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与自学

2024-12-28

终身教育与自学(通用12篇)

终身教育与自学 篇1

一、发展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0世纪80年代初, 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实践, 自学考试制度应运而生, 它是一种以考促学的新制度, 是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体系的一项创举。“自学考试是一种激励人们能够自学成才的一种考试制度,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国家组织定期检测社会上通过自学完成大中专课程的合格情况[1]。自学考试制度是为了保障自学考试活动能够有序、健康稳定的正常开展, 对自学者进行以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为主, 以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考核合格发给国家学历文凭的一种开放型的成人教育制度”[3]。“以社会自学为基础、检验手段以国家考试为基础、辅之以社会助学的有组织、有计划以及系统的社会教育形式就是自学考试[2], 它即是一种国家制度考试又属于一种教育形式, 有着考试制度和教育形式的双重属性, 是考试制度和教育形式的辩证统一。”

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等教育的重要增长点就是自学考试。它提供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良好机会给那些没能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广大青年, 并发展成为了一种制度。自学考试的灵活开放和宽进严出的形式, 适应现代教育特点。它是一种社会化的开放式教育, 既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 也能给一些高考落意的青年搭建一个可供发展的台阶, 同时还能给予专科以下学历人员创造一个获取更高学历的途径和本科及以上的人员调整和拓展知识的机会, 另外还能满足其他在职和不在职的人们自我深造、重塑自己、获取成功的希望。

自学考试制度作为一项教育制度的创新, 在我国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发展, 已日渐完善和成熟。自学考试制度所具有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工学矛盾比较小、效益比较高等特有的性能, 组织管理规范严谨、社会信誉比较好等特殊的优势吸引了众多的自学者投入其中, 成为自学考试制度的受益者。自学考试在我国作为自学者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平台, 深受广大青年自学者欢迎和喜爱, 由此成为极大促进我国国民整体素质迅速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学考试制度正是在终身教育思潮的背景下出现的, 已成为我国最具特色的高等教育形式之一。三十年来, 全国参加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累计有近5579万人、2.17亿人次, 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982万余人, 相当于130所万人大学20年毕业生总量。仅2010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965万人次, 取得毕业证书62万人;非学历教育报考1103万人次[5]。由近年来的报考规模等相关数据可以看出, 在我国自学考试已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最强大的支撑平台。

二、创新型国家必需的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作为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国际性教育思潮, 对各国的教育的影响都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终身教育对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发展一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赫梅尔对与终身教育这一新理念在人类教育发展中的地位评价是:“可以与哥白尼学说带来的革命相媲美的终身教育概念的发展, 是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6],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教育、学习知识得到快速发展的世纪, 终身学习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主要包含多种教育, 是一个综合概念。目的所在是为了促使世界各种族人们的专业和社会生活能够达到完满的发展。终身教育是将教育形成一个多方面的集合整体, 包括人类活动的所有场所中的各式各样的教育和学习活动。它不仅课堂教育和学习, 还借助各种媒介以及其他情景和结构来获取智慧并改进智慧[7]。

终身教育思想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战略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了总体目标, 部署了重要的战略任务。创建创新型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 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提条件。学习型社会是人类进入到信息社会重要社会特征。这一新的特殊历史阶段表现特征为知识和信息的急剧膨胀、知识更新周期的大幅缩短、创新频率迅速加快, 这些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爆炸式发展。在这一社会环境下, 对人的素质要求大为提高, 学习就成为个人、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最迫切的需要。因此,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形成提供了巨大的社会需求。

科技竞争在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推动下成为了各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竞争。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成为了人们强烈的求知欲以及不断地学习、积极创新的动力和压力。这些因素大力地推动了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建设创新性国家所要承载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要加大科学技术进步发展创新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建立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创建学习型社会, 形成追求学习的良好社会风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构建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体系。党和政府多次提出和部署终身教育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任务, 规划并要求形成一个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最终构建终身教育的国家教育体系。

三、自学考试是终身教育的重要体现

自学考试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迈向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 自学考试制度由于其在发展中所体现的优势, 验证了它顺应终身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体现了终身教育的基本思想, 是我国通过实践从传统教育进化成终身教育的实践产物, 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实现终身教育思想的用以借鉴的有效模式。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 引起全球教育界的热潮, 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自学考试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自学考试的目标是继续教育和在职专业教育, 因此, 在入学资格、管理模式、专业设置等等各个方面都充分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开放与灵活特点, 即个人自学的开放与灵活, 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办学力量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在其他高等教育形式不易覆盖的领域的延伸和渗透, 奠定了其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8]。自学考试充分并有效地整合了各种教育资源, 使得终身教育在我国迅速地从理论走向实践, 成为最能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与特点的教育形式[9]。自学考试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极其显著的, 是其他任何高等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自学考试所体现的作用:为在职人员的学习深造建设了的新渠道, 成为继续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所有公众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一种崭新的平等机会, 为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立自学教育服务和自学助学系统, 并逐步形成大众化的、社会化的、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与职前教育、职后培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并推动着职业技术培训和教育的有序发展。

自学考试不仅有效地满足社会各方面日益增长的继续教育的需求, 还快速地在我国使终身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 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已成为终身教育理念与特点在我国的最好体现。自学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社会从业人员参加学习, 对于提高公民素质, 加快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促进我国学习化社会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0]。

2、自学考试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发展趋势

自学考试的变革应适应于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发展。自学考试的培养模式、管理模式以及学分制等问题, 是为广大自学考试工作者和管理者进一步研究自学考试的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并将为自学考试的发展提供可贵的借鉴。例如, 学科的交叉, 联合开考和双证书考试, 非学历证书考试以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等等。

终身教育, 简而言之, 是指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教育过程。终身教育又包括一切教育形式、教育类别、教育性质和教育内容中的所有组成部分和环节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终身教育最终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终身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学习化社会, 让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得到发展和完善。因此, 终身教育打破传统学校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时期必由之路。

从终身教育的视角出发, 自学考试制度是一种开放与社会化的学习体制。这种体制的含义:一是国家 (政府) 制定开考的教育课程标准;二是自学者的学习成就通过“国家考试”来加以认定;三是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活动。正是这一体制使得国家考试、社会助学与个人自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自学考试不仅是开放的国家考试制度、社会化的教育制度, 同时也是个人自主学习制度[11]。

3、自学考试制度的创新

自学考试制度创新包含的基本内容为:国民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的一致性;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致性;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一致性;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一致性;学历教育 (考试) 与非学历教育 (考试) 的一致性;在职教育与非在职教育的一致性;个人学习与全民终身学习的一致性;社会助学与社会开放教育的一致性;国家考试与国家学习成果检定考试的一致性;开放教育形式与国家考试制度的一致性。以此为基础创建终身教育创新体系。

自学考试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过程中, 出现了很多的新的情况和问题以及挑战。例如目前补学历教育已逐渐成为过去, 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的报考规模显现出明显的滑坡现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的问题, 更使得自学考试毕业生的工作困难;现在的社会状况, 减弱了社会对于自学考试的协助力量等。自学考试的生存发展在这些现实的存在情况下, 需要面对新的课题挑战。因此, 自学考试制度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来适应现在的社会现状发展以及面对今后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不断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学考试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以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四、结论

中国对其他国家的考试制度建立以及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是世界历史上建立考试制度最悠久的国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世界终身教育大潮流的影响下而建立起来的自学考试制度, 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高等教育制度。数十年来, 自学考试制度所取得的令人惊叹的成绩, 充分证明它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明显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学考试制度作为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体现, 在其发展和创新过程中, 有许多新的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的自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过程中, 既要加强理论层面的研究又要与具体的实际操作相结合, 是今后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内容。

终身教育与自学 篇2

http:///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以致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状态是 A.否认 B.压抑 C.挫折 D.应激

2.人应付紧张陛刺激,维护康宁心理的手段是 A.阐释 B.应激

C.领悟 D.心理防御机制

3.研究发现,“谨小慎微、求完善、拘谨呆板、敏感多疑、苛求自己的人更容易患强迫性神经症”,这是

A.人格类型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B.早期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C.心理冲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D.心理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4.针对心理问题形成的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搜索,该任务属于心理辅导中的

A.解决问题阶段 B.巩固阶段 C.指导与帮助阶段 D.开始阶段

5.辅导人员与来访者之间合适的坐姿是 A.并排而坐 B.侧身相对 C.正面相对 D.随意就坐

6.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时段观察预先确定好的行为或表现的方法是 A.实况详录法 B.时间取样法 C.事件取样法 D.轶事记录法

7.心理测验在施测程序上有一定标准化操作,在评分标准上有 A.信度 B.效度 C.常模 D.区分度

8.自由联想法属于下列哪种心理辅导方法中的典型策略之一? A.精神分析法 B.行为转变法 C.认知重建法 D.个人中心法

9.老师组织学生去农村小学参观,了解农村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属于 A.行为强化法 B.角色扮演法 C.价值观辨析法 D.榜样引导法

10.下列不属于初中生记忆力发展的一般特点的是

A.机械记忆的成分相对增多 B.意义记忆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C.抽象记忆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D.记忆的有意性进一步增强

11.初中生的情绪带上了文饰、内隐和曲折的性质,明明对一个人有好感,却由于自尊 心或其他原因,有意表现出冷淡的态度,这反映出初中生 A.情绪活动的心境化 B.情绪体验的冲动性 C.情绪的稳定性 D.情绪活动的丰富性

l2.以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不破坏社会道德生活的方式,将心理上积存的郁闷统 统地打发出来,这是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 A.呼吸调节法 B.自主训练法 C.合理宣泄法 D.表情调节法

