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精选12篇)
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教学 篇1
进行有效教学, 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体育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 转变教学理念, 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技术, 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人就中学体育课堂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希望对广大同人有所启发。现总结如下:
一、影响体育有效教学的因素
教学的有效性, 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 我认为有以下因素直接影响到体育课堂有效教学。
1. 淡化运动技能教学, 使体育教学变味了。
在“淡化运动技能教学”口号的影响下, 一些体育课上成了“玩耍课”。一节课游戏占了绝大部分时间, 而把体育教学最根本的东西, 即运动技能的教学丢到了一边。
2. 片面理解“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为体育课只要迎合学生的兴趣就行, 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时, 教师基本不参与、不引导, 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3. 只求表面的热闹, 忽视体育教学的实践。
很多老师为了教学得到好评, 授课中采取了“教学内容少一点、难度低一点、形式活一点、花样多一点”的不恰当做法。这种“热闹”和“精彩”, 实际上是华而不实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二、改进体育有效教学的措施
1. 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
体育教学有许多教学方法, 但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 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再则要根据不同对象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 要立足于学生, 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 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 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的效率。
2. 教学目标要恰如其分。
课程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是导致体育教学中各种形式主义的直接原因。如果学生对教学要求模糊不清, 那么就容易造成他们一堂课下来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的现象。因此, 教学目标必须科学合理, 制定时要明确而具体, 便于操作, 让人一目了然, 更要便于观摩者在观摩时知道学生到底有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 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 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3. 教学内容要合理精选。
要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就必须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什么具体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大胆地放手去选择一些适合的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其实效性的内容要能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在选择教学内容前, 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 了解他们的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等。教学时将内容分解、分级, 让他们有选择地练习, 练习时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4. 要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 能够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有, 要把教学内容组织得生动活泼, 使学生感到新颖。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 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 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竞争是体育的魅力所在, 学生们争强求胜, 渴望表现自己, 所以在教学中要创设竞争情境, 为他们提供竞争机会, 从而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 教学评价要科学有效。
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 能激发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活力。首先, 激励要适时。激励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 表扬能让他们再接再厉;当学生面临困境时, 表扬如同一针强心剂, 可以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其次, 激励要适度要把握好表扬的分寸。表扬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 同时也是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表扬要做到言如其实、恰如其分。最后, 激励要讲究策略。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肯定, 而是要在否定时讲究语言艺术。
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教学 篇2
陆杨幼儿园臧圣芳
摘要:近几年我国许多幼儿园都在研究绘本教学。绘本的特点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有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从美术的角度说,有美术表达形式的多样、物象形态的生动性、色彩鲜明协调;从结构的角度看,精美完整而所谓绘本教学,指明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关键词:绘本教学有效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老师在尝试绘本教学时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它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阅读画面能根据角色的行为判断和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能激起幼儿编讲故事的欲望,正文是以一个色彩丰富、动态鲜活的画面来组成,文字不多,简洁明了,有的甚至是无字书,给儿童想象的空间,符合幼儿的阅读特点。新西兰儿童文学研究学者罗西·怀特说:“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读到的所有的书中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医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以后的想象力。”由此可见,绘本教学的重要性,可塑性,然而很多老师在尝试绘本教学时容易忽视一些问题。比如说设计教学侧重讲故事,教师说的多,幼儿说的少,而没有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容,这样就不算是有效教学。有效的绘本教学是要给孩子自主阅读和思考的机会,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绘本教学的意义及对幼儿的影响
1、绘本教学的意义
绘本教学属于语言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教学类,它包含在早期阅读中,本质意义上和常规的看图讲述故事教学想通而不相同。它自身特点是图文并茂,情节发展有序的书本式的表达,幼儿通过观察猜测故事画面的每个情节,体验角色的心理,从而深度理解故事的内容。教师不需太多的理论教育,轻松的让幼儿明白其中的道理,提升自己的知识积累。不仅如此,还培养幼儿的一种观察力,联想力和判断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欲望的有效手段。
2、绘本教学的影响
新《纲要》中语言教学目标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在绘本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它对幼儿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一次绘本教学《一根羽毛也不能动》,天鹅和鸭子比赛做木头人,我每一张画面都让幼儿猜测他们的比赛有没有结束,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整个活动幼儿的情绪高涨,认真,积极的阅读,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见解,学习了这个绘本后,幼儿明白了做事需坚持,从那天后,我们再做木头人游戏,幼儿都能像绘本中的天鹅和鸭子一样一直坚持到底,可见绘本教学深受幼儿的喜欢,对幼儿的影响很大,轻松的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以及知道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坚持。
三、绘本教学的基本策略
阅读绘本的主体是幼儿,所以,我们对绘本教育的策略研究应立足于对幼儿的研究,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幼儿阅读从观察理解画面入手,以口语表述为主要形式。开展绘本教学,我们主要以幼儿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导,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重点是让幼儿根据画面讲出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
(一)选择合适的绘本,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
1. 选择绘本时要考虑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的经验积累。选择绘本的内容是幼儿喜欢的,比如是幼儿喜欢的一些动物形象。选择绘本的画面应该符合幼儿的审美心理,故事的角色动态夸张,能诱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自编故事内容,有声有色的讲述。
2.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绘本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教学中,教师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环境,从孩子的立场去考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给孩子自主阅读的机会,例如:在绘本《可怕的大妖怪》的阅读过程中,我让孩子自主阅读,“妖怪”在孩子心目中是可怕的,长得模样古怪,当孩子们阅读完我问他们书中的妖怪可怕吗,他们一致说不可怕,还有小朋友这个妖怪很可爱。幼儿不同的表述,说出自主的感受,老师才能了解他们阅读的情况,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引导幼儿阅读深层次的故事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二)寻找图书中的教育元素,创设自主体验的情境
绘本图书引进国外的图画书,画家在绘画时,将许多故事情节隐藏了,只有细细解读才能领悟文本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因此,教师需自己先读懂,教师读懂了,才能寻找到其中的教育元素,才能进行教学。
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和强调孩子的参与和活动,多给孩子参与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理,让语言活动活起来,动静交替,逐渐理解感悟绘本中的情境。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精神,还突显师幼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绘本教学《小老鼠和大老虎》,第一次教学,小老鼠和大老虎发生大矛盾,我只是让幼儿学说对话,然而幼儿并没能体会小老鼠很生气的心情,整个教学活动结束后,幼儿阅读的积极性不够高。后来经过一番反思与思考,进行第二次教学活动。我设计了一个情境表演,幼儿自由选择模仿的角色,于是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是模仿大老虎练空手道把小老鼠的城堡踢飞了,另一组是模仿小老鼠生气骂大老虎。幼儿在表演的同事,体验了角色的心理,也感受活动的乐趣,这个环节将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充分调动了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
在创设情境之后,幼儿尽情感受、体验情境,最后,明白故事所表达的寓意,让他们深刻的懂得朋友之间如何相处。由此,我发现绘本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孩子的影响不是一时的。
(三)的空间,进行有效的提问 开辟思考质疑
《绘本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孩子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孩子的阅读实践,主动阅读、深入探究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绘本教学实践中,若对提问的形式、内容、方法缺乏研究,就会导致幼儿被动了解绘本故事,不利于幼儿的拓展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能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被激发的状态。绘本《逃家小兔》,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给孩子思考质疑的空间:
师:在这本书中小兔变成了什么,她的妈妈又是怎样找寻自己的孩子的呢?我们来看看绘本。
画面(渔夫图):小兔变成什么了?兔妈妈会变成什么,用什么办法抓住小兔?
