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资源的教学策略(精选7篇)
拓展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资源的教学策略 篇1
拓展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资源的教学策略
文/曹孝武
摘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十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任何活动
都会使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尝试着通过拓展体育器
材资源的方法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以期达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器材;拓展;教学策略
1.挖掘生活中的废旧资源。弥补农村中学体育器材的不足 农村中学体育器材相对匮乏,制约着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如 何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 生受益,我试着从生活中挖掘资源来弥补体育器材的不足。1.1收集废纸做打“曲棍球”练习。
把废纸揉成一团用胶带粘好做成纸团,用硬扫把当做“曲棍”,仿照“曲棍球”运动进行创编。它比曲棍球运动更灵活,更便于操 作,不需要较高的技术要领,场地可用小足球场,也可用篮球场。学 生利用扫把开展传球、接球、运球、射门等一系列练习,也可开展教 学比赛,学生练习的兴趣相当浓,不仿试一试。1.2收集废矿泉水瓶做打“保龄球”游戏。
把废矿泉水瓶灌上沙土,做成“球瓶”,用实心球做“保龄球”,把跑道设置成球道,距离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每一道放置 五个矿泉水瓶。把全班分成6~8组进行练习,每击倒一只得一分,累计分的形式,得分多者小组获胜。1.3收集木砖做“赛马”“打手球”练习。
农村中的木砖到处可见,发动学生收集木砖,将木砖像拖鞋一
样穿上,配上音乐节奏,做“赛马”或”“嗒嗒舞”的舞蹈动作。也可把 木砖堆成一小门,模仿打“手球”的动作,用木砖投进小门内得分的 “打手球”练习等等,但不能有守门员,以免发生伤害事故。废旧资源的开发,不仅充实了体育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意识和锻炼 能力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以创新的思维方式组合体育器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 体育的意识。教学内容是否有兴趣,应该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考 虑,而不是凭教师本人的兴趣去选择,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思想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这些教学内容教“活”,使学生喜欢和参与这些运动项目,并达到课堂所提出的学习目标。长期以来,一些农村的体育教师由于受教学环境、场地器材的限 制、新课标思想的欠缺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教学思想,似乎形成 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跳箱”只能用于支撑跳跃教学;垫子就是用 来做仰卧起坐的。在体育教学中,总是摆脱不了传统思维的束缚,没有创新的教学意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体育 学习欲望,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现象,我尝试着把一些体育器材有 机地组合在一起,使这些没有生命的器材变得生机勃勃,让枯燥乏 味的身体锻炼变得趣味十足。下面介绍几种练习方式,仪供参考:
方式一:把“跨栏、小折叠垫、跳箱盖”组合起来。设计思路为:
钻过跨栏架,踏过跳箱盖、越过“水池”(小折叠垫)。器材的摆放
顺序由各小组自行确定,但必须是三种器材都用上,练习的方式方
法可以创新。如:放低栏架可以用双脚跳过去等。
方式二:把“高单杠、肋木、云梯、垫子”组合起来,设计思路为:
102盔圈
在高单杠上做一个秋千,通过秋千摆动(幅度要小)越到垫子上,做
一个滚翻动作,至云梯一端,吊过云梯至肋木侧爬肋木(2-3段)翻
越肋木,再由靠在肋木上的垫子滑下。练习要求:
◆顺序可打乱,但必须按规则要求去做;
◆女生可适当降低要求,如:可去掉秋千直接吊在单杠跳到垫 子上,在肋木上可直接翻越,不需要侧爬等。
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善于观察,善于去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整 合。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是体育器材的组合与利用要注重 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功能多样性为原则。虽然组合方式是 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但组合的目的是重组运动技能教法,构建 学生的欢乐天地。因此,从另一个方面i井,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 趣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体现出来的。
3.拓展体育常规器材的另类用途,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欲望 农村学校一方面是体育器材奇缺,另一方面是一些常规器材 由于受场地条件的限制又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这些都制约着农村 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有限的体育常规 器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体育欲望。我用拓展常规器材的另类用途 来达到上述目的。
3.1毽子由于在南京地区被列入女生中考项目,各个学校的毽
子数量有了保证,但在体育课上主要被用来练习单人踢,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很低。
假如在体育课中安排~些毽子游戏,效果会很佳。如:利用铅 球投掷场地进行炸“碉堡”游戏:把投掷圈做“碉堡”,投掷区做限制 区,进行攻守方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以防伤 害事故。也可利用半片篮球场做“打敌人”游戏等等。这些游戏不仅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基本掌握了踢毽 子的技巧,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3.2羽毛球运动由于受场地、天气的原因,加之在农村学校球 拍的缺乏,在体育课上很少运用。拓展的方法为:
◆在准备活动中,将羽毛球定点定距摆放成不同形状,让学生 绕球做曲线跑等各种练习,这比绕场跑几圈来的实用得多,学生的 兴趣也高涨得多。羽毛球也可以当做“接力棒”,用于各种接力比 赛;在羽毛球上系上五颜六色的彩带,同学们同时向空中抛出,就 像天女散花一样,可用于课的放松练习等等。◆把羽毛球当作投掷器材进行教学。如:看谁掷得远、掷得准(在线前3~4米远的地方放一个筐,每人掷一次,依次轮换,投中个 数多者一组获胜)。
◆把羽毛球当成板羽球进行练习。具体做法:两人各拿一个乒 乓球拍,相距数米,用羽毛球在空中对打,中间派一人拦截,甚是有 趣。羽毛球可以运用到课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且能根据不同的教材 性质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使得该器材的实用性得到体现。
3.3体操棒除了做棍棒操以外,我把武术当中的一些棍法技术 2011年9月28日 经
摘要:《纲要》指出“过渡环节既有利干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
幼儿一日生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重新关注和研究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问题。关键词:一日流程;环境;保教;教师
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是指所有生活活动和教育活动的前后部
分,比如餐前餐后的组织,课前、骺的喝水、人厕等,这些活动始终贯穿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段。
一、存在问题及现状分析
减少无谓等待,我园针对现在的状态作出了分析: 1.目前老师们在过渡环节上的处理方式一般都是 用生活环节来代替,如教学活动结束后请幼儿去小便、洗手等,幼儿始终处于等待状态,过硬地干涉了幼儿的 自主性。
2.2010年1月份刘焱教授的质量评价表给我们很 大的启示,对一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有了重新认识,在 集体活动中如何组织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如何处理教 二二师和幼儿的关系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熏 3.通过教研会、班长会等调查发现,幼儿园在一日
莹活动中存在过渡环节设计、保教结合、教师专业水平、环境创设等诸多问题。
照 根据现状分析,我们根据《纲要》和刘焱教授的质
露量评价标准,借鉴姊妹园的先进经验,充分理解了“一 日无等待、处处是教育”的理念。
二、原因分析、要因确定及对策实施
我们从各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确定主要原 因是,过渡环节设计不合理;保教结合缺乏有机整合; 环境创设有待优化;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根据主因我们还制订了相应的对策目标和措施,分析如下:
1.入园时,一声甜甜的老师好,养成了幼儿从小懂
礼貌的好习惯,餐前的讲故事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组织能力,餐前 洗手还能培养幼儿讲卫生的好习惯。餐后帮老师收餐具、区域活 动,都是一日过渡环节的有机整合。
2.我们的教师不再独自带班,而是两位老师上午共同进班,明 确各自角色定位,分工不分家,共同实践保教任务,保证班级保教 质量,达到一致有效的教育行为。
3.要充分调动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开 设了6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投放充足的材料,并让幼JLtI~,合理地利 用材料尽兴地活动。
幼儿园和家庭毕竟不一样,但是如何让幼儿在园内也轻松愉 快地生活呢?幼儿在用餐的时候我们通常让幼儿在每个区域中用 餐,可以减少干扰又可以增加情趣。如:给每一个幼儿准备一块小 餐巾,幼儿在吃完油性的食物后会很自觉地擦擦嘴、擦擦手。给幼 儿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励了幼儿用餐的主动性,促进了幼儿用餐习
惯的养成,使幼儿在自主中用餐、在愉快中享受。
在活动室里,幼儿栽培的小花、蒜苗等植物,不仅让幼儿学会 了关心植物还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在户外活动中,我们除了 给幼儿提供大行器械外,还利用废弃物自制器械,丰富了学生的户 外体育运动。
4.针对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成立园内培训组,对全园20 位老师进行调查,最后制订出三方面的策略:
(1)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尽量融合过渡环节这样就减少了一 些不必要的过渡环节。
(2)活动前有要求,活动后有总结。(3)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
三、效果检查及今后打算
通过以上对策,我们深切地感到,过渡环节的优化对很多教师 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它不仅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 变化,而且要求教师在教育中不断提高教学素质。过渡环节的组织 实质就是培养好习惯,只要坚持按照以上几点去做,过渡环节的组 织就不是难题。
参考文献:
[1]聂莲.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实验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J].当代学前教育,2008—03.
