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共12篇)
中学体育教学模式 篇1
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使我国的体育教学也呈现出了新的气象。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心理以及生理上都有着明显的变化,因此,学校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的各项要求,实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今,大多数学校都已将学生身体素质作为评价学生的一项标准,这也为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全面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现代化人才。
1 传统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1.1 教材内容陈旧
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尽管认识到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来改善体育教学的模式,但是仍然摆脱不了体育教材的限制。从体育教材的编写内容来看,大部分还是在强调体育运动对中学生体能的重要作用,忽略了学生在这个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需求。而且,体育教学本应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 这样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运动细胞, 使学生得到锻炼,而传统的体育教材往往是严肃且制度化的,缺乏生动性与娱乐性,降低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1 . 2 教学过程缺乏丰富性
体育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该学科的特点要求体育教学必须要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却显得枯燥无味,一方面受教学设备的限制,学校的体育器材设备不够完善,体育活动仅限于跑步、篮球等,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观念,将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关注程度不够,往往在课外活动时,教师或是采取放羊政策,让学生自由活动,缺乏组织性与纪律性;又或者对纪律过于严苛,限制学生的兴趣爱好,完全要按照教师的模式进行体育活动,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导致体育课堂气氛缺乏生机与活力,效率低下,学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达不到体育教学的目标。
1 . 3 教学观念的落后
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校及教师都普遍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甚至认为体育课程可有可无。一般,体育教学分为两种形式,一种课内教学,一种是课外教学,教师们往往会占用体育教学课堂来学习文化课,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另外,即使是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缺乏一定的组织性,学生自由散漫,将活动时间白白浪费,限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的教育观念的落后性,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甚至影响着学生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必须转变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
2 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优越性
2 . 1 转变了教学观念, 坚持以学生为主
新课标实行以来,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实施了一系列的变革,打破了传统的、陈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将学生作为主体,并充分认识到了体育教学在中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无论是室内教学还是室外训练, 都给予了一定的重视。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了解、发现学生的心理,提出学生普遍感兴趣的体育话题,或开设一些具有特色的体育项目,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够真正从体育教学中得到锻炼,将学生从紧张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劳逸结合,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也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目前,我国大多学中学将体育运动作为学生考核的一大标准,体现了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
2 . 2 脱离传统教育模式, 丰富了教学内容
传统的体育教学受落后教育观念的束缚,缺乏生动性与丰富性。而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不仅使学生走出课堂,参加体育活动,而且活动的内容与项目更加丰富,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设置了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比如拔河比赛、掷铅球、踢毽子等,这些体育游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性,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各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真正使学生融入到体育活动中,享受到了体育活动的乐趣,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2 . 3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教学途径广泛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教育体制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时代动力,信息传播与分享更加方便快捷,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形式,这在体育教学中同样适用。在体育室内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得以广泛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的模式,不再是照本学科,而是通过一些视频、图片、教学的放映,让学生在愉悦、放松的状态下学到具体的体育知识。比如:在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放映一些教学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动作技巧,进而再投入实践,避免进入误区。教师也会适当地为学生放映一些篮球比赛视频,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当下的一些体育新闻、时事热点也可以作为课堂讨论的内容,使每个学生广泛参与其中,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了解,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
2 . 4 体育活动的集体性,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以往的体育室外教学,主要以学生的单人训练为主,比如:长跑、立定跳远等,而新课改后的体育教学增加了集体活动项目,主要以大型的集体游戏为主,比如跳大绳、足球、拔河比赛等,这些体育项目对团队的配合要求比较高,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学会合作,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增强凝聚力与向心力,使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得到加强。比如在足球比赛中,每个队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守门还是进攻,亦或是传球,都是相当重要的,一旦有一方出现了问题,将会导致整个队伍的落后,因此,每个人都要积极配合,在队友出现失误的时候要相互谅解,学会换位思考,给予队友鼓励与支持,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有效的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 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比较
新课改不仅是当前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内在需要。中学的体育教学将新课改落实到了实处,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不强,在成绩之上、分数之上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学校及家长都过分地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对学生的体育训练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认为体育活动是在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有的学校体育课甚至改为自习课,学生得不到充分的体育锻炼,也长期处于思想紧绷状态,不仅身体素质偏低,心理上也得不到放松。新课改后的体育教学,教学观念有所转变,社会以及学校普遍认识到了体育教学在中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始强调对学生的体能的训练。学校在体育设备以及体育场地的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体育器材,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目前,许多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也将学生的体育素质作为一项参考依据,更突出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另外,传统的体育教学是将教师的讲授作为重点,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或者室外活动时,教师给学生做示范,学生跟着教师做,这种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还会抹杀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效率比较低下。新课标实施以来,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实践,体育教学也呈现出新的格局,多媒体教学集图像、文字、声音为一体,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体育活动的魅力,课堂形式多样化。而且教师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话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相应的体育知识。在室外体育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保证纪律的情况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具有优越性。另外,传统的体育教学是死板的,课堂上缺乏生气与活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部就班、照本宣科,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忽略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不能灵活地实施教学,而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束缚,增加了趣味性与丰富性,并将课堂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发展特点实施教学。对于在某项体育运动中有优势的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特长,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鼓励他们参加一些跑步训练,增强体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有效地锻炼,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4 结语
实践证明,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中学体育教学模式 篇2
摘要:本课题研究是在课内外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初步的探索,通过对职业职校生喜欢参加体育活动这一特点,并在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和贯穿于其它学科知识,使学生变不想学为想学,不会学为会学,厌学为乐学,来提高职校生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教育。研究中我们体会到比单纯的教学、教育更具有价值。
关键词 职校生 提高文化素质 提高思想素质
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现在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相对来说是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是一些后进的的学生群,但无论从他们在社会上所占比例来讲,还是从经济建设对大量中等人才的需求来说,他们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较大群体。为了改变这一大群体,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更有必要投入较大精力来提高职校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并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多作贡献。
