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12篇)
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篇1
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和人类沟通、联系的工具, 它的语言特性的优势更适合沟通与交往, 充分运用它的语言特性优势进行师生互动, 学生的语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得到加强与提高。
为更好地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充分发挥其主动性, 给予其一定的自主选择参与的权力,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加强师生交往与互动, 以求达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怎样实现“互动”:
一是尊重学生个性。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体, 他们对英语学习有着不同的感知与共同的需求, 这必然存在基础与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 精心为他们设计有层次、多方式的互动平台。试以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英语 (基础模块) 》下册Unit7 Health为例, 本单元是关于吸烟有害健康, 戒烟、禁烟的话题。有的学生对与吸烟有关的英语词汇不太熟悉, 所以老师要引导他们先去掌握一些有关的词汇。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此处是行不通的。结合本单元的特点, 我要求学生首先说出他们所熟悉的与吸烟有关的汉语词汇, 然后鼓励学生现场翻译, 如果有困难, 一起查字典解决。这样一来, 老师学生融为一体, 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提高了。一节课下来, 你就会发现, 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词汇, 而且还扩充了许多课外词汇, 为他们进行下一步的speaking阶段奠定了基础, 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二是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空间。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促进的作用,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 应该减小教师讲解的比例, 尽量留出空间, 给学生动脑筋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某个活动, 或根据上下文自己去理解、掌握。比如本单元的reading部分, 布置学生先Scaning, 然后精读, 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去推断和猜测生词的含义, 看谁推断出的含义最接近正确的含义。通过这种尝试, 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努力去弥补自身的不足, 也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师生互动贯穿于始终。
在写作训练中,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第一组先在黑板上写出经组员讨论的最佳的短文首句, 接着第二组写出第二句, 由次顺序……文章初稿写成了。在此过程中不断有学生上前修改他们认为不妥的地方, 文章在不断完善着, 最后经过老师的适时点拨、纠正、定稿, 一篇集全班同学智慧的文章就会呈现在你眼前。每位参与者都心生出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成就感。
三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争取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 进行必要的鼓励, 多给他们开口说话的机会, 鼓励他们说, 宽容他们的错误, 英汉均可, 开口就行!增强他们说话的勇气和自信心。这样, 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层次地进行“听、说、读、写”活动, 使其在学习中有所启发, 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 激起他们参与的热情。
四是要打破传统的“师生主客体论”的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模式要求教师要放弃“自我中心”意识和“知识权威”意识,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 教师从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参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通过引导, 让学生发现问题, 探索思路;通过促进, 使学生克服困难, 完成学习任务。
在英语教学中, 实现师生互动, 师生双方都会受益匪浅。一方面, “互动”给了学生展示的机会与空间, “激活”了他们的内在潜能与创造性。学生通过亲身的感知、体验、参与等方式, 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而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无形中提高了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 “互动”使教师改变过去靠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块黑板包打天下的旧教学模式, 教师“依纲靠本”的依赖状态也被“互动”冲击得烟消云散了。学生带进课堂的大量信息, 未必是教师所知的知识, 这就激励着教师要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 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以达到“一课一得”或“一课多得”。在“互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及时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 更加有利于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更能使“教与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创设出一种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关键词:英语教学,师生互动,积极性
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篇2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尽管古有“教学相长”之说,但我国长期的封建伦理过于强调师之权威和学生在课堂上对师长的绝对尊从,使得“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单向授课的“独角戏”,而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成分很少,形成了历史悠久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以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教师根据教材、考纲设计出一堂内容充实的课,一节课讲了40分钟,学生则“马不停蹄”地记了40分钟的笔记;每次考试结束,教师总要按大纲要求制定一份标准答案,然后按标准来裁定学生成绩的高低;虽然大多数教师会在授课结束时,追问学生一句“大家还有问题吗?”但鲜有学生站起来问个“?”„„这样的教育把我们的学生培养得“勤奋”但不会思考、“谦逊”但缺乏创新。于是,我们的学生成了“工厂生产线上出产的标准零件”。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觉地投入课堂、与教师进行互动呢?我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联的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互动氛围的前提。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指导者和铺路人,教师的最大智慧和最佳艺术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地表现和表达。
中学生的认识往往带有各种情感色彩,常常表现出的不是用理智来支配情感,而是用情感支配理智,有时甚至用自己的好恶来决定一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这种体会:一位学生喜爱某位老师,他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也会特别喜欢,就会努力学习这门学科,学习成绩也会相应地提高;反之,该学生不喜欢某老师,那么对他所教的课一般也不感兴趣,上课时,往往不能认真听课,成绩也会出现退步。可见情感对学生的认知行为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学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在这个社会群体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光彩。
心理学研究表明,压抑、紧张、沉闷的课堂教学环境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往往会产生害怕、烦闷、厌恶、紧张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会使学生产生满意、愉快、互助的态度和体验,从而充分地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教学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永远是第一教学原则,具体做法有:
1、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
2、教师要放开眼界,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在课堂评价时,不要只评价学生对问题解答正确与否,更要关注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勇敢的表达,并对此给以鼓励性的评价。
3、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感到课堂是自由的。
4、教师要延迟判断,给学生提供机会,即使学生回答得不正确,也不批评、不讥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是安全的。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如果知识内容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不仅要把学生的学习由“学会”转为“会学”,还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要使学生“愿学、好学、乐学、勤学、独学”。因此教学要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怦然心动”,在活动中“百感交集”,感知“豁然开朗”,觉察到“妙不可言”,进而于不知不觉地爱上初中历史课。在调动学生的兴趣上,我尝试了几种方法:
1、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研究证明,青少年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听歌会促进知识的输入;唱歌还可以增强语感和语言文化的熏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如果在历史学习中配合音乐教学会使记忆过程变得轻松。如在讲《九一八事变》时,一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悲壮深情的歌声立刻激起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自然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讲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时,一曲《爱我中华》定能让学生为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繁荣而努力!
