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

2024-08-28

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共11篇)

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 篇1

思想品德课论文有效教学论文: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必然要求我们关注有效教学,做到花时少,收获大,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能力。有效教学也成了先进教育重要的话题,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课堂教学效益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就是获取了最大教学效益,由于误区的存在而导致了学生负担的加重,导致了政治课枯燥无味的灌输,成了死记硬背的教条。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以为,要改变此状,就必须彻底更新观念,积极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准备充分 教学目标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但目标一定要准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空洞的口号。课前准备必须充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总体把握课程中心,但我并不主张追求规范化、标准化的教案。因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艺术,需要个性化,要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是多变的,因此我们应掌握大量信息充实自己,以求驾驭课堂时达到游刃有余,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体现灵活性和有效性。

二、塑造人格魅力,注重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走出榜样和示范。思想品德课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及行为习惯,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而且影响学生的认知学习。人格特征优秀的教师对学生具有一种无形的感召力,政治教师要十分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塑造,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不教而教的效果。

热情和善解人意的教师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全身心地投入,充满感情,那么会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变得生气盎然,形成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而这恰恰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是制约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内容因素。

三、积累有效、新颖、适度的信息,提高知识有效性 课堂教学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信息量,并要形成序列刺激,激活学生的接受能力,保持活跃情绪和积极进取心理。课堂信息量过少则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效益低下,也是浪费时间。而大多数政治教师拥有的信息量都很大,在课堂上也多半会一个劲地灌输。因此,教师要做深入细致的分析,保持单位时间内适度的信息量。此外,教师课堂传授的知识

要尽可能有效。以防止教学中的无用知识导致无效劳动。如果无效知识多了也会导致学生的思维缺乏方向和深度,造成学生能力贫乏,智力低下。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提高学生的有效知识量。

四、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多年来我们的教学模式一直停留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被动接受上,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现象,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当多的个案显示,因为课题研究的需要,学生“用然后知不足”,常常自觉地或是加深或是拓宽了对与课题相关的学科知识的学习;有的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更加深了对相关学科课程的理解和热爱。因此,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会学、乐学。使课堂中的主体积极性大为增强,教学效益不断增长。

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生活即教育”和“教育即生活”的融合

随着中考制度的改革,“课堂”的外延不断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也得以不断拓展。只有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生活即教育”和“教育即生活”的融合,才能够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探索研究,将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中显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有机地引入课堂学习中来提高教学有效性。如在《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教学时,要求学生主

动调查本班同学的家庭年收入情况、家庭年支出情况等,并进行交流。调查的数据、照片等信息资料来自学生生活,体现了真实性,增强了教材的可信度,学生感受到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的繁荣昌盛,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同时采取了以学生手中的资料为“本”的教学方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利于形式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 篇2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做合格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而不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作为我们学校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 在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课中, 我们应该积极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起点, 并不断在这样的经验基础之上, 为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 有效的处理好自己与社会、国家、集体及他人的关系, 提供及时与必要的帮助, 而不应该让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 其心理发展处于心理断哺期, 叛逆性较强, 因此,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的教师,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 引导学生积极实践的兴趣, 并以此为教学的起点, 注重思想品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鼓励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的矛盾与冲突中积极探究知识的产生与应用, 去体验知识服务生活的真谛。通过这些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践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而不是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 逼迫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

作为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同样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是教育者进行教育创新的直接平台, 是师生点燃创新灵感、激发师生有效创新、集聚智慧的舞台。那么, 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我们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又应该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自主互助的思想品德课堂? 这是我们每一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了解的问题, 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刻思考的共性问题。从课堂整体上来分析, 一节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课教学环节之间应该是相互密切联系, 环环相扣的, 水到渠成而又浑然一体, 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自然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流程。作为一节好的思想品德课, 创设导入的情境其作用就是打动我们的学生, 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所触动, 情感上有所感动, 进而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思考, 并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有效的自主感悟, 即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个情境所引发的所思所想,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带着明确的问题、带着特定的情感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氛围之中。教学中, 我们要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撑和引领。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有效的进行整体的感知,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有效发挥其主导作用, 及时进行巡视检查, 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教学过程的反馈, 准确的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关键所在, 并进行有效的引导, 而不直接参与学生的直接活动。将学生自主探究与全作互助有效结合起来。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习小组成员还要提出质疑甚至相反的观点, 促使思维向深度发展。为以后学生有目的地讲解、测试与反馈提供一手资料。通过学生间的有效交流,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全班范围内的交流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结论。

