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管窥

2024-09-19

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管窥(精选6篇)

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管窥 篇1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失衡

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任何一门语言都肩负着两种使命:一是为了日常生活的使用与交际;二是为了传承民族优秀的文化。但在高中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这两种功能的体现却严重失衡。学校和社会过于热衷语文的工具性, 课堂教学片面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 而淡化甚至忽视了语文更为重要的另一功能——人文功能。试想, 当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变成了仿句训练, 司马迁的《鸿门宴》变成了文言翻译的典型示例, 李白的《将进酒》变成了纯粹的高考名句默写, 这样, 我们的学生对语文课怎能感兴趣?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又怎能吸引学生?如果一个民族丧失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那么民族的自豪感, 民族的美德, 民族的向心力以及民族的情结岂能不丧失?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淡化语文工具性。其实淡化语文工具性并不意味着语文工具性这一功能得不到落实, 因为涵泳文学精义, 体现民族文化, 是无法离开语言这一载体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做的不应是大讲语法知识, 大搞文字训练, 而应把诗书文章中那一个个丰神灵秀、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展现给学生看;把那些清幽恬淡、意蕴深远的意境阐释出来给学生悟;把那些清丽典雅、口角余香的文本语言拿来给学生品。新时代语文教学及教育的管理方式绝不

二、身份和地位错位

在目前的中学教育中, 语文学科的地位非常特殊, 她有“奶奶”的身份 (在语数外三大学科中, 它名列榜首) , 但又只具有“姨太太”的地位 (在权衡考分得失, 而对时间进行支配时, 它又屈居最后)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工具, 又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本应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足够重视, 但语文学科的特点, 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其他学科那样, 稍用时间就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此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中学, 语文学科的地位还真不如姨太太那样受宠爱。只要当前的高考内容和高考模式不改变, 那么当今高中语文教学受歧视、遭排斥的可悲命运, 这种“奶奶”身份、“姨太太”地位的尴尬现状就难以改变。

如果中学语文教学所处的地位长期得不到重视, 势必会严重损伤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 挫伤他们的职业自尊, 当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带着自卑的心理、哀怨的目光, 去重新审视那些被自己视为瑰宝, 却被社会弃之如敝屣的中华文明时, 他们的工作信心如何得到保证?你更难想象, 缺少了民族文化钙质的“新时代的栋梁”们又怎能长久地挺直他们松脆的脊梁?更为严重的是, 中学语文地位的长期低下, 还错误地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语文课可有可无, 语文学习可以敷衍了事, 并由此推演出另一个荒谬观点便是“读书无用”, 至少读文学作品无用。当一个民社会的心态必将变得浮躁, 整个民族的思想必将变得肤浅, 这带来的严重后果, 必将是道德的沦丧, 精神的滑坡。

三、教学与应试冲突

教育部于2005年大张旗鼓地推出了课程改革方案, 江苏、山东等省都早早实施了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一批新教材应运而生。新教材一改老教材在选文上过于看重政治思想内容的缺点, 重视作品的人文色彩、文学性, 一批过去在思想内容上达不到要求, 但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学精品入选了, 像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等。新教材的问世, 令人精神振奋, 我们也怀着极大的热情去实践着新教材, 希望教学能强化民族文化和凸现语文人文性。然而令人失望的是, 一个包装精美的酒瓶, 装满的依然是难以下咽的老酒, 近年来高考试题“涛声依旧”。因此如果教育部不狠下决心对高考语文考查的内容、试题的模式, 作彻底的调整, 即使语文教学观念再新, 教材再好, 也难改变中学语文教学重复昨天故事的命运。

高考的导向性极其重要, 它不仅引导着中学的教与学, 从深层次上讲, 它还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方向。可以肯定地讲, 如果语文高考的模式不改, 语文学科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不变,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在外来文化的渗透下, 用不了多久, 我们民族的文化可能会输得干干净净,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摘要:今列举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三种奇怪现象, 并作些思考分析, 旨在通过管窥这些不良教育现象形成的根源及其产生的危害, 以求达到改变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应试,工具性,人文性,身份地位

