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思想品德教育

2024-08-02

课堂教学思想品德教育(精选12篇)

课堂教学思想品德教育 篇1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是新时期的社会要求, 同时也是基础教育的使命所在。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政治课教学的首要任务, 政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始终贯穿这一主线, 把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放在第一位。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观通常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不同, 表现为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世界观。当前有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是科学、正确的世界观最具体、最生动、最集中的表现。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轨迹来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来就开始了痛苦的探索。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有“人间天国”的构想;康有为、梁启超有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体的设想;孙中山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构想。所有这些都遭到了失败, 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依靠广大工农走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 中国共产党仍然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而使中国正在小康之路上向前奔走。因此,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正确的世界观, 在教学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向学生进行灌输。

二、让学生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 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现在的中学生, 独生子女居多, 在家里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对人生问题的看法在许多地方有偏颇, 如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比较盛行, 衣食无忧, 不思进取在他们许多人身上都有体现, 对家长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 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时, 加强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方面的教育。首先, 要教育学生做到自立。在日常生活中, 许多学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学生上学要家长接送;有的学生值日让家长代劳;有的学生自己穿脏的衣服让家长洗涮, 自己的家庭作业要家长三番五次地加以督促等等, 这些情况不一而足。所有这些都是学生缺乏自立意识的表现。教育学生要懂得什么是自立?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 是学生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 也是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 锻炼自己的能力, 离开家长和教师的呵护, 独立自主地去做事, 做到不依赖别人。其次, 教育学生有自强精神。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气馁, 勇于开拓, 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的民族精神。古今中外有不少关于自强的例子。牛顿小时候读书不用功, 学习成绩较差, 一次他把自己精心制作的风车拿到学校, 同学们讥讽他, 还打碎了他的风车, 从那以后, 牛顿变得肯动脑筋, 爱学习了, 终于成为举世公认的科学巨人。梅兰芳小时候想学戏, 别人说他天生不是唱戏的料, 他刻苦练习自强不息, 终于成为一代宗师。只要我们能战胜自我, 超越自我、就能成为强者。

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 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 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 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倡导的价值观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因此,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之中, 集体是个人成长的园地, 个人的活动都离不开集体。个体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曾经有一个人问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进大海里去。”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 个人离不开集体, 关爱集体, 人人有责。要教育学生自觉地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在学校要维护班集体和学校的荣誉, 明白自己时时刻刻地代表班集体和学校的形象。在日常的交往和活动中, 做到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互相理解。

四、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在了解这些举世瞩目, 众所周知的辉煌成就背后, 要让学生了解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我国坚持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毫不动摇地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所有这些都显示了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 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坚定社会主义不动摇, 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渗透, 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但是始终不能放弃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总之, 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材, 我们教师要认真吃透教材, 深入挖掘教材背后蕴含的知识, 加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使他们成长为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堂教学思想品德教育 篇2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思品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中国的声音”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是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步骤:首先选定论题,供全班学生讨论正确与否,并阐述理由,认为正确的一方为正方,认为错误的一方为反方,要求双方学生各推四名代表就各自的观点加以论证,并对对方可能提出的观点加以反驳。其次正反双方代表分列在讲台两侧,正式展开辩论。第一步,先由正反双方各推一名代表分别在五分钟内,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步,双方自由辩论十分钟,在第一步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并对对方观点提出质疑;第三步,由其他学生补充正反双方的观点,时间为十分钟;第四步,由教师根据双方观点提出的理由充足与否,论证是否严密来裁定哪方获胜,在总结双方优缺点的同时,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2、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

3、社会调查。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只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沸腾的社会生活。调查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调查课题,寻求符合实际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步骤,明确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开展调查,掌握大量的和课题有关的数据和材料,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改造,然后再一次走向社会,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第三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一方面使书本知识得到检验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为改造社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4、开辟“时事论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

三、质疑导思激活思维

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当讲到“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师进行引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

