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中的拓展创新

2024-10-16

体育教育中的拓展创新(通用12篇)

体育教育中的拓展创新 篇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认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必须通过人的自主活动来实现。传统的教学理论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的容器, 重视的是教师的怎么教, 而对学生的如何学则很少论及, 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承受者, 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拓展创新意识, 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地表现自己、发展自己, 以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向“智能开发”方面拓展

学生智能开发的程度如何, 取决于学生的活动方式、活动水平和活动内容。

现代心理学提供的材料表明, 一个人知识、机能越丰富, 其神经细胞产生的突触也就越多, 神经传导的速度也就越快。体育创新教育要突出本学科的特点, 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最近发展区”。

1. 挖掘学生的脑潜能

人类的创造活动需要左、右脑的协同配合, “全脑型人”是新世纪人才的希望所在。但是有关资料却表明, 人类被开发的程度只占15%左右, 而未被开发的主要部分集中在右脑领域。美国著名科学家斯佩里等学者发现大脑两半球对身体的运动和感觉是“交叉控制”的, 即左脑控制右侧肢体的运动和感觉, 右脑控制左侧肢体的运动和感觉。据此特点, 体育教学要有意识地改变学生以右手练习为主的运动形式, 增加学生左侧肢体的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 改变学生左侧肢体的运动幅度和用力方法等, 以促使学生左侧机体潜能和右脑潜能开发。

2. 发展学生的脑思维

人脑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人脑物质体的形成仅是它的第一次诞生, 人脑的成熟与发展还要靠与外界环境的互动过程, 这样才能使其体积增大、突触增多, 变得更聪明, 更富有创造性。体育教学不能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 通过顺藤摸瓜的方式而得出既定结论, 而是充分利用体育的多学科知识特点, 进行巧妙地设疑、布疑、激疑、质疑, 让学生产生出“心求通而不能, 口欲言而未得”的心理状态, 从而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如让学生思考弧线球、飘球、旋转球的力学原理;如让学生分析跨越式、剪式、俯卧式、背跃式等跳高姿势的运动轨迹的优劣点等, 让学生在思维中获得学习上的正迁移, 从而促使学生由体育感知认识上升到体育理性认识。

二、向“主体参与”方面拓展

现代教学论认为, 课堂教学即包含着由教材知识结构向学生认知结构的转化, 同时也包含着学生认知能力向智能能力的转化, 而且这种质的转化需要在学生的主体参与下才能实现。体育教学要采用多种手段, 以促使学生主体参与学习。

1.“管”“导”结合, 体现成效

任何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必须在一定的时空限制内, 按照严格的教学组织程序进行, 如果没有一个有序的组织纪律做保障, 主体性、创造性都是不切实际的。目前, 我国多数学校每个班的学生人数有60人左右, 他们在兴趣、爱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如果体育教学缺少对学生强有力的“管”与“导”, 将体育课上成“休闲”课、“自流式”学习课, 那么就会有一部分学生是在应付差事甚至扰乱教学秩序, 所谓的学生自主参与也只能是流于形式而已。

2.“教”“学”有序, 相得益彰

传统教育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采用满堂灌的形势, 而对学生学习效果很少论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者, 教师应该选择相应的方法和手段, 大胆地运用体育知识、技能进行创新拓展, 让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 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趣, 也可以让教学相得益彰。

三、向“生活实用”方面拓展

体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其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又服务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因此, 体育教学要克服“竞技体育”观念的束缚, 面对现实和面对学生未来的需要。

1. 与“生产劳动”接轨

体育学习的过程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过程。体育教学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 拓展体育教学资源, 与人类的生产劳动相接轨, 如可将“攀爬”“搬运”“负重运输”等常见的生产劳动内容引进课堂, 既强壮筋骨、磨炼意志, 又为学生将来从事生产劳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与“保健救护”串联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通过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 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尽管现代社会科技发达, 人们生活富裕, 但有些天灾人祸事件在所难免。因此, 体育教学要与人们的保健救护知识相串联, 如在体育教学中穿插一些“紧急安全救护”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可以提高人们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本领。如在体育教学中穿插一些“预防性运动处方”和“治疗性运动处方”的制订与使用原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可以提高人类与现代“文明病”抗争的本领等等。

学校体育活动多为群体性活动, 许多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实质上就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体育教学要尽量多些拓展创新, 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展智能, 训练思维, 积极参与, 从而让学生通过体育这个窗口去认识生活, 认识社会, 使学生的气质、心理、智力、能力、需要、动机、情感等均能得到健康发展, 从而为学生将来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体育教育中的拓展创新 篇2

【摘要】拓展训练理念融入体育教学.以使教学目标多元化,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能动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内外相统一;改进学习评价模式,提高了学生自信心。【关键词】扩展训练;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创新

拓展训练本质上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式学习,也是终身教育活动的一项新时尚。我国高校开展拓展训练正处在多模式发展阶段,其中作为独立课程开课是发展的主流。拓展训练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参与的个人或集体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解决困难的自信心、与他人沟通以及领导团队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对个人的人际信任,社会适应能力有正迁移的作用;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发掘潜能等方面的人格素质;提高体育参与意识以及能动性。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单调、师生交流阻隔等诸多问题。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情况,将拓展训练理念引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完善人格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观念应折射出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与指导思想相映衬的新颖教学方法。而在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以“运动技术”学习为中心,注重传统体育课程的“三基”,片面追求体育教学负荷强度来增强学生体质等传统教学观念哺1。另外,高校体育教学也多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普遍采用传习式、填鸭式、灌输式等单一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观念的陈旧和教学方法的单一滞后制约了高校体育改革的纵深发展。

1.2体育教学项目设置不够丰富和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由于体育场馆、设施器材建设或师资力量存在不足。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普遍以提高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球类项目以及武术、健美操等为主。对一些趣味性强、群众基础广的体育项目和传统体育项目并没有进行合理设置,造成大学生在选修体育项目方面存在局限性,迫使部分大学生选修自己不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而造成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整体不高。

1.3体育场地设施的缺失和滞后

据调查高校在体育建设方面投入经费不足,普遍存在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缺失、滞后等现象。在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开发上不够完善,对管理现代化的体育设施缺乏必要的知识、意识和经验,造成许多体育场地设施缺乏必要的维护,质量有不断下降趋势。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观念和态度正在从以前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以及追求个性化方向转变,他们会根据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情况选择体育课项目,所以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选修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另外,高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情况也制约着体育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与实施。1.4课程评价体系不尽科学合理

