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体育教学

2024-08-24

艺术体育教学(通用12篇)

艺术体育教学 篇1

一、高中历史教学特点

高中历史不同于语文的人文氛围感染, 不同于数学逻辑思维的乐趣, 教学时大量的史实与时间记忆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缺乏兴趣。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历史就是一门记忆的学科, 即使平时没有用心听课, 在考试时突击背诵一下相关的考点也能拿到很高的分数。所以, 很多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更加不在意。加之, 很大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上没有创新, 更谈不上变通, 按章节照本宣科,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其实,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际上可以利用的点非常多。由于历史本身对各类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 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原因都是充满了故事性和具备了现实性。正如“读史可以明志”这句话所说,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得以扩大知识与眼界, 心中积累更多素材与体验。在思考与体验的过程当中, 进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人生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基于此, 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 要立足于历史科目本身的知识基础, 努力挖掘历史事件中引人深思引人反省的点, 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思考与体验, 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而这一切都在于教师要以艺术化的教学手法去提炼历史知识, 进而创新教学方法, 提升教学艺术性。

二、实现高中历史教学艺术性的途径

(一) 高中历史教学语言

高中历史教学主要是教师通过嘴来讲, 因此, 教师的讲解方式和语言特点, 直接决定了历史在学生心中的印象。语言作为教学过程中关键性工具, 有些教师讲历史课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有些教师的讲解却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同样一本教材, 区别就在于教师的教学语言运用是否得当。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 在进行教学时, 单一而枯燥的讲解语气明显是不适合教学的。跟随历史事实而动, 随历史发展而变化的语言风格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实质就是一个“表演者”, 在讲到一些反面人物时, 如秦桧, 汪精卫此类时, 教师愤慨而直接的语言, 痛快淋漓而直陈事实的讲述能让学生最直观地体会到其卑鄙。而对李大钊、岳飞此类, 教师在讲解时应充满感情, 深刻怀念。为了增加教学语言的吸引力, 在介绍党内领导人时, 教师可以学着模仿他们的语气与腔调, 如教师用毛主席的湖南话来念党的八大纪律等, 即使教师说得并不标准, 但学生依然会给以非常高的关注, 课堂氛围瞬间活跃。

因此, 教师语言的激情与否直接决定了历史教学的艺术表现力, 且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是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艺术性的前提。

(二) 高中历史教学故事性

历史是活生生的, 充满血肉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为了实现艺术化教学, 重现历史事实可以有效地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

例如, 在教学时, 可以结合历史事实引入当下的现实进行讲解。现在很多电视上都会放映历史剧, 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历史剧与真正的历史现实还有很大差别, 甚至很多都是胡说八道, 篡改历史的。但很多学生却会误把影视剧当成真正的历史事实, 如《后宫甄環传》播出后, 很多女生对于雍正这位皇帝的认识就开始出现偏差, 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利用这部电视剧, 对比真正的历史事实进行讲解。在比较中学会思考, 在对比中找到差距, 最终达到故事性与教学艺术性相融合的效果。

还有男生非常喜欢看的《三国演义》等, 这些影视剧都表明学生非常爱看历史剧, 教师要看到这一点, 再用故事性的视角, 把历史事实表现出来。如《三国演义》里各位人物的性格就非常鲜明, 刘备善于以柔克刚, 周瑜偏于自满等, 教师讲一千道一万, 不如让学生自己去积累去反思, 由此及己, 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与历史进程。

(三) 高中历史教学现代化

高中历史教学里, 教师还可以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构建全面的历史立体课堂。

例如, 在讲解《中国近现代史》时, 教师可以把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各种资料放进来, 包括能找到的此阶段影视资料、当时的图片、见证物的介绍等, 因为图片与视频能直接提高学生对于这段历史的记忆度, 让学生在生动的历史展现中得以体会到历史教学的创新。相比于传统教学下教师一味地讲解, 音频与视频结合的方式更能让学生轻松自如地进入学习状态。

当然, 历史是具有人文性的, 很多成语就来自于历史事实。同时, 历史其实就在身边, 如“乐不思蜀”是曾经的后主刘禅庸碌无能的写照, “四面楚歌”是项羽与刘邦间楚汉之争的反映。

因此, 高中历史教学现代化, 不仅在于利用多媒体提升课堂艺术表现力, 还在于博古通今, 让学生从身边常常用到的成语联想到过往的历史事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中历史教学的艺术性在于教师的语言讲解方式, 在于教师对于历史事实的再现能力, 更在于教师是否能从历史中照进现实, 让学生在历史中看到今天, 进而品味到历史带来的厚重感, 体会到历史这一门学科的人文意义。因此, 教学与艺术, 在于把历史讲“活”, 只有在这一角度上, 高中历史才能摆脱枯燥与乏味, 成为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知识智库。

摘要:高中历史在很多学生眼里是记忆任务的总和, 一方面说明学生没有完全领会到历史的趣味性, 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在教学方面没有体现历史的艺术性。因此, 笔者借本文试论高中历史教学的艺术性, 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历史,教学,艺术性,方法

参考文献

[1]尹高兵."鱼与熊掌"的兼得——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3 (22) .

[2]陈明洪.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成功 (教育) , 2010 (5) .

[3]于林.京津冀高中历史教学研讨会在廊坊市召开[J].历史教学, 1991 (7) .

[4]梁仁华.高中历史教学中差生的转化对策[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7 (6) .

[5]黄秀玲.在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对策性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S1) .