13.当感觉愤怒时,告诉自己“别生气,这不值得发火”,这种控制愤怒的方法是 A.评价推迟法 B.情境转移法 C.目标升华法 D.理智控制法

14.小学生自律性的发展,一般可分为 A.两个阶段 B.三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五个阶段

15.胆小怕事,遇事好退缩,容易屈从他人,意志薄弱,害怕困难,感情脆弱,经不起 挫折失败,这属于不良个性卫生问题中的 A.孤僻 B.狭隘 C.怯懦 D.压抑

16.中小学生学习意志薄弱的辅导要点不包括 A.做放松训练 B.制定目标和计划 C.坚持体育锻炼 D.时刻提醒自己 l7.人际交往的重要调节因素是 A.认知 B.情感 C.行为 D.意志

18.运用系统脱敏法对异性交往困难进行辅导的第一步是 A.进行放松练习B.建立异性恐惧层次表 C.进行默想 D.消除焦虑

19.人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是 A.幼年期 B.青春期 C.青年期 D.壮年期

20.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之一是 A.不确定性 B.冲突性 C.复杂性 D.闭锁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O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21.卡瓦纳将由来访者引发的沉默分为 A.创造性沉默 B.计划性沉默 C.自发性沉默 D.冲突性沉默 E.思考性沉默

22.按照测验的应用,可以把心理测验分为 A.智能测验 B.人格测验

C.教育测验 D.职业心理测验 E.临床测验

23.运用奖励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A.奖励具体的行为 B.多次奖励仍不满足 C.多用物质性奖励 D.鼓励学生自我奖励 E.奖励只适用于少数学生

24.一般人有四个记忆高潮,具体时段是 A.清晨起床后l小时 B.上午8点到lO点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 C.下午2点到4点 D.傍晚6点到8点 E.临睡前

25.控制急躁情绪的方法包括

A.加强计划性 B.办事前做到自我暗示 C.急躁时做到始终如一 D.幽隔疗法 E.加强素质训练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O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6.现代医学模式认为,人的生物因素、______、社会因素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决定或制约着人的健康和疾病。

27.大量研究认为,作为人生不可避免的一种状态,过强过久的______会影响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会威胁人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疾病。

28.心理辅导作为一门课程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面向学生举办的以传授、普及心理卫生的有关知识的课堂讲授或者知识讲座,另一类是______。

29.心理辅导的开始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______、掌握学生的材料、进行分析诊断。30.标准化谈话记录比较容易,可利用______当场记录。

31.弗洛伊德第一次提出人存在_____的观点,并认为它们很大程度支配和影响着人的行为。32.强化手段一般有正强化、负强化和______。

33.小学生记忆力总的发展趋势为由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发展,______记忆仍占主导地位。34.“人应该依赖别人,而且依赖比自己强的人”,这是不良认知中______的症状及表现。35.中小学生的青春期心理卫生问题主要包括发展性卫生问题和______卫生问题。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36.影响性摘要 37.阻抗

38.角色扮演法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9.简述理性情绪疗法。

40.简述对考试怯场的辅导要点。41.简述人际交往的原则。42.简述神经症的共同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7分)

终身教育与自学 篇3

摘要:借助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形式的特点,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来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和为在职人员提高提供方便之“门”。本文主要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课程相沟通进行探索与尝试,由高职院校主考,开考高职类自学,专科专业,开拓中职教育在校生乃至中职教育毕业生参加自考的路子。

关键词:自学考试;职业教育;探索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一、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中国职业教育正在迎接春天的到来

21世纪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职业教育不仅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成为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以高等职业教育为突破口,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契机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引入,境外教育资本的涌入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引进,以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等,将为职业教育创造有利的运行和发展环境。同时,职业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也需要根据外部大环境的变化进行自我调整。根据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需求及我国的实际情况,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进一步推进三级分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适当发展多种形式的初等职业教育。目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等层次的人才培养总是占多数的,他们是从事物质生产第一线的主力军,只有大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符合我国的国情。

二、借助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来发展我省的职业教育

(一)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可以说,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发展与创新,因此,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创新,职业教育社会功能的扩大与适应,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劳动就业制度等机制创新与保障体制完善等,都是职业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发展职业教育可以增加社会的受教育机会,这对个人而言,拓展了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的渠道,对社会而言,则是提高全体国民的现代性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对加速人的现代化的作用主要在于为个人得到职业满足和获得成就创造条件。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能有效提高人的职业能力,使其更好地胜任所从事的职业;能提高人的应变能力,使其适应现代职业的变化;能提高人的社会化程度,使其与现代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观相协调。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于社会劳动者的素质来说,不仅仅指某项专门职业素质而应是其综合职业素质,它既包括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还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以及合作共事的能力与处理矛盾的能力等,即要求所培养的劳动者既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又有适应转岗、换岗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人群要满足社会就业所提出的高要求,是远远不能适应的,在职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还需要进行高一层次的高职教育学习。

(二)借助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学办考形式,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具有双重性质:既是一种国家考试制度,又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当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已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作为规模大、范围广、层次多、功能全、具有完整组织机构体系、统一标准规范系统、协调的管理体制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着重要地位,成为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新的高等教育形式。

借助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最大的开放性,广泛的适应性,极大的灵活性,自学方法和社会助学的多样性和投资少、效益高、见效快以及以自学、业余为主、工学矛盾小等特点,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学办考的形式进行探索研究,尝试与职业教育课程相沟通这种新的办学模式,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来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和为在职人员提高提供方便之“门”。

三、探索研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课程相沟通办学形式

(一)探索研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课程相沟通的办学形式

职业能力,就其内涵来说具有时代特征,反映着当代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社会需求变化和个性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第一线岗位操作人员已不再以体力劳动为主,其职业分布是专业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不仅要求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也要求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全面提高。人们都要以满足社会对劳动需求为目标,积累知识,培养创造力,必须随着社会需求变化学习新的技能,提高对社会变革的适应能力。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终生学习和即时学习。但是,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必须有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仅靠接受中职教育是不能满足一个人终生的就职要求的,所以在就业后还必须继续接受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在社会发展中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基本上是全日制办学形式,难以适应在职人员的需求,自学考试这种教育形式,恰恰适合在职人员的实际情况所选择的教育形式,它没有门槛,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自行参加国家考试,采取累计学分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和专业能力,从而得到检验和认定,得到社会的承认。为此提出:探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课程相沟通这种新的办学模式,并在广东省试点并推广实施。

(二)具体思路

1、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高职院校共同探索自学考试新路子

全国自学考试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培育了一大批自学成材的人才,遍布在各个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回顾自学考试,主考学校基本上是本科院校,开考专业基本上是传统专业。21世纪,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对技术熟练的劳动力需求变化加快,对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否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高职院校共同探索一条自学考试新路子:探索由高职院校主考,开考高职类自学考试专科专业,开拓中职教育在校生乃至中职教育毕业生参加自考的路子。

2、开拓开考高职类自学考试专科专业,在广东省尝试、推广实施

开考高职类自学考试专科专业,必须从专业、课程、考试形式上认真探索,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自学考试创新路子,让更多的有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们,能如愿似尝。建议在广东省选择一至两所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职类自学考试主考学校,为在读学有余力的中职、中专、中技学生和职业教育毕业生开拓高职类自学考试的路子,在全省进行尝试、以点带面推广实施。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社会对劳动者必须随着社会需求变化学习新的技能,人人都要以满足社会对劳动需求为目标,积累知识,培养创造力,提高对社会变革的适应能力。因此,中职(含中专、中技)毕业生在职参加自学考试,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地点的限制、不受工作因素的限制,参加自学考试积累专业学分,取得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文凭,更好地满足岗位的要求,自食其力,是在职人员的首选学习形式。

探索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课程相沟通的办学形式任重而道远,具有时代意义。

终身教育与自学 篇4

一、时代要求发展终身教育

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知识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20世纪60年代, 知识倍增, 周期是8年, 70年代减少为6年, 80年代缩短成3年, 进入90年代以后, 更是1年就增长1倍, 21世纪刚毕业的大学生知识就折旧40%。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任何人都必须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 单靠学校学的知识“应付”一辈子, 已完全不可能了。其实, 就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来说, 在校求学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充其量不过是他一生所需的10%, 而另外90%以上的知识都必须在以后的自学中不断获取。另外知识的综合性和交叉性越来越强。不仅在本专业需要进修学习, 拓宽到其他专业领域也很有益, 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 开卷有益, 有助于拓展本专业, 在学科边缘地带出成绩。

二、自学考试在构建终身教育中的作用

自学考试自1981年创立以来, 全国累计共有2.1亿人次参加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累计报考5420万人, 毕业学生920万人。自考全国开考的专业有600多个, 涵盖了理、工、农、医、政法、语言等普通高校开设的所有学科。

自学考试近三十年的发展, 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三种状态, 担当了不同的历史重任。第一阶段是学历教育的补偿, 时间从1981年到1988年, 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应运而生。第二阶段是在1988年到2000年, 自学考试成为高考落榜生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一种补充。第三阶段大体是在2000年到现在, 在高等教育基本普及时, 自学考试成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形式。目前考生构成超过一半是在职在岗人员, 接近60%具有专科以上学历, 体现出明显的继续教育和开放性、兼容性、职业性、多样性发展特征。

近期自学考试在发展过程中进入低谷。但其优势仍存主要是:最大的开放性, 广泛的适应性, 极大的灵活性, 自学方法和社会助学的多样性。随着时代发展和要求, 自学考试如何扬长避短, 与时俱进继续在构建终身教育中发挥作用, 是我们思考的课题和时代的要求。