思想品德教学从情感教育开始 篇3

情感教育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情感教育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要求爱护他人、关注他人、体贴他人,列宁曾经说过,如果缺乏人的情感,就不存在人对真理的追求。我们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知、情、意、行等要素变化的过程,如果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心意相通,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要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到阻碍,教学任务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思想教材时,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1)做一名热情满满的教师。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有充分投入高度热情,才能感染我们的学生,才能带动他们情绪,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处在兴奋状态。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时,我总是情绪饱满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微笑着给学生讲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觉得品德课是充满魅力的,是有趣味的。(2)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初中思想品德因此特殊地位更应该如此,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不以学习成绩好坏来评价学生,从不以学习成绩给学生划分等次,对每一位学生都一视同仁,同时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我常用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老师是通情达理的,是理解他们的。(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他们才会爱上这门课,才会对这门课产生积极情感。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时,我常常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会、小品表演、记者采访等,学生对此特别感兴趣,他们积极策划,积极编排,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心灵之桥需要情感架设,需要用信任、用尊敬、用关爱来充实,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应该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产生积极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换来学生的热情与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从情感教育开始。

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 篇4

1. 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

分, 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 树立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 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做贡献结合起来;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 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 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有计划地、统筹地安排好每学期的体育理论课, 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 认真抓好课堂常规教学中的思想教

育在体育教学中, 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 进行课堂常规教育, 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 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 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 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 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 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 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这样, 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在教学练习中增大难度、强度, 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在完成各种所能承受的运动中得到磨炼。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处于运动的状态, 他们的思想品质上的各种弱点也会在练习强度和教学不断深入过程中表现出来, 针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及时教育。

3. 教师的自身榜样教育:

教师的思想品行和业务水平, 包括文化素养、教学风格、言行仪表、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品质都对学生产生影响。当学生意识到从教师身上看到了他们所希望的形象时, 就产生了榜样教育的效果。如课堂教学中, 教师勇于吃苦耐劳, 不怕苦, 不怕累, 不怕太阳晒, 不怕风吹和寒冷, 工作认真负责, 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 示范认真规范, 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 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 耐心帮助后进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先做到,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4. 注重榜样教育:

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 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 为祖国争得荣誉, 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 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 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 不怕苦, 不怕累,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榜样教育:每年全校都要评选各类的积极分子, 而体育积极分子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左右, 这对推动学校的体育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5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2)班的思品品德教学工作。忙忙碌碌转眼间本学期各项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回顾这四个多月的教学工作,也有颇多感触,现总结如下:

一、常规教学方面

1、学期初,在教研组的指导下,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进度及教学应对措施方面都做了科学合理详尽的安排。

2、本学期共备课近四十节课时,备课前充分准备,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认真研究分析各班的学情,不仅备教材,备学生,更需要备教法,因为教学准备充分,有针对性,易于学生接受,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3、因学科特点的关系,本学期组织集体考试次数不多,但为了及时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反馈教学信息,我把每节课变成一个小测验。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主模式的指导下,实行的是效果检测,一次小检测等于一次小规模的考评。当堂训练,当堂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当堂解决,不遗留。堂堂清、节节清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让学生学习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4、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好坏。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从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做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把自己从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针对学生资质的差异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要求,尊重学生差异,使学生好学、乐学。

二、教育教学研究方面

1、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各项教育教研活动,如教研组听评课活动、计算机培训等,认真听取有经验教师的指导,获益匪浅。

2、每周和同课头老师积极备课,反复研究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驾驭课堂的自如;在他们的引领下,我的教学成效也很显著,集体备课是催我奋进得源泉和动力。

3、反思是教学行为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本学期,对每一节课的成败我都有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效果、反思学生的学习状况。反思是深邃的眼睛,赋予我灵感和智慧,推动我的课堂教学更上新台阶。

4、迎考指导。本学期时间紧,新课勉强上完,期末考就来了,学生提前进入复习状态,目前复习迎考有条不紊,避免了打乱仗。

总之,本学期我严格按照我校的教学模式(自学质疑、合作探究、效果检测)授课,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俗话说,只要有目标,有方向,就有奋发的理由。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秉承一贯的信念,将工作做得更出色!

