胸襟开阔、宽宏大量、容人兼物。(4)自律不懈的修洁美:不为物欲所动,不为人欲所误,不贪私,不苟取。(5)高尚雅洁的情趣美:人格情操美完善的重要标志。
2、人的美的美育的特点?(简答题)
答:人的美育以先进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点,通过审美教育对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实施全面的美化教育,使人确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的人生态度。
其一,直接效应性,首先表现为审美对象的直接性。其二,规范养成性,审美规范是审美标准与审美范本的统一。
其三,示范变化性,注重审美修养和感受能力的示范。其一,对形体美、容貌美、仪表美、姿态动作美、言语举止美等外在美的修养和感知。其二,对人格情操美、气质风度美等心灵美的修养和感知。
其四,全面促成性,一是指人的美的美育服务于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教育目的,促成人的全面发展。二是指人的美的美育本身所涵盖的内容,所产生的效应的全面性。
第五讲 自然美与自然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自然美的特征。
2、理解人化的自然。
3、掌握自然美育的特征。
4、掌握自然美育的效能。
5、掌握自然美育的基本途径。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自然美育的基本途径;难点是理解自然美育的效能。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自然美的特征?(简答题)
答:(1)丰富性、天然性。自然美是美的矿藏。自然美有天然的本色美,出自于自然造化之功,保持一种素朴、纯真之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变易性,多义性。一是自然美大多是互相映衬比照融合的综合美;二是自然美大都要受时令气候和自身消长的制约;三是自然美大多同仁的实践活动相关,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它的面目。
(3)重在形式美。首先是它本身的事物属性,即形状、色彩、声音之美,如钱塘江汹涌的浪潮、牡丹花艳丽的花瓣、黄莺鸟悦耳的鸣叫。
2、自然美育的特征?(简答题)
答:自然美育是主要以自然美为手段的一种审美教育。
其一,大众性。从审美客体来看,自然美的对象遍布于人类生活的周围;从审美主体来看,对自然美的爱好,原出于人的天性。
其二,愉悦性,具有快捷性和不自觉性的特点。
其三,稳定性。对于自然美的喜爱是人类共同本性中的一部分,千百年来人们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生理、心理机制,因而,人们对于一个自然美所产生的审美效应,大体上是相似的。
3、自然美育的效能?(简答题)
答:自然美育最明显的效能是提供人类一种美感享受。其一,强化人珍惜生命的生命美育。其二,培养人热爱自然的生态美育。其三,陶冶人高雅情操的心灵美育。其四,提高人审美能力的形式美育。
第六讲 艺术美与艺术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理解艺术的“化丑为美”。
2、掌握艺术美的特点。
3、了解艺术美的基本美育功能。
4、掌握艺术美育的基本途径。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艺术美的基本美育功能;难点是理解艺术的“化丑为美”。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现实生活丑向艺术美转化的基本原则?(简答题)
答:其一,征服性原则。征服,即在精神上压倒丑,情感上否定丑,道德上审判丑,从而体现出主体精神对客体对象的优越与自主性。
其二,对照性原则。丑的对象作为构成因素进入艺术与其他构成因素要形成对照关系或对比关系。(1)形象与形象个字作为独立自足的整体而形成美丑对照;(2)形象自身中美质成分与缺陷成分形成矛盾统一体式的对照;(3)整个艺术作品的意境与现实人们公认的正义原则和理想境界形成对照。
其三,形式美原则,对化丑为美的艺术技巧的要求。
2、艺术美的基本特点?(简答题)
答:其一,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性。其二,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时空限制。其三,鲜明的形象性。其四,强烈的情感性。其五,特殊的愉悦性。其六,丰富的想象性。
3、艺术美的基本美育效能?(简答题)答: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方法和中心内容。
其一,怡情,情感的激发与传达是艺术最明显的功能之一。其二,养性,艺术美使欣赏者受到教育使其人格结构趋于美化。其三,启智,艺术活动中想象和直觉高度活跃,增强人的精神生产能力。其四,育美,审美态度的建立,审美能力的发展,审美趣味的高雅化等。
第七讲 素朴、华丽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素朴、华丽的美学特征。
2、了解素朴感、华丽感的培养。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了解素朴感、华丽感的培养;难点在于掌握素朴、华丽的美学特征。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华丽的美学特征?(简答题)
答:华丽之美是一种色彩鲜明强烈,夸饰铺张的美。(1)装饰性,指华丽的外观样式具有突出的形式美。(2)铺张性:指华丽的内容铺陈,是内容的表现性特征。
(3)渲染性:是经装饰性和铺张性而形成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气韵。
2、朴素、华丽的美育效应?(简答题)
答:素朴感是一种求真感、求实感。“求”的艰苦性和素朴的自然、平实、真切有着必然的联系,从而素朴感便不是穷酸感、窘迫感、浅露感,而是返朴归真、浓后之淡、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素朴有助于人的淡泊沉静的气质养成。素朴的根本在于返朴归真,崇简尚朴,发之自然。这就启示人养成一种淡泊沉静、简朴实在的人生态度。
华丽感是一种分寸感、高贵感。华丽感是一种以形辨质的能力,一种因形达意的眼光,一种从华丽外观感受到高贵内蕴的美感。华丽有助于人的自尊自重、荣耀高贵的气质养成。华丽的根本在于内涵丰盈而外在绚烂,金玉其外、高雅其内,有诸内而形诸外,形、质相符。华丽给人的启示是养成一种高贵感、荣耀感。
第八讲 优美、壮美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优美、壮美的美学特点。
2、了解优美感、壮美感的培养。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理解优美感、壮美感的培养;难点在于掌握优美、壮美的美学特点。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优美的美学特点?(简答题)答:其一,形态上,小而巧。其二,色彩上,鲜明而不刺激。
其三,动势上,偏于安静,变化起伏不大,运动形式是舒缓的,轻盈的。其四,质地上,柔和而富有韧性,婀娜多姿、轻柔婉转。其五,境界上,和谐而不冲突。其六,气韵上,平淡而隽永。
2、壮美的美学特点?(简答题)
答:其一,形态上,粗粝,庞大,凹凸不平,有棱有角。其二,色彩上,鲜艳而炽烈,浓墨重彩,斑斓夺目,璀璨壮丽。
其三,动势上,偏于动态,剧烈的、不可遏止的态势。其四,境界上,阔大雄伟,大开大阖。其五,气韵上,奔放雄壮,荡气回肠。
3、如何培养人的优美感、壮美感?(简答题)
答:优美感的培养在于把握和谐。首先是自身趋向和谐,清除激烈或紧张感,获取一种悠然自得、适情顺性的情绪和感情;其次是所处环境趋向和谐;最后悔人际关系趋向和谐。追求一个安居乐业、融洽无间的人文环境。
