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2024-06-05

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共12篇)

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1

一导语

社会的发展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加剧了世界各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为解决时代变革对人才素质高标准的要求与传统教育的僵化模式之间的矛盾, 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讲求在师生情感交流中讲授知识, 在人性化教学中培育人才。据调查, 语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体育教学中肢体语言的使用又十分频繁。本文充分肯定了体育教学中肢体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并粗浅地分析了体育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艺术体现, 以期为日后教师们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使用肢体语言起到积极作用。

二肢体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1. 肢体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集中学生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中, 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目光, 可以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关注;适时适度的手势, 可以使教师的讲解重点突出、更有激情;而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老师正讲到关键处时, 教师可以通过快速的击掌或不规则的语调, 并加上语言提示, 使学生集中精神倾听教师的讲解;肢体语言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老师身上, 由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 肢体语言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动作示范可使学生对动作技术建立初步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在大脑中建立起初步的动作痕迹, 加快对动作技术的掌握。比如在进行篮球行进间高手投篮动作示范时, 教师可以徒手原地分解动作, 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动作的位置、力度以及动作方向的走位等。

3. 肢体语言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师生间的相互合作, 是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只有师生之间互动, 并相互从彼此身上获得积极性和灵感, 才可以融成一片, 更有效率地学习。在体育教学中, 若体育教师会结合肢体语言来组织教学, 学生则容易通过教师的动作表现理解老师的要求, 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进而对体育课也产生了兴趣, 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三体育教学中肢体语言艺术的体现

1. 积极表情的运用

老师面部表情所展现出的喜怒哀乐, 直接反映了其情感投入程度, 教师积极、阳光的表情能使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 而这种愉悦通过互相传递, 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学生心情愉快, 思维敏捷, 对技术技能接受也快, 反过来也促进教师更积极地教学, 快速达成教学目标。

2. 信任眼神的运用

眼神能帮助交流和传递信息。教师利用眼神全场巡视能够迅速安定课堂秩序。热情、赞许的目光可以给学生以肯定;鼓动、敦促的目光可以给学生以勉励;而面对基础较差、运动技术水平较低的学生时, 教师用信任、赞扬的目光加以肯定, 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适当的眼神运用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 不至于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也不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 示意性手势的运用

手势是配合教师讲解教材内容的模拟性动作或想象性动作。体育教学中, 在整队、讲解知识时, 合理的手势应用, 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手势的适度运用, 能使学生引起注意、提高兴趣、亢奋精神, 有辅助讲解和提示的作用。

4. 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运用

示范动作可以使学生快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结构及要领。准确、熟练、轻松自如的示范动作, 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感受, 提高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 并且产生一种“我也要做一做”的跃跃欲试的心情, 不经意地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这时向往——实践的意向过程就实现了。当然, 进行示范动作还需找准示范的时机、位置、角度以及方向, 只有正确运用示范动作, 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5. 良好仪表的运用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 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仪表不仅是一个外在形象的问题, 也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表现和反映。

四结束语

在体育课中占了80%比重的肢体语言, 是体育不同于其他课程的一个鲜明表现,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现的积极的表情、信任的眼神、示意性的手势、规范的示范动作以及良好的精神状态, 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 体育教师需要对肢体语言在体育课中的运用进行长期摸索与探究。只有充分利用肢体语言艺术, 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各种体育知识与技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李爽]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 我国提出通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实用性和艺术性, 增强教学效果。语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有80%是通过肢体语言传达的。本文对体育教学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体育教学,肢体语言

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2

语言是体育教学中组织教学,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简洁、明快、严谨、深刻、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形式,经科学设计,巧妙应用,对营造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赞赏性的语言应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美国的教育学家曾说过‚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等到别人的赞赏‛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实践证明,在愉悦的情绪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诲。如果我们真正的想去赞赏学生,学生身上的优点会是无群无尽的。他们青春亮丽,活泼可爱;他们有进取心,有强烈的求知欲;性格内向的可赞赏他们文静秀气,性格外向的可赞赏他们活泼可爱;成绩好的可赞赏他是一名有能力有特长的好学生;成绩不好的可赞赏他肯努力,不轻言放弃的拼搏精神;那怕是学生有了错误,只要教师我们有一颗赞赏学生的心,批评学生也能做到‚良药不苦口可以利于病,忠言不逆耳可以利于行‛。记得有一次给学生在室内上理论课,尽管我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可上课没多久,就有个学生低头打磕睡了。我看到后,就根据课的内容提了一个问提,用很尊重的语气对他说‚现在请那个正在认真低头思考的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在他站起来的过程中,我知道他肯定没听清我的问题,就不露神色的把所问的问题又重复了一边。他的回答不是很对,我仍然说,‚回答的很独特,但如果能全面点会更好。‛他坐下后,就没再打磕睡了。

二、教师的语言应该有感情色彩。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他们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温暖、情谊和教诲。教师的用语根据目的的不同,或严肃、或温和、或激昂,无论什么样的语态,都应对学生有激励作用,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之情。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教‛。体育的竞技性特征,使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经常要承受成功和失败的心理体验。失败时,拍拍他们的肩,对他们说声‚失败为成功之母!‛;在他们为失败而痛苦时,对他语重心长地说声‚废铁之所以能成为钢,是因为它们能经得起痛苦的磨练!‛;成功时,微笑着他们说声‚付出的过程有点苦,可它结的果是甜的,不是吗?‛,骄傲时,严肃对他们说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对有过运动损伤的学生,见面后轻轻地问声‚你的伤完全恢复了吗?‛会使他们心灵上感到温暖。对运动中摔倒的学生拉他一把,说声‚摔倒的是躯体,不倒的是胜利的信念!‛相信你不用再多 说什么,他一定会振奋精神地继续跑下去。

三、‚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时期,设计不同的语言。

上体育舞蹈课时,对学生讲‚有人说,音乐是来自上帝的声音,舞蹈是对音乐的升华;还有人说,人类历史虽然漫长,但大体只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刀耕火种时期,机械制造和使用时期以及音乐和舞蹈时期。前两个时期已经过去,最后一个时期在二十一世纪刚刚来临的今天已经到来!让我们尽情的享受这一美妙的时期吧!今天我们上体育舞蹈课‛这样的开场白一定有吸引力。

上乒乓球课时,对学生讲‚乒乓球是球类项目中最小的球了,可周恩来总理曾经评价它‘小球振动地球’,这样的外交佳话,不仅展示了的体育无群的外交的魅力,而且奠定了乒乓球作为我国国球的基础。乒乓球是我国国际赛场上一颗最灿烂的明珠。这些成就,说明了我们中国人最善于打乒乓球。从今天起我们开始上乒乓球课。‛这样的课前语一定有激励性。

上中长跑课时,对他们讲‚2500年前,在古希腊的埃拉斯山岩上刻了这样的一段话‘你想强壮吗?请跑步!你想健美吗?请跑步!你想聪明吗?请跑步!’强壮、健美、聪明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请从现在做起,从这节课做起!‚这样讲一定有号召力!

三、‚口令‛和‚口号‛的广泛应用,是体育教学中最具特色的语言形式。清晰、洪亮、激昂、充满精、气、神的口令和口号,可以使学生心情开朗、精神焕发、神采飞扬,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生机勃勃,情趣昂然!

