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忠诚与背叛》心得

2024-05-31

观看《忠诚与背叛》心得(通用12篇)

观看《忠诚与背叛》心得 篇1

观看《忠诚与背叛》的心得体会

6月28日下午,在县纪委的统一安排下,我局组织部分党员干部到县文化艺术中心认真观看了电影《忠诚与背叛》。

故事的背景是在一九二七年四月,中华大地腥风血雨,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由于在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下,党组织比较重视党员发展工作,对党员的质量问题有所忽略,面对困境,登报脱党者有之,投敌叛变者有之,腐化堕落者有之,已经发展到五万九千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考验,从而建立中共中央纪律检查机构,加强监督、纯洁组织,成为当务之急,就这样以王荷波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诞生了。它的目的是为了纯洁党的队伍,严格党的纪律,加强党的团结,增强党的战斗力。

纵观历史,许多共产党员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他们用鲜血和忠诚推动着中国共产党一步步的发展壮大,但是在历史的河流中不免有些因信仰不坚定而最终背叛了共产党的叛徒。对于忠诚,我们应该表示由衷的敬佩,对于叛变,我们应该引以为戒。现今社会中,对于腐败现象、对于做有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的党员同志,我们是不能原谅的,因为他 1 们背叛了当初的誓言,背叛党和人民。我个人认为之所以会存在腐败等背叛事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党性修养不够,理想信念不坚定

坚定理想信念,历来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力量源泉,理想信念是统帅共产党人灵魂的精神支柱,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对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同志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少数同志党性修养不强,理想信念不坚定,出现宗旨意识不强、理论和实际脱节、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政绩观不正确、个人主义严重、纪律观念淡薄、腐败现象严重等问题,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丢掉了共产主义理想,平时放松了党性修养,处处迁就自己,结果既害了自己,也损害了党的事业。

二、监管不严,纪律不严明

《忠诚与背叛》告诉我们,一个政党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失去了纯洁性,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不仅同拿枪的敌人进行严酷的革命斗争,同时,还同党内意志薄弱者、党性不坚定者以及腐败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终才取得了政权。但是,在执政多年后的今天,少数党员干部却淡忘了这段历史,对保持党性纯洁、政治纯 洁、思想纯洁、组织纯洁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清。保持党的纯洁性,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要求。目前虽然有很多法律法规来约束党员的腐败,但是监管体制还不够完善,很多党员钻空子,无视党的纪律,最终走向了与党员身份不相符合的道路。

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党员从严教育,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加强思想教育,严格组织生活,强化纪律约束,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始终保持纯洁,认真落实廉政规定,切实防止党员干部政治变节、思想变质、生活变奢、斗志变衰。

作为领导干部的我们,更应该加强思想教育,扎实学习理论知识,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提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员,我们应该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做一个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我们的誓言忠诚的党员!

忠诚与背叛 篇2

菲律宾下层军人发起的“7.27兵变事件”真是应了“冰山一角”的说法。从规模上看,区区近300多名下层军官和军人的确不太起眼,阿罗约政府在一天之内就地化解。从程度上看,兵变的目的并非以往的“推翻现政权”,而是要求政府“改善下层军人待遇”和“惩治军队腐败”等。从历史上看,它是近13年来第一次兵变,比起近20年来菲律宾军人政变的惊涛骇浪,只是浪花一朵。信守忠诚信条的菲律宾军人缘何屡屡借助手中枪背叛政府?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特殊的菲律宾军人非法干政的文化?难道冰山之后真有一些我们想不到的原因吗?

背叛的轨迹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马科斯独裁统治瓦解到现在的将近20年时间里,菲律宾军人政变和政变谣言大概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6~1993年的阿基诺夫人执政期间,这位家庭妇女出身的总统饱受军人政变之苦,前后经历了7次大规模真刀真枪的平叛行动,却始终屹立风雨而不倒。我国资深记者朱幸福在其《风云诡异的菲岛政坛》一书中有翔实而生动的记载。1986年7月6日,大约380名佩带颠倒国旗标志的军人和1500名前总统马科斯的支持者拥立反对党领导人阿托洛·托伦蒂诺为“代总统”,但这第一次政变像一场闹剧一样终场。1986年11月22日,国防部长恩里莱和马科斯势力图谋政变的谣言甚嚣尘上,事先得到消息的政府军即时将其制服。1987年1月27日,前菲律宾军事学院院长苏梅尔准将等几位高级军官打着“反阿复马”的旗号占领了电视台和空军司令部的一个基地,政府军第一次以武力方式平定了第三次军人政变。1987年4月18日,少校卡巴瓦坦发动了称为“黑色星期六事件”的第四次政变,由于规模小而迅速化解。1987年8月28日,恩里莱的卫队长、“军队改革运动”领导人霍纳桑上校率1350名军人发动第五次流血政变,以失败告终。1989年12月1日,马尼拉发生有史以来最大最惨烈的第六次军事政变,如果不是美国的干预,2000名叛军在“青年军官联盟”领导人丹尼尔·林上校的指挥下,差点推翻阿基诺政府。1990年10月4日,诺布尔营长在南部棉兰老地区发生第七次军事政变,妄图成立“棉兰老国”,失败。