四十九团二中

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6

在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参与程度低、教学效果差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社会物质、精神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活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而作为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思想理论课程,思想品德教育也同样倍受瞩目。本文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分析与研究,试从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之间的交流来探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新突破。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亲切感。这样,教师就可轻松愉快地向学生阐述思想品德教材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生刚上初一时,可以先跟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前交流,告诉学生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将会讲一些什么内容,同学们将会从中学到什么。然后再通过教学优化把书本上那些难以消化的专业术语用肢体或其他艺术语言展现出来,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期待,产生兴趣。

二、在学习中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动机。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于兴趣。”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诱发、引导 、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的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不能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死扣教材,从而使课堂变得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应该使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激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吸引学生,怎样把教材变活,怎样展现学好思想品德这一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实用价值。力求形式多样、讲解生动、操练灵活;力争每天给学生以不同的“口味”。当学生感受到学好思想品德这门学科所具有的巨大价值和独特魅力时,就会产生对学好思想品德课程知识的强烈愿望和追求,从而明白了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主动地学习。因为教学的需要,我常常准备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课件及多媒体内容来辅助和完善教学内容。

要使学生乐学,作为教师还要努力构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政治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功底和与时俱进的钻研意识。教师优美铿锵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语调会让学生产生对语言美的遐想和追求,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的强烈欲望。教师热情洋溢,充满激情的教学会打动,感染学生,让师生在课堂上产生情感上的共振。教师语调时高时低,时轻时重,时缓时急能调动学生注意力,学生学起来也比较轻松自如。另外教师还应具有幽默风趣,充分发挥体态语作用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又一重要方面。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恰到好处的耸肩和手势都会把鼓励、期盼、等待、肯定与赞扬传达给学生,这些无声的语言会感染和激励学生,给他们信心、力量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情感教育的作用

由于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因此能在其他学习中运用已学的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习新的知识,学习上的事半功倍,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努力地进行学习。课堂教学的手段采用多种方法,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在教学活动中开发了自己潜在的才能,如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认真学习知识。

课堂教学中民主的氛围,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又让学生学会团结他人,学会合作与竞争,产生时间效率观念,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情感教学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学生尽情表达的,与人交往合作,积极参与决策,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以创新教育理念,探索情感评价策略与途径。在实施情感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教育理念,以情感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情感评价的策略与方法进行实践的探索与研究,努力创造教学水平进入更高的境界。

青少年富有热情,更需热情的支持,象待燃的蜡烛,亟待点燃出熠熠火花。如果教师注重情感上的鼓动,就能避免理论知识的单纯、枯燥,就能使教学活动有声有色,也就更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将学生引入崇高的精神境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晓之以理,还需要动之以情。

中职教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篇7

一、倡导尊师重道

师生冲突是中职院校的常见问题,发生冲突,自然是双方都有责任,不可偏袒。首先,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提高个人修养与素质,让自己具备被学生尊重的实力;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一碗水端平,不戴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发挥言传身教的重要力量。教师带给人的影响是多数职业所不能企及的,因为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是社会的未来。因此,老师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课余时间静下心来与学生谈谈心、聊聊天,了解一些他们心底的想法与见解,以便于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因材施教,制订合理的对策;最后,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不容舍弃,特别是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要处理好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关系,只有自己人格健全,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例如,班级里的小A是个十足的捣蛋鬼,让老师们很头疼,前两天在专业课上与任课教师发生冲突,干扰课堂教学。为了让他体验到做老师的辛苦,学会换位思考,我任命他为副班主任,将一些繁琐的事务交给他处理,没过一天就体会到了老师的不易,主动去办公室找到那位老师道歉。

