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课堂互动设计及策略探讨

2024-07-07

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课堂互动设计及策略探讨(通用10篇)

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课堂互动设计及策略探讨 篇1

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课堂互动设计及策略探讨

针对课堂互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提问设计、控制策略、评估策略三个角度阐述了相关问题,希望能对英语教师组织有效课堂提问提供参考.

作 者:周洁 ZHOU Jie 作者单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部,江苏,南京,211188刊 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年,卷(期):9(3)分类号:H319关键词:有效课堂互动 设计 控制 评估

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课堂互动设计及策略探讨 篇2

1. 结合实际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个人方面:虽然课改已经进行了多年,我们的教师虽然教学理念也有一定的改变,如: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在课堂上也能够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探究活动。由于探究式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TPACK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的要求则更高。

教育发展方面:《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

(1)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也向我们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且基础教育已经取得很大成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不同的训练,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如现在课堂上较多的是教师讲、学生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从而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弱,而老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绝对的影响作用,如何通过教师的“教”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促使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问卷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

(1)了解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2)了解学生数学活动学习能力现状。

(3)根据数据深入分析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教”与“学”问题,并围绕如何改进互动课堂的“教”与“学”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2.调查时间、调查对象

本课题组于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期间展开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乐贤坊小学四年(1)班、四年(2)班学生和任教数学的任课教师。

3.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主,对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访谈。

4.调查内容

(1)教师关于信息技术工具使用潜在影响的观点和期望问卷。

(2)【教师】学习风格量表。

(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问卷。

(4)广州市荔湾区教育信息化需求调查(教师)。

(5)【学生】“学号创意设计”项目学习评价。

(6)【学生】学习风格量表。

(7)广州市荔湾区教育信息化需求调查(学生)。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 教师方面

(1) 任教实验班的数学老师问卷调查的结果

通过各类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2)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信息化需求调查(教师)

在2015年4月,荔湾区教育局进行了全区任课教师(有效填写问卷共1758人)教育信息化需求调查,其中“学校拥有哪些校园硬件设备”及“贵校拥有哪些校园软件系统”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从调查中获知,广州市荔湾区本次参与调查的1758名教师,从第8题中了解到:1602名教师任教的学校拥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占91.13%),75名教师任教的学校拥有“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占4.27%);从第11题中了解到:234名教师任教的学校拥有“互动课堂系统”;从第26题中了解到:一半以上的教师能运用电子备课系统、网络资源、网络课堂等进行教学。因此,在学校的硬件、软件设备及教师的教学信息化行为看,基本具备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条件,部分学校更开展了互动教学的尝试。

2. 学生方面

(1) 学习风格量表

参加问卷调查的是乐贤坊小学四(2)班41名学生。通过学习风格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果:

知识的加工方面——活跃型 / 沉思型:从以上数据看出,活跃型学生的人数比沉思型学生的人数多;从调查问卷的数据得出,这个班的学生学习风格比较活跃,在学习时,同学们比较喜欢在小组中学习,共有34人,占82.93%;在参加小组合作课题时都能各人分头思考,然后集中起来比较各种想法,共有29人,占70.73%;

知识的感知方面——感悟型 / 直觉型: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直觉型的学生占比例比较重,倾向于发现某种可能性和事物间的关系 , 喜欢革新不喜欢重复 ,喜欢别人说他想象力丰富;

知识的输入方面——视觉型 / 言语型: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28人(68.3%)是属于视觉型的学习风格,而视觉型的学习者比较擅长记住所看到的东西,如图片、图表、流程图、图像、影片和演示中的内容等;

知识的理解方面——序列型 / 综合型:根据数据,这班学生综合型学习风格较序列型学习风格的多一些,习惯大步学习,能更快地解决复杂问题,或者一旦抓住了主要部分就用新奇的方式将它们组合起来,而序列型学习风格的孩子则按线性步骤理解问题,每一步都合乎逻辑地紧跟前一步。

(2)广州市荔湾区教育信息化需求调查(学生)

在2015年4月,荔湾区教育局进行了全区学生(有效填写问卷共7704人)教育信息化需求调查,其中“你的计算机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从调查中获知,荔湾区本次参与调查的7 704名学生中只有较少部分是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大部分都在家或学校接触过计算机,而我们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是校本特色课程,从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我校这项的调查结果是100% 通过。也由于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迅猛,所以很多家长都配备了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对于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甚至是平板电脑进行互动学习,学生是比较容易上手的。

四、互动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1. 基于数据分析的互动课堂

基于数据的分析,在数学课堂上创建互动课堂,运用多种有利于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尝试试验。而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个长期的任务,促进学生在完成作品和执行任务的学习中进行质询和实证,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又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吻合,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2.基于项目学习首次尝试——采用数学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入手

本次尝试是用“2013年教育部审定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P77 ~ P78“数字编码”,本课也是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P119 ~ P120的补充学习材料。

这项目活动主要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数字编码,如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编码的规则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数”不仅可以表示一类集合的数量、一群事物的顺序、测量的结果,还可以用来编码,感受数字编码的简洁、规范、唯一、有效等特性。第二个层次,尝试编码,要求给学校的每名学生编一个学号。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加深对编码特点和方法的理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多次修正,课题定为“学号创意设计”项目。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明确“学号创意设计”这一数学项目的内容及任务。

第二课时: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同类的编码进行编码特征的探究,制成编码规律图并通过天闻Aischool云平台上交。

第三课时:根据编码规律制定我校小学学生学号编码方案。

3. 教学环境

对比班即1班在电脑室开展项目活动,通过计算机进行资料的搜索,通过教室中的实物投影仪观看其他小组成果,在计算机上网并利用数学博客中的投票功能进行最佳创意学号的评选。

实验班即2班在有云平台的教室开展项目活动,通过平板电脑上网进行资料的搜索,并利用平板电脑把成果拍照上传到天闻Aischool云平台,与同学们分享项目成果,利用云平台中的投票功能进行最佳创意学号的评选。

