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中学体育教育与体育职业化矛盾的根源论文(通用3篇)
浅析农村中学体育教育与体育职业化矛盾的根源论文 篇1
浅析农村中学体育教育与体育职业化矛盾的根源论文
当代体育走职业化道路是发展体育事业的唯一途径,也是必然趋势。新中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证明了体育职业化道路方向的正确性,祖国也逐渐成为世界上的体育强国。但我们国家的体育职业运动员又有几位是从中学和大学选拔出来的呢?国家为了储备体育人才,壮大体育人才队伍,使之能成梯队发展,往往需要专业人士从上幼儿园或小学甚至寻常百姓家去寻找、发现自己所要的“苗子”,然后带他们进职业队伍,国家投入资金去培养他们。这样一来,基层学校的体育教育似乎失去了培养国家体育人才的功能,体育教育仅仅起到一个强化国民体育意识的作用,纳入中高考的体育考试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强化训练去拿分。农村中学体育教育与中国体育职业成为一对矛盾体,一直是分道扬镳。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源何在?本人就自己近二十年的农村从教经历谈谈个人的一点感想。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育落后的现状.影响了农村中学体育的发展
中国从古至今,广泛流传的都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影响和束缚着现在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家长,认为体育学好学坏都无所谓,只要文化课好就行了,这种思想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锻炼身体,致使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不思进取,偷懒,也导致体育教师的上课任务无法或及时完成。面对此局面,主管部门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设施又严重不足,体育师资缺乏,投入不够。改变不了农村中学体育教育落后的现状,素质教育的落实不到位,让学校体育教育形成一个不良循环。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缺乏,农村学校在硬件上根本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较。运动场地差,运动器械少,班级学生人数多,这些现实的.问题导致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比城市学校难度大,好多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都无法开展。其他任课教师不支持学生上体育课,说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和他们一样认为学习体育没有多大用处,而且还影响文化课成绩的学习。再加上升学考试和中国传统的影响,很多学校不能很好地或根本不实行身体素质教育,而是打着素质教育的外衣进行应试教育,从领导到老师都不切实的制定一些考核制度和措施,在升学的压力和家长的支持下,使学生的课外时间远离了体育锻炼,而转移到了文化课的学习上,从而使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受到了影响。
二、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发展过程中.基层教育机构和体育教育者缺乏体育职业化精神
我认为体育职业化精神是体育机构和体育人在自己所从事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与态度,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基层体育教育往往缺乏这种精神,尤其是农村中学在开展体育教育时更缺乏这种精神。
一方面,农村中学体育课的开展缺乏职业化精神。由于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理解的偏见,农村中学的体育老师开展体育课往往是有苦说不出。客观上说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投入不够,表现为场地不合要求,器材不充分,课时少,师资不够;主观上说,学生不重视,家长不重视,或者说教育者没有像重视文化课那样重视体育。长此下去,体育课也成了橡皮课,或者被占用,或者成为学生放松的课。
另一方面,农村中学体育运动的开展缺乏职业化精神。农村中学要么根本不举办体育运动,要么举办也是为了给学校准备相关资料,参与的运动员感受不到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益处,往往也只是应付一下差事,这样的运动开展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三、基层教育机构和体育教育者需共同努力探寻改变农村中学体育教育落后现状的出路
1.需要体育教师的努力,与传统观念做斗争
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有集体和个人两种形式。不论是在体育教学或训练竞赛中,大多数都是通过集体的形式进行的。学生在集体中行为和在个人行动中的表现是不同的,他受集体中他人的影响。在集体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他所在班级或同组的成员,他的行为要服从整个班级或同组的意志或行为的规范。所以,进行集体练习或激发效果可以倍增,同时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提高集体的士气,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团结精神。
2.寻求激发和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其教育的目的就是激发和培养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激发和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需加强学习体育目的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运用灵活而新颖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意培养学生的专长;组织学生观摩比赛,扩大视野,提高学生观赏水平和锻炼欲望。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作用是不明显的,发展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体育职业化是一个国家发展体育事业成为体育强国的必经之路,但我们国家的体育后备人才往往很少直接从中学生中选拔出来,那么中学体育教育似乎失去了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作用。往小的说,这是浪费国家教育投入;往大的说,这样的教育与国家发展体育之路是背道而驰的。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望阅者多加批评指正。
