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终身体育

2024-11-06

中学生终身体育(共12篇)

中学生终身体育 篇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的急剧增长, 只限于学校教育的传统的教育方式远远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受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并广泛地传播了这一思想。近二十年来, 终身教育得到飞速发展, 已成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的指导原则。

在学校体育中, 中学阶段也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因此在中学体育教育中,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使学生提高自我锻炼身体的能力, 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 适应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根据中学学生特点培养其对体育的兴趣

中学学生己进入成年阶段, 身体的正常发育基本结束。首先, 从生理特点来看, 肌肉力量增加, 心肺系统发育完善,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肺活量增大;神经系统发达, 兴奋与抑制过程均衡、协调、迅速。在这个时期, 其身体素质提高较快, 运动反应灵敏, 学习运动技能时间短, 且能参加各种体育运动项目, 锻炼的内容选择范围大, 如各种球类、武术、健美操、游泳、滑冰等, 喜欢参加竞技性体育比赛。其次, 从心理特点看, 个性有较大发展, 智力水平提高, 抽象逻辑思维和自我意识增强, 在独立感、自由感、自信心、好胜心、自尊心等方面都有所表现。积极的自我意识对主体起着主导和调解作用, 而消极的自我意识将使主体违背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和要求。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比赛, 以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所学的运动技术、技能, 通过比赛得到巩固和提高。此外, 教师还要借助于学生身心发展中的抽象逻辑思维和自我意识调解能力, 借助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 特别是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积极引导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与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根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此时, 教师可进行指导性教育, 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掘自己的潜能, 锻炼自己的意志, 体现竞争的力量, 寻找体育的美感, 引发对体育的兴趣, 从而自觉积极地进一步学习, 把教师传授的体育基本知识、运动基本技能, 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通过实践, 真正变成自己的技能, 从而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1. 在教学内容上, 应倡导以点带面的原则

根据体育运动的迁移规律, 在学习某项运动技术时, 根据其项目特点, 将之与其他类似运动项目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2. 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应提倡以季节带项目的方针

即根据季节的不同,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有条件的学校夏天开设游泳课, 冬天开设滑冰课;排球是春季的最佳选择, 秋季则是篮球、足球的黄金季节。根据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 通过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广泛地让学生参加多种体育活动, 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兴趣、爱好。实践之后, 学生自然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和锻炼方法, 对体育的认识也相应提高, 这就为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奠定了基础。

3. 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

体育理论是不容忽视的, 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可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论指导。教学内容按照中学体育任务与需要, 进行体育健身原理、体育保健原理、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自我体质测试与评价等理论课教学, 并讲授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通过理论讲授可使学生加深对体育的认识,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使体育理论成为学生终身坚持体育运动的健身指南。

三、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生命在于运动, 坚持体育活动可以增进健康, 预防疾病, 延年益寿。对于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现代中学生来说, 如果锻炼的方法、内容选择不当, 不仅起不到锻炼的目的, 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科学地安排锻炼, 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由于中学学生身体的肌肉、骨骼系统、内脏器官的机能均己发育成熟, 身体的控制能力和感觉运动的技能也有明显的发展, 但是他们好胜心强, 容易冲动, 头脑发热, 往往会做出一些超常的事情。因此, 在教学中, 应该始终贯穿锻炼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宜, 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安排锻炼的时间和进度, 充分考虑到季节、地区、自然环境等因素对锻炼效果的影响。

2. 锻炼内容应多样化

中学学生所处年龄段精力充沛, 感情丰富, 容易产生挫折感;他们可能不易对一种运动产生长久的兴趣, 因而出现兴趣转移等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 锻炼的内容也应根据现代生活的需要, 适量增加如使用健身器、哑铃、跑步机等器械锻炼身体的方法, 这样一方面能满足他们广泛的兴趣, 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在发生兴趣转移时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中学生终身体育 篇2

郯城县庙山镇初级中学田士彬2011年7月26日 10:13 焦念勇于11-7-27 15:20推荐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构,要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适应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终身体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而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体育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也是终生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一.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终身体育是当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在现代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其最终目的是培养终身健身者.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初中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发展的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竞技体育”等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注重对运动技术的传授,对考试项目的测试,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及能力,忽视体育运动的过程,使学生的体育锻炼大多随着学生时代的结束而结束,对终身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目前初中生在校期间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很少.初中生对终身体育的观念及意识还未形成,因此学校应该多灌入终身体育的知识,更好地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法

1.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兴趣是对某一事物活动的积极表现的心理倾向,而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爱好是从事某种活动的程度,而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是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是体育锻炼的需要与行为的直接联系,是不需外在监督和个人意志努力即可实现的活动倾向.所以这三者都是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因素.2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

体育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是一门人体科学,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是以研究人的生长,发育健康等为目的只有在遵循人体自身运动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的身体锻炼对人体才有好处,所以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这一点,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理论教育是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正确的选用教材是关键,教材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到终身体育的教育.教材的安排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对生命的价值,要向学生传授锻炼原则,练习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及各类比赛的规则.只有重视对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的传授才能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因此学校体育必须把体育理论教育提升到应有的位置,而不只是作为雨天的教材,可有可无,加强理论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从而指导终身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构,要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适应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在体育课上,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学会自学,自练,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以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最终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夯实“健康”基础,成就“健康”人生

——小议学生需要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获得什么

刁镇中心中学焦洪涛

学习完了专题一的内容:学生需要在体育与健康课上获得什么?感觉真是受益匪浅,眼界又开阔了不少,对于专家老师的诸多理论与观点,我是边看边暗

自点头。我的认识远不如专家老师的认识有深度有内涵,但我做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依然想就这个专题谈一点自己的浅薄的认识:

首先,我认为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需要获得的就是两个字:健康。当然这个健康包括咱们大家都熟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是毋须质疑的,有人认为两者同等重要,有人认为现在的社会环境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而我始终认为在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上,学生获得的身体健康比心理健康更重要,许多年前有位专家老师曾举过一个例子,大意是:人的一生就好像

“100000000……”,“1”代表的就是身体健康,后面的“0”代表的就是你创造的财富呀,职位等等,只有你的身体健康了,你才有可能去创造后面那数不清的“0”,没有了前面的“1”作为保障,后面不管有多少“0”,依旧是毫无意义的“0”。专家老师的举得这个例子,多年来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而我也始终把这个作为我努力的目标与方向。当然我并不是说心理健康不重要,但是在体育与健康课上,我感觉它的地位不应该在身体健康的地位之上,最起码应该持平吧!我这么认为当然还有一个小原因,那就是在学生们的其他课程中同样可以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但却无法进行身体健康的教育。如果连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一共45分钟的时间,把心理健康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那我们又拿什么时间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呢?

