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精选12篇)
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 篇1
教学田径教学内容是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体育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围绕具体的体育课程目标,以田径运动作为身体练习、技能学习、教学比赛的形式,经过组织加工以后,可以在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内容的总称。近年来,通过对田径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围绕技术学习的课程体系,不能很好地为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服务。在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新型的田径教学内容体系,更能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体现“健康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学”的教育理念。下面,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最基础的项目,它的形成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田径教学要改革,转变思想观念是关键。田径是传统的竞技项目,是可创性强且健身价值高的健身项目。大多数学生应该将这项运动向着健身方向发展。因此目前中学田径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锻炼方法,并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自我锻炼以增强体质。
二、教学内容力求趣味
传统田径教学内容的设计只考虑了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忽略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致传统中学田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新型中学田径教学内容在选择和开发上应极力避免上述问题,要淡化竞技技术体系,把内容的趣味化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情趣,激发学习动机,真正做到为课程服务、为学生服务。基于田径运动的特点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田径运动项目简易化、游戏化、趣味化是改革和开发中学田径教学内容的合理举措。
三、田径教学凸显理性
以往的教学,只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技术动作,对学生“懂不懂”关注得较少,无法帮助学生理解田径运动的原理,达到“懂与会”相结合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长跑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长跑的价值与有氧运动的特点,教会学生利用长跑制定运动处方,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因此,各教材化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的特点。在教材化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能力、动机、兴趣等因素。只有学生爱好的内容,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地学习;只有学生喜欢的形式,学生才会投入;只有学生能够完成的动作,才能带给学生成功与快乐。在教学的组织、评价等方面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材化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进行,实现校本化,体育教师根据目前各学校的体育设备状况、地区文化、体育传统具体地选择田径教学内容;教材化要体现出教师教学艺术的个性化,让教师的能力得到发挥,在教材化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敢于想象、敢于尝试、敢于创造,充分发挥个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教师之间还应通过交流与总结,最终实现以不同的形式完成共同的目标。
四、采取分层田径教学
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在课堂上我们可根据他们的起点、水平与能力进行分层次、分级和分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由选择练习小组,这样能够使同一层次同一水平的学生在一起练习,水平低的可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水平高的可以相互学习、相互竞争,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五、构建科学测评体系
由于田径本身就是一项传统的竞技项目,因此中学田径课的成绩评定与考核基本仿用竞技方式。如教几次三级跳远就采用竞技体育规则考核一般学生,将高水平运动员比赛的做法用在中学生身上。这实际上是考核中学生的竞技能力水平,混淆了教学成绩的考核与运动成绩的测量两种不同的事物。而体育成绩的考核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准,学生跑得越快,跳得越高、越远,投得越远就得到越高的分数,以达标率作为评价体育教师能力与学校体育整体水平的标准。显然这种评价标准已经偏离了体育的目的,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综合情况,不利于田径教学的开展。我们无意贬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价值和作用,但不能达标至上,否则必然会导致测什么就练什么,测完后不知学了什么和练了什么的应试现象。加强对学习、锻炼的独立性、创造性等的评价,并注重评价的原则、指标、内容、标准等一系列问题,将有助于田径教学的和谐健康发展。
总之,想让田径运动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与选择,教师首先要真正领会新课标的实质,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识,让他们知道田径运动的价值、作用与意义,在教学中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着重突出田径运动的健身属性,淡化技能,发展体能,适当降低技术要求,并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理念,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探究、创新,如此方能把枯燥、乏味的田径教学变成生动活泼、让学生喜欢的项目,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 篇2
本学年开始,在校长的组织与帮助下,各学科老师的支持下,进行田径队的训练工作。在训练前认真制定了学期训练计划,从初中部和小学部各年级中挑选运动员,并同各班班主任了解训练队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同家长取得一致认可。训练开始后,经常与领导和教师间去听取训练队的意见和建议,对提到的问题进行一一处理。如果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就采取短时停训的办法,促使其提高学习成绩;对品质薄弱的队员,进行思想教育,勒令其改正。
二、抓好训练队伍建设,树立起责任感和事业心
作为一名教练首先必须明确本职工作,树立起责任感和事业心,这样才能脚踏实地地进行工作。其次要有敬业精神,不怕辛苦,但社会上对体育训练仍有偏见。特别是与某些统考科目比较起来,社会、家长、学生仍存在重视文化知识学习轻视体育的思想,这对我们开展的训练带来许多困难。而我们在训练工作中要有足够的认识训练工作重要性,而不能自轻自贱,用我们自身的言语和行为改变社会的偏见。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增强学生体质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事业和责任。因此在训练中,还要不断充实自己,要善于积累经验,总结成败得失,勇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认真选好体育苗子,争取家长支持
我们只是学校的业余训练,又不是运动专业队训练,学生的条件好不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应付比赛。我觉得,不论是专业队还是业余队,选苗工作一样不可忽视。俗语说:选材的成功就等于训练成功的一半。因此选苗的工作是训练的前提,有了好苗,就有成功的希望,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事倍功半。然而,这个学期在选苗工作上还做的不够,应该不辞劳苦地深入到各班,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其次选苗工作还贯穿在一年四季,无论在操场上课,课外活动等活动场所,处处留意,发现好苗去问,并作好记录,目的是观察学生各人的反应、模仿、步型、灵敏、耐力、弹跳等能力表现如何。这样选苗比较准确,人队后队伍也较稳定,运动水平也会提高得更快。业余训练单有学生自己的积极性是不够的,现在的父母非常疼爱孩子。少数家长仍有顾虑,一则怕参加训练后影响学习成绩,二则心疼孩子,怕累坏了,练坏了,坚决不准他参加训练。我们常碰到这个问题。所以要带好学校田径队,还要取得家长们的支持。
四、规范田径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体育风尚
一个好的班级,需要规范的管理,同样,一个好的田径队,也需要严格的管理。过去的一学期,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来约束运动员。如运动员训制度、奖励制度、带操制度、打扫体育室制度、定期与班主任和家长沟通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制定,规范了运动员的不良行为,提高了训练效果。
五、制定训练计划,从严进行训练
在训练时间上,严格要求纪律,但有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我特地的做了些调整。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能够安心训练和快乐训练。在训练内容上更重点加强素质训练和针对性的运动技能,使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项目成绩,培养节奏感和速度等良好感觉。
六、存在不足
本学年的训练工作开展得还比较顺利,和队员们努力克服着辅助器材上的不足和匮乏,基本纠正和解决了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一系列不良习惯和现象。但是,田径训练队工作任然存在不足:第一、学生参加业余学习班过多与训练时间冲突;第二、运动量安排不够适当;第三、学校场地与比赛场地不符,学生比赛难以适应;第四、学生比赛经验不足,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差。
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现状和发展 篇3
摘 要 在当下我国中学体育发展当中,受到新课标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学体育教学地位逐步凸显,尤其是中学体育的田径教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优化,但是,由于教学改革不够彻底,虽然近年来中学田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在此就需要我们立足于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实际,通过研究当下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于普遍问题的分析,来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一些思考,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 中学体育 田径教学 现状 优化发展
