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分层教学

2024-05-18

中学体育分层教学(精选12篇)

中学体育分层教学 篇1

一、分层教学要避免“等级”划分

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 形成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体育学科最容易造成学习程度参差不齐, 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优等生当代表, 中等生当陪衬, 后进生当南郭先生的现象。教师不能用划分“等级”的方法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样学生就会很敏感, 对老师的做法部分学生就会误解, 觉得老师看不起自己, 会产生抵触情绪。失去练习兴趣, 这样不仅使分层教学的效果不能实现, 甚至事与愿违, 起反作用。所以教师在分层过程中不必泾渭分明公开化, 而应该是隐性。为了避免这些事情的发展, 让全班学生人人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切忌每堂课贪多求全, 面面俱到, 要做到“分层”不“分等”。要重视教学的实际意义, 侧重教学效果, 解决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 有利于解决“差生吃不了, 优生吃不饱”的弊端。

学生都是很爱面子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 在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不相互讥讽、挖苦的同时, 教师要避免在上课时把“好的学生”、“差的学生”挂在嘴上, 教师应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要让所谓的“差生”能从其目光、表情、语言、举止中真正体会到尊重和关心, 避免师生间的隔阂和对立。所以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以人为本, 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使优、中、差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有所进步, 而不是 (也不可能是) 平行齐步向前。

二、分层教学要适时的调整层次

了解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那么在具体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分层教学的成效在于提供多种水平的挑战, 使得学生在完成了展现自身能力的任务后, 自然产生肯定和欣赏自己能力的自我效能感。这就要注意,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有可变性的, 它会随着学生练习活动性质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分层练习后, 学生经过反复练习, 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到学生的可变性和可塑性, 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和练习程度重新“定位”。如: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在分层练习时, 各小组根据小组长的评价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 也可以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完成情况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 做到“分层”不“定层”。

另外,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学生的练习兴趣、技术水平、能力水平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只有适时调整练习层次, 才能唤起学生练习的动力, 激发练习热情。如果很长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固定不变层次练习, 学生就体会不到成功和进步所带来的喜悦与激动, 就会对练习失去兴趣。所以, 要根据不同层次因材施教,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 极大的满足各层次学生的表现欲和学生的成功感。把死板的、无视学生主体性的单纯传授式教学, 变成生动活泼的、具有探究式的互动接收式教学, 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都觉得“我能行”、“我不差”, 从而摒弃顾虑、主动学习、大胆探索。

三、分层教学不能降低教学目标

教学实践中, 对于那些学习上相对困难或行为习惯有些问题的同学, 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 确定区别于相对好些的前者的教学目标。不歧视, 不打击, 鼓励他们在保证基本数学教学要求的前提下, 采取逐步提高目标的要求办法。这样, 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 选择自己的奋斗目标, 主动高效地在数学课堂上获取知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情况是, 教师往往降低了对部分学生的要求, 将分层目标变成降低对学生要求的借口, 这就失去了分层教学的“统一达标”的主旨所在。所以在分层教学中要把握好初级目标和终极目标的关系, 不然就会造成高层次学生的越来越高, 低层次的举步维艰, 做到“分层”不变“目标”。由于在教学中对差生实行“低起点”教学, 自然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改变其自卑和落后的心理, 为实现差生转化创造了条件。

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的由低到高的发展, 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得到了相应提高,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各自的进步, 显然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但也不能把“弱势学生”的教学目标提得太高, 要注意不要让学生在好胜心强、好奇、喜欢表现等心理特征的影响下, 老觉得在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感到不光彩, 在明明没有达到练习要求的情况下, 还进行更高难度的学习。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 也是一种教学智慧, 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 才能有效地发展差异, 促进全体学生最大程度、最优化地发展。

总之, 分层次教学是贯彻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所以我们教师要从开学之初就关注到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从而真正落实到实处。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 分层教学已运用于体育教学, 它的优势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影响了分层教学实施的效果。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以期待在以后的教学中更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

关键词:中学体育,分层教学,思考

参考文献

[1]张伟民.对高中体育分层教学的若干思考[N].体育师友, 2010年4期.

[2]潘思妹.初中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N].成功 (教育版) , 2010年4期.

[3]赵鹏.新课改下高中体育分层教学的实验探究[N].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 2010年7期.

中学体育分层教学 篇2

摘要:分层教学是高中体育新课程实践过程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方法。本文对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操作方法以及所取得的效应进行研究,发现它能很好地解决选项教学中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参差的现象,对实现体育课程的总目标具有重要意议。

关键词:高中

体育

分层教学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提出高中体育课要实施选项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往往要遇到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相差甚远的现象。如果取用传统的分组教学法,采用“齐步走”教学方式,往往会出现高水平的学生“吃不饱”,而低水平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最终导致高水平的学生技术水平没有提高,而水平较低的学生接受不了的矛盾。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把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理念,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在选项教学中显得犹为重要。

经过本人两年多来的实践探索,分层教学能很好解决同一选项的水平悬殊问题,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是指在同一选项中,根据学生水平等实际情况分成若干不同的教学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方法,以实现课程目标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高中体育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素质教育的要求

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指出:“教育者的基木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素质教育也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实际,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并使学生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进行分层次教学,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二)体育新课程的要求 体育与健康标准提出,体育新课程要关注地区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受益。如何落实关注个体差异,是体育教学面临的新问题。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是贯彻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

(三)教学原则的要求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要贯彻因材施教学的原则,也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教学。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重要体现。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分层的具体方法是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将学生分为几个水平层次,把教学目标和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由低至高,梯度较小,层次分明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

(一)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是分层教学实施的基础,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依据。虽然这项工作比较繁琐,但在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情况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教学实践的做法是:(1)在学生开始选项时,一般要求将学生自填个体的情况,包括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等;(2)在学期安排“摸底”课,对学生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作正确的评估。