其次就是对于专家老师提出的如何把“苦学”变为“乐学”,我是举双手赞成的。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在球场上挥汗如雨,却依然兴奋不已,为什么一说这节课咱们练习中长跑,却个个无精打采,谁又能说中长跑的训练比球场上的满场飞更能锻炼学生们的健康呢?所以对于体育与健康课上,对于那些学生不太

感觉兴趣的项目,有时候方法可能比技能与技巧更重要一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达到“乐学”锻炼身体的目标。比如,我在锻炼学生的灵敏性的时候,我会设计好多小游戏,比如“抓尾巴”,把一根跳绳折叠放在自己背后的腰带上,围在一个大圈中,听哨声,抓别人的“尾巴”,同时还要保护好自己的“尾巴”,所以这个游戏对于学生的灵敏,速度要求就比较高了,但因为好玩,有趣,学生们玩的是不亦乐乎,这样的锻炼方法在我们体育与健康课上应该是多多益善的。

再有,专家老师说在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以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加个前提,前提就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篮球技术的时候”可以用比赛的形式来加强一下。为什么加这个前提呢,因为我在学校带过女生篮球队,女生本来就对这种球类运动就不感兴趣,让这些还没有什么篮球基础的学生去打比赛,结果只能要么“抱成一团”,要么“拿着球满场跑”,篮球队里的学生都会这样,更何况班里那些与篮球几乎从不亲密接触的学生呢,这样的激发只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乱成一锅粥,能达到老师设定的目标吗?肯定不能。所以在篮球课上,基本的篮球技术做为基础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不能跨的步子太大,咱们老师不但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运球”?什么是“传球”?更要让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运球”“传球”等等的方法,等学生们把基本的技术学的有点意思了,再通过比赛进一步加强巩固技术,同时掌握一点战术策略,我觉得这才是我们篮球教学的大概程序吧!否则,我们的篮球课可能真的只是一场闹剧而已。至于如何让学生对于基本的“运球”“传球”等等的技术练习的有点意思,就又回到了如何把“苦学”变为“乐学”的观点上了,那就需要我们体育老师多动动脑筋了。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于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获得什么的一点小小的体会,不当之处敬请老师们指正。

中学生终身体育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1

1 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是指人在一生中所接受体育教育和参与体育锻炼总和。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期间所进行的体育锻炼及所接受的体育指导和体育教育;二是指一个人在终身体育观念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这里的终身体育观念是指为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为目的的观念。终身体育观念认为,学校教育的意义在于其应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培养学生在多种环境下都能独立的开展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也就是说学校体育应起到一个“授人以渔”的作用。作为人们进入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教育不仅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特征,更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健康的生活,这才是学校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因此,体育教学的发展目标应以追求教学的长期效益为主,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这个接受体育教育的有利时机,发展学生的体育基础,帮助其形成自学、自练、自控的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使学生不仅在学校里会进行体育锻炼,而且在走进社会后,也能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终身体育者,进而以健康的体魄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2 我国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现状

作为当今知识背景下所提倡的一种全新的体育观念,终身体育被看做是新世纪的体育观念,是当代科学和教育发展的产物。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当前,终身体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充分重视,也在体育教学上逐渐向终身体育靠拢,从而使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教材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有了较大的发展。然而,对于当前的学校体育整体而言,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并未完全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仍显得有些滞后,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仍然是大部分学校的主导思想。学校在体育教学的目的确定、教材选择、教法运用、组织实施、管理评价方面,仍主要看重的是学校近期的效益。体育教学仍然局限于“三基”传授与“达标”人数,对学生个人体育兴趣、锻炼能力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仍然较为缺乏。同时,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联系较少,使得一些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仅仅是无可奈何,对体育的了解和认识也较为浅薄,终身体育观念非常淡薄。

3 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方面的作用

3.1 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或参与与本科相关的专题研究,使学生在已有的体育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从而获取新的体育知识和经验,解决体育运动中所产生的问题。在思考和探索体育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加强对已有体育知识的掌握,还能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情感、态度等非理性文化,从而也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这些体育素养的形成,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是又十分有益的。

3.2 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知识和技能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体育知识和技能,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这种传统教学方法逐渐被摒弃,一些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得到运用,在这些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已知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中不断发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科学的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了学生对终身体育知识和技能的

掌握。

3.3 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知识与技能,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态度上使得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观念,慢慢的,学生会渐渐地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延续下去。即使出社会后,这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会促使其积极的投身于体育锻炼的行列中,也就在潜意识里形成了终身体育观念。

4 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培养的具体思路

4.1 拓宽体育教学的途径,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育素质,为其进行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体育教学实践性的特点,体育知识的传授通常以相对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进行。

在以相对集中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时,应要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要注意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以分散的方式传授体育知识时,应注意启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兴趣,讲解方式应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并富有感染力,以便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应注意在某个环节的学习结束后,做好小结,以便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

4.2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与否。因此,教师只有紧跟时代,及时补充新的体育知识,运用新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启发和培养学生,才能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做出贡献。在现实中,体育教师应从加强自我综合素质做起,提高自己的体育知识层次水平,改变传统观念中体育教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形象。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要增强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忠诚体育教师这一职业;

二是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能够以精炼的语言讲解体育技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三是要勇于破除传统的教学法师,积极探索和运用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4.3 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不仅应注重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应注意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通常情况下,学校体育教学应注意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体育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代福龙.体育选项课教学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后续作用的研究[J].教育科研,

2010(2).