2、用语言浸润历史,使学生感受历史。
在历史课堂教学这个教学大“舞台”上,历史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与学生(演员)共演一台戏。教师要为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沐浴在情感艺术的享受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方法中,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历史课堂语言应当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形象来。在历史课堂里,我们应该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在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看得见万里之外法国马赛人民高唱马赛曲开赴前线的壮丽画面,感受得到无数民族精英金子般的思想品德„„要把历史讲“活”,就是要把历史人物讲得栩栩如生,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外貌、行为、思想,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就是要把历史事件讲得活灵活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对历史课而言,教师语言的生动形象是一条“基本要求”。如果我们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去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就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3、用影视回顾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但境与人之间的互动同样也应该重视,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运用多媒体,插播一段影视剧,定会让学生身临其境,“真真切切”地感悟历史,开辟历史课堂教学的新天地,将学生引领到声情并茂的境地,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和教师一同创设并成为情境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动达到忘我境界时,便进入一种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益,才能体现“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本质如在《鸦片战争》这一课,讲到鸦片战争的背景,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晚清风云》的内容,随之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思绪完全融进影片之中,学生可以从影片的镜头中,了解中国当时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社会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与学生一起学习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便充分调动起来,纷纷发言,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毫无保留地说出来,课堂也就充满了活力。
4、用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扩展知识,让学生畅游历史海洋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课本中的只是极少部分。在讲课中,如能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有计划的补充了一些历史资料。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内容时,介绍了左宗棠少年时就有大志,他在15岁时写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正体现了这一点。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时,已年近70岁,为了收复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他带着棺材出关,表示誓与俄国决一死战,为曾纪泽的外交谈判作了有利的后盾,在军事与外交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收回了伊犁地区。这样通过资料的补充,能像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积极参与课堂。
中国的文学在世界上也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中国的古代文学,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值得我们去回味和理解,也有助于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如讲到唐朝安史之乱的影响时,教材中只讲到它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怎样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的认识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产生的影响,并能够清晰地凸现当时历史的某些场景呢?我引用了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从“战争中亲人的离别”角度再现了动荡的社会现实,深刻诠释了唐朝盛极而衰的历史场景。这些诗词读来琅琅上口,学生都很爱听、爱读,自然会投入到课堂中来了。
三、讲究方法,让互动落到实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活动中从实际出发,启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用简单明了和通俗的语言,巧妙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研究。在研究问题的课堂教学中,应先少一些知识再现性问题,多一些思考性问题。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给学生多一些时间和空间,多一些领悟的过程,少一些死记硬背,只有沿着科学的思路,提炼出方法,课堂才会充满着探究的氛围,才会生机勃勃。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纵观各种新的科研成果的开发、创新思想的提出,都不是一个人想出来的,都是在一个团体中,各种想法相互交流、碰撞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这种交流。而怎么做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加入到这种交流中来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学生“动口权”
人生来就有求知欲望,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产生问题,创新始于问题。在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往往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的接受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殊不知,“问题”是“教师的问题”,未必是“学生的问题”,这样表面看是学生解决的问题,不一定有其真正从释疑到训练思维的效果。孔子日:“疑,思之始,学之端。”亚里士多德也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贵有疑,疑是探索知识的起点,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能有思考,才有发现和创造。知识是在思考中增长的,在疑问时创造和更新的。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将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这比教师主观设计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课文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曹操接到黄盖的诈降信,信以为真、欣喜若狂的部分时,有学生问:“曹操是个生性多疑的人,当时如果他头脑冷静,识破黄盖用的计策,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引起了一场大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种答案汇集课堂。这时老师再略作点评,让学生逐步形成“发现问题一一主动质疑一一讨论一一老师评点”的学习模式,让质疑成为他们深入思考的引线。这样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语言的探索者、实践者。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2、给学生“动手权”
荷兰著名历史教育家费赖登塔尔强调:学习历史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动手,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如在七年级《同为一家》的教学中,涉及唐与吐蕃等少数民族关系,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就必须使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在这个课例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上网、去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图片。又在课外交流的基础上,课堂上由每个学习小组推荐大家感兴趣又比较重要的资料,通过投影展示,并且筛选出重要资料,如:“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的历史与风土人情”,“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示意图”,“西藏风光资料片片断”等三则材料,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给学生“动脑权”
学生敢提、会提问题正是智慧火花的闪现。但是如何激疑、科学设问才能达到我们预定的教学效果? 教师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以及为了提问而提问的现象,往往会导致“启”而不“发”。这就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第一,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就是说要注意分寸,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说。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授女皇武则天内容时,我就把对“女皇武则天的认识和评价”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去处理。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从不同的角度对女皇武则天进行评价,有人认为她确实是个治学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也有人认为她一生大搞阴谋诡计,从而夺取政权,其政治经济措施都是倒退而非进步的。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正是历史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4、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观反映了这个教师的教学观如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分展的必要条件。有的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研究匆匆而过。有的教师把互动合作当成一种点缀,只用了两三分钟时间,还没有等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或者为了赶时间忽视部分学生的言论。据统计,有80%以上的教师会提前结束原定给学生互动的时间,马上进入总结反馈的环节,这样会使学生刚刚投入思考的状态瞬间被打破,刚刚萌芽的智慧火花、生生被掐灭,学生的创造力、深层次的潜能受到打击。同时,教师也忽视了对活动的评价,或只是简单地给予“好”、“不错”等语言表扬。
谈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 教师 学生 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100-03