据了解,我国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依然沿袭着传统的单一化考核模式,主要包括考勤、技能考核和体育理论知识考核三方面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体育理论知识考核也仅仅流于一种形式。因此,学生的体育考核成绩往往只由考勤和技能考核成绩决定。这种传统考核模式过分注重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等方面的评价,造成了学生体育成绩差异性较大的不利现象,影响了部分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拓展训练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

2.1制定多元化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以技术传授为重点,以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情况为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目标存在单一性和局限性。而拓展训练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它既关注参与者的即时感受、精神、态度等主观意识,又关注参与者的心理感受与经验的获取。将拓展训练目标的多元化理念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从描述性层面提升到程序性层面,把对学生技能的单纯传授扩展为对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社会协作能力以及对自己认知等方面的培养上,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2.2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体育教学中师生交流主要以教师的单方面交流为主,学生很少能参与到其中,造成课堂氛围比较消极、沉闷。而拓展训练强调的是团队成员的互相沟通,给参与者提供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让参与者体会到在一个团队中与人和谐交流、愉快合作的益处。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个体的创造活力,丰富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合作的机会,使学生由“要我学”的被动接受转变成“我要学”的主动提高状态,而教师只作为引导者参与到教学中,协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2.3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以人为本”是拓展训练的理念之一,它以参与者为主体,有针对性的安排拓展训练内容和组织形式,让参与者体验到主角的感觉。同样,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体系完整性的同时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开放性和现代性。在教学过程中避免教师因大学生体育基础与能力不同在情感态度上存有偏见,而应以全部学生为授课主体,创造出丰富而有效的“动态统一体”,激励学生的学习斗志,调动学生进行体育学习、锻炼的能动性。

2.4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课内外相统一

高校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灌输式”等封闭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构建拓展训练式的教学模式,把拓展训练的理念或一些拓展训练如游戏、障碍跑、跳跃等简易项目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将游戏、娱乐、学习锻炼集一体,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娱乐中获得感悟,得到锻炼。另外,高校的体育教师应重视文化认同,将教学课程设置分层,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学生的体育需求。再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教学情境的设置,使教学情境不再局限于校内课堂,而是扩展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实现课堂内外的统一,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2.5改进学习评价模式,提高学生自信心

拓展训练是自评、互评和教练评定三者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拓展训练考核不仅仅看结果,更多的是关注过程,是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体。这种拓展训练评价体系,它可以考虑到学生的起点水平、参与意识、锻炼程度以及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情况等各方面因素。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借鉴这种评价模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3.结语

综上所述,拓展训练是一项集体育运动、娱乐休闲和教育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功能。将拓展训练理念融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可行性。首先,它可以增强体育课程的实效性和趣味性,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内涵,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发展是一个良好补充。其次,有利于高校学生运动潜能的挖掘和创造力的培养。再者,对培养高校大学生团队意识、合作沟通、心理素质、自信心、积极能动性以及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美术教学中的视野拓展与思维创新 篇3

关键词:美术;教学;视野拓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40-01

概括之,美术教学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美术作品的自我鉴赏能力,独具匠心的自我表现能力,外物外形的生动展示能力,多角度的思维创新能力”,而最终的学习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美术教学素养,综合运用到自我的视野拓展和思维创新当中”,通过自我的美术创新,去体现美术素养中的一种或者集中表现,通过不同角度去有效提升。

一、美术来源于身边,来源于生活,从生活找素材,从多角度进行思维发散

在美术教材中,有一类美术作品,提升的是学生对于自身生活的观察能力,也是对于自己周围生活的细节观察,用来作为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同时根据美术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去通过思维拓展进行教学发散和能力提升。

1、美好节日发现美,提升审美靠感情——转移表现靠立体

美术首先重在观察,观察就是源于生活当中。教材中有一个“我们的节日”的主题美术教学,基本内容包含我们周围的节日表现,通过我们的画笔在画纸上表现,而这种平面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立体的做工方式进行表现。

像这种美术教学的内容就是表现我们日常的生活,像过年的拜年活动,人们走街串户的热闹,孩子们放鞭炮的兴高采烈,节日的载歌载舞,都是我们需要表达的图画内容,然而这种画作是平面的,表现的就是孩子们的观察和表现能力。根据这种教学目标,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立体手工的方式去表现和达成这种目标,同样是一种能力的表现,但是美术的却是不一样,可以用各种碎步去进行粘贴,可以用鸡蛋壳去进行压碎表现,也可以通过立体剪纸的方式去粘贴组合。

2、故事内容的立体塑造,动手动脑的完美结合——塑造表现形象美

美术表现的内容,除了平面之外,更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立体表现能力,这种表现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美术画作之外,更需要做到手工的惊醒制作,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在课堂中相对缺乏。

例如关于静物写生部分的美术教学,我们除了一般的自然写生和素描之外,还可以利用橡皮泥和一般的黄泥等进行泥塑的制作,这种立体或者来源于自然的物体,不仅仅可以通过立体的透视效果及明暗关系进行表现,更可以通过现实的物体进行立体的塑造,我们目标就是表现生活的现实美,可以有效提升能力。

二、拓展美术教学片段,将片段有效链接,形成美术叙述性故事

对于美术作品的思维性表达,往往在课堂中是一个片段,或者一幅画面,或者是一个表现角度,例如像课本中一个个编排的“关于微观世界的部分”,关于“自然界的观察部分”,关于“形状的组合”以及“动物的绘画表现”和“我国传统文化“等,都是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除了这样一课表现外,能否将其进行综合性的表现,是我们教学的一个创新点。

1、美术故事综合性表现和叙述——有效展现与表达

根据上面我们叙述的故事片段,我们将其进行有效的贯穿,就是将“微观、动物、自然”等各种因素有效的绘画,形成连环故事画的性质,这样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拓展其想象能力,表现其有效的故事性。

例如我们将自然放入到动物的世界中,让动物在世界中去进行故事演绎,同时加入微观的想象,我们完全可以将“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通过美术作品的方式表现出来。在三种不同的天气下(自然界),三只小猪选用不同的材料(微观)盖房子,产生三种不同的结果,演绎绘画不同的故事内容。