幼1:兔妈妈直接用渔网捞住小兔。
幼2:兔妈妈变成鱼妈妈跟着小兔。
画面(登山图)
师:小兔子变成高山上的石头,兔妈妈变成什么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兔妈妈会遇到什么困难?为什么还会不畏艰险地坚持下去? 幼儿自由讨论
…… 师:小兔可带劲了,它简直就像孙悟空一样变变变,如果你是小兔,你还变不变?你想变成什么?想一想,说一说。
……
上述教例创设了问题情境:教师请幼儿猜想兔妈妈会变成什么,给孩子提供了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的机会,让他们带着问题走进故事,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除了猜想式提问,在绘本教学中提问的策略还有很多,如:递进式的提问,针对性的提问,开放式提问等,都能促进幼儿想说、敢说,使其主动的参与到绘本教学活动中来,提问同时,教师要重视幼儿回答的问题后的反馈,及时的给予肯定与鼓励。
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教学 篇3
一、课前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这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要将教材读“透”:一是读懂,明白作者或编者意图,对文本深入的体验和感悟,与作者或编者充分对话;二是读出自己的见解,要有自己的思想;三是要广泛阅读与教材相关的资料、作品、评论等;四是为学生而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重点难点,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推敲、揣摩、体味语言文字,做到将学生可能有的体验、感悟了然于胸。
备课内容安排要适度、适量。在一节课中学习内容过多,要求过高,学生就会难以消化;如果内容过少,要求过低,又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教师对教材完全理解,才能站在学的角度来安排这节课应怎样去讲,让每个学生能在这一节课中明白你要讲的是什么。
二、课堂组织
1.语言组织准确、简练。课堂四十分钟,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借助语言来实现,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语言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接受的语言,“要求语”要清晰明白;“交谈语”要亲切自然;“评价语”要中肯有力;“总结语”要精准扼要,切忌重复、罗嗦、带口头禅。
2.时间组织恰到好处。课堂教学的时间往往是有限的,教师要知道这节课的内容哪些应“重锤敲击”,哪些应“一带而过”;哪些应“取”,哪些应“舍”;哪些应“精”,哪些应“略”等都应详加安排。当然,这些都建立在学生能听懂的角度来设计安排。教学时间的掌握很重要,由于课堂中所发生的事情无法遇见,这就取决于教师对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不能在突发事上过多的占用教学时间,而耽误本应用于教学的时间。
3.教学组织要有效。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活动有序地进行,不能随意组织、随意发号施令。(例如:学生练习前要组织到位,不应在活动中不断调整指令,干扰学生的活动或造成活动的无序性。)教师要注意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教学环节中来。在教学时,可针对一年级学生爱动的特点,教学语言十分亲切,经常提醒学生的座姿和书写习惯,做到教学活动组织有效。另外,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只关注少数尖子生,而应关注所有学生。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热情,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发展点,关注听、说、读、写、书,多给全体学生思考、想象、体验、感悟的机会和时间。
4.课堂板书要有效。课堂板书是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而适时书写的,它将一节课的知识系统简要勾勒出来,给学生一种自然生成的感觉,让知识的形成过程顺理成章,有利于学生系统理解所学知识,并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语文教师的板书犹为重要。从有效的角度考虑,低年级教师在板书课题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工整、美观、正确。高年级教师板书要精练,提纲挈领,要让学生对于课堂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5.学生讨论要有效。随着新课标的贯彻实施,教师经常运用到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如何让讨论有效?课前,教师应该给每组指定中心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状态。在很多课堂中,学生的讨论看似热闹,实际上因为组织无效,学生有的相互推辞,有的根本就说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结果讨论时间白白浪费。
三、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而贵在精。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做到一课一练,一练多解,一课多得,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教学刍议 篇4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好的教学目标在一节课中举足轻重,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 在其中进行目标预测是为了理解和把握教材, 更为有效地控制和驾驭教学现场, 观察和研究教学现场。有效的课堂不再是单纯的记忆性的, 而且是具有思维力的。例如:在《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一课中提出的观点:把握孔子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 并思考其现代价值。围绕预测目标, 我提示结合在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病情和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 全国人民上下一心, 众志成城, 抗击灾情, 而却有人在危难之时乘机发不义之财。在是非面前, 学生一经对比分析, 确立了“义”的思想内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无可非议, 但我们不能唯利是图, 一个人内心有所约制, 就会在行为上减少过失, “以约失之者, 鲜矣”。在思想交流中, 又有学生结合历史学科的新航路的开辟对全球影响进行讨论, 我们所说的“义”不仅仅是人与入之间的道义, 它还包括对法律和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尊重, 重利不轻义, 从而共同确立了“义”的全球史观。
这样的分析, 既突出重点, 又能给学生一些有益的思考,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表情达意时也接受了一种人生情感教育。很显然, 最后的目标已超越了课文本身, 把学生带入自己的认知领域和情感世界, 这样的目标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可见, 好的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 而且是多元思维的体现。
二、教学氛围的创设
我们所熟悉的语文课堂是愉悦的和谐的, 因为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 回归生活的教学令人轻松而又要进行思考。“以学习为焦点, 变关注如何‘传递’教学内容为注重安排学习环境, 有利于学生能探究和掌握学习任务”。我有感的课堂氛围创设更多指的是问题情境的创设, 这种氛围在愉悦、轻松的同时, 不乏积极、活跃, 也不失严谨、有度。从而看出, 语文课堂是丰富的多元的。平常, 我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并让他们尝试解决、感受体验。
三、情感价值和审美
把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在提高言语修养的同时, 提高人格修养, 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首先, 是语言文字理解和应用方面。例如我在讲解汉字造字方法时, 充分利用象形字的图画功能和指事字的直观符号作形象地描绘, 利用会意字形和义的巧妙联系进行解说, 如从“女”字的篆书和楷书笔画中讲中国女性的地位:从“衣”、“弁”字的篆书讲中国服饰的影响;从“来”字说农业, 从“取”字的本义讲古代战争, 从“社”字讲祭祀礼仪等。我还教学生使用《说文解字》工具书, 这一过程引起学生对汉字的极大兴趣和思考。除此, 我还从姓名入手。如“远方”、“碧云”、“钰”、“琪”、“思远”等文字本身包含着期望、祝福和关爱。关注这些符号, 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 即以一种欣赏的心态去诠释生命, 对学生来说, 一方面可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一方面可以培养自觉审美和增强自信。
其次, 是先秦诸子选读和思考。从孔子、孟子、荀子到老子、庄子、墨子;从“仁义礼智信”到“非攻”;从“人和”到“尊生”等。这些包括思想文化、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 生活、礼仪、风俗、宗教、文学、艺术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这里“充满了对社会发展、社会秩序、人际关系以及个人行为的深刻洞察, 充满了对人心与世道、情与理的细腻深刻的把握, 充满对天人关系的宏大锐敏的思考”。学生在学习中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寻找和思考, 在学习分析和思考中有了判断和佐证。在写作中多了引用和感悟, 在对待人事中多了理解和包容。这样的结果, 正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
四、写作实践和感悟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教学 篇5
期末教学论文
浅 谈 初 中 生 物 教 学 中 的 有 效 教 学
其鉴纪念中学
