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精选12篇)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 篇1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如何加强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 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还可以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更好的交流, 使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更加积极和谐。因此,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应用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在教学中增加语言的互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语言方面增加师生互动。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 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语言。老师语言不仅包含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及老师对知识的个人理解, 还包含了老师对学生的情感。因此, 老师语言会对课堂教学氛围产生直接影响。而当老师与学生之间增加了语言方面的互动,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就可以建立, 语文课堂上信息的传播途径也会从单向变成双向。
比如说, 在小学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文的学习中, 当老师增加了与学生在语言方面的互动之后, 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老师的言语中明白作者眼中的春天与大人眼中的春天, 还可以让老师对学生心中的春天有更好的了解, 而当两者之间的想法发生摩擦与碰撞, 学生对“春天”的理解就会更加丰富、更加生动。
二、在教学中增加教学情景的互动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发现, 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学生课堂参与率。换句话来说, 学生参与率过低的小学语文课是一节失败的语文课, 因此, 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所有小学语文老师都需要研究的问题。目前, 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增加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教学情景的互动。什么叫“师生教学情景互动”?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在授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合适的教学情景, 让学生成为这个情景下的一员, 让学生在情境中模仿、扮演, 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比如说, 在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课文的学习中, 老师为了使得学生对乡下田园生活以及自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可以根据书中描写的场景设置相应的情境, 让学生和自己都成为“乡下人家”中的一员, 老师可以是在河边捣衣的妇女, 带着小鸡觅食的母鸡, 而学生则可以是乡下人家中耸着尾巴的雄鸡, 也可以是在水中游戏的小鸭子等等。也可以是所有人融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当学生与情景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景互动有了一定的效果时, 学生就可以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也会有所促进, 老师的教学目的也会因此得以实现。
三、在教学中增加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互动
想要使师生互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老师就应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促进自己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互动。这是因为当老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互动有所增加并且取得一定的效果时, 学生对老师的接纳程度会有所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加乐意地表达自己对学习、对知识或是对老师的看法。当然, 心与心之间的互动对于性格较为内向或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 他们往往羞于表达自己内心所想, 习惯性地将所有的想法藏在心中, 这样不仅给老师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还会给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而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 他们一般会在学习方面比较自卑, 这种自卑的情绪会严重地阻碍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作用。因此, 老师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两类学生, 使他们有更大的兴趣与自信学习语文, 就应该多和他们进行心灵上的互动, 让他们懂得老师是能够给予他们帮助和关怀的人, 让他们明白在语文学习的背后有老师这个坚强的后盾, 让他们了解不论自己对语文知识有什么样的疑惑, 老师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他们解决。由此看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互动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结语: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不仅可以使老师对班上学生学习情况、心理状态等多个方面有更好的了解, 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因此, 老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促进师生互动。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 篇2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如果不改革就会被淘汰,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全面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随着时代的潮流不断的改进,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来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有效互动;小学语文
一、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间存有的互动性问题
1、课堂互动模式太单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师在上课时,从来就不去考虑学生的接收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只会按照他们的思路去讲解,以填鸭式的方式对待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围着老师的思路转,一字不漏的记下来,才能明白老师的意思,即使偶尔有什么课堂互动,那也是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这种语文教学互动模式太单调,也很难提高学生们参与互动的热情,有时候教师选择互动的切入点不对,反而会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这种单一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不仅课堂效率低,效果不如意,时间长久了,还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2、教师与学生难以建立和谐友好的有效互动
素质教育推行前,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他们很难和谐友好的融为一体。由于受到外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学生们看来总是严肃的,难以接近的存在,这就让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很难开展。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划分等级,优秀的学生总是受到老师的优待,差生总是被教师冷落,时间久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冷淡了,这时候就更不可能参与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中来了。而且学生们长久的感受不到教师们的重视,就会变得越来越沉默,而课堂也就成了优秀学生展示才华,表演的舞台。在这种观念下,教师与学生又怎么能有效的开展互动呢?