一、前言
在当下中学生体育课堂开展当中,田径教学是主要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因为田径项目多,而且对于专业性和场地性等要求不高,因此可以快速有效的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帮助学生进行相关性的教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当中,通过对于相关田径内容的设计,可以实现课堂的快速优化。因此,可以说中学体育教学实质上就是田径教学的一种充分体现。伴随着新课标要求的不断增多,对于中学体育田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二、中学田径教学的现状
(一)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地位尴尬
虽然中学教育在向素质教育转轨,但很多学校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轻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轻视体育课堂的教学,随意更改体育教学计划、缩减课时,甚至将体育课时挪为劳动、排练、开会、活动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剥夺学生自主锻炼的时间,体育教学长期处于被轻视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中学体育的田径教学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
(二)田径教学缺乏规划
在中学体育的田径教学当中,由于教师教学课堂设计缺乏条理性,从而使得课堂主体不能够突出,课堂让学生掌握和提高常用的运动技巧和技能用于健身,还是让学生掌握难新动作,把教学的重点、难点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脱离现实,轻视基本运动技术的应用与提高,忽视健身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化培养的倾向,正是旨趣不明、思路不清的表现。长期发展,不仅影响田径教学的开展,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田径教学课堂设计不科学
由于受竞技运动的影响,人们对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的本质区别认识模糊,于是竞技运动项目就构成了体育课程内容的主体。教学中发现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仍以田径教学为主,这种以竞技体系为中心的体育课程内容,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可接受性,导致学生讨厌体育课。另外,由于田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创新,从而导致课程内容还存在一定的低水平重复,这样会让学生厌倦,从而导致教学的主体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学效果也不好。
三、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优化
(一)深化田径教学的内涵
在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当中,通过将田径教学内涵深化,融入到校园当中,才能够保证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将研究性学习这一理念运用到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目的就是创建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育人为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的新型体育教学体系。注重学生情感优先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多种收获与体验,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的实施与运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为完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丰富田径教学内容
在田径教学当中,必须丰富教學内容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适当增加娱乐型运动项目。体育教学应该是一种娱乐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明快的环境之中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在教法运用上,也可运用游戏法、比赛法,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评价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在竞技运动项目的水准方面,也可做适当的调整,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加以改变,避免直接把竞技运动的规则、运动员的训练方面搬进所有的体育课教学,以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三)优化田径教学办法
在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不断探寻教学途径,通过不同教学办法的实践,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深化。侧重于采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运动动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和锻炼中体验体育的乐趣,同时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运用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方法,使严密的课堂纪律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交流和环境的优化,重视学生合理的要求和兴趣,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
四、结语
学校体育具有与社会生活衔接的特点,在一定意义上成人体质健康程度和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与技能取决于青少年时期的体质状况和接受体育教育的程度。在中学田径教学开展当中,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侧重培养学生树立“终生健身”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党玮玺,张学忠.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理想与现实的对立[J].体育学刊.2010(10).
[2] 黄超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8).
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 篇4
一、多元田径教学概述
通过开展多元化的田径教学, 一方面可以培养中学生的体育技术技能素质, 能够训练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等, 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技巧。另一方面, 可以培养中学生的锻炼能力, 通过田径运动, 能够使中学生身心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田径教学是中学生比较喜欢的课程, 根据田径项目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田径项目的积极性。一是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开展相应的训练。如短跑、小组跑、接力训练、跳远等, 通过充分利用小场地来达到田径教学的根本目的。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特点进行训练。如果场地有树木等障碍物, 可以开展越障碍跑、“S”形穿插跑等, 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还能够让学生在快乐中增强身体素质, 提升运动技能水平。
二、当前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是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培养。在中学田径教学中, 往往只是重视体育成绩, 而容易忽略田径教学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如果只是注重学生是否跑到了一定的速度, 是否跳到了一定的高度等, 就容易忽略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培养。另外, 就是盲目地追求破纪录。在开展体育运动比赛的过程中, 不顾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 而一味地要求学生破纪录, 从而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是严重的伤害。二是注重比赛结果, 轻心理辅导。单纯地采用竞技方式, 虽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也容易让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当学生遭受失败后, 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有的教师甚至为了让学生获得比赛的胜利, 对学生身体可能受到的伤害也不注意, 对学生缺乏科学的心理指导。
三、中学体育课堂多元田径教学方式的有效策略
1.增加内容的多元性
如果仅仅针对单一性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 就容易让学生感到单调无味, 因此, 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渗透, 以此增强田径教学内容的多元性。一是对既定内容进行多元化处理。教师可以将跑、跳、投相互结合起来, 通过这样的处理, 就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这种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加适应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 从而更大可能地增强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故此,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渗透, 尽可能地增加多种田径运动项目。譬如可以在一节课内将100米跑、接力跑、跳高等整合起来, 但是整合教学内容也不宜过多, 一般以三种为宜, 这样既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又能够确保教学主题的集中性。二是加强对多元项目的有机结合。通过对相关田径运动项目的整合, 使其成为新的运动项目, 这样既可以避免项目过多而分散精力, 也可以满足学生的新奇感, 从而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将跳高与短跑进行结合, 在每隔50米的地方设置一个跳高点;也可以把跳远与短跑结合起来, 让学生每隔50米跳一次远;还可以将短跑与弹跳结合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短跑能力, 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弹跳能力。此外, 教师还要注重特色器材的开发与研制, 如对接力跑器具和投掷器材进行研制, 要尽量避免器材对学生的意外伤害。在进行内容多元化处理的过程中, 要避免教学项目多而杂, 还会因此而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掌握各种田径知识与技能, 更要加强项目与项目之间的有效融合,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体能极限。