浅析农村中学体育教育与体育职业化矛盾的根源论文 篇2
“心理动力”是指一个人自觉的内在驱动力, 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
“主动教育”即关注人的发展, 关注学生个性的形成, 强调教学过程中社会化与个性化过程的辩证统一, 强调活动与交往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二、目前普通中学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 普通中学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1. 普通中学学生来源的特点:
我校农村学生多, 学生体育的基础较城市中学的体育基础有一个层次的差距, 这包括在感知认识和认知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是因为地域的不同、产生地方经济条件的差距而存在的客观现象。
2.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由于受知识条件的限制, 学生家长可能认为学生体育就是“顽皮”或者说“不务正业”, 学体育无发展前途, 近而导致学习体育热情不高、意志品质不强、性格软弱内向的学生普遍存在, 当然里面也存在着独身子女怕吃“苦”的原因。
3. 家庭经济水平低。
调查看出, 全校家庭比较富有的少 (通过非劳动方式能够得到较高收入的非工薪阶层) ;工薪阶层 (指有工资收入的) 家庭的学生较少;完全依靠种田、外出打工过日子家庭的学生的较多, 有的家庭或多或少还存在着温饱方面的困难, 这样的条件导致有的学生想学体育而无经济基础。
4. 复杂家庭多。
随着经济的多元化和竞争越来越激烈, 以及自然因素, 使得社会“最小组织细胞”———家庭发生着很大变化, 出现的单亲家庭, 父母得危重病的家庭, 父母有残疾的家庭很大程度地存在着。
5. 家长平均素质有待提高。
绝大部分家长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 处在国家教育“复兴”的初期, 文化水平基本悬在无文化的“半空中”, 对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基本是“一知半解”的多, 甚至蛮不讲理的多, 绝大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子女是学校的事, 还认为我缴了钱, 学校就应该把他的小孩教好, 自己平时不闻不问, 在遇到一些小琐事时, 还出现经常找学校、找老师的麻烦等现象。他们基本上认识不到学生的学习好坏同思想品质的进步有很大关系, 没有认识到体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二) 体育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反应。
逃课出走, 反抗性, 攻击, 嫉妒, 退缩, 自私、懒惰, 考试麻木性, 抑郁、自卑、易怒, 早恋、穿奇装异服, 等等。
三、普通中学体育教学中表现出的学习心理动力和主动教育问题及后果
(一) 问题。
1. 退缩性问题:
军操式和教师主导地位形式的教学, 体育课堂沉闷;学生怕上体育课;学生对教师的体育不合作;学生只是被动性地接受体育, 相互厌烦, 师生不敢正面正视, 学生希望早点下课。
2. 攻击性问题:
体育课堂混乱;教师管不住学生, 学生只按自己的意愿做自己的事;学生顶嘴、愤怒、固执、无理, 甚至耍些小把戏;教师到处追逐学生等。
(二) 后果。
课堂成为师生的炼狱和发泄, 教育、教学几乎无成效;恶性循环使学生或多或少患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学生对体育目的不明确, 认为有没有、上不上体育课无所谓;认为体育课就是让自己“随便”玩玩的课;学生逃课, 回避体育, 行为不计后果;体育课是无聊与野性的发泄场所, 等等。
由于以上原因, 教师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步骤等问题, 而且要重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特别要研究课堂中的学生学习心理动力和主动教育问题, 让体育课堂变成师生交流思想、融洽关系、发展个性的教育阵地, 并通过体育课的有效疏导, 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心理动力, 提高学生主动教育的能力。
四、在普通中学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心理动力和主动教育的解决思路
(一) 知识渗透, 学会评价, 激发动机, 形成动力。
帮助学生正确了解体育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体育中自我心理评价能力, 这是激发动机形成心理动力的首要任务。所谓“知者行之, 信者图之”, 就是说:“一个人知道了某个事情, 才会有可能需要它;对一件事了解其价值了, 才会计划和谋划它。”受世俗的偏见、教育升学方向引导、价值取向认识偏差、经济条件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很多学生对体育心理健康知识了解甚少, 根本没有参与的动机起源, 何谈产生自我心理评价的需要?而生活中需要的是人的行为的基础和源泉, 动机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但需要不等于动机。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 就会产生一种满足需要的愿望, 但是如果没有可以满足这种需要的具体目标, 就不能形成推动人活动的动机。只有当人的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目标为诱因引起时, 需要才转化为动机。从心理学角度看, 动机是指推动人们行动的主观原因, 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以实现一定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 是人的行为活动中直接动因。所以, 体育教师要使学生对体育产生需要, 形成动机, 首先就要解决学生心理认知上的问题, 即, 使学生认可体育对他今后发展的价值。而要认识到这个价值, 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和认知体育对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的作用。要改变一个人的观点是很难的, 改变其“自古形成的对体育看法”的看法就更难, 教师必须从认知、感知等方面对学生开展工作, 在实践中应该:1.从接触中了解学生, 进行适时宣传和环境营造。2.从理性上感化学生, 进行适时的理性讨论活动。3从实践上说服学生, 进行科学理论灌输与教育。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在认知体育中, 学会自我评价体育, 激发出理性的动机, 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二) 排查困惑, 学会自控, 确定目标, 主动教育。