三、实施六项转变促进自学考试的发展

1. 学习资源的转变

单一的纸介质也不能满足现代学习的需要, 建立多媒体、网络化的学习资源, 实现学习资源的转变。

2. 从注重考试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

自学考试重视考试, 轻视过程学习, 发挥社会助学机构的资源优势, 加大学习过程的管理, 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和监督, 可以发挥社会助学和自考两大优势, 更好为终身教育服务。

3. 学业评价方式转变

从单一的闭卷考试向开卷、实践考试、学习过程考试等多元化考核转变。自学考试的学业评价仍沿袭单一知识评价工具, 已越来越不适应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 以评价促发展, 成为自学考试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

4. 学习质量由文凭功能向技能培养转变

随着教育的普及, 自学考试教育中心应从文凭教育转移到非学历教育, 加大社会人员的技能教育和继续教育。

5. 教育对象从城市向农村转移

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 不仅仅是自学考试在地域上的扩展, 更重要的是具有深远意义。在广大的农村开展高等学历和非学历教育, 扩大农村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和农村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 为农村培“留得住、用得上”的专门人才,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加快农村现代化步伐, 缩小城乡差别意义重大。

6. 国内考试与国际涉外考试接轨

新世纪经济的国际一体化和教育的国际化将是历史的必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人才的流动、国际间的合作势必增多, 国际人才市场、就业市场的“通行证”的需求量也必将加大。自学考试应发挥自身已形成的文凭和考试资源的优势, 担当涉外考试的教育考试机构, 发挥应有的作用。

终身教育与自学 篇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网络营销又可以称为()

A.网上营销和离线营销B.网上营销和在线营销

C.网下营销和在线营销D.在线营销和离线营销

2.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的()

A.高级阶段B.资源

C.经营模式D.基础

3.现实的市场、社会、企业等因素构成了网络营销的()

A.原因B.间接环境

C.内容D.形式

4.实现计算机远距离连接的网络是()

A.局域网B.校园网

C.广域网D.办公网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英文缩写是()

A.CSTNETB.CNNIC

C.CLAND.WAN

6.网站在互联网上的地址被称为()

A.IP地址B.客户帐号

C.网络D.域名

7.网上环境信息调查的类型包括:非正式调查、随意浏览、正式调查和()

A.拦截调查B.问卷调查

C.受限浏览D.访问调查

8.市场定位的三种方式是避强定位、重新定位和()

A.产品定位B.服务定位

C.迎头定位D.半径定位

9.网络营销平台是指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的()

A.设备B.软件

C.岗位D.有形界面

10.企业网站接入互联网的三种方式是专线入网、服务器托管和()

A.虚拟主机B.广域网方式

C.拨号方式D.局域网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在线大奖赛营销的要点是()

A.营销组合B.确定营销目标

C.奖品与目标受众统一D.确定抽奖的构架

E.奖品来源

12.在线服务业务大致可以分为产品服务和非产品服务两类。非产品服务又具体分为以下哪几种情形?()

第 1 页

A.情报服务B.售前服务

C.互动式服务D.网络预约服务

E.功能服务

13.网上商业的主要领域包括()

A.沟通与合作B.网络应用

C.实时多媒体D.电子商务

E.生产协商

14.影响企业产品网上定价的因素主要有()

A.成本因素B.供求关系

C.竞争因素D.资源因素

E.人口因素

15.一个完善的网上营销渠道应具备的功能是()

A.订货功能B.结算功能

C.安全功能D.配送功能

E.运输功能

16.互联网上的服务营销方式包括()

A.E-mailB.自动邮件列表

C.新闻组D.网上广告

E.促销活动

17.评价网络广告效果的基本方法是()

A.对比分析法B.心理测试法

C.加权计算法D.点击率与转化率

E.头脑风暴法

18.网络营销的层次可以分为()

A.登记搜索引擎的数量和排名B.企业上网宣传

C.网上市场调研D.网上直接销售

E.网络营销集成19.组成网上支付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电子钱包B.电子通道

C.电子银行D.认证机构

E.虚拟银行

20.研究发现,造成邮件列表订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内容对订户不再有价值B.邮件占用空间太大

C.利润空间不大D.采用附件形式的邮件

E.服务态度差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计算机网络

22.网络营销的任务

23.微营销

24.网络市场定位

25.消费者信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6.建设营销渠道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第 2 页

27.简述网络条件下品牌的特点。

28.网站流量分析指标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9.试述网站内容合理定位的指导思想。

30.试述免费价格策略的实施步骤。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1.小张网络营销专业毕业后被聘用到某制药公司营销部的顾客网络管理岗位,主要负责顾客网络的开发与维护等工作。该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制药企业,主要生产降血脂药品。该药品能够替代进口药品,价格比较便宜,疗效好,市场潜力大。公司决定,将利用本企业的网站开发顾客网络,以便将该药品尽快打开市场。于是,营销部经理便把建立顾客网络的任务交给了小张。

要求:假如你是小张,请联系本企业实际,并参照“建立顾客网络的方法”,提出建立顾客网络的若干思路。

自学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篇6

一、掌握自学方法

1.课前预习,培养自学习惯

预习可以使学生感知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意识的形成。同时,学生可以把教材中的障碍和疑问提炼出来,做好深入学习的准备,以便在教师授课时加以解决。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而且还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使学习的知识更深入、更广泛。

学生课前预习时,对整篇课文进行粗读即可。即,浏览一遍课文,知其大意,找出疑惑,并提出问题以备上课时解决。每课如此,久而久之,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养成了。

2.课中探索,提高阅读能力

课中探索是学生自学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安排以探索为核心的自学活动,主动阅读,积极探索,以逐步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在学习中,要及时理清学习目标和探索目标,即本章或本节要学习什么?然后细读,把握好对哪些内容要强行记忆,对哪些内容要概括总结,对哪些内容要摘记等,最后把本节课的纲、目、知识点提炼出来,形成知识网络。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其创新精神。

3.课后练习,养成复习习惯

课前要预习,课中会学习,课后应复习。学生自学时应认识到预习、学习和复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在复习中,不仅要注意掌握自学方法以及阅读能力的再提高,更要注意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要理解“不是概括化的知识不是知识”这句话的深层涵义。只有概括了的知识才便于学习、掌握和记忆,只有掌握概括知识的方法,才能真正达到自学能力再提高的目的。

概括知识一定要做到纲目清楚,通过艺术加工将提纲内化成“脑图”。在学习每一章、每一节时都要绘制脑图,然后再把每一个脑图串联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更大的知识“网”,最后把这知识网中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样实践多了,学生就能逐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总结为解决问题的规律,最后化为自身的能力。

二、培养自学能力

1. 读到位

自学时,在粗读课文后,要用笔画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段、章,并进行细读,咀嚼这些字、词、句、段、章的含义,然后加以理解、消化、记忆。李政道博士曾说过:“求学问,先学问。只求答,非学问。”因此,在读的过程中要多问一些“为什么”,同时还要试做或仿做例题,以达到读懂、读透、读到位的目的。最后,还要对本文进行概括总结,使之形成知识网络,达到牢固掌握知识并内化知识的目的。

2.练充分

课文读完后要及时做课后练习,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做练习时应注意格式规范,落笔准确,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做题速度,使学生在练习时有充分的时间做大量的、多层次的习题,从中理清思路,以达到扩展思维的目的。

3.知明白

学生在自学时,做完每一个练习后都要核对—次答案,在核对答案时,要从做错的题中找出错误的原因,必要时,可打开教材再读一读与此题相关的教学内容,然后再纠正过来,并把正确的答案写在错题旁,使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以后应注意什么?过一段时间再把这些做错的题拿出来重做一遍,起到纠正错误、复习巩固的作用。

实践证明: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可以改变以前“吃等食”的现象,激活了学习欲望,增强了自学的信心,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发自内心的学习,不但使学生会学习而且还爱学习,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后的愉悦和成功后的满足。

自学可以学习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学习教材外的内容;可以学习老师教的内容,也可以学习老师没教的内容,只要想学习,古今中外,各门各类的书者阿以浏览、学习、研究。因此,学习者的思维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创新意识也会增强,仓嘶能力不断提高,对一些兴趣课题也会认真研究、探讨、归纳、总结,这样不但扩大了知识面,拓宽了思维,而且给今后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望奎县火箭中学)

终身教育与自学 篇7

一、自学考试是“国家对公民自主学习高等教育课程的成

就认可制度”, 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和公共行政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

自学考试在20世纪80年代初诞生绝不是偶然的, 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动因, 是当时中国政府为解决高等教育供求关系严重失衡问题而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和重大制度创新。

邓小平早在1977年就多次强调, 搞现代化, 不抓教育不行, “办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就高等教育来说, 大专院校是一条腿, 各种半工半读的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 要两条腿走路”[1]。1978年2月, 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建立适当的考核制度, 业余学习的人们经过考核, 证明达到高等学校毕业生同等水平, 就应该在使用上同等对待。”1980年2月, 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教育工作时指出:“为了促使青年人自学上进, 应该拟定一个办法, 规定凡是自学有成绩, 经过考试合格者, 要发给证书, 照样使用;而且要认真执行, 使青年人不光迷信上全日制大学”[2]。1980年底, 教育部制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 上报国务院。《试行办法》对考试对象、报考手续、考试办法、组织领导、毕业生的使用和待遇等重大事项做出了原则性规定。1981年1月13日, 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 并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进行试点。