第二阶段是2001年初到现在,有关推翻阿罗约总统的军人政变谣言不绝于耳。前总统埃斯特拉达势力和一些政客策动政变的消息造成五、六次“狼来了”的效果。虽然坏事终究躲不过,但阿罗约还是轻松化解了不成气候的“7.27兵变”。那一天,善于形象公关的阿罗约总统身着铁红色外套,给公众以坚毅、果敢的印象。

从这两个阶段来看,阿基诺夫人任内多政变,而阿罗约任内多政变谣言。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两个阶段之间有近13年的间歇期。即在阿基诺总统后期和拉莫斯总统执政期间,以及埃斯特拉达执政的两年多时间里,政变基本销声匿迹。这首先得感谢“平叛高手”拉莫斯。阿基诺夫人全靠时任总参谋长的拉莫斯化解了历次政变危机。1993年,拉莫斯凭胆识当选总统后,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通过谈判特赦了一些参与政变的首领,让他们走出地下,光明正大地公开进行竞选,从而基本上消除了政变阴谋和谣传。霍纳桑分别于1995、2001年两次当选参议员就得益于该政策。埃斯特拉达也极力笼络高级将领,还通过提高军人福利待遇和兴建廉价住房等措施尽量满足军方要求。

阴谋的根源

通过历史回顾,我们对菲律宾军人政变的发展轨迹有了基本认识。现在,让我们探寻一下政变和政变谣言频发的根源。

前独裁者马科斯从1972年开始实施军事管制,政府对军队依赖性的增强致使军队干政、贪污腐败、见风使舵和朋党之风潜滋暗长,并成为传统。受此影响,军队高级领导人往往在关键时刻放弃支持总统,比如在“第一次人民力量革命”中抛弃马科斯的国防部长恩里莱和副总参谋长拉莫斯,在“第二次人民力量革命”中抛弃埃斯特拉达的总参谋长雷耶斯、国防部长梅卡尔多等。马科斯和埃斯特拉达虽被赶下台,但军队中仍有一批誓死效忠的死党旧部,甘愿冒险一搏,寻回失去的荣誉。此外,一些有改革思想的军官不满派系倾轧和种种弊端,但他们发现在体制内无法实施改革理想,因此逐渐走向极端的政变形式。他们认为,只有政变才能宣泄对政府的不满,才能刺激军队改革,才能提高军队待遇。多次导演政变的军之骄子霍纳桑早在1982年就与菲律宾军事学院1971届的同年军官发起“军队改革运动”。到1985年,该运动已壮大到1.5万人。他们在马科斯后期就与恩里莱合谋政变,后来在推翻马科斯的第一次“人民力量革命”中顺势倒戈。

一些反动政客也借军人行谋反之事。阿基诺夫人和阿罗约两位女总统分别是借助“人民力量革命”,推翻前总统马克思和埃斯特拉达上台的。这两位非军人出身的女总统要想掌控派系林立的军队系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仍忠诚于马科斯和埃斯特拉达的政客就打起两位女总统不具备合法性的大旗,利用军人的不满,加以笼络收买,策动兵变。阿基诺夫人时期的第一次政变就很能说明问题。据称,2001年4月,埃斯特拉达因贪污等罪行被捕后,霍纳桑和前国家警察总监拉克森等人曾试图借助支持埃斯特拉达的游行示威的乱势,制造兵变夺权。

此外,政客和军人敢大逆不道也与菲律宾宽容的政治文化有关。政府对政变军人和政客的惩罚相当宽松。政府最通常的解决方式就是让这些人立即辞职,并宣示效忠宪法和政府。阿基诺夫人在处理第一次军事政变时为此开了先例。在经过心平气和的谈判之后,托伦蒂诺等人在和政府谈判代表共享丰盛晚餐后直接回家。参与的政变军人直接被送往陆军总部的体育场接受连续做40个俯卧撑的惩罚,然后得到宽恕。后来,阿基诺总统要求参与政变的军人集体宣誓效忠宪法,并将叛乱罪一笔勾销。

知法犯法的精英

“7.27兵变事件”在13年后再次延续了菲律宾军人政变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一些有趣的细节中发掘出一些令人深思的新东西。

发动兵变的年轻军人们宣布投降后,主动拆除了埋在商业中心马卡蒂的炸弹,他们还微笑着高举V字手势坐在押送他们受审的军车里。给人的感觉绝对不是叛兵,而是一群完成任务后得到礼遇的精兵。对照菲律宾副总统金戈纳的原话,我们似乎能明白“笑”中之意,他说,“这些兵变军人的要求是正当的”。老成持重的金戈纳何出此言?如果不谈兵变这种方式的非法性,谁都会同情一批血气方刚、待遇低下军人的要求。他们的政治要求何错之有。他们的笑好像更带有“兵谏”的意味。

