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2024-10-18

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精选12篇)

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篇1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调整, 各个高校在教育思想、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 都做出了很多的修订, 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需求。这些改革和调整要求授课教师不断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将更多的信息用更丰富的手段传递给学生。在教学方法方面, 课堂互动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正逐渐受到高校教师的青睐。

高校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在高校课堂上的互动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逐步启发和引导学生, 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 强调活动的全体参与性, 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和主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这种平等合作的互动关系能够使课堂充满活力和乐趣, 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 积极掌握知识。互动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 对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的养成也有积极作用, 为日后进入社会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打下良好基础[1]。本文将从高校互动教学方法的内涵、意义和开展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旨在为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一互动式教学的内涵

课堂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构成教学活动的个体之间, 通过各种信息传输而形成的具有稳定的依赖性的教学交往活动,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问题导学互动、联系实际互动、创新观点互动等[2]。互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在教学活动中使师生双方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 使学生在互动活动中挖掘潜力、发现自我, 同时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我、提高认知, 从而达到师生互相沟通、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结果。

高校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式教学, 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种过程, 这里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不是间断的或者一次性的, 而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过程[3]。这种教学的本质就是“参与性”, 通过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主动性,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被认为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互动, 高校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和内容都应该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来体现, 教学过程中所设置的任务, 也是大多需要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4]。但是在当下高校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的互动呈现出很多问题,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意义没有被充分认识, 互动教学的方法也没有被熟练掌握运用, 从而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互动式教学的意义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课堂。高校课堂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过程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还能提高学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此外, 对教师个人素质提高和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也有积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动式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教”, 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不能做到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知识, 从而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思考创新的能力, 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而互动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提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和周围的同学及老师共同探讨共同分享。这种方法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探寻到更多个性化的东西, 而不只是被“填鸭式”地灌输知识。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刺激他们的求知欲, 引导他们积极探索新的知识,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

2互动式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教学的目的是实现教学相长。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 不但学生应该学习到一些知识和方法, 并培养出某种能力, 教师也应该受益于这个教学过程, 应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其他方面的素养, 只有这样才是完整的有意义的教学。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 在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学生, 而学生则需要努力思考, 并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提问。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所教授的每堂课并不是千篇一律, 而是经常要面对学生提出来的各种问题, 不断经受新的挑战。这就激励着高校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及各方面知识, 来应对学生的提问和疑惑。教师只有努力拓宽知识面, 及时更新知识储备, 运用先进的教学观念, 才能适应不断进步的学生以及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因此, 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能促使师生双方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 并同时激发出对方能动性,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目标。因此, 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的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 这也是促进高校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手段。

3互动式教学有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传统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和掌控者, 有着绝对的权威, 学生只能被动服从, 这是一种严厉和充满等级氛围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 对教师充满敬畏甚至敌意, 丝毫不敢有任何的质疑和反驳, 教室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这种缺乏民主和平等的教学环境遏制了学生身心的发展,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锻炼学生的胆量。

而在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下, 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权威或者命令者, 不再处于支配学生的主角地位。与此相反, 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启发者, 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两者处于平等的地位, 学生有足够的自由去质疑, 同时会得到教师的鼓励与表扬, 而学生则表现出尊师重教、善于合作交流的状态。由此, 整个课堂就形成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这种教学环境下, 学生能更好地享受学习过程, 开发思维和沟通能力, 教师也能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搞好高校互动式课堂教学的措施

虽然互动式教学模式对于高校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由于诸多的原因, 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广泛地合理运用。比如说, 许多教师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本质缺乏准确认识, 不能有效地使用这个方法, 许多学生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过深, 不能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这些都使得互动教学模式没有能发挥最大的功效。针对这些现状,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努力, 正确运用课堂互动式教学方法。

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高校教师群体是一批专业的教育人员, 他们应该具备崇高的教育信念、充足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能力, 还应该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高校教师应该用属于自己的高尚的教育信念, 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完善自我。因此, 高校教师对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应该做到努力学习、积极运用, 对于课堂互动式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也应从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做到了然于心,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 同时体现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达到自我发展。

2合理设计课堂互动的教学活动

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构建出生活化、信息化的教学情景,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素材。在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能增强情感体验, 找到更多可供交流的信息, 提升思考和沟通能力。高校教师除了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料、设计生动的学习情境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一些资料, 并把这些资料带到课堂上来共享, 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教学材料的提供者和课堂活动的组织者, 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过程, 进行互动, 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 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此外, 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把教学资料以生动鲜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有更直接的感官感受, 从而增强他们感知能力, 使教学过程充满乐趣。

