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为终身学习打基础(共3篇)
自学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篇1
从事英语教学多年, 我时常会发现有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学生学习英语非常刻苦, 单词记了很多, 语法规则背了不少, 但英语水平却不理想, 特别是在语言运用方面, 理解力和表达力都较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形呢?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英语语感差。“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 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英语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方法, 语感便是英语教学的支点。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 听别人说话则抓得住要领, 语言表达流畅、得体并反应迅速, 表现出来就是英语学习的高效率。所以, 笔者在日常英语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一、语感的理解
所谓语感, 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 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和活动, 反过来又指导语言实践。要学好、得心应手地运用好英语, 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不同个体由于语言感觉能力和语言实践量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 因此有些人能从别人的语音、语调、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等准确把握别人要表达的超出文字本身的含义。在平时的学习当中, 你感到那些看起来很顺眼, 听起来很顺耳, 读起来琅琅爽口, 明明较难的题, 但一读起来却能迎刃而解, 却还说不清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就是语感的奇效。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 但教师必须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 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和方法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 这样才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为今后英语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英语语感的培养
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英语语感越强, 其英语素质就越高, 他们就越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语言, 准确快捷地进行各种交际活动。所以, 重视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语感, 加强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 就成为当今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呢?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 笔者总结了几点培养语感的方法:
1. 更新课堂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我们中国的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在教学中, 我们要始终遵循英语教学原则“尽量使用英语, 少用或不用汉语”, 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课堂上用英语组织教学, 鼓励学生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 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与对比。要求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并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 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含和外延, 因为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完全准确。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 即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 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笔者经常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句子,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 所给出的语境应尽力和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 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 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加以铺垫, 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 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量, 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 创设听、说环境, 加强语感的训练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 使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中。
首先,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尽量用英语教授。学生可以不必听懂教师的每一个单词, 在听的同时知道怎样抓住关键词, 并借助教师的音调、频率、语气的轻重及表情、手势、眼神、动作等肢体语言进行揣摩而培养这种听的习惯。这种做法既创设了英语氛围, 又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其次, 课堂上开展各种听说活动。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英语的海洋里游泳, 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师、生合作及生、生探究等双边活动, 运用录音机、投影仪、语音室、多媒体等, 教师创设英语听、说情景。幽默地道的原声录音带, 生动有趣的画面, 特别是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和柔和的色彩, 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 又激发了他们的听、说欲望。再次, 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要学好一门外语, 光靠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 积极、大胆地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创设更多的英语环境,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我们经常举行全班、全校性的英语活动, 让同学们自编、自排、自演, 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也锻炼了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大量背读古文是过去人们学习汉语言的常用方法, 现代语言学习理论也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将来输出创造可能性和可塑性, 这些都说明了日常积累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英语中在描述怎样进行语言学习时有这么一个词“pick up”, 它的含义是指无意中习得, 不断地积累。教学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 还要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 并多加模仿、随时运用, 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 为培养语感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4. 注重朗读背诵, 培养语感