中学生终身体育 篇4

一、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们体育锻炼的意识,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体育器材在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学校为了满足学生体育课的需求,引进了大量的体育器材,但盲目的引进并不能改善教学质量。教学环境限制着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的体育意识。因此,学校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各项身体特征与心理活动对教学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男生开展一些活动量大的、对抗性强的运动,而女生开展一些展现形体与柔韧性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活动热情,并且开展一些并不局限于体育器材的活动。

例如每年的运动会加入益智的,学生们擅长的,而不仅仅是跑步、跳远等经典的运动项目。通过黑板报、广播等宣传设备在校园里宣传体育精神,竞争意识让学生们自己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自己喜欢的活动,增加一些益智类的体育活动或者有趣的知识讲座,让学生们真正融入到体育中,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与娱乐性,使学生对于参加活动充满了激情。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自觉形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意识,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好处。

二、公平的体育竞争点燃学生潜能

人们想要积极锻炼的思想可以理解为体育兴趣,一开始只是想要参加的想法,经过多次的尝试后,这种想法逐渐变为一种兴趣,一种爱好。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胜心、日渐成熟的心理、正在发育的身体是高中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而激发这些能力的方法往往就是一场极具刺激性、竞技性的竞赛。高中的学生都处在青春期的中期,无限的热情在高中无处宣泄,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在老师的教学中可以结合一些趣味性体育游戏和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促进学生们的兴趣。但竞赛只是一种将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方式,是为了激发学生们自觉运动的方式,老师应该向学生们传达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并且比赛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对于表现良好的同学与参与性很好的同学要以表扬为主,以积极的语言激励他们,使他们有充足的体育积极性,对于表现并不出色的学生也不能威迫他们,要用言语鼓励他们,使他们充满自信,延发出体育意识,加强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正面认识体育竞赛与体育精神。

学校老师可以举办以年级为单位的比赛,趣味性和竞技性并存的比赛,例如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篮球赛、足球赛更能使学生们激起学习的积极性,锻炼的想法也会加深。这种比赛受到的限制小,不会受到一些客观原因的影响,所用器材体育场上就可以用到,更大的激发了同学们的运动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发挥个体特征,加深了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

三、积极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意识

老师与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体,老师教书育人,学生接受教育继续为国家做贡献。但现在学校多数采用的是应试教育,只考虑到了少数人的感受,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也是,一些教育方法的落后,导致了学生自信心下降,体育意识淡薄,对于体育提不起兴趣,这些老旧的教育方法应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逝去或推陈出新,并不应该一直用老旧的教育方式去教书育人,提升教课水平才是重中之重。例如老师可以利用到现代科技来教育学生,一些理论知识利用幻灯片来让学生们学习,效果会比书本带来的好。广播体操如果用录像机来记录学生们的形体,对形体进行评判,课堂会逸趣横生。老师对于分数的评定也应该按每一个人而定,应充分注意到每个人的差别,应看到每一个人的努力和成绩的提高,不应统一而论。

而“开放式”教学从各方面激发学生发挥个体特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了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引导了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蔼可亲的老师也有助于学生积极上课,老师考虑到学生的情绪,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一下,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的思想,老师和同学之间是良好的互相信任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协助老师,帮助老师,同时也使老师有了自信,有利于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的加强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中学生终身体育 篇5

关键词:大学体育论文

摘要:高校体育教育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的重要一个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大学体育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仅只是传授基础的体育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打破传统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基于此,本文笔者着重探究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体系;终身体育意识

所谓终身体育主要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思想意识进行贯彻一生的体育锻炼与学习的过程。其中,终身体育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自然也成为了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并且与终身教育相同,都是根据自身意愿而进行的,且大部分都是在没有老师或课程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下面就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进行具体论述:

一、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

终身体育与体育教学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使人们的身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人们从事其他活动打下身体基础,进而使人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人们通过进行体育活动,能够让人们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尤其是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丰富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通过体育锻炼,能让人们心理压力得到缓解,继而有益身心健康。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发展并推广终身体育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我国开展全民体育的成效远不如欧美国家,人们身体的整体素质都不高,而在欧美国家,不仅有完善的体育环境,并且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日常体育锻炼活动中。较之我国,学生在进入高校后边产生了倦怠感,不仅针对学习,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度也很低,并没有高中阶段那种“敢闯敢拼”的精神。同时,由于受到外界各种条件的干扰,以及缺乏锻炼的环境,导致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呈现出下滑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已刻不容缓。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途径

学生要想接受最正规的体育训练,获取最完整的体育知识,高校体育课堂仍是最关键的场所。所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日常体育锻炼中去,只有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以及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本文与高校体育教学实验有效结合,提出一下几种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一)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尊重终身教育的客观实际

高校体育教学在设置课程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客观实际,做到合理设计、科学安排,才能为终身体育教育的进行提供最基础的条件。此外,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其需求,创新现有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促使体育教学能顺利开展,让学生的体能得到强化训练,大大提升学生身体的综合素质。同时,让大学生在接受体育理解知识教育和运动技巧学习之后,逐渐形成自主锻炼的好习惯。除此之外,在大学体育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做到以人文本,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使其体育特长得到发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只有引起学生兴趣,才能让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首先明确学习体育的目的,教导学生正确理解学习体育所具备的社会意义与个人意义。同时,将之与其他文化课程结合到一起,让学生理解到只有良好的身体,才能给日后学习或工作打下基础;其次,需让学生了解到自身才是课堂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应该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激活。并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培养出好学气氛,只有有了兴趣才能唤醒学生自觉性,进而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促使学生学好体育,才能够促使学校真正成为推动“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场所。

