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2024-08-02

情感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共12篇)

情感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篇1

皮亚杰说过: “没有一个行为模式 ( 即使是理智的) 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由此可见, 情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情感教学, 主动融入情感, 开启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催生学生学习的动力,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向上的学习态度。

一、巧用激励评价, 开启学习兴趣

学生获得表扬、奖励, 其学习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学习动机也会更加强烈。因此, 为了激发学生的正面学习情感, 教师要巧用激励评价, 满足学生的受表扬心理。在运用激励评价时,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 运用不同的评价语言。激励表扬, 不能让学生觉得轻而易举得到, 也不能让学生感觉“习以为常”, 而应注重把握“度”, 关注学生的动态心理。例如: 在学习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中的Unit 4“I can play basketball”这一单元时, 教师运用不同的评价语言, 成功开启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本单元的主题为“运动”, 运动本身动作性很强, 所以教师设计问题与学生互动: Whatsports do you like? 有个别活跃的学生立马举起手来着: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I like Yao Ming. ( 做着投篮的动作) ”教师立马表扬学生: Wow, I like Yao Ming, too. You really do a good job. 此时, 有一名女同学站起来说: “I like play table tennis. ”教师实施激励评价: You are so active in class. I am proud of you. 真情实感的评价能够真正激励学生, 温暖学生的心灵, 开启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师生平等对话, 建立友好关系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百分百地投入课堂教学, 利用自身积极、正面的情感, 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在这过程中,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 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 从而促进师生之间上升到情感的交流。例如: 在学习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中的Unit 3“Our animal friends”这一单元时, 教师利用问题, 与学生平等对话,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保护动物、与动物做朋友的思想意识逐渐提高。为此, 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围绕此设计问题与学生互动, 师: Do you like animals? 很多学生回答“Yes”。紧接着, 教师继续: Which animal do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有学生说: I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dogs. 有学生说: I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cats.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 教师俯下身与学生对话交流, 从而营造出愉悦的沟通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 实现情感渗透。

三、融入文化教学, 培养学生情感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异国文化学习内容的融入, 以异国文化培养学生积极、包容的情感,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目前来看,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过于注重词汇、语法的教学, 忽略文化知识的渗透, 所以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不强。为此, 融入文化教学, 培养学生的情感尤为重要。例如: 在学习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中的Unit6“An interesting country”这一单元时, 教师融入文化教学,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所讲述的是有关澳大利亚这一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以图文结合、语言描述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澳大利亚, 讲述有关澳大利亚的文化知识; 紧接着, 教师还介绍了澳大利亚的旅游景点、饮食习惯、生活习俗等, 较好地激起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除了介绍这一国家, 教师还征求学生的意见, 询问学生还想了解哪个国家的知识, 然后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简单介绍, 以此丰富课堂学习内容, 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四、开展合作学习, 调动合作情感

现代小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合作意识。特别是在情感教学中, 教师更要开展合作学习, 调动学生的合作情感,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发展。实施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调动起学生互动交流的欲望, 与其他学生一起朝着利益共同奋进。例如: 在学习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中的Unit 7“Summer holiday plans”这一单元时, 教师展开合作学习,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学习完基本的词汇、句型后, 教师设计合作任务, 引导学生依据之前的分组, 展开合作学习, 任务如下: 请与小伙伴们一起制作暑假为期三天的出游计划。计划中要包括出游的时间、地点、乘坐的交通工具、游玩景点等。在这个任务中, 小组学生需要共同制定这份暑期出游计划, 从目的地的选定, 到交通工具的选择, 再到游玩的地方, 学生都需要写在计划中。最后, 每一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展示计划 ( 用英文表述)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 学生的学习合作情感被激发出来, 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变成师生情感交融的过程。教师要努力融入情感, 最大化地实现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美璎.小学英语教学的情感策略[J].重庆与世界 (学术版) , 2013 (01) .

[2]张爱平.情感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新课程 (小学) , 2010 (07) .

情感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篇2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运用祖国文字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丰富自己的思想,加深自己对身边事物的情感,使自己的情怀得到一定的释放,最后拥有无限的正能量。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有政治教学突出、道德说教明显、情感灌输太多、价值引导不正确。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现代教育环境的影响、教师本身的素质问题、教师的价值观的问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身的特点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身的特点有两方面,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只是体验性的目标,且实现这一目标的周期较长。

二、小学语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策略

1.摒弃教育功利,完成教学理念的多元化

(1)了解知识的内涵,关注情感的体验。语文教学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到知识不仅可以改变命运,还在无形中丰富了我们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知以及对自身思想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社会现实中得到了体现,也告诫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不能只专注于学生的成绩、考核和升学率,而应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帮助他们追求全面发展和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明确情感周期,完善人生追求。家长和老师的攀比心理促使学生按照家长和老师的安排在机械性地学习。这导致很多学生思想过于偏激和内向,扭曲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2.关注情感发展特点,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1)将语言形式与学生的情感相结合。将学生的情感与语言文字相结合来完成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在文字中传达的情感可以感染学生自己的情感,进而发掘到自己的情感所在。如古代诗词描述的美景有时需要学生自己去想象,扩大想象空间。学生还可以自己利用文学著作中的经典语句,以作为对自己情感的释放或鼓励。(2)关注学生意志在学习中的作用。语文课堂教育40分钟,学生能否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掌握自己该学的内容,教师能否合理地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时间,主要在于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3.正视课堂中的价值冲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现代信息时代的冲击使学生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课本教学模式引起了学生的质疑,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时间进行正确引导。课本中西门豹人物的塑造,有的学生认为西门豹机智勇猛,有的认为西门豹除暴安良。当然,教师给予了肯定。然而有的学生认为西门豹残忍冷血,老师也给予了肯定,因为西门豹处理问题的手段是过于残忍了。充分说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

