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方法反思(共8篇)
有效教学方法反思 篇1
学习有效教学反思进行自我反思教学
吕正民
近日通过对有效教学反思经验材料的认真学习,使我更加深入认识了我在有效教学中所做的努力,潜心静思,自己仍是格格不入,其主要表现为:
一、对课堂教学还不能达到有效。教学中还存在方式转变、角色转变的问题,大量课堂教学时间仍为教师霸占,学生学习兴奋度不高涨,自主学习参与率低,合作学习能力差,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中缺乏“七静”、“三品”、“四用”。
即自己教学中不能静下心上好每一节课,静心批改每一本作业,静心与每个学生对话,精心研究教学,静心总结工作规律,静心反思自己的言行和工作方式,做不到不断品味师生的情谊、品味工作的乐趣,品味生活的幸福,没能真心用智慧启迪灵性,用人格陶冶情操,用爱心浇灌希望,用汗水哺育学生。而平素教学中疲于对学生进行反复机械重复的课堂满灌和作业训练,仍不能真正摆脱传统教学的方法模式束缚,只相信教师自己,而不信任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机会很少,完全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使教学无法实施和彰显有效性。
三、对学生设置、批阅不能体现科学性、有效性。
1、作业设置:机械重复、形式单调、内容繁多、分量过重,无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加重了自己的批阅负担,师生没日没夜
地疲于作业完成和批阅任务上。
2、训练习题中没有真正突出目的、突出层次、突出趣味、突出发散,题型无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没有注意做到习题的梯度、数量和质量,以知识巩固练习、拓展、发展练习为宗旨,严重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3、在对学生作业批改上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问题,不能以多种形式来评批学生的作业。如:教师典型该,学生合作改,学生和老师共同改。仍坚持传统的一人独改独批的形式评批学生作业。没有让学生有针对性的主动参与,体现作业批改的主体性。
实施有效教学,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责任,有责任心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才有可能是有效教学,否则教学永远不可能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方法反思 篇2
一有效教学产生的背景
有效教学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初的教育科学化浪潮之中。当时, 由于心理学、教学论等教育基础学科的不断发展, 为教育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学科基础;同时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明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初步形成, 尤其是机器大工业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追求效率, 这就为教育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正是在教育科学化浪潮中, 在追求教育效率的社会需求中, 结合当时流行的实用主义哲学, 有效教学作为一个概念被提了出来。之后随着教育学科的形成, 有效教学 (教学有效性) 成为了教育学尤其是教学论的基本内容。
有效教学 (教学有效性) 作为教学论的基本内容, 一直为教育理论研究者所关注, 但是并非是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据统计, 2006年与有效教学有关的论文达到了147篇, 而从1982年到1999年一共才有56篇, 2000年到2005年与有效教学有关的论文一共是186篇, 而自2006年后, 则每年以倍数方式增长。到了2009年左右, 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下, 有效教学更是发展成为一场教学实践改革的运动。此外, 2000年正式启动的新课改, 自2003年起就开始有了争论, 2003至2006年正是争论与反思的高峰时期, 而有效教学的提出,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这一争论的结果之一。正是在这一层面上, 我们认为有效教学是新课改在争论与反思中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标志。
二关于有效教学的意义探讨
1有效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效教学着眼于有效, 强调的是在有限的教学活动中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在学业上获得充分地发展。教学活动从本质而言其实是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教只是为学生的学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撑。鉴于此, 有效教学相对于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更加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也就是说有效教学在本质上是充分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从学生的现状出发, 通过提供明晰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等措施来充分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 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进而帮助学生从枯燥、烦重的低效学习甚至是无效学习中解脱出来。
2有效教学有利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扬。虽然教师的教仅仅是为学生的学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撑, 但是不同的环境支撑所带来的效果是不同的。以往的课堂教学其实也是为学生的学提供环境支撑, 但是由于以往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教师如何更好地教, 这种关注从根本而言是强调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从知识体系出发, 完美的呈现知识本身的发展轨迹, 而相对忽略学生的学情, 而这样一种的忽略其实是束缚了教师的教学的主动性, 一本教案包打天下的现象就是这种教学活动的典型表现。毕竟知识体系本身是静态的, 而知识体系的展现方式是多种多样, 因人而异的。因此面对不同的学生, 应有不同的呈现知识体系的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 在熟悉知识的同时, 更要熟悉学生, 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设计课堂教学,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有效教学有利于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开展。自新课改实施以来, 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升, 但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改观并不尽如人意, 甚至在一些课堂教学中由于对新课改理念的生搬硬套而出现教学质量严重下滑的倾向。于是, 如何在教学实践活动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有效教学被提了出来。有效教学既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 又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控制作用, 正是“妥善调节课程实施的步伐”, 把握了“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渐进性改变与根本性改变之间的关系”, 为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实践基础。
