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情感教学

2024-07-09

思想品德情感教学(共12篇)

思想品德情感教学 篇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情感教育的内容上也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关注生命, 关注生活, 关注权利与责任意识, 关注社会公正与世界和平, 这些都是我们以往教育教学中未被充分渗透的内容。作为思想品德课程执教者, 应该以全新的视角, 重新研究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一、新课标实施下, 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教学性质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进行系统教育的必修课程, 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德育工作能真正体现实效性, 情感教育必不可少。与其他课程相比, 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上更能发挥出情感的渗透, 在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加以情感教育, 就会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 枯燥无味, 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更不能达到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2. 教学原则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 每个单元、每课内容无不承载着素质教育的任务。尽管目前人们对素质教育还认识不足, 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要有一个过程。因此, 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 发扬爱岗敬业精神, 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才能使人们逐渐认识。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 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几点策略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与学生交朋友

爱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但爱要找到载体才能发挥它的作用。21 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网络时代下的思想品德课教育, 当然需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这个媒介。而初中生使用最多的是QQ和微薄。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思想品德课教师, 这两个沟通工具是一定要学会的, 它可以作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一个很好的桥梁。对于这一点我是感触颇深的。

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运用情感教学法可以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人具有感情, 周围的环境对其的利弊能感觉到, 因此, 当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用恰当的情感教学的时候, 会给与学生一种情感上的体验, 引起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情感共鸣, 促进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继续深化。然后在良好的师生、生生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上, 融情于课堂又可以使学生愉快接受知识,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当代中国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以及情感教育实验成果表明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身心愉悦, 各种情感教育实验都特别注重课堂的快乐基调, 视情感教育为一种以实现学生学习愉悦为宗旨的活动。

3. 尊重、宽容学生,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爱学生, 就要尊重学生, 既要严格要求, 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对于老师给予的评价极为敏感, 决不能在班级或众人面前给某个学生难堪。对于后进生则更应如此, 他们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与呵护。后进生在家庭或学校中受到的批评、惩罚往往多于赞扬和鼓励。因此, 他们与教师在情感上往往是对立的, 他们往往比较敏感、有戒心, 常常认为教师是轻视、厌弃自己, 教师的教诲在他们身上就很难生效。教师要以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感化后进生, 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被掩盖、被歪曲的优点和长处, 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与尊重。隔阂消除了, 后进生才更乐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和劝告, 并能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可见, 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 正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和尊重融洽了师生关系, 从而为进行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 他成绩和表现都很差, 跟父母关系极为不好, 对老师怀有敌对情绪。在一次思想品德课上, 他公然在课堂上吃东西, 我把他的零食没收了。他很不服气, 故意地在座位上吵闹, 还冲我说了一句: “神经病! ”全班学生都看着我, 似乎在等待我的大发雷霆。我当时狠狠地克制住自己, 对于这种倔强、冲动性格的学生, 如果跟他硬着来的话, 肯定会一发不可收拾。不仅课上不下去, 还会使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我当作没听见继续上课。课后, 我写了一封信放在他书包里, 信的大概内容就是告诉他老师很在乎他, 我没有当众批评他是为了尊重他, 让他明白尊重是相互的等一些心里话。第二天上课, 我看到他的眼神没有了以前的敌意。每节课我总会向他投去关注的目光, 或者走到他身旁用手拍拍他的肩膀或者摸摸他的头发, 让他感受到老师一直很在乎他。渐渐地, 他体会到了我对他的尊重、宽容和关爱, 叛逆的表现少了, 学习也变得积极起来。除了尊重学生外, 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教师要学会宽容理解学生偶尔犯下的过失, 给他们以完善自己的机会。这既是对学生的理解, 又是对他们的尊重。老师的宽容不仅仅是给他们留下思考省悟的余地, 更重要的是给他们送去温暖的鼓励与期待。当然, 宽容决不是不要批评, 而是说批评要注意尺度和目的; 宽容决不等于放任自流, 而是做到有的放矢。宽容之后, 教师应认真地晓之以理, 使之情动于中, 成为学生向上的动力。

总之, 教师的爱对学生心灵的触动和影响将是深远的。教师要在学生心田里播洒爱的种子, 让它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如果爱和心灵相容在一起, 让爱成为我们的教育艺术, 我们会惊喜地发现: 和风吹柳绿, 细雨点花红的教育效果。让爱成为一种习惯, 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这种育人艺术好比一本好书或一部好的电影, 其潜在的人格力量可以影响一个集体或某个人的一生。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目标的分类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第一教学目标, 这与传统教学中把知识目标放在第一位有了很大不同, 体现了在现代社会中, 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 还要突出对学生做人品质的关注和教育。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情感教育