4.重视教师的情意发展,提高教师的情意教学水平

(1)通过培训机构提高情意教学水平。教师培训机构作为在职教师的主要研修机构,更应该关注教育动态,关注一线教师的情意教学水平,通过组织讲座授课、网络培训、听课指导等各种途径,使教师懂得关注学生的情意水平,掌握实现情感目标的教学方法。(2)通过教师自身的情感建设潜移默化。鲁迅《秋夜》里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小学生是难以体会的,然而教师如能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当时的心理和情感,就会使学生想到一些有趣的场景,从而发散自己的思维。如此,“无聊”的文字便会注入学生心里。

小学语文阅读情感教学 篇3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例如,教学《梳羊角辩的小姑娘》时,我带着一脸的神秘说:“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老师特别喜欢。它与过去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许多不同,你能找出多少点不同?当然越多越好。”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结果有发现课文主要通过对话的,有发现三件事是连贯的,有发现三件事可以组成一件事,有发现用词很讲究,有发现结尾意味深长的等等,学生的审美阅读就此开始。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教师要启发学生产生“阅读期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研究,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教师进入课堂要以饱满的精神,将文章中的情与自己心中的情融注于讲解之中,洋溢于讲台之上,再反转过来如水似地流到学生心中,唤起学生的情思,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老师一起去体会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例如一些课的导语,尤其是一篇课文教学之始的导语,应该像诗一样精炼、感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一节课的结束语,特别是教完一篇扣人心弦的记叙文或抒情散文时的结束语,应在学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涟漪,达到“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新的欲望。

当然,教师要煽情,要动情,也不是任意地让感情泛滥,要以自己的独特、真挚、强烈、坦荡的情怀与学生见面,扣击学生的心弦,使自己、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的王子”——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才能与作者会面,达成情感的契合。

启动情感。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那得需要外力的推动。这种外力须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如从课文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一个或几个角色的鲜明形象,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情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份关注,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期待着故事将怎么发生,将怎么一步步进展。如教学《月光曲》时,我以贝多芬的《月光》作为背景音乐,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部分,之后引导:这是一首多么美妙的曲子!贝多芬是怎样谱写成的呢?

牵住情感。儿童的情感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可以由生成——发展——稳定;也可以由生成--淡化--泯灭。在学生初读课文入情后,教师需倍加珍视,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只要教师巧妙地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惭惭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奋,拨动他们的心弦。

推动感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孩子的面部表情,从朗读的声调,从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孩子心头涌动,这是阅读成功的契机,应及时把握,并順势将阅读过程推进课文精彩片断词句,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读出其神韵。当学生通过音乐和图画,对《月光曲》的内容有了深刻的感悟并陶醉其中时,水到渠成了,让学生尽情地朗读。学生在朗读中,读出了音乐的优雅、轻盈、热情和不可遏制的沸腾, 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使学生走进了贝多芬的情感世界。

小学音乐的情感教学 篇4

一、小学音乐情感教学的做法

(一) 激发兴趣, 引发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兴趣作为乐学的源泉,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和追求。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好奇, 他们乐于亲身去体验感受。比如教师用的那些简单的器乐教具, 孩子也愿意自己尝试, 虽然不成曲调, 可是孩子对此就是产生了兴趣, 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教学。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如在教导《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现春天的景色和美妙的音乐, 让小学生有置身于春天美景中一样。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对学习这首歌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学习就产生了主动积极的动力。

(二) 发挥想象, 促动创造

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 它可以促使思维得到创造性的发挥。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 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音乐通过感知来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 小学生的大脑也异常活跃, 这些都促进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音乐的教学为学生创造自由的想象空间, 但并不是任由学生去空想虚幻地想, 是要结合音乐实际去想象, 让学生在良好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 促进学生去发挥想象的翅膀, 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 培养情感, 感受审美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不同的音乐给人不同的感受, 通过旋律、节奏、曲调等, 音乐或让人轻松愉悦, 或让人悲伤低落。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 情感作为音乐的主要标志, 能直接地触碰到人的心灵。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思维情感产生共鸣时, 对人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不但让学生陶醉其中, 还能促使学生产生一种高尚、正义、道德和灵魂升华的感觉, 对人生有一种积极的态度, 感觉人生是走向光明的, 有希望和追求, 对生活是一种热爱的态度, 也就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心。所以说音乐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活跃, 情感作为音乐审美的动力, 能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