二、倡导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从学生小学起就开始耳提面命的品德问题,但履行起来却需要付出一生。反观之,尽管诚信百谈不厌,学生的诚信真的不存在任何问题了吗?小到抄袭同学作业、大到偷窃、 说谎、谎报学费等等,都反映了学生在诚信这一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起来,不要忽视一些诚信方面出现的小问题小细节,要知道即便掌握再高超精湛的专业技术,如果不遵守诚信准则的话,给社会带来的将是更大的危害;其次,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警惕性。比如,个别微商售卖假货、 地沟油屡禁不止等等这些现象给个人与社会带来的危害不胜枚举,引导学生不要成为自己最讨厌的那一种人。从事一项工作, 就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只有人人做好自己,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强大,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品德教育延伸到课堂外。老生常谈恐怕学生会产生厌倦心理,多种多样的课后活动反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 一场围绕“做人讲诚信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赛让正反两方通过陈述各自的观点让学生的意识渐渐提升,同时也充盈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懂得感恩的人才会走得更远,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让人宠辱不惊,浑身充满正能量,在快乐中度过每一天,而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离不开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团结协作。首先,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只有记得别人对你的好,感激于心,学会换位思考才能解开心结,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让自己快乐许多;其次,学校方面进行感恩教育活动。比如,让学生写“感恩周记”,每一个星期回顾这一个星期值得铭记与感恩的人和事,重新回味温暖,让爱延续;最后,学会感恩父母,与家长取得沟通和交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无论子女成才与否,都是父母的骄傲。父母为子女付出了太多辛苦,可是懂得的人又实在太少。在一节课上,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吗?知道的人请举手。举起手的人寥寥无几,还有的同学犹犹豫豫地无法确定,于是我继续追问:你们还记得你们每年的生日又是怎样过的吗?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家庭聚餐、与同学一起唱K、爸爸妈妈买了自己最喜欢的礼物......学生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但是渐渐地,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学生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我接着说道:同学们,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是不是该尽己所能为他们做一些事呢?这一天的作业应运而生:为父母做一件小事。第二天,他们每个人都分享了自己的作业心得,有的人帮妈妈加班做表格,有的人帮爸爸洗脚,有的人为父母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等等,让人感觉十分温暖。

总而言之,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漫长而又幸福的过程,能够亲眼见证每一个孩子像是刚刚发芽的小树一样逐渐地茁壮成长和蜕变也是作为教师最快乐的事情,希望能够陪伴他们左右,度过最美好的教师生涯!

摘要:中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场所,这里的学生多数是抱着学习一门技术的心态来到学校的,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家长,都十分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从而忽视了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然而品德教育问题也不容小觑。

关键词:中职教学,思想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项清.中职思想品德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运用探微[J].情感读本,2015(35).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情感教育 篇8

(1) 感恩意识的缺失。在现实生活中, 一些初中生的感恩意识逐渐淡化, 极端利己和个人至上的思想漫延,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 后果将不堪设想。有些初中生会埋怨父母无能, 更有甚者还打骂父母, 稍不如意就离家出走, 完全置父母的恩情于不顾。一些初中生对教师也缺乏感恩, 对教师缺乏必要的礼貌和尊重, 在课堂上睡觉、吃东西、玩手机, 更有甚者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出言顶撞、给教师起外号或殴打教师。种种现象表明,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感恩教育还有待加强。

(2) 社会公德心的缺失。当代初中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 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当前我国部分初中生存在社会公德意识模糊、社会公德行为失范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公德行为习惯。讲脏话、破坏公物、随地乱扔垃圾、闯红灯等现象屡见不鲜。二是道德观念模糊, 是非不分。一些初中生没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对事物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崇拜一些所谓“上不怕天, 下不怕地”的街头小混混, 甚至被人无意撞下, 就呼来数十人对其乱打一通。这样下去不仅容易迷失了自我, 也使社会上人心惶惶, 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对国民素质的提高也是一大挑战。

(3) 法律意识的缺失。近年来, 初中生偷盗、抢劫、吸毒等违法案件时有发生, 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拉帮结派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初中生的这些行为既让家长痛心, 又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报纸上曾报道:2015 年7 月16 日, 宿迁市初二学生小博遭打身亡, 而杀人者居然是和他一样年纪的几名少年。为什么少年们如此凶残?据说小博和杀人者朱某有一点矛盾, 于是朱某叫来许多人“教训”他。事发当晚, 小博刚走到拐弯处就遭人殴打, 被大木棍打中头部, 满身是血, 直到第二天中午才有人发现, 可惜抢救无效死亡。校园暴力屡禁不止, 不少网友表示一定要严惩校园暴力。