兵变的主要首领,海军上尉安东尼奥·特里兰尼斯是菲律宾军事学院1995届毕业生的第一名,“是一个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优秀学员”。几个月前,他在菲律宾大学所做的硕士论文题目就是《菲律宾海军征召(制度)的贪污现象》,并通过互联网在军校学生中广为传播。5名主要发起者中还包括一个著名的上尉炸弹专家,据说他在反恐前线也是屡建奇功。政变多数骨干来自菲律宾第一大军区南部军区野战部队,是军中佼佼者,还在9.11后接受过美军反恐专家的训练。

这让我们联想到一批政变人士的精英背景。当年托伦蒂诺发动政变时已是76岁高龄,他是菲律宾首屈一指的宪政专家。恩里莱是菲律宾总统的摇篮——菲律宾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后又在哈佛拿了硕士学位,并做过法律教授、法律部长和国防部长,被赦免之后成为菲律宾历史上最有名的参议员之一。“政变专家”霍纳桑也是菲律宾历史上最出色的军人之一、在职参议员,是此次兵变军人的偶像。但奇怪的是,菲律宾的政治文化居然造就出这么一群知法、执法和犯法的精英分子,菲律宾人居然还能选他们作为行使立法职权的参议员。

观看《忠诚与背叛》心得 篇3

——银座家居东营店 谢海涛

看完《忠诚与背叛》,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那个随时具有生命危险的白色恐怖下,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共产主义信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我为那个时代共产党人对党的忠诚所感动。

影片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许许多多的优秀共产党员因为叛徒的告密,死在了敌人残酷无情的屠刀之下,在严峻的形势下,登报脱党者有之,投敌叛变者有之,腐化堕落者也存在。为了维护党的纪律,纯洁党员队伍,加强党内监督,成为当务之急。时任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的王荷波、中共广东区监察委员会的杨匏安等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议案,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捍卫了党的纯洁性。在战争时期党的纯洁性如此重要,在和平年代,党内的不纯洁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虽然党性不纯的现象只是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党的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的执政根基,如果不加注意,发展下去会亡党。习近平近期也在《求实》发文说党的纯洁性对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有着根本性影响。什么时候党的纯洁性保持得好,党就更加坚强有力,党的事业就能健康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纯洁性受到影响和削弱,党的战斗力就会下降,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

要保持党的纯洁性,就要从培养吸收新党员入手,让每个想 入党的同志明确为什么要入党,因为,共产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从思想上入党。正确的入党动机是思想上入党的根本问题,是激励人们入党的主观原因,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每一个党员的素质和行为,是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因此,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对于个人来说,如果入党的目标不正确、意志不坚定,即使入了党,也难免会在严峻的考验面前迷失方向,甚至走上错误的道路,不仅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而且毁了自己。正是因为正确的入党动机对于个人成长、对于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端正入党动机便成为个人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而党也把端正入党动机、从思想上入党作为对每一名党员的要求。

保持党的纯洁性,就要有自己的自洁系统,那就是纪律委员会。如果把党比作我们的人体,我们党员就是细胞,纪委就是免疫系统,只有纪委充分发挥作用时,才能保护好好党员不被腐化,出现问题的党员被及时清理出组织,时刻保持党的健康。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是中国共产党要实现的理想也是我们的愿望。在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将要面对种种困难,腐败、邪恶、贪婪是一块块阻碍我们实现理想的绊脚石,为了扫除障碍,就是要有铁一样的纪律,用以防止贪污、腐化的恶习滋生。无论是谁,只要是触犯了党的纪律,都要受到纪律监查委员会的严惩,这样才能纯净党的队伍,使我们的党得到健康发展。对刘青山、张子善的处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江泽民专门指出:“当年,我们党果断处理了刘青山、张子善案件,对党 员、干部进城后注意反腐倡廉、拒腐防变起了很大的警戒作用。”

当前,由于党长期执政,危机感下降,手里有人民赋予的权力,有些人逐渐脱离群众,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肌体受到社会上腐朽思想和消极因素的侵蚀。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而是用来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这些与党的性质和宗旨根本对立的行为,必然为人民群众所不认可,被人民群众所唾弃。

鉴往思今,我们的革命先烈不惜用鲜血与生命来捍卫党,冒着生命危险努力为党工作,如今我们的条件如此优越,没有任何理由不发奋进取,干好工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和信念,不断砥砺自己,拒腐防变,自觉抵抗社会中各种糖衣炮弹的袭击,不做党和人民的背叛者。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节操,奋发的工作,将先烈们播下的精神火种接过来,让它发出耀眼的光芒。