(四) 愉悦气氛, 体味美感

在素质教育环境背景下的音乐教学, 音乐教师要营造出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课堂过程中实行互动,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师生之间建立平等互信的和谐关系,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复习旧知获取新知识的学习实践中去, 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中的问题并去解决问题, 以此来不断提高音乐素养。学生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中进行学生, 更利于提高音乐水平。学生在和谐、合作、民主的氛围中体验音乐带给的意境美, 也是在表现美。这不但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提高了各种能力, 也真正把音乐课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的素质教育的音乐课。

二、小学音乐情感教学的思想意义

(一) 音乐情感教育对思想素质教育的影响

小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正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 也是人性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 把小学生教育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是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小学音乐教师, 其实更利于对小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培养。《乐记》云:“审乐以知政, 而治道备矣。”荀子也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小学生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其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 可以用音乐教育进行培育和塑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音乐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优美高尚的音乐, 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 能激励小学生的精神, 净化小学生的灵魂, 升华小学生的品格, 可以让小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艺术世界中, 去发现“真、善、美”, 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和分辨好坏的能力;让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等等各个方面, 都富有自己的个性, 爱憎分明, 遵循道德情感和信念。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 我永远热爱你》等歌曲, 就是让小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 使他们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 人民的勤劳勇敢, 唤起小学生立志建设祖国、报效祖国, 从而培育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

(二) 小学音乐情感教育对智力素质的影响

小学生还处于智力开发阶段, 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情感教育, 能有效地促进智力发育。现代神经学家对人类的大脑进行了研究, 他们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 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而音乐情感教育能促进左右脑平衡发展, 对提高人的智能素质起着重要作用。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也说过:“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 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从古至今, 很多例子都说明音乐对智力的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 他们都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并在音乐中得到灵感或启迪。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音乐教育能客观的帮助小学生认识世界, 能扩大小学生的知识面, 利于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 身体的各个器官全部被调动, 大脑的神经系统得到激发和锻炼, 变得更加灵敏和聪慧。小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 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这对于小学生开展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有着坚实的促进作用, 为小学生的智力素质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 小学音乐情感教育对身心健康素质的影响

音乐的优美旋律有化解疲劳的作用, 小学生实行音乐情感教育能缓解小学生紧张学习的疲劳, 让小学生放松大脑神经, 利于上课高度集中精力, 以便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小学生的课程中都是数学、语文等知识, 那么就无法让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更谈不上素质教育了。小学音乐情感教育, 让小学生心情愉悦, 能净化小学生的心灵, 陶冶小学生的情操, 让小学生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小学语文情感作文教学的思考 篇5

【摘要】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对情感的运用是不可轻视的,我们教师也只有激发了学生在写作时的热情,也才可以调动学生的激情,才能让学生情感的驱使下思考,在激情的支配下去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是从诱发学生心理、选择与生活的贴近和引导学生写作真情实感,以及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体验文本情感来进行小学情感作文教学的。

【关键词】情感;作文教学;思考

作文贵在真情实感,它是小学生习作充满活力的原因。情感真实,表达才会情真意切。情感的教育对作文的作用是巨大的,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学生在做作文时经常有这种体验;有时举笔维艰,有时下笔如有神,滔滔不绝,似有一泻千里之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真情实感问题作为小学习作的一条重要要求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情感作文的教学。

一、尽力诱导学生进入最佳写作心理状态

我们都知道运动员参加运动会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竞技状态。同样,学生要想写出出类拔萃的作文,也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去诱导。作文前,为了诱导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有意无意地暗示:上次的作文不太容易写,但大家写得很不错,这一次的作文比上次容易多了,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得更棒。学生作文时,教师要多加巡视,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一些好词好句,及时用语言、眼神、动作加以肯定,表示赞赏。如果发现有的学生作文时“卡壳”了,可以通过表扬其他同学来促使他赶快进入状态,如:“哇,真了不起,某某同学五分钟不到就写了四五行了,真了不起。”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会促使那些“卡壳”的同学心情亢奋,而迎头赶上;那些被表扬的同学更是“沾沾自喜”,而一发不可收。

二、作文选材要贴近学生生活

要选自己最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事。只胡写真人真事,自己才熟悉,只有自己熟悉,才能写得真实具体,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使读者印象深刻。我们成长中的故事有很多,关键是我们能否从中选择到新鲜事、感人事。这就需要我们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留意生活的习惯,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只有新鲜,才能吸引人;只有感人,才能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新鲜、感人的材料是血肉,深刻新颖的主题是灵魂。题材可写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或误会与矛盾,对存在于同学中的某些现象的分析与看法,进而写自己与老师家人之间的关心、支持或误会,再写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或矛盾,题材不断扩展,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即教师要结合实际,在作文前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创造写作素材,并指导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然后进行口头表达。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书面写作。

三、引导学生尽量写作一些有过体验的内容

所谓体验型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观察、阅读、讨论等形式,使其形成对自然、社会、人生、自我等的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准确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以写作为重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它要求学生要综合利用学习要素,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感悟。写作是一种生活,是显现生命价值的一种需要。有情不抒不快,有感不发不畅,这种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正是人性最本真的“原生态”,写作就应把这种“本真”的东西展示出来。因此,我们的写作在内容上,需要“原生态”――真实、真切、真诚、真挚。“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就是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教学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