我在职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致力于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着重在如何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上下功夫,做了以下理论上的思考和实践探索:
1、寓思想教育于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想学。
1.1 不失时机抓政治思想教育
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利用多种形式,课内外结合抓准时机,见缝插针,向学生介绍一些现代体育的辉煌成就。向学生介绍我国在旧中国体育上的落后状况;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在体育的许多领域取得的迅猛发展,如在八十年代中国女排的五连冠,游泳池里的五朵金花。如今在世界上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乒乓球、体操、羽毛球、跳水等;还及时介绍体育上的最新消息,如结束了什么比赛,或将要举行的比赛等。一件件生动的事例,一个个确凿的数据,一条条鼓舞人心的信息,不仅使学生受到运动员们奋勇拼搏,锐意进取精神的熏陶,也使学生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激励他们学好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更好地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为国争光。
体育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不同,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中的作用也是不同。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和品德教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一般来说,田径、体操、球类等教材,都能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刻苦、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
1.1.1 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例如在单杠“骑撑前回环”教学时,有些学生不敢做,这里面既有技术问题,也有惧怕心理。因此,教师应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耐心讲解示范,由易到难地引起学生逐步掌握动作。
1.1.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如: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必须做到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只有个人为集体,集体才能为个人技术的发挥创造机会。这就是在教学当中不但进行技术上,战术上教学,还应在思想上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1.1.3 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1.1.4 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1.1.5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但是由于各项教材的练习形式不同,因而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方面,也有所侧重。这就要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特点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些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养成,无论对学习和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1.2 循循善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种种原因,中考后没能升入普高,进了职高,就产生一种自卑感,觉得低人一等,前途渺茫;好像这辈子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了,因此丧失了进取心。如不帮助他们解除心理上的压力,思想上的包袱,那么即使把他们的兴趣激发起来,也很难维持长久。作为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人的智力悬殊不大,他们的头脑并不笨,智力并不低;别人能学会的,他们一定能学会,最多比别人多花些精力;职校生不仅能提前掌握一些实际技能,而且也能考大学;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对学习知识缺乏兴趣,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那么即使是那些非常聪明的人,也是学不好的。以上道理我常在体育课中见缝插针,结合具体事例融汇到知识教学中。如讲述李宁、邓亚萍、姚明、孟关良、刘翔等取得伟大成就之前,如何在艰难困苦中拼搏的事迹。......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来之不易,它总是和艰辛并存,只有不懈地努力,才能走向成功。
2、融介绍学习方法和其它学科知识与传授体育知识于一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会学。
2.1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教师的工作不仅是授给学生知识、技术,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现在教,正是为了以后不教。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后,可以自学获取更多的知识,尤其是离开学校以后,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通过自己的煅炼或自学较容易地获取所要的各种知识、技术、技能,以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在职业技校中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体育,对文化课不是很喜欢,有的甚至厌学。因此,我们体育工作者应借助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来带动对其它学科的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将体育知识与基础学科知识融为一炉,触类旁通。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常用数学知识游戏、物理知识游戏来提高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兴趣;用“顺口溜”作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叫学生计算起跑后的加速度等将其它基础课的知识在体育课中灵活加以运用;这样自然会促进学校对文化基础知识的重视,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制订全年计划,学期计划、周计划和课时计划(教案)在讲述每一节课内容之前,都先指出本节课的内容概要及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心中有数,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上整个学期课时,第一堂课在教室内上体育课的基本知识;除按本堂课要求上的之外,还介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主要内容及安排顺序等,使学生对体育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告诉同学在今后阅读科技书籍时,首先要浏览目录和阅读序言,以便了解读书的全貌,从而确定攻读方面和时间安排,提高读书效率。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要使其发挥主渠道作用,就要努力改进,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身体、思维训练为主线,讲练结合的基本方法,以求取得全面提
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教学中采用“明确目标自练探索精讲关键诊断练习补救达标”教学法,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教学中还经常告知学生如何统观全局、把握动作结构、抓住动作重点、分析运作要领,并穿插传授其它各种学习方法,如动作比较法、榜样法、比赛法等。目的是“授之以渔”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煅炼习惯,并引导学生在学习其它课目时,也养成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好的学习方法应用到别的学科中也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就会进一步增强他们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信心。
2.2 自己动手,多做游戏
经常做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趣味性,利用无意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教他们做,还让学生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自己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游戏。鼓励用学过的其它学科的理论知识加上体育煅炼,在同学们当中开展,这样既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很有好处。在教学中就利用学生设计的游戏,我进行收集,在又利用到教学中去,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我让学生在课后用一些物理现象、原理和数学知识来解释体育上的现象,并计算出距离、时间等。如在课后作业中,布置半圆式田径场跑道的计算,这就利用数学当中的一些基本知识,这不仅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数学知识,又能在体育知识上有所掌握,逐步形成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素质。
2.3 想方设法,解决疑难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及时向学生介绍解决疑难的方法,以确保学习顺利进行。解决疑难的方法很多,但要灵活掌握,如分段(分解)
练习法,帮助练习法,有意联系法等。如在帮助学生对难点部分加深理解,也可用形象的比喻做支撑跳跃时,学生往往推手很慢,要求学生迅速有力的推离,可把器械比喻成一块烫手的铁板,手碰后必须立即推离,从而建立快速有力的推手动作概念。
对容易混淆的相近、相似的动作,则采用分开法,这样做既可弄清概念和规律,又不易犯动作错误,一但动作达到自动化阶段,再回头过来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差异,有助于加深理解和加强记忆。
3、变换角色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
3.1 让学生写小教案
教学中有些内容,老师先不上,而由学生自己看书,写出自己的教案。然后选出几种不同类型的教案由学生自己来上小课,全班同学进行比较评议,效果很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了,就连平时个别不喜欢上课的学生都认真起来了。备写教案由个别备或由同学们集体备,不少学生写的教案还相当全面。当然,在此之前教师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先提出要求:⑴要搞清本堂课共有几个主要任务?每一个任务的重点是什么?⑵教案要写得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内容全面,不能有科学性的错误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写教案的能力。并可转化到培养学生学习其它课目的自学和写读书笔记的能力。当然,要写出教案、读书笔记,学生必须经过周密思考、比较、消化、吸收。这种能发挥学生个人独创性的训练,对他们离开学校后的工作和自学业务知识也是大有好处的。
3.2 比赛训练法
比赛方法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竞争性,对提高运动员练习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起着很大的作用。比赛一般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行的,除了规则规定的条件以处,运动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见机行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这对于培养运动员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比赛法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练习的需要自行创造。既可用于一般的或专门的身体练习,也可用于技术、战术练习。还可用为恢复的措施和手段。在技术练习中, 可以比赛所学的技术动作。如投篮的准确性,落地的稳定性等等,对巩固提高技术也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比赛练习法可在不同训练水平、不同训练时间、阶段中广泛地运用。特别是在青少年运动员中,采用比赛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尤其是勇于表现的同学能对其他同学产生启发和鼓励作用;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自觉能力,又实现了学生由厌学到乐学的转变。
4、小结