(二)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取用自愿性原则。在每节课的上课之前,体育教师公布不同组别的要达到的目标和内容,学生自己选择加入的层次。如果发现加入的层次不适合自己,可转入其它层次学习。

(三)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指课堂教学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由于学生的技能差异,要求学生达到的统一的目标是不现实的。因此,根据学生水平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是相当重要的,分层教学是实现课程总目标的重要手段。

教学目标分层是指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经过学习后所要达到的目标。目标分层可分为学年目标分层、学期分层、单元目标以及课堂目标分层,下一层次目标是上一层目标的具体化,下层为更好地实现上一层次目标服务,最终为达成课程总目标。

目标分层要遵循以学生的实际为依据原则、递进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也就是说,每一层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依据,目标设置不仅要从低至高递进,还要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内容是为目标服务,因此,一旦确定层次目标,就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对高水平的层次一般以认知性知识、意识、战术、整体配合作为教学内容;中等层次则以个别技术的提高、完整性技术的熟练性作为教学内容,以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低水平的学生则以单个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打基础为主。

(五)对教学手段进行分层,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

不同层次学生的技术水平等不同,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差异。对于高水平层次的学生,他们已经基本上掌握所选项的运动技术,具备自我探究能力,在教学时应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在上课时适当引导学生通过网站、电视、杂志等进行自我学习。中等层次的教学则以技术动作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练习为主,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取用启发式教学。较低水平层次教学则可通过教师的分解示范,学生模仿学习的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观看录像等来帮助学生的形成正确表象,提高感知水平。

(六)结合学生的实际,实现评价分层。

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基础不同,因此,学业成绩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在课堂考核或期末考核时应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区别性评价,评价标准根据层次不同而不同,高水平层次可执行较高的评价标准,低水平层次则可适当降低评价标准。另一面,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方法,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如采用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等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做到既考察所掌握的技术、技能,考虑到学生的进步情况,又考察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取得的整体效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分层教学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

我任教的高二4个班中,采用分层教学的两个班期末考核优秀率比传统教学班高出18..6%。在校内、校际以上比赛中分层教学班所取得的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前三名分别为32人次和16人次。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常常遇到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要求过高的现象,这使他们在学习时丧失自信心,存在畏难情绪,甚至逃避学习;而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则要求过低,使学生缺乏进取心,对学习马虎了事。总之,这些都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教学由于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差异,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分层教学提高学生体育课堂的兴趣。

对分层教学班和传统教学班的调查结果表明:前者表示喜欢体育课的学生达到68.2%,后者则只有52.6%。分层教学使得学生的体育课堂兴趣明显提高。正如一名体育基础较差的同学写了对分层教学的感受:“以前一到体育课前我就很紧张,很担心跟不上,又要出丑了;现在可好了,我希望多上点的体育课”。从学生的反馈资料来看,这种心理是大部分同学的共同特点。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水平安排教学内容,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心理需求都得了满足,起到增强自信心的作用,因此,分层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三)分层教学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同。

中学体育分层教学 篇3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发展内涵,笔者对“分步递进,分层达标”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得到健康发展,从而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一、“分步递进,分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设想

(一)“分步递进,分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1.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切实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2.实事求是,尊重、承认差异,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让学生人人受益。

(二)“分步递进,分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1.了解差异,给学生分层。学生个体间本身就存在差异性,这是先天遗传和后天发展的结果,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可以从其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身体形态、体育基础知识等反映出来。因此,我们可以把一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身体形态进行原始数据的积累和综合分析,从而,将全班学生由高到低地分成A、B、C三个不同的层次。

2.针对差异,给分层学生目标分层。通过对学生差异的了解,学生分成不同层次,针对三个不同的分层,确定与之可能相适应的分层目标,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注意定量、定性相结合。例如,身体素质目标的制定,结合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评价标准,将优秀、良好、及格的标准定为A、B、C三个层次的目标标准。

3.根据分层合理备课。备课是教学前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体育教学的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器材、备组织教法。根据分层学生备课时,要遵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要充分考虑A、B、C层学生的不同需要,分步递进,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且通过合理的学习手段获得成功。

4.根据差异,组织教学合分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教学,采取合与分相结合的方式,即集体同教和分组教学相结合。合分式教学结构是教学过程的某个阶段,先集体讲解、示范,接着把A、B、C三个层次分成:A层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学练,B、C层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练,再通过师生共同互动、个别指导、小组合作、教师重点指导等环节,对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做出不同要求,集体同教(合)——分层教学(分)——解疑或点评(合)——师生互动(分)——小结(合)。

5.结合差异,组织教学同异分组相结合。同质分组就是把体能、技术等处于同一水平的学生分到一组,异质分组则相反。单纯的同质分组不能够促进所有学生的学习,在解决学生个体差异方面存在缺陷,对学生的个体发展、人际交往方面的需要考虑不够。异质分组能均衡各组的实力,起到榜样、引领的作用,在学练中有能力互补、互助合作、激励强化等功效。因此,在“分步递进,分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应该以同质分组学练为主,异质分组学练为辅,实行面向差异,同异分组相结合,充分发挥分组教学的功能,确保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6.面向差异,分层评价。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分步递进,分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应该尊重差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评价,才能达到激励递进的效果。

7.根据评价,分层提高。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分析各层次学生的达标情况,根据学生达标情况,及时对A、B、C层的学生学习情况采取矫正、调节措施,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

三、“分步递进,分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结果

这一教学模式,解决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吃不饱”和“吃得过饱”的问题,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与提高;激发了每个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氛围。

四、“分步递进,分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转变教学理念,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给学生分层应尽量减少分层的负面影响,可以个别交流,不予公布。