四、教学时引导学生体验教材中文本的情感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面狭窄,活动机会很少,尤其是充满激情的,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的经历就更少了。但作为教师也不可能每一次作文都让学生去活动,然后才写作,所以作为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善于挖掘已有的生活素材,把学生内心深出的美妙回忆激发出来,在写作时让他们重温旧梦,也许这也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一种方法。据心理学分析,小学生情感往往是比较肤浅的,他们的脸部表情便是他们的晴雨表。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营造一个适宜的情感氛围,不但能有效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起点。这就要求教师倾情钻研语文教材,在情感的催化下潜入教材深处,探得其中的意蕴和境界,准确地把握好文章的动情点,用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燃起学生心灵的情感火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参考文献:

[1]陈玉,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新课程(中旬),2011年10期

刍议小学语文的情感教学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特点 策略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体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对知识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的认知过程,而且是学生在把握教学内容时的兴趣、动机、意志、信念等情感升发过程。因此,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令人遗憾的是,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看,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将语文教学中一个个富有深刻情感内涵的教学内容演绎得支离破碎,繁琐的纯逻辑的冷静剖析取代了对教材情感的挖掘和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显然,这种缺乏情感因素的教学方式是很难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的,导致语文教学收效甚微。而情感教育正是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为核心,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为目的的情感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地开展情感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教育特点

(一)渗透性

所谓渗透性,就是通过语文课潜移默化地把文中所承载的情感溶进学生血液,成为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成为健康情感的拥有者。若教师没有健康情感,在情感渗透中学生就不能有意识地分辨教师的情感取向。如果教师的情感出现偏差,是非、善恶、美丑态度不明确,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

(二)形象性

语文课中的情感,大部分是通过形象承载的。那么,教师在分析形象的时候,就要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情感世界,客观理解作者的情感意图,以合乎情理的再创作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普遍性

每一篇课文中的情感都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说明文、应用文,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情感因子,只不过不以直接的情感方式存在罢了。譬如,在说明文中作者也在运用形象简洁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就是不动声色的应用文的―留言条、写信等也不可能不打上或多或少的情感烙印。

(四)启发性

语文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这就是说,语文课中的情感教育不能像思品课那样直白,它的任务是不露痕迹地启发学生的灵性,唤起学生的爱僧情仇的健康意识,从而使其善的情感不断得到升华。

二、小学语文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针对小学语文课程中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凭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和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因素,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如何把握和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文章是语言和思想的统一体,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每篇课

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大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直接或间接的体现,离开了具体的情境,我们就很难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我们要探究课文的“意”,必须首先入境,只有入了“境”,才能探出作品中的“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带入情境。教师要根据课文的需要,或课始创设情境,或课中创设情境,其手段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用语言、画面、幻灯、表演故事、音乐等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

(二)品读课文,激发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教材,获得良好语感并陶冶情感的重要途径。文章的情感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注意表情达意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和节奏等,要根据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定好朗读的基调,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验文本的情感,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的心灵呼唤产生共振。

(三)心理相融,缩短情感距离

教育家托兰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设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这就决定了参与教学活动的双方要改变被动的主仆关系,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最大限度地与学生心理交融,消除情感隔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友好相处、平等交流,从而减轻学生学法选择上、问题化解上及质疑创新上的心理压力,使之处于自主探索的主动位置,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探究词句,激发情感

语文教学应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反复琢磨,细细品味,才能体会作者的一种情感。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其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的感情,表现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主题。首先,题目把朝鲜人民称作“亲人”是感情最深沉,最强烈的表示;其次,“您”的声声呼唤,表示出亲人口吻,更是温暖人心,情深意浓;再次,文中的词句多带着“鲜血”。课文在回忆那令人难忘往事时,出现了很多“血迹”的词句。比如:朝鲜老大娘为了抢救伤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金花妈妈解救老王“拉响了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为志愿军挖野菜,“您倒在血泊里”。教学时,引导学生品味这些词句,分析表达的形式,就会像演员进入角色那样进入课文的意境,从中理解字、词、句所隐含的浓厚情感,引导学生“内心体验”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五)相机激励,迸发情感火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若处于亢奋状态之中,他对所授知识就易于接受,而当学生的情感消极时,教与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相准时机,巧妙运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让学生逐渐熄灭的情感火花再次燃烧起来,以更为旺盛的激情,继续关注教师讲授的内容。另外,设法运用激励情感的各种手段去影响后进生尤显必要。因此,不妨选择容易的题目让后进生回答,有意识地让其答对,使其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其自信心,保护其自尊心,激发其进取心。

情感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阅读

一、前言

作为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情绪不稳定、波动比较大,容易走向极端,心理学家称之为“攀风雨时期”,引导或者教育不力就会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使人饮恨终身。近年来,部分青少年漠视自己,轻视他人生命时有发生,表明他们心中缺少爱、缺少善良、情感冷漠。据调查显示: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着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着阻碍和抑制作用。语文教学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学科教材上,都有着进行情感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语文教师怀着对学生的喜爱,及时鼓励、引导他们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用富含情感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去引领学生感受体验课文所富含的语言美、情感美、哲理美、人性美等,去领悟认识课文用语言表达的各种人类情感。就会为小学生的情感生活带来良好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关心学生的情感世界,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措施