[2]陈海娜.幼儿园过渡环节的管理[J].学前课程研究,2008-09. [3]黄桐英.如何抓住细节深化幼儿园管理[J].考试周刊,2008:33.(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钢铁集团金鼎公司芙蓉幼
儿园)◆ ⋯ ● 一 ●-●-】¨◆ |l¨_● ”l¨
迁移到体操棒练习上是非常有趣的。
如:“劈棍、拔棍、盖把”等练习;也可把其当成角力棒,做推、拉、夺、拧、拨等各种二人力量对抗练习;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力,创造性拼成几种棍棒图形等。
当然,常规器材的另类用途还有很多。如:拔河绳可做“强渡大 渡河”“扶老携幼”的游戏;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三人角力、夹抛绳、跳移动绳、绳球、绳投掷、跑蛇绳、二人三足跑、踩龙尾等; 接力棒可以用作接力跑的传接器材、哑铃操的手持器材等;标枪可 以用来投掷,还可以在两根标枪之间拉上橡皮筋当作跳高架,并可 用作蛇形跑、钻“洞”跑、图形移动、跳跃等练习的道具等; 呼啦圈
——可以用作障碍物,也可以用来替代跳绳;橡皮筋—— 可以用来
替代栏杆、跳高的横杆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去积累、去拓展,从而为体育教学服务。4.结束语
4.1拓展体育器材资源,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学校体育器材严重紧缺,在体育教学中器材的使用形式又单
一化,这些都制约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4.2本文挖掘体育资源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尽
量做到“物尽其用”和“变废为宝”,为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 论参考。
4.3教师要充分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发挥体育 器材的多功能作用,让体育课充满活力,学生充满兴趣、乐趣,这就 要求我们体育老师要具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勤于实践、善于研究和总结,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真正 落实到实处。
4.4体育器材的拓展,以其变化多端的教学方法及活动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地增加了课时练习密度和容 量,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提高了学生的三维健康观,适合学生 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县晶桥中学)团圆103 做好过渡环节.提高保教质量
__
拓展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资源的教学策略 篇2
我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 全市所辖的七个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长期以来, 深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经济条件的影响, 资金紧缺无力改善体育设施, 添加购置体育器材, 改善体育运动场地都需要一些资金来源, 多数学校领导对体育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加上家长的溺爱, 造成大多数学生不爱活动, 体质状况不断下降。再加上近年来教学规模不断扩大, 班级人数多等给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 安全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何在条件艰苦, 生活困难的条件下发展学校体育活动, 把国家号召的全民健身活动落实到学校体育教学当中, 是这次调研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 课题组对我校部分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和实验调查, 查找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原因, 挖掘农村学校体育资源的优势, , 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带动和提高本地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本校高一级, 高二级和高三级12个班的538名学生。
(二) 研究的方法:
1.实验法.本校12个班发放问卷538份, 回收538份, 有效率100%。2.数理统计法, 运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3.行动调查法:对学生收集、创编和实验进行书面问卷调查。并将收集的体育游戏引入课堂, 在实践中不断分析, 反思, 调整, 探究体育游戏开展形式、途径与方法。
三、研究的过程与分析
(一) 农村中学体育课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显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 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越来越少。高中一年级喜欢体育课的比例明显高于高中二、三年级, 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高三高于高一高二。
班级人数喜欢体育课百分比不喜欢体育课百分比
高一185 115 62%33 18%
高二173 92 53%43 25%
高三180 70 39%72 40%
(二) 要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 各年级学生喜欢体育课游戏的类型, 变化形式, 丰富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
人数喜欢活动性游戏人数百分比喜欢竞技性游戏人数百分比喜欢智力性游戏人数百分比
高一185 28 15%70 38%28 15%
高二173 42 24%76 44%17 10%
高三180 59 33%104 58%11 6%
四、开发创新创编选择和实验体育游戏
(一) 现有器材的开发与利用, 如:
跳绳除了正常利用外, 还可以做绳操, 斗智拉绳, 充当各种障碍物等, 器材要得到充分利用, 尽量做到一物多用, 多物简用。利用学校有限的体育场地开展新型的体育项目, 如定向跑, 踢毽子等。利用学校附近的山地, 森林, 草地等开展越野跑, 中长跑等体育项目。例如:栏架可以来跨栏, 也可以用来作投射门等;利用实心球, 可以用来投掷, 还可以用来打保龄球等。发展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 如:武术, 秧歌等。
(二) 创编收集新游戏:
动员全校学生每人搜集或创编一个游戏。按沙包类、跳绳类、徒手类、皮筋类、滚铁环类、优选30到40个体育游戏, 并按游戏性质分类, 把优选的体育游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进行实验。对学生收集、创编和实验情况进行书面问卷调查。所以通过体育游戏的创编与运用, 丰富体育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是非常有必要的。
结论与建议
结合本地处于农村, 在教学中注重地方特色浓郁的教学资源, 将沙包、跳绳、皮筋、滚铁环等内容引入课堂教学, 形成校本课程, 体育游戏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 体育游戏教学时在游戏中将体育课目标通过娱乐, 游戏的方式来实现, 所以游戏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 要紧扣教学内容还要在体育游戏的设计和组织上要注意实效性和趣味性,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 针对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艰苦奋斗, 吃苦耐劳精神,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 激发学生成功后的喜悦感和创新精神, 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 还要在体育游戏的设计和组织上要注重实效性和趣味性,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总之,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征程中, 本校以求实创新, 倡导以科研兴校。“路漫漫其修远兮”, 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得到落实, 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为改变学校体育教学发挥积极作用。
摘要:根据我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的实际和新课改的要求, 人民的生活并不富裕, 体育发展相对落后。学校的硬件发展也不好, 很多的农村学校都还是平房, 操场就用一块闲置的空地来充当, 篮球架还是用木头自制而成的。体育教师的配备也不齐全, 大多数学校根本就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 农村家庭经济能力差, 生活艰苦, 学生的身体素质差, 开展学校体育的时间少, 如何改变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呢, 在农村体育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 充分开展适合农村学校的体育游戏, 它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实验法、数量统计法、调查法等进行分析和讨论。我们认为, 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整体相对滞后, 发展不平衡, 农村体育教学深受体育场地、器材短缺与设施匮乏等原因。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游戏资源,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孙卫华等.《中学体育与健康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2015年第5期.