3.教师应平等对待各个层次的学生,不偏颇任何一个组,特别是在给学生机会上一定要面向全体,及时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共同发展与提高。

4.教师要注意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早发现、早解决,真正使这一模式的课堂教学发挥最大功效。

中学体育分层教学策略的运用研究 篇4

1 中学体育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1.1 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客观存在

由于受遗传基因、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中学生在身体发育、兴趣偏好、运动心态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而当前很多中学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都是标准化, 即采取标准化的教材、课时和教学目标, 忽略了所有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分层教学策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 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等方面要采取差异化策略, 尤其是对于那些身体虚弱、运动基础差的学生, 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帮助他们实现应有的进步与成长。

1.2 分层教学法能够防止两极分化, 提高学生的整体体育水平

在分层教学模式下, 能够在班级内部形成一种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 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使所有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都实现应有的提高, 促进学生体育素质在整体的上升, 有效预防个别同学兼顾不到而出现掉队的情况。同时, 教师借助分层教学策略, 可以在体育基础薄弱学生的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方式, 实现更多的激励和帮助, 使这部分学生实现更快的进步与发展。

1.3 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学体育教育事业也实现了巨大的进步, 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实现了应有的创新和发展, 体育教学投入持续增长。但是, 相关调查显示, 在校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重视。为了更好的满足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的需求, 中学体育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和研究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将分层教学策略进行实践和检验, 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 分差教学策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2.1 学生主体分层

中学体育教师根据班级内中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 对班级内学生的体能、体育能力、运动素质及心理素质进行综合性的考评, 并以此为依据, 将班级内学生分为A层、B层和C层三个层次。其中, A层主要是那些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运动基础比较高的学生;B层主要是指那些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运动基础处于中等或平均水平的学生;C层学生则是指运动能力较差、存在身体缺陷或者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后, 在教学实践中就可以针对每层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并获得相应的体育乐趣和成功体验。同时,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基础上, 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 与分组教学策略充分结合起来。例如, 教师可以根据每层学生的兴趣爱好, 分为足球组、篮球组、乒乓球组、健美操组等, 并且每堂体育课都给每个小组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 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2.2 教学目标分层

在综合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 将学生合理的划分为对A、B、C三个层次之后, 中学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具体特征, 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使体育教学目标既要有统一也要有区别。按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课本教程规定了“三基”, 即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及基本技能, 这是每个学生都能应当达到的, 然后就是教材广度、教材深度、教学速度、深层次知识理解和高难度体育练习等教学目标的制定, 这时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分层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在具体实践中, 教师可以根据A、B、C三个层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分别制定具有创新性、发展性和基本性的教学目标, 即:A层次学生选择创新性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运动素质的基础上, 对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拓展, 将学生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B层次学生应当采用发展性目标, 在让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 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拓展;C层次学生选择基础性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锻炼学生的基本体育素质。

2.3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分层

首先, A层次的学生一般都是整个班级中的体育尖子生或特长生, 体育能力整体较强, 有自我表现和进一步发展的强烈欲望, 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以学生体育特长的发展和整体运动能力的提高为主线, 让学生在接近于体育实战的场景中进行锻炼和学习。例如在篮球教学中, 教师可以针对性的组织小组对抗赛, 在提高学生基本篮球技能的同时,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篮球意识和对技战术的理解能力。

其次, B层次的学生一般是班级中的中等生, 具有一定的学习潜力, 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主,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运动潜能。例如“任务教学法”在B层次学生体育课堂上的应用, 能够激发学生彼此之间的积极配合和彼此鼓励,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再次, C层次的学生一般是班级中的学困生, 体育基础较差, 缺乏体育学习的自信心, 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这时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起参加体育运动的自信心和兴趣, 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 养成参加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例如“游戏教学法”、“助教制”等教学方法的应用, 可以对C层次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成果进行动态化的管理, 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2.4 分层评价, 全面考核

在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时, 应当在坚持全面性、合理性原则的基础上, 制定差异化的评价策略, 实现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运行潜能。例如, 对于C层次的学生, 教师可以制定以激励为主的评价策略, 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学生自评有效结合起来, 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 端正学习态度, 培养对体育的乐趣, 养成爱锻炼的好习惯。

3 结语

综上所示, 中学体育教育中分层教学策略的运用, 顺应了素质教育背景下社会对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符合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 中学体育教师一定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认真领悟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求, 多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体育分层教学策略的有效贯彻与实施,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在整体上的进步, 不断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运动能力。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 体育教学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 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但中学生在身体上和兴趣偏好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 就必须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本文在分析中学体育教育中运用分层教学策略的必要性的基础上, 结合中学体育教学的实践, 就分层教学策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理论探讨。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学体育,素质教育,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赵猛, 李占平, 高原.实施体育分层教学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3) .

[2]卓英韬.论高中体育教育现象[J].新课程 (上) , 2012 (1) .

[3]张伟民.对高中体育分层教学的若干思考[J].体育师友, 2010 (4) .

[4]“如何在体育实践课中实施分层教学”的讨论与争鸣[J].中国学校体育, 2009 (7) .