3形成科学的互动教学评价体系

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考核和评价体系并不完善, 学校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建立一套能客观公正地评估这种教学模式的考核标准。一方面, 学校应建立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激励机制。对于那些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通过努力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师, 应该在教学业绩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 学校应该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评价制度,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学校应该逐步重视形成性评价方式, 也就是说学生在平时课堂内外的表现都应该是最终分数的一部分, 学生在平时的课堂讨论、课外实践、作业等方面的参与, 应该被纳入成绩评定的参考范围, 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对于学生的过程给予足够的重视。此外, 学校对于目前的考试内容需要做一些调整, 考查内容应该包括书本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其他能力, 比如说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形式则可采用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方法。

总而言之, 高校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师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和改革教学方式, 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 也要重视对学生的独立能力和思维模式的培养。教师本身也应该坚持学习, 不断完善自我, 积极发现和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吸引力。高校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对解决当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存在的问题有着积极意义, 对于促进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良性互动有着良好作用, 能够帮助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质量, 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具有积极的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永前, 聂彩仁, 起建凌, 金璟.关于高校课堂互动教学方式的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11) :49-52.

[2]胡蓉, 王虎挺, 魏敏, 葛云, 王卫兵.对高校课堂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石河子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12) :100-101.

[3][4]袁维新.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22) :2-3.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篇2

当前各类课堂教学模式可谓汗牛充栋、良莠不齐而且层出不穷,有的理论性强,有的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形态、互动行为特点是区分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如赫尔巴特的“四段论”接受教学模式的基础是一种“舵手和航船”的师生关系,即控制和被控制关系;而杜威的发现式的教学模式的基础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师生互动方向的双向性

通常,人们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才是主要的,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接受信息的“受教育者”。实际上,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仅对教师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及时作出反馈,而且在课堂上通过各种身体练习、技术动作、提问等向老师传递信息和表达感情,以引发教师对自己作出相应的反馈。体育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教学是师生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专门行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依赖学生并影响学生。而学生在课堂上要关注教师、依赖教师、模仿教师,并以自己的方式影响教师。

二、师生互动内容的情感性

目前,有关教育理论成果中,对体育课堂学习中的运动技能学习、知识认知、智慧发展极为重视,而往往对情感的培养很少涉及。体育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不是机器相互作用的场所,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应该具有情感性。情感性在师生互动的内容之中居于中心位置。课堂师生互动的内容包括运动技能、知识经验、情绪情感、人格倾向等。情感是师生互动的核心,它在师生互动中所占比例远高于运动技能和知识;它作为重要的因素对互动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影响,对于运动技能和知识学习能起到促进和抑制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非认知心理因素(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的培养,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是学生课堂学习和活动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三、师生互动结果的同质性

同质性主要反映师生互动的质量。课堂师生双方通过相互影响可以达到共鸣,起到彼此促进的教育作用,这是师生互动的最根本的规律。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同质性表现为在外显行为和内部情感体验两个方面。在外显行为方面,当教师采用较多的非言语行为时,学生也表现出较多的非语言行为,这是教师“身教”的示范与影响作用。就内部情感来说,教师的积极性情感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相应性质的情感体验,而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也会对教师产生相同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消极心态时,一定要努力发挥教师主导性,以积极的心态来影响、引导、转化之。

四、师生互动中教师的主导性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师生互动中的主导性是指教师主动对学生施以影响,并且还要主动对学生给自己的影响予以反馈,体现教师的主动性。在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师生双向影响的发动者,并占有绝对优势,教师往往要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和游戏规则,向学生提出问题,或关注某个学生,或走到学生辅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动作技术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的主导性角色。当然,教师主导性与一部分人强调的“教师决定一切”或“教师权威”是有区别的。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教师主导性表现为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与活动,主动帮助学生发展,主动给学生以反馈。

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主导性,并不是忽视学生主动性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影响。相反,我们应更加重视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教学论更加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求将教学的`重心转到学生身上,提倡教师“教为主导”,学生“学要主动”。

五、师生互动行为的非言语性

人们一般比较重视言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师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标准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所占的比例(时间、频次)、所起的作用(引起学生的关注、传递信息)都比言语行为要多。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非语言行为具有特殊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它是对语言的必要深化和补充。

浅析英语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篇3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人文关怀

一、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其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师生的合作起着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尽快将学生带进英语之门,并取得大的收获,历来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门槛”。经过几年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是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

建立现代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新机制,有着丰富的内涵。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完善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学生的主体人格,应成为建立这种合作机制的基本价值取向。重新定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与分工: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上,应转向扮演教学中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等多重角色。

