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论文(精选12篇)
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论文 篇1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落实素质教育, 以提高学生身心发展为根本宗旨的今天, 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笔者认为, 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才能更好地促进对大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培养。
一、满足大学生对运动的多方面要求,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前提和基础。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 以及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体育课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兴趣的, 而且能够选择一两项来进行身体锻炼。但是, 由于传统的体育课的教学时间固定, 内容单调重复, 缺乏新意, 学生不能自由选择教学内容和进度, 学生渐渐对体育课的感受性降低, 慢慢失去了兴趣。体育教学要不断的改革创新, 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以满足大学生对运动的多方面要求, 在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前提下, 给大学生以较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在课程设置上要灵活, 开设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必修体育课、任选体育课以及体育理论, 满足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的需要。在课程内容和时间的设置上, 学生可以随时自由选择, 自己决定上课的时间、活动内容、活动进度和锻炼方式等, 以基本上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 主动锻炼身体, 学习体育知识, 养成锻炼习惯, 在运动中获得快乐, 得到乐趣, 激发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只有在学校期间打下自我科学锻炼的基础, 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我们的全民健身运动才能得以健康稳定发展。我们知道, 大学期间的体育锻炼主要以自我锻炼为主导与体育老师的指导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认识能力, 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 充分激励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大学生的运动兴趣, 促进大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 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大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 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主动积极的锻炼, 从而使大学生自我锻炼成为真正的自主活动, 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 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 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 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使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1、转变教学观念, 使锻炼由被动变为主动。
当今的教学观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使学生生动活泼、创造性的进行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对教师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上要有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大学生的“学”为主,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学习潜力, 使他们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变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从教师的教授、指导到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指导练习, 培养主动探讨学习和怎样学会的能力。教师应该给大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力, 让他们对于“学什么、学多少和怎样学”享有发言权,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方式, 有自主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的空间, 使大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 如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 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 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的现代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 其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体育教学可利用现代化设备,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如教师在一节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 并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教学。这样, 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 使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性。又如, 现代多媒体的体育教学方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 它是用光、声、音像等多种手段取代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 作为体育科目, 特别在体育理论课上,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和教学方法, 更加形象、生动的进行讲解、示范和演示, 并将近期发生的体育事情更直观地搬上讲台。如体育保健知识、奥运知识、各项大型比赛等体育信息、知识, 及时传播给学生, 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 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 丰富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激发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使他们由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 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全过程, 教学效果比以往更加突出。
三、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为学生终身体育培养建立良好的基础
体育教育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终身体育教育意识, 并努力更新知识, 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由过去的侧重传授运动技术转变为加强现代化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的传授;由“技术型”向“智能型”转变, 由传习运动技艺向终身受益的体育教学转变。教师成为大学生进行体育实践的组织者, 大学生科学锻炼的咨询者和指导者。在体育教育过程中, 教师还要善于应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 发挥学校体育的多种功能。在教学中, 教师能够因材施教, 使的大学生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 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为大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有机地联系起来, 在教学中克服只重视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而轻视科学体育理论指导的思想, 结合身体教育与心理教育进行教学, 加强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加深学生对终身体育的理解,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正确观念、兴趣、习惯与能力, 特别强调培养他们因地制宜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在学校体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 体育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为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建立良好的基础。
总之, 终身体育不仅是人们个体发展的需要, 也是提高全民族体质的需要, 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体育, 不仅对学校体育作用、目的以及对教师产生深刻的影响, 同时也将对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教材产生深刻的影响。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实施了终身体育锻炼的培养, 能更好地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 使大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或有“多技之长”, 达到锻炼身体, 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从而养成并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宋为民.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1999.2.
[2]李素玲.学校体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河北高教研究, 1996.1.
[3]贾卫国.浅谈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体育研究, 1989.6.
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论文 篇2
关键词:大学体育论文
摘要:高校体育教育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的重要一个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大学体育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仅只是传授基础的体育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打破传统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基于此,本文笔者着重探究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体系;终身体育意识
所谓终身体育主要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思想意识进行贯彻一生的体育锻炼与学习的过程。其中,终身体育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自然也成为了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并且与终身教育相同,都是根据自身意愿而进行的,且大部分都是在没有老师或课程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下面就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进行具体论述:
一、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
终身体育与体育教学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使人们的身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人们从事其他活动打下身体基础,进而使人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人们通过进行体育活动,能够让人们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尤其是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丰富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通过体育锻炼,能让人们心理压力得到缓解,继而有益身心健康。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发展并推广终身体育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我国开展全民体育的成效远不如欧美国家,人们身体的整体素质都不高,而在欧美国家,不仅有完善的体育环境,并且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日常体育锻炼活动中。较之我国,学生在进入高校后边产生了倦怠感,不仅针对学习,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度也很低,并没有高中阶段那种“敢闯敢拼”的精神。同时,由于受到外界各种条件的干扰,以及缺乏锻炼的环境,导致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呈现出下滑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已刻不容缓。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途径
学生要想接受最正规的体育训练,获取最完整的体育知识,高校体育课堂仍是最关键的场所。所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日常体育锻炼中去,只有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以及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本文与高校体育教学实验有效结合,提出一下几种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一)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尊重终身教育的客观实际
高校体育教学在设置课程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客观实际,做到合理设计、科学安排,才能为终身体育教育的进行提供最基础的条件。此外,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其需求,创新现有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促使体育教学能顺利开展,让学生的体能得到强化训练,大大提升学生身体的综合素质。同时,让大学生在接受体育理解知识教育和运动技巧学习之后,逐渐形成自主锻炼的好习惯。除此之外,在大学体育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做到以人文本,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使其体育特长得到发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只有引起学生兴趣,才能让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首先明确学习体育的目的,教导学生正确理解学习体育所具备的社会意义与个人意义。同时,将之与其他文化课程结合到一起,让学生理解到只有良好的身体,才能给日后学习或工作打下基础;其次,需让学生了解到自身才是课堂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应该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激活。并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培养出好学气氛,只有有了兴趣才能唤醒学生自觉性,进而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促使学生学好体育,才能够促使学校真正成为推动“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场所。