思想品德情感教学 篇2

张声壮

长岛县第一实验学校让情感化教学走进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的过程。不仅是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只有让学生动了感情,才能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更好的去开发自身的潜能,才能更好的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学生的情感化教学,让情感化教学真正走进思想品德课,下面我讲一下自己做的几点尝试:

一、创设情境、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一个人只有处在特定的情境下才能激发他的情感,再现出真实的自我。思想品德课有其课程的特殊优势,不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老师只有创设了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投入其中,才能启发他们的情感,真实的再现自己的情感,真正的让情感化教学走进思想品德课。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只有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去教育和感化学生,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去喜欢自己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表情要和蔼,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体现和学生民主、平等的关系,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而乐于去上学,肯于去学习,在不自觉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自己的情感。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情感化教学,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其次,教师要用自己的眼神建立起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老师和学生之间眼神之间的交流,也能大大加速师生之间的感情。在课堂上,学生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鼓励的目光,能增强其自信心;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赞许、信任的目光,学生才会更加努力;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用一种期待、信任的目光会让他们看到希望、增添力量。

最后,教师还要从细微之处体现对学生的关爱。看到学生开小差,可以拍拍他的肩,暗示其改正;上课与学生谈话时,要上身略有前倾。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真心真意地对待他们,学生回答问题时,要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老师只要能够真心对待,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其感兴趣了,才能更加努力地去做。学生只有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了,他们才能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学生才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情感。

首先,教师要关注每一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从老师“亲切的言行中”读到信任、激励与期待,让每位学生都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其次,教师要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现在“班班通”技术已经在各个学校得到广泛的应用。用“班班通”技术在声音、视频等方面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我与老师交朋友》这一课时,我放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再次,教师要引用生活中的事例拉近书本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适时地结合实际事例,能使政治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死板的内容形象化,从而寓教于乐,激发起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并能进行情感体验。在《我与老师交朋友》这一课中,当我问你愿意与什么样的老师交朋友时,学生侃侃而谈,一下子就拉近了与老师之间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实例去证明理论,不仅通俗易懂,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师生之间互助合作,激发学生情感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师要经常有目的的切入有关的主体活动,让学生在说一说、试一试、画一画、练一练、演一演的活动中得到体验。在自我体验、自我感受中产生顿悟,让学生在亲自动手、亲自操作中,获得真正的情感体验。首先,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允许学生间的议论、评论、畅谈自己的见解,为学生学习营造一种愉快、宽松的气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开拓思维,促进教学中认知信息的交流,而且也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要鼓励学生把学习中的任何疑问提出,在师生之间共同讨论解决,这样,学生在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分享认知活动中的情绪体验,促进情感上的和谐融洽。

最后,还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当一个学生出现差错时,要鼓励、引导其他学生共同解决,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加他们之间的好感。这样的教学,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培养了其余同学热心帮助同学的品质。在这种气氛中,即使有同学错了,也不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大家努力从他人的见解中去发现好的地方,从而使学生都在相互帮助、信任、支持的教学环境中更快乐、有效地学习。

四、在实践活动中,升华情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他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他们成为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精神财富。”学生只有经过具体实践,才能在提高自己的认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感。

在《我爱我师》这一课中,怎样去热爱尊敬自己的老师?我要求我的学生尊敬老师不紧紧应该放在口头上,更应该放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每一名学生可以写一句话,做一个卡片或者写一封信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同学们积极参加,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增强了对知识的强化,更激起学生情感共鸣,更好的进行情感教育。

再比如:在《讲述春天的故事》的这一课中,让学生调查本地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发展的状况,谈一谈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庭都带来了哪些变化。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得到知识。这样,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热点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情感体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从情感教育开始 篇3

情感教育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情感教育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要求爱护他人、关注他人、体贴他人,列宁曾经说过,如果缺乏人的情感,就不存在人对真理的追求。我们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知、情、意、行等要素变化的过程,如果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心意相通,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要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到阻碍,教学任务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思想教材时,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1)做一名热情满满的教师。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有充分投入高度热情,才能感染我们的学生,才能带动他们情绪,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处在兴奋状态。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时,我总是情绪饱满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微笑着给学生讲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觉得品德课是充满魅力的,是有趣味的。(2)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初中思想品德因此特殊地位更应该如此,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不以学习成绩好坏来评价学生,从不以学习成绩给学生划分等次,对每一位学生都一视同仁,同时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我常用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老师是通情达理的,是理解他们的。(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他们才会爱上这门课,才会对这门课产生积极情感。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时,我常常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会、小品表演、记者采访等,学生对此特别感兴趣,他们积极策划,积极编排,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心灵之桥需要情感架设,需要用信任、用尊敬、用关爱来充实,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应该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产生积极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换来学生的热情与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从情感教育开始。

思想品德情感教学 篇4

一、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到落实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 通过多种途径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到巩固和落实。