四、体育课的课堂的讲课,简洁、精炼、准确是其最大的语言特征。精讲多练是课堂 教学的主旋律。科学准确合理的应用语言,对整堂课的教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无时不在的形体语言,是体育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的又一鲜明的的区别,‚身‛教重于‚言‛教,体育老师潇洒,漂亮、完美的示范动作和教学过程中乐观、自信、开朗的性特点,以及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这一特殊而良好的形体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的。体育老师在平时一定要练好基本功,强化专业训练,提高自示范动作的水准;注重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艺术的教学语言,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就一定能把体育教学工作搞得活泼生动、轻松愉快,就能吸引和感染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充分感悟体育语言的文化含量,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使学生真正享受到体育应该有的娱乐功能,最大限度的领悟体育的无群魅力。

语言艺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哈 尔 滨 市 和平小 学

谈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3

一、诱导的语言

语言诱导即语言的引导、劝诱、教导,是将要学习的技术动作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激发其练习的欲望,使技术动作在学生大脑中初步建立一个形象概念的过程。第一、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诱导。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学生首先要有学习知识、掌握本领的主观愿望,教师才能予以启发。要使学生有“愤”、“悱”的内在需求,教师就应在教学方法上多作文章。在课的引入部分,如果能运用语言诱导,达到此目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在上第一次篮球课前,先讲一些关于美国NBA的比赛,乔丹漂亮的扣篮、神奇的妙传等情节,引导学生进入艺术欣赏的境界。那么学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第二、掌握动作概念时的诱导。讲解动作概念实际上是一种语言诱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通过语言描述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做二年级的平衡练习“两臂侧平举,单脚站立5~10秒钟”时,我设计了“小演员学杂技”。学生手拿器材,单脚站立的千姿百态,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老师还拿来照相机为学生照相,把练习推向高潮。接着还让学生一人拿一根一端打结的绳子当键子踢等。通过多样化、游戏化的教学,均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亲切的语言

教师语言的亲切形式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关注与投入来体现的,这种情感教学语言,给学生直接感觉是和蔼可亲、真挚感人。“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亲切、热情,自然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情感。比如:要某个学生做动作,可以说:“王杰,请你出列为同学做个示范表演。”要是看到他有些紧张,马上用亲切柔和的语调告诉他:“不要紧张,放轻松些,做不好没关系,我们为你加油。”以此来减轻其紧张的程度,特别是对那些技术水平、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要鼓励诱导,绝不能使用损伤他们自尊心的语言,哪怕是只有一个动作细节做得较好,也要给予亲切的语言赞扬,让学生既感到教师谦虚可敬,也乐于接受教师的谆谆教诲,使他们出色地完成练习任务。

三、科学的语言

体育课的课堂讲课,简洁、精炼、准确是其最大的语言特征。精讲多练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科学准确合理的应用语言,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词语必须准确明了,由于动作要领、练习方法都需要讲解,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技艺,要讲得准确,即纠正错误动作要提示准确,对动作完成的质量要评得准确。例如:前滚翻中的团身滚动中的“团身”二字不能用“全身”来代替;短跑中要“加快频率”不能说“加大频率”;“腕关节、踝关节”不能说成“手腕子、脚脖子”。可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要给他们有个过渡的时期,使学生由简单通俗的语言认知过渡到准确性的语言,如果一、二年级小学生过多地生硬地运用运动术语,他们就理解得很慢,也不易掌握,可以说“两臂侧平举向右——看齐”,看起来非常简单也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发这个口令,他们很难做出来,这时我们必须把动作分解讲:“把两个胳膊伸平后,头向右看,双脚不要动,只做转头就可以了。”说起来通俗,他们能够很快理解。再比如:让他们自己数拍子做准备活动,口令不齐,动作也不齐,如果变成小口诀,就比较容易掌握,就像“活动活动膝关节,活动活动腕关节,活动活动踝关节”等,这样做易于接受,而且也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

四、形象的语言

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幽默动听,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欢快、喜悦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使课堂呈现活跃和谐的乐学氛围。如在进行鱼跃前滚翻技术教学时,可把动作要领编成“两脚蹬地身腾空,好似小兔向前蹦,两臂撑垫伸变屈,低头团身快滚动”的顺口溜,启发学生联想小兔蹦跳时的动作形象。

再比如教一年级学生快速跑,新入学的学生不明白什么是快速跑,在进行教学时,就可做一个夸张的比喻——一只非常非常饿的大老虎在追赶一群小朋友,一些跑得快的小朋友跑在前面会脱离危险,离大老虎很近而速度很慢的小朋友会怎么样?这时同学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被老虎吃掉!”不仅能使学生对教师所描述的技术动作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保持兴致勃勃地处于追求知识、锻炼身体的积极状态。

语言艺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篇4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体育教学已由过去的“三基教育”转变为“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现代体育教学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 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准确的示范能力, 只有两者很好地结合, 才能启发学生思维,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

三、结果分析

1.体育教学与语言艺术的相关联系

体育教学中,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生动与否, 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心理定势、情感变化及学习兴趣等。所以, 教师应能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力求在语言表达上更为艺术性, 使语言富有感染力。通过体育教师有效的语言艺术和语言的感染力激发学生自身的感觉、知觉、分析, 综合的去理解体育动作的本质, 明确动作的关键、难点和动作的内部联系, 借助旧知, 形成新知, 以取得体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2.体育教学中语言艺术的特点

(1) 启发性。

启发性的语言能启迪人的智慧, 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使学生主体处于积极自觉的学习心理状态。教师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 在教学上就能拨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是体育教学过程最基本的要求。体育教学中要准确的运用语言, 讲述动作要领, 阐述动作概念, 准确地把握中心, 突出重点, 强调要点, 让学生感到你所讲述的和他们看到的示范动作相符合, 以形成正确而清晰的运动表象。例如, 篮球的投篮是用“投”, 而不宜说成是“抛”;行进间上篮不能说成“三步上篮”。

(3) 鲜明性。

体育教师必须做到观点、内容和要求明确, 不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教学中, 教师提倡做什么, 反对什么;练习中应当怎么做, 不应当怎么做;什么动作在先, 什么动作在后;什么是正确的, 什么是错误的, 都必须借助语言形态清楚地表达出来, 做到界限分明, 使学生明白无误从而很好地遵循和执行。

(4) 精练性。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 在教学过程当中, 学生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来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这就要求教学语言一定精确简短, 能用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教学内容, 从而获得更多的身体练习时间, 这就需要经过概括、归纳、提炼、浓缩突出重点, 讲明要领。如用“蹬转挺推拨”来把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动作要领归纳, 既简练又充实, 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动作的最后要领。

(5) 逻辑性。

体育教师在课堂中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决定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教学语言表达必须做到结构严谨, 思想清楚, 实事求是, 经得推敲, 这样动作示范才能做到前后连贯, 一气呵成。

3.体育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

语言是一门艺术体育教学语言, 更是一门具有强针对性的艺术性活动。如何艺术化地运用语言进行体育教学, 是体育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之处。

(1) 有针对性地揭示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 语言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体育教学有其自身规律性和特殊性,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明确教学任务和要求, 从而有针对性地揭示教学内容。同时, 学生也是一个活跃的群体, 疲惫拖沓而没有针对性的语言, 肯定无法吸引他们, 因此, 采用富有针对性的语言技巧, 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2) 善于运用启发性语言。

启发性语言能启迪学生的智慧, 激起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使学生主体处于积极自觉的学习心理状态。当学生自身没有学习的内在要求时, 教师要善于通过启发性的讲解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 当学生有了潜在的学习需要时, 教师就应因势利导地把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变为活动状态的动机, 使之成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师在启发时, 往往设置“问题”情景, 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而不应一口气把话说尽。通过教师的提问, 为学生开创了宽阔的思维空间, 极大地吸引着学生, 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启发性语言, 改变了学生的被动接受角色地位, 让他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3) 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当我们受到肯定、鼓励和夸奖时, 心里觉得很舒坦;但受到否定、批评时, 情绪便会沮丧、低落。在体育教学中, 采用肯定、鼓励的教学方式, 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肯定、赞赏的口吻来鼓励学生, 会在学生心灵深处激发他们的成功感和自豪感, 增强他们的信心。如在评价学生的动作质量时, 用“很好”、“不错”、“真棒”、“好极了”等肯定或赞许的语言, 就会对学生产生鼓舞的效果, 树立学生的信心。相反, 如果教师用漫不经心或轻视的语言, 就会刺伤学生的自尊, 使之产生抵触情绪, 甚至精神消沉, 进而对体育课产生反感甚至厌恶的心理, 因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4) 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体育教学语言是自然语言和体育专业术语有机结合而成的, 教师要有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做基础, 使用语言时注意表现力、注意力和感染力, 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保持最佳的思维状态。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用感情丰富的语言, 适度的音量, 适中的语速度, 抑扬顿挫的语调, 并结合各种动作姿态, 将体育教学的语言艺术与自身的兴趣、气质、能力、性格等个性特征完美结合, 形成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