1.在情境中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通过实物演示、角色扮演或课本剧表演、小品表演、录音、录像、幻灯、插图、环境布置等手段为学生创造特定的环境,渲染特定的气氛,以达到营造体验情境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如在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一文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桑兰比赛中不服输、勇夺金牌的视频画面,然后播放桑兰受伤致瘫后,积极乐观、豁达向上的点点滴滴,让学生遵循震撼、感动、敬佩的感情线索。以桑兰精神去震撼学生,以桑兰的重伤所带来的恶果去震撼学生,桑兰微笑背后所承受的巨大苦难,以及面对苦难所体现的坚定的信念、乐观的态度、坚强的毅力去震撼学生,让学生由感动而生敬佩,由敬佩而生对这美好精神的向往。要达到这一目标,让学生理解桑兰承受的“一切”指哪些?“天大的不幸”指什么?我们可以理解为高位的截瘫,可能永远的残疾;十几年为之奋斗、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梦想彻底破灭;承受难以忍受的漫长的疼痛;美好的人生可能就此停住脚步……让学生理解,这一切,桑兰是怎样承受的,承受时“微笑着”的态度给人以怎样的震撼和启迪?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到,桑兰非常平静地面对一切,她没有掉一滴眼泪,她忍着剧痛,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配合医生治疗,以坚强的意志与伤残进行着顽强的斗争,用灿烂的微笑来汇报所有关心她的人,她乐观地坚信自己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

2.加强语文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情感教育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教师对学生的爱,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智力,转化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灵魂,有极大地激励与感染作用。反过来,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爱的满足之后,又会更加尊敬与信任教师,教师在学生这种爱的回报的激励下,会更加爱护学生。这种师生间爱的良好关系,循环往复,会促使教师更加投入教育工作,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好好做人。教师应善于与学生交往,了解并理解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之余,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进行“感情投资”,将欢乐给予每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会赢得学生对教师的理解。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把握住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教师的情感越浓烈,其感人的力量就愈深。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无疑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辅助手段。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精神十足地走进教室,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很难想象一个情感冷漠的教师能带出情感热烈的学生。因而教师自身具备的情感素养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条件。

3.在诵读中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新大纲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的阅读都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体味,只要学生深入阅读,教师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例如老师在讲授《雪儿》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和生词做上记号,借助生字表和字典以及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自主解决。也可以和同桌或者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朗读课文,简单交流一下情况。也可以指定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还要给还有愿望朗读课文的同学以机会。还可以安排全班同学齐读课文。通过大量的诵读,每个学生基本上对课文表达的情感有了清晰的认知。一个腿受了伤的孩子,孤独、寂寞,他收养了一只翅膀受伤的白鸽,倾注了自己的爱心和同情,“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相同的遭遇使他们有了共同的向往,表现在行动上便是一同去看蓝天白云。一个孩子发生情感和爱心的迁移,把白鸽当成一个生命,一个和他一样的人,去体谅它、同情它、善待它,和它共鸣,和他一同向往美好的生活……当孩子得知白鸽是信鸽后,“更盼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当信鸽的伤好后,孩子为它欢呼,将它放飞,这是孩子纯洁美好心灵的写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样,这种情绪记忆“不仅有思想,而且有感情和内心感受”,学生便会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教材内容和词句,也产生爱和憎的、或喜和恶的、或敬和鄙的情感。

三、结语

总之,语文是一门极具思想和情感内涵的工具,教师是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要顺利实施情感教育,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的教学观为情感教育的教学观,充分发挥情感教学风格,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净化,从而达到提高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雪梅.浅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7.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8

情感是人在认识某种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对这种事物的一种态度或感受。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 小学生正处于自己的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 小学语文教学中蕴涵着我国丰富的古、 现代优秀历史文化, 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一定的情感教学, 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非观和自己健康纯洁情感的产生, 从而使得小学生的情商得到发展和巩固。 同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一定的情感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 融入了大量的优秀文化故事, 这些素材为小学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但是单靠这些死板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为小学语文教学融入一定的情感教学, 才能让学生从自己的认知角度体会到其中的美学韵味, 并在内心深处提升对于我国优秀古代历史文化的审美情趣, 这也将影响学生在未来生活中的审美情趣。

另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一定的情感教学知识, 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 在小学阶段, 学生的情感是较为丰富的, 对周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心, 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生活阅历较少, 因此, 对于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还是比较落后的, 因此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而融入一定的情感教学因素对于提升学生的情感控制是具有重大帮助的。

二、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情感教学的不足

(一) 教师的情感素养较低

小学语文教师情感素养较低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和生活过程中, 展现给小学生的情感较为单一, 不能够为小学生提升自身的情感素养, 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向导, 教师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 在现代的教育过程中, 教师还是不免会将旧的教学方式和态度带入进来, 采用生硬和漠不关心的方式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 这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情感素养是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

(二) 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 教学方式都是较为单一和落后的, 主要采用的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虽然近几年针对我国教育系统中的教学探索在不断进步, 但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因此, 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就难免会阻碍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发挥。 针对小学生的情感教学, 近几年刚流行起来的一种教育理念, 但是目前的主要教学的教学方式还是沿用着陈旧的教学形式, 因此, 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就难以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三、在小学语文中融入情感教学的建议

