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互动教学

2024-06-22

小学语文互动教学(通用9篇)

小学语文互动教学 篇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宋小辉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主要来源就在于平时的积累,而积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靠平时的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阅读的方法和兴趣的培养却要靠教师的指导。因此,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就成了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为达此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谈笔者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改后,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对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学生要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转变成自主合作学习,必然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因此培养兴趣就成了一个迫在眉捷且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疑问,利用电教手段等等。但是,不管用哪种方法,关键是让学生觉得教师的教学不但新,而且奇,让学生欲罢不能。孔子说:“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的内驱力被大大地激发起来,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在此种隋况下,学生能表现出来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然而,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能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又没有什么问题可想时,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具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又不愿再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提到的问题。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一个良好的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的精神负担。因此,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体现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师生应以平等的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课堂“主人翁”的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得到桃子”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地参与学,也参与教。

三、培养质疑解难的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大体可分为两种:1.独立学习

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即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独立加以解决的问题;2.合作学习――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即学生经过个人努力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可以让教师进行适当点拨,让学生自由寻找学习伙伴,自由选择质疑方式。从而使学生的解疑能力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四、自学目标的确定

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也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为能力强的学生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都会掌握得多,学得好的学生无疑给课堂阅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那么,教师该如何面对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呢?笔者认为,课前的教学目标要灵活适度,干脆让学生自拟目标,教师不要“一刀切”,恰当地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就可以了。

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课前预习,要让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动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和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只要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读书,并有所收获。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启蒙教育。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扎扎实实地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语文阅读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331504江西省永丰县沿陂镇小学)

 

小学语文互动教学 篇2

一、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的价值

中国是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个国民的文化修养在诗词就可表现出其水平高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诗人蕴含在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雄心让人激奋感慨。现代小学语文课堂中对诗词的讲解是时代的要求,是为了更好地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平仄押韵及对仗工整是古诗词的重要要求,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规范语言文字,并提高其语言准确性。爱国、闺怨、送别等都是我国古诗词题材类型,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知识及写作素材的过程。受古诗词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陶冶了情操,又丰富了知识,还提高了文化修养。此外,夸张、叠词、比喻等修辞手法经常运用于古诗词中,艺术性极强,朗朗上口的古诗读起来给人的是一种美的感受。学生思维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进行积极的启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会得到极大提高,在古诗词的意境美之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去学习,而是开始主动探索诗词中的魅力。

二、小学语文诗词具体的教学策略

1. 让学生反复品味原文的语言美

内蕴丰富、精练、言简意赅是我国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古人在写诗时,很注重炼字,如,贾岛写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写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等。再如,作者柳宗元的《江雪》一诗中,区区二十个字,柳宗元就形象生动地把一个山中幽静环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将一个“蓑笠翁”夹杂在“万径”和“千山”这一寂寥广阔的环境中,更显空旷,同时也带上了一丝自由自在的洒脱之意,而在“灭”“绝”的这些看起来十分冰冷的字眼中带上一个“钓”字,全诗死寂的画面一下就有了生气,活了起来。《江雪》描绘的是一幅老渔翁寒江冬钓图,在诗词的背后向我们展示的是作者柳宗元孤傲、洒脱的内心独白:在纯洁而寂静的天地间,一个凄冷孤寂的老渔翁独钓寒江雪,生活是如此的平淡,而性格又如此孤傲。在“鸟飞绝”“人踪灭”安静寒冷的氛围中,天寒地冻毫不在意,世间烦恼全部忘记,只是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用山水景烘托的是寂静氛围,并以山水之间隐居的渔翁自喻,对自己政治上不得意的郁闷心情尽情地进行抒发。通过学生的反复品味,就是要让其理解这短短二十字小诗蕴涵的情感信息和抒情技巧,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2. 依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在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诗词学习要求中指出,学生在学习的第一阶段只需学会生字词,对诗句的大概意思可以理解,并能够做到背诵和默写即可;学生第二阶段则在低年级要求的基础上,可以理解诗句的内涵,依据诗的内容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画面,除此之外,对一些古诗词常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作者的姓名及写诗的时代背景;区分五言、七言绝句和五言、七言律诗等古诗题材;知道古诗如何进行押韵;明白如何区别通假字。例如,“景”在“返景入森林”中通“影”,“柴”在《鹿柴》中通“寨”。虽然这些古诗常识在大纲要求中没有明确规定学生必须懂得,但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阶段,在小学就应该开始接触并对古诗词较为系统地了解,可以掌握一定的古诗词基础知识,以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宽,并对古诗词欣赏水平逐步提高。学生高年级阶段,古诗词的基础就已经比较深厚了,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创造、分析、记忆、语言表达等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所以,老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适当提高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增加一定的难度,使学生进入到可以初步领会古诗词思想意境的新阶段。