艺术体育教学 篇2

古人做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意指文章开头要美,一堂课的开端也应美。“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在讲课伊始,教师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激起同学的情感,启发引导同学思维,以让同学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是实现课堂教学艺术性的关键步骤。新课有多种导入的方法:或以疑导入、或以情导人、或以理导入、或以“操作”导入,但不论哪种导入,都要注意尽量溶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新课的导入,是激发兴趣、诱发思维、创设新奇、生动、愉悦的情境,以造成同学跃跃欲试的学习状态,使同学在一开始就对学习新知发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把自身“摆”进去,以体现“主体”的地位。

一、设问生疑,激发思维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往往是从“?”开始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者要善于运用设疑这一重要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不时地激发同学去生疑、释疑,从而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把同学的思维引向“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境地。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疑引进新课,“为什么车轮一定要是圆的呢?”过去可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呀!从而激起同学求知欲,使其发生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倾向。

二、计算点拨,诱导思维

点拨能催动睿智的醒悟,激发燃烧的激情,调动思维的千军万马,让同学走进发明的世界。点拨艺术是求新、求实、求精、求美的艺术,是点燃同学智慧火花的艺术。所以在同学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同学积极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通过让同学计算两组加数相同计算顺序不同和不变的算式,引导同学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出加法的结合律,这样就起到了引导同学进入理性概括,展开笼统思维的好处。

三、动手操作,启发思维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加睿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教学中让同学动起来:动手折、装、拼、剪、量……;动脑想、猜、算、分析、归纳、演绎……;动嘴读、讲、问、答……;动笔写、算、画……,手、脑、口并用,无疑对启迪同学思维,学习新知识、促进同学身心发展极有效用。教师可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遵循教材和同学的特点,选择“动”点,设计“动”法,精心组织教学,让同学在“动”中学,“动”中思,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时,首先从法则动身,精心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折纸、量纸活动,把笼统的道理形象化了,使同学对即将讲授例题的第一个要点(求1小时零件数先求1/4小时做的零件数)的理解有了阶梯;而接着再出示糖果盒的第二个活动,并没有停留在重复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而是又深入一步,让同学归纳出“相当于几分之几就除以几”的道理,为解例题的第二个要点(求1/4小时做的零件数为什么要除以3?)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巧设情境,促进思维

巧设情境(故事、游戏、扮演、竞赛等)提出问题,于无疑处诱疑,让同学平静的心田泛起思维的涟漪。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首先给同学们讲《猪八戒分西瓜》的小故事,同学在下面议论纷纷,气氛活跃,接着我就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看看八戒傻在什么地方?”通过这样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创设了最佳的教学情境,激起了同学解疑的兴趣,促使同学去积极思维。

五、指导观察,协助思维

观察是一种智力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同学智力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同学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从观察不只可以吸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行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应用一样。”同学观察力的发展,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和培养训练的结果。

体育教学也要“艺术” 篇3

体育课的科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优化,应注意运用以下方法:1.创设情境法。即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引起师生积极态度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把学习内容作一些形象比喻,或创编一些生动有趣的带有故事情节的游戏进行教学。2.激励性教学方法。在学习某一新教材,通过老师讲解示范,学生尝试练习后,可安排某些动作掌握较快的学生参加新颖有趣的练习,以促使全体学生更加认真地体会动作。3. 综合艺术教学方法。把艺术的特色融入教学中,如音乐舞蹈、艺术体操等,使学生在优美动人的旋律中得到美的享受。具体做法如下:

一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能言辞过激,讽刺挖苦,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的桥梁。

二 利用风趣精彩的语言巧妙地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采取课前语言引趣,挖掘教材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我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童语”“童行”去对学生导教导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在初学集合排队时会互相拥挤,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因为着急而乱说乱叫,针对这一现象,我把学生四路纵队分别编成“小鸭子队”“小黄狗队”“小白兔队”“小花猫队”,并给每位同学都编成号,这样一来,儿童从心理上乐意接受,再集合的时候,老师就说:“看哪一队的小动物能最先找到自己的家?”加上老师的表情,语言提示,可使儿童快速进入角色,逐渐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三 选择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学业务,扩大知识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个性化“需求”中探索、发展。低年级教学可采用童话形式,把儿童非常熟识和喜爱的小猫、兔子、小狗、猴子、小蜜蜂等编成故事内容,进行教学。例如,用“老猫”教“小猫”学本领为主线,用投掷羽毛球、鸡毛毽、纸飞机等代替掷沙包、垒球,这些内容不仅使学生练习兴趣高,也能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 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多变

新奇的刺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数学组织形式和手段,课堂上适度给学生“自主权”和“自由度“,让他们动脑筋,边想边练,去尝试、体验,并与同伴切磋琢磨,互相交流,逐渐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例如,上小学三年级课,内容是身体基本活动和武术,将一组过花桩、独木桥、爬竿、过软梯等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编成“上花果山”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唱边模仿,使学生们在想象中既学会了动作,又体验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师生关系更和睦,教学充满乐趣。

五 教学组织形式竞赛化、趣味化

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的带头作用,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他们向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长与能力的角色。练习形式多种多样,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例如,“大渔网”的游戏,儿童初做会觉得有意思,再做就开始觉得单调,有些乏味,不再吸引他们。为此,我把游戏改为“聪明的小鱼”,再精心设计场地。创设了“大海”的景象,跳箱作“礁石”,垫子作小鱼的家,还有水草,鱼网,老师当漁夫,学生是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的小鱼,并在游戏中启发他们通过大家的智慧,如何不被漁夫抓住,如何去救被抓住的小鱼。再加上老师的表情动作,会给儿童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虽然这是一个奔跑游戏,有一定强度,但在游戏中,通常他们的表情却是兴奋、欢快的,忘记了疲劳,连一些平时不好动的学生都对我说:“我们再做一次吧!”练习形式活了,气氛也活了,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在收获中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发展了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我爱学”。

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和任务,学生必须在反复锻炼实践中完成,这对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及运动能力锻炼具有特殊作用。这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求。为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充分认识学校体育的功能,更新观念,克服传统体育意识,把体育和育心相结合,使学生不仅身强体壮,又能美化心灵和发展美的情操。

(作者地址:江西省宜黄县安石中学)

