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健康教学体育

2024-06-16

农村中学健康教学体育(精选12篇)

农村中学健康教学体育 篇1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担负着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使命, 始终应该是教育工作的重点,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搞不好, 中国学校教育工作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应作为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2007年5月8日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开题会议在信阳师范学院召开, 标志着我国农村体育与健康教育科研进入一个新阶段。研究农村体育与健康教育现状, 对促进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体育师资力量不足, 整体素质偏低。

体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这是阻碍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的主要病因。由于农村教学条件差, 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特别是不发达的山区工作, 致使农村体育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有的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几乎为零, 多数兼职教师没有受过专业培训, 不熟悉教材, 不懂教法, 专业知识及技能低下, 无法满足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

1.2 对新课标的执行情况不好。

在新课标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强调学生兴趣的现象。虽然满足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但运动量很小, 心肺功能没有得到较好的锻炼, 更不用说意志品质的培养了。初中升学体育考试也已成为一种摆设。新课程标准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很自由, 多数学校只注重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和球类项目, 对于有一定技术难度的项目几乎没有开展。在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 有些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停留在“灌填式”与“强制命令式”阶段, 过分强调“教师中心”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个哨子一个球, 学生老师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也存在。另外, 教学条件差及其他的不利因素, 也增加了新课标执行的难度。

1.3 体育与健康课不受重视。

由于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家长、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功能认识不深, 体育课被文化课挤占或用做其他事情的现象极为严重, 体育与健康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重主科、轻副科的传统思想的受众很广, 从学校领导到学生家长都认为分数才是最重要的, 升学的压力仍像山一样压在学生身上。这样的传统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区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发展。而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的现实不能不令人担忧。

1.4 家长体育观念模糊。

我在与学生家长交谈中发现, 很多家长认为农村孩子回家都要帮着做些家务或农活, 他们认为这也是一种体育锻炼, 因此, 学生在学校上不上体育课无所谓。这种观念上的模糊, 导致学校和家长将“家务劳动”“体力支出”作为体育锻炼的替代品, 对农村体育教学构成了很大的障碍, 对农村学生体育锻炼的负面影响非常大。

1.5 场地器材严重缺乏, 体育经费严重不足。

一方面, 场地小、器材缺乏或老化是农村体育教育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严重影响着农村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开展。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影响, 学校体育设施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 破损器材也不能及时维修, 给学校体育教学等课外体育活动留下了严重的事故隐患, 也导致一些农村体育课上时有出现伤害事故。

2. 对策与建议

2.1 建设体育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的素质与素养。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是日常体育教学的主要执行者与组织者。首先,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动员和安排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充实体育教师队伍。其次, 通过函授、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脱产进修、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 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思想素质及业务水平。可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 有目的、有计划地派一部分教师到体育院系进行短期培训, 也可组织教师在职学习进修, 还可报考上级学校继续深造, 等等;在体育教研组间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学习和研究活动, 相互学习、交流心得体会, 共同提高。

2.2. 加大新课标的执行力度。

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利用广大农村的自然环境资源、人力资源和地方区域特色的传统体育资源, 根据学生身心需求, 设置特色课程、自选教材, 保证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 有助于新课标的顺利实施和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如采用降低难度法, 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对部分学生适当降低练习难度, 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改变思想, 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加强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认识, 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 树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正确教育观念。正确处理好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加大体育教育功能的宣传及推广力度, 做好家长及学生的思想工作, 正确区别体育与体力劳动的关系。使学校、家庭、社会都能正确对待体育, 形成良好的氛围。

2.4 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经费投入。

改善学校体育的基础设施条件。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 贯彻灵活多样的方针, 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及落后地区体育教学可以因地制宜, 引入一些在农村具有群众基础又节省设备、师资的项目。也可自制毽子、跳绳、沙包等, 保证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的基本需要。从实际出发, 立足本地, 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 开展有乡土和民族传统项目的特色体育, 真正使农村地区学生“人人享有体育卫生”教育。

参考文献

[1]赵学功.中小学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教学与管理, 2007.

[2]唐毅, 陈昌荣.浅谈如何进行山区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各界 (科技与教育) , 2008, (1) .

[3]宋军.论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安徽农业科学, 2007.

[4]中小学农村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新华网.

[5]刘素梅, 张玉景.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现状的研究.职业时空, 2007.

农村中学健康教学体育 篇2

2在新课标下,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效教学的正确理解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学生的一个必修课程,它主要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以身体锻炼为主,保证中学生身体健康。学生的进步与否是衡量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是否有效的最佳标准。对新课标的正确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应该由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如果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获得了健康知识并且增强了自身的身体素质,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是有效的。第二,在新课标下,教学效性不仅仅是指学生的自身素质的增强,还包括学生的适应能力的增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第三,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为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从总体来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教学表现在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

3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有效教学的建议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和健康知识的掌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中学体育与教学课程的现实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以后,我们不难看出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不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明确体育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核心,一切教学都应该仅仅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展开。在人教版的《体育与健康》的教材中,把《自觉参与和科学锻炼》章节分为了“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和“全面发展体能与科学锻炼”两个部分,做到了内容的精选和细化。本章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的自觉锻炼的意识,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培养出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在本章的第一节中为了让学生形象的明白有规律的进行体育运动的好处,以张帆和王飞学习篮球的不同结果为例,引导学生去明白自觉有规律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好处,不再是硬生生灌输给学生。教材的这种内容安排极大地明确了教学目标。只有教学目标明确了,才能真正的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从根本上减少教学的模糊性、随意性、散漫性,提高教学的效益,节省教育资源。教学目标的明确使得中学体育教学更加注重有效性的提高,减少不注重教学内容只是把教学停留在形式的层面上的情况出现。