二、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方法

(一)教师要组织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

上课前,学生个体之间的情绪差异很大,教师要把无序的情感调控到英语课堂教学要求的集中精力、精神振作等学习状态,把他们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开始时,合理组织学生进行3~5分钟的分角色对话、唱英语歌、单词接龙比赛等各种全员参加的英语活动,使学生快速参与英语课堂教学,进入积极主动的、精力集中的、精神振作的学习状态。

(二)组织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如果说教师的模范人格和得体的行为模式是吸引学生对其所授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教师精湛的授课艺术和技巧就是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的关键。

第一,运用多种灵活方式讲授教学内容。在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的情况下,尽量用多媒体讲授教学内容,特别是和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等配合图片、声音可以讲解得更清楚,一目了然。例如在讲授《长江》这一课时,我从网上下载了长江的图片及长江之歌,展示后学生们一下子就感觉熟悉并容易投入了。此外实物教具、实物投影仪的教学效果也很好。需要板书时则注意灵活把握时间,为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我会趁让学生听录音、自读课文或做练习的时间将一些板书写好。这样不会造成课堂冷场,学生也就不容易走神了。

第二,用有趣的英语课外题目挑战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年轻人喜欢接受挑战,喜欢通过竞争证明自己。我從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中受到启发,于是在课堂上常有意识地出些课外英语趣味题考考学生,一方面让学生们活跃起来开动脑筋,多学点知识;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们知道学无止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英语课本中的内容。

(三)建立平等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一堂英语课的成功与否,主要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倘若一堂英语课,只有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益可想而知。因此,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营造和谐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而和谐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主要来源于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即师生互动。

(四)正确地引导、激励学生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英语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英语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英语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

浅析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篇4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这就决定了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大脑智力因素、引导学生数学思维更要求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 因而, 师生互动也表现得更加突出。我认为师生“互动”应具备下列几个要件:

一、师生互动, 首先要强调师生的平等

师生平等, 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 而是作为引导者,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 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产”着教育, 推动教育的发展。

怎样才有师生间真正的平等, 这当然需要教师们继续学习, 深切领悟, 努力实践。但师生间的平等并不是说到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是传统的角色, 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学, 学生们仍然是知识的容器, 那么, 把师生平等的要求提千百遍, 恐怕也是实现不了的。很难设想, 一个高高在上的、充满师道尊严意识的教师, 会同学生一道, 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只有当教师的角色转变了, 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 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地参与。转变教育观念, 改变学习方式, 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是这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这也正是纲要中提出师生积极互动的深切含义。

二、师生互动, 还应该彻底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 变“教”为“导”, 变“接受”为“自学”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 也是师生互动的直接体现, 要求教师从已经习惯了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 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 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同时,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 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 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从而, 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 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 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

三、创设问题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的合作与交流是“师生互动”的直接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 而不一定要人为地设计出某个时间段老师讲, 某个时间段学生讨论, 也不一定是老师问学生答。即在课堂教学中, 尽量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用“激励式”、“诱导式”语言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尽量创设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创设思维能力。例如, 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 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 (a+b) 2=a2+b2成立吗?

(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导学生计算:

(1) (a+b) (a+b) =

(2) (m+n) (m+n) =

(3) (x+y) (x+y) =

(4) (c-d) (c-d) =

3.引导学生发现 (1) 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 (a+b) 2

(2) 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 (a+1) 2=?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

通过教师的诱导, 学生的参与, 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 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学习, 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四、师生互动, 还应该建立在师生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教学过程中, 师生互动, 看到的是一种双边 (或多边) 交往活动,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教师指点, 学生思考;学生提问, 教师回答;共同探讨问题, 互相交流, 互相倾听、感悟、期待。这些活动的实质, 是师生间相互的沟通, 实现这种沟通, 理解是基础。

五、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

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师生积极互动, 要求师生间有尽可能充分的交往活动。目前, 中学教学班的班额还普遍偏大 (一般50多60人, 有的甚至达70多人) , 要实现充分交往活动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 必须积极探索在现实条件下, 有利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

方法不同, 一般存在以下三种主要课型:

1.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型;

2.以讨论法为主的课型;

3.以探究———研讨为主的课型。

第2、3两种课型所形成的交流方式比较好,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有许多课都采用了这两种课型。这两种课型极有利于形成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

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篇5

师生互动可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应是关注的对象,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用行动去施教,而不是做传声筒。许多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原有知识的梳理,搭建更为合理有效的认知结构。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往往是直接讲授难以获得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互动呢?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建立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师生互动的环境。

以“民主、宽松与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建构、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的观众、听众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过多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要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信任并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使教师、学生能够互动起来,他们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