(三)改变传统体育教材内容,养成体育锻炼良好习惯
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教育多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而学生的首要任务在于掌握运动技术,这虽然能使学生对技术价值的追求得到满足,但却没体验到体育中的游戏、娱乐、健身等价值。在传统体育课堂中,学生因要完成各项考核,迫使其将体育视为任务去完成,在给学生造成一定心理压力的同时,还让学生失去了在体育活动中得到的满足感,更谈不上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了。现代体育正是秉承休闲、娱乐、健身的理念在发展,比如攀岩、乡村赛马、体育保健、溜冰蹦极等等。而如田径、体操、篮球、排球等传统体育项目已不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这些项目难度大,且要求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项目也过于单一,不仅让学生有枯燥乏味之感,有反感甚至消极情绪产生。曾有这样一想研究调查:游戏、健美操、舞蹈等健身性的体育项目与体操、田径等锻炼体能以及具有竞技性质的体育项目相比,前者明显广受好评,其“支持率”也高达85.2%,而后者仅占9.5%和8.4%,究其原因在于前者难度相对较小,易于掌握,并且对健身以及乐心都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还有一项调查表明:篮、网、排球等具备技能性的体育项目,其支持率也大幅高于传统体能体育项目,其分别支持率也为70.1和10.5%。传统体能性体育项目内容过于单一,且缺少智力型是主要原因。这就给目前从事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应顺应现代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传统体育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不仅要将学生终身体育的需求作为其考量标准,又要兼顾体育项目的趣味以及娱乐性,增加部分难度适宜且有关终身体育教育的项目,如健身性与技能性体育项目等,让学生能从体育锻炼中感受快乐,进而能自主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长久下来,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便会逐渐养成,并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此外,教师在安排日常教学内容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运动特长以及身体素质等等,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通常情况下,拥有良好身体素质与技术的学生在训练时会越练越起劲,兴趣也越来越浓厚,针对词典,教师应以更高的标准作为其要求;相反,针对身体素质一般且技术比较差的同学,教师要适当放低标准,降低其技术难度,并添加一些辅助性的训练,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最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针对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教师应加以包容,并且努力寻找学生身上“闪光点”给予表扬,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还能促进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四)开展多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大学生的体育能力
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生体育能力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课堂体育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充分的自主权、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是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也因此,学生也热衷于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则可充分利用这一特质,开展各项活动,并营造出体育锻炼氛围,借此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会到运动所带来的趣味,不仅能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还给他们各方面体育能力的发展带来帮助。具体说来,体育能力主要囊括了一下四个方面:一是运动能力。各高校应结合其实际情况,开设娱乐、健身、达标与保健能不同类型的课外体育活动,并有专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则结合自身兴趣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这样才能投入自身全部的热情到日常训练中,提高自身特长,并使自身的运动能力得到培养。二是组织能力,通过开办与体育项目相关的社团、俱乐部等。并成立协会,再由协会组织全体大学生均能参与的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凭借有计划、有目的的竞赛活动组织,不仅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其组织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多参与社区活动个,让学生做到自己运动同时指导他人,使高校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发挥,既为学生实践体育提供了平台,又为全民健身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三是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意外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运动生理、保健、损伤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面临突发情况时能及时处理或自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为登山、徒步、攀岩等新兴运动在高校的普及与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四是体育评价。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体育实践中去,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将实际与理论相结合,以增长其体育评价能力。总而言之,广发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课外生活得到重拾,还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了培养。为学生从事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三、结论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探析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3-0079-02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体育是终生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锻炼的前提。
一、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体育意识是对体育有目的的自觉反映,体育意识有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培养体育行为。自觉的体育意识可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自觉地调整运动手段、方法、时间等,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保证自己体育爱好,锻炼习惯的连续性,实现与终身体育的接轨。
二、终身体育的有关概念和主要范围
(一)终身体育的有关概念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各种教育的总和。终身体育锻炼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贯彻一生的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活动的过程。终身体育锻炼者是指意识到自己的一生必须坚持不懈的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人。终身体育教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它是自发自主的教育,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教师、没有体育课作业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根据各自的主观条件自主进行体育锻炼。
(二)终身体育的主要范围
终身体育的主要范围包括:
1.长期不懈地坚持体育锻炼。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有1小
时的锻炼时间;学生毕业后,每周参加体育活动3次,每次30分钟。锻炼者能积极地、长期地坚持体育锻炼。
2.体育兴趣浓厚并稳固持久。在校期间,学生表现出对体育有极大的热情和毅力;走上工作岗位,表现出对一个以上体育项目感兴趣,并长期坚持锻炼。
3.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在学校通过体育教学懂得体育锻炼的价值、身体锻炼的原则和方法;走向社会,通过多种途径接受闲暇体育教育、竞技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
4.参加体育活动时总体感觉好并伴随快乐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教学产生快乐体育的情感体验;进入社会,在身体活动中消除忧郁、烦闷等不良心境,产生愉悦、爽快的情绪感受。
5.把体育活动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校内外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离开学校能够继续经常从事有益的体育活动,将体育看成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一)从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可趋向某种事物并由此能获得情感满足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有由事物或行动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也有由事物或行动的目的和任务引起的间接兴趣;有产生于活动过程而在活动结束后即消失的短暂兴趣,也有成为个人心理特征的稳定兴趣。直接体育兴趣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一旦产生这种兴趣,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间接体育兴趣是指学生充分认识练习的意义,对体育效果感兴趣,它离不开自身的意志努力。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应从教育引导入手,一是加强体育知识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参加锻炼的价值,加入到锻炼的行列;二是树立正确的目标,对已形成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保持稳固的兴趣。
(二)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育教学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如:教师在一节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切到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演示,甚至可以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练习的动作录下来进行讲评。这样,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结合,呈现出多样性。又如: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使学生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使他们从小喜欢体育,乐于体育。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体育兴趣的培养,需要通过实际锻炼加以维持和巩固,没有实践活动,任何兴趣都难以产生。兴趣产生于活动对象的持续接触,只有持续的接触,才能产生心理相容。在持之以恒的锻炼中,才能看到锻炼的作用与效果,才能对体育及其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形成稳固的体育兴趣。
(四)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强终身体育意识及兴趣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制定计划、积极组织和参加群体活动、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指导等能力,多途径、多渠道地培养学生自觉地锻炼身体。
四、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一)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
要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体育意识,体育宣传工作是培养学生自觉地参加各种课内外体育活动,实现家庭、社会参与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站、多媒体等宣传阵地,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定期举办体育知识讲座,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学校举行运动会等活动时,可特邀家长和企业、单位共同参与竞赛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以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的联系,扩大学校体育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体育媒体的作用,不断增长学生的体育知识并开阔眼界,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二)激发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动机
动机是推动和指引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因,目标则是通过活动最终期望获得的具体结果。体育锻炼是一定动机唤起,并指向一定活动目标的行动过程。动机和目标是唤起人们参加体育活动,坚持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学生的良好体育动机还需要靠有意识去培养。首先,教师要从激发需要入手。学生对体育没有需要,或者主观体育意识极低,无法形成积极的体育动机。体育教学要激发体育需要,传授终身享用的体育保健知识与方法。其次,教要创造环境,形成产生动机的诱惑。只有具备满足需要的环境条件,需要才会转化为活动的动机。最后,让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良好的体育动机,产生浓厚的体育兴趣,才能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
(三)严格管理
严格管理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环节。现在中学生独生子女多,从小娇生惯养多,又加上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因而在学习中怕累在教学中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不准迟到早退,无故旷课、有事、有病必须请假;做练习或教学比赛时必须按照要求与规则进行,不准弄虚作假,投机取巧;要互相鼓励,同心协力争取胜利,天气不好,起风、小雪、小雨也坚持室外上课。冬天不准戴帽、手套、围巾上课,夏天有意识,适当地在太阳下上课,更不允许学生随意躲在树荫下乘凉和闲聊,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更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早操每天有生活管理员点名,课间操有体育教师随机抽查,值日领导监督。这样使学生每次必到,有意识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持久性。
五、利用学生“四好”心理特征,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习需要合理利用学生的好动天性产生学习愿望
青少年生长发育旺盛,精力充沛,活泼好动。体育课的身体练习最易于学生好动的天性产生“共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合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充分运用体育教学因势利导地进行多种不同的练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运动能力,把他们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使之对体育产生一定学习愿望。