2.初中生情感缺失的成因分析

(1) 初中生身心特点与情感孤独。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中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 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 在2 至3 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 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 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 容易出现情感孤独症。这些孤独的学生, 容易缺乏安全感, 感到学习的乏味甚至人生无意义。情感孤独症的学生内心很累, 很忧郁, 他们也许表面很阳光, 和其他学生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内心却非常柔弱, 甚至非常害怕独处。由于长期孤独, 他们的人格中形成了焦虑、甚至抑郁的心理特征, 他们变得压抑、沉默、内向, 一生的发展也受到影响。

(2) 家庭环境的影响与情感自闭。一些初中生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出现语言障碍, 交流起来紧张害羞, 个性脆弱敏感, 很少主动与同学、教师打招呼, 大多数时候是独来独往。这些学生实际上大多比较自卑。原因可能是成绩跟不上, 或身体比较差, 或父母家庭不和, 或家庭出现了各种变故。本是充满理想与活力的青春季节, 可是他们眼中的天空失去了斑斓色彩, 他们的脸上非常难见灿烂的笑容, 他们的纠结只能掩藏在内心深处。他们虽然年纪很小, 但是内心的压抑与痛苦并不比成人低, 只是作为学生默默地承受着。

(3) 情感教育的缺失与情感极端。情感极端是指情感意志与情绪容易变化、冲动, 自制能力差, 缺失情感的监督与理性。初中生处于情感成长阶段, 对情感特别渴求, 但对情感无法做到理性处理。当友谊遭到背叛, 当学习遭到打击, 当生活出现挫折, 当现实遭到压抑的时候, 他们的情感就会走向极端, 表现为暴力、出走、自虐甚至自杀。由于各方面的教育没有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 没有从学生内心情感需要出发, 反而造成了初中生的叛逆个性, 致使他们最后产生了极端行为。

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加强情感教育的策略

(1) 对学生投入真感情, 用爱感化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朋友, 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 与他同欢乐, 共忧伤, 忘记自己是教师, 这样学生才会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 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思想品德课堂是一个充满爱的课堂, 思想品德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 更多的了解, 更多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客观情境, 架起与学生心灵相互沟通的桥梁, 让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教师的关爱和思想品德课堂的真切情感。

(2) 课堂融合公民教育, 增强学生社会公德。十八大报告强调, 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要承担起公民教育的责任, 引导学生从国家视角和公民视角去看待问题。公民教育进思想品德课堂不能仅仅讲一些公民教育理论,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社会去体验现实的公民生活。我们要将思想品德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树立初中生的公民意识, 培养合格的小公民, 遵守社会公德。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情感教育 篇9

一、新课标实施下, 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教学性质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进行系统教育的必修课程, 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德育工作能真正体现实效性, 情感教育必不可少。与其他课程相比, 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上更能发挥出情感的渗透, 在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加以情感教育, 就会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 枯燥无味, 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更不能达到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2. 教学原则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 每个单元、每课内容无不承载着素质教育的任务。尽管目前人们对素质教育还认识不足, 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要有一个过程。因此, 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 发扬爱岗敬业精神, 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才能使人们逐渐认识。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 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几点策略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与学生交朋友

爱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但爱要找到载体才能发挥它的作用。21 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网络时代下的思想品德课教育, 当然需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这个媒介。而初中生使用最多的是QQ和微薄。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思想品德课教师, 这两个沟通工具是一定要学会的, 它可以作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一个很好的桥梁。对于这一点我是感触颇深的。

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运用情感教学法可以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人具有感情, 周围的环境对其的利弊能感觉到, 因此, 当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用恰当的情感教学的时候, 会给与学生一种情感上的体验, 引起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情感共鸣, 促进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继续深化。然后在良好的师生、生生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上, 融情于课堂又可以使学生愉快接受知识,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当代中国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以及情感教育实验成果表明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身心愉悦, 各种情感教育实验都特别注重课堂的快乐基调, 视情感教育为一种以实现学生学习愉悦为宗旨的活动。