中学体育分层教学 篇5

摘要:在高中排球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培养运动习惯,优化运动体验。根据学生体质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目标分层等形式,让所有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体育 排球教学 分层教学

新课程理念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在头脑中建构起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高中体育排球教学常常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很少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关注,这种教学模式有悖于新课程理念。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设定一定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在排球运动中获得最佳的运动体验,能使高中体育排球教学焕发生气,充满活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排球运动兴趣。

一、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排球兴趣

良好的运动体验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采用多种途径来实现,最终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获得达成目标后的成就感和运动过程中的愉悦感,或完成考核后对下一个高难度目标的期许等。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学生对排球运动的不同期望,建立适当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建立要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巧妙地执行各个层次的教学策略。当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小目标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相应的成就感,也就会更加努力地继续前行,在热情与偷悦的心情中逐步接近总目标,直至最终收获成功。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满足和增强,对体育的锻炼也由最初的排斥变得缓和与喜爱。对于排球运动,很多学生刚接触时会经常因为球性差而进步缓慢,教师要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在排球锻炼中获得到成功的喜悦,无论是心理上还是体质上,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排球运动所带来的良好体验。因此,不管是在排球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目标的设置上,还是排球的考核方法方面,都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兴趣。

二、在排球教学内容中分层,让多变的教学引发兴趣

将分层教学融入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入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W内容,力求最大程度挖掘学生潜力,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排球兴趣。依据学生不同的技术进展,教授不同难度的内容,如初级的学生只要求掌握下手发球,而对高级别的学生则教授上手发球,对于男生还可以教授跳发球。再比如网上技术的教学,对初级的学生仅仅提出双手推球过网的要求,而对高级别的学生则可教授扣球,特别是对高层次男生还可教授后排进攻的技术。在教学内容上,也可通过适当地改变场地、规则的难度等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能力的要求。少数女生因为怕手疼,致使发球成功率比较低,就可以把排球场地的长、宽适当缩短一些,而且把球网的高度也降低一些。在比赛过程中,当攻防失误频繁出现时,可让她们选择让排球落地之后反弹起后再接,就像在开展一场乒乓球比赛一样,从而促使更多女生参与到比赛中来。这样,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来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从而为排球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三、教学过程中分层授课,全面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分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学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制定不同的情景引导,讲解方案,引导、帮助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对排球运动进行主动探索锻炼。对于初步掌握排球技术的学生尽量用浅显易懂的术语,帮助其尽快掌握动作技术;对于已经能够上场比赛的学生适时地引入战术层面的讲解,使其对排球运动的理解和喜爱进一步加深。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将分层教学融入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力求最大程度挖掘学生潜力,整体促进高中排球体育运动水平。

四、分层教学注重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质量最优化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如果对学生长时间地进行一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学生会对其逐渐失去兴趣甚至厌烦,这就背离了培养学生兴趣的初衷;若是将体育锻炼的模式稍加改变,使之丰富多彩,则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重新燃起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效果反而更佳。因此,教师在高中排球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多变性、可塑性和科学性。即使排球的动作技术是固定不变的,但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却可以新颖独特。例如,教师在教学基础的排球垫球时,一贯的做法是先讲解垫球的要领,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垫球,对着墙壁一个人练习垫球。这样的练习时间一长无疑是很枯燥的。但是如果教师灵活变换排球垫球的方式,如引入最近比较流行的墙壁排球的规则,两个学生对着墙上方框垫球,并且允许排球落地后再进行垫球,进行记分比赛,这样新颖的练习形式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教师这时要做的是在旁仔细观察学生垫球动作的规范性,并及时给予指导,也可以边做示范边和学生一起配合垫球,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垫球的技巧,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单纯地让学生自己练习后掌握一个垫球技术要好得多。

总之,在高中排球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培养运动习惯,优化运动体验。根据学生体质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目标分层等形式,让所有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每一位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心健康都得到切实的提升,为今后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学化学的分层教学 篇6

为了使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师必须充分研究学生的特征,内容可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学习态度,主要的兴趣和爱好,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技能和技巧,意志品质,文化素养和审美的发展,身体发展,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家庭和同龄人的影响,各学科的原有水平,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等。据此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的实际可能性”,然后把特征相近的学生归结为同一“层次”,使我们的教学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一、分层课堂教学

分层课堂教学是根据常规的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分层实验、教学评价等。

1、设计分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给相应的学生使用。例如,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分为“达纲目标”、“提高目标”、“高水平目标”。其中“达纲目标”是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是全班学生必须达到的。在教学中可以重点放在基础较差的那一“层次”的学生使用。并强化这一层次的学生落实达纲目标,强化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而且还需老师督促他们对这一层次的教学内容达到人人过关。“提高目标”重点供达纲后的中等生使用,要求他们在掌握达纲目标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而“高水平目标”供学有余力的优等生使用,重点拓宽优等生的知识面,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

2、设计分层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对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能直接反馈教学目标落实得如何。但由于学生的基础及能力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根据问题的难易、繁简而有的放矢地让不同的层次的学生作答,避免问答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教学中所提的问题,让优等生或中等生回答,如果问题太容易,没有给他们“跳一跳,摘果子”的机会,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使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开拓。所提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如果问题太难,他们会无所适从,从而产生畏惧甚至抗拒的心态,打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课堂提问,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问题让他们作答。让不同層次的学生都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3、设计分层的课堂练习(或辅导材料)

为了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落实、强化,教师应该分层次提供课堂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让全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掌握知识,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成绩。作业要精选精练,不能让学生机械的重复。作业类型尽可能多样化。比如,方程式的书写、运算;实验能力考察题。而且作业要求层次化,尽可能分层递进。

4、设计分层的实验内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分层的课后教学评价

科学的教学评价将给教学以正确的方向,老师通过教学评价准确地了解教学效果,了解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更恰当的因材施教;学生通过教学评价了解自己的素质特点和学习状况可促进自己扬长避短,有效地进行学习。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采用不同方式的教学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更有利于教学的进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另者,我们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设计分层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保证达纲目标的落实。因为达刚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而教学大纲是根据教育方针和中学教学计划制订的中学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国家对中学化学提出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是中学化学教材编写和老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也是检查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因此,我们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哪一层次的学生,都要保证达纲目标的落实。如果盲目、片面地追求“提高目标”或“高水平目标”的落实,会使我们的教学出现反常现象,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2、动态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做到有针对性地调节、矫正和辅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的思想、行为是在不断变化的。作为教师,应适时注意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改变。特别是后进生,更应该跟他们谈心交朋友,拉过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克服学习的自卑心理。