壮美感的培养在于把握壮美。首先是境界的阔大;其次是精神的高尚;第三是行动的坚决。壮美感着重于培养人的雄伟感、奋发感和进取感。
第九讲 崇高、滑稽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西方美学史上关于崇高的论述。
2、掌握崇高的美学特点。
3、掌握滑稽的美学特点。
4、把握崇高与滑稽的精神熏陶方式的区别。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崇高与滑稽精神熏陶方式的区别;难点在于掌握崇高、滑稽的美学特点。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崇高的美学特点?(简答题)
答:崇高是人的精神人格的崇高显现或象征,是人作为社会实践主体在超越巨大形式过程中表现的人格力量、宽广胸怀和博大仁爱的道德情操。
(1)崇高充分地展示了实践主体行为目的的博大性和正义性。(2)崇高强烈地显示出主体在对立冲突中的坚定性与刚强性。(3)崇高集中地体现了实践主体人格力量的至善性与无限性。
崇高既是一种审美范畴,也是一种道德范畴,主要体现于人类生活中。自然界的崇高,也必须联系人,联系人的社会生活来理解,纯粹的自然,与人不发生任何联系的自然,无所谓崇高。
2、滑稽的美学特点?(简答题)
答:滑稽只存在于人的社会生活及其艺术表现中。滑稽显示人类怀着优胜超越的心理告别陈旧事物、过时观念或愚行陋习而力求完善的自觉。
(1)滑稽对象具有内容和形式的表里相悖性。
(2)滑稽对象具有行为目的的自炫否定性。
(3)日常生活或艺术表现中的滑稽对象具有丑而不恶的可笑性。
3、崇高与滑稽的精神熏陶作用?(简答题)
答:崇高与滑稽的精神熏陶作用,首先使人摆脱平庸,趋向崇高,这意味着崇高、滑稽都有励志作用,立德效应。
第二是使人在贤愚美丑的比较认知中,促成自身的完善。第三是引导人们开启灵魂,激发悟性。
第十讲 悲剧、喜剧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西方悲剧理论的发展历程。
2、掌握悲剧的美学特点。
3、掌握喜剧的美学特点。
4、理解悲剧、喜剧的美育效应。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悲剧、喜剧的美育效应;难点在于悲剧、喜剧的美育特点的把握。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悲剧?(名词解释)
答:悲剧是指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紧张对峙的善恶力量通过尖锐、激烈的重大矛盾冲突,展示出不应该毁灭而毁灭、不应该失败而失败的命运或事件,以激起人们怜悯、同情、悲痛、壮烈、崇高等美感效应的审美对象。
2、喜剧?(名词解释)
答:喜剧是指以严肃的题旨为灵魂而以荒唐的艺术表现形式造成“悖谬”,从而引人发笑来鞭挞丑,征服丑,并显示实践主体自尊自豪、优越胜利的一种审美对象。
3、悲剧的审美特点?(简答题)
答:其一,从悲剧矛盾冲突的结局看,被毁灭或遭致失败的对象具有正面的价值,即在真假、善恶、美丑、是非等的剧烈冲突中,真被扭曲,善被压倒,美被毁灭,从而不应失败而失败,不应毁灭而毁灭。但因为“不应”,所以失败和毁灭的不是价值原则,而是价值具体。这可以称之为正面价值定性。
其二,从悲剧的表现状况看,悲剧人物无论出于什么样的艰危厄运之中,始终具有一种为正义和真理,为历史必然性而赴难就死的坚定性和崇高性,体现着人格力量的崇高和正义原则的永恒。这可称为人格崇高的定性。
其三,从悲剧的表现意向看,它包含了明确的觉醒意识、抗争意识和超越意识,它引起人的同情、怜悯,同时激起人的抗争和超越,因而充满了理性精神。这可称为理性精神定性。
4、喜剧的美学特点?(简答题)
答:其一,从喜剧冲突的性质和结局看,多威武价值的以有价值自炫,并在自炫中暴露其渺小和可笑,因而矛盾冲突的解决显得轻松,由此造成了喜剧冲突荒诞性。
其二,从喜剧人物看,人物性格往往乖谬错讹,自相矛盾,多有愚行和丑行,却又自炫为美,具有人物性格的乖谬性。
其三,从艺术表现手段看,多用机智、幽默、讽刺、滑稽,具有艺术讽刺性。其四,从语言应用上看,显得俏皮、夸张、诙谐,具有语言的风趣性。
5、悲剧、喜剧的美育效应?(简答题)
答:第一,结合重大的社会历史冲突,评价历史或现实中悲剧人物或喜剧人物,研究其作为悲剧或喜剧产生的缘由。
第二,通过关上优秀的悲剧、喜剧作品可以推动人们由审美感内化为道德感。第三,进行悲剧、喜剧的改编或表演,体验角色形象,促成美丑感知力和善恶判断力的协调。
第十一讲 形式美与形式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区别。
2、了解形式美审美价值的独立性的表现。
3、掌握形式美的形成。
4、掌握构成形式美的组合规律。
5、掌握形式美育的意义。
6、掌握形式美育的特征。
7、掌握形式美育的途径。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形式美审美价值独立性的表现;难点在于形式美育的意义的把握。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形式美?(名词解释)
答:形式美指美的对象在形式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美的要素和规律,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感性的美的事物形式中所抽象概括出来的,它包括构成事物外形的自然物质属性(形、色、声)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原则(如平衡、对称、比例、节奏等)。
2、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区别?(简答题)
答:第一,美的形式总是具体的、个别的,因而是千差万别的;而形式美则是具有抽象性、普遍性的。
第二,美的形式总是同美的内容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而形式美同内容美的关系却是间接的,朦胧的,甚至可远离内容而相对独立。
第三,美的形式为一切美的事物所具有,形式美的范围却有一定限制。
3、形式对内容的反制约性?(简答题)
答:形式对内容的反制约性,即形式对内容所产生的能动的反作用。它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艺术之中。
首先,形式的美与不美直接影响着内容的表达,关系到艺术的成败。其次,形式往往决定了内容的风貌、格调。
第三,形式美的创造有自己的构成法则和独立的传承、发展规律。
4、构成形式美的组合规律有哪些?(简答题)
答: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对称平衡、重力平衡和运动平衡)、比例和节奏、对比和主从、多样统一等。
5、抽象在艺术创新方面的积极意义?(简答题)
答:首先,抽象可以超脱真实物象的约束,听任艺术家想象力的驰骋,按照自己的美学观自由的塑造形象,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艺术家的个性才气,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次,抽象艺术又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更加耐人寻味,它那朦胧、模糊的艺术意蕴,可以任凭欣赏者去自由的猜测、想象,从中获得巨大乐趣。
再次,抽象艺术大多具有一定的形式上的创新。
6、形式美育的意义?(简答题)
答:形式美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人们对形式美的审美自觉性和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第一,自觉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去创造生活美,充实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二,掌握形式美的规律去创造艺术美,有利于提高艺术质量,繁荣艺术创作。第三,掌握形式美规律,是开拓审美视野,促进审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7、形式美育的途径?(简答题)
