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2024-08-24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共12篇)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篇1

安全问题很广泛很复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领域都可能出现,当前很多报道都显示在体育教学中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体育教学,给学生和家长都带来伤害,还可能引发各种经济纠纷,影响学校声誉以及所有课程的教学。为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安全教育十分重要和迫切。

1体育教学中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

在体育教学中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1.教师方面的原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没有站在学生角度关注安全问题,通常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体质和体育技能训练,对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没有过多要求和重视,加之, 学校不够重视体育课,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也很随意,对学生要求也不严谨,导致学生未能全面掌握运动技巧,进而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2.学生方面的原因。如学生着装不符合要求,在体育运动中受限制,进而引发安全事故; 又如学生自控力不足,在竞技性体育活动中情绪失控跟同学发生冲突,进而引发安全事故等。3.教学环境方面的原因。 主要就是指体育教学器材的安全性,一些学校由于经费或是不重视的问题,很少对体育器材进行保养和维修,导致使用器材时出现安全事故,如篮球框的保养维修不到位,使得学生在扣篮时摔跤。此外,气候问题也容易引发体育安全事故, 如冬季训练容易感冒、夏天过度训练导致中暑等。

2体育教学中常见的安全事故

体育教学中常见的安全事故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运动猝死。就是指运动中或是运动过后六个小时(也有一小时的说法)内出现的非创伤性死亡,很多运动猝死都跟运动者的心脏疾病有关,在长跑运动中出现较多。2.意外受伤。意外受伤通常跟学生体质、教学器材、教学秩序等因素有关,如在运动中出现的关节扭伤、肌肉韧带拉伤、受到直接暴力导致骨折或是脑震荡等。3.运动性疾病。主要是运动过量或运动方式错误导致的疾病,如运动性晕厥(在运动时有全身发软、双眼发黑、昏厥等症状)、过敏休克(在运动时身上出现荨麻疹、喉头出现障碍等,较为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心脏骤停)、腹痛(主要是运动前准备不充分或是吃喝太多造成内脏官能紊乱)等。这些运动性疾病是可以避免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引起重视并做好充分准备[1]。

3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3.1端正工作态度,强化教学责任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工作的控制者和组织者,有责任和义务传授安全知识与技能给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确保学生的安全,为此,必须要端正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强化他们的责任心。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学校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并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责任和义务下达给体育教师,进而让体育教师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安全及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将安全及安全教育作为体育教学中的自觉行为。 (2)体育教师要注重挖掘体育教学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教师要自觉学习,多了解体育教学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深入剖析各项体育运动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对于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教师要自我反思、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做好预防措施,避免下次再发生同样的安全事故。

3.2强化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

学校应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及安全教育,借助课堂教学、开展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展开全面性的安全教育宣传, 让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都能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进而有效减少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事故。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在体育教学内容中融入安全知识教育,如重视学生运动技巧的正确训练、教会学生基本的安全预防措施以及损伤处理方法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2)教学形式方面。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有机结合,在室内教学时通过班级授课、开展讲座、展开培训等方式给学生灌输安全知识与技能,然后引导学生将安全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室外体育运动中,如体育技能训练、体育技能比赛等。但教学需要强调比赛和训练中的“友谊”,避免学生产生偏激情况。(3)教学力量方面。主要是指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如给体育教师提供培训和深造的机会, 全面提升他们的安全知识与技能;聘请专业性较强、经验丰富的人才,在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安全方面的教学或是讲座, 让学校的体育教师吸收经验。

3.3提供良好设施,注重体育安全

学校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运动设施,确保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安全。篮球场和田径场是每个学校都必备的运动场所,为此,学校可以在这些设施方面下手。如足球场, 学校应定期维护场地,确保场地的平整性,定期清理场地的垃圾和硬物,避免学生在运动时划伤或是扭伤;篮球场的篮球板和篮球框要定期检查,有问题就及时维修,避免砸伤学生或是学生扣篮时摔伤[2]。同时,学校还应定期派专门的维修和保养人员对学校的体育器材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体育器材的安全性,一旦发现器材存在安全隐患就要及时维修或是更换,尽量避免体育器材引发的安全事故。但事实上,部分学校对上述工作不够重视,不能合理安排场地、器材损坏也未能及时维修或更换、场地器材的检查和保养不到位等, 这些都为体育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因为这些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也比较常见。为此,除了学校要重视之外,体育教师也要重视,应定期全面检查体育器材,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登记好并上交给学校领导,学校也能及时派人维修,进而避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3.4重视并落实运动前后有关工作

运动前的准备工作和运动后的工作也十分重要,在进行体育训练前教师要结合学生情况开展相应的准备工作,如在篮球训练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关节活动、徒手操等普通准备活动和后腿跑、侧身跑等专门性活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活动开来,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肌肉或韧带拉伤。运动结束后教师也应该安排一些活动,如肌肉按摩、身体放松等, 帮助学生缓冲运动后的疲劳,让紧张的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都得到及时放松,以防运动后出现不良反应。此外,还应注重运动后的卫生教育,如运动后切忌立刻大量饮水或是饮用冰镇水、运动后体温过高切忌用冷水洗脸洗头洗澡;注重运动时的卫生知识普及,如饭前饭后切忌剧烈运动、最好不要在烈日下做剧烈运动等[3]。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安全和安全教育十分重要,学校应高度重视并加大投入,体育教师也应注重自身安全知识、素质和技能的提升,自觉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安全知识和技能给学生,进而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效避免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以及体育教学的顺利及高效的开展。

摘要:探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及安全教育。体育活动存在一定危险性,在参与过程中会出现安全事故。为此,必须要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以及进行安全教育,教师要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关键词:体育教学,安全,安全教育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篇2

毕君本

北孟镇塔耳堡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7773987 [摘要]本文在如何规范学习体育活动,规避因体育活动而带来的危险,强化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出了细致、全面的论述,系统论证了科学预防、精心组织、培养习惯是学校体育活动安全必须的措施。安全教育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安全、科学地锻炼身体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加强对中小学体育安全教育的研究,创设良好的体育环境,必须引起广大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体育活动 安全教育 安全意识

体育课中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安全、科学地锻炼身体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加强对小学体育安全教育的研究,创设良好的体育环境,必须引起广大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安全意识是基础

在一堂体育课中,学生学到一定的技术技能很重要,能锻炼他们的活动技巧,增加体质,产生良好的运动兴趣,体育课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一个体质健康的人。然而,安全比这一目的更重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在一场足球比赛中,当在用头顶的一刹那,对方同学的腿也想踢这个球,那么该同学应该立即停止顶球。在这件事中,不仅仅让欲踢球的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发生这样,还要特别表扬这位意识到危险而及时停止头顶球的同学。通过一些事件及时教育和随时提醒,使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形成高度的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二、积极预防是根本