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管窥 篇2

现今的中学语文教材对生命教育给予了很大程度的关注,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教师,我们更应本着“以人为本,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宗旨,关注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据大规模自杀调查结果公布,我国平均自杀率为23/100000,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为28.7万人。自杀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占相应人群的19%,在15—34岁人群的死亡原因中,自杀是第一原因。”(《新华文摘》2007.24P30)生命诚可贵,面对这样的数字,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文以载道,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学科。笔者以为,它一方面要传授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要“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语文教学大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课程标准》)。因此语文教学也肩负着生命教育的重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渗透“生命教育”的意识。

然而现实教学中,迫于中考、高考的压力,不少教师只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应试技能的训练,只“教书”不“育人”,只关注中考语文科考了多少分、高考语文科考了多少分,关注的是均分、排名„„忽视对教材中根据大纲、课程标准编写的有关生命、人生这类课文题材的挖掘,或者只是表面的浅层次的教学,不能结合实际进行拓展。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胡总书记、温总理一再强调,救人第一,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人的生命,这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教育学生多是见义勇为、奋不顾身、忘我劳作„„很少教育他们珍爱自己、珍爱生命,很少让他们去思考生命意味着什么,每个人的生命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由于对生命思考的不够深刻,进而导致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的恍惚,对生命的态度不够严肃,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现象时有发生。前不久,我区境内,也有两名中学生跳楼自杀,其中之一就这样结束了年青的生命。遗憾!遗憾中,我们应该更加意识到生命教育的必要。

二、中学语文教材从哪些方面关注了生命教育

(一)生命是什么

《现代汉语词典》对“生命”的解释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通过新陈代谢跟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流。”生命不仅有自然的、生理上的生命,更有社会的、精神方面的内涵。所以海伦·凯勒《再塑生命》(人教版初中八下,如相同,以下将省去“人教版初中”的字样)强调的不是生理上的生命,而是接触外界,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生命。莎莉文老师的伟大也在于重塑了海伦·凯勒精神层面上的生命。生命是什么?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种群的延续,是关爱他人的生命。沈石溪《斑羚飞渡》(七下)中,“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生命之桥,“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老斑羚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人类同样具有这种精神,著名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的《最后的长春藤叶》(苏教版高中必修二)中,老画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了琼珊即将熄灭的生命火化。生命是什么?冰心在《谈生命》(九下)中说,用心爱心专心 1

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冰心用比喻的方式写出了生命的力量、价值、过程与意义,生命是鲜活的。杏林子在《生命 生命》里说:“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生命是心脏的跳动,这是生理上的、物质的,是一切一切的开始。没有它,行不通;糟蹋它,不可取。生命是宝贵的,请珍惜生命。

(二)热爱生命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轻视生命意义的人枉称为人。司马迁《报任安书》(苏教版必修

五)中,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毅然选择生,没有生,没有对生命的热爱,还会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热爱生命吧,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九下)描写的是一出“残酷的求生悲剧”。饥饿、体力极度虚弱、恶劣的天气、野兽的威胁、伤病,这些都不能使这个淘金者倒下,“逼着他向前走的,是生命,因为它不愿意死。”生命坚韧、顽强,只要你爱它,它就能创造奇迹。《生命 生命》(七上)中杏林子说:“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同样克伦·沃森的《生命 生命》(七上)也通过屡遭践踏的“蜜蜂”,写出了生命的顽强,写出了“我”对生命的敬畏。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九下)描写了深谷里的树种,在幽暗和岑寂中,一点点发芽生长,生长成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它们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乐观豪迈,创造了生命史上的奇迹。周国平《人生寓言》(七上)里,落难王子面对厄运,他说:“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只要活着,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苏教版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收录了这样几篇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我与地坛(节选)》《最后的长春藤叶》《呱„„呱„„》《鸟啼》,它们围绕“珍爱生命”这一话题,“有对美好生活向往,也有对人生苦难的反思;有对他人生命的关爱,也有对他人关爱的感受;有战胜心灵创伤获得生的欲望的感激,也有对小生灵顽强生命力的赞美。所以这些都源于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启示我们学会珍爱生命”。生命是宝贵的,热爱生命,才能创造奇迹。