(三)改变传统体育教材内容,养成体育锻炼良好习惯

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教育多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而学生的首要任务在于掌握运动技术,这虽然能使学生对技术价值的追求得到满足,但却没体验到体育中的游戏、娱乐、健身等价值。在传统体育课堂中,学生因要完成各项考核,迫使其将体育视为任务去完成,在给学生造成一定心理压力的同时,还让学生失去了在体育活动中得到的满足感,更谈不上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了。现代体育正是秉承休闲、娱乐、健身的理念在发展,比如攀岩、乡村赛马、体育保健、溜冰蹦极等等。而如田径、体操、篮球、排球等传统体育项目已不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这些项目难度大,且要求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项目也过于单一,不仅让学生有枯燥乏味之感,有反感甚至消极情绪产生。曾有这样一想研究调查:游戏、健美操、舞蹈等健身性的体育项目与体操、田径等锻炼体能以及具有竞技性质的体育项目相比,前者明显广受好评,其“支持率”也高达85.2%,而后者仅占9.5%和8.4%,究其原因在于前者难度相对较小,易于掌握,并且对健身以及乐心都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还有一项调查表明:篮、网、排球等具备技能性的体育项目,其支持率也大幅高于传统体能体育项目,其分别支持率也为70.1和10.5%。传统体能性体育项目内容过于单一,且缺少智力型是主要原因。这就给目前从事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应顺应现代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传统体育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不仅要将学生终身体育的需求作为其考量标准,又要兼顾体育项目的趣味以及娱乐性,增加部分难度适宜且有关终身体育教育的项目,如健身性与技能性体育项目等,让学生能从体育锻炼中感受快乐,进而能自主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长久下来,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便会逐渐养成,并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此外,教师在安排日常教学内容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运动特长以及身体素质等等,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通常情况下,拥有良好身体素质与技术的学生在训练时会越练越起劲,兴趣也越来越浓厚,针对词典,教师应以更高的标准作为其要求;相反,针对身体素质一般且技术比较差的同学,教师要适当放低标准,降低其技术难度,并添加一些辅助性的训练,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最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针对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教师应加以包容,并且努力寻找学生身上“闪光点”给予表扬,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还能促进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四)开展多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大学生的体育能力

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生体育能力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课堂体育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充分的自主权、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是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也因此,学生也热衷于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则可充分利用这一特质,开展各项活动,并营造出体育锻炼氛围,借此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会到运动所带来的趣味,不仅能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还给他们各方面体育能力的发展带来帮助。具体说来,体育能力主要囊括了一下四个方面:一是运动能力。各高校应结合其实际情况,开设娱乐、健身、达标与保健能不同类型的课外体育活动,并有专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则结合自身兴趣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这样才能投入自身全部的热情到日常训练中,提高自身特长,并使自身的运动能力得到培养。二是组织能力,通过开办与体育项目相关的社团、俱乐部等。并成立协会,再由协会组织全体大学生均能参与的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凭借有计划、有目的的竞赛活动组织,不仅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其组织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多参与社区活动个,让学生做到自己运动同时指导他人,使高校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发挥,既为学生实践体育提供了平台,又为全民健身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三是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意外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运动生理、保健、损伤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面临突发情况时能及时处理或自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为登山、徒步、攀岩等新兴运动在高校的普及与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四是体育评价。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体育实践中去,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将实际与理论相结合,以增长其体育评价能力。总而言之,广发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课外生活得到重拾,还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了培养。为学生从事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三、结论

中学生终身体育 篇6

【关键词】 高中体育 终身体育 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4-01

一、 着眼学生,进行体育意识培养

在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放羊式”和“四步走”的体育教学策略。体育课堂由列队准备、热身训练、教学部分、锻炼实践四部分组成,在完成这些教学内容之后,剩下的时间学生们就可以进行自由安排。由于这样的安排给了学生们自由,同时也不耽误体育教学安排,逐渐的这成为了中学体育课堂的固定教学模式。但正是这样的思维模式给体育课堂带去了弊端,导致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脱轨,长期以往,会影响学生们的体育锻炼积极性,不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笔者认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欲望与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息息相关,教师必须着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意识培养。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不再是当初稚嫩的孩童,高中体育活动的设计安排必须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以保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锻炼效果。高年级的学生面对沉重的文化学习压力,体育课应该成为他们放松和休息的重要环节。例如,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室内体育课,对学生进行体育意思教学。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观看一场篮球比赛,让学生对比赛过程进行研究讨论。在观看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喜爱的运动项目,可以适当为学生们树立体育锻炼的榜样。例如,对喜欢打篮球的男生,教师可以选取詹韦的十佳球进行教学;对于女生而言,不妨例举李娜的事例,强调运动过程中的拼搏精神。在平时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体质水平和运动喜好安排小组活动,增加体育课的可选活动项目。只有着眼于学生需求,开发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才有可能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二、 着眼教师,强调运动技巧教学

为什么有很多学生不喜爱体育运动呢?从笔者长期的体育教学经验来看,很多学生觉得体育是他们的弱项,自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体育运用项目,打球一般般、跑步也跑不快、身体耐力更是普通。一旦学生们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他们就会厌倦体育运动,更不要说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了。教师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必须注重运动自信心的培养,帮助学生在运动中找到乐趣,找到信心,最终在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中取得优秀的成绩。这就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日常体育锻炼中积极发现学生的特长,或是耐力、或是弹跳、或是运用意识。同时,教师须要完善自身的体育技巧教学能力,给学生们做出及时有效的指导。