1 新课程标准下关注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1.1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转变英语教学行为的重要标志。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英语学科知识,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关注学生英语学科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还应关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体验。英语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积极的情感体验,伴随着英语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英语学科学习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学习的信心越来越强,感到英语学习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对学习充满渴望。英语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英语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使英语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英语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1.2 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
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是英语教学追求的重要价值。新课程的英语教学应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负责,为学生一生的幸福负责,是提升学生生活质量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教学。因此,教师不能把知识传递、学生掌握知识多少、考分高低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能力和目标的培养者。另一方面教师应树立“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的理念,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对待自己、同学、社会、以及身边的事物,即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翻查应社会发展的人。
1.3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是丰富我们英语教学内容的宝贵财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今天的学生是具有独立品格、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他们正处于一个发展过程,是不成熟的,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还需要在教育中发展,在教师的指导下成长。因此学生并不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遗传素质、社会条件、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各异;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特长和智力等个性特征的完整的人。他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应珍视学生的差异性,将学生的差异性看成我们教学的宝贵财富。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将英语教学只看成统一共性的活动,采取统一“知识灌输”的方法,而应激发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将学生当作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和满足他们的需求。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感知、观察、分析与思考,使他们明白事理,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1.4 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
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是我们英语教学行为必须遵守的原则。学生的尊严是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学生的人格应当受到尊重。英语教师首先应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才会有英语教学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需要。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应表现为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聆听他们的声音。要平等、友善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更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发现、认识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享受英语老师的教学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和欢乐。
1.5 关注学习中的学生
关注学习中的学生,是我们追求教学行为价值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这一过程是在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中完成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须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过去有的教师关注学生智力的高低,往往是按照一种智力类型去要求一群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的学生,而这把尺子就是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逻辑智力,不去关注其他智力类型学生的表现和学习状态,可能还将他们定格为差生。事实上,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类型是多元的,每个人的智力类型是不一样的,由于智力类型相异,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需要、优势、风格也会不一样。“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些关注,多一批好学生。
2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行为转变与分析
学习方式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教改的核心任务。所以我们应改变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观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从单一的传统接受学习,向多样化形式转变。
2.1 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转变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以独特的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探究并获取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开展实验、调查、访谈、考察以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分析与处理信急资料,以恰当的方式交流和表达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综合地获得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把学习过程与自身原有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体验,能正确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从而保证课程目的的达成。施瓦布认为:探究学习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
2.2 合作学习的引导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下的互助性学习。从课堂研究中观察到的合作学习的层次与内容,把合作学习分为三类,第一层为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如同桌、朋友之间的合作学习),第二层为小组合作学习(如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兴趣小组学习等),第三层为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全员性合作学习(如班级授课时的讨论学习)。它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安排在一起,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有5个要素不可缺少:(1)积极互信。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的同伴负责。(2)面对面相互性的促进作用。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相互促进彼此的学习成绩。(3)个人责任。要求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4)社交技能。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定的社会交流技能,进行高质量的合作。(5)自评。要求合作学习者评价合作学习的情况,检查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效果。用合作学习的五个要求去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2.3 个体学习的引导
个别学习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形式,一方面,学生的独立能力在逐步发展和提高,他们的个性在增强,独立活动独立学习的基础越来越厚实,独立活动和独立学习的愿望也日益增强。另一方面,他们原有的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学习奠定基础。进一步而言,当今世界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学生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因此教师积极应对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活动带来的便利和挑战,为学生接受个体化教育,开展个体学习做准备,创造条件、引导和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因此,学生的学习行为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行为转变为主动的、积极的、多样化的学习行为,这样每个学生就能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实现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行为准则与学生的行为转变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双方保持融洽的关系才能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目的,对于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研究需要我们长期地进行分析研究。
Teaching English in th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is based on subject-based——emphasis on emotional awareness of light.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teachers concerned about is how to make the teaching content to students to accept, as to when the students how the emotional state, generally without consideration and attenti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is in the 80 years since the 20th century, the teaching reform of reflection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teaching to pay attention to each student’s development, focus on their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process, concerned about their emotional state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The new curriculum advocates to optim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stablish a warm, sincere, harmonious emotional atmosphere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to power source.