二、如何在基础课程改革中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性
1、了解学生提前预习的情况,掌握好师生互动的切入点
教室是学生们学习接受知识的地方,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介,然而上课时间是有限的,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习效率最大化呢?教师需要掌握好课堂有限的时间,做好合理的安排,只有提前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找好时机与学生进行友好的互动,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几分钟走入教室,与学生做提前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接下来的开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桂林山水的风景图片,联系其当地的物产特色与学生展开交流,同时,让学生们描述下,通过预习后,他们心目中感受到的桂林又是什么样子,学生就会在与教师互动的这个过程中,加深对桂林山与水的了解,然后教师在根据课文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此时,学生无论是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还是学习的积极性都会相应的提高,师生教学的互动效果就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来。由此可见,把握好师生互动的时机、找准互动切入点,有针对性的展开互动,才能更好的实现互动教学价值。
2、在良好愉悦的氛围下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
小学语文教师想要与学生展开有效互动的先决条件就是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此氛围之下,才能消除学生们心中对上课的抵触心理,教师上课也不能板着脸故作威严,应该时常微笑,让学生们在面对教师的时候,就像面对熟悉的朋友一样,自然的放松,才能更好的沟通。在这种教学环境的影响下,课堂也不会变得沉闷与压抑,学生们反而会主动的要求进行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这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能够很好的提升课堂效率。释放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对于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比如在学习《小马过河》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取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们自由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通过角色的有效互动,让学生们了解文章中每个角色的用意,同时让学生谈谈作为角色扮演者,在这个扮演过程有什么样的体会,纵观全文又学到了什么,对于生活有什么用意?这能帮助学生们思考,增强对课文的理解。轻松愉悦的氛围能够推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好好把握。
3、以适当的手段提高课堂互动
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立存在的,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并不会因为年龄的差距而发生改变。小学生都处于一个爱玩的年龄阶段,他们好动好学,总是对新鲜的事物充满着新鲜感,他们总是想把他们所认为的一切美好事物跟人分享。但是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又是有差异的,这也就造成了课堂的千奇百态,导致了沉默的总是不爱说话,活跃的总是说个不停。教师想要与学生顺利的展开互动,那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手段,来引导并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的参与进来。例如:教师在讲解寓言《揠苗助长》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把课文先读通顺了,要是读不通顺怎么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寓意呢。然后教师针对课文不时的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们以小组探讨,为什么最后禾苗都死了呢?我们什么中又有哪些跟这种现象很像呢?这样做不仅教学效果好,效率高,学生们通过互动对课文也理解了,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想要全面的推进素质教育,那么,就必须有效的开展师生互动。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消除师生之间的制约,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的教学质量。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对于小学生的未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俊霞.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J].才智,2014(08): 124.
[2]尹美媛.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J].新课程导学,2015(24): 83.
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分析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生互动;有效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意义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当中,小学语文教师总是喜欢将所有的知识全盘灌输给小学生,时间一长,学生们也习惯了经常处于这么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但是,如今不仅我们的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学生也在逐步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如今的学生对学习也有更新更高的要求,希望自己能对语文教材进行一个二次创造。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互动式课堂的构建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良好的兴趣,利用兴趣进行积极引导,会避免学生产生学习困难和厌倦的情绪。在这一过程中,同时也是学生对自身能力提升的过程,在不断的表达与发现的过程中全面发展。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的基本现状分析
(1)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教师素质的高低影响到师生互动教学的质量。然而,现如今,在小学师资队伍中,出现了大量非科班毕业的教师。除此之外,因教师或者是学生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多媒体技术应用偏少,因此,使得师生互动质量得不到可靠保障。
(2)年轻教师缺少教学经验。对于大多数年轻教师来说,习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将多媒体技术和相关的文字形象画面相结合,能够获得巨大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年轻教师确实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未能把握好这个尺度。由此看来,教师的情感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只不过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然而,并没有在师生互动教学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3)耗时多、收效少、负担重。根据有关部门对课改试验区的调查发现,小学生的词汇量大量减少,而大多数都使用网络中的常用语,并且,在运用过程中并不非常规范。这样一来,会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发散。再加上,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明显不足,在写文章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病句,尽管有些学生知道存在错误,但是,却不明白到底错在什么地方,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收效非常少。除此之外,我国大多数地区小学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作业、补课偏多,然而运动和实践的时间便会逐渐减少。这样一来,学生为获得高分数,便会不断的进行重复的练习,与此同时,也就失去了个性发展与自由成长的空间。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对策
1.互动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1)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受到自己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易于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让学生的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教师要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团结和谐。
(2)质疑问难,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上应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采取“两欢迎、三允许”的政策,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教师要善于在留出的时空余地为学生创设质疑的情境。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三个要素:提问的时间、环境(氛围)和问题自身。一言以蔽之,应在最佳的时间,最活跃的环境(学生的求知欲最强时),提出能激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向老师发问,同样要注意上面三个要素。教师课前要充分考虑,讲到什么时候让学生提出有利于全体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问题。
2.找准突破点,进行针对性互动
师生互动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用处的,通过互动可以帮助学生们加深理解,同时体会到不同的学习方法,但是在教学中一定要找准突破点,进行针对性互动教学,也只有这样互动教学才能够收到实际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中,老师选择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威尼斯的文化、环境、人文进行分享交流,那么学生就可以通过互动交流感受到威尼斯的文化背景,教师再在适当的时机给予补充,那么学生肯定能够对威尼斯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样在进行授课的时候无论是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学生的兴趣都能够得到一个很大的调动,而如此教学互动效果肯定比较显著,学生的收获也肯定非常明显。由此可见互动一定要找准突破点,进行针对性互动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成效。