3。2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书育人是中国最基本的、最古老的,也是目前教学最应该具有的教学理念。新课标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使学生可以实现身体素质和健康知识水平全面发展。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既包含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也应该注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既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又注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不看重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方式。这有助于实现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目标。两者并举、两者并重的教学形式要求教师要树立高大的形象,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学也应该实行积极地互动形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或者互帮互助,使他们感受到体育的魅力,看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受到积极因素的熏陶,产生积极地情绪,最终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3。3建立协调的师生关系,打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最主要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协调有助于教学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反之,如果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出现对立,这将使得教学很难继续下去,最终导致教学的失败。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自己的威信,使学生信服自己。只有有了学生的信服和支持,教师才能做到让学生听话。另外,教师应当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尽量减少单独与个别的学生相处,否则会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而且使其他学生感到自己被边缘化了,这十分不利于整个学生团体的团结与友善的。只有教师和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会打造出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积极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有利于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

3。4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新课标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意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学生有很多室内活动,比如:看电视、打游戏等等。这就在无形中减少了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行动源于意识,所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使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至关重要。新课标提出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观念的形成,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学生的兴趣下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运动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养成运动习惯,树立运动意识的动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体育项目,改变教学方法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4结语

农村中学健康教学体育 篇3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心理健康;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

中学体育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把单一的体育课程发展为健康课程,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大块的内容。局限于农村教师配备薄弱,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同时也为了更好的落实体育新课程标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深刻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并合理的分析和渗透,是行之有效的教学举措。

1、运用大教学观,巧妙转化和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中学体育课程的大教学观,就是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局限于学生,而应该将课堂内容进行深度再创造,因时因事选择教学策略,让课堂教学效果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在中学体育课堂里,教师要从内容组织、运动活动的开展、总结等多个方面组织课堂的正常开展,由于农村学校活动场所和器材有限,很多内容都无法进行,因此教师要因地制宜,巧妙转化和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有限的课堂教学之中。以队列队形训练为例,学生通过训练要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要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动作的能力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仔细分解这一教学目标,可以发现纪律性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不正是健康的心理所具备要素吗?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动作分解练习、自由组合练习和分组小竞赛,并且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的纠正和点拨,把动作的有力、整齐、口号的响亮作为评判标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敢于竞争的健康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了从训练任务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巧妙转化,完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

2、教师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把课堂生成变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点和载体

农村中学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家长意识等的差距,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长时间处于漠视、忽略的状态,这也让体育教师从心理上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体育教师首先要彻底转变观念,意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比生理健康更加重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体育课堂的室外特性,教师要准确把握课堂生成,快速分析课堂生成的特点,形成转化利用的有效思考。抓住了课堂生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入点,就能极大地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视界和素材,从而把课堂生成变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点和载体。例如在进行快速跑的素质练习时,讲解了基本的技术动作之后,安排了捕鱼游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竞相追逐,一个比较弱小的学生在快跑过程中摔了一下,眼看就要被六个学生组成的“渔网”抓住,另一个附近的学生赶快扶起了他,并且把他推了出去,结果这个学生被抓住。教师捕捉到这一细节,在做游戏总结时,让学生以此为例感受友情的珍贵,动情的引导学生体会在困难时朋友和家人的帮助的重要,让学生理解亲情和友情的价值之所在。通过对课堂生成的再创造,心理健康教育获得了良好的立足点和载体,心理健康教育的维度随之延展。

3、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出发设计课堂评价,把评价变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

课堂评价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能把课堂内容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对体育课堂来讲,它也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首先教师从课堂预设入手,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来科学的设计课堂评价用语和评价环节,让课堂评价衔接课堂各个环节,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环节。其次根据课堂生成巧妙进行评价,把课堂评价用活、用好,让课堂评价除了发挥它应有的点评作用之外,还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的激活和再生作用。例如自编操的活动中,教师讲解了体操应该注意的基本事项之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自编操的实践,教师相机进行点评指导,在点评时,教师从身体的协调性、动作的连贯性等基础动作入手,引导学生感受到体操的形体美、协调美,同时能够认识到自编操是自己创造的成果,感受到创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创新意识。在这个过程中,评价承担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中介和工具,学生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

4、引导學生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从学生活动中发现教育因素。

外因随着内因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显不显著,其根本成因是学生是否愿意、是否能够主动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要转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形成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关注自我心理健康的学习态度,在体育课堂中,能够从细节入手,观察同学的表现、课堂的生成和师生的点评,能够在参与活动的时候客观的评价其他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对人、对事的态度,成为一个心理健康阳光的学生。例如篮球课中,学生在篮球比赛中积极配合队友、尊重对手、能够保护队友,就能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信任和尊重的重要性,形成乐于合作、勇于信任、尊重队友的良好心理状态。这种课堂活动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有很多,能否被利用就在于教师是否能够深刻挖掘、学生是否能够合理习得。

总之,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比比皆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把握课堂的能力,从课堂预设入手,抓住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渗透到课堂之中,最终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

参考文献

[1]王艳娜.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D].河北师范大学,2005

[2]张艳.中学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4:16-17

[3]盛红镭.中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学相结合的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9:141-142

[4]邓朝晖.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文学教育(中),2012,07:41

农村中学健康教学体育 篇4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江苏省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现状。本文采用随机分层抽样调查法选取我省152所普通全日制中学的部分体育骨干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苏南共选取54所中学(其中公办学校47所)、苏中共选取40所中学(其中公办学校33所)、苏北选取58所中学(其中公办中学47所)(表-1)。本调查于2010年3月进行。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问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中学农村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内容包括:体育教师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学校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困难与影响因素;体育教师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等方面。