3. 对比教学

意境和感情基调是学习古诗词中比较高的学习阶段,而这两点在许多古诗词中却是相似或直接就是相同的。根据古诗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进行对比教学,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巩固,而且可以对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进行极大提升。例如,《泊船瓜洲》的中心情感思想就是“思念家乡”。在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以前所学过主题相同的古诗进行回忆,比如,王维写的《杂诗》、李白写的《静夜愚》等,使学生思维进一步拓展。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这几首诗的异同,让学生对相同主题的古诗词进行巩固复习,从而使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4. 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古诗词认识不是太深刻,古诗词的魅力也无法感受到。所以,教师在这一阶段教学时还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进行激发。在古诗词学习中,有一个良好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古诗词教学前,对作者的一些逸闻趣事可以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学习古诗词才会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古诗词中魅力尽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我们要积极地去开展古诗词的教学活动,以此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令学生对乡情、闲情、友情、爱国情、亲情等主题的作品情感进行正确把握,使学生、教师、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发扬光大我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志刚.聆听李白的心声——浅谈小学古诗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3(04).

小学语文互动教学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互动;和谐

现代教育把学校教育看作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交往、沟通的活动,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合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调整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教师、学习个体与小组以及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合作,充分发挥课堂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个体主动探究的互补优势,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即个体积极参与的共同创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教学互动构建的意义

教学互动是课堂上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以及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课堂交往活动。教学互动场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交往,使教学在互动、互促中产生群体的动力,让学习者形成自组织,自我构建,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在群性相融中、个性完善中形成良性循环,在和谐、合作、共创中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互动的构建要注意突出和谐、合作、共创等效应。和谐指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和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和谐。旨在创造一种共为主体、认知明确、情感协调、情绪高昂的课堂氛围,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合作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友善的、相互信任的、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师生之间构建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去,做学生朋友,与学生合作,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出发组织教学,共同做出创造性的努力;共创指突破传统教学中的强制、硬灌和单向传递,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交互方式,运用自学感悟、智力激励、集体讨论等方法,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强化集体思维,发展学生集体创造性能力。

二、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目标

1、情感相融。学生在学习阶段,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与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相融是较深层次的,不是体现在师生间的语言交流之中,而是表现在师生之间的感情流露与共鸣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此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质品格高尚是教材的主要要求,应让学生在富有意境的环境中培养自己的感知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努力吸收知识,不断完善自身。

2、信息相通。信息相通意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即学生在老师的教学下获得知识,而老师通过学生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对教学方案及时作出调整。小学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就是信息相通。

3、思维相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只有思维相接才能相互理解,从而开始有效的交流对话。所以在师生互动中,思维相接是极为重要的。师生思维相接后,老师才能更好地判断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接收能力,以便老师适当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在语文教育与学习中,思维相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三、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方法

1、教师与学生建立互动合作关系。在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中,我们必须意识到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的参与者,课堂互动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合作过程,在相互信赖、协同合作的心理前提下,建立起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伙伴”,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控制、单向传输与被动接受的课堂教育局面,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师生、生生在语文课堂的互动交通中共同进步。通过合作交往,学生从与教师、与学生互动中实现主客体的转换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有效的小组合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互教互学,能者为师,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同时有利于学困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与学生建立互动合作的关系给每个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平等参与,自我表现,展示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2、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应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为学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空,确保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蹲下来”跟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距离,使教师成了学生可亲、可信、可依的学习伙伴。