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篇4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实质上就是相互交往, 也就是所谓的师生互动。互动促使师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 他们应抛弃高高在上的地位, 摒弃师道尊严, 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的研讨教学。而学生也不再是无奈的听众, 教师的配角, 被动的学习者, 而是地位相同、人格相等的对话者, 学习上的合作者。师生要形成这种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需要构建一个自由、活动的教学空间, 并能够真正体现师生学习中的平等, 反映了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和相互体验。可见, 在语文教学中, 如何创设师生互动的空间尤为关键。
1、创设一个自由的活动空间。
自由指的是教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上、在精神上和在人身上拥有一定的自由, 能够按照他们的意愿来选择学习的过程。而活动其实是互动的过程,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了学生个体发展成长的过程, 更体现了师生之间互动。所以,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除了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还应给学生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只要我们留给学生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 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之中,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他们的学习活力, 就能够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2、平等对话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部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只有抛弃高高在上的地位, 摒弃师道尊严,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才能让师生真正平等, 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自尊和自信, 促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3、充分尊重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的认识和体验, 充分与学生相互平等地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探索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共同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面向学生时, 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真诚地关心每个学生, 避免以少数的“学优生”来当演员, 当主角, 多数学生当观众的局面。为“学困生”创造各种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条件, 让他们与“学优生”在教学活动中享受同样的机会, 真正做到人人平等。
二、激发情感参与, 实现有效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更多的是作为共同学习者的角色。师生之间相互理解, 相互信任。学生对教师的精彩讲解, 不仅欣赏, 而且心悦诚服地理解接受。对教师的讲解, 学生有不同看法, 敢于怀疑, 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也能充分理解学生, 并不先入为主地否定学生的不同见解, 而是真诚地参与到与学生的谈论中。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充满教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在这种相互情感下, 师生的互动才能具有真正的价值。
三、给学生以自尊自信, 实现有效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自信心就像一个人的耐心、恒心、爱心一样, 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同样需要唤醒与点燃、培养与锻炼、实践与坚持。在课堂上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方式点燃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并让它成为一个人可终身受用的能力、品格、素养。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还学生以自信和自尊, 其实就是充分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 树立他们在同学中的价值地位, 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自尊, 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平等对话, 不但有言语的沟通, 还渗透着心灵的交融, 使课堂充满了“人情味”。学生变得乐于回答问题, 敢于回答问题, 思维开放, 智慧互相碰撞, 实现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四、充分发挥双主作用, 实现有效互动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教师应认同学生的多元差异性, 运用自身的创造性来构建有意义的课堂, 充分发挥自主价值;寻求富有艺术个性的教学创意, 为学生进入教学中心, 搭建平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并无拘束地与学生对话, 在对话中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在语文教学中, 怎样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进行创意教学。
通过有创意的设计, 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或策略, 使学生自主建构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催化剂。其主要作用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帮助学生发现知识是怎样获得的, 促进高水平思考技能的发展。
2、进行讨论教学。
课堂讨论是语文课师生互动的一重要形式。它既有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交流, 又有教师与全体学生的交流, 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采用这种形式, 可以大面积、高效率地训练学生的多种能力,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进行探究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究 篇5
在“应试化”的教育背景下,地理在初中的课堂教学中并不被重视。课堂调查研究发现,不少学生对初中地理课堂重视力度不够,上课的时候“可听,可不听”,师生之间严重缺乏互动,有的甚至放弃学习地理,上课的时候睡觉、讲话、学习其他的科目的现象尤为普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社会的角度讲,“应试化”思想深入人心,从根本上对初中地理的重视力度不够。从学生的角度讲,地理学科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空间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不理解,产生了“畏难”的情绪。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简化,学生对地理课堂学习兴趣不高。以上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这些现象是造成地理课堂师生缺乏互动的重要原因。
二、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1.培养师生情感,营造课堂氛围
在现代化的教学中,教师充当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师生互动。通过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培养学生提炼新思想和创新意识。一方面,教师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全面地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和平时的教学,了解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家访的方式可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长、兴趣爱好等内在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升师生之间的融洽程度也很重要。假如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和谐,学生也很难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师生情感,在生活中注意为人师表、在课堂上要幽默风趣、在课下要注重与同学的交流,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学生通过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投入情感,在互动中不断发现自我、感受自我,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接受知识的熏陶,享受学习的快乐。
2.运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互动兴趣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在初中的课堂教学中互联网也逐渐起到了重要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一味地在台上讲,学生坐在台下听课、做笔记的授课形式以及传授知识内容都比较单一的授课方法。将互联网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和获取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地理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授《天气与气候》的时候,利用PPT制作精美的幻灯片生动地展现了晴天、阴雨、春、夏、秋、冬天气和气候变化的.课件,放映天气晴朗的时候,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栩栩如生。冬天,银装素裹,雪花飘飘。生动形象并配有虫鸣鸟叫声,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然后伴以教师抑扬顿挫的解读和美妙的音乐。将气候变化演绎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在这种情境下,每个学生被这鲜活的情境深深地感染,真正体会到了大自然魅力,让课堂内容与音乐、影像紧密地结合并交融为一体,既体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又将听课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引进文本体现的意境中并且渗透地理知识,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又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3.设计双向性任务,开展小组讨论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面临课堂互动不足的情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促使学生在既有流程的指引下尽快融入讨论的环境中。例如,教师在讲《地球与宇宙》时提问:为什么海面上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越来越深,淹没了船身
B.人的视力有限
C.海面是弯曲的弧面,船身先被遮住视线
D.人站的高度不够