《忠诚与背叛》观影心得 篇4

影片《忠诚与背叛》取材于1927年发生的“4 12反革命政变”的历史事实,再现了中共在武汉召开五大并首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的历史事件,讲述了当时共产党人面对白色恐怖时对组织和人民做出的或忠诚或背叛的人生抉择,并从这些艰难抉择中反映出党发展的艰辛历程以及党建工作的经验教训,从而借此教育国人,奠定党基,重塑党性,保证党能够更科学地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胜利。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九二七年四月,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国内局势一时纷乱紧促。面对压力,已发展到五万九千多名党员的共产党面临严峻考验,很多党员背信逃脱,甚至反戈背叛。基于这种形势,建立中共中央纪律检查机构,加强监督、纯洁组织、肃清反叛,成为中国共产党所有工作的当务之急。时势造英雄,危难见忠贞,时任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的王荷波,中共广东区监察委员会委员的杨匏安等,向中共五大提出议案,排除各种阻力,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前身)的诞生。

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诞生,是中国共产党面对危机的紧迫需要,是扭转严峻局势的救命良药。当时,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因

为叛徒告密,死在了敌人残酷的屠刀下,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用鲜血和残躯努力支撑着飘摇局势的屹立不倒,损失可谓巨大。只有加强组织保障和制度建设,借强大的组织力量和严格的政策来肃清混乱局势,才能够真正从根本上增加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帮助中国革命度过危难期。

《忠诚与背叛》既有政治片的严肃和沉稳,又有文艺片的深情和温馨,这也是最近几年中国献礼片越拍越好的鲜活证据。在影片中,作者通过真实可感的故事、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谱写了一曲赞颂监察委员崇高使命的光辉乐章。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时的艰难和成立后的显著成绩,十数名监察委员忠于职守、为党履职的尽责尽忠,都通过一幕幕镜头生动地传达到观众的心坎里。影片热情讴歌了纪检战线上的无数革命先驱的伟大人格,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严峻形势下,他们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用忠诚和生命捍卫着党的纯洁性,真正表现出了威武不屈、刚正不阿、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影片将无数杰出的共产党先辈们浴血奋斗的斗争场面展现在我们面前,用他们的牺牲和付出,告诉我们: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它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导演用血的暗红和铁的事实,将感动慢慢渗进我们心底,让我们能够从那段暗红色的岁月中收获真实和良知:我们应该永远怀念这些革命先

烈,学习他们对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铭记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而作出的伟大牺牲。我们应该以接过他们的旗帜为荣,应该更加全心全力地尽忠于社会主义事业,将这份伟岸和担当传承下去!

《忠诚与背叛》告诉我们:没有纪律,不成方圆,没有纪律,不能成功!一个政党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就会在无数的诱惑和压力面前失去纯洁性,就不可能完成人民交予的艰巨任务,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影片通过高洁者和卑微者面对压力时选择的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阐释了树立党的纪律、保持和维护党的纯洁性的艰难和必要。只有始终强调和遵守党的纪律、努力保持和维护党的纯洁性,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最坚实的群众基础、组织保障,才能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不竭的强大动力。影片中,作者高度颂扬了党的纪律和纯洁性的维护者,热情讴歌了王荷波、杨匏安等第一批纪检干部不畏艰险、忠实履职的光辉事迹和忠诚品格,让观众产生了无尽的共鸣和动容。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同拿枪的敌人进行严酷的对抗,还要同党内意志薄弱者、党性不坚定者以及腐败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不仅要战胜外界的干扰和阻挠,还要对自身所滋生的畏惧、安逸、腐化、软弱等等一切不利因素说“不”,成长的道路可谓艰难曲折。在取得了政权,执政六十

多年后的今天,武装斗争也许暂时远离了我们,但是面对的诱惑确实在成千上百倍地增加,执政形势也较从前变得更加复杂多样,无数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严峻地考验着共产党人自身的进步速度、制度创新的完善程度、民主监督的实现力度。只有能够居安思危,认真地细化制度构成,努力地探索组织创新,严格地要求自我进步,才能真正地应对各种新情况、新诱惑,才能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初衷。

党内腐败问题,是一颗定时炸弹,是一柄悬空利剑,其危害时刻影响着党和人民的未来,时刻侵蚀着党的执政根基。“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机体内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在建国六十余年后的今天,腐败问题,成为了一些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不忠诚的最集中表现,这一现象非常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必须得到执政者的高度重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每一位公务员的廉洁奉公、尽忠职守,需要建立和完善起强大的监督机制和制度保障,也需要我们时刻不忘中国共产党从血雨腥风中一路走来的艰辛及无数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和伟大精神。只有从整体、个人、制度、精神等各方面建立起全面的防控体系,才能够支撑起一些共产党人逐渐缺钙的脊梁,让他们有底气和勇气对无限涌动的诱惑说“不”。我相信,看完《忠诚与背叛》,关于“忠诚”的命题及定义会在每一位观众的脑海中回旋,每一位观众都会被那

个火热的时代所震撼,被那些忠诚的共产党人为了实现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所感动,从而思及自身,让自己的选择更加无愧于党和人民以及那些可爱、可敬的革命先烈们。