几年来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证明,要全面提高职业技校体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为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教师要相信,也要让职校生们相信,他们个个都能成才。要设法营造适合的气氛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带着愉快轻松的情绪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其次,教师要设计优秀的授课方式,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还应当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动手,学会解决难题。第三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要善于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探索求新,发展其创造思维,并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激情。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2]陈安福《中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中学体育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快乐体育必要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79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大多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为首要教学任务,忽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教学,久而久之,使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厌倦。经实践研究表明,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快乐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丰富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对中学体育教学采用快乐教学更是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新要求,能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一、中学体育快乐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学阶段是一个充满压力的阶段,更是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身体上加以培养,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环境下成长。而中学体育教学采用快乐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放松压力,还可以让学生强身健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快乐教育这一教学理念提出后,不仅学生拥护,教师的教学压力也逐渐减轻。在快乐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体育项目,之后寻找合适的同学参与体育游戏中,本着快乐游戏的原则,在游戏过程中练习体育常用动作,让身体变得更加灵活,真正增强自己的体质。
(二)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体育课堂中,教师扮演重要角色,是课堂的主人,而快乐体育教学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个性,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真正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在快乐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育观,只有这样才能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有利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对体育运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需要全方位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加热爱体育,在快乐体育教学中体验运动带来的愉悦感,真正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二、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感受快乐教育的乐趣。因此,在快乐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引导学生掌握体育内容。这需要教师提前设计好教学方案,采用各种独特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合理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自愿进行体育学习,同时在体育学习中感受快乐,真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教师通过设计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考虑学生各自的特点,结合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全方面考虑体育技巧,带领学生体验体育乐趣。还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游戏比赛,强化学生的体育精神,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更多的乐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帮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动作要领,增强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课堂中。例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锻炼,反复练习几次,之后开展一个小的体育比赛,将学生分为两队,拿出刻度尺,带领学生到沙坑周围去,将沙子填平之后,让学生排队挨个立定跳远。比赛谁的动作最规范,跳得最远,然后让跳得最远的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技巧和心得,只有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才能找出最佳的规范性动作。
(三)注重快乐体育教学效果
快乐体育教学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自体验到运动项目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取得一定成果,感受体验过程中的乐趣,不仅可以活跃体育教学氛围,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意识。让学生在体验中自己创造性地取得快乐,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好学,提高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获得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体育教学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体育素养。教师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时刻更新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宇阳.从快乐体育到阳光体育——浅议阳光体育的开展[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S1).
[2]张轶星.快乐体育思想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5).
[3]王晓琴.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6).
论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 篇4
一、激发兴趣———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乐于体育学习, 产生运动乐趣。快乐体育模式的提出, 能够显著改善一直以来学生对体育学科缺乏兴趣的状况, 同时与终身体育这一思想相呼应。在这种体育教学模式下, 体育运动是基本的教学手段, 配合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体能, 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锻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快乐体育的前提, 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在乐中学, 在学中乐, 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一般采用游戏法、挑战法、集体比赛法等教学方法来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快乐体育强调运动与生活关联, 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主动性。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并认为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有吸引力的事情, 在快乐体育思想的影响下, 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积极的个性特征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学生的快乐是在教师的悉心指导和良好的组织、教法下获得的, 是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技能带给自己快乐。它包括参加运动时体验良好氛围的舒适感、与他人共同协作的团队感、获得知识的满足感、技能提高的喜悦感、战胜困难的超越感、实现自我目标的成就感以及运动过后的轻松愉悦感等。
二、根据个体差异实施教学———分层教学模式
中学体育教学应充分传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 精心设计不同的体育教学课程。中学生正值青春期, 精力充沛且兴趣广泛, 教师应投其所好,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把握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会等契机, 通过有效的设计、合理的安排,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团队意识, 增强他们对体育理性的认知。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 把握好分层体育教学模式, 首先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及运动基础上的差异, 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再将教学内容、目标划分为几个由低到高、层次分明的具体目标, 使学生都能在具体目标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达到目标。在层次分组的基础上, 依照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和学生学习、锻炼的效果, 定期适时地进行调整, 能够达到高一层次组目标的, 即可调整到高一层次组, 对原较高层次学生停滞不前且有下降趋势的, 适当降到下一层次,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根据各层次学生体能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如, 练习立定跳远时, 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强、弱分为不同的小组, 利用海绵垫设置障碍, 把垫子放在学生实际跳的远度前10厘米处, 使学生体会小腿的前伸动作, 动作失败也不会摔倒, 而是坐在垫子上, 既使学生学会动作要领, 又能够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随着跳远成绩的进步, 还可以调整海绵垫的位置,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提高。
三、个性化的终端评定———成功教学模式
成功教学模式下的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 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成功, 特别是要让学生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 以坚强、自信、勇敢以及顽强拼搏精神战胜挫折和困难, 不断进取, 表现自我。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让学生都能展现才华, 发挥才干, 同时给予鼓励和赞赏, 这样, 学生都能通过表现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 产生学习的最大动力, 成功的体验也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将教学内容设置为不同层次的小台阶, 每一次进步都使学生体验成功。如在进行跑步练习时, 对体能较差的学生, 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圈数, 进行不计时、不间断的跑步测评, 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和体会体育锻炼的乐趣。
除了重视教学过程外, 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合理评价, 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改变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考核”观念, 既重视学习的结果, 更看重学习过程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进步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只有切合学生实际的、恰当的评价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 增强说服力,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从而改进教学, 促进学生的发展, 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智海.在体育教学中应贯穿体育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09.