体育课的安全引起教师的关注,如果在体育课上发生意外,后果就会不堪设想。为了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领导、体育教师未能采用积极的措施去改善教学策略,而是简单的采取了一些消极措施,如,减少危险性的体育项目、减少体育课时、改变教学方法、淡化技术教学等等消极的措施。采用这种方法,只是相对减少了危险发生,但危险机率并没有减少,安全问题无时不在。这种“消极措施”是不可取的,学校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提高安全意识。体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考虑周全,并把危险尽可能地想到。例如,每个活动项目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安全隐患存在的位置也不同,如前滚翻可能是颈部,跳高可能是腰部,而投掷可能是肩部;安全隐患发生的环节也不相同,如有的在开始,有的在运动的完整练习中,也有的在动作的结尾。所以,教师要关注课程中需要学生特别注意安全的每一个环节,并提醒学生引起注意。对一些高危体育项目应特别重视和强调,如游泳、跳箱、跳马、铅球、标枪、足球、篮球,以及一些挑战自我,培养勇敢的攀岩、冲浪等极限运动。对学生课外体育活

动,应在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指导下,有组织地开展。

三、精心组织是关键

体育活动都需要一个组织者,在体育课上的组织者是老师,在社区的组织者是辅导员,自发的活动也会有一个组织者,所以组织者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体育活动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要看组织者的能力,活动组织到位,危险系数就会减小到最低。

1.活动前

活动前应选择合适的场地、安全的器材、学生的服装,体育教师还要认真备课,认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课外活动、或者课间活动时从没有做热身活动,一开始就进入了高强度的运动,这很容易发生关节损伤事故;也有的学生不注重运动着装,穿着牛仔裤活动,从而使人体活动范围受限;还有的是活动场所不规范,在教室门前踢球,给其他同学的安全带来威胁,这些做法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活动中

活动中要有安全措施的落实,教学内容的安排、场地、器材的利用一定要合理。体育教师要做到课前提前沟通,协调好各种环节,处理好班与班、教学内容与场地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之间的课程井然有序,相互不干扰。

3.活动后

活动后的安全不可忽视。首先要做好充分的放松工作,按照运动负荷的大小,适当选择放松时间,使肌肉松弛、心率平缓下来。另外还要正确处理活动器材的收回,并保证学生安全离开活动场地。

四、培养能力是目的 1.指导学生活动卫生

体育活动总有一个度,要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不可逾越这一规律。比如,活动之前必要须要做活动,活动后不要立即冲凉,饭后半个小时才可以活动,活动中适量饮水,不可暴饮,活动不能超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打篮球不要超过一个小时等等。这些小事往往被学生忽略,所以要注意体育保健、卫生知识,只有这样才会避免由于运动而引起的各种伤害。

2.学生要学会一定的急救措施

第一,作为事发现场的目击者,应该有义务去进行抢救。在确认受伤者意识是否存在的同时,要及时联系身边的同学,报告老师,拨打急救电话,必要时要迅速将受伤者送到校医务室,期间还要采取必要的方式防止伤情的进一步恶化。第二,作为受伤者本人,如果在第一时间内得不到其他同学的救援,可以临时采取一些应急措施,如,包扎、止血等,这些应急措施是每个学生必学的常识。

3.选择和使用场地器材

(1)体育课堂不用不合格的场地器材。在体育课上,教师首先要保证场地器材的安全,每学期初对所有体育场地、器械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检查,尤其是对大件体育器械,如足球门、篮球板、篮球架、跳箱、山羊、单双杠等要做重点检查。对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存在安装不当、使用期限已过、老化等存在隐患的,要及时做出修理或做报废处理。体育课上认真检查体育器械,做到不让不合格的器材进入体育课堂,不在不合格的场地上进行体育活动。

(2)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场地器材。学生的体能、体形、身体协调性、原有的技术水平不同,适合于他的体育器材也不相同,如果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器材,就可能增加使用的危险系数,为自己的安全问题埋下隐患。例如在跳山羊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成几组,各组山羊的高低也不相同,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感觉选择适合自己高度的山羊,如果高个同学选择一个低山羊,就会容易前倾而跌倒,而如果一个低个子或者弹跳能力差的学生选择高山羊,就会跳不过去或者产生畏惧心理。

4.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体育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使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非常重要,在紧急关头能转危为安。如身体失去平衡时,应立即向前跨出或向后倒退一大步,以保持身体平衡;身体跌倒时要注意就地团身滚翻,不明飞来物要击中身体时要及时保护头部,并注意躲闪;另外,应向学生传授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对身体能力弱或者协调性差的学生进行重点保护与帮助。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篇3

一、精讲解,精示范

教师简明扼要、风趣幽默和引人入胜的讲解以及轻松自如、优美舒展的示范动作是增强学生体育课兴趣的重要一环,如在弯道跑教学时,教师可将弯道跑的技术动作要领编成 “弯道跑,弯道跑,身体微微向里倒,摆臂外大里面小”的顺口溜,能极大提高学生的识记效果;如教师示范跳马练习腾空时的“身轻如燕”,和落地时的“稳如泰山”,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产生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求知心理。

二、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习兴趣

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感兴趣的事物常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把教学组织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如在学习铅球投掷技术时,因为动作比较枯燥、单调,往往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消极练习。为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中采用了让铅球击中目标的方法,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变惩为奖

有奖惩的游戏或教学比赛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符合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所以在教学比赛中,不要对输队进行惩罚性素质练习,而是对胜队给予奖励。

四、穿插体育游戏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以它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有趣的组织形式,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因为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能结合课的主题使每一堂体育课、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动作技术,锻炼身体,提高素质。根据每次课的主题,适当地穿插各种游戏项目来配合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兴趣,也能排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使他们在活跃的游戏中提高练习次数,巩固技术动作,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五、利用学生心理激发兴趣

有些学生因为体弱,害怕运动,有自卑感,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要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朝气蓬勃,好胜心强,凡事都想争个第一,处处都想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练习50米或100米短跑时,我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按好、中、差分成若干小组,让同学们以终点线为起跑线,反方向一起跑。当速度较快的第一名同学到达起跑线时,教师(或体育委员)举旗为号,其余同学立即停止跑动,记准自己到达的位置,并画一条线为自己的起跑线。然后,第一名同学就以起跑线为起点,其余同学按各自测得的起跑线开始跑,看谁能超过自己原先的成绩。这样,体弱的学生基本上能跟体质好的学生同时到达终点,而且有可能领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对那些文化课成绩较好,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要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培养学习兴趣,他们求知欲较高,渴望通过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来充实和提高自己,这对教学十分有利。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满足他们的求知要求,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浅析 篇4

中学体育教学是由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授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 以增强学生体质, 塑造其健康体魄为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奠定, 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意志、品格等的教育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应该看到,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不安全事故, 既有客观原因, 同时也有安全教育缺乏等主管原因。

(一) 中学生体质的整体下降是造成中学体育教学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应该说,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青少年儿童尤其是中学生的体质较90年代中学生的体质有了明显的下降, 2011年, 我国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对全国中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普查, 结果显示中小学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较过去以往同期数据有了明显的下降;2010年9月武汉科技大学举行新生军训开营式, 仪式刚开始不久就有多达30多名学生相继晕倒, 这其中固有当时天气炎热的客观原因, 但学生身体素质之差依然可见一斑。体育活动本身即带有一定的强度和危险性, 对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而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是导致各种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体育教学过程中安全教育的缺失。由于体育教学自身所具有的特点, 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是完全正常的, 但是实际上在近年来所发生的我国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中, 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学生受伤、发生不安全事故的情况是存在的, 但是深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却可以发现, 由于体育教学过程中安全教育的缺失最终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的情况占到了绝大多数, 因此, 体育教学过程中安全教育的缺失已经成为导致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2014年6月25日湖北襄阳老河口市一中学在体育课堂上发生学生追逐打闹, 结果造成两名学生相撞造成眼角膜脱离的严重后果。类似这样的事件还有很多, 这类事件的发生就折射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教育的缺失, 一方面, 很多学校往往单纯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硬件设施的安全作为安全教育的“第一要旨”, 反而忽视了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意识等的教育;另一方面, 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意识不是很强, 自身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是很强, 缺乏对于潜在的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预见能力等。