观看《忠诚与背叛》心得 篇5

影片讲述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以及一些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王荷波、杨匏安等),在极其危险和艰难的环境下,冒着生命危险,排除各种困难,和蒋介石及帝国主义势力作斗争,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产生的,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经典台词是“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正因为有了这种信仰,我们的前辈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人数由当年5万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8000多万党员,有的共产党员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之下,背叛党,背叛人民,背叛祖国,作了人民的叛徒,但仍然有像王荷波、杨匏安等一大批共产党员,为了我们的党和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才换来我们今天安定和平的幸福生活。

该片以1927年“4•12xx政变”后,中共在武汉召开五大并首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为历史背景,通过真实可感的故事、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谱写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十名监察委员忠于职守、为党履职的光辉篇章,热情讴歌了王荷波等纪检战线革命先驱,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严峻形式下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党的纯洁性的崇高气节和光辉形象,表现了纪检先辈威武不屈、刚正不阿、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时至今天,我们的事业还在继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作为排水事业工作者,我应当以影片勉励自己,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深刻认识我们的防汛排水工作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提高服务质量和创新服务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用一流的服务树立良好的排水形象。今后,我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忠于党的伟大事业,自觉把自己的行动统一到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中去。让领导放心。唯有此,才是看这部影片的最大意义。

观看《忠诚与背叛》心得 篇6

在学校,《忠诚与背叛》被师生称为是“一部走进年轻人心灵的力作”;在部队、机关、企业,该书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读物广为推荐传诵……强劲的“红色阅读热潮”不断掀起。有关专家认为,《忠诚与背叛》昭示信仰的力量,它注定不是一本“供有闲阶级吃饱饭后在壁炉前打发时间”的书,它是一本主义之书、信仰之书。《忠诚与背叛》唱响时代主旋律,迸发文化凝聚力,其独树一帜之处在哪里?

凝聚信仰的力量。在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随着物质的高度丰富和生活的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进入了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时期,一些人迷失信仰产生焦虑,面对崇高敬而远之,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主流意识和社会认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忠诚与背叛》深入探讨信念理想坚守。在书中讲述真实的红岩故事里,共产党人面对生死考验,为革命献身之悲壮,催人泪下;当个体的追寻汇聚成共同的坚守,信仰的力量是如此撼人心弦;凝聚当年红岩革命志士血泪嘱托的“狱中八条”昭示着历史,揭露了背叛革命者卑鄙的灵魂;警示着今天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鞭挞着党内腐化堕落分子。读者从字里行间真切感受到信仰焕发出的巨大力量,深刻领悟到忠诚与背叛的正确抉择是何等重要!《忠诚与背叛》奏响了信仰之歌,启迪人们懂得如何坚定理想信念,指导人们悟出应该怎样去追求、生活、奋斗,以及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应该怎样结合,从而汇聚理想信仰精神气质回归大众的时代潮流。

真诚创作的感染力。真诚,是艺术的真谛。何建明是当前中国文坛中最有影响力的报告文学作家之一。在创作中,何建明高扬时代主旋律,将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从而赋予作品强大的生命力。他通过查阅大量第一手资料和采访相关人士,与红岩文化研究专家厉华联手合作,精心打捞红岩历史上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在创作构思中,作者与300 多位先烈的灵魂展开对话,走进人物的精神内核、精神世界,赋予作品丰满的血肉。作者以心执笔,倾注大量笔力真实立体表现人物,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江姐、“双枪老太婆”、华子良等为人们所熟知的人物原型还原后令人耳目一新;“红色电台案”等惊心动魄真实故事悬念迭出……在为个体生命的“小历史”还原真貌的同时,也唤起读者对大历史的命运深沉思考和深入理解,使作品走进读者的心灵。

内容形式富有亲和力。在今天,“高大全式”的表现手法以及居高临下的说服灌输教育,已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寓教于乐,使作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满足群众阅读需要,是改变一些作品“叫好不叫座”尴尬局面的重要途径。在内容形式上,《忠诚与背叛》突破了《红岩》的时代和小说艺术局限,运用纪实文学体裁还原真实红岩历史,诠释“忠诚与背叛”这一宏大主题,历史思辨和现实思考贯穿全书,使作品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女人无叛徒”等章节精彩而又有扎实的史实基础,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使人物形象实现党性、人性、艺术性相统一,令读者感到可信可亲可敬。

传播产生影响力。《忠诚与背叛》被列为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出版物,受到媒体和读者的期待,图书尚在印制阶段,媒体即给予极大的关注。图书出版后,迅速畅销全国。何建明应邀到多所高校举办“忠诚与背叛”主题讲座,场场爆满;被誉为“中国红色旅游第一人”的红岩文化研究专家厉华,携带此书奔波于全国各大城市开展宣讲活动。富有声势和规模的宣传活动,在图书市场上掀起了强劲的“红色旋风”。《忠诚与背叛》通过广泛宣传推介,让读者知道、了解图书,激发起对这本红色读物的阅读兴趣,引领着当前阅读新趋势,真正实现了双效。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先进文化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是每个文化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深厚的红岩精神文化底蕴,时代创作的灵感和强烈的出版使命感,造就红色力作《忠诚与背叛》。在新时代背景下,《忠诚与背叛》正迸发出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信仰的力量,在历史还原中传递;选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旗帜下凝聚。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深入挖掘历史和现实素材,从中汲取营养,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创作,精心打磨,将涌现更多像《忠诚与背叛》这样的优秀作品!