2.从方法上进行多元化处理
从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来看, 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很容易影响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一是增强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在对多元化教学内容进行利用的基础上, 要想方设法地增强教学方法的趣味性, 以此减少体育运动带来的疲劳、疼痛等方面的体验。通过增强教学方法的趣味性, 可以掩盖这些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而使田径运动的趣味性掩盖运动带来的痛苦。譬如, 可以引入游戏教学方法, 通过开展体育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将球类游戏、接力游戏等引入田径教学中来。二是引入其他体育项目。譬如可以将体操引入教学中, 可以播放健美操音乐, 在优美的音乐中, 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将竞赛性比赛项目引入田径运动教学中, 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好胜的时期, 可以通过开展体育竞赛的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 篇5
开幕式、闭幕式方案
一.入场方阵:
1.运动会前导方阵:国旗手(4名男生)、校旗手(4名男生)、会徽手(4名男生)、彩旗队(55名男生)、鲜花队(55名女生)、花环队(55名女生)、引导员(各班自选一名女生)
【以上学生要求:男生身高1.70-1.75米、女生身高1.58-1.65米,各班前导队员高中5人(2男+3女)、初中4人(1男+3女)】
2.各班学生入场(除去选拔担任方阵任务的学生,其余都必须参加入场式)。
二.入场式:
1.各班进场横排人数不超10人,成方阵入场。(跑操后变成2列纵队,面向主席台站立,本班引导员站在纵队中央)。
2.各班服装自行统一。
3.各班入场口号、标语牌等要有创意,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而又体现时代新潮。各班自写入场式100字左右的班级简介(4月3日交德育处)。
4.花环长度为1.6米(团委王祖明负责4月7日前完成)。
5.休闲广场候场区,从骐志楼向学术报告厅方向各形成方阵:
(1)国旗→校旗→会徽→彩旗方阵(55)→鲜花方阵(55)→花环方阵(55)
(2)各班学生依次入场(七年级1班至高二.9班,各班分别为引导员,班主任,全体同学;于洪祥老师负责)。
【说明:学生方阵通过主席台,介绍班级简介(100-150字左右),学校方阵绕场至主席台对面即向左折向主席台(郎森指挥)。班级运动员方阵继续前行至100米跑道起点处候跑操。待高二.9班方阵通过主席台后100米跑道转弯后,跑操开始(陈飞指挥)。各班应跑过100米终点前折向运动场内圈,指挥:陈鸿鹄,学生跑步站到本班引导员所在的位置,自动变化为两列,要求人数均等(赵雪春、张勇、丁先锋、毛培芳、李锡刚等指挥)。】
三.开幕式会议流程:
升旗(奏国歌)→致开幕词→裁判员代表发言→运动员代表发言→宣布学校运动会开幕→宣布运动会纪律和安全注意事项→各前导队方阵退场→比赛开始。
四.开幕式工作安排:
1.开幕式解说词撰稿、主持人安排负责人:简中清
2.升旗(奏国歌)负责人:王祖明
3.致开幕词:喻进华
4.裁判员宣誓:赵学春安排 5.运动员宣誓:赵学春安排 6.宣布运动会开幕:罗族诗校长 7.大会期间音乐播放负责人:成诗元
8.会徽设计及制作、引导牌的制作及张贴内容负责人:王传权 9.宣布大会纪律:向勇 10.彩旗、花束购买:简中清
11.卫生负责人:值周领导及学生会若干成员组成 12.摄像负责人:李黎(王传权、王祖明等)
13.国旗手、校旗手、会徽手、彩旗队、鲜花队训练负责人:郎小伟 14.花环队训练负责人:黄国艺、简中清
15.引导员训练负责人:王传权、简中清(各班自选一名女生)五.闭幕式
1.时间:第三天下午1:30 2.闭幕式流程:
(1)全校各班以升旗仪式队列集中。(2)团体总分获奖公开并颁奖。(3)体艺组教研组长作运动会总结。(4)学校分管领导致闭幕词。(5)学校校长宣布运动会胜利闭幕。
龙驹中学运动会开幕式队形示意图
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 篇6
关键字:中学;田径教学;策略
G633.96
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体系中,体育的课程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开设的,也是中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的改革,中学田径运动教学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改革过程中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在目前很多的学校中,中学的田径教学过程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只有在坚持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中学田径教学的特点,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的实现对中学田径教学现象的改善。
一、中学田径教学的现状
1. 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当前在中学田径教学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坚持贯彻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深刻影响,教学所采取的方式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以教材内容的使用为中心进行的。因此在中学的田径教学活动中,主导者只是教师,学生仍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的。在这种和教学状态下,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也大都是教师准备安排好的,没有做到因人而异因需所学,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就阻碍了田径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教学内容的单一
当前在中学田径教学的活动中还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无法发挥出体育运动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初中体育的教学是非常简单的,体育教师的职业也是非常轻松的,尤其是对田径运动的认识也存在很大的误区。这种错误的思想也就导致了很多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做不到认真的备课,在教学过程中也仅仅是一些简单的活动,造成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欠缺,单调而且无趣。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功能就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降低,中学田径教学教学的质量更是因此会产生下降。
3.教学方式的落后
当前在中学田径教学的活动中中还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方式的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极大地阻碍了中学田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很多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最普遍的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操场教学模式,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体育教学却还没有在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体育教师的片面教学理念造成的,认为多媒体教学只对理论学科有效果不适合体育专业的使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无法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导致了田径教学的方式和手段的落后,只是仅限于单纯的体能训练,而忽视了技术等先进的理念知识。
二、中学田径运动的教学策略改革
1.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要实现对中学田径教学的有效改革,就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在田径教学活动中,采取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需要学生先进行自主的练习和学习,然后再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当然这种自主学习是需要依靠教师的指导来完成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正确指导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锻炼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运动情况做到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此来促进田径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转变教学理念
要实现对中学田径教学的有效改革,还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田径教学理念,提高田径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始终是田径运动教学的组织者和控制者,是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因此要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理念有效性,转变固有的传统的老旧的教学理念,要将田径教学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来开展,要用趣味性和游戏化代替传统的竞技化和训练化,建立更适合社会发展和教育需要的田径教育新理念,实现对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安排。
3.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要想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热爱之情,首先就要陶冶学生的情操,这就要求了体育教师必须将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的提升,使自身的感召力增强,并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并且对田径运动未来发展趋势?现状?历史等全面熟悉和掌握,进而实现知识面的拓展?文化修养的提升?教学水平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和教材开发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的个性?生理和心理全面把握,将田径教学的质量不断提升,促进学生学习爱好和兴趣的培养,进而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升,进而达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成效?