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学方法;效率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样,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效率,思想品德课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满堂灌”加“死记烂背”的教学方法成为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夺取“考试高分”的捷径,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完全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思想品德课成了“不受学生欢迎”的课。那么,如何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从“苦学、厌学”中脱离出来而变得“乐学、善学”呢?就教学方法来看,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会学生学,”这句哲理名言说出了教学方法的真谛:要教会学生学习,努力提高学生素质。这里本人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转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方法作初步探究。

一、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想学”

“自主”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随着教师的提问、讲解而被动地学习,被动地应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课堂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

现行思想品德教材,将原理、结论与典型事例相结合,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这就为课堂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主动进取的精神,求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听课习惯、复习习惯和反思习惯。

比如,本人在课堂预习这一环节上,在“导学案”上设计一些预习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本人在讲解第八课《拥护党的领导》第二框《科学的行动指南》时,在“导学案”就设计下面这样一块预习指导。

课前预习:

1.预习要求

大字部分慢看,小字部分快看,积极思考,围绕思考题看书,并在书上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并做好相应的阅读符号,10分钟后检查。

2.预习思考

(1)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科学行动指南(指导思想)有哪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地位分别是什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含义和基本要求分别是什么?

(4)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分别是什么?感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只有那些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才能真正切合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教会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会学”

现在的学生往往习惯于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不会独立思考,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事倍功半,而且不符合课改的要求。学生要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动脑,不断生疑、质疑、解疑,这需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是靠学生自己练出来,所以,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地训练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在考试中运用自如。为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1.善于发现问题

有些探究性试题就是以生活中普遍关心的问题为素材来设置情境,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善于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如,“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在校园使用手机、学生早恋”等问题,我们都可以当作课题去研究,选择一定的角度去思考。

2.善于分析、解决问题

关注社会热点、时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热点问题时,不仅要用学科知识去分析热点材料,还要在遵循“宏观把握、微观切入”的原则下,从探究性学习的角度去思考。应对金融危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增加农民收入、自主创新与科技教育发展等问题,都有可能以综合探究性试题形式出现。学生的探究,可根据问题的繁复深浅,采用独立探究或合作探究等形式,通过探究,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比较显著。

三、教会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乐学”

在课堂上,组织小组活动、讨论,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过程蕴涵着知、情、意、信、行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的发展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给学生提供了施展各种才能的锻炼机会,也为教师突破重难点找到了捷径。在教学过程中,那些知识浅显、理论色彩不太浓厚,可读性强且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可运用小组活动、讨论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上七年级第二课《众人划桨开大船》第一框《个人与集体》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我设计了下面的一个游戏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完成。

以小组为单位,男生组和女生组派出六个代表,大家肘部相钩,坐在地上,主持人发令后迅速站起来。看哪个小组站立的最快为胜利。(游戏开始,女生组安排得井然有序,高声齐喊口号一起站立。男生组由于每个人都想自己先站起来,反而摔倒了,耽误了时间。)讨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是什么?(大家热烈讨论)。

女生组组长:我们大家喊着口号,劲往一处使,这样就可以获得胜利。

男生组组长:我们都太心急了,都想自己早点站起来,反而耽误了时间。

课堂讨论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它把课堂的部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探索,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树立“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总之,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习和发展。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前面的路还很长,需要做的事还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力争使自己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成为真正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课。

参考文献:

[1]赵爱华.政治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段文义.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交流,2009(3).

