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激励艺术(精选12篇)
体育教学中的激励艺术 篇1
摘要:激励艺术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激励”不仅可以鼓舞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由于激励而培养起来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也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有效地运用激励艺术, 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师生才会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学生才会获得能力的发展以及其能力的满足感, 课堂教学才会真正体现出生命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激励,艺术
课堂教学激励,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通过采取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 从外部给学生以适度的正刺激,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使学生把教学的目标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 并朝着外界和自身所期望的目标奋斗的过程。
一、创设激励的契机
1、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励学生
创设“情境”激励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情趣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内在活力和敬慕、仿效心理, 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所以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积极创设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就显得犹为重要。以情境极激励学生, 以情境帮助学生, 实现课内外结合, 这无疑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在作业环节中创设激励的契机
作业, 是预习、巩固、提高的环节。但学生对待作业, 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改革作业设计和评改方式, 往往会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热情的作用。在继承传统的同时, 进行改革创新, 就能起到推陈出新的作用。
3、在学习评价中创设激励的契机
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地位, 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甄别, 而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在现在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评价的目的在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要强调学生个体在与过去的比较, 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体验到自己在进步。
传统的评价方式有其科学的一面。但面对教育形势的发展, 需要有更为学生接受的评价方式。如从国外引进的“成长记录袋”就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每个学生先天就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 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肯定, 渴望同伴投来赞赏, 羡慕的目光。成长记录袋为他们实现了这一愿望。在自己、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整理自己的学习成就。有成功也有失败。对失败的观察、反思也是一种成长, 学生在面对失败, 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中, 发现自己的不足, 形成追求进步的愿望和信心。当同学捧起自己整理的学习记录, 那神情就像一位初出茅庐的作家拿着这第一次出版的作品一样, 格外自豪。因此学生持续进步的浪头一浪高过一浪, 成长记录袋成为激励学生前进的催化剂。如何将操作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这乃是我们在探究的问题。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奠定了基础。
二、激励方式
激励, 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激励方式有以下六种:
1、融通式激励
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 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 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 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融通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 感情和信息融通了, 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
2、勉励式激励
这是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现代管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 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 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 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如教师布置学生跳高:“你们必须给我跳过去, 跳不过去的要受罚!”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 带着顾虑练习, 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练习, 跳不过去没关系, 我再继续辅导你们。”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去练习, 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 练习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
3、参与式激励
行为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 参与管理、参与决策, 是人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是精神方面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是精神方面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从这一原理出发,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倾听学生的呼声, 了解学生的要求, 收集学生的建议, 让学生献计献策, 让学生参与备课。这样备出来的课, 肯定是从实际出发, 集思广益, 教师教得自在, 学生学得称心。
4、期望式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 表现特别好的学生, 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有某些过失的学生, 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 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 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 并提出新的期望, 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 论过要适度,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
5、宽容式激励
课堂上, 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 首先, 教师要容人之短, 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 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 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 以情感人。若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 必然激化矛盾, 破坏师生关系, 严重影响教学。
6、影响式激励
影响式激励主要表观在教师自身的模范作用上。课堂上, 教师懒懒散散, 学生就会有令不行, 有禁不止;教师严于律己,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 学生就会模仿老师, 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表率行为, 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能对学生产生有力的感情激励作用。
总之,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艺术十分重要。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激情离不开激励。学生的进步成长都离不开激励。因此我们在教育数学过程中, 还要继续探讨有效的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情绪, 把握激励学生最佳时机, 创设激励学生的最佳契机和方式方法, 运用多渠道激励学生, 鼓舞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体育教学中的激励艺术 篇2
现代教育研究成果表明:评判人与人间的差异,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往往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某些非智力因素。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信心、进取心、不屈不挠、不自卑等良好的意志、品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英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学科教学的实际,在教学中很好地点拨、诱导、启发、激励,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得到培养。
如何做到这一点,方法很多。这里我仅谈其中的一种方法-激励。
古人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英语教学尤其如此,要学好它,必定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强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因此,很好地运用激励艺术,显得格外得重要和必要。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以下这些方法:
一、以材料本身内容,激励学生。
1、学习材料内容本身,突出英语的重要性。
(1)、它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必备工具。教材中穿插了不少有关电脑图片和信息技术相关的词汇。我们可以利用它们让学生把英语学习与计算机知识联系起来,使他们意识到现在学好英语能为以后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术打好基础。认识到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任何一个公民都无法离开外语这一重要工具,掌握英语是新世纪公民必备的素质。
(2)、英语是学习工具,通过学习教材让学生了解有关“媒体”等英语缩略词的含义,鼓励学生多听英语广播、多看英语电视和多读英语报纸杂志来学好英语,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从而认识到英语是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工具。
(3)、英语是交际工具,教材多次向学生渗透了与国际交往有关的英语词汇及相关图画,通过观察与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英语是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用英语进行交际就显得尤为重要。
2、渗透多学科知识。
(1)、内容有许多富有现代生活气息的词汇:政治、文化与科学、体育与娱乐航空与通讯、计量等方面。
(2)、渗透其它各科知识:如数学知识、邮政与电信、地理学科时区、美术绘画方面颜色的调配、歌曲及有关知识渗透了音乐教育等。
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不要偏科,全面学习以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3、材料内容充分体现教育的全面性。
(1)、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增编了港澳台地名和一些有关的地理文化知识问答。巧妙地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可从中对学生进行学科渗透。
(2)、热爱科学,尊重世界文化遗产的教育,教材中以问答形式展现了爱因斯坦、居里、爱迪生和卓别林等名人事迹,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科学家和艺术家献身事业的精神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勇攀科学高峰,做一个对人类事业有益之人。
(3)、社会公德教育,教材内容中编辑了有关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遵守公共秩序与交通规则教育,助人为乐等公德教育。
通过以上材料内容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激励,学生会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有效地学习运用英语。
二、利用表扬、竞赛的手段激励。
一位善用表扬、激励之词的教师往往深得学生爱戴,学生学习他所教的学科积极性就高。这方面的做法有:
1、课堂即时性评定。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之后,教师马上给予评定,一个“Good”往往会使学生乐不可支,其他学生举手发言也会更踊跃。只要学生答对或答对一半,甚至答对其中一点,教师就用“Good,Very Good,Not too bad.”