(二)正确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生直接体育意识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常有强烈的好胜心理,他们一听到比赛,就会摩拳擦掌。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利用学生这一好胜的心理,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教学比赛,设计一些趣味较浓,竞争较强的游戏,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在乐趣中巩固形成直接的体育意识。
(三)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学心理,培养间接体育意识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学心理,一方面加深体育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从对运动本身的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正确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其明确体育学习的意义。把对体育学习兴趣与社会要求联系起来,促进他们把对体育的兴趣由乐趣向志趣升华。
(四)积极开展各项竞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师是各项竞赛的组织者,不仅要组织校内各项比赛,如,篮球、排球、足球、拔河、乒乓球、跳绳等等各项比赛;还要组织学生走出去,向外学校学习先进经验,扩大学生的视野;还要组织请进来比赛,让学生们增长见识,通过较内、校外的各项比赛,使学生们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主动,逐步培养学生们锻炼的主动性、独立性、持久性,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
(五)抓住根本,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促使学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根本。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认为,要将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自我纠正等方面的自我调控能力。这将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浅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篇4
一、终身体育的意识概念及其构成
1. 终身体育的意识概念
终身体育的意识是指人们对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认知、习惯和能力的总称。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内隐性、客观性、社会性和能动性。
2. 终身体育的意识概念构成
终身体育的意识包括健康意识、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三个方面。
(1) 健康意识。有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 并能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确立适合自己锻炼身体的项目, 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2) 体育知识包括生理卫生常识、体育人文知识、体育锻炼常识三个方面。具体地说就是初步了解人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基本的生理常识;了解体育活动对人体生理、心理健康的作用;具备对体育赛事的欣赏能力和初步评价能力等。
(3) 体育技能是指学生应在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 熟练掌握两种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提高自身的锻炼能力;掌握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安全的体育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二、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原因
1. 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
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 是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终身体育思想是把人一生的身体锻炼问题看成一个系统, 把学校体育看成人一生身体发展的子系统。它把学校体育的视角从关注学生的当前扩展到关注学生的未来, 甚至终生。它也体现了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2. 当代大学生个体发展的新要求
(1) 大学生个体主观需求
从大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 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已基本形成, 并日趋成熟、稳定, 他们对在中学阶段所接受的体育教育的认知、目的和意义有了一定的水准。在大学阶段的体育教育中, 更热衷于追求个性化的体育需求。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从个性化的体育需求向终身体育方向发展。
(2) 社会发展对当代大学生个体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 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归纳为健壮的体魄、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健壮的体魄应当是体质良好、体能全面、自理健康、道德高尚。当代大学生的个体发展, 只有顺应时代的要求, 在进入社会后, 终生从事体育锻炼才能维持机体健康。
三、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方法与措施
(1)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比如, 组织校园体育节活动, 在体育节期间, 利用课余活动时间, 开展体育文化宣传教育、体育比赛、体育专题讲座、体育图片资料展示等活动, 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组织好课外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提高同学们的锻炼意识和积极性;上好体育课, 充分利用体育课时间, 加强体育技能的学习, 介绍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内容, 从而增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2) 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体育锻炼意识。充分利用校报、橱窗、广播、互联网等形式, 形成宣传网络, 优化体育宣传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运动会、各类运动比赛、体育知识竞赛、体育专题讲座等) , 使同学们置身于一个自然和谐的体育环境氛围中, 让体育锻炼意识通过各种活动自然渗透到每个同学的心中, 使同学们了解体育、认识体育的价值、自觉把体育作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 最终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
(3) 培养大学生观赏体育比赛的能力。观赏体育比赛, 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欣赏体育的重要手段。可组织专项运动讲座, 让同学们了解专项运动的基本规则, 学习技术、战术知识, 变“看热闹”为“看门道”。还可组织同学们观摩比赛, 在观看比赛前, 对所观看的运动项目的规则、技术、战术特点等作适当的介绍, 使学生在观看时熟悉比赛的内容, 激发学生观看的兴趣。
(4) 加强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改变固定的、缺乏多样性的体育课程体系, 建立以“终身教育”为主线的、内容丰富的、灵活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使同学们在情绪饱满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总之, 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既要关注同学们在校学习期间的阶段性效益, 又要追求同学们走出校门后的长远效益。就其培养过程而言, 激发运动兴趣是关键;关注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 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是根本;多渠道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 使同学们对体育的目的和意义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为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是基础;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培养同学们热爱体育活动和欣赏体育的能力是条件。
参考文献
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论文 篇5
郯城县庙山镇初级中学田士彬2011年7月26日 10:13 焦念勇于11-7-27 15:20推荐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构,要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适应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终身体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而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体育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也是终生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一.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终身体育是当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在现代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其最终目的是培养终身健身者.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初中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发展的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竞技体育”等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注重对运动技术的传授,对考试项目的测试,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及能力,忽视体育运动的过程,使学生的体育锻炼大多随着学生时代的结束而结束,对终身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目前初中生在校期间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很少.初中生对终身体育的观念及意识还未形成,因此学校应该多灌入终身体育的知识,更好地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法
1.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兴趣是对某一事物活动的积极表现的心理倾向,而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爱好是从事某种活动的程度,而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是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是体育锻炼的需要与行为的直接联系,是不需外在监督和个人意志努力即可实现的活动倾向.所以这三者都是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因素.2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
体育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是一门人体科学,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是以研究人的生长,发育健康等为目的只有在遵循人体自身运动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的身体锻炼对人体才有好处,所以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这一点,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理论教育是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正确的选用教材是关键,教材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到终身体育的教育.教材的安排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对生命的价值,要向学生传授锻炼原则,练习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及各类比赛的规则.只有重视对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的传授才能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因此学校体育必须把体育理论教育提升到应有的位置,而不只是作为雨天的教材,可有可无,加强理论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从而指导终身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构,要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适应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在体育课上,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学会自学,自练,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以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最终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夯实“健康”基础,成就“健康”人生
——小议学生需要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获得什么
刁镇中心中学焦洪涛
学习完了专题一的内容:学生需要在体育与健康课上获得什么?感觉真是受益匪浅,眼界又开阔了不少,对于专家老师的诸多理论与观点,我是边看边暗
自点头。我的认识远不如专家老师的认识有深度有内涵,但我做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依然想就这个专题谈一点自己的浅薄的认识:
首先,我认为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需要获得的就是两个字:健康。当然这个健康包括咱们大家都熟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是毋须质疑的,有人认为两者同等重要,有人认为现在的社会环境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而我始终认为在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上,学生获得的身体健康比心理健康更重要,许多年前有位专家老师曾举过一个例子,大意是:人的一生就好像
“100000000……”,“1”代表的就是身体健康,后面的“0”代表的就是你创造的财富呀,职位等等,只有你的身体健康了,你才有可能去创造后面那数不清的“0”,没有了前面的“1”作为保障,后面不管有多少“0”,依旧是毫无意义的“0”。专家老师的举得这个例子,多年来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而我也始终把这个作为我努力的目标与方向。当然我并不是说心理健康不重要,但是在体育与健康课上,我感觉它的地位不应该在身体健康的地位之上,最起码应该持平吧!我这么认为当然还有一个小原因,那就是在学生们的其他课程中同样可以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但却无法进行身体健康的教育。如果连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一共45分钟的时间,把心理健康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那我们又拿什么时间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呢?