4.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要实现对中学田径教学的有效改革,还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要在尊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要注意避免安排难度过大的训练内容,避免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但是也不能安排过于简单的教学内容,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少。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使其安排的教学内容符合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比如在尊重男女生生理差异的基础上,在初中田径运动教学中实行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不再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要求,更好地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对传统的田径教育考核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要改变之前统一的以跑步为主的考核形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考量,要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
总而言之,尽管当前在中学田径教学活动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只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式,就能寻找到有效合理的解决措施实现对中学田径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同时也能加快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虞春山中学田径的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探究[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4
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 篇7
田径类项目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同时,内容比重也较大。田径类项目的基础性作用和锻炼性价值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田径类项目被认为是“基础性较好,而选择性、系列性较差”,“锻炼价值高,而娱乐性较差”的项目。于是,季浏等认为:“健身性”、“可行性”、“兴趣性”、“实效性”、“简易性”和“地域性”等对教材的基本要求仍然可以通过对田径内容进行改造来实现。
一、田径类项目在中学的现状
1.1田径类项目认识现状
为中学培养师资的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把“定向越野”、“户外运动”和“野外生存生活”充实到了田径类课程内容中,必将对中学体育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对其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完善。高中阶段又对田径类项目作出了必修1学分的要求。可见,在中学阶段,既认识到了为田径类项目的重要性,又深刻意识到了原有田径项目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
1.2田径类项目教学现状
当前,中学体育田径类项目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大多偏爱于娱乐性较强的项目;部分体育教师没有积极地对田径类项目进行改革,以致学生不愿学;因具体形势的需要,某些校领导还是希望看到队伍整齐、统一练习的“正规化”的体育课和能在运动会上为校争光的运动训练。
二、对田径类项目改革的设想
2.1原有项目的继承与发展
原有田径项目也并非一无是处,需要有选择地继承和发展,并对其进行改造、改进,以适应目前教学的需要而不是简单地弃置不用。
2.2田径类项目竞技性的重新认识
田径类项目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竞技属性,以往对竞技性有较偏激的理解,认为竞技就是夺第一、破纪录。这种认识限制了田径运动在中学的开展。
2.2.1.纯竞技田径类项目
该类项目以公平、公正为准则,尽可能做到正规化、系统化,提高个人运动成绩和技能水平,培养学生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能力的目的。这一竞技层次的项目目的明确,适合中学生特别是具有一定运动能力的学生的心理需求。
2.2.2.亚竞技田径类项目
该类项目以弱化田径类项目竞技性为前提,对田径类项目进行改造、拓展,不但令学生踊跃参与运动,还应达到健康其体魄、娱乐其身心的目的。这一竞技层次的项目,既不失田径类项目竞技本色,又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中体育的教育、娱乐、健体等多种功能。
2.2.3.潜竞技田径类项目
该类项目改变以往的以夺冠争先为直接目的的运动形式,以游戏、休闲等为活动方式,令学生在体验娱乐、休闲、锻炼等价值取向的同时,潜意识地超越自我或他人及自然障碍,以达到培养个体竞争意识和能力的目的。
2.3田径规则的改革
田径运动的高度竞技化,一方面是由于竞技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规则的完善。规则要在公平、公正,有利于安全和教育的原则下进行修改;场地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修建;器材更应开发出实用化、多样化的产品。
2.4加强与其它项目的融合
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不应把各个项目独立地分割开来,尤其是作为基础的田径类项目,更应加强与其它项目的融合,以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为完成教学目标,真正体现出田径类项目的基础性作用。
三、建议
3.1学校领导应转变现有观念
中学领导应转变以比赛和升学来评价体育教师工作业绩的做法。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校领导往往以参加比赛的名次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以考取高校体育专业的多少来评价体育工作的好坏,虽说这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有一定的肯定作用,但总的来说却是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3.2体育教师应强化创新意识
新课标赋予了体育教师更大的权力,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也更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没有创新,体育教师就只能按部就班地照章向学生灌输知识,甚至无内容可教。
3.3田径类项目应赋予新内涵
不应单从竞技比赛的角度理解田径类项目,而应从体育文化、个体心理体验、发展体能、增进健康、娱乐交流等方面全方位地对田径类项目进行解析,以便适应教学的需要,并得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189
[2]、宋尽贤、赖天德牢牢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 (J) 中国学校体育2005.1:8—12
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 篇8
一、让学生重视并且善于寻求对所学技术实质不断深人的理解
田径项目的完整技术都是由若干个技术单元组成的, 在施教过程中, 往往要进行分解教学, 即分别把各技术单元动作教会, 然后再逐一连接起来, 达到教会完整技术的目的。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向学生传授技术学习的方法。
1.明确所学动作的“开始姿势”
教学中有些技术练习是从静止状态开始的, 比如各投掷项目的最后用力动作, 跳高、跳远的起跳技术等。要反复提示学生重视开始姿势的规格是否正确, 姿势不正确, 会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质量。要把“开始姿势”规格从理论上记熟记牢, 并按条文要求, 做标准姿势的练习。
2.注意思考并细细体会技术动作的确切用力方法
除长跑项目外, 各项技术比赛是在最快的速度中完成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常常是在较慢的速度中, 逐渐体会用力方法的, 有时还要把完整技术分解成若干局部动作 (即技术单元) 分别加以体会, 以掌握其技术实质, 必要时甚至把局部动作在静止状态加以体会, 目的是准确领会技术实质——各用力部位的动作及配合。
(1) 明确做该动作的时机
对于田径项目来说, 由于多是快速、爆发式用力, 时机就显得尤其重要, 可以说, 失去最佳时机就意味着失败。
(2) 明确用力的方向和特点技巧
即参与用力的各关节肌肉群及其相互配合的顺序各自用力的方向和特点技巧。要注意不可漏掉任何一个参与用力的部位, 各部位的用力顺序不能搞错, 而且用力方向要准确, 否则整体效果会严重受损。
(3) 要明确该动作结束瞬间的身体姿势
因为这往往是动作正确性的衡量标尺。
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提示学生, 在学技术动作之初要明确以上三点, 然后在具体练习过程中逐一体会。
3.勤于询问做动作的意识形象和本体感受加以借鉴
在学生学习某项技术的初级阶段, 特别是前几次课他们常常对所要做的动作感到无所适从, 不知道该怎么做, 做完动作又不知什么徉的感觉是正确的。这时, 教师要及早把做动作的主观用力意识及完成动作过程中的肌肉感觉, 形象逼真地向学生讲解, 使学生获得间接体验, 为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教师不仅应该在课内主动向学生描述, 而且应提示学生, 要认真学习和掌握这种方法, 自觉地加以运用。无论学什么项目都要主动询问动作意识和肌肉感觉, 协助尽快体会和理解动作实质。
4.注意记牢技术要点
某项技术包含若干技术单元及若干技术环节, 相互连接、协作, 这些技术单元在整体技术中有各自的重要性。其中那些对完整技术的质量起关键作用的某些技术单元动作, 被称为技术要点。因为只有把它们做好, 完整技术的质量才有保证。
对于学生来说, 掌握动作的技术要点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为一种学习方法, 不仅要熟记教师指出的要点, 而且要学习自己从动作中抽出要点, 主动地进行学习。
5.掌握做爆发用力动作的技巧