3、指导学习方法,激发互动热情 。语文教学离不开字、词、句、篇,针对不同阶段要求,教师应精心设计相应的学法指导。

在字词教学中,我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方法,指导学生自学字词,如加部首法、去部首法、换部首法、形声识字法、象形字识字法等,除了联系上下文方法外,我还教给学生这样几种方法:换词法(赶紧与赶快)、反义词加上不的方法(高就是不低,暗就是不亮)。学生掌握了规律,懂得了方法,就能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那么,在指导学法、内化知识的过程中,师生是如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呢?如运用讨论教学法时,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把握问题的核心所在;向学生提供讨论过程需要的信息;为讨论工作出主意、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抓住讨论结果。运用指导练习法时,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学习動机。

总之,课堂教学蕴含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感情去灌溉,去融合,创造多样的、有效的互动方式,教给学生有生命的语文,让学生主动学习,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 丁名青.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思考.读与写杂志,2013.4

[2] 施玲玲.试谈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法.考试周刊,2007.45

[3] 朱秀娟.小学语文教学互动模式初探.新课程研究,2011.1.

小学语文互动教学 篇4

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时间如流水般消失,在这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有苦有甜,课堂是我和学生交流互补的平台,下课时我们一起畅谈生活的经历和乐趣。暑假即将来临,反思一学期的教学经历,现做如下总结:

一、设置宽松的教学环境。

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从传统的接

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愉快的学习活动。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表现是,面对全体学生,选择灵活的教学形式,动员全体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就要认真设计和安排活动形式。我按照听说读写的要求,安排好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灵感,促使人人思考,个个踊跃发言。集体活动、个体发言交替进行,要切实避免老师和几个尖子学生反复“表演”的现象。对能力差的学生先让他们回答浅而易懂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优秀生则让他们回答难度大一点的问题。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三、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小

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思维更加开阔。同时,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探究的积极性。俗话说“泉有泉眼,文有文眼”,于是我紧扣这篇课文的文眼,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最大限度的串起爱的主线。“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揣摩到作者将要写的内容。因此,导入新课之后,我便让学生就题质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不假思索就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

1、沉默是什么意思?

2、孩子们为什么沉默?

3、孩子们在什么情况下沉默?

4、为什么说这是“可贵的沉默“?紧接着,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以上几个问题。在汇报、交流之后学生便弄明白了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当然,此时学生对文章的把握还是浅层次的,为挖掘其深层次的东西,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我让学生再度细读质疑,品味意味深长的句

小学语文互动教学 篇5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力及分析》中,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中写话习作给我的帮助最大。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小学语文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6

(-学年度第二学期)

年级三年级

教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语文科教学计划

三年级班科任教师:2月28日

上学

前学

生知

识质

量分

析 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对语言方面的知识较为敏感。有个别学生的习作能力已经远超同班其他学生。当前,他们正处在从低段到中段的一个过渡期,他们需要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较快的适应转变,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把握准确的心里定位,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和积淀丰富的知识经验。

本学期教学的任务和要求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资料库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3.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是生活实际,结合课文内容,从读学写,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4.重视朗读指导,给学生示范,听录音或范度,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培养语感。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5.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贴近学生生活,提高交际的信心,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6.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做到循序渐进、系统条理,理论服务和实际

单元进度计划表

授课时间 周次 1-3 审表人签名 姓名

月日 2.28-3.15 时间

单元或

级别 第一单元

课题 《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

求 思想教育 在习作的过程中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加深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

本期要求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能力培养 1.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一定的想象。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教学

难点

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4.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一定的想象。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教具准备 教学图片,词语卡片

单元进度计划表

授课时间 周次 4-5 审表人签名 姓名

月日 3.18-3.29 时间

单元或

级别 第二单元

课题 《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语文园地》

求 思想教育 1.留心周围的环境,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选择习作内容,借鉴课文的有关表达方法,写一篇与爱护周围环境有关的作文。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2.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本期要求 1.会认31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

难点

重点 1.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体会翠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具准备 教学图片,词语卡片

单元进度计划表

授课时间 周次 6-7 审表人签名 姓名

月日 4.1-4.12 时间

单元或

级别 第三单元

课题 《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语文园地》

求 思想教育 1、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2、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本期要求 ⒈认识12个生字,掌握34个生字和29个词语;

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⒊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能力培养 1、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

难点

重点 1、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4、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教具准备 教学图片,词语卡片