2、美术与品德的相互结合与表达

我们考虑带美术作品一定有其社会意义,美术作品的表现不仅仅是针对自身的,更是针对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美术素养,更是一种道德上的塑造与净化。

例如在对“废旧物品“等的美术利用中,我们可以去发现其实用价值。“我自己的设计,奇思妙想”等,就可以利用废旧的易拉罐或者饮料瓶做成“书架、笔筒、小盒子、沙漏”等,强调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做帮助者和引导者,让学生亲身体会美术“观察——想象——发现——创造”的过程,掌握手工的基本手法和步骤,同时融合了基本的美术理论,包含了多种手工操作技能、技巧和原则,既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创意和设计”,又能夯实美术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且易激发兴趣,可谓“手脑并用,有益有趣,融汇思想,表达自我,塑造情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美术课内和教学内容看做是一个例子,像节日的气氛表现,就是可以参照生活去表现,抒发真实的情感和感悟,除了一般的美术画作表现,也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手工作品进行表现。

此外,像学生们一般的手工作品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立体剪纸或者泥塑的方式去进行表现,这就是“同一主题多角度”的思维创新,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叙述性的方式,将美术作品串联成一个个故事,提升孩子们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用眼睛感受美丽,以美丽浸润心灵,用心灵提升意识,将意识融于实践”,初中美术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寻找,手脑并用体会,投之自我感情,传达审美目标”。

参考文献

[1] 聂鸿立 张磊.美术教学全程[M].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15-30.

[2] Michael Parks迈克帕克斯.美术教学指南[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22-45

[3] 单小勇.美术教学与研究[J].山东美术出版社.2012:12-23

体育教育中的拓展创新 篇4

一、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格局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空间的现实依据

(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人类的思想向新的领域拓展,使得各类文化的表达有着更广泛的载体。而网络的开放性也严重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学习接受过程中的权威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信息的多元性与不确定性导致了大学生们在行为选择上显得无所适从,自主判断与选择的难度增加。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有效发挥的现实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功能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促进学生专业精神、求实态度、科学方法形成的基础作用,通过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引导与激励,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作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手段、方式、途径、模式,也必须随着社会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拓展教育发展空间,创造性地运用社会学、系统学和未来学等学科的知识,将当代科技伦理、网络伦理、环境伦理、竞争伦理融入到预测教育和超前教育中,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能够做到思想领先,预警扶正,防范于未然。

(三)市场经济大潮奔涌与价值观念急剧转变带来的深远影响

大学生从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由于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冲击,他们容易陷于文化传承断裂、信仰权威缺失、理想主义消亡的迷茫中。同时,大学生特别注重以社会、市场竞争的规范、价值来塑造自己,从而形成积极上进、锐意进取的行为与唯我唯利的思想动机的强烈反差。这样,就从客观上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培养模式、教育手段,建构教育创新格局,拓展教育发展空间,以提高大学生自身抵御外界冲击的能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持久影响的主动权。

(四)九五后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的群体性变化

九五后大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模式代替了以往学生单一的思维模式,思维方式呈现动态、曲线型和非线型。在行为上他们既尊从传统道德,又吸收西方许多道德观念,既有对传统道德的基本肯定,又有对传统道德的某些反叛,这从客观上要求高校应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格局,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空间,从增强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入手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操作性强的引导和帮助。

(五)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诸种问题显现出的弊端与后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往的教育形式与教学方法不完善,缺乏从知、情、意、行的角度去深入把握大学生的内心状况,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空洞、强迫等消极体验。同时,由于大学教育教学的时间特点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们交流少,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需要和权利,导致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缺乏正确的把握。而班主任和辅导员比较注重对学生群体进行道德行为的规范性约束,日常生活中单独与学生交流思想的时间也有限,因此造成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

二、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格局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空间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方向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与发展必须首先坚持的方针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开拓创新是新时期加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民族进步、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只有在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上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不断拓展教育发展的空间,才能从容应对网络信息化和理论思潮多元化的带来的严峻挑战。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格局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空间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大学生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为教育切入点,深入挖掘和推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经验,采取寓教育于活动中的方法、疏导的方法、双向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大学生内心的需要,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

(三)坚持全面性原则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格局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空间必须充分整合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人员等主体资源,探索和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衔接、全方位配合的立体式思想政治教育格局。要积极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全面优化,从理论创新、理念创新入手,加强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系统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

(四)坚持统筹兼顾原则

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统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建和拓展立体型、多渠道、全方位、广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空间。统筹好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两个维度,既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同时也要不断创新与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域和范围,引导学生走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成长道路。同时,统筹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双向互动,推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合力育人格局的形成,从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空间。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空间构建与拓展的现实方案

在新形势下高校只有努力构建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空间,方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富有特色和实效。

(一)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创新格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现代教育中的创新理论,通过变换理论分析视角与层面,得出新的结论,努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空间,以形成立体的教育创新格局,具体来讲包括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空间、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创新空间和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的创新空间。

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空间方面,教育工作者应着重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生产、加工、组合。即可以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新理论进行细化理解并拓展其内涵,用前人没有使用过的资料来提出并论证理论观点,使其更有说服力;可以将其他学科的一些新理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要,通过学科渗透与科际组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还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叙述方式或表现形态进行重构,将深邃的道理通俗化,将教育理论形态转化为教育艺术形态,将学术言语有效地转化为生活话语。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传播的创新空间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传递、扩散与分享现代教育新理论的若干环节及过程所构成的系统,对教育传播方式、教育传播途径、教育传播技术进行大胆创新。

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用的创新空间方面我们可以在传统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应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开发理论重点,培养大学生掌握信息沟通、矛盾缓解、情调调节的各种技能,使他们逐步具备思想政治教育新理论所指向的精神世界与道德境界。而考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际应用的创新程度要以教育过程与应用结果的统一来作为基本的衡量要素,要把受教育者创造性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及其行为后效作为衡量教育工作成败的黄金标准。

(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种活动结合的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的变化,努力探索与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科研活动、社团活动的活动形式、实施手段与现实方案。特别是在培养大学生政治观和道德观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实践活动,应注重多途径、新途径、好途径。在这方面,应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重要作用,不断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依托。

(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贯通于学校的一切教学课程与教育形式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单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在学校的一切教学课程与教育形式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均可以以多种形式融合贯通于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过程中,从而拓宽与延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空间。