类似跳跃项目的起跳动作, 由于要求动作特快, 而显得难度极大, 稍一错过时机或动作稍慢些就严重影响成绩, 可见掌握爆发式用力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例如, 跳远起跳动作的技巧在于使技术一单元之间的连接形式随着助跑速度的提高而增大重叠连接。换句话说, 就是把起跳动作的开始时间提前一点儿感觉象起跳脚还没有着地 (还差几厘米) 就做迅猛起跳用力动作, 当脚着地时, 作用力正发挥着向上的反作用力的效果, 这样身体就充分向上腾起来了。这个技巧需要多次实践, 逐步掌握, 使学生达到在快速中运用自如的程度。
6.学会能使完整技术连贯完成的技巧
田径技术的特点就是要做得连贯加速而学生在初学阶段常出现动作不连贯, 衔接不精确, 僵硬等缺点, 有时严重影响完整技术的效果。例如, 在掷标枪教学中, 动作尚不熟练的同学常常出现某个技术单元没能及时结束, 而影响下个技术单元的开始, 显得动作僵硬或停顿。
技术熟练的运动员之所以能顺利准确完成一系列技术单元组成的完整技术, 是因为在他大脑里已建立起良好的神经反射弧, 使动作自如、娴熟达自动化的程度。所以, 在学生能正确完成每一技术单元之后, 在适宜速度的连接过程中, 要强调各单元技术意识的领先技巧, 就是说在做前个动作技术单元时, 要及早想到后个动作的起始, 使各单元技术象鱼鳞复盖般相叠式连接在一起, 这样就可以使完整技术连贯自动化了。
二、教给学生主动学习技术的好方法
一般说来, 田径技术的教学, 教师只起引导启发和帮的作用, 而主要是靠学生自己练习才能达到学会的目的。
1.专心观看好动作, 加以借鉴
要习惯于观看别人的动作, 按教师讲的规格和要点来衡量, 找出可学之处, 为已所用, 这会有助于自己对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2.有程序有层次地练
田径教师要重视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在课外时间自己练动作, 最好粗略计划一下这次练习的程序, 定好主要练什么, 其次练什么。在练习过程中, 先复习有把握的技术再根据自己的能力练不太会的动作先徒手练习或放慢来做, 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练习。不做没把握的动作, 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如跨栏跑、跳高、标枪等复杂项目。
3.善于灵活调节练习的难度和负荷量
有些项目技术的难度较大、较复杂, 如铁饼、跨栏、跳跃项目, 初学阶段自己练习时, 最好先降低难度降低高度, 减慢速度等减小复杂性, 试着做一些有把握的练习, 在经过一定的重复练习, 技术提高之后再恢复应有的复杂性和难度。一次练习的身体负荷量也应很好掌握, 不可在疲劳状态还勉强做强度大、把握不大的动作。
4.闭目“过电影”
在学习某项技术的时期内, 应充分利用闭目“过电影”这一方法, 帮助体会理解技术概念, 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利用闲暇时间, 而且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 篇9
1. 田径术科教学中要培养的几种能力
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教师除了必备的专业教学能力外,还要有组织裁判能力,健身、训练指导能力,田径场地维护能力等,后三种能力分别在裁判法、健身、训练指导、田径场地等部分进行单独讲授,本文重点探讨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我在查阅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把田径术科教学中要培养的学生的教学能力划分为四类:讲解、示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观察能力;自学、创新能力,如图1:
1.1 讲解、示范能力。
讲解、示范,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示范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要做好示范必须有对技术动作的直接体验,清楚地了解技术动作的路线、方向、用力大小、顺序、角度等,同时还要注意示范的角度,让同学们都能看清、看全示范的动作。讲解能力包括三个方面: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技术分析能力。同样的一个动作或一种技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但最终目标是一样的,即让别人“清楚地”明白你讲了些什么。要达到这一目标语言必须清晰简练,对技术动作的表述有逻辑性,能够正确分析技术动作。
1.2 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综和体现在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上。在这一过程中包含了对错误或正确动作的认知,通过对比,作出评价,采取措施、改进不足,保持优势,从而达到自我和他人的共同完善。不同的项目,不同的练习,有着不同的要求,因而观察点的位置也是随时变化的,这是需要特别强调的。
1.3 自学、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与中学教育的显著区别在于高等教育是“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自学、创新。而目前传统的田径教学往往是“注入式”的,只强调教师的主导,忽视教学相长中的“学”,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地接受,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影响。学生真正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是建立在他们不断能学到知识、掌握技术和提高本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对学生自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让他们体验到通过自身努力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田径运动的发展,田径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如果缺乏自学、创新能力,则势必在将来的工作领域遭到淘汰。
1.4 组织、协调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是一种綜合能力,是术科教学诸要素的集中体现,能够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积累、综和运用及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仪态大方得体,各种口令准确到位,根据需要熟练调整、调动队列队形,灵活运用教法手段,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2. 培养学生能力的相应措施
2.1 田径教研室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教研室是教学的基本单位,全体教研室成员对在田径术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要达成共识。以教研室为单位,广泛发动教师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及时总结经验,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纳入教学大纲,具体到教学日历,落实到每个人,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宏观调控作用。
2.2 任课教师要转变观念,真正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传统观念里,任课教师往往把自己当成是课堂的主宰者,而且目标比较单一,都是以技术而技术,让学生做什么就是什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等同于“一言堂”,其真正的作用是提纲挈领,重在引导,不但要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而且其他感官、大脑都要动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2.3 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自身的学术修为、敬业精神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任课教师就必须在这几方面做好表率,例如讲解示范:讲解技术动作要精炼、术语化,示范动作要规范,比如跨栏中摆动腿的技术可以归结为四个字进行描述———摆、伸、压、撑,大小腿折叠前摆,摆到膝关节与栏板齐平积极伸小腿,脚后跟过栏大腿积极下压,以脚前掌着地支撑,经过这样的讲解,再加上规范的示范,学生一方面能够很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另一方面,也能够做到讲解示范清晰、条理、规范。因此,任课教师要不断学习和钻研,努力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面,加强教法手段的研讨。
2.4 培养学生的能力,积极引进形成性评价。
目前,田径术科的考核一般是达标技评,只是对学习的结果(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进行终结性评价,学生属于被动者。而形成性评价则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测试结果对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其主要采用的手段是经常性测验、作业、日常观察,学生是直接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被试。如果教师和学生能有效地利用形成性评价反馈的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教学可以变成一个“自我纠正系统”,学生的自主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2.5 培养学生养成记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
课堂笔记不是简单的“记帐本”,它要融入学生自己的东西,完整的课堂笔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课的主要内容及任务;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诱导辅助性练习;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评价是最主要的,学生对自身“行为”的正确评价,对以后的学习有重要的导向和调节功能。
2.6 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多实践机会。