3、给学生的分层要采取隐蔽的分层的方法。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我们在给学生分成若干层次时,不要明确告诉学生,只是做到教师心中有数,特别针对现在的中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个个自尊心特别强,又死要面子,如果告诉学生则会产生优生自傲,差生自卑的现象,少数学生则会对着干,反而向坏的方向发展,避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反而不利于教学的进行。

总之,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们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所以,分层教学便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采取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育文选[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

分层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7

一、分层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应用中的意义

1. 有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以往的教学中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这样就难免造成学生体育水平的整体下降。能力强的学生, 由于定的标准比较低, 而错过了提升的时间;能力弱的学生, 标准又对其比较高, 让他感到难度很大, 使其训练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也正是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体育整体水平下降。而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之后, 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分层,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其能力的基础上接受全面的教育, 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 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任何教育都是为了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体育运动也是如此。体育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学生们的个性也非常鲜明, 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所有的项目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这些体育课程中的表现来发现学生的才能,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指导和点播, 使其能够有一个或是几个比较擅长的运动项目。这样不但能够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还能促使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

3. 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现代教育的发展, 提高效率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现在的知识更新快, 市场变化快, 只有提高自身的效率才能在复杂的社会市场竞争中胜出。学校也是如此, 在学校运营日益市场化的今天, 只有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通过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能够有效地弥补二次补习的时间,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 由于学生的体育测试结果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补习, 使其能够顺利达到标准, 这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层次不均使得教学的速度大大减缓。而通过分层教学,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能力素质安排相应的学习计划, 学生的体育素质也能够得以保证,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率。

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措施

为了能够使分层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就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保证, 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学生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或相对优势的地方, 体育教学要培养的也并非是在各个领域都非常出色的全才。体育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促使学生身心健康,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 就需要体育教师在学生入学的时候为学生建立相应的体育档案, 并对这些档案进行分析和整理, 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并因材施教, 这样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 加强交流沟通

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相对比较严肃的, 师道尊严的思想在体育教学中影响也非常深刻。而这样就使得教师难以加深对学生的理解, 学生也不能和教师建立深厚的感情。而实际上情感因素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 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 往往会将教师作为模仿的对象, 教师的言谈举止对于学生都会有很深的影响, 教师的及时开导和帮助也会滋润学生的内心, 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在体育锻炼的时候能够投入更大的热情,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而言十分重要。

3.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将体育教学发挥到最大的作用, 体育教学无外乎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个方面是身体素质的锻炼, 一个方面是心理品格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就需要教师能够将每个学生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改正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问题, 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能力范围, 增强学生的体育内涵。对那些体育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 要对其进行战术训练、思维开拓, 使其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对于那些在体育方面能力不是很突出的学生, 要对其进行思维的疏导, 对其存在的自卑、不自信等情绪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逐步地深入学生的内心, 打开其心结, 使其收获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自信, 使其身体素质能到很好的提高。

4. 满足学生的需要

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也可能不同。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教师需要针对学生们的兴趣设定体育教学的内容, 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的时候内心得到满足。而只有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 学生能够感觉到幸福, 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长远健康的发展,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有的学生喜欢足球, 有的学生喜欢篮球, 有的学生喜欢田径,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 尽量创造条件, 但是这必须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进行。

我们只有深刻了解分层教育在提高学生整体体育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措施, 才能使分层教学的方法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体育锻炼水平的提高, 才能将学生培养成素质全面的人才, 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而言之, 中学体育课的分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要求教师在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升的同时,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遵循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 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 从而提高中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实现“为了一切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目标, 为强国强民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贡献力量。

摘要:近年来,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逐渐普及, 人们对于人本思想、因材施教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 也应该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现在的学生个性越来越鲜明, 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 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办法, 那样不能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进步。现在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 让我们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 其中分层教学法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 学生能够依照自己的天性发展, 从而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提升自身体育技能, 增强自身身体素质。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学体育,体育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宁.基于分层教学理论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J].内江科技, 2010 (7) .

卢静职业教育中数学学科的分层教学[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24) .

分层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篇8

1、中学体育课进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1、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呼唤分层教学

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问题是:男女不分班, 用同一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忽视了性别差异;课前未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兴趣进行测评, 同一教学目标适用所有的学生, 忽视了区别对待, 使“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日趋尖锐;应试教育依然存在考试什么教什么, 忽视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培养;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 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1.2、国内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 切实提高学生体质水平”, 并对整体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要求。各门课程都具有客观存在的普遍规律, 我们的教学只有遵循规律, 才能富有成效。在体育新课标中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涉及到四个方面: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从标准中可以看出, 关注个体差异、激发运动兴趣被列为体育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两条, 这也对体育教学进行分层教学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内在要求。

1.3、中学体育课进行分层教学有充分的理论支撑

早在我国春秋时期, 孔子开办私学, 提出“有教无类”, 门下弟子达三千多人。但是这么多学生必然情况千差万别, 孔子创造性的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提出, 为分层次教学理念的创立提供了基本依据。

目前, 在国内已有很多有关体育分层教学研究方面, 在体育分层教学的类型方面, 有学者提出了以下几种类型: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上教学分层、考核分层。其中学生分层是最为核心的分层, 其他几类分层方式必须建立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之上。也有学者通过教学实验证实了运用分层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 认为体育课通过分层教学,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一些原先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得到了更快的提高, 而一些较差的学生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到自己能力的提升, 从体育课中得到了锻炼, 增强了自信心, 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敢于纠正并积极参与到体育实践中去。

2、中学体育课分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分层教学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具体分层管理、分层指导和成绩考核等各个方面都比传统教学工作量大, 难度高, 因此中学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使每位学生在体育课中受益。