[4]董红.创造型教师基本特征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4(6).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篇4

树立“依标扣本,不唯教材”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建构,以“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理念为出发点,以“国情教育”为重点,以“实现理想选择人生”为落脚点。为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适应有效教学的要求,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应结合思想品德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在教学中力求突出学科特点:

一、树立“依标扣本,不唯教材”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学生是“用教材学”而非“学教材”。教材只是为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提供一种凭据,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教学中决不能照本宣科,教材不是“唯一”。新课程强调的是要使教材同学生活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要搭建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实际的桥梁,为此,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就显得很重要。比如:在学《走科教兴国之路》时,结合“嫦娥二号”发射成功这一热点时事,结合教材进行补充,这既抓住了教材的重点,又体现了时事,符合中考的要求,突出了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所以,在以政治教材为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的平台。不管教学方法怎么变化,没有扎实的基础是经不起考验的,因此必须夯实基础,提高技巧。每上一节课,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备课过程中做好“两备”——备教材,备学生;抓好“三基”的落实,即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二、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以新课程的这种理念做支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新教材的人文性,营造出富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认真贯彻“三为主”教学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才能提升课堂效率,强化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时政,点击教材。新课程强调:思想品德课必须回归生活,思品课的生命力源于社会,所以,必须联系实际,适时地联系社会热点,将教材激活,并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使学生获得的理性知识转变成为鲜活的永不枯竭的能力。俗话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教师要及时联系身边发生的事例,结合教材,寻找出二者之间的切入点,教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九年级政治教学的一个重点。比如:第一课《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可以结合的时事就是“抗洪救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结合的时事就是“台湾问题”、“两岸三通直航”等;灿烂的中华文化所结合的时事就是“2010年世博会”等等。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篇5

在教学实际中,我进行以下思考:

一、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

每节课结束后,我都要进行教学目标完成的反思,如,教学目标设置合理吗?完成得怎样?本单元知识目标重点突出吗?难点化解了吗?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成”的程度如何?有没有把学科最重要的东西给予学生等等。如在讲解《诚信是金》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可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逐一说明概念即可,这样,新课标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就难以达到。如果我们做如下改进: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书,然后举例说明,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要讲诚信?在日常生活中当诚信丢掉时,同时还会失去什么?”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如此教学,不仅重视了“知识和技能”,而且注重“过程和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领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得到提升。

二、反思教学过程的差异性

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所以教师要及时反思教学过程的差异性,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实现会学、学会、乐学。

三、反思学生自主与教师引领的统一

自主性学习已经成为当前政治课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自主性学习的理念在转化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化。一些教师认为,学生自主了,教师就可以退避三舍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新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并不否定教师讲授的作用。这种为了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弱化甚至漠视教师指导作用的教学行为,就是把自主学习给“泛化”和“异化”了,是把自主演变成了放任。在教学中,对于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理论知识,不可能全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或搜集资料,否则将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恰当的讲授、生动的举例,在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还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使思品课充满生活的气息,迸发智慧的火花,流淌人文的情怀。脱离了教材观点的主体性,教师教的主体性,学生学的主体性是无法真正发挥的。

四、反思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反馈。它既可以帮助老师判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监控和督促学生不断进步和提高,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帮助教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于定量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和管理功能,更多地表现为终结性评价,无论是评价的对象、目的、方式、内容都过于单一。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容易导致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对传统的教学评价进行反思。应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实现“他评”与“自评”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改变学生只是对象的单向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只有如此,才能有教学相长的良好发展,最终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 篇6

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法

王怀权2010、12

有效导入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学识、智慧、口才等综合能力的体现。思想品德课就其内容而言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就会产生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有利学生素质的培养。在平常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对课堂导入的运用、改进、总结、积累中摸索出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一、歌曲导入,心旷神怡