忠诚与背叛读书心得600字阅读 篇7

1927年4月,中华大地腥风血雨,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面对困境,登报脱党者有之,投敌叛变者有之,腐化堕落者也存在,已经发展到五万九千多名党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建立中共中央纪律检查机构,加强监督、纯洁组织,成为当务之急。时任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的王荷波,中共广东区监察委员会的杨鲍安等,以中共五大代表的名义向大会提出议案,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诞生。

看完《忠诚与背叛》我的内心异常澎湃,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那个时代的青年的激情和热血所动容,被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不牺牲一切的精神所感动。我脑海里始终出现一个词——“忠诚”。他们在对党的绝对忠诚给予一种信念和力量,使他们在黑暗的环境下同凶残的敌人做斗争的时候没有屈服,没有妥协,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终相信胜利的曙光终将到来。

感谢《忠诚与背叛》,让我们在和平年代也可以如亲历般感受到党在大革命时期的险恶环境与必然因素;感谢戎马倥偬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为我们带来了今天和平与安定的幸福生活;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挽救中国人民于水火。告诉我们当代每一位党员干部,只有铁的纪律才能保证一个政党的成功,只要我们保持发挥监察监督作用,党就会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忠诚与背叛 篇8

《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正阳小学 卢珊

日前,全省正掀起一股观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忠诚与背叛》的热潮,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前几天也观看了这部影片。这是一部再现中纪委前身—中央监察委员会诞生历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内容反映了一九二七年的四月——中华大地腥风血雨,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的这段历史。面对困境,党员中有的登报脱党,有的投敌变节,有的腐化堕落,已发展到五万九千多人的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考验。建立一个中央一级的监察机构监督党员、纯洁组织已成当务之急。时任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的王荷波和中共广东区监察委员会委员的杨匏安以五大代表的名义向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议案,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终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忠诚与背叛》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谱写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十名监察委员忠于职守、为党履职的光辉篇章,着力塑造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一任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的英雄形象,热情讴歌了老一辈党的纪监干部威武不屈、刚正不阿、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如今,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忠诚与背叛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经济和权色诱惑面前,我们党员要拒绝背叛。在建国九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到“四种危险”,给八千多万党员敲响了警钟。在国际风云变幻,经济快速发展,各种思潮涌入的今天,我们党的的确确面临严峻考验,不少党的高级干部背叛了自己入党的誓言,背离了人民群众,背弃了共产主义信仰,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重新解读“忠诚”,再一次地缅怀先烈遗志,在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忠诚与背叛面前,来考问和检查自己的灵魂,规正和警示我们的行为。在金钱至上和自由思潮面前,我们党员要永葆忠诚,拒绝背叛。与战争年代革命者要面临枪林弹雨和血与火的考验不同,在和平时期,我们要甘于清贫,忠于职守,牢记使命,坚定信仰,把对党的无限忠诚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中去。在平凡的审计岗位上,审计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管住自己的手、嘴、腿,不该要的坚决不拿,不该吃的坚决不尝,不该去的坚决不入,不该碰的坚决不摸,不该有的坚决不占,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八不准”规定,时刻牢记廉政生命线,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忠诚与背叛》是一部鲜活生动的教材,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将“忠诚”镌刻在每个后人心中。为了信仰,他们笑对生死。为了解放,他们甘洒热血。为了同志,他们铁骨铮铮。“忠诚”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也是最好的鞭策。忠诚不在于高低贵贱,越是在平凡的工作中,越是在艰苦的环境下,越是在默默无闻中,更能培养和锻炼个人对责任、对事业、对党的无限忠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忠诚体现在工作方法上,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加强自身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倾心尽力,精益求精。一次疏忽大意的过失,一个得过且过的念头,一丝推诿懈怠的火花,都意味着背叛。“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影片中这句经典而朴实的台词,让我想起了入党时的誓言。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我们党员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那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忠诚,永不背叛!