漫谈体育教学艺术 篇4

“健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关键,只有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面向广大学生,才能通过健康体育教育,使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习惯、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1. 体育教学要把增进学生健康和增强学生体质放在首位。

学校体育为增进学生健康和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是由学校体育的本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思想的直接体现。在体育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给学生讲授健康知识、传授运动技术技能、培养良好的体育兴趣和习惯,使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不仅是他们完成学业和幸福生活的需要,同时还是他们终身健康的需要。

2. 体育教学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

体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体育和保健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兴趣、习惯。为此,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充分利用在校学到的一些锻炼身体的知识、方法和技巧,经常自觉地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 体育教学要提倡“健康体育”的新观念。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因此我们评价的标准也应该围绕这个核心目标,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健康,在课程的结构、设置上要突破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特点,确保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力争吸引全体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各种健身练习。

4. 体育教学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教学不仅要育体,还要育心。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课的特点,有效地影响、干预学生的心理品质,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品质朝着健康的方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快乐艺术

快乐体育指的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尊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和有吸引力的。其基本内涵主要有:

1. 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失去兴趣的学习,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快乐体育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传统的学校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提高和增强体力,这样教育出来的儿童、少年动作成人化,理论成人化,思想成人化。这在竞技体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国内少年和国外少年竞技能力相差无几,但经过发展,国内少年成长速度就不如国外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内外教育界日益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快乐体育认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是快乐体育思想的根本精神所在。

快乐体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存在着辩证关系,一方面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发展水平在运动项目的选择及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快乐体育过程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帮助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运动项目的潜力和参与运动的乐趣。这两方面相辅相承,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所有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快乐体育的思想指导下,学生能培养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丰富精神生活,个性全面发展。

3. 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应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

体育教学艺术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为深化旨在追求运动乐趣的体育学习,学生自发、自主的学习活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求,他们就会产生运动的乐趣。这种欲求的水平越高、越明确,其满足后获得的喜悦也就越大。因此体育课不能是带有强制性的,而必须是能使学生自发、自主地享受运动中的乐趣的体育课。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求知欲。

三、激励艺术

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学习和工作绩效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激励水平(即人们积极性的高低),用公式表示为:工作绩效=能力×激励。由此可见,要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最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主动性,使他们都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强大的向心力去实现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师就应经常采用多种方法手段去激励他们的积极性,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潜能。

1. 教学导语激励。

诱发兴趣,引起注意,是组织教学的重要一环。为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许多教师在导语中注意说明教学的目的和作用,此时教师不能作空洞的说教,而要联系实际,指出所要讲授的知识在生活和实践中的作用与意义。

2. 布置任务时的激励。

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时(特别是有难度的任务时),如果常用命令式的口气,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进取心,或使学生产生误解,理解为完成任务是为了老师,使学生的心境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因而学得吃力、乏味。如果教师采用激励的方法去布置任务,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自尊心、责任感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应用激励的语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 让学生自己选择,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也是一种激励。

体育教学在强调增强体质的同时,要使学生爱好体育,尝到参加体育的乐趣,使学生由受教师支配的被动状态变为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就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以后,还会有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出现,成为一种新的激励起点。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每个学生顺利达到不断提高的需求水平。愈能满足这种需求就愈能调动内部驱动力。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是激励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具体措施,也是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现目标的可能。他们自主选择运动项目与难度,能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运动美学知觉能力,在运动中经历完整的身心统一,发扬良好的体育风尚和互爱精神,树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因此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跳远的复习课中,可以根据课的任务和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设置多个不同要求的“练习点”,在每个练习点上安排不同形式的练习,在完成练习的基础上设计诸如“破层次记录”的比赛游戏,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技术、技能,选择符合自己的练习,可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练习之中。

4. 沟通心灵的融通激励。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分组练习的时候,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同学与同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时会发生矛盾。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要有容人之短、不计恩怨的胸怀,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地运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要做到“理中有情”,相互沟通。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研究的“皮格尔马利翁”效应证明一个人在受到别人语言评价时,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被评价者对自己的看法,并因此改变自己的行为。如果不了解学生的特点,不能区别对待学生,不研究语言的艺术,就会导致负效应发生。而如果融通和理解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他们就会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学习和训练,且这种效应会长时期持续下去,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百利而无一害。

5. 幽默也是一种激励艺术。

列宁曾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体育教师要想使自己语言具有幽默感,深得学生喜欢并非易事。但只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修养,尽可能将多类知识融会贯通,掌握语言技巧,就一定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幽默感。

四、整体艺术

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与教师、学生、教材、媒介手段、评估和环境六个因素密切相关。只有树立整体观点,下决心促进各因素同步发展与协调配合,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和效益,保证体育教学沿着高效化方向发展。

考察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相关因素,凡是从事过体育教学的教师都不难发现,它至少与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介手段等因素相关。对此,国内习称教学的“四大要素”,早已形成共识。但仔细加以考察之后,就会深刻感觉到,上述各因素效能是否得到应有发挥,又当怎样发挥其功能才会使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更高、产生的效果更好,实实在在又无时无处不涉及一个评估的问题。同时,由于上述五个因素的职能活动一般都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发生,因此,离开了特定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同样无法进行或没有好的效果。