(三) 校方和部分体育教师对于安全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长期以来, 校方和教师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确实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 但是在这样的“重视”的背后却是部分学校领导层以及体育教师对于安全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 突出表现在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理解为安全管理, 主要表现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设置相关的“禁令”, 自上而下地对其“下命令”, 明确不许怎么样怎么样, 一旦出现安全问题, 也会“下意识”地从管理上去寻找原因, 寻找体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管理上的不足, 殊不知在看似“管理不到位”的背后却是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长期缺失, 缺乏以一种平等、对话式的安全教育方式来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形式。

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的对策措施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对于有效降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类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因此, 笔者认为, 当前加强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教育, 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一) 教师要尽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体质特点, 根据全班学生的体质共同点来组织体育教学。尽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体质特点, 这是教师正常、安全进行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 也是教师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进行各种安全教育的前提。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体制特点, “因地制宜”开展教育活动。

(二) 教师要有意识地、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有关安全意识的教育。首先, 教师要通过组织体育教学安全教育课等形式来不断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一些校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安全事件实例等或者放映有关幻灯片等, 要使学生真正从思想意识上对于体育课程中的安全问题在思想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对于一些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动作向重点强调,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强调、密切注意学生的有关动作;最后, 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自我安全保护的技能和要领,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方式方法, 摒弃粗暴的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的说教, 尽量以一种对话式的、平等的姿态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以便增加学生的认同感, 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

(三) 教师自身也要主动地进行自我安全意识教育, 主动提高各种必备的安全技能等。要想提高中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实际效果, 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安全意识是不可缺少的。作为体育教师, 要始终将学生的安全问题放在教学的首位, 不断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自我安全意识教育、必要的安全技能以及处理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以及预见潜在安全事故的意识和能力等, 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总结

总之, 中学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始终是体育教学的“头等大事”, 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做好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工作, 以便为学生正常的体育学习乃至其他方面的学习奠定坚持基础。

摘要: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应该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应该说,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时有发生的安全问题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 也直接制约了中学体育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因此, 有必要加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以便有效避免各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体育教学,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刘伟星.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及预防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19:111+113.

[2]王林.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研究[J].才智, 2012, 12:79.

[3]王彦文.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及预防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 05:188-189.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篇5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学科。体育活动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有时难免会发生一些伤害事故。完成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是安全,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是教师、学生都应该注意的问题。切实做好预防安全事故的工作,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要求我们每个体育教师都要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特点来因地制宜排除安全隐患,制定好安全保护措施,通过自身的努力,把安全事故降低到最低点,实现内容丰富,健体强身,健康安全的体育课堂。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开展。

我认为当前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正确的去对待安全事故,采取有效的办法去减少事故的发生。这里就如何预防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与大家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体育教师自身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并在体育课堂中随时教育学生在运动中要有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体育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体育课中的安全隐患隐藏在许多细小的环节中,必须把安全意识放在首要位置,只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才会有高度的责任。体育教师是主导,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很重要:首先,在上体育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教案及场地、器材的准备。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场地和设施实际,精心组织教学,严肃课堂纪律,上课下课均应整队清点人数。多班在操场上课时,要做好场地安排,不得相互挤占场地。再次,要求学生必须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按程序参加规定的项目学习训练,要服从指挥,不得从事与本节课内容无关的一切活动,不鼓励带病坚持运动。作为体育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责任重大,采取积极主动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以确保体育课堂教学安全。

当然,不仅教师要有安全意识,也要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如平时体育课中要求学生着装要轻便,穿运动鞋,不携带小刀、钥匙等尖锐物品,教育学生注意细节能有效防止安全事故。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不安全的行为对自己和对他人都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有了安全意识,学生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进行安全的体育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要加大体育课安全教育宣传。开学初利用学校安全教育大会和体育课,充分强调安全的重要性,教育学生避免危险事情发生。要求学生尽量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活动,不能私自作做危险性的动作。比如:踢足球时,学生脚部力量很大,容易造成踢伤学生的伤害事故。室外的每一节体育课,在导入语或活动要求中,都要明确提出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任何事故。这样时时提醒,让安全这根弦在学生头脑中紧绷不松懈。让学生知道课堂怎样做才是安全的。

三、进行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体育教师在备课时,一定提前检查场地和器材的安全,避免学生做动作时发生意外。上课开始时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做好场地器材和运动服装的检查。由于一些学校的运动场地不平坦和运动场地四周有障碍物,都会容易出现摔伤、扭伤和撞伤。面对各种教学安全隐患,首先体育教师要熟悉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了解和熟悉上课环境,利用备场器械的时候作必要的维护,对保证上课的安全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其次上课前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不准学生穿皮鞋、凉鞋,冬天生活用棉衣,及禁止学生佩戴校徽或穿着附有金属装饰物的服装。再次认真研究总课程表体育课的安排,了解同时上体育课班级的教学内容,加强场地器材的合理安排。避免出现同一场地有练田径,特别是田赛项目;又有踢足球的,纵横交错,拥挤不堪的现象。

四、教会学生如何避免运动损伤

体育运动中的安全措施,最重要的是自我保护。现在许多学生是被父母呵护有加的独生子女,抵抗挫折能力较差,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体育教师有责任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时如何预防运动创伤的方法以及自护常识:如在运动前要确定体育设施的安全可靠、要遵守竞赛规则、注意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保护帮助、在一些球类运动中争抢动作不要过大。教育学生运动前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准备活动;教育学生在运动中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要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进行锻炼;教育学生运动后要做整理放松活动,以使疲劳的身体快速恢复。教师除了要注意安全,教会学生掌握体育运动安全知识外,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如教会学生如何区分安全和不安全的运动行为;了解安全的运动方法:如跳跃时用正确的方式落地、摔倒时的自我保护方法;教会学生科学合理的进行体育运动,减少不安全因素,避免事故的发生。要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够运用所学的安全知识来规避危险。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

体育教师在课堂中要随时运用实际例子教育学生如何避免运动损伤,并以身作则。运动损伤不仅给学生带来身心痛苦,还对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信心有很大打击,同时也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预防运动损伤教育,使学生了解自身特点或容易出现哪些方面的损伤而提前进行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教会学生在发生运动损伤时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自我急救

安全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加学生的安全知识,而且要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自救技巧。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趣味性强,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运动安全方面的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出现事故后的处理能力差。为有效预防和处置体育锻炼中的各种意外伤害,有力维护学校的正常体育教学秩序,体育教师应掌握常见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并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时发生运动创伤后正确的急救措施。作为体育教师除了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预见和预防安全事故,采取有效的办法去减少事故发生,利用体育理论课向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的同时,也要利用体育实践课来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应急自救技巧、教会学生常见运动创伤的简易处理方法。以备在发生运动损伤时的第一时间里,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方法正确处理受伤部位,达到自救的目的