答:其一,到大自然中去,领略千姿万态的自然形式美。
其二,到社会生活中去,参观杂彩纷呈的人的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产品。其三,加强艺术欣赏,把形式美育同艺术美育结合起来。其四,通过专门的形式美的实践训练,提高形式美的创造能力。
第十二讲述 审美心理与心理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审美心理的基本结构。
2、了解审美心理的历史性、民族性和人类共同性。
3、理解审美心理的基本过程。
4、把握审美心理的基本特点。
5、掌握心理美育的特点。
6、把握心理美育的实施原则。
7、了解美育心理的功能。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心理美育的实施原则;难点在于审美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审美心理?(名词解释)
答:审美心理指人在审美实践中面对审美对象以审美态度感知对象从而在审美体验中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快适的自由心理。
2、审美心理与日常生活心理的区别?(简答题)
答:其一,审美心理在感性形式中沉淀着理性,淡化甚至超越直接功利,获取的是主体的一种情感体验的满足;而日常生活心理,则往往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追求并强调直接功利,获取的是具体性的功利满足。
其二,从主体与对象的关系看,审美心理现实为与对象的“同一”,而日常生活心理则显示为与对象的征服或屈服的“对立”。
3、审美心理的历史性?(名词解释)
答:审美心理的历史性指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生活和审美实践会形成那一时代的审美心理而与其他时代不同,这其间主要是审美的取向、情感以及对美的对象的认可与判断不同,会带着那一个时代特殊的历史印记。
4、审美心理的基本特点?(简答题)
答:个体性、直觉性、情感性、创造性和自养性。
5、心理美育?(名词解释)
答:心理美育指通过美与审美的知识传授和广泛的审美实践活动对人的健全的审美心理形成和美感能力培养所进行的教育。
6、心理美育的特点?(简答题)答:知识性、赏析性、趣味性和个别性。
7、心理美育的实施原则?(简答题)答:(1)知识准确性原则;
(2)对象的完美性原则;(3)形式的快乐性原则;
此外,还可以运用特殊的感官训练原则强化审美感官。心理美育必须结合具体施教对象的心理水平而展开。
8、美育心理?(名词解释)
答:美育心理是指以美的对象、方式和手段来达成教育并使受教者获得爱美、审美、创美能力而完善自己的一种自觉的教育意识。
第十三讲 表演艺术的美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2、掌握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
3、了解音乐、舞蹈的美育实施、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难点在于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表演艺术?(名词解释)
答:表演艺术是指通过人的延长、演奏和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
2、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简答题)答:其一,强烈的抒情性与表现性。其二,鲜明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其三,过程性与流动性。
3、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简答题)
答:其一,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和情感熏陶功能。其二,具有娱乐身心、促成身心和谐的功能。
其三,音乐、舞蹈中的“众乐”,具有协调群体关系,培养群体意识的功能。
第十四讲 造型艺术的美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造型艺术的代表性门类。
2、掌握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3、掌握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
4、了解造型艺术的美育途径。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了解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难点在于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造型艺术?(名词解释)
答:造型艺术是指运用可感的物质材料(如纸、布、金属、泥土、石头、骨牙等)和色彩、线条、构图等表现手段,以塑造空间静态形象反映生活或表情达意的艺术。
2、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简答题)答:其一,造型艺术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二,造型艺术具有瞬间永固性。其三,造型艺术具有高度的形式美。
3、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简答题)答:其一,造型艺术具有真切的认识功能。其二,造型艺术具有培养懂得形式美眼睛的功能。其三,造型艺术具有培养人们美化自己和美化环境的能力。
此外,造型艺术对培养人们的空间思维或形象思维能力,也有直接作用。
第十五讲 语言艺术的美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语言艺术的代表性门类。
2、掌握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3、掌握语言艺术的美育功能。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语言艺术的美育功能;难点在于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语言艺术?(名词解释)
答:语言艺术是指以语言为物质媒介塑造形象或情境来表情达意,反映生活的艺术,即通常所说的文学。
2、小说的审美特征?(简答题)
答:第一,能够多方面以多种手法,细致地、深刻地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性格的多样丰富和发展变化,塑造比之其他文体尽可能多样的人物形象。
第二,小说一般具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
第三,小说可以描绘具体可感的环境,并达到细致逼真的程度,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简答题)答:其一,形象创造与形象感受的想象性。其二,叙事和抒情的兼长性。
其三,语言结构与语言情境的多样丰富性。其四,情与理的相生相容性。
4、语言艺术的美育功能?(简答题)答:其一,具有巨大的审美认识功能。其二,具有特殊的思想、道德涵养功能。其三,有语言美和写作示范的功能。
此外,语言艺术还具有文化普及功能。同时,语言艺术还能奠定感受和理解其他艺术的能力的基础。