2.2、教师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前, 教师要做好思想动员和宣传工作, 讲清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意义, 明确各层次学生今后的学习目标。防止学生对分层教学产生误解, 形成“小集团”不与其他层次的学生交流以及低层次学生产生自卑情绪等情况。在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对学生中出现的反常现象要认真分析原因, 及时做思想工作, 从而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实现分层次动态管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体育教学环节实现分层次动态管理, 应明确升降级的严格标准, 并以激励为主, 使学生在体育知识和技能过程中有紧迫感, 有努力的方向,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积极性。

4、小结

中学体育课中运用分层教学响应了国家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解决了当前中学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诸多的不合理现象,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 提高了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是一种值得广大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们研究和探讨的一种教学模式。

摘要:分层教学在许多学科的教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阐述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层教学的方式以及运用分层进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以期为提高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学体育

参考文献

[1]陈韶群.分层次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4期.[1]陈韶群.分层次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4期.

[2]仲崇兵.初中体育课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苏州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2009.3.[2]仲崇兵.初中体育课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苏州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2009.3.

[3]陈韶群.分层次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4期.[3]陈韶群.分层次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4期.

中学体育分层教学 篇9

一、“分步递进, 分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设想

(一) “分步递进, 分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1.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切实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2.实事求是, 尊重、承认差异, 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让学生人人受益。

(二) “分步递进, 分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1.了解差异, 给学生分层。学生个体间本身就存在差异性, 这是先天遗传和后天发展的结果, 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可以从其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身体形态、体育基础知识等反映出来。因此, 我们可以把一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身体形态进行原始数据的积累和综合分析, 从而, 将全班学生由高到低地分成A、B、C三个不同的层次。

2.针对差异, 给分层学生目标分层。通过对学生差异的了解, 学生分成不同层次, 针对三个不同的分层, 确定与之可能相适应的分层目标, 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 注意定量、定性相结合。例如, 身体素质目标的制定, 结合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评价标准, 将优秀、良好、及格的标准定为A、B、C三个层次的目标标准。

3.根据分层合理备课。备课是教学前的重要环节, 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体育教学的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器材、备组织教法。根据分层学生备课时, 要遵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要充分考虑A、B、C层学生的不同需要, 分步递进,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且通过合理的学习手段获得成功。

4.根据差异, 组织教学合分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采取合与分相结合的方式, 即集体同教和分组教学相结合。合分式教学结构是教学过程的某个阶段, 先集体讲解、示范, 接着把A、B、C三个层次分成:A层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学练, B、C层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练, 再通过师生共同互动、个别指导、小组合作、教师重点指导等环节, 对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做出不同要求, 集体同教 (合) ———分层教学 (分) ———解疑或点评 (合) ———师生互动 (分) ———小结 (合) 。

5.结合差异, 组织教学同异分组相结合。同质分组就是把体能、技术等处于同一水平的学生分到一组, 异质分组则相反。单纯的同质分组不能够促进所有学生的学习, 在解决学生个体差异方面存在缺陷, 对学生的个体发展、人际交往方面的需要考虑不够。异质分组能均衡各组的实力, 起到榜样、引领的作用, 在学练中有能力互补、互助合作、激励强化等功效。因此, 在“分步递进, 分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中, 应该以同质分组学练为主, 异质分组学练为辅, 实行面向差异, 同异分组相结合, 充分发挥分组教学的功能, 确保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6.面向差异, 分层评价。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分步递进, 分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中, 应该尊重差异,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评价, 才能达到激励递进的效果。

7.根据评价, 分层提高。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 分析各层次学生的达标情况, 根据学生达标情况, 及时对A、B、C层的学生学习情况采取矫正、调节措施, 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

三、“分步递进, 分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结果

这一教学模式, 解决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吃不饱”和“吃得过饱”的问题, 尊重差异, 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与提高;激发了每个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氛围。

四、“分步递进, 分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转变教学理念, 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给学生分层应尽量减少分层的负面影响, 可以个别交流, 不予公布。

3.教师应平等对待各个层次的学生, 不偏颇任何一个组, 特别是在给学生机会上一定要面向全体, 及时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 这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共同发展与提高。

中学体育分层教学 篇10

分层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为判断基础,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状况,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体育教育进行分层指导、分层评价,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完善合理的体育教育。比如通过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分析后,依据体能和技能的划分方式,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针对体能类的学生,着重引导他们练习跳跃、投掷等;而技能类的学生,重点训练他们的技能,比如球类运动等, 从而有针对性的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通过对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的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标准化的教材,统一化的课程与规范性的教学目标,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此同时因为中学生的人数过多,体育老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只好对待学生实施“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也就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所学的知识,容易使学生的体质不能得到充分锻炼和开发,所以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体质情况的发展规律,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思考和创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才能有效确保每个学生的利益,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认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中学体育教学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意义

2 . 1有利于促进中学体育教学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

分层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层教学法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合理化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满足他们的身体素质发展需求。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身体素质存在形态、健康状况、心理素质、理解差异等方面的不同,分层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坚持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可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逐步提高,与此同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有效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帮助每一名学生实现进步,另外,分层教学法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热情,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水平,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明显提高。

2 . 2便于辅助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分层教学方法可以防止学生体育教育出现两极分化现状,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不同,分层教学法可以说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通过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方法,可以加强中学生加大体育训练,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技能, 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增强。另外,中学体育教学也强调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凝聚力, 并优化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发和利用分层教学法,尊重和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根据当前不同学生的运动水平及时做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得到最佳的发展。