浅谈电工教学中的用电安全教育 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 电工教学 用电安全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153-01

1、电工教学中的用电安全教育问题分析

我国安全用电教学自提出以来已经进行多次的改革以及完善,每一次的改变都使得我国的安全用电教学有所提高。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安全用电依然存在着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的用电安全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安全用电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所以较为落后的教育方法是限制我国职业教育用电安全教学的一个大问题。安全用电的主要知识理论是较为枯燥无趣的,所以单一的教学内容对我国职业教育用电安全教学的发展十分不利,改变这一现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用电安全教学主要是由专业的老师进行讲解,学生在进行听讲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是较为有限的,所以需要新的方式来进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用电安全知识。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用电安全教学水平就要首先解决这些现有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校的教学水平进行提高。

2、电工教学中的用电安全教育措施探讨

2.1 导课讲技巧,吸引学生注意力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利用图片、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通过语言的形象描述,制造出生产现场的气氛,然后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既能增强问题的真实性,加深印象,又能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例如在讲电气事故案例分析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以真实的案例教育学生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导出课题。例如在学习触电方式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描述自己的触电经历和感受,然后询问学生有无触电经历,从而引出什么是触电,触电的伤害程度。这些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的知识就是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自然学生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2)利用设疑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设置疑问,将要讲述的问题引出来。这种方法能引导学生对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引出新课内容,提高学生注意力,开动脑筋,导入积极思维的状态,并主动在新课中寻找答案。例如,在保护接零的学习中,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家用电器用的是三孔插座,是因为我们要把金属设备外壳进行接地,从而防止人身触电。我们知道保护接地是应用在中性点不接地的场合,但是如果中性点接地的话我们又应该采用哪种保护措施防止人身触电呢?”通过这个问题,学生既回顾了保护接地的概念和应用场合,又可对问题进行设想。一个似懂非懂的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从而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2.2 加强建设技工学校电工专业的硬件设备

实践课作为电工专业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求技工学校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电工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发挥出电工专业实践教学的价值。在开设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课程基础上,加强对硬件设施的建设,如教学中的多媒体设备、教学所需要的教具,建立起模拟企业生产的技术设备,让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及时地进行操作。

2.3 优化教材内容,完善知识体系

當前我国电工教材的基础内容比较落后,相较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电子设备,教材里涵盖的内容知识落后,方法老旧,不能满足新时代教学的需要,对此,教育部的教材编写部门应当及时整编新的教材,着重介绍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方法,让电工的教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教材的内容体系也需要改善,当前电工教材各个部分之间没有理论联系,极易造成教材的知识分割,不利于教师备课和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所以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2.4 增加实操时间,简化实操方法

电工是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其内容比较连贯且前后具有呼应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的实训实践,通过连贯长期的操作课程,了解电路运行与机器原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实验设备也是必须的条件之一。为了保证实操课能达到预设的效果,教学实验中使用的机器、设备、工具都必须与实际生产车间的设备一致、教学内容与实际车间的生产流程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出去就业后能与工厂的生产无缝对接。在操作方法上面,教师应当注意知识讲解和实际操作的难易程度,按照从浅到深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吸收知识。

2.5 巧妙运用案例,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对具体案例事实的观察分析为前提,深入剖析它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从实际的例子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学会思考和进行探讨,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充分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安全用电规模不断扩大,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日渐显著。电工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从事企业的电工作业,工作中若缺乏安全知识而违章,极易发生触电事故,因此学生应该掌握好这门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内容时,不能单纯自导自演,要在安全用电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融合到案例中,让学生来分析讨论,从实例中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用电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需要用电安全,在进行电工课的教学中,也需要用电安全的教育。俗话说,被淹死的都是会凫水的,正因为同学们懂了一点电工知识,却缺少了防范的意识,所以安全用电教育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对其实现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阳卫星.《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创新科技,2013,03:60-61.

[2]戴文雯.电工实验教学用电安全分析与防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03:75-76.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篇7

一、化学知识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在教材中, 学生可以获取知识,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安全教育的素材, 教学中应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 提高安全预防能力。在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 “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三个主题与安教育关系密切。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采撷生活中的化学实例, 联系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把安全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地融合到化学教学中去。例如, 在指导学生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 先提出下列问题:

(1) 如果你家中使用煤球炉, 说说看, 应注意什么?

(2) 当煤气泄漏时, 你在现场, 会怎么办?

(3) 有人说, 防止一氧化碳泄漏, 在煤炉上放一盆水就行了, 你认为对吗?

(4) 浴室内直接安装燃气热水器, 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5) 如果发现家中有人煤气中毒, 会怎么办?

问题刚提出, 学生立刻激烈讨论起来, 气氛很是热烈。因为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通过交流和补充, 学生们的认识也逐步加深, 最终对一氧化碳性质和使用安全有了深刻的理解。由此可见, 开掘教材中化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不仅让学生们体验到化学知识的价值, 也使其认识到安全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 教师还应充分关注与社会媒体有关的化学教学资源并合理选材, 利用一些有影响力的化学事件,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例如多次发生的亚硝酸盐中毒事故、陕西等地区的煤矿瓦斯爆炸事件、河南的假酒事件以及发生在重庆的井喷事故等, 都是生动的安全教育的好素材。当学生看到网络图片上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景, 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同时也深切地领会到:安全重于泰山, 应时刻牢记在心。

在练习中, 可考查学生对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利用习题, 让学生在各种化学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安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一般来说, 涉及安全问题的习题考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迅速地处理; (2) 实验操作方法和装置的安全性评价, 以及如何防范。例如, 2005年3月京沪高速公路发生特大液氯外泄事故, 抢险队员立即疏散当地群众, 并用消防车对沉降在地面的氯气喷洒碱液, 防止了氯气对环境的进一步污染和对人员的伤害。根据这一事实, 如果你在附近, 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自救和互救?这样的习题不仅让学生学会从学科角度解决与生产实际相关的问题, 也在无形中渗透安全教育!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教学又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可是化学实验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这不是耸人听闻, 从事教学多年, 耳闻目睹了不少化学实验的危险情景。《化学》在九年级才开设, 对很多同学来说很陌生, 同时也产生很大兴趣, 特别是走进化学实验室, 对里面的仪器、药品等产生浓厚的兴趣, 感觉稀奇、忍不住伸手摸一摸。这样就有可能对学生造成安全事故。因为: (1) 实验室中的仪器大部分是玻璃仪器、由于学生初次接触, 毛手毛脚容易使损坏仪器从而划破手指等造成安全事故。 (2) 所使用的药品有些是有毒、有腐蚀性的, 如果不按教师指导或正确去操作对学生安全就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如浓酸、浓碱有腐蚀性, 不小心蘸在皮肤或衣物上就会腐蚀皮肤或衣物。氰化物、重金属都有剧毒, 少量进入人体内就会致人死亡。所以在进入实验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实验的关键是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只要熟悉操作规则, 了解反应规律, 做好课前预习, 危险也能变为安全。为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 实验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一切实验一定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