江日良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教学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教学专家们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我们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而生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所在。
一. 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 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 有效讲授
1、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方法一是创设情境,方法二是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而有效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2、有效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只有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会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3、有效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或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但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长时间的停留,还要避免离题太远,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
4、有效讲授要求控制教学过渡。当教师在改变话题,教学内容出现过渡时,要注意承上启下。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保证过渡有条理、简洁,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
三. 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到引导。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
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难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教学 篇6
1、效益意识的养成是有效教学的呼唤。体育教学中要有效益意识就是在体育活动中要有所收获。体育教学的效益要看学生的变化,而且是很快的变化,而不是浪费时间的变化。体育教学目标要与教学效果是一致的,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个人的教育需求,从大的方面是满足社会的需要。具体的说,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教学结果要与教学计划相符合,与预期的目标、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吻合的。所以,为了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家长、社会的需求,就要进行体改革,使体育教学科学化有效化。
2、体育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体育有效教学不是理论就可以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的反思,进而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改革,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在创新的实践中进行改进。新课程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不断的领会,并把这些理论逐步实施在课堂教学中,能在实践时与理念进行对比,形成新感悟,而实践周而复始,这样问题就会发现并在分析中解决。落实与贯彻新课标就是一个反思性的教学过程。如果体育教学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与反思精神,那么,新课标准的精神就会无法理解,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进度也很慢,体育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改革的实践者。
二、体育新课标下有效教学的途径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课后作业等向个环境的实施都需要一定的策略,在每个策略中落实有效教学,如果我们无法完成各个环节的教学,那么,有效教学就无从谈起。下面就体育教学的两个阶段中重点来谈一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1、准备阶段的有效性实施策略。这一阶段的实施策略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或者上课前的教学行为,或者说是教案的制定、场地器材的准备、学生的情况了解等。其中,教学设计是最重要的一個环节,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设计是指体育教师为了使体育课堂教学有条不紊的进行,而策划的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学的特点,把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中。在操作时,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写在纸上的教案,还有一种是写在头脑中的教案。写在纸上的教案是死的,它适用于所教的几个班级,在几个班级的教学时,方案是一致的。而写在头脑中的教案是以纸上的教案为准的,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就要用到活的教案,根据班内的不同学生,上课的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的事情等灵活的处理纸上的教案,使教案活起来,甚至让纸上的教案变得更科学。
在教学设计前,我们要弄清楚几个问题:第一,学生的实际是最重要的,每个班中的学生风气、兴趣爱好、原来的体育知识、技能水平等。第二,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比如学习态度、心理特点等要求达到一定的水平,应该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来做。当教师了解这些之后,教师就把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联系在一起,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疏理,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选择、排序、改造、补充等,再筹划有效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比如:课程的结构、所用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情境、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意外、如何处理这些意外等等。这些准备都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准备,有了这些预案,才可以打一个胜仗。教师们不要怕花费多于上课几倍的时间去准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2、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教学实施是教学有效性的主要过程,在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采取的一系列行为策略。课堂实施才能真正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教学的核心。有效性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环境的创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的参与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那种死气沉沉的环境无法让学生兴奋起来,在活动时也无精打采。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主动的参与活动,与同伴一起探究合作学习。良好的教学环境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师生之间是民主的,是朋友关系,教师对于学生的好奇心应该鼓励,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之间能有正常的交流,能有竞赛也有合作;教师能根据教学情况设置一定的情境进行教学,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教学内容趣味化。
第二,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的教给学生知识与技术,不如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与技巧,这是他们终身学习的保障,他们能自己进行活动,这是主动性的前提,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学习的指导。比如说,在学习跳远时,有的小学生不能做出蹲踞式的动作,自己多次尝试都失败了,这时,教师提醒她能不能换一种方式进行试跳,比如,可以站到高的地方跳下,在空中体会蹲踞的动作,接下来就可降低起跳的高度,直到体会蹲踞动作为止。其实,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学不会,那是因为他没有找对方法,如果教师给以指导,他们就会很快掌握,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方法的学习过程。