等词来激励他们,然后再找出错误,及时纠正。对于常常答对或答得出色得学生,邀请他们做小老师,在晨读课上领读,课堂上做示范等等,也是很好的激励方法。
2、学生相互间的激励。在课堂上,英语老师常常安排学生分成大组或小组进行对话、看图说话等的操练。练习前常提醒他们组与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学生的情绪就很高涨。此时教师妙用激励艺术,效果将是意想不到的。如:代表该组上来表演的学生获得老师的表扬之后,全组学生就会人心鼓舞,而未得到表扬的组,也会在下次或第二轮的比赛中跃跃欲试,争取胜过对方。这种方法用了之后,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教育功能和自我教育功能。
3、注意作业批改时的评语。教师在批改时,对好的学生常用“Very good,Excellent ”等批语,对有进步的学生常批上“有进步,再保持!”“作业看来,你不比别人差!”等,对较差的学生批上“我相信下一次你能做好”,“希望你的作业给我的印象和平时一样好!”有错误,写上“请订正”。这些批语用了之后,对学生也能起一定的激励作用。
三、妙用眼神等表情的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 做了许多实验后得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从这个公式来看,属于非语言行为的面部表情的作用与语言的作用平分秋色。
事实也是如此,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往往会给课堂带来亲切、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感到爱和情,产生一种愉快的和向上的求知欲。
学生站起来答问题时:此时学生由于害羞、紧张或心理没底答不上来,若教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学生,微笑着向学生提示其中一个词,或建议学生跟您一起答,学生的紧张很快就会消除。一位学生在写给他的英语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每当我站起来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时候,看到您期待的目光、和蔼的笑容,我就鼓起了勇气。
考试或比赛前:老师为稳定学生情绪,往往会说很多激励的话,殊不知,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只要面带真诚的笑、眼含坚定的目光,再做“OK”手指语,学生就会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激发出从未有过的成功欲望。
教师,特别是语言教师,要避免老是板着脸、瞪着眼、动辄就训斥一番的做法,让您通过表情等的情感交流获得更大的成功。
实践证明:以上所述方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激励,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自尊心,利于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知难而进的学习习惯;通过激励,学生不断领受到探索和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兴趣,上进心愈来愈 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的充分发挥;通过激励,教师与学
产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产生高度共鸣和和谐,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通过激励,差生的心理障碍会逐渐消除,点燃起奋起直追的思想火花,可有效控制两极分化;通过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得到不断激发,求知欲愈来愈强烈。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参考文献:
1、朱向群:“学习《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有感”,《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年第8期。
体育教学中的六种激励艺术 篇3
一、融通式激励
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感情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就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融通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感情和信息融通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了解的程度。
二、勉励式激励
这是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现代管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
三、参与式激励
行为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参与管理、决策是人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一种自乐实现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从这一原理出发,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要求,收集学生的建议,让学生献计献策,让学生参与备课。这样备出来的课,肯定从实际出发,深思广益,教师教得自在,学生学得称心。
四、期望式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
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论过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
五、宽容式激励
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坏师生关系,严重影响教学。
六、影响式激励
幼儿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激励艺术 篇4
1 激励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激励, 是幼儿园体育教师必需的一门教学艺术。它可以让幼儿在失败中勇敢地站起来, 可以充分地调动幼儿积极的情绪, 让他们跃跃欲试, 可以让体育课更生动、更活泼、更有实效。激励对于幼儿和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是无法替代的, 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 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随时可见, 而激励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幼儿取得的进步程度有多少, 也就是激励的效果。
2 影响激励效果的几种因素
2.1 师幼之间的情感基础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幼儿与教师的情感基础直接影响着激励的效果。只有在师幼之间有了深厚的感情和信任感以后, 教师的激励艺术才从根本上发挥作用, 对幼儿起作用, 让他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从而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2.2 幼儿的发展水平
激励的效果必须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 如果幼儿只能进行简单的爬和走的动作, 你想通过激励让他一节课就能发展到跑、跳, 这也是不可能的。幼儿的发展水平直接限制了激励的效果。
2.3 激励方式运用的艺术性
有了好的激励方式, 还要会用, 正确适时的使用会让激励的效果加倍, 而不当的使用方式, 则有可能会让效果减半甚至完全失去。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说“不错, 你真棒!”这也是激励, 可是每天说, 时时说, 你觉得它对幼儿还有多少用呢?他们也会麻木的, 所以, 我们在激励方式的运用中一定要讲究艺术, 让激励变成一种艺术, 让这种艺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开花、结果。
3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激励艺术
3.1 融通式激励
这种激励艺术主要指的是师幼之间的感情融通。幼儿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是有感情需要的, 他们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等各种情感。只有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 他们才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里的感情融通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 情感和信息融通了, 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因此,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本着“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心态和责任心来进行设计和操作。有时候我们只用一个眼神来交流也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呢。例如在体育课中, 对于动作技能的要点, 我经常让幼儿在练习中自己体会, 然后请幼儿相互交流和集体小结, 在幼儿总结的时候我都会微笑在看着他, 并不时地点点头, 认真地听他说完, 这时候幼儿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 加强了勇气, 促进他更完整地表述, 也更愿意去继续地练习与尝试, 更努力地达成教学的目标。
3.2 勉励式激励
现代管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 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 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誊感, 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 一开始就剥夺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例如布置幼儿立定跳远:“你们必须给我跳过两格去, 跳不过去的要受罚!”幼儿听了心理负担就会很重, 感觉很不舒服, 带着顾虑练习, 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小朋友们要努力地练习, 跳不过去没关系, 我再继续教你们。”孩子们听了不但乐意去练习, 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 练习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
3.3 参与式激励
行为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 参与管理、参与决策, 是人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是精神方面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是精神方面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从这一原理出发,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倾听幼儿的呼声, 了解幼儿的要求, 收集幼儿的建议, 让幼儿献计献策, 让幼儿来参与备课。这样备出来的课, 肯定是从实际出发, 集思广益, 教师教得自在, 幼儿学得称心。例如我在某些课的设计中, 会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出发, 从幼儿的即时兴趣点出发, 如有一次我给大班的幼儿排了一个武术操, 到电视台录像, 大二班有两个幼儿参与其中了, 所以那段时间大二班的幼儿对武术都很感兴趣, 很想学一套武术操, 甚至有些幼儿会即时地想出几个武术的动作来表演, 后来我根据幼儿的动作, 将其演变, 重新设计了一节武术课, 给孩子们练习, 很快地, 大多数的幼儿都学会了这套操, 然后我还请幼儿来互教互学, 巩固这套操节动作, 孩子们很开心, 整节课洋溢着一种愉快的气氛, 它有了孩子们自己的兴趣参与, 动作参与, 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时找到自己的动作, 增强了自信, 激发了兴趣, 也让我的课更有实效。
3.4 期望式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 表现特别好的幼儿, 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表现稍弱的幼儿, 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 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者, 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 并提出新的期望, 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不足的, 论过要适度,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以跳绳来举例吧, 几次课后幼儿对于连跳基本都掌握了, 并能自己或组队进行练习, 但石野连单跳都还不够熟练, 我在集体面前表扬了那些已经跳得很好的幼儿, 然后请他们自己自由结队去互助练习, “你们学得很快也很好, 已经能够连跳了, 今天通过练习希望可以达到连跳30个, 可以吗?”我就随机指导, 然后我走到石野身边, 轻轻地对他说:“你很聪明, 应该可以学得很好的, 但是你最近不太努力, 所以掉在大家后面了, 今天肖老师再教你一次, 你认真学, 好好练习, 等你能连跳8个的时候就来告诉我, 好吗?”于是, 我重新教他练习跳绳的动作, 教他连跳的方法, 这次他练习得很好, 并且很快就学会了连跳, 终于在下课之前完成了连跳5个的任务, 而其他已经学会的幼儿大多数也都完成了既定的目标。