(1) 要掌控好课堂教学气氛。一方面要避免学生太过“活跃”, 即表面看起来积极发言、热烈讨论, 其实纪律涣散, 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要避免教师“一言堂”, 使得学生只有附和的机会, 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学生“口服心不服”, 从而难以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 对学生的评价要具体化。初中学生自有其特定的心理特点, 特别关注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如果教师只是泛泛地用“不错”、“好的”等不恰当的评价, 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勇于回答的积极性将受到挫伤, 使得课堂气氛趋于沉闷, 甚至会在课堂上昏昏欲睡, 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无法得以体现。

(3) 借助社会、家庭的力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力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即全社会要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社会环境;父母要积极提高个人修养, 成为合格的“第一任教师”;学校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育人环境, 共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二、创设情境是情感教学的重要方法

一个人的感情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产生, 它总要有一个触发点, 或者一句话, 或者一个动作, 但总是需要被引起。那么在课堂中, 教师就应该学会找到这个触发点, 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创设必要的情境, 使他们能够达到情感的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设施展示图片或者视频短片, 创设一些可感可知的具体对象, 给学生以生动的形象感受, 使得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就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课程开始之前, 怎么样引起学生的注意, 使学生能够迅速与将要展开的课程的理论产生共鸣, 这就需要作为主导者的教师进行必要的课前导入。为了能使书本中的情境真实地再现在学生的面前,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扮演课本中的角色, 让学生站在该角色所处的情境中, 表达自己的感想。例如:在教学《让生命之花绽放》时, 就可以假设当前发生了地震, 让学生扮演在上课时遭遇地震的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设身处地思考, 假如地震真的来临了, 他们应当怎么做。当学生表达完后, 教师可一一汇总逃生方法, 总结出正确的逃生方法以及错误的逃生方法。相信这犹如演习一样的逃生课, 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运用艺术手段增强情感感染力

心灵的火把靠点燃, 品德的形成靠感染。在情感教学中, 我们不妨通过艺术手段来增强情感的感染力, 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时, 利用一篇情真意切的文章《孩子, 我们不做“网痴”》, 设计了“真情告白”环节, 把文章以配乐朗诵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衬托下, 教师用亲切的语调演绎母亲, 一位学生用稚嫩的嗓音扮演女儿, 朗诵中告诫大家:“网络是把双刃剑, 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但若沉迷其中上网成瘾, 会严重影响学习与生活。”同学们有时表情凝重, 有时会意微笑, 在情感的碰撞中, 学生原有的情感得到了洗礼、升华。最后播放歌曲《我们要学会长大》, 达到了情感高潮, 激起了学生拒绝不良诱惑的决心, 这时确实达到了以情动人的目的。思想品德课好比一块情感的绿洲,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倾入自己的情, 才能使这块绿洲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在情境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

思想品德课教材本身较为抽象, 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具体的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有选择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就能为学生创设感知教材的种种有效环境, 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如教学电影、电视、幻灯等可以打破时空界限, 为学生设置直观形象的情境, 展示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生动画面,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生动形象的案例, 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和动机:音乐、诗歌能起到以情入境, 激发学生心灵的情感, 受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漫画、典故、幽默小品等能唤起学生以奇入境, 产生好奇的心理情境,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求知欲望的升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巧妙地设疑提问, 又能达到以疑入境, 形成矛盾的心理, 从而激起学生迫切释疑解惑的求知思维, 使课堂教学任务顺利而有效地完成, 等等。教学中要应尽力做到生动、形象、含情, 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 使学生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 如见其景。长期陶冶感化, 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对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摘要: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 而且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所接纳和内化。

关键词:思想品德,情感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孙远, 王淑敏.有效发挥教学中的情感因素[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10 (6) .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篇5

[摘要]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情感体验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实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实践体验、角色体验、榜样体验、对比体验等多种体验形式。

[关键词]体验实践角色榜样情感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74

在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说教,而应该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以及培养能力、确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也只有做到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更好地合作,交流方式更加灵活,使学生获得更多表现自己个性的机会,才能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实践体验、角色体验、榜样体验、对比体验等多种体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实效。

一、实践体验

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事物,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密切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即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促使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材中的知识都是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去重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达到体验、发现、探索和领悟的目的。

实践体验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参与社会调查、辩论、竞赛、采访、实际操作等。这些形式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潜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合作精神得到树立,道德品质得到内化。

例如,在学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时,笔者结合我们梧州市开展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收集家庭、社区、商业区、旅游景点等存在的问题及不文明行为,然后加以整理邮寄给有关单位;另一方面让学生对“青少年怎样为家庭、社区、校园的环境保护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学生怎样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做贡献”“怎样做一个讲文明的好学生”等问题展开讨论,在班级开展评选“文明学生”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不仅给学生创造了很好的情感体验机会,而且升华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学生对此反应强烈,讨论气氛热烈,学习兴致高昂,决心向陋习告别,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达到了思想品德课所要求的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实现了知行统一。