第三,体育教师要保持教学的热情。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对于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上课时没有精神,不想说话,处处表现得懒洋洋的,学生的精神肯定也不会足,他们更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口号宏亮、运动敏捷、表情丰富,他的这种情绪很快就传染给学生。这种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后,学生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喜欢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学习,练习时也表现的格外卖力。当然,体育课堂需要高涨的热情,在体育学科的研究中也需要高涨的热情。表现出对自己的体育工作热爱,喜欢去探索与研究体育,不断学习体育知识来开拓自己的视野,有较高的热情去研究体育教学改革。
在教学评价中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体育教学的评价改变以传统上以技能与体能的评价方法,而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态度、情感、价值观等,能在学习形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人格。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评价时,既要有知识、技能,还要有情感体验。评价时也要注意平时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不仅有教师的评价,还有同伴对其的评价,也可以把家长的评价引入评价体系中来。这样的评价就会更为全面,更为客观的体现出学生的学习,因此,学生也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之处,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之处能迅速改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体育教学要做到有效,有效的程度判断主要以学生的进步为准,本着学生的发展为原则进行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不断反思,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探析 篇7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英语,创新,教学方式
英语作为一门适用范围最广的语种, 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具有重要影响。英语的学习除了能够提升学生对英语的知识外, 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 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积极的影响。然而, 在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 仍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没有重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偏向于重视词汇以及语法的掌握, 忽略了学生的口语以及应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 缺少必要的师生互动, 这些问题都阻碍了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有效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在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 限制了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 对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造成了影响。比如枯燥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在传统英语教学中,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多以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笔记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这使得教师的讲解非常辛苦, 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也未能提高, 进而导致教学效益降低, 教师与学生都付出了努力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成果。长此以往, 部分学生成为了英语学困生, 产生了厌学心理, 这与现代素质教育的初衷是相违背的。现代教育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英语教学以有效教学为主, 提高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 从而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水平。相关学者指出, 有效教学是将趣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产生了动力, 才能够实现有效教学, 才能够让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课堂氛围的活跃、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等方面, 才能够实现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并且产生英语学习动力。
二、有效教学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措施
(1) 创新和改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与学生对英语兴趣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关联, 教师应创新和改善教学方法, 实现课堂氛围的活跃, 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英语教学需要重视改进教学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听说读写能力、英语素质为目标, 以学生为本作为英语教学原则, 完善课程设置。将情境教学与有效教学相统筹, 重视课堂教学内容安排。此外, 还要重视学生在课堂外的英语学习, 可以通过告诉学生优秀的英语书籍、电影、音乐等英语作品,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与观看, 以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例如, 观看音乐剧《cat》, 《cat》是一部百老汇音乐剧, 其部分片段非常生动活泼, 比较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观看, 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用多种形式进行英语教学, 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育, 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程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英语教学的积极性, 实现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
(2) 提升课堂氛围。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通过在课堂中讲解一些国外有趣的故事实现课堂氛围的提升, 并通过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这有助于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但是,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对于不熟练的英语词汇以及语法等方面的知识难以理解, 因此, 适当使用通俗易懂的中文进行讲解, 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并且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口语交流活动, 提升语言能力。例如, 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开展表演英语话剧的形式, 鼓励学生说英语, 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
(3) 鼓励学生, 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信心。初中阶段的学生, 其自我意识比较强, 想要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及关注。因此,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的方式, 建立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信心。赏识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通过赏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能够鼓励学生, 激发其对英语学习的动力。
三、结束语
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 初中英语的学习既为初中生进入高中学习前奠定了良好的英语基础, 也是初中生培养英语素质、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阶段。从我国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问题, 要想提升初中生的英语水平, 首先要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 并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给予改进与创新, 才能够实现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效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国安, 姜晶.初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 2010 (12) .
[2]吕飞飞.对英语课堂教学交互活动的认识与思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03) .