(一) 设计情景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 为了更多地体现出其中的丰富的情感世界, 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情景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文化故事, 利用这种丰富的情感因素可以设计相应的教学场景, 使得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与课本中的情感场景产生相应的共鸣, 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场景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措施。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担任好一个教学导演的角色, 进而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喜怒哀乐, 进而促进学生对于教材中优秀历史故事的理解。 在情景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定的场景, 可以让学生在其中担任一定的角色, 因此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场景当中的历史故事, 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素材和故事, 这都为搭建合适的教学场景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二) 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素材当中, 大多数的教材内容还都比较死板, 都是一些古诗词和一些近代的文章, 其实在这些近代散文和古诗词内部也都蕴涵着一定的文化故事和背景, 首先应该优化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有效素材的运用, 提升更多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背景的教材进来, 比如,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其中就是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情感教学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合理地利用这些文化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方面,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具有丰富情感素材较为缺少, 不能为小学生提供非常丰富的情感教学素材, 另一方面, 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能够在现有的教材中挖掘出良好的情感教学素材, 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不足。

( 三) 丰富小学语文教师的情感素养, 塑造良好形象

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 想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效果, 就需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情感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放弃之前应试教育的影响, 将现代新式的教育理念和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让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生活中, 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丰富的情感感染小学生, 在小学生眼中教师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 拥有丰富的情感素养, 就能影响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 进而培养小学生自身丰富的情感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师的良好形象是直接影响学生情绪的因素。 每个教师的性格和气质不同, 所展现给学生的形象也有差别。 教师只要站上讲台就要以教学内容为主, 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将学生引入即将学习的内容情境中, 尤其语文教学, 教学内容多以叙事为主, 让学生进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景下, 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的教授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过程, 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进行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情感修养, 塑造个人良好形象, 通过不断地探索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把情感教学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来。 还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格素养, 培养和健全自身的情感元素, 把情感教学运用到个人的学习中去, 这样才能使得情感教学深入整个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在我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 情感教育贯穿其中, 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 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学会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 并在生活和学习中善于创造美。我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也融入了大量的优秀文化素材, 针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根据相应的教学要求, 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 将这种情感教学的理念传输给小学生,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就能够完善小学生的情感素养, 能够在未来的生活过程中, 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本文总结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所呈现出来的问题, 最终提出了笔者关于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几点建议。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开展情感教学 篇9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在这个活动中, 教师是起着主导作用的。因为教学的过程首先是教师的教, 教师拿到教材, 先对教材中的信息进行熟悉, 然后梳理脉络, 制订出教学计划, 然后再将教材中的内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可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作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在开展情感教学中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为了进一步优化情感教学的效果, 教师在语文课堂必须发挥自身的情感教育功能, 引导学生进入情感状态。

新课改倡导的是要构建轻松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 让学生在愉悦、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 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情感教学, 那么首先教师就应该具备高昂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如果要做到这一点, 那么老师首先就要保持这样积极的状态。要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 首先就需要语文教师热爱语文课。语文学科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 它教给学生的并不仅仅是科学知识, 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使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 给学生的生活指明道路。刚进小学, 学生们还没有退去孩童的天真, 但是自我意识又开始萌发, 此时正需要有人来告诉他们, 什么是好的, 什么是不好的。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又稍差, 这就需要有人不断地去提醒他们, 坚持什么, 放弃什么。而语文课教师就担负起了这样的重任。想象一下, 看着那些开始还是懵懵懂懂的孩子, 在你的帮助下, 积极乐观、健康的成长了起来。那种喜悦感和成就感, 我想这是其他职业无法相媲美的。明白了语文课的真谛之后, 我想应该没有语文课教师会不热爱这么学科了吧?也正是因为语文课独特的魅力, 许多语文课教师放弃了高官厚禄, 留守在了语文课教育的第一线。而教师这种对学科深切的热爱就不难激起学生对语文课的热爱, 使学生在教师的情感世界中被同化, 从而深深地爱上语文课这门课。

二、充分发挥学生情感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感情变得丰富且强烈, 对课本中的情感因素的感受也会变得十分敏锐。他们的思想就如同没有点燃的烟花, 需要教师学会用情感的火苗去点燃。一旦点燃了, 必定焕发着绚烂无比的光芒。再比如, 小学生的情感变得十分不稳定, 极容易两极化。很可能这一分钟还觉得精神十足地想要去奋斗, 而下一分钟, 就因为一句话, 或者一件事, 变成了霜打的茄子, 变得消极, 萎靡不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学会很好的引导学生的情感, 给予及时的调控。

(一) 理解知识, 夯实情感教育的基石

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情感教学必须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知识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触“景”生情。就拿小学教材中牵涉到的一些古诗词教学来说, 语文古典诗歌的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一般表现在情感的愉悦性、情感的多元化、直观生动的想象化及个性的自由性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也是新课改下三维教学目标的题中之义, 也是促进学生情感升华、道德熏陶、美学赏析和意志品质塑造的重要途径。如在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 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乡之痛和思乡之苦, 同时表明, 在任何时候都要顾及家人与故乡人, 树立浓厚的家乡情和亲情, 让学生学会爱人。