四、结论

一名出色的体育教师, 不但能够熟练正确地示范各种体育动作, 而且也具有较为出色的语言艺术修养。因为体育课堂的教学, 不是单纯的动作示范, 而是教师进行动作示范的时候要配合适当的讲解语言, 因此, 体育教师要熟练运用好体育教学的语言艺术, 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熟练准确使用普通话, 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进行教学, 语言要做到准确、规范。

2.掌握多种语言运用的技巧, 注意使用富有启发性和鼓励性的语言。

3.重视深入研究体育教学语言的各种特性和作用, 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巧妙地运用, 使教学语言艺术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4.在教学实践中, 应遵循语言规律, 对各种语言艺术加以操练和感悟, 善于发现和总结, 积极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5.认真学习和钻研体育课的教材、教法, 运用合理、恰当的语言给学生启发、讲解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体育教学中的语言, 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和指导, 体育教师语言运用能力如何, 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心理定势、情感变化及学习兴趣等。根据语言的不同特点, 教师有针对性地运用语言艺术配合肢体语言进行教学, 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语言艺术,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3.

[2]梁红秀.浅述体育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作用[J].山东体育科技, 2002, 22 (9) .

[3]周睿.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语言艺术探骊[J].中国教育与教学, 2005, (12) .

[4]石正伟.浅谈语言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 2004, (4) .

[5]黄丹.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体育科技, 2005, (2) .

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共) 篇5

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工具,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历史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再现过去,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语言无味,那么历史课可能是呆板的读书课,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使学生丧失对历史课的兴趣。如果教师信口开河,那么历史课就变成了天花乱坠的吹牛课。因此,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很重要的,只有注意了自己的语言技巧和修养,才能让历史课堂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学生历史课堂的语言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历史课堂要有抑扬顿挫的节奏美 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斯指出:“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语调占着一个重要地位。一种不好听或低沉的语调,很可能阻碍教师成功的事业 在历史课堂中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都要根据内容不同而随时调整不断变化,使声音跌宕起伏,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教师讲课语速不能过于平缓,像老和尚念经,索然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但是语速过快,就像发射机关枪,学生根本就听不清楚,更谈不上理解和思维活动的伸展,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一堂课40分钟,教师应该用适合课堂教学的语速,字字句句都让学生听得清楚,吸收进去,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师在课堂讲述中还要控制好语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使课堂有抑扬顿挫的节奏美有的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堂课都用高音和强音,以为只这样才能 镇住学生,把课讲得更加生动有趣可是讲课声音太大,语音的刺激太强,会使学生很快由兴奋状态转入抑制状态,注意力不能持久,必然降低听课的效果有的教师放低声音,循循善诱,叙事说理娓娓道来,时而激昂慷慨时而铿锵有力时而低沉凝重,带领学生在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的历史空间自由驰骋,整堂课给学生以最美的教育享受。

二、用语准确用词严谨是历史教学的灵魂 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在讲解历史事件、描述历史人物、分析历史背景时,必须“言之有史,言之有据”,来不得半点虚饰和造作,不可以为了烘托主题、渲染气氛而损害历史的本来面目准确严谨是历史教师语言的首位要求,否则会出现知识性或科学性错误 例如秦灭六国之前,嬴政是秦国的国君,称为“秦王”;秦灭六国,嬴政称帝,这时的嬴政,必须以“秦始皇”相称。“秦国”和“秦朝”“秦王”和“秦始皇”,一二字之差,如果颠倒了时序,前后混用,就是科学性的错误。再如:有的教师由于历史概念模糊出现了这样的表达:“1840年6月,英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就不确切,不符合历史实情。“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虽一字之差,但却代表两个时代。1840年前后,英国处在“资本主义”时期,并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这样的误区,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

三、精练的语言是历史课堂的点睛之笔

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语言驾驭能力,课堂上内容空泛,废话连篇,词不达意,必然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损课堂的质量如果教师用简明扼要、干净利索的语言讲清楚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这将大大提升课堂的效果,精练的语言历史课堂的点睛之笔。语言精炼的最大敌人就是说话重复和“打官腔”,这会使你的课堂蒙上一层尘雾,使丰富而有意义的内容失去它应有的光彩。语言的精炼并不是晦涩难懂的专业用语,使人听起来枯燥乏味,空洞抽象,相反却是教师能用准确、利索简单的语言把逻辑性强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讲解清楚,让学生获益匪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法西斯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如果引用希特勒的原话:“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是我不可动摇的意志”,法西斯德国疯狂侵略的嚣张气焰便暴露无遗!

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满历史课堂 古人用他们的勤劳勇敢智慧创造了历史,使我们人类得以生息繁衍教师在用语言进行历史再现时,如果只是几句干瘪的“书面语”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科的博大。教师应该通过有生命力的语言,把历史讲“活”,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听得见来克星顿的枪声,看得见《蒙娜丽莎》的微笑,触摸得着元朝军队的铁骑,感受得到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无奈。历史教学中,教师生动的描述慷慨激扬的讲解,会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历史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心灵受到震撼,感情得到升华,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古代建筑,如果只用“工程浩大”一句话来概括,平淡、干瘪、没有感染力。教师如果这样讲:用造长城的砖石土块筑成一道高两米半、宽一米的长堤,足足可以绕地球一周。如用来铺筑一条宽五米,厚三十五厘米的马路,可以绕地球三四周,学生就对长城的工程浩大便有了一个真切的感受,更有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志。

五、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点亮历史课堂

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历史课,因为内容多 线索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讲授方法欠佳的话,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荡然无存。再加上很多教师上课时把历史课变成了对一大堆历史事件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分析的固定模式,使学生感到历史课枯燥无味,厌学情绪油然而生。怎样驱散学生的厌学情绪,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幽默制造轻松的氛围,是点亮课堂,出奇制胜的好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用幽默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接近了师生距离,师生在谈笑风生中实现了教学目标。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健康、乐观、全面地发展。如讲述中国古代史嘉靖皇帝时,为加强学生对这位无能皇帝的印象,教师一句:“嘉靖嘉靖,家家都干净”,就把当时老百姓被剥削得一干二净讲得淋漓尽致。这种谐音幽默法,使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点。

总之,历史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教学语言艺术,提高自身语言修养,用形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将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历史生动形象地再现于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学习体验,让历史课堂尽显魅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6

一、教师课堂教学用语要严谨规范

教师语言的规范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层含义是,教师必须运用国家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另一层含义是,教师的语言在遣词、造句方面不要有错误,尽量避免用词不当、语句不通、复义语、颠三倒四等语病。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要反复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知识性错误。比如,“存储器”不能说成“储存器”,因为“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而“储存器”等词语都是生活化的语言,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不规范。再比如,“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做标记,而“选择”则是指执行一个命令。

为了在短暂的一堂课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的语言还要简洁、精练。授课时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言简意赅,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吐词清晰,句意分明,并坚持用普通话教学。

二、教师课堂教学用语要有感染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感情充沛,富有激励性和感染力,并结合自己的眼神、手势和嗓音等体态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田,感染学生的情绪,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理于情,情理相融”。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网页制作”一节时,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了这样一段导入语:“通过Internet知识的学习,我们只需点击鼠标,便可饱览祖国的壮丽河山,尽享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从现在开始,我将和大家一起步入一个激动人心的章节——网页制作的殿堂!”

三、教师课堂教学用语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这样能消除教学中学生的疲劳情绪,使课堂生动活泼,使教师和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在机房上课时,经常有个别学生在偷偷地玩游戏,教师走到他跟前时,他便把窗口最小化,当然教师还是很容易从任务栏中发现。但在学习了任务栏的隐藏操作后,学生就如法炮制,教师就不那么容易发现了。针对这一情况,可用一句调侃性的话教育学生:“有个别同学真变成‘知识越多越反动’了!