三当前有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有效教学实施的条件尚不成熟。目前在实践层面上的有效教学更多的是对教育部门行政推动的简单回应。有效教学强调的是课堂教学, 希望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并能将新课改的理念与现实的课堂实践统一起来, 进而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拓展必要的空间。要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至少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一定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是班额必须要得到一定的控制, 即小班化教学。因为有效教学的隐含前提是有效互动, 如果班级学生过多, 那么有效互动是难以实现的, 有效教学自然也就无从说起了。在班额偏大的情况下, 要实施有效教学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是为了真正实施有效教学而重视教案的准备, 切实做到即备教材, 又备学生,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教师逐渐把工作重心仅仅限于课堂教学, 而不顾及其他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应试教育所强调的“重教学, 轻教育”的思想暗合, 而违背了有效教学的纵深发展, 进而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拓展空间的初衷。二是在课堂教学中面向部分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的同时, 放弃部分学生, 这显然是与新课改的“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是相悖的, 当然这种现象在现实教育中是屡屡出现, 有相当多的学校早在学生毕业前一年就开始通过所谓“分流”的形式来放弃一部分学生。三是仅仅披着有效教学的外衣而已, 即将有效教学模式化为情景教学、互动教学等模式, 而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进行课堂教学。当前, 由于教育部门的行政推动, 使得有效教学正在成为一场运动式的教学实践变革, 而非实质意义的教育教学实践改革。
2有效教学片面关注“效益”的倾向使课堂教学的“教”被最大限度地简化。有效教学所提倡的“有效”有以下三方面含义, 一是有效果, 二是有效益, 三是有效率。所谓效果是指学生有无发展, 这是当前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所谓效益, 原意是指付出与收获之间比例, 此处则是指师生尤其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付出与学生所获得的发展之间的比例, 这是当前有效教学的核心要求, 简言之即“教得轻松, 学得愉快”;所谓效率, 强调的则是单位时间内收获如何, 此处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收获如何, 这是当前有效教学的最高要求, 即所谓“向45分钟要效率”, “要将一切问题都在课堂教学中解决”。“三效” (效果、效益、效率) 之中, 本应以“效果”为根本, 兼顾效益, 效率最次, 毕竟“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如果教育讲究“效率”, 那么就会出现拔苗助长的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可是, 当前提倡的有效教学最为关注效率, 强调“要将一切问题都在课堂教学中解决”。于是出现了两个方面的趋势, 一是强调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即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二是强调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即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亦即为了提高所谓的课堂教学效率, 将本应课堂教学中解决的问题前移至课前预习, 加大学生的课前预习量;为减少学生的课后负担即课后复习 (作业) , 加大学生的课堂练习量, 并美其名曰自主学习, 结果在这样的有效教学的课堂中, 教师的教被最大的简化了。
3有效教学强调有效, 但是什么是有效, 如何判断有效, 目前并无与之相对应的评价体系, 这使得有效教学限于理论、流于经验, 甚至出现“新瓶装旧酒”的现象。新课改难以进一步深入开展,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新课改相配套的评价体系86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11
难以确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希望通过有效教学来推动新课改的发展, 但是有效教学同样也存在评价的问题, 相对于新课改的评价体系而言, 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教学, 其评价体系的建立要容易一点, 但时至今日, 有效教学的评价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评价体系的缺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把握方向, 进而使得关于有效教学的这一教学实践变革变得低效甚至是无效。
四对于有效教学发展的展望
从当前教育教学中现实来看, 有效教学是把准了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脉搏, 因为当前的教学活动尤其是课堂教学存在着大量的低效, 甚至是无效活动;从发展的眼光来看, 有效教学代表着新课改、甚至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因为唯有强调有效, 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 进而促进教育自身的发展, 使教育之光再次璀璨、这需要我们首先要在实践中真正地做到有效教学。
我们认为要在实践中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首先要改善实施有效教学的外部环境:一是严格控制班额, 实行小班化教学;二是完善社会学习设施, 保证学生在课堂之外有充分的学习资源可以使用, 例如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其次要强化实施有效教学人员配备:一是完善教师队伍人员构成, 实现教育、教学人员的相对分离;二是完善教师培训机制,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第三要建构与有效教学相对应的评价体系。第四要进一步拓展丰富有效教学的外延, 变有效教学为有效教育。
参考文献
[1]崔文波.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甘肃教育, 2011 (11) .
[2]曹勇军.有效教学关键在于完整和持续[J].江苏教育, 2011 (17) .
[3]朱文辉.有效教学:实然诊断和应然追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5) .
[4]梁文明, 肖高丽.教改语境中有效教学的解读及认识误区分析[J].教学与管理, 2011 (6) .
[5]李书勤, 李灵莉.新时期我国大学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探析[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1 (03) .