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学生不仅对书本知识理解透彻,而且通过体验,懂得了要以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共有家园的必要性以及讲文明礼貌的重要性,继而使学生产生保护环境和讲文明礼貌的强烈渴求,并对学生将来的行为产生指导性的作用。

二、角色体验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角色体验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形成情感体验,增强对道德的理解,激发道德情感,使之内化为道德认识和某种行为规范,形成价值观,并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例如,笔者班上有两个学生由于平时经常违反纪律,所以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教育。但这两个学生不但不接受教育,还认为是教师对他们产生了“敌意”,专门找他们的“麻烦”。于是在《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的教学中,笔者请这两个学生来当一天“老师”。让他们给全班学生上一天课、批改一次作业、布置一天的班级工作、找当天违纪的学生谈心等。通过这一天当“老师”的经历,他们认识到了教师工作的辛苦,认识到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是公平的,并没有专门找谁的“麻烦”。从此以后,这两个学生逐渐转变,违纪的行为少了,学习成绩提高了,还主动帮助教师做一些班级工作,发现有其他学生违纪也会积极地对他们批评指正。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亲身体验到了教师工作的艰辛,从而产生了心灵上的震撼,逐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用来指导自己今后的行为。这样也就真正实现了思想品德课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榜样体验

在思想品德课中适当地引入“榜样”激励学生,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榜样的事迹来感动学生,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感召学生,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榜样”的熏陶。

例如,在七年级《把握学习新节奏》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请我校考上了重点高中和名牌大学的往届毕业生回校给七年级新生做学习动员。这些优秀的毕业生不仅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还讲述了知识对当前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学生听得很认真,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优秀毕业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

地联系这,联系那,存在着严重的脱离文本的倾向。至于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课外知识和文本对话的目标等都未做任何介绍,这样会大大影响文本对话的效果,甚至让学生觉得无趣和厌烦。另外针对学生与文本对话中出现的随意读、滥读的现象或认识理解上的偏差也未能及时予以纠正。

4.学生在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中由于师生关系不够民主和谐,学生怕出错、被嘲笑等,使学生不敢让真实的自我参与到对话中来。另外,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学生的自我评价、倾听和反思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

针对上述对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实现有效的对话教学呢?下面本人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浅见。

一、师生对话

1.教师应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把话语权还给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和能说,并平等地倾听学生的想法。通过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和合理的期望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2.教师要善于有效提问。提问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形式是教师向学生提问。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这样问:“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大家对某某同学的说法有什么意见?”“还有其他想法吗?谁愿意再补充一下?”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教师需要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层次性问题。另一种形式是学生向教师提问。对此,教师要把更多 “问”的权利给予学生。

二、生生对话

1.话题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生生对话的有效性,所以,教师预设的话题和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话题,都要符合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基于共同的话题积极地进行交流、倾听、反思。教师要注意适时介入到学生的对话过程中,对已游离于主体之外的话题及时予以引导。

2.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对话讨论中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训练思维、锻炼能力,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也可以让学生对同学的表现加以评价,尽可能把师生之间的问答变成学生之间的讨论。

三、生本对话

1.首先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这种对话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将课本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充分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多元理解,对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可能生成的问题有所准备,以便更好地处理课堂问题,恰当地引导对话和交流。

2.接下来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多的对话时间,再经过目标引导,使生本对话能够有目的地进行。由于学生间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时不应以自己的理解来衡量学生理解的正确与否。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另外,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也可采用默读体悟、速读思考、朗诵感受、课堂辩论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热情。

四、学生与自我对话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其四大要素,而真正的“意义建构”则要在学生与自我对话中完成。

1.反思和自我评价是自我对话的重要途径,对于课上交流的问题可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课后进一步地思考和整理总结,并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养成善于反思的习惯。

2.可通过学生的作业等途径来了解学生自我对话的效果,同时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在自我对话中敢于内省,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

将对话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对推动政治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对话教学在政治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正确的解决对策,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从而实现更有效的对话教学。

[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情感教学 篇6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情感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66