(二) 创设情境, 是情感教学的重要方法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中的先进教学理念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也就是说, 目前小学语文的教育目标已经不是单纯的学生成绩与理论知识的累积, 而是学生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其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必须给与重视和落实的。在小学语文的情感教学中, 极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既定情境的创设, 激发学生情感的触发, 引发他们情感的共鸣。如在学习《孙中山破陋习》的时候, 对于当下发展的社会文明来说, 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 那么就可以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思考自己身边的陋习和不文明的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学生就罗列了“中国式过马路”“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复铺张浪费”“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陋习, 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 一定程度上就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也强化了情感教育的效果, 真正的帮助小学生树立了“讲文明, 树新风”的好习惯。

三、寻找教材蕴涵的情感教育因素, 加大挖掘的深度与力度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 具有极强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教材中所选择的内容很多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同时又是德育教育和情感熏陶的有效素材, 只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给与关注和深度剖析, 一定会促进情感教学的发展。情感教学也并不能凭空而生, 它也必须以语文课教材为载体。当前学校正在全面推进新课改, 而课改的关键东西就是教材。小学语文课的教材从一开始较为晦涩不易懂不断地进行改编, 这其中流露出了许多教育者的感情, 所以教材内容本身就不可避免地蕴含了大量的情感因素。只要我们努力去挖掘, 教材中一定有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情感教育资源。如在学习《司马光》的故事时, 我们要号召小学生学习司马光的睿智与聪明, 同时也要学习他那种不怕困难, 乐于帮助朋友的奉献精神。如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时候也从教材内容出发, 激励学生树立写日记、预习功课、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摘要:情感是人类生命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没有情感的人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积极的情感会成为我们努力向前的动力, 相反, 消极的情感则会成为我们向前奋斗的阻力。按照新课改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在完成知识教学目标和能力教学目标的同时, 还必须培养学生的情感, 帮助小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语文课开展情感教学有一定的优势, 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上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情感、本文中, 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 探究了一些开展情感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积极的情感,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34)

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的探究 篇10

一、语言引导, 渲染情感氛围

作为教师, 必须要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优势, 善于运用情绪高涨、感情饱满的语言表达来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直接沟通和交流。教师需要明确, 在正常的教学环节中, 语言不止是一种为师生之间搭建沟通、交流的交际性工具, 更是一种情感体验相互传达、感染的情感催化剂。而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更需要借助语言进行引导, 促进学生增强情感体验。

二、音乐烘托, 增强情感效果

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被视作现代化教育课堂出现的标志。而现代多媒体技术又包括很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一一去了解、掌握;在具体的运用实践中, 要能够把握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 采取恰当的多媒体方式, 增强课堂教学的表达效果, 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音乐作为艺术中最为直接、强烈的一种情感刺激和体验方式, 对情感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引作用, 可以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的进一步集聚和升华, 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牛津小学英语》6A中Unit 7“At Christmas”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由于这一课主要是对圣诞节的来源及其风俗习惯的一个系统化梳理和介绍;加之, 在进行这课的教学时正好处于圣诞节前夕,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整个生活中弥漫着较为浓重的节日气氛。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 我下载了许多少儿英语歌曲MV, 如《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等, 在课堂中播放, 一方面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另一方面则可以较好地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实现有效教学。

三、交流互动, 深化情感体验

学生一定要摒弃“有效教学仅存在于课堂教学”的传统落后、陈旧的观点和思想, 尤其对于小学英语语言教育而言, 其主要还是靠学生的平时积累;要积极、充分地利用好课余时间, 发挥教师教学方法指导的作用, 让学生能够自主开展读写训练和简单的阅读理解训练。

长期以来, 新课改也一直强调必须要倡导建立一种“良师益友、亦师亦友”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加有利于教学实践工作的逐步落实和开展, 促进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实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逐步培养。

在《牛津小学英语》6A中Unit 6 “Holidays”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本单元的话题是“假期”, 这一话题会让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说”的欲望, 而且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但是因为小学生英语表达能力还处于较低层次, 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加以引导, 比如教师可以先用简单的语言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小时候的假期记忆, 和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让学生能够有自由发言、自由讨论的环节, 满足学生表达自身想法的欲望,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学生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师传播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环节和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适当地采取情感教学法, 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衷钻研的习惯。

在另一个维度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推行情感教学法, 容易在学生群体之中形成激励效应, 让学生彼此相互激励、相互促进, 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灵魂的沟通, 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梁新惠.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的探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03 (11) .