其次就是对于专家老师提出的如何把“苦学”变为“乐学”,我是举双手赞成的。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在球场上挥汗如雨,却依然兴奋不已,为什么一说这节课咱们练习中长跑,却个个无精打采,谁又能说中长跑的训练比球场上的满场飞更能锻炼学生们的健康呢?所以对于体育与健康课上,对于那些学生不太
感觉兴趣的项目,有时候方法可能比技能与技巧更重要一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达到“乐学”锻炼身体的目标。比如,我在锻炼学生的灵敏性的时候,我会设计好多小游戏,比如“抓尾巴”,把一根跳绳折叠放在自己背后的腰带上,围在一个大圈中,听哨声,抓别人的“尾巴”,同时还要保护好自己的“尾巴”,所以这个游戏对于学生的灵敏,速度要求就比较高了,但因为好玩,有趣,学生们玩的是不亦乐乎,这样的锻炼方法在我们体育与健康课上应该是多多益善的。
再有,专家老师说在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以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加个前提,前提就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篮球技术的时候”可以用比赛的形式来加强一下。为什么加这个前提呢,因为我在学校带过女生篮球队,女生本来就对这种球类运动就不感兴趣,让这些还没有什么篮球基础的学生去打比赛,结果只能要么“抱成一团”,要么“拿着球满场跑”,篮球队里的学生都会这样,更何况班里那些与篮球几乎从不亲密接触的学生呢,这样的激发只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乱成一锅粥,能达到老师设定的目标吗?肯定不能。所以在篮球课上,基本的篮球技术做为基础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不能跨的步子太大,咱们老师不但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运球”?什么是“传球”?更要让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运球”“传球”等等的方法,等学生们把基本的技术学的有点意思了,再通过比赛进一步加强巩固技术,同时掌握一点战术策略,我觉得这才是我们篮球教学的大概程序吧!否则,我们的篮球课可能真的只是一场闹剧而已。至于如何让学生对于基本的“运球”“传球”等等的技术练习的有点意思,就又回到了如何把“苦学”变为“乐学”的观点上了,那就需要我们体育老师多动动脑筋了。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于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获得什么的一点小小的体会,不当之处敬请老师们指正。
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论文 篇6
【关键词】高校体育 终身体育 建议
【中图分类号】G8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222-01
一、终身体育的科学内涵
所谓终身体育就是体育锻炼和体育受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从人的生命周期来说,我们可以把“终生体育”定义为,人的一生中受到的体育教育和培养的总合。终身体育按人成长的顺序和接受教育环境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学前体育主要是儿童在家庭影响和家长帮助下进行的一些简单活动,教育的任务是保育和培育;学校体育是学校和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有目的教育,其目的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社会体育主要是由社会、单位或家庭组织的体育活动及个人的体育活动行为,其目的是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强身健体。
二、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为终身体育中间环节的高校体育的“奠基”功能在终身体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通过高校体育的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和竞赛活动促进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并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当中,得到最佳的放松与调解,在体育活动中充分享受清除活力。另一方面通过高校体育体育考核,对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进行系统量化评价,全面反映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以促进大学生了解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养成自觉进行身体锻炼得习惯,以达到真身受用和受益终生的根本目的。
三、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进入了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特别进入21世纪的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生产方式已经逐渐由过去的体力劳动为主过渡到以劳力劳动为主,不仅如此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强,这对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终身体育的特点和内涵,无疑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劳动者体素质适应现代化生产方式和快速紧张的生活节奏,每个社会成员都应保持良好的体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高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影响
1.对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
要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必须转变两个方面的观念。首先是要抛弃“体育运动只是一个人在一生中的一个短暂时期内进行的观点”,即阶段性体育的观点;确立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连结,成为终身体育入门期和基础环节的观点;其二是必须放弃学校体育就是要学生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的单纯肌肉作用的观点,即纯体力主义的观点;确立生命与健康第一是整个人体个性有机组成部分和支柱的观点,将体育从文化隔离的状况下解放出来,使之与人的和谐发展与社会进步密切联系起来。从追求短期的利益,向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的张其效益转变。
2.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影响
在体育教学中,应明确其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人才培养的过程。应改变体育教学是“学习技术,锻炼身体”的片面认识,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学中要把对学生的教育和学生体育能力的多元化培养放在首位,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和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对学生体育爱好的影响
要想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坚持从事体育锻炼和乐意接受体育教育,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出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没有兴趣一切都无从谈起。为此,学校体育必须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注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的需要的结合,进行多种灵活的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体育运动,体验从事体育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激发学生从事体育、学习体育的自觉性,促进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以达到“通过学生时代的体育运动和良好的运动经验,养成用积极快乐的态度渡过余暇”的目的。
4.对改进和充实教学内容的影响
学校体育必须改变教学内容往往以竞技运动为主线“蜻蜓点水”的状况。在学校体育,尤其是在中学以上阶段要选择一些具有延续性活动价值的运动项目,即“某些较不受年龄限制的运动,由于生理功能随年龄增长而衰退,对于需较高强度生理负荷的运动,可能局限于某一年龄阶段;反之,较低生理负荷的运动,可参与的年龄限制则较小”。在学校体育内容中可多增加一些个人活动项目,减少集体项目,并使学生掌握一两项形成专长的锻炼手段和身体娱乐手段。还有,为了提高学生将来从事体育的自觉性和自我锻炼的理性认识,学校体育应传授有助于学生终身保持健康的相关知识。
5.对体育技能培养的影响
终身体育能力是指个人具有自我从事体育运动的本领。学生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后几十年,一般都是在没有教师,更无体育课的情况下从事体育锻炼。他们将来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锻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体育中对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方法、保健和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自我设计、检查、评价体育锻炼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组织管理和集体运动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一两项体育技能和有效地创造和运用体育锻炼环境和条件的能力。
五、结束语
1.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以终身体育理念为指导,实现从“以发展运动技能为主的体育教育”向“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终身体育教育”的转变。
2.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保证体育教育的终身性、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林诗娟. 论终身体育[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3) .