3.角色互换是手段,教学互补是实质
实现“平等对话”是师生互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学生一起探讨,起主导作用,但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长期以来,学生习惯倾听教师、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可以说,课堂几乎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无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小学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书本的多边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亮点”如流星闪现。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倾听,适时的捕捉学生个性化的感受、独特的体验或是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思想,这样不仅能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对话、自然交互,促使学生深入探究,还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现今是高信息时代,学生从社会各个方面早已接受了不少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假如仍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扮演被动接受学习的角色,显然是不明智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能者为师”,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是教学中外显行为,而内含着师生教学互补和教学相长的实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有机会扮演“教”的角色,同时又扮演“学”的角色,形成语文教学中的“双主体”。两个“主体”相互作用,在情感上充分共鸣,学习信息上相互交流,研究教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自己的见解和做法,教师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调控、点拨,使每个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学习潜力,教师从中获得教学成功的经验,起到教学互补的作用。
4.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每节课结束之后,教师都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正确的评价。然而,因班级人数过多,想要要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论是极其不现实的。所以,教师应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使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评价,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种方式既可以使每个学生重新温习所学知识,而且又能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训练结果进行合理的收集与整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将这种问题反馈给每个学生,从而使学生对此类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经过教师正确的指导,加固学生成果,以便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首先认识到课堂上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通过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等方式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表露出来并进行探讨交流。加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对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教学研究
教育学认为,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交流和观念碰撞等方式, 进行有效双边互动的过程, 具有互动性、双向性和发展性等特点.教育实践学指出, 有效的师生互动, 不仅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 还有认知互动和观念互动等内容.在传统教学活动中, 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 在教学活动中为追求高效率, 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互动性, 课堂成为教师的“阵地”, 学生成为“听众”, 出现“一言堂”的单向性教学活动形式, 限制和降低了教学活动效能的提升.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纲要提出, 注重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 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形式, 提升教学活动效能.可见, 在教学活动中, 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互动和高层次的认知互动为核心的学习方式, 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近年来, 本人在如何开展有效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现进行简要论述.
一、把好师生互动的切入点, 使师生互动更趋合理
互动性、双向性, 是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特征.抓住师生互动的有效切入点, 是开展有效师生互动活动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教学实践证明, 呆板的、强制的师生互动活动, 不能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活动的意图以及教学过程的宗旨.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善于联系教材、紧扣内容和贴近学生, 在适宜的教学时机, 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活动, 使教师和学生在有效、合理的教学互动中, 教学活动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如在需要探究新知内容时开展师生互动, 教育心理学指出, 初中生在对新知探求过程中, 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师生互动的切入点, 采用探究性的师生互动教学形式, 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促进师生互动有效开展.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时, 学生通过预习, 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还处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此时, 教师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内容及学生学习实际, 设计了具有师生互动特性的探究环节, 请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并猜想有什么性质, 大多数学生想到了对角线平分, 但忽视了“互相”两字, 也有猜到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等错误结论, 这时, 教师采用小组探究的形式, 将相邻的四名同学组成合作探究小组, 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及实验工具 (刻度尺、剪刀、图钉) , 要求学生在动手中交流探知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有何性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 采用刻度尺直接测量, 得出结论, 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将其对折, 看能否对折后重叠, 得出结论以及用剪刀将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成四个小三角形, 尝试能否重叠等方法.但学生往往容易出现不知道选哪两个三角形重叠、分不清三角形哪两边是原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一半和不知道绕交点旋转180°后在什么位置等情况, 此时教师可以引导进行合作探究.这样, 就能更好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 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 使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互助的乐园、师生彰显个性的舞台.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 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提高师生互动的参与面, 使师生互动更贴实际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互动活动, 面向的是每一名学生个体, 具有群体特性.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 将每一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时, 要将每一名学生个体集中到双边互动活动中, 把因材施教教学策略以及整体性教学理念渗透贯穿到整个师生互动活动中, 实现学生学习效能的整体提升.如在“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经过点 (-1, -5) , 且与正比例函数y=21x的图像相交于点 (2, a) .求: (1) a的值; (2) k, b的值; (3) 这两个函数图像与x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问题辨析解题过程互动中, 教师改变以往部分学生参与的互动教学模式, 将辨析互动的重点放置在中等、后进学生群体身上,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围绕该问题案例的解题过程, 结合自身在解答一次函数问题时所积累的经验, 开展合作探析活动, 辨析出该案例解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缺点, 从而实现学生在互助合作探究中共同进步.