(三)生存能力

生存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里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生存,是教育的支柱之一,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会生存需要生活自理能力、安全防范意识、明辨是非能力等等。中学语文教材中,如:笛福的《荒岛余生》(七下)写了鲁滨孙被陷荒岛之初那种绝望中寻找生存,寻求希望的经历。许多事情需要鲁滨孙自己去想,去做,去面对突如其来的种种困难。蒲松龄的《狼》(七下)中,屠夫如何与奸诈而又贪婪的狼斗智斗勇。《勾践灭吴》中,勾践为了生存,为了复国,卧薪尝胆,刻苦自励,自强不息。《我有一个梦想》(人教版高中第一册)中,马丁·路德金为了黑人能够“平等”“自由”地生存,到处奔走演讲。萧乾的《吆喝》(八下),商贩们为了生存也在到处奔波叫卖„„要生存就要去奔波,去奋斗,去斗争,去追求。当然,生活的许多技能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其他常识课的普及教育。南京最近一次高楼住宅失火,逃亡能力最强的是学生,用心爱心专心

2他们得益于学校的常识教育。

(四)生命的责任

人不是孤立的,人是社会的人。我们为什么要活着?罗素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苏教版必修五)冯友兰《横渠四句》(苏教版必修五)中引用张载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余光中在《假如我有九条生命》中更清楚地告诉我们,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除了养活自己、让自己活着外,还要为父母活,为朋友活。《我与地坛》(人教版、苏教版都选了该文)中,史铁生不仅写出了生命的可爱,而且写出了“我”的生死与母亲息息相关,母亲怕“我”想不开,默默地暗暗地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我”的生命也是母亲的一部分。生命不仅是我们个人的,也是社会的。爱因斯坦说:“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在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三、如何进行生命教育

(一)积极开展人生教育、理想教育

人生教育、理想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责任教育。一个有理想的人,他(她)必定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有了理想,人生就会充实而不空虚,生命就会灿烂而生机勃勃。居里夫人说:“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选了这样几篇课文,《人生的境界》《人是什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孔孟》,这些课文都是谈理想、谈人生的,课文中有很多人生哲理句子,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好好的挖掘、拓展、延伸。如:“康德认为,人就是不断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工作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也是劳碌而辛苦的。歌德说:“„„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我可以说,我活了七十五岁,没有哪一个月过的是真正舒服的生活。就好象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这是孔子与子贡的一段对话:“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人生就是不停地奋斗,安逸和快乐不是生活目的的本身。人教版初中九上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傅雷家书两则》也是人生、理想教育的好素材。

(二)加强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理想和现实也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距。正确看待人生,看待生活,看待生命,需要我们经受挫折的磨练。如果不能正确对待,遇到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就认为自己无能,悲观、消极、厌世,这样的人怎会获得成功,这样的人生有什么乐趣。生不如死,做出蠢事也是可想而知的。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教育他们乐观向上。中学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课文,如《送东阳马生序》(八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七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下)《论厄运》《直面苦难》(苏教版必修五)„„教这些课文时,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对学生加强人生的挫折教育。爱迪生说过:“失败也是我们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们一样有价值。”“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

用心爱心专心

3牧语)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挫折打击是不可避免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就应该享受失败,感谢失败,树立信心,迎接成功。心理健康教育与挫折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父母的期待、学习的压力、同学间的关系,都可能给学生产生压力,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不能及时化解,就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抑郁,导致自杀或他杀行为,马家爵案件,充分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