2 . 3提高中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

分层教学法可以发展学生的体育健身锻炼,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们互相帮助,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和谐人际关系,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中学生的体育能力,而且还能有效激发学生们对体育的兴趣,与此同时,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可以促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差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塑造热情开朗、积极向上的学生,并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育教学的综合水平,分层教学法面向不同类型的学生,使每名学生都有一个可以实现的明确目标,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内部团结集体氛围的形成,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提高,采用分层教学策略可以让教师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在那些体育基础薄弱的学生身上,针对他们自身发展状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对这些学生实现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3分层教学策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3 . 1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 合理实施分层教学

中学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专业技能,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素质,掌握现代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使用分层教学法,与此同时为了促进分层教学法的正常使用,学校需要在教学设备、教学培训等方面增加投资,加大对中学体育老师的培训力度,促进体育老师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另外思想道德素质也是中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在体育教学的分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合理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促进优秀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3 . 2把握学生整体身体素质, 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在中学体育教育过程中采取分层教学法不能盲目进行,需要先对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学生体能进行综合分析,合理设置体育教学目标,基于完整性、客观性和可测性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中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形成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堂教学系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内在的潜能,充分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引入合理竞争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不断地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进而形成积极的体育学习氛围。另外, 建立分层教学反馈机制,时刻关注教学对象的动态,分层教学应以时刻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状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情况,应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动态分析,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体育教学计划,确保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体育学习环境。

3 . 3正确运用分层教学方法, 尊重学生整体差异

正确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理论,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优化设计,调动各级学生参与学习的整体氛围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优势,拓宽学生的能力范围,提高学生的体育内涵,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根据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不同,合理划分体育教学目标,促进体育教学目标多样化,不拘泥于统一标准,科学合理安排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根据学生体育素质、兴趣、爱好等,结合学生不同特点,合理安排体操、田径等球类活动,以教育引导为主,加强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考虑,实现目标层次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的评价体系,使每个学生得到尊重和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探讨高中体育分层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高中体育;分层教学;教学方法;实践探讨

新课标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关注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同时,由于不同的学生,往往拥有不同的身体素质、运动天赋和运动偏好,在体育运动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分层次教学策略。

一、高中体育教育中分层教学的应用现状

目前,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很多教师没有正确的认识分层教学与分组教学的区别和意义,单纯的以分组教学的模式实施分层教学,其不能真正的实现分层教学的因材施教,也不能充分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

二是很多体育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活动时,几乎都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分层教学的主要依据,而分层教学的实质是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的提升,而不是单纯的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特长。

三是分层教学主要针对的是后进生,但是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后劲生,着重满足中等生,而常常忽略了优等生的培养和提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的教师将后进生与中等生分在一层,这会在无形中为其增加了学习的压力,教师过于苛刻的评价和教学要求,也会削弱学生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四是由于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教师在备课和组织教学活动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随之增加。造成很多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时,都实行放任政策,没有科学合理的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也没有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得到应有的提高,导致分层教学只存在于表面形式,没有实质意义。

二、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1、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次。高中体育教师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时,必须首先设定统一的宏观目标,并分设不同的分目标,列出具体要求。教师要考量教材内容对本班学生之适合程度,在其深度、广度及层次设定上略作调整。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把学生体质情况、运动水平、体育素养及心理趋向等作为学生层次分类标准,划定3个层次,依次为优等生(A)组、中等生(B)组、后进生(C)组。根据不同的组别,教师制定不同的分期发展目标,包括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及个体目标等。体育教学层次可依据不同标准而设定。同样我们也可以依据学生体质、运动素质等情况,并结合学生成绩考核,划定为4个层次,依次为上等生(A)组、中上等生(B)组、中等生(C)组、差异生(D)组等。根据不同学生情况,教师设定不同的目标要求。上等生组,要求学生看考核须达到优秀学员标准;中上等生组,要求学生规范动作,积极争优;中等生组,鼓励其不断学习,完成体育课程基础性目标;差异生组,建立学习信心,以体育基础性能力为努力目标。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我们可以采用“升降级”机制,对学生付出给予适度肯定。这样不仅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营造了你追我赶的积极学习氛围。

2、学生分层。由于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能力、兴趣、动机、学习方式、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均有所不同。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做到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分析学生学情,科学合理进行分层。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性别、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分层分组,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为优秀生、普通生、差生、特困生4个层次。

3、教学内容分层。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不盡相同,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必须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区分度。同一类技术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技术水平学生的需要。例如:进行乒乓球教学,在同一堂课中教授同样的发球技术,不同技术水平的学习教学内容却不同,低水平层次的学生学习的是正反手平击发球,中等水平层次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正反手发急球技术,高水平层次的学生则必须掌握不同方向的旋转球技术,同时要求要有一定的角度和旋转力度。这样可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层次上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学习乒乓球的信心,达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4、是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上的分层。首先,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性需要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针对不同学生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调节教学进度,在兼顾提高层和发展层学生的同时,也为基础层学生提供良好的进步条件,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身体素质。例如:对于发展层学生,教师要给予其充足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运动和创造潜力;对于提高层的学生,教师要少讲多练,并引导其进行合作练习,不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体育技能;而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要适当的降低标准和要求多讲少练,着重要求其学习和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样能够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其次,在教学评价上,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性格特点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适当的调整评价标准进行分层评价。不能单纯的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各个阶段的进步,科学合理的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从而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鼓励和推动的积极作用。

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运用体育知识技能、自学锻炼、自控、自我保护、组织竞赛和裁判等能力进行详细测查与比较后,结果发现,实验班学生均高于对照班学生。实践证明,体育课实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也有利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增强体系,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基本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同时,它又能够从分层确定教学目标着眼,从实行分层次组织形式入手,注意有层次地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因而针对性强,便于管理。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分层次教学中,对教师要求是较高的,所以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体质和体育成绩情况,并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

中学体育分层教学 篇12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意见要求: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快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1]。同年,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7]8号)”,要求《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2]。