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总结 篇5
1、良好的开端——集合队形的变化
小学生都比较好奇,我们应保护好这种好奇心,这是创新人才的基础。所以我从简单的、平淡的集合队形入手,用不断变换队形的方法,来满足学生好新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体育课集合队形一般常规采用4列横队,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单调。为此我引导学生去想一想,在集合队形上能否变化一下,于是,同学们很高兴,个个想办法、出主意,每次课后根据学生提出确定下次课的队形,这样,每节课都有新的花样,而且这样一来,学生兴致高、集合快、精神面貌大大好转,学生们早早的排好队在等待老师的到来。由于自己创新的意见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创新欲望更强,对创新也充满了信心,对体育课的关注大大提高。
2、精心的组织——教学分组的变化
小学生好奇心强,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2.1、自由组合的分组
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2.2、互帮互学的分组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2.3、分层次教学的分组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3、新颖的模式——教学情景的设置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如在游戏练习中,将“障碍接力”改变为“小八路送情报”这一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将游戏过程的各个障碍改为为绕过“敌人的哨岗”、跳过“小河”、爬过“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又如在进行投掷垒球、实心球时,可与抗洪抢险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4、大胆的尝试——教材内涵的延伸
中学体育教学模式 篇6
关键词:快乐体育;体育教学;改进
快乐体育就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参与运动和运动中所感受的趣味性和快乐性,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让教师感受到教的愉快,让学生感受到学的快乐,让教师和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快乐氛围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笔者积极探索快乐体育的理念的实行,并探讨理念引导下的中学体育教学。
一、“快乐体育”理念的含义
快乐体育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主导,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状态的体育教学思想,引导学生通过体育活动积极体验参与的快乐和体育运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潜在的体育运动的主动爱好性。快乐体育满足学生的快乐需求,培养学生的快乐情感,满足学生学习的愿望,培養学生健全的人格,并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快乐体育”理念的意义
1.满足体育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要求是为了增强体质,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发展体育素质,快乐体育强调学生为主,充分考虑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并实现向体育教学多样化方向发展。
2.满足体育教学双向性的需求
教学活动的成功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共同的配合,快乐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模式,实现让学生从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快乐体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能促进学校体育活动更好更快地发展。
3.全面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我国很多学校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实现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目标,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学生的个性品质。
三、“快乐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推广和应用
1.创造快乐的教学氛围
法国著名的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的东西。”体育教学讲究重视教学和游戏的结合,如果失去了体育教学的娱乐性和趣味性,那么,我们的体育教学就会失去活力,因此,我们必须改进传统教学的模式,实行快乐体育的理念。
(1)更新体育教学的思想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产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产生体育活动的积极心态和愿望,增加体育活动的动力。快乐体育要求学生将快乐贯穿到体育教学中,重视全面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教育学生改变苦学为快乐学习,学会学习,热爱学习,勇敢地迈出快乐体育的步伐。
(2)转变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重视发挥生物功能,也要发挥心理学的功能和社会学的功能。因此,中学体育教师要采取多层次、多功能、多样性的体育教学的形式,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顺应学生体育素质发展的实际、灵活运用体育教学的方法,贯穿启发式体育教学的实际,并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保证促进学生体育教学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2.重视在课外体育中渗透快乐体育的内涵
(1)做多样化的体育课间操
体育教师要在教会学生学会广播体操外,还可以根据班级特色来设计好另外一些体操,并可以根据每天不同的音乐,来选择做不同的广播体操,不仅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快乐体育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开放的体育活动中可以渗透快乐体育的教学,让学生获得发展,教育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做不同的体育课外活动,教师到现场进行科学系统化的指导,保证活动的效果,让课外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并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总之,快乐体育理念的融入提高了教师工作的效率,教师不断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还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实现了快乐体育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体育教师要贯彻落实快乐体育的理念,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吸收教学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快乐体育带来的愉快的体育活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蒋辉,刑海兵.浅论快乐体育理念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2]姚北川.践行快乐体育理念,构建高效体育课堂.中学教学参考,2011(33).
[3]徐艳华.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之研究.科技信息,2012(14).
[4]江潮民.中学体育课“快乐体育”教学探讨.成功:教育,2008(08).