拓展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资源的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中学体育;拓展训练;问题
一、中学体育教学在拓展训练内容设计上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激发想象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很多拓展训练项目都是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设计的,如“电网”、“扎筏”、“罐头鞋”等项目,没有人教你怎么做,要完成这些任务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力,挖掘你的想象潜能和创造力,发挥你的实践动手能力。拓展训练给了学生一个激发自己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一个培养自己实践动手能力的场所。
2.体会团队协作、与人合作的意义
拓展训练能让团队中每一个队员在共同的目标下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享受快乐与心酸,这种特有氛围使得每个人都敞开自己的心扉,建立起彼此的信任、理解、关爱,懂得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3.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拓展训练就像一个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的实验场。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学生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提高情绪调节和自我调控能力,保持平和心态,勇于挑战自己,战胜自己,从中塑造冷静、果断、坚忍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中学体育教学开设拓展训练内容的实施对策
1.拓展训练项目的师资建设
开始拓展训练课之前必须对师资进行培训。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掌握拓展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通过有关资料的学习,了解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和内涵。然后到社会上的拓展训练俱乐部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了解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训练过程和组织方法。在初步了解拓展训练后,应有针对性地分析中学生的特点,将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训练方法与中学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提高教师对拓展训练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科学设计拓展训练的内容奠定基础。
2.拓展训练项目内容设计
拓展训练的课程标准目标的设计思路,根据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中学体育开设拓展训练课,项目内容可以分为平地项目和游戏项目。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增强团队精神。主要以平地训练项目为主,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增设野外和水上项目。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分组在室内群体讨论,然后实施,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拓展训练课的项目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因为中学生与已在社会上工作多年的人不同,他们还不能一下适应拓展训练的精神强度,所以应该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将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部分训练内容移植来进行。拓展训练课的项目设计还要具有共同性,应达到全体受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尝试、自立互助、分享体验。
3.拓展训练项目的组织管理
(1)管理机构:拓展训练是一个以体能作为基础,综合性很强、特殊的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到中学的体育教学、心理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教育范畴,而现行中学体育管理机构都过于单一,无法胜任拓展训练的管理和教学领导工作。因此,可以根据该课程特点在体育教学部门下设置专门的拓展训练管理机构,采用一级管理体制,两者具有相互独立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安全管理:拓展项目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拓展训练中必须对安全问题引起重视。首先必要的安全保护器材不能缺少;其次项目设计时要考虑其危险因素。每个项目训练前讲清实施的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训练中还要严格监督和管理。
(3)评价管理:拓展训练的主要结果不是体能,而是精神。开设拓展训练课只是以体能活动为导引培养中学生素质的一种模式,不像其他课程一样有一个明确的评分标准。它强调学生通过训练发生素质变化,而不是通过具体的成绩衡定优劣。拓展训练课对学生的评判方式可采用证书方式,而不用成绩单。证书主要记载学生的经历和客观表现,一般不作主观评价。
4.拓展训练课的过程及要点
(1)讲解项目方法与规则。要点:要求学生“安静、聆听”,这体现着对讲话者的尊重。
(2)完成拓展训练项目。要点:严格遵守规则,这是底线。获得高峰体验,最满足、最幸福的瞬间,此时,真正认识自己,在自己身上找到自信。
(3)回顾总结。集体讨论:项目的特点(如复杂程度、时间要求)、完成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不守规则、相互抱怨)、当时处理的方法、完成项目时遇到的障碍、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完成任务等等。
归因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没认真听讲、违犯规则、个别人缺乏合作精神、解决问题时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否定出了统一的行动方案、是否很快产生了一个“领导者”,而且其它人能服从“领导”等等。
得出结论:如,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交往中,遇到相类似的问题时,要保持怎样的心态?积极解决问题还是回避问题,勇敢面对还是逃避现实,你的心态将是决定你是否获得成功的关键,积极的心态是获得成功的原动力;对人的尊重体现在哪儿?仔细的聆听、对他人意见的采纳、对“领导者”的服从、对错误的行为采取宽容、帮助的态度而不是嫌弃、抱怨,这都是对人尊重的具体表现。再如,如何理解“规则”、“团队协作、与人合作”等。这些都可以从拓展训练中真切地体会到。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拓展训练项目教学是可行的,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应用拓展训练进行教学训练学习,使学生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特别加强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新的学习领域的研究,以促进新课程目标的实施。
(4)拓展训练应用使教师的“教”适应了学生的“学”,促进了“教”与“学”的互应,为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为营建良好的师生、生生交流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建议
(1)将拓展训练课程引入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当中,内容设计要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应避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
(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平时上课情况,及时做好拓展训练内容的调整,确保每一个学生技术水平都能得到快速提高。
(3)应用拓展训练教学,教师要不断拓宽专业知识、最好定期培训,不断钻研提高教学水平。
(4)拓展训练课程的开展要持之以恒,需要一段的时间作前提和保证。
参考文献:
[1]唐建倦,贺仕刚,周琥.心理拓展训练的体育教学价值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3)
拓展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资源的教学策略 篇4
四十铺中学 姬存义
内容摘要: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对作文教学缺乏兴趣,作文素材匮乏,不能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写作,致使写人、记事、抒情,摹物、言志等多有不切合实际,内容虚假空洞;教师指导作文方法单一,教学模式陈旧,作文教学缺乏活力。为此,教师应摈弃学科本位、课程本位、课堂本位的传统意识,因地制宜,深入考察,延伸教学,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育模式,把农村资源融进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乡村的自然景观中发现习作资源,沟通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地方文化底蕴为背景,了解地方历史文化,拓宽习作天地,增强作文内涵;在感受乡俗民情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趣,从而使学生乐于写作。
关键词:农村资源 农村中学 作文教学
农村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名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字等农村文化资源。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广泛利用校外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本文单就家乡的农村资源在作文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我们的家乡陕西绥德,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千百年的农村文化,有它独特的风格,这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得天独厚的育人条件。在作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发和运用本地农村文化资源,创造性的开展活动,就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发现丰富的写作资源,感受到浓厚的农村文化,从而增强写作兴趣,提升作文素养。
一、走马观花,从乡村的自然景观中发现习作资源
绥德以农业为基础,加之现在退耕还林的国策以及当前社会天翻地覆的变革等等,习作的题材俯拾皆是。各地又有不同的自然景观,千姿百态,风格独特,美景遍地,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故乡之中,对故乡的自然景观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学生以美的熏陶,教师要把学生智慧的双眼从狭隘的课堂解放出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去寻找美、发现美,并及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笔触来表现美。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一)观自然景观之美