2 研究结果

2.1 师资力量有保证

从表2可以看出我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总体概况,在调查的我省152所农村中学中,其中公办学校为139所,占总数的91.4%,民办学校为7所,占总数的4.6%,公办民助为6所,占总数的4%。在调查的我省152所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中,其中专职体育教师为131人,占总数的86.2%;兼职体育教师为4人,占总数的2.6%;体育行政领导为17人,占总数的11.2%。男体育教师为130人,占总数的85.5%;女体育教师为22人,占总数的14.5%。在调查的我省152所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中没有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为16人,占10.5%,一级教师为86人,占总数的56.6%,二级教师为43人,占总数的28.3%,初级教师为7人,占总数的4.6%。从调查的我省152所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来看,没有博士、硕士学历的体育教师,其中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为138人,占总数的90.8%,大专学历的体育教师为14人,占总数的9.2%。从我省152所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和学历层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省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占到了绝大部分,可以说这为我省农村中学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提供了师资力量方面的保证,为我省农村中学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成为可能。

2.2 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开发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状况

从表3可以得知,苏南的农村中学可能由于苏南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为苏南的农村中学进行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苏北地区可能由于地域特色浓厚,这为苏北地区农村中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苏中地区介于苏南、苏北中间,地域特色不突出,乡镇企业落后,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从农村地域特色都逊色于苏南,这可能影响了苏中地区进行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故呈现出苏南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最多,苏北次之,苏中最少的原因。从本次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有 49.3%的我省农村学校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并表现出所处地域经济发展好的农村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大于其他学校。这说明,体育师资、场地器材条件、经费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农村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展。

2.3 江苏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对参与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充满信心

通过对我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能否胜任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任务的调查表明, 36%的教师认为他们能胜任这一任务,有60%的教师基本胜任,只有6位教师认为自己难以胜任这项工作的。这充分说明我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有能力和信心进行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相信教师,赋权给教师,让教师和学校拥有课程开发的部分权力,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2.4 江苏省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存在困难的调查分析

校本课程尽管有国家课程不可代替的优点,但也存在不可否认的弱点,再加之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晚,而且缺乏充分的规划与组织,使得我们至今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十分薄弱。尤其传统教育模式下农村中学的领导,已习惯于传统的以抓升学率为主要目标,对于农村中学怎样去选择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并进行课程设计已失去兴趣,尤其是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升学率不相干,几乎再难以顾及去精选、改编、创新体育教材。因此,体育教师认为在课程开发中遇到的最突出的困难就是缺乏相关政策、学校领导的支持,其次是课程开发资源不足,第三是教师的时间、专业技能不足等。

3 分析

3.1 我省农村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合理,为我省农村中学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提供了师资力量方面的保证

通过对江苏省农村152所普通全日制中学部分体育骨干教师的调查统计来看,正在进行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和曾经进行过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数量和质量都不理想。另外,通过对体育骨干教师的调查发现, 其中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为138人,占总数的90.8%,大专学历的体育教师为14人,占总数的9.2%。从我省152所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和学历层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省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占到了绝大部分,可以说这为我省农村中学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提供了师资力量方面的保证,为我省农村中学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成为可能。

3.2 体育师资、场地器材条件、经费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农村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展

从本次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苏南的农村中学可能由于苏南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为苏南的农村中学进行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苏北地区可能由于地域特色浓厚,这为苏北地区农村中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苏中地区介于苏南、苏北中间,地域特色不突出,乡镇企业落后,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从农村地域特色都逊色于苏南,这可能影响了苏中地区进行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这说明,体育师资、场地器材条件、经费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农村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展。

3.3 赋权给我省农村中学,让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36%的体育教师认为他们能胜任这一任务,有60%的体育教师基本胜任,只有6位体育教师认为自己难以胜任这项工作的。这充分说明我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有能力和信心进行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相信教师,赋权给教师,赋权给我省农村中学,让体育教师和学校拥有课程开发的部分权力,让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3.4 我省农村中学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最突出的困难就是缺乏相关政策、学校领导的支持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晚,而且缺乏充分的规划与组织,使得我们至今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十分薄弱。尤其传统教育模式下农村中学的领导,已习惯于传统的以抓升学率为主要目标,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升学率不相干,几乎再难以顾及去精选、改编、创新体育教材。因此,体育教师认为在课程开发中遇到的最突出的困难就是缺乏相关政策、学校领导的支持。

4 建议

1.江苏省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获得学校领导的重视是江苏省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的根本保证

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多极化,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也日益扩展,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正面临着从一元到多元,从求同到求异的转型,而这种教育价值观的变迁直接反映到培养目标及办学模式的调整,由单一的模式向多种模式并存发展。这种多元化的教育价值选择、多极化的育人目标追求以及多样化的人才规格需要离不开多元化的课程支持,“选择一种课程就是选择一种未来”。[55]校本课程正好适应了这种变化要求,它尊重、倡导并满足这种独特性和差异性。就办学条件而言,农村与城市中学客观上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异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利用好它就能办出特色,办出个性。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学校领导应更新办学理念,树立多元的教育价值观,谋求有特色的农村办学模式。应正视这个差距,并用一种平和的、积极的心态看待这种差别。换一个视角、换一种思维来探索学校发展之路,克服消极悲观的办学态度以及被动应付的办学行为,探索出真正适合农村中学的办学模式和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2.江苏省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应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校本课程的研究者、设计者、创生者和实施者,校本课程与教师素质的内在关联性决定了有什么素质的教师就有什么品质的校本课程。过去虽然注重教师培训,但是更多地偏重教学技能培训,如学科知识面的拓展与教材教法的研究,很少涉及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专业方面的内容。随着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以及教师课程角色、课程职能的转移,尤其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农村校本培训在内容上除了一般的课程通识教育外,重点应放在教师课程素养、课程开发技术及能力的培训上,如课程意识的生成、课程角色的转换、课程理论的提升、课程计划的编制、课程方案的规划、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方法的设计与组织等。在培训的方法上,可以运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现场观摩指导等等。要注重培训中的反思、评价、反馈,做到拾遗补缺、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校本培训之路,使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成为促进广大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3.重视分析研究江苏省各农村地域特色,弘扬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是我省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特色的重要举措