歌曲导入是富感染力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能使课堂营造很好的氛围,实现情景教学,通过欣赏歌曲,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后受到教育,获得知识。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的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寓教于乐,寓教于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与此同时,用音乐导入新课,对于创造心情舒畅的环境,完成教学任务有较大的帮助。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音乐导入,能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采用这种导入法教学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被音乐调动,但不太持久。究其原因是有部分学生听不清楚歌词,从而影响了效果。所以我们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把歌词一并显示出来,并鼓励学生一起唱,这样改进后学生能通过音乐和歌词的结合,领悟到真挚感情的份量。

二、视频导入,扣人心弦

恰当利用视频导入来创设特定的形、声、色情景,借助这些情景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孩子们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情景氛围中,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上“我们身边的规则”这一内容时,笔者先播放给学生观看一段公益广告片,大致情景是:一个行人边听耳机边骑车,一路上不是撞电线杆就是撞行人,在他得意忘形时,被迎面而来的汽车撞上,导致生命垂危。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噢,我看过的这个广告,下面是„„”,学生已经达到了认同,并不时交谈着下一个镜头的内容,此时他们的注意力已被成功地吸引了。学生可从视频材料中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绪感染。

三、图片导入,形象直观

图片具有直观性,使人一目了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可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大课堂上教学信息容量。图片往往集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警示性于一身,有机地拓宽了教材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搜集合适的图片,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在选用图片的时候,我们的选材一定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更要新颖、震撼,让孩子们耳目一新,可立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如果案例不新颖,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的话,就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时政导入,激发兴趣

思想品德课教学本身带有很强的时政性,时政导入是把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当前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巧妙地引入,引起孩子们讨论,这样既增强了初中思 1 想政治课的时效性,拓展了政治课的外延,又激发了孩子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使孩子们对问题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运用贴近孩子们生活的时政进行教学,引导孩子们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去发现和矫正错误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变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也体现了知行一致的原则。在教学中,每遇重大国内国际时政要事,笔者都契机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孩子们在上课的最初几分钟里,主动参与讨论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维的习惯。

在孩子们讨论时,教师要把握好尺度,及时调整讨论方向,不可使之偏离主题。时政导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多听新闻、多看书报、多做剪贴,即多收集各类素材,切准社会前进的脉搏,把握瞬息万变的时代特征,这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

五、生活导入,倍感亲切

课本知识的枯燥无味容易使学生缺乏学习政治的兴趣。为了消除孩子们对学习政治的厌倦情绪,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把政治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们带着一种亲切、愉快的心情学习。

用生活导入法,能拉近书本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现象联系在一起,使思想品德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死板的内容形象化,从而激发起孩子们的课堂激情。

六、漫画导入,回味无穷

漫画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它以特殊的方式针砭时弊、扬美抑丑。运用漫画这些特点,恰当地把漫画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不仅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还会使广大学生身临其境、倍感亲切;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孩子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七、故事导入,简单实用

故事是孩子成长中的好朋友,能让孩子倍感亲切、乐于接受。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可使孩子通过故事所反映的思想、观念去理解所学课文的内容。笔者在讲《唱响自信之歌》这一课时,先讲述了姚明的故事,他曾经听力差、反应慢、手臂短、刀削脚,几乎都是成为篮球运动员致命的弱点。但他酷爱篮球,自信自己能通过增强体能、艰苦训练获得成功,自信、努力最终让姚明成为篮球巨星。姚明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孩子们,孩子们在听故事中更加崇拜姚明,激起要向他学习的强烈欲望。

思想品德课愉悦教学初探 篇7

“兴趣, 情绪对学习的推动作用是独特的, 它的感染力往往使学习处于最优状态。 它所形成的愉快、轻松的气氛, 往往给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想方设法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精神, 让学生想学, 愿学, 爱学。

一、什么是愉悦教学

所谓愉悦教学, 它是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 多方激发学生情绪,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形成快乐愉悦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知识上、心理上感到满足、愉快。 这样, 就能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从而激发教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愉悦教学的特点