三、凸显师生互动的能力性, 使师生互动更加高效
能力发展是有效教学活动实施的归宿和根本.初中数学教师在师生互动活动中, 应将能力教学和素养培养作为其基本要求, 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互动学习活动, 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素养.如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教学中, 教师将判定定理内容渗透到学生自主探析问题的活动中, 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的有效活动中, 运用探析手段, 获取判定定理的内涵和要义, 同时, 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目标要求, 设置出具有典型性、概括性的问题案例, 让学生结合新知进行思维扩散活动, 对新知内容进行迁移活动, 从而促进学生在高效互动过程中, 数学思想和素养得到再次提升.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 篇5
[摘要]随着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各种各样的内容,为了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开展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将教学内容有效互动性的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师生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友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师;师生互动;问题;策略
中学语文教学互动是指在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提问等有效的互动形式,从而共同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师生有效互动可以让学生更明确每节课的目标,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主动地去挖掘,创新性的思考课堂问题,塑造学生性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交流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各自长处,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良好有效的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当教师引导学生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学习心态,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更好的理解,更准确的.把握文中情感,增加了师生互动也可以使教师能够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掌握学生的优缺点,更好的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现将互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相对策略进行有效分析。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互动意识缺乏
在新课程的改革要求下,教师要逐渐的遵循全新的互动教学方式,有些教师并没有改变传统的讲与听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互动的意识,没有形成新的教学理念,不能够将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有效转变,使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缺乏沟通,没有调动学生积极互动的兴趣,营造课堂互动氛围,互动意识的淡薄,使课堂教学效果水平降低。
(二)教师互动方式灵活性欠缺
师生的有效互动是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友善的师生关系以及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很多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师互动方法的欠缺性。首先,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过于单一,有些教师习惯性的利用提问的方式将问题抛给学生,进行互动,但实际的互动课堂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利用提问学生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互动方式的单一性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互动的兴趣。其次,由于部分教师互动时主体化,使学生处于被互动的一方,机械性的由老师进行主体互动,没有站在学生一方理解性的进行互动模式,打击了学生互动的的积极性。
(三)教师互动时机把握不到位
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师生有效互动需要把握准确的时机,具体课文内容利用不同的互动方式把握时机进行有效互动。许多没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将互动的方式有效运用。比如,当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相互讨论时,教师互动时机不当,直接将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就不能够将学生的思考性发挥出来,使学生没有进行有效沟通与互动,会导致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记忆不深刻,不能达到课堂互动效果。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策略
(一)教师要增强互动意识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师生之间互动有效性,教师应该增强互动的意识,形成积极的与学生沟通、交流课堂内容。教师应设定课文内容相关情境,讲课文进行互动式的表演,也可以由学生预习,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情景互动,使学生提前预习了课文内容,也能感受到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感受能力,也相应的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互动意识的增强,要切记学生在教学任务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个体观念,意识到自身在互动中的重要性,由教师互动意识增强带动学生互动积极性与自主性。
(二)针对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互动方式
中学语文教学中,教材内容的细化,有的学生并不能够全面的理解,为了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教师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互动教学方式,同时可以的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最常见的提问式互动,或者表演自我发挥再现情景式互动,教师应将这些互动方式相结合,相互灵活应用,增进学生互动的兴趣。将发言权、话语权留给学生,发挥学生自我的长处,形成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互动模式,使学生将教学内容更加牢记。
(三)把握好师生互动时机
有效的课堂互动方式,不仅应该多种多样的互动模式,也应该要求教师抓准互动时机,把握好互动的方法的同时,选择适宜的时间,灵活的引导学生将课文教材内容在具体适宜的时机进行互动。这种互动时机的把握需要有一定经验的教师,使学生在互动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语言交流、相互提问等等,这些具体时机的把握都需要教师的指导。比如,当教师将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由学生分为两队,由学生分角色将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教师在关键的时候进行引导,这种互动模式需要教师把握关键时机,来利用课文内容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互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对教材的兴趣。
三、结语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不仅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对语文科目学习的兴趣和方法,这种互动模式使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也使生相互之间形成了友善、愉悦的学习氛围。为了进一步促进师生互动,使教师加强各种互动模式的意识,多方面的了解互动教学的发展,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使学生形成乐于思考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流畅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娜娜.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J].中国校外教育,(17).
[2]王福英.浅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J].才智,(09).
语文教学中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师生 有效互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问题
1.师生互动的时机把握不到位。对师生互动的时机进行合理的把握,是一项需要一定的经验性以及技术性的工作,也是有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师生的互动类型包括诸多种,老师要在不同互动类型的基础上,有效对互动时机进行把握,否则把握不当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正在进行热烈的讨论时,老师未能正确的把握好时机,随意的打断学生的对话并强制的进行互动,会激发学生的不耐烦的情绪,最终导致互动效果不尽人意。
2.教师互动方法缺乏创新。众所周知,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可以促进老师与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有效的促进语文教学课堂氛围的和谐性。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够一味在每一堂课中进行互动的教学,而是需要区别的进行教学。如果在教学工作中,老师只追求新颖的教学手段,盲目的开展互动教学活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将老师自身摆至最高的权威地位,严重制约着学生互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师生的互动交流的方式比较的单一,创新力度远远不足,互动的形式主要集中在提问等一般简单的形式上,而这种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会造成学生对互动逐渐失去兴趣,再加之老师在提问的环节中,本身心理就带有倾向性,致使学生被提问的机会不均等,导致学生在心理产生一定的落差,大大的打击学生的主动性。
3.教师互动意识缺乏。虽然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开始新课改的改革,大部分老师也逐的接受互动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但是由于小学语文老师创新教学理念的缺乏,不能有效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改进,特别是针对一部分教学工作年龄较为长的老师而言,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未能有效的使用新型教学手段,互动的意识也不够深入,导致了师生的教学互动效果不尽人意。在实际的教学互动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的老师即使具有创新意识,但还是未能有效的把握互动机会,实际操作效果不显著。
4.大班教学对师生互动方式的制约。在我国的小学语文的课堂中还是主要以大课堂为主,一个班至少有几十个学生,面对这种人数较为多的班级,往往会造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的机会均衡性不足,大大的制约师生的互动效果,难以真正的达到有效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
1.教师要转变互动方式。小学语文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课程,担任着启蒙小学生的重任。由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年龄还不够成熟,在学生的过程中很难保证一个持久的集中状态,难以真正的消化所学的语文知识。这就需要老师在正确的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理论知识不断的进行深化,帮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语文学科及其功能。另一方面,老师也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实际学习的情况,有效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必要的师生互动教学,促进学生在互动中对学生地语文素养进行培养,进一步加强学生实际交际能力。