有效的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教学规律;教学反思;教学活动;教学测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对教师而言,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成长进步的阶梯,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但在现实中,教师在教学中也会反思,但很多人只是想了,却没有形成文字。每一堂课下来,或多或少总有一些感悟,把感悟随手记下来,可以是几句话几行字。以后有时间把这些感悟再拿过来研读,自己教学历程中的点点滴滴,经验与教训,历历在目。我的课后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记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在每一堂课中,都有自己感到成功的地方。这些成功点值得我们去总结、去归纳。优秀的教师都是课堂“喂”出来的。作为我们青年教师,自己的教育素养正在提高,教学风格正在养成。在这样的一个成长期,课堂上成功的经验更需要积累,更需要自己的反复实践。只有消化吸收、继承创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才能不断走向成熟。
二、记教学中的不足
无论教师的备课怎样充分,课堂上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与失误。为此,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梳理,并作进一步的深刻剖析,以便在后面的教学中改进。
三、记教学中的灵感
在课堂中,由于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可能会突发灵感,生成更为激动人心的教育片段。
例如,在讲《什么是设计》这一课时,我本来设计的案例是给学生讲洗衣机的发展,但在课堂上准备开讲时,发现农村的学生对这个不好理解,因为使用得比较少,不是很感兴趣。无意中我发现手中的粉笔就是个很好的案例。我就问,人类最初用来记记号的是什么?学生说了很多:石块、树枝、木炭、尖锐的物品等。我又问,这些东西中哪一种成本最低?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石块。而哪一种石块记东西最方便、最清晰呢?这一下就把学生引向了石灰石,也就是今天粉笔的雏形。然后我随机设计两个讨论:1.试想石灰石变成今天的粉笔模样,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2.为什么粉笔要设计成这样一个圆柱体?学生讨论非常活跃,在讨论中加深对设计的理解,原来设计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记课堂中的及时策略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境尤为重要。记得我在讲《认识流程》这一课时,我想请班长把“元旦联欢晚会”这个活动流程列举出来。但班长可能没有组织这种活动的经验,支支吾吾说不上来,脸也红了。如果不是班长我可能换其他同学说明,但考虑他可能是个新班长,工作刚刚开展,一切都在学习当中,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处理好,可能会影响他的威信。我便这样说,班长往往负责班上的协调工作,那你能不能根据班级工作的分工,安排一个委员具体执行?班长说一般是文艺委员。那就请文艺委员先列举一下活动安排,班长看一下还有哪些地方没有注意到,再加一个补充。这个班的文艺委员很能干,很快就安排好了。虽然这只是在学生提问上多花了几分钟,但对班长、对其他学生来说,就是一次非常好的情感教育。
五、记学生的课堂反应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会闪烁出一些精彩的、创新的火花。我把它们记录下来,作为自己追踪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素材。
六、记自己的教学困惑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经常遇到一些困惑,诸如如何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处理问题,课时少任务多的问题,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综合化的问题等等,这些困惑不仅在以前困扰着我们,就是在现在课改实施多年以后,仍然还困扰着我们,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假如教师能够一直坚持这样的探讨,坚持实践探究,则许多问题会在实践中得到协调解决,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专业素养也会有极大的提高。
有专家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也有学者指出:对教师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看来不管是专家还是学者,都很重视教学反思。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教育智慧也随之不断增长。的确,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它不仅能培养老师的业务能力,还有助于老师由实践型向经验型、教研型转变。我的课后记虽然简单,但具有时效性、实用性,对于百忙中的高中教师来说,不免为一个非常实用的反思平台。让我们都来记课后记吧,让我们凭借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不断感悟提高、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李凤侠.“教学反思”的内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8).
[2]唐会民.反思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09(30).
[3]储冬生.反思一定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吗?[J].中小学管理,2006(1).
[4]陈锐辉.教育反思的有效性问题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09(9).
[5]闫艳.教师有效教学反思之再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3).
有效教学反思 篇4
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课程表准》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目标教学就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的部分目标,从而达到完成总目标。教师在上新课前,首先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用书上提示的教学步骤,再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从而达到了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之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顺利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要科学合理。它既要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目标要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等特点。一是全面性。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要既有知识传授目标,又有技能训练目标;既有智力因素目标,又有非智力因素目标;既有记忆、理解目标,又有运用、综合目标。二是整体性。对不同的教学点要有不同程度的教学要求,由这些微观的要求构成了课堂教学目标这一有机整体。三是层次性。根据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在课堂接受教学信息量的能力以及所讲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以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长足发展。四是可操作性。各教学点要具体化,易于测量,便于操作。不能具体化的能力和情感类目标要尽可能概述化。五是科学性。教学目标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教学内容也相应地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三部分。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的教学点,即知识点、能力点、非智力因素点。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点,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握准知能的结合点。能力点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如掌握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非智力因素点主要指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信心、性格、习惯和情感。另外,对教学内容来说,还有一个教学容量的问题。教学容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数,量过大,学生接受不了;量过小,学生吃不饱。必须在保证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随时调控教学容量,着重调控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学生接受训练量、师生的双边活动和学生的多边活动量。因此,课堂教学内容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将教材内容实行科学的组合,并按一定的程序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意义,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易适度。