愉悦教学的基本特点是“新、活、悦、实”。

1.新:就是在教学时从内容到形式讲究常教常新, 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 从而产生新的心理刺激。

内容上“新”, 思想品德内容要接近生活, 是大家关心、关注的话题;形式上“新”, 是指课堂教学的结构安排新, 教学手段新, 教学方法新, 对疑点、难点和易错易混的知识点让学生认真探讨, 辩论, 把死知识学活, 学牢。 比如, 在学习“资源在枯竭”中关于“水资源短缺”这一知识点时, 让学生明白水的分布, 人类与水的紧密联系, 水短缺、水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通过讨论, 让学生得出“水是生命之源”。 大家要节约用水, 防治水的污染。

2.活:愉悦教学讲究对教材内容要灵活处理, 教学形式灵活掌握, 教学方法灵活选择, 教学手段灵活运用。 这就要求教师课讲得活, 学生才能学得活。 在上课时, 在难点、重点或枯燥无味处, 恰如其分地设置、制造悬念, 使之感到惊奇、刺激, 产生兴奋和热情, 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 掌握知识, 从而发展智能, 培养创造力。 比如, 在学“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重要性”, 教师可以先出示“礼品”和“大公无私”的漫画, 学生看了漫画后, 兴趣自然大增, 议论纷纷, 便会对一些官员追求个人物质享受和收贿受贿现象产生厌恶情绪, 并且迫切想了解如何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便对这些人加以严惩。 又如, 在教学《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一课时, 课前, 我先制作了一张表格, 让学生填写家庭、学校内及周围的环境状况、成因及危害, 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学习, 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 不断深化, 教学效果很明显。 用漫画导入, 发现问题, 引人入胜, 让学生的情绪达到最佳状态, 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这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活跃, 有助于学习灵活和创造性思想的发展。

3.悦:也就是乐, 就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愉悦与成绩的一种新体验。 也就是让学生学得轻松, 愉悦又有收获, 这就是愉悦教学所追求的效果, 是区别于其他教学的重要标志。例如, 在学到“我国经济制度”时, 可以创设情境, 用投影仪放出“新鞋”的漫画, 让学生观察到小象和小熊的脚与鞋不相适合时出现的情况, 然后讨论分析, 老师再讲解, 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把深奥的理论变得通俗浅显易懂, 让学生从视听角度愉快地接受知识并有种获取知识的成功感。 又如有时练习课, 教师往往布置完要求掌握的内容后, 就让学生默记, 然后要求学生回答。 采用这种方法, 意志力强的同学能自觉主动地去记、去背;而另一部分同学则不专心, 记不住。 我便采取一系列游戏方式, 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 使之感兴趣, 愿意背。 一会儿我点名让学生回答;一会儿我让会的学生提问别的同学, 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种紧张而愉快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既锻炼了注意力, 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并有种获取知识的成功感。

4. 实: 也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使所学知识落到实处。 例如在热点专题复习时, 如果从头到尾都由教师“满堂灌”, 则学生学得被动、枯燥, 教师可以搜集相关时事背景数据、图片, 采用让学生共同参与、师生合作的教学方式, 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跃课堂气氛, 达到较好效果。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 而且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

三、愉悦教学的基本方法

1.启发式: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然后, 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引导, 对教材应有准确把握, 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新颖导语。 具体来说教师可讲述与本课有关的故事、名言、俗语, 激发学生求知欲, 例如讲到“道德良好, 心理健康利于成长”这节内容的时候, 我这样说:“同学们, 今天老师听到了一件事, 对我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事使老师产生了这么大的震撼呢? 这时同学们的眼光一下子集中到了我的身上。 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也可用一些重大时事作为讲解新课的素材, 如在上初二思想品德“生命健康权”时, 就可以准备矿难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等, 从中选取一些材料, 并把它发给学生, 使其成为引发学生注意的焦点,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 又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回答。