4. 教学过程

(1) 明确学习目标

老师发放“学号编码方案”及“‘学号创意设计’学习评价表(三)”,学生静心阅读,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2) 根据编码特征,设计我校学生的编码

1教师用平板电脑在云平台发布小组研讨,明确小组任务:小组讨论如何设计我校学生的编码。

2小组设计我校学生的编码。

3有时间的小组,可以去访谈学校的老师、同学等。

4请各小组把设计的有特色的学号按课本P119邮政编码的格式写在“学号编码方案”表的后面,写上小组名称,然后拍照上传至云平台。

(3) 通过云平台进行成果汇报

1用平板在云平台浏览各小组上传的成果,并进行互评。

2师生间点评各小组成果,老师在云课堂平台发起“投票”,评出最优方案。

3请最优方案代表说一说小组的学号含义。

(4) 自我评价:完成学习评价表(三)

5.“学号创意设计”项目学习评价

(1)【学生】“学号创意设计”学习评价表(二)

(2)【学生】“学号创意设计”学习评价表(三)

(3) 调查数据分析

从表中数据得出,初次尝试,可以看出,2班即实验班的小组合作性较强,项目活动的目的性明确,且能有序地开展项目活动,气氛融洽度高。但由于实验班学生对平板的操作还不够熟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质量,从评价表(三)的最后结果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新能力”这两项,对比班(1班)的都要比实验班(2班)的得分要高,这是否由于对设备的操作熟练程度影响了孩子们对学习注意的强度呢?整体的成绩,对比班(1班88.89%)要比实验班(2班87.70%)要高一些。第三次活动的评价成绩要比第二次活动的评价成绩高,说明通过评价表各项目的引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所有加强与提高。

(4) 实验结论

通过本项目活动,学生的小组合作性增强了,生生间的互动增强了,学生间通过数学博客或云平台的互动功能,互相进行点评,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也不断与学生互动,课堂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从旁指导的组织者。课中学生接收的信息量大,在最后一节项目活动中,学生要完成学号的设计、通过云平台进行小组间的分享与互评、实验班用平板通过云平台进行最佳创意学号的评选(对比班通过数学博客进行最佳创意学号的评选)、填写学习评价表等项目任务。在分享活动过程中,对比班只能一组组地把成果展示出来,花了大量的时间,且没有学生个体的评价,而实验班则把小组的成果上传至Aischool的云平台与全班同学分享,并能有个性化的评价,生生间的互动较强。这次项目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与创新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字编码的简洁、规范、唯一、有效等特性,让不同的个体在这一项目活动中有了不同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策略 篇3

关键词:有效性 策略 教学行为

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堂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话题之一,也是判断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中有效互动,是教师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教学机智和艺术的体现。

在现行的课堂中,很多教师也在积极的构建互动,也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形式的互动:课堂上一呼百应或对答如流,或齐声回答等;点缀式互动:小组合作无机制,无准备,合作只有几十秒,毫无意义;局部互动:有的学生一堂课可与教师互动十几次,而弱势群体却无人问津,表现为学生之间的不平等;独裁的互动:教师是互动的发起者,学生是执行者,教师对学生实行控制;暴力的互动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做才能确保课堂的有效互动呢,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经验,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课前,要研究预设性互动的策略。

预设性互动是指师本互动,可以从六个方面做起:

一是要解读课程教材,做到心中有课标;

二是要了解学生情况,做到心中有学生;

三是要预设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目的;

四是要选择有效策略,做到心中有方法;

五是要制定学习评价,做到心中有杆秤;

六是要设计学习过程,做到教中有程序。

2、在课中,要研究建构性互动策略。

建构性互动策略主要指要研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也可以从六个方面做起:

(1)提出有效问题,使教学有中心。

有效教学必须要有主题,没有主题的学习是盲目的。主题哪里来,我认为主题生成方式有四:一是教师提出;二是学生提出;三是协商提出;四是互动生成。但对问题要精选,选择的问题要具有教学价值,即思维价值、过程价值、体验价值、开放价值。

(2)创设问题情境,使问题有刺激。

如何使学生参加对问题学习兴趣,有积极性,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情境刺激,促进与问题的对话。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呢?

一是创设比较性问题情境;二是创设过程性问题情境;三是创设思维性问题情境;四是创设兴趣性问题情境;五是创设经验性问题情境。

(3)激发学生参入,使学生有动力。

在创设问题情境之时,还要采用多种激励措施,如目标激励;行为激励;表现激励;使学生具有参与学习的内驱力。

一是激发学生以情意为维度的参与学习方式有:意识参与;行为参与;综合参与。

二是激发学生以活动方式为维度参与学习方式有:常识性参与;体验性参与;探究性参与;创造性参与。

三是激发学生以教学阶段为维度的参与学习方式有:参与问:参与讲:参与议:参与演示;参与小结;参与批改作业等。

(4)促进有效构建,使目标能落实。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构建知识,构建知识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学生自主构建。其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学习理解属个人化的知识建构;学生与学生间的讨论理解属于共识的知识建构,教师的服务作用属学生自主构建的支撑。

二是师生共同构建。在师生互动中,如师问生答,生问师引,师生协商,师生交往中学生应获得与教师同样的人格与自由,可以作为与教师对等的学习者参与知识构建,切忌教师的独白式与灌输式。

(5)及时有效指導,使全员获成功。

在学生自主构建和师生共同构建中,通过各种渠道反馈而来的问题,要及时有效指导。一是指导具体内容:是对问题发现的指导,问题解决的指导,自主学习的指导,探究学习的指导,合作学习的指导,体验学习的指导,信息收集的指导等。二是指导方式。有个别指导,全班指导。小组指导等。

(6)实施有效评价,使学生有积极性。

在课前预设中要设计评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动态评价,尊重事实,给予真实性评价,问题困惑时,给予启发性评价,学习出错时,给予赏识性评价,在情绪消退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在课堂小结时给予反思性评价等。通过评价,使学生知道要做什么,如何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3、在课后要研究拓展性互动策略。