由于自学考试适应了公众的迫切需求, 一经创立, 就受到求学青年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到1985年底, 全国共开考文、理、工、农、医、财经、政法、教育、体育等科类60余种专业。与此相应, 自学考试的报考人数从1981年下半年的4000余人, 发展到1985年下半年的151万余人。进入90年代以后, 自学考试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这一阶段, 自学考试的规模迅猛发展, 开考专业大幅度增加, 非学历证书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和电大注册视听生制度开始实施。27年来, 全国共有1.8亿人次参加了自学考试, 毕业840万人, 相当于130所万人规模大学20年的毕业生总量。

自学考试的发展过程, 也是人们对其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上世纪80年代初期, “究竟要创建一种什么制度”始终是自学考试制度探索者们关心的问题。到80年代中期, “自学考试是高等教育国家考试, 是个人自学、社会办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成为自学考试界的共识, 并在1988年被写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的总则。进入90年代, 随着自学考试规模及其影响的迅速扩大, 众多教育界人士充分肯定自学考试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和制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到目前为止, 对自学考试制度的本质属性仍没有取得统一的认识, 自学考试战线多数人倾向于自学考试制度“既是一种国家考试制度又是一种教育形式, 它具有考试制度和教育形式的双重属性, 是考试制度和教育形式的辩证统一。”

对于自学考试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事物, 从教育系统内部和政府公共行政两个视角来分析, 才能比较好地认识它的性质和功能。从教育系统内部来看, 自学考试其实就是“国家 (政府) 对公民自主学习高等教育课程的成就认可制度”。这种“认可制度”包含三方面的含义:首先, 国家 (政府) 制定开考的高等教育课程标准;其次, 自学者的学习成就通过“国家考试”来认定;第三, 是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活动。这一认可制度使国家考试、社会助学、个人自学三者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 并决定了国家考试处于中枢、主导的地位, 促进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的发展, 形成“以考促学”的基本运行机制。这种动力机制有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促使学习者按照国家高等教育课程标准从事自主学习活动;二是促使助学者按照国家的教育目标从事社会助学活动;三是促使社会教育资源有目的的整合。可见, 自学考试以国家考试为主导, 把处于相对分散、无序状态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统领起来, 形成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从而构成一种新的教育模式[3]。

从公共行政角度看, 自学考试是政府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手段提供公共服务 (高等教育服务) 的一种全新的制度安排, 是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中国环境下的最早诠释。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的一场行政改革运动, 尽管其称谓在各国不尽相同, 但核心理念却是一致的, 即要从以科层制为基础的僵化的传统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市场为基础的灵活的“新公共管理模式”。自代议制政府体制产生以来, 甚至在西方传统的政治文化中, 政府存在的理由都被认为是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换言之, 政府的基本职责就是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但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 类似于高等教育这样的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不一定要由政府和公立机构 (如公立高校、公立医院等) 垄断供给。它可以由政府供给, 也可以由其他公营部门、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 (即非营利组织) 供给。这就是所谓“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从公共治理的角度来看, 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主要包含两层含义:首先, 政府职能更多的是“掌舵”而不是“划桨”, 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而不是具体的“生产者”。政府负责公共服务的决策 (掌舵) 、提供资金或做出制度安排, 而具体的政策执行 (划桨) 和服务的生产, 可由其他社会机构或公民个人承担。其次, 打破公共部门垄断, 实现公共服务供给者的多元化, 服务的生产者可以是政府组织、准政府组织, 也可以是非营利组织和社会自治组织, 甚至也可以引入营利组织, 以竞争促进发展, 使消费者拥有多元选择的权利, 即获得“用脚投票”的机会, 实现消费者主权。

显然, 自学考试正是这样一种推进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的制度安排:第一, 政府通过控制专业课程标准、“国家考试”以及颁发毕业证书等若干关键环节, 既实现了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政府目的, 而自身又从高等教育服务的具体生产 (教学服务) 中摆脱出来———这个过程推向了社会。事实上, 即使是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制、考务的实施以及综合管理等公共事务, 政府也委托给了全国考办 (教育部考试中心) 、省市考办 (省市教育考试院) 等多数为事业单位编制的准政府机构来实施。在这里, 政府完成了从“划桨”到“掌舵”的转变, 实现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向社会“授权”的制度设计。第二, 在具体的生产 (助学服务) 过程中引入多元主体, 公立教育机构、民办教育机构、社区自治机构乃至公民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学考试的助学机构, 考生可以自行选择一家机构接受助学服务。即使不接受助学服务, 考生通过自主学习也一样可以参加考试。

二、自学考试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了

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制度保障

20多年来, 自学考试主动适应社会需要, 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逐步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没有围墙的大学, 使高等教育体系内部除了有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为主体的学校教育体系外, 还有通过个人自学、国家考试认可学习成就的校外高等教育体系, 从而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初步搭建了高等教育的“立交桥”, 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自学考试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 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

自学考试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经济性等特点, 使那些不能进入高等学校的人们, 同样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和需求。经过20多年的发展, 自学考试制度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开放教育。

随着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大, 自学考试制度对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贡献率也逐年上升。按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提出的折算方法[4] (自学考试的“在校生数”按每年的毕业生乘以年系数“5”, 如1997年自考本科专业毕业生数为28.88万, 自考在校生数即为28.88万×5=144.4万) , 在1997年、1999年、2000年、2002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中, 自学考试制度分别贡献了1.66%、2.3%、2.5%和4.2%。一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较快的省市, 自学考试制度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贡献率更高。2000年, 北京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0%, 其中自学考试和学历文凭考试贡献了8%, 浙江省当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3.1%, 其中自考贡献了3.3%。据有关专家估计, 2005年自考为天津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长贡献了约8个百分点。

有学者认为, 这种统计口径“过于保守”。因为调查显示, 随着自考生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 参加民办高校或普通高校举办的全日制辅导班的自考生占自考生总数的54%, 从不参加助学的只占25%, 其余为只参加少量助学者。那些参加全日制自学考试辅导班学生, 实际上相当于成人高校在校生, 不必计算折扣。而其余46%的考生, 则可按3∶1的比例折算成在校生。如此一来, 自学考试便可将1998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4.2个百分点, 整体达到11.8%。如果按这种口径统计, 自学考试制度对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贡献还要高, 而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也将会进一步提高[5]。

(二) 自学考试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丰富、完善了高等教育体系

自学考试制度创立以后, 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办学, 吸纳了社会、私人资金来发展高等教育, 充分发掘、整合了社会的高等教育资源, 提高了高等教育供给能力, 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高等教育需求, 同时也带来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自学考试制度创立以后, 由于自学考试具有权威性, 社会声誉良好, 因而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吸引力, 带动一批民办高中后教育培训机构迅速发展。至2002年底,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达到1202所 (不含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133所民办高校) , 各类注册学生140.35万人, 其中学历文凭试点学生31.12万人, 自考助学班学生53.05万人。这些民办高中后教育培训机构, 主要是通过参与自学考试助学活动积累资金和办学经验, 创造和完善了办学条件, 在条件成熟时经申报、审批, 从而转变为民办高校的。

自学考试制度推动了高等教育经费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投入的格局的形成, 促进了高等教育实现经费筹措渠道的多样化, 弥补了国家高等教育经费的不足。“十五”期间, 一个有关自学考试效益分析的课题研究报告指出:“从经济投入看, 对自学考试学生的培养, 国家公共教育投资仅占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的5%。以北京为例, 一个普通高等院校培养一个学生, 国家要投入10000多元, 而自考生每人每年只有200多元, 还不足5%。按此计算, 25年来自学考试培养了625万多毕业生, 已经为国家节省了公共教育投资1000多个亿”[6]。从公共财政角度来看, 政府平均对每个自考毕业生投资相当少, 从而节约了大量高等教育经费。

自学考试灵活、多样, 充满了活力, 使学习者能够按照个人情况接受助学辅导, 充分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要求, 从而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三) 自学考试发挥认证优势, 初步搭建了高等教育立交桥

自学考试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认证体系, 在于其开放性、灵活性和整合社会资源的强大功能。近几年来, 天津市考委充分发挥自学考试在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积极探索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沟通、衔接的结合点, 初步实现了与其他教育形式“优势互补、学分互认、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崭新格局[7]。

1. 自学考试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沟通, 实施自学考试本科二学历和二学位教育。

以天津财经大学为试点, 依据普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主干课程, 适当调整自学考试的专业课, 使部分专业课程与学校的辅修课程相一致, 形成“共建课”, 实现了学分互认, 为本科生提供了获取自学考试本科二学历和二学位的途径。这一举措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了新的知识, 增强了就业竞争能力;为没有能获得普通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的学生提供了获取学历、学位的新途径。

2. 高等职业教育与自学考试本科教育相衔接。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社会对于高层次、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才需求日趋旺盛;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要求提高学历层次、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此, 天津市考委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与自学考试相结合的具体实施方案。这一方案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高级技工学校与自学考试专科相衔接。

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衔接自学考试专科的考试计划和衔接方案经过反复的研究论证, 认为一方面能充分发挥高级技工学校注重实践环节、强调动手能力的特点;另一方面能在理论知识上弥补技工学校学生的不足。天津市考委在全国首开的这种衔接模式, 受到多个省市高级技校和学生的欢迎和关注, 2004年开考以来, 除在天津市高级技工学校全面铺开, 还推向多个省市, 成为发展自学考试的新路径和高级技工学校招生的一个新亮点。