2. 直观式: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将抽象的理论通过各种教学手段, 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中轻松地获取相关知识。 例如, 在教“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怎样发展起来” 时, 教师应先让学生看“大树发芽”这样一幅画, 并让学生思考“新芽为何在大树上长出来? ”然后进行分析, 这样就能直观、形象地让学生获取知识。

3.参与式: 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充分展示自己, 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 在学习“珍惜劳动成果”这一知识点时,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 通过自己的直接参与, 让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是劳动者用汗水换来的财富, 凝结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珍惜劳动成果, 就是尊重劳动, 尊重劳动人民的具体体现”。

4.讨论式:就是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探究与讨论, 从而获取知识。 例如, 在学习“做大自然的朋友”时, 可以引导学生查阅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 通过开展讨论会、辩论会, 让学生明确人类的责任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控制人口增长, 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 树立环保意识, 保护自己的家园。要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搞好环境卫生, 营造优美生活环境。 珍惜自然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共建美好未来。

四、愉悦教学的基本过程

1.兴趣导入:“亲其师, 信其道”。 在课堂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就必须使学生“亲其师”。 为此, 思想品德课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努力营造积极、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的魅力, 进而勇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感受到教师热切的希望, 进而体验成功的愉悦。

2.直观展示: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 让学生在更为直观的图画和文字演示下学习, 再加上适当的音响效果, 可以更灵活、更广泛地进行直观教学, 吸引学生注意力, 强化学习效果, 使单调枯燥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3. 释疑练习: 古人云:“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可见“疑”之重要性。 问题设计精妙又有价值, 如投石激水, 既能很快使学生兴奋起来, 激活思维, 又可激发思考, 引发争鸣。 这样的提问, 既紧扣学生心弦, 又使课堂氛围愉悦。

4.回馈小结:教师的教学小结和评价是在师生互动中进行的。 在教学中,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 老师也要给予充分肯定, 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愉悦”的激励性的评价, 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 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 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觉得自己有能力, 能胜任, 有独创性。 因此, 真切鼓励, 热情评价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情感修养, 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涟漪, 唤起学生的情绪与情感, 形成师生情感交融、温馨愉快的课堂环境。 以上过程融合于四大特点, 从而实现大教学方法, 形成师生双边愉快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从过去的枯燥乏味的注入式教学中解脱出来。

愉悦教学, 寓教于乐。 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他们已从沉重的心理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他们想学、愿学、爱学, 产生对学习思想的热切渴求。 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丰富的情感素养, 以情感为纽带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人格地位的平等为前提, 相互尊重彼此的独特个性, 自由而持久地交换意见和体验, 达到彼此的情感融合。 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幽默, 可以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 进而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教学“把握青春, 把握情感”时, 让学生就男女交往的敏感问题进行男女生的心灵对话,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对待异性间产生的爱慕之情, 引导学生接受, 悦纳自己在异性交往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涤, 使这种心灵的沟通成为思想品德课精彩愉悦的催化剂。

学无定法, 教无定法。 而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 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究、改进、深化、完善, 才能成为真正让学生乐于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最佳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浅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008 (11) .

[3]曹红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激励方法.

[4]高尚荣.愉快教学法及其德育价值[J].教学研究.

思想品德课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 学习心态;自主;评价;体验;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1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将道德知识等同于一般学科知识,进行简单化的灌输和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品质在道德内化过程中的作用,因而学校德育一直处于髙耗低效。研究证明,道德知识只是道德的一部分,光有道德知识的人不一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现代教育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而内外相互作用的中介即是主体在生活中所参与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有目的的主体活动是促进道德内化、提高其思想素质的关键。因此,笔者就本校学生的不良学习心态初探如下:

(一)消极型的学习心态。这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态度定势,缺乏信心,心态过分紧张,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动脑筋;没有耐力,其情感、思维、求知欲等心理状态都处于薄弱状态;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低劣。