第十六讲 综合艺术的美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
2、掌握戏剧艺术的美育功能。
3、掌握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4、掌握影视艺术的美育功能。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影视艺术的美育功能;难点在于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综合艺术?(名词解释)
答:综合艺术是指包括多种艺术元素并通过这些元素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以演员创造角色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2、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简答题)答:其一,规定情境的假定性。其二,剧情内容的动作性和冲突性。
其三,表现技巧的间离性。其四,群体当场的交流性。
3、戏剧艺术的美育功能?(简答题)
答:其一,戏剧艺术由于其特有的审美感染力,能激发人们去体验和思考,感受和领悟戏剧精神,从而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精神指向。
其二,剧场是一个特殊的审美场,戏剧艺术的舞台氛围与剧场氛围的融合,交织,使戏剧艺术有培养人们感受美、理解美、判断美的能力的共时性效应的功能。
其三,戏剧艺术家的表演技巧,语言技巧具有艺术示范的功能。
其四,戏剧语言的精炼性、优美性和潜台词,还能增强人们运用语言,理解语言的能力。
4、影视艺术?(名词解释)
答:影视艺术是指演员扮演角色、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摄影机摄像而由银幕或屏幕显示出来的一种多元素构成的综合艺术。
5、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简答题)
答:直观视象性、幻觉逼真性、时空再造性和画面运动性。
6、影视艺术的美育功能?(简答题)
答:其一,它具有真实地、全面地展示社会生活和心灵世界的直观性功能,从而培养人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认识能力和洞察能力的作用,它能拓展人们的视野和心灵,从而能建立起较高的精神境界。
其二,它具有直接或间接显示艺术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艺术和科学的状况,启示人们建立起艺术和科技关系的正确观念。
其三,影视艺术具有培养人们审美的综合感受力的功能。其四,影视艺术还具有激发人们崇拜效仿的功能。
7、影视艺术美育的实施途径?(简答题)
答:一是观赏和评论,应着重选择选择艺术形式有创新的、有较大思想价值和普遍受欢迎的影视艺术作品。
二是与影视的编、导、演等人员交流座谈。三是参观影视的摄制,成为艺术创作过程的目击者。
《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 篇2
一、尊重学生,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突显学生主体地位,这既是新课标要求,也是语文课程特征而决定的。由语言文字自身来看,带有很强的模糊性,简单字词处于不同语境则有不同含义,这就使得文学作品多义而丰富。因而,面对同一篇课文,因读者思考角度不同,则会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同一篇课文,教师应允许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其次,由教师教学作用来看,主要是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使其积累知识,学会灵活运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教师的观点学生都应全盘照收。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注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坚持新课标要求,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如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使其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敢于在他人未发觉之处质疑;为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学习与思维空间,彰显学生学习个性,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使语文课堂实现如此目标:学生敢想并敢说;学生愿想且愿说。
二、注重学生讨论,促使学生自主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注意将教学目标变为学生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与空间,使其积极思索,多角度思考。如在文本解读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辩论、讨论等形式来加深文本内容的理解,自主探究与解读人物形象,实现个性化学习。
如教学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时,小说中菲利普夫妇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呢?在传统解读中,主要看法是:冷酷无情、金钱至上、贪婪、自私、虚伪、冷漠等。虽然这一看法有着充足的理由,然而在个性化文本解读中,教师更需要重视学生们的独特理解与感受。实际学习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做法与态度是情有可原的。此时,教师可因势利导,组织主题为“菲利普夫妇自私吗?”的辩论会。于是,学生踊跃参与,组成了不同阵营,激烈辩论,表述各自的看法与理由。譬如文中写道于勒被打发到美洲去,是因为于勒“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逼得父母动老本,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在于勒将要拖垮整个家庭时被打发到美洲,使其受到生活磨练,自力更生。如若不然,如何对待于勒呢?养他一辈子?使一家生活继续恶化吗?.....可见,这是菲利普夫妇的无奈之举,又怎能说他们冷酷无情呢?何况,将于勒送上去纽约的商船上,也是依照当时惯例,并且于勒在美洲也“赚了点钱”,尽管再次穷困而潦倒,却还是学会自食其力,因此菲利普夫妇的做法有一定可取的吧?另外,为何于勒在吃掉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后,还占用了其兄长应得的那部分呢?若菲利普夫妇果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还会允许于勒如此做吗?等等。这样,通过辩论,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自主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使其学会置于当时社会环境中来辩证地看待菲利普夫妇,学会多视角、全方位分析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质疑,创设自主学习气氛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居于权威地位,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观点,顺从教师意愿。