拓展性互动主要指师生互动拓展,生生互动拓展,生本互动拓展,自我互动拓展,新课程课后拓展有这样的几个特点:一是从形式上看,课堂教学形式由集体学习走向个体学习的体现;二是从方式上看,课堂由静态动向转化;三是从内容上看,课堂教学内容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化。主要有以下策略:

一是要留有思考问题,转换学习方式;二是要独立完成作业,巩固学习目标;三是组织成果展示,体验实践过程;四是开展专题研究培养研究能力。

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课堂互动设计及策略探讨 篇4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以全面了解学生数学课堂学习交往互动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通过研究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内涵,打造一支勇于实践探索,致力于互动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师队伍。

(2)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能养成交往互动课堂新的学习常规,逐步养成互动、记录、表达、交流、倾听、合作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探寻数学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本质特征,初步形成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教学特色和评价体系。

2、研究内容

(1)进行师生、生生课堂交往方式研究。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根据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主要特点,探究也已形成或即将趋向形成的有效交往互动方式,进行有效驱动策略的提炼建构。

(2)着眼教师是课程建设者的研究。

课程不仅仅是教材,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所以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课程开发。教师善于进行利于促进交往互动的资源开发与学习活动设计,进行序列化教学设计与反思重建的案例研究,积累提供分享的素材,做课程的建设者。(3)着眼学生是课程建设者的研究。

学生在学习中有最大的发展可能性,因此在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课堂,随时会生成新的发现、不同的创意,也会有错误性的素材,让这些鲜活的课程资源艺术地呈现、比较、碰撞„„。着眼学生是课程建设者,不仅凸显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进行学生学习交往典型个案的研究提炼。

(4)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5)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评价体系的研究。

3、创新之处

实现学科间的融通和整合。探讨数学学科的有效交往互动与语文学科、英语学科共同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系列的案例与经验。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l、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这两种方法有共同的对象,都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接接触,因此,又称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二者的区别是在分析的重点与分析的手段上有不同。文献研究是每一项课题研究的必备工作,也是衡量一项课题研究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2)行动研究法

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教学行为的目的。即行动研究是针对教师在课堂上遇到的实际疑问而出发。着眼于实际的教学问题。行动研究的结果是一些能改进教学问题的新做法。教师通过有系统地搜集证据,寻找出哪些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案,采取哪种教学策略(行动)来改善问题,探讨能否有效地改善现存问题等。(3)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又被称作案例研究。进行典型性到普遍性的教学案例或学生个案积累分析,不断改进后续研究工作。(4)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2、研究途径:

(1)通过文献研究法,搜集交往互动的理论和同行的经验,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并根据教材设计教案。

(2)立足课堂,进一步探索教学活动的过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课题研究措施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明晰研究路径。

1、不断明晰研究方向。为了扎实有效地实施该课题,我们将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组织学习《“新基础教育”论》《“新基础教育”数学学科改革指导纲要》、《课型范式》等有关理念和文献。组织教师学习本课题方案,共同讨论、研究、修改,完善。除此,要求课题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围绕具体研究专题,学习相关理论,充实自我。

2、不断清晰研究内涵。针对本课题目标与内容联系不密切,不清晰,我们将通过一次次学习交流和专题研讨,把研究的指向和课堂切入点不断细化。关注课堂有效互动的特征,明晰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找到师生有效、有向的生长点。

(二)依托专家引领,扎实研讨活动。

为了使研究更有实效和针对性,我们将发挥华师大“新基础教育”实验专家组、区教研室、实验共同体学校的成员一起参与我们的专题研讨,期望在每一次的交流、研讨中我们都在不断的成长和提升,特别是在专题研究背景下的再构建、再提升。

(三)立足课堂,开展“行动研究”。

组织教师根据课题方案,结成各学科的研究群体,选择自己最想进行研究的方面,制订了学科组研究计划,在课题组认证后,按照计划进行课堂课例的研究。在研究中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的状态,构建互动的课堂,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固化以“还”为基础,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

1、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挖掘文本中、学生中可能存在的互动资源,寻求有效互动的时机。注意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内容的沟通,并对现有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了教

学内容,缩短了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教材重组,链接互动时空;还原生活,创设互动时空等。

2、加强教学过程的研究,在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中拓宽学生互动的途径,提升课堂互动的质量。

3、加强课后的反思和与研究,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真实体验来进行。

4、关注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的研究。

(四)依托教研组,扎实研讨活动。

教师要能很好地把学校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进行有机的整合。把自己课例的研究目标展示给全体教师,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期待在一次次的研讨活动中,加深对该课题的认识,为自己的个人研究指明了方向,时刻认识自己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五)围绕课题例会,探讨研究收获。

各课题组教师要充分利用每月一次的课题例会,把自己在研究中的收获和困惑进行交流,期望在一次次的交流探讨中,教师们不仅从理论上对该课题有了深刻的认识,更主要的是从实践中找到了一些操作的方法和策略。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认真开展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工作,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1、我们每月定期向全校进行课堂研究活动的开放,通过这一形式,展示并且推广研究的收获,提供给每位教师一个研究的平台,在全员的互动交流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寻找研究。

2、依托学校网站,加强对该研究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3、依托教研沙龙,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指导了老师的课堂实践。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力求做到研究专题化、活动制度化,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正常听课、评课,提高研究含量,为今后的课题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在“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指导和区教研室专家的帮助下,通过调查、学习、思考、研究等积极探索数学课堂有效交往互动的途径、策略,从而达到高效、灵动、有生成感的数学课堂。

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4月——2013年8月):调查与分析,主要通过文献法和调查法,请有关专家讲座等。课题组成员学习《“新基础教育”数学指导纲要》和与课题有关的专著及研究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并制订研究方案,组织申报。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3月):通过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在自己所教学科实验研究。重点结合自身班级的日常教学和自己承担的教研活动,应用“新基础教育”理念,进行有效交往互动的研究,并对研究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3、中期评估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初步形成研究成果,撰写中期评估报告,进行评估。根据专家评估意见,调整研究计划,继续研究。