目前中小学学校均按照上述意见或通知精神全面实施了《标准》,积极开展中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如体质测试上报数据、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等,有效地促进了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然而,中小学在健康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在教学管理方面较为突出。

二、中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概念

关于健康管理概念的界定,我国学者陈君石等认为:“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是为个体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3]

根据上述可得:“中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就是对中学生个体的体质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对体质健康进行有效的干预过程。”即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评价→干预循环的过程,其中干预是核心,中学体育课课内教学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干预手段,课外体育活动是有力的补充。课内外分层教学管理模式作为保证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的主要手段,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目标就是激发中学生个体参与体育活动兴趣,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的水平。

三、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自从国家颁发《新课程标准》以来,中学学校体育发生了重大改革,为中学学校体育带来了无限生机。中学体育课改名为《体育与健康》课,周课时从2节调整为3节,沉闷的“两操”变成了充满活力的“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中学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成绩。各类各级学校坚决实施了各项改革,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了良性发展。但从中考成绩与体质测试数据来看,中学生体质整体水平下降,而且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就是体质好的学生越来越好,体质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体质健康管理措施。

(一)只有测试,没有管理。

自从实施《标准》后,各中学都积极对学生体质进行测试,并及时上报国家数据库,但在测试后的数据分析工作方面,基本上没有开展,未能体现测试数据的价值,仅仅停留在测试方法和简单评价层面,“大课间”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有开展但缺乏有效的管理,特别是对体质弱势群体有针对性的管理。

(二)中学体育课程的编排及分班不科学。

现行中学课程是由学校教导处以“行政班”为原则统一编排,统一调配教师,这样对中学其他学科是可行的,但对于体育课程来说是不科学的。这样的“行政班”分班对体质健康管理来说有盲目性和随机性,导致同一个班学生体质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教学管理实施时难度增大。在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有一个,但学生体质层次多,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会感到分身无术;综合素质低的教师就会放任自流,体质好的学生自然好动,但体质差的学生想运动却不知道运动方法或千方百计逃避运动,学生整体体质难以提高。现行中学高中阶段体育课程以“选项”分班,有一定的针对性,但还是存在在同一个选项班当中学生的体质差异较大,教学实施同样有难度。在周课时次序编排方面也存在问题:体育课都排在上午或都在下午,或者两、三天连续编排。总之,行政分班就是累了教师,苦了学生,都不利于提高学生体质。

(三)课外体育竞赛就是体质优生的竞赛。

现行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有:校运会、体育单项竞赛及校外各级竞赛。举办各类竞赛,尽管体育锻炼氛围有了,很多学生也参加或参与了,但学生整体体质却没有多大变化。实际上,无论校内还是校外的竞赛,体质优生永远都是主角,体质差生永远都是观众,正如有评论说的:“金牌数是多了,国民的体质却下降了。”

综上所述,中学学校应建立体质健康管理理论与服务模式,开展中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理论体系与服务管理模式研究。特别是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加强对体育弱势群体的干预服务,全面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四、中学体育课程课内外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践

(一)课内外分层教学模式的目标与意义。

曲宗湖教授认为:“现阶段中国学校体育仍然以增强全体学生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为主要目标。”[4]就目前来看,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主要有: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个子矮小偏瘦,肥胖,缺少体育锻炼,“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等,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处在不利地位,形成了体质弱势群体。中学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但是,现行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有效加强对体质弱势群体的管理和干预。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体育教学思想设计的、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课程框架或系统。从结构理论的原则看,完整的体育课程模式应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学习评价等几个要素”。[5]为此,我校建立了“体育课程课内外分层教学模式”,目的是区别对待学生,分层教学,加强对体质弱势群体的管理和干预。如图1所示:

本模式中分为“课内”和“课外”两大部分,而“课外”又分为“课间时间”和“课余时间”两部分。它们的中心目标是一致的,中心目标的实现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确立了中心目标,再根据学生体质差异,确定差异目标,加强针对性干预(课程的编制和教学实施)。

(二)体育课程课内外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1. 体质测试

明确测试对象;对测试目的、内容、方法、场地器材等进行广泛宣传,消除学生不必要的好奇和紧张心理,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体检与体质健康测试,评价每位学生的体质、健康信息,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便于科学管理。

2.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按“体育班”为单位组织开展,不同“体育班”的学生在活动内容上要有区别,可进行竞赛、兴趣活动。各项竞赛不仅是为体质优生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体质弱势群体服务。

3. 评价机制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占50%。建立考勤制度,考勤情况与表现;课外体育锻炼表现;体育兴趣爱好与习惯占30%。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或竞赛占20%,如图2所示:

体育课程课内外分层教学管理模式,在我校经过一年多的实施,效果显著:2011年中考成绩由53.4分上升到57.2分,学生喜欢体育课的比例由过去的58.6%上升到78.1%,学生的参与度由过去的64%上升到87.3%,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度由过去的75%上升到92%,2011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由73%上升到88%,学生体质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运动技术技能进一步提高,弱势群体正在减少;教师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充分体现;教师的调配、场地的利用,器材使用的分配问题得到充分解决。

五、结论与建议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体质的学生要求,建议建立课内外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加强管理,有针对性地减少体质弱势群体,大面积地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诚然,每一个新模式都会引来争议,每一个理论都要经过实践证明。我校实践证明,体育课程课内外分层教学模式是符合管理科学和运动科学的,有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有利于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中学生“终身体育”打下了基础。

摘要: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是中学生健康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学体育课程课内外分层教学模式,旨在以分层教学手段,加强对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管理,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程,健康管理,教学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http://www.ty121.cn/.

[2]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7]8号).http://www.moe.edu.cn/.

[3]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

[4]曲宗湖.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构思[J].体育科学,1998,18,(4):6-9.

上一篇: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下一篇:任务分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