[3]陈洪特, 梁蓉.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 2014 (08) .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词汇教学 篇8
对于学生来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外语学习的重要方面。研究表明, 词汇知识与阅读理解高度相关, 对于包括许多专业词汇的信息类文章这种相关性更大。词汇知识对阅读理解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对词汇知识的教授给予高度重视。
二、词汇知识的内容
有一些词, 当我们在文章中看到或在会话中听到时, 知道它们的意思, 但并不会运用他们, 而有一些词我们可以在交流和写作中自由运用。Nation (2004) 在对词汇知识进行研究时, 从学习者语言使用的角度定义了什么叫“掌握一个词”, 并阐述了学习者对词汇知识的掌握实际上还存在着接受性知识和产出性知识的差别。
从表1中得知“掌握一个词”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了解目标词词形、词意、词的句法限制及搭配、词的语用功能等, 其中主要包括拼写、发音、句法、相对词频、搭配、词的使用限制和目标词的接受性知识与产出性知识的区别等。可见掌握一个词不是一个知道或不知道的问题, 而是一个从完全不知道一个词到了解该词的多种含义、该词与其他词汇的关系以及其常见用法和延伸用法等等, 再到运用该词的一个过程。因此, 掌握一个词是需要系统的学习和不断积累的一个过程。
三、发展词汇的三种方法
关于词汇发展的文献中, 对如何发展词汇强调了三个方面。一是对词汇知识和词汇学习策略的专门教学, 二是要创设提高词汇学习意识的学习环境, 三是要进行广泛的阅读。这三个方面的学习方法具体如下。
(一) 进行词汇教学
英语词汇教学主要涉及两种不同的方法:词汇直接教学和词汇间接教学。所谓的词汇直接教学指的是明确地将词汇作为教学的直接目标, 通过对词的语音、词形、语义、用法等进行分析、讲解和操练, 从而使学习者掌握词汇的一种教学方法。[2]词汇间接教学是指在进行听、说、读、写等其他教学任务时使学生附带习得单词的一种教学方法, 也是在以交际为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为了维持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产生出来的“副产品”。教师可考虑在阅读教学中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开展词汇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两方面。
1. 选择一些词汇进行直接教学
词汇选择的总原则是应选择那些使用频度较高而学生却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并且与阅读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相关的词汇。所教授的内容应包括词汇知识的各个方面, 如:拼写、发音、句法、相对词频、搭配、词的使用限制、词汇的组成部分 (构词法) , 及与其他词的相关关系等。通过直接的词汇教学, 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词的各种知识和具体用法, 对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用词的准确性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2. 教授一些词汇学习策略
通过对词汇的直接教授使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是非常有限的, 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章内容指导学生运用词汇学习策略进行流畅的阅读, 并通过阅读积累和扩展词汇。如:1) 指导学生利用上下文推测词意, 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 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词汇知识的发展。2) 教授学生运用联想策略扩大词汇量, 教师可在语音、词形、词义三方面运用联想策略。语音方面既可以通过英语单词读音规则进行联想, 也可以通过母语词汇的声音与形象进行联想。词形方面教师可让学生对相似词形进行对比学习。词义方面可以通过同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部分与整体关系、语法关系等进行联想。3)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将所学词汇系统化。英语中大多数单词都可以按照某种方式归类, 而且在一篇阅读文章里, 同类词同时出现的概率较大。对同类词用联想方法归类学习和记忆, 效果更佳。[3]
(二) 创设提高词汇学习意识的学习环境
Scott和Nagy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是使词汇学习具有生成性。[4]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到一些词汇的共同方面, 介绍词汇的发展史, 做词汇游戏, 对比专业作家的选词特点, 逐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对词的学习上来, 使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与词互动, 并使词与词之间建立起联系, 使词与我们的生活建立起联系。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对词汇所表现出的热情, 以及教师对学生正确用词时所给予的积极反馈, 都能让学生学会注意并善于发现词汇的价值, 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意识。
(三) 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
许多研究表明, 广泛的阅读可以获得词汇知识和扩大词汇量, 并且将这种词汇学习方式称为“偶然词汇习得”的一种, 许多学者认为人一生习得的多数词汇是偶然习得的。大量的阅读对词汇的发展之所以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丰富的词汇, 也可以使学生在有意义的上下文中接触到一个词的多个方面。由此可见, 通过阅读来发展词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对各个阶段的学生的阅读要做好指导工作。学生盲目地阅读课外读物可能会因材料过难、生词过多而丧失兴趣,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现有能力与年龄特点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身边的英语阅读材料, 如:中/英文解释的分级读物、《英语学习辅导报》《疯狂英语阅读版》《21世纪英文报》等报纸杂志、推荐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 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 以获得词汇知识和扩大词汇量。
四、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词汇教学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从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将以上方法运用于词汇教学中, 达到结合阅读材料有效教学词汇的目的。
(一) 阅读前:介绍背景知识, 引出重点词汇
教师首先要分析阅读材料并选择出所要教授的词汇, 在阅读前对文章的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介绍, 在介绍中引出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词汇, 对于通过上下文难以推测出词意的新词和可能引起阅读理解困难的词, 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情境来引出词汇并进行解释。
例如:在教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 英语第一册 (上) (人民教育出版社) Unit 1 Good friends中的阅读文章Chuck’s friend时,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Wha would you do in order to survive if you were alone on an island?”引出survive, hunt for等词汇。
(二) 阅读中:指导学生寻找关键词, 进行有目的地阅读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 要求学生在阅读后选出其中3~10个 (根据文章长度而定) 他们认为最重要的词。这样学生为了搜寻关键词, 就会在阅读中关注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学生经过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之后, 选出自认为最重要的词, 并将其写下来。教师将学生选出的词汇总在黑板上, 在每个词下统计选中该词的人数。然后讨论以下问题:
1. 哪些词被选的人数最多, 这些词与文章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2. 哪些词只被个别同学选中, 这些词与文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通过以上问题对词汇进行讨论后,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黑板上的词, 写一个几句话的文章摘要。
以上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分析文章的主旨大意, 并注意到那些承载重要信息的词, 学会分析关键词与文章主题思想和文章内容之间的联系。同时, 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了解其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加深对文章和关键词内涵的理解。
(三) 阅读后:巩固和运用所学词汇, 发展词汇学习策略、扩展词汇量
教师从学生列出的词中选出 (必要时可补充一些) 本课所要讲授的重点目标词进行词汇教学活动。词汇选择的总原则是选择那些使用频度较高而学生却还没有完全掌握的词汇。教师可根据目标词汇的特点有所选择的进行以下教学活动巩固和运用所学词汇及扩展词汇, 仍以Unit 1Good friends一课为例:
1.用一幅图或一个动作说明一个词。例如, 可以让一名学生用肢体语言来描述出hunt一词, 让大家猜。
2.让学生想象一下有可能在哪些场合看到或听到这个词。例如, survive一词, 我们有可能在对交通事故的新闻报导中听到:Of the six people injured in the crash, only two survived.