作为高中体育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体育教学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受到学生们的尊敬和欢迎。同时,每个体育教师也必须有自己的特长项目,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给学生全面的指导。在笔者的體育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学生来问: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运球技能呢?虽说笔者是从事田径项目的教学研究,但对篮球也是有一定的了解。运球需要的是扎实的基本功,无论是什么样的运动项目都需要基本功的铺垫。其次就是自身的身体素质,但最重要的还是后期的训练,要想实现优质的运球能力,必须天天练,在实战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球技。该生在笔者的指导下,确立了篮球作为他的核心运用项目,在后期的体育课堂上,他也是积极训练,运球技巧有了显著的提高。对于篮球之类的球类运动是最需要技巧教学的,像乒乓球、足球、网球之类的运动中,很多学生的终身运动态度都是受教师耳濡目染影响的。可能在之前,学生们也仅仅是好奇,但在学习了运动技巧之后,他们就逐渐爱上了这项运动,并将该项目作为自身的喜好发扬光大。

三、 着眼方法,多元化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常常是师生围绕共同的锻炼目标进行体育活动的开展工作的,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体育实践教学法、室内技巧教学法、教师范例教学法、学生兴趣教学法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心理技巧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也逐渐融入到高中体育教学中。笔者认为,只有体育教学法得到扩展,学生们才能更加积极地投入体育锻炼活动中去。

在高中体育教师中,教师必须妥善利用室内多媒体技术和室外运动设施,不是离开了场地就实施不了体育教学。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安排上,可以适当的设置室内文化课,给学生们观看体育教学视频,运用图片、录像等资源,对学生进行运动指导。在学生们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再把学生们带到场地上,进行实地演练。通过这样讲与练的结合,学生们对体育运动文化、运动技巧都能进行学习掌握。例如,对“鱼跃前滚翻”、“抱头后仰”之类的运动项目教学时,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学生们能够得到更直观的认识,实践起来也会容易得多。教师通过对我国申奥、运动员赛场拼搏画面的播放,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将运动与爱国联系起来,更有利于终身运动观念的确立。此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进行社区体育锻炼教学,让学生与社会充分接触社会。只有将体育锻炼与国家、社会、家庭联系起来,学生们才会更容易从中体验到乐趣,从而促进终身锻炼意识的养成。

总之,作为高中体育教师,我们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体育运动技巧教学,将学生们带入体育锻炼的氛围。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理念,如何有效的进行体育锻炼教学?这些内容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实践创新。

如何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篇7

一、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俗话说, 兴趣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因而, 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细心观察, 研究学生多样化的兴趣,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 对授课环节进行事先的设计, 对学生进行兴趣教育, 并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 一方面使得学生能释放在繁重的文化课中积累的压力, 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培养自觉接受体育教育的意识。在教学形式上, 在进行体育训练前,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比赛, 培养他们参与其中的意识, 并通过为比赛鼓掌、加油等形式获得身心的愉悦感, 培养他们的兴趣。在教学内容上, 教师要诱导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可以通过竞赛性质的项目,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 通过这种同学之间的体育训练竞争, 形成一种体育锻炼上争先恐后的气氛, 激发每个学生内心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自我锻炼是指学生有意识地在不需要教师强迫的情况下, 进行的主动锻炼。这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常规教学中, 加强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一方面要靠老师积极地采用技术教学的方式, 利用技巧, 激发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 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体育锻炼的认知、观察以及独立训练能力, 使学生能从真正意义上, 明白体育锻炼的内涵及有关锻炼知识, 充分地激发他们锻炼的自觉性, 不断在运动的强度、次数、时间上取得新突破, 为终身的体育训练夯实坚强的基础。例如, 在教学中, 授课教师采用轮流负责制的方式,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中, 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另一方面又能增强每位同学的责任感, 增强对锻炼的关切程度, 从而更加有意识地参与体育锻炼。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育的宣传员, 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尤其是作为体育锻炼的体育教师, 他们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授课老师, 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终身的体育训练, 因而教师素质的提高, 对于学生树立终身的体育意识意义重大。

首先, 体育教师应具备丰富充裕的体育知识储备。在进行锻炼教学过程中, 面对兴趣爱好多样化的学生, 体育教师应对各种不同的运动和锻炼方式有着一定的了解, 这样才能在为学生解答疑惑的过程中得心应手, 作体育知识的解疑人,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其次, 体育教师应具备优良的道德素质。教师素质的高低, 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为终身教育的体育教师, 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 才能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心态, 在锻炼和人生中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再者, 体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 因时制宜地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要认真钻研不断更新的教材, 采用现阶段的多种高科技手段, 将课堂内容融入到学生的每一分每一秒,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构建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接受教育, 激发其自主锻炼学习的热情。

四、多样化教学方法

现阶段, 随着高科技的逐步普及, 教学方法已经开始逐步迈向多样化的时代。作为终身教育的体育教学, 其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多样化。体育教学强调的是一种师生间的互动, 在多媒体高度普及的现代教育中, 教师应该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体育教育。例如, 在教学的讲解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PPT、电影短片等多种方式, 利用生动的图片或者是别人的实例进行教学, 宣传相关的体育知识, 如:篮球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足球比赛中的规则等等。还可以采用前届学生的真实短片, 一边教学, 一边评价,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样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锻炼中, 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综上, 学校教育期间, 通过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教师的自我提高、学生兴趣的挖掘、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方式, 不仅能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自主锻炼中, 构建健康的体质, 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也有重大的作用。

摘要:体育教育是学校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 其除了能满足青少年茁壮成长、积极向上的发展需求外, 同时还有助于培养一定的未来职业能力。因而, 学校体育教育通过不断的变革, 鼓励学生通过接受学校体育教育, 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 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培养良好的终身锻炼习惯, 为终身健康夯实坚定的基础, 意义尤为重大。

关键词:体育教育,终身意识,学生

参考文献

[1]薛军, 王涛.建设终身体育[J].体育科学, 2005, (2) :101-102.