在术科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展现的舞台:一是准备部分的实习;二是课堂提问。准备部分的实习不是让学生简单的带着跑跑跳跳,而是要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来对待,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提问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已学技术动作进行复述,以提高学生讲解示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相互观察技术动作找出不足进而予以纠正,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能力要注意的问题
3.1 把学生能力纳入考核内容。
有研究表明,测验内容和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有计划地把学生的能力水平纳入到考核中,可以使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能力的培养”是完整教学中的一部分,自己必须主动参与,才能修满学分。
3.2 能力培养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连续性。
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随意的,不同的学期能力的培养是不一样的,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由易到难,制定合理的能力培养计划并保持其连续性。
3.3 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 强化“教学第一”的思想, 使其看到通过自己在教学上的努力而获得的成就, 从而激发更大的热情。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有能力的人才,对于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就是要做到会做、会讲、会教,因此教师和学生应该认识到能力的培养是完整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能力培养作为一种“常规”,进而养成“习惯”并延续下来,这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的教学非常有益。
参考文献
[1]孙庆杰.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227-233.
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 篇10
本文就从中学体育教学中田径教学内容的新课标实施情况谈起, 共同探讨新课标下教学内容实施的作用, 以及体育教师如何适应这种改革, 以何种手段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才, 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概念。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仪征市四所中学:仪征市实验中学仪征中学仪征市第二中学仪征市第三中学
仪征市实验中学初三女生80名, 其他三所学校学生9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对照法:
通过两个月的教学对本班80名学生实施新课标下的田径教学内容, 对实施前后测试成绩进行对比。
1.2.2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内颁布的《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了解其具体内容, 同时通过各大体育教学杂志及体育报刊了解其在中学的具体实施情况。
1.2.3 调查法:
教学期间, 利用其他学校体育教师对所在中学的学生进行访谈式调查, 综合各点调查结果, 分析具体实施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统计结果
调查学校4所, 其中3所学校实施新课标, 其具体落实率为75%。
调查学生90名, 共有65名同学听过或上过新课标下的田径具体教学内容, 其普及率为72.2%。
2.2 对80名实验者测验结果分析
新课标田径教学内容实施后具体作用分析如下:“模仿不同人物、动物、情景走”内容对发展学生的柔韧素质起作用, 且能愉悦身心, 激发学习兴趣;“变换各种姿势的徒手或拖、抢、捡各种轻物的走和跑”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能力起作用, 且能愉悦身心, 激发学习兴趣;“不同姿势组合的迎面接力、简单障碍跑、追逐跑”内容对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有作用, 能愉悦身心, 激发学习兴趣, 且能增强积极性、适应力和竞争力;“稍长距离的图形耐力跑、自然地形跑”内容对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起作用, 能增强积极性、适应力、竞争力, 且能培养坚强意志力和吃苦耐劳能力;“在不同状态下的起跑、起跑后的快速跑、途中跑”内容教学对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素质的提高起作用, 能愉悦身心, 激发学习兴趣;“各种形式的迎面接力跑、换物接力跑”内容能愉悦身心,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与荣誉感;“徒手或持不同轻物钻、绕、跨过一定障碍的跑, 趣味性的合作游戏”内容对学生的速度素质提高有帮助, 能愉悦身心,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积极性、适应力、竞争力, 培养坚强意志力、吃苦耐劳能力,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增强集体荣誉感。
2.2.1 从提高女生身体素质 (运动技能) 测试结果分析
实验前、实验后的速度 (50M) 成绩分别为:9.3秒、9.1秒;耐力 (800M) 成绩分别为:4分23秒、4分10秒;柔韧 (坐位体前屈) 成绩分别为:5厘米、7厘米;爆发力 (立定跳远) 成绩分别为:1.66米、1.74米。
从实验前后的数据中可看出经过两个月的课上练习, 学生的素质都有普遍的提高, 其中耐力和柔韧进步较快, 其次为速度和力量也有一定的提高。
2.2.2 从学生的兴趣及身心愉悦状况 (身体健康) 分析
由于改变了枯燥的跑的形式, 学生对大部分的内容较有兴趣, 且普遍心情愉快放松, 动作掌握较快。
2.2.3 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分析
图形及自然地形跑增强了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 提高了积极性、竞争力, 为学生走向户外、踏入社会提供了基础。
2.2.4 从学生意志品质的提高着手
经过多形式的长距离耐久跑, 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意志力及吃苦耐劳的能力有所提高, 对800M等测试不再有惧怕心理。
2.2.5 从运动参与分析
较多的合作及接力游戏后, 同学间的交流密切, 团结协作及集体荣誉感增强,
2.2.6 从课堂操作设计着手
如相同的教学内容“快速跑接力”
操作A: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后, 安排一定距离, 全班分四组进行接力, 看哪组所用时间最短。
操作B:教师提出教学内容后, 运用“报数比赛”的游戏完成快速跑接力。各排学生左右间隔一臂, 教师发出口令后, 由排头1依次报数至排尾10后, 10迅速跑到1的右面重新开始报数, 看哪组最先恢复到原来顺序。
课中练习情况可看出操作B的学生积极性明显高于A, 课堂整体气氛较活跃。操作B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快的速度而且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如果一个学生注意力分散可能就影响到团队的最终结果。
3. 教学过程中关于新课标尝试的几点建议
3.1 改革体育教学中的集合方式和队形
教师可在上课集合前放一段学生喜欢的音乐和歌曲, 把学生吸引到老师身边来, 这样, 用放音乐取代刺耳的哨声来进行集合, 集合队形既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改变中学教学准备活动方式
在教学中可尝试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由骨干学生或特长学生带头领做健美操或游戏, 老师从旁协作;也可采用每个小组轮换着在课前合编一套健美操, 上课时由几个同学来领做等形式,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合作能力。
3.3 改变教学中传统的思维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一味注重某种技术的传授或延续性, 而是要以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掌握情况为基础, 介绍多种技术方式, 由学生自己选择, 以适应各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发展要求。
3.4 改进传统的评价方法
新课标要求我们对学生采用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由教师、学生、自我三方面综合评价, 不仅看学期结束时的体育测试成绩, 也要看学生的进步幅度、积极的态度, 从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学习态度和行为、情感和意志、合作与交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4. 结论
4.1 实验结果表明:
学生耐力、柔韧等各方面都有普遍提高, 由此看出新课标对学生身体素质起了一定的作用。
4.2 实验过程显示:学生兴趣增强, 参与率提高, 适应力及意志品质都有所加强。
4.3 新课标下田径教学内容实施学校不多, 仍需进一步加强推广。
课程改革后, 体育课的教学重点从过于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和机械学习, 改变为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索, 为此教师只要在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 知识结构的完善以及创造思维和创造力开发的基础上, 从课程理念与目标的实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教学评价完善等方面积极实施新课标内容, 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 开发其创新能力, 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从而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体育教学
4.中国学校体育
摘要:新课程标准通过课程结构的重新建构、教学理念与策略的变化以及发展性课程评价体制的建立, 从而使体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改革。本文通过对仪征市四所中学在田径教学内容新课标的实施率及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调查, 初步分析了新课标的田径教学内容以及新的评价对学生身体和心理产生的作用, 并对中学体育教师在以后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提出了几点建议。