(三)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自立精神、自救互救技能

现在独身子女多,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围着一个孩子转,生活中,很多初中生不会做饭,高中生不会洗衣服,许许多多的孩子不干一点家务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少学生看着父母下班后,忙这忙那,自己却坐在那看电视、看报纸,不肯帮忙,不会帮忙。认为父母为他(她)劳作,理应如此,理所当然。你想,在家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给他(她)让座,到了公交车上,怎么可能让他(她)给别人让座,他(她)坐着的时候,连爷爷奶奶都得站着,何况你又不是他(她)的爷爷奶奶,或者他(她)在内心深处把你和他(她)的爷爷奶奶一视同仁,你不也得站着,有错吗?(有点说远了,回到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上来。)曾有这样一则新闻:一个研究生出国不到一年就死了。原来,他自幼受奶奶宠爱,一点家务活也不做。上大学时臭袜子、臭鞋子、臭衣服一包一包捎回家让奶奶洗。父母因他学习成绩好,也不责备他。结果出国后因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又无人照料,不合群,就这样孤独地死了。我们说,学生适当地做一些家务活,对培养他(她)的自理能力是有好处的。自立是建立在生活有自理能力基础上的,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洪战辉,可敬的就是他的自理能力、自立精神。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认知,同时学回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也是其重要内容。在独身子女较多的今天,学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就显得更为重要。另外,我们还要让学生学会自救互救的技能,锻炼他们生活的处理能力,让他们懂得办法总比困难多,生活处处有阳光。

总之,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不断的文明进步,更加彰显出生命的可贵。让我们一起关爱生命,珍重生命,推动生命的健康发展。

中学地理教学管窥 篇3

一、地理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心理学指出:“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时空抽象能力还比较薄弱。地理教师必须重视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用直观的形式来表达所学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在讲课中,教师应该具有启发性、点拨性的语言,讲究暗示的方法,使语言丰富流畅。如在教学“黄河水系”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可使学生看到黄河中上游的流域面积明显比黄河下游的面积大。这样对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在这种直观的视觉中,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能够简略地叙说出其成因,即黄河因中游经过了黄土高原,在华北平原积淀了非常多的泥沙,“地上河”因河床抬高而形成,也正因为它已经抬高了,所以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

二、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化难为易。比如说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就能提高教学的质量。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实现,加深学习印象。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领域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后,上述六个教学目标能够轻松地完成。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他们的学习能力能够顺利得到培养。书本上机械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表达出来就变得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对增强学生的感知、加强学生的记忆、增进学生理解等诸多方面都有相当的帮助,学习不再是枯燥,而是在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上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说,在调动学习积极性方面,多媒体功不可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学习目的强的视频动画,或者自己制作课件,不能偏离学习轨道,喧宾夺主,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集中观察、积极思维、相互探讨、作出反馈,充分节约了上课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地理教学要重视德育工作

在爱国主义教学方面,地理学科有它的优势。因此,教师应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内容里面,有许多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充分准备大量的材料,也可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课堂上提问的时候,教师可让到过名胜古迹的学生介绍一下他们的旅游经历。教师还要领着学生进行室外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观赏室外的美丽风光,指点江山,展望未来,这样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在上课的时候,找出授课内容中的地理方位,凡是那个地方出现过大奸臣大恶人,我都特意说一下那个人的下场。比如说到南京时,我就讲了出生于南京的秦桧的为人和得到的骂名。因为在任何年代,道德都是教育的中心思想,做人都是做事的主要内容。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成功的机会非常多。知道这一点,面临诱惑的时候,就要降服自己的贪欲,永远让自己的心灵纯净、健康。学坏容易学好难,由高尚堕入下流,只需私欲稍纵;从下流升华为高尚,必须脱胎换骨。一个人在人生的路上必须小心谨慎,时时刻刻严守自己的德操,做自己良心的守门员,不给贪欲任何可乘之机。历史上各个地区,不知有多少人赫赫威名、能力超群,就是因为一点贪欲身败名裂,甚至死无葬身之地,落得一世骂名。这些知识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地理知识,还受到了爱国教育。

四、生活与地理学习紧密相连

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些水产业和野生动物方面的内容,如果硬性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下来,一定达不到相应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把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比如,教师可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吃过哪些鱼产品,或者到过哪个海域地区,见过哪些鱼类,然后再根据自己在网上和书上见到的鱼类进行分类,明白哪些是淡水鱼,哪些是咸水鱼,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再如,在学习野生动物的分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都到哪里旅游过,都见过哪些珍稀动物。说起这些的时候,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发言,他们都把美好的回忆结合到学习中来,使“枯燥”的学习变得有滋有味。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对学习过的内容有深刻的印象。