共同地域是一个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并发生内部联系的空间条件。中国自古就有“南人善舟,北人善马”、“南拳北腿”之说,这是对不同地理环境影响人类身体活动的概括。[6]

我们是一个人文雄厚的民族, 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数千年来多元民族文化历史中的丰富传统节日体育文化和博大的哲学内容, 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7]我国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说过,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究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有分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

我省苏北地区古来民俗尚武,其中又数徐州为最,4000年前称“大彭国”时,即有了彭祖气功。春秋时期,游泳活动颇盛。汉画像石中有举重、摔跤、狩猎、六博、武术等生动刻绘。这些活动项目历代相传,经久不衰。其中沛县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全县共有28万人习武,这里不论男女老少,人人均能耍刀弄棒,讲武论剑。由此在苏北农村中学以武术为课程内容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可能较为适合当地的民俗传统。苏南是吴越文化的发祥地,这使得苏南人有着从实际出发,敢于创新,对环境和生活理解和尊重,对不同文化兼收并蓄等特征,滚铁环、打陀螺、跳房子和扔沙包等是苏南老一辈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批传统游戏,如果将这些传统游戏引入到苏南农村中小学学生的体育课堂和课间活动中去无疑将为该地区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开发增光添彩。这些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习俗文化都可以进行校本化改造、改编,开发具有我省农村不同地域特色的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校本课程开发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成了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但是,对于我国而言,有关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城市重点中学,对农村中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然而校本课程是农村中学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体现农村学校办学特色,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农村学生个性发展和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江苏,农村,中学,体育,健康,课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中发[1999]9号.

[2]覃章成.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理论、政策与实践的博弈分析——一个乡村教师对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5-27.

[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7).

[4]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施瓦布与斯滕豪斯“实践课程模式”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0,(6):7.

[5]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452.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论文 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 农村中学 教学现状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基〔〕17号强调: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的,改变课堂教学形式是基础,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给学生一个充满灵气的活动空间,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从而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体育课程作为一门提升学生体能的实践性课程,制定并实施良好的课堂教学成为必要,但体育教学尤其是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对体育课不够重视。

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首先,学校领导阶层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在一些领导观念中还留有对体育课的传统观念,即体育课是副科,不是升学的衡量标准,为了追求升学率,为了其他学科或者活动有更多的时间,就随意占用体育课,缩短体育课时,更有甚者,将体育课用作劳动、开会等,体育课的实践时间被剥夺,体育课长期处于被轻视的地位。另外一种课程落实无关紧要,即使要落实,也不必安排专职的体育老师,只要有老师带着学生玩即可的观念在学校主管领导中常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整体专业水平不高。其次,体育教师教学态度不够端正。一方面由于体育教师的非专业型,另一方面由于领导不够重视,体育教师在学校地位、重要性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肯定,因此在城市优厚条件的吸引下,很多优秀的体育教师都进入城市中学,剩下大部分体育教师也不能以正确、应有的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日常的体育教学中,造成体育教学质量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最后,家长的态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永不变更的期望,尤其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父母都以读书为主要出路,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想法作用下,对升学没有直接贡献的体育自然无人重视。

(二)体育教学设备落后、欠缺。

首先,体育器材缺乏,这几乎是所有农村中学都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因为体育课在升学中的地位使得学校在体育方面投入资金不足,场地器材严重缺乏,对体育课的正常教学产生了影响。当前,很多学校体育课面临的问题,就是场地不足,资金短缺。体育教学所需的器材和场地每年都要进行维修,这部分资金主要由学校自己投入,但学校较为匮乏的资金链决定其对体育设备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即使一些学校购买了体育器材,但由于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加上缺乏专门的保管人员,造成学校在体育器材上的匮乏。

其次,场地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按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小学生人均场地面积应不少于5平方米,中学生不少于6.8平方米。但大多数农村学校显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部分中学人均场地面积在2平方米左右,绝大部分超过3平方米。不同省区各类学校基本上都有球类场地和不同规模的田径场地,但距国家的规定尚有一定的差距。

(三)教学内容单一,组织形式落后。

有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教给学生要考试的内容,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内容。大部分教师和学校都是围绕体育达标和高考体育加分这项政策进行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考试内容定的,对于非考试范围内的,学生必备的体育技能则不加理会,这直接导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另外,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没有新意,一味地重复使用,没有科学性与系统性,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阶段也是目前农村中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组织形式,部分教师惯用指导、控制等强制性措施,采用“圈羊式”组织教学,要求学生毫无新意地机械模仿,教学中态度严肃、教条。或重教不重练,控制死,练习少。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组织形式,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贯彻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要提高农村体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农村体育教学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一)转变观念。