读是我国传统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 所谓“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是学习汉语言的方法, 对于学习外语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因为语言的学习是相通的。要让学生获得语言能力的根本途径就是多读、熟读、反复吟咏, 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 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读、多背诵, 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内涵。
⒌创造条件, 营造英语氛围
有成语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说的不就是环境的作用吗?中国学生学习语言, 最缺少的就是英语氛围。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这就加大了学生学英语的难度。作为教师, 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条件, 营造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英语氛围。在教学中, 笔者不但让他们多读多听, 还开展了英语角, 定期举办英语手抄报、游戏等活动尽情地展现自我, 尽最大的努力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语感。
三、对学生进行语境学习策略的指导
古人云:“授人鱼, 不如授人以渔”, 也常听教师们说“教是为了不教”。“临渊幕鱼, 不如退而结网。”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不管怎么说,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有必要的, 但让学生自主学习才是教书的最终目的。结合英语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们应因地制宜地对学生加以科学指导。教学中, 笔者认为以下几点的学法指导是能让他们自主学习的前提:
⑴指导学生培养听力的方法。
⑵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
⑶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 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⑷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
⑸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策略。
良好的学习方法并能自主学习不但是学好英语的保证, 而且还是保持兴趣的润滑剂,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四、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是交际、交流的工具, 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 势必会产生一定的歧义, 更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 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述。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我们就不能做到准确理解内涵和表达思想情感。
另外,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对语感也起着重大作用。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 特别是英语国家的文化, 帮助他们不断拓展文化视野, 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 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这对语感培养也很有帮助。
总之, 语感是一种难以明状, 但又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人们交际、交流的语言感觉。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语感的培养。搞好英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英语语感的必要前提, 此外, 教师还应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 在一切可能的时间内, 充分发挥师、生各自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以促使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为英语的终身学习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论学会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篇2
关键词: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 是指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的潜能, 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 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创造性地应用它们。“终身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 强调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主动性, 是和“终身教育”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理念, 比“终身教育”有着更宽泛的内涵。“终身学习”强调个人学习一是为探索自然奥秘, 求得天人合一的协调发展;二是为探索如何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求得个体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三是为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爱好, 求得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能终身学习呢?这就要让我们“学会学习”。
一、学会学习的内涵
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学会学习”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 笔者选取了一些比较典型的理解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助理总干事纳伊曼说:“学会学习”的概念意味着受过教育的人将会知道从哪儿能很快地和准确地找到他所不知道的东西。
周南照在《学会求知》一书的主编前言里提出:学会求知就是“学会学习”本身, 即学会掌握认识的工具, 掌握终身不断学习的工具 (包括演绎、归纳、分析、组织知识的工具) , 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 同时学会掌握应用知识于有意义的实践的手段。
何爱霞在《情感在“学会学习”中的地位、功能及其培养》一文中表述为:“学会学习”是指学习者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明确学习目的, 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方法, 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