(2) 一切实验一定要在预备室准备好, 确保无误, 方可拿到教室或实验室做。

(3) 做有毒、可燃性实验时, 一定要打开门窗, 使空气流通。

(4) 有可燃性气体参加的实验, 在点燃或加热前切勿混入空气或氧化剂。

(5) 用药量宁少勿多, 不要取用未经鉴定无标签的试剂, 随配随用, 不可久置。

(6) 没做过的实验要向会者请教或查清资料再做, 不要贸然实验。

(7) 步骤多的实验, 操作顺序要记熟, 不可看一步做一步。

(8) 实验室要有一定的安全设施。

(9) 熟悉实验室事故的急救方法和处理措施。

下面列举几种常常会发生实验事故的因素:

1. 违反操作规定

例如: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可是, 如果你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 当锌粒反应完后, 打开反应器的塞又装上锌粒, 塞上塞就点燃, 就会引起仪器爆炸。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呢?这是因为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实验过程中打开塞子装锌粒时, 反应器里又进入了空气, 造成氢气和氧气混合, 再点燃就会发生爆炸。

2. 用药过量发生事故

例如:配制银氨溶液时, 如果加入过量的氨水, 久置后再用, 溶液中就会生成了容易爆炸的物质, 用时就会引发爆炸事故。因此, 实验要防止加入过量氨水, 银氨溶液必须随配随用, 不能久置。

3. 使用失落标签未经鉴定的试剂发生事故

例如:在配制溶液时错把硫酸当盐酸使用, 造成伤害事故。凡失落标签的试剂一定要确定后再使用, 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4. 实验室空气不流通

在演示氯气、硫化氢、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时, 或学生实验可燃性气体。如制氢气、乙烯、乙炔等时, 如果实验室空气不流通, 有毒、易燃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越积越多达到一定浓度, 会引起师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实验室应安置通风橱、换气扇等通风设施, 必须做到实验室空气流通。

5. 家庭实验的安全性

例如, 避免用照明电接线供电;避免使用浓酸、浓碱等腐蚀性、毒性较大的药品;无家人在场避免使用明火;避免收集有毒气体。在无法避免使用或者产生有害物质和污染的情况下, 实验方案必须包括有效的保护和消害处理措施等,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保护环境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环境问题是人类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随着环境污染, 尤其是化学污染的日益突出, 人民不仅认识到环境保护和治理任务的日趋严峻, 而且意识到开展环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已将环境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中学化学教学中所涉及的环境安全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不遭受污染与破坏;二是涉及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对人类健康及经济发展, 对国家及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威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安全教育, 概括地说, 就是借助化学学科的特点, 利用化学与环境的密切联系, 提高学生对环境安全概念和重要性的认识水平, 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警觉性和危机感, 并在实际生活中确立为保障环境安全而主动调整自己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使命感。环境安全教育可以从在课堂教学中, 在实验教学中, 以及在第二课堂中等多方面来实施。第二课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为环境安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便捷、生动的途径。教师可在环境讲座中结合国际环境问题、社会热点问题,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环境安全教育。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这一课题时, 课前布置学生到加油站、仓库、图书馆观察“严禁烟火”标志, 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车, 课后, 请消防员做消防知识讲座, 并指导学生使用灭火器。通过这次活动, 学生们对火灾自救和防火、灭火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课外实验中, 可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环境检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验。如“模拟水体受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性实验”“模拟空气受SO2污染的危害性实验”“CO的生物毒性危害实验”“干电池的回收和利用实验”等, 这不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人人参与, 共同保护平安家园的责任感, 强化环境安全意识。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篇8

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

在教学生字“灭”时,我指导学生掌握了读音后,又让学生观察插图(一丛熊熊燃烧的火焰被一块水泥板盖住),启发学生:“图上熊熊燃烧的火焰被水泥板盖住,火焰会怎么样?”学生齐答:“火焰要熄灭!”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观察“灭”的字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它,接着我就将发生不同火险的防范、灭火方法、报警等知识顺理成章地传授给了学生。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我抓住文中关于阿曼达等14名儿童被埋在跨塌教室的三角形空间里得以生还的描写,告诉学生在遇到房屋跨塌的时候,在室内的人尽量往房间的角落里避让,减少垮塌对自己砸伤的可能性等安全救护知识。我在备这节课时在网上下载了有关地震前的征兆、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的文字、图片、影视资料,在教学本文后把搜集的资料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掌握了有关地震的知识和防灾自救的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授安全救护方法

我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时有意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缸里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一同玩耍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谁的方法最好?”学生们都为司马光临危不乱、机智果断地举石砸缸救人的行为啧啧称赞,讥笑那些吓哭了或跑去找大人的小朋友没有司马光聪明。我借机问:“如果小朋友掉进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或者是水池,那些大声哭喊找大人的小朋友的做法你觉得又怎么样?”学生们听后嘎然止笑,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声哭喊引起附近大人的注意或者找大人来救人才是有效的救人方法。我和学生由此总结:如果我们不能自救时,向其他人呼救也是很有必要的。学习了《我的战友邱少云》中“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这一段时,学生能够理解邱少云为了完成这次军事行动,大火烧身没有自救;也能理解“我”为了保证潜伏成功放弃了救护。我提醒学生:“如果我们在平时遇到自己或者别人身上着火怎么办?”学生提出了“往身上泼水”、“在沙地上打滚”等很多自救和救护的有效办法,从而在思想上提高了学生的救护能力。

三、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教学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小马的安全意识:当小河挡住了去路时,小马不知道河水的深浅,没有贸然过河,而是向老牛和松鼠询问河水的深浅。当老牛和松鼠的答案截然相反,自己又无法判断时,小马毅然回家找最可信任的妈妈询问,得到了自己能安全过河的可靠答案后才过河。小马的安全意识值得我们借鉴。

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小学生走出求救的误区

在教学“遇到危险怎样求救”的口语交际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当你遇到危重病人、火灾、抢劫等危急时刻怎么向别人求救?孩子们讨论得非常认真,他们的讨论结果是:可以拨打120、119、110报警求救,并向他们说清楚基本情况和事发地点。我当即问道:“我们地处山区,条件较边远,120、119、110等这些救助队伍赶来后已经于事无补,这时我们遇到险情到底该怎么求救?”孩子们听完我的话后觉得在我们的地域内遇到险情这样求救效率不是最高的。大家再次通过激烈的讨论后达成了一个共识:在离救助中心较远的地方遇到了险情应当首先选择较近的医院、诊所、派出所等,短时间有救护能力的,可采用电话求救;在没有通讯条件时,遇到了险情要大声呼救,从而吸引别人的注意,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助,把危险降到最低限度后再作其他处理。

从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语文案例中,让学生在安全知识、防范能力等方面得到锤炼和提高,以此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作出科学、合理的行动,保证自己的切身安全。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篇9

关键词:生命安全教育,高职院校,体育教学

在学校教育中生命安全是所有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 可是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 这说明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开展得不够全面、落实得不够到位。生命安全教育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缺失, 导致了学生对生命安全缺乏重视, 而且自我保护能力与意识都得不到相应的提高, 容易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所以必须要重视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笔者认为, 将生命安全教育与高职体育教育相融合, 是加强生命安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1 生命安全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构建的必要性