中学体育教学初探 篇7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的讲授, 加上身体示范, 教学形式单一, 学生学得枯燥, 而且一些复杂的动作, 根本不可能通过讲解来说清楚, 这就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多年来我坚持探索实施该课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效途径, 逐步扩大多媒体使用的比例, 我采用电子教案, 并通过自身努力制作了课程的多媒体课件, 全程进行多媒体教学, 使教学内容更具体化、形象化、整体化, 加大了教学信息量,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某些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一味的身体练习和单调的课堂理论课上, 不重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或对多媒体技术知之甚少。当然, 身体练习仍然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然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多媒体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易学易懂, 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从事身体练习。
创建网络学习平台, 服务学生自主学习创建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平台的辅助教学活动;创建学习QQ群, 用于师生课后的讨论和交流;充分利用各种体育相关网站的文字和音像资源, 这些网络资源, 既可作为教师教学案例, 又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评价就是用考试说话, 评价手段比较单一, 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发展的要求。现代教育的评价弱化了甄别的功能, 评价目标多元, 注重过程性评价, 不以一考定成绩, 注重平时的考核和对学生的引导。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平时成绩占学期成绩的30%, 实践考核占学期成绩的30%。评价方法多样。我们采用知识和操作的不同的考核方式。在考核学生时, 既注重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 更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等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 突出对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改革传统教学观念
中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 就给学生灌输知识, 告诉对错的观念, 考分成绩至上。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以课堂、书本和教师为中心, 教师成了教学的主宰, 学生在教师的影子下学习, 学习被动。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 学习的特点就是中规中矩、按部就班, 没有丝毫越轨之处, 长久下去, 学生在学习上过于依赖教师, 对体育的兴趣以及个人对项目的爱好缺失, 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 甚至厌倦的心理, 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 要让学生做主人, 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启发者、合作者, 在教学中强调和学生的互动, 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探究活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的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 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班级,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种素质能力都表现良好, 反之, 师生关系有矛盾的班级, 学生普遍的成绩落后, 积极性低。因而,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体育教学是很重要的。
爱生是每一位教师的职业道德的体现, 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有了爱, 教育才能显得温和、人性化, 没有家长式的威严, 高高在上的身架。教师要用爱心对待学生, 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了解他们有没有困难。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态度要耐心, 带出爱的情感。如果总是板着脸, 没有笑容的教学, 表情冷漠, 学生会敬而远之, 不想回应教师, 师生关系缺乏沟通和互动, 关系疏远。
我班的学生有的是住宿生, 离家远, 他们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因此, 我尽量在课下多和学生聊天, 说家常, 和他们一起进行体育运动等, 这些看似小事, 却在师生之间搭建了情感的桥梁, 为建立情感打下了基础, 时间长了, 师生之间成了朋友, 学生面对教师无所拘束, 教师开展教学就顺利多了。
我始终关心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在学习上、思想上都比较落后, 对自己没有严格的要求, 习以为然。比如, 有一个学生, 非常叛逆, 上体育课总是不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还经常迟到, 怕苦怕累。我在自由活动时, 就和他谈一些教学之外的话题, 比如, 篮球比赛、足球运动员等, 找到交谈的共同话题, 学生非常愿意与我聊, 而且说起来头头是道。我对他给予了表扬, 认为他知道得很多, 借机开导他在体育学习中也应该有积极的心态。我感到, 当教师投入真情, 用爱进行情感陶冶时, 学生就会在教师对其关爱中感悟教师的良苦用心, 以情染情, 从而找回希望, 找回自尊, 努力去克服和改正自己的不足, 教师的爱是激励他们进步的动力。
五、将思想品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中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优良的道德品质才能为以后的发展保驾护航。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 要把德育作为教学的一部分, 智育和德育一起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 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 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 教育学生自觉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传授的, 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 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 以画龙点睛的揭示, 引导学生去感悟, 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 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 不能用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思想情况, 进行思想教育。
总之, 搞好体育教学是每一个体育教师追求的目标, 我们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在学习中充满快乐, 学得知识, 受到教育。教师要运用多方面的教学技能来考虑如何缩短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距离, 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体育创新教学刍议 篇8
一、多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体育、感受体育
体育竞赛与课外体育活动桴鼓相应, 对体育教学益处良多。竞赛是提起学生注意力和潜力的活动, 竞赛中, 学生全心投入, 往往比一般的体育活动的效果好很多, 竞赛也是一种考核, 一种检查, 能够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此外, 竞赛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活动好得多, 可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
一般性的竞赛, 时间地点可以任意选择, 场地器材没有严格的限制, 举办轻而易举。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内, 教师可开展形式多变的、趣味十足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活动, 使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体育课、“达标”等彼此应和, 相互促进, 紧密联系, 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综合素质。
体育学习本质上就是要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提高整个民族的体质, 让全民健身计划得到完美的实现,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师要把握好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 让全民健身在中学阶段打好基础。
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社会及体育组织的积极性
为了促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 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组织形式多样、项目各异的体育协会, 让他们有活动的场所, 让他们充分释放青春和活力, 让他们的个性有所张扬, 让他们的体育兴趣充分得到发挥, 帮助他们成立体育俱乐部、活动中心、兴趣小组等等, 让他们感觉到学校、教师和家长都重视他们的学习, 加大对他们的关心, 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无微不至的帮助与各方面的支持。
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参与, 让他们各抒己见, 激发学生保持高涨的情绪, 鼓励积极参与, 提倡集思广益, 不断扩大体育影响, 让体育学习不断充实和得到完善。各种活动和竞赛可以放手让学生组织创办, 从各个方面诸如编排、策划、宣传、主持、总结等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体育学习达到培养人、教育人、影响人、锻炼人的多方面的作用, 发挥它的多种功能, 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包括体育知识、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合作意识、交际能力等各种能力。