第一,更新观念,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功能,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等。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只有树立科学的、新的观念,提高认识,才能更好地推进课改,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制定正确的发展措施,加强领导,规范管理。要依据“课程标准”制订出学校与学校实际相符合的体育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等,按要求开足体育课,同时学校有关部门要定期督查,确保体育课的正常开展。上级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教委颁布的体育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学校体育教育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组织管理和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二)改善设施。

针对农村中学体育场地不足和器材缺乏现状,我们需要通过多种解决渠道改善这一教学条件。首先,申请上级教育部门用于体育教育的拨款,尽量增加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尽可能地补充各类体育教育设备。其次,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农村体育教育现状,让社会各界及时关注农村体育教育问题,运用社会这一巨大资源,逐步弥补农村中学资金不足。最后,探索农村学校自力更生的解决模式。在充分发挥已有器材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就地取材,鼓励中学教师和学生自制部分沙包、跳绳等体育器材,解决体育器材短缺问题,满足农村体育教学的需要。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在农村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如在排球垫球教学中,纠正学生的不良动作,采取学生两两组合、互相指出不足的形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农村体育课堂上,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有效方式,可依据学生体育水平的差异分层次,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另外,针对农村中学体育设备欠缺困难,我们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在体育课上安排跑、跳、投等不需要很多器材和设施的活动,同时注意进行一些具有农村特色的发展学生协调性、灵活性、创造性的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此外,在体育活动中运用合理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德也具有良好的推进作用,改变体育教学中只发展学生“四肢”的现象,更要发展学生的头脑,丰富学生的思想。

总之,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进步,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等方面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更关系到国家、社会的人才标准,应该受到社会各界和学校管理者、教师的高度关注,要探索有效的改善途径,提高农村学生的体育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洪海.如何提升初中体育教育[J].文学教育,,(9).

[2]许冠忠,王宗平.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改革策略[J].体育与科学,,(4).

[3]李东彬.中学体育教学应如何贯彻素质教育[J].体育学刊,,(6).

[4]徐国宏,朱洪金.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J].教育视野,2010,(4).

农村中学健康教学体育 篇6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体育教育的影响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封建社会的思想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着“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直接或间接束缚着现代体育的发展。

1.学生因素。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淡薄,没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想法,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农村的孩子认为体育课上有篮球、足球、排球就可以了,而且他们感到教师嘴里的“一、二、一”特别枯燥。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和对身体的练习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差异甚大,他们脑海中的体育课的概念就是玩。

2.教师因素。一部分偏远农村的体育教师不是正规的体育院校毕业的,也没有参加过体育函授课,导致了授课水平低,教学方法不科学。另一部分教师自身的责任心不强,他们把体育课当成活动课,普遍存在着“放羊式”的教学模式。

二、体育教学创新对农村体育教师的要求

1.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为了适应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改变农村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想,是农村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根本前提。

2.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人的大脑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事物刺激下,所自觉产生的想要的积极改变事物和欲望。因此,可以说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現。只有具备强烈意识的人,才能自觉主动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达到改革创新的新目的。

3.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利用灵活的科学技术,把握教学速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怎样去解决、怎样去创新,这是体育教师促使教学方法创新的基本要求。

4.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体育教师只有不断了解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体育知识面,使自己具备当代科技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才有可能使新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

三、教学方法创新的具体内容

教学方法创新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它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把这种创造性教学的精神渗透在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1.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出发点。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便成为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出发点。

2.想象思维。想象是思维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活动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开想象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诱发思考,引导学生想象。

3.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思考。一般正常的体育教学规律是通过正确的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而在教法上,我们可以有目的地从动作的反面和错误动作开始,让学生思考,学生有迫切的解决心理,更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

四、尝试改变教学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心理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

1.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照男女高矮的分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2.互帮互助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的有一部分好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互帮互学,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分层教学的分组形式。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五、结论与建议

1.大部分偏远农村的学生是单纯的,体育课的内容是单一的,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偏远农村体育课的必然趋势。

2.教学方法的创新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促进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

3.无论是教学的改革还是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都是物化的,真正使物化提升一个高度的只有“物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化,实现了这个转化,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自然会实现。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探究 篇7

1. 模块教学的特点

(1) 灵活性。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知识单元, 能够组合几个单元, 也能够整合一本书。微观上说, 是一节课和一个知识点。大模块由很多小模块组成, 大模块也可以组成更加大的模块, 层层相扣。不仅方便教学, 也使学生更容易反馈。学生由传统的期末反馈转向新型模块反馈, 教师能够更详细地掌握学生的进展, 以进行更科学的指导。

(2) 互动性。模块教学是把学生需要放在首位, 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教师主要是从旁帮助学生明白在学习中的所想所需, 帮助其安排相应的教材内容及活动, 指导督促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任务, 达到教学的目的。

(3) 个性化。模块教学对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明确承认, 树立了尊重差异, 宽容另类的教学观念, 注重培养个性品质和创新精神。模块教学能够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学习及展现的机会, 使学生都能够体验学习过程的艰辛, 分享学习的成就感。

2. 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以来, 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 模块教学实际执行程度较差。很多中学体育教师对模块教学非常认可也有浓厚的兴趣, 但由于器材、场地等原因,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模块教学难以真正施行。中学教育首先是追求高升学率, 不少学生对从事体育运动的热情不足、兴趣不高, 学校管理层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也不够重视。这些原因都使得模块教学难以真正得以实施。

(2) 模块的设置和选择不甚合理。模块教学的核心是选项教学, 但实际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范围很窄, 所以学生的兴趣也不高, 参与的热情也较低。

(3) 教师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模块教学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教师, 当前中学体育教师整体水平并不均衡, 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设计的能力显得较为薄弱。