希望大家不要违背了科学的真谛呀!”这样一句幽默又语重心长的话,不仅能够使那些玩游戏的学生在微笑中诚恳地接受批评教育,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科学的态度。

四、教师课堂教学用语要注意体态语言的合理使用

体态语言是对教学语言的有机补充,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有时可以表达出用口头语言不能表达出来的信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每堂课一开始的师生交流,虽然时间很短,但对整堂课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进入教室时,步伐应稳健、镇定和自信,速度适中,面带微笑,目光慈爱、柔和并透着严肃环视整个教室;教师走上讲台后的第一句话“同学们好”,语调应凝重,情感要真诚,眼神要关注全体学生,不能浮于形式,更不能心不在焉,虚情假意。在这几秒或是十几秒的时间里,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慈爱,教师对学生的信心和鼓励,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活泼。

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正视回答问题的学生,流露出信任的目光,应说“请某某同学来回答”,并尽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心和鼓励,从而消除因可能回答不出问题而产生的害羞和畏惧心理。教师不应该用手指直指学生,直呼其名,更不应该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讥讽和挖苦。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7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许多语文教学大师高度注重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处理, 喜欢使用充满艺术特色的语言去打动学生, 从而引起学生共鸣, 让学生进入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 使之“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情感派”语文教学大师的代表于漪先生就是这样教学的。她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是这样导入的:“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间小屋, 它可能在山上, 可能在林间, 也可能在海边;可能是放飞的小鸟, 可能是天边的云彩, 也可能是海洋中的半个夕阳……那是回家的感觉, 是回到自然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作家李乐薇的小屋———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做一次愉快的心灵旅行。”使用这样富有情感的语文教学语言, 犹如饱含深情、充满特定精神的清泉, 滋润着学生稚嫩的心灵, 缓缓流过学生的心田, 让知识、情愫和思想自然而然地渗入并积淀在学生意识的深层, 很快将学生引入到文章所描绘的特定的境界中, 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感情冲撞力量, 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语文课应该是有情感的, 但语文课中的语文教学语言不仅是有情感的, 还是生动风趣的, 也即要有趣味性。“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是指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理趣、情趣, 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例如, 说“长城工程浩大”, 这不够形象。而如说“用造长城的砖石土块筑成一道高两米半、宽一米的长堤, 足足可以绕地球一周”, 这就形象多了。当然, 有趣味的语言光是生动形象还是不够的, 在这里我们还需要借助于幽默的手段, 形成所谓的教学幽默艺术。“教学幽默艺术的特点是既要有幽默的一般特点———机智性和娱乐性, 又要有其特殊的规定性———即在教学中的教育性”[4], 这种幽默艺术可以说是形神兼备, 其“形”为幽默, 而“神”则是教育。也是寓庄于谐的, 其外部表现是“谐”, 给人以愉悦感受, 而里面的内核是“庄”, 给人以教育收益。

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老师在讲双关辞格时, 发现学生心不在焉, 于是, 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逸闻:宋朝有一个书生, 觉得自己比欧阳修强百倍。一天, 他心血来潮, 决定亲自去会会欧阳修。他一出门, 就诗兴大发, 随口赋诗一首:“门前一棵树, 两支大丫杈。”吟到此处再也吟不下去, 这时走过一个人来接着吟道:“春来苔是叶, 冬至雪为花”。书生一听, 甚为崇拜, 决定与此人一道去拜访欧阳修, 一同和欧阳修比个高下。于是两人同坐一条船, 书生又吟到:“两人同登舟, 去访欧阳修。”无奈吟到此处又吟不下去了, 另一个人接着吟道:“修已知道你, 你还不知修 (羞) 。”其实这个人就是欧阳修。就这样, 欧阳修利用“修”和“羞”两个同音字, 巧妙地教训了不学无术又喜欢卖弄的酸书生。这则逸闻既让学生懂得了“双关”的含义, 又让学生体会到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妙处, 将学生的注意力又重新集中到课堂上来。讲究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注重幽默性, 可以调解课堂气氛, 缩短师生距离, 有利于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用幽默的方式提出严肃的问题, 使学生学习更为轻松。但是, 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也应该注意:切忌为了“趣性”而“趣性”, 盲目地追求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 从而失去了教学语言作为教育的最基本的功能。俗话说“萝卜青菜, 各有所爱。”把它他引用到语文教学上, 就是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语言时, 一定要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选择, 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有自己的风味, 不至于成为众口一词而迷失自己。同时, 我们还要清楚, 每个老师的经历、才情、性格、习惯等方面都不尽相同, 而这些不同的个性特点, 体现在语言上, 就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故而, 每位教师应当根据自身的特长, 发挥自己的优势, 千万不可盲目效仿他人, 以免弄巧成拙。

大师讲的课, 总带有鲜明的个性, 深深地烙上“自我印记”, 让我们感觉他们的语言与众不同, 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如名震全国的三位语文教学大师, 于漪先生注重情感陶冶, 词采丰华, 情真意切的诗化语言;魏书生则是平易近人、亲切风趣;钱梦龙先生强调逻辑, 注重理性, 语言凝练硬朗、深邃缜密。尽管他们的风格迥异, 但他们在语文教学的语言处理上都有自己独到的特点和深厚的功底。当然, 我们强调个人教学语言特定风味, 强化形成自己语言特色的同时, 也不能排斥学习别人语言的长处, 关键是要学习他人长处, 形成一家之言, 彰显个性, 注重内化, 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具有独特艺术风味的语言个性风格。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其实也就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选择怎样语言进行教学的问题。优秀的语文教师, 会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结合自己的特点, 将它上成最为生动、最为风趣的语文课, 把学生听课的过程变成具有独特风味的艺术享受过程。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将授课内容转化成准确精炼、生动传神、机智幽默、多姿多彩的语言艺术内容。语文教学不单是简单的教学过程, 同时也是情感交互过程。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语言必须充满情味。教师语言的情趣性是指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富于理趣和情趣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文老师应根据自身的特长, 发挥自己的优势, 千万不要盲目效仿别人, 以免弄巧成拙。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罗学李、赵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浅释[J].理论观察, 1997, (6) .

[2]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

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8

1 教学语言的特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教学语言有如下特点: (1) 规范性, 即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2) 明晰性, 即易于理解, 不能模棱两可。 (3) 教育性, 即教书育人的“育人”。 (4) 知识性, 即教书育人的“教书”, 也是韩愈在“师说”中提到的传道、授业、解惑。 (5) 针对性, 即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最能引起其思想共鸣的叙述。 (6) 启发性, 即启发学生思维, 不能“授人以鱼”, 而要“授人以渔”。 (7) 艺术性, 即音调高低和强弱、语速快慢。忌语言平淡、枯燥乏味、平铺直叙、照本宣科。 (8) 趣味性, 即生动、形象。

2 提高教学语言艺术的途径

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艺术修养可以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这种修养不是朝夕之间获得的, 必须不断探索、不断揣摩。毛泽东同志说过:“语言这东西, 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 非下苦功不可。”

2.1 锻炼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能力具体指用词准确, 语意明白, 结构妥贴, 语句简洁, 文理贯通, 语言平易, 合乎规范, 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 没有语病[1]。但是, 想做到以上这几点, 是非常不易的。为增加教学语言的表现力, 教师应熟练地掌握一些必要的语言表达技巧, 如发音、吐字、停顿、重音强调、节奏控制、语调升降等技巧, 避免语言平淡、枯燥乏味、平铺直叙、照本宣科, 以免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等脱离课堂的现象。

2.2 切实提高专业水平

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基础和源泉。想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就要装满一桶水。教师需要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步伐,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3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水平

教师语言的训练要经过在备课时根据课堂内容和面对的学生群体特点刻意设计语言表达艺术方式, 然后在课堂上运用设计好的语言技巧, 最后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和教学效果进行调整, 这个过程周而复始直到运用自如。