(四)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传播载体

思想政治理论传播新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传输、增效、互动和检测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注重传统载体的现代化,对其不断地更新,另一方面也要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大学生时尚流行的最新趋势积极寻求新载体,以新的思路、新的内容和形式、新的技术装备搭建起服务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思想、行为导向的平台,从而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空间。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打造“校园手机教育平台”,通过手机报、飞信、微信或视频等方式,将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信息发送给大学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通过手机通讯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短信或手机上网的方式查阅、接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信息;同时,学生一有困难,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通过手机发布出来。这样无疑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丰富教育形式:制作数字化的德育教材开展视频点播;制作隐含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网络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受到教育;利用聊天室进行网上辩论和谈心;利用电子邮箱进行网上咨询和问答;利用BBS传播有价值的思想;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鼓励学生用写博客、发帖子的形式发表见解;开展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如网上有奖知识问答、专题学习,把现实生活中学校、学院、班级的活动映射到网络上去,以此建立相对应的网络集体。

(五)大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文化资源的交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文化资源的交融能够为教育者实施教育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教学素材,从而大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红色、古色、绿色教育资源,拓展和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空间。红色、古色、绿色教育资源是集精神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于一体的生动教材,表征着中国历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性成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适时将这些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宝贵财富的社会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富有特色的实体性现实版教材,从而建立一个教育内容、手段和载体由虚变实、由隐形变为显性、由枯燥变为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5

拓展训练通常对于所在的场地、器械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实际上,学校对于这部分投入的经费相当有限,由于资金不足或者是场地限制,导致攀岩、射箭、射击训练、山地车越野等诸如此类的训练运动项目不得不放弃开设,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只能将一些较低层次的训练项目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来,训练项目实质上就是所谓的游戏,根本难以发挥其实际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很难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二)缺少专业的师资队伍

现阶段,很多高校专门进行拓展训练的教师在没有接受过专业课程培训的情况下就进行拓展训练的教学工作,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较低,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拓展训练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顺利进行。长期起来,专业化师资队伍的的欠缺成为制约拓展训练课程在体育教学中有序进行的关键性因素。

(三)教学课程设计不够合理

不同院校对于拓展训练内容的认识的程度和层次各不相同,每个学校建立了符合本校特点的独立体系,侧重点不同,这就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没有统一、系统化的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导致教学工作在实际开展中遇到一定的瓶颈,不利于拓展训练的进一步宣传、推广和应用,直接影响了拓展训练对体育教学中实际效果的发挥。

(四)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体育教育中的拓展创新 篇6

【关键词】拓展训练 大学生体育教育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8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05-01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对大学体育教学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要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充分应用拓展训练。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有效的培训学生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对拓展训练的了解与认知。

一、拓展训练概述

1.拓展训练的内涵。拓展训练最早是英国为了提高战士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拓展训练逐渐被应用在现代教学之中。这是一种体验式教学理论,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相关训练,通过个人体验,提高团队成员的核心凝聚能力,提高其互相配合、沟通以及交流等能力,通过经验的总结、不断的发现不足、改进不足,最终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根本目的。

2.拓展训练的表现形式。在拓展训练应用范围逐渐广泛的过程中,其发展形势也越来越多,例如,爬山、蹦极、探险以及郊游等,无论通过何种形势展现出来的拓展训练都是人们的一种集体意识的表现,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参与者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1.拓展训练可以有效的拓展大学生体育教学的相关内容。在大学教学中,拓展训练可以有针对的对个别体育项目进行深化与拓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开展适当的拓展训练,选择的拓展训练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要根据教学计划不断完善与优化拓展内容,这样可以达到拓展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2.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拓展训练是一种具有集体性的共同参与活动。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锻炼提高学生的核心凝聚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

3.拓展训练可以丰富大学体育教学的模式。拓展训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开展,不同的体育教学项目可以开展不同的拓展训练项目。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丰富的体育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学生的满足感与喜悦感,还可以有效的缓解学生的压力。

三、大学体育教育中拓展训练的发展趋势探究

1.拓展训练与体育课堂的有效融合。拓展训练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是现阶段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二者的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体育教学水平与层次。在大学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发展方向进行教学计划的设置,在进行拓展训练课程设置中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与针对性。例如,在进行田径训练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增强定向越野等,学生通过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合作能力。在进行拓展训练与体育课程教学融合的过程中,高校要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会在根本上提高大学体育拓展训练的整体效果与质量。

2.通过必修课中的方式引入拓展训练。拓展训练的方式与手段与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有着一定的契合点。因此可以通过必修课的方式进行拓展训练的引入。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拓展训练的认知与理解,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同时,拓展训练可以有效的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可以有效的提高核心凝聚能力,因此在市场竞争下,拓展训练在企业员工培训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可以将其作为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必修课程,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3.通过社团等方式开展拓展训练。在社团中引进拓展训练可以提供大学生的体育意识,通过社团活动的方式开展拓展训练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渗透素质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一个良好的全民运动氛围;同时通过大学社团的方式进行拓展训练还可以纠正学生对运动会以及体育活动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能的错误观点,提高学生对团结合作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的认识。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认知与理解,还可以有利于学生养成一个健身、运动的观念。

四、结束语

拓展训练是一种对参与性与精神体验较为重视的项目,在大学体育中运用拓展训练可以有效的丰富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大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实践的摸索与探究不断总结研究,将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与现代体育融合。社团活动以及必修课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拓展训练,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巍峰,魏延.拓展训练对大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及其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17):175.

[2]宣宁.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发展趋势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 (16):120, 157.