3. 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的评价标准

体育与健康评价的内容主要由学生对模块单元内知识和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学生体质的测试等组成。根据模块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评价以及终结性的评价, 评价指标要包括学生体能、知识、技能、态度、表现、合作等方面。在考虑学生身体、基础和学力等情况的前提下, 观察学生进步的幅度, 根据有关标准, 再由各模块教师提出评价方案, 提交学校体育组进行讨论, 经过修改最后确定实施。

4. 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重在把握

(1) 把握模块教学的教材容量。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中要控制教材容量。模块教学要确保有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的目标, 而通常时间是一个学期, 除了讲授知识外, 还应该留时间给学生学习和消化, 否则就达不到教学效果。所以, 每个模块的内容要适度, 应该严格控制。所以, 控制教材容量, 抓住重点、难点,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 把握模块教学的度量。通过学生对教材练习的次数、密度和强度等达到学习的目的, 学习过程中, 要合理地安排心理和生理负荷, 要把握好一个度, 超过这个度, 就会出现反效果。所以, 在实施模块教学前,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育基础和体质状况等因素, 教学时根据上课情况, 及时写体会感受, 适当调整练习速度、顺序、组合等。合适的生理和心理负荷, 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 还可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术的掌握。

(3) 把握模块教学的质量。模块教学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控制教材难度系数。教学难度的系数越小, 学习越容易, 越无法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难度的系数过高, 超出了学生实际的水平, 学生遇到大的困难就会缺乏信心, 不能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所以, 在选择模块教材的时候, 一定要有层次性和科学性。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管见 篇8

1.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2.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不少人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中学体育的发展。

3.体育教师的素质偏低。目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越来越高,学校体育工作者从体育专业院校毕业的占90%,但是,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却普遍偏低,再加上体育教师不注重对新知识的学习及身体的锻炼,不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重视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中存在着不平衡、不全面、不规范、不科学等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随意性较大。主要表现在:体育教案的编写不规范、教学内容不全面、不具体、实用性差,直接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一些非常规性的体能训练如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热心、不积极,没有认真负责起来;运动会、校会、组织整队速度慢、调动队伍的能力不强;对口令应用节奏掌握不准,动作术语不清楚,抓不住重点和关键,示范的位置、距离不合理等等。教师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责任感不强。有的教师上课衣着不整,穿拖鞋不穿运动服,穿鞋不穿袜子等,没有注重良好的自我形象,德育不能有机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种活动之中,只注重教学任务完成,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4.体育设施严重滞后。教学设施、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质量的重要条件。但是在农村中学里,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有限的经费用于正常的教学秩序都已举步维艰,也就谈不上更新、添置体育设备,有些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田径、球类器材等都难以保证。由于场地、器材陈旧、缺乏,体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学生练习兴趣难以调动,导致课堂练习密度不够,运动量小,尽管许多学校体育教师费尽心机,想方设法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二、解决农村体育教学现实问题的策略

1.为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中学体育教学应提倡“快乐体育”。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到运动学习和体育锻炼的乐趣的同时,掌握到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感受运动的魅力。打破原来传统的竞技运动模式,增加体育教学的活力,让学生热爱体育课,并且在体育运动中发现乐趣、掌握技术,从而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具体来说,体育老师可以选取一些价值高、实用性强、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用一个或几个周期,让学生学会实用的运动技术技能,并熟练从事其运动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体育意识,为其以后更好地从事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2.提高体育教材的质量。中学体育教学应该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应对现有教材进行一定改革:打破目前体育教材单一的现状,增加趣味性、娱乐性的教材,增设学生喜爱的、娱乐性强的、健身效果较好的项目。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增加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的常用知识的传授。如,不同年龄段的体质特征、身体锻炼的方法与原理、体育保健知识、运动创伤的预防与处理等知识,使学生明确方向、掌握方法,激发其自我锻炼的意识。

中学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 篇9

以中学生非常喜爱的篮球运动为例, 因为它具有参加人数多、参与角色多、对抗激烈、胜负观念强等特点, 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中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处在发育时期, 他们在篮球教学活动中的经历和经验, 往往会潜移默化地转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在篮球运动中要对自己所处的社会交往的地位进行判断, 要明确何种行为会受到奖励, 哪些行为会受到惩罚, 进而懂得一定的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然而, 中学生在篮球活动中所学到的这些准则与规范, 是否符合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呢?这主要与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体育教师有关。体育教师对参与篮球运动的学生的行为所持有的态度, 无疑会对每个参与篮球运动的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准则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 体育教师如何在篮球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 并注重他们的心理卫生保健, 对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篮球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中学生常见的负面心理状态有恐惧、自卑等, 继而产生逆反与厌恶等心理障碍。由于篮球运动的特点, 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 它们会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负荷, 体育教师必须高度注意和重视。

1. 篮球运动中的胜负与输赢。

篮球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很强的竞赛性。不论是全场比赛还是单项活动 (如投篮比赛、运球比赛等) , 其结果非胜即负, 非赢即输。争强好胜是中学生的正常心理本能, 如何看待篮球运动中的胜负和输赢对中学生的心理定向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说来, 如果学生在活动中经常取得胜利, 他们的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强, 而自我估计过高的负性心理也会随之产生;如果在活动中经常失败, 学生的自信心就会降低, 有可能使他们形成对自我运动能力的否定, 从而导致他们厌恶篮球运动, 积极性也随之下降。作为指导者的教师, 如何评价篮球运动中的胜负, 对参与者的心理定向与自我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 教师应有意识地淡化篮球运动的直接结果 (胜负与输赢) 而强调其活动的过程, 即“参与比获胜更重要”;其次, 应引导他们把产生结果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努力与否上。