美莫过于自然,“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我的家乡没有高山流水的高雅之美;没有海涌浪涛的雄浑之美;没有冰雕玉砌的玲珑之美,但却有着“西北旱码头”的美誉;有着“四省通衢”的地理之美;有着“蕲王故里”、“秦汉名邦”、“西北革命摇篮”的历史之美。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是陕北文化的集中地,唢呐、秧歌、纸剪、民歌、石雕是陕北的非物质文明遗产„„各地景色千姿百态,一年四季,景色错落有致,总有写不完的美景。更有丰富多彩的农作物密布于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红枣、萝卜、玉米、小米„„它们把这片土地装扮得更加迷人秀丽。任何一样经过细心观察,皆可入文。教师只要引导学就地取材,从平常之景中发掘出美点就可写出优秀的习作。这种指导学生亲迈自然,观察自然,发现自然之美丽的方式,突破了传统作文教学奉行“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作文书为中心”的模式,它将作文教学由课堂延伸到社会,由作文书延伸到生活,由教师延伸到学生,从而改变以往农村中学作文教育的陈旧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形成有特色的作文教学风格。不但吸引了学生写作兴趣,拓展了学生写作素材,而且也让学生在发现自然之景中,受到了美的熏陶,久而久之,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了学生的作文素养。
(二)写家乡变化之快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国家惠民政策的普及,家乡面貌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昔日子黄土岭山下的土窑洞如今变成了的高墙敞院,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昔日杂草丛生的土地如今变成了一片片丰沃的良田;昔日古城低矮的土屋草棚如今变成了一幢幢高楼瓦房„„天堑变通途,家电迎进门,传统与现代接轨,旧容与新貌共存。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农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同时农村社会在发展中,由于受到许多狭隘的思想影响及对国家政策理解研究得不够透彻深入,在发展中造成了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如:过量的开采造成地表破坏,企业发展造成环境的恶化,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破坏等。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这一变化,从培养学生农村情感的角度入
手,引导学生做细微观察,抓住家乡的变化,通过今昔比较,用心体验,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作文才能与时俱进,写作题材才能永远保持新鲜;同时又将具有活力的农村资源引进作文课堂,这样极大拓展了原有狭窄的写作思路,使作文写作一下鲜活起来;也改变了以往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弊端,为学生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一个大的舞台,从而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如我曾带领学生在乡村中进行观察,并让学生给我介绍他们村庄近年来的变化,之后学生在习作中涌现出如:《我家门前的那条路》、《乡村四景》、《哭泣的无定河》、《我家小院》等优秀之作,在写作中孩子们也看到了家乡的未来和希望,萌发了浓浓的爱乡之情。
二、走街串巷,用乡村的历史文化丰富作文内容 如果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比作一轮皎洁的明月,那么各地独特的历史文化无疑是捧起这轮圆月的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经历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家乡同样有着久远的农村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神奇的神话传说,有着杰出的英雄史诗,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有着沧桑的岁月柔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语文教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素材,并形成作文的能力。教师可带领学生做这方面的资料编辑整理工作,分门别类,做专题积累,为
学生作文积累素材,并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同时学生在对这些资料整理的过程中,也可在旁边作批注或写一些心得,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寻访历史古迹,了解乡村历史
我的家乡有许多历史遗迹,它们经历了凄风苦雨冲刷,风刀霜剑的打击,在发黄的卷经中深藏着它们不平凡的故事,黄河象传颂着人民的辉煌成果,无定河诉说着两岸百姓创业艰难,刘志丹的故事把我们引进那段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韩世忠的英雄事迹又让我们一次次由衷赞叹华夏大地人杰地灵。教师可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查阅县志和走访老人,将与家乡有关的历史人物、民间遗迹及其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故事简要地记录下来,让学生不仅通过课本学习历史,也通过生活学习历史,学生头脑里储备的素材多了,知识丰富了,才能写出内容丰富的作文来,他们在寻访中所得到的这些真人真事,或神话传说,睹物思人,常常让学生们喜悦自豪,浮想联翩,萌发出创作的冲动,教师指导学生把这些素材作为事例用在作文当中,对这些英雄人物及历史事迹加以描绘,对他们的精神加以赞扬,作文内容也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
(二)采访农家老人,了解家传历史
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经历过辛酸的往昔。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修路造桥、开河平地、重建家园„„一个个凄惨的故事,一幕幕苦难的历史,催人泪下,促人奋进。让学生去问问前人的创业史和光荣史,感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之艰难,懂得祖辈“背灼炎天光,足蒸土暑热”的艰辛,激发对先辈创业的感激之情,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学生的采访下,他们是怀着无比真诚、激动的心情娓娓倾诉。学生通过采访,对家乡的历史了解的更加清楚了,对生活的体验更加深刻了。“作文如同做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质非常重要,这说到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利用学生采访到的这些事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以此来端正学生的文风,让作文凸显健康、积极、乐观、上进的主题思想。如《父亲的脊背》、《爷爷是个劳动能手》、《农家新变化》、《崛起的工业园区》等。这些作品无不凸显真善美的思想,作文的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体现出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地探索精神。
(三)走访街巷传闻,了解物象历史
家乡历史传闻实际上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夏日傍晚,暑气渐消,清风徐来,许多老人都能手握烟杆,吸上一两口烟,讲上一两个传闻故事。通过访问,学生受益匪浅。一个平淡无奇的石磨、一口老态龙钟的古井、一棵枝叶扶疏的老树、一间残垣断壁的老屋,一块锈迹斑驳的犁铧,一扇雕工精致的窗棂,一个古朴陈旧的老柜„„都深藏着一个个动人的传奇或故事,它们往往是联系村人与整个乡村历史的精神纽带,这种微妙的情感和独特的体验学生很难体会到,教师要引导学生观看这些独特的带有浓厚农村文化气息的精神产品,听听历史见证者的讲述,那么这些具体的物象在学生的心中就得变亲切熟悉,富有生命,富有情感。因而他们面对这片诗意的栖息之地时,也如同凭吊古战场一样顿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复杂感情,由此而引起的学生对生活,对人生更深刻的思索自然会诉之笔端。普通的家乡景观有了丰富的历史底蕴,有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思考,作文中的这些物象也更加逼真形象,习作也为之增色,内容更加充实,思想更加丰富,或干脆根据传闻梗概再创作一番,也是一种创新,别有风趣。
三、走进生活,从乡风民俗中激发写作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情感是人们对客观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过程,对学生而言,情感是行为的动机,它能指导学生的行为,调节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作文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思维的过程,本身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活动,中国古代有“为情造文“之说,法国文学家狄德说过,“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农村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相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节日文化之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因此学生在对乡景乡史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要真正打开作文写作的思路,要真正打动读者的心灵,教师必须先从心灵深处打动学生的情感,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让学生走进乡村,走进生活,体味生活,近一步体味乡
风之淳,感受乡俗之美,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抒发这种乡思乡情。
(一)体会风俗民情,抒发生活美感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于漪老师曾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农村文化负载着民族文化,是根之根。”千百年来积淀的农家文化,民俗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在历史的进程中它起到了支撑并构成了民族文化这座大厦的作用。我们在远观这座大厦之雄伟壮观的同时,还要近查其构造之奇异独特,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当地文化的责任。在地方文化的开发中,榆林地区的民俗文化得到了保护,绥德自古就有“五绝”,即唢呐、秧歌、纸剪、民歌、石雕。这些在历经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后,移风易俗,吐故纳新,竟然汇聚成了一种地方文化。唢呐沁脾,秧歌喜庆,民歌沁心。显示的是农人朴实而丰富的生活,吹拉弹唱,欢声笑语中传达着农人对生活的向往。更有辞旧迎新的正月,细雨纷纷的清明,粽子溢香的端午,举家团圆的中秋,便插茱萸的重阳等,孩子们自小就耳濡目染这些活动,这种农家之情,乡仪之美,节日之乐领会在他们的心里,保存在他们的记忆里,牵动着他们对故乡的情感,而且农人之间的感情,农家人的生活特点,性格品质,传统美德都体现在这些民俗风情当中,对孩子们来说,是他们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事情,他们将更加乐于在作文中去描绘这些场面,抒发情感,这样的作文将更贴近生活,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
(二)体验劳动情趣,歌颂农人品质
农村与城市相比,自由它的落后陈旧,贫穷闭塞的一面,但也有
它朴实真挚,简单丰富的一面,农村人正直厚道,善良豪爽,对于农民的后代来说,劳动的机会唾手可得,可是许多学生写劳动,只言片语,写得不生动、不实在,推本究源,是因为他们只是劳动的旁观者,往往对农村社会及农村人的这种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充耳不闻,视若无睹。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走进乡村、走进生活、体味生活,让他们投入到农村的生活中去体会农人性格品质,让他们在劳动中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一颗善于捕捉文学、捕捉语文的心灵,去寻找写作的素材。翻地、浇水、播种、收割等等农活,蕴含着许多农艺农技,也体现出农人的精神风貌,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身体力行,去领悟劳动之苦、收获之乐。除参与农活之外,还应鼓励学生去尽情体验乡间“闲趣”:捕蝴蝶、捅马蜂窝、钓鱼虾、捕泥鳅等等,然后把这些当作素材来写成习作。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就会摆脱“无米之炊”的困境,也就不会为“言之无物”而苦恼,这样不但扩大了写作范围,同时还增进了学生对劳动的兴趣与热情。作文中抒情也就有了依据,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美文。