4、继续实施阶段(2014年5月——2015年1月):通过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对前阶段研究进行总结、反思、交流,向全校数学教师推广,全体数学教师参与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研究中来,形成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5、总结阶段(2015年2月——2015年6月):重点做好总结,鉴定、结题工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等,对研究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结题研究报告,汇编《课题论文、案例集》。

七、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领导重视。

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教导处主任担任组长,各年级数学备课组长为组员,具体教导处指导课题研究。学校还定期请教育专家来校指导课堂教育,有学校的大力支持,教育专家的引领,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更深入,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促进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的养成。

2、研究队伍精干。

本课题共有7人组成,均是我校的骨干教师。

课题组组长安向阳,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曾有多篇论文在县级以上获奖或发表,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科研能力。

课题组主要骨干常秋兰,学校二年级数学备课组组长,有较强的学习力,并能积极开展各类研究活动。

其他成员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有较强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一定的教科研能力,都在教学第一线,对本课题的研究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3、研究制度完善。

学校建立了教育科研制度网络,建立了教育科研制度、教育科研目标考核制

度、教育科研过程管理制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4、后勤保障。

学校对课题研究所需时间、资料、设备、经费等全力支持,现在学校具有系

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课堂互动设计及策略探讨 篇5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能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决定了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大脑智力因数、引导学生数学思维更要求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因而,师生互动也表现得更加突出。以前,我在课堂实践中的互动形式主要有:1.多提问,一堂课不间断的提问,力求照顾到

全体学生;2..多讨论,老师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指派或让学生推举代表发言。这两种形式确实具有易掌控、易操作、有利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优点,但我学习了“135课堂中师生有效互动策略研究“以后,认识到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真正的“互动”应具备下列几个要件:

一、充分的课前预设是师生互动的基础

师生互动学习几乎在每堂课中都采用,因为有效的小组互动、全班互动、师生互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也有利于师生间情感交流,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大有益处。

互动学习是通过学生间合作交往互动来达成目标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和成绩的差异合理安排合作伙伴。小组人数一般6人—8人为宜,每组推选一名责任心强、组织协调力强的人担任组长,但如果出现问题教师应及时调整。

互动内容要根据教学内容预设好,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可以互动的列如:在教学角的比较和度量时,以教师演示为主,使学生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知道用直尺和

原规画角的方法。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好互动形式,才能真正的提高互动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根据内容的不同和学生年龄的特点应该选用不同的互动 方法,提高互动学习的有效性。如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要把它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或列出讨论提纲,让学生讨论和交流,有些几何知识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物、模型、图片、教具,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中进行互动学习,也可以自

学课本后,小组交流心得。

二、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互动的条件。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达到这要求,最关键的问题是正确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应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与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讨论,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成为演员,教师成为导演,从而构建和谐课堂,使数学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教师首先力争营造一个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放弃容易造成师生对话障碍的三尺讲台,和学生换一下角色,坐下来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交流,甚至让学生主动上台做老师。在“辩论赛”和“有多种解法或想法”时就可用这种方式。教师可设计让学生上台当老师,讲解解题思路。教师自己则可坐在学生的座位上适时进行组织和引导。

新课标倡导师生民主关系,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创设情景,是师生互动的平台 1.创设有利于互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温暖的学习环境,置身于良好的班组心理氛围之中,学生间更容易相互激励、默契配合。

课桌布局。互动教学以双向甚至多向的沟通为特征,传统的“排排座”、“秧田式”的课桌椅布局不能适应互动的要求,可根据互动的需要进行布局。

合作教学可促使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互教互学,保证每个成员都能掌握学习内容,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成就欲,合作、友善的态度,集体荣誉感及交往、协调能力。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2.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地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借助于直观形象,讲故事,做游戏等系列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 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学生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换言之,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生产和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生动形象的实例,能使课本上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很快地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因此,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学生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入手,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由于班级人数众多,不可能每节课给学生小组互动,老师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但互动是需要的,它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我创设了先试情景,就是在教学新知识时,让学生在掌握了旧知识的基础上,每一个人独立尝试新知识,教师在下面巡视,把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然后逐个讨论对在那里,错在那里? 3.设置障碍激起互动

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教师首先必须要从数学结论的教学转变为数学过程的学习,把数学每一个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充分展示学生,让他们知道的来龙去脉,就要改变学习方式,在教学时适当的设置障碍,激起学生互动的欲望,在互动中解决知识难点。

分组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a.共同的个体活动,即每个学生各司其职,独立完成自己承担的那部分任务;b.共同的顺序活动,即共同任务由小组成员依次完成,呈流水线作业状;c.共同的协作活动,即每个成员须与其它成员同时配合行动,协作完成任务。

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课堂互动设计及策略探讨 篇6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在教学中,把握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德育渗透和情感熏陶,灵活运用教法,实现用最少 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学生 主导 教学策略 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高 等 职业 教 育 的教 学 目标 是 通 过课 堂教 学 实现 的。课 堂教 学 的 目的在 于 促进 学 生 的 学习与发展,使 每一 位学 生不 断地 获得新 的知识 和能 力。如何 在 课 堂教 学 中实 现用 最 少 的 时 间使 学生 获 得 最大 的进 步 与发展,需要 每一 位教 师 对课 堂教 学做 多方 面深 入 的思考 和研究。教 学策 略就 是促进 学 生有效 学习的一个 重要 方 面。1

教 学 策 略 设 计 之 一 : 注 重 过 程

过程 本身 就是课 程 目标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过程 ”是形 成结论 或获 得结 果 而必 须经 历 的程序、步骤。从知识 产 生 的角度 看 . 作 为结 论 的知识 是 在经过一 系 列 的探 索 过 程之 后 获 得 的 :从 学习的角 度看,学 生 的学习结 果是 在经 历 了一 系列 的学习过程之后 实 现 的。没有 “ 过 程 ” 便 没有 真 正意 义上 的“ 结果 ”。与课 堂教 学发 生关 联 的过 程 主要 有 : 知 识 的发生 发 展过 程 ;与知 识 发 生发 展 相 伴 的思 维 发 展 过程,和 掌 握知 识 进 行 知识 应 用 的过 程 ; 认 知 过 程 和情感 态度 形成 过程。强调 学生 在探 索知识 的过程 中获得 丰富 的体验 和 多方 面的 收获,同时要使 知 识 的获得 过 程 成 为情 感 态 度 和价 值 观 的形 成 过 程。因此,要 完成 课程 目标,就应 在 教 学 中采 取 注 重过 程的教学 策 略。1 . 1