2. 篮球运动中的规则与裁判。

进行任何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规则, 篮球运动也不例外。进行篮球运动的规则是由教师或裁判员来掌握和执行的, 由于篮球运动的动态性和篮球规则的复杂性, 人为的主观性的评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判、漏判, 大至国际比赛小至班级活动, 都可能出现这些现象。而为了篮球运动过程的连续性和顺利性, 即使裁判员出现了错判, 也应无条件服从其判罚。在这方面, 对于还不能正确辨别执行规则与服从裁判之间差别的中学生来说, 往往就会产生疑惑:到底是服从真理还是服从权力?作为指导篮球运动的体育教师, 应该说服学生服从裁判。在活动中服从裁判, 在活动暂停或中止时, 可向老师或裁判员提出意见或异议。同样, 在生活和工作中, 我们也有可能遇到委屈和挫折, 应学会承受, 但绝不能盲从。

3. 篮球运动中的攻击与侵犯。

篮球运动的另一主要特点是双方之间的激烈对抗。在篮球运动中, “身体接触”这种被体育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规范暴力”的攻击与侵犯行为比比皆是。而这种工具性攻击行为如合理冲撞等, 在篮球规则上留出了一个允许出现的范围, 这就使攻击与侵犯这种非社会行为在篮球活动这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中被合法化。我们应该看到, 对篮球运动中的工具性攻击与侵犯行为如果不加界定和任其发展, 对于还不能正确辨别工具性攻击与社会性攻击行为之间细微差别的中学生来说, 就有可能形成攻击与侵犯是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的概念。体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体育运动不仅具有释放压力发泄负性情绪的功能, 而且也有加重参与者的攻击倾向的可能。中学生在球类活动中学习到的攻击与侵犯等行为, 很可能成为其今后生活中攻击行为的源头。因此, 在篮球教学活动中, 应对那种为了取胜而超出了合理范围的身体接触行为进行否定和处罚, 特别要对那种有意伤害对方的攻击行为加以严格处罚。

二、建议

农村中学健康教学体育 篇10

多年来,学生体育学习效果评价一直沿用绝对评价标准,以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为评价依据,难以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成绩上的变化及教学效果的优劣,也难以从评价结果中获取真正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评价主客体单一。(2)课程评价方式传统。(3)课程评价内容简单。(4)对课程评价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发挥评价的作用。

笔者认为体育课学习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帮助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在评价的过程中诊断学生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让学生在体育课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和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体能、技能、态度、行为和人际交往等方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便发扬长处,弥补不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诚信程度,这是评价的最终目的。

1、转变教育观念,强调评价的反馈和激励功能

学习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教育、激励、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检查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观念的更新与转变是实现新课程提出的评价目标的前提条件。

在评价的目的上,要在评价的甄别基础上,向激励学生主动锻炼、帮助学生发展上转变。新课程的评价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功能,更要注重评价的教育改进与激励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成功。教师要树立评价是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服务的观念,通过评价不断的改进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课,使学生得到越来越好的体育教育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全面发展。

2、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外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体育课程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所以,评价内容也应从这五个领域为主线,在评价内容和方法上体现全面性,制定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发展水平和能力新的体育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考核,形成一套内容充实的评价内容体系。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评价,还要对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锻炼过程、使用的锻炼方法、对体育学科的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关注,选取合适的方法,用相对具体的、可观察的、可记录的、可测评的指标对一些评价内容进行印证。

3、关注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增加评价的有效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评价,采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依据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主体多向化的特点,评价方法和工具也呈多样化,不同评价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1)对身体素质与运动技术、技能、以及进步幅度、特长、体质与健康的评价可采用定量评价,要把握综合评价及可操作性原则,注意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在考核项目的选择上,要结合地方实际,以对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典型健身意义的项目为主,但要注意给学生在同一项群中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2)对体育与健康认识和知识的评价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办法:卷面测试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健康知识、运动保健知识;还要通过短文写作、提问、讨论、口头演说、角色扮演、健康测验等方法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内外所获得的科学的锻炼方法、自我保护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

(3)对身体健康状况的评价可采用建立健康档案袋的方法,档案袋中记录学生定期体检的结果,包括与身体机能、身体形态、疾病状况相关的文字、图片、图像和其它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以及学生日常病假考勤情况,要将学生的体育达标与体检的身体指标相结合,将学生生长发育状况、生理健康状况也纳入身体素质评价中。

此外,还可采用家长评价法、同伴评价法、自己评价法等,利用观察、日志、情境测验、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照片、报告书、作业、提问等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4、选取恰当的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

学习评价的最终价值是促进教师改善教学,促进学生改进学习。评价的结果不是学习结束,而是一个起点的开始。在考试结果的处理方面,除坚持标准分统计和强化评价的信度外,还要采用鼓励定性评价来对学生进行最终的评价,改革单一的百分制,改为分数+等级制+评语,评语要力求简短明确,重点突出。对优点要充分肯定,对问题要提出中肯的和具体的改进意见,要注意效果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统一、评体与评心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结合书面评语给予鼓励,如“你太棒了,实现了开学时制定的目标,老师希望你再接再励,相信下一学期你会更出色”。这样可弥补分数的机械性以及评阅的主观随意性和过分简单化的做法。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结果不能用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成绩“排队”,成绩不应成为关注的重点,重点应在于对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与健康的课课程评价,应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把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作为重点。在评价时做到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成长环境,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和学习兴趣和潜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实践探索 篇11