三.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课堂教学强调的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为他们提供看得见、听得了、摸得着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以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兴趣和信心。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习主体的参与,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并积极参与。重点和关键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以及学习后进生

教师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困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生,要充分予以关注和鼓励,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视。如果漠视这些后进生,不仅会打击他们的主动性和进取心,还会引起他们对教师的不满和对优秀学生的排斥,他们变得既不愿意与教师交流,也不愿和别的同学交流。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后进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这些学生进步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并由此引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五、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评价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是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而教学评价以激励和激活主体意识为目的,保护学生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体验成功,增强学生参与的能力,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程并激励学和改进教的有效途径,而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

中学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 篇6

一、师生互动, 首先要强调师生的平等

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知道,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學活动中来。

怎样才有师生间真正的平等,这当然需要教师们继续学习,深切领悟,努力实践。但师生间的平等并不是说到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是传统的角色,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学,学生们仍然是知识的容器,那么,把师生平等的要求提千百遍,恐怕也是实现不了的。很难设想,一个高高在上的、充满师道尊严意识的教师,会同学生一道,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知道,历史上师道尊严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其实是维持传统教学的客观需要。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平等的地位,只能产生于平等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地参与。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这也正是纲要中提出师生积极互动的深切含义。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纲要提出的师生互动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或方法,其理由就在于此。

二、 师生互动,还应该彻底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互动的直接体现,要求教师从已经习惯了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从而,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所以课堂教学过程的师生合作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上。

总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导致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我们教师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从而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实现这种转变。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次课改,从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教学要求等许多方面,都为我们教师这种角色转变,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其实不转变角色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了)。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在课改实验中,尽快完成这种转变,以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三、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的合作与交流是“师生互动”的直接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而不一定要人为地设计出某个时间段老师讲,某个时间段学生讨论,也不一定是老师问学生答。即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用“激励式”、“诱导式”语言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尽量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创设思维能力。

四、师生互动,还应该建立在师生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看到的是一种双边(或多边)交往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指点,学生思考;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共同探讨问题,互相交流,互相倾听、感悟、期待。这些活动的实质,是师生间相互的沟通,实现这种沟通,理解是基础。

有人把理解称为交往沟通的“生态条件”,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研究表明,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以重大影响。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难以持久。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超过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新课程实施中,情感因素和过程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可以这么说,增进相互理解的过程,其实也是丰富、发展交往双方情感因素的过程。

五、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篇7

一、有效的提问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基础

(一)提问应把握要旨,拈精取要

《孔乙己》一文,它有两千多字,浓缩了深广的现实内容。我们就要用睿智的眼光抓住关键的句子、词语。课文的第九段“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个句子,抓住“快活”两字提问设疑,变“全盘授予”为“拈精提要”。这一节课我们围绕这一段落,探讨四个问题。1.孔乙己使那些人快活?2.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你看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3.孔乙己这样使人快活,他本人快活吗?4.鲁迅先生写这些人的“快活”用意何在?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循循善诱,学生心中存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就能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提问应由易到难,化难为易

难和易是相对的,所谓“难”,是问题较难,思维的工序多了几道;所谓“易”是问题相对容易,思维工序相对较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单靠一两个问题是不够的,这需要我们教师从高处出发,从整篇课文来谋划,由易到难,由表到里,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着。学生遇到较难的问题不能马上解答,教师可以在这几道工序中引导他们解决一两道,于是就变成了一个较简单的问题。

(三)提问应旁敲侧击,注重启发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里有这样一句话:“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教师可以这样问:“我的儿子,就是我父亲谁?”学生马上会回答:“父亲的孙子”。教师接着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写成‘惦记着他的孙子呢?’”这样的提问一定会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从而可引导学生想到这句话是作者表达父亲“忘却我的不好”,表现对“我”的宽容和挂牵,因为惦记“我”很深,所以还连及“我的儿子”,如果说成“惦记他的孙子”那就显得与“我”无关,不能表现对“我”的深刻惦记了。

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整个教学成为学生自发生疑——主动质疑——研究解疑——全程参与——延伸学习的过程,形成师生互动过程。

二、灵活的教学机智,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关键

(一)灵活的调适能力

调适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运用一定手段对学生的听讲状态和老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调适。其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调适学生听课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二是调整教师讲课速度、方式、步骤和环节,保持传递知识信息的渠道畅通。

听过一位老师教《春望》一诗,有位学生举手问:“为什么溅泪?为什么恨别?”那位老师没有急着回答,而是顺势问:“谁在溅泪?谁在恨别?”学生们思索着,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可能是作者杜甫,因为这首诗是写作者在安史之乱途中的耳闻目睹。有的学生说,可能是花、鸟,这里运用拟人化手法,移情于物。有的学生说,为了表达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有的学生说,为了表达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前途的感情。学生在思考问题探求答案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也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睿智的幽默能力