创设 情景, 使 学生 主动 参与 到过 程 中

教 学 的过 程、认 知 的过程、情 感 态度 形 成 的过程是 在学 生 主动参 与 的条件 下 实现 的 . 学生 也 只有在 主动 参 与教学 活 动全 过程 的条 件 下,才能 获得 良好 的学习效果。使 学生 主动 参 与到 过程 中,就需 要教 师 创设 情 景,情 景 的创 设 最好 是 司空 见 惯 的 现象、有 趣 的实 验、典 型 的 案例、贴近实 际 的 生活、备受关 注 的社会 焦 点及 热点 问题,以及 一些 新科 技、新发 明等。设 计 的教 学 内容 和问题 具 有开 放性,教学方 法采 用开 放式,让 学 生有 广 阔 的置疑 的天 地。又 能吸 引他们 的 注意力,激 发其 想 象力。教 师 将学习的 内容 设置 在 问题情 境 之 中,引 发学 生 的认 知 冲突,使 之产 生疑 问,进而 提 出要解 决 的 问题,爱因斯坦 曾说 过 : “ 提 出一 个 问题 往往 比解 决 一个 问题 更重 要。” 一切 发 明创造 都 始于 问题 的发 现。因此,在教 学 中教 师还应 多鼓 励学 生 大胆 质 疑 . 鼓 励学 生 敢于 提 出新 问题、发表新 见 解,允 许 学 生 出错,对 学 生的积 极 争辩、刨 根 问底 和 标新 立异 应 加 以赞 赏,促进学 生 的有效 学习1 . 2 “ 教 ” 的 过程 的把 握

把 握 “ 教 为 主 导、学 为 主体、疑 为 主轴、动 为 主线 ” 的教学 原则,重 视创 新思 维 的培 养 . 注重 德 育渗透和 情感 熏 陶,灵 活运用 教 法,面 向全体 反馈 及 时,注重 学法 指导。教 师 的知 识 的主要 应用。是 教 师要 把 自己所 获得 的 知识,努 力 设 法传 授 给 学生,从 而 既形 成 为 学生 的知识,又实 现教 师 的知 识 的转化。这种转 化 . 是比教 师 自己获得 知 识更 加 辛 勤且 富 有创 造 性 的 劳动,这 就要 求 教 师 把对 学 生 知识 的传 授,与 时代 的特征、形势 的要 求、生 产力 的发 展、科 学技 术特 别是高科 技 日 新 月异 的客 观情况,以及 丰富 多彩 的社会生 活结合在 一起,而 且应 随着 上述诸 多 条件 的变化发展 而与 时俱进。具 体 的讲,教 学过 程 中教师 应认真 分析 重 要概 念、原理 的形成 过 程,把 握概 念 原 理的本 质及关 键 特征,把握其 中蕴含 的思 想方 法 : 在课 堂教 学 中不 把 结 论 ” 直 接抛 给 学生,让 学 生死 记硬背,而是 通过 展示 和分析 知识 的发 生 发展过 程、思维 过程、人类 改变 现实 的创造 过程 等一 系列 的 活动,启 发、引领 学 生 向结 论 一 步步 靠近; 同时,学生要 经过 一 系列 的质 疑、判 断、比较、选 择,以及 相应的分 析、综 合、概 括等 认知 活动 而最终 获 得 “ 结 论 ”。只 有经 历 这样 的过 程,教 师才能教明白,学生才能真 正理 解、巩 固和应 用 知识,并形 成 正确 的情感 态度 和价值 观。1 . 3 “ 学 ” 的过程 的 引导

学生 的学习。不 是把外 界 的知识 简单 地 “ 复制 ”到 自己的头脑 中,而 是要在 头 脑 中经过 一系列 的加工 过程,从 选 择 和 接受 信 息 开始,经 过 记忆、理 解、应用 等基本 环节,最 终变成 自己 的知 识。如果 教 师图 省事或 省 时间,直 接给 出公 式、定 理,让学 生背 诵一番 后,便 进 入 做 题 阶段,学 生 就 会 因为 缺 少 “ 理解 ” 这 一 重要 环 节,做 题 时 只会 盲 目、机械 地模 仿,题 型 稍有 变 化,便 感 到不 知所 措,无 法 应用 知 识 解决 问题。为此 . 教师 可 以通过 向学生 提供 背景知识、联 系实 际、观 察、实验、操 作、质疑、解 释、类 比等 方式 帮 助学 生 将新 知 识 与头 脑 中已有 的 知识 联 系 起来,进而 理解、内化新 知识,进 行有效 学习。2 教 学 策 略 设 计 之 二 : 注 重 方 法

方 法本 身也是 课程 目标 的重要 组成 部分。重视学习方法 在 教 学过 程 中 的推 动作 用,通过 方 法 指导,积极 组 织学 生 的思维 活 动,不 断提 高 学生 的参与 能 力。2 _ 1

问题 驱 动

问题 驱 动 的主 要特 点 是 :设 置 数 学情 境 是 前提,提 出数学 问题 是重 点,解 决数 学 问题是 过程,握数 学知识 是核 心,培 养创新 能力 是 目的。基 于问题 解决 的数 学教 学没有 一套 固定 的程 式。但 在课 堂实施 过 程 中一 般 包括 以下 四个 环节 : 第一,呈 现 情境 ; 第二,提 出问题 ; 第 三,解 决 问题 ; 第 四,评 价 反思。问题是 数学 的“ 心脏 ”,问题 的解决 促进 了数 学的发展。提 问包 括 填空 式 提 问、疑 问式 提 问、反 问式提问、设 问式 提问和综 述式 提 问。不 管采 用哪 种提 问方式,教师 提 问的 目的性 一定 要 强。设 置情 景 的提问是最 优 的提 问形 式。2 . 2 案 例 引导