教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要加强知识间的相互有机的联系,重视语言知识的系统化、和连续性。同时也应该关注技能训练的程序化,注重真实语境下的活动设计。并且科学地安排教学顺序和层次,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熏陶着学生。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否则,他们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学习热情也得不到激发,更谈不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了。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洒脱的仪表、饱满的精神、和蔼的态度、大方文雅的举止、简洁的谈吐、规范漂亮的板书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教学,感染学生轻松愉快、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谈和教学对话,了解他们的需要,课堂上经常进行教学换位,以学促教,学生既可以听老师讲也可以在老师帮助下先自己学,然后尝试地“讲”给同学和老师听,通过讲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同时也能发现学生在“备课”中出现哪些质疑,要求老师提供帮助和学法指导。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对教室进行布置。如在四面墙上挂上精心挑选的英语格言、谚语,美国、英国等说英语国家的地图和图片。教师要坚持用英语授课,教学语言要由易到难。这样从视觉和听觉上为学生创造了生活在说英语国家的环境。另外把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环境焕然一新。
(四)、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学英语的认识规律和一般教学原则。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一味以书本、教师为中心的形象,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为此,教师应努力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创造各种语言情景,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参与英语学习的实践活动,加速语言材料的吸收和运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恰当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积极地学习与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喜学爱学。教师可采用“启发式”、“学导式”教学法。首先,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做到深入浅出,画龙点睛,一语道破,起到指导作用,以达到“导”在关键上的目的。其次,在学习课前预习,划出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时,或学生在自学中遇到了困难,迫切需要教师解难答疑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把握好关键时刻,恰到好处,这时学生的思想集中、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可收到最好的效果。当然,除备好课外,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分析哪些材料让学生自学;哪些材料由教师精讲;哪些材料用讲练结合形式进行;考虑精讲火候;研究怎样才以讲深讲透,讲得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使讲解富于启发性。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法的设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以清晰、准确的示范,或文本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操练和活用语言;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语言实践中扎实地掌握知识,形成技巧,发展能力,尝试成功,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教学过程要有流畅性。教师要注意教学环节的连接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教学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转换是否恰当合理。在转换之间,教师的指令是否清楚。学生是否能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教学要讲究生动性,要求教学过程充满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不断的期待。教学过程中的失误会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只有教师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出新,教学结构严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优化课堂学法指导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得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学习方法不对头,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内耗,效果则事倍功半,从而失去自信心,也折损了锐气。古人也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所谓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即学习呈现自主、自动、创造三个层次并相互依存。一堂成功的英语课需要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的配合,以营造出和谐的、平等的语言学习的氛围。学生应主动地挖掘自身的知识和学习经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一般性的浅显的问题可以不急于解答,而要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遇到难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过程中逐步解疑,对于有争论的问题,要鼓励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同时要充分发挥课堂的讨论作用,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发言,不论是错或对,教师首先予以鼓励,给予充分肯定,然后指出不当的地方,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例如,英语学习中的“难记易忘”现象是师生双方都极为头痛的事情,语音、词汇、语言点的记忆积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经过“初次识记―遗忘―再识记一再遗忘―最后巩固记忆”的记忆过程来完成。教师就须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耐心地向学生“导”之以“法”,帮助学生找到最佳记忆诀窍如:从点到块记忆法、愉快白信记忆法、瞬间强化记忆法、集中注意专注记忆法、比较归纳记忆法、找最佳时刻加强记忆法、运用遗忘周期反复记忆法等、这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满了自信,怀着成功感,激发了浓厚的热情,消除了英语学习中的畏怯心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优化课堂教学活动
优化教学活动,就是把静态的无生命的英语知识激活,附以生机。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的教学模式以及课堂“井然有序”的清规戒律,变学生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把课堂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行为特点的各类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在活动中运用英语,在活动中掌握英语的目的。高效率的语言思维与实践活动是以高效率的习得过程为基础。英语学习的第一层次就是通过大脑的认知活动和复用练习,来理解和记忆这些语言知识和规则。一堂课学生通过大量这样的操练和练习活动才能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实效性。有些教师认为某项活动非常好,就不顾是否合适,都安排在自己的教学中,结果不但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活动时间,而且还违反了教学规律。教学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制订,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本着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进,变化激趣的原则。优化教学活动,要把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落到实处,不要流于形式。要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活”起来,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做到“乐于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活跃、相互交流”。显然,这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冲破由于应试教育影响而造成的学生在课堂上“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小心翼翼地地举着手,唯唯诺诺地回答着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沉闷局面。教师怎样改进教学才能让学生“活”起来呢?这就要引导学生解决好乐于“活”,敢于“活”和善于“活”的问题。为此应做到:(1)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气氛;(2)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3)创造参与条件,提供有利环境;(4)尊重心理需要,帮助学生成功;(5)善于启发思考,教会学生学习。还要对学生做到“五个鼓励”,即:鼓励质疑问难,鼓励独立思考,鼓励讨论争论,鼓励标新立异,鼓励总结和掌握“学法”。