语言表达艺术中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比喻。比喻是一种语言艺术。所谓比喻, 就是指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 使该事物生动鲜明、易懂易记。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原理指出人对陌生概念的接受是较为困难的, 但如果将抽象陌生的概念和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 就比较容易接受[2]。构思巧妙、贴切、恰当的比喻能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 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 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化解难点。合理运用比喻的方法进行教学, 能够营造轻松良好的课堂气氛, 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疲劳感, 引发探讨问题的强烈欲望,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想做到这点, 需要我们潜心教学, 钻研教材, 用心备课。下面就如何在C语言教学中运用比喻这种语言艺术表达方式进行探讨。

3 C语言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艺术

3.1 C语言课程的重要性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在电气信息类各专业中, 是单片机与微机原理技术、嵌入式系统、EDA、DSP原理及技术等课程的前导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C语言是极具发展前景的计算机高级语言, 广泛应用于系统软件开发、数值分析、图形图像处理、人工智能及模式识别、操作系统等多方面。它同时具有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特点, 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好, 目标程序效率高, 适合应用程序设计和系统程序设计。

3.2 C语言课程的教学现状

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指出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学好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努力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使其善于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术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目前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由于C语言牵涉的概念比较复杂, 规则繁多, 使用灵活, 容易出错, 不少学生感到C语言抽象、难学。教师介绍某一抽象算法, 或解释某一规则时, 尽管费尽周折反复讲解, 学生还是无法理解[3]。

(2) 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待改进。照本宣科、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情况还是存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 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久而久之, 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3) 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数学解题思维模式, 没有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模式。比如编程求1到10以内的奇数的和。有些学生会直接写出s=1+3+5+7+9, 结果固然是对, 但完全没有理解编程的思想, 也没有进一步去思考, 如果范围是1到1000, 或者更大将无法实现。

上述情况固然和课程的性质及学生自身因素有关, 但其实都可以通过一种方式来改善, 就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表达方式, 例如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

3.3 C语言教学中语言表达

高尔基说:“语言不是蜜, 但可以粘住一切”。

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尽管各种现代教学技术使用得越来越多, 但教学语言是任何传播手段也取代不了的。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修养与表达技巧, 常常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教师是教学语言的使用者和创造者, 同样一句教学语言, 不同的老师能表达不同的意思, 产生的效果也有很大差异。因此, 掌握良好的教学语言表达艺术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追求。

具体做法如下: (1) 对每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提取适合采用语言艺术修饰的知识点。 (2) 根据不同知识点的内涵, 选取一个与该知识点有类比关系和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事例, 精心设计适合该知识点的比喻。此处必须注意, 比喻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如果比喻中的喻体是学生不熟悉的, 那么就失去了比喻的意义。 (3)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巧妙、自然地运用。 (4) 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并进行修改。

示例1:while和do while的区别。

while是当表达式成立时才执行循环体。do while是先执行一次循环体, 然后判别表达式, 成立则继续执行循环体, 否则循环结束。

很多学生喜欢玩游戏, 那我们就用游戏比喻:while的执行条件是你的游戏币必须大于0时才能玩游戏。do while是第一次玩是免费的, 但第一次游戏结束就要看你的游戏币, 如果你的游戏币大于0可以继续玩游戏, 否则就不能。

示例2:continue和break在循环语句中的区别。

书本描述:continue是跳过循环体中下面尚未执行的语句, 接着判定下次是否执行, 即结束本次循环。break是用来从循环体内跳出循环体, 即提前结束循环。

比喻描述:“民以食为天”, 我们用吃苹果来比喻这两种区别。吃苹果前订立规则。规则一:假设有5个苹果, 从第一个开始吃, 如果遇到苹果有虫子, 就必须把这个苹果丢掉, 看是否还有苹果, 有就继续吃, 没有就结束。以此类推, 这种规则就是continue。规则二:从第一个开始顺序往下吃, 只要遇到苹果有虫子, 就必须把这个苹果丢掉, 同时剩下的苹果也不允许吃了, 这种规则就是break。

分析:吃苹果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的例子, 吃苹果吃到虫子也是我们会遇到的事情, 所以原本很容易混淆的两个语法一下子变得通俗易懂。

示例3:auto变量和register变量。

书本描述:一般情况下, 变量的值是存放在内存中的。对变量的值的存取操作是在内存和运算器之间进行的, 这就是auto变量。对频繁使用的变量, 可应将其保存在CPU的寄存器中, 以加快其存取速度, 这就是register变量。

比喻描述:我们可以用把内存比喻成图书馆, 把寄存器比喻成自己的书架, 把变量比喻成参考书, 我们就是运算器。如果我们每次用这本参考书都要去图书馆借那这个变量就是auto变量。很显然这很麻烦, 聪明的我们可以把这本书借回来放在自己的书架上, 用时只要从书架上拿就可以了, 不用跑图书馆了, 这时这个变量就是register变量。

分析:用大学生经常去图书馆借阅参考书的例子来说明两个变量的区别, 让原本很抽象的内存存储问题变得形象生动。

示例4:auto变量和static变量。

书本描述:static变量的值在函数调用结束后保留原值, 在下一次该函数调用时, 该变量已有值, 就是上一次调用结束时的值。auto变量是在函数调用时分配空间, 调用结束后自动释放。

比喻描述:我们在上学时, 很多都被妈妈罚过写N遍作业。假设某一个星期六, 你因为不听话, 妈妈罚你写20遍作业, 如果星期六你写了10遍, 那么星期天你会从第11遍开始, 还是从第1遍开始呢?很显然你会选择前者, 那就是static变量, 它会保持上一次运行时的值, 下一次就从这个值开始。那如果是选择后者呢, 就是auto变量, 每次调用都自动清零。

分析:用写作业这个很多人的亲身经历来说明static变量初始值和auto变量初始值的变化, 会立刻引起同学的共鸣, 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示例5:return语句中表达式的值和函数值的类型不一致时, 以函数类型为准。

书本描述:return语句中表达式的值和函数值的类型不一致时, 以函数类型为准。

比喻描述:如果地方法规和宪法冲突, 以宪法为准。

分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如果地方法规和宪法冲突, 以宪法为准”是大家都知道的, 那么把return语句中表达式值的类型比喻成地方法规, 把函数值的类型比喻成宪法来说明这个语法, 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接受。

4 结语

人们获得知识大都是从生动鲜明的直观形象开始。在C语言教学中恰当使用比喻这种语言艺术, 将抽象陌生的概念和学生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 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形象。可以活跃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中, 轻松解决那些原本晦涩难的问题, 去除学习疲劳感, 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 提高信息传送量, 优化教学效果。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今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本文分析了教学语言的特点和重要性, 提出了提高教学语言艺术的几种途径, 重点阐述了如何运用合理恰当的语言表达艺术把晦涩难懂的概念和学生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 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 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氛围、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并在分析了C语言课程的重要性和现状之后, 给出了在C语言教学中使用语言表达艺术提高教学效果的示例。

关键词:语言表达,艺术,C语言,教学

参考文献

[1]洪云.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培养师范生语言能力的策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1, 13 (4) :28-31.

[2]郭成.教学心理学丛书·接受学习与课堂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15-30.