在 高职 院校 中,很多 学生认 为 自己是非数 学专业,没有 必要 学习数 学,这就 形成 教师讲 的“ 天花乱坠 ”,学 生“ 无 动于衷 ” 的局 面。若要 改 变此局 面,教师应 在 教学 中让 学生 更 多 了解 数学 在 他们 专 业课当 中的应用。使学 生知道 数学 可 以解决 他们 的专业问题。比如 说,引出导数 概念 时 可根据 专业 的不 同介 绍不 同 的例子,经 济管 理类 专业 可 以介绍 “ 边 际”与 “ 弹 性 ” 的 概 念 . 让 学 生 知 道 所 谓 “ 边 际 ” 与 “ 弹性 ”,从 数 学 上 说 就 是 “ 变 化 率 ”,需 要 用 导数 来 解决,明 白导 数是解 决最优 化 问题 的工具。机 电类 专业 可 以介绍 速率、线密度 等 问题 等。再 如实 际 问题如何 建立微 分方 程模 型是 比较难 的,可 以举 抵押 贷款 买 车 买房 问题、人 口增 长 等 多个 例 子,说 明建 立模 型 的广泛 应用,这样 既能让 学 生 了解 到数 学 的巨大作 用,进 一 步加 深对 “ 数 学来 源 于现 实,也 必须 扎根 于现实,并 且应 用 于现 实 ” 的认 识,又 能提 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有利 于把 学生 的主 动性、积极 性、创 造性发 挥 出来。2 . 3 师 生 互 动 . 激 发 兴 趣

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课堂互动设计及策略探讨 篇7

一、教师要选择和把握互动教学的最佳时机。

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 一定要注意把握教学时机, 在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疑问或分歧的时候,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例如:学生在学习“some和any系列的不定代词用法”这一节内容时, 对some和any的用法产生了分歧, 有的认为some只能用在肯定句中, 修饰可数名词复数, any只能用在否定句中, 修饰不可数名词, 有的认为有时some也用在否定句中, any有时也用在肯定句中, 而且可以修饰可数名词复数。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 争论不休。我这时就顺势引入主题探讨式互动教学, 根据学生争议的焦点, 提出三个问题:1.any可以用于修饰复数名词吗?2.some可以用在疑问句中吗?3.any可以用在肯定句中吗?然后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 互相阐述观点, 举出支持自己论断的依据。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1.any可以在疑问句中修饰复数名词。如:Do you have any friends at school? (你有朋友在这个学校吗?) 2.当说话者用建议、请求和反问的语气, 希望得到对方肯定回答时, 一般用some, 不用any。如:Could you give me some coffee? (你能给我来点咖啡吗?) 表示说话者请求对方, 希望对方答应。3.如果语句是强调语气, 表示“任何”的意思的时候, 就可以用any。如:Any people can do this thing. (任何人都可以做这件事。) 说话者语气强烈, 强调“任何人”。通过这样在学生疑惑的最佳时刻引入互动式教学, 让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重难点有深刻的认识, 提高教学质量。

二、指导学生合理分工, 保证互动教学的顺利开展。

在互动式教学中, 常常采用分组讨论的办法, 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内容, 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合理分工, 就会让讨论变成一盘散沙, 形成乱糟糟的讨论局面, 分组讨论流于形式, 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合理分工, 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责任,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让合作学习顺利开展。例如:在教学“状语从句”的时候, 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办法, 让学生找到状语从句的具体用法。教师将学生按照兴趣和性格特点分成不同小组, 每组有一个组织协调者, 负责准备资料和协助小组成员活动, 三个查阅资料者, 负责翻阅教学内容, 一个记录者, 负责将查阅到的内容归纳整理, 并在最后让每个小组成员宣读小组查阅和讨论的结果, 一个负责联络者, 可以和其他小组互通有无, 资源共享。每个人都各尽其责, 教学活动井然有序, 很快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结出了状语从句的用法。

三、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对学生多做鼓励和表扬,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初中学生思维活泼, 乐于表现自己和展示自己。教师在教学中, 要注意自己的态度, 切不可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教师要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进步, 对学生多鼓励表扬,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学生学习“who, what和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采用案例分析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提前让学生预习教学内容, 让学生自愿上台当教师, 给其余学生讲解定语从句的具体内容和对定语从句的认识, 教师和其余学生在讲台下针对他讲的内容做出指正。在此过程中, 教师每当学生讲解遇到阻碍的时候, 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当学生讲解结束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鼓掌, 给该名学生表扬, 鼓励学生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 勇于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思想。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 可以让学生更有自信心和积极性参与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还要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真正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初中生的英语水平,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掌握英语知识。但是, 互动式教学法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还有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实践中, 不断摸索和研究, 从而让互动教学法更好地为初中英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高倩.中学英语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实践研究[D].延边大学, 2010.

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课堂互动设计及策略探讨 篇8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互动式教学    有效策略

互动式英语教学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师生之间双向沟通与交流,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参与者。通过创设有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爱好,进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由此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在初中英语课堂上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倡导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中要了解、把握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挖掘教学情景和素材,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和有话能说,使学生乐学、爱学和会学。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因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视野开阔、对时事要闻和社会热点问题颇为敏感,教师可以亲自选取或引导学生收集来自于报刊、广播、因特网等媒体的时事、赛事、时尚和娱乐新闻信息,将这些材料带进课堂。这样不仅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还可以让学生迅速接触新的词汇、语言形式和语法结构,体验学以致用的快乐。