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状况更加令人担忧。这类学校的学生来源于农村,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运动能力、身体机能等水平普遍较低,体育意识不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课题。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围绕这一问题我主要采用了如下几种改进方法。

一、兴趣激励先行,运动练习跟进,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由于农村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社会接触面较窄,他们在体育课中经常会出现学习动作要领时想做但又害羞、怕失败等现象,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根据这一特点,上课时我不急着让学生练习或完成本课教学任务,而是先讲些有关体育方面的有趣知识、体育新闻或体育的重要性等,让他们放松身心。例如:足球王“贝利”的故事,刘翔怎样成为世界110米栏冠军的,怎样坚持锻炼才能有个健康的身体等。通过激趣,让他们亲近体育,热爱体育。接着组织学生做相关游戏,教师主动参与。这样学生的兴趣也会逐步提高,学生会全身心投入活动中。然后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内容的学习,教师认真讲解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切身体会体育活动重在参与的精神。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消除害羞和不敢练的心理,并且慢慢进入跃跃欲试的练习状态。

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相比有力量、耐力等方面的优势。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农村学生在自己的优势方面表现自己,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能力,引导和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当他们感到自己获得了知识,获得了成功,学习的积极性和运动兴趣就会得以提高,就会主动去练习,从而有效改善体育教学的课堂状态,提升教学质量。

二、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激发潜能,有利于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的个体状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质和体育基础等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和层次进行分组教学。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学生的兴趣不同,往往对同一教材、同一内容产生不同兴趣,其教学结果也截然不同。按学生兴趣进行分组教学,学生就会全力配合,易于完成教学任务,也能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安排合理的内容进行分组练习,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的制定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课次目标。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根据体育教材的特点,因人而异,采取定量和定性的指标相结合,力争使每个学生的目标经过努力都能达到。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根据事先测得的数据,按学生的体能情况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层。为了便于测验与分层,我选择50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五个项目。按五项之和的总成绩取380分以上为好,270分至375分为中,265分以下为差。这种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一年或一个学期调整一次。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身体素质明显得到了提高,他们运用体育知识、自学锻炼、自控、自我保护等能力都有所提高。实践证明,体育课实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也有利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增强体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基本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从实行分层次教学入手,注意分层次传授知识、技术、技能,教学的针对性强了,同时也便于管理,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

三、积分管理,分层竞争,示范引领,提高体育教学的课堂质量

在分层分组教学中,针对不同组层实施积分管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要求完成较好的学生可积一定分数,积分达到一定数值后,可升入上一层。这样,就可以在教学中形成竞争机制,让他们你追我赶,努力提高运动能力。然后结合实际,还可以让全班积分最多的学生作为体育学习的带头人,示范引领。他的动作技术较好而且语言表达、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组织能力都较强,可以给其他同学做示范或指导差生。积分管理既能促进分层教学,让同一层面的学生同步提高,相互竞争,又能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发现不足,积极跟进,通过努力来提升层次,实现能力的转化,从而有效提升体育教学的课堂质量。

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篇12

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体育课中,针对一些心理悲观的学生发扬他们在体育项目上的长处,激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情,使其有成就感,对生命感到有价值。

二、设计有针对性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内容复杂,有的甚至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保护与帮助下进行。例如,体操课中的单杠和技巧教学中,大多数同学要在保护与帮助下逐步完成动作技能。教师不仅仅教会学生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更要通过保护与帮助这一过程,把团结友爱的精神播种到每一个同学的心田,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相互帮助形成知己的朋友要敞开心扉接纳别人,无条件地付出自己的感情,特别是对那些焦虑、伤心、自闭和遭受挫折的学生,这种方法更具有好的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体育学习心理

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主体意识有内在需要的趋向,当满足这种内在需要时,人会产生愉快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欲望,启发诱导学生多动脑,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而学?学了有什么用?怎样学才能学得快学得好?学习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怎么办等等,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和学得会、学得懂、学得愉快。 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的特点,作为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给他们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技能形成的练习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并充分争取机会,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在实践中的创新成果。同时通过多次的锻炼,克服思想上的紧张心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消除学生闭锁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 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使其学习心理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四、更新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情促教

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而现代教育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走入学生中间,走进学生的“心理”。他们不喜欢学校的照本宣科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家长的批评指正式教育。现代中学生追星族占有30%以上的比例,他们有的穿着体育明星的号码球服,留着明星的发型,甚至桌上、本上和房间都是明星的照片。他们崇拜的偶像对他们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父母和老师。体育教师可以从他们喜欢明星,崇拜明星,喜欢体育节目入手。通过对精彩体育节目的欣赏,达到育人的目的。

五、课后延伸,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后心理健康的渗透更是必不可少的。课后小结,师生互动交流情感。讲课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通过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评价、辨别。看法和评价不一样时提出问题,互相学习。体育教学中有许多竞争性比赛或游戏,肯定会有产生“失败”的一方。这些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会产生精神和心理上的压抑,应注意消除他们的心理疲劳和心理障碍。教师可用简短、幽默的语言或小故事去启发他们,用真诚的目光去鼓励他们,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获得成功。利用体育课外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活动中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有快乐的体验,不要刻意追求成绩,使学生压力得到宣泄,使紧张得到放松,通过活动中的交往,让学生忘掉烦恼和苦闷,消除不良情绪和孤独感,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调查证明外向性格的学生比内向性格的学生具有更为强烈的交往需要,而这种需要通过集体体育活动得到满足,内向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变得开朗豁达,性格得到改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享受体育活动给其身心带来的快乐。

上一篇:老年性盆底功能障碍下一篇:创意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