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中的备课反思

2024-07-06

有效教学中的备课反思(精选5篇)

有效教学中的备课反思 篇1

何为备课反思?备课反思就是备好课之后我们从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有效性, 目标预计达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的再思考。现代教育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备课之后都要求写反思, 但是通过调查, 大部分老师都是千篇一律草草应付了事, 但是我认为做好备课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及时调整矫正教学设计, 让我们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更加高效, 所以可以说备课反思是有效课堂的矫正器。

一、反思是否与课程标准相呼应

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 因此, 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是教材, 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 所以可以说课程标准的指南针。所以我们备好课后必须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设计的流程能不能达到课标的要求, 反思必须具体从下列三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 反思知识与技能是否与课标相吻合。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课标对哪些知识应该掌握应该学会都有具体要求, 所以我们反思时必须一一对照, 不能遗漏。

第二, 反思过程与方法维度是否与课标相吻合。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 所以我们反思的时候着重看看我们的设计有没有让学生学会学, 有没有让他们学的过程更加轻松, 有没有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发展。

第三, 反思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与课标相吻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 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大家在备课的过程中可能对这个都不是特别重视, 但是这个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积极的世界观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并认真去落实。

二、反思备课是否符合学情

有的老师随便买一本教案来用或是别人的试卷直接拿过来就用, 这些都是不科学的, 因为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学情都不一样, 别人用得好不见得你也适用。还有的老师一味追求高大上, 这个对于普通学校一定不合适的, 因为教学是实实在在的, 是讲究因材施教的, 所以我们备好课后必须反思我们是否看低或是看高了我们的学生, 一双鞋子再漂亮太大或是太小穿着都别扭。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第一, 首先你要非常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 熟知学生的基础和知识储备。比如在高一生物第一模块《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蛋白质》这一节中, 第一课时首先就要学习氨基酸的结构, 其中就有氨基羧基钛键等内容, 而这些初中化学都是没有学过的, 一般是到高二上学期的化学才学到, 如果我不了解这些的话, 直接去讲氨基酸的结构, 我相信这一堂课设计的再好备课再怎么充分效果也是很差的, 所以要想课堂高效, 反思备课是否符合学情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 其次老师在备课及备课反思的过程中, 头脑中必须始终想着我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是不是太难或是太容易, 太难学生吸收不了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太简单就会浪费大家的时间。

三、反思重点有没有突出难点有没有突破

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 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 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这两点是我们在一堂课里面必须达到的目标, 所以备好课后我们必须反思我们这样设计有没有突出重点, 通过什么方式突出重点?有没有突破难点, 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手段达到目的?反思后如果觉得哪一方面做得不够好的话我们必须马上调整, 以达到我们认为理想的方法。

四、反思能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高中新课程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从以教师灌输为主, 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转换“教”与“学”的角色,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我们要反思的正是这个, 纵观我们的教学设计, 看看我们在其中是不是取到一个引导着的角色, 我们在其中占了多大的比例, 学生的活动占了多大的比例, 我们的问题有没有激发大家对学习的兴趣,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

五、反思活动的必要性以及是否形式大于内容

我们听过很多课, 老师们都热衷与设计一些活动, 一个好的互动活动的确可以增强大家对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大家合作学习的精神, 但是要是安排不妥当很可能造成课堂上热热闹闹, 可是实际上对于教学没有任何的帮助, 所以我们备好课之后必须要反思我们设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预计能不能达到目的, 是否形式大于内容, 不能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花大量时间去搞活动。活动有必要一定要搞, 但是我们的设计一定要下真功夫而不是花拳绣腿。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全国特级教师袁容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成功经验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更有学者提出二十一世纪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备课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 同时可以及时调整我们备课中的不足之处, 从而让我们课堂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4.

[2][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12.

[3]崔允郭.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6.

有效教学中的备课反思 篇2

提高备课的水平有很多途径,其中,教后反思与再备课,就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对教案的教后反思,是教师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必要环节,既是上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又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它能够补充完善教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学不断改进和发展。同时,它为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克服教学的单向性,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密切师生关系。因而,对教案的教后反思就构成再备课(或成为二次备课)的核心内容。

一、教后反思(再备课)的基本活动项目

一般说来,教后反思(再备课)可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反思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典型性与层次性

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中实现的。为了使学生积极地进入思维状态并能获得成果,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典型的、有趣的和具有层次性的,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这些在经历了教学实践后,当然就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更好的改进。此时,再反思和进行教案的改进,就变得更有针对性。