2.重视操作性教学。语文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乏味、枯燥等不良心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是语文关键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为学生内心情感找到一个合理的出口,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主动性。比如在进行教学互动过程中,合理的加入游戏因素,将互动环节由原先的乏味枯燥转化成生动活泼,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度,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提高,更好服务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
3.教师要学会倾听。在传统的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老师一般将自己置于教学工作的主体,以老师的权威性来命令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惧怕心理,不利于师生间人际关系的建立。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实施,这就要求老师从三尺讲台走入学生队伍中,学会倾听学生们的心声,有效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要求,适当放下领导心态以及权威,以一种平等心态来展开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在活动过程的倾听环节中,老师要最大化的避免倾向性,在听取优秀学生的意见之余,也要耐心重视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建议。在互动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仔细的观察,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系统的推进互动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重要性 篇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师生“互动”是要彻底变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亲自研究, 动手操作, 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最基本的教学三要素, 就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的, 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征:即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强调师生的相互作用。
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我觉得在课堂中, 要加强师生互动, 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预习中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要精心备课, 对教材要多钻研, 教学内容对学生一般情况下也是保密的。这导致了学生预习的盲目性, 顶多就是读几遍课文, 解决一些字、词而已。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 教师在上课前, 可设计预习作业, 如:让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就了解本文的学习内容, 从而使他们的预习有意识、有目的。课前教师与学生有效的互动, 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 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一) 平等是互动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交往的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 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 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绝不会自然产生, 它有赖于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 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 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 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 给学生充分尊重, 让尊重走进课堂。尊重每一个学生, 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 意味着平等对话, 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 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 老师具有“教”与“学”的双重关系, 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小先生”, 并能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去读书、学习, 做到师生“心理相容”。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要做良师, 先要做益友。才会实现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 创设情景是互动的必要
在课堂中, 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得先创设情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 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 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于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 以此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培养品位品质, 丰富思想情感, 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 我以“情”为首, 调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景, 运用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对角色感情的理解, 从而达到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 “三情”共振情更浓的效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中, 情景的创设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 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基础。
(三) 激励是互动的动力
在大量的实验研究中, 行为科学家总结出, 个体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个体的能力与激励水平高低。可见, 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必须要激励学生, 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借助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 激发学生的主动力, 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在课堂上, 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 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 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对课文人物的性格方面的评价, 我一向采取的是学生畅所欲言的方式上课,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 板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 在课堂上尽量用学生说出的词语和句子作为板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真诚地鼓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树立其自信心, 增强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精神状态积极饱满, 才能在课堂中, 充分参与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 让学习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 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的结构”。从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往而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四) 角色的适当变换是互动的必要
在传统的观念里, 上课只能是老师在上面讲, 同学在下面听和抄, 其实, 适当的让学生上讲台做一名“小老师”会对语文的教学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思想, 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 如果给他们一个上台当老师的机会, 那么他们所做的准备工作一定是平时的好几倍。如:我在上《孙权劝学》这一课时就让学生自己当老师, 而且由谁上是临时抽签决定的, 并要求同学们要评出最佳的“老师”, 结果是抽到的同学会尽力当好“老师”, 而没抽到的同学则尽力做好“评委”。他们所准备的资料都非常充分, 可以说课还没上, 他们就已经把课文研读了七遍了。在这里老师的作用只是在学生讲完后我们做一个评价就可以了。
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话语沟通探析 篇8
1.师生话语沟通之间存在代沟
师生话语沟通之间存在代沟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 教学方法陈旧。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主体传授知识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模式虽然有一定的优点, 但是, 单一的知识获得方式使得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 严重影响学生思维发挥能力, 从而导致师生之间不能有效进行沟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缺乏相应的信息反馈, 很难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极易变成老师一个人的课堂。
(2) 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多采用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 缺乏师生间必要的教学互动, 不利于小学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这种情况的出现急需引起教师的重视,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多下一些功夫, 抓住课程改革的大方向, 不断推陈出新, 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 总结出合适的教学方法。
(3) 对小学语文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认识不够。某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授课对象是小学生, 他们由于年龄较小, 往往自制力差, 课堂上注意力不易集中, 教师一味赶教学进度, 缺乏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导致教学效果很差。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 借助有效的师生互动引起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采用讨论、分析等师生互动的手段, 活跃课堂气氛, 同时又可激发小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主动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知识的动力, 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师应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的特殊性引起重视, 改善目前教学手段、措施不能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的现状。
2.师生互动中话语沟通中缺乏情感交流
深厚的师生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 学生们才能喜欢上教师的课。但是, 有部分教师却忽略了这点, 不懂得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进行情感互动。有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以一个严厉的态度要求学生, 有的学生犯了一个小错误, 某些教师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该学生提出批评甚至体罚学生, 而不是采用温和的语气加以指导, 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激发学生自我改进的意识。下面我们举一个经典的例子:
教师:今天李某某同学又把“竟然”的“竟”写成了“尽”, 这个问题我都不知道和他说过多少遍了, 他还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李某某, 你回家把这个词语抄一百遍, 明天拿给我看!