[2]王维贤.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教海探, 2009, 4 (12) :157-159.

[3]全爱清.论高职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思想与终身体育意识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04) :25-27.

[4]张林, 王海燕.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8, (5) :197-199.

[5]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 2002.

中学生终身体育 篇8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终身体育是其思想在体育中的体现, 是一个人在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健身教育的总和, 与人的健康有关。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基础。应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做好能力储备及心理素质的提升打下基础。

学校要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所以学校体育工作要以全方位提升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而中学阶段当中的体育学习是终身体育基础。终身体育所要倡导的是一个人在其人生中每个时期都要自我进行体育锻炼, 确保健康的体魄。学生在中学阶段身体质量的好坏, 对于其一生的工作和健康都有着重要意义。伴随中学生在中学期间其心理和生理渐渐成熟, 在此阶段增加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以有体育保健的知识都是很重要的。

二、中学生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 健康和快乐体育所存在的问题

学校自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来, 其体育教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此决定为中学的体育发展提供有效政策及理论根据。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当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例如有很多的体育教师在健康第一的指导下快乐体育成了教学的主要方法, 而教材里的内容也是注重快乐体育而忽视理论、技术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所采用的方式一般为:集中-集体活动-自由活动-结束。这样教学方式不单无法激发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更会影响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

(二) 忽视实用性

体育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体育教学有着具体的实用性, 学生通过体育的学习可以得到锻炼身体的方法、理念。由此可见, 体育教学改革重点就是实用性的改革。然而, 要做好实用性的改革, 其重点在于教学要从创新入手, 以新式的教学方法、手段引入到体育教学中。但是, 有一些教师在体育教学的改革中出现了只重视形式, 不重视实用性的情形。例如, 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 教师一般要求学生排成若干列队伍, 学生根据顺序进行相应的练习, 在他们的每一次练习中, 都会对学生的运作进行纠正、优化。这一种教学方法从表面上看是在练习中得到了相应的指导, 但实际上, 至少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并未从这种练习中得到锻炼, 对于他们而言, 他们只是完成了一项教师所提出的任务。

三、如何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 转变观念

因为受到传统生物健康观的影响, 许多的中学生都有这样的认为, 只要不生病就是健康的。所以, 在这种思想观影响下很多学生认为锻炼不重要, 更加忽视了体育锻炼对于缓压的作用, 也忽视了保持心态、拓展人际交际等作用。基于这个原因, 中学体育教学和健康任务构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培养终身身体的意识的重要性。

(二) 重视学生的兴趣

学生是不是积极、快乐的参加到体育锻炼中, 与教师体育的课堂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在体育课中得到解放, 同时充分享受成功体育所带来的欢快感, 是中学体育课堂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中学体育课堂设计就是帮助学生构建起正确、健康观, 找到自己的爱好所在, 同时从这个项目上得到满足, 体会成功所带来的欢快。有一些学生针对自己所喜欢的项目非常痴迷, 就连短短的课间十分钟时间都想露一手, 例如的喜欢足球, 有的喜欢乒乓球。也正是对项目的兴趣与喜爱, 让他们对自己所爱的项目投入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运动技能的高速发展, 还有可能可以形成自己的特长。反之, 也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运动技能或是特长, 让他们在此项目中保持着一定的优越感, 并长久对项目保持兴趣, 不管走到什么地方或步入到哪个年龄, 他们都会去参加体育锻炼。因此, 在组织和指导学生体育活动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特长、爱好, 借用他们在某类运动项目中的特长、爱好, 并且由此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三) 通过基本锻炼身体的知识与技能, 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技能是锻炼身体的方法与手段。对于增加身心的健康成长及体质的增加都有好处, 而且不单单只有近期的影响, 对于学生今后步入社会也有深远意义。在中学阶段, 体育教学不单单是要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技术运作, 更加重要的是一种终身体育的理念教学, 让学生可以通过体育学习, 得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知识和如何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 同时这也是教学的重点所在。

(四) 形成良好体育氛围

良好且积极的体育文化氛围有利于丰富学生体育知识以及课余文化的生活, 有利于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及技能, 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生动的体育课堂可以让学生由思想上、身体上得到积极的调动, 充分享受体育所带来的欢乐感及锻炼后良好的身体反应, 同时保持对体育的兴趣以及积极锻炼的习惯。

课后体育活动是掌握和发展运动技能的时间保证。内容及形式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可为不同兴趣的课堂提供充分的练习时间来掌握运动的技能, 充分发展运动特长。这样不单单培养了他们积极锻炼的习惯, 同时还从思想、技术方面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比如, 有趣的项目比赛、各类紧张的田径运动和各单项比赛, 这些都丰富了中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也让他们对这种生活有所留住, 就算离开了校园, 也会对体育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不单是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 更是对每个体育教师的要求。在日常的教学实际当中, 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主体, 不断去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价值与乐趣所在, 主动、富有个性、积极地学习、发展, 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下良好基础。

摘要:中学体育对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来说是一个转折的起点。培养锻炼习惯, 构建终身体育观念都要由学生体育教学开始。本文与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 分析了影响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因素, 提出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体育,终身体育,意识培养

参考文献

论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 篇9

有人片面地认为,体育教育是个辅助学科,并没有意识到这将是学生一生赖以生存的基础。终身体育指的不仅是终身参加体育锻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在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和各种生活领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懵懂的中学阶段,体育意识作为一种必修课程,首先要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通过兴趣培养转化为爱好,然后转化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这才是学校体育工作急需努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终身体育是立身根本

中学是人的身体、知识、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应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健身锻炼习惯,提高自我运动能力。众所周知,身体的健康是立身之根本,精力的充沛是保障,爱好的广泛是前提,打造成为多才多艺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是追求的目标,只有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才能成为合格的新时代公民。