单元进度计划表

授课时间 周次 8-9 审表人签名 姓名

月日 4.15-4.26 时间

单元或

级别 第四单元

课题 《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

求 思想教育 1.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本期要求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字,熟读课文。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能力培养 1.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

教学

难点

重点 1.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教学图片,词语卡片

单元进度计划表

授课时间 周次 10-11 审表人签名 姓名

月日 4.29-5.10 时间

单元或

级别 第五单元

课题 《和时间赛跑》《检阅》《争吵》《绝招》和语文园地,

求 思想教育 1.分享童年生活的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2.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从故事中得到生活的启示,汲取成长的营养。

本期要求 1.会认“忧、哀”等24个字,会写“赛、疼”等41个字,辨析字形,正确读写“赛跑、疼爱”等词语。加强生字的巩固。

2.阅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在默读训练中,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会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等方法正确理解词句,体会感悟词句的深刻含义,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能力培养 1.分享童年生活的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2.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从故事中得到生活的启示,汲取成长的营养。

教学

难点

重点 1、在阅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

2、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正确理解词句,体会感悟词句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教学图片,词语卡片

单元进度计划表

授课时间 周次 12-13 审表人签名 姓名

月日 5.13-5.5.24 时间

单元或

级别 第六单元

课题 《太阳》《月球之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

求 思想教育 1.了解有关宇宙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和兴趣。

2.了解有关科技发展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的兴趣。

本期要求 1.理解本单元的课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方法。

能力培养 想一想将来人的吃、穿、住、行各是什么样的;展开想象要合理,语句要通顺。

教学

难点

重点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正确读写43个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古诗。

3.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 教学图片,词语卡片

单元进度计划表

授课时间 周次 14-15 审表人签名 姓名

月日 5.27-6.7 时间

单元或

级别 第七单元

课题 《太阳是大家的》《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求 思想教育 1.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宽阔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与各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读课外书的习惯。

本期要求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积累并理解重点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培养 背诵诗文,练习复述课文大意,摘抄、积累好词佳句。

体会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写作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写一篇自由作文:写景、记事、写物、写人、展开想象编故事都可以。

教学

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含义。

2.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学习用外在动作表现内心情感的写法。

3.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教具准备 教学图片,词语卡片

单元进度计划表

授课时间 周次 16-17 审表人签名 姓名

月日 6.10.-6.20 时间

单元或

级别 第八单元

课题 《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和《语文园地八》

求 思想教育 1.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的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2.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本期要求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

2.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

能力培养 1.收集相关资料;

2.写单元读后感等。

教学

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组内研讨,组际交流等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2.通过复述、排演课本剧、故事会等语文活动,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及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图片,词语卡片

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探微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互动模式,教学方法

互动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常见语词。“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 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心理学认为:教学是师生传意互动的过程。不同传意互动方式, 其效果不同。单向传意, 效果最差;双向传意, 效果较好;多向传意, 效果最佳。教学过程中的传意互动, 核心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学会探究, 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 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它所关注的不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 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 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我们追求的是在学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时候, 通过全过程参与习得新知。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 教师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教学是一种定向的有目的的活动, 没有教师的积极引导, 就难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尽管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 但他们毕竟是不成熟的、发展中的人, 没有教师的指导, 他们的主体性就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存在差异, 他们各自拥有的信息和经验也不对称, 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 才能有效、经济地认识世界与获得发展。

二、优化课堂学习环境

一堂好课并不一定需要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善于创造一定的学习环境推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 使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主动建构意义和发展智慧。对于一堂好课来说, 学习环境的功能是为学习者进行学习行为提供资源、工具和人际方面的支持。其中, 学习资源包括各种所需的信息材料, 帮助学生学习的已有认知, 信息加工处理工具学生的学习空间, 等等。

三、在互动教学中发挥师生、生生交互作用

师生、生生交互作用发展过程分三阶段:启动阶段 (发动―萌动) ;联动阶段 (调动―主动) ;能动阶段 (助动―自动) 。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行为状态分为七个环节:引发、投入、耦联、加速、深入、强化、拓展。互动发展分为七个过程:准备互动、开始互动、初步互动、充分互动、深化互动、内联互动、发展互动。各阶段、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准备互动———引发:学生开课后即不同程度地被激发互动学习欲望, 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学习目标, 产生求知兴趣, 进入学习角色, 激发内在兴奋复习旧知。