思想品德课程相较于其他学科,在德育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是,如果教师仅仅通过空洞的说教来展开教学,显然不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那么,如何让学生接受和认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思想呢?情感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教学活动与情感教育充分结合,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课本是教师设计教案、开展教学活动最基本的依据,而且课本中的内容都是专家学者精心挑选和编排的,包含了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各方面内容。既然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初中思想品德课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课本中自然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挖掘课本中的情感因素,并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来展开情感教育,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受到感染和感动,进而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我与父母交朋友》,这一课的内容就非常适合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些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如《二十四孝》中的小故事,之后让学生回忆父母在生活中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的具体体现,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做才算孝敬父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总结出孝敬父母体现在四个方面:尊重父母、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慰藉父母。教学活动的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齐读《游子吟》这首诗。这样教师不必多说什么,学生就已经意识到了以后应该怎样对待父母的唠叨、批评,甚至责骂,也想到了用什么举动来回馈父母、孝敬父母。再如,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很多关于不屈不挠的战斗英雄、废寝忘食的科学家、忘我工作的劳动模范等人物的故事,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这些都需要教师去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人去楼空茶依旧, 时过境迁泪双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些诗句都是对成语“触景生情”的诠释。一般情况下,情感的产生总要伴随着相应的情境,而且面对不同的情境,人们受到的触动不同,所产生的情感自然也不同。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为了唤醒学生的某种情感体验,教师可以运用创设教学情境这一手段,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情境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想象,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引发学生的某种情感体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我爱我家》这一课时,课堂一开始,教师就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体现家庭生活的图片,熟悉的场景、温馨的画面,配上一首关于“家庭”的背景音乐,再加上教师动情的导入语,很快就能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中。在熟悉的画面、动人的歌曲、深情的语言中,学生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自己的家和家人。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就准备好的家庭照片,并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家”的认识或感受。通过创设情境和讨论交流,学生认识到了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家里有关爱和牵挂我们的亲人;他们也体会到了家是充满亲情的地方,进而引发出他们对家庭和家人的爱,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开展实践活动,拓展情感教育的范围

实践活动是课堂的延伸,学生通过实践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领悟实践方法,提高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是锻炼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有了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积极的情感。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实践活动这个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探究、合作、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得到情感教育,进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环境保护是全社会都在关注和探讨的话题,在学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这一课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小报告,先观察自己周围存在的污染环境的现象,然后针对这些现象,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它们的危害,并寻找解决的办法,最后写成小报告。通过这次调查活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了身边很多污染环境的现象,有些甚至跟他们有直接的联系,如在公共场所的墙壁随意涂画、挑食、剩饭、不节约水电等。这些现象都引起了学生的反思,他们的心灵也得到了洗礼。

总而言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是新课标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情的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情感教学 篇7

一、营造和谐气氛, 引发师生情感共鸣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 自身应该带着积极、亲切的情绪, 这样才能主导整个课堂的气氛,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走进教室时必须保持微笑和喜悦, 这种积极的情绪能够感染学生, 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下学习, 这样不仅能使他们感受到亲切和温暖, 也能使他们的情绪与情感被调动起来, 课堂也会更具活力。例如,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不和烟酒交朋友》时, 教师不是以命令或者恐吓的口吻来实施教学, 也不是用涣散的态度进行生硬的劝告, 而是通过设置各种情境, 引进各种实例, 通过扮演一种学生朋友的关系进行教育教学。

二、传递情感语言, 架设师生沟通桥梁

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交流方式, 语言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是能够与人的心灵相连通的。“感人心者, 莫先于情, 莫始于言”。语言打动人心的首要条件是充满情感。在对小学思想道德教学进行情感教育时, 教师在讲课的语言上一定要饱含真情和感染力。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感情的沟通和心灵的交融, 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该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 使用充满感情的语言,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 让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 不仅能发挥情感导向的作用, 而且对提高教学效率也具有重要作用。例如, 在教授五年级上册《我是自己的主人》一课时, 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 获取引用媒体或身边的案例, 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传导避免盲目从众, 树立积极独立思考的情感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自然地迁移到自身生活当中, 感悟自我的存在与价值。

三、贯穿情感事例, 寻求师生互动渠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知识加以运用, 使学生感到知识就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 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 为了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比较关注的事件或事例进行筛选和呈现, 让他们结合书本知识感悟和分析案例的背后含义, 寻求师生互动的多维渠道, 从而激发他们在情感上的积极体验, 使课堂活跃起来, 让课堂充满关怀、洋溢温情、放飞希望, 增强情感教育的有效性。例如, 在学习四年级上册《我们的合作》时, 教师可以放映一些关于“团队合作促进成功, 孤家寡人导致失败”的案例, 也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地震后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救灾减灾”的事例, 来引起学生之间的强烈情感共鸣, 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情感上能更容易沟通, 教学课堂的目标和任务才能更好地完成。

四、运用多种方法, 增强学生情感认知

要在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还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因为只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才能使课堂环境更加生动活泼, 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愉快, 他们的情感也能更加丰富。小学思品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 把课堂让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发表对情感教育的看法, 从他们的讨论中总结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并及时改正, 能够更好地促进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 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例如, 在学习五年级上册《让我们寻根》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中国人》《龙的传人》或者《我的中国心》等歌曲来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 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逐步内化情感, 增强认知;教师也可以通过排练一些小品或游戏等作为激趣环节,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之中缩短情感距离, 增加学习激情。