体育教育中的拓展创新 篇7

1.1 终极关怀彰显“以人为本”理念

源于哲学智慧的终极关怀,是人类超越现实、突破自我进而抵达和谐境界的理想化追求。它关注万象世界,引领现实幸福,反观生命过程,互动本体客体,经人们通过向往、叩问并树立终极目标等方式,点燃起理想世界不灭的灯塔,以便净化灵魂和升格本真,摆正在现实中不断前行的航向。其“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目标。这种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利于人们提升真善美的生命境界、营建澄净的精神家园。

1.2 大学英语人文教育需要终极关怀

现代教育模式下的大学人文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文素养宽厚、实践技能高超,且具有开创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大学英语教育属于具有教化作用的需有求知者参与的综合互动艺术,通过终极关怀实现全面发展的举措是践行大学人文教育与英语素质教育理念的实际体现。

2 视界拓展

“康佳镜面彩电,美丽尽舒展。”媒体广告给予我们视界新概念。多维的视界指的是某事件在相对独立的有形或无形的立体化平台中刚好能被特定群体观察到的时空界面。它是静的观察视角,也是活的互动平台。

2.1 人文教育终极关怀利于建构人类精神家园

作为“精神皈依寓所”、“伦理复活甘霖”和“德行拯救天使”的终极关怀,能够营造出“真、善、美”的和谐氛围,为求知若渴的人们洒下片片暖心动情的绿荫。

2.2 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极需视界拓展

象牙塔内澄明的精神滋养,不能没有洁净视界的深度挖掘和广度扩展。不过,市场经济笼罩下的很多思维和行为,影响到大学精神殿堂里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好似不再鲜活,作为求知的个体也变得不那么蓬勃向上;部分高校教育的“死性锁链”,“批量生产”出的是大量的“废品”、“次品”,致使不少学生根本不具备参与社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由此,教育工作者要瞄准职场人才需求,踊跃拓展教育视界,勇于探索创新航道,积极引介终极关怀模式,以人文素养内涵提升为根的,大力践行素质教育。

3 创新航道

3.1 知性课堂寓教于乐

知性课堂需要涵纳终极关怀的创新元素。知性课堂融入了教师更多心力,能将常规教学变得神奇且颇具生机活力,能凝发诸多潜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升增技能,也会培育其良好的自主学习风气,指引教师和学子摆正教与学中不断前行的航向。对于大学英语教育而言,要注意把趣味英语互动有效纳入英语氛围的营造和人文主题教育中,力求课堂形式和教学内容的统一,以此扩增英语课堂环节延展的时效性、渗透力。

3.2 刚柔并济拨云见日

大学英语教育要和资格证书应考挂钩。过级率和考证率属于硬性刚性指标,而教学方法则需要活变思维指导学生应时备考。如CET-4、CET-6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等,一定要纳入到常规课堂教学中来。死板僵化授课,只会使学生兴趣全无,昏昏欲睡。教师应科学高效把握考试动向,及时为学生减压鼓劲,使其明了“万考不离其宗”,助其冲破迷雾,不可因社会职场压力大而心神慌乱。

3.3 人性关怀春风化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大学英语教育属于综合性人文和实际应用技能教育,以无与伦比的心志衡定和细致入微的神思密布,来施行国家素质教育理念,是每个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终极关怀渗透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我们提倡终身教育,其实提倡的也是终身的关怀性教育。大学英语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具体环节,在讲求“真、善、美”的同时,也更多地将触角伸向服务一体化与人性化内涵上来。

4 结语

源于人的存在的有限性而又企盼无限的超越性本质的终极关怀,是人类超越有限追求无限以达到永恒的一种精神渴望。毋庸置疑,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具有综合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作为人文学科的大学英语教育,则需要融入更多体现“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的有效元素,以对个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辐射性效应。本文通过推介大学英语教育人文视界拓展的三种航道创新思维与运行途径,力主以博远厚实的风格,引领大学英语教师将英语课上得生动而充满人情滋味,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引发学生们进行自主性学习英语营造出不错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王道俊,扈中平.教育学原理[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4.

[2]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1.

[3]陆剑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

[4]周德昌,陈汉才,王建军.中国教育史纲[M].2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

体育教育中的拓展创新 篇8

一、培训以兴趣为主,做快乐教学,提升校外教育的学习性作用

校外教育场所要从单纯的技能培训转变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培养,主要是学员兴趣培养、专业启蒙,再通过相应的训练,掌握技能,为今后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区分学校教育和专业训练,学校教育是系统性地教授孩子科学文化知识,校外教育是孩子在行为、人格、价值等方面的养成与培养。教学中不免乏味,这就需要挖掘教学本身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中,轻松娱乐,着重训练,强调思维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创新活动载体,打造教育品牌,提升校外教育场所的实践性作用

活动是校外教育场所的灵魂,是其职能体现的重要形式,学校受其资源的限制和授课形式的限制,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自身的学习兴趣受到压抑。而校外教育正是打破了这种局限,让学习变得随心所欲。为了历练提高,可以创作情景剧、童话剧、相声、小品、原创音乐舞蹈等,赋予学生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完美结合。为了培养兴趣,可以举办快乐书法、户外写生、摄影旅游、才艺展示、科普展览等,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准自己的兴趣爱好。

三、拓展教育广度,共享教育资源,提升校外教育的社会性作用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今教育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校外教育基本等同于社会教育,因为它是青少年儿童实践教育的重要场所,是社会大学校的浓缩和精华。有效的校外教育可以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对社会有进一步的认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体育教育中的拓展创新 篇9

一、知行合一,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落细到实践活动中

广泛开展政治学习和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应以学习践行党的重要会议精神为载体,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为切入点,广泛开展政治学习和实践活动,如通过主题班会、党的知识竞赛、公益活动等形式,组织、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会议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高度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员发展、党员政治学习、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特色党日团日活动等学生党务工作。抓好“青马工程”,上好党课、团课,为党培育可靠接班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效性[1]。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根据新时期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积极探索新时期网络背景下使用现代媒体手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如开通思想政治教育及宣传工作的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学院及相关部门领导、全体辅导员密切关注网络舆情,积极传播正能量,适时地教育和引导学生。

挖掘地方和学校历史资源与发展成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部等有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与信念、形势政策教育。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活动;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自强模范等为学生作主题报告。建设优秀校园文化成果,全面实现环境育人、过程育人和全员育人。

二、教书育人,围绕学风建设推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运用激励机制,促成优良学风建设。全面落实奖学金制度,激励、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促成优良学习风气。在学生中开展以争创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党员、优秀班集体、文明宿舍等为主要内容的学风建设活动,促进优良的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

设立“刻苦学习”青春榜样类型,培养探索精神,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广泛开展学习竞赛、科技作品竞赛、专业能力大赛等,引导、督促学生崇尚科学精神,刻苦学习,熟练技能,积蓄力量,为服务社会、报效国家打好知识和技术基础。