1.1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在生命安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就是教师, 可是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教师并没有在生命安全教育中发挥出真正作用[1], 具体表现为:一是, 高职院校的有些教师责任感不强, 主要表现为在上课之前并没有进行完备的课前准备以及课堂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完善的考核制度。二是, 教学开展过程中由于教授班级多, 因而学生数量也多,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办法了解每一位学生, 或者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大锅饭”的教学方式, 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进行因材施教。三是, 有些高职院校教师由于其自身的专业素养不够或者职业责任感不强, 所以没有对学生的课前准备活动提出严格的要求。这些情况的存在都可以说明高职院校的有些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另外, 有些学校并不重视生命安全教育, 导致生命安全教育的深度不够, 没有将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使得生命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1.2 学生普遍安全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安全事故频发, 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普遍缺乏安全意识。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够优秀, 所以才选择了高职院校就读, 他们多半都是个性鲜明而张扬的, 再加之他们才刚刚成年, 对一切都抱有很高的热情和好奇心, 并且对于胜负有着执著的追求[2]。这些性格特点使得他们在进行体育学习的时候, 会对各种体育器材感兴趣, 也会在体育这种充满竞争性质的教学活动中, 为了与同学在一个项目上分出一个高低来, 而变得十分的拼命。再有就是他们的个性太过鲜明与张扬, 所以对于教师的叮嘱总会充耳不闻, 对于教师讲的运动注意事项和运动器材使用规范也是听过就忘, 以自己的兴趣和心情为主来参加体育教学活动。这就使得高职学生很容易在参加体育教学活动时出现安全事故。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让学生能够明白生命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学会自我保护的技能。

1.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课程的场所、体育器材、运动设施等, 以及天气因素。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场所, 由于年久失修, 运动场环境与质量退化、体育器材的效用降低, 运动设施存在各种问题, 这就可能导致在进行体育授课时, 学生会因为陈旧的运动场地、退化的体育器材、存在问题的运动设施, 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 必须加强生命安全教育, 将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

2 生命安全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构建

2.1 在体育教学中构建体现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体系

在正确的课程目标的指引下, 才可以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为了在体育教学中构建体现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体系, 就必须建立以生命安全教育为基础的课程目标。在高职体育教学系统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课程目标应该是对学生生命的关怀[3]。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职业责任感和生命安全教育专业素质, 做到在教学过程以及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关怀, 并尊重学生, 给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指导, 让学生学会爱护自己的生命以及尊重他人的生命, 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进而促进他们健康良好的成长与发展。另外就是在高职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上, 要体现生命安全教育理念。在设置课程内容时, 要尽量选择那些可以体现人文特质的教学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教学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疏导和引导的作用, 来使得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完善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化功能, 将原本只对学生身体素质增强负责的教化功能, 转变为对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以及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中体现出教育的教化功能, 使得学生在增强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 可以因为良好而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将内心的偏激和太过鲜明的性格特征慢慢柔和, 进而使得学生变得成熟稳重、团结友爱。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想将体育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进行有效结合, 就需要对学生的心理、思想进行全面的了解, 针对学生的行为特点, 刺激他们的主观行为, 让学生明白生命的珍贵, 将体育教育发展为对人身心教育的课程。

2.2 通过体育教学丰富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

高职体育教学主要涉及篮球、羽毛球、排球、足球、短跑、长跑、跳远、跳高等项目, 这些项目中很多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配合才能进行, 而且这些体育项目本身具有竞争性质, 也使得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带有娱乐的性质, 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即开展的体育活动具有健身、娱乐以及交际的功能[4]。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性, 使得许多健康隐患频发, 人们对于健康生活有着越来越多重视, 也越来越依赖体育锻炼, 体育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 生命安全教育与高职体育教育可以以生活为契机, 将生命安全教育渗透到高职体育教学中。具体来说, 体育教学内容要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比如现代女性喜欢通过瑜伽来塑身健体, 大多女学生也喜欢这项运动, 现代男性喜欢去健身房使用各种器材来进行强身健体, 大多男学生也崇尚这样的运动方式。针对这一点, 高职体育教学可以结合学校现有资源以及可完善程度, 来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 让学生可以体验体育教学带给他们的快乐, 明白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可贵, 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去尊重生命、去爱护生命的生命安全意识, 同时也会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2.3 创新生命安全教育方法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构建生命安全教育, 需要完善的教学体系、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创新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育中创新安全教育的方法,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 分阶段创新, 这是指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用不同的安全教育办法, 比如, 在体育教学开展初期, 体育教师可以用说明的方式, 让学生明白生命安全的重要。在体育教学开展中期, 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安全事故情景演练, 让学生体会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并学会相应的自我保护技能。在体育教学开展的后期, 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与军训基地联合, 模拟安全事故现场, 考查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 体育教学课堂创新。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进行体育教师扮演, 使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去看学生自己, 让学生指出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这样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可以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从而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全面认识, 并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 进而提高自己的生命安全意识, 树立对生命保持尊敬的态度。创新生命安全教育方法, 不仅可以优化体育教学效果, 而且可以使生命安全意识深入学生的内心, 让学生学会爱惜生命、学会自我保护。

3 结语

近年来, 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事故不断发生, 使得院校的学生还有教师陷入一种惶恐, 进而使得学校教育无法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了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没有被落实到实处, 另一方面说明了学生不懂得自我保护而且生命安全意识较差。针对这一问题, 高职院校必须要提高重视, 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构建生命安全教育来展开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的同时, 可以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米力.论生命安全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构建[J].中国培训, 2015 (12) :48-49.

[2]马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解构[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26) :76-77.

[3]辛利民.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与构建[J].知音励志, 2015 (19) :20.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期间到我院入职护理人员70名, 根据数字随机表将其分为观察组35名和对照组35名护理人员。观察组男性2名, 女性33名;年龄18~24岁, 平均年龄 (20.3±1.2) 岁;学历:高中及中专12名, 大专及以上23名;对照组男性1名, 女性34名;年龄18~23岁, 平均年龄 (20.6±1.0) 岁;学历:高中及中专13名, 大专及以上22名;两组护理人员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两组护理人员均接受常规教学培训。根据培训手册及培训方案, 采取集中授课、个案护理、集中操作示教、自学、电化示教等方法, 护理人员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主练习, 并临床应用, 然后根据教学培训内容对护理方法进行考核评价。观察组的教学中采取护理安全教育。 (1) 教学设计。根据护理教学内容, 相关工作制度, 制定教学方案, 明确教学实施措施、操作目的、目标及操作过程。操作者应明确护理技术操作目标和结果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基本内容:核对、评估、操作准备、尊重患者知情权、操作步骤及操作后等环节, 在操作步骤中应严格按照操作原则, 选取准确合理操作方法, 熟知注意事项, 严密观察, 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并处理;操作后应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整理物品, 详细记录等。核对是护理技术操作关键环节, 保证患者与即将实施护理技术操作相吻合;评估患者病情是否能接受此项护理操作及存在的安全隐患;环境条件是否合适, 机械设备是否符合护理操作要求。护理人员尊重患者知情权, 及时告知患者护理目的、步骤、安全性、有效性、风险, 做好患者心理准备, 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在操作中, 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 如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隔离防护技术操作原则[2], 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安全及健康意识。操作后正确处理护理操作期间的物品, 根据医疗废弃物处理原则对物品进行分类、放置和处理, 并做好记录。同时帮助患者,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 不断提高患者舒适度及安全性。 (2) 教学方法。教学中, 帮助护理人员建立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意识、整体理念, 确保护理技术操作的系统性, 为护理安全打下坚实基础。根据Tyler行为目标模式, 将护理技术操作目标分为3个领域, 包括:认知、情感和精神运动领域[3]。分析护理人员应该完成的任务、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明确技能分层、教学具体目标、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实际条件, 尽可能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加强教学开发, 拟定教学测试标准, 选择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 提供针对性教学练习, 安排教学模式, 明确完成教学目标需安排多少教学工作;试教, 确定教学的有效性, 并采取必要的补充和改进措施。 (3) 教学安排和学习过程。首先在认知阶段, 要求护理人员能够记住操作程度、步骤和注意事项;按照操作程序学习每一环节中的内容和要求, 掌握护理行为要求和操作方法;熟知护理操作应遵循的原则、相关知识和涉及的法律法规, 并能够准确运用保障职业安全和健康的操作技术。准确有效识别护理操作风险及后果可能出现的损害程度, 能够采取有效的应对风险措施。其次强化阶段, 应评价整个护理技术操作是否正确, 效果是否达标;评价在操作中有无关心、爱护、体贴和尊重患者, 操作动作是否正确、安全、合理、有效, 服务态度是否友好、耐心、热情。 (4) 效果评价。拟定测试标准, 按照学习目标评价护理人员学习效果, 包括:学习目标是否完全实现;学习目标部分实现;学习目标未实现, 并准确记录。