五、利用现代技术, 创设学生情境体验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在教学中也可以对音乐和多媒体等手段加以利用, 将一些小故事、事件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让一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 学生则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其中深邃的思想和感情。同时, 多媒体中优质的声音与逼真的画面都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地融入学习的氛围, 进而让学生更加真切, 也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思想品德教学时,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教师的合理引导以及音乐图片等技法, 对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调动以及培养学生的情感都有重要促进作用, 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培养自身的情感和审美体验。例如, 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跟着唐僧去西游》一课时, 由于学生对印度等“西游”国家缺乏认知, 也没有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的感知, 如果片面地传输印度国的有关地理和人文知识, 学生只会当做一种供以死记硬背的东西。因此,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西游记》的热爱和熟悉度, 通过多媒体设置一条简单的西游路线, 并在每一个站点配上当地的各种图片和视频资料,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习俗和地理特征。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篇8

小学阶段是我们进行系统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 它为初中高中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 小学阶段养成的思维习惯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小学生可塑性极强, 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 因此, 加强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 让情感之花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绽放, 才能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一、激发学生兴趣, 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有自己的特点, 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地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才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 思想品德教育与普通的文化课教学不同, 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施加正确的影响, 最终达成教育目标。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 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 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前提。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小学阶段开始抓起, 因为这一阶段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教师在日常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 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 比如, 我们在学习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中“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这一课时,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 说说平时生活中自己身边的商店是什么样子的, 商店都卖什么等, 最终可以升华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思想品德是一门与人的思想紧密相关的学科, 信息时代,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 小学思想品德的课程教学也应适应这种潮流。对小学生来说, 单纯的课堂讲解很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 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问题, 这种情况下, 我们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因为, 多媒体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等资料, 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 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同时, 多媒体的运用, 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开思想品德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中“不屈的中国人”这一单元的内容时, 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我们中国人有多么的伟大, 学生很难产生情感共鸣, 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 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 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曾经受到的屈辱以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屈不挠, 顽强抵抗外来侵略和振兴中华的辉煌历程。观看视频的过程中, 学生就会很容易跟随视频进入情境, 加深情感体验, 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 还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应该是紧密相连的, 理论知识只有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才更有说服力, 才能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激起涟漪。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是学校、家庭以及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在家庭生活中, 家长要以身作则, 培养孩子勤俭节约、尊敬长辈、乐于助人等好习惯。同时学校还可以和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合作, 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 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社会,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多去倾听一些劳动模范、英雄的故事,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真正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思想品德情感教学 篇9

一、创设直观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认知

在课堂情感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情感交流以爱心为前提, 爱心是教师一切教育艺术及教学方法产生的基础和根源。教学中, 许多教师都知道亲和的师生关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上有一个“罗森塔尔效应”, 其中提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教师的关爱。所以教师应在爱生的基础上, 努力营造平等、互爱、轻松的教学气氛, 在课堂中带着微笑教学, 给学生强烈的亲切感, 讲课时充满热情, 带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若发现学生生病了, 一定要及时询问, 并给予关爱与指导。在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让自己与学生处与平等状态, 体贴、关心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学实践证明,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把爱心投入到学生身上, 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促使学生思维更活跃,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使学生记忆更深刻,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保护自我》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 一课时, 我结合现场模拟录像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应对方法。如为了教学生怎样拨打110报警电话, 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 还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 深入浅出地讲事实、摆道理, 让学生感受到上思想品德课既轻松又有收获。

二、实施情趣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 指人认识或掌握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 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尽力营造积极的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掌握知识。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 在课前准备中, 广泛搜集和积累教学中可能用到的如文学、历史、科学故事等方面的各种资料, 课堂上提出各种有趣问题, 偶尔穿插一些典型例子或令人深省的语句, 尽最大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第二,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网络资源, 发挥多媒体的最大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各种资源都突破自身所在科目的限制, 实现课程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所以多媒体课件能够改变学生视觉疲劳及听觉疲劳的现状, 运用更为感官的手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中的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内容时,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展示香港、澳门及台湾的不同风土民情、地理环境及历史地位等, 并讲明这些地区的发展现状, 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统一大业的前进步伐, 同时体会到党和政府制定的“一国两制”方针的强大生命力。在日常教学中, 可有意选取生活中的一些例子, 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 这些生活中的典型范例, 大部分学生普遍了解, 有自己的看法, 能够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和认真思考。第三, 利用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 选取更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教材,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如在当前思想品德教学中, 时政内容很重要, 因此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分析, 还要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在课前进行“一分钟国内外大事述评”, 引导学生主动关心祖国大事和世界的风云变幻, 不仅增强学生的政治敏锐性, 还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情引导, 创建良好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活动的一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质量虽然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思想修养、职业道德、知识水平及教学方式相关, 但是, 应该看到教学主体是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 若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没有良好心境, 学习效果自然不佳。因此, 教师要想增强教学效果, 必须与学生进行交流, 通过互动引发学生的情感, 保持沟通和交流, 交流方式很多, 不一而足。如教学中, 可通过对话的教学模式达到目的, 具体表现形式是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或评论、修正等, 尽力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促使学生相互启发, 为师生交流提供有利条件。课后, 学生与教师沟通与交流, 教师要多关心学生, 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问题, 明确学生的需要, 及时对学生的困惑做出引导。实践证明, 课后交流方式更能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思想品德课虽然担负着思想教育任务, 但思想教育绝不是光靠思想品德课就能解决的, 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人生当自强”第二框“少年能自强”时, 学生列举了匡衡、桑兰的故事, 我们可以从“愚公移山”讲到“虎门销烟”讲到“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靠的就是“自强不息”, 今天的中国走向富强更需要青年一代的顽强拼搏。大量实践证明, 要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 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 用情感教学, 才能使学生爱学、会学, 学会用思想品德课知识提升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语