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论文 篇7
一、终身体育意识概述
顾名思义, 终身体育可以理解为终生体育, 即让体育运动伴随一生。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 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 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 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 是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调查表明, 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女生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即使是参加体育锻炼的女生其锻炼频率不高, 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身体素质。由此可见培养女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成为当今高校体育教师的迫切任务。
二、形体舞蹈礼仪
形体美即女生的人体美, 是最自然的美。形体舞蹈礼仪即通过舞蹈锻炼的方式促进女生的形体美。舞蹈主要有人体各个部分的动作组合而成, 在直观上能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通过舞蹈能够向人们传达基本的思想情感, 并引起人们的共鸣。舞蹈是一项系统性运动, 能够让身体各个部位参与到运动中, 促进血液循环, 加速新城代谢, 不仅能够实现身体机能的提升, 还能促进身体不同器官的协调发展, 塑造出迷人的体型。礼仪是人们交往中的必备因素, 形体舞蹈礼仪讲究修于内而秀于外, 讲究心灵与外在的结合, 形体舞蹈礼仪不仅能够让女大学生具备独特的人格素养, 还能够提高其身形美, 提高身体素质, 是培养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
三、形体舞蹈礼仪对女大学生的意义
1) 形体舞蹈礼仪与女大学生终身体育。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形体舞蹈礼仪由于其所具备的的独特功效伸手女大学生的欢迎, 通过不同姿势的转换能够全方位提高女生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为女生塑造完美的体型, 并促进女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女大学生处于黄金年龄阶段, 仍旧处于意识培养阶段, 朝气蓬勃, 因此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最佳阶段。此时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有助于其走上社会后继续保持, 而形体美也是其保持终身体育的动力。
2) 形体美舞蹈礼仪对大学生心理上的作用。形体美舞蹈礼仪不仅有利于塑造女大学生的形体美, 还能起到调节女大学生情绪的作用。形体美舞蹈礼仪的动作设计主要根据女生生理特点而来, 其中很多动作能够控制身体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 刺进女生内分泌系统的平衡性, 并引导体内酵素、乙酰胆碱及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 提高新陈代谢的速率, 造成女生心理上的兴奋感, 降低内心焦虑感。由此可见, 形体美舞蹈礼仪在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建设方面同样发挥重要作用。
四、形体美舞蹈礼仪培养女大学生终身教育对策
(一) 培养对形体美舞蹈礼仪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也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女大学生的天性决定其不会主动参加到形体美舞蹈礼仪锻炼中, 教师必须通过相应的教学手段让女大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并将形体美舞蹈礼仪当作一项长期生活习惯。终身意识的树立并非喊几句口语那么简单, 必须做到思想上的根深蒂固, 因此一定的理论教育必不可少。教师在理论知识介绍过程中必须充分向女大学生介绍形体美舞蹈礼仪的优点, 尤其是在塑造身形美方面的作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对于女生而言更是如此。一些女生为了塑造身形美不惜利用节食这样的损害身体健康的方式, 不仅造成身体素质的不断下降, 还会造成面色饥黄, 影响外在形象。教师应该让女大学生明白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运动的方式塑造身形美, 针对女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其形体美舞蹈礼仪的兴趣。
(二) 利用激励制度促进女大学生练习形体美舞蹈礼仪
为了让女大学生自觉进行形体美舞蹈礼仪锻炼, 一个良好的体育气氛必不可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营造舞蹈学习气氛, 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女大学生展示形体美舞蹈礼仪的魅力, 通过视频中演员婀娜多姿的身形及有没得舞蹈动作吸引女大学生的眼球, 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放映供学生参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激励的话语鼓励女大学生, 帮助女大学生端正学习形体美舞蹈礼仪的态度。对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公开表扬, 利用学生间的竞争心理带动其他学生的拼劲。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锻炼计划, 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学习, 并定期观察成效。从最初形体美舞蹈礼仪基本动作的掌握到动作熟练度再到最后动作的优美度制定详细的练习计划, 让学生实现对自我的突破, 并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培养起终身体育意识。
(三) 利用实际效果激励女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女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拥有迷人的身材, 身材的保持离不开长期体育锻炼。最让女大学生心动的莫过于形体美舞蹈礼仪在自己身上起到塑造身形的实际效应, 教师在初期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各部位尺寸, 根据学生实际身体状况制定有效的舞蹈动作, 并在一段时间内监督女大学生的锻炼。练习是辛苦的, 只要坚持下来, 一段时间的努力必将取得一定成效, 此时再将女大学生原先的身体状况与现在进行对比, 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切实有效的方式以及女生心理特点的结合有助于女生在心理上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五、结束语
培养女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能够帮助女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掌握一定的舞蹈技巧, 丰富生活, 同时更加健康的进行日常生活和学习, 对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女生整体身体素质相对低下, 通过形体美舞蹈礼仪能够实现完美身形的塑造, 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养成健康的心理。女大学生通过形体美舞蹈礼仪养成的终身体育意识必将使其受用一生。
参考文献
[1]苗艳红.论女大学生在形体美舞蹈礼仪课中培养终身体育意识[J].音体美, 2011.