1.3 评价标准[4]。

护理安全能力:自制调查问卷表, 评价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能力情况, 内容包括:发现、分析及解决护理安全问题, 分为提高、无改变及降低三级。护理成绩:分为理论和技能考核, 为百分制。护理不良事件包括:院内严重感染、用药错误、安全意外等。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具体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检验时采用χ2, P<0.05代表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考核成绩对比:

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 (9 1.6±4.5) 分, 技能考核成绩 (92.1±2.7) 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 (78.8±6.3) 分, 技能考核成绩 (79.1±5.8) 分, 差异显著 (P<0.05) 。

2.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能力提高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能力提高率为97.1% (34/35) , 对照组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能力提高率为71.4% (25/35) ;两组对比 (P<0.05) 。

2.3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5.7% (2/35) , 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9% (8/35) ;两组对比 (P<0.05) 。

3 讨论

随着患者及患者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的日渐增强, 对护理操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护理工作中, 应个体性差异, 均存在安全隐患, 增加了护理操作的不安全性, 易诱发护理纠纷。因此, 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采取护理安全教育则显得十分重要, 护理安全一般是要确定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未发生超出法律、法定规章制度的心理、功能上的损害、障碍或死亡[5]。通过护理安全教育, 使护理人员可见每项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护理安全能力提高率多于对照组,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由此可见, 通过护理安全教育, 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能力, 掌握全面的护理知识, 提高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能力, 从而可更好的预见安全隐患, 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以此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避免发生护理纠纷。在护理安全教育中, 应积极分析护理人员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 找出学习目标未实现的原因, 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加以改善。总而言之, 安全教育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水平, 作用显著。

摘要:目的 分析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期间到我院入职护理人员70名随机分为两组, 均接受常规教学培训考核, 观察组35名与此同时接受安全教育。结果 观察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护理安全能力提高率多于对照组,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安全教育对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教学水平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水平。

关键词:安全教育,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路开芳, 董玉会, 彭燕芬.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 2014 (z1) :226-227.

[2]赵桂凤, 赵庆华.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护理安全教育的影响性[J].教育界, 2012 (9) :103.

[3]乌兰图雅.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护理安全教育的应用探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 (36) :212-213.

[4]周永琴.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 (2) :54-56.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篇11

关键词:安全 安全教育 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172-01

近年来高校安全工作形势严峻,刑事案件呈多发上升趋势,网络诈骗和校园盗窃案件尤为突出。新形势下各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牢固树立“预防为主、教育先行”的安全理念,防患于未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从源头上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深入推进高校安全工作的新发展。

安全教育是一门容易被低估和忽视的课程。2014年3月课题组面向沙州职业工学院学生首次开设《大学生安全知识》选修课,首次参加编写“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职学生安全教育》,创新性地尝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技术,利用互联网、电脑和智能手机等各种信息媒介,引进、共建、整合和研发各类安全教育素材和资源,创建安全教育资源库,以开发、开创、开放教学资源库为实现途径,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全面普及安全知识,努力培养大学生安全观。

1 资源库定位

借鉴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思路,课题组首次创建安全教育教学资源库,目的在于完善教材授课内容,丰富安全教育手段,创新安全工作载体,提高安全教育效果。方法是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同时,借鉴和吸收各种有效资源,开发配套教学资源,创建教学资源库。如:引进江苏省教育厅录制的安全教育警示系列片;吸收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资料;联合学生摄影社团开发消防类、心理健康类题材的微电影;从优酷等视频网站中采集、编辑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教育资源;整理、挖掘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图书、音像资料中蕴含的安全教育资源。

课题组努力创建的教学资源库是一个能够满足大学生安全教育需求的内容齐全、资源丰富的互动、开放、实用的教学资源库,构建一个全院师生共建、共享、共融的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平台,在创建过程中已逐步形成如下特征。

(1)趣味性。根据安全教育的工作特点,学院每年组织全体大一新生参加安全知识竞赛,课题组充分发挥和丰富竞赛形式,注重形式与内容相统一,重视利用QQ和微信平台,通过开展趣味性强的有奖答题和安全猜谜活动,向师生全面普及安全知识。

(2)时效性。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和校园综合治理情况,课题组整理汇总形成安全防范预警信息,及时发布在校园网上向全院师生告知。对于互联网上的各类安全防范信息,利用QQ和微信平台及时转发和推送,让师生及早了解情况,及早做好预防。

(3)丰富性。资源库的取材不仅源于教师,也重视学生的广泛参与。资源库的内容不仅由课题组根据课程、教材创建教学资源库,同时也鼓励学生向资源库上传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2 资源库开发

课题组利用多种有效资源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发安全教育教学资源库,目前已形成50多部视频资源,100多个事故案例。同时在开发中不断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弥补高校安全教育空洞说教的教育形式,增强其趣味性、实效性和丰富性。

2.1 配套课程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紧扣《高职学生安全教育》教材,内容涵盖各类安全知识,既有基础的通用安全知识,又有较为专业的专业安全入门知识。课题组不仅使教材配套教案、课件和调查题,而且还梳理、收集、整编和挖掘相关安全教育资源,把枯燥乏味的安全知识通过鲜活的真实案例和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展示出来,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2.2 运用各类媒体开发文献资源

一是充分利用好网络。课题组在校园网站上建立常用的安全教育资源网链接,便于教师备课参考,也向学生宣传。通过网络,学生借助电脑、手机可随时随地进入相关网站浏览和学习安全教育资源。

二是收集、运用和挖掘各种影像资源。相比其它资源,采用影像资源进行安全教育的效果更为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课题组设计案例化教学方式,通过观看安全教育影像资料,努力使学生培养安全观。