著名语文教师钱梦龙有一精彩例子:钱先生有一次在外地借班上课,钱先生即兴说了一段风趣幽默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课后回到家里,如果家长问起:“今天给你们上课的那位老师是什么模样?”假若有位同学这样回答:“钱老师嘛,不戴眼镜,每只眼睛上都有眉毛,脸上有鼻子,鼻子下面生有嘴巴,头部两侧各有一只耳朵……”钱先生的话还没说完,教室里已经笑声不断。于是,钱先生接着问:“你们说这个学生傻不傻?傻在哪里?”顿时,学生争着举手,要求发言:“这是每个正常人都有的长相,他说的全是废话。”“他没有抓住特点来说……”钱先生顺势一点:“由此可见,要把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介绍给别人,首先必须抓住特点。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就是:怎样抓住特点说明事物。”在这里,钱先生从具体的课堂情境入手,用幽默风趣的话语,给课堂营造了轻松、活跃的气氛。

三、分层教学是师生有效互动的保障

(一)不同层次的训练题分层训练

语言教学训练应体现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训练,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练有所得。如在指导学生理解孔乙己身份地位时,可以设计下列三个层次的问题:(1)他外貌、穿着分别怎样?(要找出原句)(2)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要求结合相关词、句进行分析)(3)这些交代与小说后面的情节有何关联?(要联系结局分析)上述三个训练层次,可以让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完成,让他们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二)同一层次的训练题分层评价

同一层次训练题,教师也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参与训练,对在反馈中表现出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应从他们实际水平出发,实施针对性鼓励性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满足。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学习热情,才能切实达到师与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才能切实提高整体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 篇8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主辅关系。教师不仅是组织者、监控者,而且是帮助者、合作者、参与者,师生之间呈现平等、合作、民主的关系。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 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自主性,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凸显。在这里,我将进行课堂教学互动的几点经验总结如下, 旨在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

一、师生共同教学,实现良好互动

多年来教师习惯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 久而久之教学就会变得沉闷死板,学生就会感到压抑无趣,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打破这种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让教学活动“动起来”,达到师生互为补充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英语单词时,为了给学生营造轻松识记发音、拼写的氛围, 我就让他们根据词汇的派生等方法识记单词,谁想的方法好,就采纳谁的,并且让他上台教大家。这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纷纷开动脑筋,想出许多富有新意的记词汇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巩固记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师生互动

例如 : 在上《A person of great determination》一课时 , 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在一次期中考试中,学校实行无人监考,你会怎么做? 很多学生都说,该是我大显身手抄一抄的时候了。我欣赏他们说实话,我问他们为什么要抄呢?其中一个学生说:“如果考不及格,回家后会被父母骂的。”我对他们的想法给予理解和宽容, 但从道理上我尽力说服他们 ,让他们明 白 :抄一时能 瞒天过海 ,但终有一 天你会露馅的,到时候你再后悔也来不及了。学生纷纷表示赞同。在这里,我设置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善于自制的重要性,它是培养坚强意志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考试”与学生联系比较密切,这样他们就有话可说,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收到成效。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互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产生良好互动的前提,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增强自身魅力,富有幽默感,有渊博的知识,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其次,教师要经常走到学生中与他们交流,真诚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争取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班内有的学生比较内向,不愿与别人多交流,我就常利用批改作业的机会,把想跟他们说的话用英语写在纸上,夹在他们的作业中,让他(们)以同样的方式与我交流,这样做既可以与学生进行心的交流, 又可以锻炼和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平。而对于那些外向的学生, 则采用面对面聊天的形式。在假期中我也不间断,与他们通过电子邮件或QQ的方式进行情感交流,切实融洽师生关系。在与他们交流时,我会注意方式方法,并不以高高在上的教师身份,而是以朋友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并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曾经,有一位学生因为犯错而受到班主任的批评,之后连续两三天都无精打采。见到这种情况我急在心里,给他写了封信:“In your teachers’eyes, you are a promising boy. I’m very sorry to see your current state,...I know you are wise enough to solve the problem.”最终在我的劝导下 ,这位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消除与班主任之间的隔阂,重新投入学习中。事实证明,利用不同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有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 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四、创造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实现师生互动