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对策研究 篇11
关键词: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田径课余训练作为传统体育训练的重要项目,也在逐渐发展壮大,但是由于田径课余训练的娱乐性差和枯燥性强等原因,其发展势头相对较为缓慢,因此,针对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何种解决對策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
1.管理工作方面
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管理方面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传统化的管理体制将课余训练与管理工作相分离,没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根据相关研究和调查资料显示,部分中学尚未成立专门化和统一化的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管理机构,专业性和针对性有待提高,管理人员往往以兼职为主,在抓田径课余训练的同时兼管其他职位的管理工作。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及其相关教育工作者对田径课余训练的重视程度不足,田径课余训练的目标工作定位不准。
2.带训教师方面
在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带训教师学历较高,一般以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为主,受教育层次较高,田径课余训练的专业性较强,但是部分教师缺乏实战经验,在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设定方面,存有一定的随意性。同时,带训教师的职后训练程度不一,绝大多数教师从事的是体育教育工作,对于专项的体育训练任务实践经验不足,入职后参加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工作较少,对中学体育田径训练的质量和效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3.课余训练基础设施方面
首先,在训练过程中,部分中学生难以对自己的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时间进行有效分配,影响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质量和效率。其次,部分中学的经费不足,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绝大部分中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依靠学校拨款完成的,田径课余训练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最后,在医务监督方面,部分学生缺乏完善的医务监督系统,专业化的医疗人员队伍建设进程滞后,相关的保健器材设备不完整,有的学校甚至处于空白阶段,严重影响田径课余训练的质量。
二、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田径课余训练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在思想意识上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制度对课余训练质量的重要性,将管理工作与课余训练的日常训练工作相分离,导致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低下。部分管理人员过于重视田径课余训练的成绩,没有从学校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片面追求成绩,田径课余训练的管理制度缺乏创造性和前瞻性。同时,中学的奖惩制度不合理,难以充分调动带训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训练质量不高。
2.带训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带训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带训教师没有从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训练理念过于传统化,缺乏创新精神,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缺乏深刻和细致的认识,这对带训教师的训练方法和模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带训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绝大多数带训教师由于受时间、精力等因素的影响,体育科研的能力不足,中学学校相应的科研制度不完善,影响了带训教师训练的积极性。
3.田径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突出
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突出,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各大高校的招生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随之而来的则是田径课余训练时间的减少,并对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田径课余训练会减少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并对自身的作息时间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是困扰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问题。
4.田径课余训练基础设施不完善
中学体育田径训练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中学由于训练经费不足,导致其难以正常开展田径课余训练,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田径课余训练的场地、器材、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各方面难以有效和稳定地落实,实效性难以得到保证。部分学校没有标准化的田径课余训练场地,在遇到雨天、雪天、冰雹等恶劣天气时,课余训练难以正常开场,特别是硬化场地极易对在训学生造成身体伤害。
三、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对策
1.建立健全田径课余训练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制度,使其朝着科学化和健全化的方向发展。中学教育管理者要对田径课余训练进行有效的项目评估,调动多方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对田径课余训练项目进行专业化和科学化的评估。建立明确化的管理制度,将管理与课余训练紧密结合,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加强对其的日常管理,做到上行下效,保证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除此之外,要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带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训练质量。
2.全面提高带训教师的综合素质
中学要全面提高带训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提高田径课余训练的质量和效率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带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田径专业项目的专业素质、对学生培养的思想教育素质等多个方面。同时,中学要加强体育科研,加强对带训教师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完善相关的培训与教育制度,提高带训教师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3.重点解决田径课余训练和文化学习的突出矛盾
中学要重点解决田径课余训练和文化学习的突出矛盾,对学生的学习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形成体教结合的训练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不影响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田径课余训练。体教结合的训练培养模式,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将教育与训练紧密结合,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良好的发展条件,保证学生学有所长,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未来之路的多极化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和训练的良性循环。
4.完善田径课余训练的基础设施
中学要完善田径课余训练的基础设施,要加强与社会及教育部门的多方联动,不断加强对田径课余训练基础设施的投入。中学要与相关的教育结合加强联系,形成良好的统一整体,建立畅通性的沟通交流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强,对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财力投入,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解决中学长期以来经费不足的问题,进而加强对场地、器材、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保证其标准化建设,提高训练的专业化水平。
总之,加强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从教师、管理制度、时间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管理,形成良好的田径课余训练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晓青.沈阳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3(05).