(七)、优化课堂教学的评估与反馈
课堂教学中的评估应根据教学目标,对语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达成度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时既要评估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情况,也要注重对教学方法、过程和效果的评估,评估时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估的指标要明确具体,语句表达力求精练、准确,既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又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课堂教学的反馈要适时、具体。学生练习正确时,表扬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练习出错时,要讲出原因,并提供同类练习,及时强化训练;对学习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多提供参与机会,多鼓励,多表扬;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努力方向。反馈是控制的灵魂,是对课堂教学活动实行控制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应动、静观察相结合,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反馈信息。小步反馈讲究“快”,教师评价应简洁明了。整体反馈稍有难度,如遇“咔壳”等尴尬场面,讲究“诱”──循循善诱,耐心启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给予暗示或适当的提示。如遇出错,则讲究“导”──正确引导。教师不必立即打断学生,急不可待地纠错或干脆当替身演员。而等学生答完或表演完后,先给予鼓励与肯定,再给出答案,正确引导,再施强化。具体做法:总之,教学评估与反馈必须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有效教学反思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一、把握时机,调解课堂气氛
小学正是爱说爱闹的年纪,他们无忧无虑,敢想敢说,同时好奇心又特别的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势利导,不能为了一味的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求知欲望以及好奇心。在语文课上,教师尽可能的运用仰扬顿挫、风趣幽默、语调多样、充满诱惑、充满悬念的语言,同时还应该配上丰富多彩的表情和手势来共同完成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们打造一个轻松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们能够在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不断产生兴趣。在新教材中,学习的内容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们可以适当的把教室内学习知识变成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场地,让他们更加的轻松开放,这样可以最大化地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提问,创造一个融洽的课堂环境
问题作为思维的向导,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科学的课堂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想教育的内容,设计科学的课堂问题为了就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所以在教材中每一篇课文描写的事物以及交代的事件都应该是循序渐进、一步步展开来的,它们都具有特定的思想内容。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也应该做到明确提问的目的,把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一环紧扣一环,每一个环节都有所侧重。第二是课堂提问应该具有启发性。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教育因素往往都是隐藏在课文内容当中,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科学合理,难易结合,充分的把学生们的思想感情激发出来。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提问时口气一定要做到热情和蔼,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第三是应该注意提问的效果,因为提问的最终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师进行提问后不应急于做出结论,应该让学生通过提出的问题尽情发表自己的思想,然后教师进行分析对比,得出最后的正确思想认识。
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带来的压力,才可以真正的做到事半功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能够想办法让学生的情绪高昂,就着急的将知识进行教授,这样只会让学习的人产生冷漠的学习态度,从而是不动感情的脑力来进行劳动,从而产生脑疲劳。”这一句讲的就是有关教育的名言,值得每一位老师思考。学生一定有了学习的兴趣,即使我们不进行督促、不激励,学生仍然有很多力气进行学习,这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好奇的心。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一定要做到亲和力、幽默风趣。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下进行轻松快乐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四、抓住关键词,体会角色情感
许多优秀的作品并不是直接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书法,而是把自己的情感蕴含在字词句之间,让读者自己进行充分的想象,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其中的内涵。比如,对情感、神态、语气以及动作等的描写,就需要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才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不单这样,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故事中的人物的动作,例如大摇大摆,这些都可以使学生的情绪高涨,加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最开始应该从读图开始,儿童通过图画可以对画面进行想象,然后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看所想,慢慢的进行阅读。对小学生的阅读训练最开始应该是进行画面的阅读,这也表明在低年级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图片,不单单是简单的装饰,还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内容。低年级进行阅读的教学,不但要训练学生读图画,想情景,然后把画面转化成文字,还需要训练学生把文字转化成生动的图画,这也就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图文转化的能力。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并且养成阅读的习惯,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尽到的职责。
六、培养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朗读
在农村,学校的普通话已经得到了普及,但是一些偏远的山区,普通话教学还是不能够完全做到。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以身作则,首先教师应该自己做到使用普通话进行讲课,并且督促学生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同时还可以利用字典来帮助学生了解生字的汉族发音。
参考文献
课题有效教学反思结题 篇6
课题主持人:胡丽华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传统教育历来重视反思,外国著名教育家早就提出反思教育理论。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等等。他在《中庸》更明确提出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些都强调教学反思的的重要性。
不过,最先将反思引入教学领域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在杜威研究的基础之上,很多人提出了反思教学的理论观点。