通过就业指导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学生对经济社会形势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三、文化引领,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改革和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2]。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倡导“健康、活泼、高雅、时尚”的校园主流文化,结合专业优势广泛开展精品多、特色鲜、品牌强的学生活动。以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运动会和体育节、文艺晚会等活动为载体,关注青年文化热点,用活动营造氛围,用校园文化感染熏陶青年;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利用各种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增强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做到了主题活动月月有、精品活动周周有、校园活动天天有。通过举办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占领学生业余生活的主阵地,培养广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文化情趣。

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推行大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制度,以经典特色活动为载体,狠抓素质教育。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文化素养教育。组织各类报告会、讲座、专业技能大赛等,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广泛发动、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积极开展假期社会实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院内外举办的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为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性,提倡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一个特长。通过积极引导与细心指导,促进学生文体艺术活动的蓬勃开展,丰富文化生活,增强综合素质。

四、温暖传递,借贫困生资助平台深入开展感恩教育

高校要努力完善“奖、贷、助、补、减”助学体系,做好助学济困工作,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通过为贫困生办理入学绿色通道手续,评定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定学校奖学金,认定贫困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发放各类奖学金,落实大学生平安互助、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等,让贫困大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拓展学生资助渠道,做好校内外勤工助学工作,积极争取社会资助。通过校友奖学金、企业奖学金等的评定和发放,让学生了解未来职业,体验企业社会责任等,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社会。正确认识社会收入分配中的问题,积极面对家庭实际,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报答社会。

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引导,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引导,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将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融入日常资助管理工作中,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优良品质[3]。资助工作不仅是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要通过落实有关政策体现党和国家对当代大学生的关爱,使其刻苦学习、乐观生活。

五、榜样示范,用学生骨干的力量影响广大学生

通过挖掘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树立学生心中的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发挥榜样的模范引领作用,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促使学生努力成长;通过树立道德模范、学习标兵、技能行家、爱心使者,形成人人崇尚美德、处处践行美德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个人成长和奉献社会的能力。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指导。发挥学生社团、学生组织、学生干部作用,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组织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教育活动。使学生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在党员发展中,应坚持思想入党和组织入党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工作和考察工作相结合、日常表现和工作成效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培养途径。通过设置工作岗位,在工作中锻炼和提高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优秀学生的事迹在教育影响全体学生的过程中,更有说服力和带动性。由此,也可拓展至杰出校友、行业领军人物等对在校学生的影响。学校可开展校友报告会,建设知名人物事迹展览馆等,为学生树立可以企及的榜样,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

六、服务育人,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拓展思想教育渠道

服务育人是全员育人的重要体现。学校公寓管理应围绕制度管理精细化、内务整理标准化、氛围营造社会化、思想教育常态化、活动开展主题化、服务学生亲情化的“六化建设”,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渗透企业精神。以公寓文化建设为依托,开展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学生活动。学校要立足学生素质教育和养成教育,不失时机地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与渗透。开展“公寓文化节”“新生公寓内务美化大赛”等品牌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开辟新路,为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拓宽渠道。

加强心理咨询,为广大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治疗、危机干预等多项功能为一体学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心理委员制度,形成“宿舍—班级—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学校”的四级危机干预体系,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通过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困扰。

还有,通过后勤保障、政策咨询、环境美化等服务,为学生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学生所能接触到的方方面面,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充分体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4]。

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乃是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是“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应该根据形势发展和学生特点,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拓展教育渠道、优化教育途径。尤其要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性要求,在实践中教育和引导学生,做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摘要:针对互联网时代学生的特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贴学生实际,紧密结合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努力拓展实践育人新渠道,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顺利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创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姚祥燕.试论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价值[J].教育教学论坛,2014(9):220-221.

[2]胡乔木,周瑞云.试论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当代继续教育,2015(1):76-78.

[3]温永慧,杨世谷.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探析[J].工会论坛,2013(3):141-143.

体育教育中的拓展创新 篇10

1、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育

1.1、拓展训练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拓展训练走进学校致力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符合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时代需要和趋势。拓展训练对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的影响。据调查,在参与拓展训练课程教学实验的学生中,有98%的人表示参加活动增强了团队精神,有95%的同学增强了自信心,有98%的同学增强了心理调节能力。拓展训练以“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中以“独善”为主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并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综合素质。

1.2、拓展训练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延续

拓展训练是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改革。拓展训练打破了体育课长期以来封闭的教育形式,拓展训练将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拓展了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拓展训练的项目贴近生活,形式上灵活,方法上多样,把趣味性与人文体育资源融入到现代体育课中,体现了体育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拓展训练对推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深化改革将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3、拓展训练是高校教学模式的新尝试

拓展训练的教育模式是一种新的、动态的教育模式。它既是教学理念的更新,也是教育手段的更新,其新颖的培训理念和灵活的项目设计,是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补充,是高校体教学发展的新方向。拓展训练主要采用体验式学习模式,以学生体验为基础,紧紧抓住人类学习习惯的要害,以各种方式模拟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让学生去亲身感受,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拓展训练中教师由单向传导的教学过程转为师生共同合作来引导、启发学生获得知识和受教育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发展个性,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当前高校引入拓展训练的误区

2.1、认为拓展训练可以取代体育课

拓展训练确实尤其独特的优势,但是过于夸大了拓展训练培训教育形式,认为组织形式和内容更新颖的拓展训练可以取代学校体育课程,是不合适的。夸大其功能容易导致拓展训练在实施过程中的定位出现了偏差,给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因素。虽然拓展训练的一些先进培训理念和培训项目可以引入到学校体育的教学过程中,但拓展训练不能取代学校体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在教学中两者只有很好的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照搬培训公司的拓展项目

拓展训练是体育功能的社会化,最早进行拓展训练的主要是企业作为员工培训的一个方式。由于社会商业拓展培训的巨大成功,加之拓展训练独特的魅力,伴随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拓展训练逐渐引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的拓展训练课依赖拓展培训界的资源条件,照搬培训公司的素质拓展项目。没有根据学生实际身心特点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改造和创编,没有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和学校体育教学规律进行充分融合。

3、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实施对策

3.1、拓展训练的引入模式

3.1.1、融入体育课堂教学。

简单、便于操作的拓展游戏可直接安排到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可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一些情景,使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有机地结合,用拓展训练的内容、手段,改进当前体育教学单一的、枯燥的组织形式。

3.1.2、开设拓展训练选修课程。

高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设拓展训练选修课程,合理安排课时与教学内容,使得拓展训练以较为完整的形式进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有利于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拓展训练当中。

3.1.3、建立拓展训练社团。

建立体育拓展训练社团,开展课内外、校内外拓展训练活动有助于拓展训练融入高校学校体育,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力量和场地设施开展拓展训练活动。

3.2、拓展训练的师资建设

专业化的师资是拓展训练课能真正达到目的的保证。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拓展训练课设计的能力和具体实施教学的能力,且做到身体力行。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掌握拓展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通过有关资料的学习,了解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和内涵。然后到社会上的拓展训练俱乐部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了解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训练过程和组织方法。

3.3、拓展训练的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是拓展训练进入高校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拓展项目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拓展训练中必须对安全问题引起重视。进行拓展训练必须有一套科学的、万无一失的安全保护系统,从而为训练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忠俊.成都高校“拓展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2008.