教师要求学生分好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发言。这时前后左右的学生聚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室里嗡嗡的声音,学习氛围浓烈。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了讨论之中。几分钟后,小组中选出的代表发言,“我觉得是选C”“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是我应该选……”。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大家凝聚智慧的过程,让学生以讨论交流的方法相互学习、交换看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而且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结合社会焦点,开展地理教育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沈阳的全运会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在全运会开幕之际,长达数个月的火炬传递活动将全运圣火和全运精神传送到沈阳的各个角落,教师将地理学习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与社会焦点相结合,从沈阳全运火炬在省内传递的路线图上,选取几个典型的城市,并制成挂图供学生参考。学生在挂图上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区域地理的地形、地貌特点。类似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知识,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师生之间的科学化、合理化互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我们必须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加地理课堂互动性。例如,培养师生情感,营造课堂氛围。运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互动兴趣。设计双向性任务、开展小组讨论。结合社会焦点、开展地理教育。我将在不断的探索实践研究中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春蕾。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重要性[J]。教育科研,(10)。
[2]张尚军。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学科教育,(12)。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初探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互动;概念;作用;途径与方法
叶澜教授曾指出:“人类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是以言语方式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载体,双方互相影响,不断进行适应和及时调整的动态过程,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需要教师从互动的艺术规律中实现与学生和谐平等互敬的交流,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师生互动的概念
1.师生互动的含义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谓“互动”,从狭义来讲,就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和具体情景下,人与人、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借助语言、文字等符号进行的交互活动、交互影响。师生互动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在语言、心理上交流、合作的动态过程。
2.师生互动有着悠久的传统
今天,我们推行高效课堂,把师生互动提到了应有的高度,有些人认为师生互动是西方教育,与我们传统教育相对立的,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师生互动在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中有着悠久的传统,我们的老前辈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师生互动。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创始人孔子就非常成功地和学生进行了平等的交流互动。他在教学教程中先对学生逐一发问,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和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进行恰当的引导,与大家融洽交流、积极互动,营造和谐氛围。即使是历来备受诟病的封建教育制度,其实也非常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师生之间的对对子,并不是我们今天所主观臆断的,而是教师考察学生的一种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学识、思想、情趣爱好乃至情感上都发生着活跃的碰撞和交流,是一种更为深刻和广泛的互动。
二、师生互动的作用
1.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并通过各种手段,要求学生知道“应该学”和“怎样学”,使学生从“知学者”转变到“好学者”,再从“好学者”升华到“乐学者”。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与老师、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不仅能学得深刻,而且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精神,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师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互动英语教学成功的保证。教师要与学生经常在情感上沟通与交流。作为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用自己言行举止感化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自发学习,增强师生内心平等对话的互动性。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觉得课堂气氛很宽松,教师的面孔很亲切,所以学习起来也很愉快。在这种师生民主合作关系中,教师充分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主导”作用,以平等真诚的感情态度,成为学生情意的反应者,学生活动的合作者,学生疑难的咨询者,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亲切感和亲密感,因而学生主动成为教师的情意的感应者,教学活动的参加者,学习过程的亲历者。
三、实现师生互动型课堂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的互动情境
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無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输入。即: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如临其境可以使学生感知的过程变得容易,触境生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牢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授新课时,教师要创设情景,通过实物、卡片、幻灯机、录音机、简笔画、多媒体电脑等进行教学;并结合课文内容,通过歌曲、游戏等形式,尽量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建立合作互动学习小组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合作互动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方略。英语学习应是一个合作互动学习的过程,合作互动学习是以合作互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要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各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全体进步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3.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
学生互动受性别、性格、空间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性别相同,空间位置较近的学生之间容易产生互动,互补型性格的学生之间也较容易发生互动。适当遵循互动规律,有利于建立积极适宜的互动,低年级学生由于组织能力,自控能力较低,宜于多设计同桌间、前后桌之间的两人合作学习活动。如;设计协作操作活动,产生行为调整;设计角色游戏,一方当小老师出题、提意见,一方做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在设计合作学习活动时,要兼顾到组与组之间的影响,教师对小组的影响,小组对成员个人的影响,以此开发多种互动渠道。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篇7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要使之有效地进行, 就要建立起有效的互动。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用。因此, 课堂如果缺少互动就缺少了生命的气息和生命的灵动。
怎样提高课堂中师生互动的价值, 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首先, 作为教师, 我们要转变观念,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师生间的绿色通道。教师要树立起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要尊重热爱学生, 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 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 教师要成为师生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其次, 师生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教师应根据教材呈现的形式选取不同的互动方式, 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和良好数学素养为目的。我们常用的方式有:1.教师导———学生练。2.学生想———教师导。3.学生议———教师导。4.学生做—一学生说。5.让学生自己去做。要按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由单一到综合的规律进行;练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再次, 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果, 教师应设计有效的互动, 拓展互动途径, 将有效互动领向深处。常见手段有:
1. 设计有效提问, 激活学生思维。
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手段, 是师生互动的平台。一般教学活动中, 师生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让学生有多种解决策略、思考方向、操作方法的选择, 由此产生更大的互动空间和需求, 以增强互动的需要性和有效性。
2. 设计合作学习, 增加互动途径。
合作学习是课堂互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要尽量利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不同进行异质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个体间发生互动, 了解他人学习方式, 模仿他人行为, 增进彼此感情, 提供互相借鉴的机会。
3. 掌握倾听艺术, 将有效互动领向深处。
初中生天生具有创造精神和探究精神, 倾听他们的想法, 站在他们的角度和高度帮助他们, 精心呵护他们, 他们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师生互动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师生互动,英语教学,作用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 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 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 都或多或少地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英语课堂教学方式中, 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而且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予者, 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英语是一种语言, 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解决问题的工具, 语言学习依靠的是语言的交流使用, 因而, 师生互动也表现得更加突出。
一、师生互动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法大多采用教师在台上讲授、学生边听边记的模式, 这种模式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互动“这一环节引入课堂将有效改善这种弊端。
1. 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协调互动实现知识的转化, 将人类知识转化为学习者的能力和技能。