新课标提出教学应以人文本, 目前, 国内大力提倡素质教学, 学生正在向全面发展转变,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学生的知识掌握, 更应注意指导学生的情感。本文详细讲解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几种具体的情感教学方式。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 教学中会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同样教学中也会出现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教育工作者努力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凤库.小议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新课程.中学, 2012, (11) :73-73.

思想品德情感教学 篇10

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加强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 学生的发展应是多领域的, 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单是一个认识过程, 还是一个情感化的过程。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 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更好地被学生接纳和内化。教学中, 情感如同融化在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间的黏合剂, 有了它, 就可以使教学别开生面, 使教学效果产生质的飞跃。

二、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1.善于用眼睛表达情感, 走近学生

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 就有意识地用自己和蔼、信任的目光, 尽可能平均地投向每一位学生, 不仅会大大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还会让每一位学生有一种被重视感、被关注感, 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笔者还学会了在不同的情景中给学生送去不同的眼神: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目光去暗示、提醒他们;当学生回答问题胆怯、畏缩时用目光去鼓励、支持他们;当学生犯错误时目光严厉而诚恳;当学生有所进步时给他们投去赞许、信任的目光。对后进生切忌用鄙视、厌恶的目光, 那会挫伤他们的自尊, 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而用期待、信任的目光, 能让他们看到希望, 增添力量。

2.使学生对知识产生需求感

课堂教学中,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积极主动学习, 就要让学生懂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才会产生学习欲望。如笔者在讲述《未成年人保护法》时, 结合现在社会上很多青少年学生辍学打工的现象, 向学生提问:这样做违背了什么法律?为什么?假如你父母让你辍学去打工, 你该怎么办?问题的设置,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 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本身的吸引力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现在使用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 其包含的道德情感因素不仅丰富多彩、具体生动, 而且凝聚了人类高尚道德情感的方方面面。有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的情感;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情感;有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热爱劳动、艰苦奋斗、追求良好品格而引发的情感;等等。充分利用教材的魅力,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选用各类媒体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在《一国两制》的教学中, 笔者就运用多媒体展示了香港、澳门、台湾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地位的变化, 让学生了解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后出示反映香港、澳门、台湾现状的材料, 如香港、澳门统一后的繁荣和发展, 台湾“320公投”的失败, 陈水扁的分裂言行, 世界各国的反应及我国政府对台湾的立场、政策等材料。从而, 让学生体验到“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最好办法, 分裂行为是没有出路的, 必然遭到失败。

4.引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 互帮互学

当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 教师要设法引导其他学生帮助解决。这种学习中相互帮助的氛围, 有助于培养学生友好情感。如笔者采用“小老师”制, 让做对的学生帮助做错的学生找出错题症结所在, 再让做错的学生自己修正或得出更完整的见解。这样做, 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又培养了学生热心助人的品质。在这种氛围中, 即使有学生错了, 也不会遭到其他学生的嘲笑, 大家努力从他人的见解中发现闪光点, 从而使学生都在相互帮助、信任、支持的环境中更快乐、有效地学习。

总之, 在教学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构建情感化的思想品德课堂, 努力创设生动而富有生活化的课堂气氛, 使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 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和张扬。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思想品德情感教学 篇11

关键词:情感教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用措施

G633.2

思想品德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而情又是知到行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媒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方法,只顾把课程内容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课程内容过于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而如果在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升高,认知能力得以提升。

一、将情感教育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教师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迫于中考的压力,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师只顾把课程内容灌输给学生,俨然成为了教学的说教者,而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忽略了学生道德品德的培养和情感教育,这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弱化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有部分学生甚至是放弃了思想品德课程,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而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更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所以,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揣摩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轨迹、并且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将情感教育有效的渗透于教学中,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思想品德新課程中有明确的指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避免单纯传授和死记硬背的倾向,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重知识,轻技能,会使课程内容过于枯燥,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积极性不够强烈,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要想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教师应该让单向灌输模式转向为双向式探究课堂,并通过多种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学生在情感教学的主体作用,从而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挖教材内容,探索情感资源