4. 与行业合作, 实施“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

近几年天津市先后开考了全国考办与行业学会合作开考的餐饮管理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自行开发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 (独立本科段) 、软件工程专业 (独立本科段) 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与市乡镇企业局合作, 将自学考试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中的三个专业方向与“蓝色证书” (以农村非农人员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职工岗位技能培训) 、乡镇企业职称培训合格证书考试课程进行了衔接, 使考生通过自学考试达到“蓝色证书”、乡镇企业职称培训合格证书规定的标准, 就能获得相应证书, 一学多证, 减少了重复考试, 激发了考生参加学历教育的积极性。

5. 面向农村, 实施“红色证书工程”和“农民大专教育工程”。

“红色证书工程”是天津市自学考试服务“三农”的重点项目, 并纳入了天津市“农村劳动力‘351’培训工程” (3年时间, 实施5大工程, 培训农村各类劳动力100万人) 。通过实施“红色证书工程”, 天津市考委已探索出一套“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主要形式, 以培养农村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争取政府支持, 整合社会资源, 创新课程体系, 助学形式多样;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 为农村培养‘学得会、用得上、留得住’的具有较高素质人才的自学考试面向农村的新模式。”

总之, 自学考试的创立和发展, 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 丰富了、完善了高等教育的体系结构, 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真正实现了高等教育的“两条腿走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自学考试将继续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向大众化、普及化演进, 是构建具有终身学习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

三、转变教育观念, 健全法律法规, 明确政府职责, 推动制度创新, 是未来自学考试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自学考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当前, 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和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变化, 为自学考试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但也提出了严重挑战。第一, 对自学考试制度的认识需要统一和提高。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加快的形势下, 有人对于要不要坚持自学考试发生了动摇, 甚至公开质疑自学考试存在的价值, 造成教育系统内部认识上的混乱。第二, 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一是政府职责不明确。自学考试是政府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手段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一种全新的制度安排, 是新时期公共行政创新的重大成果之一。但是, 政府在这种制度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责却没有清晰界定。在实践中, 自学考试难以纳入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 有关部门对自学考试事业的发展重视不够。二是社会化工作机制不健全。自学考试是社会化高等教育形式, 主考学校、助学机构、民间社团等社会主体参与自学考试管理是题中之义, 但现实中社会主体参与自学考试公共事务治理的渠道缺失, 因而大大降低了管理效能, 制约了自学考试事业的健康发展。第三, 考生权益缺乏有效保障。在一些地方行政部门出台的公共人事政策中, 歧视自考毕业生的事例时有发生。社会力量参与自学考试助学活动虽然有了很大发展, 但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甚至侵害考生利益的现象也屡禁不止。第四, 在构建开放式、社会化终身学习体系的过程中自学考试的制度优势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与合作尚需深化、制度化;主考校的职责、地位和作用需要新的界定;进一步扩大服务面向、扩展国家考试功能还有很大空间;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改革相对滞后, 还不能完全适应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支持系统尚未建立, 远程教育、网络学习资源有待更好地开发, 自学者的学习效率还不高。

2.转变教育观念, 推进制度创新。第一, 转变教育观念。目前, 在社会上有不少人对自学考试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即认为自学考试仅仅是普通高校的补充教育, 是一种权宜之计;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 自学考试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这种貌似合理的论点其实是对教育制度的误解。在现代教育学的视野中, 传统的学校教育系统和来自社会的校外教育系统, 都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的构成部分。事实上, 发展中国家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 始终都要面对“传统”与“现代”、教育制度和社会需求之间的持久冲突。因此, 除了增加财政投入、大量发展正规学校教育之外, 增加教育制度的弹性, 寻求制度外的资源投入和建立校外学习成就认可制度, 也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 而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和学习型社会的到来, 更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 仅靠来自正规院校的力量是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的。自学考试凭借自身的制度优势, 整合了社会上几乎所有形式的教育资源, 形成了当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社会化、开放式教育形式, 符合现代教育平等化、民主化和大众化的本质特征, 是当代中国对人类教育制度的一个巨大贡献。对于这样一个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教育制度, 不论是民间还是政府都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第二, 健全法律法规。凡与自学考试制度相关联的法律、法规等均可视为自学考试法律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就自学考试而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都有与之相关的条款, 国务院也早在1988年就颁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 在其立法方面可以说具有一定基础。当前, 各地急需的是要有一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促进自学考试事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目前,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促进条例》列入议程, 立法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方式, 对自学考试的性质和任务、管理体制、主考学校权责、功能拓展、考生权益保障、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与合作等制约自学考试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做出制度上、政策上的创新安排, 不仅可以填补上位法的空白, 而且能够促使自学考试与各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走具有各地特色的自考发展之路, 必将对自学考试事业的全局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 明确政府职责。一是明确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职责。自学考试是国家 (政府) 依法举办的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产品是公共高等教育服务。因此, 发展自学考试事业, 为自学考试提供行政、财政、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政府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明确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管理者的职责, 依法强化对自学考试事业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职责。前者是指把自学考试事业的发展纳入地方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 后者是指政府要依法加强对社会助学活动的监管职责。三是明确政府作为公平正义维护者的职责。政府有义务在各项涉及自考生的公共政策中保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维护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 推动制度创新。一是完善自学考试治理结构。对于以社会性、开放性为主要特点的自学考试来说, 传统的科层制行政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只有把社会上与自学考试事业相关的主要利益团体 (如行政组织、学术组织、服务组织、学习者组织、评估组织等) 都吸纳到自学考试治理结构中来, 使自学考试管理中的行政过程变成一个“公共参与”的民主过程, 才能使自学考试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变化, 顺利闯过“制度衰退期”和“组织变革期”, 获得更大发展。二是强大自学考试认证功能。强大认证功能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工作是专业、课程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实施, 要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 研究制定适合自主学习特点、适应经济社会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课程标准体系。同时要发展自学考试的评价方法, 改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逐步实现从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向包括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实践环节考核等评价方式在内的综合性评价过渡, 以促进自学考试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构建自主学习支持平台。自学考试今后的工作重点要从“办考试”逐步向“办教育”转型, 要致力于开发适合自主学习的教材以及多种学习媒体的建设, 构建面向全体考生的自考助学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为自主学习者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助学服务, 提高自主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四是建立自学考试质量管理体系。引入ISO9000族标准, 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 对自学考试实施全过程进行文件化、系统化控制, 确保预期管理目标的实现。公共部门应用ISO9000族标准的实践证明, 把现代的、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应用到自学考试工作中, 可以避免管理失控、监督不力等问题, 提高管理绩效, 从而为推动自学考试事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乔丽娟,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研究员, 天津300387;李占伦, 天津市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天津300387;孔超, 天津市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天津300387)

摘要:从公共行政角度看, 自学考试是政府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手段提供公共高等教育服务的一种全新的制度安排, 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和公共行政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 是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中国环境下的最早诠释。自学考试的创立和发展, 满足了社会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 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丰富、完善了高等教育体系, 为促进教育公平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转变教育观念, 健全法律法规, 明确政府职责, 推动制度创新, 是未来自学考试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自学考试,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54.

[2]施瑾, 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酝酿建立过程的历史回顾[J].中国高等教育, 1993 (06) .

[3]课题组.构建自学考试终身学习体系的研究[C]//乔丽娟.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十五”科研文集:上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9-10.

[4]纪宝成.关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问题[N].中国教育报, 1999-01-16.

[5]刘海峰, 等.自学考试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J].高等教育研究, 1999 (05) .

[6]戴家干.改造我们的考试[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66.

终身教育与自学 篇8

关键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终身教育,发展,对策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种国家学历考试制度,是我国教育体制中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部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自1981年实施以来,至今已历经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它在“以考促学、宽进严出”的支点上把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尤其以“开放灵活、投资少、效益高”的特点和严格的考试制度,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穷国办大教育”的教育发展之路。二十多年来,自学考试从无到有,从发展到成熟,其规模也愈渐壮大。自学考试以其特有的教育教学形式,缓解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教育的供需矛盾。

1 自学考试重要的地位

自学考试内涵是丰富的,它肩负着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颁布,普通高校的连年扩招以及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和学历文凭考试的取消、远程网络教育的改革等,都为自学考试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机遇。

自学考试虽然以学历考试为主,但从国务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规定和它具有的特征及优势看,自学考试不仅仅局限于学历考试。它还是一种社会性的、开放性的、全民性的教育考试活动。俗称它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没有限制的大学”;它不仅仅是一种考试制度,也是一种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从其具有不同的层次看,不论考生原有文化程度如何都可以参加考试;考试可以从专业证书段、专科段、本科段等任何一个层次上进行;从其具有的特点看,不受年龄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专业,可以多次参加等,它都具有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性质。因此,按照现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看,自学考试不仅是一种学历教育考试活动,也是一种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活动。

2 自学考试面临的问题

2.1 报考规模不断下滑。

作为一种社会化、开放性的考试形式,自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以来,在当时普通高校教育还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教育需要。但随着教育形势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普通高校扩招,高中毕业生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普通高等教育门槛降低了,自考这所‘没有门槛的大学’的优势自然就越来越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接受教育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近年来方兴未艾的网络教育、各种职业认证教育也分了自考的不少“羹”。而在网络教育、各种认证教育“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同时,自学考试却显得稳重有余而亮点不足,缺乏引起人们注意的新招,如专业设置与就业形势结合不够紧密,教学和考试内容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致了在职场上出现“研究生往前站,本科生中间站,专科生往后站,自考生靠边站”的尴尬。

2.2 助学问题突出。

社会助学作为自学考试的三大组成要素之一,其主要功能和目的应是服务考生,弥补自考教育模式中个人自学存在的不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在现实中,有的助学机构指导思想不端正,不是把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放在首位,而是以追求营利为目的。