3.5 宽容式激励
课堂上, 难免会有个别淘气的幼儿触犯了游戏的规则和课堂的的纪律。遇到这种情况, 首先, 要容人之短, 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 是妥善解决课堂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 对幼儿要热情教诲, 以情感人。若采取“以暴制暴”的办法, 必然激化矛盾, 伤害幼儿自尊, 破坏师生关系, 严重影响教学。如在一次课中, 吴逸飞已经第三次把小朋友推倒在地了, 我实在是气坏了, 但我深吸一口气, 还是忍住了, 我想, 这时候发火不但会中断或打扰到正在进行的课, 而且也无法让吴逸飞马上改掉他的毛病, 于是我一直等到课上完, 才认真地找他谈了一次话,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在后来的课中我也看到了他的进步。试想想当时还好我忍住了, 不然课也上不下去了, 他也会受到伤害, 更不用说让他改正错误了。
3.6 影响式激励
影响式激励主要表观在教师自身的模范作用上。课堂上, 教师懒懒散散, 学生就会有令不行, 有禁不止;教师严于律己,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 学生就会模仿老师, 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表率行为, 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能对学生产生有力的感情激励作用。所以老师在上课进饱满的激情是应该而且必须做到, 因为幼儿需要这种积极的情绪感染力。
当然成功的体育课教学还需要有合理的负荷安排、科学的活动设计等各方面的因素, 只有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 孩子们才能更愉快地参与到体育课中来, 喜欢上体育课, 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真正实现终生体育的目标。
摘要:本文从幼儿园的体育课教学的实践出发, 总结了体育教学过程中适用的六种主要的激励艺术, 以期能让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和幼儿的自信心得到全方位的促进与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教学,激励艺术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2]吴健.激励性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 2005.
浅谈体育教学中激励艺术的应用 篇5
命令的口气向学生布置要求完成的任务,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进取心,或使学生产生误解甚至反感,使学生的心境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因而学得吃力、乏味。采用强制的手段,显然剥夺了学生主动学习与创造的机会,降你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热情。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或许能勉强完成学习任务,但内心深处是极其不平衡的。教师采用激励的方法布置任务,就可以在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荣誉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在进行“跳山羊分腿腾越”教学时,笔者试图对两个班级进行比较教学,在一个班讲解示范后硬性规定学生必须腾越山羊,而在另一个班级教学时,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激励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争做班级的佼佼者,并询问学生完成学习内容是否有较大困难,结果表明,此举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学和不但乐意完成教学任务,学习也表现得特别的积极主动,个别完成技术动作有困难的学生也在积极主动地请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并大胆地进行练习,力争达到教师提出的要求。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布置任务的方式方法选择和语言运用。
2.3因材施教和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激励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内外教育界日益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经济发达的国家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教学的最重要任务之一。体育教学在强调增强体质的同时,要使学生爱好体育,尝到参加体育的乐趣,使学生又受老师支配的状态变为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这就需要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因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才会有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的出现。上一层次是新的层次的激励起点。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帮助每个学生顺利实现新的激励起点。教师越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就越能调动学生的内部驱动力,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的提高,而不是与其他同学盲目攀比。比方如在进行中长跑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起点各不相同,教师更注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时步,注重形成性评价,哪怕学生进步了1秒,哪怕学生进步了10秒但远远不及第一的学生刚开始的水平,都要不失时机地激励鼓舞学生。
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是激励他们主动能动性的具体措施,也是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舞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通过他们的自主选择,加深了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运动美学知觉能力,在运动中经历完整的身心同意,发扬良好的体育风尚和互爱精神,树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因此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跳远练习的复习课中,根据课的任务和学生掌握接纳感的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设置多个不同要求的“练习点”,在每个练习点上安排了不同形式的练习,在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又设计了“破层次记录”的比赛游戏,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技术、技能,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练习数量和练习强度,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练习之中。2.4沟通心灵的融通激励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分组练习的时候,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同学与同事之间隔,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会有矛盾发生。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采用“大事讲原则、小事件风格”的态度,要有容人之短、不计恩怨的胸怀,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运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要做到“理中有情”,相互沟通。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研究的“皮格尔马利翁”效应证明一个人在受到别人的语言评价时,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被评价者对自己的看法,并因此改变自己的行为。如果不了解学生的特点,不能区别对待学生,不研究语言的艺术,就会导致负面效应的发生。如果这种融通和理解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他们就会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并且这种效应会长期持续下去,能有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幽默感是判断一个民族智慧和气质的尺度。幽默的语言具有逾越、美感和批评的作用。列宁曾经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与此同时,有不少国家将“幽默感”作为评价大学教师教学的重要标准,可见幽默语言的作用非同一般。
体育教学过程更加需要体育教师的幽默,既包含有声语言的幽默,又有对无形身体语言的幽默要求。比方说在进行足球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表现好了,射门质量较高,教师可用“鲁尼式的射门、齐达内式的射门”来评价学生,表现不好,可用“李铁式的射门”来评价学生,既幽默风趣,又不失对学生或赞扬或鼓励的效果。如果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教师的一个大力抽射的假动作也能收到既幽默又教育了学生的教学效果,而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情绪高昂、热情,回答问题积极,观察示范认真,动作技术掌握效果较好。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乐于参加练习,对教师的讲解示范满意,理智反应增多,动作准确率高。并且,教师可以作对学生的控制有度,宽松与严谨有机协调,课堂有机教学时间比值很高。
诚然,体育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具有幽默感,深得学生喜欢,并非易事。但只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修养,尽可能将更多类知识融会贯通,掌握语言技巧,就一定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幽默感。
3、结束语
浅析激励艺术在作文教学中的魅力 篇6
关键词:作文教学;激励;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3.7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个教育理念在当前全面推进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主张教育的天然性、启发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大自然,关注社会。”可见,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运用激励的教学艺术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作文潜能,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打通学生作文思路,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激励的教学艺术呢?笔者结合听课、教学研究以及作文教学中的实际学情,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有关激励机制的合理运用,以及收到的良好效果和所产生的魅力。
一、兴趣激励。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的写作也需要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经常练笔,才能提高作文的能力。兴趣的产生往往与写作课的内容、方法、形式等有密切关系,适宜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必然会促使学生热爱作文课、热爱写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创设兴趣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情境激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的情境,使之有所见、所闻、有所感。有了情境,学生有话可说,写作心境得到放松,刺激写作欲望,引起写作的兴趣。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童年》中习作的话题是《难忘童年》,之前布置学生搜集小时候的照片,打开记忆的闸门······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孩子们的照片,让他们讲讲照片中的故事,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难忘。之后激励孩子们把刚才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并提出具体要求: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而且结合一篇“问题范文”,指出这篇习作中的不足,引以为戒。以此为素材,以《童年趣事》、《童年的傻事》、《难忘的第一次》等为题,让学生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如此安排情境,学生会觉得写作是件快乐的事情。情境激趣能有效地解决作文教学“写什么”的大难题。