二、指导学生合理分工,保证互动教学的顺利开展

在互动式教学中,常常采用分组讨论的办法,让学生学习教学内容。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合理分工,就会让讨论变成一盘散沙,形成乱糟糟的讨论局面,分组讨论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理想。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合理分工,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合作学习顺利开展。例如:在教学“状语从句”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办法,让学生找到状语从句的具体用法。教师将学生按照兴趣和性格特点分成不同小组,每组有一个组织协调者,负责准备资料和协助小组成员活动;三个查阅资料者,负责翻阅教学内容;一个记录者,负责将查阅到的内容归纳整理,并在最后让每个小组成员宣读小组查阅和讨论的结果;一个负责联络者,可以和其他小组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每个人都各尽其责,教学活动井然有序,很快就完成教学任务,总结出状语从句的用法。

三、提倡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彼此交流,互动式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学习,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参与,充分展示各自的个性,而且有助于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在互探、互学、互帮、互促的过程中,将个人的发现转化为共同的财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我监控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在互动式英语教学活动中,若小组成员太多,可能会因意见分歧而不易形成一致的见解;若小组成员太少,学生之间的讨论又不易产生新的思路,因此,每组以四五名学生为宜,并给予时间上的充分保证,促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教师可巡视或参与某个小组的讨论,了解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然后在每组组长带领下,经过共同探究,相互启发,互相补充,得出较完整的答案之后,由小组派代表阐述各自的意见,进行组际间互相交流。发言中如出现错误或遗漏,可由本组其他成员纠正或补充,如有疑问,其他组可以提出质疑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在交流时,可采取小组集体表演的方式汇报讨论的结果。总之,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展示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在组际交流之后,教师应及时作出公正的评价,并引导学生将各组的观点、答案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概括,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由此达成共识。

四、教师要选择和把握互动教学的最佳时机

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把握教学时机,在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疑问或分歧的时候,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例如:学生在学习“some和any系列的不定代词用法”这一节内容时,对some和any的用法产生分歧,有的认为some只能用在肯定句中,修饰可数名词复数,any只能用在否定句中,修饰不可数名词,有的认为有时some可用在否定句中,any有时也能用在肯定句中,而且可以修饰可数名词复数。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争论不休。我这时顺势引入主题探讨式互动教学,根据学生争议的焦点,提出三个问题:1.any可以用于修饰复数名词吗?2.some可以用在疑问句中吗?3.any可以用在肯定句中吗?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互相阐述观点,举出支持自己论断的依据。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还要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真正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初中生的英语水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掌握英语知识。但是,互动式教学法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还有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实际英语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研究,从而让互动教学法更好地为初中英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高倩.中学英语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实践研究[D].延边大学,2010.

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课堂互动设计及策略探讨 篇9

摘要:当前,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注焦点。大学体育教师应该将保证教学有效性贯穿融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各个环节中,本文从教学实践角度探讨大学体育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大学体育;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依据教学规律,尽可能多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教学方式的同时,尽可能少地投入物力、精力和时间。它包括教师对教学策略的使用、对学生兴趣和思维的激发、教学目标的实现等内容。以一线大学体育教师应该不断追求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技能、综合素质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等方面获得收益。下面从教学实践角度探讨大学体育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一、多元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中,充分的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在准备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尤其重要。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表述不清、过大或过小的目标都会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实现和提高。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体能、技能、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所以在教学目标上,体育教学应该比其他学科更加多元,如:同时注意学生的体质状况是否得到改善以及心健康状况是否好转;又如:遵循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必须通过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达成。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有时候甚至超过内容,成为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方面。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导,设计丰富多变的教学活动,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重点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学方法要随着教学条件、内容、对象的变化而有所差别。例如,同样是耐久跑教学,场地、方法上的变换,象征性长跑,梅花跑、蛇形跑、分组对抗比赛、重复接力跑等方式的变换都能有效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适合学生并难度得当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并不是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并不是说不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但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在于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体能、性别、年龄、心理状态甚至地域特征等。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才是最有效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是体育教学内容的难度,即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容易程度。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和发展速度的教学内容是最合适的教学内容,即大部分学生经过一定程度的能力能够成功完成任务。一堂有效的体育课堂中,一般应该保证有一定比例的新任务。如果是复习课,则应该对提高技术上的要求或提高身体素质的.合格标准。

三、科学的课堂管理和清楚明了的教学

有效的教学组织是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证。体育课堂中,教师对教学活动、策略、秩序等方面的合理安排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加具有挑战性。有效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对课堂具有强大的把握和调控能力。有效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始终清楚并围绕自己应该学习的内容和重点。这就要求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在讲解和下达指令时条理清楚,关键点突出,对技术技能及动作方法的阐述简明准确,讲解清楚,示范清晰。保证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技术要领、明确任务要求。

四、积极的情绪环境和情感体验

体育课堂因其多元的育人目标、实操性远大于理论性等特点,教师营造的课堂情绪环境显得更为重要。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大的情感表现空间,应该充分表现出专业素养和对专业的热爱,以自身的饱满的激情和充沛的精力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得到身心两方面的健康熏陶和锻炼。大学体育课堂不能片面地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而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枯燥的教学内容和令人疲倦的教学方式只会使本来就疏于锻炼的大学生逃避体育课堂。体育教师应该善于挖掘贴近生活的题材,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将体育教学和学生的课余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在课堂之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能够产生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中来,并通过自身运动和学习获得属于自己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五、高效的时间利用

体育课堂的特殊性决定抑郁教师要更加注意掌控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这里的有效时间包括实际的教学时间量和学生的专注时间量。教师对时间的准确掌控,以及对干扰因素的迅速排除是保证有效学习时间的前提。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在单位时间内收到最大的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所有教学时间最大程度指向教学内容;减少维持纪律、偏题谈话、过多讲解和说教的时间;合理安排练习站点和路线,减少学生练习的等待时间;减少维持秩序、规则讲解和队伍调动等时间,增加学生比赛时间等。以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综合的持续的郭晨个,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试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麦军.提高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J].现代职业教育,2016(10)下:189.

[2]陈欣,陆红春.关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3):89-90.