教室里一片安静, 没有人敢说话。
教师:你们都记着, 以后再犯这样的错误, 跟他一样, 罚抄一百遍。
从这个例子我们能看出这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指责学生, 导致整个课堂上没有学生敢发言, 也没有人敢对老师的错误提出异议。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也有害于师生之间对语文学习的相互沟通。
二.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进行话语沟通的建议
解决师生之间话语沟通问题的根本方法应该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出发, 理顺小学教师、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真正实现“生成式教学”。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预设, 使得课堂教学不生动, 很难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1.通过提问中的话语沟通师生互动
用提问的方式进行互动。要求教师意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 通过有效的提问, 发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激发、交流、对话等作用,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比如在教《荷花》这篇课文时, 教师开场要求学生从四点介绍作者叶圣陶:姓名—时代—国别—工作。针对这种问题, 学生不能单纯地回答“是”或“不是”去解决, 学生必须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 了解写作背景, 这种提问方式考察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应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等特点, 融小学生语文教学于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以提问的方式挖掘教材的课程资源, 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使得师生互动得以跳出形式化的框架。
2.课堂讨论中的话语沟通师生互动
课堂讨论时师生围绕教学内容, 就某个问题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言语信息交流的一种教学方式。积极有效的讨论要求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 还要引导学生抓住课堂重点。
三.总结
信息技术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研究 篇9
一、互动教学的含义
互动式教学旨在师生互动, 解放课堂主体, 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根据自身对知识理解、分析、见证, 掌握课堂知识, 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存在的问题
(1) 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互动教学虽然要求学生参加, 但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常常出现有一部分学生参与、一部分不爱参与、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情况, 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灌输式教学, 在互动的时候有的学生甚至去聊天, 干一些别的事情, 这就大大降低了互动教学的效果。
(2) 互动机会不均匀。互动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热烈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但是在教学中有的学生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法参与课堂讨论, 有的学生则比较活跃, 甚至霸占了提问讨论的机会, 在师生互动的时候很难达到机会均等。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 并没有完全开放课堂, 有的教师为了抢教学进度占用了学生讨论的时间。学生则表现在性格差异上, 有的喜欢讨论, 有的喜欢开小差, 有的性格沉闷不喜欢发言。
(3) 互动模式单一。课堂互动中教师往往按照既定的活动模式, 教师进行个人舞台剧表演, 学生单纯地在下面观看、客串, 缺乏活跃的课堂氛围。
(4) 只是形式上的互动, 忽略互动价值。有时候课堂热闹非凡, 温度大增, 教学活动一个接着一个, 也许等到下课的时候学生还是意犹未尽。教师在互动过程中也不管有用、无用, 只要一看到冷场就先来个课间讨论, 也不管讨论互动和提问的价值所在, 只是单纯地追求课堂升温, 只注重表面, 忽视课堂互动教学的实质性内容。不能提出合理建议, 不能分工合作, 不讲究实效, 只是有个热度课堂是远远不够的。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
(1) 改变教师观念, 重视互动教学。师生能否更好地互动, 很大原因决定于教师, 作为活动的领导者, 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互动式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直接影响互动教学的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枯燥无味, 教师应该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能一味地在上面讲述、操作, 应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 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教师的指引下, 完成实际操作, 更加牢靠地掌握所学知识。
(2) 创设有利于互动的情境, 增强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往往没有较多的机会与其他教师互动,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进度和学生接受知识程度, 自己创设有利于互动的情境。可以根据教材从实际生活出发,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实践,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学到新知识。
(3) 改变提问方式,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 以问题为中心进行互动。通过分析问题, 找出问题原因, 让学生自己对知识产生兴趣, 远远比教师强制性灌输要来得效率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本源, 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能激发求知欲, 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尊重学生的见解, 树立学生信心。
(4) 充分利用课堂互动资源, 构建生态课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等因素, 要尊重学生, 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这更加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每堂课都是教师和学生构建的精神世界, 它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表演, 而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表演。互动教学, 动态生成, 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想要的, 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解放思想, 教出独立非凡的人才。
(5) 加强师生互动评价, 树立互动成就感。成就感是促使一个人做事的动力, 对师生互动课堂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 从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的引导程度, 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态度, 学生的思考习惯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使得学生和教师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互动课堂所扮演的角色, 在参与课堂互动教学中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和成功。互动评价使得学生增强自信, 受到鼓励和帮助, 在互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6) 加强引导, 积极参与。教师在心理上支持学生, 有些学生不敢坦言, 由于性格的原因, 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在组织全班同学共同操作的时候要注重那些性格腼腆内向的学生, 手把手地教他们,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四、结束语
总之, 互动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我们应该结合自身教学条件和特点进行总结, 不断创新, 将互动式教学较好地应用于学科教学中,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助力学生成长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罗颖.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4.