也正因此,“教学反思”已成为时下教育界使用率较高的时髦词汇,几乎成了谈教育者必谈之话题,成了各级教育管理者对教师工作要求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合肥地区国家级课题“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的引领下,我校积极参与到实验学校的行列中,在分析了学校的实力等诸多方面,经过认真思考,承担了“有效教学反思模式”的子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多个年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高兴地看到,学校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已被广大教师认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在日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样,我们也深深体会到,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教学反思的实践者。教育改革的发展必将面临更多的和更为深刻的教育思想的碰撞和交锋,教育改革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全体教师不断地深化实践,学会反思,需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去研究,去求解。
2.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征,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共同目标,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 = 经验 +反思。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应该经常地对自己的目标、行为和成就进行质疑,并就教学对学生产生的近期和远期影响进行思考。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能力和反思习惯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课改中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创新型、研究型教师,已成为目前学校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成长目标。教师的成长舞台在课堂,而教学反思,是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的实质,就是努力唤醒教师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让教师乐教、会教、善教。面对新课程,教师专业成长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就必须学会教学反思。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可以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可以摆脱匠气,增长悟性。可以增强理性,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众多的研究表明,反思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3.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已深入到各个层面。具体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坚持“科研兴校”,把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无庸置疑,学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教师的广泛参与和热情投入。而老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基础便是教学反思。在大力提倡“科研兴校”的今天,探索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该也必须高度关注和积极引导老师有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4.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不可避免地会关注到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来自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必然就会成为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材料。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思考,教师便会更加主动地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中心来优化自已的课堂教学,这在促使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等诸多方面带来直接的受益。
如前所述,教学反思能实现加速教师成长和促进学校发展的双赢。其中,学校的发展又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
(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分析:
1.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教学反思,有的甚至没有反思。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重教学设计和过程的研究,对教学反思和总结没引起足够重视。不少教师甚至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完成。
2.有的反思流于形式。众多的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最后写怎样运用”。教学反思形式存在单一化、模式化倾向。这种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这种“八股”格式的套用无疑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有的反思不及时,对促进教学不明显。
3.教学反思内容浮于表面。表现在重叙述,轻分析。重面上的泛泛而谈,缺乏具体深刻的分析,重在问题的概括和罗列,对于出现的原因及改进措施分析不够具体。重在教师单方面的教,而忽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思。
4.有的不能正确处理细节与整体、点与面的关系。
分析这些现象时我们感到,当前中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尽管教学反思本身没有错,但过度的反思,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等现象则需要我们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为此,有必要通过对本课题研究,发挥课题对教学的引领作用,引导教师通过科研的理论、方法,有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我校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活动。
(四)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1、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逐步推进的。
2、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
3、“终身学习”思想: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21世纪的教育要求教师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了解有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知道有效教学反思行为的意义,掌握有效教学反思行为的内涵,提高对有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认识,并能自觉地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有效反思去优化自己和同伴教学行为。
2、通过反思促进教学,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研究,探索教师反思品质及培养方式,探索改善教师反思行为的方法和途径,促使教师反思品质和行为的形成,从实践中丰富教学反思理论。
3、探索教学反思的有效内容和方法。通过研究,一要探索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学反思的切入点,以及对这些切入点能进行哪些方面的思考;二要探索进行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即教师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来具体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4、通过研究,探索教师教学反思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因素,发展学生个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深化对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研究。
5、探索教学反思促使教师教学水平得以提高的评价手段,即研究如何评价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1、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反思内容的研究
2、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反思方法和形式的研究
3、教师反思的时效性对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以全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为关注对象。分成六个教研组,按所教学科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这种方法主要在课题研究前期对目前教师反思意识的强弱、反思行为的多少、反思习惯的养成情况展开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为课题研究奠定重要的实证基础,增强研究的针对性。