2.愉悦激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情感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成功的愉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以鼓励评价为主,只要他们达到与之相适应的水平或抒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要给予表扬、肯定,让他们都能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感。在笔者教学中,通过当堂读作文,让同学们先找出优点,并记住同学作文中的三个好词或一个好句,然后提出还需要修改的方面。就是学困生的作文,我也鼓动大家找可学习的地方,以他的过去跟现在比,而不是跟优等生的作文比。每次同学们都会为站在讲台上读作文的同学送去掌声。作文誊抄后认真批改,潜心写激励性评语,并且把好作文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让同学、老师们去读。有时,还向报刊、杂志社推荐优秀作文。这样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班级写作的氛围也更浓了。实践证实,给学生作文鼓励肯定,就是给学生成功。
二、情感激励。
于漪老师曾说,一个教师首先要让教材中的情感,来点燃自己的情感之火,然后用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燃起整个班上数十颗心灵的情感的火焰。她道出了情感的激励作用。
1、因文激情。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以其优美的文笔,动情的话语向我们描绘了“山中众朋友”,他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我顺水推舟,利用这份情感,辅导学生仿写类似主题的文章,以兰州特有的黄河四十里风情线为素材,使之在作文中得到自然流露,表达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从而达到缘情而发、融情入文的目的。
2、因时激情。选择适宜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能促使学生萌生表达情感的欲望,从而有一种创作的冲动。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敏锐地把握时机,使用激励语点燃学生的情感火焰,使之越烧越旺,达到一吐为快的境界。如日本强占钓鱼岛事件,引起举国愤怒异常,我让学生们每天关注新闻,了解事态的最新发展,以《给联合固秘书长潘基文的一封信》为题,说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学生们把了解到的相关事实以及个人的愿望真实的表达出来。
三、环境激励。
作文教学中的环境激励,就是指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作文环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习作的动机,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
1、和谐之境。作文教学中要激励学生上进,需要一个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去年教师节前夕的一个早上,我跟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学校。当我要近教室的时候,吵闹声促使我赶紧敲门看个究竟。不论我怎么敲,里面的学生就是不开门。大约十分钟后,几个学生来办公室请我和刘老师(本班数学教师)到教室去。一进教室,同学们给我和刘老师喷彩喷,还有的踩气球,犹如结婚般热闹。我没想到的是他们已经布置好了教室的黑板,桌子也摆成了圆形,靠讲台的桌子上放着大蛋糕,我为之动容。在孩子们的祝福中我和刘老师为大家切蛋糕,还有几个班干部为大家倒饮料,连纸杯都准备了。第一节课我想上课完成教学内容也不大可能了,就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说心里话·····之后我引导同学们把今天的事情写下来。孩子们异常开心,真实的情绪在笔尖流淌,更为可贵的是孩子们也受到了熏陶和感化。
2、竞争之境。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竞争意识也在加强,创设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能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自己在作文上的不足,增强作文的危机感,激发出作文的潜力,形成一种你争我赶的局面。因此,每次作文的时间就是半小时,时间到就停笔。刚开始好多孩子写不完,字数也较少。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如今除个别手慢的同学外,都能写出四百字以上的作文来。
作文能力须不断训练,积累才能形成和提高,作文离不开激励这种驱动力。激励机制的建立,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冲破敬畏作文的藩篱,从而把文章写开,把思路写活,把笔头写顺,产生强烈的作文兴趣。激励的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让学生由怕写变成愿写、愿写变成乐写、自觉主动地写。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体育教学中的激励艺术 篇7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的原则
何为激励教学法, 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 根据自身的素质水平, 运用各种有效手段, 激发、鼓励学生,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使其身心全面发展。 激励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鼓励学生发掘问题的真谛, 通过自身的认与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 从而让学生有效地学习,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激励教学体现的是一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是一种特有艺术。 首先我们根据小学体育教学中常有的现象探讨体育教学中激励时应遵循的原则。
1.激发性原则
激励一定要“激”在点子上, 即通过教师实施的有效手段让学生产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让学生乐于开动脑筋、 思考问题, 找出问题的实质, 通过自身解决问题。 “激”的时候可能只是一句简单的语言, 但往往一针见血, “激”在点子上, 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2.简明性原则
激励要抓住问题的关键, 找出问题的要害, 与生活相近, 简单明了。 太过复杂的激励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无法理解的, 并且激励不能过于频繁, 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所以一定要点到即止, 寻找最简便的途径。
3.及时性原则
激励一定要及时, 否则效果不佳。 当学生出现思路阻碍时, 老师要及时疏导。在学生产生沮丧的心情之前, “激”在学生出现问题的点上,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使其思路连通。
4.准确性原则
激励一定要准确, 在激发性、简明性、及时性原则的铺垫下, 确保激励的准确性, 以有效地让学生学习体育, 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整个课堂, 从而真正地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的方法
激励运用的巧妙是一种艺术, 对于体育教师也不例外。 当一名体育教师掌握激励这门教学艺术后,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把体育课上得欢快, 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1.融通式激励
这种激励需要建立在情感之上, 从第一次见面, 学生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 当学生的情感需要被满足后, 他们会喜欢上体育课, 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 这种融通式激励需要建立在情感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分为情感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 这种感情的交流可以很好地提高师生间的信任度。
2.勉励式激励
这是教师包括体育教师最常运用的一种激励方式。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教师用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而非下达命令的口气, 积极调动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发掘学生的潜力, 让其努力完成这项任务。 如果教师用命令的口气一开始就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弱化完成这项任务的动力。 如教师布置学生练习跳绳:“你们必须每天回家认真练习, 没有认真练习的同学, 跳不到规定的个数考试就是不及格! ”这种命令式的口气会让学生心里感到不舒服, 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练习, 无法体验到这项运动的乐趣, 没有乐趣的练习也无法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如果换成勉励式激励:“同学们回家认真练习, 跳不熟练没关系, 只要每次获得一点进步, 那么你会跳的越来越棒! 老师会再继续辅导你们。 ”这样的沟通会使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没有心理负担, 自然也就乐意练习, 肯定会比前者获得更好的练习效果。
3.参与式激励
体现自我价值的最好方式就是参与进去表现出来。 小学生也不例外, 每个学生都希望通过自己上课的表现获得教师的关注与表扬。 因此我们要创造这样的教学环境, 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 通过参与练习与游戏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花心思,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适合学生参与管理、决策的教案,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呼声, 了解学生的要求, 收集学生的建议。 像这种从实际出发, 贴近生活的教案, 学生会感受到更多的乐趣。
4.期望式激励
无论是表现好的学生或者是表现差的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 期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和鼓励。 当遇到学生调皮捣蛋的时候, 正确的做法是这样的:放大他的优点, 给予表扬, 并提出新的期望, 愿其更上一层楼;有过失的地方, 不要抓住不放, 进行适度的讨论即可, 记住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激发其认知意识, 克服自身的缺点。
5.宽容式激励
小学生的很多现象可以形容为“童言无忌”。 课堂上, 学生调皮、教师生气在所难免, 当师生之间遇到矛盾时, 首先教师要有宽容之心。 其次, 教师对学生要有耐心, 用真情感化学生, 让其懂事明理。
6.影响式激励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对其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课堂上教师散漫懈怠, 学生就不会听从这样的教师, 课堂纪律就无法得到保障。教师品行端正、严于律己, 要求学生能做的事情自己先做到, 学生就会以这样的老师为榜样, 向其学习, 严格要求自己。 教师的素质, 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 素质高的老师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
三、结语
体育教学中的激励艺术 篇8
一是要激活。所谓激活,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活起来,教师要运用语言上、感情上的优势,建立和谐、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充满信心。教师要将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进行切磋式的心灵交流,以“洗耳恭听”姿态让学生各抒己见,各展其才。
我们来看于老师教学《翠鸟》的课堂实录片段:
师:刚才周老师介绍了我,谁听出来了?我叫什么名字?