学生通过教育可能很快就能接受体育知识, 而且在学校这个教育大熔炉下, 很快建立对体育的认识, 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而这些现象的建立, 往往只是一种表象的行为, 换一句话说, 是在一种“被动情况下的接受与理解”。但学生是在受长期的对体育认识的偏见思想的影响下形成对体育的理解, 再加之中学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 学习负担越来越加重, 学校在不同时期宣传的角度的改变, 周围的环境产生变化时, 势必对学生造成思想上、精神上和体质上的疲劳, 随着疲劳的加重, 导致学生对一些除文化学习外的体育、情感、情绪、人际等产生误区, 甚至从理性走向“极端”。具体表现在:1.在异性面前好表现;2.在有对抗性活动中动作暴躁;3.对有一定难度或为接触过的运动项目表现出退缩;4.对于集体荣誉性项目表现出麻木;5.对教师的教育和要求表现出对抗, 等等。通过对农村157名体育教师的调查, 调查中有137名教师均反映基本以上的问题, 20名教师反映以上问题存在严重。
帮助学生排除体育心理困惑, 确定目标, 提高心理自控能力应该是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体育运动时的重要任务。人在对某事有了理性的认知时, 会由此产生指向性的行动。但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不遇到相关的困难, 当遇到困难时, 特别是对自己的期望值内的东西, 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或者效果, 肯定会产生困惑, 如果不及时解惑, 任何人对自己所做的事的兴趣都会削减。在体育课上, 如果产生这种疲劳, 教师必须从不同角度去疏导学生, 让学生知道体育是学习“能源”的补充, 适当的体育运动会让因学习产生的疲劳得到一种积极性休息。而这种体会必须让学生在体育实践中得到体会,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克服体育心理障碍。学生在学习紧张时产生一些较“极端”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这些行为都是在巨大学习压力下体现出的一种心理焦虑的表象反映。教师应该通过组织轻松的游戏活动、趣味小比赛、体育聊天等活动去理疗学生体育中的心理疾病, 并以此逐步提高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 帮助学生适应现代体育教育教学形势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目标的对体育的需要, 形成稳定的体育兴趣, 自觉、主动、文明地从事各种体育活动。在调查中有146个教师 (另有11位有不同看法) 都赞同此方法, 并反映他们利用此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三) 研究内容, 更新方法, 调节气氛, 巩固提高。
有理论教育和实际活动是学生产生和形成对体育兴趣的根本和基础;但如果教师始终不给学生带来“新鲜的事物”, 老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模式, 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 单调的授课方法, 久而久之, 学生肯定会产生厌倦体育的情绪。如:多少天始终吃同一式的饭菜, 永远吃不到新鲜的、可口的饭菜一样, 你说会不会倒胃呢?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始终对体育保持积极的兴趣, 就必须充分研究教材, 特别要研究教材的传授方法。应该说新课程似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学校, 也让学生充满渴盼与喜悦, 也让教师更新了观念。新型课程的要求, 最具有体现意义的要求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体育课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过去的体育课要么是“军体”式的, 要么是“放羊式”的, 所以经常导致学生产生体育课就是“玩”, 学不到“东西”, 学不学无所谓等看法。教师要让学生在体育上学到东西, 让学生对体育产生有目的性的兴趣, 让学生克服过去对体育课的不良印象, 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教师必须研究教学内容, 更新方法, 把课还给学生,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新课程的思想。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 采用的方法很多, 如:变换手法, 情境设置方略;挖潜动力, 主动教育方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略;分成发展, 共同提高方略;自我评价、主动学生方略等, 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调查中有146位教师认为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体育课上学生心理动力的调动和主动性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效果很好。同时也认为体育教师应全面树立学生观, 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 充分探究学生的心理, 从学生的心理上排除学生困惑, 激发体育动力, 进而激发出学生主动从事体育的兴趣, 而且这种兴趣必须是在一定目的指向下的兴趣, 为终身体育的兴趣奠定基础。
摘要:“新课改”无论是从政治、发展要求还是从教育规范上都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要达到这种要求, 教师必须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 要通过研究学生当前情况下对体育的心理需求, 构架出和谐的课堂指向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的心理动力和主动教育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需要和求知欲望, 以达到终身体育之功效。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心理动力,主动教育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教学.