3.让学生用一个词造出不同的句子或将这个词与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使用。例如, 用friendship一词讲述一段经历或你对友谊的理解。
4.先让学生分析词的组成部分, 之后由教师给出与该词相关的构词法的总结。例如, unusual一词, 可分解为un-usual进行构词法分析。
5.在原文中寻找新词, 看作者在文中是否提供了说明该词义的相关信息。例如, Unit 1 Good Friends的Reading文章中一句话“Chuck survives the crash and lands on a deserted island.”中的deserted一词为新词, 利用上下文推测词意时学生首先会分析它的词性, 在名词前应为形容词, 而后又可以根据后面文中提到“On the island, Chuck has to learn to survive all alone.”中的all alone的意思推测出deserted一词的意思可能为“无人居住的”。
6.写出尽可能多的该词的其他形式。例如, 由survive一词我们可想到它的名词形式survivor, survival, survivalist, survivability和它的形容词形式survivable, survived等。
7.列出这些词的同义词、反义词, 或与其意义相关的词。
8.让学生用这些词或其中的一部分, 编一个小故事。
9.制作一个思维导图将文章内容与词汇联系起来。例如:图1是Unit 1 Good friends中词汇的一个思维导图, 通过该图学生可以以课文内容为线索系统地理解本单元词汇的意义, 使词汇记忆变得轻松愉快。
通过上述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中的词汇教学活动, 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词汇的学习中去, 这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对词汇的理解并能将所学词汇知识用于今后的阅读之中。此外,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与文章内容和题材相关的阅读材料, 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使其进一步在阅读中巩固词汇知识、扩展词汇量。
五、结语
本文基于词汇知识分类和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原则所提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 可以教会学生在识别重要词的基础上准确快速地抓住文章主旨, 并通过对目标词进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 让学生从听、说、读、写多种层面接触词汇。此外, 教师在引导学生把关键词作为注意和研究对象的过程中, 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意识, 使词汇学习成为生成性的学习,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Nation, I.S.P.英语词汇教与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30—32.
[2]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120.
[3]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22.
史料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运用 篇9
史料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史料、甄别史料、分析史料来了解历史真相, 掌握历史知识, 学习历史方法,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形成一定历史价值观的教学方式。它符合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需要, 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有利于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 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从具体来看, 重视史料教学, 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原因的影响:
1. 国家课程标准的影响
2001年, 国家颁布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在课标的“知识与能力”方面明确规定要“在掌握基本知识的过程中, 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要“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努力做到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而史料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体, 作探究为主线, 以能力达成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这正好适应高中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2. 高考考试改革的影响
首先在高考历史考纲明确规定:学生要具备“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其次在江苏,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也日趋走向成熟, 每一年的高考都会增加许多新材料、新情境, 增强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就拿2010年的江苏高考卷来分析, 在20题的选择题中, 就有18题 (从严格意义来讲) 是需要通过阅读史料或创设的情境来得出有效信息, 进而选出最佳答案的。提供的史料包括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图表史料。这些题目注重的都是对学生史证意识的考查, 如第13题考查了公私合营时期的物证“股金证”;第24题考查了历史研究最重要的原则“论从史出”等。
二、史料教学的有效实施
1. 要有效指导学生选择、甄别、分析史料
我们以2010年的苏锡常镇的二模考试中一题为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光元年, 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 自董仲舒以来, 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 对策者皆被选, 但有高下尔。此后, 郡国每岁荐举孝廉, 由朝廷加以考核, 任命为官, 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 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 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 区别人物, 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 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废除, 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 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 投牒自进, 按科应试, 共同竞争, 试后有黜落, 中试者举用之, 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 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根据以上材料, 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 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
(3)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 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像这种根据材料来回答问题的题目是江苏高考中最普遍采用的题型, 无论回答哪一小题, 都要通过材料来组织答案。所以要教会学生有效的选择史料、甄别史料、分析史料。
就本题来看, 第一小问, 就是要认真分析材料一“郡国每岁荐举孝廉”得出是“孝廉”;材料二“第其高下”得出的是“门第”;材料三“优试策而已”得出是“考试”。所以即使平时对这些选官标准记得不是很熟, 但我们掌握了“渔”, 然后根据史料得出答案, 这是很简单的。
又如在回答“概括科举制的特点”这一小题时, 我们要教会学生, 不仅要选择材料三, 因为它是直接反映科举制特点的材料;但也要关注材料一、二, 因为它们是从侧面间接反映科举制特点的。这也是我们平时教学中需要重视, 在选择材料是要全面性。
在选择完材料后, 我们就需甄别史料, 材料一、二、三哪些真正反映了科举制的特点, 哪些是作者试图表明的重点。然后运用综合分析能力, 组织回答答案, 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投牒自进, 按科应试, 共同竞争”这句引文, 不难看出, 它反映了当时科举制的“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的特点。这种考试很典型的反映了新课改的精神, 也是对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实施史料教学的重大指导。
2. 要发挥好师生在教学中的作用
史料教学课一定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才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激活其思维。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应正确地发挥其主导作用, 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 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 这样才能保持课堂的活跃, 使讨论不偏离主题, 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 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师角色
在史料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下, 要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由专断走向民主, 由封闭走向开放, 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平等、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才能促进师生交流与互动。史料解析题实际考查的是学生的主题建构能力, 而我们一线教师如果对“建构主义”缺乏应有的理解, 怎么实施有效教学呢?