若有学生课堂上“找茬”,则会受到训斥。实际上,学生“找茬”是他们质疑与思考的结果。若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则会影响学生提问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欢迎学生“找茬”,为学生营造出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其敢于表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如教学《木兰诗》时,当分析“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时,有同学小声说道:古时候的人不会那么笨吧,相处十二年怎么还不晓得木兰是女郎啊?于是全班哄堂大笑。细细想来,该学生所说不无道理,可以深入探究。因此,对于这一“意外”,对于这一“找茬”,教师应予以肯定与表扬,使学生保持质疑精神。同时,教师可留出几分钟引导学生加以讨论,于是学生议论开来,活跃了教学氛围。这样,可让学生学会找出文本可疑点,培养思维能力,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 篇3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从以前的“满堂灌”逐渐走出来,并探索与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我意外地发现,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学生学会自学的最有效的路径。怎样让学生爱好自学,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我在语文教学的探索中总结出几点:(1)要教会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2)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要锻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恒心和毅力。(4)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要耐得住寂寞。
那又怎样来指导学生自学呢?方法成百上千的,比如:指导建立自主学习合作小组。指导学生科学规划自学内容,指导学生用好、用足自学课时,指导学生养成优良自学习惯,认真组织自主学习相关活动,健全完善自主学习过程资料等,关键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有效地、高效地去实施。
比如“教师现身说法”。指教师总结自己的自学经验并形成案例形式以引领学生自学。事实证明,教师身先士卒,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让学生模仿与借鉴,日久天长使其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学学习品质。而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示范引领也永远是最有影响、最有价值的。利用“教师现身说法”法,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首先要培养他们对书的兴趣,为此,我结合自身的读书经历特地写了“我与阅读”的故事,介紹老师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回答阅读试题技巧等的方法,以作一种榜样示范。在我的示范引领下,许多同学已经将自己的阅读当成了一种习惯!
经过长期实践,我和我的学生形成了一套自主写作模式,即作文写生一日记(搜集材料)一提纲—作文—修改(自己、同学、家人、教师修改相结合)—抄写一师生共评一总结,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如今,每逢双休日,我的学生都会主动与我交流——用在线语言交流、心灵交流、学习方法交流、作文交流等!近几年。由我任教的班级语文成绩始终列在学校同年级前茅。我指导的学生在各级报刊、杂志、网站上发表了20多篇习作,在全国、市级、县级、校级获奖达30余人次。其中,2009年我指导的我班学生在参加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我的祖国”读书征文活动中一人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一人获得国家级三等奖。2010年我指导的一位学生参加“中国移动爱心图书馆(室)”项目读书征文活动荣获国家级三等奖,一名学生参加“我心中的低碳生活”重庆市学生征文大赛获得市级二等奖,直接晋级全国创新作文大赛。笔者也先后荣获辅导教师国家级二等奖、市级二等奖、县级一等奖等殊荣,收获颇丰。
当然,自学指导还有许许多多的模式,需要我们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摸索总结,相信只要我们认定“自学指导法”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就一定会找到切实自己学生的最佳策略与模式。当然自学指导只是教学方法中的“大海中的一滴水”,我们不要一味地采用这种方法,我们要将它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的有效化和高效化。
怎样指导学生自学 篇4
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也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在学校学完。所以,就要求教师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一些终身有用的东西,这就是学习的方法。这也是信息技术新教材编写的宗旨。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才能在离开学校,离开老师的情况下,继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教给学生课本中的知识,而应教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只注意结果的传授,而要在过程中,使学生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应鼓励学生尝试从多角度、多渠道去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认识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求新求异的精神,并有意识地培养、组织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信息技术课本讲解的内容大多是操作方法,理论知识相对较少,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其特点,认真做好启发、引导,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而尽量避免直接给予式的讲解。课前,教师安排好学生做好预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自学的内容包括:1、课本讲解的知识,这一步骤是课堂的关键所在,因为有一部分学生书没好好看书,就忙着做题,教师要做好启发、提示,使这一步骤落到实处。2、利用自学的知识解决与例题相仿的问题,教师巡视辅导,并鼓励学生相互帮助。3、学生演示,教师订正后,让学生动手解决提高的题目,之后,学生演示,教师订正。