2.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注重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将教学反思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着“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通过在教育教学中的反思,引领教师专业化的持续发展。
3、经验总结法:认真实践,积极思考,及时总结经验,定期开展评比,每学期做好一次总评工作,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认真撰写课题研究论文,积极推广实践经验。
四、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07.11——07.12)
1、成立了课题管理和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组长:胡丽华
副组长:张宝圣、杜夕龙
主要组员:马铁英、吴春明、李荣山、刘功道、李召山、宋洁、焦亚明、殷康山、郑晓蓉
2、宣传研究方案,营造研究氛围。
3、规范设计开题报告,制定了研究计划。
4、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08.1——08.11)
依据课题实施方案,开展有效反思的模式研究。
1.加强理论学习,广泛收集资料,提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2.布置教师结合日常教学,撰写有效教学反思的论文、笔记。
3.立足教研组,开展公开课、研讨课听课、评课及相互反思。
4.分年龄段分学科安排教师,以确立各自反思改进重点,以反思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5.尝试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要求每学期寒、暑假教师写学期教学反思论文随笔等。
6.与专家对话互动,重视专业引领作用。在课题研究的前期,开题报告的撰写、研究方案的制定以及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策略等方面,都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专家的关注和指导,这对我校初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来说,受益匪浅的。特别是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市总课题组:江教授、范处长、陈老师亲临我校,与我们面对面的交流,对我们的课题进行了会诊式的指导,我们根据专家的意见,对课题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和调整。
7.定期组织研讨交流活动,不断为研究工作开拓思路,增加动力。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08.12-09.3)召开课题组会议,汇总相关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一)常规性成果
1、有效反思的全员参与模式。每周一行政例会,校全体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从学校管理工作层面展开反思;每周一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从班级管理工作层面展开反思;每周三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或各教研组会议)对全体教育教学工作展开反思。
对通过全员参与的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有效反思的意识,改善了教师反思的方法和途径,促进教师有效反思行为的形成,培养了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
近两年来我校发表的有关论文、教育教学案例、获奖的老师有70多人次。其中,汤海菊老师的《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周丽丽老师《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探讨》等论文获省级二等奖、张志良、李荣山十多位老师的论文或教学案例分别获合肥市一、二等奖,郑晓蓉老师成为区教学能手,在课堂教学方面多次代表高新区参加市级比赛并获奖。近期有十多篇教师论文在《高新教研》杂志发表。
2、有效反思的全过程教学模式。通过反思时效性研究,把有效反思引入教师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形成制度。
对课前反思研究,要求教师学期开头制定教学计划,并进行分析。充分注意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法等因素。
对课中反思研究,要求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公开课、研讨课教学及互相反思。除了学校集中开展的公开课以外,还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规定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次,中层领导不少于20节次,新老师必须在一月内上一次汇报课,青年教师必须每学期在校内上一次公开研讨课,老教师每学年由学校安排上一次示范课,校领导推门听课等制度。通过一系列听评课活动,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不足,并就一些代表性的问题开展群体性反思。如:如何处理课堂上学生插嘴问题等。
对于课后反思研究,要求老师除了常规备课笔记,还要写教后反思,或教后记等。
3、有效反思的方法模式。通过反思方法研究,提倡老师撰写形式多样的教学反思笔记或教学心得等,并形成习惯。如:教育日志、案例分析、教学随笔、教育叙事、教后记等。
4、有效反思的教学效果分析模式。通过反思性教学在教学效果分析中的运用研究,制定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进行试卷和考试结果总结分析制度。对考试的试题情况及学生成绩指标进行分类总结,并分析得失原因,提出今后改进的举措,并书面填写统一的分析表格。
(二)特色性成果
1、网络教研。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利用我校的校园网站,设置“有效教学反思课题研究专题”,发表教师撰写的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章、案例、报道等50多篇。
开设“兴园学校QQ群”为教师提供了案例和交流、展示、互动的平台,实现教师群体性反思。教师在网上发布自己的教育教学反思文章后,自己反思的问题便成为大家共同讨论的话题,而每次回复又进一步促进了自身对问题更加深入的反思,如此循环往复,使问题不断深化。
2、“教师寒暑假作业”
每学年的寒暑假,学校都要以给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全体教师集中撰写教育教学反思论文,并择优在校园网及相关媒体发表。形成我校特色的教师“寒(暑)假作业”制度。
3、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教学反思模式研究》、《教学反思内容研究》、《教学反思方法研究》等论文集。
六、主要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措施
①本课题研究的初期能与我校的教学实际和教师校本研修相结合,但后期这种结合还不够理想。
②有效教学反思,变成每个教师的自觉的行为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我校已经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并研究出一些特色性的制度规定,但还需进一步完善。今后这方面的研究还要继续深入下去。
③网络教研还需进一步完善。校园网教研论坛需要进一步的网络技术支持。
④今后要吸引更多的老师来参与本课题的后续研究,逐渐形成有我校特色的研究成果,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真正能达到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结束语:
我们将继续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引导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参与教育科研,体验研究的过程,分享研究的成果,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研究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中学数学有效教学反思 篇7
要提高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要注意让学习气氛愉快和谐,师生的关系要平等友好,讲课要生动而有趣,在课堂上要自然大方,要让学生体会到你的真诚和友爱的态度,让学生感觉到你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师生间的互动,要提供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比如,在课堂的讨论上,老师提出其精心编排的题目,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环境中来讨论。既可以独立地思考,又要互相互启发。在这样的讨论中,加强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参与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重问题情境, 让学生亲近数学
要让教学具有有效性,就是让学生的学习有效,而学生要有效地进行学习的一个必然的条件就是要有一个学习的方向。人的思维过程开始于问题情境的创设。老师在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的时候要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这样做的目的一个是为学生明确一个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另一个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有效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就是,课还没开始,学生就已经对所要讲的内容产生了兴趣,然后,在课堂中让学生对所讲的知识越来越有兴趣,等课讲完了,学生仍然意犹未尽。要想达到这样的一个教学效果,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