教材既是教师教学中最重要的辅助工具,也是学生学习获得知识最直接的途径,对实施情感教育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然后再寻找一个有效的切入点,并加以引导,便于让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譬如:在教学《老师伴我成长》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情感采用一些带有情感字眼的文字,然后,再鼓励学生说出教师为自己作为最感动的一件事,待学生分享完毕之后,教师再引入正文。

(三)创设情境,以境育情

情感可以在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能使学生与学科知识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课程内容创设合适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促景生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进入到学习状态。譬如:在教学《爱在屋檐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出各种各样有关于家庭温馨的图片和视频,或者再教学中穿插一首《烛光里的妈妈》,然后,教师在设计出合适有效的导入语,最后,教师再让学生用一段话来描述,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好的进入到状态,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认知程度,还能够调动起学生对家庭的情感,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四)加强实践,以行育情

在教学中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能够更好的突显出学生的主体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观察、想象、探究及合作的欲望,进而调动起学生的内在情感,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在各种课型中适当的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辩论会、小品表演、小合唱、采访、编故事等形式,以此来做到以行育情。譬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部分学生都已经染上了网瘾的恶习,针对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开展出辩论赛活动,辩论内容学生应不应该上网?通过让学生辩论,既能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打破传统教学气氛的枯燥无味,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情感教学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适当的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做到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着情感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杨旖旎. 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

[2]罗瑞长. 高中思想政治课体情感教学应用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杨芳. 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9:165-166.

作者简介:

思想品德情感教学 篇12

一、教师:身教示范, 引导参与

一方面, 思想品德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重视他们的精神需求。在生活中, 初中生关注的许多问题和兴趣点, 如网络游戏、QQ聊天、微博、明星等, 都与学习无关, 但如果我们能够重视、尊重学生的这些精神需求, 结合他们的兴趣点, 把社会热点有机地引入课堂, 则正是我们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进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契机。教师重视学生的精神需求, 应做到时刻重视学生的想法, 注意倾听学生说什么, 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支持与鼓励, 有利于促进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 思想品德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善于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教学过程本身就应该是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为此, 思想品德教师应投入真情实感, 善于以言诱情、以情激情。试想, 一个感人肺腑的实例不仅打动了教师自己, 更感动了在场的学生, 这样以情激情的教学能没有效果吗?

二、教材:挖掘处理, 补充开发

思想品德教材是实施教学以及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必要的、直接的条件。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 决定其教材资源是极为丰富的。教材资源源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它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 需要思想品德教师能动地去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

对于课内教材, 思想品德教师要深入挖掘、大胆处理。思想品德课程教材运用了大量历史与现实的真实事例、名人名言以及数据图表等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 它们与中学的德育内容是相统一的。因此, 思想品德教师要注重在教法上下工夫, 引导学生对教材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判断、选择和建构, 以深入挖掘和运用教材本身的教育内容。同时, 思想品德教师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大胆处理教材, 补充时事材料, 主动开发乡土教材资源。在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主动开发乡土资源,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可见可信可感知的乡土典型事例进行教学, 那么, 在激发学生明理践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等方面, 都能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活动: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

首先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关注生活, 挖掘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优质资源。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素材虽然典型, 但不一定能引发学生的情感认同。而诸如国家队一场重要的球赛、本市正在进行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本校学生会干部竞选活动等因源于社会生活或学生生活, 切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特点, 所以学生感到可亲可信, 有利于学生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而且不会让学生感到教学远离生活, 对讲实话、讲真话的教师也会越来越信任。

其次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善于创设生活化情境。比如涉及公共生活秩序的内容, 我们可以列举学生身边的卫生维护、公物保护、纪律遵守等正反两方面的生活实例;涉及消费的内容, 可以设计一次郊游, 请学生讨论甚至亲身体验如何制订购物计划、购物时应注意什么、开发票应注意哪些问题、物品有质量问题应如何维权等;涉及环境问题的内容, 完全可以结合本地环境实情, 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和思考, 感受和理解环境问题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有针对性地探求环境治理之策。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知识, 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助于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 就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 寻找符合社会规范的解决方法。

再次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我践行。青少年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需要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通过自身实践, 学生才能把社会规范真正内化,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评价:客观多元, 正面激励

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目前单一单向的评价模式,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极大地促进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

其次, 评价学生要坚持以正面激励为主。实践证明, 对学生恰当的积极评价带来的效益要远远大于负面评价。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教师只有做到始终以积极、友善、信任的情感与态度鼓励学生, 学生才会在友好与自信的状态下去学习。所以, 正面激励性评价是达成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上一篇:速度能力训练下一篇:经济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