艺术哲学与基础学校美育 篇5
三、当前中国基础学校美育的误区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美育没有地位, 有的学校把美育搞成了特长教育, 忽视了育人的大目标。造成缺乏基本的审美素养是现在许多学生的通病。有的学生热爱艺术, 但对艺术大师的精湛作品不欣赏,有的学生只从电视上学会模仿“蜡笔小新”,“憨豆先生”此类人物,有的学生天天生活在自然美景中,然而却成天无所事是,麻木不仁,怨这怨那。这些都是由于不懂得欣赏美缺乏审美感受的缘故。如果学校认识不到美育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等素质的重大影响,美育对智能发展的促进,以美健身的效应,忘记了美育的宗旨, 就达不到美育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目的。
美育提倡以自由之精神统整学生,以培养其健全人格,提高审美境界为目的。而当前美育理论与实践的现实中,尽管美育的热潮一浪赛过一浪,但在功利化倾向引领下的现实的美育偏离了其本原,使得美育理论与实践工作陷入了误区。在总结当前我国基础学校美育工作现状的同时,要特别找出美育的误区,端正美育观念,把美育引入正确的轨道,由此出发,才能扎扎实实地把美育工作全面、持久地开展起来,推动美育工作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我国基础学校美育工作的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育中的功利主义
近几年来,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大中城市)出现了“美育热”。许多学校(包括幼儿园)的领导和老师都把不少精力用于筹划、组织美育活动上,如举办艺术节、组织文艺会演、开办各种艺术辅导班等。许多学生家长也不惜一切代价支持和鼓励孩子上艺术辅导班(如舞蹈班、绘画班、声乐班、电子琴班等),有的孩子在一周内要上三、四个班,几乎占满了他们所有的课余时间,大人孩子疲如奔命,劳民伤财。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首先应当看到他们的积极方面,即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做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同时,也不能不看到,他们这样做是由于或多或少受到功利主义的驱使:: 有些学校是为了参加上级组织的比赛和评估,取得好成绩,即可获得荣誉、表彰和奖励,或者有利于评级和升级;
有些学校办艺术辅导班,对办班质量和实效(含社会效益)重视不够,而把眼 光主要放在“创收”上,以便增加学校的收人,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
有些学校热心于组织学生去参加社会上一些企业的庆典活动,并进行文艺表演,主要是为了获取企业的“赞助”,同时对提高学校的声誉也有某种好处;
有些学校和学生家长支持学生积极参加艺术学习与演出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特长生”,争取升学考试加分,这样,学校能提高升学率,学生可以升人好的学校,家长也可以省心省钱。
上述种种带有功利主义性质的动机,与审美教育的性质和宗旨是背道而驰的。我们知道,审美活动的根本性质和显著特点是非功利性,它不计利害,不计得失,排除一切功利的欲求,摆脱生理和物质利益束缚,从而使人的精神处于一种自由解放的状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这时的人是自由的人,幸福的人。正如美育的创始人席勒所说的:“只有美才能使全世界幸福,谁要是受到美的魔力的诱惑,他就会忘掉自己的局限”。审美教育的宗旨和任务正是要培养人的超越精神,使人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利害计较,寻求一块精神的绿洲,享受心灵的自由,得到精神的慰籍。如果人的审美活动受物质利益所驱动,以追逐名利为目的,就必然陷入功利主义的误区,这就与美育的性质和宗旨大相径庭,不但不能发挥美育的应有功能和作用,而且还会将美育沾上了铜臭气,使它变质变味,既腐蚀了人们的灵魂,也损害了教育工作者的形象,还败坏了社会风气。对此,我们必须加以批判和克服,以防美育中的功利主义继续曼延。
(二)美育中的技能主义
多年来,在各级各类学校实施美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即偏重于艺术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而忽视对人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在中小学的音乐、绘画的技能技巧,对审美情感的陶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审美心理结构的塑造,健全人格的造就,一般都比较薄弱。至于社会上各种艺术门类的考级辅导,这方面的问题就更加突出,更加严重了。结果,培养出来的人才,在艺术技巧方面也许是比较高超的,有的人甚至是很拔尖的,但是,他们在审美素质和人格涵养方面却表现得很差。这样的人才难以领会艺术的真谛,更难以攀登艺术的高峰,甚至相反,会走进艺术的象牙塔,自我封闭,孤芳自赏,成为性格乖决、感情冷漠、狭隘自私的“怪才”,这不能不说是美育的悲剧。
(三)美育中的形式主义
美育总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进行,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问题在于:近些年来,在一些美育活动中,不重视实际内容、片面追求形式的倾向有愈演愈烈之势。美育中的形式主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在美育活动中一味追求规模的宏大,场面的壮观,气氛的热烈,热衰于搞艺术节、影视周、美育月,以便造成“轰动效应”,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在一些文艺演出中只注重服饰的华贵,化妆的靓丽,道具的考究,舞台的辉煌,场面的热闹,让人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至于节目的内容,却是空洞贫乏,索然无味,既不能给人以审美的感受,也不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在热闹之后,没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有的甚至相反,给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四)将美育从属于德育和智育
美育的从属地位在中国传统中由来已久。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的美育思想奠定了中国美育以“诗教”和“乐教”为中心的美育理论的基础,美育成为了为德育服务的手段。在20世纪初,美育理论发展之初,对于美育的价值,学者认为在于“辅翼道德,涵养性情”。王国维更为旗帜鲜明地指出了美育的作用:“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美之域,一面为德育、智育之手段”。美育服务于德育、智育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并且深刻的影响了学校美育工作的实践。当前学校美育中,相当多的学校领导者仍然认为美育是辅助学生德育、智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一些学校的美育工作报告中,将学生的道德发展直接等同于美育,甚至将学生助人为乐、遵守纪律、集体意识增强、热爱祖国等等都看作是美育成效。尽管美育与德育存在着相通之处,但美育毕竟不等同于德育和智育。美育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品行的塑造和道德的培养,包括了学生的价值观念、人格境界、精神个性、趣味格调的培养。将学校美育理解成为了促进德育和智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失去了它的独立地位。学校美育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功利化倾向,消解了美育之本然目的,手段化的美育也只能成为德育与智育的辅助,而不能促进美育学科的发展。美育在实践中得到了倡导,但功利化的倾向也消解了美育之本然。