(三)搜集农村语言,品味地方风味
劳动人民的语言是生动、优美、丰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学习这些语言。近年来农村社会开始对外交流,对外开放,农人接触了许多新的事物,劳动人们使用的语言词汇也越来越丰富了,在他们的语言中常常会出现方言与普通话交融,口语与书面语并存,俗语与俚语结合,它们经过相互接纳、吸收、融合然后变成了独特的乡村土话。这种经过时代相传的语言和外来词汇里往往反应出农村社会的发
展历史,体现出农村社会里不同类型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情感,精神品质,教师应该动员学生在生活中搜集不同类型人物的语言,观察各种人物形象,如当地人使用的语汇里有“脑畔”、“疙瘩”“圪旯”“圪痨痨里走”这些词就更符合农村的真实景致,这些具有农村风味的语汇扎根于农村,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学生平时善于观察生活,搜集农人精彩的语言,把搜集到的精彩语言摘录在练习本上;其次,把这些语言词汇和普通话中的相同意义的词汇进行比较,提高语言理解能力,仔细品味农村语言的内蕴美,去领悟语言背后所包含的独特的农村文化,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创作的才情,让作文内容弥漫着浓浓的农村情感。
(四)品味农村生活、谱写爱的旋律
日常生活也是农村习作题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探索和研究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在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及授课过程中,首先要让自己扎根于实际生活,结合日常生活,不断探索、尝试、淘汰、吸收,检验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逐渐提高自身作文教学水平,针对农村各种各样的生活景象可做专题化的写作,使作文教学更加具体,更加科学,更加有条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农村社会生活”、„„形成了一个系列的写作指导,从教学内容的延伸,到教学材料的拓宽,最后到教学方法的开放„„在研究的新课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更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相长,才能与新课程
同行。近年来农村人外出打工,造成了农村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他们往往情绪波动较大,教师可作心理辅导工作,同时指导学生扑捉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有些学生埋怨学习生活紧张,没有时间关注生活,教师可启发学生,学习生活虽然是紧张的、单调的,但如果稍稍留心,就会深深体会到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着至爱亲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观察、剖析家庭,可以窥见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全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体会家中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的一举一动,以及他们与外界发生的联系。爱是无声无息的,是无怨无悔的,只有用心去体味才能感受得到。如一位学生以前总觉得妈妈在家整天唠唠叨叨,叫人厌烦。可有一次,当她作业做完睡下时,“猛然觉得热水袋已经对我这双冰冷的脚不起任何作用了”。在“我”冷得瑟瑟发抖时,妈妈重新把热水袋装好,“使我感动不已,在内心真正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正是抓住了家庭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她真切地写出了母亲的深情,甚至母亲那唠唠叨叨的噪音也成了“我喜欢听的美妙动听的音乐”了。“问渠哪的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让学生作文里的情感像溪水一样长流不竭,必须引导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去发现亲情,品味亲情,这样才能让作文中始终荡漾着爱的涟漪。
步入新世纪,家乡更是日新月异。踏遍家乡这方热土,把美景看了,把村史明了,把农家之苦乐尝了,农村学生习作的水龙头活水便汩汩而流了,学生的习作也不再难了。这难道不是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最有效途径吗?学生在广阔的农村是生活
中可以随处找到作文资源库。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这块土地上,去发现、领悟、认识其中深厚的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去关心祖祖辈辈耕耘于这块土地上的普通人民、父老乡亲,还要和他们一起感受生命的快乐和痛苦,从中领悟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并将这一切融入自己的灵魂与血肉中,使之成为自我生命的底蕴与存在之根。这就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丰厚的精神底蕴。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P15 2001.7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P17 2001.7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
拓展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资源的教学策略 篇5
徐军亮
目前,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体育意识、物质基础、师资数量和质量,地区差异和传统习惯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在大搞体育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推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国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依然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许多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还在延续着老一套教学模式,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广大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阻碍了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限制了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如何适应新课程的改革发展要求,深化农村体育改革?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体育工作者,我们如何将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更多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意义重大!下面,就以我国目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对策。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陈旧的学校体育观念,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
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和文化差异,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以学习成绩奖惩孩子,以考取高一级学校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不参加体育活动不管不问。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分数第一”、“升学第一”。
2、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传统教学观念难以转变。
近年来,受领导观念和地方人事制度的制约,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特别是村级学校,专职教师可以说寥寥无几,好多只是配备兼职教师。这些兼职老师,体育教学只是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玩一玩,能在操场上不出伤害事故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其锻炼身体的效果可想而知。
3、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教学内容难以实施。
体育本来就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体育课受到学生的喜爱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就显示出对体育的“厌学”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越是在高年级就越明显。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体育课上,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练习任务时,总有一些学生找种种借口请假,而在
课后或课余活动时,许多请了假的学生又都活跃起来。有一些学生(特别是女生),当教师下达任务后分组进行练习时,他们却躲在一边或静坐、或闲聊,很少积极主动地来参加体育课的活动。
4、场地体育器材严重不足,限制了教学内容及体育活动的开展。
国家教委、省教委早就印发了关于中小学体育器材、设备配套标准的通知,可目前,仍有许多学校,体育器材严重短缺,不能为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身体素质,作充分保证。有些学校至今还没有田径场、蓝球场、排球场,其它器材也和学生人数极不配套,比如上篮球课,我们一般是20个同学共一个篮球,甚至是一个班只有一个篮球,这样怎能进行体育教学?农村中学可支配资金相对有限,活动场地较小,比如我们学校最多的时候有5个班一起上体育课,10亩左右的体育场上,秘密麻麻的都是学生的身影,哪里还能腾出场地开展活动。体育设施的不齐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课的开展。
5、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专业水平整体偏低,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一般都非专业出身,体育方面的许多知识都很不系统,不全面。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以及质量不高,农村中学专业体育教师太少,往往出现一个老师带多个班体育的情况,教学质量自然低。据调查大多数农村体育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停留在“灌填式”与“强制命令式”阶段,过分强调“教师中心”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比比皆是。
6、教学评价过于形式,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农村学校体育以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练习步骤都由教师设计,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角色,加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掌握评价由单纯的运动成绩和规定性的标准进行量化评价,忽视了学生的进步,显然也就谈不上有何激励性,这样不能做到综合的、公正的、客观的评价,学生从而失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思维和创造空间的主动性。