教师,与学校和教育并存,是活的知识技能载体,有思想有情感,不能为其它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取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显然只有教师才能具体决定教什么和怎样教,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全面的,甚至是永恒的。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要随时分析过去、把握现在、面向未来,并通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综合思考,围绕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作出决策,制订具体目标计划,安排学习条件,提供教学信息,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及传输手段方法,评估体育教学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实地领导执掌体育教学过程,协调各种关系,不时了解、激励、教导、指引和影响学生,因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学校教育目标、全部教学设计均指向学生,落实在学生身上。在强调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等公民意识作用下,学生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这是因为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体验、运用及健身、健心的过程,除学生自身外谁也无法代替。但学生同时又是被管理者,只有当他们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智力、非智力和体力上全面投入,积极协同配合并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体育教材,既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又是健身健心的重要手段方法。它以体育与卫生保健相结合的体系建造,包含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灌输思想和观念,培养行为和习惯,集中反映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和价值标准。既能传递相关信息,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和预期达到的效果。因而,教材的建设与执行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媒介手段,指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的、刺激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交流形式或工具。包括讲课、讲解、示范、教具模型演示、电视技术、讨论、辅导、答疑、练习、游戏、比赛及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其主要职能是传递信息,促进学生学习。

评估,即评价与估算,包括总结性评估和形式性评估。前者以作出总结为目标,关心教学实施的结果;后者则以为教学实施过程提出改进意见为目标,关心的是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诊断与计划调节。评估能揭示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有效程度,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便于作出鉴定、区分等级、预见其未来发展,又为有关教学策略、手段方法提供效能资料,以指导调整具体教学目标计划、实施手段方法及评估过程本身,确保体育教学沿着目标方向发展。

环境,指为体育教学活动提供的背景。包括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风气或社会环境、学生集体环境、师生群体环境、教师集体环境及具体的课堂环境,其主要表现为师生对待体育及教学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集体的价值标准,集体内部的交往、外部联系,以及有关物质条件特点,等等。无论是客观存在的,还是可以由教师操纵的,它支撑着整个过程,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结果。

总之,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至少受到以上六个方面因素的作用与制约,这些因素又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且每一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因素的变化和整体的变化。而整体目标的变化发展,又会要求各个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首先要发挥好个体功能,再追求其整体功能。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又并非各相关因素功能简单相加,也不是无原则地追求单因素夺魁可以获得的。为了从根本上全面大幅度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应,加速体育教学目标实现,对其相关因素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实乃当务之急。

摘要:成功的体育教学并非枯燥无味的说教和模仿, 而是在着意营造的愉悦氛围中体验体育带来的愉悦和欢乐, 这就是体育教学的艺术魅力。追求艺术审美的体育教学要从“健康教育”开始, 始终把增进学生健康和增强学生体质放在首位, 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及创新运动的乐趣, 并用各种激励措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最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主动性, 努力树立整体观念, 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和效益, 保证体育教学沿着高效化方向发展。

艺术体育教学 篇5

我执教的这节课是龙教版四年级第三册第十三课《旅游宣传单》一课,本节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信息素养。

根据学生的总体情况,我将这节课的目标制定如下:

1、了解艺术字用途,掌握“插入艺术字”的基本操作。

2、学会艺术字的编辑,并会设置艺术字的环绕方式。

3、通过自主探究为主,小组研究为辅的学习方式,设计不同样式的艺术字。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作品制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反思这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本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还存在几处遗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激情导课,目标明确

好的信息技术课应寓教于乐,以实践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主轴。

激趣导课,首先出示两个文字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个“?”号,为什么会这样呢?怎样才能让文字变得更漂亮呢?这样,就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之成为他们学好这堂课的驱动力。这样的导课新颖有趣,在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异常活跃。

二、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充分动手

教师在课堂上要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做,学习目标的完成要让学生乐意去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获取知识,并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掌握真正的信息技术,并终生实用。通过练习,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体验,使他们能够在教中学,在学中乐。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和吸收了所学的知识,也让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所以这是我这一节课的一大特点,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生成问题—自己解决或学生帮助解决,解决不了教师在出手相助。

三、课堂不秀,直接给了学生想要学的知识。

这节课非常朴实,就是我平实的一节课,以前,我也听了许多的信息技术课,有些课整节课当中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学生举手也很积极,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能够学到的本领却很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也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如何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直接给了学生想要的知识。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坚持课堂的不秀,是我的课堂教学另一大特点。

体育教学艺术美的意蕴?觹 篇6

体育教学艺术,是一门独特的教学艺术。体育教学艺术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遵循教学原理和体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审美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现的具有审美意蕴的艺术。体育教学艺术美是由体育教师和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共同创造的审美因素和美感效应综合而成的整体美。

一、体育教学艺术美的表现

1.目标与方法的融合美

体育教学艺术美首先是一种教学方法美,即应用现代美学和教育技术学创造的成果,采取个性化或多样化的方法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审美设计和优化,从而使体育教学过程的内涵与形式审美化。体育教学艺术美也是一种教学目标美,其目标在于使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达到最大程度地和谐,努力追求体育教学过程中社会发展需要与学生体育个性发展需要的最大程度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它必然追求教学目标美和教学方法美的高度融合,使以往那种仅仅以体育达标率、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的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传授上升为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体育志趣、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情操和美感体验再不用表格来进行测算而实实在在地成为学生内在精神的一部分;把仅仅关注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过程转变为学生体育学习态度、体育情感、体育行为、体育精神、交往与合作精神等培养的过程。

2.内容与载体的整合美

体育教学艺术美既是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造和对教学载体的创新美,也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美和教学载体美的巧妙整合。如韩民青教授所言:“在审美创造中,主体意识在审美对象中实现对象化之后,审美对象的物质性只是其形式,而主体意识乃是内容,审美主体在对其进行审美观照时,从其物质形式内可获得意识性的自由展现”[1]。体育教学艺术美也一样,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和挖掘多方面的审美因素并使之渗透于体育教学活动之中,以其独有的方式、特有的魅力,多方面地对学生实施美的陶冶和塑造。比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美,形象幽默的言语指示美、结实健壮的形体美、饱满而丰实的情感美以及学生在练习中所领悟到的动作的和谐美、舒展美、富有节奏美、配合默契美等等,这些美的因素,既是一种教学内容,也是一种教学载体,二者有机地统一于体育教学活动之中,既不脱离体育教学内容去片面地追求表面的热闹和花哨,也不是只讲内容的质量和效率而舍弃教学载体的艺术和美化。这种教学内容美与教学载体美的结合,正是体育教学艺术美的直接体现。