小议中学生终身体育 篇8
在学校体育中, 中学阶段也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因此在中学体育教育中,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使学生提高自我锻炼身体的能力, 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 适应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根据中学学生特点培养其对体育的兴趣
中学学生己进入成年阶段, 身体的正常发育基本结束。首先, 从生理特点来看, 肌肉力量增加, 心肺系统发育完善,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肺活量增大;神经系统发达, 兴奋与抑制过程均衡、协调、迅速。在这个时期, 其身体素质提高较快, 运动反应灵敏, 学习运动技能时间短, 且能参加各种体育运动项目, 锻炼的内容选择范围大, 如各种球类、武术、健美操、游泳、滑冰等, 喜欢参加竞技性体育比赛。其次, 从心理特点看, 个性有较大发展, 智力水平提高, 抽象逻辑思维和自我意识增强, 在独立感、自由感、自信心、好胜心、自尊心等方面都有所表现。积极的自我意识对主体起着主导和调解作用, 而消极的自我意识将使主体违背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和要求。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比赛, 以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所学的运动技术、技能, 通过比赛得到巩固和提高。此外, 教师还要借助于学生身心发展中的抽象逻辑思维和自我意识调解能力, 借助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 特别是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积极引导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与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根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此时, 教师可进行指导性教育, 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掘自己的潜能, 锻炼自己的意志, 体现竞争的力量, 寻找体育的美感, 引发对体育的兴趣, 从而自觉积极地进一步学习, 把教师传授的体育基本知识、运动基本技能, 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通过实践, 真正变成自己的技能, 从而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1. 在教学内容上, 应倡导以点带面的原则
根据体育运动的迁移规律, 在学习某项运动技术时, 根据其项目特点, 将之与其他类似运动项目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2. 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应提倡以季节带项目的方针
即根据季节的不同,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有条件的学校夏天开设游泳课, 冬天开设滑冰课;排球是春季的最佳选择, 秋季则是篮球、足球的黄金季节。根据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 通过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广泛地让学生参加多种体育活动, 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兴趣、爱好。实践之后, 学生自然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和锻炼方法, 对体育的认识也相应提高, 这就为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奠定了基础。
3. 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
体育理论是不容忽视的, 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可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论指导。教学内容按照中学体育任务与需要, 进行体育健身原理、体育保健原理、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自我体质测试与评价等理论课教学, 并讲授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通过理论讲授可使学生加深对体育的认识,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使体育理论成为学生终身坚持体育运动的健身指南。
三、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生命在于运动, 坚持体育活动可以增进健康, 预防疾病, 延年益寿。对于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现代中学生来说, 如果锻炼的方法、内容选择不当, 不仅起不到锻炼的目的, 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科学地安排锻炼, 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由于中学学生身体的肌肉、骨骼系统、内脏器官的机能均己发育成熟, 身体的控制能力和感觉运动的技能也有明显的发展, 但是他们好胜心强, 容易冲动, 头脑发热, 往往会做出一些超常的事情。因此, 在教学中, 应该始终贯穿锻炼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宜, 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安排锻炼的时间和进度, 充分考虑到季节、地区、自然环境等因素对锻炼效果的影响。
2. 锻炼内容应多样化
谈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篇9
一、终身体育的内涵、特征及意义
(一)终身体育的内涵
所谓终身体育就是一个人终身都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终身受益,其核心是科学、持久地进行体育锻炼。可见,终身体育是使家庭、社会、学校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一体化的体育活动。它为不同人群提供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使所有人都能够按照个人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参与其中。
(二)终身体育的基本特征
1. 终身性:
终身体育突破了传统学校体育教育的框架,认为体育教育应贯穿终生,学校体育教育只能获取一部分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体育是连续的过程,要“活到老、学到老、练到老”。
2. 全民性:
终身体育适应所有的人,每一个人要生存,会生存必须会学习、会锻炼、会保健。即每个人都要有终身体育意识。
3. 灵活性:
指任何需要体育学习锻炼的人,可以随时接受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采用传统竞技体育形式,如足球、篮球等;也可采用以快乐体育为主的形式,如健身、健美操等,终身体育能满足不同人的体育锻炼要求。
(三)终身体育的意义
1.终身体育是学生获得健康身体素质的基本手段。健康包括身体、心理等许多方面,而获得健康的方法可以通过医疗、保健、体育锻炼等不同手段,其中通过体育方法获得健康是最有效、最易实现的,是其他手段不可取代的。
2.终身体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文化学习。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有助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体育锻炼与其他课外活动一起使学生的文化学习等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交替进行,科学安排体育锻炼,将能充分发挥其调节身心的作用,促进大脑的休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终身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起点和支点,是学生进入现代化社会求得生存的基本条件,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健康观、生活观等,以及学习各钟相关知识、技术等,养成体育兴趣和习惯将有利于他们一生。
二、大学生终身体育的研究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并不是很多,除了学校规定的体育活动外,不再主动从事体育锻炼,到了三、四年级不开设体育课,体育锻炼也就基本终止了。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不仅是增强体质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健康地生活。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学基本上还是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学任务,忽视了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的衔接,忽视了体育运动在社会中的作用。
(二)原因分析
1.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程度偏低,没有形成应有的体育意识:意识是人们在某一特定事物的深刻影响过程中,经过反复的观察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势和思想观念,并支配其行动。从目前高校学生来看,他们为了考试中的体育加试,而被动地接受一些自己不喜欢的运动项目,严重挫伤了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没有形成应有的体育意识。
2.学生对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不感兴趣:许多高校体育设置的内容大多是一些传统项目,这就容易造成任课教师在这些项目的教学组织和方法上没有创新成分,永远保持一种模式,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3.教学设施严重缺乏,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国高校的大面积扩招给学校带来很大压力,使得体育课上课班级过多,场地、器材缺乏,人员拥挤,许多体育项目得不到良好设置。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仍以本科毕业生为“主力军”,硕士生、博士生较少,满足不了各高校的需求,而且他们大多数流向于大城市较好的大学,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根本吸收不到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
三、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一)体育意识的内容
体育意识指个体参加体育活动并使之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行为的主观反映。体育意识由态度状态和体育素质构成。态度状态包括人们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认识状态、情感状态和意志状态,它们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认识到体育和体育活动的功能和效用的基础上,形成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积极体验,产生体育需要和体育行为倾向,从而构成统一的、完整的态度状态。
(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1. 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意识的认识。
培养大学生的正确体育意识,并使意识升华到信念,促进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的转变。应不断强化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体质和健康水平,逐渐普及终身体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普及高校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当务之急。
2. 激发大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
大学生对于自己爱好的选择及形成有独特的年龄特点,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将会在这个时期基本形成,并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在这个时期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非常关键。
3. 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体育资源。
根据学校现有场馆设施,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渠道排课形式,打破以往第一、二节不排体育课的传统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内的各场地,避免场地闲置;扩建和维修场馆设施,改善场地条件,改变器材缺乏状况,适当增加教学班人数,保证教学质量。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保证,是实施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视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
四、结束语
大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篇10
1终身体育意识的基本概念
1.1终身体育是如何产生的
现化教育的思想观念一直在不断更新,1965年时,国外著名的教育家曾经提出过终身教育的观点,每个人的教育都应该是终身不断的接受现代教学的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又有人提出过生涯体育观点,也就是终身体育思想。要人们接受体育教育的这种形式,且形成一种体育意识,让人的一生都能够坚持锻炼。在21世纪之后,终身体育已经被大家所认可。
1.2终身体育的概念
其实终身体育就是在没有所谓的教学任务,也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还能持之以恒的去坚持体育锻炼的过程。主要是有两点:第一,对体育知识进行学习,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坚持终身体育锻炼。第二,加强终身体育思想,让身体素质不断提高。
1.3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学校想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要让学生必须牢记终身体育理念。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教育必不可少,是学校开展体育教育的一个方向,也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2对大学中开展终身体育教学做进一步分析
2.1打破传统大学体育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终身体育理念
现在的大学体育教学中,大部分还在运用传统的教学内容,没有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完全没有跟上现在的新局势。比如说,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方面仍旧局限在体育课上,相关的课余活动很少。而老师在上课时,只是对一般的体育技巧进行传授,没有进行体育意识的培养。老师对理论知识等内容讲解的很少,致使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太大的兴趣。发生这些情况:一是老师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点上,让学生没有太大的兴趣;二是学生的体育意识没有得到培养,觉得体育没太大的用处,不重视体育课,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让终身体育意识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2.2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终身体育意识
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有一部分觉得体育锻炼还是比较重要,可更多的学生依然觉得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靠体育教学是完成不了的,像这样的意识导致学生在体育锻炼上并不是很积极。学生受到了“应试教育”的一定影响,让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很高的兴趣。在大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是很重要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要做进一分的分析研究,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3如何更好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3.1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针对体育教学的改革问题,相关人士曾提出过:“学校要对学生的身体发展问题做进一步完善,加强体育意识,让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提高,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著名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他的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到“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 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看成是学校这一段的事,那么, 体育在教育中就变成了“插曲”。这就很好的说明了国民体育最基础的就是学校体育。体育教育的好坏对我国的多方面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学校不仅要加强学生的体质教学,还要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终身体育的重要性,让终生体育在学生的一生中都能受用。