三、体育教学主体性原则
体育教学的内容, 要依据教材并且紧密联系中学实际, 因人而异, 因地制宜, 使学生趣味浓浓, 乐于深入研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 学生学习有了积极性, 由过去的跟从变成好奇, 由灌输变成吸纳, 从被动型的接受向主动型的需求转化, 甚至达到先学后教、主动探索、大胆突破, 把过去的“让我学”“逼我练”变成“我想学”“我爱练”, 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 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顺利、轻松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要领。
中学体育教学初探 篇9
关键词:体育竞赛,全民健身
随着全民健身的理念的提出, 学校体育工作也提到了重要的地位。而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 除了日常教学任务的完成, 还有就是要搞好体育比赛和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而学校的体育竞赛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规模要小、形式要多样、要以趣味性为主竞赛性为辅等基本原则。除了每年一次的运动会之外还要开展好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一定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要灵活多样, 要全员参与。
有些学校由于领导理念陈旧, 以场地有限, 不安全等因素为托词, 一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都保证不了。但是随着全民健身的热潮兴起, 加之学校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下, 单一的田径运动会已经难以满足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和需求, 弊端越来越多。课外体育活动又由于难于管理, 时间没有办法保证, 场地很难达标, 安全没有保障等种种原因, 也是很难达到预设的目的。
1. 注重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结合
竞技体育不同于课上的体育活动, 既然是竞赛, 就要全身心的投入, 而不单单以参与为目的。体育竞赛就要参与的人数要多, 受众面要大, 要有大的场地, 器材要齐全而且能交叉使用。而我们的课外体育活动要想开展, 就必须选取一些有趣味性强一些的, 能够起到健身强体作用的, 大家都喜闻乐见的, 娱乐性强一些的, 而且最好要保持经常性和保障活动的多样性。我们的体育如果能将体育课、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以及国家健康标准达标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才能互补, 相辅相成, 同时也能使得体育基本技能得到普遍提高。开展体育竞赛能促进体育活动的开展, 同时也能敦促体育锻炼, 也能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课外的体育活动也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2. 学校体育竞赛应与体育课考核相结合
近几年国家加大力度进行体育健康标准的考核, 而且全国好多地区在中考中加入了体育的元素, 所以体育课的考核对于体育竞赛和学生自身运动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考核项目中有些并不是竞技项目, 在竞技比赛中也没有设置考核项目中有的一些项目, 所以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如果在体育竞赛中有各种测试考核, 不但保证了考核的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这些和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 所以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自觉性, 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体育竞赛中进行各种考核, 能使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这样的比赛使他们更好的掌握了体育的各种技能, 同时在紧张的氛围下轻松愉悦的完成了既定的任务。
3. 学校群体竞赛与健身运动相结合
学校学习体育不仅仅是强身健体, 更主要的是体育是竞技运动, 那么在竞技运动当中就要注意到竞技运动的特点, 一定要把趣味性、健身性以及竞技性结合起来, 要相辅相成。我们在把学校体育竞赛与健身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 就要求组织者要科学地、全面地结合学生的特点, 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群众和学生都喜闻乐见、方便易学、简单有有趣的大众化竞赛项目, 而且在设置项目的过程中尽量多以团体项目为主, 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团体竞技精神, 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使他们在竞赛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 发掘他们潜意识里面达到自觉锻炼的目的。多年实践证明, 设置简单、易学、生动有趣又科学的竞技体育项目, 深受学生和广大人民群众喜欢, 由于这些特性, 学生易于接受, 他们在锻炼的同时达到了自娱自乐, 使得他们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强身健体的同时和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运动极大的兴趣, 培养了他们爱好体育的浓厚情感, 由此吸引了更多的参与者, 也就达到了学校体育与健身运动相结合的目的。
4. 学校体育竞赛与卫生保健相结合
学校体育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竞赛也是实施全民健身的前提, 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地, 也是培养学生建立终身体育理念的唯一途径。学校体育文化能使学生学习到丰富的体育知识, 健身强体知识, 而且还能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怀, 具有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等多种功能。在学校体育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通过踏实的学习能了解关于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关于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 这也正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
5. 改革学校体育竞赛应注意的问题
学校体育竞赛急需改革, 我们要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推广体育运动, 要更新学生学习体育的理念, 灌输终身体育的理念。学校的领导者和体育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 要有大局意识, 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要加快改革的步伐。要制定出具体的方案, 要科学的改革竞赛的内容, 要充分利用学校体育的资源, 使学校的体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社会, 面向未来, 面向终身。改革体育竞赛要加大力度, 要把眼光放远, 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健身活动中心、各种体育俱乐部、关于体育的活动小组或者体育种类的兴趣班等等, 体育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指导, 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然后将他们纳入学校群体竞赛计划。对于那些组织得力、品质和精神都非常优秀、成绩突飞猛进的发展、服务贡献大的团体, 可以计入团体总分, 以此激励那些积极参与竞赛者的积极性。
中学体育分组教学模式的探讨 篇10
一、在分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分组教学是一种较为高效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能够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 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课堂效果的提升。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 教师要善于转化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即要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教学规律, 将整个课堂活动交到学生手中, 而教师只需要保证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集体观即可, 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心理品质。例如在进行接力训练时, 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目前实际的水平进行合理的分组, 并由学生民主选举出小组长, 小组长应充分了解每一个组员的优势和劣势, 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对人员接力顺序的安排。在这样的分组过程中, 能够激发起学生的集体意识, 培养他们勇于思考、积极发言等品质。当然, 在接力结果出来之后, 对于表现较好的团队,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每一位成员感谢, 而不是把功劳归结到某一个同学身上;而对于表现不是很好的团队, 则要教会学生主动分担责任, 而不是相互抱怨, 在分析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找出团队的突破点。