助学教师学历参差不齐,职称一般较低,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更少,师资队伍总体偏于年轻化,他们一般是在读或者刚毕业的研究生,缺乏实际教学的经验和能力。教学质量总体不高。

“助考”不“助学”,失去了社会助学的初衷。自学考试的基本原则是“教考职责分离”,有些高等学校教师参与自考助学过程,不是认真教书育人,而是“拔苗助长”。坚持“教考职责分离”的原则,命题不辅导,辅导不命题。这是一种教育责任和教育道德。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助学单位“助考”不“助学”,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助学的声誉。

3 自学考试发展的机遇

3.1 在校生参加自考的比例在加大,扩大了自学考试的生源,改变了考生的结构。

现在的自学考试考生很少有以自学为主体的人群和含义,考生年龄结构明显下降,文化层次有所提高,在校脱产学习等都是目前自学考试的现实情况。很多在校专科学生迫于就业的压力,不得不继续套读自考本科,这样在专科毕业的同时即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而在校本科学生为了获得更强的就业竞争力,也通过自学考试本科专业的学习,获得双文凭、双学位,增加就业砝码。

3.2 充分发挥现有的教育资源优势,提高高校资源的使用利用率。

作为助学院校,自学考试不受学校师资等办学条件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学者参加高等教育考试的需要。实行自学考试制度,挖掘高校的潜力,利用高校的富余师资力量进行社会助学,勿需国家投资建学校,组织专任师资队伍,勿需购置教学设备,也勿需聘请专职教师进行面授,缓解了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压力,提高了高校软硬件的利用率。

3.3 与其他教育形式互补。

近20年来,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以专科层次为主,兼顾少量专升本和高中起点本科教育,从而使我国专科学历人才数量激增,加上普通高校扩招,特别是专科学历层次的扩招,以及电大等专科层次的毕业生,都成为自考本科的潜在生源,为自学考试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源保障。相较于成人教育、电大等教育形式,自学考试文凭在社会上认可度更高,使大多数大专毕业生选择了自学考试。

4 对我国自学考试改革的思考

4.1 加强自学考试的宣传力度。

要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网络,将自学考试的特点、优点以及报考程序等内容在社会上进行广泛宣传,特别是要面向城镇中低社会阶层和农村(尤其是西部及边远农村)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不断扩大自学考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员关注、报考,为他们搭建接受高等教育的平台。

4.2 完善自学考试的培养模式。

构建符合自学考试自身特点和优势的“一专多能”、“一专多用”、“以考促学”的应用型人才目标模式,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需要。在学历考试方面,要注重研究社会发展需求,充分体现自学考试的特点。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开考条件来设置开考专业,面向基础产业、重点产业、支柱产业,面向广大农村和基层,开设应用性、职业性的专业,重点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在非学历考试方面,要适应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拓宽考试职能,增加考试种类,积极拓展非学历教育的证书考试。要总结与部门、行业合作开考的经验,发挥部门、行业的积极性,加强产学结合,内联外引,努力拓展已有考试项目的服务层面,并积极引进、承办国际承认的各项考试项目。要尝试现有考试项目与国内外一些考试项目接轨的可行性,逐步实现自学考试学历教育与部门、行业结合的非学历专业等级证书考试共同发展的格局。

4.3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教材的编写。

各主考校应作为自学考试师资队伍建设的主体,坚持“培养、引进、聘用”并举,选择学历较高以及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自学考试授课教师。并应建立相关的教师培训制度以及奖惩监督制度进一步提高自考师资队伍的素质。同时在教材的编写上,充分考虑全日制在校生有教师授课,而自学考生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的区别以及自学考生偏重理解和应用的学习特点,使教材在编写体例、学科内容阐述等方面很好地适应自学考生的学习特点,加强读者针对性。教材编写要求内容上突出重点、体例上科学合理、表述上正确通俗。

4.4 专业设置要不断更新。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的需求,对一些专业设置和开学计划,应该进行一些调整和更新,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专业设置的调整要坚持面向实际、面向未来,自学考试具有开放性,社会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因此在调整专业或开考新专业时,应首先考虑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社会需求。设置应更加体现针对性,向多品种小规模方向发展。

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是当前世界教育发展的需要和趋势。只有进行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才能不断提高人们的素质,我国教育发展也不例外。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我国现阶段,比较各种高等教育形式的要求和特点,真正能担当起社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任务的,就目前而言,主要的还应该说是自学考试这种形式。自学考试要适应新形势,就要调动一切手段和方面全面提高自学考试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才能肩负起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赵亮宏.抓住机遇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J].中国考试,2003,(9):4-6.

[2]殷杰兰.新世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2.

[3]李万昆.自学考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2,(9):11-12.

[4]王军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的现状分析[J].天中学刊,2001(S):74-75.

[5]黄斐.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现状、问题及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4(4):13-14.

终身教育与自学 篇9

在“十一五”期间, 我国高等教育将转向内涵发展,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和形式将更加多样化;高等教育将更加开放, 学习方式将更加灵活;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和终身教育将得到更大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这些新形势, 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临着新的需求。

(一) 对生源的需求

近年来高校的扩招、成人高考、网络教育以及独立学院的发展, 对自考的生源形成了一种挑战。而职业院校, 不管是中职中专还是高职高专, 近年来由于政府的引导和重视, 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招生人数也连年攀高。职业院校的学生也逐步意识到由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对劳动者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 想得到继续深造的愿望也日益强烈。而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 其开放性、灵活性、学制无限性及学习费用低廉性等优势, 为自考考试与职业教育的衔接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 对资源整合的需求

目前从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实施来看, 课程、专业、教学管理自成体系, 自学考试需要参加全国统一的课程结业合格考试, 各方面参照普通高教相关标准, 职业教育需参加全国组织的普通高考、成人高考以及高职单招等取得入学资格之后, 参加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 课程结业考试合格方可毕业, 符合授予学位条件的授予相应学位, 各种教育类型之间缺乏协调, 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 课程互通、学分互认很难实现, 存在重复建设, 需要资源整合。

(三) 自身发展的需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其办学形式灵活多样, 学制年限、课程内容等方面弹性较大。职业教育在教育内容、形式层次、专业设置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 满足多种需求和发展的需要。自学考试课程设计上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 是根据学科知识结构的内部逻辑来展开的, 与学习者的生活、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的关系不是很紧密, 自学考试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能停留在培养学科型人才的老路上, 要认真研究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途径。而职业院校在为在校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 利用业余时间追求更高学历、扩充知识面, 增强就业竞争力, 实现其自我价值提供了可能。这为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衔接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与衔接的构建

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衔接在类型上主要包括自考专科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自考本科与高职高专的沟通衔接、自考非学历教育与其他学历教育的沟通衔接三个层面。四川省对自学考试与职业学校教育沟通衔接的实践探索已历时数载, 本文就以四川大学与高职高专、原学历文凭院校自考衔接为例来探索自学考试与其他形式教育沟通与衔接的构建。

(一) 明确责任分工

明确责任, 各司其职, 才能有效地开展衔接工作。四川大学作为主考院校, 承担主考的职责, 做好衔接专业计划的调整和完善;组织开展工作交流与教学研究活动;指导与监督教学与考试工作;负责校考课程考试、部分课程过程性考核、实践环节考核和毕业论文 (设计) 指导与答辩工作等, 并根据衔接院校的要求协助进行招生宣传。

各衔接院校的主要职责是做好政策宣传和生源发动工作, 规范招生行为;负责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负责考务考籍、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等。

(二) 调整专业考试计划

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衔接必须要遵循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加强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能够掌握相应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有较强实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基于这种原因, 我们适时调整了专业考试计划。将专业考试计划中课程设置分为三类模块:公共课模块:包括公共政治课和公共基础课;专业课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含实践性环节) 和专业技能课模块。公共政治课和公共基础课按照全国统一的课程和学时安排;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本着理论适度、够用的原则, 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专业技能课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 深化其专业素质,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为目的。

(三) 改革考试评价方法

在评价方式上采取了灵活的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同时, 在某些课程上还可以通过学分互认来顶替, 免修某类课程。另外, 还大力推进过程性考核方式以避免一次性、终结性考试的不足。具体做法: (1) 在公共课和专业课的理论考试, 实行统一笔试; (2) 专业课的实践性环节, 由主考学校组织实施考核或在主考学校指导下由办学院校组织实施考核; (3) 专业技能课考核可以用相关资格证书或能力水平证书考试来代替。即获得省级部门颁发的中级、高级资格证书或能力水平证书, 各院校报经省教育考试院 (学历教育考试处) 认可后, 可以按规定程序分别办理专科、本科实践性环节考核或专业技能课考试的免考手续。如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的, 可按规定办理相应统考课程的免考手续。 (4) 过程性考核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统一考试成绩组成。前者占30%, 后者占70%。即课程成绩=统考实际成绩×70%+过程性考核成绩。如果课程成绩低于统考实际成绩的, 以统考成绩为准。过程性考核成绩满分30分, 包含4次平时作业 (满分为十分) 、两次课程半期考试 (满分各十分, 共计20分) , 课程半期考试主要利用计算机管理平台组织实施。最后将平时考试、课程半期考试成绩合并为该门课程过程性考试成绩上报省教育考试院。过程性考核成绩有效期为2年。

(四) 做好常规管理工作

在专业管理上, 充分考虑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要, 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 与合作学校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办学协议,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并报省考试机构备案。

在教学管理上, 衔接专业严格执行省招考委公布的应用型专业考试计划, 使用统一的考试大纲和教材。配备高水平的师资担任自考课程的教学辅导, 保证教学课时, 加强实践性教学和考试训练。并注意运用教辅课件开展网络助学, 提高教学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自考课程作为辅修课程和校本主修课程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学生管理上, 参加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衔接专业学习的学生, 必须是衔接院校中参加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入学考试且被正式录用的在校学生及自考生, 遵循个人申请、学校批准的原则参加衔接专业的学习和考试。职业教育的学籍仍由其所在读中职或高职院校管理。参加取得考籍后, 建立考籍档案, 同时按自考生进行考务考籍管理。

(五)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在衔接的过程中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 根据省考试院制订的关于衔接工作的专业考试计划为依据做好试点工作, 在衔接试点的工作中, 四川大学及各衔接院校均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 各项工作均有专人负责, 以负责日常的工作联系和落实。同时每个衔接院校每学期轮流举办一次教学研究活动, 共同探讨在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共同进步, 全面提高, 达到合作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陆松.试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融合[J].成人教育, 2009, (6) .