开始互动———投入: 学生将互动学习欲望转化为学习动力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唤起学习欲望, 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提出问题, 激发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 从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感受新知。

初步互动———耦联: 学生将互动学习欲望外化为互动学习行为, 提出学习提纲, 教师指导学法, 组织学生自学, 运用学法, 了解、吸收学习内容, 质疑问难, 兴奋趋于明显热烈:理解知识。

充分互动———加速: 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在相应层次上达到与环境互动的最大频率, 以疑难为线索进行比较、分析、组织讨论, 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 在讨论中畅所欲言, 主动思考, 多向交流, 理解、消化知识, 情绪高涨, 外在兴奋达到最高点:消化知识。

深化互动———深入:形式上暂时降低互动频率, 以巩固、内化获得, 为更具创造性的互动做准备。以反复训练为手段, 进行评价反馈, 把新知识综合为完整体系, 加深理解, 加强练习, 矫正错误, 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巩固知识, 从外在兴奋转化为强烈的内在兴奋:巩固知识。

内联互动———强化: 学生各自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内在能动式学习,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进行有深度的交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 找出规律, 举一反三, 出现多向交互活动的冲动, 情绪强烈, 再一次外在化:掌握知识。

发展互动———拓展:在一定量和质的互动学习的基础上, 学生在更广泛的外部环境中互动学习、发展, 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着重思维品质的改善, 发展创造性, 把所学知识与方法用于学习和实践生活及新知识的学习中, 并养成习惯。全体保持兴奋状态对运用创新产生欲望:运用知识。

四、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

新课程观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而不是客观知识的灌注和接受过程,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不应当被重视, 而是要求教师终结那种从外面向学生灌注预存客观知识的办法, 放弃以支配、控制、专断为特征的方式, 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经验、体验和对问题的独特看法, 尽可能地采用激励、对话、合作与协商的方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五、搭建帮助学习的支架

由于受到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平的限制, 学生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教师的职责不是代替他们学习或将现成知识存放在他们头脑里。在一堂好课里, 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好“脚手架”, 使他们凭借着这种支持拾级而上, 自主能动地获得知识。

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适当时刻搭建脚手架, 确保学习活动效果和效率, 从而使问题解决吸引学习者的兴趣。一堂好课所搭建的脚手架就是: 在学习者最近发展区中提供必要的经验或联系, 以促成其形成适合问题解决和组织良好的经验结构。

探析小学语文的“语文味”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品味领悟;语文味;读写悟评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让语文走在语文的路上,把非语文的东西,甚至是语文中不重点的东西挪出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尽显语文的特性和魅力,充满浓浓“语文味”。“语文味”就是语文教学体现语文教学本色,它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也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一、设境有趣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有味的语文课堂

新课伊始,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在教师的情景创设中,给学生再现生动的画面,在动人的音乐中,拉开学习语文课文的序幕,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教师不应简单追求教学场面的轰轰烈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初读,以期达到正确、流利的初读效果,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初读体会,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对文本形成粗略的整体印象,初步感受文章的韵味。在此基础在轻松、活泼、和谐的氛围中上进行识字、写字教学,落实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相统一,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一个语文味弥漫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必须先有语文味。语文课堂是在教师在与学生的教学对话中展开的。一个老师文化底蕴越深厚,语文素养越高,他的语言感染力越强,与学生的对话就越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他的课堂就越有语文味。同时教师要善于学习,引得源头活水,站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就是语文,“我们”身上散发出的浓浓书卷气,会让每个学生着迷,爱上语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教出语文课独特的情感、美感来,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二、感受语言美,读出“语文味”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提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种教学方法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读”在语文课堂里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主角就是“读”,“读”是体现语文味的主要手段。各式各样的“朗读”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方式的阅读,让学生在读中学习语言文字,感受语言的魅力。训练和强化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迅速地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分析出来的,而是靠读出来的,琅琅的读书声,是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阅读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交汇,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受到启迪、熏陶。没有了诵读的小学语文课堂,就是丧失了语文味的课堂。只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语文的品位,让语文味真正在课堂上弥漫!