二、在分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已经形成, 例如男同学大多会喜欢篮球、足球, 女同学则更偏向于羽毛球等比较安静的体育游戏, 当然也不排除个例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分组教学时, 不仅要关注男女生的性别差异, 还应把目光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上, 以进行更加合理的分组, 使学生在学习体育项目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 每个小组成员都应充分了解自己的角色和职责。例如在进行篮球练习时, 教师就可允许学生自己安排人员上场比赛, 毕竟篮球比赛讲究的是战术, 不同的安排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篮球场上进攻和防守的情况是多变的, 这对小组成员随机应变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次, 在平常的练习和比赛中, 学生对自身已经有了较为合理的定位, 基本能够做到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 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能逐步养成自身谦逊的品质。最后, 在发生体育教学事故时, 如有的学生因为运动方式不对而肌肉拉伤或者被体育器材伤害等, 小组成员就应该积极反应, 做出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当然, 这都离不开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安全培训, 毕竟体育教学事故是不可避免的, 甚至很多时候教师并不在场, 这都需要学生自身随机应变。
三、在分组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目前, 我国各大中学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竞走等, 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开设了击剑、跆拳道课程等, 学生选择的方向比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考虑学生体质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主选择, 以期借助分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现阶段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中学生主要的压力来源于学习成绩, 如何正确缓解压力一直是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重点。而中学体育课堂上, 很多体育项目都是涉及胜负的。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输赢, 失败的小组要善于总结自身的经验, 并能够虚心请教, 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也很有必要。此外, 中学体育分组教学还可以教会学生在竞争中合作,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体育教师在每一次小组训练和对抗结束后, 让全班学生都能够坐下来, 就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自我总结和相互总结的基础上, 缓和竞争的氛围, 教会学生合作互赢的真谛。
综上所述, 体育锻炼对于学生自身免疫力的提高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在进行分组教学的过程中, 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 摒弃传统教学中不合理的地方, 以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 选出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模式。而中学生自身也应该树立加强体育锻炼的观念, 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 以求实现学习过程的劳逸结合。当然, 中学体育分组教学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尤其值得广大师生不懈探索。
摘要:分组教学模式正是鉴于学生之间性别、体质、兴趣爱好等的差异而提出的,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学体育分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中学体育理论教学模式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中学体育 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58-01
1前言
当代中学生具有朝气蓬勃、兴趣广泛、乐于探索、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特点,中学体育理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启发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为体育实践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就目前普遍采用的“大班课堂讲授”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张勇做过统计,课堂上真正听课的学生还不到20%,而80%以上的学生都在做与本课无关的事情[1]。由此可见,如何改变教学形式,改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中学体育教师在教改中需关注的问题。
2 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模式
2.1教学形式
目前,大多数中学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形式都采用“大班课堂讲授”,高亮设计了“您最喜欢的体育理论教学形式”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5.09%的学生选择大班课堂讲授,52.82%的学生选择实践课中有机分散讲授,42.09%的学生选择报告型专题讲座(无固定时间)[2]。可见“大班课堂讲授”的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那么高校体育理论开展形式如何,笔者提出一下设计:
2.1.1利用实践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体育教师在平时应注意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上课对象等实际情况,精选理论知识点,认真备课,可以在实践课上穿插体育理论教学,这样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2.1.2利用阴雨天,传达国内外体育赛事信息
体育教师在学期前就做好准备,当碰到下雨天就能得心应手地进行大班理论教学,而不至于由于准备不充分,课上照本宣科,使学生觉得无趣。另外,教师关注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及时把相关信息传达给学生或者给学生播放一些近期的体育比赛录像,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2.2教学内容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育的保健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方法还是最为关注,这与我国“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是相吻合的,体育教师应向学生传授那些他们感兴趣、需要的体育理论知识。
学生接触体育无非是通过上体育课、看电视、听新闻、上网的几种有限的方式,因此,在学生眼中,体育无非就是竞技体育(表现在观看国内、外各项赛事直播或新闻播报等)和学校体育(表现在学生在校的体育活动),是一个很狭隘的范畴,孰不知,体育除此之外还包括社会体育;体育还是一个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体育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围绕着体育还有许许多多的相关学科,例如:体育经济学、体育情报学、运动医学等,笔者在理论课上曾给学生介绍过体育产业的相关信息,学生很惊讶,也很感兴趣。对于学生而言,体育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学科,体育理论课给学生介绍这些内容,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掌握更多与体育相关的知识,进一步认识体育。
2.3教学手段
2.3.1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仪器和设备被引进到教学中来。其中运用最多,也最广泛的就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身,实现了信息传播的一体化,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空间,它的生动性、集成性與交互性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了教学质量的提高。[3]因此,在体育理论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熟练掌握简单课件的制作和操作,改变过去传统的“板书加讲解”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3.2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既是一对矛盾体,又存在着辨证统一的关系。因此,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我们在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同时,也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熟知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运用教学手段要多样新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学生要自觉学习,自我管理,发挥主人翁精神,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将自己的需要及建议及时的反馈给教师。总之,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师生间的信息沟通渠道畅通,发挥真正的“互动”效应。
3 结束语
体育理论教学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实践能力,还要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他们的理论能力。因此,我们只有改变过去传统的只重视实践课而忽视理论课的现状,将体育理论课教学提到一定的高度,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几个方面去完善,才能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中学体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勇等.普通高校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4):33—35.
[2]高亮.学分制下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519—521.