3. 尊重、宽容学生,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爱学生, 就要尊重学生, 既要严格要求, 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对于老师给予的评价极为敏感, 决不能在班级或众人面前给某个学生难堪。对于后进生则更应如此, 他们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与呵护。后进生在家庭或学校中受到的批评、惩罚往往多于赞扬和鼓励。因此, 他们与教师在情感上往往是对立的, 他们往往比较敏感、有戒心, 常常认为教师是轻视、厌弃自己, 教师的教诲在他们身上就很难生效。教师要以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感化后进生, 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被掩盖、被歪曲的优点和长处, 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与尊重。隔阂消除了, 后进生才更乐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和劝告, 并能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可见, 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 正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和尊重融洽了师生关系, 从而为进行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 他成绩和表现都很差, 跟父母关系极为不好, 对老师怀有敌对情绪。在一次思想品德课上, 他公然在课堂上吃东西, 我把他的零食没收了。他很不服气, 故意地在座位上吵闹, 还冲我说了一句: “神经病! ”全班学生都看着我, 似乎在等待我的大发雷霆。我当时狠狠地克制住自己, 对于这种倔强、冲动性格的学生, 如果跟他硬着来的话, 肯定会一发不可收拾。不仅课上不下去, 还会使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我当作没听见继续上课。课后, 我写了一封信放在他书包里, 信的大概内容就是告诉他老师很在乎他, 我没有当众批评他是为了尊重他, 让他明白尊重是相互的等一些心里话。第二天上课, 我看到他的眼神没有了以前的敌意。每节课我总会向他投去关注的目光, 或者走到他身旁用手拍拍他的肩膀或者摸摸他的头发, 让他感受到老师一直很在乎他。渐渐地, 他体会到了我对他的尊重、宽容和关爱, 叛逆的表现少了, 学习也变得积极起来。除了尊重学生外, 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教师要学会宽容理解学生偶尔犯下的过失, 给他们以完善自己的机会。这既是对学生的理解, 又是对他们的尊重。老师的宽容不仅仅是给他们留下思考省悟的余地, 更重要的是给他们送去温暖的鼓励与期待。当然, 宽容决不是不要批评, 而是说批评要注意尺度和目的; 宽容决不等于放任自流, 而是做到有的放矢。宽容之后, 教师应认真地晓之以理, 使之情动于中, 成为学生向上的动力。

总之, 教师的爱对学生心灵的触动和影响将是深远的。教师要在学生心田里播洒爱的种子, 让它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如果爱和心灵相容在一起, 让爱成为我们的教育艺术, 我们会惊喜地发现: 和风吹柳绿, 细雨点花红的教育效果。让爱成为一种习惯, 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这种育人艺术好比一本好书或一部好的电影, 其潜在的人格力量可以影响一个集体或某个人的一生。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目标的分类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第一教学目标, 这与传统教学中把知识目标放在第一位有了很大不同, 体现了在现代社会中, 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 还要突出对学生做人品质的关注和教育。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教育 篇10

一、思想品德教师应当树立创新教育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彻底颠覆了原有的教学模式, 教师不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 也不再是课堂上的管理者, 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实践证明, 原有的教学模式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反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对于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来说, 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本身就是一门净化人思想的学科, 学生仅凭死记硬背获得的知识显然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意识, 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反而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取缔原有的教学思想, 代之以全新的教学观念,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真正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尊重学生的个体意识, 建立与学生平等交流的良好平台, 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回答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之间在课堂上要不断交流讨论, 加强合作化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初中生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 思想品德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教给学生课本中的知识, 而要着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才能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会学”的转变, 实现教师不在身边也能自主学习的目标。只有这样,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 学生才能把握住课程知识的重点, 将课本中的知识吃准吃透, 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把握和理解, 增强自己的学习体验。

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提问。新课程改革强调了提问教学的重要性, 不仅教师要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培养自己质疑的精神, 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 对于自己不明白和不确定的地方及时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提问式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还能不断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听取教师的授课, 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对课程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和领悟,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示范性作用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作为学生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必须对学生起到示范性作用。首先, 一名思想品德教师自身就应当具备很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本身就应该是一位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的人。其次, 思想品德教师应当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三,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懂得尊重学生, 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以良好的气质来吸引学生, 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 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当中的良师益友, 关心学生在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 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真正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 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 还要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教师不但要将课本中的知识倾囊教给学生, 更要教给学生如何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法 篇11