(二)反思解题方法、解题结果、问题延伸与突发问题的处理

教学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迸发出许多思维的火花——新颖的观点、巧妙的构思、多样的解法、问题的延伸,也会产生一些认识上的错误,这些往往又是教师始料不及的突发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珍惜、利用这些思维的火花及认识的错误,因势利导加以探究,教后更应从科学性、严谨性与学科的意义等方面去反思、审视它们,分析学生思维的火花及认识错误形成的原因,总结因势利导的优化方法和处理突发发现问题的灵活技巧,然后加以整理记录(再备课),使以后的教学胸有成竹。

(三)反思教学方法和师生情感交流方式是否合理、得当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本课的教法设计和实施,也取决于师生情感交流是否顺畅得当。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采用哪种方法更合适有效——是启发讲授还是激励探讨,是讲练结合还是指导自学,是实验演示还是实验操作……采用的教法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兴趣,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是否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新课程精神,这些在教后反思中也会得到较为清楚的回答。这样,教师便能总结成功因素,分析失败原因,坚持优良的或改进、改换不当的教法和情感交流方式。

二、教后记的基本内容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后记是活页教案中很不起眼的一小块,写好教后记首先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

教后记其实就是教师在教完课后,对教学预案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将经验、教训等记录下来,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和提炼教育科研课题的资料。它是对已完成教案的完善和补充,是课堂教学的总结和升华,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必须重视并及时写好教后记。

教后记的内容主要包括六种内容:

(一)记成功做法

即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如将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导入新课,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等记录下来。有时这可能仅仅是一句话,但它对今后的教学将提供最直接的参考。如教师讲“遗传”第一节时,以一个问题结尾:一对夫妇,男的是单眼皮、小眼睛,女的是双眼皮、大眼睛,假如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孩子应是什么样的眼睛?每当此时,学生的思维就异常活跃,七嘴八舌地开始争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个结尾被任课教师记录下来,并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记失败之处

记失败之处就是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方法陈旧、演示失败、指导不力、知识性的错误,教案与实际教学脱节,以及当堂没有处理好的学生的问题等等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应吸取的教训。

其实,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即使最成功的教学过程,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败笔”记录下来,认真反思,仔细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教学必然日臻完善。

(三)记教学机智

就是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供以后参考。课堂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若教师总是简单地予以否定,则难以令学生信服,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如果顺着学生错误的思路,诱导学生自己导出错误结论,学生就会迷途知返。

(四)记学生问题

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迷惑点,作业中暴露的欠缺点及在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点,并力争在短时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在上完一节课之后应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倾听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记录下来,这对于改进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五)记学生见解

即把学生“智慧的火花”(如独到的见解,好的思路)记下来,为今后教学补充新鲜血液。对于一些错误见解,只要它存在普遍性,当堂剖析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记学习心得

即把教参、资料、相关书籍以及老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学法指导以及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记录下来,写入教后记,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消化、吸收,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特别要指出的是,教后记主要是为教师以后编写教案改进教学,积累素材为教研提供信息作准备,不需要长篇大论,只需用精炼的语言将所思所想记录在教案后。另外,教后记往往是教师在课后用很短的时间完成,语言必须简洁明了,有时一个词、一个记号即可。

有效教学中的备课反思 篇3

关键词:备课;指导;鼓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315-01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要想减轻学生负担,必须提高课堂效率”。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使课堂教学成了有效的教学过程,学生就能高效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益,这就是最实际的减负。那么如何做好有效的教学呢?

一、有效“备课”

“备课”又被称为“教学设计”。所谓“设计”,意在“设”想和“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我们要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对知识结构、学生个性和需要、课程资源、教学方法等统筹兼顾。

备课时不仅要处理好某个课时的内容安排,更要考虑各个课时之间的联系,某个课时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本年段乃至整个学科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具备现代化教材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注意学习的个体差异,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必须对课程内容做出“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例如:我们讲水的净化时,从我们喝的水引入,广大的农村地区的井水的净化,河水的净化,继而把学生置于自来水厂的真实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探究水的净化方法的欲望,通过实验、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水净化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教学目标”设定之后,教师需要大致确定用何种“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些预定的目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但每种教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在知识的传授,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不尽相同的作用,只有多法结合,配合使用,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教学质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方面常采取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实验、描述实验等方式。

二、有效“指导”

从有效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应能够有效“指导”,包括有效“讲授”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也包括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

1、有效“讲授”。无论教学如何改革,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讲授也是必需的。清晰有效的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讲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事件”。我们可以考虑加涅等人所建议的“教学事件”,包括创设情境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便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供鼓励性的即时反馈以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例如:如讲鉴别“食盐和纯碱”时,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一个任务:食盐和纯碱是生活里的常用化学物质。它们均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从外形上看,二者极为相似,难以区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它们。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2、有效“提问”与“倾听”。无论“讲授”多么有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着“互动”的、“对话”的教学。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