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 篇12
关键词:中学,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方法
1 概述
体育教学管理就是依据体育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结合体育教学的目标、特点与规律, 对体育教学过程和各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 (1) 在我国近二十年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中, 呈现出两条线索;一是外来体育教学模式的本土化及其对体育边缘学科的推动, 二是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的生成及其对体育新兴学科的促进。而“快乐体育”思想是来源于外来教学模式, 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的日本与德国。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体育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使教师乐教, 学生乐学, 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学习, 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体验运动的乐趣, 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快乐的一种教育思想。
2 快乐体育理念和特点
2.1 快乐体育理念
快乐体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 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整个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的, 是对当前体育教学中某些僵死、被动以及缺少乐趣的反思, 快乐体育的产生是对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理性观的变革。
所谓“快乐体育”即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主张学生能主动参与运动, 根据自身的兴趣、水平与能力选择参与内容与方式, 把人与运动的关系置于正确的水平, 审视和理解运动的本质及其对人的意义, 充分体验运动中的乐趣, 愉快地参与运动、享受运动, 并养成终生运动的良好习惯。 (2) 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实践证明,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愈大, 其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就愈大, 学习的效果也愈好。同时, 教师还应重视自身的情感表达, 用语言去感染学生, 为师生间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 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2 快乐体育理念的特点
从教学的指导思想讲, 快乐体育主张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 面向终身教育, 以情感教学入手, 强调乐学、好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 使学生能在一个师生间、学生间亲密无间、和睦融洽的环境中, 锻炼身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 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人的发展看, 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 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 因材施教并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 才能获取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学方法讲, 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 反对注入式的模仿教学。强调教法的灵活多样性和学法的实用有效性, 提高课堂
教学质量。从教学组织讲, 快乐体育教学主张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既有严密的课堂纪律, 又不失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3 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意义
3.1 快乐体育确定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 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 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 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只要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兴趣, 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视为自身的需要,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刻苦进行锻炼, 克服主客观困难, 逐步增强身体素质, 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水平。快乐体育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 即主体作用。快乐体育理论认为,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快乐体育教学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 学校和教师适应学生需求,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本主义趋势。快乐体育教学, 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因为只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3.2 快乐体育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艺术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 为深化旨在追求运动乐趣的体育学习, 学生自发、自主的学习活动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求就会产生运动的乐趣。这种欲求的水平越高, 越明确, 其满足后获得的喜悦也就越大。因此体育课不能是带有教师强制性的, 而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地享受运动中的乐趣。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 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 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3.3 快乐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快乐体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传统的学校体育理论认为,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 提高和增强体力。快乐体育认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是其思想的根本精神所在。快乐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 促进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快乐体育的思想指导下,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 丰富精神生活, 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3.4 快乐教学方法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掌握动作技术,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 掌握和运用技术, 增强体质, 锻炼身心。把教学内容与游戏、音乐、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 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其练习积极性。快乐体育的教学氛围, 能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能动作用,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提高健康水平。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施教的重要条件, 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内驱力。快乐体育能驱动教师满腔热情、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 千方百计把学生教好;同时, 它不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上的障碍, 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教育影响, 并对教师所教课程产生兴趣以至爱好, 最终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和谐的气氛中完成, 促使教学目的的实现。
4 中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具体实施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不仅发挥了老师的指导作用, 同时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使老师和学生在和谐、快乐的气氛中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完成教学任务。要实现到以上教学目的, 快乐体育的教学实施应做到以下几点。
4.1 确定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 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对象, 片面的强调教师的权威, 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得教学死板、被动, 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 学习积极性降低。在进行快乐体育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应是一个“导”的作用, 尽量避免“命令与服从”的思想出现, 应让学习者感到自己不仅是教学的对象, 而是学习的主体, 让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参与的快乐, 使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激情和乐趣。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单只完成某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而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给予鼓励, 坚定他们的信心, 肯定他们的活动, 给予适当的引导, 让学生在生活当中离不开体育。
4.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要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运动技艺, 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 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师生之间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必须以诚相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施教的重要条件, 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内驱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决定着快乐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气氛, 它能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锻炼。对学生们自发自主的学习活动的形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在课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精神振奋, 严肃热情而不失条理。同时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关心体贴鼓励学生, 改变不良教学作风,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摸清学生的兴趣爱好,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和方案, 使教学在一个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的环境下进行。
4.3 快乐体育过程中的施教方法
快乐体育施教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是一个快乐的活动过程, 即在体育练习活动过程中, 将动作练习、掌握方法、锻炼身体融合一体, 将体育教材的学习内容和增强学生体质因素贯穿于游戏活动之中, 使学生在各种欢快和有趣的体育游戏中, 掌握体育知识, 发展技能, 增强体质。下面介绍几种快乐体育的施教方法。首先, 体育游戏法。体育教学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 青少年正处于充满兴趣的年代, 游戏对他们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 体育教师要利用体育游戏, 使学生从中学习动作, 锻炼身体。其次, 音乐、舞蹈法。在体育教学中可适当地引入优美欢快、激昂热烈、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让学生在欢乐和充满激情的气氛中开展体育学习活动, 从而锻炼学生的身体,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陶冶学生的情操, 从而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最后, 角色体验法。在这种方法的教学中, 要让学生充当教师或组长的角色, 在小组和集体教学法的组织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作用, 使之通过角色的体验, 培养责任感、自律感。由于每位学生可以变换角色。 (3) 因此, 极易活跃教学气氛, 并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观能动性。此外, 还有很多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快乐体育理论不断的创新,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4 重建新的教学评价标准
对体育教学的评价要采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 由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只有这样, 快乐体育这个突出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发展。对教师的评价。关注教师在课堂的表现, 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感受。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教师是导演, 学生只能充当演员。 (4) 这使体育教学趋另一个极端, 失掉了快乐体育。如何使教学主体充分被调动起来,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是对教师的授课情况正确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一刀子切, 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长。教师必须重视这一方面, 在安排快乐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时,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必须具有针对性, 认真考虑各层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选择适合他们特点的内容, 以便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快乐体育的乐趣。
5 总结
近几年来, 新的教学理念主张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 面向终身体育, 从情感教学入手, 强调乐学、好学, 使学生从“让我学”的被动状态中解放出来。倡导快乐体育教学由于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能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 能调动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兴趣的培养。因此受到各级各类学校师生的欢迎, 尤其在当前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学中, 全面实现快乐体育教学, 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新建.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1 (4) .
[2]陆森召.快乐体育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与我国现代教育环境的比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0 (5) .
[3]孙晋兰.浅谈“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J].太原大学学报.
[4]王文山.快乐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若干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中学体育分层教学05-18
中学体育兴趣教学10-12
中学体育个人教学反思07-06
中学体育游戏教学05-20
农村中学健康教学体育06-16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08-29
中学体育教学动因09-24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10-29
职业中学体育教学06-18
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