3.教育与审美的交融美

体育教学艺术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活动,是体育教师娴熟的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的体育教育实践活动,是体育教师为了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以及开发每一个学生多方面的体育潜能,促进其包括审美素质在内的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所预先设计的具有审美意蕴的体育教育活动以及活动的目的、内容、结构及教法手段等。同时,体育教学艺术也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创新性活动。它不仅追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知识、技术、技能的获得,体力、智力的发展,人格、个性的提高,还要求体育教师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振奋,充满自由创造的喜悦,又能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与审美的契合美是体育教学艺术美的具体表现,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美的体育教学模式,它让学生在接受体育知识与体育文化滋润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熏陶。

4.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美

体育教学如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大都需要先进行设计,然后再按照预计方案灵活开展。在常规的体育教学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多关注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组织方法、体育教学模式的技术操作层面,而体育教学艺术则要求将技术之美与艺术之美整合起来,既要考虑体育教学的优质高效,还要通过技术和美的方法体现出当代社会的审美情趣与需求。例如:在体育教育中产生重大影响的诸如成功体育、快乐体育、情景体育和和谐体育等,这都是体育教学美学意蕴的成功范例。体育教学艺术美的意蕴不局限于赏心悦目的技艺,而是把技艺与各方面的要求相结合,特别是与审美要求相结合。

二、体育教学艺术美的特征

1.真、善、美的统一

在体育教学中,常规的体育教学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学习和身体状况,注重如何将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行为规范快速传授给学生的功能,注重研究体育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技术手段的应用对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与掌握等有哪些影响。而体育教学的艺术美则要求体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注重体育教学活动如何才能在一种愉悦、高效、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优化设计;着眼于在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和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生活与体育技能的教育。因此,体育教学艺术美的意蕴特别强调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和关心学生,要善于挖掘体育教材的情感因素,创设情感性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感情融洽和谐,达成教与学的思维共振与心理共鸣;同时要将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与情感和谐统一,将体育运动与审美融为一体,以诱发学生美的体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体育教学真正达到真、善、美的完美结合与有机统一的境界。

2.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艺术领域的审美活动是我们认识非现实对象的一种方式”。笔者同意他的这一论断。艺术领域审美活动中所感受到的某种色彩的魅力或某种乐器音色的独特魅力,这些魅力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导向超越性存在之呈现。艺术领域的审美活动主要诉诸于直觉、静观、神游等,它超出了人们的实际生活,崇尚审美的非功利性。而体育教学的艺术美则强调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实用性是审美性的前提和基础,审美性反过来也可以增强实用性。所以,体育教学艺术美的实用性和审美性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它们构成了体育教学艺术美最基本的原则和特征。即在审美活动中不脱离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体育能力、体育个性的培养、体育智慧的提升和体育素质的训练。它把审美理想和审美精神寓于整个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把愉悦、高效、健身与审美的统一视为体育教学艺术美的必要条件。

3.情感性与娱乐性的统一

情感是一种态度体验。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体育教学艺术美与人的情感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可以说它是以审美为基础的富有情感的艺术美。体育教学艺术美往往体现在师生所共创的欢乐、喜悦、和谐的情感氛围之中,即体育教学艺术美不仅要以情感人,而且要体现出娱乐性。欢乐愉悦的体育教学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与共鸣的前提条件。情感性与娱乐性的统一,即创造富有审美意义、情感交融的教学环境和欢快愉悦的教学氛围是体育教学艺术美区别于一般体育教学设计的显著特征。它与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身心并育的教学宗旨相吻合,能激发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热情,使学生心情愉快、寓学于乐。

4.创造性与个性化的统一

体育教学艺术美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美,它不是体育教师教学经验的简单整合。即使是最优秀的体育教师最满意、最成功的一次教学,在下一次上课时也绝不会绝对重复——或重新搭配教材内容,或变换课的组织形式,或创新技法,或提高教学的要求等。体育教学艺术美一般都是个性化的,形成了个人所独有风格的艺术美。它是艺术创造者个性特点的典型表现和对象化。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艺术美的个性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和教学风格上。个性是形成风格的基础,是艺术创新的必要前提,没有独具魅力的个性特征,也就形成不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从而也就创造不出新颖独特的体育教学艺术美。体育教学艺术美的创造性与教学主体的个性化是相互联系和依存的,不存在无创造性的个性,也不存在无个性的创造性,二者有机统一。

总之,体育教学艺术中蕴涵着大量的美学因素,它是综合性的美,有着多侧面的表现与特征。在体育教学艺术实践中,体育教师只有结合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广泛而深入地钻研艺术学、美学及人文学科的知识,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体育教学艺术美的表现与特征,并在体育教学中逐渐融入艺术与审美的理念,体育教学艺术美的意蕴才能有效地见诸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体育教学也才能真正达到寓美于教,以美娱情,以美育体的上乘境界。

参考文献

[1] 韩民青.存在进化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165.