这就决定了课堂学习需要由师生双方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在课堂互动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 而是知识的引导者、分享者和组织者, 学生则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从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分析:这种主动参与的积极态度能够促进大脑中信息的组织、加工和储存, 因此,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与教师的积极互动将有利于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 需要学习者对听、说、读、写环
节反复训练、模仿、强化记忆, 而不只是一味地记单词、背语法, 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通过解决问题学习, 而不是记忆和重复学习知识, 这样学习就变得轻松和容易。同时, 师生互动有利于和谐师生间的关系, 舒缓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 创造愉悦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学习者从自我约束的紧张状态下解放出来, 从而更有效地学习、记忆。
3. 在课堂互动过程中, 学生的主动参与可加强其对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和兴趣。
同时这种师生间的语言信息交流, 也是一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教学行为的重要动力机制, 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 英语课堂的互动交流活动, 既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又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这种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能力。
二、高职院校英语学习的现状
习惯语法教学、语言点讲解的老师往往觉得, 离开语法没有什么可讲的。有的老师虽然不讲语法, 但是课堂基本上变成朗读课、跟读课。这样的课看起来非常热闹, 实则为疲劳战, 上完一堂课, 老师和学生都觉得累。有的老师虽然积极引导, 但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缺乏自信, 参与积极性仍然不高, 很难达到课堂互动的目的和效果。简单机械地模仿减少了学生自主造句的机会, 很难使其养成英语思维习惯。被动学习的弊端主要在于教学活动单调乏味, 容易养成思维惰性, 降低学生的创造性, 不便于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策略。
三、师生课堂互动环节中的几点建议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些情感因素具有外在的表现, 也有很多情感因素是内在的, 需要经过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为了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 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情感, 克服消极的情感, 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 才能建立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从而有利于互动活动的展开。
2. 建立情感态度的沟通和交流渠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一个班级建立融洽、民主、团结、互相尊重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从事专业教学的起点, 只有热爱学生, 搭建起教育教学的桥梁, 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教师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力量。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推动教育走向成功。当教师满怀真情去热爱学生时, 学生会很容易地接受教导, 产生强烈的求学欲望, 把老师当做知识的化身、高尚人格的代表加以模仿, 由于爱心而建立的这种情感交流渠道, 将有利于互动活动的顺利完成。
3. 对学生进行激励、唤醒和鼓舞。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仅具备传授知识的技术, 更重要的是掌握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艺术。情感参与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成效, 而良好的教学成果只能在师生情感的共鸣中产生。教师的激励与鼓舞有利于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教师尤其需要激情、鼓励, 需要着眼于良好情绪的培养, 需要对全体学生抱有热望, 不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 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学习英语的决心与信心。
4. 激发学生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推动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强有力的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探求事物并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它推动学生去认识事物, 获取知识, 探求真理, 从中体验学习是情趣, 所以学习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 并成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变得积极主动, 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 教师在设计任务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面的活动为例。
(1) 猜词活动
首先, 老师要求一位学生站到黑板前, 面向全班。令其选择其中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倒扣在桌面上的单词卡片, 这个单词须是大多数学生所熟悉的。接下来该生须用英语来描述该词, 下面的学生听出来后就马上举手回答, 并说出单词的意义和拼法。借助于这个活动, 学生可以获得大量口语练习和听力练习的机会。
(2) 情境描述
在学习《新编实用英语》第六单元“Shopping and Sightseeing”之前, 先组织学生观看哑剧视频“Go traveling”, 同时老师把英语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5分钟后请自愿者到讲台前给予该视频的情境描述。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
(3) 社会戏剧
社会戏剧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以表演“The Necklace”中王宫舞会一场为例, 其过程如下:
●准备活动。老师向学生介绍活动的主要内容。
●展示新词汇。老师向学生展示要学习的词汇或短语。
●展示要解决的问题。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学习者介绍交际活动的背景知识讲到要解决的问题时, 突然打住,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要解决的问题上。
●讨论故事发生的语境及在学生中确定相应的角色。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及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讨论, 扮演相应角色的学生或那些能够提出解决办法的学生面向其他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指定观众。为了使那些没有被分配到任务的学生也参与到交往活动中教师也分配给他们一些相应的学习任务, 如认真倾听并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等。
●表演。学生按照各自扮演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
●新一轮的角色扮演。谈论故事发生的语境并进行新一轮的角色扮演, 发现新的问题解决办法。
●重新表演。将故事情节以新的解决办法重新表演。
●总结。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
●后续活动。包括书面练习、继续讨论、听力理解练习或阅读练习等。
四、结语
师生课堂互动活动充分体现了任务教学法中的语言、情境真实性原则、兴趣原则、合作学习原则、师生和谐共创原则、创新意识培养原则。因此, 教师应加倍重视课堂互动活动的开展, 使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参考文献
[1]崔刚, 孔宪遂.英语教学十六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杜小宜.英语习得的36条钻石法则.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9.
[3]陈琳, 王蔷, 程晓棠.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鲁子问, 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5]张积家, 陈俊.高等教育心理学.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6]焦国成, 郭清香.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7.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 篇9
1. 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本质
1.1 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含义
互动 (interaction) 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 借助语言、文字等符号进行的交互活动、交互影响。在英语课堂实践中, 根据互动主题的不同, 有效的互动方式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三种方式。
1.1.1 师生互动
在单向传播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提问”被看成是激发学生思维、进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从提问的方式看, 一般是“教师问—学生答”, 很少有“学生问—教师答”或“学生问—学生答”,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往往把教材的逻辑结构直接平移为课堂的教学结构。学生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教师思维方式的迁移, 缺乏创造性、发散性。互动的教学观认为,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 (自我概念) 来理解对方的一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 不仅纪律是师生互动的产物, 教学的组织与教学的手段也都是师生互动的结果;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的安排应该考虑师生互动结果。
1.1.2 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即单个个体之间的互动, 主要有竞争与合作两种形态, 合作是基于积极的相互依赖, 竞争是基于消极的相互依赖。从合作的经验中, 个体可以获得更高的自尊、社交能力与心理调试能力。通过竞争, 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
1.1.3 群体互动
即班级中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之间的互动。但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基本上只有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直接交往, 而无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自由的直接交往, 更无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直接交往。在英语课堂实践中, 师生互动在三种互动中起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良好的师生互动能促进生生互动和群体互动。
1.2 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实质
单向传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变成了以应付考试为中心、以单纯追求自己的教学成绩为价值取向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网络带来的共享的低廉化的教育信息资源, 使得这种控制失去了意义。教师就像被革命后的贵族, 一下子丧失了其固有的特权, 最终必然由“权利阶层”转化为“参与阶层”。因此, 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成为必需。