(五)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在我国,长期以来流行着这样一种观念,即认为美就是艺术教育。正是由于 3 这种认识,所以,在学校里常常是以艺术教育来代替美育,而实施艺术教育又仅限于音乐、美术教育。于是便形成了这样一个公式:美育=艺术教育=音乐、美术=唱歌、绘画。显然,这个公式是不科学、不恰当的。因为美育和艺术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既不能把它们割裂、对立起来,也不应把它们加以混淆。
美育是一种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即通过审美实践活动,运用美的事物对人进行关于审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在美的世界中,美的事物多种多样,美的形态多姿多彩,审美领域无限广阔,因此,审美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它既包括艺术美的教育,也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教育,还包括科技美和形式美的教育等等。虽然艺术美是美的集中体现,是审美之精华,因而它是审美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但是,它并不是审美教育的全部内容,它不能代替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和形式美的教育。不同形态的美,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教育效果,因此,它们不能相互代替。即使在艺术领域中,艺术门类也是种类繁多,异彩纷呈,除了音乐、美术之外,还有建筑、舞蹈、戏剧、书法、摄影、文学、影视艺术等等,它们也是各具特色,各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教育功能。如要把美育仅仅看成是艺术教育,又把艺术教育局限于唱歌、绘画,就必然会缩小了美育的范围,减少了美育内容,削弱了美育的功能,限制了美育的发展,也会使青少年所受的审美教育单
一、贫乏,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形势的发展,电影、电视和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对人们的影响也日益增强,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影视美和科技美的教育,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在学校中增设影视美、科技美的课程或在美育原理课中增加和突出影视美和科技美教育的内容,看来十分必要。
总之,应打破过去的传统观念,把美育从艺术教育(音乐、美术教育)的狭窄范围中解放出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以发挥美育的更大作用。
(六)美育是美育教师和负责团队工作教师的事
长期以来,有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美育是不重视的,在他们的观念中,一是认为美育课就是指音乐、美术课,这些都是辅科,是“饭后甜点”、不能当“正餐”;二是认为美育就是要搞好课余文艺宣传活动,活跃学校的空气。因此,在一些学校里,常常把美育只当成是音乐、美术课教师和负责团队工作教 4 师的事,一提到开展美育活动,就认为只要把音乐、美术课上好,把课外文艺宣传活动组织好,就算完成任务了,美育似乎与其他课的教师无关。有的学校不重视配备美育教师,经过专业训练的美育师资缺乏,美育课可上可下,可有可无,常常要给主科让路。
教育部曾多次下达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开设美育课程,保证美育课时,配备专职美育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有文件指出:“将美育融人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这就是说,美育应当渗透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美育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才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七)只重视对少数文艺骨干的培养,不面向全体学生
一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在组织美育活动时,为了获奖、上名次,为了给学校争荣誉,为了培养特长生、提高升学率,只重视对少数文艺活动骨干和积极分子的培养,给他们提供各种条件,创造各种学习、训练和表演的机会,让这些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艺术才能,出成绩,争高分,而对大多数学生的审美需求和积极性则缺乏关心和调动,对他们的艺术潜能更缺少发现和发挥,认为他们只能当美育活动的旁观者,做奉场的观众。这样以来,美育活动似乎变成了少数学生的专利,多数学生受到冷落,甚至成为被遗忘的人群,这是极不公平、极不合理、极其有害的。美育既然是国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就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美育更应当面向每一个学生,不论其背景、天赋如何,也不论其是否有残疾,都有享受审美教育的权利。学校必须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条件,教师要关心和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审美需求,善于发现和发挥每个学生的艺术潜能。应当看到,尽管学生在艺术天份和才能上是会有差异的,但是差异并不等于没有资格。如果在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因为一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才能偏低,就被排除在美育活动之外,这无疑是剥夺了他们接受审美教育的权利,不仅压制和扼杀了他们的艺术才能,而且也剥夺了他们在审美活动中的受益,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这是违背党的教育方针的。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黄济.教育哲学导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
[3]龙海霞.应然与实然:当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反思[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4):39-42.