体育教育中的拓展创新 篇11

关键词:素质拓展;高职;社会适应能力;合作意识;体验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4-0025-03

收稿日期:2015-01-26

作者简介:余夭贵(1982-),女,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信息管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管理教育教学、德育教育。(广东 江门/529000)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对高职要求越来越高,仅仅拥有健康的体魄已不足以满足日益激烈的竞争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优良的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的品质更加重要。特别是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近些年来已在各行各业中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高职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培养模式与社会的人才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其课程设置侧重于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因而致使一些毕业生走入社会,不能很快地适应企业的运作,加上自身心理素质的薄弱,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拓展训练以其新颖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采用活动体验—反思—感动—分享—总结应用的新颖流程,通过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达到改善心境、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和熔炼团队的目的,逐渐被学生所接受。它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能力、提高心理素质等智力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体验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

一、素质拓展训练的起源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兼具体能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它以运动为依托,以培训为方式,以感悟为目的。它与传统的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相比,少了一些说教和灌输,多了一些运动中的体验和感悟。拓展训练能使青少年学生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极大增强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因此,这种培训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体验社会教育、形成正确的人际、情感和社会性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

素质拓展训练是传统拓展训练的一种演变,以其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也由海员扩展到军人、工商业团体及学生;范围也由英国发展到世界各地;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训练、生存训练扩大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

1995年拓展训练由香港传入内地,目前福建、上海、广东等地的户外拓展发展极快,这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早在几年前都已建立专业的拓展训练基地。很多城市已经将此训练的理念灌输到各个行业管理培训体系中。

二、素质拓展训练在高职学校的运用

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都在体育课程或其他课程的教学普卡中引入了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但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则是把它运用于学生干部培训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附下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自我意识,磨练意志,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艰苦创新的精神,让他们在团体协作中找到准确的自我定位,审视自己,并且学会与人保持健康良好的交往与沟通。

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团队建设了解拓展训练的特点、作用、熟悉成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信任背摔培养团队内部的互相信任以及增强学生挑战自我的勇气 盲人方阵感受人与人之间自我保护与沟通合作 击鼓颠球培养学生团体配合的意识,提高与人协作的能力(续上表)

培训内容培训目标沟通造桥体会有效沟通、时间管理、冲突管理和资源管理的技巧 突破雷阵培养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学会你逆向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攻城计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勇气 、自我形象等自我概念 七巧板培养学生 团体配合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以及与人协作的能力孤岛求援了解时间管理 、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资源管理的

三、素质拓展训练在高职学校中的作用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将大部分的课程安排在户外,精心设置了一系列新颖、刺激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去体会、去解决问题,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让他们的心理受到挑战,思想得到启发,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发现、醒悟,对个人、团队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1.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

拓展训练不仅仅是身体和肉体上的训练,活动的目标更注重于参与者的心理素质提升, 拓展训练活动所采用的活动方式更有计划性和针对性,这些都是学校体育教学中无法体现和给予学生的,因此,把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到学生工作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工作效果和质量,而且不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会让学生受益匪浅,促进高职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团队建设破冰仪式是由古代航海前的出航仪式演变、发展而来,队名、队训、队歌反映了本队的精神,队长则是带领团队扬帆远航,在未知征途中乘风破浪的精神领袖。破冰过程中我们要认识拓展训练,分成小组;小组成员自我介绍,选举小组队长,确定队名、队徽队训、队歌,热身游戏。以特殊的形式在新环境中相互认识与了解团队成员;初步形成热烈的团队氛围;了解训练计划、安全纪律及注意事项。

2.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长的娇惯、纵容,容易养成任性、孤立、自私、没有爱心等不良习惯。通过参加拓展训练能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意义,了解同伴间相互的关爱和信任对彼此潜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拓展训练能让团队中每一个队员在共同的目标下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享受快乐与辛酸,这种特有的氛围使得每个人都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建立起彼此的信任、理解、关爱,懂得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例如:信任背摔讲求的是团队的凝聚力,除了要克服自身的心理恐惧之外,更强调的是团队中各个成员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又如盲人方阵这个项目要求十几个人在规定的时间里把一捆杂乱无章的绳子拉成一个正方形,并且所有的人要平均分配在四条边上,整个过程所有的学员都被蒙上眼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与大家进行沟通,倾听别人的想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终团队意见要达成一致来完成任务。项目进行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间不断进行交流,怎样在嘈杂的环境中让同伴清楚地知道你的想法,怎么说服同伴采纳你的意见,这将是对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最大的考验。在活动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良好的沟通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团队是非常重要的。

3.发掘学生的潜能

在德国纳粹集中营挣扎活下来的富朗克说:人的最大自由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选择自己的行动,也可以说是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方法。这句话概括了他在狱中为克服压力而学会的方法,一个人如果能从困难的状况中正确地选择自己的态度就能挣扎地生存下去。然而,在拓展训练中有很多看起来很危险,使参与者感觉到压力的项目活动,这绝不是单纯了为了追求惊险刺激,而是通过适当的计划和充分的指导去挑战自我的心理。采取面对困难的正确态度和设想,好的结果可以让人体验到“良性压力”,从而信心倍增。就像成功参加过骑马、滑雪、攀岩等具有一定危险系数活动的人,在活动后都能体验到强烈的自信和成就感。在拓展训练中通过团队的合作和帮助,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危险之后,体验到的是从起初的不自信到达成目标的喜悦而转化来的强烈的成就感,能培养学生学会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自信去面对生活中的事物和困难。