2.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问题
在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表现为外显的言语互动和内隐的情感互动, 以及对两者产生直接影响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2.1 语言互动
师生间的互动更多的是通过语言的形式, 以知识为载体展开的。
a.师生教学活动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交互作用。
b.语言互动类型。
2.2 情感交流
2.2.1 传统的师道尊严使课堂气氛紧张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师生交往的实质性缺失, 这种缺失主要是:师生间交往的发生状态主要体现在“知—知”层面的“授—受”关系, 而缺失“情—情”层面的交流。
2.2.2 英语课堂中的主要情绪
斯皮伯格和斯塔尔, 他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情绪有好奇和焦虑。好奇是由新异刺激引起的一种生理唤醒水平或认知冲突的探究倾向, 即个体有一种“发现的渴望”。焦虑是对没有明确对象的恐怖或担忧, 让学生感到不能胜任任务, 同时又体验到成绩的要求与压力时就产生焦虑。中等焦虑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 过低焦虑使个体不能排除情境中无关因素的干扰, 过高的话使个体注意变得狭窄, 注意力降低。
2.2.3 英语课堂主要情绪的整合
斯皮伯格和斯塔尔提出了学生的情绪状态有三种:愉快、冷漠和不愉快。课堂中出现的情绪不是单一的, 是由愉快和焦虑等情绪组成的复杂的课堂情绪结构, 只有合理整合这些情绪才能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学生的好奇得到满足时, 就会产生新的好奇, 从而产生新的探求欲望;在学习活动中也伴随一定的焦虑, 适当的焦虑使个体具有趋近目标的倾向, 过高过低的焦虑就会产生逃避目标的倾向。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最佳的心理环境。
2.3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学习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 并不直接决定个体的学业成就水平, 但是它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和任务坚持性等方面, 间接地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被有效地激发, 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直接影响到师生言语互动、情感互动能否良好地开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加以激发和维持。
2.3.1 任务与权力维度
在教学过程中, 教室布置的活动应遵循多样性、新颖性和参与性的原则, 并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挑战性和个人控制感, 使学生的注意力能更好地集中在掌握技能、完成任务本身。如果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较多自主选择和参与决策的机会, 会使学生产生自我决定感, 增强学习的内在动机, 并倾向于形成掌握目标定向。研究表明, 自主定向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胜任感。
2.3.2 肯定与评价维度
肯定是对个体的一种积极评价, 老师对学生的表扬的内容不应该是抽象的, 或带有控制企图的, 否则外在奖励就可能降低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评价的内容不仅局限于考虑成绩, 而且让学生有改正错误、提高评价等级的机会, 这样有助于学生认识到“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 它并不意味着失败或能力差, 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完成任务、掌握知识本身。
2.3.3 小组维度
在竞争、合作、个体化三种目标结构中, 竞争的情境容易激发能力差异观念, 导致学生的成绩目标定向, 合作和个体化的目标结构则有利于培养掌握目标。在合作的情况下, 社会比较和评价是基于整个小组的表现, 个体间的能力差异也不明显了。小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低成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还可以使获得该成就的学生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增强自我的决定感。
3. 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生人际观念, 由权威服从型向民主、融洽的朋友式转变, 将知识的传播融入亲情氛围中, 同时自始自终保证“真实、信任和移情性理解”, 指导学生对学习态度和结果的正确认识, 促进其学习动机的内化。为了将互动的观念贯穿于始终, 在课堂实践中可采取如下策略:
3.1 语言交流策略
课堂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状态, 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言语交流不仅在老师和学生之间, 而且还应在老师和学生群体、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之间展开。
3.2 合理的教师期望策略
合理的教师期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我效能感, 从而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促进师生的良好互动。学生的自我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权威人士对他们的评价和态度, 他们的自尊在一定程度上靠权威人士的积极评价和态度来维持。
3.3 情绪调节策略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灵活运用策略来诱发、调节学生的情绪, 创设一种和谐、友好的教学心理氛围, 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通过探究解疑使学生产生适度的焦虑和兴趣, 通过适度的检测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在教育评价中, 我们既要注重外在评价, 同时也要推崇一种促进性的内部评价方法, 即自我评价法。只有评价方式得到全新的改变, 课堂的氛围才能得到根本改善, 真正良好的师生互动才能形成。
参考文献
[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1998.
[2]王旭东.国外师生关系研究[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0.
浅析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篇10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英语课堂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具有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或影响。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过程的教学。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组织引导者, 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者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者。而课堂师生互动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方式, 也是构建启发式教学新课堂的有效途径。积极的师生互动有助于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提高教学效率, 实现教学相长。
二、英语课堂互动形式及具体案例分析
英语课堂教学互动要求教师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以活动为核心组织教学, 使学习和活动实现完美的有机结合,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英语, 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采取以下课堂任务型学习互动形式:
1. 言语性交流活动:
通过教师和学生自然地交流使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氛围。这类活动一般作为课前导入, 可根据本模块给出的话题与学生进行free talk, 展示相关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以激活学生已有背景知识, 激发学生兴趣。
2. 模拟化活动:
把电视访谈, 采访报道, 辩论, 记者招待会等社会活动带进课堂, 激起学生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参与。
3. 竞赛类游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比赛, 给学生参与的机会,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具体互动案例
1. 新授课:
以必修三Module4 Sandstorms In Asia为例:在导入环节可播放一段与沙尘暴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描述发生沙尘暴的情景并谈论自己经历沙尘暴的感受。学生在获得有关沙尘暴成因及造成的影响等信息后可进一步讨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沙尘暴,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实现师生情感互动。
2. 讲评课:
让学生自己当老师。我校英语组提出普通高中课堂英语讲评课基本环节:试卷评析%发现疑问→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展示答案%共同商定→拓展延伸%学会学习→梳理巩固%总结反思。在练习评讲课上, 我们改变了以往由老师讲解的方式而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形式。把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告诉同伴相互商讨, 使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 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这种讲评课模式有效地实现了师生互动。
四、促进英语课堂有效互动的几点建议
如何进行有效师生互动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备课, 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牢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习活动为主线的原则, 整合多元学习方式, 勇于实践, 积极反思;应以教材为基础, 激活教材, 开发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拓宽教学资源。
2. 课堂上精心设疑, 鼓励质疑, 积极讨论, 适时点拨。
施教之功, 在于启发。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设疑, 启发学生探究学习, 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其次, 要鼓励学生质疑, 可师生互问也可学生互问。
3. 积极评价, 提倡多种评价方式。
积极的评价给学生一种促进和鼓舞, 激发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 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困生, 全员参与。