二、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差,这是“应试教育”惹的祸。
90%的农村中学都开设两节体育课,而且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都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它用。或是用于补习其他课程;开会;排练节目等。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根本无法得到保证。有部分学校的体育课被占用,主要表现在兼任体育教师的教师把体育课拿来上本科内容,最严重的就是各学期半期考试后,还有下午第三节的课外活动几乎都被其他学科占用。调查
反映:大部分学校未进行过体育理论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这样,学生的运动时间减少,而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需要一个感知理解的过程。知识的运用更需要一个较长的体育教育过程。体育课的减少,其根本原因是领导不够重视。部分老师对体育课不正确的认识,以及学校体育教育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使体育课与其他科目不具有同等地位,导致一些“主科”课占用体育课成了合情合理。
2、据观察了解,社会上很多家长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
农村学生家长文盲半文盲较多,认为体育就是“干苦力活”跟自己种田没什么不同,与自己期望的“跳农门”思想相背。由于受这种陈旧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活动课,蹦蹦跳跳、玩玩游戏,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
3、多年来,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一直只有比较笼统的指令性的体育教学目的。
衡量体育教学质量也一直是依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这种教学文件中的目的和任务对体育教学的指导意义不强,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也常常难以确定和把握体育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4、据了解,许多农村学校存在着大量不合格的兼职或代课体育教师,有的农村中学甚至就没有体育教师。
在一些偏远山区农村中学,体育课可有可无,或完全采取“放羊式”教学,学生毕业后连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也没有掌握。位于偏远山区的学校,经济条件、交通工具、通讯设施普遍较差。在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的今天,很少有大学毕业生愿意到山区任教,这就导致山区体育教师缺乏。
5、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体育教师难以组织教学。
由于一个班级部分人受过体育教育而另一部分人未受过体育教育,因此他(她)们的素质不一样,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也不一样,照顾前者而容易使后者对体育产生消极、厌倦情绪;照顾后者,又易使前者产生对新知识追求的失望心情,影响其积极性,因此体育教师难以组织教学,内容的安排很难统筹兼顾,两全其美。
6、学校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体育器材的匮乏,严重制约农村中学体育工作胜利开展。通过调查表明:大部分山区中小学体育运动场面积都很小,其中大部分是不能使用的坑洼地,60%以上的农村学校没有其他基础设施,体育器材仅限于乒乓球和篮球。在拥有的体育设施中,许多是劣质产品,尤其是在偏远山区,体育器材特少,这些器材中还有部分不能使用。经费的不足同时使学校体育设施不能得到补充,破损器材不能及时维修,给学校体育
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留下严重的事故隐患,导致一些农村学校出现伤害事故。因此,7、体育课不受重视,导致体育课变质。
体育课是技能课,在学生、家长、学校的心目中都不受什么重视,导致农村体育教师自身也觉得低人一等,觉得体育课上得好与坏没有什么区别,有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混日子的想法。很多年轻的体育教师出来工作没几年就有了这种想法。
三、解决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影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通过认真分析产生各种问题的根源,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我认为,要切实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应该在以下方面狠下功夫:
1、首先是转变学校体育教育观念。
农村学校领导者要更新陈旧观念,不以应试教育的标尺来衡量学生,而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舍得在体育设施上加大投入的力度。同时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在有关部门的协同下,引导学校,教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正确认识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体育课“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领导要把体育工作放在手心,抓在手上。每学期都要制定工作计划,严格控制其他课占用体育课,切实为开展正常有序的体育教学创造条件,形成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
(1)教学模式化变个性化。
新的体育教学观念要求体育教师应树立特色意识,形成教学个性,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在深入钻研体育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例如在篮球的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可针对学生喜欢球星和喜欢看比赛的心理,讲解篮球投篮的发展史及单手肩上投篮在比赛中的重要性。教师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
(2)教学应重过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注意揭示动作技术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技术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形成正确技术动作的能力及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如教师在初三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单元按课题“什么是助跑、起跳、过竿”,“过竿的要素”、“如何练习过竿的动作”、“你的同伴的过竿动作如何”等相互有关联的问题,放在6个课时的单元中进行教学。在实地验证和讨论中使学生找到练习的方向。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1)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系统化的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和进修制度,定期对中学体育教师特别是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中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使体育教师培训工作走向规范化。动员、鼓励体育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任教,不断充实体育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
(2)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市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在岗体育教师应认识到自己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因此体育教师要严于律己,做好学生的榜样,认真备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学校领导及社会有关部门要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适当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4)我们广大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就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5)叶圣陶先生在《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这样写道:“凡是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劝诫学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我认为这句话道出了“为人师表”的深刻含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3、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
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应课内外结合,校内校外配合,共同实现之,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于奏效。(1)信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动力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信任并施以关注和爱的情感,使他们得到重视,即使各方面条件比较差,信心不足也能得到全面发展。a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气可鼓不可泄,鼓气,就是激励,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一旦发现他们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自信心。学生经常受到鼓励、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对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促进其学习。b接近他们,沟通思想。师生心理相容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一有高度的自信心,便会形成一种进攻性、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就会喜欢学习,就会对体课课感兴趣。
(2)利用教材本身引发学生的兴趣。