艺术体育教学 篇7

高等艺术教育中生源与师资这对主要矛盾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艺术理论教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嘲讽我们的课堂是:“一节课40分钟, 5分钟缓过神来, 5分钟神游, 5分钟聊天, 5分钟偷菜, 5分钟看微博, 10分钟睡觉, 2分钟整理发型, 2分钟修指甲, 还有1分钟看表倒计时下课, 真抱歉老师, 哪有时间听您老人家讲课。”这虽是一个笑话, 但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这种现象充分体现了学生整体基础偏低与教师教学水平低下之间的矛盾。此现状让我们认识到在当前艺术理论教学中的“教学艺术”的重要性。

艺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 它以培养健全人格为出发点。在完整教育结构里, 人的精神趣味、德性情操、科学认知、全面的人格能够得到培养。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艺术家, 其根本使命在于使人具有发现和创造美的生活趣味, 从而努力追求高品位的生活、高境界的人生, 建设和谐社会。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探索艺术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 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 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实施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它具有生动性、情感性、审美性、表演性。艺术教学中的教学艺术便是高度综合的一门艺术, 它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艺术理论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 需要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板书、图片展示等手段将信息传递给学生。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也就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去研究。

一、教学艺术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 是情感表达和知识传播最直接的一种手段, 在课程中使用得最多和最直接的莫过于语言了,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特点来征服学生, 在教学语言中, 或冷静深沉、或热情奔放、或幽默诙谐, 这都需结合具体的课程和教师自身的性格特点, 一方面在具体课程中, 比如说在美术史等基础课程中插入些神话、故事, 在纯粹理论性的课程如构图学、透视学中引入一些艺术家传记故事、笑话等活跃课堂气氛,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需结合教师自身的性格和表达习惯, 在不断探索中形成独具风格具有魅力的语言风格, 来赢得大部分的学生听众。

教师一定要声音洪亮, 表达时娓娓道来, 语言一定要有情感。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心灵之间的沟通与碰撞, 绝不可一个语调从头到尾照本宣科,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学生的思绪跑到九霄云外。《百家讲坛》中走红的纪连海老师, 他的成功就在于他的语言艺术, 他能在课堂上将繁杂的历史知识以评书的形式艺术地传递给学生, 而且能留下一些悬念, 让人听了一节课还想听下一节, 这就是教学艺术。我们的艺术理论教学也要体现教师语言的艺术性。比如《艺用人体解剖学》这门课, 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是一门非常枯燥的学科, 但在教学中也有许多趣事。在上人体概况时, 我给学生讲了一个非常真实的笑话:“有一年考试, 问人体有多少块骨骼?答案只有一个, 206块。但是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答204块, 我说是残疾;有208块, 我觉得也合理———骨折;还有答600多块的, 令人吃惊, 这肯定是粉碎性骨折!”学生哄堂大笑。之后再没有学生在此问题上闹过笑话。教师的讲述清晰明白很重要, 让学生印象深刻更重要。

二、教学艺术中的板书艺术

语言是最快的一种知识传播手段, 但是它转瞬即逝。文字的出现使我们的知识得到了持续性传播, 黑板和粉笔成了我们教学的法宝。黑板被喻为教师耕耘的土地, 土地的耕耘也要讲究耕耘的艺术。这就要求我们有艺术性的板书。一个好的板书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教师一堂课的思路和知识要点。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更是教师个人文化修养的直接体现。好的书法能让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印象深刻。教师要是写一手好的粉笔字, 就能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愉悦中获得知识,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书法艺术的陶冶,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青年教师中有一手好的粉笔字的教师少之又少。有些教师讲课的确精彩, 但一看板书就让人大跌眼镜。这也许就是许多青年教师常用电脑和多媒体的缘故。

传统的手写板书虽然没有多媒体课件操作便捷, 但它具有多媒体课件无法取代的优点。首先它能看出一个教师的艺术修养。这在艺术教学中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艺术修养的感染力有时会在某些方面超过我们的语言说教。其次, 中国的文字书写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有很强的表演性, 是吸引眼球的一个亮点, 它的感官效果远远超过千篇一律的印刷体和电脑文本。所以教师的书法修养至关重要。

在黑板这块神圣的“土地”上, 光会写好粉笔字还是不够的, 在板书的版面设计上我们也要追求艺术性。好的板书就要求版面设计整洁美观、形式灵活多样、条理清晰、重点难点突出。有艺术性的板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做笔记的兴趣, 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不妨从一些优秀的黑板报中吸收一些经验。为了板书更有艺术性, 可以尝试用2至3种不同颜色的粉笔和不同字体配合使用, 可避免整个板面一种颜色和字体的呆板枯燥, 让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在艺术理论教学中, 应尽可能多地穿插一些图片, 让学生更直观地接受知识。

三、教学艺术中的教师形象艺术

艺术教学中的教学艺术还要注意到教师的精神风貌和形象艺术。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 教师的形象特别是课堂上的形象艺术非常重要。俄国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 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形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经常被我们忽视, 特别是在艺术教育中。首先要有儒雅端庄的仪表风度。美国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说:“在形象的言辞中, 最能打动心灵的还是美, 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着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仪表风度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表现, 在课堂上, 教师的发型、服装、姿态、表情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是学生心中最完美的偶像, 教师仪表对学生和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其次, 要有友善的关爱之心, 师生之间“通情”才能“达理”, 艺术类学生本身感情丰富细腻, 要注意学生被理解、被关心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 爱是知识传递的桥梁, 知识内在的催化剂。在目前的艺术教学中, 好多学生对绘画没兴趣, 基础薄弱, 当初为了父母, 为了能有大学上, 而钻了艺术类高考文化课低分的空子。来到大学后, 学习很痛苦, 没有艺术追求。老师更要去关爱这些学生, 理解他们, 要去培养他们的兴趣, 鼓励他们, 让他们对艺术有更全面的认识, 同时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人生观, 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最后, 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师的感情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一定要有敬业精神。敬业就是要有使命感, 要有责任心。只有老师兢兢业业, 勤于奉献, 淡泊名利, 默默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之上, 以苦为乐, 甘于寂寞, 勤勤恳恳,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得到学生的尊重, 领悟从师的乐趣, 才能以从师为荣, 以师为自豪。

高中体育教学备课的艺术 篇8

一、分析教材, 确定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就是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 青年体育教师首先要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进度和课时数分布情况, 通读全部教材, 做到心中有数。在熟悉和精通教学大纲的同时, 依据学生和本校的实际情况, 安排好一学年和一学期的初步教学任务。再依据任务挖掘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和特性, 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仔细推敲, 分析教材的内容。青年体育教师在结合本专业知识的同时, 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的体育学科知识, 掌握和研究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及主要培养目标, 随时注意积累资料, 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观看有关电视广播, 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 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较优教学训练方法, 随时收集加以保存, 以备备课时查阅。