关键词:小学教育;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新课程中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非常重视,《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也由对新课程的认识的不足也逐渐的变的清晰起来起来,知道该如何去教学生的思想品德。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应当采用合理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无论是课内教学还是课外教学都应当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相互了解是教学的基础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提高了,在其他方面也会有所提升,这就是思想品德在学生们成长中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时教师就要做到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对学生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全面了解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例如,在平时的思想品德课程上,我不搞硬性的“管、卡、压”,而是“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思想和学习上坚持“导”和“引”为主的教育原则[1]。我给班里全体学生都建立了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学生爱好特长,学生的性格和开展活动情况以及平时的表现情况等),进行跟踪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科学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迎接明天,展望未来;指导学生发展个性,树立学习的自主意识,不断进行自我激励,奋发进取;教育学生保持开朗的心境,培养学生的爱心,使学生学会以尊敬、信任、团结、友爱等积极态度与人相处,达到心理相容。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对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严格要求是无可厚非的,但严中有爱、严而得当才能使他们在这个温暖大家族里茁壮成长。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不能对儿童感情用事,厚此薄彼。

二、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

爱教育,是教师教学的思想基础,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人,作为教师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树立坚定的事业心。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但教师在精神寄托方面却是十分充实的,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当把一个个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时,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热爱教育事业,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反映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热爱思想品德,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呢?首先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其次,教师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在日常生活及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体力行,给学生树立榜样。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2]。”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德观念。

此外,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小学生的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机会。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会、热烈的演讲赛、精彩的歌舞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认真听、仔细看、用心想,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感悟,从活动中受到启发,受到感染,受到触动,不知不觉地懂得深奥而抽象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劳动、讲团结、守纪律等良好品德,并逐步形成一种自觉自律的行为。

四、思想品德教育应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

教学的过程不是传授单一知识的过程,如果只进行了单一知识传授的教学活动是不够的。教师在讲授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背景进行分析,教学生怎样去解决矛盾;分析著名作家的思想,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辩证唯物主義理论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去正视社会的真、美、善和假、丑、恶[3]。只有在人文学科的教学中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讲解的同时,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德育目标的实现。分析科学家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所表现那种品质、那种精神,这样可以感染和激励学生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学习道路上的困难。

五、积极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做思考教育者和师德示范者。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带之以行,以行正人”。学生的仿效性、可塑性很强,好的榜样对学生的言行、思想具有重大影响。身教更重于言教,只有做到言行一致,为人师表,才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可敬、可亲的形象。例如,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自律,以身作则,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每次上课,我总能认真备课,甚至能够不带课本就能达到教学的效率和目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真学习的兴趣。在课后我还能积极地帮助学生,和学生做朋友,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遇到学校的大扫除,我总能亲自去做,带头做学生不愿干的活。义务劳动、捐献等活动我都带头参加,将教学中的具体内容诉诸于了教学实践中。在我的带动下,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提高了,事实证明,无言的行动胜过百句说教,“身教”起到了单纯“言教”所不及的效果。这正是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总之,爱心是教书育人的基础,是具有良好师德的体现。试想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即使他每天抄圣经,那也会做出令人担心的、可怕的事情来[4]。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做到爱教育、爱学生、以身作则,塑造人格魅力。只有用一颗善待孩子的爱心铸师魂,坚决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处处为人师表,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参考文献:

[1]刘志勇.论如何增强农村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2]李蕊.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2(34)

[3]闫庭光,孙桂萍.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的设计[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体育教学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12