杨为民在《论高中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文中认为:所谓“学会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会学习的方法, 即学习方法问题。
以上对“学会学习”概念的理解是多样化的, 笔者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学会学习”的内涵是:学习者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 能制定出自己的学习目标, 收集学习的有效资源, 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 实施自己的学习过程, 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并逐步改进自己的学习效率的学习。
二、学会学习的意义
1、学会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们生存的时代是一个知识资本化、创新加速化、教育终身化、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的时代, 信息瞬息万变, 竞争日趋激烈, 这些都意味着个人必须不断的学习, 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 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技能, 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的竞争力体现在谁学会了学习, 谁掌握学习的方法, 谁的学习效率最高, 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只有拥有了竞争能力, 才能在人才济济的社会上占一席之地。学会学习对一个人如此的重要, 对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而衡量人才质量高低的标准不只是个人拥有知识的多寡, 还应该考虑其是否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
2、学会学习培养人的创造力
创造力, 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 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 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个体只有学会学习, 才能打破“思维定势”、“意识定向”的框框, 培养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思考问题的过程, 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提问, 就说明学习者在积极思维。在此基础上, 学会多思路的回答问题, 用新的方法回答问题就是一种创造, 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学会学习的基础上。
3、学会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 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个体的全面发展, 而且是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中, 只有学会学习, 并且不断的学习, 不断的从学习中完善自己, 才能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人们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关注的焦点已从如何教转向了如何学, 以更好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学会学习的方法
1、学会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 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能够引起人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 使感知清晰, 记忆深刻, 能启发思维和想象力。在学会学习活动中, 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可以培养的。学习者应在安排学习内容上从简到难, 从浅到深, 从感性到理性, 逐步培养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在培养学习兴趣时, 还应注意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结合起来。直接兴趣是由学习的内容和特点引起的兴趣, 学习者通过自己的意志和责任感将不感兴趣的转化为有较高热情和积极性的就是间接兴趣。要将两者有机结合, 直接兴趣引导间接兴趣的形成, 间接兴趣巩固直接兴趣。
2、明确学习需求, 制定学习目标
首先, 依据学科知识结构的要求, 制定学习目标和自我发展的阶段计划, 通过自测已学内容找出差距, 发现自己学科知识结构不完善的部分, 即为自己的学习需求。其次, 检验选择的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学习需求。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建构知识系统的过程, 在系统建构中, 发现自己缺少什么要素, 就应选择什么内容学习, 这样不断学习, 就能在不断建构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最明智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确定最近阶段的学习计划, 完成一个阶段学习计划, 自己就发展了一步, 不断完成阶段学习计划, 自己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因此, 选择的学习内容必须是发展需求。
3、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 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能否有效地使用相应的学习策略, 是区分学习者是否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善于学习策略的学习者, 可以不依赖或较少依赖他人的指导而自觉地、独立地学习。学习者要通过掌握学习策略, 自觉地分析学习情景, 在开始学习之前, 分析、思考各种对学习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 做到心中有数, 并且灵活的选择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 不仅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学习方法, 而且能根据影响学习的内外在因素的不同, 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 自觉监控学习活动的进程。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促进信息的获取、整合、组织与储存, 同时还要注意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学习工具, 学会利用互联网学习和查找资料, 学会利用图书馆学习和查找资料等, 只要掌握多种学习手段, 就一定能学会如何去学习, 从而在现代社会中取得长足的发展。
4、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并逐步提高学习效率
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学习活动要进行积极的自觉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具体表现在:第一, 在学习活动开始之初, 根据对学习任务的相对难易程度和其性质的分析, 确定应付出的努力程度和时间的多少。第二, 在学习活动进程中, 对自己情绪、兴趣的调控, 注意维持在一定的学习活动中, 使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第三, 在某一学习活动进程结束时, 特别是每日学习活动进程结束时, 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通过监控和反馈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年。
[2]顾明远:《终身教育——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思潮》, 《中国成人教育》, 2000 (12) 。
[3]董守文、张华、李雁冰:《成人学习学》, 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4年。