4.克服心理惰性,启发更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素质拓展训练中的很多项目都是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而设计的。例如罐头鞋、扎筏、电网、雷阵等等,学生没有在书本上学到过这样的知识,没有人教,要完成这些任务只能靠自己,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挖掘自己的想象力,发挥自己的协调力、创造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很多学生参加完雷阵这个项目后体会最多的是: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大胆想象,勇敢地去尝试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四、总结与建议

1.总结

素质拓展训练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训练项目,经历心理挑战的锻炼,自己教育自己,它就像一个安全的、充满真诚并附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学生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提高情绪调节和自我调控能力,保持平和心态,勇于挑战自己,战胜自己。从中塑造冷静、果断、坚韧不拔的良好品质,因此,这种培训方式是实现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体验社会教育、形成正确的人际、情感和社会性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

实践性课程对学生的帮助和启发较大,有些项目完成后,通过语言、肢体、表情等外在行为,折射出学生心理上发生的积极变化,不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都得到明显增强。为了使学生能够在高职得到有效的锻炼与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在高职普及。高职不但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场所,也是学生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的舞台。在高等教育这一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阶段,采取这种有效的活动方式,可以发挥学校在学生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锻造学生永不服输、敢于面对挑战的品质和团结合作、勇往直前的团队精神。

2.建议

开展拓展训练,教学内容要循序渐进。一般来说,适合学校拓展训练的的项目基本上分为三类:以个人挑战为主的项目;个人挑战和团队配合相结合的项目;团队协作为主的项目。从难易程度上可以将拓展训练课程分为5个层次。层次一:传统的理论学习部分,可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层次二:较低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在团队的支持下,以个人挑战为主的项目;层次三:较低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以团队挑战为主;层次四:较高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在团队的共同参与下,以激发个人潜能,挑战与战胜困难的项目,尤其是对个体心理冲击力较大的项目;层次五:较高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团队接受挑战。

各个学校和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特点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但在实施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没有安全保障的风险项目绝对杜绝实施。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常会丽,于海涛.“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

[3]王捷二.拓展训练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02).

[4]王长权,高林,李笋南.论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的价值[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03).

[5]宁井铭.我校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和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体育教育中的拓展创新 篇12

一、拓展训练概述

拓展训练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展的训练学习方式, 是保证学生团队协作和学生自主独立的教学模式[1]。主要目的是将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训练有一定挑战性的课程, 使学生可以和自然环境充分接触, 将学生之间组成优异的团队, 使用典型的活动、场景对学生进行体育竞赛。在大学体育教学中, 使用拓展训练进行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接受合理科学的生存教学, 培养大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拓展训练属于体验式培训, 在学生充分参与的基础上得出个人的体会, 同时通过体育教师的指导, 学生之间互相合作, 对自己不正确的方式进行反思, 体育教学中使用拓展训练进行教学可以将学生的惰性克服, 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 使学生遇到问题可以迅速解决, 改善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 使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团体合作。

二、大学体育课堂中引入拓展训练的意义

(一) 与课程改革要求相符合

我国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突出, 对课程资源科学、合理的利用开发是建设科学课程的核心环节。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开放式教学方式要分析体育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将学生的自练、自学能力提高。拓展训练可以将户外运动与体育教学科学融合, 使学校中体育教学和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将拓展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不仅将传统体育教学方式打破, 还完善和丰富了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方式, 和当代体育改革趋势相符合。

(二) 与学生个性特点相符合

当前大学生个性独立、自主, 思维活跃, 用于挑战自我, 好奇于新鲜事物, 在体育课堂中不满足于体育教师所传授的简单的、一般的体育技能和知识。拓展性训练将将一定挑战性的运动以户外运动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 并且拓展训练的方式多样, 形式比较灵活, 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活动中, 在体育运动中享受快乐, 从而获取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的知识[2]。

三、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 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大学体育和中学体育相比, 存在着不同之处, 大学体育中引入拓展训练时要和社会体育相接轨, 让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逐渐融入到社会体育教学中。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大多是以俱乐部或者社团的形式进行。虽然每个学校的俱乐部和体育社团都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和《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一致。当前我国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体育课程有游泳、球类、田径、体育舞蹈以及武术等。大学体育引入拓展训练是将社会体育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紧密融合的重要纽带, 可以保证学生从学校体育教育稳定的向社会体育教学过渡。

(二) 教学内容的安排

多年来, 传统大学体育理论教育始终在体育教学中占有核心位置, 大学体育教育重视学生技能特长和运动爱好, 可促进终身体育教育有效形成。但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过多的将重点放在传授学生体育技术、方法知识和技巧等, 忽视学生全面素质。根据我院拓展训练课程特征可以将体育课程分为原野课程、场地课程以及极地课程等, 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我们可以将体育课程分为解压课程、创新课程、团队课程、沟通课程以及激励课程等[3]。

在安排体育课堂教学时, 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场地安排选择具备操作性的场地项目进行教学。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可以培养学生开朗性格、积极行为以及规范团队的行为的创新课程、团队课程以及激励课程等。

(三) 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发展

我国最初将拓展训练引入至大学体育教学的是北京大学, 于2002年率先引入, 自此之后, 拓展训练真正的融入到了大学体育教学中。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我国大部分高校都使用不同的形式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了拓展训练, 并且得到学生的认可。但是拓展训练引入至体育教学中还属于新型体育教学方式, 还需要各高校不断引入使拓展训练在我国体育教学中普遍使用。

结语

总而言之, 将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是当前体育教学中的核心教学理念, 拓展训练应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良好效果, 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的毅力得到良好磨练,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拓展训练应用在体育教学中有良好效果还包括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的教学内涵和观点是一致的, 可以帮助学生良好发展, 为终身体育做好准备。

摘要:拓展性训练在大学体育中属于发展和探索传统教学的新型模式, 其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和当前大学生的特点、个性相符合,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使用拓展训练可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拓展训练的概念、大学体育课堂中引入拓展训练的意义以及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适合我国大学体育发展的新途径, 以供参考。

关键词:拓展训练,大学体育教学,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顾问.发展角度下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4, 10:152-154.

[2]乔慧.浅论素质拓展训练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学理论, 2010, 19:279-280.

[3]陈翔.从职业能力需求的角度看“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J].运动, 2010, 11:103-104+17.

上一篇:发热疾病下一篇:教师如何成为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