教材分析包括对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的分析, 教师应有统筹的安排。计划构设得周密, 每一次备课才会有条理。尤其是课时计划, 从目标的实现到内容的安排都应有系统的构思, 在一定程度上与以前的课能够顺利衔接, 使得每一次课都能有的放矢。在充分渗透新课程理念基础上在教案中体现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思想、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在分析教材基础上我们制定学期、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 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确定为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发展等五个领域, 所以确定的目标需要包含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等方面。

二、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

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 完成“学会”到“会用”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应该过多束缚学生, 应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技术的理解去活动, 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在教学中, 教师把动作方法传授给学生后, 就应该让学生在自我锻炼中提高。这样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而不是教师说什么做什么, 被动地接受, 逐渐丧失了个性和创造。

三、备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法得当, 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教师的教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应认真考虑怎样教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做法,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让获得运动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不等于否定, 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好的方法应该保持和发扬, 关键是如何运用。新课标强调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强调改变现行体育课的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 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是体育课程和教材改革教学策略和方法改革的成败所在。让学生喜欢体育课用统一的竞技标准来考学生, 没有考虑学生的各自要求, 没有按照学生的不同身体条件, 也没有满足学生的自身爱好。上体育课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 厌烦过多的重复训练, 因此, 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 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推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 可采用拍手走, 两臂加动作走, 前脚掌着地走, 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 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同样在跳跃、短跑等练习中, 有的同学学了跳远, 还想试做三级跳远, 有的学生之间还想进行比赛。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后, 给学生1—2分钟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培养了学生的的兴趣和爱好, 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 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四、备教学手段, 构建高效课堂

在丰富教学手段方面主要有两点: (1) 激发练习兴趣。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 他会因练习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无味”;反之, 如果他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 积极主动, 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因此, 激发练习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2) 灵活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很多, 贵在得法。无论何种方法, 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同一个班级中针学生不同个性采取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 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备”学生, 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思考 篇9

一、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

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 只有使语言、表情、体态、板书、动作等各种因素统一起来, 达到协调一致, 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某一个方面没有达到教学的要求, 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比如一个教师在授课中语言粗杂, 声音嘶哑, 表情呆滞, 体态臃肿, 说话结结巴巴, 他的教学质量是无论如何也不会高的。因此,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衣着整洁, 款式适宜, 声音洪亮, 口齿清楚, 语言简洁, 并使用普通话, 表情要自然大方, 动作要灵活自然。

二、要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能力及知识基础, 考虑到各类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平衡性, 要采取多种方法,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要把教书与育人并重

教师的课堂教学从形式上看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但实质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把握教材、提高能力。教师的课堂授课是一种人格示范, 对学生的影响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教师必须既教书, 又育人, 把身教与言教紧密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记得在一次体育课的教学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任课老师在教学中突然阑尾炎发作, 剧烈的疼痛使他大汗淋漓, 他完全可以停止教课, 但他没有这样做, 他以钢铁般的毅力坚持把课讲完, 当下课铃响起后, 他却倒在了体育场上。事情过后, 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当看到了老师的敬业精神, 我的心弦受到强烈的震动, 我终生难忘老师对我们的付出, 我也永远不会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由此可见, 榜样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

四、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就必须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对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 他们必须对所教学科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对其他有关学科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如果教师不注意自身的业务提高, 只靠吃过去的老本来教书, 他的课堂教学艺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课教好的。因此, 教师要有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活到老, 学到老, 提高到老。

讲究教学艺术增强教学效果 篇10

一讲究语言艺术

教师的教学语言既是承载教学内容的载体, 又是对学生语言作示范。作为语文老师, 应该是运用语言的典范, 其教学语言不但要清晰规范、准确严密, 而且要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 有童趣、有激情、有感染力, 使学生由喜爱教师的语言, 到喜爱教师的语文课, 再到喜欢学语文, 并一直保持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阅读教学中, 使学生喜欢读所学的课文是理解、鉴赏这篇课文的前提。因此, 精心设计导言, 尽快将学生引入课文的情景中, 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欲望、阅读期待, 就显得十分重要。

讲授《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 我设计了如下导言:“《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 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的老舍先生, 在细致观察冬天济南景色的基础上, 不仅用平实、鲜活的文字描写了客观事物, 而且在字里行间传达了自己的主观感受, 让人读了如临其境, 深受感染。现在, 让我们共同欣赏课文, 看看作者是怎样饱含深情, 使济南冬天的美景跃然纸上的”。这样的导言很自然地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理解欣赏课文的活动之中。

导言的设计, 不能千篇一律, 课文不同, 教学目标不同, 导言也应有所不同。可以设计激发兴趣、引入情景的;也可以设计介绍作者或时代背景的;还可以设计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发现的等等。

讲读一篇课文, 精心设计导言固然重要, 而斟酌结语也不容忽视。结语要因文、因讲读方法的不同而异。有的结语可以根据板书加以归纳;有的可以根据课文的写作特色进行小结;有的可以照应导言加以生发;有的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或继续探究。结束语不管怎样设计, 都应达到“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我在教学《背影》一课时, 根据板书设计了如下结语:“这篇纪实散文, 开头总写对父亲的思念, 中间由不理解父亲到深深被父亲的爱所感动。在情感达到高潮时, 细致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背影’, 结尾的‘背影’描写, 既是对父亲‘背影’的点化, 又是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深化。”学生跟着我的手势, 借助板书, 一起回顾。这样, 学生对父亲饱经风雪、老境颓唐的背影深受感动, 个别的还眼含泪珠。课已结束, 但情未了, 给学生留下无限回忆、遐想空间。