自学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篇3
《英语新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设置英语学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英语的学习掌握学习外语的方法和策略, 并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 为今后漫长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这对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事实上, 要想成为外语学习的成功者记好笔记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 大部分教师对记英语笔记重视程度不够, 过分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过分依赖课件授课, 造成课上“虚假的繁荣”, 语言点讲解依赖讲义进行, 没有培养学生及时记笔记的意识。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课上兴致勃勃, 实则一无所获。笔者对很多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 很多学生不清楚重点难点所在, 不了解语言点辨析, 不会翻译文本句子, 甚至还有学生认为记笔记会影响课上听讲。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885年发表的实验结论:人们接触到的信息在经过学习后, 便成为了人的短时记忆, 但如果不经过及时复习, 这些记过的东西很容易会遗忘。而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文字记录, 对于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以江苏省中考英语试题为例, 命题总体趋向是由重语法考查向重词汇考查转变, 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综合运用词汇的能力。从题型来看, 有五项题型考查词汇运用, 从分值来看, 词汇的考查约占60分, 从学生试卷分析来看, 制约学生得分的因素主要是词汇的混淆。而词汇的辨析是十分繁杂的, 课上的讲解很多, 而人脑非电脑, 如果不及时记载下来, 那是很容易遗忘的。笔记是对课本内容的诠释, 是对新旧知识的对比, 是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因此, 无论是为了提高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 还是为了适应高中学习打下基础, 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甚至终身学习能力, 记好英语笔记的习惯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记英语笔记的几个原则
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做好记笔记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充分, 包括心理的准备 (树立记笔记意识, 克服惰性, 充满期待。) 和物质的准备, 比如准合适的笔记本、各种颜色的笔以及必要的其他文具等等。记英语笔记要遵循下列原则:
㈠即时性原则。课上老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势必讲解内容较多, 留给学生记笔记的时间往往很短暂, 这就要求学生听讲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记笔记要第一时间完成, 不能错过重要内容的记载, 平时要逐步提高记笔记的意识和速度。
㈡准确性原则。英语笔记是课后和考前复习的重要内容, 笔记内容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考试成绩。因此, 笔记的所有内容力求科学准确, 无错误, 当然课后查漏补缺是必要的。
㈢简约性原则。就记笔记时使用的文字或符号要简单易懂, 有时候可以只写单词的首字母或句子的第一个单词, 有时候自己可以用一些自己能看懂的符号或缩略形式, 言简意赅, 比如在记载“当主句是将来时, 状语从句要用一般现在时代替将来时。”可以简写成“主将从现”。
㈣美观性原则。记载内容必须条理清楚、脉络清晰, 力求美观。这样复习时会一目了然, 并且带着良好的心情复习效果才会好。这就要求在记笔记之前首先要判断出所记内容的体积, 规划好记载的位置, 快速判断是在教材上还是在笔记本上记。当然, 为了追求笔记的美观, 可以先记在草稿纸上, 然后课后整理。
㈤系统性原则。记录内容需分类处理, 以方便复习或查阅。笔记复习势必会和课文复习同步进行, 所以可以把笔记加上目录和分类索引, 自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和板块, 除了按照课文编排纵向排序外, 还可以按照知识体系的首字母编排横向索引。
三、记英语笔记的的主要方法
学生记笔记不是形式, 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或炫耀, 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做笔记, 应给学生予一定的指导。
㈠就近处理法。指的是对于需要记录的内容就近处理, 比如:课文文本上需要标记的内容就在文本上标记, 文本外扩充的较为简短的内容可以直接记在旁边空白处。
㈡颜色区别法。对于记载或标记的内容要突出重点, 最重要的内容用红色笔记录, 次重要的或已学过的但较为重要的用黑色笔记录, 不重要的用铅笔记录, 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主次不分。
㈢符号联系法。对于有所联系的内容要采用不同的符号。文本记号主要有:词性转化或知识点的联系用“→”, 旁注用“↖↗”, 重点内容用“!★▲●√”, 疑问之处用“?”, 以及常用的下划线“_﹍﹏”, 笔记本笔记记号主要有:表示层次的数字“一二三㈠㈡㈢123⑴⑵⑶ (1) (2) (3) ”, 记录两者区别时可用“<”两者共同点时用“>”, 三者区别用“{”三者共同点用“}”, 等等。
四、记英语笔记的后续注意点
整理笔记是把知识简化、深化、系统化的过程, 是高效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吴海鹰, 2007) 。记笔记的目的是以“笔记”为依托, 便于学生自主复习、归纳,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㈠自主纠错。由于课堂节奏快活自身水平限制, 记笔记时难免会产生错误或遗漏, 所以养成纠错习惯是必要的。可以对照优秀同学的笔记, 可以向老师请教, 纠正笔记上的错误。
㈡自主完善。课后可以查阅词典、语法书、同步讲解等相关资料, 进一步补充完善所记内容。这当然需要记笔记时不要记得太紧太密, 每页侧边可留下约空白处, 以便日后补充、修改。
㈢自主复习。辛辛苦苦记录下来的内容需要我们经常复习才能让其效果最大化, 对所记内容相当熟悉才能保证查阅时省时高效。当然在复习时发现的新问题也需要标记出来, 以便及时研究。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 学无定法, 贵在得法。在老师的指导下, 勤思考、常反思, 端正学习态度, 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遵循记笔记的基本原则, 掌握记笔记的基本方法, 逐步摸索出适合自身的方式, 提升学习成绩, 提高学习能力,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摘要:本文全面地分析了初中生记载英语笔记的现状, 指出了记笔记的重要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系统地提出了记英语笔记的五个原则:即时性原则原则、准确性原则、简约性原则、美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详细地提供了记英语笔记的主要方法:就近处理法、颜色区别法、符号连接法。同时指出了记好英语笔记的几个注意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贾凤娇2009《浅谈英语笔记策略的指导》
【自学为终身学习打基础】推荐阅读:
终身教育与自学12-28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11-28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10-20
培养良好习惯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07-20
终身学习平台10-17
终身道德学习07-04
终身学习素质09-05
终身学习讲稿09-21
终身学习计划12-02
终身学习能力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