生:您叫于老师。
师:哦,我一生下来,我父母就知道我将来要当老师,就给我起名叫老师了吗?(生大笑)
生:您叫于永正。
师:谁敢再叫一声我的名字?
多位学生站起来叫了于永正,全班一起叫。
师:人呢,本来就可以直呼其名的。
生:于老师,我觉得叫您的名字不大礼貌,叫您于老师好一点。
师: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啊!
.....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于老师在谈话之中努力营造的是一种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机智幽默的谈话无疑为本课定下很好的基调。于老师用真诚唤醒学生的纯真心灵,与学生融在一起,用平等、诙谐的语言引导学生大胆说话,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激发,活了起来,没有过多刻意的做作,完全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在不露痕迹的对话中,进行了切磋式交流,教师的目的水到渠成,自然天成。
二是要激励。唤醒需要刺激,这种刺激可能是一种批评,但更多的应是激励与鼓舞,启发与表扬,赏识与赞美。教育家说,表扬是最廉价的物品。有时候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一个轻轻的爱抚,都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与潜能,都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动的东西发挥到极致。合理适当的激励,是教学成功的法宝。
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于老师为了激励学生自告奋勇地读课文,这样说:“我课前在家中练习读《庐山的云雾》,当练到第十遍时,我感觉不错了,便读给儿子听,儿子听了后说:不行。于是我又练了五遍,再读给儿子听,儿子说:这回有点像赵本山了。下面谁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敢与赵本山比一比?”话音刚落,同学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举手,读的气氛、读的效果不言而喻。
在这里,于老师不仅激起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想读书欲望,而且鼓励学生战胜自我,只要努力,什么事都能做到。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也突破了学生心理上“怕”读不好的思维定势和害羞心理。这样的激励,就是唤醒,它唤醒的不仅是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活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敢于展示自我的信心、自身蕴藏的潜能和积极探求的欲望。
三是要激趣。教学要激发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让他们感觉有趣。于老师曾经说过:“有情有趣是教育,没有情趣的教学是苍白的,是空架子,不能打动人、感染人、陶冶人,是一个空壳。”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其所能将“导”的作用渗透在趣中,渗透在平等、坦诚、真挚的情感交流中,尽力达到“夜雨瞒人去润花”的境地。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于永正老师教学古诗《草》的精彩一幕: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
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
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
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众笑)
体育教学中的激励艺术 篇9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激励,个性
长期以来, 学生怕写作文已成为困扰作文教学的瓶颈。原因有多方面, 许多学校的“封闭化”或“半封闭化”管理, 使学生接触社会的视野急剧减小。片面地追求分数, 使教师功利观念增强, 认为提高学生的作文分不如提高学生的基础分容易。许多学校的作文课被浓缩再浓缩, 数量少得可怜, 质量更不好说。而且作文课相对阅读课更难上, 这跟语文教材缺乏给一线教师切实可用的写作教材有关系。所以, 在当前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 学生怕写, 教师怕教、怕改, 致使作文教学处于尴尬的境地。在当前新课标新理念的大好形势下, 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有一番大的回升。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不断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 借鉴各种方法。实践证明, 作文教学要取得成功, 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至关重要, 而我们教师要做的, 是如何把学生激励起来, 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不断练习, 持续提高。
一、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 让他们为需要而作, 为爱好而作
作文是个性化的劳动, 需要创作的动力。有爱好, 才有动力。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 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我们会产生各种感受, 有快乐、有感动、有烦恼、有伤心……有些感受可能转眼之间就忘记了, 有些却积蓄在心里。当我们把这些内容写下来, 让他们变成一行行的文字, 于是, 一篇洋溢着生命力的作文便产生了。
我有一位学生, 平时作文写的并不好。有一次考试, 他的作文居然得了高分。我仔细看了他的作文, 果然不错, 很能感动人, 只是有些地方遣词造句还不太好。我在课堂上表扬了他, 并请他讲述写得好的经验。他说, 那是他的一次亲身经历, 他感触很深, 刚巧又与这次考试的题材吻合, 于是一挥而就。平时的作文, 因为无话可说, 就成为一种负担, 无可奈何只能胡编乱造。我鼓励他多写自己的经历、感受, 多写随笔, 并不时地指点他, 现在他的写作水平已有很大提高。
写作教学中, 要使学生发挥个性、表现自我, 就要给他们自由。在作文指导中, 应该确定目标、确定话题、明确要求, 让学生自主命题、自选角度、自由选材、自定体裁。少写命题作文, 多写话题作文。对学生作文的主旨, 不能死扣政治标准, 尤其是学生的观点与时代政治不合时, 要适当引导, 切不可大加斥责。教师要始终想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要极力减少束缚, 让学生放飞思维、放飞想象、挥洒个性、舒展灵性。
二、激发学生评改的激情, 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要重视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好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求学生由句到段到篇, 由内容到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 一点一滴学习怎样修改, 渐渐养成文后必读、必改的习惯。交给老师的习作, 不是写完的, 而是改过的, 是自己已经改不了的。而在传统的作文评价中, 老师是权威, “评价修改”基本上由老师“说了算”, 学生始终处于被评价、被动修改的位置。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参与评价, “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评改作文的积极性得不到保护, 评改作文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 评改他人作文的乐趣更无法体验。所以, 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改变这种弊端。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评改的兴趣, 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评改方式, 有学生自评、同学间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还设计了“作文评改小擂台”、“评改金点子”、“超级变变变”等师生共同评改的形式。以学生评改为主, 教师扮演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作文评改小擂台”这一形式是以正反两方举行擂台赛的形式进行, 一方针对评改要求找出习作中的优点, 一方针对要求挑出习作中的不足之处。然后分别加分进行竞赛。“评改金点子”是指在如何选材、如何合理地使用材料方面表达自己的见解, 提出修改意见。“超级变变变”是看谁把文章中表达不当的地方“变”得准确生动。这些评改形式生动活泼, 能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在兴致勃勃的参与中积极主动地掌握评改作文的方法, 训练自我评改的能力。此外, 还可按“开头点题好”、“结尾扣题好”、“语言出色”、“书写整洁”、“条理清晰”、“重点段描写具体生动”等优点归纳。然后进行表扬、激励。再选择部分学生习作的原稿和评改稿一起展览出来, 让学生明白“好文不厌改”的道理, 并且养成精心修改自己作文的好习惯。