浅谈小学语文情感教学 篇11

一、创设情境,烘托情感气氛

“情生于境,境能移情。”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教学时,教师要把学生带入文本,让学生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意境,去感受作品的情感,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才会与文本产生心灵的对话。

例如,在教学《我家的亲属》时,上课伊始,先给学生播放歌曲《让爱驻我家》,将学生带入家的温馨,感受一家人其乐融融,感受家人那份浓浓的深情。创设了情境,充满听觉音乐歌曲和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不仅很好地渲染了课堂气氛,而且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唤起了学生对家人的爱戴。

二、启发想象,进入情感画面

在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时,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抓住重段落透过具体的语言,想象出丰富多彩的形象画面,让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更深刻地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唯有读者用心去读,才能触摸到作者的思想灵魂。

教学《丰碑》时,文中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感染了每一位读者,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激情的赞誉,只是通过细微的情感变化,让我们知道“他就是军需处长”。教学这个片段时,我让学生配乐朗读,想象军需处长的姿态,使文章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使语言与形象水乳交融,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心灵的共鸣,让人性更丰满。学生的情感高潮迭起,心中由衷地产生对军需处长的敬佩。“一座晶莹的丰碑”定格在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永难忘,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引领拓展,历练情感表达

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情感因素得到内化,学完课文后要引导学生拓展,使课文中情感因素得到进一步升华。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表达,心灵可以得到洗礼,从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完《我家的亲属》后,我引导学生拓展训练:请谈一谈自己帮父母做过什么事。有的说:“我帮妈妈洗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洗干净。”有的说:“妈妈病了我帮妈妈端热水吃药。”有的说:“我帮妈妈送伞。那天雨下得很大,我的衣服都淋湿了。”有的说:“妈妈干一天活很累,我帮妈妈洗脚。”有的说:“我以后要多帮妈妈做事,让妈妈多休息一会儿!”从这些质朴的语言中读懂了沉甸甸的母爱。相信学生会铭记这一刻,并以实际行动回报母亲。

语文课堂是灵动的课堂,只要我们抓住教材中情感触点,就能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产生感悟和思考,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12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情感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小学生年龄小, 各方面能力还不健全。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点点的培养。就比如情感的培养。情感大致分两种:外在的情感和内在的情感。外在的情感比较简单, 就是喜、怒、哀、乐。一般出生后就具备了。内心的情感是小学生还不具备的, 是需要教师去培养的情感。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 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内心的情感。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有一个要求, 那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要求就应了“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这句古话。对于一篇文章, 只有反复朗读才能理解透里面蕴涵的含义。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内心的情感也会随着朗读的增多而增加。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丰富自己的感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白杨》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注重心理描写, 没有过多的直接的叙述, 这就要靠我们用心去体会, 里面有很多神态描写,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神态的变化来体会其中蕴涵的感情。教师可以抓住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大戈壁上的杨树的图片, 让学生谈感受。结合课文描写来谈白杨树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感悟白杨树身上的某些品质和人的品质的相似之处, 通过感悟体会到自己的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就和白杨树扎根在戈壁滩上是一样的。父亲的所作所为和白杨树一样感动了我们, 也激励了我们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也能培养学生高贵的品质。

二、对每篇课文都要设置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 便于学生理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 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要学会很多东西。为了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方便、更容易, 教师在做不断的努力。现在的语文教学, 要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创设教学情境非常重要。创设一个和课文相关的教学情境, 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能体会到作者想表达的感情, 能更容易地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课文里面所蕴涵的道理。在教学中, 我们多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有丰富的画面, 悦耳的声音。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 能够吸引学生。通过看多媒体画面, 很多复杂的感情在画面里都能直接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 不用教师很费力地去解释。教师当好学生的倾听者就好了, 倾听每个学生内心的感情, 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对学生有什么影响。例如, 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触摸春天》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把学生带进大自然, 让学生犹如课文描写的一样去触摸春天。学生走进大自然, 看见了春天的模样, 把自己所看到的春天的模样记了下来。走进教室,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不同的模样, 让学生谈感受。带着这些感受再去看课文, 看课文里描写的是否和自己看到的一样?读后是否和笔下的作者有同样的感受?课文里的主人公是个盲童女孩, 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到了春天。她是多么热爱生活啊!小女孩看不见, 但依然热爱生活, 乐观地生活。而完好无损的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去热爱生活呢?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生活, 因为我们生活在如此美丽的世界里。这种情景教学法很容易感染学生,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揭示的深刻的道理。也会美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给学生的内心装满很多美好的情感。

三、走进学生的内心, 倾听学生心里的声音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 要想教好学生, 就必须先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教师, 才懂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上学生喜欢的课, 我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喜欢这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 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语文教材里就有很多关于人际关系的课文, 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朋友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还有和朋友有约我们要遵守约定等等之类的文章都是教学生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仅仅课文里的教材很难让学生真正去理解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所以教师要在生活中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让学生真正地亲身体会, 慢慢感悟。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和家访时间多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 对经济不太富裕、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多加关照, 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在学习上尽可能主动地去帮助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尤其是脱离群体的学生, 没有玩伴的学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心让他融入群体, 让他们变得自信一些。树立自信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多和学生说说心里话, 让学生敞开心扉接纳你, 这会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 有助于我们帮助内心有困扰的学生摆脱困扰, 还可以和学生建立很好的朋友关系, 大大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也从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以及如何搞好人际关系。这样的班集体是一个团结的班集体, 是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这个班集体的成员犹如家人一样, 彼此相亲相爱, 没有争吵, 只有微笑。教师是最幸福的教师, 学生是最爱学习的学生。师生成为一个整体, 形成这样的班集体以后, 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篇:职业生涯确定论文下一篇:线上线下整合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