a教材的趣味性。教师要充分地选好教材,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地区季节特点等来选择一些娱乐性、趣味性强、竞争性激烈,受学生欢迎的内容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立定跳远活动中,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跳圈活动,学生就会感到今天上的新的内容,会感到非常新鲜和好奇,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等等。b教材的实效性。一个好的体育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体育活动中项目很多,涉及的场地、器材、设备等方面的问题也很多。农村中学学生非常喜欢游戏,所以游戏应该是我们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游戏式体育来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根据不同的游戏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来全面地发展学生。通过活动和游戏去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比空洞的说教,枯燥的文字、抽象的理论更有教育实效。体育教学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气候特点,学生实际,选择一些锻炼身体行之有效的内容, 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条件,同样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3)充分发挥教学的艺术性来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a学生喜欢看老师做动作,特别是青年教师干净利落的示范,往往使学生产生羡慕的心理,对所学的动作跃跃欲试。教师讲课的语言精练、生动形象或幽默有趣,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动作的兴趣。b根据教材的性质,灵活地运用各种练习方法。如学生在上篮球课时已经掌握了一些篮球基本技术,这时可让学生进行球类游戏,半场竞赛等均由学生自己来定。除此还可利用竞赛、表演、测验等方法,也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看录相、电影、观摩比赛等,提高学生对各项运动的兴趣。通过电视、录像、VCD等媒体向学生开设欣赏课,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了感官的愉悦,把情感和体育情感直接沟通,使其情操受到陶冶。我们教研组就利用了学校新置的空中课堂,让七年级学生先观看了第九套广播操,让学生中的佼佼者先学,利用学生教学生,老师进行辅导的方法,取得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原来懒洋洋的广播操一去不复返了,学生动作标准得到了大幅度提高。(4)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从关心和热爱学生的立场出发,建立融洽的、真诚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既能分担学生的忧愁,又能分享学生的快乐,此时教师以真挚的爱,改善师生关系,消除隔阂,学生才能推心置腹,把心理活动展现在教师面前。教师针对性的施教,容易产生教学共振,情感共鸣,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目标一致,默契配合,调谐共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条件。
4、利用自然环境,扩大活动空间。
场地和器材对于体育教学,就好比一位家庭主妇离不开柴米油盐一般,进行体育教学,场
地首要条件。有些教材内容,能在校内进行的,就安排在校内,校内不具备教学条件的,就安排在校外。
(1)在校内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物,做自然地形跑。如:沿着花坛跑、绕树慢跑、台阶两脚交换跳、跑楼梯、沿墙根慢跑、纵跳摸高、靠墙手倒立,对墙投掷、绕过障碍等。这种方法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学生情绪很高,运动量易于掌握和调整,组织队形不易混乱、活泼自然,灵活而不忙乱。
(2)许多农村学校面前的现实情况:活动场地小,不规范,体育器材少等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基本需要。这样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尽量在场地问题上多想办法。如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农村学校有自然资源的优势,我们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条件,有计划的组织教学:如利用乡间公路或小道,根据教学内容和运动量,改变路线组织越野跑;利用周围的小山组织蹬山、爬山等教学;利用小河的石块投掷手榴弹、铅球等教学。这样做,既解决了场地器材短缺 问题,也完成了教学任务,更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农村学校相对于城市学校体育设施落后,但拥有丰富的自然环境,体育教学场所空白地比较开阔,因此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的环境优势,就有可能推动整个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
5、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体育教师必须进行专业化发展。
所谓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指体育教师个人成为体育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1)学校要重视政策充分肯定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教师专业职务晋升中规定教师在近二年的教学工作中必须有一次被评为教学质量优秀否则不予申报高一级专业职务。学校坚持每学年对教师进行一次教学质量考核制度对于教学质量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些有效的政策,一而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给子充分的肯定;另也对广大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给子了积极的鼓励。(2)有计划地开展各类体育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校建立教改立项制度,每年都提供专门的体育教改立项基金专款专用鼓励和奖励教师通过参与教改活动提高教学水平。教研室坚持每一周开展一次教学法研究活动指定一名教师进行主讲从技术动作的示范、到教法组织、教学难点以及易产生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等都进行详细地讲解然后再进行讨论和练习。通过教法研究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钻研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对这些做法应总结经验继续坚持务求实效。
(3)积极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加强体育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每学期坚持教学期中检查组织校级专家对体育课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教研室坚持每学期的听看课制度对每位教师的课都进行一次同行评价;组织学生对体育课任课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意见反馈;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领导定期听课对教学质量进行抽检。根据多方而的综合评价意见对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进行奖励,对教学质量不高的教师和不称职的教师进行课时数的调整,少安排课时或不安排上课,增加了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自觉意识和竞争意识。
6、改革体育教学评价方法,全面准确的评价学生。
体育成绩考核应从教育评价出发,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更要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程度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都能从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与新的动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例如实施等级制教学评价,即将百分制启用A优秀(90~80)B,良好(75~89),C(中等60~74)和D(尚需努力60分以下)四个档次。实践中,各项目的评价只对学生公布等级的档次,而不直接公布具体分数。实施等级制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分散的精确度变得模糊,淡化分数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消除分数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进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阶段,体育教学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特别是农村学校。其实农村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体育资源,虽然很多方面比不上经济发达地区,但是农村的体育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有利的优势。开发生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从而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水平。今后,我们一定会更努力地去工作,立足农村,把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刺。
参考文献
1、李祥主编《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樊临虎主编《体育教学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年版
3、毛振明主编《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毛振明主编《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拓展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资源的教学策略 篇6
我校体育组在体育教学改革中, 在原有的体育选项教学基础上, 引入了拓展运动教学, 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和良好的体育心理素质及各种非技术性的能力, 并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一、农村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理论依据
1. 引入拓展训练有益于提高中学体育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 从根本上讲, 是在人的固有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生理条件”的基础上, 开发和促进人的“心理发展”, 并赋予人的“心理内容”和提升人“发展水平”的工作与活动, 是一种具有开发性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道德教育和人的整体发展水准教育。拓展训练采用实际操作的体验式学习, 注重挖掘人的潜能和创造力, 所设置的课程内容的新颖性、活动过程的刺激性、教学条件的特殊性以及对学生生理、心理、智力、合作等全方位的挑战性, 决定了它既有一般体育课程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共性化功能, 更有培养人的适应自然、挑战极限、战胜自我、同舟共济的生存生活技能和开拓发展素质的特殊功能。拓展训练可启发想像力与创造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人的心理、智慧和体力形成一定的甚至是严峻的考验, 自身的潜能也被充分挖掘出来, 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当代青年学生由于缺乏困难的考验, 意志相对比较薄弱, 一旦遭受挫折, 往往意志消沉, 甚至一蹶不振, 开展拓展训练会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从而迸发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强大力量。
2. 引入拓展训练符合新的《全日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
新《课程标准》突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并将体育课的性质定位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 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 增强学生体质, 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开发学生智力。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陶冶情操, 发展学生的个性, 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它的引入将纠正以往只重视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思想品德教育而忽略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教育的缺陷, 很好地弥补旧的体育课程体系在改善学生心理素质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不足。