实践证明, 这些方法极大地激励了学生习作的兴趣, 他们养成了自我修改习作的好习惯。同学间不再保留, 互相探讨、互相学习的气氛也浓了, 学生整体的习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三、让作文评语走近学生, 走进学生的心田
由于传统作文教学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过高, 再加上教师评语的生硬、刻板, 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 觉得作文是一件很难、很苦的事。一提到写作就叫苦连天, 拿到老师千辛万苦评改出来的作文, 也是漠然置之, 懒得理会, 收效甚微。
其实学生作文只是一种练笔, 是一种心灵的倾诉与表达。他们每次完成作文之后, 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 教师在作文评语中应该多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 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即便是对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之处, 也要用一种商量的语气。多采用肯定式评语, 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这次作文中, 你的这种逆向思维很值得肯定……”这样一来, 便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与求异思维的发展。通过对话式评语, 对学生的作文或思想行为提出建议, 让学生自觉地根据教师的指导去修改作文。同时, 这亲切的“对话”不仅增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而且提高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中学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 具有不稳定性, 在写评语时一定要善于挖掘出掩盖在文字背后的学生的情感、态度, 并加以评价, 用真心、诚心打动学生, 走进学生的心田,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有些中学, 不少学生很难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常伴他们耳边的是家长的指责和教师的批评。富有鼓励性的评语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调动其写作积极性。我国文坛巨匠茅盾先生小学时代的两本作文中留有老师充满热情的赞语:“好笔力, 好见地, 读史有眼, 立论有识, 小子可造, 其竭力用功可成大器。”“前程远大未可限量, 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 莫谓祖国无人也。”这些极富鼓舞性的评语, 无疑给少年的茅盾以极大的鼓励, 对他后来蜚声文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巧用课文题材, 采用多种作文形式, 激励学生作文
1.续写。
在学习《项链》一课时, 学生兴趣很浓, 讨论也很激烈。我从他们的讨论中得到启发, 要他们为课文续写一个结尾。结果, 出现了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尾, 有的写玛蒂尔德说出真情, 佛来思节夫人回家拿来项链鉴定, 发现又是一条假项链;有的写自从经历这次打击后, 玛蒂尔德不再爱虚荣, 而且更懂得珍惜生活, 珍惜感情;有的写玛蒂尔德经受不住打击而发疯、自杀……五花八门, 应有尽有, 让你不得不为学生们的奇思妙想折服。
2.仿写。
高考中的仿写题, 对部分学生来说是件难事。上一学期, 在学习《荷塘月色》时, 学生们为文中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描写、生动的比喻所倾倒。特别是文中描写月下荷塘和塘中的月色部分。于是, 我建议他们模仿这一部分的结构方式和描写手法写一篇短文。结果, 有的同学写了校园一角的栀子花, 有的同学写了夜游西湖的感受, 也有同学描写考试失利后回家路上的感受……一样是传神得很。而我, 也由此开始找到了指导散文写作的一些门径。学生们考试中仿写的难题也不自觉地“易化”了。
3.改编。
学习《祝福》, 我让同学们以“我”在鲁镇的活动为内容, 以日记的形式改编课文。应该说, 工作量不少。但是, 他们都完成得很认真, 虽然有些同学把天数搞错了, 有些同学把前后两天的内容写颠倒了, 但一讨论, 就全清晰了。这样, 不但加强了习作练习, 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入了。有些同学还自觉为祥林嫂编了“年谱”, 写得很认真、很细致。
4.拓展。
在学习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时, 谈到文化, 很多同学意犹未尽, 什么“茶文化”、“酒文化”、“丝绸文化”、“天台山文化”……讨论不休, 我请同学们谈观点看法, 有些同学谈得很好, 既有见解、也有条理。我让他们回去查资料, 然后以随笔的形式写成, 再交流, 收获很大。
五、把深受学生喜爱的艺术形式引入写作教学, 注入更多的活力与生气
若把艺术引入中学生的写作中, 也无疑能为沉闷、被动的教学现状注入一股活水。比如利用听觉艺术的音乐、视觉艺术的漫画, 还有意象综合性最强的影视艺术。
在教学中, 教师以音乐创造氛围, 让学生静心聆听, 要求学生在听音乐开始时, 有所感想便动笔, 将脑海中闪现的形象用文字记录下来, 可以是一组画面、一个故事或者一缕情愫……写作时要求学生不要刻意遣词造句, 只要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比如, 可以让学生聆听古筝曲《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梁祝》等, 展开联想与想象, 将听音乐获得的感受用文字表述出来。
漫画以其具体性、生动性和直观性, 以其强烈的讽刺性、幽默性和教育性, 深深打动着学生的心弦。而漫画作文正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具象材料作文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漫画、读懂漫画、领悟漫画传达的信息, 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发掘出其背后隐含着的深刻的寓意。统观历年高考作文命题, 以漫画作文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作文能力蔚为可观。从1983年全国卷的《这下面没水, 再换个地方挖》到1996年的全国卷《给六指作整形手术》和《截错了》。漫画特有的艺术审美特性, 是其他话题材料所无法替代的, 在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中, 相信它仍有极大的可能再次亮相。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经常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片。如《祝福》、《鸿门宴》、《边城》……看后要求学生写观剧有感。写作的内容可以是有关的情节、演员的表演, 也可以是音乐的艺术、画面的处理等等。写作前, 指导学生写作的重点必须集中在“感”上, 不要花过多的笔墨去交代剧情, 要有针对性地引述。也不必面面俱到, 可以就其中某个方面谈自己的感受。有时还鼓励学生根据课文改写小剧本, 学生兴趣很浓, 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影视艺术如今已有非常广泛的覆盖面, 所以, 无论从丰富学生人生体验的角度着想, 还是从写作教学的需要出发, 我们都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影视这一充满魅力的, 既方便、又实在的课程资源。
六、编选佳作, 激励写作
每次作文后, 可以将佳作或优秀段落筛选出来, 或刊登于黑板报, 或张贴于教室展览。有些特别有典型性的, 就让学生抄出来或打印出来, 然后编印成作文讲义和佳作选, 印发给几个平衡班的学生。最近, 我们备课组老师正在商议, 每班选出三五篇佳作, 五六个优秀片段, 由学生打印或誊写好, 编印成“佳作选辑”。我还向学校的《育青刊》不断推荐佳作。我们班的好几位同学在校内外还颇有些知名度呢!