当然, 讲究语言艺术, 不仅仅指精心设计“导语”“结语”, 还应贯穿于每篇课文教学的始终, 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规范学生的语言, 纯洁学生的语言, 发展学生的语言, 这是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讲究创设情景艺术

1. 音乐渲染情景

通用音乐来渲染情景,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形象、画面及作者的感情。我在讲授《迢迢牵牛星》时, 以大家熟悉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导入, 教学开始就把学生引入一种悲剧氛围中, 为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的感情做好了铺垫。然而, 我又采取配乐朗读形式, 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等到分析这首诗时, 无需教师多言, 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诗歌的内涵。

2. 图像展示情景

借助多媒体图像直接展现课文所描绘的艺术画面, 比语言描绘更具体、更直接、更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讲授《美猴王》之前, 我先让学生看一段由《西游记》改编成的动画片, 要求看完后用一句话概括出情节。于是我播放了“石猴出世”的一段动画, 未等看完, 就听见底下有的学生说:“石猴出世”“美猴王出世”, 我借机板书了“美猴王”三个字, 说:“今天学习的课文《美猴王》就是对这个动画片内容的具体描述,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刻画这只聪明伶俐的石猴的”。只见学生们兴趣盎然, 面带笑容, 积极而又愉快地打开课文。

3. 表演展示情景

对那些描写人物形象、动物形象的课文, 通过学生和教师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学生既熟悉了文中角色和课文内容, 又在展示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入景入情, 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表达的情感的体验。如授《犟龟》一文, 我让学生把本文改编成直观性很强的舞台表演。由五位同学分别饰乌龟、蜘蛛、蜗牛、壁虎、乌鸦, 由一个同学旁白。学生自编自演, 兴趣浓厚。通过表演, 既促进了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 又使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

良好的课堂氛围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快的, 它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多种要素, 但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

第一,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要确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教学, 才能是民主的、平等的。在这种学生观的指导下, 教师才会有意识地给学生尽可能多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充分展示的机会。

第二, 教师要怀着一颗爱心进课堂。慈爱和微笑是联系师生感情的纽带, 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是创设和谐的、愉悦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正如学生所说的那样:炎热中老师的微笑如绿荫, 带给我们一片清凉的天空。寒冷中老师的微笑如炉火, 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世界;有了进步时, 老师的微笑, 是我们最高的奖赏;遇到困难时, 老师的微笑, 为我们鼓起前进的风帆。

第三, 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 做到情绪饱满, 态度和谐, 语言亲切, 富有激情, 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师还要不断恰当地运用表扬、激励等手段, 使学生 (特别是“差生”) 能体验成功, 获得自信, 永远保持旺盛的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激情。

加强教学反思 完善教学艺术 篇11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是否充分

有时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教学中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参加,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但实质上我们不禁要问:每个活动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怎样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何鼓励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答疑

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

3 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同时,教师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提倡教学民主不等于不要教学秩序。有时,在课堂上学生的热情被激发起来,个个争先恐后发言,课堂秩序较为混乱,教师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敢进行有效管理,课堂的有效时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

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教学的结果如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是否学会了学习?因为"教会"不只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而且应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对他们自己适宜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的、好用的。

艺术体育教学 篇12

一、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现状概述

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是我国新提出来的专业之一,此专业已经在一小部分学校中落实到位,比如,上海音乐学院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等,与此同时,为了加快此专业的发展速度,还开设了关于此专业教学的论坛会,但从论坛探讨中可以发现,因为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每个学术研究的人员想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此情况的出现并不意外,因为每一项新事物的出现以及发展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同时,就艺术院校开设此专业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后可以得知,教学体系以及课程设置等都不完善,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说,从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整体发展现状来看,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发展前景是良好的。

二、艺术学校做好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每一个新事物的发展都必然要经历一段曲折的过程,而且即使度过了曲折的部分,那么在后面的发展若是不能与时俱进同样会被淘汰,这充分体现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一句话的含义。所以说,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是正常的,只要相关人员能够坚持不懈地研究下去,从其坎坷的发展历程中摸索经验,那么总有成功的一天。本文针对此专业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以专业教学目标为基础制订教学计划

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必须要对此专业有所了解,掌握此专业教学开设的目标。国家之所以要开设这一新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音乐方面的复合型人才,音乐市场中的管理型人才,经过此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以胜任音乐项目策划、音乐编辑以及艺术演出经纪管理等岗位工作,所以当教师摸清了此专业的教学目标之后,就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来制订教学计划,这样教学计划才不会是无的放矢的,而是有根据、有条理的。

(二)构建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

艺术院校在开设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之前,先要进行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工作,在构建工作中,不能脱离实际,要以当前市场对此方面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复合型岗位人才。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此专业的岗位需求进行分析,分析后可以发现,相关的岗位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音乐艺术鉴赏等能力,同时还要懂得音乐艺术的市场价值,并能对两者价值实现转换。针对这样的岗位要求,在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不仅要将音乐基础知识等包含在内,同时还需要设置和管理学有关的课程,比如说音乐产业管理以及音乐社会学等,这些专业课程和音乐学课程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进而为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想要将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落实到位,就离不开教师的帮助,而教师作为此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鉴于此种情况,艺术学校必须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以此来确保教学效果。艺术学校应该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此专业知识的培训,让教师了解自己要开展的教学内容,同时掌握此专业的教学重点、目标等,当教师对此专业教学有了基础的认识之后,应聘请此方面的专家来进行知识讲座,传授更多更实用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还应该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平台,让教师能够走出校门更多地了解这一专业的教学。

综上所述,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教学课程,其教学开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鉴于这样的情况,艺术学校必须要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对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进行分析,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落实这一专业的教学,从而实现开展此专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丽娟.谈艺术管理在艺术的发展和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影响[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34-135.

上一篇:加速期治疗下一篇: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