钢琴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的构建 篇10
一、当前钢琴教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首先,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师生互动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但是当学生是课堂互动中的一方时,学生可以以小组、个体或者是整体的形式出现,这样才可以形成多元化的师生互动形式。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采用教师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整体的互动,严重缺乏互动形式的种类。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小组与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学生小组与学生个体等多种互动形式。
其次,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层次相对较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师生之间的课堂氛围看似非常活跃,教师提问,学生机械性的回答,实际上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缺乏思考。另外,还可以经常看到,当面对教师的问题时,学生的答案很多雷同之处,学生之间缺乏辩论,没有反驳,表面上看似很统一,实际上并非是真正的统一。
最后,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角色不平衡。教师在对教学活动角色进行分析时,教师常常会受到传统钢琴教育思维模式的制约和影响,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设定为主、客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无论是学生是主体还是教师是主体,两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对立的。在很多的钢琴教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师生互动当中占据了比较强势的地位。但是,在实际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中,师生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交互的、非对立的,教师应该在这样的互动中作为普通的参与者,与学生形成相互包容、相互融合的师生互动关系[1]。
二、师生互动策略在钢琴教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一)在钢琴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提高教学语言的感染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是能够进行有效师生互动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教师应该使用生动的、简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有效调节学生的情感,控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活跃的钢琴课堂学习场面。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是能够进行有效师生互动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语言和教师的语言要形成一定的比例,合理安排师生之间对话比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教师对钢琴课堂教学的调控。
(二)在钢琴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的最终结果。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该使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段、有趣的肢体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最具激励性的评价方式来体现出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达到一种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和控制学生对学习的情感,帮助学生将学习的潜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可以将这种学习潜力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2]。另外,日常的生活当中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多关心学生,在生活上给予学生帮助,在学习上指引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促进钢琴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在钢琴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提问
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发现问题的习惯和意识。在钢琴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但可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还可以向教师进行提问,积极勇敢的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表达出来,针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疑问可以提出相应的评价和质疑,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参与到钢琴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去,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同时,教师还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状况做出良好的评价,希望通过这样的评价能够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可以更好的、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当学生回答对问题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肯定的表扬和鼓励“回答非常正确,你真是太聪明了!”“太棒了!你简直就是天才!”等一些表扬和鼓励的话语,增强学生学习钢琴的信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教学课堂教学质量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与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如果没有师生互动就没有钢琴课堂活动中的对话和沟通。目前钢琴教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还存在着形式单调、角色安排失衡和层次较低等一些问题,那么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在提出问题之后给予一些激励学生的评价,提升教师教学语言的感染力,以此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有效提升学生对钢琴知识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钢琴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钢琴教学教育事业更好发展。
摘要:在素质化教育的背景下,更加提倡在受教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师生互动来活跃课堂氛围,放松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在受教育阶段,钢琴是促进学生素质教育良好发展的重要课程之一,这与其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对此,教师应该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钢琴、提高钢琴弹奏水平。对此,本文围绕新课标下钢琴教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寻找到更好的方法有效提升学生学习钢琴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师生互动,钢琴教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戴丽萍.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索——谈“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模式的构建[J].基础教育研究,2016,04:36-38.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 篇11
一、借助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师生互动
课堂提问是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最常用的方式。很多老师都是通过课堂提问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但是,现在由于一些老师在提问的问题、方式和提问的时机等方面把握的不好,造成了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无动于衷”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激发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就需要老师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把握恰当的提问时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切实立足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熟悉或者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想共鸣,与老师互动。