[2]中学体育.
[3]高中体育《新课程》.
浅析农村中学体育教育与体育职业化矛盾的根源论文 篇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了极大的进步。浙江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来不断的学习各科知识,在多个学科的联系与作用下,在向社会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水平。
关键词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因素
一、前言
现如今,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相对来说比较缓慢,特别是对于农村体育教师来讲,其研究成果不多,研究水平较低,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现象严重。因此本文主要对浙江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现象进行了阐述,并对其职业道德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调查,希望能够使得农村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更加的完善。
二、浙江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现象分析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体育教师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这种认识偏差由来已久,有着很大的现实因素。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现象非常明显,比如:中学体育教师在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个方面都很不平衡;有一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对我国的基本教育法规不了解,法律的意识很淡薄,存在着剥夺学生教育权利的现象;体育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比较少,并没有起到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责任;职业态度不理想,一些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等等。
三、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因素分析
主要根据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来对浙江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对86名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总共收回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93.02%;共对学生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42份,有效回收率是80.67%。
表1影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因素教师问卷调查
分类第一第二第三 选项和排名
职称评定过程中忽略职业道德20201252第二
对于农村学生的管理16142858第一
对新课标不了解121224第三
教师专业技术差6410
教师职业素养低8210
由表1可以看出,影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是对于学生的管理,排在第二的是职称评定过程中忽视对职业道德的评定,排在第三的是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不是很了解。由此可见,对于农村学生的管理、职称评定过程中忽略职业道德的评定、对新课程标准不是很了解、专业技术差、职业素养低等是影响着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因素。
四、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
随着我国的法制化的不断深入,各个行业的法律和法规也都在不断的完善,教师职业道德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以前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但是并没有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做出明确的规定,所以,给基层的各个单位的执行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很难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产生积极的作用。健立健全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法律,不断给教师压力和动力,使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一个更好的提升。
(二)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直以来,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都不是特别高,重文轻舞的意识严重的打击了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需要使全社会对于体育教师的职业具有一个公正的认识,使得体育教师自身也有一种自豪感,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体育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更加的安心去钻研业务,为教育事业服务。
(三)除去应试思想,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因为应试教育的思想一直存在,社会对于学校、学校对于教师、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是单纯的侧重了考试的分数,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的导致了体育教师的地位低下,同时也导致了教育的功利性。只有通过教育部门及其学校来根除这种思想,改变以前的学生评价制度,不断完善对于教师业绩评价方法,使得素质教育能够真正的渗透到各级教育工作者的行动当中,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以培养全面的社会主义人才为最终目标,真正的重视体育在素质教育当中的作用,从而真正的使得体育教师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中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完善自身
人们在从事着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是需要知识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個人都要学习。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首先需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第一,需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效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第二,加强对自身的技能的训练,掌握教育规律,积极的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第三,通过深刻理解教育法律法规政策,不断提高自身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中学体育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加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取长补短,完善自身,有效提高自身道德水平。
(五)健全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管理体系
完善的教师职业道德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培训、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考核机制、评价机制、评分机制、奖励机制等等。上级教育部门、学校及其社会都需要充分的配合并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各种机制的有机结合来使得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更加完备。
参考文献:
[1] 胡青忍.浅谈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与体育德育教育[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10(2). [2] 方霞于.浙江省体育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形象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1(3). [3] 艾合买提•托合提.浅谈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养[J].商情.2009(10).
[4] 颜荣.浅谈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与体育德育教育[J].中国西部科技.2009.8(26):85.
[5] 李海肖.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与体育课德育教育的探究[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2):82-84.
【浅析农村中学体育教育与体育职业化矛盾的根源论文】推荐阅读:
小学体育课教学论文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论文:浅析农村小学体育教学09-29
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07-04
新课程下的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07-17
农村中学体育09-15
浅析微格教学与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论文11-06
浅析中国文化与小学教育的文化传承论文07-10
中学生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浅析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07-15
浅析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