五、让学习充满娱乐性

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首要条件。兴趣甚至可以改变意志力,提高学习的快感,降低学习的压力,增进学习效果,强化心理认知。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看教师的引领了。同样的教学,改变方式,变换场地,都会增进学生的兴趣。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和教师智慧的交融,是灵感的碰撞,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够紧跟时代,符合学生个性的发展,才能够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要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形式要不拘一格、多种多样,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机,这样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的综合素养。

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管窥 篇4

1. 终身体育教育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1 终身体育教育的含义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 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称之为终身体育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中,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比赛的裁判能力与体育运动活动的组织能力;有助于学生能够持久的进行体育锻炼, 不因为体育教学的结束而结束体育锻炼。

1.2 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 发展终身体育教育有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学生灌输一直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保持持久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有利于帮助学生具有一生都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观念。

终身体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里素质很有帮助, 从而有利于学生向全方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而对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就要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 只有学生的抑郁素质上去了才能保证学生顺利的进行工作学习。而要想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就要求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

总而言之, 终身体育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要想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要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它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里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很有帮助。

2. 终身体育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终身体育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教育现状

目前在我国众多高校都提倡素质教育, 通过这种教学理念的提出众多高校的各种教育活动都有了不小的进步, 大学体育教学的终身体育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贯彻。目前在很多高校中开设的体育课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例如:现在很多高校中开设了长跑、乒乓球、武术、台球、健美操、羽毛球等体育项目。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革, 在很多高校中现在采用的教学模式是自主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 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使得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另外现在大多数学校中都有很多关于体育的社团, 例如:街舞、跆拳道、滑板等社团, 创建的这些社团基本上都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 它们的建立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技能。

2.2 终身体育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终身体育教育理念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实施, 但是由于许多学校领导者和大学体育教师对终身体育教育有着不正确的认识,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效率, 下文将对目前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目前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 (1) 终身体育教育意识不强, 在大多数大学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依然只是仅仅教学生的体育技巧, 这些教师对终身体育教育的认识不够正确, 从而使得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灌输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理念、没有培养学生一直保持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另外, 在体育课堂上, 学生对体育教学认识也不够正确,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认真对待体育课, 在体育课堂上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只是走马观花并没有真正的掌握教师的教学内容。 (2) 体育基础设施不全, 目前很多高校体育教学的基础设施都不够完善, 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不能满足学生的诉求。 (3) 体育考核制度不完善, 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思想观念的影响, 使得目前的体育考核制度不够健全。

3. 完善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的措施

3.1 提高终身体育教育意识

我认为要想完善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就必须要提高终身体育教育意识, 提高终身体育教育意识可以从体育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提高终身体育教育意识, 并通过调节体育课堂的教学方式把这种思想实践到实际的教学中, 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另外学生也应该提高终身体育的意识, 这就需要学生在进行体育教学中不仅仅教学生体育技巧、相关的体育知识, 还应该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灌输终身体育思想;只有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得到提高才能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例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3.2 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领导要重视对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要与相关的教学部门做好交流, 从而获得相关的体育教育资金支持, 进而完善本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 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3 健全体育考核制度

只有健全的体育考核制度才能全方面的掌握学生的体育水平、才有助于帮助体育教师随时改变教学内容, 从而使得教学内容能够符合不同体育水平学生们的实际要求, 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总结

大学是一是个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这就要求学校领导重视大学体育教学, 而终身体育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对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效率具有很大的帮助, 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以, 相关体育教学部门、体育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教育观念、重视终身体育教育。

摘要:大学体育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 而大学体育教育的终身体育教育同样是大学体育教育的一部分, 并且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重视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里素质, 有利于培养学生向全方面发展。本文将对我国大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进行分析, 并提出一些加强完善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教育,措施

参考文献

[1]梁田.浅谈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的关系[J].成功 (教育版) , 2011, 08 (09) :2-3.

[2]程晓.在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J].科教文汇, 2012, 01 (15) :123-124.