在学习《老山界》一课时,由于课文内容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学生一看题目也不知道课文要表达什么,在导入这一课的学习时,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互动,老师在导入新课时,首先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大家想象一下深更半夜在高山狭窄的小路上休息,路边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你们有什么感觉?心情是怎么样的?”学生们虽然没亲身经历,但也积极的通过想象谈了自己的感受,很好的与老师进行互动,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互动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活动的帮助者、组织者。不容否认,很多老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积极的践行新课程的理念,但是,目前还有一些老师角色转变的不够彻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还存在着老师不尊重学生,无法把握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导致师生关系还是比较疏远,甚至紧张的情况,学生缺乏与老师互动的主观意愿,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由此看来,通过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产生与老师互动的意愿,有利于学生积极与老师配合,进行有效互动。
学习《最后的一课》时,由于课文的主题比较严肃,加上老师平常和学生保持距离,对学生过于严厉,学生害怕回答老师的问题,甚至反感老师,师生关系不融洽,课堂上死气沉沉。老师为了缓解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始上课时老师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经常逃课的孩子的故事。”这样比较轻松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缓解了学生的害怕、反感情绪,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与老师进行积极的互动。
三、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引导师生互动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思维方面的意识不强,造成很多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大多数学生还是习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传授的知识,采用机械的学习方式,独立思考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而学生很少主动的提问。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质疑的技巧来引导师生互动,改变现在师问生答的互动方式。
再如学习《枣核》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的质疑技巧,改变现在单一的老师问、学生答的师生互动模式,老师结合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课文为什么以枣核为题?围绕着“枣核”写了哪几件事?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学生通过读课文、小组讨论等方式,积极的思考回答这些问题,理清了课文思路,培养了学生抓住课文题目理解主题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会质疑,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初探 篇12
师生互动包括师生情感互动, 氛围互动, 思维互动, 教学过程的互动等。其基本模式为:
互动要求师生双向沟通,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师生根据观察进行独立思考, 让学生通过触摸、感觉和欣赏他们生活的环境来进行学习。师生互动, 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就必须具备新的教学基本功。
一、学会倾听
互动式教学, 要求教师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 学会倾听。倾听, 就是要虚心、诚心、耐心、专心地投入听, 听学生怎么读书、听学生怎样发言争辩, 听学生怎样评价体验。在倾听中, 分析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方法; 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研究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原因及矫正措施。倾听, 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去听取学生的意见, 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把想说的话说完, 让学生把正在操作的步骤进行到一个阶段, 经过仔细周密思考和梳理, 听出一点门道后, 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劳动的尊重、理解和鼓励。倾听, 要求教师不能光听正面看法, 还要耐心听取反面意见, 不仅要听取优秀生那些富有创见性的答问与发言, 还要认真听取态度较差学生不成熟的幼稚的甚至错误的见解, 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全面观察, 深入了解和客观研究。学会倾听, 是时代发展对教师胜任互动式教学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二、学会诱导
诱导, 就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奇趣、指导学习探究的迷津。诱导, 就是教师千方百计促使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口、自己动脑,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 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共同探究去获取知识、去提高能力、去培养情趣。那么, 怎样去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 《学记》中有段话说得十分精辟。“故君子之教, 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 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道则思。和易以思, 可谓善喻矣。”“喻”, 即诱导启发的意思。这段话的意思是, 所以优秀教师的教学, 就是要善于启发诱导。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牵着学生走, 鼓励学生自己学习而不是压抑学生或是推着学生走, 诱发诱导学生如何去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做结论。
诱导的方法很多。创设情景, 特别是创设学生都积极参与的情境, 是一种诱导。提出问题进行质疑, 利用教材内容制造矛盾, 让学生去解决矛盾, 让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也是一种诱导。提示思维的方向, 提示运作的条件, 这又是一种诱导。
三、学会鼓励
鼓励者, 夸奖、鼓动、激励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信息来源多, 摄入角度多, 新奇见闻多。既有正强化, 也有负刺激, 对于缺乏辨别力与抵抗力而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 需要教师的信任与鼓励; 对于学习新东西出现错误遇到困难而不知所措时, 需要教师的鼓励与帮助; 当学生取得了进步, 甚至是出人意料的成功, 同样需要教师“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的鼓励。
鼓励的形式多种多样。一丝会心的微笑, 赞赏地点点头, 肯定性的言语, 击掌喝彩, 真诚的默然相视, 都是鼓励, 都能产生理想的效果。
四、学会交往
交往, 就是结交、认识、来往。教师要学会交往, 交往是师生互相增进了解、相互熟悉、相互理解的一种手段或者说一个窗口。教师要善于主动的有计划有目的地与秉性各异、知识能力基础不同的学生交往、打交道、交朋友;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 采用多种方法与学生进行交往。
五、学会沟通
沟通, 是人与人情感体验、道德体验、审美体验的交流和人与人心理相容而引发的情感共鸣与认知共识。师生互动中教师善用情感沟通, 能激发学生从思想上对教师及其涉及学科内容产生一种认同感、亲切感。“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效率就高。
六、学会创新
学会创新, 树立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一名教师要教会学生创新, 自己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素质。有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有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是时代发展对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核心标志。
师生互动的重要宗旨是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只有师生充分动起来, 才会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最大的收效, 同时老师也是真正的受益者, 即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又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好的做法。我们应坚持以师生互动为重点课题加以研究, 付诸实践。这样才会培养出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学生, 同时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 实现教学中的个性化。
教学过程是在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从活动的个体看, 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 不是画家笔下被动的图画, 也不是电影电视面前被动的观众, 更不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配角, 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力量, 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的活动, 并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从活动的角度看,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 每一个要素都会产生一定的力, 但最终导致教学效果的力并不是各要素之力的简单相加, 而是个要素之间互相配合, 互相促进, 从而产生一种“合力”, 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推荐阅读:
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11-16
历史教学师生如何互动08-21
师生互动式教学09-30
师生互动教学论文12-08
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10-18
师生评价式互动教学07-10
师生互动教学分析论文07-31
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教学09-14
生物教学的师生互动12-09
浅谈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论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