三、重动手操作, 让学生体验数学
通过自己的动手来得出结论可以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的直接经验多加关注,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去发现新的知识,然后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比如在学习立体图形这节课时,我们可以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来让他们去总结和交流对自己所学的有关立体图形知识的感受,可以启发他们自己去动手制作一些立体图形,并且依据做好的图形,稍加想像去构造出生活中的景像来。
在讲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我们可以组织这样的小活动:一是比赛制作对称面具。要求学生用卡片或者纸板来制作对称的图案的面具,进行比赛。一定会让参加比赛的学生在笑声里感到学习的乐趣。二是收集一些有着对称花纹的昆虫或者动物的照片来进行展览。三是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比较滑稽的娃娃头像,让它的眼睛不对称,让学生想办法如何让它变成对称的,通过这样的一个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这样,把知识放在游戏中来让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对象更加形象,更加有趣味。
四、重生活应用, 让学生实践数学
所谓学以致用,数学是一门科学,老师在课堂上传授了学生知识以后就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也可以让学生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用处所在,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明白数学在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从而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对于生活中的困难也要学会用数学的方式去解决。
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和说明主要指的是要学会用数学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什么会是如此。比如:屋顶为什么是三角形?汽车的保护栏为什么是平等四边形?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等等,这中间自然有些原因是物理属性的原因,可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数学的原因。比如,用到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是不稳定的、圆形是具有旋转不变性的等等。用数学的方式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是运用了数学的思想解决了实际中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一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学好数学更加有把握。
五、结语
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篇8
一、教学反思的现象及分析
现象一:敷衍了事
由于广大教师工作繁忙或对撰写教学反思的意义认识不够明确,因此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还有少部分教师写教学反思是迫于学校的压力,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写,其内容要么与课堂教学风马牛不相及,要么辞不达意,东扯西拉,甚至实在没有东西好写,就到杂志上、报刊上东抄一段西摘一句,权当“反思”。这样,敷衍了事的反思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教师忙于应付,非但不能从反思行动中得到收获,获得成长。反而浪费了时间,成为教学反思这一任务的奴隶,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种悲哀。
现象二:蜻蜓点水
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反思如蜻蜓点水,常常是流于表面现象,满足于感性经验的总结,把教学反思当成了课堂教学的简单“回顾”,只是教学过程的再现,没有思想冲突,没有教学感悟,更不能从反思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知识储备、理论素养、反思方法的不足,才导致教师反思时不能深入探究教学现象,不能深度剖析教学问题。因此,教学反思的效益低下,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现象三:独思冥想
班主任教师不仅要忙于教学中的备、讲、批、辅、考、评等常规教学活动,还要进行班级管理,组织开展活动,处理学生矛盾。偶尔写写反思,但由于缺少交流、合作的习惯与氛围,或自己羞于与他人交流、沟通.或他人不愿参与交流、合作。因此,在反思过程中极少有人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有的教师有时为了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彻夜难眠,白发骚更短。这样靠个人苦思冥想来诠释与表达的教学反思,不仅认识肤浅狭隘,收效甚微,而且使教师陷入自我封闭的反思困境。
现象四:千篇一律
很多教师上完一堂课后,根本不去进行深入地反思与分析,只是经验性的总结与回顾,而且关注的视角比较单一。往往只用简单的几句话便总结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先写教学成功之处,再写教学中不足的地方,没有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没有改进教学的方案,并且同一问题在不同的反思中多次出现,空话、套话较多,形成的反思千篇一律。这样,教学中的闪光点得不到及时总结,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更不用提通过反思来创性教学,提高自身专业成长了,反而使很多教师陷入反思的“定势”中,只是机械地重复着枯燥无味的劳动。
现象五:误入歧途
有的教师在反思中一味追求主体的合理性,从客观方面寻找原因,把教学中的不足归咎于学生的家庭教育、基础、能力、态度等,一味地为自己辩护,得出有碍自身专业成长的不当反思。也有个别教师片面追求教学的完美,片面追求理想化的教学境界,越反思时思想压力越大,越反思越不知如何教学,反而陷入“无所适从”的困境中。这两种反思现象都偏离了主航道使反思误入歧途,其结果是消极的,甚至是负面的,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极为不利,甚至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二、提高有效教学反思的对策及措施
(一)要提高认识,树立反思意思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是很有道理的,任何一个成熟的教师都是在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反思之后成长起来的。教师通过反思能够不断发现个人或他人的优缺点,能够不断再学习,从而拓寬专业视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而且,课程改革也需要教师在反思中逐步积累经验,不断完善和创新,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当然,许多教师教学负担偏重, 但这并不能作为不进行教学反思的借口。只要大家有心教改、真心提高自己的能力,时间是能够挤出来的。教师要树立反思意识,认真总结经验,可以将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体会和感受采取教后记或问题单等形式及时记录下来,逐渐积累资料便于分析、思考、研究、交流。这样,教师才能不断在反思中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发挥管理作用,构建和谐反思氛围
学校要求教师写反思是从管理方面入手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性,因此,教学反思的管理应具有人性化。只有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反思氛围,搭建积极的教学反思平台,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反思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所以,学校布置教学反思要留有弹性空间,要保证教师有反思的时间,以便静心思考。特别是学校对反思的评价不能用形式、数量、篇幅来判断教师反思的优劣,应注重反思的质量,追求反思的实效,应该以 “精、深、实”为评价标准,看反思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哪些困惑,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无帮助,对提高教学效益有无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教师参与反思的积极性。
(三)加强学习和方法指导,提高反思实效
【有效教学方法反思】推荐阅读:
有效教学反思06-02
教学反思与有效教学10-26
有效教学的一些反思05-17
教学反思与有效课堂09-16
思想品德有效教学反思08-17
教学反思--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06-18
《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的学习心得及教学反思09-01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09-21
以教学反思促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刍议09-26
篮球队训练有效教学反思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