[2]张君第, 贺庚英.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策略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 2009, (2) .

[3]韩宇, 卓长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教育相沟通的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 2009, (6) .

试论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与自学 篇10

21世纪以来,知识的更新和信息的爆炸性增长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知识、文献和信息聚散地的图书馆,正逐步由传统型向信息时代的新型图书馆转变,其服务范围、服务方式、服务手段、资源形式、管理模式及用户的信息行为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而言,仅仅拥有某一专业、单一学科的知识远远不能胜任时代赋予的使命,为适应新时期图书馆事业的变化,图书馆员必须具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必须不断学习进步,而比较现实而有效的途径就是继续教育与自学。

一、继续教育必须与馆员的知识结构统一

一般而言,图书馆员应具备如下知识结构:

(一)图书馆情报学专业的知识和理论

图书馆情报学理论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和人类认知过程的研究。具备丰富的图书馆情报学专业的知识和理论是做好馆员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图书馆工作的性质也决定了图书馆员必须具有雄厚扎实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目录学、信息学等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造诣,具有扎实的检索功能和较强的综合分析、应用、开发能力。

(二)计算机和外文知识

21世纪的图书馆是“馆务内容信息化、馆藏文献多样化、资源共享网络化、管理手段电子化”的现代图书馆。这就要求馆员不仅要进一步巩固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而且必须尽快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能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电子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存储、组织传递和开发应用。因而,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也成了馆员的必备素质。

同时,外文知识也是当今图书馆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外文的必要性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图书馆有馆藏的外文文献,要开发利用这些文献资料,工作人员必须有一定的外语水平。

2. 计算机中某些操作往往采用外文进行标识和说明。

3. 互联网带来了大量的国外信息资源,不仅为全球的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而且要求馆员在国际互联网上与世界各地交流和传递信息,开发网上信息资源,及时跟踪国外最新科技、管理等方面最新的发展动向,为读者用户提供更高层次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

4. 当前国际间图书馆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密切,各语种各类型的文献信息大量出现,所有这些都要求馆员必须掌握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这是时代发展对馆员的一项基本要求。

(三)其它学科的知识和理论

其它学科主要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图书馆员对于其它学科专业知识的了解,不要求其一定要达到专业水平,而作为知识信息资源的管理者,必须对各学科文献内涵有个概括性的了解,而且至少对其中一门或两门专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这可以很好地满足工作人员各自的兴趣、爱好,加深其对图书馆专业的理解。如一个馆员如果对文学、艺术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他就会经常留意相关的书目、文献和信息,对学术动态也会有敏锐的反应,并能主动地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甚至进行一定的研究,为读者提供更及时、准确、全面、高层次的服务。

综上所述,馆员的继续教育不仅是为了文凭而去继续深造的,而且是有的放矢、有专业选择并结合个人兴趣的。与馆员的知识结构保持统一,继续教育必须与图书馆的服务领域的要求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加直接地为工作所用,提高服务水平。

显然,继续教育的好处在于不断提高馆员的学历水平,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及自身综合素质,对图书馆整体建设有益无弊,对整体服务质量的建设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

二、自我学习的必要性

自我学习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好比一个庞大的难以穷尽的建筑体系,只要意志力尚可,这个任务就可持续终身。但对个体而言,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继续教育的基础上,馆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莫过于自学。

图书馆馆员是文献与读者间的纽带,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馆员的知识结构是否完善,能否及时更新知识都直接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网络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原有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和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已不可能仅靠青少年时期在校学习获得的知识享用终身,知识更新的速度和信息爆炸性增长的日益加快,迅速使人觉得远未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它促使人们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掌握新的技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自我学习是馆员完善知识结构,成为现代信息复合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自学与继续教育不同,自学是主动的,教育是被动的。自学是出自个人的内在需要,外部力量虽然客观存在,比如工作要求等,但起作用的则来自内因,即个人改变现状的愿望;继续教育则是出自外界对个人施加的任务,比如单位统一要求任职的最低学历要求等,馆员为了稳住工作而必须参加。另外,继续教育有时间与专业科目的限制,而自学则不然,是随机性的,可根据个人喜欢自由调节学习方向、学习内容。目的也各有差异,至少自学不一定跟文凭挂钩,但继续教育则是有学历文凭目标的。两者又互为兼容,可以彼此混合进行,但继续教育可以包含在自学范畴。总之,自学比继续教育更重要,更积极,更人性化,也更有效。

三、自学的方法、途径

自学的方法、途径很多,因人而异。一般而言,自学过程中要注意如下三点:

(一)自学要按目标按计划进行

目标计划应根据馆员自身的知识结构、专业、职务、年龄结构等情况,以个人发展和工作实际需要为核心,制定的学习计划要有区别、有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水平,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奏效,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持之以恒,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完善,成为图书馆事业的有用人才。

(二)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可分几步,对于尚未取得学位的人员,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报考各种成人教育学习自考班;对于已具备一定学历的馆员,应根据工作需要,要求他们选修一些相关课程,取得双学位,改变单一的知识结构;有潜力的图书馆员可选择外出进修,或图书馆内部统一安排在职短期培训;有意经常参加各种专题讲座;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远程教育等。总之,馆员在工作、学习之余应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重学术交流

实践也是学习。馆员可在工作、学习中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发现问题及时与同事交流。抓住馆际间的合作机会;利用现代化图书馆得天独厚的信息资源;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珍惜学术间交流等方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目前,我国图书馆人员在社会上的地位不高,在用人机制上还没有全国性的法规作保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专业人员制度,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从学历还是职称人员的比例都没有达到要求。许多图书馆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想谋求发展,但缺少技术人员、管理员、专业人员,人才成了制约图书馆发展的瓶颈。靠大幅度裁员,“换血”解决人才问题并不可行,当务之急是对现有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因此,领导应高度重视馆员的继续教育与自我学习,转变观念,从人才培养关系到图书馆发展全局的角度来认识馆员继续教育与自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总之,领导应依据本馆的具体工作需求,科学地制定出长期和短期的馆员教育和培训计划,使教育与培训从分散的、随机的走上制度化的宏观管理轨道。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因势利导,结合工作岗位的不同特点,加以具体细化奖罚制度,充分调动馆员力争上进的积极性,促使大家努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做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员,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尹新源.终生学习与图书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3, (1) :18-19.

终身教育与自学 篇11

〔中图分类号〕 G72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7(A)—0006—02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探讨的核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如独立自主确立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掌握小组、团队、个人学习的不同方式,学会自我考察学习的效果和调整学习的目标与进度。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基础条件为帮助学生搞好自主学习,我校在每学期开学时,为新生提供包括文字、音像教材、开放教育学生学习手册、网上学习指南、电大网址等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本校能够提供的网络环境、教学资源等学习条件向学生公布,提高网上实名注册率。为使新生尽快了解开放教育的学习意义和特点,掌握学习技能,我校坚持每学期做好开放教育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讲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学籍管理和学习方法,讲教育管理和教学、学习支持服务。通过这一系列的新生入学教育,使我校大部分学生在入学伊始,就对开放教育的性质,怎样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索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提高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利用率根据我校学生分散、不便集中的特点,我们采取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是集中面授与学生阅读文字音像教材相结合,以阅读文字教材为主,组织学生到校集中上网或学生自主上网学习,以学生自主上网学习为主。其中,对网络环境较差的地方,我们不定期派教师去当地组织学生面授。为了推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我校组织教师集中上网解答学生的学习问题。通知学生不定期上网与教师交流。任课教师收集教学资料,丰富电大在线的自建资源,以方便学生的网上学习。坚持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供给,按本校的常规模式,从中央电大购进教学光盘,学校专人刻录后,随文字教材一同发放到学生手中,形成了畅通的资源供给渠道。基本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及时收集网上的教学信息,参加网上BBS教学活动,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主动。

组织学习小组活动依据学生所在行业、地域、兴趣、特长或自愿结合等方式组成学习小组,定期组织活动,使他们在小组活动中,通过观察、商讨、评价和合作,彼此了解、增进友谊、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学生在自主学习环境中主要通过探索和交互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有效学习,使自主学习得到快速的反馈,因此,学习者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每选学一门课程都要按照课程设计和教学流程的安排,参加学习小组的活动。其他几种自学方式和辅导方式均可在小组活动时同步采用。学习小组活动涉及的时间、内容、知识点、媒体方式、学习效果等因素,都必须进行如实记录,并由辅导教师评定后,记入形成性考核成绩。