二、农村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分析
1. 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拓展运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创设各种情景, 让学员亲身参与体验, 交流总结, 从而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实现超越自我, 战胜自我, 锻炼团队精神的目的。而中学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拓展运动中的综合素质也就是中学体育所追求的, 两者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2. 场地器材的便利性
拓展训练开展的便利性有助于它进入高中体育课程体系。拓展训练除了要有训练教师做指导外, 关键是要具有活动空间和活动器材。而拓展训练所需要的器材成本较低, 有些项目所需器材完全可以自制, 如“信任背摔”所需要的背摔台, “缅甸桥”所需要的轮胎、木板等都可以自制。有许多项目不需要器材如“好邻居”、“猜变化”、“交换名字”、“数字传递”等。即便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高中, 无法开展像“断桥”、“空中单杠”、“云梯”等对器材有严格要求的项目, 也能因陋就简, 选择一些器材要求简单的项目进行训练, 让学生体验拓展训练给心理素质带来的变化。
3. 有利于发挥农村户外条件的优势
在农村高中, 操场、器材等方面都不能和城市里的学校相比, 然而, 农村有山、有水、有着城市所不具备的大自然, 让学生去爬山不会比枯燥的“跑圈”运动量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到干净的河里游泳, 听到的笑声或许是最爽朗的。在田野里、村道上, 学生可以进行越野跑, 也可以在田埂上练习直线跑, 这比在操场上现成的跑道上能激发学生的乐趣。当然, 教师在进行这些活动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 有利于发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特色的一些体育项目, 如登山、耍空竹、抄竿、踢毽子、滚铁环、踩高跷、摔跤、抛绣球等传统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 都是我们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取之不尽的素材。农村中学体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本地的民族特色和乡土人情, 将那些具有体育功能的民族项目引入体育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开展拓展训练, 既弘扬了当地的优良文化传统, 又可以充实体育校本课程的内容。
三、农村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拓展练习
1. 让拓展训练融入体育课堂教学过程
许多简单、便于操作的拓展游戏可以直接安排到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去, 使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有机地结合。用拓展训练的内容、手段,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 改进当前体育教学单一的、枯燥的组织形式, 使体育课更加生动、有魅力。
2. 开设拓展训练选修课程
拓展训练如果实施户外体验式训练课程, 课程时间从1~2天至6~7天不等, 学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利用周末在高年级开设拓展训练户外体验式训练课, 可根据需要灵活调配, 合理安排课时与教学内容, 使拓展训练以较为完整的形式进入高中体育课程体系, 丰富课程资源。
3. 开展各类拓展项目挑战赛
体育竞赛既可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增加体育课程内容, 又可以促进人们对体育项目的了解与参与, 学校可有目的地举办一些拓展项目挑战赛, 促进拓展项目在校园的开展, 增进交流与友谊。
4. 建立拓展训练队, 开展课内外拓展训练活动
这有利于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促进校内外体育交流与合作, 使校内外拓展活动更加有序、安全。
四、引入拓展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 强调安全意识, 搞好安全措施
拓展训练要把安全保障作为训练第一项重要责任, 并时刻保持警觉, 以专业的手段保证每一个细节的绝对安全可靠。拓展运动很多项目对学生的心理上有较大的挑战性, 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特别是在一些需要蒙眼的项目中如“盲人走路”、“盲人摸号”等, 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训练时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注重每个细节, 对学生讲清规则、要求, 加强安全措施。
2. 注重师资队伍的训练
拓展训练活动中, 组织者要求具备较高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体育运动学知识, 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应变、引导和预见能力, 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拓展运动活动教学方法灵活, 组织形式多样, 特别是通过体验培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术 (专业、智慧、交际) 技能, 还要有良好的人格 (个性、动机) 。因此, 在开始拓展训练课程之前必须对师资进行训练。
3. 拓展训练的引入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 篇7
现行中学体育课程,存在很多问题,如体育课程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忽视学生兴趣以及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体育观念还停留在以前传统教育阶段,竞技体育观、以身体为主的教育观影响力还比较大,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课程的教学实施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运动为中心。
要改变以上局面,将拓展训练引入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很好的办法。
拓展训练是对体能要求比较高,对综合性素质要求很强的课程,其内容涉及到中学体育教学、学生管理、心理教学等方面。但是现行中学体育教育相关机构比较单一,不能满足拓展训练的教学要求。因此,体育教育相关部门应当设置专门的拓展训练管理部门。此外,因为一些拓展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在实施教学中必须强调安全问题,强化安全意识。每个项目实施前要说明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实施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实施中还要特别注意教师的严格监督。中学开设拓展训练课只是以体能活动为引导,是培养中学生全面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不需要一个明确的评分标准,它强调学生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操作使其发生素质变化,不需要通过具体的成绩评定好差。
拓展训练的课程标准目标的设计思路,应根据中学体育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以前在中学体育教育中没有拓展训练课程,教师无经验可循。所以,中学体育在开设拓展训练新课程之前,应充分考虑相关硬件配置、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师资配备等,才能保证开设后能够顺利地进行教学。另外,相关人员可以利用一些校内外资源。规模比较小的学校,可以利用学校周边的资源,如农村、公园、广场等地。所需设备除了购买以外,其他的都可以发掘校内自然资源,并进行优化组合,整合资源。还有,在拓展训练课的项目设计上,要具有针对性。因为中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他們不能在一次拓展活动中就形成相应的精神强度和心理素质。教师在准备实施课程之前,应充分了解和分析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将社会上开展的拓展训练部分内容移植过来,取长补短,形成适合中学生的项目。
专业化的师资是实施拓展课的最基本保证。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体育教师,应当具备拓展训练课设计能力和具体组织实施能力。由于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目前在中学里很多体育教师都没有经历过拓展训练,对拓展训练的概念、形式、内容一无所知,甚至不知拓展训练为何物。因此,在开始拓展训练课之前,相关管理部门和机构应组织教师到专门的拓展训练中心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培训中,教师除了要掌握拓展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了解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和内涵、内容、项目、设计、实施步骤、注意事项等。参加过培训之后,自己要找机会或者由学校组织到社会上的拓展训练俱乐部进行亲身经历和实地学习,这样才能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游刃有余。另外,在拓展训练教学实施之前,教师还要做个细心人,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体差异性区别对待,将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模式引入中学体育课堂中,并进行优化整合,这样才能与中学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利于中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
课后要针对问题进行结果分析。在实施中学生没认真听讲、违犯规则、个别人缺乏合作精神;解决问题时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自己是否定出了统一的行动方案、是否很快产生了一个“领导者”,而且其它人能服从这个“领导者”等。要通过得出结论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你要保持怎样的心态,采取怎样的措施?你是勇敢面对还是逃避现实,积极解决问题还是回避问题,你的心态将是决定你是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拓展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资源的教学策略】推荐阅读: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策略12-22
农村中学健康教学体育06-16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08-29
新课程下的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07-17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管见12-2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拓展农村文化阵地08-13
教学-农村中学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11-22
浅谈顺口溜在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09-24
拓展训练体育教学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