三、读写结合,写出“语文味”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的确,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回归语文课的本真,让阅读教学弥漫浓郁的语文味。

我在教授了《匆匆》一课后,让学生用心灵倾诉,提示学生在读了朱自清先生这篇文章后,最想说些什么。有学生写道:我们的生命皆由时间组成,片刻时间的浪费,就是虚掷宝贵的生命;有学生写道:生命无时无刻都在流逝,我们要把握有限的时间,不断提升人生的价值……学生有感而发,感受深刻,富有哲理诗意,小学课堂的语文味在写作的训练中得到提升。

四、品析课文,领悟语文味

作家陈建功说过:“我读屈原,感到自己的卑琐;我读陶渊明,感到自己的势利;我读李白,感到自己的狭窄。”在读与感之间为自己的卑琐、势利、狭窄而愧疚不安,这就是品味课文、领悟人格所产生精神和心灵的提升。那些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就是饱蘸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生命。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光辉的文章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它无不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发展着学生的个性、培养着学生的人格素养,使学生得到由内而外的美的享受。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入情入景,方能“沿波讨源”,达到“ 其言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的境地。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慢慢赏读,感受语言文字丰富的内涵和意蕴,品味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获得体验与感悟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语文上的“品悟”。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品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培养语感,引发灵感,涵养学生的气质和文化风度。这样不断提升学生浓郁的语文味、语文能力、文化品位和人格。

五、运用有效评价,评出语文味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仅是饱学之士,还应该是谐趣之人,于无痕处育人,在不经意间运用精妙的语言去化解课堂中的尴尬。于永正老师教童话课文《小稻秧脱险记》时,一位小朋友读“杂草被喷雾剂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过之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喘不过气来了’”这句话时,声音很大,既有“气”又有“力”。于是便入情入境地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洒一点。”说完,朝他做了个喷洒的动作,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这位同学再读时,耷拉着脑袋,真的有气无力了。教师的适时和机智的评价,会激励学生换位思考,深刻领悟语文课本的魅力。教师评价的有效与幽默,会让课堂充盈浓浓人情味。我愿意带上淡淡的书香走进我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六、结语

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不仅反映在引导学生通过语感实践反复诵读,更表现在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语言,从而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技巧所在。语文课要关注语言文字,要通过嚼词析句,品出语文味。重视语言文字的赏析,引入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对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良好习惯,增强教学境界的艺术美,浓化课堂教学的语文味极为有利。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如何突显语文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是个实践性的课题。倘若我们的语文课堂能真正散发更多的“语文味”,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享受更加广阔而自由的精神空间,一定能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感受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语文味”教学常驻小学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程少堂:《“语文味儿”理论构想》,《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7期.

[2]程少堂:《“语文味”究竟是什么?》,《语文月刊》2009年第5期.

[3]钱冰山:《文化渗透:语文味教学的重要元素》,《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2期.

[4]葛福安:《程少堂语文味教学的“创生性”》,《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3期.

小学语文互动教学 篇9

延安市宝塔区甘谷驿学校----陈小清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整个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养语文综合素质的基石。现就多年从事作文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

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

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由驰

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

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

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

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远程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是作文的平台和环境,不用传统的稿纸或作文本;除了运用已为写作个体心脑所拥有的资源和思考所得外,更多地还要搜索、筛选和运用网上丰富的写作资源;文本在计算机网络上无纸化递交、审美化呈现,以及在网上交流、评改和反馈;文章的长短更为自由、表达的样式更为多样;作文就是交流,就是发表;作文评价是开放的、动态的和多元的。这些都是网络作文教学的特点。

利用网络进行作文教学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表达媒介的、注重网络写作素材资源使用的、更便捷于交流发表评价反馈的、充分体现写作主体的个性表达、自由表达的一种全新的作文训练。小学生网络化作文的训练能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改变学生的评价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作文无兴趣的老大难问题。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

技术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明了的作文情境,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作?写作的内容是什么?方法怎样?可以采用哪些途径等。这就要求教师在事先进行充分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

2、依托网络,自主练习学生循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形象生动的网络课程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个体学习行为,又有协作学习行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进度不一样,习作的水平也不一样。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宏观管理者和学生学习困难的解答者或引导者。

上一篇:第五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教案下一篇:范文可爱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