总之, 课堂上开展积极的师生互动, 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综合素质,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英语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师生互动有效地开展下去。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堂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实现任务的目标, 感受成功”。这就要求在英语课堂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 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 提高和促进语言交际运用能力。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是提高和促进语言交际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试从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必要性分析入手, 探讨英语课堂互动形式并作具体案例分析, 提出促进英语课堂有效互动的几点建议。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研究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课堂是学生、教师、教材的组合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三个元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只顾自己讲课,应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时,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味的在讲台上讲自己的,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造成学生对英语课逐渐失去兴趣。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我为中心的讲课方式完全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不应定位在知识的传授者或给予者上,而是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于缺少互动,也就缺少了交流,相互之间的了解不够,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一直不理想。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该注重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与学生缺少交流,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说英语,相应的英语交际能力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策略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突破原有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师生互动情境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虚拟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从而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一课时,教师通过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职业,引导学生考虑自己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然后通过在课堂上播放英文歌曲,创造一个能使人放松、愉悦的情境,再让学生试着说出听到的有关职业的单词,根据创设的情境,学生就会很容易与刚学过的文章内容联系起来。然后通过引入“Mr. Going-to-do”的故事,让学生先了解be going to do的含义,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语法知识自然地融入到对话当中去。教师也可以将学生一直喜欢的动漫片引入到课堂中,创造故事情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 do”。通过创设情境,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机会不断增多,大大活跃了英语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师生互动
组建课堂合作小组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课堂合作小组不仅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也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机会增多。例如教师在讲完一篇阅读之后,让每个合作小组进行讨论,找出仍旧不理解的问题,然后小组内派出一个成员向教师进行提问,由教师为学生讲解。若是各个小组都没有问题了,则由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以考察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这样教学不仅让各个小组内的成员加强了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也进行了有效的互动,使得整个课堂不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显现出来。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应该从教学方式上入手,新颖的教学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每个学生当一次老师,站到讲台上讲一次课,讲的内容不限,但必须是用英语进行讲课,教师扮演学生的角色,对每个“代理老师”讲的课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尝试着自己当教师。为了讲课的时候表现好,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准备。在学生讲完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的点评,通过听学生讲课,教师对学生也产生了一定的了解,对之后的教学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三、结束语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2,12(04):24-25
[2]杨雪燕.外语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的话语分析[J].中国外语,2010,10(01):78-79
[3]李宁.浅谈如何营造外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氛围[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0(04):16-17
作者简介: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篇12
“学校的产品是课堂”、“教师是课堂的一员”这些时尚的理念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教育者,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互动的力量是强大的, 学生主动学习, 注重体验、善于质疑、勇于创新才是互动的课的方向。而这一切的达成, 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 而是知识引导者、带路人, 引导学生让他们自主完成各项学习活动。
如何才能做到师生间真正的平等呢?抓住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我们发现许多教师能从文本中提炼出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的有价值的内容和需要学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设置一些认识理解感悟的障碍或者“不和谐因素”, 使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焦点凝结在这些内容和问题上, 这就是“矛盾冲突”。冲突是教学艺术的灵魂和精髓, “不悱不启”矛盾冲突, 更能彰显数学教学的魅力。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有“蠢蠢欲动”,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互动教学搭起一个平等的台面, 为互动教学助力突围。例如, 以前我在教学初一数学平移的性质时, 一般都是照本宣科地讲, 没有学生的互动, 学生感到很抽象, 不理解, 记不住, 更谈不上应用了。本学期我在教学这一性质时, 我让每个学生课前准备一块三角形纸片和一块四边形纸片。课堂上, 我在黑板上先演示:先画一条线段, (课前我也准备了一个大一点的三角形纸片) 并让三角形ABC的一个顶点 (记作:A) 与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 把这时的三角形画出来, 再沿着那条线段平移, 到A点与线段另一个端点重合为止, 再把这时三角形画下来, 对应顶点记作:A1、B1、C1……让学生观察。通过引导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并让学生用四边形再做一次, 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 直观地发现平移的性质, 其性质的理解比老师直接给出深刻得多。
要让学生想动, 就要注意走向和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在面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教师要首先转变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研究, 学习方式也要有创新, 给学生以足够的发展空间, 在数学课堂上要营造适宜学生创造力发展和表现的精神环境。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给予调整教学思路, 而不应该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
二、以学生为中心, 变教为导, 让学生会动
互动教学认为:学生是“太阳”, 课堂教学教师要围着“太阳”转。互动教学的两个基本点是:第一, 关注学生弱势力群体, 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 人人成功才谓成功, 真正做到水涨船高。第二, 教材分析的“无边界原则”。不讲进度, 只要目标, 人人学会才是目标。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 还不如用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
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 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谈及自己的思想, 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 学会如何去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因此, 教师的作用就不应当只是“知识的授予者”, 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和示范者, 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授业”、“解惑”的专制型教学, 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 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表现, 长期下来这种教学手段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也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表达能力的锻炼。教学过程中, 从“一言堂”到“百家争鸣”才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例如, 在初三教学解一元二次方程 (x-1) (x+2) =70时,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 以前一般解法是把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 然后求解。除此之外还有没有更直接的解法?去年再教这道题时, 我让学生充分讨论,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 并且把自己的做法展现出来, 结果除了有用常规方法解题外, 还有同学发现:x+2与x-1它们的差为3, 且x+2>x-1, 所以可把70分解成差为3的两个因数。于是他到黑板工工整整写到:
解:原方程化为 (x-1) (x+2) =7×10或 (x-1) (x+2) =-7× (-10) 。
∵x+2>x-1,
∴x+2=10或x+2=-7。
∴x1=8, x2=-9。
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 我很受启发。于是, 我抓住这个机会, 高兴地表扬了这个同学, 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一年中经常这样做, 学生的数学成绩上升得很快。
教学的成效不是以教师传授了什么, 而是以学生学会了什么、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 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了。
【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推荐阅读:
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教学09-14
师生互动促进英语教学论文08-10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论文05-24
如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及师生互动07-02
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08-06
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模式10-06
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10-27
历史教学师生如何互动08-21
师生互动式教学09-30
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课堂互动设计及策略探讨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