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管窥 篇5

一、现代游戏教学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内涵

1.蒙台梭利的游戏教育思想。意大利的教育家蒙台梭利从实践到理论对游戏教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了独特的游戏教学理论。蒙台梭利认为:游戏是儿童一种自发冲动下的活动。儿童的自发冲动是一种无意识的追求某种东西的动作,通过这种动作使他们的生命力得到表现和满足。在游戏方面她强调精心设计和使用各种教学玩具的重要性。但是,她过分地强调教具本身的意义,忽视了教养员的作用。

2.杜威的游戏教育思想。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从“活动”理论出发,为游戏教学奠定了哲学基础;他非常重视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强调“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学生在主动作业中运用思想,他认为主动作业(游戏、竞技、建造等)是产生问题、促进思维和取得经验的主要手段。这些都能促进儿童的自我表现,成为他们欢乐的源泉,从而使学生在充沛的精力下主动学习,发展智力。

3.德可乐利的游戏教育思想。“学校为了生活,学校依靠生活。”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儿童适应社会生活,并依此制作了一套专门发展儿童感知的游戏教学体系;与蒙台梭利教学体系不同的是,他的游戏材料来于自然,取自儿童的日常生活,他的游戏教学真正具有游戏的性质,其内容有:一是发展儿童的视觉;二是发展视觉、运动觉;三是发展儿童的运动觉和听觉。其独到之处在于所设计的游戏不仅发展儿童的感官,而且还发展他们的思维。但他所设计的游戏给儿童的知识面较窄,运用的教学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小學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理论运用的策略

1.构建体育游戏教学的教育科学理论依据

(1)全面发展的理论依据。体育游戏教学以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快乐、和谐、民主的教育情境中生动活泼地健康发展。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核心。

(2)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规律。传统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知识的载体和知识的贮存者的相互作用,它没有把学生看作有个性的人来对待,具体表现在: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强调教学的规范化、格式化,忽视教学的艺术性和灵活性;强调师生业务联系,忽视情感交流。这种机械的模式阻碍着体育教学的发展。而体育游戏教学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为前提,强调师生的互动性,要求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主动发展,能够充分地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符合时代的需要。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体育游戏教学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现代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

2.心理学理论依据

(1)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征。心理学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其心理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形象思维到逻辑抽象思维的顺序发展的。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感知常常与具体形象思维融合在一起,注意力不易集中、持久,体育教学只有通过饶有兴趣的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体育游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兴趣发展规律为指导,重视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发展身体素质、提高活动能力。

(2)体现心理过程的整体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传统的教学过程忽视了认知过程中的知、情、意、行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育游戏教学是在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将知、情、意、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的教育过程。

3.体育游戏教学的方法

(1)合理选择游戏内容。体育游戏内容丰富,且难易程度不一,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体质状况、技术水平和场地、器材等因素合理选用游戏内容。如低年级可选择简单易学的游戏,高年级则应安排一些结构复杂、竞赛性强的游戏。在课的开始部分应选择一些能集中注意力的游戏,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准备部分则要运用信号多变、运动量适宜的游戏。以达到热身的需要;在课的基本部分则应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运动量较大、竞赛性强的游戏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而在课的结束部分则要选择能使学生在体力上得以恢复的放松性游戏,使他们在紧张的活动之后身体逐步恢复安静状态,尽快地消除疲劳,进而轻松愉快地结束课程。

(2)有效地讲解与示范。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应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具体形象,富有启发性。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师在做好游戏讲解的同时还要做好游戏的示范。通过示范可以给学生以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示范应与讲解相结合,并力求简练,尽可能在短时间内给学生一个具体完整的表象。

(3)科学组织。要使学生在激烈的游戏竞赛中活而不乱,掌握动作,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关键在于组织。为此,应做到:一是游戏的分组人数要相等;二是要考虑学生的技能、身体状况和运动水平;三是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人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巧妙安排游戏场地器材。在体育游戏过程中,游戏的场地要布局合理、平坦整洁、界线分明,场地的设计要有利于游戏的进行,例如:教师对两个小组间的距离要考虑安排得合适,对于各种接力游戏,特别要适当放宽往返线路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可以避免身体碰撞与冲突。对于游戏的标志物,教师在制作的时候要浓墨重彩,让色彩显示格外鲜明醒目,以引起学生的特别注意。游戏器材的数量应与游戏的要求相符合,以确保游戏的正常开展。