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9

1、高校体育教师的语言形式

语言是体育教师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 因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教学语言包括声音语言,动作语言和口哨语言等三种语言形式,这三种语言形式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相互渗透,教师严谨、简洁、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语言在教学中具有强烈的感召力,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1、声音语言

声音语言包括教师的讲解、口令、提示等,要求简洁精练,生动形象,不易长篇论述,常常是几句要领,一字提示,带有指令性和启发性,运用简短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指挥和组织学生练习。

1.2、动作语言

动作语言室体育教师教学运用较多的传递信息的形式, 如教师的示范动作、手势、举止和眼神等。选择合理的时机,动作语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喜欢看教师的示范动作,教师优美的示范动作,能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很好地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

1.3、口哨语言

口哨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在体育教学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口哨是体育教师必备的教学用具,在某些情况下,口哨语言室声音语言和动作语言无法取代的。

2、语言艺术特点

高校体育教师的语言艺术具有多种特点,主要表现为教育性、启发性和鼓励性、规范性和准确性、逻辑性、针对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并掌握这些特点, 综合运用, 合理贯穿于教学中,用自己良好的语言、思想、行为、修为和职业道德精神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和激励学生,做到育人为本,育心为主,才能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2.1、教育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技术和技能,更应该要做到育人、育心。高校体育教师的语言教育性,要求教师文明用语,在讲解知识、教授技术与技能时要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不能空洞、庸俗和随意。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深入简出、循循善诱指导学生,适时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励学生。课堂教学结束部分的评价要言简意赅、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促使学生将自己课堂练习、业余锻炼和未来的终身体育充分的结合起来,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2.2、启发性和鼓励性

高校体育课教授的对象大基本是十八至二十岁的青少年,他们刚刚成年, 在思想和行为上日趋成熟。作为高校体育教师的语言,应能够启发他们的潜力思维,启发式的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和终身体育习惯, 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体育教材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斗志,鼓励他们加强课余锻炼,促使他们形成浓厚的体育兴趣,养成终身体育意识。良好的体育技术动作的形成必须靠反复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对于复杂的技术动作,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讲解与示范,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指引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技术动作要领的方法,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对于体育技能较差的学生,他们怕别人笑话,信息不足,甚至有的消极面对;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的做动作,大胆的投入到学与练的过程中,尤其是语言上的鼓励,更直观,更能激发他们战胜困难的斗志。教师应该投入较多的时间帮助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言语,对于他(们)微小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适时的让全班同学鼓掌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战胜自卑心理,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更能够对 他(们 )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性作用。

2.3、规范性和准确性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被学生效仿,起着师表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讲解和动作示范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效果, 甚至会影响到学生课余锻炼和将来从事体育锻炼的效果。因此,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规范与准确, 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声音语言与肢体语言都必须做到规范与准确。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方言和一些粗俗的语言比如,在学习动作时,描述到身体部位,不能把“手”说成“爪子”“臀部”称为 “屁股”, “腹部”称为 “肚子”或者 “肚皮”; 在集合时 , 语言也要规范,横排应称为“列”,纵队称为“路”。有时候,语言看似差别不大,但是用语不当,就会导致迥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2.4、逻辑性

语言的逻辑性是指教师在使用语言时, 必须使其内容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必须根据思维的逻辑准确运用概念,恰当做出判断。大学生的逻辑思维比较完善, 但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巧接触可能相对较少, 对科学的体育动作技术和技巧的讲解理解和掌握还有一定困难,所以老师在讲解时必须注意自己的语言逻辑和科学规律。

2.5、针对性

高校体育教师语言的针对性指的是,教师应根据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结合场地、学习进度和学生特点,运用不同的语言,因材施教。对于爱面子,自尊心强的学生,要多表扬,对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要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对于身体素质好、体育基础好的学生,要多激励,以免有骄傲甚至不以为然的情绪,但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在有针对性的使用语言时,要生动形象,不要过于生硬。

3、语言艺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高校体育教师面对的是身体和思想相对成熟的青年群体,其语言对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培养运动技能、发展智力和心理调节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有着促进作用

3.1、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

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语言。在学习新内容时多应用鼓励语言, 在复习阶段要多运用赞许语言和启发式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少用消极、批评语言,以免学生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校体育课面对的是相对比较成熟的群体,教师应该多跟学生交流沟通,鼓励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会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他们就会自主的学习体育技能和技巧,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这样,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提高。

3.2、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教学中,教师语言要严谨,态度要严肃而又和蔼,控制好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自觉主动的学习,从而让他们产生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振奋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高校体育课堂可能是大学生人生中体育课教学的最后阶段, 教师的语言艺术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最后的“体育课阶段”的体育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体育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掌握一项甚至更多的体育项目,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结束语

语言艺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体现 篇10

众所周知,难易适度、新颖而令人感兴趣的教材,激动人心而生动形象的趣事,都不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去努力便能轻易记住。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意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与形象比喻及直观实验结合起来,能增强学生记忆的直观性、形象性,使之带上感情色彩,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授课时,幽默而妙趣生辉的语言,不但能使学生增强记忆材料的直观性,而且还能使学生在理解材料的同时,在无意中完成识记。语言的艺术化既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还能使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得到有效的传播。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我在化学教学语言的艺术化方面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开场白———导入的艺术

好的导入语有不可忽视的功能。现代演讲学研究表明,演讲的开头就要吸引观众,这是演讲成功的第一步。导入语要能吸引学生,才能让学生对这节课产生兴趣,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导入语最好能够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巧妙设疑,从而可以通过这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课前的疑问。

例如:在教师进教室的前几分钟,通常教室里会出现乱哄哄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一般教师的做法是先控制好课堂纪律,然后再引入新课。这样的做法不免有些死板。在讲授《空气》这节课题时,遇到这类情况,教师可以走进教室后双掌相击,大声说:“闭上你们的嘴巴……再捏住你们的鼻子!”学生照做后,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不到一分钟学生便憋不住了,马上松开手。这时教师就可以巧妙地引入问题:

师:我们生活离不开什么?

生:空气。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研究空气,有兴趣吗?

这样一来,学生不知不觉地被引到课堂教学中了。

课题的引入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把握好课题的引入,能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具有趣味、美感和激情,由此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中的幽默艺术———笑声

幽默能自发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幽默,是一种用俏皮、含蓄、机智的方法,使人在笑声中领会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幽默的语言,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入木三分,使人忍俊不禁,学生在爽朗的笑声中能悟出其真谛。学生无不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应该说幽默是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

例如:在做亚铁制氢氧化亚铁实验时,我首先用神秘的语气配以简单的动作叙述道:“盛碱滴管更细长,插入盐液莫慌张,屏气缓滴不摇荡,白色沉淀呈絮状;倘若固执不照办,反应就给(你)颜色看。”在“颜色看”三个字上放慢速度,给人一种类似警告的威严,接着按照常规操作,在管口上方滴下碱液,学生看到试管里产生白色沉淀即刻转绿,最终变成红褐色,全都惊讶不已,寻思之余,又为领会“反应就给(你)颜色看”的双重含义而眉开眼笑。在去除杂质以提纯物质时,学生往往因使用不当而引入新杂质,针对这种情况,可形容为“前门驱虎,后门进狼”,一语双关,通过这些幽默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随即进入了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

再如:在讲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时,教师常强调为何不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这一知识点。讲授时,可增设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并与教材进行对比,配合实验现象向学生讲述:“同学们看该反应(增设的实验)好景不长,生成的硫酸钙微溶,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使稀硫酸望石兴叹,由于硫酸钙是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而生成的,所以它又无法生气。”教师抑扬顿挫的讲授,让学生听后发出一阵爽快的笑声,并领会了其中的真谛。

另外,适当地应用谐音也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一些化学知识,如在记忆地壳中元素含量时,氧、硅、铝可以巧妙地运用谐音“养闺女”让学生轻松地记忆。

当然,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那只会给学生以粗俗浅薄、油嘴滑舌之感,反而会适得其反。

韵律美的艺术———语音和语调的艺术

声音讲究抑扬顿挫,音色讲究优美动听。美妙的音质用于课堂,将会给学生带来享受。在教学中,语气与音调要做一些设计和情境上的处理,不能只靠临场发挥,要知道一个声音、一部乐曲都是要进行一些声调和音色上的处理,这也是同一首歌换一个人唱,常常就是唱不出原味的道理。在每一节课的开头,教师的语调就要先定个适中的调子,定高了会越讲越高,定低了想高也就高不起来。还有就是一开始就要抑扬顿挫,这一点很重要,一开始如果语调平平,很可能整节课都会平淡无味。

教师要做到用声音吸引学生,就必须掌握好语音的运用。掌握口语音量调节,语调、重音、顿连、节奏变化等都能增强教育教学讲述的表达效果。

语气的合理运用

教师用不同语气说的话,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就有很大不同。

比如,教师提问时,若学生没人回答,教师可用较轻的略微上升的语调问学生:“难道真没有同学能回答吗?”“难道同学们一点都不了解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有所回应。但如果教师语气较重的话,教师的亲和力将大打折扣。