几年的实践告诉我,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并从作文集中取长补短, 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他们会下定决心写出有创意的佳作来胜过对手, 学生作文的兴趣空前高涨。
七、推荐发表或组织参赛
目前, 各级各类的作文比赛比较多, 将学生的优秀习作点评后向各大报纸杂志推荐或组织参赛, 这样可使学生多一份期盼与希望, 若能发表或在比赛中获奖, 我们可以想象它带给学生的是多么巨大的成就感。而这种愉悦也必将推动学生向更高的作文境界攀登。近几年, 我所教的学生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以上方法, 只要持之以恒, 正确引导、激励, 定会对现状有所改变。只是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
参考文献
[1]马晓霞.语文教学心理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刘德海.写作素材重在内化[J].语文教学通讯, 2007, (1) .
体育教学中的激励艺术 篇10
1 心理影响
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健身、满足兴趣和爱好、活跃和丰富文化生活、为了完成体育课任务、为了培养意志品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分类, 健身属于生理性动机, 满足兴趣爱好是自我实现性动机, 而为了完成体育课任务则属于自尊、自我价值需要性的动机, 活跃和丰富文化生活属于社会性动机, 为了培养意志品质也是自我实现的动机。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激励和需求、动机有密切关系。当人产生某种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 会产生一种不安的紧张的心理状态, 这是激励的起点, 在遇到能够满足需求的目标时, 这些紧张的心理状态就转化为动机, 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 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 然后导致个人向某种目标前进的行为, 达到目标, 激励过程也就宣告完成, 但是人的需求具有无限性, 一种需求满足了, 又产生出新的需要和刺激.于是又引起新的行为和激励过程, 如此周而复始.延续不断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中开放性的互动优势, 运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性语言给予学生指导与鼓励.再加上体育教师的个人魅力因素, 阳光自信、开朗乐观、勇于承担责任、豁达爽朗的性格、机智幽默的谈吐, 业务、专业水平令人钦慕, 这些因素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 影响他们, 有效利用激励性的教学方式, 更有利于高校中每位学生培养坚强、独立、自信、不畏惧困难的激励自信的品质。
2 体育行为的理论依据
人的行为和心理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心理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行为, 而行为又是心理意识的外在表现。对于运动弱势群体学生, 要以正面的有效激励方式激发他们的心理意识, 心理意识表现为舒畅、对事物有愿意接受、也有兴趣的表现, 更进一步说就是心理趋于健康态, 在没有任何阴影情况下, 自然在行为上就会有毫无顾忌的积极表现。
2.1 体育行为
行为科学家认为:行为是在一定社会中, 人在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规范进行并取得定结果的客观活动体育行为就是说, 学生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锻炼、业余运动训练和竞赛中的体育实践活动正是在这样一种有意识、有动机, 按照一定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锻炼效果的实践活动。
2.2 大学生体育行为激励的基本过程
激励, 意指“激发”、“鼓励”, 是引起人的行为的一种刺激, 具有不断激发、鼓励, 推动人的行为,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之意, 通常情况下, 激励表现为外界所施加的推动力或吸引力变成自身的动力, 努力达到目标的过程原理。这个过程就是:个体在被动的情况下勉强去练, 通过被激发的自动力影响行为, 成为个体主动地积极地练, 从而满足个体自身的心理意愿。通常, 学生的体育行为在外界推动力 (教学要求、考试、达标、训练和竞赛等) 和吸引力 (健身、娱乐、审美、刺激等) 的影响下, 被激发的自动力越大, 其行为也就越积极、越持久, 反之则不然, 所以, 对学校体育的管理者来说, 要设法增强对学生体育行为的推动力, 提高体育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 并积极促其转化为自动力, 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
在这一激励过程中, 学生体育行为效果的评价是激励的关键, 学生体育行为的效果随时都会得到自身评价和外界的评价。如果这一行为结果经评价满足了需要.个体就会得到满足感和平衡感, 并对下一次行为产生激励作用。如评价的结果不能使个体得到满足。则通过信息反馈, 使这一激励过程重复进行或者选择另一不同的体育行为。
3 激励机制的教学模式
3.1 诱导因素
可依据每位学生的自身进步、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和兴趣变化趋向等, 教师在教学中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特长, 多用语言和肢体语言进行肯定和鼓励:多利用课间时间和课外业余时间和学生们交流, 以朋友关心和待人的诚意引导他们重新认识健康快乐的体育活动。
3.2 行为导向
注重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和快乐体验感, 教学中适当的时教育体系。
3.3 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咨询中心。
引导学生把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科学的、健康的、文明的休闲生活方式以此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培养学生体育消费愿识。尝试改变体育课的传统评价方法, 将评价重心更多地转移到关注学生体质、体能的点滴进步与体育参与意识等方面上来, 鼓励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
3.4 高校相关部门必须强化科学饮食教育
纠正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健全的生活方式通过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 提高学生饮食中的营养水平。善意引导科学的日常生活起居, 合理控制学生的作息时间。增强学生肌体的抵抗力, 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论激励管理中的公关艺术 篇11
关键词:激励管理;激励;管理;公共关系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147-01
1 管理中的激励
管理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应运而生。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如何激励员工,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到底什么是激励呢?激励因素在管理中到底起到一个什么重要作用呢?