以往的中学体育教学是以学生掌握体育“三基”为目标,在体育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虽然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一些作用,但片面地以技术规格和运动能力为训练目的,却忽视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随着近年来全民健身观念的深入开展,人们看到了学校体育在学生中学阶段的重要作用。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应重新认识它的功能,更要在课堂上、训练中把这种意识带给学生,使之重视健康意义,端正对待生命的态度,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终身体育的意义和价值。

二、广泛引导是必要条件

体育教师是学生的开发引导者,教师素质与能力对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高科技也在冲击着原有的理论和观念,教师观念和技术的更新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方法需要创造性、需要更加新颖和灵活,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待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不同的锻炼方法来实现每一个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过去单一的体育教学内容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体育教学,应开设多种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分项目教学,按兴趣教学已经是大势所趋,这对教师能力素质、校园的场馆建设、学校的器材配备提出了挑战,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自我锻炼是重要环节

比赛是检验学习和训练的标准。中学阶段体育竞赛主要是每年至少一次的全校性的运动会,运动会的活动项目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具有竞赛性,又有特有的趣味性,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深受青少年的喜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除了传统的田径运动会外,还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组织丰富娱乐和健身性的一些单项比赛活动。根据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安排一些小型单项比赛,既能检验一段时期训练的成果,还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与他人的不足,从而为下一步学习选定目标。教师要在比赛后进行总结,首先肯定学生们取得的成绩,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然后找出不足培养学生继续运动的动力,逐步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自我锻炼能力是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环节,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技术支持。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领悟体育锻炼的意义,挖掘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运动天赋。要不断提高学生独立完成能力,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积极主动地锻炼,巩固锻炼成果,为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学生终身体育 篇10

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如果能抓好养成教育这一环节,上课会更轻松省力,体育课会更吸引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将在体育课上得到许多受益终生的财富。

一、体育习惯的养成

1. 抓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习惯的养成是从“他律”到“自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中小学期间是学生形成习惯的关键期,此时,他们求知欲望强烈,可塑性大,也最容易接受成年人的(特别是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训练。在此期间,他们在生理上正处于生长发育与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培养其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既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又能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因此,在学生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学校、家庭和社会所施加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2. 激发兴趣,促进体育习惯的养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才能使人有持久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或身体素质练习时,不妨变换一下方式,教师提出练习要求,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设计出练习方法,以达到要求,完成任务。这样,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想学、会学和爱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便容易被调动。另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其表现欲。在学生受到挫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3. 培养自学自练能力,促进学生自觉锻炼习惯的养成。

学校体育不是简单地带学生锻炼,而要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和自学自练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严格训练学生。学生在学练过程中,首先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并经过自己的神经中枢,将外界刺激内化为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此时教师要以科学的示范和指导来促进学生的内化活动。知识有其系统性,动作有其规律性,教师适时的“指点”,会使学生明白知识间的联系和动作间的关系,从而悟出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和联想。通过联想,学生可触类旁通,开阔解决问题的思路,活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二、终身体育思想的养成

由于体育已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人们度过余暇时间的重要内容,因此,人们对于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赋予了新的意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在体育课上学习和运用,而且强调进行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这样就要求学生更好地掌握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具有参加体育运动的能力和正确的态度。

不少国家对此提出了相近的看法。英国提出“养成用积极、快乐的态度渡过余暇”。美国提出“发展有益的而且有生气的身体娱乐活动,是当代社会的需要”。日本提出“培养和树立学生一生能够继续参加运动实践的能力和态度”。原苏联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技能和习惯”,“在高年级培养学生组织比赛和裁判能力”。

我国在新的学校体育目任务中也提到了终身受益问题。这就给我们体育教育提出新的课题,就是要强调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体育属于文化范畴,体育运动属于高尚的文化活动之一,对体育有没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是衡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学生养成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体育教育将会延续到社会。学生步入社会后将从事各种职业。健康的体魄将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作贡献打下物质基础,而他们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则能为事业的成功和开展社会交往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孟李善.什么是养成教育.

[2]林格.教育, 就是培养习惯.

浅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教育 篇11

1、学生体育童识的特点

学生的体育意识是对体育教育结果的反映,是在体育教学中逐渐培养的。体育意识好的同学在社会生活中随时都可以主客观的变化而调整体育活动手段、方式、方法等,从而有较强的社会适应。保持良好的体育爱好,达到“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2、“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途径

2.1 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

上好体育理论课能为体育实践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以后的教学、训练、群体活动等,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但目前的状况是,中学生对体育理论课还普遍缺乏兴趣,在体育理论课堂上,学生在操场上的那种生龙活虎劲头,荡然无存,个个无精打采。问之,答曰“枯躁无味”。致使体育理论课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学生对体育理论课产生厌倦情绪,关键在体育教师。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进行调查研究,抓不住学生心理活动特点,照本宣科,这是使学生对体育理论课失去兴趣的根本原因。

强化对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视,加强检查监督。转变观念,不仅仅是体育教师,领导层也要重视体育理论教学。通过体育理论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增强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通过体育理论教学,还能使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加强对体育的关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习惯和能力。

2.2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手段的影响,以往那种压抑学生积极性,无视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而进行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传授和强制性地进行身体练习的做法,往往使学生感到厌烦,甚至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发展心理素质都是不利的。

目前针对青年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敏捷,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的特点来研究,要想吸引他们的注意从而产生兴趣的话,就必须改进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思想较活跃的学生,他们不仅仅只想到单一的某种体育技术,而更多地想掌握一些有关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手段、方法既要符合体育教学原则,又要结合学生不同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安排灵活多样的内容。引导他们逐步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课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自己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在编排上,可打破原有的年级、班的组合,教学中配有专项教师进行教学和辅导,使学生欲求的得到满足,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从某一运动中,逐渐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进而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2.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在课余时间通过体育手段,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丰富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继续和延伸,它可以使学生在灵活、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能力,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科学合理地安排活动内容,形成课内外“一条龙”的教学,不仅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而且能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更多地掌握一些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以便进行科学地、自我监督下的锻炼,养成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另外,课外体育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如:经常组织一些班级或年级的比赛,使学生在欣赏比赛或参与比赛时获得乐趣和荣誉感,通过潜力潜移默化,使学生由不爱活动到爱活动,由不感兴趣到主动参与,真正体会到体育的魅力,从而调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 结论