有效课堂教学设计要求及评价 篇10

教学内容主要指“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学知识及其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基本要求:①正确阐述教学内容的内涵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阐明其核心,明确教学重点;②正确区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③正确阐述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位知识、下位知识,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④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 2 目标和目标解析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依据.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

目标:用“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相应的行为动词“经历”“体验”“探究”等表述目标; 目标解析:对“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经历”“体验”“探究”的含义进行解析,一般的,核心概念的教学目标都应进行适当分解. 这里,目标不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以1.„,2.„,3.„的方式逐条列出,强调把能力、态度等“隐性目标”融合到知识、技能等“显性目标”中,以避免空洞阐述“隐性目标”,使目标对教学具有可操作性、具有有效的教学定向作用. 基本要求:①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述课堂教学目标;②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③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④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3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是指教师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以往的教学经验,数学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思维发展理论,通过“诊断”及分析,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教学难点)做出判断,并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的过程.

教学问题诊断,可分为教学前问题诊断、教学中问题诊断、教学后问题诊断. 教学活动的复杂性要求“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使复杂的教学活动有序可控,受着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 在进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时,应当对本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预测,并对出现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学难点.具体地,可以从认知分析入手,即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思想方法和思维发展基础),对照教学目标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通过已有基础和目标之间的差异比较,分析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障碍.本栏目的内容应当做到言之有物,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进行说明.例如,在“向量的坐标表示”中,可以包含如下诊断:“学生在理解始点不在坐标原点的向量的坐标表示时会出现障碍,其原因是„„”.另外,不同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教学问题,这也是在分析过程中要加以注意的.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日常生活经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等);②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③确定“已有的基础”和“需要的基础”之间的差异,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学生通过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师帮助下消除;④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并分析突破难点的策略. 4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教学支持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和外部条件.学习条件的分析是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材料的前提.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根据问题诊断分析和学习行为分析,分析应当采取哪些教学支持条件,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数学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发现数学规律.对于外部条件,可以适当侧重于考虑信息技术的使用,以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的教学情境. 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策略是指在设定教学目标后,依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为解决教学问题而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策略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教学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并做到具体且针对性强:①对如何选择、运用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材料的分析;②对如何从学生的现实出发组织教材,将已学知识自然融入新情境,以旧引新,以新强旧的分析;③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的分析;④对如何围绕教学重点,依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设计“问题串”,用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分析;⑤对如何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适当帮助的分析;⑥对如何提供学生学习反馈和调节的分析. 6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实践两个方面.从操作层面看,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步骤和方式.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定要建立在前面诸项分析的基础上,做到前后呼应. 要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线索,这一线索的构建可以从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发生发展过程(基于内容解析)、学生数学思维过程两个方面的融合来完成.学生数学思维过程应当以学习行为分析为依据,即要对学生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做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思维过程的描述.可以利用问题诊断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基于自己以往教学中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状况,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本内容的思维活动过程,给出本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怎样思考和操作的具体描述.其中,应突出核心概念的思维建构和技能操作过程,突出思想方法的领悟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串”方式呈现为主.所提出的问题应当注意适切性,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领悟思想方法有真正的启发作用,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在每一个问题后,要写出问题设计意图(基于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等)、师生活动预设,以及需要概括的概念要点、思想方法,需要进行的技能训练,需要培养的能力,等.这里,要特别注意对如何渗透、概括和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作出明确表述.

教学过程应当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设计,例如,基于问题解决的设计,讲授式教学设计,自主探究式教学设计,合作交流式教学设计,等. 对教学过程设计的要求是:

①根据不同知识类型学习过程安排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呈现有组织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的归纳、概括活动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通过练习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提供应用性情境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等;

②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内容及其反应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有计划地再现和纠正,使知识(特别是数学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

③学生活动合理有效,教师指导恰时恰点: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思考;

④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机智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根据课堂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采取有效策略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

⑤设计的练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的作用,又在帮助学生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包括教育技术在内的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7 目标检测设计

通过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以一定的习题、练习或相关方式进行检测.这就是目标检测.

值得强调的是,对于每一个(组)习题或练习都要写明设计目的,以加强检测的针对性、有效性.

这一部分内容及其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实往往是教师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直接选用现成材料,把它作为作业下发给学生课下完成,完成后也没有有效的反馈途径和方式,在矫正、提高等方面更为欠缺. 附:量表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分值(Mi)

评价等级(Ki)

A B C D E

1.0 0.8 0.6 0.4 0.2

基本理念(10分)

主体:我不是器物,而是人!

2分

活动:让我参与!

2分

建构:让我来发现!

2分

交往:让同伴帮助我超越自己!

2分

差异:我就是不同!

2分

教学目标(10分)

主导性目标明确、具体

4分

三维目标完整、全面

3分

基础、拓展与探究三级目标层次分明

3分

教学内容(12分)

重点突出、难点把握准确

4分

与生活的联系紧密

3分

内容之间的联系与整合性强 3分

学科思想与人文内涵挖掘得当

2分

教学情境(8分)

“情真意切”:激发学习动机

2分

“意深境远”:培养问题意识

2分

“理寓其中”:促进知识建构

2分

“神似形真”:促进能力迁移

2分

教学活动(6分)

活动结构完整、全面

2分

活动形式丰富、灵活

2分

活动密度恰当、适中

2分

教学过程(18分)

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规律

7分

过程清晰、完整,且具有层次性

6分

活动切换自然,且具有内在一致性

5分

教学策略及方法(8分)

策略及方法的选择多样、运用灵活

2分

策略及方法的选用恰当、有效

2分

体现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等特征

2分

多媒体手段运用恰当,操作熟练

2分

教学成果(20分)

有效率(6分)

快而好:轻松快捷

2分

少而精:精讲精练

2分

宽而合:融会贯通

2分

有效果(7分)

关系融洽,气氛愉悦而充实

2分

参与度高,思维活跃

2分

“双基”目标达成度高

3分

有效益(7分)

学习习惯良好,积极性高

1分

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1分

具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

2分

具有较强的交往合作能力

1分

具有质疑、批判和创新意识

2分

教学特色 及创新(8分)

教学基本功扎实,富有教学机智

2分

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创新且有实效

3分

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

上一篇:2019年初一语文知识点下一篇:蠢事的优秀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