(5)注意游戏的安全。在体育游戏中学生求胜心切,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为了避免发生伤害事故,教师在组织游戏时,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安全系数大和运动量适中的游戏;其次要认真检查场地、器材和学生的服装等,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及时处理;第三是加强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在做具有危险性的投掷游戏和对抗性较强的游戏时,更应该注意安全。在游戏中,教师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注意观察游戏的过程,发现不安全的隐患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或停止游戏。

(6)做好游戏的裁判。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每种游戏都要认真负责,客观公正地裁判,否则游戏就会失去它的教育价值,从而降低游戏者的情绪,甚至发生争执,闹不团结。因此,游戏的裁判要严格执行游戏的规则,避免出现错误,这样才能达到游戏的教育目的。

(7)做好游戏的总结。游戏的总结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因此,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游戏的规刚和要求,及时地进行评判。对竞赛性游戏的评判要公正准确;对非竞赛性的游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判和总结。通过总结指出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优缺点,对好的要表扬,对失败者也要多加鼓励。评判时要尽可能做到多表扬、少批评,以调动他们以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管窥 篇6

一、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情感。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我在英语教学中,十分注意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我能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助学者和监督者。在传授知识时,我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创建平等和谐的英语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自主发展、愉快合作的良好教学空间。这种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和创造潜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

二、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中激发学生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英语学习程度的加深,高中阶段不少学生对英语渐渐地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态度。这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采取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由被动的知识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例如,教师可以采用音乐教学法。教师运用英文歌曲“Rhythm of the Rain”来复习语法,首先在播放音乐之前,教师先将歌词发给学生,并告诉学生听两遍音乐,完成下列任务: 在歌词中找出非谓语动词、祈使句、倒装句以及各种从句。学生边听音乐,边分析歌词,没用多长时间便完成各项任务,找出了下列内容。

Listen to the rhythm of the falling rain,telling me just what I have been. (非谓语动词)

Let me be alone again. (祈使句)

But little does she. (倒装句)

When she left that day alone with her. (时间状语从句)

然后,教师让学生读出这些句子,并把他们抄写到黑板上,同时让学生说出这些句子的语法形式,并做简单介绍,随后,帮助学生将复习的语法项目按使用方法依次归纳。

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很大的跨越,分析与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学习的主动性都调动起来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三、在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中强化学生情感。

高中英语倡导任务型教学,教师要开展小组活动,实现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交流,协作和互动。学生就有了安全感。其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组之间,组内之间都可以进行思想、情感、信息的交流,互动,学生都参与活动并承担一定责任。每个学生有责任有义务为实现集体目标而努力,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意识和学习责任感。

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以学习任务为中心,用英语进行交际,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协作中可以减少学习困难,促成任务的完成,激发成就感。而一次任务的完成带来的成就感,将会激发学生把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任务中,取得更大的学习成就,形成良性循环,优化他们学习外语的心理环境。如:老师给了一个话题让学生小4人一组活动讨论: “Is studying abroad good or bad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y?”4个学生分工合作,一人担任组长,一人担任记录员,一人担任汇报员,一人担任评价员。每个学生都有事做,每个学生都献谋献策,积极思维,有效强化了他们的情感培养。

四、在教师积极的教学评价中升华学生情感。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评价学生时,教师要带着积极的情感,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动态发展,让学生从评价中获益,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从而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树立自信,而肯定性评价语是最好的激励词。如:I am proud of you! Excellent! Good job! Well-done! Pretty good! I am glad to hear that!学生答对了,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肯定,从而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强化参与的信心。学生答错了,教师不应表现出失望和愤怒,而要给他们足够的宽慰信任和期待,使学生重拾自信。

在作业批改评价中,教师也应运用激励评价,渗入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对优等生的作业评价提出表扬时,要不失时机地通过评语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如:Excellent! You haven’t made any mistakes, but it’s much better to be creative. Well-done! But try to make your handwriting nicer. 对中等学生的评价要加以肯定和督促。对于较后进的学生,教师在指出每一处错误时,应当对他们的作业注意连续观察,有进步就要及时给以肯定。

上一篇:劳务承包下一篇:固定资产价值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