对学生实行分类管理对开放教育学生进行全面、认真、细致地摸底调查,在摸清学生现有学习条件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分类管理。对具备网上学习条件的学生,要求他们必须每周上网学习,参加讨论,观看教学计划安排的直播课堂录像资料,班主任要定期检查学生对要求的执行情况,要有记录,作为开放性考核的依据;对家庭和单位没有上网条件、但能够到学校或其他地方上网学习的学生,学校将为其提供上机学习的机会或就近联系价格优惠的网吧,创造上网学习的条件,参加直播课堂的学习;对没有条件上网学习的学生,要求他们必须参加直播课堂的学习;对既没有上网条件又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面授的学生,学校要将网络上的各种教学资源和信息,通过印发教学资源信息资料的形式发给这部分学生,要求他们必须自觉地坚持自主化学习,定期檢查他们的学习笔记和作业,作为学生学习方面的一种补救措施。

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远程开放教育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利用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优势,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进程的教学活动,构建一个人性化的资源供给体系,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合适的课程,在老师指导和同伴协作下自主学习,获得个性化发展,要尊重学生不同智能组合和学习风格,强化个性发展。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尽早发现学生的特长和潜力,并以此为切入点,因势利导,用个性化、人性化的方式,为每一位有着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提供适合而多样化的学习支持,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自主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信。

终身教育与自学 篇12

一、乐观的发展机会

(一)国家政策:自学考试教育发展的方向导引

1.党和国家高度关注自学考试教育的发展。针对我国的现实国情与社会发展,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论断和“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并先后下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自学考试教育的相关任务、地位及作用。我国要强大和富强,只有大力兴办教育,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建立自学考试教育制度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要在今后长期坚持下去的一项重要国策。

2.我国正在根据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这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教育被置于重要的位置。全体人民只有享有良好的教育,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才能造就更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才能构建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此奋斗过程中,各级各类教育形式包括自学考试教育都将找准自己的定位和使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自学考试教育向农村延伸的政策壮大了自考队伍,寻求了新的发展方向。实施面向农村发展战略,是自学考试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继“九五”把自学考试教育向农村延伸定位为“重要发展方向”之后,国家又将其确定为“今后发展的重点”。自学考试教育从开考专业、报名方法、考试措施、助学辅导、成绩公布等向农村地区的倾斜和全方位的服务,使得自考的队伍逐渐扩大。据统计,在部分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民报考人数已经接近总报名人数的15%~20%。

(二)教育改革:自学考试教育发展的背景支撑

1.我国正在进行一场广阔而意义深远的教育改革。

上至高等教育,下至幼儿教育,都在开展不同程度的变革,这无疑为自学考试教育提供了发展的契机。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提倡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做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进行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中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为自学考试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国家政策规定,要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我国受过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将会成倍增长。受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师资力量、资源利用等的限制,仍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进入不到普通高校学习,而选择依靠自学考试教育来圆其大学梦想。高中阶段教育的大发展将为自学考试教育的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

3.普通高职学生成为自学考试的重要生源。

由于目前的就业压力较大,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受学历的限制难以找到工作,他们中的一部分将通过自学考试获取更高的学历或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

(三)社会发展:自学考试教育发展的时代演绎

1.知识经济时代为自学考试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速,科技知识总量不断增长。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掌握社会发展所需的全部知识。社会成员必须通过自学考试教育等继续教育形式接受进行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另一方面,通过自学考试接受高等教育,可以学习高等知识,掌握高等本领,从而在社会中具备市场经济意识和职业开发能力,使自己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不至于落伍或被淘汰。

2.高教大众化为自学考试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享有的特权,而是逐步转变为多数人的权利。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有了更加迫切的需求。中国目前对普通高等教育的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尽管高校扩招对于自学考试教育造成了竞争冲击,但仍有大量落榜生需要继续学习。

3.信息网络的普及为自学考试教育拓宽了新的天地。

在21世纪,传统的自学考试教育助学形式将被网络化、信息化的远程助学所取代,网络化学习将逐渐成为自学考试教育的主要自学手段。自学考试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有机结合,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助学辅导、测评考试、成绩管理中将得到充分运用,现代化开放式的自学考试教育自学服务与助学系统将逐渐建立起来,从而为各类人群、各种行业、各种领域插上知识获取与能力提升的时代化的飞翔翅膀。

(四)自身特色:自学考试教育发展的显著优势

1.自学考试教育具有开放教育的特征。

自学考试教育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社会的先河,建立了一整套适应市场经济的开放式运转机制。表现为:入口开放,报考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学习过程开放,自主决定继续学习还是退出自考;考试课程开放,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报考课程门数;学习形式开放,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助学辅导开放,有关学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可举办形式多样的社会助学活动。

2.自学考试教育具有继续教育的特征。

自学考试教育是实施继续教育、解决工学矛盾的最适当的教育形式之一,是强化继续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其继续教育特征主要表现在:考试自学统一化,以考导学,以考促学,遵循国家考试标准;助学活动社会化,助学者不是单个老师,而是一个组织或专家系统;学习能力持续化,以自学为主要学习方式,更能增强自考生的继续学习能力与学习精神。

3.自学考试教育具有终身教育的特征。

我国自学考试教育延续了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特点,表现在:它为在职人员和非在职人员开辟了一条广阔的学习渠道,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匹配,形式灵活多样;开放式、网络化和社会型的服务体系使人们随时随处都有机会学习。因此,对于自考学习者来说,只要保持学习的欲望,具有相对有效的时间和空间,自学考试教育都会为任何一个求学者提供学习的机会。

二、严峻的现实威胁

(一)教育压力:自学考试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1.自考生源逐渐减少。

随着我国高校连续扩招、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参加自学考试教育的人数出现下滑趋势,其中来自中等学校毕业生的那部分生源明显减少。如2002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高达320万,在校生数已达1 500多万。与之相应,自学考试教育来自中等学校毕业生的应考人数,2002年比1999年减少了60多万。据预测,今后几年,这部分考生数还将进一步减少。

2.其他教育形式竞争加剧。

自学考试教育尽管有着比较优越的发展历史,但越来越面临着开放教育领域中其他教育形式的竞争。首先是民办高等教育的盛行,它们规模庞大且在校学员数量众多,大多能够独立颁发国家认可的学历文凭。其次是以现代远程为基础的网络大学(学院)开始发展,其开放性特征能够吸纳社会上有志于求学深造的各类人士。另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力发展、广播电视教育的逐步开放、成人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等也对自学考试教育形成严峻的挑战。

3.自学考试教育助考资源短缺。

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学校的角色随之发生重大转变:由先前政府的附庸转变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自学考试教育调用学校教育资源的行政手段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受到限制。自学考试教育将不得不转变依靠主考高校制订和掌握考试标准和考试试卷,依靠中学组织考场等一系列行政做法。这无疑是对制度发育还不够完善、机制尚不够灵活的自学考试教育的重大挑战。

(二)社会形势:自学考试教育发展的客观瓶颈

1.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牵制。

面临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教育行业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渠道,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学考试教育能否顺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时代需要,及时完善自己的运行体制,特别是强化管理手段的信息化,推动服务体系和助学体系的网络化建设,等等,这都是自学考试教育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中应该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2.国际教育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达国家的各种教育机构纷纷打入中国的教育市场,使自学考试教育遭受一定的冲击。一方面,境外教育机构在通常采用合作合资等形式进行办学,直接与我国教育机构包括自学考试教育机构进行竞争。另一方面,境外考试认证机构纷纷进入我国,采用各种形式举办国际教育机构和跨国公司普遍认可的学业证书、职业或技术证书考试,使自学考试教育的学历和非学历证书考试承受一定的压力。

3.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动。

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使自学考试教育的定位方向和努力重点发生变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全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党的十七大将优先发展教育、建立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列为改善民生的议事日程。因此,加快发展自学考试教育,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劲的人才资源优势,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先天缺陷:自学考试教育发展的致命因子

1.管理体制相对滞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自学考试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日趋明显。首先,教考分离原则导致教育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师生当面交流、实践技能操作和校园文化熏陶比较欠缺。其次,自学考试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教育和考试规律,而按照普通教育的办法去维护管理,其自身特色与优势难以凸显。再次,标准与要求较高,过关率较低,毕业周期较长,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着自学考试教育的持续发展。

2.专业课程设置陈旧。

自学考试教育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因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而显陈旧。究其原因,一是专业课程设置脱离不了普通高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窠臼,没有与时俱进的发展特色;二是没有进行大胆淘汰,某些专业和课程设置日趋老化。三是缺乏以质取胜的课程质量意识,专业课程重复设置较多且不均衡。以质量为生命线的自学考试教育正在经受其专业课程设置的严峻考验。

3.社会助学缺乏规范。

社会助学是弥补自学考试教育管理体制的不足、提高自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自学考试教育的助学管理缺乏规范,表现为:第一,监督和教学评估机制不健全,助学活动中存在着助考不助学的情况。第二,片面强调课程学习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自考生的国家思想意识和社会道德信念薄弱。第三,助学师资、硬件设施、管理水平、收费标准、规模大小等参差不齐,逐步弱化自学考试教育的社会助学功能。

摘要:自学考试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现实中,自学考试教育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和前所未有的现实威胁,但机会大于威胁。对此,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自学考试教育,抓住机遇,正视威胁,不断探寻自学考试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之路,促进自学考试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自学考试教育,机会,威胁

参考文献

[1]郑绍玲.开拓创新抓住机遇迎接新世纪对自学考试的挑战[J].贵州教育,2005,(10)12-13.

[2]赵亮宏.抓住机遇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J].中国考试,2003,(9)4-6.

[3]殷杰兰.新世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2,(4)56-57.

上一篇:风力发电机组安装下一篇:室内设计中的色彩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