1、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

1.1、体育教学的意义

体育教学是所有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高职院校的生源呈多样化趋势, 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 也有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中专的毕业生, 甚至还有初中毕业生。而且, 虽然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文化修养在一定程度上高于中学学生, 但是相较大学学生, 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有待提高。另外, 现在的学生多为90后和00后,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家中多为独生子女, 父母长辈往往对孩子很溺爱, 这就导致很多孩子在思想上都难以吃苦耐劳, 也都不喜欢参加户外活动, 身体素质普遍较差。而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 培养学生敢于竞争、吃苦耐劳的精神, 弥补现阶段90后和00后的缺点, 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增强学生组织性、纪律性, 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1.2、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现阶段,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 其中90后和00后居多, 这个阶段的孩子较70年代和80年代的孩子来说, 思想更为活跃, 更具有朝气, 但是由于他们思想还未成熟, 正处于学习知识, 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一方面, 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使学生克服不良倾向和消极的东西, 成为21世纪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 从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尊敬师长、乐于助人等道德品质。此外, 一个年轻人的思想品德会影响到其未来人生发展轨迹, 甚至会影响到其身边的人和整个社会的安定, 因此, 良好思想品德对学生的人生道路以及社会安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1.3、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一方面, 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魄、锻炼学生体质, 还具有发展学生的智力, 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作用。体育教学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课堂不仅传授体育知识, 更是德育培养的殿堂,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体育课, 所以通过学生们的集体运动和团体合作, 学生们逐渐就会意识到如何处理好团队精神与个人主义之间的关系, 如何与他们合作等优秀的思想品德。另一方面, 思想品德教育有促进着体育教育的发展。当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 自身具有顽强的意志和法治观念、纪律观念等优良的思想品德时, 这个学生在参加足球、排球等团体性活动时更懂得与他人合作, 具有更高的体育素质。

2、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

2.1、在体育教学中利用课堂常规、教学内容、课堂表现多角度进行渗透

首先,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 要学会利用体育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体育课堂常规具有到规范化、制度化等特点, 一方面它提示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 另一方面体育课堂常规还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可以说, 体育课堂常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次,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 要学会利用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球类运动就有篮球、羽毛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多种形式, 这些活动具有鲜明的思想品德教育性, 很多团体活动可以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们合作、如何处理与其他成员的矛盾和分歧, 体会与他人合作成功的喜悦, 学习团队精神。最后,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 要学会利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德育渗透。体育课作为一种的动态的活动, 具有活动范围大、组织工作复杂等特点。在体育活动中, 教师应及时、充分地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的良好思想品质给予表扬和鼓励, 激励学生学习;同时, 教师也要纠正学生的不良倾向, 对学生表现出的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应进行批评, 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思想品质。

2.2、精心设计体育游戏, 运用合理的组织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方面,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学生们最喜爱的游戏, 应该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所以教师要根据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侧重点不同, 针对性的设计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比如, 在培养学生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等思想品质时, “胯下头上传球”则是一款合适的游戏, 这个活动既注重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又注重对团队精神的培养;再比如, 当想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团结一致等精神时, 球类集体运动不仅能发展学生投准和躲避能力, 更使学生能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做到, 会有很好地效果。另一方面,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时, 要注意运用合理的组织教法, 把知识、体质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拿跳箱练的时候, 很多学生跳不过去, 原因可能是身体素质和技术问题, 也可能是惧怕心理。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 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并给予技术指导, 提高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的思想品德。

2.3、利用体育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 其中实践体育教学更为广大教师所关注, 之前说的在体育教学中利用课堂常规、教学内容、课堂表现多角度进行渗透, 精心设计体育游戏, 运用合理的组织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是指在实践教学中的常用方法。而理论体育教学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往往被大众所忽视。相比时间体育教学, 理论体育教学的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一方面, 理论体育教学往往以教材的方式呈现, 教材方式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理论体育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明白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有利于学生树立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 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做贡献结合起来;另一方面, 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 理论体育教学对每项体育运动技术的传授。有利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比如中长跑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各种器械体操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 各项球类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 维护集体利益, 通过理论体育知识的学习, 是学生学习到每项体育运动中特有的精神, 使学生在努力完成体育任务时进一步磨炼意志等思想品质。

3、结语

体育运动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 也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等优良的思想品质, 所以要发挥体育运动的思想品质教育效应,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课堂常规、教学内容、课堂表现多角度进行渗透, 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团结一致等精神, 利用体育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加强体育教学在思想品质教育中的渗透。

参考文献

[1]吴艳辉.体育教学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 2011, (3) .

[2]李杰.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探索, 2010, (1) .

[3]郑自力.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学周刊, 2011, (10) .

[4]高鹏.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考试周刊, 2011, (11) .

[5]黄行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视野, 2010, (8) .

上一篇:大跨径混凝土连续梁桥下一篇:物质化时间的艺术