吉他自学三月通学习指导 篇6
——风华艺校韩永健
《吉他自学三月通》包含的知识很丰富、很全面,是一本名副其实的自学大全。可能有些自学的朋友开始学时会觉得无从下手。下面我帮大家拟定两套学习方案:
A方案(以书为依托来学习):
以单纯的书本顺序来学。
第一步:(用时30——60分钟)
了解持琴姿势(P16)——认识六线谱的记谱方法(P36)——左右手的指法记号(P39),——认识和弦图(P41)
如果上面某些部分你会了,可以跳过去。但这四个内容是一定要全部掌握的。
第二步:(用时3——7天)
从C大调的和弦开始学起(P50),C、Dm、Em、F、G、Am这六个和弦是你一定要学会并熟悉的。C、Dm、Em、Am都很容易,按G和弦的时候你会觉得小指很别扭,按F和弦的时候你甚至觉得这怎么可能按好。没关系,通过不断练习,你的手指力量会慢慢增强的。
第三步:(用时2——3天)
做C大调的自然音阶练习(P204),记清楚前三品自然音阶的位置。接下来就是和弦练习了(P215),这些练习都是从简入繁的。
第四步:(用时3——5天)
熟悉了这些和弦的连接及各种节奏类型,就可以尝试弹C调指法的歌曲了。比如《第一次爱的人》(P344)。
任何的调试都用以上顺序由浅入深的方式迈进。
学完C调的和弦,可以先学G调的和弦,这两个调式指法相对简单,而且在流行音乐中很常用。其他的调式就可以陆续学习了。
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在第二篇《专题讲解与问题解答》(P172)中你应该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第一篇里的“乐理知识详解”(P28)中,如果你对一些专有名词实在不明白,比如“国际标准音”、“乐音体系”这些,其实都无所谓,不懂这些一样能学好吉他。
B方案(以视频为依托来学习):
以所配的DVD视频顺序来学。
P215:C大调、A小调和弦练习
练习一,此练习是分解和弦的练习,是掌握和弦后的第一个练习。
练习二,此练习是分解和弦的练习,但高音部分使用了柱式(也就是几根弦一起弹响)。
练习三,此练习是在练习二的基础上加入了低音旋律线条和和弦过度音,这样会使和弦的连接更具旋律性。
P215:
练习四,此练习的b3音按起来比较别扭,是本条练习的难点。
练习五,此练习有两个特点,一是低音的旋律性,二就是用击弦使和弦丰富。
练习六,指法有些绕手,可以隔过去。
P217:C大调、A小调伴奏练习
卡斯保罗集市:这是首双吉他练习,一把吉他弹分解和弦伴奏,另一把吉他弹主旋律。难度很小,但要注意二人的速度配合,还有第7小节中变化音的位置。
P218:
微醉的骑士:伴奏吉他使用柱式和弦。此练习难度也不高。
他用双手赢得了世界:第二行和第四行的音符有些密集,注意八分音符节拍的控制。
P219:C大调、A小调配合练习
欢乐颂:这个双吉他的配合练习中,注意速度、力度的协调一致与音量的平衡。
P220:
蓝色的海,这是个BLUES风格的双吉他练习,注意b3和b7两个特征音在指板上的位置。
友谊地久天长,两个声部都大量使用了附点音符,弹奏时要注意它们的时值变化和两把吉他的和谐统一。
P221:G大调、E小调音阶练习
三根弦上的布鲁斯:这是1弦到3弦的组合练习,很简单。
再见牙买加:这是1弦到3弦的组合练习,音符密度稍密集。注意培养演奏的旋律感。
P222:
惊世之美:这是2弦到4弦的组合练习,音符很少,很简单。
忧郁布鲁斯:这是2弦到4弦的组合练习,音符也不多,但有附点音符,注意节奏。
P223:
海港:依然是2弦到4弦的组合练习,注意弹奏的欢快、流畅。
G布鲁斯:这是3弦到5弦的组合练习,注意布鲁斯特征音b3和b7的位置,并在弹奏时结合和弦手型记忆旋律音位置。
P224:
走上舞台:这是4弦到6弦的组合练习。音符很少,很简单。练习中用左手(或右手)进行消音,注意三拍的强弱变化。
小调舞曲:这是1弦到4弦的组合练习,注意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感。
P225:
旋律练习:这是1弦到4弦的组合练习,注意练习第7小节中相距八度音程的两个音的强弱变化。本曲要弹奏的活泼、有弹性。
16小节G布鲁斯:这是3弦到6弦的组合练习,注意练习中变化音的位置。扫弦时要以扫高音弦为主,扫弦后与单音符连接时注意用右手消音,否则会听起来杂乱无章。
P226:
日升之屋:这是1弦到5弦的组合练习,练习中A和弦的和弦音在G调中是
2、#
4、6,请尝试用Am和弦替换A和弦,并体会其色彩变化。
以下的练习侧重点与方法C调大致相同。
在练习完各个调式的练习曲后,便可以开始弹唱的学习了。
先选你熟悉的歌曲,把和弦按熟练,转换练熟练。然后试着弹着伴奏加入哼唱(不唱歌词),待吉他伴奏与哼唱配合熟悉之后,再唱歌词。
弹唱曲目可参考以下大概的分类来练习(从易到难排列):
1、单纯分解伴奏:
《我想我是海》、《丁香花》《那些花儿》《白桦林》《梦醒了》
2、单纯扫弦伴奏:
《真心英雄》《童年》《每一天每一夜》《最美》《哪一站》
3、拍弦伴奏:《彩虹》
4、小独奏+分解伴奏:
《我愿意》《浪子归》《难道》
5、分解+扫弦伴奏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至少还有你》《冲动的惩罚》《爱我还是他》《秋天不会来》《断点》《光》
6、分解节奏+和弦外音:
《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外面的世界》《遇见》
7、密集分解+小独奏:
《灰姑娘》《月光》《生命中的精灵》《光阴的故事》《笔记》《挥着翅膀的女孩》
8、小独奏+扫弦节奏:
《江南》《第一次爱的人》
9、复杂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