如果教师不善于运用语气,声音呆板、平淡、缺乏变化,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在讲课过程中,随表情达意的需要,不时变换语气,使其有起伏变化,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语调的运用

语调有很强的表情达意的功能。美国耶鲁大学的卡鲁博士实验多种语调向学生讲授,发现低沉、稳健的语调更能让学生记住知识。我国丁传禄等人的调查研究资料表明:教师运用高亢型语调、抑制型语调、平缓型语调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的正确率在59.4%~81.9%左右。而采用变换型语调教学的班级,学生的情绪兴奋,注意力集中,反应灵敏,学习成绩正确率达到98%。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情景变换自己的语调,才能吸引学生听讲,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燃烧和灭火》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语调表现出“火既是人类的朋友又是人类的敌人”。我认为引入新课时,先用平缓的语调阐述:“在充满神奇变化的物质世界里,燃烧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化学反应之一。”说完后,稍稍提高音调,做以下几个设问:“同学们知道吗?人类利用火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了。那么什么是燃烧呢?”最后再用稍高亢的语气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燃烧和灭火的有关知识,揭开火的神秘面纱。”

这样的处理方式,先让学生领悟到火的神圣,再被教师的问题吸引,从而能让他们带着好奇的心态走进新课的学习中。

重音的运用

重音的运用是教师突出语言意义和感情倾向的重要手段,也是让学生领会语义的语音信号。教学中,教师必须熟练运用目的性重音,即从教学目的出发确定重音。

例如:在讲授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引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时,教师可以用课堂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写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在学生书写时,教师应该强调书写化学方程的两大原则,并在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和遵守质量守恒两个关键词处用重音强调。当学生写出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时,教师再用重音强应调遵守质量守恒,这样便可以巧妙地设计出问题,使学生发现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相等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学习中。

节奏和顿连的运用

教学语中的节奏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表述中,其语言快慢、强弱、顿连的变化形成的语流态势。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住整体的节奏,不宜过快,但慢中要有变换并根据学生的反映做出语言的调控。比如要突出即将要说的话,可以在开口之前设置停顿,在感情激动处、感情大起大落处加快或放慢语速并设置合适的停顿。

在教学过程中,语气与音调的运用得当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只有运用好语气与音调,才能用声音吸引学生。

手势与表情———态式语艺术

一个漂亮的手势,一个善意的微笑,常常带给学生一种美好的感觉。教师的动作语言显示着的情感激励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鼓舞和走向成功的鼓励。手势表情姿势在演讲学上被称为态势语,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传情达意的一种手段,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方法,它也是一种无声语言的艺术。心理学研究表明:信息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在教学中,信息总效果中面部表情占55%,如果我们不做一番设计那确实是我们教学的失误。其实,课堂教学中的手势,只要做简单的设计就行了,面部表情也不需作太频繁的变换,否则也会使学生疲于应付,而把学知识变成了看表演,这也是错误的,课堂还不同于表演艺术,但可以借鉴于表演艺术。面部表情如能形成一种风格和习惯那是最好的。

例如:当某位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不妨走到这位学生身旁,身子稍稍前倾,眼光注视这位同学,并配合点头,并用言语如“嗯”“对”等语气词。这样就能达到很好地和学生交流的效果,同样也鼓励了学生。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11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把教材中的无声文字转化成有声语言并积极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的过程。教师课堂语言运用得如何,不仅关系到能否准确地表达授课的内容,而且决定了教师是否能够通过教学语言这一手段有效地感染学生,发挥课本作品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以及美感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句话充分印证了课堂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在这里,笔者主要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语言的畅达与精炼性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深厚的语文功底,能够精心锤炼语言,重视教学语言的修养,并达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用词精当、造句规范、层次分明、结构条理、合乎逻辑等要求。

语言的畅达应如行云那样舒展自如,像流水那样从容流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教师的每句话、每段话都应像血液流贯全身那样,脉脉相通,而且有生命力。例如讲授《春》一文,就要用畅达的语言描绘作品中流溢出来的盎然春意,让学生充分理解到春在绿草里,春在花丛中,春在轻风里,春在细雨中。另外,这种畅达的语言要像抛针掷线那样首尾一贯,既有系统性,又有逻辑性。 其系统性需犹如山间瀑布般,飞流直下,而逻辑性需犹如剥茧抽丝般,条缕可寻,顺畅自然。

语言精炼就是在课堂上不说空话,不讲套话和闲话;要用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提炼的课堂语言,化深奥为浅显,做到既准确又概括,并能够用精粹的语言讲述较大容量的知识。对某些篇幅较长的课文而言,忌讳面面俱到,否则语言就会显得纷繁复杂,最终导致学生不得要领,模糊不清。以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百草园部分讲析为例,教师只需从“静景”与“动景”两个角度分别简要地对“所见”与“所闻”两方面进行讲述就可以,而对“所为”和“所感”部分适当留给学生自行研究、解决。这样,教师的课堂语言有取有舍,突出重点,使学生既见全篇,又领悟了细节刻画的功能,实现了培养学生既会全面地看问题,又能具体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是指讲课的时候所使用的语言要鲜明、形象、活泼并饶有趣味。风趣、生动的语言是课堂教学中的润滑剂。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讲授《送元二使安西》为例,空洞的分析并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若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如:清晨,渭水边,驿路旁,一家家客店静默在蒙蒙细雨中,周围青翠的杨柳迎风招展;其中一家客店里,两位儒雅的文人正在饮酒作别……这样,学生就能够对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以及朋友间的真切情感心领神会,且经久不忘。另外,遇到相对枯燥的文体(如说明文)时,教师如果能够恰当利用语言,绘声绘色对文章内容进行描述,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津津有味,因为含情的语言能使人们受到感染,引起共鸣。

此外,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还表现在教师词汇的丰富性上。如果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个词,那么就谈不上语言的生动形象,讲起课来只会干巴巴的,味同嚼蜡。汉语有其丰富的词汇,尤其是丰富多彩的成语、俗语以及歇后语等,它们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充分汲取其中的精华,能够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更为丰富。

三、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语文知识的过程,其实质是教学思维活动过程。教学语言应含蓄而耐人寻味。正如《学记》中所言:“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在设计教学语言时,教师要把着眼点放在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活动中,努力创设问题的情境,去点燃学生好奇心之火,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扉,发展学生的思考力。那种过于浅白详尽的课堂语言, 只能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含蓄不等于晦涩, 因为课堂语言过于艰深冷僻反倒令学生费解,失去了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能否善于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探寻知识、掌握知识的强烈愿望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愤”和“悱”的情况下,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他们对讲授的内容必定高度注意,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产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地给学生创造“愤”和“悱”的情境,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以导语设计为例,一个好的导语往往是一堂课成功的开始。精心设计导语,以商量的口吻、亲切的语气和信任的表情,能够启发学生温故知新并引起他们的兴趣,并为学新知识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在讲《岳阳楼记》时,笔者通常这样引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核舟记》,请大家回忆一下,这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学生回答:说明文)“我们今天再学习一篇‘记’,它不是说明文,而是采用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叙事写景,又是如何抒情议论的?重点在哪一方面?”这样的导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语言的情感

“言为心声”,饱含真情是教学语言的魅力之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同时还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等方面;可以说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只有注入真情实感的教学语言,才能产生像磁石一样的吸引力,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师生心灵的共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如何运用情感性教学语言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是教师人格力量在课堂操作中的充分显现。