每一节课上,教师都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高昂的激情和喜悦的心情,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感染学生,切不可带着情绪走进课堂。教师要善于运用眼神(eye contact),始终对学生保持一种真诚、和蔼、温和的目光,把关爱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英国人以其幽默感而闻名。因此,英语教师更应该把这种文化信息传播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Very good ! Excellent ! Well done ! Wonderful ! Try to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应常挂嘴边 ,力争为学生提供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

五、宽容错误、缓解焦虑,实现师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有些脾气急躁的老师可能会因为学生的语言错误而批评他们, 结果这样做往往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尽可能纠正错误, 这样做既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使学生在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中产生成就感。比如在英语课堂上,对于学生犯的低级错误,我只是故意重复一遍,让他感觉到就行;如果是基础差一点的学生产生语言错误,我会对他说:“You’ve tried your best anyway. Well done!”或“You’ve got over your shyness and practiced speaking English. That’s good.”而对于那些英语成绩好的学生犯的错误 , 我会区别对待。总之,我始终以清醒的头脑看待学生的错误,不让他们因为犯错而变得(过度)焦虑,从而失去成就感。

六、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互动

酒香还怕巷子深。一个老师教学设计再合理有序,如果不贴近学生实际,就不能引起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可见一斑。有效的教学设计始于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如何在课堂开始的时候便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让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跟教师走呢? 例如在教《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 2中的Reporting on Body Language时 ,笔者先让学生走上讲台做几个人所共知的动作,如:Thumbs up, Nodding one’s head, Waving one’s hand等 ,让下面的学生用英语说出这些动作在我们国家的含义。 然后设置 一个问题 让学生思 考 :Do you think some certain body language has the same meaning in different cultures?这时学生开始热烈的争论,认为yes的学生要其他学生举出例子证明。我却不给予任何答复,只是充当监控者的角色。两三分钟以后,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课后,我给学生们留了这么一份作业, 上网或去图书馆或通过向高二年级的学生了解一个英国人与一个阿拉伯人在一起交谈, 最后会是什么结果,要求下一节课作出答复。第二天的情况表明学生都利用课外时间把这作业很好地完成。教师应该为有效课堂创设开放积极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使之成为师生有效互动所必需的源源动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无论多完善的教学设计都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变化、调整、丰富,都会在师生交往互动中生成和发展出许多新问题、新认识和新成果。课程要求的教学改革,应当贯彻“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这一策略思想 ,把思想观念的变革同模式与方法的变革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注重培养学习。

摘要:师生互动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走上共同发展的道路。作者通过大量教学实例,畅谈了自己在课程开发、教学评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等过程中对师生互动的感悟。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篇9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要使之有效地进行, 就要建立起有效的互动。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用。因此, 课堂如果缺少互动就缺少了生命的气息和生命的灵动。

怎样提高课堂中师生互动的价值, 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首先, 作为教师, 我们要转变观念,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师生间的绿色通道。教师要树立起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要尊重热爱学生, 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 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 教师要成为师生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其次, 师生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教师应根据教材呈现的形式选取不同的互动方式, 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和良好数学素养为目的。我们常用的方式有:1.教师导———学生练。2.学生想———教师导。3.学生议———教师导。4.学生做—一学生说。5.让学生自己去做。要按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由单一到综合的规律进行;练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再次, 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果, 教师应设计有效的互动, 拓展互动途径, 将有效互动领向深处。常见手段有:

1. 设计有效提问, 激活学生思维。

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手段, 是师生互动的平台。一般教学活动中, 师生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让学生有多种解决策略、思考方向、操作方法的选择, 由此产生更大的互动空间和需求, 以增强互动的需要性和有效性。

2. 设计合作学习, 增加互动途径。

合作学习是课堂互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要尽量利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不同进行异质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个体间发生互动, 了解他人学习方式, 模仿他人行为, 增进彼此感情, 提供互相借鉴的机会。

3. 掌握倾听艺术, 将有效互动领向深处。

初中生天生具有创造精神和探究精神, 倾听他们的想法, 站在他们的角度和高度帮助他们, 精心呵护他们, 他们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篇10

一、与文本对话, 乐在其中

与文本对话是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根据课文的意境、出处, 多角度地体悟课本, 了解课文的主要思想, 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根据文本提供的语言描绘, 将学生引入课文情境, 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感到乐趣。如, 《黄山奇松》一文用优美而带韵味的语言, 描绘了黄山三大奇松的形态各具特色。文本中有许多语句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能带领学生很好地走入文本的意境中, 所以在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索。我首先以课件导入,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在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画面中进入文本, 感受奇松的魅力, 又以当小导游、小讲解员的方式, 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学生在学到“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身出来, 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 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一句时, 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 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飞到文本描写的广远意境之中。“他们会热情地说欢迎远方的客人、中外朋友们, 你们好……”学生涨红了小脸, 纷纷充当起好客的主人。 接着学生又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问题, 而且, 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也是那么富有创造性, 是基于文本, 又高于文本的创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再浮于表面, 而是有感而发的一种情感, 在这种情感中, 教师不再只是引导者, 而是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知识。学生学习的乐趣融入其中, 创造性的阅读能力也得以体现。