(二)淡漠型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表现为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没有意志力,思维消极定势,缺乏灵活性;依赖教师支配,其心理状态陷于固定看法,情感淡漠;认识模糊。

(三)消遣型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主要特征是兴奋好动。学习中不能认真思考课文中的观点,而是各个环节跳跃,活动过多,激若冲动,注意短暂,思维无定势,缺乏意志力。

(四)沉闷型的学习心态。这些学生的特点是对学习思品课感到沉重而烦闷,没有积极参与的心理,对课文观点是似而非。由于感性经验缺乏,学习感到困难,其心理状态处于矛盾之中。

一、对以上四点学习心态,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一)钻研教材,把握特点。课文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特点,选择教法,有效地“导学”,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二)提高认知,发展思维。教师“闻道在先”。教师主导的首要问题在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促进学生道德思维发展。以事明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原则,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开启学生求知明理的动机,引导学生探究图文中蕴含的道理,鼓励学生独特的见解,让学生感受道德思维发展的乐趣。

(三)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一要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以自己对党、对祖国、对他人的情和爱,移情于教,作用于学生;二要善于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兴趣情感,以情载理,以情育人。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教师还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在道德行为上为学生作出示范,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榜样主导作用。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延伸教育活动。教师要理解教材,把握教学要求。面对学生复杂学习心理,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中心观点、基本思想、基本知识,使认识角度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为一体;教学时,选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例证,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教学结构融为一体;对于难点要采取前有孕伏,减缓坡度,螺旋上升的办法,既重视直接感知,又注意从已知推出未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

(二)让学生自主评价。改革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一是要创高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精神上得到满足,解除其消极、沉闷的学习心态。二是设计提问,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议论明理,为学生创造密度学习空间,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使之既有“求”之趣,又有“知”乐。三是鼓励质疑,激发参与意识。使学生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产生驱动力,参与意识会强烈。四是强化效果,及时反馈按照知、情、意、行四种心理因素,通过学生表情、动作、语言等获得反馈信息,掌握学生对事物的是非观点及行为的正误,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正确的肯定,错误的纠正,使学生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小学生有了一定认知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强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力。

(三)让学生自主体验。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获得体会,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

(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思想品德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多关心问题学生,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善于发现他们闪光点。如让他们多一点发言机会,多一些活动机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多加肯定鼓励,对他们不足之处多加热情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 篇9

涞源县第二中学

李贵彬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公平的含义,公平重要性。

(2)能力目标:进行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的实践能力,关于公平问题的辨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 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公平和正确看待生活中的种种不公平现象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 学生学法: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有七个僧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听力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听力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我认为的公平是:

农民起义者——公平就是“等贵践,均贫富”。法学家——公平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物理学家——公平是天平上的平衡。运动员——公平就是反兴奋剂。消费者——公平就是不缺斤少两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学生都爱听故事,在学生听故事谈感受中引入对公平的认识。讲授新课

活动一 众说纷纭话公平

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思考回答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时代、不同个体,面对不同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力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活动二:校际互访该派谁去?

小明所在学校和日本的一所中学是友好学校,每年暑假两校都要举行校际互访活动,小明所在班级要派一名代表参与这一活动。班主任李老师组织全班投票选拔,小明和小丽票数相等。

观点一小明是班干部,组织活动能力强,为班级和同学们付出很多,应该小明去。观点二:小丽英语口语好,家庭经济实力强,为更好与日本同学交流,应该小丽去;

观点三:让两个人抓阄,这抓到让谁去,这样更公平问题:(讨论回答)

1、你赞同哪种观点?理由是什么?

2、你是如何理解公平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准确理解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没有绝对的公平。如果一个人承担着少于应承担的责任,或取得了应得的利益,人们就会认为这不公平。(解决知识目标)

活动三 你来当法官

小明所在的小组有6名同学,每逢值日时,小勇总是以各种借口逃避,而当小明小组被评为优秀卫生小组接受班级发放的奖品时,小勇总是乐滋滋地接受。久而久之,组内的其他同学不再较好的履行值日职责,他们小组也再未被评为优秀卫生小组。作为组长的小明十分苦恼。

思考并回答(讨论回答):

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良状况?