激励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一般意义上来说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也就是通过某些外部或内部的刺激,激发人的正确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向着组织目标做出努力的行为过程。美国管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把激励分为外激励和内激励两种。外激励是指激励者利用适当的物质或精神手段来促使被激励者的行为,从而达到激励者所期望的状况;内激励则是指被激励者自觉地去从事某种活动。一个人之所以能从事某种工作,并干得卓有成效,归根到底是由于激励起的作用。
2 “以人为本”的激励管理和公共关系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企业的管理也要以人为本。企业要发展,根本在机制,关键在人才。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管理思想的彻底变革,没有管理思想的变革,就不可能使企业机制发生根本性的转换。企业激励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则表现在以人为本的福利政策、利润分享、参与管理、职工持股、企业文化等。那么为什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激励管理呢?这就需要分析人为什么能够被激励。
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存在的一种客观联系,公共关系活动是指组织为了塑造良好的形象,以传播沟通为手段,对组织内外采取的一种持久的策略行动。公关就是一种人际交际的艺术,因为即使是组织的活动也需要人去完成,再说作为一个管理者就更需要拥有这种处理企业内部特别是处理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的能力,也就是如何激励员工发挥出他们的最大的积极性。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公关是润滑剂,不会公关,管理者的人际关系就会发滞,管理的过程就会运转不畅。
3 如何有效地进行员工激励管理
3.1 管理者本身应该具有的激励艺术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首先就应该明白激励的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对员工进行合理的激励和刺激,充分体现人本管理的精髓。“爱法谈话”是西门子公司实行的一项重要的人事制度,主题是“发展、促进、赞许”。这是由员工、上司和主持人参加,以谈心的方式进行,上司是主角,在谈话中处于主动地位,从心里上和员工构成伙伴关系,设身处地的为员工分析其优势与劣势,而员工则客观地分析自身的情况,对自己做出一点的规划,达到关心自我、确立目标的目的。在这种谈话法中,管理者就需要有较强的、激励员工信心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引起员工的共鸣。当然,管理者除了语言上对员工进行激励外,还要学会倾听。一个组织最怕的是组织内部出现问题,这往往令管理者十分头疼,这就需要管理者学会倾听,多与员工接触,不仅要与他们多沟通还要多听他们的意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不良情况的发生。此外,管理者还应该具有一种人格魅力,有时往往影响员工的就是管理者的个人魅力。
3.2 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
(1)物质激励。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在实际管理者中最有影响的一种激励理论。他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需要是理解行为的关键因素,这个理论是要启示管理者在工作中了解员工的需要,找出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以引导其行为来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员工最基本的需要就是生存的需要,因此物质的吸引力在一定阶段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精神激励。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势必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也应该让每一个员工清楚自己的位置,也就是为他们指明
明确的方向,从而产生工作的动机。在其执行过程中,管理者可以采取合理的激励手段,如物质奖励,但是,物质激励只是一个方面。
(3)目标激励。
所谓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当然这个目标要是具体的、具有相当难度的,也是员工渴望得到并努力去实现的目标。在给员工制定目标时,要注意:①制定员工有能力实现的合理目标。②随时关注员工工作的进程。③在员工取得成绩时要给予合理奖励,相反也要进行惩罚。
(4)信任激励。
在管理者的面前,员工都希望能尽可能的表现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因此尽量按照老板所期望的方式去工作,这其实不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是管理者应该和员工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管理者对员工的信任主要体现在平等待人、尊重下属的劳动、职权和意见上。企业内部的沟通对于企业来说就像血液对于人体来说,血液停止流动,生命就会失去;沟通受到阻碍,企业就会失去生机。
(5)环境激励。
这就是要建立深厚的企业文化,用这只“无形的手”来为员工塑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以达到激励的目的。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价值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确立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就像是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发出巨大的潜在能量。员工的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只有当员工的认识和企业文化相匹配的情况下,文化才能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4 总结
管理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对人的激励问题。激励不是操作,不是控制而是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是通过对人的行为的引导和对人的积极性的调动。这就需要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掌握激励管理中的公关艺术,处理好与员工的关系,对员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员工的内在的巨大的潜在能量,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爱梅,肖胜.员工激励与企业创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孙健敏.管理中的激励[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3]李仕模.第五代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
[4]约翰·拉尔森.管理圣经[M].北京: 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5]周樹清.企业管理1001法[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
[6]理查德·丹尼.激励为王[M].北京: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
对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法研究 篇12
1. 激励
“激励”(Motivation)作为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俗而言,是指激发出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上进心,以使其获得更大的进步。就过程来看,它从得不到满足(想得到而尚未得到)的需求开始,为目标驱使而产生行为,以需求的满足而结束。西方行为科学家认为,人有各种需求或期望,得不到满足的需求是产生激励的起点。B.贝雷尔森和G A.斯坦纳在《人类行为:科学发现成果》一书中指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构成人的激励。激励是一种连续的不断进行的过程。随着人们认识的扩展,激励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关注并加以运用。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可塑性极强的中学生来说,激励手段的适当运用对他们的成长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我国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写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1950年,毛泽东又作出了“健康第一”的指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了学校体育新的使命,并给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3. 阳光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激励方法
(1)勉励式激励。
这是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现代管理研究结果表明,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
(2)目标激励。
目标是对行为方式的一种界定,构成人们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指南。在现代管理中,目标激励是一个重要的激励手段和内容。一个目标值较大、振奋人心、令人神往的奋斗目标具有无可替代的巨大影响力,是人们的精神支柱。相反,一个目标值和难度较小、没有挑战性的目标,则容易使人目光短浅,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因此,对目标进行超前和层次设置,有助于很好地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产生更好的激励效果。
(3)创造性激励法。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激活其学习动机,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组织创造性活动。在游戏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激起求知探究的愿望,轻松自如地集中精力学习,从中体验到阳光体育、游戏学习的乐趣。
(4)赏识激励。
人需要赏识,作为体育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瓦拉赫效应”就是启示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正确练习加以赞赏,错误的也可以在练习方法或态度上加以肯定,并用多种手段让其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以有利于再学习。学生动作正确了,教师可用“很好”、“你的动作很舒展、很漂亮”等语言予以赞赏。
4. 激励法在阳光体育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1)激励能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体育的兴趣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它能使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处于兴奋、活跃状态,而使其他区域相对淡化或受到抑制。当我们的注意、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集中在体育上时,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人对体育的兴趣是与需要相联系的,是在体育锻炼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和产生的。有的学生还没有进行体育锻炼,便先在主观上觉得体育锻炼没意思,带着任务的思想上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通过激励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渗透在体育的方方面面,既有与对手的竞争,又有克服自身的弱点向自我挑战的“自我竞争”,这就要承认它、正视它,挖掘自身潜能,把竞争视为推动自己进步的强大动力。事实上,不论是体育锻炼还是学校生活的其他方面,竞争都是不可避免的、有益的。因此,正视竞争现实,明确竞争意义,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十分重要。
(3)激励能激发学习动机,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态度。
当学生从事体育实践获得成功,充分显示自己的特长,在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赞扬和高度评价声中,求成的需要得到满足,愉快的情感体验随之产生,这能促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更高的积极性,推动其更加努力地从事体育学习,从而获得更大的成绩并再次受到表扬。
5. 结语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阳光体育,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合理地运用激励手段可以刺激学生的需要、动力、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完成体育课、训练课的教学任务,增强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丰勋.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01.
【体育教学中的激励艺术】推荐阅读:
作文教学中的激励艺术10-24
浅谈体育教学中激励艺术的应用08-28
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艺术07-21
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06-05
体育教学中的管理艺术11-28
语言艺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10-08
激励是一门教学艺术09-16
情感激励与体育教学07-03
激励性体育教学08-03
激励理论下体育教学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