3.2更好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终身体育不仅仅是每个人发展的需要,对全民族甚至全人类的发展都是需要的。只有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才能让终身锻炼不会间断。假如把人生里的体育锻炼划分成几个环节来看的话,那么学校体育刚好是与社会体育衔接的环节,在培养终身体育的环节中,这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生长发育最为旺盛的时候,对体育教学方式的选择一定要科学,让学生能更好的意识到体育的真正作用,增加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让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程度得到提高。只有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才能让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更加牢固。其次,学生在学校学习体育的阶段是接受体育教育时间最长的阶段。学校的体育教学为学生以后的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更好的意识到学校体育并不是人一生体育锻炼的终结点,学校体育只是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是终身体育里最关键的环节。学生要掌握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提高对终身体育的了解,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让自己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3.3完善终身体育教学的内容
在高校体育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的内容是否可以在人们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以后还能得到延续,能否让终身体育锻炼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必须要考虑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科学体育锻炼尤为重要。在教学改革中,首先就要对教材进行改革,增加一些能让学生终身都受益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更有效的掌握到终身锻炼的方法。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更多的运动技能,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的发展终身体育新观念。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只是为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而进行设定教学内容,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地考虑体育锻炼的延续性。没有把一些相应的体育锻炼内容溶入到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若干年,从而该研究者建议应该通过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来对其进行增补,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立起终身体育意识。
3.4加强老师素质培养
体育老师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在高校里一定要着重加强老师素质的培养,让老师不仅只是知识渊博, 在教学的示范能力上也能有出色的表现。培养老师积极接受新事物能力,能够不断进取。要求老师必须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通过实践证明,拥有高水平的老师更能获得学生们的信服及尊重,随之也会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3.5开放型体育教学
学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体育能力,才能更好的发展终身体育。 老师在进行开放型体育教学时,要结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所需找到一种适合自我锻炼的方式,为自己制定出相应的锻炼计划,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因此,老师在教学时要能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从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增强体质进行入手,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思想与能力,让终身体育的能力得到提高,且受益终身。
3.6思想认识的提升
学生在大学阶段中,是很多学生最后进行集中学习的阶段。体育工作者需要明确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理念,同时也能使他们对终身体育有着一个良好的认识,能够在生活中真正实践这一认知,体育教师主要做法如下:首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体育运动的教育要由浅入深,同时也需要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效结合,在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授的同时,也需要在传授实践知识。通过一些课外活动以及在体育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关于体育运动这方面的知识,比如: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长寿、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养等等,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进行体育运动的益处,这样就有浓厚的兴趣进行体育运动,唯有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对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很好的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 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使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理念。
3.7相应教学体系的建立
在传统的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模式中,制定的体育锻炼项目都是只针对大学生四年的大学体育教学而制定的,在这样前提下制定的体育锻炼项目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学生在毕业之后就不在适用这样的体育锻炼项目。高等院校在制定体育项目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体育项目要适应终身体育锻炼。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展开教学体系的改革,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改变,建立符合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的教学体系。在新制定的教学体系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方法、锻炼手段以及一种终身锻炼的价值观念。同时在体育教材中应该对终身锻炼的体育价值观念进行深入的解析,将其价值观念的易用、易学、易连观念传递给学生们。另外在制定体育锻炼项目上也要制定一些符合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项目,同时掌握这些体育锻炼项目的锻炼方法以及各种运动技能,这样就能够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
4结合兴趣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高校现存的教学内容和体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这样的模式体系下,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是有限的,很多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以及考前进行体育运动,都是为了能够应付考试。想要培养大学生具有终身体育理念,在现代教学模式体系上应进行改革,有关实践表明,在一定程度上体育运动需要与学生对体育活动需求相符合,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学生对体育产生支持、喜欢等情感。反之,与大学生心理需求不符的体育教育活动,会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厌恶、反对等情感。另外,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 教师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调动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使他们掌握应该怎样进行体育锻炼,才能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教师需根据学生各方面条件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分组,在分组完成之后,学生可互相帮助完成一些体育运动,在进行设计教学和决策教学过程中,可使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制定与自身条件相符合的锻炼方案,能够主动接受体育锻炼,控制自身的运动量,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能够充分运用自身所学习的知识技能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学生所具体掌握的体育方式为主,唯有学生真正掌握了体育技能,才能运用到实践中。
5结语
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篇11
摘要: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既要立足现实,更要着眼未来。通过建立新的体育教学形式,重视培养学生身心自我完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我身体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具有终身锻炼身体的观念。
关键词: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育; 自我锻炼; 美育
终身体育是通过学校体育教学,使学生在迈入社会后,在体质与健康、心理与社会适应方面保持一种连续持久的、独立的体育与健康的能力和行为,使他们终身受益。终身体育伴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变革跨入了新世纪,成为21世纪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更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是我们体育教师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真正明白终身体育的含义
人们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发现,体育运动是保持人体机能、体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有效手段,在人的一生中都必须选择不同的身体锻炼的形式和内容,以增强体质,延缓生命衰老,这就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终身体育”的思想。人的健康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体质的强与弱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不进行锻炼,强壮的会变弱;经常有规律地锻练,柔弱的体质可以增强。只有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才能长久地拥有健康的身体。现代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既是一场智力的角逐,更是一场体力的较量,没有健康的身体,将很难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二、加强自我锻炼,树立体育意识
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什么?最终谁能够受益?这是体育教学首先要给学生解决的问题。只有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让他们拒绝消极因素,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而并不是把体育视为一门课程,从而培养体育的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地锻炼,从而使学生的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为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改进体育教育设施,渗透美育教育,以美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精心准备教学场地和器材,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精心设计场地,给学生以一种喜悦清新、朝气蓬勃的感受,学生自会兴趣盎然,意犹未尽,全心身投入锻炼中去。
其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利用现有的器材和场地,布置练习、活动的场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在渗透美育教育时,还要注意教师仪表和教态美、教师示范动作和语言艺术美。
四、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怎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都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必然有其专长。但是面对众多学生,每个学生各有各的兴趣和爱好。学生不懂体育方面的知识自然而然就会找体育教师来帮助。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教学过程才会得心应手,赢得学生的信任、欢迎。还要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地自我进修,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
五、加强学校体育与外界联系,以活动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体育是关系民族兴衰、国家繁荣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德育教育,要让学生了解中国体育的发展史及现状,并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关心国家和世界体育大事,了解我国体育现状,让学生从小树立“练好身体保国家”的民族责任感。学校要坚持举办一些校内体育大型活动,让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带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加各种公益体育活动,还可以加强学校之间联谊。学校要做好家长、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定期向家长宣传教育新思想,帮助家长克服一些偏激的想法,转变教育子女的观念,让他们支持学生的体育活动,并参与或者带领自己的孩子走进自然,走进运动。以此,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而服务。
总之,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它不仅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同时,体育教育具有与社会生活紧密相接的特点。为此学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要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与体育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将传授知识、技能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兴趣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协调发展,这也是我们体育工作者提倡终身体育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学》.《论学校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教育》. 2005.6.