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善于选择和运用那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和句子来增强语言的表情效果。其次,还要能使寻常的词句浸透感情的色彩。教师要处处表现出对学生的厚爱,多用褒扬性、礼貌性、肯定性、商讨性的语句,尽量少用贬抑性、否定性、命令性语句,避免有斥责性、侮辱性以及讽刺性的语句,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欢愉的氛围中孜孜以求。教学语言的运用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倾注不同的感情基调。要把握好这样一条原则:据文定情,因文传情。有效的课堂教学在于,教师能够用满面春风的语态,带有浓郁情味的话语,饱含激情的语气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并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的语境,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其语言质朴,饱含真情。在教学中,以“情”为切入口最好不过。为了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在导入课文时通常这么说:“同学们,我们曾学过许多表现母爱的文章或诗词,其中有我们熟悉的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大家一起来背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的,孟郊描写了慈母对游子的爱抚之情,也抒发了游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真是母子情深啊!因为父爱总是没有母爱外露,所以古今中外表现父爱的文章或者诗词没有表现母爱的多,但是俗话说得好,‘父子之情大如天’,今天就让我们和朱自清先生一起去体验一位父亲的浓浓的爱子之情吧。”笔者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很快就投入到文章的情感中了。学完此课后,要求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找出父亲或母亲令人可敬的生活事例。学生们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再现了与父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由衷地赞叹父母的拳拳爱心,有些同学甚至在讲到动人之处时热泪盈眶。整个课堂教学不仅气氛活跃,每一个同学都争先发言,参与其中,而且让他们更进一步理解父母,收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五、体态语言的运用

体态语言是一种运用动作、表情、姿态等传递信息的教学艺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师恰当、优美的手势,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都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情境,给学生以深刻印象和感染,能使某个学生或者整个班集体产生某种微妙心理变化,形成某种心理状态,因而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正如:知识好比种子,教师亲切的态度好比阳光,学生愉快心情好比土壤——只有在阳光的照耀下,知识幼苗才能茁壮成长。在课堂上,教师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视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这样,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上违纪的学生。与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更让学生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以一次教学经历为例:一个学生正在做小动作,笔者发现后并没有停下讲课批评他,而是不动声色地边讲边往他那儿走去。学生听到笔者的声音越来越近,赶快停下手里的玩物,装做认真听讲的样子。这时已近身旁的笔者面带微笑,又暗暗地伸过来一个大拇指,意在夸他改得好。学生庆幸自己的行为没有被揭穿,于是兴致勃勃地听起课来,不好意思再做小动作。

体态语言在以语言文字为主的语文课堂中更具有其特殊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当地运用体态暗示的艺术手段,巧妙地表达出“弦外之音”,取得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教学《孔乙己》时,笔者用悲凉而充满同情的语调说道:“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时,不是用脚,而是用一双满是污泥的手走出去的,他走了,走了,永远地走出了生活的舞台……”与此同时,笔者边讲边拿板擦,缓慢而又沉重地把黑板上“孔乙己”这个赫然醒目的课题连同其他板书全部擦去,只留下一片空白。这个擦的动作及留下的一片空白,包含着多少潜台词;让学生久久地思索,慢慢地体味。此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重视自身体态对学生的作用,也应随时从学生的体态中获取信息,并及时改变与调节教学方法。

语言艺术是丰富多彩的,语言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多由教学语言表现出来。畅达、精炼、新鲜、幽默、声情并茂的语言,不但能准确地传递信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师生双方处于轻松愉悦的良好的状态下,从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曹树耀.恰当运用语序准确表达语意[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9).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4]贺雄飞,阿尔泰,刘新华.世界教育艺术大观[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6.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王刚泉.论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

[7]张承芬,程学超.教师心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谈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12

一、口头语言艺术

口头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教师要把自己所掌握的事物和知识传授给学生, 就得通过“讲话”表达出来, 而这种表达的成功, 必须符合准确性、生动性和启发性等要求.

1.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 严谨简约

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也叫科学性, 是指数学语言准确、规范, 并且富有逻辑性和系统性.每一门数学课程大都是由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公理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演绎而成的知识体系.因此, 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 首先要求语言表达准确、规范, 否则就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例如, “x≥0”严格来说应读作“x大于或等于零”或者读作“x不小于零”, 也可以读作“x为非负数”, 而不能读作“x大于等于零”, 因为找不到一个实数既大于零又等于零.又如, 三角函数的八个基本恒等式必须在“同角”的条件下才成立, 否则该恒等式是不成立的.

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 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 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 重要语句不冗长, 要抓住重点, 简洁概括, 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 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 不绕圈子, 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有的教师“口头禅”太多,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 甚至发生有学生上课专门统计教师说“口头禅”的次数, 语言重复, 拖泥带水, 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 影响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

2.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 通俗易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 他 (她) 就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认真思考, 并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而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由于学科的特点, 数学不像小说、历史那样有趣,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数学教师要特别注意语言的生动性, 使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公式、命题、定理等通过具体形象的实例、模型进行类比, 便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去理解、接受.例如, 在讲授用换元法求不定积分时, 把“换元”和“代入”比喻成出国旅游时要“兑换人民币”和回国后把剩下的“外币”兑换回“人民币”.又如, 在讲授如何根据椭圆标准方程判断焦点所在坐标轴时, 我用“老大说了算”来描述x和y下面的分母谁大就在哪条轴上.这样, 通过形象的比喻, 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并且记忆犹新.

3.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比喻恰当

语言启发性的运用是显示语言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师要善于用语言创设启发性的思维环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带领学生去探求未知领域, 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思维集中, 并不断产生豁然开朗或逐步明朗的思维效果.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的目的, 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思维环境中,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作用.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 它富有情趣, 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 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激活课堂气氛, 调节学生情绪.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如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 忽略隐含条件而引发出错误的证题思路, 结合当今中学生错别字较多的情况, 我分析题意后说:“这名同学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将“邪”读成“牙”, 引起学生哄堂大笑.这既提高了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的重要性, 又告诉了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要不得.二是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 让课堂违纪的同学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 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 动辄对学生发火训斥, 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 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 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三是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 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 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 教给学生理智, 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 获得美感享受.

二、板演语言艺术

板演语言作为文字语言在黑板上的书面表达, 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包括板书和板图.数学教师的板书和板图更为重要.因为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概念的阐述等都离不开板书和板图的表达方式, 而这种表达方式主要表现在规范性、示范性、强调性和启发性.

1.规范性

数学教师板书和板图的规范性,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学生作业、解题是否规范, 都与教师的板书和板图有很大关系.板书和板图的规范要求, 是正确表达思想、传播知识的需要.因此, 书写的文字、字母、符号以及画出的图形都要正确、规范.

2.示范性

由于学生有较强的模仿能力,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板图的示范作用很重要.而板书和板图的示范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在例题的书写格式方面, 要求对演算、论证, 甚至于标点符号, 都要按照规范的模式板书.②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方面, 要求板书整齐美观、条理分明、论述严谨.③在解题方法、技能、技巧方面, 要求板书简洁、完整、运算合理.④在作图方面, 一定要使用尺规规范作图.

3.强调性

强调性是板书、板图的重要功能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板书、板图的强调性作用, 对讲述的重点、难点, 及时板书出来, 使学生加深印象, 以强化理解和记忆.例如, 在讲概念“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能形成的最小正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时, 板书后, 还要在“向上的方向”“正方向”和“最小正角”处加上着重号,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板书、板图的强调性作用, 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优劣.教师应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 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好, 然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板书、板图, 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加以强调, 使课堂教学更有条理, 更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启发性

板书和板图要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 要体现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由特殊到一般, 由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 把容易混淆的事物加以对比, 把有联系的知识串在一起, 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思维、理解和记忆.例如, 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 应将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都写在黑板上, 以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 进行对比、记忆.

三、体态语言的艺术

数学中的体态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手势等, 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 不能没有表情, 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一名教师只有在他学会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 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 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 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 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 使每名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 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 同大声训斥相比, 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 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教学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数学信息, 但若没有手势, 课堂教学就像运转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 手势使用得当, 可以增强语言力度, 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 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毕竟与舞台不同, 应强调自然和真实, 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 但应该遵循下面的原则:①不要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 以免学生感到乏味.②不要把手交叉在腰或笔直地扶在教台上装作老成持重, 更不要抓耳挠腮, 转移学生的视线.③不要把手势结束得太快, 以免学生感觉突然.④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 达到“出其手若出其心”, 不要大动作, 不要太夸张、太过火.

上一篇:自然与建筑的融合方式下一篇:可口可乐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