有效的提问应该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使教学更为新鲜而有趣。而且要使问题有恰当的难度,多提一些应用型的问题,它能激发多种多样的回答。例如:我们饮用的水是由原水净化所得。原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家庭的饮用水可经过如下的净化步骤:(1)可以除去大颗粒悬浮物质的步骤是____。(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是_____。

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要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倾听”过程中要显示出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当面对错误答案时,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感到沮丧而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必要时,还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三、有效“激励”

很多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课堂里的“师生互动”,并把它作为现代有效教学的关键。研究“师生互动”模式的目的在于辨别哪些教师行为能够促成有效的学习行为。而在有效教师的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激励性人格”,比如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

1、热情。“热情”的教师要对学生热心,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关系。这种安全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教师还要对自己的专业“执着”、“投入”,并以自己的“执着”和“投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2、期望。只有期望学生成功并和帮助学生成功结合起来才可能使成功在学生身上实现。教师期望学生成功则会带来更大的投入,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积极态度和努力行为也会感染学生,使学生把教师的期望内化为自己的期望,从而增强自信心,加大努力,获得成功。

3、可信任感。只有让学生感到“值得依赖”的教师,才有助于帮学生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学生心中的“可信任感”,主要取决于教师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诚如德国学者林德所言“真正能教导学生的就是教师的人格,而不是所谓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不断地增长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数学教学备课中的反思 篇4

1.目标设计不够完善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对每课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的, 与传统的教学目的有本质上的差异, 然而教案中看到的往往只是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所提倡的能力、过程方法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常被忽略.

如在“能得直角三角形吗”教学中, 自主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是该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 若教学目标中不能精心设计——学生如何自主探索?探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出现的问题该如何指导?整个课堂的教学重点就没有突出, 极大地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概念讲解不够深刻

数学课离不开概念、定理、例题的教学, 对概念的理解, 定理的剖析, 例题的分析在备课中不能详细设计, 就会造成课堂的随意性, 练习的机械与重复, 解题方法的繁琐.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3.创设情景过于情景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 教师普遍注重创设问题情景, 以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有所感悟.但有些问题是为情景而设计的与内容联系不密切, 还有些问题难度太大, 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反而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4.缺乏课堂“预设”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多边活动, 需要教师预先作出周密的“预设”.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标准》和教材的具体要求,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预先设定课堂会出现的各种问题,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预设”是主要的, “预设”闪烁着教师智慧的光芒, 没有充分预设的课也不可能会有精彩的生成.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机械地照搬“预设”, 而要根据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需要, 不断地进行调整, 从而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创造出真实精彩的动态生成.

5.课后反思形式化

在实施新课标以来, 课后反思成为教师备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这是一个课后补救的环节, 在课后反思中反思出的问题应寻找其原因, 挖掘其实质, 并安排好如何在后续教学中弥补, 这才是备好课后反思的初衷

有效教学中的备课反思 篇5

[内容摘要]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在教师教学活动的5个系统(目标系统、材料系统、操作系统、产品系统和监控系统)中,监控系统是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的。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监控具体表现为教师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而这一过程具体又是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反思”得以展开和实现的,贯穿始终的是教师的“反思”。所以我们认为教师教学监控的核心是“反思性思维”,教师的监控能力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学反思”有效运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活动,教学反思,明确性,体会,沟通,调整,监控能力,敏感性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在教师教学活动的5个系统(目标系统、材料系统、操作系统、产品系统和监控系统)中,监控系统是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的。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监控具体表现为教师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而这一过程具体又是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反思”得以展开和实现的,贯穿始终的是教师的“反思”。所以我们认为教师教学监控的核心是“反思性思维”,教师的监控能力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将“教学反思”有效运用。

现将“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做以下探讨:

一、用心体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教学反思”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

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专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如何使这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的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二、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尝试改进是在搞清了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即使发现问题,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师生间沟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我们可以通过当堂提问、随堂学习以及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进而可以对教学进程作出正确的评价,同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说,课堂教学中,言语与非言语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同时,通过教师的言语与非言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保持对自己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一发现沟通过程中的问题,就立即想法去纠正。

三、潜心研究,调整反思

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发现新的问题,谨慎地追寻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

要成功地调整反思,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应该说,教师教学方法得以实施,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关联度;教师在课堂所有活动的取向性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性也是相互关联的。例如,我们发现前几年的大专班物理课堂教学相对较难开展,学生配合性较差。但近两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有些我们一直认为是较难的知识点现在解决起来也好像比较容易了。细心研究,不难发现其中的原因,因为现在高学历占优势,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一方面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作以积极的处理,调整教学思路和对难点的认识等。

上一篇:体育改变城市下一篇:满洲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