三是搜集最新社会热门的安全案例、法律资料,生成“案例回放”、“警钟格言”、“法律链接”等各类教育资源。积极引进国内成熟的安全教育课程资源,搜集同类研究资料进行加工改造,实现资源共享。

2.3 全方位开发校园内外安全教育资源

一是利用校园环境,开发校园安全文化资源。校园中处处都可以开发安全教育资源,从校园门口的交通安全提示到教学区地面的防滑标志,从每层楼面的逃生疏散图到办公橱窗的校纪校规和安全教育图片展,学院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中提升安全素养。

二是利用社会治安预警信息,开发安全防范预警资源。课题组随时掌握社会治安形势,及时给学院各系提供安全教育内容提纲用于主题班会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治安动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三是利用手机媒体,开发QQ、微信、微博等电子资源。手机是时下学生最常用的通讯工具,也是学生最爱玩的电子设备。手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了安全教育与科技力量的融合,增强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趣味性。

四是组织实践活动,开发社会资源。课题组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不仅需要知识宣传,更需要开展实践活动。每年该院组织全体大一新生参加消防演练、参观科普安全馆,使得实践活动有力配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掌握逃生疏散技能。

3 结语

通过学习安全教育教学资源,该院学生从生动事实和惨痛教训中得以警示,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自身关注和重视安全防范,真正明白“安全工作自己管,管好安全为自己”,切实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安全素质。课题组以创建安全教育教學资源库为契机,推动该院安全教育工作上新水平,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做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吴超,陈沅江.高职学生安全教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3.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保卫学研究委员会主编.大学生安全急教育读本——案例与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1-2.

[3]贵州省教育厅组编.校园警钟——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59-66.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篇12

一、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 制定课堂安全计划

安全工作不是临时性的工作, 如果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的同时, 能考虑到本学期、本节课在课堂纪律、学生活动等方面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 就能提前对那些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方面进行避免和预防, 并能使自己的教学安全工作有据可依, 有据可查。譬如, 在初中阶段, 无论是数学课堂, 还是理化生实验课堂, 我们经常会用到小刀、胶水等学习用具, 但这些学习用具在日常玩耍中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这时, 我们教师既不能饮鸩止渴, 阻止学生接触、使用这些基本用具, 但又要做好安全防范计划, 规定在具体哪节课堂上, 哪个学习环节才可以把这些用具拿出来, 使用完毕以后, 是组织学生统一带回家中, 还是教师收起来统一保管, 我们都需要做出具体的计划规定。另外, 交通安全方面, 用电安全方面, 体育课堂安全方面的教育工作也必不可少, 我们不但需要运用具体的课时来进行教育, 更多地我们需要安排值周教师, 抑或责任心强, 心理较为成熟的班干部在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中不时地观察问题, 发现问题, 及时汇报, 及时阻止, 以免事态的进一步严重化, 以利于我们教师提前做出一定的安全事故预设, 布置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根据不同班级的上课情况预防安全故事的发生

任何一节课的课堂都是不可完全预计的, 哪怕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 也会有不同的情况产生。所以, 教师在上课时除了要考虑到预设的教学方案外, 还应考虑到课堂的突发情况, 并根据这些生成, 选择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我曾经执教的是同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 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都相同, 唯一不同的是学生人数, 一个班有42人, 一个班有36人。由于两个班人数相差较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采用不同的措施来确保课堂安全。例如, 一天下午的课, 我安排的课堂内容是学生之间相互当小老师订正家庭作业。一班因为人数较少学生的活动空间相对较大, 因此我告诉学生可以选择离开自己座位到好朋友座位上两人一起活动。学生能与自己好朋友一起学习都很乐意, 纷纷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订正作业。教室里虽然有学生在走动, 但因为桌椅较少, 人数也较少不会产生拥挤的现象, 因此教学秩序良好, 且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而二班, 我则没有采用这样的教学策略, 是因为考虑到四班教室里桌椅已经摆到了后黑板的位置, 留给学生的通道有限, 如果让42个学生在教室里同时活动有可能产生“交通堵塞”, 造成学生之间拥挤、推搡等不安全现象。于是, 从安全第一的角度出发, 我让同桌的学生相互交换当对方的小老师进行作业的订证, 也取得了预定的效果。

三、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

1.借助重大事件来渗透

“民以食为天”。人们一日三餐的安全问题无疑是头等大事, 近来不断出现的如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西瓜膨大剂、饮料中“起云剂”等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使人们对于饮食缺乏安全感。在当前如此的社会现实之下, 一方面, 我们要教育学生今后的工作与生意当中, 切不可为了一时私利而蒙骗消费者;另一方面, 还要组织学生向自己的父母渗透这方面的意思, 并以学生为中心, 向他们的父母, 亲戚朋友逐步扩散, 形成一个有机的食品安全宣传网络。同时, 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安全饮食常识, 如哪些食物是不利于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 哪些食物是使用方面应该注意什么, 等等。

2.借助课堂利用课本知识来渗透

在初中化学中, 教材从一开始就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农药化肥, 提出绿色化学的概念, 在化学肥料一节中又反复强调农药化肥带来农作物高产丰收的同时, 提出了对农牧渔产品和水的污染问题;因为环境污染是饮食风险的六大类问题之一, 很多环境保护的知识也都隐含着食品安全知识, 如“绿色食品”往往与环境绿色化联系在一起。在《化学与生活》一单元中, 又分出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两个小节, 要求学生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知道某些物质有损人体健康, 如铝、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氯化钠与人体健康、油炸食物不宜多吃。

3.注重联系实际生活

食品安全教育应注重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如在讲《生活中常见的盐》时, 指出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可以从我们吃的蔬菜引入课题。蔬菜是我们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 由于土壤化学成份的缘故, 使某些蔬菜如芹菜、韭菜、菠菜、卷心菜、莴苣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 特别是在腌制不透或腐烂变质的蔬菜中, 硝酸盐含量更高。硝酸盐本身对人体毒性不大, 但它在人体中经肠道细菌还原为致毒的物质——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能作为食品添加剂, 在肉制品如香肠等的生产中使用, 可保持肉制品的亮红色泽, 抑菌和增强风味, 但摄入量有严格限制。

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有一句歌词唱得好,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即使是看起来一帆风顺的人, 也有属于自己的哀伤与不快。对于初中生来说, 这是一个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刚刚从父母的呵护中走出来, 如果不能及时用一种成熟的心态来面对这个世界, 他们很容易形成一定的心理问题, 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也给我们学校的安全问题带来一定的隐患。所以, 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教材文本中的丰富内容适时地给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能够阳光健康地成长。譬如, 讲到《合欢树》, 我们就要向学生介绍有关史铁生坎坷而不屈的一生;讲到《出师表》, 我们要延伸一下课堂故事, 明晰诸葛亮怀才不遇, 久居南阳的故事, 等等。学生通过这些故事会懂得, 每一个人都不是很容易就走进光环中的, 之前需要付出很多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磨砺。

总之, 学校工作, 安全为先。在当前安全问题压倒一切问题的时代背景之下, 我们初中阶段的教育同仁当齐心协力, 大胆创新, 在安全教育方面想出新的教育措施, 开创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安全教育教学模式与策略, 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吴凤艳.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 2012, (6) :96-97.

上一篇:脑动脉病下一篇:防渗漏防水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