2、这种现象给你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 该活动让学生理解在社会交往中受到不公平对待带来危害。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产生承担责任,互惠公平的责任意识。活动四: 制度改革促公平

小明的姐姐是新欣服装厂的一名普通技术工人。该服装厂原先实行计时工资制,服装厂效益欠佳,人心涣散,流失了部分技术人员和工人。后来服装厂实行了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计件工资等多种分配方式,还设立技术创新奖、产品质量奖、销售贡献奖,年终入股的工人还拿到了一大笔红利„„新欣服装厂很快成为市里的支柱企业,而小明的姐姐再也不提调离服装厂的话题了。

思考回答:

1、小明的姐姐为什么再也不提调离服装厂的话题了?

2、服装厂的变化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设计意图

感受公正的制度对维护和促进公平的重大意义,认识并理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活动五:感受公平

小明的表哥家庭非常贫困,所以舅舅一直反对表哥读高中,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为师范生免学费、住宿费、补助部分生活费。小明表哥有幸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思考回答:家境贫困的表哥为什么能接受大学教育?你还知道哪些实现公平的举措?(两免一补政策、医疗保险、免农业税、建经济适用房等)

设计意图

延伸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活动六:畅所欲言谈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畅所欲言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师亦可反思自己的教学和设计 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平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同学们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有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识。祝愿我们的国家和谐繁荣!

设计意图

这样可以使课堂更完整。同时教师可以在总结中进一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总体完成较好。让学生懂得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在教师适度而精心地选择下,连续性的教学故事和部分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情节,通过多媒体把故事情节和问题展示,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信息总量,丰富教学内容,老师合理解释和演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突出、突破,课堂效果较好。

最后一部分教学内容属于时政内容,在上新课的时候把这些时代性的内容讲清楚讲透彻,有利于让学生感受我们的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公平,采取种种措施促进公平,要有信心理智的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当然学生对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惑。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篇10

我担任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感触颇深。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多媒体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过,我认为这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问题,要真正培养起学生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还得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去着手.1、启发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的经验之一.在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坚持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深入钻研教材,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且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内容;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相适应,使他们跳一跳后方能摘到“桃子”,使学生在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自信。

2、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举例或以古喻今,或借物言志,或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思想品德课的快乐教学 篇11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宣传假大空的套话,进行机械式的灌输,教学效果不理想。那么如何营造快乐课堂?

一、搜集充分的“快乐”素材

这是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的必备条件。每天都要上课,如何搜集这么多的快乐素材呢?这就需要平时多多积累。比如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的资料;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的获知等等。

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的教学气氛

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大胆地在课堂上发表。总而言之,师生间平等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三、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中

1.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要使学生身临其境,以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快乐的教学情境:我宣布今天要搞一次公关礼仪大赛,根据参赛同学的表现,授予公关小姐和公关先生的称号,很多同学听到比赛规则后跃跃欲试。就这样整堂课在一种非常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度过。学生在快乐中学到许多有关礼仪的知识,也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比一个人声嘶力竭说教式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2.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给予学生很大的感觉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

四、“快乐”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具备以下条件

1.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如果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正确引导不能导好课堂中的“快乐”气氛,导致快乐演变成混乱,无法把持。结果,每个人“快乐”着自己的快乐,课堂思路基本没有按照我们预先设计的思路走,出现教学失控。

2.要求教师富有个人魅力,比如知识的渊博、富有感染力、亲和力。快乐的教学法是对那些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师是极大的挑战和否定,只有高素质的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的教师才有资格、才有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胜任这种教学工作。

上一篇:仲裁院下一篇:曹刿论战 教学设计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