[2]熊晓红.农村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S1).
[3]徐利民.区域内中学田径课余训练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12).
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对策 篇12
一、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对体育课程缺乏重视
对于很多初中学校来讲,部分家长和教师认为只有那些主要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才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而作为初中学校的体育的教学只是相应讲解一下课本上的内容就可以,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心思,从教育理念方面就对体育课程的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作为教师来讲,很多教师认为体育教学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主要是以辅助科目的形式出现,上体育课时只是完成课程要求就可以了。因此,这类老师上课时,就只是按照课本上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很少关心下面的学生是否学会这种锻炼技巧,缺乏深入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缺乏关注。作为学生,上课就只是听课,下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可以了,很少会在课下,积极主动地去进行体育锻炼,更不会主动进行体育的相关练习,缺乏主动锻炼的意识,这些情况对于初中生体育素质的训练是十分不利的。
2.体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体育课程作为非文化课程,应该采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但是很多学习的体育课程仍然和其他文化课一样进行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对体育的学习渐渐失去兴趣,与学生预想到的内容不同。在体育课上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放松,并不会系统的教给学生锻炼体质的方式和技巧,这就导致学生在课下想要积极的进行锻炼,但是苦于没有什么系统有效的方式技巧。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主动的教给学生一些时下比较有效的锻炼方式,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技巧,在课上带领学生一起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下主动利用学会的技巧和方式,进行体质训练,进而培养身强力壮的体质。
二、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具体措施
1.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体育教学
由于社会对学生的要求的提高,当代社会对学生采取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体育方面综合素质能力,就要开创新型的当代教育技术的模式进行教学,从而吸引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在平常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对于某一适合学生的锻炼方式进行讲解和赏析时,可以利用共同探究式的方式,学生与教师共同锻炼,慢慢得出锻炼和训练时技巧和方法。这种方式,不仅仅能加深学生对该体育训练技巧的印象,更能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为今后良好的体质发展打下基础。
如课堂上,在教某个体育锻炼技巧或者方式时,可以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在学习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放一段与这段锻炼相关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可以对体育进行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接下的课堂教学中更加容易接受。通过画面和动感的音乐刺激学生的神经,进而引发学生对其学习的积极性。课下布置给学生相应的课下锻炼练习任务,进而促进学生课余时间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这种结合当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方式更易使学生接受,同时对该部分知识掌握的更加深刻,从而促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相应的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组织开展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的活动
课余时间教师和学生联合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对于喜欢学习体育的学生,可以为他们开展关于体育的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锻炼技巧和锻炼体质的方式进行演示,可以采用录视频的形式,在演示的过程中让其他学生帮你录下来,然后将视频传到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对其他同学的锻炼方式进行评价,然后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将优秀作品中的锻炼方式推广到学生日常的训练当中来,这种方式不仅仅有利于学生体能的训练,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热情。
例如,在空余时间教师可以安排社团开展一些体育方面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进行活动的演示,学生可以利用平时学过的技巧来设计一些活动形式,不仅仅是体育方面的体质锻炼,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锻炼方式,可以采用古典的舞龙,舞狮的形式进行表演,进而在比赛的过程中增加活动的丰富性,同时吸引观众的兴趣。在活动中还可以结合一定的音乐伴奏进行舞蹈或者锻炼的创作,在创作时可以根据音乐的鼓点安排锻炼的节奏,这样不仅仅能使表演形式连贯,还可以让学生把以前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进行相应的锻炼演示。在活动中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打分,在每种形式的演示中选出最佳的表演学生,进行奖励,进而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比赛当中去,增加学生对锻炼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指出每位学生表演的不足之处,进而让其更好的完善自己的锻炼形式。
3.举办课余花样体质训练
在课余时间,可以让学生结合学过的锻炼内容进行锻炼形式的在创作,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对传统的体质训练产生一贯的思维,很难在现有的锻炼方式上进行多样的锻炼教学方式,但是在学生面前所有的锻炼都是教师新教的,现在的锻炼方式在学生的心目中都是一样的地位,因此,学生在面对锻炼方式时可以自由的进行锻炼方式的组合,进行花样体质训练的新形式,很多由学生进行改造后的锻炼方法在教学中更易被其他的同学接受,在体育课堂上很多学生对于新型的锻炼方式抱以期待,希望这种花样新颖的锻炼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质水平,使当代的中学生能够有一个较好的锻炼方式。
三、总结
当代学生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社会家长对孩子的初步发展是十分关注的,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发展,对初中教学的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学的方式要不断的提升,学生也应该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在学校教师应该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教学,从根本上丰富学生的能力,让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利用学过的体育锻炼方式在活动设计新颖的体质训练形式,进而激发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使其以后成为一名合格健康的人才。
摘要: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学校越来越重视初中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当代素质教育理念下也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初中阶段是体能训练的重要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很多学校为了提升体育的教学质量,积极的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进而使学生的体育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也有很多学校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就需要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训练项目,很多教育方面的学者提出了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对策,就该教学方式做出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对策
参考文献
[1]张裕慧.初中体育课堂体质训练策略实践分析[J].现代体育教学,2014,(08):92-93.
[2]张翔.初中体育课堂体质训练策略实践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2015,(03):22-23.
[3]宋巧宁.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对策以及相关实践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2).
【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推荐阅读:
中学体育分层教学05-18
中学体育兴趣教学10-12
中学体育个人教学反思07-06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10-13
中学体育游戏教学05-20
中学体育教学模式06-10
农村中学健康教学体育06-16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08-29
中学体育教学动因09-24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