中学生终身体育 篇12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学生目前的学习和锻炼要求,要从长远计议。首先,高校应拓宽体育课程项目,以充分展现运动的魅力,不断激发并巩固学生的运动兴趣。其次,再辅导更科学适用的运动技能和方法,形成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1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及终身体育理念的概述

1 . 1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分别提出了我国体育学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其中基本目标分为五个方面: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从5项目标的具体要求看,它关涉到积极参与运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能自行编制锻炼计划,还要掌握至少2项以上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技能、能够了解和评价自身的健康状况,并掌握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方法,到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来调整自我身心,促进心理健康,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格,再将自我更好的融入社会之中,谋求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协调发展,可谓包括的较为全面。

1.2终身体育理念

简略的说,终身体育就是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将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它的意义也非常明确,一个人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身体每一分钟都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即人对身体的关注和对身心健康以及整个人生发展的要求,也将伴随人的整个生命。所以,终身体育将带着“终生不间断的身心健康与发展”这一明确的目标,在分阶段、有区别、科学合理的规划中进行终生的实践。

2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

可是,我国高校现在的体育教育现状,距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目标要求还有多远。如果逐项对照5项基本目标的话,我们发现,没有一项是得到真正落实的。不仅如此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教育,基本处于边缘化状态,除了体育专业的教学外,其它专业的体育课学习大多是可有可无的。

据近年的数据资料统计,不仅仅我国的中小学生,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源自学生自一上学就开始面对的应试教育体制,文化课学习为主,体育课程很少,学生24h除了睡觉就是坐着写作业,身体素质自然下降。而到了大学阶段,虽说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但学校的体育教育却没有跟上,大学生们的体育活动也多是在课余时间自由开展,也是可有可无。也就是说,我国青少年身体状况呈现全面滑坡的现象,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我国体育教育整体边缘化的现状。

我国现在的体育教育,从学校到学生,都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在观念、体制、教学、设施、师资力量以及突破和创新等方面都很滞后。大家对体育教育根本不重视,更没有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学校一方,没有搞好体育教育的动力,也就停留在国家体育教育目标的表层开展教学,就不可能有实质的效果。而且,我国的竞技体育和我国常规的大众体育教育是脱节的,因此除了少数专门的体育机构,大家都认为体育与自己并无太大关系。而做为最需要体育教育滋润的学生,他们也早已把体育学习边缘化, 学生即使有时间,他们宁愿“宅”在宿舍,宁愿“泡”在网上。一个小小键盘的魔力远远超过朝气蓬勃的体育运动,这除去信息科技带来的新奇和诱惑之外,主要还是源于人们没有养成深爱体育和参与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而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人们却早已更多的将体育精神贯穿到他们整个的生活当中。

3培养我国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基本措施

若想改变我国当前体育教育的现状,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意识,是需要体制、有关部门、学校、学生、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的。但考虑现有条件和实际情况,我们不妨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3 . 1把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作为突破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爱好是一个人接触并认识一件事物的前提,保持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是建立终身运动观念的基础。也就是说,大学期间,可以加强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引导,使学生摸索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逐步发展成为自己的爱好。一旦形成固定的兴趣爱好,学生就更愿意主动去学习,并找到适合自身的体育运动方法。若在有益于运动的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会进一步自觉地养成长久的习惯,会自觉坚持,并形成实践和认识互相推动良性发展的过程,走向终身体育。

那么,从教学上来讲,如何调动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是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的第一步。比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创新思路和新科技的辅助下,在课程中设置悬念和创建情景等等方法, 都是众多体育教师多年摸索和创建出来的较有效方法。另外,教师除了发挥引导作用,还需要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实行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等等。

3 . 2开发有针对性的教学, 服务终身体育

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育仍和中小学一样,目的还是停留在让学生考试达标上,所以不管学生喜不喜欢,也不管适合不适合,大家都是统一学习统一考试,只为拿个分数。这怎么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针对每位同学的不同特点和喜好, 找到最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目前我国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学应当在以下问题的改革上做出努力:第一,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要围绕学生来开展;第二,改变功利性和应试体育教育的教学观念;第三、力戒教学内容简单重复和内容单一,改进缺乏层次、缺乏趣味性、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第四,改革机械死板的教学形式,把程式化、概念化的教师示范教学,向主要由学生参与的生动、灵活、有效的教学竞赛方向转变;第五,改变缺乏个性教学和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第六,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对终身体育观念的灌输。

3 . 3加强体育道德教育

体育道德是体育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它包括严格遵守体育比赛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比赛结果、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等方面。从表面看,体育道德和体育兴趣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正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相应的社会道德才能长久立足于社会中一样,学生只有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严格遵守体育道德,才能真诚地领悟到体育运动的美好内涵,才会在运动项目上享受快乐和感受运动的无限魅力。只有对他人的尊重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也才会自我尊重。体育道德精神,能够让学生获得相应而来的荣誉感和正能量的动力,从而建立一种对体育精神的信仰,因而在体育运动中一直走在正常稳定的发展轨道上,因而更加坚定终身运动的信念。

3 . 4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担任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师,一般是由专业体育院校毕业的高素质人才,但随着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和新一代学生的现实情况, 高校体育教师很多情况下都出现跟不上形势的状况。要适应现代体育教育,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认识现代体育教育,关注先进知识和理念,完善自己的专业理论素养;同时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师归根结底是教师队伍的一员,体育教师的教学核心不是体育,而仍在教育。

4结语

上一篇: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下一篇:制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