二、与同学交流, 探索无穷

语文教学十分重视学生间的互动关系, 这种互动可以让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鼓励评价来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例如, 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 我就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 看到父亲的来信, 你会在回信中说些什么?对于这些问题, 都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或小组合作, 或个人自学, 同时又将全班讨论与教师点拨有机结合。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 语言越来越完善, 想法越来越充实,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取长补短, 学习的劲头日益高涨, 在探索中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显现。

三、与老师互动, 受益多多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教材理解交流的对话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已不再是以前的一言堂,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会让课堂更加具有活力和生机, 会让学生受益无穷。如, 在讲授《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 讲到维也纳人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他们漫步时、家庭聚会时、会前会后都会演奏乐曲, 我放了一组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伴奏, 企图让乐曲带着学生进入文本, 尽情地领略维也纳人的风情, 可五年级的学生一开始好像放不开, 我拿起书本, 先入为主, 欢快地读着, 并邀请我班的小绅士小淑女加入其中, 就这样, 学生很快置身其中, 有感情地读着、享受着…… 在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中, 老师与学生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谈谈高中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 篇11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 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决定了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大脑智力因数、引导学生数学思维更要求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因而,师生互动也表现得更加突出。据我所知,多数数学老师在实践中的互动形式主要有:1.多提问,一堂课不间断的提问,力求照顾到全体学生;2. 多讨论,老师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指派或让学生推举代表发言。这两种形式确实具有易掌控、易操作、有利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优点。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真正的“互动”应具备下列要件:

师生互动需要师生的平等。

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知道,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应该说,通过各种学习,尤其是课改理论的学习,我们的许多教师都逐步地树立起了这种平等的意识。但是在实际问题当中,师生之间不平等的情况仍然存在。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是先知先觉,很容易在学生面前就有一种优越感。年龄比学生大,见识比学生多,认识比学生深刻,有时就很难倾听学生那些还不那么成熟、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尤其是遇到一些不那么驯服听话的孩子,师道的尊严就很难不表现出来。因此,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其实是比较难于做到的。

怎样才有师生间真正的平等,这当然需要教师们繼续学习,深切领悟,努力实践。但师生间的平等并不是说到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是传统的角色,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学,学生们仍然是知识的容器,那么,把师生平等的要求提千百遍,恐怕也是实现不了的。很难设想,一个高高在上的、充满师道尊严意识的教师,会同学生一道,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知道,历史上师道尊严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其实是维持传统教学的客观需要。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平等的地位,只能产生于平等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地参与。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这也正是纲要中提出师生积极互动的深切含义。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纲要提出的师生互动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或方法,其理由就在于此。

师生互动需要改变角色。

应该彻底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互动的直接体现,要求教师从已经习惯了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从而,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所以课堂教学过程的师生合作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上。

浅谈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 篇12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 大家现在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一切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师生在教学中要配合, 实现教育和学习的相互融洽。

一、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在现今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大部分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 中间穿插少数的学生参与练习活动, 但却往往流于形式, 或者仅仅局限于教师同个别尖子生的相互“应和”上, 语法教授和学生练习、教师评讲考题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 学生开口说与自由练习的时间相对说来比较少, 因此学生在原本应该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上仅仅只是听众, 只是在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东西。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显得过于单一、枯燥, 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受到压抑, “参与”意识也逐渐消失, 变成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已。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养成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教师在学生的配合下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

二、师生互动的方式

课堂教学的互动方式多种多样, 其中最主要三种分别为为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人与计算机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一般为教师提问, 学生应答。生生互动为学生间在一起探讨交流, 从而获取更多的思维方法。人机互动则充分发挥了计算机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的特点, 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利于学习情境的创造和知识的储存。

1. 师生互动

教师通过提问题的方式, 激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 做好课前预习。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预习情况, 教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课文内容或感兴趣的话题采取师生问答的方式。为了使英语学习得过程生动而有趣, 提高学生参与性,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时, 应尽量做到问题具有艺术性, 努力创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 能使学生感到轻松快乐, 人人企盼参与其中的语言交际教学环境, 构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学习的内容力求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例如, 通过在每节课前就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设计一些对话, 引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 迎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意愿, 从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先在课前几分钟进行“热身讨论”, 再过渡到课文内容的讲解上来, 这样才能使英语课堂不再沉闷单调。在课文内容讲授中, 提问互动教学关键有三个步骤, 预习课文, 分析课文内容, 为了保证互动式课堂教学有效果, 还必须进行相关练习来巩固。