2.《中国学校体育学》.《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2006.1.
3.《体育科学研究》.《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 》.2005.2
4.《体育科研》.《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课兴趣》.2005.4
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论文 篇12
一、终身体育教育内涵
终身体育是相关人员在分析现代社会对体育需求所提出的教育理念,在大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中,是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学体育教育质量。在此过程中,终身体育教育内涵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终身体育教育核心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生活质量,使得学生在终身体育教学中取得更多收获。其次,大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可以传授学生体育运动技能,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学生毕业后体育锻炼体系的优化。再次,大学体育教师在树立终身体育教学理念之后,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在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使其在毕业之后的生活中也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对其后期的身体发展起着较为直接的影响。最后,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可以与学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进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1]
二、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意识就是个体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能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并且自主参与相关体育活动,确保能够达到终身体育意识要求。同时,个体还要根据身体成长规律进行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大学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对身心发展较为成熟的大学生进行个性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的目的。由于当前很多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期间缺乏良好的指导与联系,在运动场上的锻炼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长此以往就会对体育锻炼失去信心。因此,作为大学体育教师,必须在全面分析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使得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2]
三、大学体育中终身体育教育作用
在大学体育教师对大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此类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性,确保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进而优化大学生体育锻炼体系。首先,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因为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年少时期,虽然有很大的进步欲望,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相关经验,导致其发展受到较大局限,因此,在大学体育中实施终身教育可以满足大学生的锻炼需求,确保在为其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达到形成健康体魄、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目的。其次,大学体育中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且在大学生毕业之后,会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不仅可以缓解工作压力,还能提高个人身体素质,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
四、大学体育教学现状
当前,在高校体育教师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影响大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首先,部分大学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还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能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个性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使得学生在体育知识学习期间,无法养成终身体育的教学习惯。其次,在大学体育教师教授大学生体育知识的过程中,还不能创新教学模式,无法根据大学生的体育基础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导致大学生对终身体育形成错误的认识,如果高校体育教师不能意识到此类问题的严重性,就会对其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再次,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期间,不能根据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无法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不能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其在日后工作与日常生活中无法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对其身体健康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最后,在高校体育教学期间,部分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较低,不能认识到自身体育教学技能与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性,一味要求大学生参与到传统体育锻炼活动中,导致出现较为严重的教学问题。同时,部分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期间,不能阶段性地学习先进体育教学技能与知识,无法提升自身专业素质,难以完善大学体育终身教育教学模式,导致大学生的体育素质受到制约,无法发挥大学体育教师的优势。此类问题的产生,会严重抑制大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对其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如果高校体育教师与领导人员不能意识到此类问题的严重性,将会抑制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有效发展,难以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
五、大学体育中实施终身体育教师措施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终身体育教学工作的实施,保证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
(一)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大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必须重视教学改革工作,保证能够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意识,确保能够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的发展效果。此时,大学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利用各类教学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优化大学体育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促进大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建设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团队
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自身专业素质,保证能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同时,大学学校还要建设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团队,确保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因材施教”教学方案,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大学终身体育教学模式。[4]
(三)创新教学模式
当前,多数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在应用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教学方案,导致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时候,无法提高自身学习效率,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阶段性地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转变学生学习态度的基础上,优化学生的学习体系。同时,大学体育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方式方法,并且凸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位置,确保教师能够根据相关要求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在激发学生体育知识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能力。[5]
(四)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大学生体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确保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改善学生的学习体系,使得大学生在掌握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情况下,提高自身锻炼效率。同时,高校体育教师还要凸显大学生的课堂主体位置,逐渐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在实际教学期间,高校体育教师要致力于创新教学指导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况下,探索大学生身心发展需求,进而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编制出适合大学生终身体育发展的教材,并且将教学内容与大学生职业发展、生活方式有机结合,进而培养大学生的锻炼意识与终身体育参与意识,督促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术与技能。
(五)制定个性化培养教学方案
在现代化高校体育教学期间,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情况制定个性化培养教学方案。主要因为大学生在体育学习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充分发挥大学生个性优势。同时,大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尚未树立,其性格、天赋与爱好等都存在较多不同之处,只有促进大学生体育的全面发展,才能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此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要重视每一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引导大学生在社会与集体中作出自身贡献,在提高大学生体育成绩的基础上,优化大学生的体育学习体系。
(六)编制新型体育教材
在大学体育教师终身体育教育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编制个性化的体育教材,进而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主要因为当前多数高校体育教材内容狭窄,只能对大学生进行少数娱乐体育锻炼,无法引导大学生接受大众型的娱乐体育锻炼,这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基于此,大学体育教师必须制定完善的体育教材,根据大学生性格、特点等编制新型教材,在满足不同大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另外,大学体育教师还要给予大学生选择运动项目的权利,并且将娱乐体育锻炼与终身体育教育联系在一起,使得大学生的体育素质有所提升,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六、结语
大学体育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保证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还能坚持身体锻炼。这就需要大学体育教师能够制定完善的教学方式,优化终身体育教学体系,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新终身体育教学方式,保证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积极性,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大学体育教学工作受到广泛关注,主要因为大学体育教育不仅关乎学生的身体素养,还与学生的意志力产生直接联系,基于此,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应用终身体育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与生活习惯,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大学体育,终身体育,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侯健,陈健.大学体育教育中的终身体育教育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6):107.
[2]申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篮球体育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134+136.
[3]董强.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分析[J].体育时空,2014(23):56.
[4]李腾.浅谈终身体育教育与大学体育教育改革[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6):144.
【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现代大学与终身教育09-14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06-26
大学终身教职05-12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09-04
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10-02
大学生体育教育07-06
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07-23
大学体育思想品德教育08-08
大学体育的素质教育07-16
大学体育选修课论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