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教学 篇10
关键词:景点教学法,知识储量任务,文化过渡,教学评价
西藏职业教学旅游国语导游专业人才是要具备技能型、实用型的人才,而旅游导游专业最独特的地方是它包含在知识基础为框架,以内涵、文化储量、具备高深文化底蕴为能力扩展,需要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知识融通并能够在两种文化的知识点上具有驾驭语言能力,将语言学习能力与知识培养能力合并兼容构成较强基础文化层次,全面了解本土文化更懂得在文化跨越中很好的衔接异域知识层面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在学习能力中有较好的人际沟通与应变能力、具备娴熟的语言技能与翻译技巧。西藏旅游国语导游人才培养首先要将情景+实景教学过程性、实战性、教学在企业文化中实现教学组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与西藏旅游的独特性、区域另类性、专业性结合掌握职业教学的核心技能,开展职业特色教学内容。
1 教学方法
实景教学法是将情景教学转移到实战中的一种教学途径,是在旅游景点工作环节中的。例如:授课内容以西藏拉萨地区大昭寺为景点,授课中师生通过具体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实地教学内容,实施一个完整的导游讲解工作,进行实战性的教学活动。实景教学指以具体的建筑个体、佛堂、组合实物佛像、壁画、唐卡等等具体文物、具有实践教学材料分析储存应用知识的产品为目的的过程任务,将全面掌握文化知识点,跨越时空、深入了解并从了解知识的层次角度将传统的文化概念用现在的教学技能分解、整理、归纳。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实战性教学,在行动中储存内化知识,并能够通过跨越语言隔阂、文化隔离,将课程的授课变成教学实战性、能用性、掌握和运用性。
2 教学的能动性
它应该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在教学中情景教学起到的教学效果是在实景教学中得以完成或得以提高,实景教学通过把情景教学知识内涵化、动能化、实用化、实战化储存和积累在实战教学中则侧重将双轨教学组织、策划、进程、完成、总结。在教学中将情景教学和实景实战教学计划互通、交叉、协作在一个教学计划中从双轨中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并将学生的被动接受理论知识换位通过知识的认知过程,在实战性教学中完成理论过渡到实践过程中。从专业教学角度来讲,双轨教学侧重的是将职业职能的认识换位到职业技能的掌握认识,把西藏旅游知识层次化,将理论知识行动化、演示化,这种知识掌握和实用知识是从单纯的理论教学中总结、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知识经验,从浩瀚的全文化知识中摄取精辟实用的知识,为岗位职能知识服务,用知识点对点的技巧和运用驾驭语言技能组织语言的动听、语言的美妙化、语言的实用化、学会用专业知识内涵说话、体现个体在独立完成工作整个过程积累的知识内涵化,将凝练的文化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得以体现,并通过个人的内涵修养展示到工作过程的每个层面上。
3 特色教学的构架
将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知识、西藏景点知识、拆解在教学工作项目中、运用在实战教学过程中。学习教学内容重组、教学知识点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点上完成过程。分解工作过程尤其在西藏旅游自身具备独特性。在西藏众多的旅游过程中,西藏本身的自然气候地貌特点,独特的文化风貌已经具备旅游需求的各个环节上的魅力。但在涵盖的旅游各方式中西藏较普遍旅游行为其侧重点在文化旅游上:如拉萨地区的古城旅游、西藏三至七日游中旅游精品设计线路都是以西藏的人文文化与自然文化为主的文化旅游。旅游者在感受和领略西藏绮丽风光带来的新奇同时,对跨越不同文化知识的求知欲紧密伴随,作为职业教育为主的教学课程的设置,亟待设置:“既具备旅游教学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也必须从内地的本科体系化得课程中摆脱出来,西藏独特的旅游文化差异因素,找到点衔接两种文化点的文化课程的设置。”笔者认为西藏职业教学应突出学习的能用性、够用性、实战性。过多的设置向理论课程我们将受到过重的本科教学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走在本科教学的道路上,高喊职业教学改革,其结果更多的是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断点的学生:既不具备本科学生的优势,又缺少职业实战能力。在制定教学计划核心课程设计中往往出现本科课程占优势、压缩职业教学,往往既不能体现教学系统化也不能在毕业生学历上抗衡,更不能在职业特色上有鲜明的特点。旅游市场非常成熟的今天我们往往是不能将教学课程设计的很好,主要体现在职业能动上脱节,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岗位操作或现实旅游经营活动直接捆绑教学。学生在完成岗位认知后培养独立制定实用计划,学校的责任是帮助他抓住能够实施的机会,就拿西藏旅游导游培训课程来讲它需要的人才是拿到接待计划开始,包括服务准备、迎接服务、入店服务、参观游览服务、送行服务等全过程。课程中应把认知知识分解在具体项目中学习。如细节上礼节礼貌在学校文化中培养、景点讲解课程通过跨文化课程从语言关、文化涵养关点到面的层次培养。导游知识包括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业务、导游基础整合并将行业规定、操作守则融入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熟知专业操作,培养出工作人。
4 实践教学说明和解释
西藏存在众多的天然的实践教学环境,这是任何地方都羡慕的教学条件,它本身的价值不需要我们耗财力去建设,如何能合理的运用这些教学条件,如:拉萨地区旅游景点实景教学场所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布宫博物馆、雪城、自治区博物馆等等诸多的实践教学课堂。如何将这些非常有利的教学条件结合在职业教学中,摆脱单纯的学校为本位的情景教学,利用实景教学的独特的教学特点明确教学计划安排,教学环节构成单个教学环节,专门设计岗位前期实战教学,按项目工作找出困难和问题,就可以很好的将旅游情景教学+实景教学在西藏旅游教学中进行。通过实战训练学生接触的是整个带团过程中对景区景点知识的讲解,通过知识点的需求积累文化,主动地去理解和把握相关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过程中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潜移默化从兴趣转变成责任从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教师在情景教学中,总结学生的知识点,教师调换角色使灌输者成为引导者、执行者变成指导者、监督者。岗位工作任务决定教师应成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学能手。同时学生在学校接受完成部分情景教学的理论、文化支撑知识点培训后,作为独立的工作者将课本知识按照项目实景点进行换点换位的工作点知识演绎,此工作侧重完成教学模拟内容工作环节和实景的工作点,并在旅游实战过程中完成本课程教学的全部内容。要求学生运用掌握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将课堂知识扩展工作实用化,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实战工作成果。
5 结束语
有效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展 篇11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开展
一、巧用成语、诗词、典故等实施教学
成语、诗词以及典故等都是古人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总结的宝贵财富,而且其总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用成语、诗词以及典故,既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又能使抽象的历史事件形象化,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更加容易理解。例如,在向学生介绍“封建社会的皇权专制”时,可以引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苛政猛于虎也”等俗语,通过这些俗语学生对封建社会有了清晰的认识,在对学生讲解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件时,老师可以借用唐朝张碣的名言“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使学生明白此事件给人们文化带来的损害;在对学生讲解古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时可以通过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等诗句向学生描述战争的惨状。
二、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施有效教学
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会给学生积极的学习感觉,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昂、以最佳的状态进行学习。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尊重历史,但也要允许学生质疑,对老师所讲的教材内容提出疑问,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例如,老师在向学生进行《中古欧洲社会》这节内容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丕平献士”的故事作为引言,来开始教学。听完这个故事后,学生对西欧封建社会有了初步了解,就会明白在当时罗马教皇拥有最高的权利。有的学生身处当今的社会主义社会便对封建时期,皇帝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权利产生了疑问?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就会对中西历史背景进行对比思考,从而对中西历史了解得更为透彻。
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施有效教学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去。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因为初中历史教材中的许多历史事件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才能使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冯东生.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教师,2007(11).