在英语互动教学中, 教师必须主动去了解每一位学生, 观察他们的言谈及行为举止, 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 学会欣赏和赞扬学生, 树立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评论意识, 能够做到敏锐反应和及时表扬学生言语能力的点滴进步, 使学生不仅能体会成功而且能察觉自己还存在的不足, 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另一方面, 在促进差生转化中, 教师要从始至终坚持最大激励的原则, 力求做到少批评多表扬, 少下结论多帮助, 少抱怨多鼓励。针对学生好学上进不甘落后的特点,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活动, 形成相互竞争的局面。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如, 学生的性格中有的是外向型, 有的是内向型, 外向型的学生表现为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而内向型学生则表现缺乏自信, 消极被动。教师只有通过鼓励、帮助, 才能使内向型学生冲破内心的屏障, 主动开口;只有提供更多用英语进行双向交际的机会, 并对他们报以宽容赞赏的态度,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才能畅所欲言。

2. 生生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不但有利于所有学生来参与, 并充分展现每个人的个性, 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过程中, 将个人的发现转变成团队共同的财富。在小组合作探究中, 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小组活动的激情, 充分发挥集体的创造性, 教师在设立问题时, 应使其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在组际间相互交流中, 为了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相互切磋互补, 小组讨论可建立3至5人的随机小组, 进行讨论要分步骤展开, 并且时间上要有充分保证。教师可巡视各组讨论情况或参与到某个小组的讨论中, 以便了解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实践证明, 随机分组的活动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能收到教师讲解所难以得到的效果, 从而促使学生认知、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均衡发展。组间交流之后, 教师应及时公正地做出评价, 并诱导学生将各自的观点和答案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 从中找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 由此对课文内容形成共识。在生生互动过程中, 教师既不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主宰者, 也不能推卸掉指导学生学习的责任, 而是应该有效地指导, 平等地参与其中, 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和主动探究。

在合作互动学习过程中, 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形式面向所有学生, 使尖子生更尖, 也不放弃一个学困生。教师应尽力针对学困生的各自情况, 采用谈话、学生之间建立“互助组”活动等形式, 引导学生跟上教学进程。

3. 人机互动

由于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教学硬件升级以及语音设备的健全, 使人机互动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生欢迎, 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人机互动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的优越功能, 化抽象为形象, 利于学习情境的创设和知识的储存与记忆。

三、互动式英语教学的施教原则

1. 普遍性原则

要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英语教学的施教过程中必须体现其普遍性原则。创新潜能不是少数优等生所特有的。发展心理学认为, 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 其能否发挥出来的键在于教育的开发。因此, 教师应善于发掘潜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能力, 给每个学生投以期待的目光。

2. 差异性原则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 充分考虑到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 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去探究, 从而获得成功。因此, 教师在互动教学时, 必须从从学生思维的实际发展水平、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 制定合适的目标和内容。

3. 活动性原则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 如实践操作、探索、调查研究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 基础知识和间接经验的学习是相当必要的, 但探究问题的过程要比直接从老师那里得到结论更重要得多。

4. 激励性原则

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运用激励性评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 全力支持他们质疑问难是十分重要的。将激励性评价变为“培养创新精神的力量”。

四、课堂互动的意义

课堂互动的意义主要有三点:第一,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际, 而交际理论必须具备互动的性质, 同时也是教学的本质之一;第二, 互动过程也是一种学习, 在与不同对象的交流合作中, 学生之间能够取长补短, 交互思维;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加强自信心, 激发学习动力, 养成自学能力才是成功的互动教学;第三, 课堂互动能够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为社会交际打下基础, 此种教学方式意义重大。

在英语教学中师生之间, 只有通过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 才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教学环境之间互动的教学局面, 才能推进教学进程, 提高教学效果, 互动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多种教学方法的优点, 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使学生真正地处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自觉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最终实现, 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得积极性, 化被动为主动, 使学生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五、结论

英语是一门以交流为重点的学科, 在教学中采用互动学习的方式是必要的, 上述的师生、生生、人机互动这三种互动方式是常见的方式, 互动方式应该与施教原则相结合, 只有这样, 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摘要:本文从师生互动的必要性出发, 介绍师生、生生、人机互动这三种互动方式, 同时提出英语教学的互动原则, 最后阐述师生互动意义及优势, 希望给从事英语教学的人员有所启示。

上一篇:语类能力下一篇:电源防御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