忠诚与背叛 篇9

在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时,学校组织我们看《忠诚与背叛》,看完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自己即将成为党员儿自豪,中国共产党员是多么的了不起。老一辈纪监干部忠于革命、威武不屈的大无畏精神让我很受感动,也引发我深思。

影片再现的是一九二七年四月,中华大地腥风血雨,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面对困境,登报脱党者有之,投敌变节者有之,腐化堕落者有之,已经发展到五万九千多人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面临严峻考验,建立一个中央一级的监察机构监督党员、纯洁组织已成当务之急。其中塑造了许多让我钦佩的英雄人物: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十名监察委员忠于职守、为党履职,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一任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忠于革命、视死如归。

观看了这部影片,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面对一些投敌叛变者,这个时期共产党没有铁的纪律是不能够取得革命胜利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在老百姓中流传多年的哲语;“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是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名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影响深远的优秀革命歌曲。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除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外,靠的就是铁的纪律。党的纪律是我们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遵守的党内行为规范。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根据党的性质、纲领和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而制定的。它涉及党内生活的各个方面,党的纪律一经制定,必须遵守,铁的纪律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2.时刻谨记要对党的忠诚。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影片中这句经典而朴实的台词,让我想起了入党时的誓言。我们党员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那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忠诚,永不背叛!在和平时期,我们要甘于清贫,忠于职守,牢记使命,坚定信仰,把对党的无限忠诚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中去。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无论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还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同样都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节操,时刻保持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不断砥砺自己,拒腐防变,自觉抵抗社会中各种糖衣炮弹的袭击,不做党和人民的背叛者。

3.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对党的忠诚表现在许多方面: 1)坚持党的纪律性和先进性

纪律保证我们和党的目标一致,确保党的纯洁性,有了纪律就有了力量;要将纪律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而不是约束。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最根本的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从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能力水平、行为方式和作风形象等方面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保持并发展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我们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奠定坚实的基础。

2)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学生是我国社会文化阶层中的较高层次,大学生党员更要能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因此大学生党员的专业知识一定要过硬,这就要求大学生党员勤奋刻苦,善于合理利用学习时间,认真对待大学四年生活,在学习中起表率作用,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还要注意个人文化修养的培养,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3)要加强党性修养,要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问题。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变化的社会,我们身边的人、事、物都会不时地发生变化,大学生党员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平时注意党性修养的培养,才能抵挡住不良诱惑的影响,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适应复杂的社会。作为大学生,最基本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党员,最基本的是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大学生党员应该为人正直,且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4)树立良好的作风,给他人一个好的预备党员形象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诚实守信,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严格要求自己,敢于同违法违纪行为和不正之风作斗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注重调查研究,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实事求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听取同学的意见,做同学的知心朋友,努力帮助同学解决困难,维护同学正当权益。诚实守信,以身示范,坚决反对在学业考试、科学研究等方面弄虚作假行为,大力弘扬诚信之风。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确对待组织和群众的批评,勇于纠正缺点和错误,不断发展进步。模范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谦虚谨慎,勤俭节约,不断进取。

观《背叛与忠诚》有感 篇10

11月28日下午4点15分,桂林市国资委组织各国有企业观看了《忠诚与背叛》。

电影《忠诚与背叛》是一部真实再现中央纪委前身——中央监察委员会诞生历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以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的第五次代表大会,第一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真实可信的历史故事、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了由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等10人组成的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不畏艰险、忠实履职,以生命和热血维护党的纯洁性的崇高精神和光辉品格。该影片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为建党91周年和党的十八大的献礼影片,艺术地再现了在党内建立纪律检查机构和工作制度的极端重要性。

电影的主要内容是:在1927年4月,中华大地腥风血雨,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面对困境,登报脱党者有之,投敌叛变者有之,腐化堕落者有之,已经发展到五万九千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考验。建立中共中央纪律检查机构,加强监督、纯洁组织,成为当务之急。时任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的王荷波,中共广东区监察委员会委员的杨匏安等,以中共五大代表的名义向大会提出议案,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前身)的诞生。

当电影的片头,国民党无情屠杀游行的工人时,那种悲壮与惨烈便揪住了我的心。通过影片,我亦对我党内部的某些不坚定份子的背叛行为,深感痛心疾首,如范阿根、林广顺等一批人,经受不住敌人的摧残折磨,最终屈服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之下,背叛了人民,背叛了党,给组织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正值中共马上要在武汉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党内建立监察组织,以便对全体党员进行监督考察,即使防范那些投机分子和意志不坚定的人对革命的危害,就显得越加紧迫和必要了。在电影中,引用王荷波同志的发言阐述了当时的革命环境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建立监察委员会的必要性。

剧中的一句台词“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更是发人深思。有些人,死去了但却永远活着。有些人,活着但却是死的。那些为了革命英勇牺牲的人永远的活在我们的心中。那些为了一己苟且生存的人,虽然一时活着,但在人们心中他是死的。因为他们出卖了自己的信仰,出卖了自己的灵魂。正是有这样的一些老一辈的革命先驱者的不懈努力,才能造就我党现在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党员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的是带头作用,是群众的榜样,党存在的基础。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是在这个新时代,为了不让血的历史重演,我们广大的共产党员还是应该牢记这一段历史,时刻警醒自己,向那些革命先烈学习,心中始终保持者对党的忠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以一个中国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忠于党,忠于国家。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观《忠诚与背叛》有感 篇11