浅谈英语有效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篇12
第一, 教师对教学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层。
首先, 在我接受我所代班级之后, 在一周之内必须尽快熟悉班上每个同学的英语基础与学习情况。这些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向同学了解等方法知道学生的水平, 然后把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学生是优等生, 他们不但能主动做到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和课后复习等环节, 而且还可以主动地学习老师没有布置的内容, 不断充实自己的不足。B段的学生只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内容, 不会自己主动地去挖掘知识。C段的学生必须在老师的监督之下, 甚至强迫之下才能完成, 有可能完成的质量还不高。尤其在新课改的促使下, 课堂活动要体现小组合作, 不同等级的学生可以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分完层次之后, 一定要把每个学生装在心中, 哪个属于哪一个等级的一定要心中有数, 只有这样, 才能为分层教学打好基础。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充满爱心与耐心, 把每个学生装在心中, 清楚每个同学的能力分层。
第二,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体现分层教学。
学生情况掌握之后, 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组成的班级,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出既符合教材内容又与学生认知过程相协调的教学方案。如我们现在在用通案, 通案在设计时有时适合B级学生, 有时适合A级,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 为不同等级学生补充必要的内容。在设计教学活动时, 力求做到层次化, 有难有易, 使每个学生都能为之, 各有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求知的满足与成功的体验, 激发其学习兴趣,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A段学生不能成为学习机器, 还要注意个性的发展与挫折教育。B段学生一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较成功, 因为他们听到的赞扬与批评较少, 所以自主性较强。C段学生听到的批评最多, 所以在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时, 也要及时地表扬,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主动性, 慢慢进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要分为基本性目标, 适合C段学生。提高性目标是把基本目标提高一个层次, 将各知识点综合起来,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适合B段学生。高水平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 着重培养综合运用的能力、技能与技巧, 适用于A段学生。所以在备课上一定要钻研教材, 制定出好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清楚每个知识段的考点按, 在备课中体现。
第三,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充分体现分层教学。
使全体学生都能进入到学习状态, 具体从复习开始。比如我每节课叫学生写单词, 叫到黑板上的同学A段的写较难、较长的单词, B段的写一般性的单词, C段写最简单的, 当然这就要求你把全体学生装在心间, 必须清楚谁属于哪一段, 这样基本上听写单词的效果较好。还有上课的提问难易程度也不一样, 较难的问题要找A段学生回答并解释做题思路, 甚至多让他回答, 以刺激B段学生回答的欲望。我总是告诫学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如果你预习扎实, 准备充分, 上课你施展的机会就多。在知识讲解方面, 要注意你听众的不同理解水平, 从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知识讲透, 让每个同学都能充分吸收, 才能体现课堂的有效性。
第四, 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用多种形式的反馈, 考查各层次学生情况, 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如每次月考、其中考试要根据学生上次考试成绩, 对成绩进步的同学给予表扬, 就算只增加了一分, 也是人家努力的结果, 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努力老师能看见。这样就可以鼓励C段学生竖立信心, 充满成功的希望, 要让学生明白一分之差的重要性, 然后帮助学生确定下次要达到的目标, 在确定目标时, 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潜能, 必须是经过学生努力能够完成的标准。
第五, 教师在教学的后置性补偿中分层布置作业, 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如背诵部分的内容, 我要求A段学生不但要理解、背诵, 还要默写出来;B段学生要求理解与熟读;C段学生只要求理解, 能把意思看懂。这样我发现我的学生基本都能完成。课后习题方面, 也对这三段学生布置适合自己层次的作业, 按时督促检查。
总之, 要体现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就要实行分层教学, 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提高学习效率。分层教学能尽可能实现“人人有事做, 人人在做事, 人人有成功”。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 创造真善美、活学乐学的气氛, 使学生在自然和谐完美的境界中成长, 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才能符合思想家孔子提出的育人要“深其深, 浅其浅, 益其益, 尊其尊”的教育方针, 才能为我们的后代创造更和谐的生活的环境。
摘要:英语教师要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与质量, 实现全员教育, 不放弃每一个受教育者, 就要实行分层教学。英语有效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分别从学生分层、备课分层、施教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实践, 关注每个学生个体, 尊重个体差异。在现行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 分层教学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从而实现全民教育。
关键词:差异,分层,反馈,和谐
参考文献
[1]郭华.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主体教育实验18年回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5) .
【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推荐阅读:
体育有效教学08-17
有效体育教学09-30
体育课堂有效教学06-04
体育有效教学总结10-23
体育有效教学的意义07-03
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06-03
小学体育的有效教学09-26
有效优化小学体育教学05-17
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教学06-18
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