文/青山站 王军

2012.6.18

6月14日下行3点,站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认真观看了电影《忠诚与背叛》。虽说这是部十八大的献礼影片,但它并不像《建国大业》、《建党伟业》那样的明星群集,场面气势宏伟,相比之下,该影片短暂而又不失震撼,令人心潮澎湃。它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艰难性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与崇高性显现得淋漓尽致,与观众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和心灵上的共鸣。让我感触至深的是革命先驱们为了共同的理想与信仰和那份为人民谋福利的责任感而走到走一起,还有用生命去诠释对党的那份忠诚,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和积极分子认真去学习和领悟忠诚的涵义。

影片当中反复强调与特写的一句话是是“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这句话是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一篇作文中的话。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一个伟大事业的建立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相反,往往是万分艰辛的。但是它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持久的,一代一代地向下延续,也即永远存在。王荷波、杨匏安等烈士将革命作为自己的事业,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甚至甘愿放弃个人利益和家庭幸福去抛头颅洒热血,为党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他们最大的贡献。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股无穷大的精神力量,他们对自己的事业永远充满激情,甚至生命的最后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还记得当年我们都曾高昂的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誓词的内容在影片中那些革命烈士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试想,当年这些中国共产党人个个都是才学俱佳,文武双全的社会精英,想要一份体面的职业和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环境,我相信不是很难的事情。可为何面对种种残酷暴行铤而走险,永往直前,这就是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

影片中还可以看到纪律对于一个政党和机构所起的作用,由于没有纪律的约束,一些思想与信仰不坚定的革命党人在金钱的诱惑下,选择了背叛党组织,成为了党的发展过程当中的阻力。但是绝大多数的革命党人选择了坚守自己的革命信仰,甘心为一个不显赫一时的事业奋斗终身,因为他们坚信这种事业将会是永远存在的。纪律就是铁的行动准绳,任何人触犯,都要严惩,就如片子中所说“要有铁一样的纪律,不然我们的队伍会成为一盘散沙”。

马克思在中学生时期都能够有如此高尚的思想和觉悟,我们对待自己的工作也应如此。把自己的工作当作自己喜欢的事业来经营,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应该尽全国去完成,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挫折,都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力克服解决;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而不仅仅是享受它给你带来的益处和快乐,更不能忘记工作所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忠诚于自己的工作,还应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对待。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工作方法,不同的工作方法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我们的前进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当出现不好的结果时,如果没有好的心态,工作便会消极;我们的前进路上必须会受到各种思想的蛊惑,如果一味放纵自己的欲望和不满,终将一蹶不振,应深知吃亏在前、享受在后,任何成功都必须有艰辛的付出作为代价。

《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篇12

大姚县人民医院内二科 李莎

2012年12月1日

观赏完影片《忠诚与背叛》,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就是“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古往今来,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信仰,才有无数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为之前赴后继。

《忠诚与背叛》影片中那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们回望历史,让革命志士为信仰而战的真实场景历历在目,让我们去思考是什么让人为之奋斗一生,是什么让人勇于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担,是什么让人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是信仰。信仰让先烈放弃安逸投身革命,在死亡面前无所畏惧……他们用钢铁的意志、不屈的坚守,点燃了迎接曙光的火炬,举起了用双手一针一线缝制的血染的红旗。每每掩卷沉思:他们何以在严刑拷打面前毫无畏惧?何以从容直面敌人的屠刀?何以用生命履行庄严的誓言?何以能强忍失去亲人,甚至大义灭亲的悲痛而矢志不渝?难道共产党员真的是特殊材料做成的吗?在我们苦苦的追寻中,终于找到了答案,其实只有两个字:忠诚!忠诚,源自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共产主义理想崇高的信仰。忠 1

诚,源自共产党人高尚的情怀、坚毅的品格。忠诚,源于马克思说过的“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这句话。正因为忠诚,铸造了他们比钢铁还要坚硬的铁骨,纵然躯体倒在枪口下,也能达到山一样的高度,挺立起大写的人字;正是因为忠诚,他们用淋漓的鲜血、不屈的灵魂擦亮了黎明的天空。他们虽然大部分都牺牲在敌人无情的屠杀下,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其他革命同志,引导他们坚持走革命道路。这种精神就像一面鲜红的光荣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

列宁同志说过,“革命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在我们的革命队伍中还有一批人,经受不住敌人的摧残折磨,最终屈服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之下,背叛了党,背叛了人民,给组织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这种人是伪君子,真小人。他们打着革命的旗号,却没有真正的革命勇士们那份坚定的信念,那份顽强不屈,那份虽死不悔的大气凛然。所以,在真正的曲折面前,在残酷的特务分子面前,他们无耻地妥协了,苟延残喘着。两种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时刻激励和警示着当代的人们,特别是共产党员,激励和警示我们时刻保持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保持自身的先进性,纯洁性,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伟大信 2

念,不断砥砺自己,拒腐防变,自觉抵抗社会中各种糖衣炮弹的袭击,不做党和人民的背叛者。

上一篇:读皮皮鲁传心得体会下一篇:有效教学方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